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技教育与德育功能的密切联系(最终5篇)

时间:2019-05-12 21:3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科技教育与德育功能的密切联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科技教育与德育功能的密切联系》。

第一篇:浅谈科技教育与德育功能的密切联系

浅谈科技教育与德育功能的密切联系

一、德育要把握时代的脉搏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激烈竞争的时代,是新技术革命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社会已进入综合创造的时代,“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是在工业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它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是一种知识密集型、智慧型的新经济形态

。由此,国际教育界认为,二十一世纪将是“创造教育世纪”。江泽民主席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信息时代,一切竞争都可归结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创造力的竞争。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一定要培养出能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开拓、发明和创新的人才。这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要,是历史赋于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学校的重任。“人才”之首是人的素质,而正确的思想方法、人生观、价值观,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又是构成人才素质的核心因素,是学生能否成才的首要问题。

因此,探索创造教育与德育的关系,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很有意义的课题。创造教育是以创造性人格、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技法三位一体的开发学生创造力的教育。德育是国家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好范文版权所有的一种教育,在国家制定的《德育大纲》中对德育的目标、内容与实施途径已做了规范的阐述。

二、探究创造教育与德育的内在联系,强化创造教育的德育功能。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应该使道德的目的在教学的一切领域,无论什么课题,处于普遍和统治的地位”。我们以杜威的观点总结学校的实践,可以看到创造教育与德育之间有一条紧密联系的纽带。几年的创造教育实践,我们坚持溶德育于创造教育中,促进了创造教育的发展;同时,创造教育的开展又为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下文试图从几个方面侧重阐述创造教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㈠、创造教育的实践是形成正确“育才观”的一种途径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规格的,未来的社会将是创造性人才大有可为的社会。而大脑生理学研究表明:从人脑的构造上看,创造思维能力的强弱与人的智力个体差异、性别、年龄并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创造潜力可以开发。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对学生的生源情况作了全面客观的分析: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我校生源的文化课基础差、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强。如果依照传统教育的陈旧框框来办教育,则势必难以培养出社会所需的人才,升学率也难有大的提高。然而,我们的学生并不笨,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主要是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不良,求知欲望不强等因素造成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可通过教育改革来解决。创造教育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研究知识的良好思维品质,促进学业的上进。因此,我校把办学思路定位为“人皆有才,皆可成才”。校长杨西方同志时常教导我们教职员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考虑到当时的一些实际困难(如师资问题、教研基础问题等),我们就把创造教育的工作重点暂时放在课外科技活动上,初步构建了以科技活动为中心的创造教育体系,并把创造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与德育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

由于德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特别是在后进生相对较多的情况下,怎样去认识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学生,就成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多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逐渐形成了转化后进生的优势和传统,其中创造教育活动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德育大纲指出:“各种科技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让有“毛病”的学生参加创造发明活动,就是创造条件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让其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树立起抬头做人的自信心。在活动中不断完善他们的品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逐步改正他们的缺点,使他们转化为各方面都表现良好的学生。例如,有一位不爱学习却爱惹事生非的初中学生,他喜欢科技活动,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迫切要求参加科技兴趣小组。老师对他不是拒之门外,而是约法三章:⑴不打架;⑵认真听课;⑶按时完成作业。他参加小组活动后,不但搞出了获奖作品,而且逐步改掉了自己的毛病。创造教育的实践证明,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随着创造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认识的更加清楚了。众所周知,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读中学时曾被校方开除出校,就因为他爱提问题,爱思考,老师不喜欢他,说他“生性怪癖”“不守纪律”“想入非非”等。无独有偶,我校有一学生,因不守纪律,上课爱提问爱讲话,平时有点想入非非,与同学关系也不是很好,初中曾被列入老师重点帮助对象。所幸的是,他并没有爱因斯坦在中学时那样的遭遇。老师发现了他不凡的创造潜力和善于动脑动手的特点,允许他参加了科技发明小组。结果,他不负师望,搞出

第二篇:开发科技创新教育的德育功能

开发科技创新教育的德育功能 开创思想道德建设新思路

【摘要】 德育工作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特别近些年来,由于学生家长知识水平、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大环境的感染,使德育工作更显苍白无力。很多时候,我们是在应付和处理着学生中的突发事件,还有些时候我们是在静静地等待和喋喋不休地讲着道理。这些年暴露给我们的是德育的实效性差,针对性、主动性不强。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德育工作又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严峻问题。近几年,科技教育研究出现许多成果。从国外有关对于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有不少是为发挥科技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提供了理论指导。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的“儿童为主体”的思想,班杜拉等人“人与环境互动性”理论,柯尔伯特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等研究,为进行科技教育的德育功能开发,提供了不少借鉴。从国内看,顾志跃同志著的《科学教育概论》提供了不少有新意的见解,具有很高的理论参考和指导价值。由李骏修主编的《中小学生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对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在实践上提供了具体的措施。《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为学校开展科技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研究提供了指导。因此,本文试图论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的全面要求,学校教育应回归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充分关注科技教育的德育功能,将科技教育与德育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拓德育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 科技创新教育 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 整合 德育工作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特别近些年来,由于学生家长知识水平、教育方式的影响,特别是社会大环境的感染,使德育工作更显苍白无力。很多时候,我们是在应付和处理着学生中的突发事件,还有些时候我们是在静静地等待和喋喋不休地讲着道理。这些年暴露给我们的是德育的实效性差,针对性、主动性不强。

