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共五则)

时间:2019-05-14 19:04: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

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

业务讲座:杜巍

专题一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工作重点。新课程标准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必须收集和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大力提倡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优化教育手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使用中的常态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共识。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思想

包括三个基本点: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知识重构。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内容

1、教学观念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而是从学生认知、情感、能力的领域出发,有选择的利用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恰当合理的融合、渗透、组合到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不是停留在教师的教的层面上,更多让学生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强调自主探究性学习,在自主的实践过程中获得价值体验。

2、教学目标的整合。“知识、方法、情感”是构成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而运用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能力是融合在课程目标之中的,通过信息处理,学生可以获得知识、能力和情感。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是相互依托,相互渗透,相互弥补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构建课程目标的时候,也要考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内容的整合。一是把静态的文本转化成动态的多媒体,是教学内容整合的重要一个方面。转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重组和创新的过程。而是为了完成某一主题的教学,需要弥补课程资料,需要网络资源或其他媒体的引入。三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而需要运用信息技术的支持。

4、教学活动的整合。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将成为每一个个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教学活动的展开必然要考虑信息技术的运作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统一。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优势

1、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2、扩大信息容量,丰富学科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内容理解。

3、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情境化、立体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4、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体现学习主体作用。

5、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有助于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意义

1.促进新课程结构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等特点,让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综合、开放。

2.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活动的机会,改变常规呆板的教学形式,使学生乐于学,善于想,勤于动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3.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给学生创造和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学习方法,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专题二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原则

方向性原则:为了完成教学目标

主体性原则: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活动性原则:采取多种形式、方法,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开放性原则:教学思想的开放,教学过程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

二、教学设计注意的问题

1、整合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杜绝形式化,表面化,避免忽视教学重点。

2、设计理念上,打破传统备课方式。不能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进行安排和策划,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3不能用课件代替黑板,不能用扬声器代替教师的讲解,不能用课件展示代替学生的实验操作。

4、要从学生的需要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在分析学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媒体,最后进行学生评价。

三.教学课件要求

1、教学体系规范,完整,资料丰富,结构严谨。

2、教学理念新颖,互动性强,适应教学实际需要。

3、教学方法科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学习。

4、表现形式多样,可采用文字,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

5、课件运行正常,无导航、链接错误。

6、界面布局合理,切合课件主题,色彩搭配协调,课件制作精细。

专题三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

一、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两种模式

开设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有效教学”,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有效整合是既关注眼前,更关注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是促进学习的教学,是呼唤效益意识的教学;有效整合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教师全面发展的标志。

有效整合就是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的优势和形象互动等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内在兴趣,激活课堂教学生态,实现师生教学生命的涌动与成长,有效整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助推器”。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就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整合,应该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多方面的根本变革,各学科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使信息技术与自己的教学经验全面整合,用以改变

教学过程的模式,用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反之,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变,教师个体与信息技术并未整合的话,即使有了出色的多媒体课件,也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教具,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缀。

专题四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

1、角色颠倒,以辅代主

盲目地依赖多媒体技术,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呈现出来,教师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只起到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

2、从“人灌”到“机灌”,未能实现教学方式的真正改变

在课件中声音、图像信息过大,造成无效信息泛滥,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注重人机对话,忽略了师生间的互动、对话和信息反馈,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无法摆脱“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模式。

3、以多媒体代替有效的常规教学手段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让多媒体与其它有效的常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能一味赶时髦。关键是看哪一种方式更合适。

4、以形象思维代替抽象思维

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高年级学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独特功能,降低难度,突破难点。但是,如果只是简单地以生动形象的画面把本来应该在学生头脑中的想象再现出来,那么势必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能用材料的不用媒体,能用标本模型的不用课件。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注意的问题

1、“三个有利于”是实现“整合”的前提

有利于教师的教。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利用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形象、直观、多形式、多侧面地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变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有利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培养为落脚点,变学生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地探索,逐步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根本宗旨,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

2、坚持惟有效而用之是实现“整合”的关键

要坚持惟有效而用之。能有效的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这时就用,且用足,用好。时间要适中。选择要适当。信息要适量。

