第一篇:教育目的的功能是什么
教育目的的功能是什么?
(一)导向功能
(二)调控功能
(三)评价功能
(四)激励功能 简要回答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
(一)把良好的课堂教学与系统有效的训练、活动和实践结合起来
(二)要把发展学生良好的基础素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
(三)要重视当代大脑研究的最新成果,从中寻找进行素质教育的思路和新方法。
(四)要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国际互联网络的出现对素质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
(五)倡导使用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育思想素养包括哪些内容?
(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二)科学的育人观
(三)正确的学生观
(四)现代的教学观
(五)科学的教学质量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规定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
第一,遵守法规义务 第二,教育教学义务 第三,思想教育义务 第四,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 第五,保护学生权益义务 第六,提高水平义务 请结合实际,试分析我国进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原因。
1、第一,培养目标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第二,课程结构不合理。第三,课程内容繁、难、偏、旧。
第四,课程实施重“教书”和“背书”。
第五,课程评价重选拔,轻发展。
第六,课程管理过于集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特别是从我国人口数量众多的实际出发,必须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培养目标的调整和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应对未来的挑战。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是长期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具有反
复性和渐进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和
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长期反复教育的结果,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不断积累和逐步提高的过程。这种长期性、反复性和渐进性,是德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也是符合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的。首先,从学生主观世界来看,品德的形成,知、情、意、行矛盾斗争的统一实现,要经过长期培养和磨练,每一新的思想品德的形成,都具有不稳定性,需要多次反复,这 就决定了德育过程必然是一个曲折反复,长期的教育过程。其次,从客观环境影响看,社会、家庭、学校影响的广泛性和多层次性,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斗争此起彼伏。社会发展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要求为断提高等等,都决定了德育过程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总之,德育过程的社会性,德育因素的广泛性和复杂性,以及青少年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等特点,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
可能是直线的而是波浪式地曲折 前进,有时还会出现反复。因此德育过程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进行。要“抓反复”,“反复抓”。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简述实施义务教育的意义。第一,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各国制定义务教育制度的年限,基本上是由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所决定的。
第二,义务教育既能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第三,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的标准是什么?
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恰当;教学组织得好;师生互动得好;教师要有全面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的义务教育阶段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小学教育、初级中等教育、初级中等职业教育 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于学生主动性辩证统一规律?
(一)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引导和组织作用。
(1)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其职责决定的。(2)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3)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注定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指定对象,但是,在教育过程
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不仅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作用,也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能动作用。因此,受教育者不仅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规定着教育者的互动,而且还以自身的意识、意志作用与教育者,同时,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情绪,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者。
(三)教学中应该防止两种倾向
如何处理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曾出现过两种片面的认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主张树立教师的极大威信,却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出精神和创造才能。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则主张,把学生变成教学的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育的一切措施都是围绕学生转动。上述两种观点,都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于学生的主动性对立起来,都势必会影响着教育质量。因此,在实际的师生交往过程中,应该防止这两种倾向,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试述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知,即道德认识,使人们对一定社会道德关系及其理论、规范、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包括人们通过认识形成的各种道德的观念。情,即道德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
意,即道德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道德目的和道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行,即道德行为,是指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和调节下,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自然做出的反应。
在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即使相对独立的,有事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道德认识指导、控制和调节着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和意志又影响着道德认识和调节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有对道德认识的巩固和发展、道德情感的加深和丰富以及道德意
志的锻炼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应在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同时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以促进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请问的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有何影响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人的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人的发展受社会分工的制约。
人的发展受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
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
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以“班”为学生人员组成的单位。
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
以“课程表”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周期。
以“课”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义务教育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试述当前学校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第一,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第二,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
第三,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第四,寻求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
第五,高等教育出现多级层次,学校类型多样化。第六,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实现教育制度一体化,发展继续教育。
如何理解中学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中小学教学最为常用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关的、事实、实物和形象,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概念、发展智力和思想品德等奠定基础。
直观一般包括三大类,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第一,要根据中学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表性和典型性。第三,运用直观教具要和语言讲解结合起来。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机会、有系统、有组织的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实施影响的指导的活动哦
(2)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培养学生的活动
(3)教育可以把遗传素质提供的发展可能性、自发的环境影响及个人的主观努力纳入教育轨道,以促进青少年儿童的发展。(4)现代学校个教育有了更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科学技术作为依托,能为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条件,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更为科学的方式方法和更丰富深刻的教育内容。
(5)学校教育具有良好的纠偏机制。
实施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哪些?
