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案例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案例
徐琛琛,四年级学生,本学期转到我班。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外向,脑瓜很灵。但他脾气大,纪律散漫,没有好朋友,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故成绩平平。
一面是见多识广的聪明表现,一面是平平无奇的学习成绩;一面是开朗外向的性格,一面是没有朋友的寂寞。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造成徐琛琛“心理失衡”以致难以合群的个性。一天到晚,他不是与人唇枪舌剑,便是幸灾乐祸。他认为与别人对抗得越激烈,他越能享受到快乐。[归因分析] 首先从家庭情况来看。徐琛琛的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平日里徐琛琛一直由祖父母照管、教育,属于典型的留守儿童。祖父母对孙子总是过于宠爱,于是徐琛琛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所以徐琛琛来到学校后,同学不买他的帐,老师也不会无原则地去迎合他的口味,所以他心理很不平衡。
其次是徐琛琛的前任老师操之过急的教育使徐琛琛造成了错觉:老师是仇视他的,对他有成见。倔强的徐琛琛天真地认为:只有自己不断反抗,才有机会“胜利”。于是他常常故意惹老师生气,他觉得老师越生气他越开心。[干预策略]
1、多管齐下,以诚感化 对徐琛琛这样的学生仅靠班主任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多方位强化管理。于是一开学我先同其家长商量,希望徐琛琛暂时离开“宠境”,希望徐琛琛的祖父母严格要求。
2、耐心激励,换位认知
自徐琛琛转入我班的第一天,我就努力去发现他的闪光点,看到他值日工作做好了我就及时表扬,见他作文写得不错我就在班上读一读。但看到他有问题时,我则要求自己忍耐些,做到不揭他的短,不当众批评他,而是等到课后进行个别谈话。
3、量才而用,建立威信
徐琛琛很乐意当小干部,我有意让他当值周班长,负责一周的纪律、卫生。在我的协作下,他的工作完成很出色。徐琛琛的才能得到了施展,他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师、同学的重视,从此他的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规范,在同学中的威信也增加了。[收获与启示] 现在徐琛琛的脾气有明显好转,基本上能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绪,同学关系也相处得较好,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面对徐琛琛的转变,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问题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习惯已造成偏差定势,要转变并非易事;况且其转变是反反复复的。为此,教师要认识到转变“问题学生” 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形成合力。“问题学生”的出现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他们的转化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第二篇:高中教育转化案例
F同学的英语作业几天几乎都是空白上交,那天快下课时我把他叫到讲台边询问原因,他回答地理直气壮,“晚自修都去宿管了,没时间写。”一听这理由我就来气,因为之前已经不止一个学生拿部门活动来当不做作业的挡箭牌使了,这似乎成了可以不完成学习的正当理由了!于是我严厉地说:“你放学留下来把作业补了!”谁知放学铃一响,那学生便把作业本放回抽屉,“砰”的一声响甩上了桌板,头也不回就潇洒地走了。我顿时有种挫败感,头一回被学生甩这么大的脸色,心里不免觉得委屈。
过后的那两天我没有马上去找他,而是一直在思索着该怎样找他谈话,也是给双方一段冷静的时间。回想这个学生的平时表现,在班里并不算爱闹事的那类,也没有过让老师操心的事情。那几天的英语课,我时不时地得观察他的表现,发现他其实有在跟着我的节奏走,心里不免有些安慰。再想想自己那天的行为,也确实有不妥的地方,我不该放纵自己的怒火,在没有讲道理的前提下,就在全班面前责令他留堂。
于是趁着周四晚上我督班,我把他叫到了教室外谈心。一开始我就感觉他的眼神似乎少了些那天瞪着我时的怨恨,仿佛还有些自知理亏的闪躲。于是我心里就知道接下来的谈话工作挺好展开了。我肯定了他平时,特别是这几天的表现,相信他那天也并不是故意要和老师作对。然后我就自己的过失和他道了歉,不该当着全班的面,上来就一把怒火责令他留堂。最后我请他反思,学生不做作业是不是可以不追究?晚自修没时间完成作业能不能想办法在别的时间补上?一走了之能解决得了问题吗?经过十几分钟的交谈,最后那同学也向我承认了错误,还和我说了不少心里话,使我了解了他生活、学习上更多的想法,并向我保证今后会权衡好学习和部门工作间的平衡,让我心里很是宽慰。
