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军--《关于书法的几篇文章》

时间:2019-05-14 19:1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王义军--《关于书法的几篇文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王义军--《关于书法的几篇文章》》。

第一篇:王义军--《关于书法的几篇文章》

王义军--《关于书法的几篇文章》

(2011-03-03 21:30:47)转载▼ 标签:

杂谈

关乎用笔:

用笔起收之处,特别要留意调锋,目的就是让侧锋归于中锋,只有中锋,点画才有杀伤力。起笔之法,不外乎顺锋直入(包括所谓的“抢锋”铺毫)和折锋铺毫两种方式,其实也就是个人习惯不同而已,没有本质区别。用笔法简单的说,只要在起笔时将笔锋调为中锋,行笔中段保持笔锋与纸面相争的状态,收笔仍能收束笔锋,便是得笔。“藏锋”是一个被误解的概念,愿意指中锋。近人以为的藏锋露锋,完全可以不理会,都是害人的流毒。

问临摹不似:

像不像是次要问题,像只是进入书法的手段而已,作为一个阶段的要求,有其必要。但你若终是不能为,也不必太难为、委屈了自己。就现在的作业而言,多留意转折和起收笔,勿使软了。这些都是前后上下映带联结之处,当留心体会何处“发力”。笔势乃帖学中一重要因素,当有赖于用锋蓄力发力。无处发力,则点画不成关系,或拖曳、或缠绕,都不能互为生发,上下前后失去内在的先后因果,便成一纸不相干的零件,终乏活态。

书写之生熟与格局之大小:

此前一作虽偶有粗疏,但整体很有生气。如今推敲太少,已见程式化倾向。再这样写下去将很危险。熟练是必要的,但不能为追求熟练而熟练,熟练是在不断推敲中慢慢得来的。没有生气的熟练,对工匠有益,而与艺术无缘。创作格局见窄,慎之!作字格局要大,要开阔,即便是很细腻、很流美的取向,格局一样不可局促小气。看看兰亭和祭侄稿、寒食诗,面目不同,风格迥异,而格局之开阔雄强则一。赵、董之下,帖学呈两种路线,其一萎靡,其一粗俗,皆不得古法。你取法苏字,且基础不错,自不必下求于董。或参考宋人,如米、黄二家,或上溯于唐,以至于智永皆可。一段时间再回头用力,可能会有新的感觉。另外留意用锋,擦笔太多。

临摹大小及书体间互益:

1、临帖的目的在于学习古人法度,大小只是个次要问题,适当放大缩小都可以。有些人认为必临原大,我曾与人就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没有听到让人信服的理由。不过放大缩小,有个度,比如把书谱要放到写立轴的规格,就需要有很多调整。这个问题,改天我抽个时间讲讲。(此问题后在暑期面授中专门谈及)

2、篆隶对行草当然有帮助,但体现在哪里就不好说,这要看你缺什么,你打算从中取什么,也可能这些都并不清楚,所学所益也就是个混沌的东西。比如你学习武术,想学的是棍,可老师先让你蹲马步,日后可能自己又去学学刀,究竟对棍术有什么帮助,只有你自己感受得到,却说不清楚。西式的思维喜欢量化,这个学多久,学到几级,那个学多久,学到几级,当然有他们的道理,但不是唯一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方式其实不适合我们。但我们被改造过的思维,往往比较容易接受这样的训练方式,以为“科学”„„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我已经尽力在做,但因材施教不能改变我的根本方法。

假如我自以为是的拿所谓“黄宾虹的方法”来教你,你还敢不敢跟我学?方法永远没有最好的,只有当下可行的,方法永远不是唯一的,但对于一个教师,他可以运用的可靠方法,不可能太多。况且,艺术创作经验和教育方法是两个范畴,艺术家可以指引自己,教育家要做的是指引别人。比如齐白石,作为艺术家,成就不用我多说。而作为教育家,成绩并不理想,尤其是他教自己的儿子、孙子,不会不尽心吧?效果又怎么样呢?率性和自由不拘固然是让人羡慕的状态,但在学习中这不可靠。他们成功的原因在哪里,很难回答,我向来认为,成功的原因一定是多到数不清的。只有失败的原因,对一个人来说,不会太多,这才值得我们警惕。最后决定成功不成功的,往往在这里。另外,成功只是一种期待,但再具体追问下去,还有期待的具体方向----成为什么样的才?而后面这个追问,才从本质上与艺术有关。说得再直白一点,如果让我做王铎,我决不愿意,我宁愿成为白蕉,这与成就大小、造诣高低无关,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审美追求。违背性情的书写,成就再大,也与真实的你没有关系,不过堕落为做戏罢了。

我们都得到过一些赞扬,也都遭受过一些批评。在赞扬与批评之间,我们当然可以不需要任何理由地喜欢前者。但不能否认的是,无论什么意见,都有真诚有虚假,也常常有切中实际的批评和不着边际的赞扬。美丽的辞藻,原不需要购买,无需成本的相互赠送,多少人乐此不疲。对于那些场面上的客套话,虽是悦耳,我辈多还是有清醒自知的。可更多的时候,那些真诚的人们,也常常使人迷茫,使我们在美丽辞藻堆砌的花园里找不到北。他们的夸奖,可能并无半点虚假,可当真诚没有配以足够的识见,那些美丽的词句明明是对你而发,却可能完全与你无关。面对这些误会的赞赏,我们有时候也会感到有些“不对劲儿”,却又轻易接受了,不愿较真。

