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技术支撑平台 服务辽西经济发展

时间:2019-05-15 04:2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共建技术支撑平台 服务辽西经济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共建技术支撑平台 服务辽西经济发展》。

第一篇:共建技术支撑平台 服务辽西经济发展

共建技术支撑平台 服务辽西经济发展——2011年大连理工大学(辽宁)校企合作委员会年会在朝阳召开

作者: Admin 发表时间: 2011-11-07 为落实“十二五”“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精神,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区域公共技术平台,提高省内产业集群、工业园区、重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联合企业谋划申报国家以及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由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辽宁省教育厅、朝阳市人民政府和大连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2011年大连理工大学(辽宁)校企合作委员会年会于11月3日至4日在朝阳召开。本届年会主题是“共建技术支撑平台 服务辽西经济发展”,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商柏成,朝阳市政府市长王明玉、副市长武永存,大连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德祥、校长助理李俊杰等领导出席会议。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辽宁省教育厅等部门负责人;大连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研究开发院及有关学部、学院相关负责人及专家;校企合作委员会成员单位领导和技术负责人;各市经信委相关领导、各市申请加入校企合作委员会企业的单位领导及技术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

张德祥书记在会上代表学校对长期以来给予大连理工大学鼎力支持的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教育厅及为本次年会成功召开给予大力支持的朝阳市委、市政府及朝阳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表示衷心的感谢。张德祥书记说,2000年,在辽宁省经委、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大连理工大学与省内21家大中型企业联合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辽宁)校企合作委员会。12年来,校企合作委员会已发展成为拥有59家省内化工、装备制造、原材料等领域的大中型会员企业的校企合作网络。在这个平台上,大连理工大学一直围绕企业的需求,与企业一起做重大项目和技术攻关,实现了高校与企业的双赢,推动了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同时也为辽宁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张德祥书记说,大连理工大学与朝阳等辽西地区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本次年会的主题确定为是“共建技术支撑平台 服务辽西经济发展”,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为辽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作更大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等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在人才培养、自主攻关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共同发展,这是高等学校和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等历史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和共同责任。张德祥书记表示,学校将继续发挥经济发展“加速器”、社会进步“推动机”和政府决策“思想库”的作用,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需求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为国家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商柏成副主任代表辽宁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会议上致辞。商柏成说,大连理工大学校企合作委员会成立至今已有12载,在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校企合作委员会不断拓展、创新,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围绕校企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及企业技术难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这种校企合作联盟机制和高层对话机制加速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融合,成为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的有效途径。

商柏成副主任强调,朝阳地区企业科研力量相对薄弱,缺少技术服务和支撑平台,推动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进入朝阳企业,可以很好的解决限制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为推进朝阳特色产业的发展必须把朝阳的资源优势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结合起来,把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朝阳特色产业的形成,壮大经济实力。大连理工大学利用学科和科研方面的优势,针对朝阳市在新能源领域迅猛发展的技术需求,以及装备制造业、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技术难题需求合作和突破,打造区域公共技术平台,为辽西经济发展提供功力。希望各位代表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做好沟通与交流,推动项目的深入合作,为发展更有效的合作模式上达成新的共识,取得新的突破,让产学研合作在推动我省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更好的作用。

王明玉市长说,今年5月份,朝阳与大连理工大学签订了全面协作的战略协议;这次年会,朝阳市政府、朝阳的企业还要与大连理工大学进一步签订在新能源电气以及汽车装备制造业、冶金、装备制造业等方面的合作协议。朝阳市能够与理工大学进行战略合作,朝阳的企业能够得到大连理工大学的合作支持,这是朝阳的荣幸,也是朝阳的期盼。

王明玉市长指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强烈支持下,特别是辽宁省出台了突破辽西北的战略的支持下,朝阳有了很大的发展。按照“十二五”规划,朝阳在努力地打造辽西北地区最具活力的中心城市,以及东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将朝阳建设成北方重要的冶金、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以及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北方重要的文化旅游胜地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朝阳的快速发展与大专院校对朝阳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王明玉市长表示,朝阳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重视与大专院校的合作,高度重视与大连理工大学的合作,进一步推进与大连理工大学的合作,希望双方的校企合作越办越好,越办越兴荣,为朝阳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届年会又结硕果,一批技术研究中心、新的科技合作项目签约。

