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在农村推行“两村两会”工作法的实施意见大全
关于在农村推行“两村两会”议事工作法的
实施意见
为扎实推进我县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进一步转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经县委研究决定,在全县农村全面推行以“每村每年召开两次村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讨论村务大事”为主要内容的“两村两会”议事工作法。各镇(街道)要选择一个村作为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在全县各村推广。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发展这一大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为依据,以在我县开展“民情日记”、“民忧档案”活动、推广“四议两公开”、“四民主工作法”为基础,进一步落实“两村两会”议事工作法,使村党支部真正成为“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能办成事”的坚强堡垒,打造群众满意的农村干部队伍。
二、方法步骤
1、调查摸底,理清民意。年初,先由镇驻村干部和村驻组干部分别到村小组召集村民大会或户主会议,重点收集群众反映的重大 民生问题和对村“两委”班子及班子成员的意见;再由村“两委”干部对所收集的意见进行汇总,并进行分类,可分为本年度村“两委”重点解决的焦点、难点问题、村“两委”班子的意见、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意见,进行研究,初步提出列入本年度重点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2、召开“两会”,共商大事。召开村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向党员和村民代表通报征集的意见、拟列入本年度重点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并对本年度村集体收入的使用情况计划向村民作出说明,重点规划做好公益事业的资金安排。各村用于公益事业的资金安排具体事宜,可根据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情况,由村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商定具体比例或数额。
3、郑重承诺,抓好整改。村“两委”班子结合“双向承诺”工作的要求,对村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内容、本年度需落实的重点、难点工作、计划投入资金、责任人和完成时限等事项进行公开。结合“四议两公开”,对列为本年度重点解决问题,以党支部大会和党务、村务公开的形式,每季度将进展情况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4、检验成效,再开“两会”。年终,村“两委”认真对照年初的承诺事项,对落实重点难点工作及资金的使用等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召开村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对一年来落实重点难点工作及资金的使用等情况及“双向承诺”的情况进行通报,请与会人员提意见。再由镇组织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本年度村“两委”班子 及村干部履诺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三、组织实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街道)党(工)委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对农村推行“两村两会”议事工作法的领导和指导。要成立领导机构和办公室,明确党(工)委主要为第一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推动“两村两委”议事工作法落到实处。
2、健全机制,加强督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涉农部门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落实镇领导班子联点包片责任制,深入挂点村检查指导,帮助处理推行“两村两会”议事工作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村党员和村民代表联席会议制度,召开会议应有一半以上党员、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建立健全村理财小组和村廉政监督员工作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和村财务的监督管理。建立督查制度,成立督查小组,掌握情况,解决困难,推动平衡发展。把推行“两村两会”议事工作法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成效和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行目标管理,层层分解,落实任务,严格考核奖惩。完善考核结果的奖惩运用,对满意度测评中满意率低于60%以下,村支部书记、主任不能参加第二年的评先评优。县委组织部、基层办将不定期到村进行抽查,将抽查的情况进行通报。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镇(街道)要以办点示范作为推进 工作的有力抓手,培育和树立一批推行“两村两会”议事工作法的先进村作为示范点,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认真总结的推广“两村两会”议事工作法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好典型,并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作用,采取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积极引导,努力营造推行“两村两会”议事工作法的良好氛围。
4、注重实效,扎实推进。各镇(街道)在推行“两村两会”议事工作法过程中,要大胆创新,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积极探索解决个别村“有人不办事、有钱不办事、办事绕难事”以及民声“沉没”等问题,使村“两委”班子“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能办难事”。各镇(街道)和试点村在工作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农村基层各类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确保2013年全县各村全面推广“两村两会”议事工作法。
第二篇:关于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实施意见
关于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和谐幸福名城的要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政企和谐氛围,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一线,联系企业,服务群众,推进工作重心下移,让基层满意,让企业满意,让群众满意,促进我镇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经镇党委研究,决定推行“一线工作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以“百名干部访千家”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进一步健全干部联系企业、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引导全镇干部真心实意为企业分忧,为群众谋利,切实帮助企业和群众解决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实现我镇科学发展,全力打造更高水平的“精彩XX”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线工作法”就是要求干部带着责任立足一线,带着感情贴近群众,带着问题走进基层,带着任务深入群众,带着思考走向实践,化解基层矛盾,为基层、企业和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即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
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干部在一线考核”。