我曾经打过一个比方,假使我和齐白石一起作画,彼此都正常地发挥了自己的水平,我画了一个美丽的仕女,而齐白石画了一个破落的乞丐。在有一定欣赏能力的人们眼里,优劣当是一目了然,但总有一些人,会更喜欢我的作品。画作表面(题材)的“漂亮”让我占了些便宜,而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尴尬的便宜当真,来证明我的水平呢?

但也有些人对齐白石的欣赏,并不是因为真懂。他们生怕自己不能说出对于“漂亮”的厌恶,而显得趣味太低级,于是便每每对眼中越是丑拙越是粗陋的作品,越是无限称颂。这当然是可悲的,这不仅仅没能使他们获得欣赏的能力,甚至连一点真诚也弄丢了。比如反过来我画一个破落乞丐,齐白石画一个美丽仕女,这些人还是一见乞丐的破落,便大家赞赏,哪怕他们眼里并不真的能够看出些笔墨的意趣。能说什么呢?这无疑是又一次的尴尬。

我们对于书法的欣赏也有着类似的情况。“二王”和“丑书”或许也都因为这些定向的审美,得到过广泛的赞誉和追从。然而这样的赞誉追从,都不过增其热闹罢了,皆于书法无所相关。于书法的相关,在于书写的深度,不在于作品的面目。当欣赏只结缘于“漂亮”和“丑拙”的外衣时,对于书写是很难有深层触动的。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书法又何尝不是如此。个人书写的面目,多取决于取法和师承,而性情却有待于书者长期的滋养。滋养过程中的取舍,才见出真正的追求,这些追求既迷人又难为人,往往比表面的风格样式要有意味得多,也让人难于理解得多。我有时候很怕人说我是写“二王”的,这不真实,也太过偏颇武断。我不过是学习了一点传统帖学,然而,就连这一点,也可能只是“碰巧”的偶然机缘。个人主动地选择,并不在这个层面。如果在学书之初,我碰巧接受了“丑书”的理念(这并不是很困难),也可能就在“身份”上归属了那个群体。但这样的身份划分,本与书法无干,况且,没有人的书写身份有那么简单的归属。深层的选择,才是自主的,也是唯一可以自主的。雄与秀,清与浊,原不是商品标签,更不为任何一流派所专有。在这一点上,有和而不同,也有同而不和。譬如我们看《兰亭序》,与《祭侄稿》之间面目迥异,而内在一致,褚遂良与薛稷之间面目接近,而实质悬殊。

我听说有一位著名的书家,在面对赵孟頫的作品时说:“这也是书法吗?”其偏颇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同样的,我们也有时候会听到“只有这样才是书法”的武断。多情的我们,妄自评说,古人却不因此而有所增损,只留下我们的偏见,始终存在。但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就很难对所有意见无动于衷。往往越是个性强烈的书者,越是方向坚定,对于书写,这品质自是难能可贵。但同时,在审美上,他们也更容易把偏见变成坚持,久之成见深厚,便成为一种“观点”,一种“艺术见解”,理直气壮地以此行使评判,恐难免流于一偏。向往浑朴,便拒绝秀逸,追求典雅,就很难容忍乱头粗服。若要在欣赏上有所深入,只有放弃欣赏时的风格期待,直面作品,直面书写,直面点画。但这又谈何容易!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说“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但又时候,我们很强烈地希望被认同、被关注。这是一对矛盾,如果可以调和,便少些寂寞。但现实中,我们不能奢望观者都看到深度。往往是越广泛的认同,背后越是寂寞,所貌似的调和,多是我们的妥协和自欺。我不相信有那么多人真的看懂了二王的好,我也不相信有那么多人真的喜欢丑书,二王和丑书,都一样是寂寞的。有时候人们对同一件作品的“欣赏”,赞叹之词如出一辙,眼里所看到的却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其间有着很大的层次差别。据说在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同时见到维纳斯雕像的时候,希特勒更多地注视着维纳斯的眼睛,而墨索里尼的目光则聚焦在维纳斯的胸部。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雅俗共赏”其实并不存在,雅俗在共赏一物时,总是同床异梦的。我们如果不能从表层面目的美丑脱离开来,就势必与偏见和浅俗同流,很难超越胸部审美的阶段。

我无意于对俗表示不屑,事实上,我们都在俗中,这一点,并没有多么难于承认。我们仅有的那么一点品位,也多半从附庸风雅开始,只是这附庸应该引领我们从俗脱开,走向更深的层次。