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德育工作如何有效进行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严峻问题。近几年,科技教育研究出现许多成果。从国外有关对于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有不少是为发挥科技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提供了理论指导。人本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的“儿童为主体”的思想,班杜拉等人“人与环境互动性”理论,柯尔伯特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等研究,为进行科技教育的德育功能开发,提供了不少借鉴。从国内看,顾志跃同志著的《科学教育概论》提供了不少有新意的见解,具有很高的理论参考和指导价值。由李骏修主编的《中小学生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思考》,对中小学开展科技教育,在实践上提供了具体的措施。《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为学校开展科技教育与德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研究提供了指导。因此,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对人才的全面要求,学校教育应回归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充分关注科技教育的德育功能,将科技教育与德育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拓德育教育新思路。

一、将科技教育与德育相整合,培养科学人文精神教育

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应提倡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结合。培养科学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校德育中,应当体现科学教育;应把科技活动和培养学生人生观联系起来,训练学生养成观察、思索、分析、质疑、交流、讨论的习惯,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展科技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活动要本土化,充分利用校园现有的科技环境、人文、社会资源条件,防止为创新而创新。一方面要营造一种科学的气氛;另一方面是激励学生好好学习,将来能在科学上作出成就,为国家作出贡献。

二、将科技教育与德育相整合,促进科学与艺术的融合

我们积极挖掘科技教育的德育功能,让学生观察科技景点和人文景点,采访、收集有关资料,应用已有知识去分析,使他们实现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认识深化,在升旗仪式上学生进行“喷水池的遐想”、“院士精神”等演讲,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情感,以语言文字建构审美意想,集中反映真善美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以吸纳百川科学人文的胸襟,领悟人间“真、善、美、新”的真谛。学生在科技景点和人文景点的熏陶下,以亲身实践体验探索美、发现美、创造美。校园要注重对科技景点和人文景点的功能开发,这样不仅美化校园,更是体现“真、善、美、新”统一的求实的育人氛围,美化学生的心灵。

三、将科技教育与德育相整合,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创造个性

良好的个性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施展创造力的保障。我校在实践中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校园环境,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向上、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崇尚创新的心理氛围,不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调节和控制系统,而且促进了学生创造个性的发展。

科技教育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各学科具有紧密和显著的互补性,能活化学科科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现有各门学科不仅具有科技教育的丰富内容,而且各学科中渗透的科技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他们构成了科技教育的启蒙基础体系。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的科技教育内涵,是小学开展科技教育的坚实基础。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年龄阶段,而学科学习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因而,在学科学习中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显然十分重要。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学科渗透是关键。如何挖掘教材中的科技教育德育内容,在科技教育中渗透德育,我们的做法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及科学思维方法,使科技教育和德育有机结合,使学生既增强了科技知识和能力,又提高了思想水平和基础道德。比如在教六年级语文《琥珀》一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琥珀形成的录像,同时进行严密的科学思维的教育;再如四年级语文学科教师在上《蝙蝠与雷达》一文时,列举了许多仿生事例,使学生深入浅出了解什么叫仿生科学,并悟出了科学就在身边,科学要靠人去发现、去创造。我们十分重视各学科间科技教育内容的相互沟通,使各学科教师能齐头并进、相互联通进行科技教育。如自然和美术教师合作,组织学生创作叶贴画,自然教师指导学生采集识别植物叶子,美术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叶子的天然形状组合成巧夺天工的图案,请语文教师为它写歌词,音乐教师为这幅画谱曲。这样各科联合进行科技教育渗透,效果很好,使科技教育真正落实于各科教学之中。在自然科教学中结合世界著名科学家的画像,激发对科学家的敬佩,促进学生培养顽强的毅力,正确认识和评价科学探索中的人格力量,学习科学家不屈不挠、坚持不懈地探索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念,树立坚定的科学信念等科学的态度。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结合《三湘院士风采录》中18位院士的事迹介绍,学习他们克服困难,执著追求真理的毅力;培养学生广泛兴趣和善于观察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优势构建科技教育社区网络,推进科技教育中的德育工作 科技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领域广泛,可从学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有着广泛的教育空间。