不能滥用信息技术,不能绝对取代传统的教学工具,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该“动脑”时动脑,该 “动手”时动手,该表达时表达,该朗读时朗读。该听时候则听,该看时候则看,该观察时候则观察。

不牵强附会,不随波逐流,不搞花架子。

多媒体代替不了必要的板书、规范的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实验教学。

3、四个注意是实现整合的重点

选材要新颖,侧重于激发兴趣

构思要精巧,侧重于突破难点

演示要适度,侧重于形成过程

演示要生活化,侧重于实际问题

4、教学要素不能本末倒置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的目的、内容、学生的需求,不能把着眼点放在“使用了多少信息技术”“使用的技术是否先进”等误区上,而应转移到“信息技术在多大程度、哪些方面优化了我们的教学,改变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方面上来。

5、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

只有预设的课堂,才是有秩序的课堂,但往往缺乏灵性;而只有生成的课堂,才是生动的课堂。教师创设情境,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预设。要详略得当,给学生留有自主发挥的空间。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重组甚至放弃事先预设,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彰显课堂教学智慧。

6、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信息技术较多彰显的是现代教学的形式,却不能自然而然地孕育出现代教学的精神。导致的课堂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要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健康积极的课堂氛围。丰富师生的精神交往,使课堂充满“诗意”和“生命气息”。教师丰富的社会阅历、广博的文化知识、独到的人生感悟、睿智儒雅的言谈举止等,都将是学生用之不竭的精神资源。

第二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研究

成 果 目 录

重庆市巴蜀小学校课题组

一、方案报告

1、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报告

3、课题工作报告

二、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学习课件设计脚本 三、二千多个网络多媒体教学和学习课件

四、典型课例

1、语文:练春春老师执教的《春笋》;徐颖老师执教的《春雨的色彩》;吴影老师执教的《小熊住山洞》;陈小云老师执教的《雪地里的小画家》、《笋芽儿》;石禹老师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徐颖老师执教的《耳朵上的绿星星》;肖力老师执教的《一面五星红旗》;潘德梁老师执教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我是小小推销员》。

2、数学:郭娅娟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设计包装箱》;王波老师执教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整理和复习》;张帝老师执教的《数学乐园》;杨玲老师执教的《巧妙测量》;王燕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

3、英语:陈建国老师执教的英语课《Chinatown》、何雨蓓老师执教的英语课《Teaching Plan》。

4、科学:刘莹老师执教的《健康需要新鲜空气》,《雨的观测》

5、美术:吴倩老师执教的《发现吊脚楼》、《小丑》,文娱老师执教的《对话校园设计》,练春春老师执教的《窗口》

6、音乐:邓勤老师执教的《草原就是我的家》、《小乌鸦爱妈妈》

7、体育:黄剑老师执教的《龋齿》

8、品德与社会:叶茂老师执教的《向谁学》

五、研究论文

1、令狐林老师撰写的《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网络——数字时代学校的动力系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软件创新设计和制作》、《宽带网络教育与传统小学教育优势互补分》

2、张帝老师撰写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之行动研究》

3、王波老师撰写的《“试飞”后的几点思考》

4、练春春老师撰写的《浅谈一年级(苏教版)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发表在重庆教育2002年11期上)、《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思考和实践》(发表在重庆教育2003年2期上)、《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网上咨询解心结》、《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思考与实践》

5、程吉富老师撰写的《浅谈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浅谈网络时代儿童科技素质培养》

6、陈建国老师撰写的《尝试合作学习,整合英语教学》、《借助网络手段,介绍英语背景知识》

7、杨桂林老师撰写的《网络课堂与现实课堂的结合》

8、吴梦老师撰写的《学科课程整合让英语教学活起来》

9、刘莹老师撰写的《谈改变促学生提高》、《关注科学课堂教学呈现的新特点》

10、叶茂老师撰写的《关于在德育课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11、邓勤老师撰写的《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教学方法》