为引导校企双方加强合作,将“摘果子”的合作模式转变为“播种子”,由朝阳市和大连理工大学共同出资成立的先导基金在会上签约,朝阳市副市长武永存和我校校长助理李俊杰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这也是市校双方为了振兴辽西经济所作的有益探索,并且第一次在省内实施。

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和大连理工大学签署“东风朝柴—大连理工全面合作协议”及“东风朝柴—大连理工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东风朝阳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庄和李俊杰校长助理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为了进一步服务朝阳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朝阳市与大连理工大学决定共建“朝阳—大连理工共建新能源电器产业基地技术服务中心”。朝阳市高新技术园区管委会主任王信和大连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马学虎代表双方签约。

在2009年省校企年会上,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和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园区30户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丹东仪器仪表产业联盟。经过两年的发展,产业联盟不断发展壮大,校企双方决定共建“丹东—大连理工智能电力仪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工业技术研究院乔征新副院长和大连理工大学王孝良副教授签署合作协议。

2006年,大连理工大学与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强强联合,采用全新运行理念、管理机制和科研流程,创建“沈鼓—大工”研究院。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大连理工大学与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成立“沈鼓—大连理工重大科研基金”。该基金旨在支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孕育重大创新成果,培育创新型校企科研合作人才和团队,及解决行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发展部部长姜大任和大连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马学虎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2011年在辽宁省、朝阳市经信委的指导下,校企之间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又成功促成一批科技合作平台与合作项目:朝阳市公路处副处长杜晓光与我校潘宝峰副教授签署了《朝阳市公路处—大连理工大学就水泥稳定铁尾矿及砂砾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协议》;丹东奥龙射线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总监姜圣杰与我校王占杰教授签署了《丹东奥龙射线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就“X射线实时成像与图像处理系统”研制合作协议》;营口东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崔俊峰与我校王宁会研究员签署了《营口东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协议》;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工业技术研究院乔征新副院长与我校王孝良副教授签署了《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就智能配电单元产品开发合作协议》;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杨树新副总经理与我校李维仲教授签署了《朝阳市浪马轮胎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协议》。

会上,国家“千人计划”成员、我校张洪潮教授作主题为《东北绿色装备制造业再制造战略发展专题报告》,辽宁省经信委产业集群发展处处长费玉明解读了辽宁省发展产业集群政策,朝阳市高新技术园区管委会主任王信作了朝阳新能源电器产业基地发展情况的报告,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马学虎作了大连理工大学校企合作委员会工作汇报。

最后,与会代表按照专题进行了分组对接洽谈。“合作*共赢”地方经信委座谈会同期召开。

11月4日上午,校党委书记张德祥、校长助理李俊杰在朝阳市副市长武永存的陪同下,与与会代表一起,参观考察朝阳新能源电器(超级电容)产业基地及东风朝阳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龙海波)

第二篇:技术支撑服务合同

技术支撑服务合同

合同编号:

甲方:

乙方:厦门中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经买、卖双方共同协商,签订本合同,并共同遵守。

一、内容

1、乙方为甲方河南平顶山圣光集团提供现场勘查、出技术方案、技术指导、系统调试、配合验收等技术支撑服务,按天向甲方收取服务费用,按300元/天计,甲方报销乙方因技术支撑所需车旅费、住宿费。

2、乙方为甲方提供的技术支撑服务,按甲方要求乙方到达指定场所(甲方公司、用户现场等),从甲方支撑人员出发时间计算,不足一天按一天计算。

3、本次乙方为甲方圣光集团一卡通项目技术支撑至2011年07月05日,双方协商,甲方支付乙方支撑费用含车旅费4100元(人民币肆仟壹佰圆整),后续服务按前二条计算。

4、售后服务限中卡提供的产品。

二、付款方式及期限

1、甲方凭乙方发回的甲方当事人签字的确认单,2011年7月15日前支付乙方支撑服务费、车旅费。

三、合同纠纷的解决方式

出现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向买方住所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

四、其他

1、本合同一式贰份,甲、乙双方各持壹份。本合同传真件有效。本合同自买卖双方盖公章或合同章后生效;

