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王书法之王王:书法是一生的事业
王王:书法是一生最大的事业
王王:书法是一生最大的事业,王王是一位有个性的书法家,素以继承和发扬传统经典书法而闻名于当代书坛。在兰亭笔会的诗歌朗诵会上,邂逅王王先生,他用自己的独特感悟和坚持延续着中国书法鲜活的生命力。从何时起,王王在用一种责任感去感悟中国书法的精髓,从临帖到习帖,从模仿到创造,在他6岁起,即遍习欧柳颜赵,王王作品所彰显是一种赵孟頫的灵秀和颜真卿的厚重。看他的楷书。想到了文征明的滕王阁序。.每一个字带着风格迥异感情色彩,每一笔包含着智慧的流露。2012年六月中旬。我应邀参加第11届北京香山书法学术研讨会,王王作品受到其高度评价。
王王先生主修先秦文学,我稍稍愕了一下。因为我从他的书法作品来看,已把他的素养来源定格在宋、元、明时代。我觉得打眼一看最容易联想到的是宋代的米芾和元代的赵孟頫,但是我也发现他的书法又汲取了一种不同于前面这几位书家的灵活劲头,那似乎就来自魏晋名士的无所畏惧,第一等洒脱。
当代驰骋于书场并有所建树的人,用“层出不穷”这个词来形容,恐怕不算过分。自封为“大师”、“巨匠”级别的,纵观各类书法刊物以及书法论坛,也不在少数。但是“古今莫二,贵越群品”的,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当代书家能有几人?
王王先生是个理想主义者,但他对自己的书法一直有着理性的认识。所以,早在1994年,在全国举办10几场个人书画法展。他习书从笨重的唐楷入手,转而钟繇、文征明,写出了一定面貌。他现在真草隶篆的作品,看来真的下了一番功夫,最后的境界,关键看后面还有几十年的书法追求。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书法更是这样。王王说,王羲之当年是大将军、颜真卿当年是光禄大夫、于右任当年是行政院长,梁启超是个大学问家,临贴摹法,于书法只得其型,真正的书法意蕴,则在于文化修养、个性胸怀、人生阅历,书法家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书法家,主要是字外功夫所发生的作用使然,当然,做学问的人不一定都是书法家,但要想做一个书法家,没有学问的滋养是不行的。王王先生视书法为一生唯一的追求,他放弃所有工作,一心专注于书法,可以见得他内心的执着与宁静。
王王先生好读书,他的读书理念是经典好书百遍读。据我所知,他早年曾用过一个斋号:秋月开卷堂。这个“开卷”的意思即开卷读书,我相信,这当是他勉励自己多读书的意思。那么“秋月”字,我则臆想有两层意思,一是堂主喜欢读传统文化的书,秋月在古典诗词中较为常见;另一层意思则可以说是堂主的性格追求,朗朗兮如秋月之皎洁,坦坦荡荡。王王先生以读书为乐事,读书自然包括读贴,读贴和临帖相比,更容易潜移默化,得其神韵。王王先生居京华闹市而内心清净,久负盛名而不以此傲人,下笔雄文而又十分谦逊,这在当代书坛中难能可贵。
细品王王先生的长卷行草,好多特点值得玩味。其一,王王先生书法八面出锋。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作品非常富有节奏感。其二通篇布局疏朗有致,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其三是作品一气呵成,随意挥洒,一气呵成,整体和谐,有强烈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动中有静,创造出独特的墨趣。
第二篇:王王:书法是一生的事业
王王:书法是一生最大的事业
张中宝
在兰亭笔会的诗歌朗诵会上,邂逅王王先生,他用自己的独特感悟和坚持延续着中国书法鲜活的生命力。从何时起,王王在用一种责任感去感悟中国书法的精髓,从临帖到习帖,从模仿到创造,在他6岁起,即遍习欧柳颜赵,王王作品所彰显是一种赵孟頫的灵秀和颜真卿的厚重。看他的楷书。想到了文征明的滕王阁序。.每一个字带着风格迥异感情色彩,每一笔包含着智慧的流露。2012年六月中旬。我应邀参加第11届北京香山书法学术研讨会。把王王作品受到其高度评价。王王先生的书法艺术得到已故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赞誉。
王王先生主修先秦文学,我稍稍愕了一下。因为我从他的书法作品来看,已把他的素养来源定格在宋、元、明时代。我觉得打眼一看最容易联想到的是宋代的米芾和元代的赵孟頫,但是我也发现他的书法又汲取了一种不同于前面这几位书家的灵活劲头,那似乎就来自魏晋名士的无所畏惧,第一等洒脱。
当代驰骋于书场并有所建树的人,用“层出不穷”这个词来形容,恐怕不算过分。自封为“大师”、“巨匠”级别的,纵观各类书法刊物以及书法论坛,也不在少数。但是“古今莫二,贵越群品”的,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当代书家能有几人?