书法之美,同于大河之壮阔,加之茂林修竹而增奇秀,加之荒漠乱岗而见苍凉,要在各得其宜,其壮阔原不曾因此而有所增损。河水蜿蜒,周遭景致变换,以证书法之美富。而河流一贯,足见书史之汇通。我们有时候也和旅行团里的游客一样,以好异尚奇之心在书史里寻幽探盛,惊叹于外在的种种景致,随波流徙,应接不暇,而于汇通无所留心。却不知千载之下,谜面更替而谜底恒常。也有时候,我们只知顺舟直下,虽免于循流而忘源,面对周遭变幻却全然无所触动,不知谜底虽旧,而谜面故当常新。

书者不断出谜,读者不断猜评。只愿大河之势永不消歇,我辈虽各有途辙,或能各得其宜,一任装点。若河非故道,或泛滥难收,汇通顿失,所美所富,必零乱无所归属,又将与他处景致有何分别!赞扬的声音,多指向景致面目,对于一个人的书写,并无补益。汇通之处,各自用心,或者,为时不晚。现在成功还谈不上。我能走上书法这条路,很大的原因来自我的父亲。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对别人能写得一手好字特别羡慕,我当时就很想把字写好,让他高兴。但那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学习条件,想好好学书法,只不过是童年的一个美好愿望而已。还记得小学三年级的一天,班主任让大家下午都带墨汁、毛笔来写大字,我带了,结果被全班同学笑话,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带了„„1992年中考结束后,我的分数比宣州中学(宣州地区最好的中学)录取线高出20多分,但考虑到家庭的经济压力,我还是选择读了中专,专业是淡水渔业。当时还小,自我期望高,觉得很委屈,对专业也不大感兴趣,然而这却成为我学习书法的开始。寝室里有张大桌子,我每天趁着同学午睡的时间,独自享用。当时没有人指导,也不知道该怎么学,随大溜学《颜勤礼碑》,后来改学《自书告身》,这样挨过了两年多,学得很苦却收获平平。再后来,改学《张黑女墓志》,楷书才有了起色。于是才知道,此前的苦,实在是违背了性情。中专这四年时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上初中时我数理化成绩很突出,如果当时去了宣州中学,后来的专业方向一定是理科,书法可能就只是一个爱好了。那几年里,给我帮助最大的是五河的阚开立先生。直到我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之前,我们都只是通信而未曾谋面。信里也并不怎么谈书法,偶尔谈及也不具体。除此之外,我当时没有老师,现在想想,倒也值得庆幸,至少在学书之初,我没有受到时人的干扰,也没有养成某些习气。1996年中专毕业后的两三年里,为生计所迫,书法时断时续。记得当时租了间很小的房子,没有桌子,就把毡子铺在床上,跪在地上写《石门颂》,颇有点近似古人的书写状态。那几年写的最多的是汉隶,无论知名不知名的,只要我能见到的汉代碑刻(除了《华山碑》),基本都摹了一遍。行草方面,考前学过《圣教》、《兰亭》和《蜀素帖》,写得杂,也不深入。还是到了美院之后,自毁“功力”,一切从头开始,才真正有了点体会。不过在美院的几年中,我还是有一点坚持,时常提醒自己不要迷失在名校的光环之中,并始终留心所在群体自身的问题,取一个旁观者的“立场”,这一点我到现在仍然保持,自觉颇有收益。美院这四年,学习进度基本随着课程安排,行书学宋四家,尤其是米芾和苏东坡,课外我又花了一年时间专攻苏字。之后学《书谱》,再后学《大观帖》,也私下写过一段倪元璐,并且都一一做过仿作。这些都只是过程,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求深入,并思考和寻找自我。然后写到二王手札,才感觉二王确实比别人要高明,才想着要在这一块土地安个家。此后再涉足一些刻帖和《苦笋帖》、《古诗四帖》等,面目或小有变化,亦不离故土。

一个人的风格取向,应该是相对独立、相对自主、相对稳定的,我不否认地域对书风存在一定的影响,却很不赞成把地域和书风之间做一个必然的联系。书风的养成,更大程度取决于取法(择帖)和师承,前者决定基本风格类型,后者决定审美取向和笔法特征。而地域的影响,如果不是师承起作用,其力量实在是很微弱的。从杭州到成都,对我来说,改变最大的是人群而不是地域,是我个人的心理而不是所接触到的观念和书风。四川书协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但这并不能改变我对这一城市和人群的陌生,并不能缩短我和老朋友们的距离。以往在杭州的朋友,都说我有点孤傲,有点书生气,而现在这些痕迹就少了,更多的是平和。一个人的时候太多,我自知这状态其实有点颓废。书法江湖网上的《我这两年》,是我孤独的记录。现在,来成都的时间长了,熟悉的人也稍微多一点,而孤独却渐渐成为一种习惯„„这样的状态,让我常怀恋过往,情绪敏感,容易感动也容易受伤。如果硬要影射到书法上的取舍,我想应是少了一些对于新奇的欲望,更乐于体会内在的激荡。