2、非经双方协商同意,任何一方均不得随意变更或解除合同。如一方需要变更合同,双方应就变更事项达成书面协议并盖公章或合同章予以确认。如双方就变更事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提议变更方仍应依本合同约定继续履行,否则视为违约。

甲方(签章):

代表(签名):

日 期: 2011年月日

乙方(签章)厦门中卡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代表(签名):

日 期:2011年月日

第三篇:打造城管支撑平台 服务

打造城管支撑平台 服务“美好乡村”建设

各位领导、同志们:

有幸与各位一道,远赴湖南参加一场美丽的视觉盛会。通过零距离观察、面对面问询、深层次接触,充分感受到株洲市乡村建设给我们展现出一副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其体现在:

一是当地有着良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及政治发展环境的集中反映,与当地干部交流,流露的是群众观念,畅谈的是发展大计,他们接地气、办实事,用脚丈量民情,用心排解民忧,反映出来的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成为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真核”。

二是万众一心的绿色意识。无论大街大路两侧,还是村道农舍两旁,目之所及绿树成荫,河渠水面清澈见底,山上有经济林,庭院有果树,路侧有灌木丛、草坪,让我们见识了生态“功底”。垃圾处理规范有序,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家家整洁,村村秀美,让我们见识了环境治理“功底”。在接触中,乡镇干部算着本地绿色经济账,村两委领导算着绿色地域特色亮点账,农村户户算着绿色财富账,让我们见识了农村科学发展“功底”。

三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特色明显。他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搞“大跃进”,总是按照规划循序渐进,保护人文底蕴,注重一村一品,坚持规划与建设同步,环境 1

治理与经济发展同步;他们从本世纪初就注重持续改善农村面貌,有了今天农村形象的整体提升;他们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支持、群众参与的项目建设运作方式,推动美丽乡村进程;他们围绕打造旅游观光休闲、经济高效型农业,着力抓好主导产业培育,使农村经济活力足,农民幸福指数高。

通过看、比、学,我认识到霍山乡村建设与株洲相比差距不小,诸如:村庄规划较晚,规划推进没他们彻底,群众参与度没他们广泛,环境优化没他们重视,特色农业没他们突出,乡村建设各要素没形成整合优势等,但我们也不要妄自菲薄,作为同属丘陵地带的霍山,我们的乡村道路网通过近两年建设改造已臻完善,村庄规划普遍重视执行,农村旧房改造较为彻底,农民开放意识及接纳新生事物能力较强,农村经济基础比较优势明显,具备后发居上因素。有理由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精心谋划和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在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下,我县“美好乡村”建设一定会蔚然成风硕果累累!下面我结合城管工作职能就如何支持“美丽乡村”建设作三点表态发言:

一、做好环境治理支撑

会后,我局将立即建立城管局“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小组,由我任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任副组长,各二级机构负责人任成员,分别包保到片、责任到村,强化对乡镇“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方面的配合、协调、指导工作。组织环卫专家着手开展试点乡村环境治理调研工作,为“美好乡村”的科学推进出谋划策。积极为农村各类垃圾的收集、分类、填埋提供帮助,同时随着我局环卫设施条件改善,必要时担负起农村垃圾的处臵工作。调集环卫骨干力量,沉到乡村一线,开展环境提升专项设计,督促推动环境治理工作。

二、做好管理执法支撑

牢固树立大局和责任意识,一是配强乡镇城管执法力量,使乡镇开展乡村环境治理和查违拆违工作有抓手;二是建立城乡管理执法联动机制,做乡镇城管中队的坚强后盾;三是实现城管执法向乡镇延伸工作全覆盖,下放委托执法权限,使乡镇从容开展管理执法工作;四是主动承担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涉及的急、难、险、重管理执法难题,服从和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大局。

三、做好人力培训支撑

“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在人,如何调动广大群众文明创建的自发参与意识,如何提升乡村环境自治管理能力,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性至关重要,因此,我局下一步将广泛开展“城管下乡村”活动,以送城管法律法规、环卫保洁设备、城管题材宣传影片下乡和让城管知识进乡村校园、社区、企事业单位等“三送三进”活动为载体,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逐步灌输“让规则守护乡村,让文明相伴成长”的理念。致力推动乡镇、乡村城管业务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计划,框定适用内容,按照“请上来”脱产培训、“沉下去”办夜校集中授课模式,为乡镇城管队伍、乡村管理人才洗脑充电,力争三年内做到乡镇有城管精兵、乡村有城管精英的目标。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携起手来埋头苦干,扎实推进,为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贡献一份力量!