(一)情况在一线了解。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和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积极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开工、投产、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最大限度确保签约企业早开工,开工企业早投产;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访千家”活动,每个干部每人联系6—8户农户,确保每季度走访一次。结合工作职能,围绕全镇中心工作,深入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及农村户目前存在的实际困难和存在的问题,要注重调研实效,积极撰写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深化“民情日记”制度,要结合一线调研情况,记好《民情日记》。记录好走访搬迁户及深入企业相关台帐。
(二)问题在一线解决。要积极主动协调企业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深入企业,深入群众,了解企业和群众的诉求,及时向党委汇报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置办法和预案,对于涉及征地拆迁、开发建设任务的村,要吃透政策向老百姓宣传、解释政策。在化解群众怒言、理顺群众情绪上多作一些解释,多做一些开导,多动一些真情,把老百姓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在一线。同时,积极协调各方,想方设法为企业解决开工投产、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于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启动部门会办制度,研究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三)感情在一线融合。深化干部联系群众制度,积极开展“恳谈日”等形式多样的走访群众活动,切实做到蹲得住、研得透,每个干部每年要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加强换位思考,用坦诚获取信任,用“透明”解疑释惑,用软方法解决硬矛盾。坚持领导班子成员示范带头,带动广大党员干部与困难党员、低保户等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确保做到联系帮困工作全覆盖,密切干群关系,增进干群感情。加强与企业沟通交流,加大服务力度,真正体现亲商、安商、富商。
(四)干部在一线考核。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新时期维护农村稳定工作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方法、新举措,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科学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精彩XX”中去。同时,把干部在一线工作的表现情况纳入干部和经常性考核内容,始终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价考核的重要尺度,促进广大干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提升素质,切实推动工作的落实。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统一领导。推进“一线工作法”是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增强执行力的具体要求,也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措施。各单位要周密部署,统筹安排,抓好落实,确保“一线工作法”取得实效。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以点带面推动各项工作。
2、领导带头,做到率先垂范。推进“一线工作法”要注重实效,要让服务对象切实感受到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班子领导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积极实践,带头落实好“一
线工作法”。中层干部要定期向分管领导汇报自己在一线开展工作的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参加走访的干部要认真梳理走访过程中听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每半年向考核领导小组书面汇报,以供党委政府工作决策参考。
3、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要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一线工作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宣传典型,使“一线工作法”成为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的有效载体。
第三篇:关于在全市农村基层组织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意见
关于在全市农村基层组织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意见
各镇(街道)党(工)委,市直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好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扎实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加快实现“三年倍增、五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经研究决定,在全市村级党组织、村委会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一、充分认识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重要意义
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村级党组织的领导、理顺村“两委”关系、保障和落实村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严格规范的农村工作机制。近年来,我市通过建立农村党员议事会,实行党员议事提案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较为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扩大党员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科学谋划和议事决策水平,各地要在实施好农村党员议事会制度的基础上,按照中组部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河南省在完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方面的成功实践,其主要内容是指所有村级重大事项必须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四议”即:村级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议事会或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各级党组织一定要站在加强基层党建、夯实执政基础,服务和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重要意义,把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提升村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增强村级“两委”班子合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改进党员干部作风的重要抓手,作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载体,作为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性的重要方法,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内容和程序
(一)明确决策内容。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主要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村集体资产购建与处理、资源开发(含集体土地的承包、租赁,水面发包,地下资源开采等);公益事业经费筹集、组织实施与管理;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及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村组建设规划、土地征用及补偿分配、宅基地申报;计划生育、农村低保、良种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农机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和制度的落实;重大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以及其他应当民主决策的事项。法律规定必须由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的事项,按有关法律规定执行。