我不喜欢畅想未来,更乐意做的工作是回顾和修正过去,发现以前的问题,不断完善,也就自然进步了。现在的人们总是向前看的太多,而忘记了回头审视过去。这样很容易撞见新奇,但却往往迷失故我。今后在大的风格上调整应该不会。我并没有刻意的风格追求,也就不会有刻意的风格坚持,我想风格的养成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一个人的风格选择看的不是年龄,而是艺术观念的自主,这一选择应该听凭内心的呼唤,为外人改变和为外人坚持,都与本心无关。我们现在看王羲之、颜真卿的风格,都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过程,早年有了苗头,但并没有太明确的个性,然后不断修正、完善,一路走来,且行且住,随性自然。回头看去,晚年早年,总有一个必然的联系。其间如果出现断裂,必是可怕的。

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很微薄,实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因素来自周围的关注、帮助和提携。在杭州、成都有很多的老师和朋友,给予了我无私的帮助,这是我的幸运。我不想到处表达我的感激,我想这种感情更多的流露不应该是通过语言。社会活动,我很不擅长,但人既属于社会,活动终不可避免。生活中的每个人,其实都是趋利而避害的,个中差别,只在各自对于利害的不同界定,一个人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样的利害界定。我把社会活动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对专业有益的,比如一些展览、教学、朋友之间的讨论交流等,只要方便,可以多参与;另一种是于专业无益的,甚至有害,比如走穴、人事纠葛等,我的态度是,能离多远就离多远。

作为职业,我觉得没有什么比做教师更适合我。我爸是个小学教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他17岁的时候在村里办了个小学,从那之后就没有离开过他的岗位,从他的身上,我看到成就一件作品和成就一种人生的差别。教学不同于面对一本字帖、一件作品,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有交流、有要求,所谓“教学相长”这绝不是一句空话,不能“相长”的教学,多少是有些问题的。学院的环境,一方面比较自由宽松,另一方面,学院、学生都会对你有要求和期待,这正是我所向往的心态平和、处事简单、专业有所追求的生活。在教师之外,其实还有一种角色更吸引我,就是做学生,可惜这只能是自己的一个角色选择,而不能成为职业。最大的愿望?以前有,现在倒没怎么想过。我这几年里得到一个看法—小目标最好明确一点,大目标越模糊越好,大目标太明确,心态就容易糟糕。所以说到最大的愿望,真的很模糊。

我喜欢想点问题,不迷信成说。但只是想,偶尔在朋友间说说,多半不形成文字。我觉得书法上的很多问题,想想就好,不一定要付诸文字。我的思维不严密,又太过于跳跃,一旦付诸文字,总是不得要领,最后往往修饰得失真,已非本意。

我不把明清作为参考,而把他们作为敌人。我也曾经临摹过明清的作品,后来觉得不对,就换了个思维角度—把二王当作老师,而把明清就只当作 “同学”,他们的作品是一种存在,我们可以有另一种探索。有这样的想法面对明清,实在是轻松多了。不过我说的只是一个宽泛的角色选择,与优劣高下无关。我在本科毕业前,基本上也不写大字,到成都之后才开始写。这时候在小字上下的工夫就很管用,大小之间,不同毕竟是少部分,更多的还是相同。涉及具体的操作,主要就是笔法的转换,人的生理局限是个大麻烦,要花很多精力去克服和适应。工具也很重要,但不是大问题,自己挑顺手的就行,我现在用的八尺太厚太松,也不顺手,现在的材料都是这么敷衍,也只有先凑合着用。

魏晋士人崇尚玄学,并不是完全不受儒家的影响,玄学本就是儒道结合的产物,不过是相比之下“更尚玄虚”罢了。其言谈所本,是所谓三玄的《老子》、《庄子》、《周易》,在后世的艺术界,依旧影响深远,甚于儒学—但历代从没有中断过“误读”。现在的我们都是白话而西化了的知识结构,儒学、玄学都与之沾不上边,传统学术的根基薄弱得可怜,误读的程度当然就会更大—这会让我们的误读偏离到何处?不能不说这是个危机。但与此同时,我们却有着更为广阔的“大艺术”的视野,面临着书法从实用的彻底脱离,面对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冲击,这会给误读带来很多很丰富的新内容,虽然使误读程度加大,却也不失为一个机遇。笔墨当随时代,对于误读,羞羞答答和肆无忌惮一样不可取。一方面,对于新的艺术观念要积极利用;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语境的缺失,对于传统经典的进入,就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毅力。我想,传统的进入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首先保障笔下之墨是“书法”,才有可能让“新”为我们所用,而不是放任自流,让我们被“新”带走,不知去处。

我认为异不异化书法,并不在于这些。问题的根本还是对书法认识的深度。材料、工具、形式方面,讲究一点是应该的,这也是艺术的自觉。一个不知道书法为何物的庸俗的写手,给他用王羲之用的鼠须笔,用写《兰亭序》的茧纸,他也照样有异化书法的能力和魄力。褚遂良以锥画沙,释怀素蕉叶题诗,材料够现代吧?甚至王羲之在夫人身上比画的“行为”,怀素“夏云多奇峰”、“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的“观念”,谁异化了书法?有益的尝试其出发点必不在“出新”,不过是出于自我表达的特殊需要,而不得不选择某类型的工具、材料,不得不采取某种形式和手段。在这一过程中的选择和淘汰就要看书家自身对于“书法”的认识和把握。至于挖空心思的为出新而出新,不过是哗众取宠的心理作怪—不异化书法?我费那么大劲儿做什么? 义军