通过这件事,我反思了几点,学生的内心世界其实不难打开,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这个心愿意与他们去亲近;作为年轻教师,在每次教育学生之前都要做到三思而后行,因为大多数的我们没有足够经验和巧妙的应变能力来妥善控制临场的各种局面,同时,师生关系也可能会因为你的一次不理智不成熟的想法而被有形或无形地伤害到;最后一点也是感受最深的一点,正如我曾读到过的一篇文章,师生关系出现问题,教师要有承担百分之一百责任的勇气,即使对方有错在先,即使主要是对方的错。当我们有了承担所有责任的意识,才可能深刻的反省自己,才可能在犯过一次错误之后,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第三篇:赏识教育转化案例
赏识教育转化案例
联合小学——李雅静
在去年的十月份,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来了可亲可敬的曾桂安教授,他将赏识教育的种子撒遍了联合小学的每一个角落。曾教授的讲座如此精彩,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使我们每一位老师收获很大、受益非浅。一提到赏识,很多父母便习以为常地把它理解为表扬、奉承,其实这是大错特错。赏识教育既反对一味地指责、抱怨,也反对一味地表扬、夸奖和奉承。赏识的本质,用俗话说,就是看得起,适时地予以肯定。我们已把赏识理念带进课堂,在赏识教育的道路上摸索前进。
赏识的前提是爱孩子,但不是溺爱,对优点予以赞扬,对缺点也不能姑息迁就。老师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权利,教师还要懂得发掘孩子身上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要信任自己的学生,正确的发展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要发现孩子们的长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短处,都有缺点,作为教师要正确提醒并用适当的方法来教育,每个孩子都免不了犯错,老师要遵循“士可杀不可辱”的原则来对待。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作为教师,如果他拥有赞美学生、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发挥潜能的能力,那么,他离教育家也就不远了。在工作中,我充分运用赞赏与肯定的教育方式,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下面举例说明之。高新烨是我们班的一名后进生,作业不是数量不够,就是乱七八糟,每次小测成绩班中倒数后几名,我曾经与家长沟通过,家长说;“孩子自上学以来,被老师留下是常有的事。为了他的学习,我放弃了工作,每天检查作业,辅导他,还是很差,我也对他没信心了。”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望着家长一脸的无奈,恻隐之心油然而生,我说道:“高新烨其实一点也不笨,并且脑瓜很快,只是对学习没有产生兴趣,自觉性差些,我们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教育他,我想只要我们肯定他,鼓励他,他会进步的。”家长的眼神由暗淡转为光亮。
通过观察,我发现高新烨素质并不是很差,作业本上开始的几行字,写的很工整,可是后面就不堪入目了。每次课后习题不是不会,而是根本就不读题目胡乱写,数学题也是,不给他讲,她自己也能改对。更有意思的是,上课让他回答问题,发言前他先左看看,右看看,不是声音小到听不见,就是声音在颤抖。由此,我找到了高新烨学习差的原因,是学习态度以及不自信造成的。
我对高新烨采取了赏识教育的方式,每次判作业,找到书写工整的地方,写上批语:“你看这些字写的多好看,后面的如果也像这样,这份作业就更完美了,老师相信你以后都能写好的。”随后我又表扬了书写进步大的同学,他是首当人选。课堂上我更加关注他,他发亮的眼睛看着我,我会用微笑向他示意,他欲言又止,我会鼓励他大胆讲话,发言后我总会附上赞美与鼓励。课堂上能够看到他高举的小手了,积极地回答问题,让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了,课间他不再独处了,座位边也围上了同学,能够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了。高新烨的进步,是尊重与赏识开启了他的内驱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是十分脆弱的,任何打击都会使它畏畏缩缩,自卑自怜。而一次不经意的表扬,一个小小的鼓励却能让它充溢向上的力量。赏识,是唤醒学生自我价值的号角;赏识,是开启学生奋斗之心的钥匙;赏识,是滋润学生灵魂的雨露;赏识,还是使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法宝。因而,当今真正有效的教育是赏识教育。
在一次课上,我笑着对全班学生说:“今天,我让同学们写写自身的闪光点──优点,看看自己有哪些长处,学会自己赞赏自己。”话音未落,全班同学炸开了锅。这个说:“真新鲜,哪有自己赞赏自己的。”那个说:“老师,缺点还写吗?”顿时,我意识到传统美德教育已在学生心灵深处扎下了根。但此时,我要让学生们在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中寻找自己的长处,找回自信,树立自尊;我要让学生们明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赏识其实是一种提醒、一种暗示、一种激励。听了我的一番解释,同学们渐渐地进入了角色。过了一会儿,我发现班上一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郭宇航只字未写,焦急得抓耳挠腮。这孩子语文成绩特别不好,课文都读不流利。学习上的劣势使他失去了自信。