1、充分利用学校周边社区资源,开展各种科技活动,并与创建学校特色相结合。我校地处城郊,是醴陵市养殖、蔬菜和花木基地,学生家长多为养殖、种菜和花木培植研究人员。因此,我校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利用丰富的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生物等各种科技德育教育。通过参观、访问,请有关人员来校讲座等“大手拉小手”活动,不仅使学生了解到课堂以外更广泛、更深入的科技知识,而且在与其接触中,学生感受到科学的探索、研究精神与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

2、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实施素质教育,构建科技教育社区网络。我校和村委会及村办几个企业联系实现“共建共育”基地,积极开展各种科技社区实践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开展社会实践,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参观考察醴陵市政建设新成就,既是必要的科技教育实践,又是极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我们以科技教育为主题,安排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参观、考察活动,如游览醴陵“仙山”电视塔、参观先农坛博物馆(醴陵市撤县建市二十年成果展、醴陵名人展……等)。还带领学生去春游和秋游,让孩子们投身大自然的怀抱,认识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奥秘。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情感,有计划、有目的地从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科技教育,能收到较好效果。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寓教于乐,渗透德育

我校将科技教育与课外活动、校外教育、班队活动、读书活动等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各项科普活动,寓科技教育于活动中,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热爱劳动的品德、脚踏实地的作风,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1、以科技教育为突破口,渗透德育,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素质。有计划地开展学术讲座、科普报告、参观考察、科技竞赛、作品展示等活动,为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2、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来促进德育的顺利进行。以“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培养特长,成效显著”为指导思想,在全校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如在军训活动中,以“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子弟兵”为主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在每年的春、秋游社会实践活动中,都有不同的主题,如今年我们是以“情系2008北京奥运与环保——可爱的动植物”为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内容涉及:儿歌编唱、书画摄影、自然、科技、英语、健康与环保及文明礼仪等学科教育;劝说“地下„六合彩‟”、拒绝“法轮功”、“珍爱生命,拒绝毒品”……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学校的环境卫生、校风校貌等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3、以读书活动为抓手,开展德育工作。我校在教室紧张的情况下,设立了阅览室,管理规范、科学。虽然课程安排比较紧张,学校仍开设了阅读时间,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红领巾读书活动,读科技书,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收集科学家的名言……。同学们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丰富了知识,扩大了识字量,语文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如去年我校举行办了以“文明·礼貌·卫生·健康”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且成效显著:汤思恒同学获湖南省少年儿童读书征文竞赛二等奖(醴陵市唯一最高奖励获得者),罗艳阳老师获省优秀指导奖;我们今年读书活动的主题就是“做诚信人,办诚信事”,该校为了指导学生写好征文,帮助学生挖掘创作题材,相继开展了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手抄报竞赛、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为征文活动顺利开展,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达到了活动育人的效果,并取得显著成效:有肖婷同学的作文获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做诚信人,办诚信事”读书实践征文活动二等奖,刘思敏、唐依玲和刘璐等3位同学获全国三等奖,朱蕾获醴陵市小学组一等奖;其指导教师苏月园获本次活动辅导二等奖,罗艳阳和王友泉等2位教师获辅导三等奖。学校也因此获得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全国青少年主题教育组委会颁发的2007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知荣明耻树新风”读书征文活动集体奖;获株洲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家长和教师称:活动使我们了解了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了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增强了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和守法、守规的自觉性,影响深远。学校把科技教育和德育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4、结合重大活动,渗透科技德育教育内容。

①、充分利用“北京绿色奥运”的契机,以“办奥运,学英语”为突破口。了解新科技英语,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交流科技信息、家庭共学、小品、制作科技手抄报、评选“科技英语小博士”等活动,即激发了学生学习科技英语的兴趣,又磨练了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

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突破口的“争当学习标兵”的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

③、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科技教育自身的特点赋予它的实践性。因此,以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载体,寓科技教育于少先队活动之中,是提高科技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开展节日科教活动。为使学校科技教育富有时代性,少先队大队部及时收集、整理了与科技教育紧密相连的有关节日,如世界气象日、地球日、世界电信日、世界环境日、国际保护臭氧日、世界生物多样性日等,结合开展相应的专题教育活动,如结合世界环境日,开展“小村民保洁系列活动”,在活动中队员们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责任感得到了增强。

办好科普月、科技节。在科普活动月中,少先队大队部坚持开展“科技七个一”系列活动:读一本科普小读物、讲一个科技小故事、交一个科技大朋友、学一项科技小本领、做一件科技小制作或小发明、写一篇科技小论文、编一份科技手抄报,将动手与动脑、知识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每年十一月份,我校都要举行科技节,进行系列性科技活动比赛,展示科技教育的成果,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心理素质。

