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目的与功能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
(一)识记
1、教育目的概念。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2001年,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以及人的道德的发展。(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1)按教育功能的作用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理解
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P18。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P18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4、教育功能的演变(1)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2)近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3)现代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4)当代教育的功能主义
(三)运用
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第二篇:“教学目标的功能”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功能”的教学设计
班级:教育技术1241
姓名:韩雪思
学号:06号
1、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系统设计》第二章内容:教学目标的功能
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互动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本节课内容是使学生联系教学目标的定义来学习并掌握教学目标的功能。
2、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并了解教学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的定制。
3、学习目标
通过教学,熟知并能运用教学目标的功能
4、教学活动内容
(1)复习回顾,教学目标的含义(2)设问:教学目标应该有哪些功能。
(让学生自主思考,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及思考。)
(3)导向功能
设问:什么是导向功能,指的是什么作用
(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导向功能,即把教学活动导向一定的方向的功能。教学活动追求什么目的,要达到什么结果,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方向标,它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作用。
(4)控制功能
设问:什么是控制,控制的是什么
(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导学生自行解决问题。)
控制功能,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对教学活动起着控制作用。它作为一种约束力量,把教学人员,行政人员和学生各方面的力量凝结在一起。教学目标的控制作用还表现在总体目标对各个子目标的规范和制约上。(5)激励功能
设问:什么是激励功能,能激励什么
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确定以后,就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动力,学生产生要达到目标的强烈渴望。(6)中介功能
设问:什么是中介功能,作为什么样的中介
中介功能,教学目标的中介功能,首先表现在它是教学与社会需要发生联系的纽带。其次表现在,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结点,教学活动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形式,手段,教师及学生等各个因素构成的动态过程。它们发生关系,主要通过教学目标。(7)测度功能
设问:怎么理解测度,测度的内容是什么
测度功能,教学目标作为预先规定的教学结果,是测量,检查,评价教学活动成功与否,是否有效的尺度或标准。因此,教学目标也有测度的功能。(8)总结
5、教学效果评价
(1)以上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设问,请学生回答。
(2)总结后,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各个教学目标的功能的含义。
(目的是检测学习目标是否实现,为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第三篇: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进入21世纪的不长时间,我国就普及了义务教育,不少城镇普及了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各种不同的功能。
一、教育的政治功能
(一)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表现在它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十分重要的作用。“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社会统治、维系政治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即使是通过加强法治的手段实施社会政治控制也是与加强教育密切相关的,法的控制本质上也是法治思想的教育而实现。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政治人才是指社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各级政治人才都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这是教育维系社会政治稳定功能的另一突出表现。社会统治阶级总是要通过教育造就公民,使受教育者具备国家、政府或执政常所希求的政治理想与信念。
(二)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社会政治的“恒定性”是相对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社会政治的变革也会发生。从总体上看,社会政治变革是不断趋于前进与进步。教育则是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对于社会政治变革具有强烈的反作用。教育的普及化与社会政治变革。现代社会教育的普及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的普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意识,表明社会政治的平等与开放。教育的普及,深深地蕴藏着一种变革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业已在现代社会政治领域中得以展现。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更有力地推动社会政治的变革与进步。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宏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在现代社会,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真理,宏扬优良道德,形成正确的舆论,同时产生进步的政治观念,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革新。教育能力的主导作用在于它能张扬社会政治、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正面因素,抑制与抵制腐朽、落后的消极因素,从而为推进社会政治的先进化服务。