谢谢大家!

第四篇: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地税服务平台

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地税服务平台

信息中心课题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化建设对税务征管的组织结构、运转方式、工作机制、行为模式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我市地税系统信息化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基于网络的TF2000、ODPS、NOTES等多套系统运行成熟稳定,各种应用中间业务平台不断产生,如网上申报、12366、“一户通”等等,征管模式逐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改变,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已经成为税务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因此如何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地税服务平台已是当今时期面临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丽水市地税服务平台现状

我局从2001年开始逐步着手建设信息化地税服务平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运行良好,现简易述之:

1、“TF2000”税收征管系统

我市地税局2001年10月正式切换应用到位。“TF2000”税收征管系统提供了管理服务、征收核算、税务稽查、法制执行及信息交换等五个系列的基层税收征管系统和日常工作、查询分析等管理层、决策层业务,功能覆盖了税收征管、稽查、计会的全过程。税收征管的整个业务流程基本上都可以在这套系统中操作完成。

2、12366语音特服系统

2002年12月份开通,具有人工座席(包括咨询建议、违纪投诉、涉税举报)、纳税人信息查询、申报纳税、短信服务等功能。纳税人只要通过手机或固定电话拨打12366语音特服电话便可咨询税涉政策以及税涉疑难问题,或者进行申报纳税,纳税人还可以通过12366服务热线对涉税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同时12366语音特服系统还为配备手机的用户发送催报催缴通知,以及最新的涉税通告通知,以便纳税人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和了解最新的政策制度。

3、浙江地税网上申报系统

2003年6月开通,到2005年8月为止网上申报户数为1786户。此系统开通后,纳税人便可以在办公场所或其它任何地方利用计算机访问丽水财税网上申报主页进行申报纳税、文书申报和各项查询,免去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的路途时间、交通费用以及排队等待时间,申报缴税轻松自如,节省办税时间和费用。同时从2005年7月开始社保费的征缴也采用网上申报方式,申报率达到了90%以上。

4、财税网站

2004年4月开通,访问人次20000余人。公众可以通过网站了解我市地税概况、职能范围以及整个地税的内设机构,也可以通过主页查询相关的政策法规、财税动态。纳税人还可以通过访问局长信箱进行业务咨询、投诉举报、廉政监督以及提出相关的意见建议。

5、“一户通”电子缴税业务

于2004年12月开通,累计用户已达1468户,它是运用丽水市金融服务中心的“一户通”系统平台,以电子信息为媒介,采用同城特约委托收款业务电子转帐方式实现地方税费、基金的征缴入库。开通“一户通”业务之后纳税户只需通过一个基本结算账户或一般结算账户便可缴纳多种费用和税款,替换了原有的缴税专用账户支付缴纳税款,简化了税款划转环节,提高了纳税人的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缴纳税款后,纳税人不用再到税务机关拿取完税凭证,以开户银行开具的《“一户通”系统同城委托收款凭证》便可代替完税凭证,大大减少

了纳税人为取完税凭证专门跑税务机关的麻烦和成本。

二、阐述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局的税收信息化建设有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在税收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税收信息化建设进程。

1.各个系统运行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TF2000系统自身数据的积累,进入TF2000的纳税户和累计数据量已经越来越大,截止2004年9月,市本级纳税登记户为19396户,征收主表明细记录数达到180多万条,由于数据库的增大,系统处理数据量的增加,服务器在系统运行繁忙时期(如征期内)已经时常会出现数据库死锁情况,影响了前台窗口对外涉税业务处理,造成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抱怨和不满。特别是在加工双定清册和发送接收税银联网双定批扣数据等大批量数据处理时,更容易造成系统运行缓慢。随着网上办税服务系统的进一步应用,个人所得税全员管理、“一户通”系统推广应用。以至TF2000服务器承受更大的运载负荷。

(2)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知名度不够,纳税人和社会各界使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

(3)网上申报由纳税人自行申报,申报表需要手工录入,由于目前纳税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限,录入的出错率较高,因而在填申报表的时候花去了大量的时间,给纳税人带来了不便。

