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架三坐标测量划线支撑平台
构架三坐标测量划线支撑平台
1.招标编号:
2.设备名称:构架三坐标测量划线支撑平台 3.数
量:4台
4.交货日期:合同生效后1个月 5.报价方式:交钥匙工程
6.交货地点: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7-基本概况
1.使用地点:中车太原机车车辆有限公司(室内)2.工作制度:全年工作300天、2班制
3.环境温度:0~40℃。相对湿度:小于等于80%。4.能源环境:
4.1电力:供电电压380V±10%/220V±10%,供电频率50Hz。4.2给水:厂区自来水
4.3压缩空气:厂区空压机自产压缩空气,0.6 MPa 5.该项目供货方式为交钥匙方式——卖方工厂成套性交货,包括设计、制造、运输和验收等。8.基本要求
1)要求供方必须在近三年内为国内外厂家提供过同类型设备。投标文件中必须附有与本招标设备相同或相似技术规格、型号的设备的市场销售业绩清单及最新样本;并必须有加工需方类似工件的销售业绩(提供不少于5份合同)。
2)供方所供的设备,必须符合中国最新版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3)供方所供设备涉及的专利权技术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其它技术等,应保证需方不因此受到第三方侵权指控以及实际损失。
4)供方应满足需方提出的各项技术要求,并为全新设备。
5)本技术要求,仅对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提出了最低和一般性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供方应保证提供的货物(或生产线)是符合本技术标书和国家最新的有关标准、规范的优质产品。若有异议,不管是多么微小,都应在投标文件“技术偏离”中予以详细说明。6)本技术要求所使用的标准、规范等,如与供方所执行的标准、规范不一致时,应按高于本技术要求所列的标准、规范执行,并在投标文件“技术偏离”中予以说明。7)供方认为所供货物必需由需方配备、解决或提供的其它要求,如设备基础隔振和减振设施、软化水、洁净气源等,均应在投标文件“技术偏离”中予以充分说明。
8)供方可以根据自身经验以及对本技术规范书和招标文件的理解,写明优于招标文件要求的其它方案或建议意见;供方的这些努力,需方表示感谢,并将有助于供方优先胜出;即使有建议意见或建议方案,仍应依据招标文件要求,编写符合要求的投标文件。建议方案或建议意见,应以单独篇章或文件,予以说明。9技术要求:
9.1.设备主要加工工件及用途:
该设备适用于韶山型机车(SS3、SS3B、SS4、SS4G、SS7C、SS7D、SS7E、SS8、SS9)、和谐电力机车(HXD3、HXD3C)、工程作业车(TY5、TY55、JW4G)等车型的构架测量、划线。
9.2.设备设计制造标准:
GB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Z 2.1-2007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国家安全标准化一级的规定 国家相关标准
9.3.设备的主要结构及功能配置要求 1)本设备由方箱、可调节装置组成。
2)本设备下部采用方箱支撑,方箱高度约500mm,方箱上部应有可调节槽,方便进行调节装置安装及调节。方箱放置位置应做到各车型测量、划线均能通用,各车型技术参数由我单位提供。
3)可调节装置应能够进行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调节,上下调节范围约100mm,左右调节范围约150mm,上下调节装置中心位置距左右调节装置起始位置约220mm。4)可调节装置相对于方箱可上下、左右移动。5)调节装置在调节构架移动时,方箱不可有位移。6)本设备需要支撑的构架重量为6t左右。
7)本设备应有一定的强度可以支撑构架,也需要一定的缓冲,不允许磕碰平台。9.4.随机要求配置的附件: 在标书中详细列出标准配置(包含设备安装必须的地脚螺栓、调整垫铁等)。提供构架三坐标测量划线设备正常使用两年的机械、电器、液压等备品备件及易损件明细及报价,提供1套专用维修工具的明细及报价,以上价格均包含在总价中。10.要求分开报价的自成体系的设备单元 1 按照设备主要组成部分分开报价。列出各系统中设备主要、关键零部、件进口件的规格型号、技术要求、数量、单价及总报价;便于性价比照,11.质量保证 供方应严格按照国际标注化组织和中国国家有关标准、企标和标书的承诺进行生产检验。需方随时到现场对供方的生产进行监督。12.技术资料:
1. 提供技术资料(纸质文件中文版各3套、电子文件各1套)如下:
包括操作手册、维修手册、设备外轮廓图,设备总装图、主要部件装配图、基础图、易损件图、电气原理图,设备电气接线图,传动原理图、各系统原理图(液压、气动原理图、润滑图),提供参数表、设备使用说明书,设备电气说明书,随机备品、易耗损件、自制部件明细、参数及数量,供货途径、年消耗量等。2. 提供动能容量及质量的要求,提供验收标准。13.安装调试、验收及培训 本次招标为交钥匙工程,供方在合同生效30日内提供设备外形尺寸、基础图及电源总功率等动能配套要求,需方负责基础制作,由供方负责安装调试,所用工具、量具供方自备,需方提供厂房现有的起重设备及辅、油料和调试用工件等。如需租借起重设备、吊索吊具、工、量具等由供方承担费用。供方人员食宿自理,需方提供方便。2预验收:设备制造合格后,用户派人到制造工厂按技术协议进行验收,合格后发货。3供方工作人员在现场安装调试应服从需方的管理,遵守需方的厂纪厂规,安装调试过程中必须符合需方环保/职业健康安全及安全标准化(一级)的有关规定。否则需方有权停止供方的工作,并有权要求供方更换工作人员。由于供方原因造成供需双方人身责任事故和财产损失与需方无关,供方责任自负,并赔偿一切损失。
4供方提供整台设备具有CMC资质的计量仪表、计量检测器具的明细及使用说明,且产品在设备运行前,需要提前验收,需方具备检测能力的项目,由供方负责拆装,需方使用单位计量员送检,需方检测中心负责检定出具证明,首次检验免费,如不合格,由供方负责费用。需方内部不具备检测能力,需要第三方检定的设备(仪器仪表),由检测中心负责组织实施,费用由供方负责。以上仪器、仪表如卖方提供由第三方(具有国家法定机构计量检测资质的单位)的检定报告,需方公司可以免检;计量检测设备(仪器仪表)验收合格后,方可以进行设备验收。
5设备安装调试后,由供需双方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共同对设备外观、安装及制造质量进行检查验收,设备整体性能参数和各个零部件要达到验收标准,包括需方使用现场检测所有坐标轴的定位及重复定位精度,激光干涉仪供方自备。