12、文娱老师撰写的《美术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体会》

13、肖力老师撰写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

14、曾世勇老师撰写的《建构学生自主参与的数学课堂》

15、郭娅娟老师撰写的《谈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之——设计包装箱》

六、课题获奖成果

1、练春春老师的多媒体电子教案说课《春笋》获重庆市特等奖;教案《会走路的树》获重庆市二等奖;论文《谈网上咨询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获渝中区一等奖;

2、何岚、徐颖、张晓春、卓樱岚等制作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视频案例《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对生命生成性的关注》获全国一等奖;杨玲、李启琼、李永强、张帝等制作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视频案例《老师请闭上你的嘴——新课程下的数学学习》获全国一等奖;刘莹、张超、程吉富等制作的《在探究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三等奖;

3、刘景西老师的电子教案说课《葡萄沟》获重庆市一等奖;何岚老师的电子教案说 课《眼睛的苦恼》获重庆市二等奖;

4、令狐林老师的论文《宽带网络教育与传统小学教育优势互补分》获重庆市第四届电教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论文《网络——数字时代学校的动力系统》获重庆市第三届电教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并入选《第六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大会优秀论文集》;

5、王波、令狐林、程吉富、卓樱岚制作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课件《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整理和复习》获重庆市第四届电教科研成果评比三等奖;

6、石禹老师的网络多媒体教学说课《只有一个地球》获重庆市二等奖;

7、邓勤老师执教的《草原就是我的家》获重庆市音乐新课程竞赛决赛一等奖;

8、程吉富老师的论文《浅谈网络时代儿童科技素质培养》获全国二等奖;论文《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信息技能培养》获重庆市一等奖;论文《浅谈科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获重庆市二等奖;教案《竖排文本》获重庆市一等奖;制作的课件《小学课件集》获第七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优秀奖;

9、吴倩老师执教的美术录像课《发现吊脚楼》获全国一等奖;论文《美术教学与本土文化研究》获重庆市一等奖;论文《挖掘本土文化

挥动创造翅膀》获全国二等奖;

10、张帝老师《对人们信息获取方式的调查研究》获全国科技活动方案一等奖、论文《信息技术与小学低年级数学整合性研究》获全国三等奖、《我是小导游》教学设计市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一等奖、论文《从一堂Flash作图看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获市三等奖;课件《小蝌蚪找妈妈》获全国三等奖、课件《一去二三里》获市一等奖;参加重庆市信息技术赛课获三等奖;整合课教案《数学乐园》获重庆市二等奖、参与渝中区电子教案说课获一等奖;

第三篇:讲座: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讲座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11条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整合的概念: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课程整合就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使教学系统发挥最大的教学效益。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两个层面

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即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在这个层面上,信息技术主要扮演媒体的角色,发挥的是媒体功能,体现是媒体特征,不能引起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或者说教学结构的改革。

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在这个层面上,信息技术不再辅助教学的手段,而是成为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扮演的学习、研究工具的角色(认知工具)。信息技术的这一层面的应用可引起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的改变,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让学生改变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探究式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区

1、缺乏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盲目搬用课件

分析学习者特征是指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特点的活动,它为后续教学设计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如果缺乏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盲目搬用课件,恐怕会造成学生学习的不适合性。要想使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实效,首先应该认真分析自己学生的特征,想一想自己所占有的教学资源有多少应该用,应该怎样用,如何去设计,如何去组织,如何去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对学生特征的分析,是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前提。

2、教学过程以课件为中心,偏离教学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中所有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可有些教师自己还不能够独立制作课件,所以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无法根据学生实际去调控课堂,只能以课件为中心去授课,偏离教学主体。这样的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学而不实,教而不深的结局,反而影响实际教学。

3、信息量过大,滞留时间短,不利于记忆。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教师大量板书、画图的时间,这是大家公认的。但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都使用“流水型”模式课件,教师只要轻击鼠标,就可以顺利完成操作。对于学生接受信息来说,需要一定的时间,过快的更换屏幕内容,学生来不及理解和记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我们在进行设计时,对现成教学资源要合理取舍,解决好信息量过大的问题,同时屏幕切换不能太快,应以学生确实能够理解、记忆为准,需要强调的可反复展示。