第一,树立教师专业意识,第二,做勤奋的学习者。第三,做有效的研究者。第四,做主动的教育教学反思者。
简要回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第一。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第二,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第三,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
第四,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
第五,民主化的课程政策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爱岗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怎样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
1)师生之间是尊重与被尊
(2)师生之间是爱与被爱的朋友关系
(3)师生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工作关系
(4)师生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教育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展开论述)
(2)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展开论述)(3)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如何理解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掌握课程内容的本质,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教和学相互依存辩证统一规律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辩证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我国古代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核心所在。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善于用“产婆术”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在现代社会,无论东西方,启发性教学原则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开拓精神、创造才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责任感(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指导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自学和独立工作的能力。(3)发扬教学民主
应当如何评价班级授课
制?
优点:第一,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班级,使学生成为一个集体,可以互相促进和提高。
第二,教师按照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扩大了教育对象,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第三,在教学内容和时间上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有利第四,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能减轻学生的疲劳,符合学生的大脑活动规律和用脑卫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教育教学权 学术研究权 学生管理权 报酬待遇权 参与管理权 进修培训权
试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第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
物质前提作用。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及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第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巨大作用。
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第三,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动力作用。
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辨证统一。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和学习内容、途径、方法的指导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是由其职责决定的。
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
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独立性。
第二篇:“教学目标的功能”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功能”的教学设计
班级:教育技术1241
姓名:韩雪思
学号:06号
1、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系统设计》第二章内容:教学目标的功能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本节课内容是使学生联系教学目标的定义来学习并掌握教学目标的功能。
2、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并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的定制。
3、学习目标
通过教学,熟知并能运用教学目标的功能
4、教学活动内容
(1)复习回顾,教学目标的含义(2)设问:教学目标应该有哪些功能。
(让学生自主思考,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思考。)
(3)导向功能
设问:什么是导向功能,指的是什么作用
(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导向功能,即把教学活动导向一定的方向的功能。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向标,它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作用。
(4)控制功能
设问:什么是控制,控制的是什么
(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控制功能,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它作为一种约束力量,把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和学生各方面的力量凝结在一起。教学目标的控制作用还表现在总体目标对各个子目标的规范和制约上。(5)激励功能
设问:什么是激励功能,能激励什么
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强烈渴望。(6)中介功能
设问:什么是中介功能,作为什么样的中介
中介功能,教学目标的中介功能,首先表现在它是教学与社会需要发生联系的纽带。其次表现在,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结点,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式,手段,教师及学生等各个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它们发生关系,主要通过教学目标。(7)测度功能
设问:怎么理解测度,测度的内容是什么
测度功能,教学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学结果,是测量,检查,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是否有效的尺度或标准。因此,教学目标也有测度的功能。(8)总结
5、教学效果评价
(1)以上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设问,请学生回答。