6按需方提供的产品进行试运行,在试运行一个月后设备各部运行稳定,并达到验收标准方可以正式交付使用。
7安装调试期间由于供方原因造成时间延误,供方承担责任和经济赔偿;如发现由于设计、制造产生的重大缺陷,需方有权退货。
8人员培训,供方负责为需方提供5~6人的免费培训(如为有偿服务,请单独报价并计入投标总价中),培训地点在供方及使用现场,负责培训操作和基本维修人员,达到操作设备和基本的维修能力(电子版培训资料一套)。14.售后服务 按国家的有关规定供方对本合同设备和材料的保证期为12个月,机械部分普通件为1年,主要件为2年,电气部分普通件为1年,主要件为2年;保修日期从正式交付使用之日起计算;保修期内发生故障,供方必须在48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理问题;如有零部件损坏,卖方应在3天内无偿更换,并对该零部件自更换之日起再质保一年。如供方48小时内未到现场,将承担相应的责任并酌情扣减保证金,如生产急需,需方可自行处理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由供方承担;质保期到期前,供方免费负责对设备做一次全面调整,包括安装精度、几何精度、定位及重复定位精度等,达到相关标准.2 在保修期内设备同一部位因设备本身质量发生两次以上的故障,需方有权要求赔偿。3 保修期内发现由于设计、制造产生的重大缺陷,需方有权退货。保修期外优惠提供零配件,发生故障时,如需方要求,供方应48小时内及时到达现场处理问题,发生的费用由需方负担。15.包装及运输:
对设备包装适应于长途运输、防锈、防潮、适用于整体吊装,并注明起吊重心和吊装部位。
第二篇:三坐标及坐椅测量技师岗位职责
1.按照检验指导书和委托单完成内饰、坐椅及其他零件的尺寸测量。
2.能够按照检验指导书的要求,正确连接座椅、夹具等实验设施到试验台上。
3.按时完成设备、夹具的点检、维护,并做好记录。
4.负责测试样件的标识、传递,测试后样件的入库和销毁。
5.参加测试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及维护工作。
6.服从其各级工程师、主管临时性的工作安排。
7.遵章守纪,注意安全,发现事故及时上报。
第三篇:三坐标测量(接触法)典型测量零件的设计
三坐标测量(接触法)典型测量零件的设计
摘要:随着CAD/CAM软件加工及快速成型等先进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普及应用,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传统的二维设计及模拟量加工方式正逐步被基于产品三维数字化定义的数字化制造方式所取代。在这场技术革命中,逐步掌握三维CAD/CAM软件的使用,并用于数字化的设计与制造是其中的关键。
三坐标测量机(CMM)则是一种高效率、高精度、多功能的检测设备。七十年代以来在测量机上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后,它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都大为提高,使用范围也更广泛。昔日三坐标测量机主要面向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而今日,它在现代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成为机械制造业中发展最快的现代量仪之一。
本文就是采用UG三维建模软件设计出基于三坐标测量技术能够进行测量的实体。然后把实体导入到AutoCAD 绘图软件,得到实体零件图。所设计出来的实体的曲面图形部分还要在微机上进行CAM仿真加工并通过后处理得到NC程序。然后利用三坐标测量机对现有类似零件进行检测。这样不仅能够较好的掌握UG的三维建模方法,AutoCAD 的绘图方式,还能熟悉三坐标测量机的操作环境。
关键词:三坐标测量技术 实体设计 UG
指导老师签名:
The design of typical measurement component which based on the 3-Dimensional Measuring Technology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such as the CAD / CAM software processing and rapid prototyping, and the universal and application in the machinery industry of these technologies, a profou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has taking place in the field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he digital manufacturing methods which based on the 3D digital definition are gradually in place of the traditional 2-dimensional design and analog processing approach.Gradually master the use of 3D CAD / CAM software then used for the digit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is the key to this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CMM)is an inspection and measuring apparatus with a high accuracy, high efficiency and high performances.Since the 1970s,with the widely use of electronic computer on the measuring machine ,which performance and the degree of automation are improve ,and could using in a wider range.CMM mainly only used for aerospace and other high-tech industries, but today, it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of