第二篇:王珣书法欣赏

王珣书法欣赏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第三篇:王诗雨文章

09年很快接近尾声了,伊朗MIS项目采办的工作却还远远没结束。面对繁杂的采购和催交催运工作,没有人感受到即将跨入2010年的喜悦,因为在我们日历上,重要记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工程进度。思想上,我们都缺乏历练

我们都太年轻

是的,我们年轻,有活力,是八九点的太阳,精力充沛,记忆力超强,但同时,我们的冲动,我们的无知,我们波动的情绪,以及那脆弱的还没经过时间打磨的心,让我们在很多时候扮演一个被动的受命者而非积极的行动者。一个好的棋手,棋盘一步,心中已数步,同样的,一个好的采购工程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我们现在还可以借着太年轻的借口,堂而皇之的让人接受我们所犯的错误,那么我们就是在给自己不负责任的态度找个台阶下。对于一个工作者来说,在其位司其职,年轻应该是我们的资本而非借口。

抱怨只会让我们更沮丧

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每天我们都在抱怨,项目公司的问题,监理公司的问题,总包方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厂家的问题,每天我们被太多太多需要解答的问号所困扰,似乎唯一的发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抱怨。即使逞一时之快,我们所得到的往往就是让自己更沮丧,既然人人不为我,我何必为人人,负面情绪的影响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更加片面、情绪化,无法从大局出发,理性的处理面临的问题,很难有良好的收效。

学习是终身的事业

从毕业以后,我们看过几本书?在专业知识方面是进步还是退步了?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学到的有多少?很难说,因为我们常常给自己找一堆借口来为自己的懈怠开脱,我们工作很辛苦,睡觉时间不够,休息时间不想再学习,以及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理由。看似合理却又成为我们事业的巨大绊脚石,因为在所有人都在努力向前的时候,我们不是在停滞不前,而是在后退。

工作上,上升空间还很大

采购工程师也要懂技术

做这个项目,我们不止一次听到项目公司,总包方对于我们在技术方面的稚嫩而不满,是的,我们的确不是科班出身,甚至在两年前我毕业的时候,脑袋里所有的石油专有词汇的数量都不超过个位。即使经过两年多的工作,我们能接触到技术文件和资料的机会也是少之又少,一张工程料表,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全部,采购程序全部照葫芦画瓢,这样模式化的采购工作几乎就是我在参与这个项目前全部的工作经验。但是在这个项目里,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要学的真的很多。不管其他人说我们不懂技术是嘲笑还是激励,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的确就是事实。采购工程师对于设计MR文件的消化和理解在我们整个采购工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在厂家和设计技术澄清的阶段,我们可以了解哪些对我们商务的部分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例如设计重新提出的配件,材质的改带,选型的改变,等等,这些对于商务的报价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或者是在厂家提出技术文件的时候,我们懂技术才能了解哪些是厂家必须先提供的,哪些

图纸会影响到哪些设计专业的进度。即使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是对于我们目前的工作,这是迫切的要求,也是每个采购工程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采购工作雁过留痕,资料存档很重要

对于一个项目的采办来说,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这个项目进程的一部分,从最初的选商,供应商名单的批复,到向名单内厂家发邀请函,询价招标,厂家投标,开标谈判,确定供应商,发中标通知书,下订单,以及后面的催交催运等等,资料之多可想而知。所有的资料都将会是验收这个项目是否能圆满完成的关键。

各部门间的“和谐”对项目进度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一个项目,是靠着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而推动的。对于其他部门的工作方式和态度,我们不予臵评,更无力干涉。但是对于我们采办,从领导的指导方针到各经办人员的实际行动,的确是努力想要找个各部门之间的平衡点,使整个项目能够在“和谐”中更快的向前推进。项目上需要采办解决的问题,设计上需要采办协调的问题,厂家需要采办沟通的问题,即使我们不是无所不能,至少我们无处不在。出现问题是好的,至少下次不会手足无措

在这个项目上,是难得的锻炼,因为问题实在太多,一个棘手的项目对参与者来说绝对是一次精神和身体上的洗礼。我们必须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来面对每次遇到问题,八方压力迎面扑来,顶不住也得顶,就算精神上经历一番煎熬,只要能解决,也算学了一招。至少可以避免产生类似问题,即使不可避免的发生,也能知道应对的方法,心里有底的时候,至少不会手足无措吧。不仅如此,好的身体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即使项目是照着正常的进度走,也免不了经常的熬夜,加通宵,一旦出现问题,整理资料,支持证据,写报告,写情况说明,统计一堆数据,看似简单的工作,对身心都是严酷的考验。具体案例具体分析

水泵厂,问题多如牛毛

在这个项目里,出状况最多的就是水泵厂,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大家共勉。

厂家对于MR文件的理解中,倾向于从自身角度出发提出变更而非尊从原设计

就以标准问题为例,水泵厂从最初就试图用国标代替美标,不仅在开工会上提出,更以书面的形式多次向项目上提出国标可以和美标对等。对于这个项目来说,业主接受的就只是美标,即使这是为了缩短交货周期,这样的折腾无疑不能解决本质问题,反而会增加各方的工作量,最后还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设计和厂家技术交流直接关系到厂家送审图纸的质量