5、班队活动。班队活动是学校进行科技教育的重要阵地。我们把科技教育和少先队工作紧密结合,设计了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喜爱的主题系列活动,如“漫游科学世界”、“雏鹰插上科学的翅膀”、“绿色植物知多少”、“科学之谜讨论会”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受启迪,得到教育。抓好主题鲜明的传统节日,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人人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大队部设立了《科学遐想》信箱,鼓励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队员们积极开动脑筋,争着提出一条条小创造、小发明的设想。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也从实际出发,指导他们学做小风车、小降落伞,观察种子发芽、四季变化等,诱发他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爱思考、爱动手的良好习惯。

6、建设好科技活动兴趣小组。为满足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建议学校建立课内外科技兴趣小组,科技辅导员定时、定点、定内容辅导,让每位学生各找其需,各显所能。课内是普及型的,课外是扩展型的;校内是普及型的,校外是扩展型的;校级是扩展型的,班级是普及型的。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小制作、科技小发明、科学小实验、科技小论文等“四小”活动,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科技创新能力。2006年由校长余进勇老师组织学生实施的科技活动《用莴苣汁液替代洗洁精除油污实验研究》是醴陵市唯一获湖南省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并且是株洲地区唯一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评的科技作品。2009年上学期5件科技作品被醴陵市选送参加株洲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评有2件获一等奖,3件获二等奖;其中2件一等奖作品又被株洲市选送参加湖南省第30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1件获省一等奖送全国参评获三等奖(醴陵市唯一的一件作品参加全国比赛),另1件获省三等奖。

7、开设双休日科技俱乐部,是学校开展科技教育阵地的延伸。家长常常反映:我的孩子做完作业,没事干就去游戏室、网吧。怎么办?如何引导学生过好双休日?我们建议学校建立双休日科技俱乐部,充分利用双休日充裕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以科技教育为主题的活动,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地发挥和拓展。我相信这一创举将受到广大家长、学生的欢迎,社区的赞扬。

六、充分发掘环境育人在科技德育中的作用

环境对学生是一种熏陶和教育,为了充分发挥环境在科技教育中的作用,可对整个校园的布置作一番精心设计和安排。如校园美丽而整洁;在一簇簇绿叶、一丛丛鲜花中,悬挂着一块块浅黄色的薄塑料片小标牌——注明了植物的名称和认养的班级。走廊里,有中外科学巨匠的大幅画像。展览橱里,陈列着粉笔画的小帆船、小军舰,张贴着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参加科技活动的一幅幅彩色照片,一张张科技竞赛的奖状……。让整个校园充盈着科技教育的浓郁气氛。总之,科技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根本,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也就是我们要带着学生学习做人,引导学生在集体的科技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尊重他人……。我们将密切关注科技教育的德育功能,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努力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为实现醴陵教育强市事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科技创新与创新德育

科技创新与创新德育

我校创办于1904年,至今已历百年风雨。如何让这所百年老校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焕发出新的光彩,如何为学校的发展确立新的生长点,这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从2008年起,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思想,确立“为孩子的成功积聚力量”的办学理念,构建了全员参与、全面实施、全程进行的现代化素质教育系统工程,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促创新德育”的教育新路。

一、以创新教育为核心,为学生生命成长奠基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而生命的质量只有通过不断地自主学习、探究、体验,自主塑造个性品质,增强生命的力量才能得到提高。开展创新教育是符合学生生命成长规律的,学习、体验创新的过程将激扬学生生命潜能,让学生个性飞扬,形成主动进取、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个性品质,让学生终身发展受益。

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标正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为此,我们着重研究与实践了在基础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德育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 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一)确立“健康、博雅、创新、践行”的德育理念 西山小学将素质教育定位于培养富有创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型儿童,为人的现代化夯实基础。学校面向现代型儿童(包括“创新精神”、“初步的民主素养”、“独立意志”、“竞争意识”、“合作习惯”、“善于表达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处理现代信息的基本能力”等等)构建创新课程模式和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创新精神作为现代型儿童的内核,并以基本的信息素养作为现代型儿童的外壳。为此,我们确立了“健康、博雅、创新、践行”的德育理念。

健康:我们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博雅:让学生全面接受中西文化的熏陶,积累丰富的学识,培养高雅气质、优雅举止。

创新: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坚定创新志向,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开拓、求真、探索、挑战、冒险、负责等创新精神。

践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体验,培养良好的行动力。健康、博雅是基础,创新是重点和灵魂,践行是实施路径。学校努力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开发生命潜能,激发学习成长的主动性,实现全面发展。