modern manufacturing industry.It has becoming fastest-growing one of the modern measuring instruments in machinery manufacturing.This article is used UG 3-dimensional modeling software to designing the entity which can be measured based on the 3-dimensional measuring technology.Then imported the entity into AutoCAD mapping software, and obtain the parts plans of the entity.Graphics of the surface ,which by the designed entity ,must to proceed CAM simulation processing and obtain NC program through after treatment in computer.Then use CMM to examination the similar existing parts.So we could not only to grasp the UG 3-D Modeling methods and the AutoCAD drawing methods, but also familiar with the CMM 's operating environment.Keyword :
3-Dimensional Measuring Technology Physical design UG
Signature of Supervisor:
目 录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1)1.2 选题的依据„„„„„„„„„„„„„„„„„„„„„„„„„(2)1.3 主要设计内容„„„„„„„„„„„„„„„„„„„„„„„„(2)2 标准件的测量与建模
2.1 测量与建模标准件的目的与工具„„„„„„„„„„„„„„„„(3)2.2 测量数据„„„„„„„„„„„„„„„„„„„„„„„„„„(3)2.3 标准件的建模„„„„„„„„„„„„„„„„„„„„„„„„(4)3 典型测量零件的设计
3.1 典型测量零件的设计依据与目的 „„„„„„„„„„„„„„„(12)3.2 典型测量零件的建模 „„„„„„„„„„„„„„„„„„„„(12)4 典型测量零件典型部件的CAM及后处理
4.1确定要进行CAM的典型测量零件部件„„„„„„„„„„„„„(28)4.2典型部件的CAM „„„„„„„„„„„„„„„„„„„„„(28)4.3数控加工程序的输出„„„„„„„„„„„„„„„„„„„„„(37)5 对现有类似零件进行三坐标测量并编制测量工艺规程
5.1工件检测的主要步骤„„„„„„„„„„„„„„„„„„„„(40)5.2对典型测量零件进行测量„„„„„„„„„„„„„„„„„„(42)5.3对典型测量零件形位公差进行评价„„„„„„„„„„„„„„(46)6
总结„„„„„„„„„„„„„„„„„„„„„„„„„„„„(51)参考文献„„„„„„„„„„„„„„„„„„„„„„„„„„„(52)致谢„„„„„„„„„„„„„„„„„„„„„„„„„„„„„„(53)
三坐标测量(接触法)典型测量零件的设计 绪论
本设计利用UG软件对三坐标测量典型测量零件进行设计,并对零件曲面造型部分进行CAM,得到此部分零件的NC程序,再对现有类似零件进行三坐标检测,得到测量工艺规程。UG可将实体建模、曲面建模、线框建模、显示几何建模与参数化建模融为一体,而且具有良好的用户介面,绝大多数功能都可通过图标实现;进行对象操作时,具有自动推理功能;同时,在每个操作
步骤中,都有相应的提示信息,便于用户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只要了解了UG的基本操作,就能根据其CAD功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零件,并通过UG的CAM功能分析出零件主要部分的NC程序。
1.1 课题研究背景
如今国内外用于三维建模的CAD/CAM软件有很多,如UG、CIMATRON、Pro/E、Master CAM、CAXA ME、CATIT等等。UG属于EDS公司,是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最著名的几种大型CAD/CAM软件之一,具有强大的造型能力和数控编程能力,功能繁多。模型检测的方法也有很多,现在大部分采用三坐标检测机进行检测。从60年代初发明到现在,三坐标测量机(CMM)在制造业得到世界范围广泛应用,成为3D检测工业标准设备。三坐标测量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而配套检测软件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最早的三坐标测量机只能显示XYZ坐标,而目前的各种检测软件几乎可以解决用户的绝大部分问题。软件日益成为影响用户使用好坏的关键所在。
对于传统的三坐标测量机检测来说,通常是设计部门提供二维图纸,检验部门根据图纸对工件进行尺寸及形位公差的检测。随着三维CAD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技术部门使用三维CAD建模技术进行设计。因此,各坐标机厂家纷纷推出了基于三维CAD技术的测量软件,直接将客户设计好的三维CAD模型导入测量软件进行检测。这样做的优点非常明显,不需要额外的图纸,理论值可以直接捕获,更可以进行测量仿真,测头干涉检查等,所以,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基于CAD的测量成为目前三坐标测量软件的发展热点。
在CAD设计中,一般的规则工件通过基本的特征命令即可完成三维实体设计,比如拉伸、打孔等,对于此类工件的检测,相对比较简单。随着工业造型的发展,以及加工中心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工件被设计成复杂的形状表面,比如覆盖件、内饰件等。曲线曲面的建构技术在CAD造型中属于比较高级的设计范畴,许多高档三维CAD软件都有专门的曲线、曲面处理模块,使得用户可以设计出B级甚至A级曲面。曲面类工件的检测,对三坐标测量软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随着如今数控加工越来越普及,对于一些模型的复杂曲面的加工,大都通过软件建模,再进行仿真加工得到NC程序后,之后只要进行部分修改就可用于实际加工。这样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及缩短了编程时间,对于实际生产大有帮助。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典型代表,在制造业,如航空航天、汽车摩托