不知道是否是由于项目进度紧迫导致的设计和厂家沟通不透彻所致,水泵厂提出的送审资料是屡屡出现问题。先是由于设计文件规定的泵的压力达不到预期的扬程,在厂家提出一版图纸之后,设计发出技术澄清要求增加泵的扬程,导致12台泵全部重新选型,商务价格也随之调整,所有商务资料全部重新整理。在经过多次沟通之后,厂家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在提出修改后的A版送审图纸,厂家却只修

改了技术参数,没有修改改型后的基础图,然而设计所有的专业都按照未修改的A版基础图进行设计,在厂家提出B版图纸后,再修改基础图,导致设计所有人员需要返工,按照B版的基础图执行,工程进度严重滞后。如果前期厂家和设计之间能更深入的沟通,后面的问题都不会发生。

多次澄清后,错误犹在对于整理后提出的B版图纸,本以为基本可以具备升D0版的条件,但事实上,A版中配管和电气部分等专业返回的修改意见,厂家仍然保持原有的错误提交,这就绝对是态度的问题而非能力,在2009年12月10日设计返回的修改意见仍然有一大篇需要厂家修改,如此往复,时间拖延,项目进度滞后是必然的了。

按要求执行很慢,提出要求很快

厂家在采办要求的返澄清的时间,提交送审资料的时间,返回修改意见的时间内,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几乎没有一次能够按照要求按时提交;在要求尽快签合同,尽快付预付款问题上就开始很积极。我们不能强制要求厂家应该怎样配合,能做的也只是在工作中尽量协调各方关系,尽心解决每个厂家提出的问题。但是厂家的这种态度的确让人不敢苟同。

其他的厂家也有很多问题,只是水泵厂问题比较典型,也正是因为这些状况的出现,才是提醒我们不断思考自身的问题,比如说,如果我们对MR文件的理解更深入透彻一些,很多问题是不是能在采办这个环节就能截断,如果我们在技术上精通一些,泵的压力等级大概

能达到多大的扬程是不是可以清楚的看出问题,如果我们在沟通协调上再做得好一点,各方面的工作是不是能更快的完成,问题的暴露使我们意识到在工作方法和工作态度上改进的必要性。

参与这个项目的每个人都能深切的体会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超强的脑力体力,无与伦比的耐心细心,更需要丰富的技术知识和娴熟的协调沟通能力。即使在项目伊始的时候,我们完全不具备这些条件,相信在这个项目结束的时候,我们都会收获到属于自己的财富。

第四篇:反腐倡廉文章-王定伟

反腐倡廉,人人有责

自从人类出现对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私人占有以来,腐败就一直存在。不管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只要私有制没有从人类社会中消灭,腐败这种社会毒瘤就不可能自动消失。腐败是从古至今全世界各国政府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尤甚。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腐败的存在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路上的绊脚石,存在着极大的危害。反腐是一个历史性的、严肃的话题,也是一个值得每个人去关注、去深思、去自省的话题,是一个影响着人民民主是否能够真正实现乃至共产主义是否能够真正实现的话题。所以反腐行动刻不容缓!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封建统治的国家,这使得我国法制一直不健全,每个行业出现潜规则、走后门;中国的领导身兼数职,其权利没有细化,下属官员以领导为中心,而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逐渐淡薄。现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想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构建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是社会利益的公平分配。十八大以来,安徽省马鞍山市发改委副主任曹琰、湖北省国资委副主任鲁力军、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罗长刚、福建省环保厅原副厅长王国长、福建三明市政协原副主席吕凯明,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副师长宋国安和第十三师副师长冯焰等等腐败分子滥用公共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个人牟取利益,不仅严重侵害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导致社会利益的不公平分配,同时也严重损害党风。所以,反腐行动势在必行!

腐败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直接危害着党的战斗力和执政基础。惩治腐败事关民心向背。虽然我国目前反腐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适应新形势下反腐倡廉要求的法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还不健全,制度反腐还缺少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监督缺位和不到位等。习近平习总书记曾经指出“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习近平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强调“坚决反对腐败,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是我们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反腐败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这既宣示了从严治党的决心和长期作战的恒心,也增强了反对腐败的坚强信心,更为我国反对腐败指明了方向。同时,习近平习总书记也指出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领导层乃至平民都能够科学地理解习总书记的这番讲话,将反腐落到实处。

对于初入社会的我来说,不管是从已经曝光的各类腐败事迹来看,还是在工作中的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我很赞同腐败由“权”而生,每一个手上掌握权力的人,身边都有腐败分子在靠拢,两两合作进而谋取暴利,这就要求我们认清我国社会发展方向和当前国家政策来约束自己,不钻法律的空子,合理实施“权力”,不被腐败分子所诱导损害人民的利益,成为反腐行动中的一枚鲜活事迹。

如果每一个人能够坚持党的政策和方针、互相监督、依法办事、洁身自廉,对建设社会和谐主义社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国家加强立法,健全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保证体系;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权力运行机制;整合资源,始终保持对一切腐败分子坚决打击的高压态势;强化监管,建立健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等,我相信反腐倡廉行动能够拥有一个空前的结果,给人民一个交代!