(2)总结后,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教学目标的功能的含义。
(目的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实现,为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第三篇:浅谈电影的教育功能
2013—2014—1“电影美学欣赏”论文
班级:XXXX姓名:XXX学号:XXXXXXX名单序号:XX
浅谈电影的教育功能
经过近8周的学习,“电影美学欣赏”接近尾声了。我想就我自己的想法,浅谈一下关于电影对我的教育功能。
我生在太行山东麓的一个小山村,看第一部电影,由李连杰主演的《倚天屠龙记》,知道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知道了一个人只有正直善良才能收到大家的尊敬。之后真正的观影,是上了大学之后。接触了好多之前只闻其名的好电影,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功夫》等等。同时电影里传达的价值观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
1、爱国教育
作为一名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革命题材的电影视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增强民族自尊心,比如:《南征北战》、《地道战》等等。诸如此类的影片比比皆是。这些使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革命时期人的理想与激情、光荣与梦想、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他们为了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气概,有利于大学生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也让我们懂得了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我们的先辈们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
2、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点 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真正了解建党里大背景,大环境还是在《建党伟业》的影片中。里面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讲述了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我从中了解到当时艰难的社会背景以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真正含义。历史选择了共产党,就必然因为她有独一无二的先进性。同时也培养了我对这些时事政治的兴趣,并对课外资料的查找与阅读,增长知识扩充阅读量,树立了正确的历史观点。
3、有助于传播正能量
目前的社会需要正能量,就意味着这个社会缺少正能量。然而电影作为一种艺术,一种载体,里面融入了太多的东西,其中就包括有正能量。拿一部我喜欢的电影《喜剧之王》来讲,尹天仇(周星驰 饰)醉心戏剧表演却始终不得志,但他依然不屈不挠的找寻机会,终获得成功。开场的“努力、奋斗”,每每观看,都会刺痛自己心里最脆弱的那根弦。通过这个影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星爷的奋斗心酸,更能从中体会到要想成功,不付出永远都不能成功。此外尹天仇与飘飘的恋爱也传达着那种爱情的伟大之处——纯洁。尹天仇的单纯筑就了这份纯洁,飘飘那未泯灭的对人生的希望筑就了这份纯洁。星爷的真、尹天仇的善,两人纯洁爱情的美,传递的是真善美,感动的是亿万观众。我相信,这种正能量能如此淋漓尽致的表达并被大多数人接受,也就是电影能够达到。综上所述,电影在教育功能方面有其他六项艺术所不具备的广泛性、包容性。它的教育功能也绝不只以上三点。因此我们应该多多观看那些优秀的影视作品,加强个人的素质修养,把自己塑造成更加全面、更有思想的当代大学生。
第四篇:第三章 教育功能复习题
一、填空题10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也称为教育的个体功能或固有功能
2.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决定了教育要(因材施教)。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4.认识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有助于我们明确儿童发展的最佳期和关键期,使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状况相适应。
5.(内发论)以生理发展曲解心理发展,完全否定后天学习、经验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6.外铄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7.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正是通过实现个体的(个性化)和个体的社会化而得以体现的。
8.(个体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
9.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功能
10.教育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它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选择题10 1.现代教育学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的是(C)
A遗传、B环境、C教育 D主体实践努力 2.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B)来实现。
A.社会教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教育
3.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与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C)造成的。”
A.教育 B.环境 C.分工 D.遗传 4.(B)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关键时期。
A.青年初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幼儿期 5.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B)因素决定的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人口
6.近代,(B)极端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忽视遗传素质和儿童的年龄特征的作用。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单因素论
D.双因素论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任何历史时期,教育都应先于经济而发展。B.教育创新一定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C.教育能够推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因此教育影响都是正面的。
D.社会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因此,教育机械地被生产力所制约。
8.人的发展的(B)要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应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组织不同的教育内容和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A.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平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9.外铄论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A)。
A.华生 B.高尔顿 C.霍尔 D.杜威 10.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C)。
A.政治性 B.文化性 C.主体性 D.群体性