车、模具、精密机械和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有着日益广泛的应用,已成为这些行业中不可缺少的加工手段。伴随着全球制造业向我国逐步转移的发展趋势,对数控加工的需求必将呈现出高速、持续的增长。随着CAD/CAM、数控加工及快速成型等先进制造的不断发展,以及这些技术在模具行业中的普及应用,模具设计及制造领域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传统的二维设计及模拟量加工方式正逐步被基于产品三维数字化定义的数字化制造方式所取代。在这场技术革命中,逐步掌握三维CAD/CAM软件的使用,并用于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是其中的关键。为了更好的适应制造业这种发展的趋势,因此选此课题进行设计与研究。
1.3主要设计内容
1.3.1收集、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外文资料翻译(6000字符),撰写开题报告; 1.3.2分析确定三坐标(接触法)测量的典型测量零件的方案; 1.3.3三坐标(接触法)测量典型零件的三维实体设计; 1.3.4零件数控精加工程序的编制及仿真;
1.3.5对现有类似零件进行三坐标测量,编制通用测量工艺规程; 1.3.6 编写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标准件的测量与建模
2.1 测量及建模标准件的目的与工具
为了对设计有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也为了熟悉UG设计环境,继而能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零件,所以需要对标准件进行测量与建模。所用到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三角板,量角尺,直尺等。由于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设计出测量零件,所以只要测量出标准件大概轮廓,对精度要求不是很高,所以采用以上测量工具能完成设计的测量工作。
2.2 测量数据
利用测量工具,测得标准件轮廓图如图2-1所示,其中测得的具体的尺寸数据如图2-2所示:
图2-1
图2-2 2.3 标准件的建模
(1)打开UG软件,单击【新建】按钮,新建文件名为biaozhunjian.prt的UG文件,再选择菜单命令【应用】→【建模】,进入建模界面。
(2)创建长方体。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成形特征】→【长方体】,建立一个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为230mm、100mm和24mm的长方体。如图2-3所示。
图2-3(3)创建沉头孔。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成形特征】→【孔】,根据测量数据,建立一个沉头孔,圆心定位时点击【垂直的】定位方法,设置圆心距离左边界的距离为112.5mm,距离下边界的距离为50mm。如图2-4所示。
图2-4(4)创建贯穿于沉头孔的通孔。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成形特征】→【孔】,根据测量数据,建立一个直径为19mm的通孔,同理,圆心定位时点击【垂直的】定位方法,设置圆心距离左边界的距离为112.5mm,距离上边界的距离为12mm。如图2-5所示。
图2-5
(5)创建实体上其余四个通孔。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成形特征】→【孔】,根据测量数据,同理,对圆心进行定位后,创建出四个直径为26mm的通孔。如图2-6所示。
图2-6(6)创建键槽。在创建键槽前先建立基准平面: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成形特征】→【基准平面】,点击“基准平面对话框”图标,进入后选择三点法,然后选择实体底面三个底角的点,点击确定以后即于底面建立基准平面,如图2-7所示。
图2-7 然后再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成形特征】→【键槽】,选择键槽类型为【矩形的】,弹出放置平面对话框,选择设置好的基准平面,方向为默认方向的反向,再选择宽度方向为水平参考,弹出矩形槽参数对话框,根据测量数据设置参数,如图2-8所示;最后采用【垂直的】定位方法进行定位,根据测量数据设定键槽左边到左边界距离为51mm,键槽下切点到下边界的距离为23mm。如图2-9所示。
图6
图2-8
图2-9 最后单击如图【确定】即可创建键槽,再选择菜单命令【编辑】→【隐藏】→【隐藏】选项,把基准平面隐藏即可,如图2-10所示。
(7)创建螺纹。先在需要创建螺纹的地方创建通孔,根据测量数据,创建孔的直径为6mm,圆心距离左边界的距离为112.5mm,距离下边界的距离为12.5mm。如图2-11所示。再在孔的基础上创建螺纹:选择菜单命令【插入】→【特征操作】→【螺纹】,选择“详细的”选项,再选定这个孔,设置好参数,如图9所示;
图2-10
图2-11(8)创建锥孔。先在需要创建锥孔的地方创建通孔,根据测量数据,创建孔的直径为22mm,圆心距离右边界的距离为75mm,距离上边界的距离为16mm。再在孔的基础上拔锥:选择菜单命令【插入】→【特征操作】→【拔锥】,在【类型】框中点击“面”,然后选择孔内壁为拔锥面;再点击“从边”,选择孔位于上表面的边;再在【选择步骤】框中选择“图纸方向”,最后设置拔锥角度为10度,再点击两次“确定”,即可完成拔锥,如图2-12所示。
(9)创建阵列孔。先在需要创建阵列孔的基准点创建基准通孔,根据测量数据,创建孔的直径为10mm,圆心距离右边界的距离为50mm,距离上边界的距离为50mm。再在距离其圆心左边25mm处再创建一个同样的孔,如图2-13所示。
图2-12
图2-13 再以所创建基准孔的圆心为基准点,阵列其左边的孔:选择菜单命令【插入】→【特征操作】→【引用】,选择“圆周阵列”选项,单击左边的孔,设置阵列个数为4,角度为90度;设置引用方法为“点和方向”,如图2-14所示。再选择方向为-ZC向,点为基准孔的上表面圆心,再在【生成引用】对话框中单击“是”,即可得到阵列孔。如图2-15所示。
