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雅思作文-家庭成员关系不密切
Topic: It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that families are now not as close as they used to be.Give possible reasons and your recommendations.Sample Answer: In the past, family was a very important in people’s mind, and it was the center of many people’s lives.Nowaday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members is not as close as before.It is not easy to render the reasons for this complicated phenomenon which involves several factors.For my part, there are several causes for this problem.We may look into every possible reason, however, foremost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people face fierce competition and suffer from great pressure.They have to work and study hard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society.They have to devote more time and energy to their careers.Therefore, some people are too occupied to spare time for their family.The second thing that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is that there are more entertainment forms available.Nowadays high technology brings us more interesting things which can easily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such as watching TV, surfing the Internet or playing video games.As a result, people are indulged in these activities, totally neglecting the feeling of other family members.The third and very important reason is that people are now more independent than before.It is much easier to make more friends now as a result of the rapid improvement in telecommunication.Apart from their family, they can easier get help from their friends.Thus, they are not as dependent upon their families as before.We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As to how to address the problem, people put forward various suggestions.First of all, we should spare more to be together with our beloved no matter how occupied we are.Second, teach the children a sense of family when they are still young in order to form good habits like writing letters and making telephone calls to each other.Last but not least, the government should organize activities to promote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a harmonious family relationship.参考译文:
过去,家庭在人们心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并且是很多人生活的中心。然而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再像以前那么亲密了。对这个牵涉到几个因素的复杂现象作出解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有几方面的原因。
我们也许能看到每一个可能的原因。但是,首要原因是人们面临激烈的竞争,承受很大的压力。他们必须努力学习和工作来满足社会的需求。他们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他们的事业上。因此,一些人太忙了以至于很少有空余的时间留给他们的家人。
必须考虑的第二个因素是有更多的娱乐方式。现在高科技带给我们更多有趣的事情,它们可以很容易的吸引人们的注意,例如看电视、网上冲浪或者打游戏。人们沉溺于这些活动中,完全忽视了家人的感受。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如今人们比过去更加的独立。因为通讯的发展,现在更容易交到更多的朋友。除了家庭,人们可以很容易的从朋友那里得到帮助。因此,他们不像以前那样依赖于家庭。
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给出了不同的建议。第一,无论我们有多忙,我们都要抽出时间陪自己的家人。第二,我们应该在我们的孩子还小的时候使他们建立起家庭观念进而养成好的习惯,如:给家人写信和打电话。最后,政府应该组织活动来提升公众对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的重要性的认识。