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依赖于教育而推动。民主意识、观念的养成,非教育不能达到。民主意识又与科学意识紧密相关。缺乏科学知识素养也就无法提高民主的素养。所以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全体国民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是实现社会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教育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社会再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再生产而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教育和训练。教育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培养、训练生产所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上。教育正是通过向各种生产部门输送经过培训的更加熟练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
(二)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与再生产科学知识相一致。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人能掌握它并应用于生产中去,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以极为简约的方式同时也以极为广泛的形式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是促进科技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与现代教育革命和教育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不只是有科技革命才有教育革命,而同时是有教育革命才有科技革命。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人类文化的传承固然可以物或物化的观念形态存在,但更多地是以人的心理、行为方式存在。无论是何种文化的传承,都需要以人对文化的理解为中介。人对文化的理解则需要依赖于教育。教育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工具。社会通过教育将人类的文化遗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文化藉助于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
(二)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
社会文化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发展就意味着要有创新。没有文化的创新自然也无真实意义上的文化发展。而文化之创新则需要通过教育而实现。一方面,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传承文化的过程也是文化更新的过程;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必然要求教育突破原有的文化范成,实现对文化的创造、拓展与更新。
教育的经济功能在现代社会得以加强。现代物质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的发展与变革又强烈地反作用于现代物质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关于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应立足于现代教育对现代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教育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社会再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再生产而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教育和训练。教育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培养、训练生产所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上。教育正是通过向各种生产部门输送经过培训的更加熟练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
(二)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社会,同时也将继续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社会。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点来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首先促进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现代社会各种领域和各种层面的变化。科技革命缘何如此持续推进?显然,这依赖于教育的贡献。
首先,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与再生产科学知识相一致。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人能掌握它并应用于生产中去,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以极为简约的方式同时也以极为广泛的形式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教育是促进科技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与现代教育革命和教育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不只是有科技革命才有教育革命,而同时是有教育革命才有科技革命。
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为教育工作的地位和意义作出了高度的概括,对教育工作者也是一种莫大的精神鼓舞,因为教育工作是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的发展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以人的幸福为目的。教育的基础地位就在于此。教育的作用在于能够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教育基础的稳固与强大必将有利于人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四篇: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表现在它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十分重要的作用。“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社会统治、维系政治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即使是通过加强法治的手段实施社会政治控制也是与加强教育密切相关的,法的控制本质上也是法治思想的教育而实现。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政治人才是指社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各级政治人才都需要通过教育培养。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这是教育维系社会政治稳定功能的另一突出表现。社会统治阶级总是要通过教育造就公民,使受教育者具备国家、政府或执政常所希求的政治理想与信念。