(二)把培养创新人格放在教育的首位

创新人格,就是培养和发展有利于创新或富有创造性的人格 特质,是创新素质内在的自然倾向性。培养学生创新人格是创新教育的根本。这是因为,创新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和人格教育,具备了良好的创新人格素质,就使创新活动有了自主、自发、自然的动力性。因此,我们把培养创新人格放在教育的首位。培养创新人格,就是要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崇尚科学、热爱真理、追求进步的品质;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的精神;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为创新人才成长搭建平台

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实践、体验、成长的平台,更需要有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为此,我们进行有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现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教风学风、师生关系、物质和精神的校园环境中,并透过这些方面对学生的创新人格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意识的或潜移默化的持久影响。

例如,我们调整教与学的关系,要求教师放下权威架子,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把真诚的微笑洒向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还应用创新性教学原则和方法,启迪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的精神,始终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放在首位,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老师,敢于质疑书本”。现在,学生积极提出怀疑和自己的主张,已成为 我校课堂的一种常态。

又例如,我们通过思品课、主题队会,用爱国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和为人类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的成长历程,教育引导学生,把服务于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作为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持久热情。

学校通过开展读课外书、创意小发明、养蚕体验、头脑风暴、辩论大赛等活动,让学生从小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最新的科技信息,激发思维碰撞,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通过开展体育竞赛、组织“领袖训练营”、自护救灾演练、科技探索活动等,从小灌输协作的意识,感受“团结就是力量”;通过与英国、香港、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名校结成姊妹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国际间交流活动,汲取东西方文化之精华。学校还筹资几十万元建成了小爱迪生俱乐部、机器人培训基地等,为孩子们的创新提供了实践和体验的平台。

我们没有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有的是辩论会上的智慧碰撞,科学实验中的兴趣盎然,田径场上的顽强拼搏,校园舞台上的自信与阳光,安全演练中的沉着与干练……道德情操的培养,优良品质的形成,行为习惯的转化,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一切都在我们搭建的成长平台中,“润物细无声”般悄然进行。

二、以科技创新为特色 谱写西山小学校本德育新篇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我们的德育 工作应致力于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格。

德育大纲指出:“各种科技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教育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时机。为了开发孩子的思维潜能,激发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校针对中小学科技教育的薄弱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教育调整,全面启动了科技创新教育工程,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点。

(一)构建管理网络

加强学校科技教育的组织领导。我校在全体教师中明确了“把科技创新教育打造为学校第一品牌”的理念,成立了由校长亲自挂帅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精心制订了创建科技教育特色的实施方案,从科技特色的目标和内容,基本策略和途径,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精神和物质准备;充分发挥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科技活动相关工作的协调与指导。

强化科技工作队伍的组织建设。学校建立了一支热情高、能力强的专兼职结合的科技创新辅导员团队。富有科技教育教学经验的周郭旺老师担任专职科技总辅导员,班主任担任各班科技辅导员,兼职辅导员中有教科学、计算机、美术的,也有教语文和数学的,还聘请了多位校外科技辅导员。教师间学科背景的不同,使他们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保证了学校科技活动的丰富性和专业性。加大科技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学校2009年投入18万元,2010年投入20万元,2011年投入近20万元,用于小爱迪生俱乐部、机器人培训基地、顺德区科普基地的设备完善更新和科技制作及创意大赛等活动开支,为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加强课题引领

几年来,学校通过专题研究,引领科技课程的实施。在实施《STS(科学、技术和社会)课程应用研究》和《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研究》等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应用STS课程理论,探索出以活动为载体发展小学生科学素养的STS活动课程体系,把课程分为普及参与型、实践探究型、探索研究型三种类型。

我校的以种植园为主题的校园科技活动模式在省内外推广。科研课题《STS(科学、技术和社会)课程应用研究》获得顺德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开发课程资源

我们依托顺德工业化进程为学生发展提供的广阔的课程资源,在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整合的今天,我们将现代科学技术和丰富的社会人文内容引入课堂,将魔术、养蚕、孵小鸡、创意等内容引入课程,编写了养蚕校本教材,形成了魔术活动课程、养蚕活动课程、孵小鸡活动课程,生活创意活动课程等,丰富了科技创新教育校本课程资源。

我校开发的“人人参与实践、个个享受快乐”的普及类型 活动课程不但在我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也被兄弟学校借鉴,还辐射到重庆、深圳等学校。