2.缺少有机的整合机制

原有的许多系统都是为满足单个的需求而产生。各个系统相互独立,信息孤岛不断出现。单独的系统在发挥业务功能的同时也暴露出各种问题,例如由于多个系统相互独立,基础数据采集的口径不一致导致其可信度不高;各个系统中的信息不能实现有效的共享;业务信息也不能方便的在不同系统中流转,业务流程很难通过计算机系统完善的开展;信息系统缺乏高效率的监管,对系统内的数据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监控体系;缺乏面向纳税人的“一站式”服务,各个不同业务系统呈现在纳税人面前的都是不同的面孔,急需一个方便、统一的服务界面。

3.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需求日益迫切与单位之间的协作积极性存在矛盾。

整个地税服务平台是搭建在网络基础之上的,需要靠各单位共同协作完成。但联网过程中,各单位的中心工作和业务需求各不相同,部门间联网工作步调和力度也各不相同。有时取数方对数据联网需求非常迫切,而供数方对联网协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还需要更多的协调机制。

三、设想

根据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结合市局现有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本文就现有的问题提出一些设想:

1.开发新系统完善旧系统

(1)对TF2000系统进行升级完善

对TF2000系统完善的同时实行省局应用管理集中,即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成全省地税征管业务数据集中处理和存储的、监控严密、安全稳定的新一代征收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税收信息化应用格局,以促进信息化地税服务平台的快速发展。

(2)利用现代媒体加大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宣传力度,如通过丽水日报以及丽水电视台扩大12366的知名度,畅通我市地税与社会各界、广大纳税人的联系,做到家喻户晓的目的。

(3)开发一套系统实现财务报表导入功能,纳税人网上申报时只要将财务软件中的报表数据导入便可进行申报,必免重复填报表的麻烦,也可大大减少由手工填写而造成的出错率。

(4)建设计算机网络在线全程服务系统,把在办税大厅内为纳税人全程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拓展到网站,全面提升为纳税人全程服务的层次和水平,使纳税人从繁杂的办税事务中解脱出来,让纳税人在现代化税收管理中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税收服务。

2.在完善系统的基础上加强系统整合将各个版本不一的独立的系统整合在一起,实现一体化功能。例如采用一个中间件为业务平台,将原有的各核心业务系统整合,把一些具有共性的业务逻辑剥离出来,供各应用系统调用,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也可解决数据共享的问题。

3.加强对税务干部及纳税人的培训,更新观念,提高整体素质

系统操作员的熟练程度不够以及在后台操作时操作不当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整个系统的运行速度,甚至造成系统停滞现象。因此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系统操作培训,使每个操作人员都熟练掌握系统操作流程。同时,要注重对税务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干部信息化的工作思维,更新理念,使地税干部真正的做到与时俱进。

以信息化为支撑打造的地税服务平台最直接的使用者是广大纳税人,对此纳税人能否接受、能否准确地使用税务信息化平台是税务信息化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税务机关在推广应用新系统时,一方面应充分考虑纳税人对新系统的认可程度,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渠道做好纳税人的培训工作,使税务软件成为纳税人能用、会用、喜欢用的工具,而不是他们的负担。另外,在依法支持税务代理、税务服务单位开展业务的同时,应建立对他们的监督、制约、考核机制,使税务代理机构和税务服务单位真正成为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桥梁。

4.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

在依托信息化建设地税服务平台中,从健全制度、规范工作环节入手,促进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对网络安全、硬件管理及软件的立项、开发和验收等做系统规定,运用科学的管理流程进行督导,使信息化建设合理快速的发展

总之,信息化地税服务平台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需不断完善的工程,只有整体提高软硬件水平和管理应用水平,才能促进征管模式的进一步的发展,从而提升政务处理和业务办理效率,更好的为广大纳税人服务。

组长:崔军成员:项武执笔:沈英华

第五篇: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支撑企业技术创新

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支撑企业技术创新

发布时间:2011-7-1

1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程作君

摘 要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规模和实力较弱,R&D经费投入不足,政府提供科技公共服务,支撑企业科技创新是必要的、可行的。科技公共服务必须沿技术创新链设置,形成一个完善的、高效的服务体系。科技公共服务要体现公益性、专业性、综合性、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