(二)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社会政治的“恒定性”是相对的,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革,社会政治的变革也会发生。从总体上看,社会政治变革是不断趋于前进与进步。教育则是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对于社会政治变革具有强烈的反作用。教育的普及化与社会政治变革。现代社会教育的普及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推进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的普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意识,表明社会政治的平等与开放。教育的普及,深深地蕴藏着一种变革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业已在现代社会政治领域中得以展现。教育普及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更有力地推动社会政治的变革与进步。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宏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在现代社会,教育通过传播科学真理,宏扬优良道德,形成正确的舆论,同时产生进步的政治观念,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革新。教育能力的主导作用在于它能张扬社会政治、思想、道德领域中的正面因素,抑制与抵制腐朽、落后的消极因素,从而为推进社会政治的先进化服务。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政治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依赖于教育而推动。民主意识、观念的养成,非教育不能达到。民主意识又与科学意识紧密相关。缺乏科学知识素养也就无法提高民主的素养。所以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全体国民科学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是实现社会政治民主化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二、教育的经济功能
(一)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教育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社会再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再生产而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教育和训练。教育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培养、训练生产所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上。教育正是通过向各种生产部门输送经过培训的更加熟练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
(二)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与再生产科学知识相一致。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人能掌握它并应用于生产中去,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以极为简约的方式同时也以极为广泛的形式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是促进科技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与现代教育革命和教育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不只是有科技革命才有教育革命,而同时是有教育革命才有科技革命。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人类文化的传承固然可以物或物化的观念形态存在,但更多地是以人的心理、行为方式存在。无论是何种文化的传承,都需要以人对文化的理解为中介。人对文化的理解则需要依赖于教育。教育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是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工具。社会通过教育将人类的文化遗产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文化藉助于教育得以延续和发展。
(二)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
社会文化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要发展就意味着要有创新。没有文化的创新自然也无真实意义上的文化发展。而文化之创新则需要通过教育而实现。一方面,教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总是着眼于古为今用,传承文化的过程也是文化更新的过程;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急剧变革,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必然要求教育突破原有的文化范成,实现对文化的创造、拓展与更新。
教育的经济功能在现代社会得以加强。现代物质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现代的发展与变革又强烈地反作用于现代物质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关于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应立足于现代教育对现代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教育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社会再生产主要依靠劳动力再生产而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基本的因素是教育和训练。教育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通过教育培养、训练生产所需要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上。教育正是通过向各种生产部门输送经过培训的更加熟练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以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增长。
(二)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
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社会,同时也将继续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社会。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点来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首先促进现代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也有力地促进现代社会各种领域和各种层面的变化。科技革命缘何如此持续推进?显然,这依赖于教育的贡献。
首先,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与再生产科学知识相一致。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人能掌握它并应用于生产中去,即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必须依靠教育。教育以极为简约的方式同时也以极为广泛的形式传递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教育是促进科技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与现代教育革命和教育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不只是有科技革命才有教育革命,而同时是有教育革命才有科技革命。