(四)丰富活动课程

班队活动——学校把科技教育和少先队工作紧密结合,设计了符合学生实际、学生喜爱的主题系列科技活动。在一二年级,学校以科普教育和科学小故事为载体,教育学生养成遇事动脑筋、勤思考的好习惯;在三四年级,通过以小制作为主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在五六年级,主要以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兴趣活动——学校成立了“小爱迪生俱乐部”和以科技类为主体的科技兴趣小组二十余个,如船模、航模、车模、电子、无线电测向等,调动一切师资力量,提高兴趣小组的活动质量,培养了一大批科技活动积极分子。这些“小科迷”们在科技兴趣小组里学习制作船模、车模、遥控船舰航行、操纵飞机模型,利用无线电进行测向,学习科学养花种草,体验科技的快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网络教育活动——西山小学组建了科技活动资源网站,让学生们上网查询,阅读著名科学家献身科学、潜心研究、为人类造福的感人故事;了解使用家用电器的一般常识;知道消防灭火逃生自救小知识;初步接触有关能源、环境等知识,大大开阔了视野。学校还开发了西山小学养蚕网、振唐科技网和创意大赛专题栏目,为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书刊阅读活动——学校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内容有趣、文字浅显的科技书刊,从中学习丰富的科技知识。要求学生在阅读其他书刊时,留心学习书刊中的科技知识,课余假日经常收看、收听电视台、电台播放的科普专栏节目。

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建立了科技教育社会实践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考察,从中进行科技教育。学校经常让孩子们通过投身大自然的怀抱,认识大自然,探索科学的奥秘;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的情感。

(五)创建特色活动

1、养蚕活动——了解生命成长历程,珍爱生命

在广东省农科院和顺德区科协的支持下,学校着手实施《养蚕活动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研究》课题,成立学校养蚕指导中心,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养蚕俱乐部”。每年春季,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别开生面的养蚕实践研究活动。

我们首先让学生在养蚕活动中亲历科学探究性学习,去观察、发现、探索;其次从亲历养蚕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如细致、坚持;再从自我感受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式。孩子们通过养蚕活动,不仅获得了必要的科学素养,还得以认识自然生命的可爱和可贵,变得更为敏感有情意,更能够用心聆听大自然生命的呼吸,学会珍惜生命,关爱生命。

2、创意大赛——激发生命潜能,尊重个性发展

为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培育创意、创新、创造的理念,激发 少年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制定了以建立智能机器人训练活动基地、成立西山小学爱迪生俱乐部和开展“创意未来,智汇西山”学生创意大赛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教育规划。2009年、2011年我校先后举办了两届“创意大赛暨国际校际邀请赛”,得到师生和家长的积极支持,也得到海内外众多学校的极大关注和热情参与。

两次大赛共收到了机器人作品、动漫作品、生活创意作品、科幻绘画、未来城市设计、新新人类设计等各类创意作品4000多件,选出优秀作品1000余件面向社会开放展示,参观人数达4万多人次,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从不同的视角全方位对此进行了报道。

创意大赛的举办,对我校德育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它培育了一种理念,鼓励孩子们走没有走过的路,鼓励充满智慧的思维与行为;为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创意空间,创建了一个自我表现的平台。同时,也为他们参与国际文化交流,开阔国际化视野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习与人合作,学习与人交流,学生面对困难,学会关注生活。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充分的尊重,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生命意志得到锻炼。

四、科技创新成为西山小学校本德育的全新标杆

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实施进一步拓展了德育空间,全面落实 了德育目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上了一个新台阶,也通过科技创新教育的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开拓进取、勇攀高峰、战胜困难、坚韧不拔的品质。

近三年来,我校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学生达100%,有小制作成果的学生达80%,全校学生懂得最基础的科学知识达到95%。师生21人次在全国、省、市、区的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奖,获得9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10多件创意作品正在专利申请中。

具体成果有:

1、观察体验型科技活动案例:《胶袋升空的研究》《乒乓球历险记》等,在《珠江商报》进行报道。

2、教师优秀论文:《养蚕小活动、科学大世界》《以种殖园活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初步尝试》收录在中国教育出版社《教改之路》得到了省内外同行的好评,以种植园为主题的校园科技活动模式得到了推广。

3、“西山小学养蚕网”,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特色网站一等奖。

4、课题《STS(科学、技术和社会)课程应用研究》获顺德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5、“西山小学首届创意大赛暨国际校际邀请赛”获第25届佛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实践活动一等奖及优秀组织奖。

6、顺德区经济促进局、顺德区科协在西山小学挂牌建立了顺德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7、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快乐体验》栏目组来到我校,就艺术与科技活动的开展拍摄了两个专题节目,其中《神奇有趣的科学》节目介绍了我校“小爱迪生俱乐部”的同学积极动脑、动手参与科学体验,探索科学奥秘的故事。

8、我校五年级学生何昭阳、胡芷颖两位小发明家带着他们的创意作品走进了河南卫视《创意时代》节目,获得“创意骑士”大奖及20000元创意奖金。

9、许多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研究过程中物化为科技成果,主要有:

(1)罗盛楚制作的“教学视频显微镜”,获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劳技创新作品邀请赛金奖。谢砾制作的“拉链未合报警装臵” 获第三届全国中小学劳技创新作品邀请赛金奖。