王王先生是个理想主义者,但他对自己的书法一直有着理性的认识。所以,早在1994年,在他不到而立之年,即在全国举办10几场个人书画法展。此前,他专门拜访启功先生,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他说:“你很年轻,能写成现在这个样子,看来真的下了一番功夫,最后的境界,关键看后面还有几十年的书法追求”。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书法更是这样。王王说,王羲之当年是大将军、颜真卿当年是光禄大夫、于右任当年是行政院长,梁启超是个大学问家,临贴摹法,于书法只得其型,真正的书法意蕴,则在于文化修养、个性胸怀、人生阅历,书法家之所以被人们称之为书法家,主要是字外功夫所发生的作用使然,当然,做学问的人不一定都是书法家,但要想做一个书法家,没有学问的滋养是不行的。王王先生视书法为一生唯一的追求,他放弃所有工作,一心专注于书法,可以见得他内心的执着与宁静。
王王先生好读书,他的读书理念是经典好书百遍读。据我所知,他早年曾用过一个斋号:秋月开卷堂。这个“开卷”的意思即开卷读书,我相信,这当是他勉励自己多读书的意思。那么“秋月”字,我则臆想有两层意思,一是堂主喜欢读传统文化的书,秋月在古典诗词中较为常见;另一层意思则可以说是堂主的性格追求,朗朗兮如秋月之皎洁,坦坦荡荡。王王先生以读书为乐事,读书自然包括读贴,读贴和临帖相比,更容易潜移默化,得其神韵。,王王先生居京华闹事而内心清净,久负盛名而不以此傲人,下笔雄文而又十分谦逊,这在当代书坛中难能可贵。
细品王王先生的长卷行草,好多特点值得玩味。其一,王王先生书法八面出锋。借助于八面出锋,自然显出墨色浓淡,湿中有干,干中有湿,浓中有淡,淡中有浓,变化千万,作品非常富有节奏感。其二通篇布局疏朗有致,留白处有宽有窄,宽处给人以忽然开朗之感。其三是作品一气呵成,随意挥洒,一气呵成,整体和谐,有强烈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动中有静,创造出独特的墨趣。
第三篇:王珣书法欣赏
王珣书法欣赏
《伯远帖》行书纸本,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王珣书,故列希珍之宝。此帖行书,笔力遒劲,态致萧散,妍媚流便,是典型的王氏书风,是帖明末在新安吴新宇处,后归吴廷,曾刻入《馀清斋帖》,至清代时归入内府,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三希堂法帖之一,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珣,字元琳,幼时小字法护,为东晋著名书法家王导之孙,王洽之子,王羲之之侄。王珣生于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卒于安帝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孝武帝司马昌明,雅好典籍,王珣与殷仲堪,徐邈、王恭、郗恢等,均以才学文章受知于孝武帝,累官左仆射,加征虏将军,并领太子詹事,安帝隆安元年(公元397年)迁尚书令,加散骑常侍,寻以病卒,终年五十二岁,谥献穆。董其昌评:“王珣潇洒古澹,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
第四篇:《枪王之王》观后感
课程论文首页
《枪王之王》中的无声反抗
中文摘要:作为一部罪案电影,《枪王之王》的故事主体部分所展现的是庄子维(吴彦祖饰演)与关友博(古天乐饰演)的警匪对峙。然而不同于以往警匪电影中单调的侦查与逃逸,《枪王之王》的精彩之处在于着重讲述着男性内心自尊与反抗女性强权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男性尊严 女性强权 反抗 犯罪
《枪王之王》着力突破了惯常警匪片中二元对立的黑白冲突,将关友博这位谨小慎微却又胸有城府的白领精英隐忍的心理轨迹展示得淋漓尽致。他从一个开车不被罚单的“忍者”一步步走向疯狂的凶徒,影片着意呈现的是他走向深渊的灵魂蜕变过程。而这些蜕变是始作俑者则是他内心那欲望和那种挣脱女性强权的反抗本质。
在《枪王之王》之中,围绕男主角关友博,影片穿插着一段意味深长的三角恋爱故事。这是剧情电影中颇为俗套的情感表达模式,然而在此却有不尽相同的内涵。关友博身边有两个用不同方式爱着他的女人,一个是李冰冰扮演的上司邵安娜,一个是蔡卓妍扮演的护士女友婷婷,这两个性格迥异的女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关友博的最终命运起到了关键作用。而纵观全片,对邵安娜的强势占有欲的逃离和对婷婷的楚楚温情的沉浸,构成了关友博情感生活的两个极端。牺牲自由以换取金钱和权势,抑或是选择自由而放弃地位,这是关友博情感生活的两难,然而,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这种对金钱和权势的拒绝,以此彰显“政治正确”的影像价值观,在诸多爱情题材电影中并不鲜见,然而《枪王之王》中关友博的选择却在“浪漫情愫”之外,有着别样的意指。也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将此电影与《窃听风云》做一比较。同样是面对金融危机,《窃听风云》中的吴彦祖,因不愿做有钱人的女婿而走上犯罪之路,而《枪王之王》中的古天乐,也因为拒绝“吃软饭”而决定“铤而走险”,这种以维护男性尊严的名义出现的相似经历,似乎能够透露出香港的某种时代情绪。