关键词 科技公共服务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 科技创新 支撑体系

中图分类号 F124.3

文献标识码 A

提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的必要性 1.1 服务的主体决定了服务的性质

公共服务是指给人民生活和社会运行提供公共便利、创造公共条件为出发点而推出的服务措施,不是以盈利和直接创造新财富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服务。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是各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创新已不再仅仅是科研机构和企业自身的事情,而是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的事业。因此,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基于科技创新普遍需要的服务就是为社会运行提供公共便利、创造公共条件的过程。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政府已经全面介入科学技术知识的产生、转化、应用过程,为科技创新提供全面的公益性服务。我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仍不完善,传统体制下的工业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民营企业虽然具有充沛的创新活力,但其自身产业研发和个人发明创造的模式先天不足,所获的社会资源的支持十分有限。面对占企业总数达99%以上的中小企业,如果政府不能提供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本将增加、创新速度减慢,从而影响国家的竞争能力。

1.2 创新体系的运行需要公共服务

科技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科技、经济部门和有关机构之间相互协调、良性互动、促进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高效利用,融创新执行机构、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创新要素于一体的系统。创新体系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充分体现公平竞争的规范的市场环境,需要发达的教育平台、信息平台、文化平台和法律平台,而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是社会的公共事务,需要政府的公共战略投资,通过公共服务实现。科技创新的过程是由知识产生、知识流动、知识应用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连接,也需要公共服务的介入完成。1.3 实施科技公共服务,是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一方面,我国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实施科技公共服务有利于发挥财政科技投入效果。去年,我国的研发投入只占GDP的1.23%,而世界平均比例为1.4%、发达国家为2%~3%,差距甚大。财政投入作为科技投入的重要部分,其投入方式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完全相符。因此,财政性投入在支持基础性、前瞻性、公益性和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的同时,应把更多的投入应用于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让更多的企业分享服务体系提供的服务,将更有效地发挥财政性投入的作用;而且,企业创新服务体系提供的是公共和准公共产品,财政性投入符合国际惯例。

另一方面,我国科技资源浪费严重。引入科技公共服务,可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我国科技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行业分割、学科分割非常严重,缺乏顶层设计和统一规划。科技投入管理和调控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导致科研课题重复分散和叠加支持,计划雷同,科研设施重复购置严重,造成了科技资源利用率低下。由此可见,国家和地方政府必须加强科技资源的统筹安排,通过建立科技资源的共享平台,向社会提供科技公共服务,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2 科技公共服务的可行性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为了改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资源品质、降低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成本,都纷纷采取措施,强化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供给。如美国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国有科学数据完全开放共享国策,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连续支持数据中心群的建设,建立了国家技术信息中心、全国性的技术转让联合体、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并利用法律手段保障其信息畅通;英国政府强调要把进一步加强一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英国政府最具优先权的任务;日本也提出了有计划、有重点地改进科研条件的多年计划。如在日本科学技术厅下设立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作为日本科技信息的中枢机构,承担大学、国立公立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委托开发、技术斡旋等中介机构的职能,促进研究交流、转化科技成果。发达国家科技公共服务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公共服务逐步建立,科技情报所、科学馆、科技交流中心、专利服务中心、产权交易所、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服务机构陆续成立。在科技信息、科技传播、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为科技人员、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提供了服务,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只是由于我国的科技公共服务缺乏整体设计,投入不足和科技多头管理等原因造成服务功能不全、能力不高、效果不显著。3 科技公共服务运行系统设置

自主创新体系是一个从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到市场营销多环节构成的技术创新链。科技公共服务必须沿着技术创新链设置,形成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才能有效支撑科技创新活动。3.1 技术研发环节的公共服务 3.1.1 人才公共服务

人才特别是高质量的人才是自主创新最根本、最关键的要素。虽然我国的人才总体规模已经超过6 000万,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研究人员密度还很低。2003年,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人力为15人年(美国为86人年,日本为132人年,整个欧盟超过100人年)。高层次的人才仅3万人,并且老化和流失现象严重。因此,我国科技人才不足,尤其是领军人才非常短缺。解决人才短缺必须采取两条腿走路办法:一是国家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二是发挥政府吸引人才,提高人才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作用。提供人才公共服务是政府聚集人才、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措施之一。