(二)规范工作程序。进入决策程序的村级重大事项,按照以下步骤组织实施:
1、村级党组织提议。对村内重大事项,村级党组织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集体研究提出初步意见和方案,提议要符合中央和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符合本村发展实际,符合群众意愿。
2、村“两委”会商议。根据村级党组织的初步意见,组织“两委”班子成员充分讨论,发表意见。对意见分歧比较大的事项,根据不同情况,可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等方式表决,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形成商议意见。
3、党员议事会或党员大会审议。事项审议前须在党员中充分酝酿并征求意见,条件成熟后,提交党员议事会或党员大会讨论审议。召开党员议事会进行审议,到会党员数应不少于会员总数的4/5,审议事项经应到会会员的2/3以上同意后方可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表决;召开党员大会进行审议,到会党员人数须占党员总数的2/3以上,审议事项经应到会党员半数以上同意后方可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表决。村“两委”要结合党员议事会或党员大会上征求的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修订完善。
4、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党员议事会或党员大会审议通过的事项,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由村委会主持,召集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表决。村民代表会议应当有4/5以上村民代表参加,讨论事项须经全体村民代表的2/3以上表决同意后方可实施;村民会议应当有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的半数以上参加,或有本村2/3以上的户代表参加,讨论事项必须经到会人员的半数以上表决同意后方可实施。
5、决议公开。经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通过的事项,一律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党务村务公示栏公告,公告时间原则上不少于7天。
6、实施结果公开。决议事项在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实施进程和结果及时向全体村民公布。
三、加强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组织领导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镇(街道)党(工)委要把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掌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内容、运行程序和工作要求,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并作为制度固定下来,建立起长效机制。各地要建立专门机构负责此项工作,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推行此项工作的直接责任人、村级党组织书记为具体责任人,要加强领导、强化督促,抓好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开展情况将作为各地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考评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健全纪检、组织,民政、涉农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联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各镇(街道)要对本地“四议两公开”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完善措施,总结经验、提升水平。要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与村级议事制度和党务、村务公开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三)注重实际成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立足村情民意,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丰富完善。要通过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农村基层各类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第四篇:七步工作法实施意见
中共叙永县委组织部文件
叙委组〔2008〕38号★中共叙永县委组织部叙永县民政局 关于在全县村级组织中推行民主议事决策七步工作
法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党委、政府:
为扩大基层民主,使基层组织的决策更加科学、规范,经研究决定,在全县村级组织中统一实施民主议事决策七步工作法,凡涉及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村务财务预决算、村内兴办公益事业、重点项目和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和决策,以切实促进村级组织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民主化。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制度建设,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阳光决策,不断扩大基层民主,规范村务管理,切实保障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打造阳光村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决策原则
落实民主议事决策要遵循以下五项原则,即:在村党支部统一领导下进行的原则;严格依法依规确定推进实施事项的原则;符合大多数群众意愿实事求是的原则;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充分发扬民主集体讨论决定的原则和坚持各种会议详实记录的原则。
三、决策事项
村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计划、集体经济财务预算和收益分配方案;各项投资建设工程,村级接待费及其它大额支出项目;上级下拨救灾、救济资金及实物的发放原则与发放办法;救挤对象的审查确定;集体粮田、菜田、果园、山场、林地等合同招投标方案,集体房屋、土地、山林、水库等财产承包、变更及租赁方案;集体大型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理方案;村庄建设规划、道路、水利等公益事业项目立项、建设承包及经费筹集方案;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建设承包方案;《村民自治章程》的制定、修改;其它涉及村民切身利益需要决策的重大事项。
四、决策程序
村级组织在对重大决策事项进行决策前,必须通过以下七步程序进行决策:
(一)深入调查,听取民意。决定重大事项前,发放征求意见表或由村两委干部分头深入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二)因地制宜,酝酿方案。在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政策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召开村两委会议,开展讨论研究,形成初步方案。
(三)民主讨论,争取支持。利用每月一次的党日活动时间或专题召开会议将初步方案提交党员、村社干部和村民代表讨论,征求他们的意见,补充完善方案,争取得到大家的支持、理解并确定正式方案。
(四)报告上级,审核把关。将补充完善后的方案的合法性、政策性、可行性等上报乡镇政府,提请审核把关。
(五)通过方案,公示公告。待乡镇政府审核把关反馈意见后,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报经上级审核把关后的方案进行表决,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时,要邀请全村党员、知名人士列席村民代表会(不参加表决)。表决后要采取书面、公开栏、广播等形式将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方案,在全村进行公示公告。
(六)支部指导、村委实施。在村党支部的指导下,村民委员会按方案具体组织实施,村民代表会推选5名村民代表组成项目监督小组对项目实施全程监督。
(七)公开结果,接受质询。事项办结后,进行工作总结和财务决算,如实向村民公布,接受村民监督和质询。
同时,认真做好每个事项决策过程的记录记载,有关资料的保存和运用。