三、名称解释4
1、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的总和。
2、个体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积极变化,它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包括身体和心理两大方面。
3、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从而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
四、简答题4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它引导着个体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具有高度的组织性,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可以控制和利用各种环境和遗传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
2、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有哪些?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3、教育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育普及化本身是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推动政治的变革;民主的教育是直接推进政治民主化的加速器。
4、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教育促进个体意识的社会化;促进个体智力与能力的社会化;促进个体职业和身份的社会化
五、案例分析2 1.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要点:两位教师对于学生的发展持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这是不正确的。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教育、环境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等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2.材料1:马克思认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工人阶级的再生产,同时也包括技能的世代传授和积累。”
材料2:马克思指出:“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也称质量和素质,主要是指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把一个非熟练的劳动力提高成为一个熟练劳动力。而体力劳动者的智力水平主要指其教育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其中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又是主要的。上述材料蕴涵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要点:(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
(2)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六、论述题1 1.论述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就其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展开论述。(见课本60-65页)
第五篇:乡土资源及其教育功能
乡土资源及其教育功能
我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乡土资源既深且厚,有时候甚至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乡土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重要宝库之一。乡土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名人足迹、生产生活经验等。
一、乡土文化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优化教育环境来看,乡土文化的教育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人是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人的成长,与他所处的环境,所接受的文化渗透是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人们的各种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地方文化教育正是要体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将那些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优秀地方文化,来感染教育学生,来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
二、乡土文化的教育优势
乡土文化的教育优势突出表现在地理环境的区域性、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教育主题的多样性上。乡土文化的巨大教育能量首先来自于地方文化的区域的地方性,它与教师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是其它教育资源所不曾具有的;乡土文化范围宽泛,广州地区的乡土文化教育也不应该仅局限于某些司空见惯的领域。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包括独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历史事件以及当前所存在的各类有教育意义的事物等;乡土文化蕴含的教育主题具有多元性,学校可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主题开展教育活动,这对师生人格的全面提升,陶冶他们的情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开发乡土文化资源的可行做法
开发乡土资源的学习,除了开设乡土历史、乡土地理课外,还针对乡土资源的广泛性让学生找出乡土资源中有争议、有疑点、有误差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事例、史实进行推理论证,提高学习乡土资源的兴趣,促进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活动。在校正误说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让他们受到了良好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和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课堂”的观点,这种观点里面能够显示出一种广义的课程资源观点。许多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能够认识到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以及社会中的植物园、博物馆、社区实践等等资源,把其中可以为教学所用的五彩斑斓的课程资源内容都纳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体系中。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而且学校周围的地理环境也各不相同。如果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那么就能开发出具有地域性的校本课程。比如西关地区的传统商业文化,越秀地区的书院文化,原芳村区的《水秀花香》地方课程都应充分依托于学校周边的独特环境。其中《水秀花香》涉及了芳村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旅游、文化、特产等内容。这个课程的开发就是运用了当地的地理资源——鲜花种植营销以及其悠久历史下产生的独特文化,特点非常鲜明。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像广东地区境内就有广府文化、福佬文化和客家文化。这种人文地理资源是可以作为本地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素材的,而这种本土文化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了解、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从而可以使地方文化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四、乡土教学资源实施使用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教师是乡土教学资源使用的主体,在教材的使用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没有教师积极主动的工作,乡土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实施是十分困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校在编制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参与,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优化乡土教学资源。