人才的公共服务工作重点是:①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掌握人才的结构和分布,对重点、关键人才实行动态监测,建立人才流失的预警机制;②建立人才交流平台,为企业配置人才。通过项目招标、组织科研攻关等以事业吸引人才、发现人才;组织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和参与国际间的科技创新活动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人才;开展科技人员后续教育和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人才的知识更新,激发人才的创造力;③解决人才在创新创业中的实际困难。如为民间创新人才的发明专利及创新性“非共识”技术提供帮助;为创新人才提供科技创业服务;为短期到中国服务的专家学者提供生活和工作的便利。

3.1.2 技术研发基础条件的公共服务

针对我国科技投入总量不足、投入结构不合理、科技基础条件薄弱的现状,在科技研发环节设置科技公共服务,重点在于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技术平台体系,维护平台体系的稳定高效运行,支撑创新主体的科技研发活动。

(1)科技文献服务平台。通过平台覆盖区域内的组织协调,汇集整个区域的图书馆、科技情报所、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机构的图书资料、科技论文、科技会议资料、专利资料、技术标准资料组成科技文献共享资源库。配套科技综合情报咨询和信息分析系统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同时,服务机构对海量信息进行专业、规范化加工整理,建立专题信息数据库,为公众提供使用价值更高的信息。

(2)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根据平台覆盖区的产业情况建立特色数据库,并实现国内外各专业数据库的目录导航,建立重点专业在线分析系统,为区域内用户提供数据共享、数据分析服务。

(3)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和科技资源保障平台。公共服务机构通过制定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协作管理办法,建立管理运行网站,对分布在平台覆盖区域内各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的大型仪器进行整合集成和有效配置,实现资源的协作共享,充分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节约用户的使用成本,使仪器设备提供方得到合理的使用收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研发和实验协作平台。组织平台覆盖区域的高校、科研机构形成研发和实验协作平台,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开展合作研究和委托研究,推动建立与产业间的技术联盟。提升区域的学术水平和学科地位。

(5)创新技术产品开发平台。整合区域内研发中心组成新产品研发系统,促进研发中心间的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合作,为产品技术集成创新思想的形成和研发创造良好的条件。

(6)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完善平台覆盖区内行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联结研发和试验协作平台为各行业提供行业公共服务。

(7)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围绕平台覆盖区内重地产业发展布局专业技术平台,形成系统和完善的专业技术服务链。

(8)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推进具有一定资质的分析测试中心和行业机构提供系统可靠的检测服务,根据委托认证后,出具有行政效力的检测报告;根据委托,提交专业性的分析测试报告;为用户提供检测需求咨询,促进检测机构之间的技术和服务交流。

(9)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联合国内外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从研发选题到产品销售各环节知识产权服务。公共服务机构重点开展普及专利知识,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战略性指导,提供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和应急公共服务。

(10)科技创新投融资平台。建立以银行、担保、创业投资、产权交易、证券等机构为依托的投融资平台,形成以社会资金为主的,政府资金为辅的资金来源结构,为科技创新提供高效资金链。

(11)科技成果转移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海内外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中心、企业和投资机构形成技术转移网络;联合从事国际技术转移的知名机构、全国技术市场、技术成果评价、交易、仲裁、知识产权保护等机构组成完善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体系,使平台成为技术与产业的桥梁。

(12)科技创业孵化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包括政策、管理、金融、人力资源、开办场地已及专业化支撑在内的综合性企业孵化基地。

(13)科技交流合作服务平台。建立专门的针对性强的培训体系,进行相关的重点集群产业的知识传授,以及为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开设的专门培训。建立国家之间、地区之间、跨行业、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交流合作网络,利用全球的科技资源为区域的科技创新服务,组织专家委员会,建立科技专家咨询服务系统。

(14)科技管理决策信息支持平台。建立包含国家和地方财政资助的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科学仪器与科协设施的各类资源在内的管理决策信息支持系统。面向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个人等不同户的信息发布。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决策管理,减少科技资源的重复投资。同时,服务机构开展科技创新理论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创新环境状况专题调研,为政府部门制定科技政策和企业的战略决策、技术决策、商业决策提供信息支撑。3.2 产品制造环节的科技公共服务

在产品制造环节除了提供研发和实验协作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方面和解保障必要的生产条件外,科技公共服务的重点要放在完善产业链的布局和推进新的产业集群形成,通过科技招商引进产业链缺失环节的企业,构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3.3 市场营销环节的科技公共服务