《枪王之王》中的邵安娜虽然代表了金钱和权势,但对于自尊心极强的关友博来说,匍匐在女强人的阴影之下,终究是对男性尊严的冒犯。渴望自由,意欲摆脱束缚的他,情愿选择婷婷这位温柔可人的平凡小女人,以维护自己的男性主体性。对此性别心理的分析,评论者的文章可谓精彩非凡。有论者以拉康式的精神分析阐述了影片中“枪”的意象,从“男根意识”的问题切入影片,直指关友博身上潜藏的“阉割焦虑”,分析了他对枪械游戏的迷恋背后所潜藏的精神压抑。“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来看,枪是典型的男性象征,所以一旦某
[1] 部电影中把枪作为核心道具,难免让人联想到片中男性角色的‘阉割焦虑’问题”。在他看来,“枪”的性指涉背后,有着一种追求男性自主性的逃离冲动,象征着关友博渴望摆脱那位强悍女性的控制。其实就此思路的分析还可更进一步。从“政治无意识”的角度来看,由内地演员李冰冰扮演的邵安娜身上,分明包含着另一层深意。我们从这位有着极强占有欲而又无所不能的强悍女性那里,可以轻易辨认出一个新富。
对于有着基本爱情价值观的观众来说,在关友博这样的两极中做出顺乎情理的选择并不难。但当关友博面临困境时,给予他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庇护的却是邵安娜,而最终刺出让关友博万劫不复的温柔一刀的,反而是温婉可人的婷婷。抛开道德伦理判断,纯粹从爱情角度出发,这种颠覆性的结局不禁要让我们重新审视原来的选择,到底哪一种感情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这种看似对强权的反抗和对自尊的争取是否有意义更值得我们去思考。由此,一条作为旁枝的感情线,也就具有了人性拷问的深度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戏剧文学》2010年12期第一版
[2]《中国电影报道》2010年第二期
[3] 《〈枪王之王〉:男人那话儿》,《东方早报》2010年7月1日)
第五篇:著名书法艺术家王振宇
王振宇河南开封人,王振宇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室创作员,现役军人,上校军衔。2001年6月书法作品入选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美协、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青海省“油田杯”美术、书法作品展览;
2002年5月书法作品荣获由青海省文联、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同志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60周年书法展优秀奖;
2002年8月书法作品入选由中宣部、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2002年10月书法作品荣获“中国西部书画大赛及展览”优秀奖;
2002年11月3日由青海省文联和青海省书协为入选“中国书法兰亭奖”的7人在紫恒大厦举办了专门的书法展览;
2003年7月书法作品荣获青海省直属机关庆祝建党82周年举办的书法、绘画、摄影展特别奖;
2003年11月书法作品参加了《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西、广东七省区书法联展》,并被编入作品集;
2004年1月书法作品被青海省档案馆收藏;
2004年8月书法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
2004年8月书法作品荣获由青海省文联、青海省书协、美协、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青海省“国税杯”书法、绘画、摄影大赛一等奖;
2004年9月书法作品荣获由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文化厅、青海省文联主办的“庆祝建国55周年暨青海省书法家协会成立20周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三等奖。