4、课件代替试验,削弱学生的试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多媒体课件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但学生的试验能力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际训练才能获得。另外,多媒体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呈现多种动植物形态、结构、生长、生态等方面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但只有让学生亲自接触大自然,做一做,摸一摸,量一量,闻一闻,尝一尝,才能得到更完整的知识。所以说不是所有试验都用课件代替完成。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遵循的主要原则

怎样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与探讨的重大课题,而且不同学科的整合方式不完全一样,不可能按一个模式来进行整合。但是信息技术与不同学科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中又必须遵循若干共同的原则,否则将会事半功倍、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指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决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换句话说,整合的过程是革命的过程(而不仅是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应用推广过程),既然是革命,就必须要有先进的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将会事倍而功半甚至劳而无功。

2.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核心来进行整合 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整合,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工作中,密切注意教学系统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换句话说,在一节课里,不见得你用了电脑,用了多媒体,或者上了网就叫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至多也只能算是进行了浅层次的整合。

3.注意运用“教学并重”的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注意的是,对于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不管是多媒体还是计算机网络),都不能把他们仅仅看作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教具,而应当更强调把它们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4.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网上的已有资源。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

(一)、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现在大部分老师正在用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也是目前大多数基础教育所处的层次。代替幻灯、投影、粉笔。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较小,学生也只有听、看,没有实际操作的机会。

(二)、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在互联网上或局域网上,采用简单的论坛、聊天室、QQ群、微信群等工具,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专题。让学生参与而教师对交流进行组织与管理

(三)、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作(QQ的远程视频,远程协助)

操作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实现个别辅导教学。

(四)、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

(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找到自己要的各种资料)

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前将需要的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也可提供网址、搜索引擎、机关人物,学生上网搜索。受硬件限制,如上网速度等。

(五)、信息技术作为加工工具

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对知识的重构。例:小学作文《你最向往的地方》,学生在网上遨游,选择祖国山河壮丽一景,然后将文件、图片等重新加工,用WORD写作业。

(六)、信息技术作为协作工具

(视频会议、聊天室、留言板、多人视频聊天)

和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和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但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人数、教学内容等因素的限制,常常教师有心无力,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现协作或学习提供良好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协作学习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和进行分工合作。

(七)、信息技术作为研发的工具

虽然我们强调对信息收集、处理,加工协作,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提供研发工具的角色。

例工具型教学软件。

几何画板——为学生提供自己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程序设计软件——小海龟画图 结束语

整合是一种和谐,需要被整合的个体对象主动调节和适应这种和谐。

整合也是一种互动,促使被整合的个体对象主动适应。但是,从实现层面上看,要做到完美地整合,是根本不可能的,整合只是人们的理想,或者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整合不是简单地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整合是一个过程,而非一劳永逸的结果。整合应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过程中,我们应该对它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实践与反思,“不畏浮云遮望眼”,总能“守得云开见明月”。

第四篇:探究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

探究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摘要】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科学整合是实现改革的有效途径。教师是改革实践者,应该积极探究整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整合、新课程

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新信息技术运用,使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焦点。信息技术与学科的科学整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新型课堂模式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是主体,教师扮演引导者角色。运用多媒体,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基础,也为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服务,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认识事物是过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创造性实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促使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教师以“探知、导学”为指导思想,运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资料链接”、“创设情境”、“合作探究”、“拓展练习”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采用自主发现方式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和研究的精神,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案例】《锦瑟》(人教版必修三)教学设计

(一)查找资料,积累整合1、课前整理学过的李商隐

2、查阅李商隐的生平经历。

(二)创设情境,展示目标

他是回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游子,他是吟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痴情人,更是富有传奇色彩的大师,他就是李商隐。

(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诵读全诗,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感情。

2、改写五律、七绝、五绝,把握诗人的感情。

(四)合作探究,把握主题

1、讨论:“此情可待成追忆”中的“此情”指的是什么情?诗人缘何伤感?