图2-14
图2-15(10)
(3)边圆角。选择菜单命令【插入】→【特征操作】→【边圆角】,进入【边缘圆角】对话框以后,输入半径为5mm,然后点击所需要倒的边,再单击“确定”即可完成边圆角,如图3-3所示。
图3-3(4)创建沉头孔。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成形特征】→【孔】,建立一个沉头孔,各种参数如图3-4(左)所示;圆心定位时点击【垂直的】定位方法,设置距离左边界的距离为100mm,距离下边界的距离为50mm;点击“确定”以后,即可创建出沉头孔,如图3-4(右)所示。
图3-4 再用同样的方法在实体正面创建一个参数如图3-5(左)所示的沉头孔;定位时设置距离左边界的距离为100mm,距离下边界的距离为15mm;创建后的实体如图3-5(右)所示。
图3-5(5)创建腔体。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成形特征】→【腔体】,进入腔体对话框以后,选择【矩形的】,然后单击实体上表面作为放置面,再选择右边界为水平参考,进入【矩形的腔体】对话框,输入参数如图3-6所示。
图3-6 确定参数以后,单击“确定”进入【定位】对话框,采用【垂直的】定位方法进行定位,设定腔体右边到右边界距离为0mm,腔体上边到上边界的距离也为0mm。然后单击“确定”,即可得到实体如图3-7所示。
图3-7
再按照以上方法,创建出两个宽度、深度与上一腔体相同,长度分别为20mm和40mm的腔体,定位方式也为【垂直的】,设定长度为40mm的腔体右边到右边界距离为15mm,腔体上边到上边界的距离为0mm;设定长度为20mm的腔体右边到右边界距离为30mm,腔体上边到上边界的距离为0mm。得到的实体如图3-8所示。
图3-8(6)创建斜面。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曲线】→【基本曲线】,以长度为20mm的腔体左上角点为起始点,作一条长20mm,角度为90度的线段,再把线段端点与长度为40mm的腔体左下角点相连,如图3-9(左)所示;然后过线段中点作与斜线平行且等长的线段,再连接下放两个端点,如图3-9(中)所示;最后删除部分线段得到一个斜长方形,如图3-9(右)所示;
图3-9 再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成形特征】→【拉伸】,然后该长方形为拉伸体,拉伸方向选择为默认方向,即平面法向向上方向,终止距离为30mm,单击确定后,选择布尔操作为“减”,即可创建出所需要的斜面,最后再选择菜单命令【编辑】→【隐藏】→【隐藏】选项,把线段隐藏起来后,所得到的实体如图3-10所示。
图3-10(7)创建锥孔。先在需要创建锥孔的地方创建通孔,创建孔的直径为15mm,圆心距离右边界的距离为15mm,距离下边界的距离为20mm。再在孔的基础上拔锥:选择菜单命令【插入】→【特征操作】→【拔锥】,在【类型】框中点击“面”,然后选择孔内壁为拔锥面;再点击“从边”,选择孔位于上表面的边;设置拔锥角度为10度,再在【选择步骤】框中选择“图纸方向”,再点击两次“确定”,即可完成拔锥,如图3-11所示。
图3-11(8)在实体右面创建贯穿锥孔右壁的通孔。采用【垂直的】定位方法进行定位,创建孔的直径为8mm,圆心距离实体右面左边界的距离为20mm,距离下边界的距离为7.5mm;为能贯穿锥孔右壁,设定孔深度为15mm,即贯穿至锥孔
圆心处,所得到的实体如图3-12所示。
图3-12(9)阵列腔体。先创建需要阵列的腔体,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成形特征】→【腔体】,进入腔体对话框以后,选择【矩形的】,然后单击实体上表面作
为放置面,再选择左边界为水平参考,进入【矩形的腔体】对话框,设定腔体数据如图3-13(左)所示;
确定参数以后,单击“确定”进入【定位】对话框,采用【垂直的】定位方法进行定位,设定腔体中心到左边界距离为60mm,到下边界的距离为50mm,然后单击“确定”,即可得到实体如图3-13(右)所示。
图3-13 再选择菜单命令【插入】→【特征操作】→【引用】,选择“圆周阵列”选项,单击该腔体,设置阵列个数为4,角度为90度;设置引用方法为“点和方向”,如图3-14所示。
再选择方向为+ZC向,点为沉头孔的圆心,再在【生成引用】对话框中单击“是”,即可阵列腔体。如图3-15所示。
图3-14
图3-15(10)创建并镜像圆台。在创建圆台前需要先创建好基准面:首先选择菜单命令【工作坐标系】→【原点】,点击中央沉头孔圆心,把工作坐标系移至此处;然后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成形特征】→【基准平面】,点击“基准平面对话框”图标,进入后选择“固定基准”的“YC-ZC”以及“XC-ZC”,单击“应用”后即可创建好基准面,如图3-16所示;
图3-16 然后创建圆台: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成形特征】→【圆台】,进入【圆台】对话框,设置圆台直径、高度均为5mm,如图3-17(左)所示;选择实体上表面为放置面,采用【垂直的】定位方法进行定位,设定圆台中心到左边界
距离为70mm,到下边界的距离为30mm,然后单击“确定”,即可得到实体如图3-17(右)所示。
图3-17 最后镜像圆台:选择菜单命令【插入】→【特征操作】→【引用】,选择“镜像特征”,点击所创建的圆台为镜像体,再点击“镜像平面”图标,点击YC-ZC基准面为镜像平面,最后单击“应用”即可完成镜像;以同样的方法继续镜像,最后再选择菜单命令【编辑】→【隐藏】→【隐藏】选项,把基准平面隐藏即可,得到的实体如图3-18所示。
图3-18(11)创建球体。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成形特征】→【球】,打开【球】对话框,选择“直径,圆心”,设置球直径为10mm,确定后进入【点构造器】对话框,再输入基点坐标为XC: 40mm、YC: 12mm、ZC: 15mm,如图3-19所示;
图3-19 然后单击“确定”,设定【布尔操作】为“并” ;再显示隐藏,以XC-ZC基准面为对称面,在曲面另一边创建另外一个球体,设定【布尔操作】为“减”,最后隐藏基准面,得到的实体如图3-20所示。
图3-20(12)创建椭圆腔体。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曲线】→【椭圆】,进入【点构造器】对话框,输入基点坐标为XC:-60mm、YC: 30mm、ZC: 15mm,点击“确定”以后进入【椭圆】对话框,设定长半轴为20mm,短半轴为10mm,再“确定”后得到该椭圆,如图3-21所示;
图3-21