(2)西山小学呈现了“专利小雏鹰”成群起飞的喜人景象。学生曾蔚等8人获得了9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它们是 “吸汗香熏型枕头”、“溺水报警指示装臵”、“ 自动开合的电饭煲”、“ 自动降温电饭煲”、“多层床” 和“发光照明锁匙”,为此国家知识产权局特地在我校举行了证书颁发表彰大会。

(3)科技绘画、摄影作品《世界和平控制中心》获广东省第19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绘画一等奖;《我发明了动物语言翻译机》等获三等奖。

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促进了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科学素质的形成则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孩子们的进取 心、责任感、求知欲、意志力、合作精神等良好品质都在科技创新活动中潜移默化。尤其是让有“毛病”的学生参加创造发明活动,就是创造条件让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让其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树立起抬头做人的自信心。在活动中不断完善他们的品质,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修养,逐步改正他们的缺点,使他们转化为各方面都表现良好的学生。

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教育成为我校继传统的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后最引人瞩目的创新德育品牌,成为了西山小学德育建设新的标杆。

科技创新校本德育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全局起到了良好的引擎和带动作用。近三年来,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特色网站一等奖”、“广东省小学德育课程教学方式研究实验学校”、“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中小学生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广东省巾帼文明岗”。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将不断加大,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现代型儿童任重道远,我们要继续完善创新教育体系,将开展科技创新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合,形成高品味、高质量、科学规范、特色鲜明的德育工作新格局,让学生终身发展受益。以“大笔壮怀著宏篇,挚爱情深育栋梁”的气概,锐意创新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把科技创新教育进行到底,打造学校创新德育的品牌特色,使学校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教育目的与功能

二、教育目的与功能

(一)识记

1、教育目的概念。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2、国外发达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教育目的或学校教育目的的最新表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3、我国教育目的以及小学阶段培养目标。2001年,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及其意义。(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以及人的道德的发展。(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3)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

5、教育功能及其类型,不同的教育功能观。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1)按教育功能的作用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按教育功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理解

1、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宗旨变革P18。

2、新中国教育目的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P18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

4、教育功能的演变(1)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2)近代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3)现代教育的社会改造功能(4)当代教育的功能主义

(三)运用

1、能够根据自己对当前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面临问题的认识,就当前应该重点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哪些关键素质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够识别不同的教育功能观和功能的类型。

第五篇:2011 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

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

论坛

征 文 通 知

(第二轮)(11 月16 ~19 日 重庆)

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环保技术、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先导、基石与支撑。

功能材料是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新材料集群。在未来的5 ~10 年,我国经济、社会及国家安全对功能材料有着巨大的需求。目前,功能材料已成为我国材料科学和工程中最具活力与创新性的热点;有关功能材料的项目已占整个新材料研究项目的70% 以上。

功能材料不仅是发展我国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而且对我国基础工业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直接关系到我国资源、环境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2007 年,重庆成为城乡统筹综合改革试验区; 2008 年 12 月 16 日,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成立; 2010 年 2 月 8 日,内陆第一个,国内最大的综合保税区--重庆西永保税区获批成立。这里将打造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基地; 2010 年 2 月,在城建部编制的《全国城镇建设规划》中,定位重庆为我国的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2010 年 6 月 18 日,继 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我国第三个副省级新区--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2011 年 2 月 12 日,重庆国家功能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落户两江新区; 2011 年 3 月 4 日,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之后,成渝经济圈获得国务院批准,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正式形成。

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军工和制造业基地,是新能源产业、电子信息业等新兴产业重要聚集地,功能材料作为重庆市相关产业的基础与支撑,近年来在重庆工业体系建设中得到高度重视和长足发展。目前,功能材料在重庆市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已被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会议简介

“ 2011 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 ”将于 11 月 16 ~ 19 日在重庆举行。该会议是具有全国性、开放性、综合性特征的功能材料学术、产业大会,也是我国每三年一届的品牌大型学术盛会--“ 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 ” 中间两年的重要学术与产业交流活动。参会代表为功能材料领域的知名科学家、专家、教授、学者、企业家等。论坛旨在交流我国功能材料领域近年来的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科技成果、应用成果,以促进我国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推动我国功能材料的学术繁荣、学科发展、技术创新与产业振兴。

会议将依托强大的品牌优势,围绕当前功能材料领域科技与产业的热点、重点、难点和发展趋势等问题展开研讨,并着力突出西部重庆的地方特点和功能材料的行业特色;论坛还将突出两江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致力于依托国内外学界业界,提供决策咨询建议,建言献策、引智招商,推动西部新材料科技和产业的进步,并带动以材料为基础的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进而对我国材料科技与产业领域产生重要、深远和持续的影响。