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建设一流的国家。为教育工作的地位和意义作出了高度的概括,对教育工作者也是一种莫大的精神鼓舞,因为教育工作是一项最有意义的工作。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的发展要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以人的幸福为目的。教育的基础地位就在于此。教育的作用在于能够使人作为人而成为人,教育基础的稳固与强大必将有利于人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五篇:文化与功能(本站推荐)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以山水城市理论及实践为例
江南私家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历代的发展鼎盛于明清,大都为当地的富商世贾、退休官僚建造,发展到今天已闻名与世。以亭、台、楼、榭构成,以勺代水,以泉代山的江南私家园林具有小巧、含蓄、自然、曲折、玲珑精致的造园特点,追求小中见大,有虚有实,深邃不尽的意境,加上园主人较高的文化修养,给园景赋于不同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具有清高风雅、淡素脱俗的风格。
中国园林,特别是中国的古典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理论和艺术风格,汲取了华夏文明中诗、书、画等文学艺术形式的精髓,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之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尚境界。它有一套独特的布局及空间构图的手法。西方近现代建筑理论所提出的“多维空间”、“流动空间”等理论在我国园林空间中早有运用。尽管我国古代造园家并未系统的提出这些理论,但是他们的实践却朴素的印证了这些理论是有生命力的。中西方在探讨建筑空间这一范畴时所经历的途径是很不相同的,西方是以现代科学为依据,沿着三维空间、四维空间、多维空间这样一个过程发展的,而我国古代匠师则凭借人和大自然的情感交流和感受而直接着眼于意境的创造。换句话说:前者主
要是借逻辑、推理等科学
手法,而后者则主要是依
靠人得直觉。意境的营建
和创造,是中国园林的灵
魂。古今大凡著名的园林,都不是简单的范山模水,都是空间意境的成功创造
者。
山水城市必须具有意境美。意境美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较高层次美的境界。钱学森先生说过:“山水城市则是更高层次的概念,山水城市必须有意境美!意境是精神文明的境界。这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http://image.baidu.com/(百度图片)
独特的造园理论和艺术手法及博大深远的意境造就了中国园林独树一帜的空间意识和空间美感,也造就了中国园林长盛不衰,代代相传。
当今人们面对“混凝土森林”的城市,呼吁回归大自然的时候,城市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中国山水园林,特别是明清皇家大型山水宫苑,提出运用造园的思维方式和手法,把城市作为一个大园林来规划建设,因地制宜,利用自然山水或改造或创造自然样式山水,与城市人工环境有机结合,建成环境优美、景观丰富的园林式的城市,即园林城市。
园林城市是山水城市的初级形态。山水城市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从一般城市到园林城市,再到山水园林城市,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有山水园林走到山水城市则需要质的升华。“山水城市是把中国传统园林思想与整个城市结合起来,统整个城市的自然山水条件结合起来。要让每个市民生活在园林之中,而不是市民去找园林绿地、风景名胜。”
钱学森先生认为,我国要有山水城市相当在21世纪建国一百周年之际,我们从现在的园林城市,走过山水城市这一段,可能要40年时间。
“山水城市”不能停留在概念上,还应深入研究其中内涵并做出设计实例。将中国啊园林艺术的构思和手法运用于山水城市的规划设计,需要突破尺度比例放大后的效果修正问题。我国古典园林大尺度之作是颐和园,本身只有3km²,加上所借的玉泉山、西山也只有约100 km²,而现在最小的城镇规模也只有几十公顷,一般城市都有几十平方公里,最大的有几百甚至几千平方公里,其建设经营是分散决策的,很难按规划设计意图进行有序的管理调控,因此,有专家认为首先在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规划中,有个大模样的山水城市构想,其次在城市的主要出入口如机场、码头、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周围有较具体的构想,给外来者以比较好的“山水城市”第一印象,再次是城市主干道两侧和海滨、湖滨、江边的主要高空观赏点、中心区、重大文化设施等公共重点部位,作较细致的规划设计,再以优美的居住小区的普遍美化解决面上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层次拓展开去,逐步建成整个山水城市。
http://image.baidu.com/(百度图片)
“山水城市”是充满诗情画意的现代人居空间,也是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自贡市创建山水城市的过程中,也即是自贡城市现代化的过程。通过对现代化城市基本特征、山水城市的内涵和评价标准的研究以及对自贡市建设山水城市的条件分析,可以看出:包含现代化内涵的“山水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远景的极高目标,而自贡市建设山水城市的优势理论与问题并存,清晰的显示出于“山水城市”标准的极大差距和创造山水城市的极大难度。有鉴于此,从自贡市的实际出发,在建设“山水城市”的实施步骤和时序上,安排为4个时段。
(1)近期1998-2010年,以建成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作为自贡市建设山水
城市的“起步期”。
(2)中期2010-2030年,已建成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生态城市”为目标,作为自贡市建设山水城市的“过渡期”。
(3)远期2030年-2050年,以初步建成“山水城市”为目标,作为自贡市建
设山水城市的“雏形期”。
(4)远景2050年以后,以健全“山水城市”为目标,作为自贡市建设山水
城市的“完善期”。
城市特色是城市历史的自然流露,是社会集体的创作,是“天人合一”的结
果。同常能让人们感知,认识和认同的城市特色主要体现在由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构成的城市物质和环境的外显特征上。因此,自贡市山水城市建设及其城市特色和意境的营造应该着重在城市开放空间的城市设计、建筑艺术处理和文化文学渲染等方面做好文章。
山水城市是崇高的社会理想,因此在真正的实践中往往不是作为蓝图实施而是作为一种观念,经过与实践需要的对比,从而提出较为切合实际的阶段目标。
山水城市的最终实现有赖于更长期的艰巨努力。
山水城市的实质应更加注重于自然和文化特
色的地域个性,在建设山水城市中,最需要发扬的是创新精神,任何简单化的模仿都无益于山水
城市理念的实现。因此,未来山水城市的研究要
勇于创新,将山水城市理论运用于指导城市建设的伟大实践,并在实践中总结提高。
我们坚信,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在高
扬生态文明旗帜的21世纪,山水城市理论和现代
科技紧密结合,定将放射出夺目的时代光芒,照耀中国乃至世界未来的城市之路。http://image.baidu.com/(百度图片)
[参考文献]
[1]傅礼铭.《山水城市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
2[2]赵阳、张红梅、李士洪.江南园林对平顶山市园林建设的借鉴作用.绿色科技.2011.7;
[3]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9;
[4]鄢春梅.江南园林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现代园艺.2011.9;
[5]罗柠.风水与江南园林.现代园艺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