2、小组讨论,展示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

(五)课外拓展,总结延伸

1、课外链接:李商隐的《房中曲》,体会李商隐对妻子的感情。

2、把《锦瑟》改写成散文诗。

【分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新型的“合作探究互动”课堂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粉笔口授”课堂模式,这样更加关注学生的感受和思考。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过程

现代信息技术有很多优势,可以辅助课堂教学。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于一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把师生双边活动变成人与人、人与机多边活动,构建了立体地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多媒体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展示更广阔、更丰富的知识,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多媒体固然有这些优势,但是利用优势为教学服务才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把握好整合多媒体与教学的尺度。

(一)处理好资源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虽然多媒体课件能够刺激人的感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教师如果过度的使用课件,会适得其反。图片可以补充教师的解析,声音可以辅助教师的评价,视频可以展示实验的细节,都不能过度的使用。

(二)课件播放节奏和教学节奏一致

课件播放节奏要与思维节奏同步。课件是预设好的,教师播放时比较轻松,而学生接受新事物比较缓慢,教师播放时要观察学生的接受情况,做到教师讲解、课件播放、学生理解三者内在节奏同步。

(三)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课件是预设的、固定的,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教师把握不变的教学预设与变的教学生成的关系。课件预设与教学生成总体保持一致,细节会有不同,这才是真正的课堂。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针对重难点做笔记,强调以教师的口授为主,提醒及时学生整理笔记。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课件与教学

课件是教学内容呈现的平台,课件的质量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效率。优秀的课件有一些共同点:艺术性、序列化、独特性。教师应该精心制作课件,使之很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制作课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课件制作要以人为本,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认识事物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制作课件要遵循这个规律,要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的展示教学内容。

【案例】《素芭》(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课件展示

第一张: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第二张:第一部分——素芭的美貌、缺陷及亲人对她的态度。

第三张:第二部分——素芭生活的自然环境及环境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第五张:第三部分——素芭的婚姻及其命运。

【分析】本案围绕人物形象设计有序的课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接受。

(二)制作课件要符合学生的审美要求

课件上图片的色调、文字的大小字体、动画的效果等等,要符合学生审美要求。教师多选择暖色、柔和的图片,既可以减轻视觉疲劳感,又可以获得审美享受。文字大小适中、量适当,重难点要做标记强调,力求文本清楚简洁、重难点突出。设置动画本着简洁、自然、流畅的原则,不要过于夸张、吊胃口,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另外,艺术的处理课件的细节,也可以教学增光添彩。艺术的形式与好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这样的课堂就使学生好学、乐学。

(三)制作课件要勇于创新

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手段,课件要新颖才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否则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教师的设计新颖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教学设计适度创新。在教学《锦瑟》时,采用改写诗歌的方式,既学生耳目一新,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⑵字体图片力求新颖。在教学《窦娥冤》时,利用白板工具,艺术地写了一个大大的“冤”,强调文本的题目,具有很强震撼力和感染力。

四、总结

实施新课程,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手段,也为课程改革增加了推力。现代信息技术只有与学科进行科学有效的整合,才能真正发挥推动作用。教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学理念,不断研究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功能,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灵活机制地整合技术与学科,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参考文献】

[1] 徐晓东:《教育技术学的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3(9)

[2]《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科学整合的理性思考》

[3] 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4] 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人民教育出版社等。

第五篇: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学科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思想品德学科

————教学整合的探索

当今信息化的社会,电教媒体已经进入了课堂,它具有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演示特点,可以使许多难以用语言、文字等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表达的内容,得到形象化的演示。在思想品德教材的使用中,较好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配合教学,可以将教材内容形象化,学生易于理解,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整合不等于混合,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思想品德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巧妙利用多媒体直观、生动、形象、灵活的特点,在情境中导入新课,学文明理,辨析导行,归纳延伸,可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思想品德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极大地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1、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教育内容能扩充认知空间。利用信息技术呈现教育内容,扩充了认知空间,变单一教师讲授为教师和媒体共同对学生的作用。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下,除了教师的语言以外,还有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信号对学生形成刺激,如:学习《我爱首都北京》一课,我从课外找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把它们融为一体做成课件,制作成热区,让学生上课时通过鼠标点击,查看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资料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通过游览北京,说说北京与其它城市有什么不同?进而使学生在了解北京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北京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深化了教学目标,提高了道德认识,课堂教学得到了优化,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时生动地再现图片和文字,使课件成为学生的学件。再如:学习《爱惜粮食》一课,我从搜集资料中经过剪辑重组了几组镜头,然后按粮食生产过程将其制作成课件,并配上背景音乐和解说。当声形融合的粮食生产过程呈现于学生面前时,深深地感染了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从中受到启发,克服了学生感官上的局限性,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