再选择菜单命令【插入】→【成形特征】→【拉伸】,选择该椭圆,单击确认后选择【拉伸方法】为“方向和距离”,方向选择-ZC向,终止距离为10mm,单击确定后设置【布尔操作】为“减”,即可创建出所需要的实体,最后再选择菜单命令【编辑】→【隐藏】→【隐藏】选项,把椭圆曲线隐藏起来即可,实体图如图3-22所示。的接触点与软件记录的位置沿着测点矢量方向进行测头半径、位置的补偿,故需要对测头进行校验。选择【插入】→【硬件定义】→【测头】,进入【测头功能】对话框,在“测头文件”一栏中填入“lichen”,建立名字为lichen的测头文件;在“测头说明”下拉菜单中选当前测量机上所使用的测头系统,其中测座为PH10MQ、转接为CONVERT30MM_TO_M8THRD、传感器为TP20、测杆为TIP4BY20MM,根据测量机Z轴以下的实际配置,从测座开始由下拉菜单中选择。此时右边的窗口会有相应的图形出现,设置好的数据如图5-3所示。
图5-3(3)添加角度。根据工件的装夹位置,需进行测头角度的添加,工件测量过程中使用的每个角度都是由A角B角构成的,绕机器坐标系X 轴旋转的角度为A角,应用范围为0~105度;绕Z轴旋转的角为B角,应用范围为-180~180
度。角度的正负根据右手法则判定,拇指指向Z 轴正方向,顺时针旋转的角度为正,反之为负角。PH10MQ的A、B角是以7.5度为分度增量进行旋转的。
点击功能按钮【添加角度】,进入【添加角度】对话框,在“各个角的数据”文本框中键入A、B角角度均为90,单击“添加角”按钮,即可在右边的“新角列表”中出现这个角度,单击“确定”即可完成角度添加。如图5-4所示。
图5-4(4)配置校验参数。在添加完所有需要的角度以后,【测头功能】对话框中的“活动测件列表”中即有了这几个角度,且每个角度前都有个“*”号,这表示此角度还未进行校验。如图5-5所示。
图5-5 配置校验参数需点击“测量”按钮,进入【测量探头】对话框,设定“测点数”为9,“逼近距离/回退距离”为3mm,“移动速度”为20%,“接触速度”为3%,选择模式为“DCC”,如图5-6所示。
图5-6 在“校验模式”文本框中选择“用户定义模式”,输入“层数”、“起始角”、“终止角”的参数如图5-7所示。
图5-7 然后点击“可用工具列表”选项的“添加工具”按钮,进入【添加工具】对话框,输入参数,设置完后单击“确定”回到前一对话框,再单击“测量”按钮,PC-DMIS会提示在标准球的正上方触测一点,然后开始自动校验。当校验完成后,测头功能列表中所有校验过的角度前面的星号都会去掉,如图5-8所示。
当单击“结果”按钮后,所有角度的校验结果都会出现,可以很方便的查看结果,如图所示;如果有角度校验结果超差,PC-DMIS会自动弹出提示,显示超差的角度,就需要重新校验。
图5-8(5)测量平面。对于特征元素的手动测量,PC-DMIS采用了智能判别模式,在测量元素时不需要严格的指定被测元素的类型,当测量完成后,按操纵盒上的DONE键或键盘上的END键,PC-DMIS即可自动判别测量元素的类型。在测量平面时,在平面上采集大于等于三个测点即可实现测量;这些测点应该尽可能最大范围的分布在所测平面上,在采集完最后一个点后按DONE键,PC-DMIS将在“图形显示”窗口用特征标识和三角形表示测量的平面,并同时在“编辑窗口”中记录该面相关信息,如图5-9所示。
图5-9(6)测量直线。要测量直线,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工作平面。测量时顺序应该注意,因为PC-DMIS就是根据该信息创建直线的方向的。在采集完第二个测点后按DONE键,PC-DMIS将在“图形显示”窗口显示特征标识和被测直线,并同时在“编辑窗口”中记录该直线相关信息,如图5-10所示。
(7)测量圆。首先选择合适的工作平面,将测头移动到一个圆的中心,将测头降到孔中并测量该圆,在弧长近似相等的圆周上采四个测点,在采集完最后一个测点后
图5-10 按DONE键,PC-DMIS将在“图形显示”窗口显得特征标识和被测圆,并同时在“编辑窗口”中记录该圆相关信息,如图5-11所示。
图5-11 5.3 对典型测量零件形位公差进行评价
5.3.1 评价形状公差
图5-12(1)评价圆的位置和直径值。在PC-DMIS中选择【插入】→【尺寸】→【位置】,打开【位置】对话框,选择要评价的元素标号“圆1”,如图5-12所示;在坐标轴选项中选“X”“Y”“直径”,并在“公差”中输入每一项的公差,然后点击“创建”即可。如图5-13所示。
图5-13(2)评价平面度。选择【插入】→【尺寸】→【平面度】,打开【平面度】对话框,在元素列表中选择所要评价的元素符号——“平面1”,如图5-12所示;再在“公差”框中输入平面度的公差带为0.01,然后点击“创建”即可。如图5-14所示。
图5-14(3)评价圆度。选择【插入】→【尺寸】→【圆度】,打开【圆度】对话框,在元素列表中选择所要评价的元素符号——“圆1”,如图5-12所示;再在“公差”框中输入圆度的公差带为0.01,然后点击“创建”即可。如图5-15所示。
同理可以评价出直线度等其它形状公差。5.3.2 评价位置公差
(1)评价圆与圆之间的距离。如图5-16所示,评价圆1与圆2在平行于X轴方向的距离:选择当前的工作平面为“Z正”,然后在主菜单中选择【插入】→【尺寸】→【距离】,打开【距离】对话框,在元素列表中选择“圆1”与“圆2”;再在“距
图5-15 离类型”文本框中选择“2维”,在“关系”文本框中选择“按X轴”,方向选“平行于”,在“公差”文本框中输入正负公差“0.1”“-0.1”,设置完这些参数后点击“创建”即可。如图5-17所示。
图5-16
图5-17(2)评价直线间的夹角。如图5-18所示,评价由三个圆构造出来的直线1与直线2的夹角:选择当前的工作平面为“Z正”,然后在主菜单中选择【插入】→【尺寸】→【夹角】,打开【夹角】对话框,在元素列表中选择“直线1”与“直线2”;再在“角类型”文本框中选择“2维”,在“关系”文本框中选择“按特征”,在“公差”文本框中输入正负公差“0.01”“-0.01”,再点击“创建”即可。如图5-19所示。
图5-18
图5-19(3)评价孔的位置度。如图5-20所示,评价圆2相对于圆1的位置度:在主菜单中选择【插入】→【尺寸】→【位置度】,打开【位置度】对话框,先选择要评价 的元素“圆2”,再选择基准元素“圆1”,在“坐标轴”文本框中选择X、Y轴,然后在“实体条件”文本框中选择“特征”“基准”的相应实体条件;在“公差”文本框中输入正负公差“0.02”“-0.02”,再点击“创建”即可。如图5-21所示。
图5-20
图5-21(4)评价圆跳动。如图5-22所示,评价圆1相对于圆柱1的圆跳动:选择【插入】→【尺寸】→【跳动】,打开【跳动】对话框,先选择要评价的元素“圆1”,再选择基准元素“圆柱1”,输入公差为“0.01”,再点击“创建”即
可。如图5-23所示。
图5-22
图5-23 同理,可以对位置度、垂直度等其它位置公差进行评价。总结