此环节需要提供的科技公共服务是:①为企业拓展技术合作渠道,以技术合作带动高新技术产品的销售和出口;②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教育,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指导,构筑知识产权防线,保护本国市场,帮助企业实施专利先行战略占领海外市场;③扶持企业制定和推行技术标准,促进优势产业在条件合适的国家和地区形成以中国为上游的技术链条,扩大海外市场;④建立海外孵化器和研发中心,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4 实施科技公共服务必须注意的问题

(1)充分认识到科技公共服务对科技创新的意义。科技公共服务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支撑,是运用有限科技资源,提高全部企业创新能力、提高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其全面性和系统性是市场化服务所不能做到的。

(2)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通过立法保证服务机构的存在和规范服务,使科技公共服务得以实施。

(3)明确公益服务的边界。科技公共服务的一些公共产品是可以获取一定收益的,如基础科学研究、科技情报资料的提供、科技合作渠道的提供等。但是,如果推向市场,以赢利为目的,其公益目标将被放弃,影响政府的职能和国家目标的实现。一些在非市场经济时期一直由公共服务部门承担的非公益性的服务,应尽快以资产评估、技术咨询、高新技术产品的推广等方式推向市场,集中资源搞好公共服务。

(4)政府统筹规划,确保财政投入。科技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统筹规划,统一设计,打破条块分割,进行资源整合,杜绝重复建设。建立了新的科技公共服务体系后,还须要确保财政投入,使服务系统能够高效运作。

(5)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科技公共服务是为科技创新主体创造公共条件的提供的而不是以赢利和直接创造新财富为主要目的服务。其效果不能实时、全面、直观地显现,也不能用赢利指标来衡量。只有通过创新主体综合创新能力提高间接反映。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反映科技公共服务的运行效率。并制定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运行质量。

(6)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支真正能为科技创新提供高质量服务的科技公共服务队伍,要求其必须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结构、开阔的国际视野,有微观宏观兼备的管理协调能力;各个服务领域配备战略家、政策专家、知识产权专家、技术评估专家、咨询师、经济学家等专业人才。由于科技公共服务未受到重视,一些从事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随时存在市场化的可能,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使科技公共服务专才严重缺乏,严重影响了科技公共服务的公共产品的创新。因此,必须注重人才队伍的建设。参考文献 科技部办公室调研室.中国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M].北京:科技部文献出版,2005 2 赵俊杰.合理使用科技资源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率[J].中国科技论坛,2005(6)3 孙福全.坚持走开发式的自主创新道路[J].中国科技论坛,2006(2)吴建国.高校科技创新体系良性循环运行对策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5(6

下载共建技术支撑平台 服务辽西经济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共建技术支撑平台 服务辽西经济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任务要求,实施工业强基工程,保障产业创新发展和质量品......

    山西电力技术院完善“四个平台”提供人才支撑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山西电力技术院完善“四个平台”提供人才支撑 作者: 来源:《中国电力教育》2013年第12期 3月29日,山西电力技术院召开2013年工作会,总结2012年工作,部署下......

    郓城县国土局努力打造服务经济发展的平台

    科学用地保发展 坚守红线惠民生 郓城县国土局努力打造服务经济发展的平台 郓城县国土资源局以“保红线 促发展”为主题,把握主线,改革创新,全力为全县经济发展大局构建服务平......

    服务经济发展

    服务经济发展 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服务石化循环产业园升格省级园区;跑省进京做争取工作,全力服务石化千万吨扩能项目,葛洲坝异地技改环评和湖......

    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方案

    电子政务内网应用软件支撑平台方案 1.1 建设背景和依据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政府各部门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已经非常普及,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和深入应用,政......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技术白皮书

    北京金商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技术白皮书 201207 网首IT运维服务平台技术白皮书 目录 产品概述 ...........................................................

    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推荐指南

    附件: 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推荐指南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根......

    湖南大学校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技术方案

    湖南大学校友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技术方案 目录 1. 项目背景 2. 项目概述 3. 项目建设原则 3.1.1. 易用性 3.1.2. 可控性 3.1.3. 高效性 3.1.4. 安全性 3.1.5. 可扩展性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