秋季体育锻炼

入秋后天气渐渐变凉,体育锻炼更显蓬勃发展,但在体育锻炼中一定要注意气温的变化,要随着气温变化增减衣服和准备活动,特别是在深秋时节更要注意防止运动创伤。秋季运动量可以比夏季增大,锻炼的时间的也可以加长,但要注意逐渐增加,不可加得太快、太猛。

秋季气温易使人疲劳、思睡,所以在锻炼后需要很快地休息。

1、健身项目要慎选

秋季人体的柔韧性和肌肉的伸展度下降,因此不应忽然加大运动量,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可选择一些较为舒缓的健身方式,如登山、慢跑、太极拳和健身舞等方式。

秋日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比较适合中老年人。在体力答应的情况下,中老年人可以适当选择去登山,但一定要注重不能选择过高、过长的登山线路,以免过于劳累引发身体不适。

慢跑也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给和脑细胞的氧供给,减少动脉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寿。一天之中,假如能抽出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不仅会少染疾病,体质也会增强,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

此外,太极拳和健身舞等也是秋季不错的健身方式,可以很好地伸展肢体、锻炼筋骨,还能避免运动损伤,尤其适合中老年人。

2、循序渐进防拉伤

在运动前,应做充分的预备活动,因为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人的肌肉和韧带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预备活动,会轻易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

运动时,也要注重循序渐进。有的人觉得运动量大身体才能练好,反抗力强,其实不然。秋天是一个人体的精气都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运动量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锻炼时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这就是效果好的标准。

3、晨炼不宜在路边

秋季气候干燥,灰土轻易飞扬,使空气受污染。若在马路边进行跑步等锻炼,增大的肺活量会让人吸入更多的灰尘和汽车排出的有害气体,无形中增加了对身体的损害。因此,晨跑和锻炼最好选择在公园等安静又干净的地方,不宜在马路边进行。4注重衣着防感冒

秋季气温开始变凉,而锻炼时一般出汗较多,稍不注重就有受凉感冒的危险。因此,不能一起床就穿着单衣到户外去活动,而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尤其是老人,在早晨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因为老年人椎间盘松弛,忽然由卧位变为立位可能会发生扭伤腰背部的现象,有高血压、心血管病的老人起床更要小心,可以在床上伸伸懒腰,伸展一下关节,稍休息一会儿再下床。5睡眠充足防秋乏

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季气候宜人,日照时间变短,利用这一好时机尽可能保证睡眠充足不仅能恢复体力,保证健康,也是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在秋季要遵照人体生物钟的运行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体力,才能取得好的锻炼效果。6调整饮食增体力

秋天天气转凉,人们对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此时,既要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增强体力,又要小心体重增加,尤其是本身就肥胖的人。注重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不吃重油腻味的食物,免得加重肠胃负担,还会使体温、血糖上升,使人萎靡不振,产生疲惫感。

第五篇:著名书法艺术家王振宇

王振宇河南开封人,王振宇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室创作员,现役军人,上校军衔。2001年6月书法作品入选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美协、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青海省“油田杯”美术、书法作品展览;

2002年5月书法作品荣获由青海省文联、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60周年书法展优秀奖;

2002年8月书法作品入选由中宣部、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2002年10月书法作品荣获“中国西部书画大赛及展览”优秀奖;

2002年11月3日由青海省文联和青海省书协为入选“中国书法兰亭奖”的7人在紫恒大厦举办了专门的书法展览;

2003年7月书法作品荣获青海省直属机关庆祝建党82周年举办的书法、绘画、摄影展特别奖;

2003年11月书法作品参加了《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西、广东七省区书法联展》,并被编入作品集;

2004年1月书法作品被青海省档案馆收藏;

2004年8月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

2004年8月书法作品荣获由青海省文联、青海省书协、美协、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青海省“国税杯”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一等奖;

2004年9月书法作品荣获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文化厅、青海省文联主办的“庆祝建国55周年暨青海省书法家协会成立20周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三等奖。

2005年7月作品被选入《全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集》。

王振宇,一位把生命与真情注入笔端的军旅书法家,他用勤奋与灵感撰写佳作。许多部队、机关、学校及楼堂殿馆有他题写的标牌及悬挂于墙上的大幅书法作品;许多书画展览,有他参展的得意之作;许多书画作品集收录有他的精品力作„„

王振宇,河南省郑州市人,现为兰州军区青海军事法院院长,上校军衔,中国书协会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室创作员。

作品展示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刚柔相济,既有“飘若浮云,行若蛟龙”的羲之神韵,又含誉苍厚雄浑、大气磅礴之豪放书风„„欣赏王振宇的每一件书法作品,一种“韵外之致”的神韵美感,常常在不经意间浸润心田。