在这几个月的毕业设计中,从最开始简单的材料制作,到曲面、实体的设计及加工成型,到最终的毕业论文的完成,我们付出了许多努力。这次毕业设计让我我对机械专业知识的进行了更加深度的理解,让我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我的实际加工的能力。在这里,我对那些帮助教导过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对于用UG软件进行建模更加地熟练,加深了对软件其他功能的了解,如对加工功能的运用。在设计过程中用到了机械测绘与AutoCAD绘图,这进一步加深了自己动手的能力。在绘制CAD图时,我对于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标准,也进行了资料的查阅,尽量符合标准规范。在进行翻译工作时,不仅感觉对自己的专业英语水平有所提高,而且还了解了国外机械工业的发展情况,对我来说受益匪浅。而在进行论文的编写时,对于论文的格式与规范,也有了深入的认识,最终可以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
总的来说,这次毕业设计基本完成了设计任务书上所要求的内容,达到了
计划所要求的工作量。但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比较紧,在论文编写中难免有一些缺点和不足,恳请老师及同学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GLOBAL CLASSIC C 9.12.8桥式三坐标测量机用户手册.海克斯康测量技术有限公司.[2].郑贞平、喻得.UG NX5中文版三维设计与NC加工实例精解.北京:机械工业出版设, 2008 [3].莫善畅.MastercamX2完全学习手册.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赵玉刚 宋现春等.数控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5].周文成.Master CAM 8入门与范例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廖念钊等主编.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1 [7].Computer-aided diagnosis(CAD)and image-guided decision support Computerized.Medical Imaging and Graphics 31(2007)195–197
致 谢
感谢我的导师罗海泉老师,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没有他的帮助和提供资料对于我一个对三坐标测量技术一窍不通的人来说要想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学习到关于三坐标测量技术的各种知识并完成毕业论文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第四篇:三坐标测量专业术语及常见故障处理
三坐标测量专业术语及常见故障处理 计量与测量的专业术语
•稳定性(stability)----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检查(inspection)---对产品设计,产品,服务,过程或工厂的核查,并确定其与特定要求的符合性,或在专业不断的基础上,与通用要求的符合性.•检定(verification)---查明或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标称值(nominalvalue)------测量仪器上表明其特性或指导其使用的量值,该值为近似值.•测得值(也被称为测得结果,result of a measurement)----由测量所得到的赋予被测量的值.•测量仪器的示值(indication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测量仪器所给出的量值.•标称范围(nominalrange)----测量仪器的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可得到的示值范围.•测量范围(measuringrange)----测量仪器在给定的误差极限范围内所能测量的最高量值与最低量值的区间.•后续检定(subsequentverification)---计量器具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校准(calibration)---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值,与对应的由测量标准所复现的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首次检定(initialverification)---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检定.•量程(span)----标称范围两极限之差的模.•再现性(reproducibility)---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改变的条件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观测者,测量仪器,参考测量标准,地点,使用时间,使用条件.)•测量(measurement)---以测量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重复性(repeatability)---在相同的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被测量,测量仪器提供相似的示值能力,相同的测量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
•测试,检测,试验(testing)---在给定的产品,过程或服务按规定程序确定某种或多种特性的一组技术操作.常见故障1.坐标X轴向在手动移动时会突然掉电,很频繁,在校验测头时也偶会出现这种问题? 问:坐标X轴向在手动移动时会突然掉电,很频繁,在校验测头时也偶会出现这种问题 答:擦擦光栅试试,有的时候传动皮带松也会出现这种错误。
问:在自动测量时候不仅仅是掉电的问题,比如说测一个圆,4个点,在运行到第二个点(设为Y+)的时候就在逼近,回退来回摆动,时而有电,时而没电,就是不接触!(摆线运动_有阻尼_最终停止_彻底掉电-但手动可以上下移动!!)