(字数:324)
第二篇:家庭成员关系证明
家庭成员关系证明
查询人:,身份证号码:,现住址:。
经本部门查核,的家庭成员关系如下: 妻子/丈夫:,身份证号码:。儿子/女儿:,身份者号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第三篇:密切内部关系教育(本站推荐)
身边的战友一生的情谊
教育目的: 我军自成立那天起,就是一个非常讲团结、讲民主、讲友谊的革命群体,在历次战争中,深厚的.战友情谊始终是我们凝聚军心、团结抗敌的强大动力.本次教育目的在于增强部队的团结和激励引导同志们树立团结意识,牢固战友情谊。教育内容:
一、战友情谊弥足珍贵
二、战友情谊终生难忘
三、战友情谊需共同呵护 教育重点: 1.战友情深是巩固提高战斗力的有力保证.2.战友情深是促进官兵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3.互相尊重,信任战友 4.互相关心,乐于助人.5.互相谅解,宽以待人.6.战友情经历过同甘共苦的考验.7.战友情经历过荣辱与共的考验.8.互相欣赏,学人之长.9.战友情经历过出生入死的考验.10.战友情深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授课时间:60分钟 授课内容:
人生难忘是军旅,军旅最贵是情谊.2009年,《解放军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天山深处的守望》的报道,文章讲述了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1979年9月,入伍不到一年的陈俊贵随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次年4月的一天,修筑天山公路的基建工程兵某部被暴风雪围困,通讯中断,班长郑林书带领陈俊贵和其他两名战士到40公里外的施工部队送信.一行4人带着20多个馒头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山上连滚带爬地走了3天3夜,最后都累得筋疲力尽.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留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6岁的生命.后来,陈俊贵被当地的哈萨克牧民救起,住院4年,被评为甲级二等伤残军人.退伍回到辽宁老家,陈俊贵被安排在县城当电影放映员.为了离班长近一点,也减少心中的愧疚,1985年冬天,陈俊贵毅然辞去工作,带着妻子和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回到天山脚下,为班长和其他战友守墓,这一守就是24年!战友们,一个馒头,班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了陈俊贵;一种感恩,陈俊贵为班长和战友付出了一生的守望.这就是战友情,一种可以生死相托的情谊.一、战友情谊弥足珍贵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结成一个钢铁集体”.这首《战友之歌》铿锵有力,饱含真情,道出战友之间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的深厚友谊.人的一生有许多经历,但当兵的历史却是每个军人永远的骄傲和自豪.尤其是战友之间那种不分天南海北的浓浓情谊,给单调枯燥的军旅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和温情,也对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促进官兵成长进步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战友情深是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我军自成立那天起,就是一个非常讲团结、讲民主、讲友谊的革命群体,在历次战争中,深厚的.战友情谊始终是我们凝聚军心、团结抗敌的强大动力.早在红军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对我军内部关系作出了明确规定,“军官不允许打骂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肉刑”.1937年10月,他第一次把“官兵一致”概括为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之一.1944年陕甘宁边区留守部队在整风运动中明目确提出了“爱护战士、尊重干部”的口号,并广泛开展尊干爱兵运动.朱德同志则对官兵一致作了通俗且深刻的解释,他指出;“在革奉命军队中不应有亲、疏、厚、薄之分,不应有爱、恶、生、熟之别,只有大公无″私,一视同仁如家人兄弟一般地工作着.”在革命斗争极其艰苦复杂的岁月里,毛泽东的“一根灯芯”、朱德的“一条扁担”等故事,都成了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象征.王克勤原是一名国民党部部队的士兵,1945年被我军俘虏后,他感到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简直是两重天,很快融入到人民军队这个集体,并当上了机枪班班长,成为一名爱兵模范.他们班里有个新兵开小差,出走4天后又自已返医回了部队.问他怎么回来了,这名战士流着眼泪说:“我想家,想回去看看.朝家走了几天,越走越难受,觉得对不起班长.班长待我比父母还好,我实在舍不得离开他,就又回来了.”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我军颁发的《政治工作条例》、《内务条令》、《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等法规文件,都对尊干爱兵提出了明确要求.2006年9月,武警部队颁发的《基层密切内部关系规定》,也对密切内部关系工作进行了详细规范.这些法规制度的出台,继承和发扬了我军重视战友关.系、珍视战友感情的优良传统,使我军内部关系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二)战友情深是巩固提高战斗力的有力保证.