王振宇自幼受父亲影响,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从军入伍后,他更是把寄情翰墨当作乐事,别人休闲娱乐,他却埋头读书临池;训练间隙,他以树枝代笔在沙土上练字,体会锥画沙的妙趣;遇到节假日,他常

临帖至深夜,有时竟通宵达旦,而自己却浑然不知。没有合适的书写空间就在学习室里练习,没有宣纸就用旧报纸替代„„凭着这股刻苦钻研的精神,入伍不久,他创作的字幅双联就在母校乌鲁木齐陆军学院的书法篆刻观摩展上展出,这对于当时书法水平和技艺不高的王振宇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

毕业到部队后,尽管工作繁忙,岗位多次变更,但他始终临池不断,笔耕不辍,期间他得到了诸多书法前辈悉心指导,书法水平和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书法中,王振宇最偏爱行书。

作品(2张)

王羲之的《兰亭序》用笔丰富、结字潇洒、布局流畅,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座巍峨的艺术高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振宇把它作为学写行书的第一个范本,从用笔到结字再到布局,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心追手摹,循序渐进,为了进一步了解王字特点,他研究王羲之其他的法帖,以及与王字一脉相承的孙过庭《书谱》、米芾、王铎诸帖,从中不断加强线条、结体的锻炼,行气、意境、气势的培养,提高审美情趣,丰富作品内涵。

经过20年的心摹手追,王振宇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书风格。他的行书,用笔洒脱而谨慎,点画饱满清健,常常以方笔入字,多为中锋,绝少侧锋,有的笔画夸张技长,犹如兰叶伸展飘逸,起笔转锋顺势而过,线条瘦劲唆哨,干净利落,一尘不染,形成了其书法艺术的基本特点。造型上字体挺拔,线条舒展,聚精有度,每个字的内部结构在松紧、长短、粗细、宽窄等方面对比明显,和谐统一,特别是字画、线条的动静、起伏,抑扬顿挫,富有一种跳动的节奏和诗歌的韵律,给人以心灵和视觉上

王振宇作品展示(6张)的强烈冲击。

王振宇认为寻求书法艺术的真谛光靠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素养。为此,他除了勤奋习字以外,还不断加强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通过对“字外功”的锻炼不断提高作品的内涵。他广泛涉猎文学、艺术、美学、历史等学科知识,做到一切学问皆为书法所用,力求对书法艺术达到融会贯通,纵横捭阖之境界。

作为一名军旅书法家,王振宇还以书法作为与广大官兵沟通的渠道,拉近情感距离的纽带。每逢下部队,“文房四宝”是他必携之物,为官兵写字乐此不疲,每年干部转业,老兵复退之际,很多战友向他求赐墨迹,他总会放下自己手头的事,蘸墨挥毫,以书法的形式寄语勉励老兵,兄弟之情,战友之谊,都在书法线条的飘逸婉转中凝结,亦成为老兵在军营中最后一瞬的美好回忆。

天道酬勤,艺无止境。20年来,王振宇学书不辍,挥毫不止,创作成果颇丰,作品先后十余次入选“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西部书画大赛及展览”、“选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全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等比赛,并于2005的荣获第五届青海省省政府文艺创作奖,2006年、2007年连续

荣获兰州军区第五、第六届书法“昆仑文艺奖”书法一等奖;并有多幅作品在《人民军队报》、《青海日报》、《书法导报》等报刊上发表。

下载王义军--《关于书法的几篇文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王义军--《关于书法的几篇文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书法会员——王永[最终版]

    王永 王永,斋号三耕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977年生于山东新泰,98年毕业于泰山学校美术系,2011年结业于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中共党员。就职于山东新泰新甫中学,多年从事书法美术......

    王庄镇中书法教育实施方案

    2012年春期 王庄镇中书法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书法教育全面进入我校学生的课堂,是我校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生艺术素质,提高学校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全校师生必须转变观念......

    王王:书法是一生的事业

    王王:书法是一生最大的事业 张中宝 在兰亭笔会的诗歌朗诵会上,邂逅王王先生,他用自己的独特感悟和坚持延续着中国书法鲜活的生命力。从何时起,王王在用一种责任感去感悟中国书......

    “爱护母亲河”活动总结---张义军[最终版]

    “爱护母亲河”主题实践活动总结 张义军 汝州市小屯一中九六班 “爱护母亲河”主题实践活动总结 汝州市小屯一中九六班 为进一步倡导和树立广大团员青年和中小学生绿色文......

    学习王光国体会文章

    愚公精神永放光芒 -----学习王光国先进事迹有感 8月28日至29日,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来到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参观学习了“当代愚公”王光国的优秀事迹,深受教育,真是“百闻不......

    教育叙事文章——王振辉

    尊重的力量 王振辉 2005年九月参加工作,已经七个春秋在岁月的磨练中荏苒而去,七年来我一直怀着一腔热情,以饱满的情感投入到这个事业当中。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引领我的学......

    初中物理校本研修总结---张义军(推荐)

    校本研修活动总结 张 义 军 小屯镇第一初级中学 校本研修活动总结 (小屯一中 物理学科) 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

    山王庄中心小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

    山王庄中心小学书法教育实施方案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根据《沁阳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