他时常感觉到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所以在班上发言时,总是不敢大声说话,连头都不敢抬。此刻,鼓励他树立自信的机会来了。于是,我让同学们帮他找闪光点。有的说:“他热爱班集体,每次打扫卫生他都积极的扫地摆桌子。”有的说:“他爱助人为乐,同学们忘带铅笔盒时,他第一个拿出铅笔借给同学。”……听到同学们热烈的赞扬,看到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他感动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第一次沉浸在受人尊重的气氛中,他体会到了受人赞赏的喜悦。从那之后,他变了,变得上课敢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学习比以前主动了,最关键的是他喜欢上了阅读,变得爱说话了。实证明,及时赏识和赞扬孩子,比事后再给予赞扬所起到的作用要大得多。因此,当孩子达到了某个既定目标,作为老师一定要把握机会,及时由衷地赞扬孩子;同时表现出你的喜悦心情,让孩子感受到是他的良好行为表现使老师感到高兴。这是简单而又能产生显著效果的一招,只要坚持去做,必有喜人的收获。有时候,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老师和家长一句赞扬的话,他们也需要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心。如果我们没有对孩子的成绩表示出及时的关注,会让孩子感到失望,而这种失望很可能会让他们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赏识教育必须持之以恒,才能产生明显的效果。教师要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善于为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而加油呐喊,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感受中,把这种外在的激励化为其内在的发展动力,并把这种感受到的赏识,进一步升华到赏识自我,赏识他人。
第四篇: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案例(定稿)
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案例
顾小东,男,19岁,籍贯武义,高二时被**中学劝退,由我们学校的老师介绍转入我所在的3+2大专班,性格粗暴,沉迷网络,谈恋爱,打架斗殴,顶撞老师,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学习成绩很差并极度厌学,属于典型的“问题学生”。家长特别是母亲对他从满怀希望到极度失望,经常对他唠叨,小东感觉极其烦躁,原本准备辍学在家,为了躲避父母的责骂选择了继续混在职高。转来的第一个星期小东叫参与打群架,在教室抽烟被政教处抓住,夜不归宿„„几乎把所有够得到处分的事都犯了一遍。班上的同学和任课老师对他极是不满,我也很是头痛,看着三项竞赛的名次从前三掉到后十名,我开始后悔接了这个学生。于是,我试着去探小东母亲的口风,能否让她把小东带回家去教育。没想到,刚一“汇报”小东在校一个星期的表现,小东母亲就声泪泣下地说:“老师,你再想想办法吧,我是真没有法子了啊,他如果回家,只有进劳改队一条路咯”。也对,才来了一个星期就那么沉不住气,这小东是不是想引起我这个班主任的注意呢,因此我决定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小东一段时间和新的环境磨合。
首先,我对小东进行了分析:
1、客观原因(外因):
从家长以及原先学校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处了解到一些信息分析,学校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更多的表现在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及行为的约束管理方面,对于“不良行为现象”背后深层次的诱因缺乏深入的、连续性的调查分析。表现在班主任工作方法上就是追求立竿见影,缺乏耐心和有效的方法。以生硬的管理模式对待学生的粗暴态度,引发了双方的极度对立,这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不足。
小东的一些表哥表姐等亲戚,很多都是在家庭的严格管教下培养成了大学生甚至是名牌大学生,因此小东的家长很有压力,渴望成功培养小东,却忽视了现实的差距,其实很明显小东的父母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最起码不能因材施教,不实事求是。尤其在小东中考成绩出来后,对小东挖苦,责骂,让小东的逆反心理愈加强烈。不良信息的引诱也是导致小东落后的重要原因。大街小巷里或明或暗的网吧,报纸刊物对色情暴力毫不避讳的宣扬,成人之间的谈话所表露出来的价值观世界观的扭曲等等都会对他的思想造成冲击。
2、主观原因(内因):
小东由于沉迷网络和交女朋友导致在**中学被班主任视为眼中钉,后来自己觉得自己学什么都是没有希望了,干脆“破罐子破摔”,上课就睡觉或者聊天起哄等等,下课就追逐打闹游手好闲。他给自己贴了一个标签----“我是个坏学生”,因为他自己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与那些“好学生”的行为标准是相反的。但是不甘心被遗忘和忽视以及“求取自由,反抗压迫”的本能也促使着他用种种别人不敢做的逆反方式来提醒周围自己的存在。