2005年7月作品被选入《全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集》。
王振宇,一位把生命与真情注入笔端的军旅书法家,他用勤奋与灵感撰写佳作。许多部队、机关、学校及楼堂殿馆有他题写的标牌及悬挂于墙上的大幅书法作品;许多书画展览,有他参展的得意之作;许多书画作品集收录有他的精品力作„„
王振宇,河南省郑州市人,现为兰州军区青海军事法院院长,上校军衔,中国书协会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兰州军区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室创作员。
作品展示他的书法博采众长,刚柔相济,既有“飘若浮云,行若蛟龙”的羲之神韵,又含誉苍厚雄浑、大气磅礴之豪放书风„„欣赏王振宇的每一件书法作品,一种“韵外之致”的神韵美感,常常在不经意间浸润心田。
王振宇自幼受父亲影响,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从军入伍后,他更是把寄情翰墨当作乐事,别人休闲娱乐,他却埋头读书临池;训练间隙,他以树枝代笔在沙土上练字,体会锥画沙的妙趣;遇到节假日,他常
临帖至深夜,有时竟通宵达旦,而自己却浑然不知。没有合适的书写空间就在学习室里练习,没有宣纸就用旧报纸替代„„凭着这股刻苦钻研的精神,入伍不久,他创作的字幅双联就在母校乌鲁木齐陆军学院的书法篆刻观摩展上展出,这对于当时书法水平和技艺不高的王振宇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
毕业到部队后,尽管工作繁忙,岗位多次变更,但他始终临池不断,笔耕不辍,期间他得到了诸多书法前辈悉心指导,书法水平和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书法中,王振宇最偏爱行书。
作品(2张)
王羲之的《兰亭序》用笔丰富、结字潇洒、布局流畅,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座巍峨的艺术高峰,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王振宇把它作为学写行书的第一个范本,从用笔到结字再到布局,从局部到整体再到局部,心追手摹,循序渐进,为了进一步了解王字特点,他研究王羲之其他的法帖,以及与王字一脉相承的孙过庭《书谱》、米芾、王铎诸帖,从中不断加强线条、结体的锻炼,行气、意境、气势的培养,提高审美情趣,丰富作品内涵。
经过20年的心摹手追,王振宇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书风格。他的行书,用笔洒脱而谨慎,点画饱满清健,常常以方笔入字,多为中锋,绝少侧锋,有的笔画夸张技长,犹如兰叶伸展飘逸,起笔转锋顺势而过,线条瘦劲唆哨,干净利落,一尘不染,形成了其书法艺术的基本特点。造型上字体挺拔,线条舒展,聚精有度,每个字的内部结构在松紧、长短、粗细、宽窄等方面对比明显,和谐统一,特别是字画、线条的动静、起伏,抑扬顿挫,富有一种跳动的节奏和诗歌的韵律,给人以心灵和视觉上
王振宇作品展示(6张)的强烈冲击。
王振宇认为寻求书法艺术的真谛光靠练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素养。为此,他除了勤奋习字以外,还不断加强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修养,通过对“字外功”的锻炼不断提高作品的内涵。他广泛涉猎文学、艺术、美学、历史等学科知识,做到一切学问皆为书法所用,力求对书法艺术达到融会贯通,纵横捭阖之境界。
作为一名军旅书法家,王振宇还以书法作为与广大官兵沟通的渠道,拉近情感距离的纽带。每逢下部队,“文房四宝”是他必携之物,为官兵写字乐此不疲,每年干部转业,老兵复退之际,很多战友向他求赐墨迹,他总会放下自己手头的事,蘸墨挥毫,以书法的形式寄语勉励老兵,兄弟之情,战友之谊,都在书法线条的飘逸婉转中凝结,亦成为老兵在军营中最后一瞬的美好回忆。
天道酬勤,艺无止境。20年来,王振宇学书不辍,挥毫不止,创作成果颇丰,作品先后十余次入选“中国书法兰亭奖”、“中国西部书画大赛及展览”、“选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奖赛”、“全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等比赛,并于2005的荣获第五届青海省省政府文艺创作奖,2006年、2007年连续
荣获兰州军区第五、第六届书法“昆仑文艺奖”书法一等奖;并有多幅作品在《人民军队报》、《青海日报》、《书法导报》等报刊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