2、开放性原则: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乡土教学资源的选择具有自主权。教材本身在实施中,教师要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反思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教材随时予以补充、调整。
3、量力而行原则:学校在确立乡土教学资源使用目标时,充分考虑本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根据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校内外教材资源,努力使乡土教学资源实用、可行。
4、个性化原则:从实际出发,挖掘、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并以此打造学校特色。
五、乡土资源实施使用的策略
乡土教学资源在使用与实施中,要从增强教学的民主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出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指导教师处理好三件事:一是营造健康的课堂文化和活动文化,让学生学会真诚地欣赏他人的智慧、创造和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从而让教学过程不但成为质疑互动的过程,而且成为彼此真诚欣赏的过程。二是课堂教学要从外在形式的动转变为内在思维的动,由部分学生的动转变为全体学生的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单向的动转变为双向、甚至多向生成性的动。三是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即教师不仅是“教”者、还是“学”者、“思”者,更是整体活动过程中灵活的操作者和局部障碍的排除者。学生不仅是“听”者、“学”者,还应该是“问”者、“思”者、“论”者,有时还甚至可以充当“教”者。创建高质量的学习情境,从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增值性等多个方面,创造积极、有效、高质量的动态的生成型的乡土教学资源教学。
1、在活动学习中渗透活用意识
(1)典型的乡土教学资源内容,要开挖深透
如《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交通》、《家乡的特产》、《家乡的气候》、《家乡的地形》、《家乡的民俗》等类型的活动主题,都含有典型的乡土知识教学内容。其中包括:自然资源知识、历史文化知识、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知识等等,都是极好的乡土教育素材。在实际教学中,要力求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亲历实践,善于质疑,细心求证,把资源用足用活。切勿想当然,对以为熟知的东西不经质疑和实践就匆忙下结论。例如研究《西关大屋》,我们不仅要指导学生了解其结构征,还应考问西关大屋的历史与现状如何,是否有三件套门的就是西关大屋,住在西关传统民居中的居民如何看待这种建筑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切了解乡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的爱乡情结成为自觉行为。
(2)与乡土资源有显性关联的内容,要引伸、扩充 某些学科教学内容中包含着一定比例的乡土教育内容。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要把与乡土资源有关的内容作必要的引伸、扩充,使之与培养乡土意识有机联系起来。
(3)与乡土资源有隐性关联的内容,要挖掘、沟通、联想 有些资源材料表面上看似乎与乡土教育无紧密联系,但认真钻研和挖掘能发现与乡土知识确有联系之处。我们通过联想、沟通,就能有机渗透乡土教育,更能拉近书本与生活的距离,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如《家乡的历史》,可能开始的时候许多学生感到就是书上记录的历史而已,离现实的生活非常遥远,跟家乡更是没有任何的联系,但如果结合广州地区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迹就能起很好的效果,光是一个历代羊城八景的变迁就能传递出家乡自然、经济、文化等许多不同侧面的信息。
2、在观察活动中体现使用动机 观察是常识教学重要的手段,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与常识教学内容相联系和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乡土内容,让学生在观察探究中,不知不觉受到乡土知识的教育熏陶。我们可以通过对许多精选的图片,精美挂图的观察,借助电教多媒体制作成课件,使本来抽象的、枯燥的、不为人察觉的乡土知识与现象直观地、具体地、形象地、栩栩如生地呈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生动的乡土知识教育。
3、在实践活动中拓展使用空间 开展实践活动是更集中、更高层次与全面素质教育结合的教育形式。如果说课堂教学像沿河道流淌的水流的话,那么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则是激溅的浪花,能更强烈地迸发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思维,展示个性特长,锻炼社会能力。因而乡土教学资源实践活动,是促使学生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促进学生树立牢固的乡土意识,培养良好的探究行为,就必须把课堂搬到现实的环境中。采用适合学生特点,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环境教育。
(1)乡土资源与社区活动相结合。
积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自然,走上社会,走进社区,将学生的乡土教育与社会大环境、自然大环境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区环境的实际接触中增强对本乡本土资源的点滴积累。如寻访广州百年古树、听爷爷奶奶将那过去的事情等等。
(2)乡土资源与系列主题教育相结合。
我们在乡土资源思想指导下,将与环境有关的节日、时节以及学生接触自然环境、社区环境的活动,按某一主题、一定序列、一定层次开展组织具有较为固定的、有本校特色的系列性主题活动。
(3)乡土资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教师要时时处处做有心人,结合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发现和捕捉可供教育的资源素材,那么学生的一日生活各环节都可成为开展乡土资源教育的时机,使乡土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
(4)乡土资源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开展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力保证。要动员家长做乡土资源开发的参与者,在学校定期举行的家长学校培训班和家长会上,积极宣传乡土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要求家长提供活动的支持并在家庭教育当中,适时适量地渗透乡土教育,理想教育,爱国爱乡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