会议时间及地点

会议时间: 2011 年 11 月 16 日报到,17 ~ 19 日召开会议,20 日疏散。

会议地点:重庆。

论坛主题

加速功能材料自主创新,促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论坛系列活动

论坛开幕式

功能材料产学研结合及其创新发展高层论坛

军工战略性材料与重庆发展机遇高层论坛

分会场邀请报告及交流报告

墙报、讲座及期刊交流活动

中国功能材料仪器、装备、成果展览会

参观考察活动(重庆国家功能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庆大学、后勤工程学院等)

新重庆一日游

征文范围

近年来,在功能材料学科发展、技术创新、产业振兴及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和重要进展,关于国内外功能材料各分支前沿的研发态势、最新进展的综合评述。其内容涉及:环境友好材料与新能源材料;力、热、声、光、电功能材料;生物、纳米、传感、智能材料及其前沿交叉与应用;薄膜、功能膜、稀土、金属、陶瓷、电磁波防护材料;军工与空间、海洋等开发用材料及其应用与产业化;功能材料检测与评价技术。

投稿注意事项

(1)会议只受理没有在国内外正式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过的原始论文、创新论文和研究报告。

(2)来稿应主题明确,观点鲜明,行文流畅,并不涉及保密内容。(3)应征论文需附上完整的中英文两种文字的标题、摘要、关键词、作者信息和参考文献,文章主体部分英文或中文均可(格式要求见附件)。研究报告的字数不超过 5000 字,综合评述不超过 8000 字。来稿请注明论文联系人的详细联系方式,包括固定电话、手机、传真、电子信箱等。

(4)论文文稿请用电子邮件方式发至学会秘书处邮箱(ybclxh@vip.sina.com)。电子稿要求是 Word 格式录入(来稿请注明“会议征文”字样)。

(5)按学术会议国际惯例,凡论文经学术委员会审录的作者及报告人都将作为会议正式代表出席会议,并以报告或墙报等形式进行交流;录用论文将编入会议《论文集》。

(6)所有会议录用的论文,将交由专门出版机构出版《会议论文集》,并将报送国际权威检索机构 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审核,供 CPCI-S,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三大检索,SCI、EI、CPCI-S,之一),检索收录。(2010 年《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送美国 ISI 之科技会议录检索的论文全部被收录)

(7)每篇论文 4 页内(含)收取编校费 1200 元人民币。超过 4 页,每超 1 页加收编校费 260 元。

(8)稿件录取者请附上个人参会回执。

(9)论文收稿截止日期: 2011 年 8 月 31 日。

(10)编校费收费截止日期: 2011 年 9 月 26 日。

会议注册

参会者请登录中国功能材料网 http:// 完成参会意向信息登记手续,并可进行缴费。9 月 25 日前 缴费注册者将享受注册费优惠待遇。

注册费标准: 1300 元 / 人,在读学生(凭有效学生证): 1100 元 / 人(9 月 25 日前 缴费注册者均优惠 200 元 / 人)。

注:注册费不含住宿费用。

联系方式

组委会秘书处:

联系人: 卢利平、聂尊誉、龙斌

通讯处: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学会秘书处邮编:400700

电话:023-68264719,89850186传真:023-68264719

E-mail :ybclxh@vip.sina.com微博:http://weibo.com/2156017383大会主页: http:///2011cq-meeting/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功能材料学会

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组织委员会

2011 年6 月

下载浅谈科技教育与德育功能的密切联系(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科技教育与德育功能的密切联系(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浅谈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边的环境和生活必需品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使天变得更蓝?谁变得更清?草比把得更绿?物品变得更丰富?怎样......

    德育政治功能拓宽

    德育政治功能拓宽。德育政治功能随着国 际和国内政治发展而发展 。( 1) 现代世界各国各民 族之间既有竞争 , 又相互合作与尊重。为了全人类 利益, 也为本国 、本民族自身利......

    加强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与教育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P.6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社会主义现......

    发挥教育功能,为当地科技发展服务`

    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多渠道为当地经济、科技发展服务 黑龙江省密山市知一中学一、总体思路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农村中学课程设置要根据现代......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

    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构共建,是指二者的有机联系,其理想状态是二者融为一体。人的素质是整体,人的教育也是整体,这是它们可以协同发展的内在依据,二者在教育......

    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进入21世纪的不长时间,我国就普及了义务教育,不少城镇普及了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各种不同的功能。 一、教育的......

    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表现在它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十分重要的作用。“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社会统治、维系政治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

    2018MPAcc考研与就业的密切联系

    2018MPAcc考研与就业的密切联系 考研是一个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选择虽然是痛苦的,但这条路本是“痛并快乐着”,因为考研路上每跨过一个十字路口,都对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