2、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信息技术教学走进课堂,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课上,老师创设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又如:学习《我爱首都北京》一课,我将明理的部分做成具有交互功能的课件。让学生自由点击课件中的版图,当箭头变成手型时,轻轻一按,就会出现对北京风光、成就等的图文并茂的说明。课内外信息交互作用,产生了强烈的信息场效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对知识进行补充。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学习的动力”,“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研究的东西有着内在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兴趣是一种情感性质的因素,它是能力发生的最早征兆,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智慧的源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创设能唤起学生认知、情感、兴趣的情境,能使教学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学生通过刺激——疑惑——探究——思维等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情境的渲染,展开思维,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有利于新课的导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第二册《我爱爸爸妈妈》一文,我让学生把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拿来,从中筛选代表不同年龄段的三张输入电脑中,以猜一猜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成长的变化。由于照片取材于学生,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第一册《爱惜学习用品》,为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将课文中“学习用品对王平的夸奖”和“请你告诉他”栏目进行比较,以拟人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学习用品你选谁做你的小主人?为什么?由于有了画面形象的提示,使学生带着极高的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就是这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运用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特征。运用图形、文字、声音相结和的课件,效果很好。它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态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把抽象的道德概念转化为具体感人的道德情境,展示了教学内容,像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着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安排的情景中,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心入其情,全神贯注地进入角色,达到陶情冶性的目的。如第一册《我是中国人》一课,我用多媒体课件在大屏幕上显示“世界地图”上红色的地方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接着展示出“中国地图”,解说:“我们13亿中国人民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她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利用动画效果,使学生仿佛乘坐着飞机到祖国各地去旅游,当讲到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时,大屏幕上出现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的景象;当讲到天安门时,大屏幕上出现喜庆的天安门;当讲到布达拉宫时,大屏幕上又出现布达拉宫的景象……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此时此刻,学生们虽然好多地方没有去过,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学生们对祖国的这些壮丽山河赞叹不已,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由此可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学中有乐,乐中有得。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这样,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然而,巧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思品课教学情境,使“明理——激情——导行”这一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使问题在情境中得以解决,不仅改进了教学方法,而且使课堂结构模式发生了变化。用音画交融、声情并茂的手段以情激学,寓教于乐,打破了机械分割、平面运动、岸上学泳的松散结构,更注意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创造能力,更重视课堂教学向课外的扩展和延伸,学生也在情境中大有收益,同时,也会比较有力地促进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

总之,信息技术的使用给思想品德教学带来生机,给课堂教学的改革开辟新的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对促进和推进学科素质教育的优化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对于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载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专题讲座(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几点认识

    关于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几点认识 随着教育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不断深入,回头审视传统的教学手段,那靠“一张嘴一支粉笔”来授课的时代将一去不返,传统的课堂教学由......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是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 规划重点课题,于2002年6月正式立项开展工作。本课题组共有中小学......

    专题一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专题一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

    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王健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 整合实践研究 龙兴镇中心小学 王 健 一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信息技术革命,正悄然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学习、阅读、思维方式。在这种大背景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 7月28日下午听了金立志老师的演讲,我获益匪浅。因为我是一位地理老师,对于地理而言,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看地图,而利用班班通向学生展示地图......

    现代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 文档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与传统写作教学相比,把现代信息技术引进写作教学,明显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质量。当前,己摸索并建构出一些新型写作教学模式,如, “命题作......

    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与音乐课堂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音乐课堂自由翱翔 内容摘要: 当今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如何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音乐的美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

    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精选五篇)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