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我总结出学校教育的不足、家庭教育的失败使小东的不良情绪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排解。不良信息的引诱顺应了他人性中堕落的一面。这一拉一推加速了小东的落后。同时,和成人(家长老师)交往的挫折,再加上来自同龄人群的舆论压力使他产生了一种自我否定的情绪。就是自己也觉得自己不争气,导致大家都不喜欢自己。他非常缺乏自我认同感。于是就通过打架斗殴等逆反行为来表现自己的“能力”藉此来掩盖慌乱自卑的内心,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其次,我在班干部以及任课老师的帮助下制定转化方案
理顺造成小东心理问题的“外部因素”,即帮助协调改善学校(老师)、家庭(父亲)与小东之间的关系,为能进行有效沟通创造条件。
找准小东心理问题的“内部因素”,即缺乏自信心,自卑心理严重,对症下药,使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改变认知,并进行心理重建,使他找到归属感。
具体转化过程是这样的:
1、为理顺造成小东心理问题的“外部因素”我做了小东父母的思想工作,探讨了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等问题,小东的母亲很是配合,她不仅给小东写了信,承认了自己的攀比之心,肯定了小东的优点(其实小东很孝顺,会烧饭,洗衣操持家务的能力不错,倒让我惊讶),还对小东表现出极大的信任给他在家配置了电脑,装上了宽带(事后,小东告诉我他很感动,也找到了被父母尊重的感觉)。
2、我主动找小东谈心并表示愿意倾听他的诉说和理解、帮助他。小东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接纳与包容,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慢慢也接纳了老师,开始谈心里话。
3、根据他体能较好的特点,安排他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并给予厚望,希望运动会我们班能拿下团体第一名。在一种急于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心理作用下,小东领同学们刻苦训练,最终如愿以偿拿了第一。尤其是他戴着墨镜赢得400米的第一名那一幕始终在我脑海闪现,他获得了认同感。他渐渐地融入了班级,在班级中的威信也空前提高。之后,带领班级的男生取得排球赛,篮球赛的冠军更是让他不断地自信,慢慢地行为习惯在不断地转变。
4、几个班干部也经常与他谈心,引导他发现自己的进步,享受因为进步而带来的精神满足。同时也让他学会分析总结进步的原因来自扎扎实实的努力,对比以前的“浑浑噩噩”坚定了他“付出才能有收获”的信念。一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他怯怯地递上了入团申请书,同学们一致投票通过了。
最后,小东还是留下了遗憾,因为学习基础实在是差,他始终未能和同学们一道升入东阳广厦的大专,不过,他很骄傲地对同学们说,“我小东也光荣毕业了,要比你们先踏上社会赚钱养爸妈了”。
第五篇:一个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案例
一个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案例
我们班有一个刘阳的小女孩,天天都不完成作业。也不喜欢说话,更不愿意和同学们在一起玩。我也耐心的与她沟通过,但是都没有效果。我是又气又急。有一次,她又连续一周没有完成作业,于是我对她大声说道:“明天叫你的爸妈来一趟学校。”第二天只见她自己背着书包来了,我心想:一定是孩子撒谎回家没有说实话。于是到了第一节下课,我又把她叫到了办公室。严厉地说道:“你家长呢?”孩子小声的说:“她们有事来不了。”听了这句话我火冒三丈,对她斥责了一番。孩子委屈的留下了泪水,什么也没有说。看见他哭了我的心一下子就软了。我心想:家长不负责不能怨孩子,明天我还是去她家一趟吧!第二天放学后,我便与她一起来到了她的家里,看见华刘阳的爸爸妈妈用手对我比划着,我感到了从小到大没有感受到的尴尬,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原来他们是聋哑人。我终于明白了孩子为什么完成不了作业?为什么家长没有到学校来?临走时,我在我们交谈的纸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们的乖女儿在学校很听话,学习成绩也很优秀,你们放心吧!孩子以后就交给我了!从此,我每天在学校帮助刘阳在课余时间把作业完成,让她明白完成作业的重要性。课上总是提问她,并表扬她。课下我总是领她和同学一起做游戏,慢慢的孩子有了些自信,不在像以前不爱说话。经过一段时间她回家也能独立完成作业了,而且完成的特别好。看到孩子的进步我的心里也有了一些安慰。那一学期我都在努力着,就想在她的的脸上多看到一点微笑。渐渐地孩子的笑容多了,也愿意与同学在一起玩了。有一天中午,她悄悄地来到了办公室,在我的桌子上放了一个大大的苹果,和一张纸条。我刚想说话她却转身跑掉了!我打开纸条,上面工工整整的写道:老师谢谢你!那时我的心里不知道有多甜。既然孩子喜欢这种沟通方式,不如我也给他回个条吧!我写道:能让老师做你会说话的朋友吗?其实,在农村学校,有很多家庭有问题的孩子,作为教师我们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应该还有家的温暖,家人的关爱。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