五、要求
各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村级组织民主议事决策工作的领导,要严格按文件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定本乡镇“村级重大事项民主议事决策七步工作法”实施细则,切实加强对所属村级组织民主议事决策制度落实的督导工作,认真落实民主议事决策七步工作法的相关规定,凡未按照实施意
见规定执行七步工作法的,要追究相关事项实施责任人的相关责任,以严肃强制措施引导农村干部增强民主议事决策意识和依法执政履职意识。
中共叙永县委组织部 叙永县民政局 2008年4月29日
第五篇:一线工作法实施意见
温瑞塘河工程建设指挥部关于在领导干部
中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实施意见
各科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转作风优环境”活动的部署要求,切实解决当前塘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转变干部作风,促进科学发展。经指挥长会议研究决定,在领导干部中推行“一线工作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在指挥部领导干部中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是以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为主旨,以解决“制约瓶颈多,工程实施难”为落脚点,做到“领导在一线垂范、干部在一线锻炼、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形象在一线树立、成效在一线体现”,使之成为干部管理的长效机制,激发广大干部创业创新热情,为推动指挥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提供有力的作风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调查研究。每位领导干部要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结合“走进矛盾·破解难题”专项行动,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及指挥部重点工作,梳理确定调研课题;要按照“发现
1一个问题,提出一条建议,贡献一份力量”的要求,全年不少于三分之一时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通过设置征求意见箱、公布热线电话、召开座谈会、组织走访等多种方式,收集社情民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并撰写一篇以上调研文章。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情况要记录在《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操作手册》上。本指挥部并要于8月底前向市“转作风优环境”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一篇优秀调研文章。
(二)明确目标任务。指挥部要于4月底前召开专题会议,按照本单位职责职能,根据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责任制和一线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班子成员工作目标,在征求各职能科室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本指挥部今年年内需要破解的重点项目或重点工作;每位领导干部要明确承担至少1项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或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通过采取领导领衔、挂牌督办、现场办公等行之有效的方式,集中时间,整合力量,破解难题。每位领导干部要按各自承担的重点项目或重点工作,认真分析研究,细化工作措施、量化工作进度、严格质量要求、明确完成时限,制订具体工作计划。有关进展情况要记录在《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操作手册》上。
(三)实行公开承诺。指挥部已将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报经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核同意后,于5月14日前报市“转作风优环境”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转作风优
环境”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将重点项目或重点工作及目标要求在“瑞安廉政网”上予以公布,向群众公开承诺。领导班子和干部个人工作目标及要求,经指挥部负责人审核后,于5月14日前在单位公告栏或单位网站上公示,并报市委组织部干部一科备案。
(四)全力抓好落实。指挥部领导要少坐办公室,多到塘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涉及的村居、(社区)、企业、重点工程现场办公,加强工作指导,积极给予政策扶持。要加强跟踪服务,及时发现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协调解决实际困难。要采用“领导干部+科室长+工作人员”组团式服务方式破解难题,提速增效,切实解决“制约瓶颈多,工程实施难”的问题。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重点、难点问题,牵头部门要主动做好协调工作,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推行“一线工作法”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转作风优环境”活动的具体行动,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是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干部执行力的重要手段。我指挥部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制订了相应工作方案,抓好落实。主要领导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做到亲自抓、具体抓。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联动工作格局。
(二)强化管理,建章立制。一要建立一线工作情况月公示制度。班子成员根据工作目标任务,经主要负责人
审核后,将每月需深入一线解决的问题、上月已解决的问题等情况,在单位公告栏或单位网站上予以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要建立重点工作季度分析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重点工作分析会,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及推行“一线工作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措施和下步工作思路。三要建立重点工作季度完成情况汇报制度。从6月份开始,班子成员每季度要将联系的重点项目、重点工作或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信访问题和民生问题解决进度情况送指挥部“转作风优环境”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上报市“转作风优环境”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严格督查,加强考核。指挥部 “转作风优环境”活动领导小组要组织力量,开展经常性督查和专项检查,确保“一线工作法”取得实效。指挥部注重在一线考察干部,重视在一线发现人才和推荐干部。要结合考核和平时考察,把“一线工作法”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作为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对成绩突出者予以提拔重用,对工作不深入、办事效率低、群众意见大的,要进行组织处理。
(四)抓好总结,强化宣传。要做好“一线工作法”活动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相关人员对“一线工作法”推行情况和公开承诺项目落实情况开展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根据测评结果,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巩固和扩大“一线工作法”成果。要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一线工作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宣传典型,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使“一线工作法”成为推动各项工作深入开展的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