答:感觉好像是电机负载较大造成的,首先检查一下导轨和其他机械传动部件是否有干涉情况,再检查光栅系统是否有异常,如果的确没问题,可能就需要更换电机、驱动板等部件了。问:只有X向左的方向在手动时停,在自动测量时不会停。
答:按下紧急停止按钮,用手轻推X轴,看移动是否顺畅,如果这个没问题就检查下X轴传动皮带,看紧度是否正常,还不行就是驱动电机或驱动电路板有问题了。
常见故障2.有些时候由于一些干扰或者电源、气源的波动也会使系统出现掉电保护。有时空气过滤器的滤芯脏了,造成压缩空气压力降低,也会造成系统频繁掉电。您遇到的问题,错误提示是Z轴计数问题,而从我们的经验上看,也应该是Z轴计数系统读数头的问题,您可以先擦一下光栅试试,如果光栅比较脏的话,那就可能出现报警。结果:我将光栅尺檫后,故障现象消除。
常见故障3.为什么刚开机气压够,但中途老是断电,特别干燥箱放气的时候更容易断?
干燥箱放气会分流掉一部分管道内的压缩空气,使进入三坐标的压力降低,当低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三坐标的报警,这种故障一般是总进气的压力和流量不足引起的,简单的解决办法是给放气口加个节流阀,让它不要放的太快,要不就在干燥箱后加一个大的储气罐,也能缓冲气压的骤降。
还有三坐标在运动的状态会耗费更多的压缩空气,从你的描述“中途老是断电”看,我感觉你的空气压缩机小了点,加储气罐是个好方法。
常见故障4.三坐标为什么会自动掉电?
测量机自动断点是一种保护措施,它对测量机的供电、供气、测量机及控制系统的状态进行监控,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就会自动掉电,一方面保护测量机不要造成损伤,另一方面提醒操作人员检查造成掉电的问题。
常见故障5.z轴出现尖鸣请指教怎么排除故障?
Z轴发生尖叫,你把Z轴上面的磨擦盘的松紧度调松一点,然后高速旋转几次,估计可以。
第五篇:一张图_三平台的信息化支撑
一张图_三平台的信息化支撑
期次:2012年第4期[164] 作者:韩海青 来源:信息化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保发展任务艰巨、保资源压力空前、保民生责任重大的总体形势,迫切需要信息化提供更加科学、全面、精细、深入的数据和技术支撑保障。近年来,国土资源部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管理为指导思想,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在金土工程和数字国土工程支撑下,形成了以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以下简称“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等三大平台(以下简称三大平台)为核心的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和社会公众的信息化支撑体系,为国土资源管理、决策和社会服务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统筹谋划“一张图”和三大平台的建设思路
按照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管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统筹,建、用并举的信息化建设“三项原则”,面向国土资源全面全程监管、精细化管理和对外服务的需求,开展“一张图”和三大平台建设(总体框架如图所示),支撑深化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国土资源保障和服务能力。
具体通过集成、整合各类国土资源数据,汇集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全过程信息,建立全国统一、上下一致的“一张图”,全面掌控资源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和潜力,为国土资源日常管理、形势分析、监测监管、决策服务、宏观调控提供完整、扎实的基础数据支持。在“一张图”基础上,建立综合监管平台,集成整合相关业务系统,实现对全国每一块土地的“批、供、用、补、查”及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进行监测监管,规范权力运行,彻底将传统手段下的事后监管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的常态化全程动态监管,实现重审批向重监管和服务的转变。继续完善电子政务平台,不断改进、完善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支撑无纸化办公和行政审批的网络化运行。进一步完善共享服务平台,以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为主体,积极开展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向社会提供行政审批、土地登记、地质资料等国土资源信息服务。
探索创新“一张图”和三大平台的深化应用
遵循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管理的建设思路,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明显进展与成效。一是“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得到深化应用和持续扩展,为执法督察、重大专项行动等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利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专项成果,基本建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向全国四级国土资源部门统一部署10多个网络化信息报备系统,每年实时获取约200万个项目信息,覆盖土地批、供、用、补、查全过程和矿业权审批发证,在统一的综合监管平台基础上实现对各类信息的叠加比对和关联印证,实现了全程动态跟踪监管。二是电子政务平台不断完善,网上办公、网上审批持续推进和深化应用。部机关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网上运行,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审批新模式,促进了审批提速,提高了执行力,加速了管理方式从重审批向重监管和服务的转变,增强了协调联动能力。三是共享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在线服务和信息共享成果显著。通过门户网站深化政务信息网上公开,积极推进网上交易,不断扩展信息共享服务,服务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
“十二五”时期,将按照徐绍史部长在全国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坚持完善和提高„一张图‟和三大平台建设”要求,高站位、宽视野,以“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为重点,带动国土资源信息化整体全面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在深化应用中持续拓展、扩大覆盖。尽快将“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融入到日常管理决策和监测监管的制度设计、工作安排中,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应用,围绕监管的薄弱环节和资源开发利用全面全程监管需求,不断扩大覆盖。二是加快推进四级国土资源全业务的网上运行,全面实现互联互通、四级联动。三是进一步完善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在提升服务质量中树立部门形象。
(本文作者系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