古人云:“人聚则强,人散则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说:“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会产生新的力量.这种合力已经不是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而是个人能力的综合放大.”部队是一个具有严密组织的武装集团,其战斗力的强弱,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战友之间的团结协调和密切配合.正像歌中唱的,“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良好的内部关系能使官兵之间患难与共、生死相依、同心同德,焕发出旺盛的革命斗志.几十年来,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战争年代,炮火硝烟见证了同仇敌忾、生死与共的战友情、同志爱;和平建设时期,不论是在浊浪滔天的洪水面前,还是在浓烟滚滚的烈火之中,不管面临多大的困难、遇到多大的危险,只要一声令下,官兵们都会义无反顾冲上去,相互密切配合,迅速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深厚的战友情谊发挥了“粘合剂”的重要作用.试想,一个连队如果不讲战友情谊,闹不团结,甚至因为点滴小事就吵嘴打架,那么人再多,装备再先进,恐怕也难以形成凝聚力、发挥出整体效能,只能是“散沙”一盘.1998年,在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全军和武警部队30万官兵,无论是士兵还是将军,大家一样吃住,一样战斗.用一位记者的话说:“在这里,你分不清谁是军官,谁是士兵,他们都是英雄的战士.”这种万众一心、团结战斗的精神,正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三)战友情深是促进官兵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想要干事创业,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在部队,官兵想要健康成长, 同样离不开战友的支持.某部有一名班长叫刘进,一次,他无意间在学习室的垃圾篓里发现一个纸团,纸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既然生活抛弃了我,我又何必留恋生活”.立刻引起了刘进的警觉,他根据笔迹查找到第一兵小邓.原来,小邓入伍前和女友汇有个约定,当兵第一年一定把“优秀士兵”作为生日礼物献给女友。但由于名额有限没能如愿,女友以为他不思进取和他闹起了别扭,小邓情绪一落千丈,于是写下了那些话.了解到情况后,陈进没有有直接去找小邓,而是在那张纸上又加了一段话:“生活不会抛弃我们,就怕我们放弃生活,小邓,相信自己的能力,证明给女友看,你一定行!” 然后将纸条悄悄放到了小邓的被子里.从那以后,小邓又恢复了往日的状态,学习、训练、工作样样领先,退伍前还荣立了三等功.屈晓勇是党的十七大代表,任北京军区某部连长时,连队有个战士叫戚斐,为实现考学提干的志向,一有空就捧起书本学习.有一次,屈晓勇查铺时发现戚斐躲在被窝里哭泣,一问才知道,戚斐因为文化程度低,书本上的很多内容都不懂,产生了自卑心理.第二天,屈晓勇亲自为戚斐制定了自学计划,一有时间就辅导他学习,还把自已总结的联想记忆、形象记忆等学习方法传授给他.2004年,戚斐以北京军区统考第一名的成绩被第四军医大学录取.在部队,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正是这种视战友如兄弟、待战友似亲人你的深厚情谊为官兵创造了健康的成长环境.二、战友情谊终生难忘
有一位诗人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不论是硝烟弥漫的战场, 还是打靶归来的歌声,都藏着拆不开的友情.一条战壕打仗,一条路上行军,一个盆里吃饭,牵挂着母亲的情怀和祖国的荣誉,即便远隔千山万水,望一眼,也会激起心灵的浪花,因为一枚枚红五星把我们永远连在一起”.人与人之间最难忘的是患难与共、生死之交, 而战友情恰恰是这种经历的真实写照.(一)战友情经历过出生入死的考验.在生与死的考验中锻造.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升华,战友情是人世间最值得珍惜的情谊.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在一次突围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听说还有受伤的战友没有冲出来,就像一头发怒的狮子大吼道;“弟兄们,自们独立团从成立那天起,就没丢下过自己的弟兄,冲回去!” 说完随手抓起一挺机枪,就带领已经突围的同志重新杀回战场,把受伤的战友抢了回来,背在自己身上往外冲.这虽是一部影视作品,但它反映的却是真实的历史.战友们并肩战斗,共同克服困难、战胜敌人、赢得胜利的经历使战友之情超越了生死,战斗中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自己却慷慨赴死的事例举不胜举.从1990年起,我国先后数十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曾经有一位维和战士说:“维和是光荣的使命,同时也是团结的代名词,这里,我们真正把生命互相托付.”当遇到危险任务时,官兵们争着去执行,尽最大努力把安全留给战友,很多战友都提前写了遗书,以防遭遇不测.就餐时,大家总是把最好的饭菜留给在外执行任务的战友;出勤时,大家都会相互拥抱和叮嘱一句:“注意安全,多保重......”战友间情同手足, 战友情生死相依,一次又一次直面生死的严酷考验,使战友真情这坛陈年老酒越发显得甘醇.(二)战友情经历过同甘共苦的考验.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几乎成了战友情深的代名词.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有个连队的9名炊事员宁愿自己受冻挨饿也要让战友吃上东西.有的刚把姜汤端到战友手里,自己就一头栽倒在地,停止了呼吸;有的半夜里起来为同志们烧水,刚把水烧开就倒在了锅灶前;有的给昏迷的战友喂生姜辣椒水, 战友刚醒过来,自己却永远闭上了眼睛.部队到达陕北时,这9名炊事员无一生还,而连队的其他战友除了战斗减员外,没有因饥饿牺牲一人.2008年5月的汶川,地震国难,阴雨绵绵.在救援一线的武警某部官兵准备原地休整,可2顶帐篷,最多能容纳50人休息,还差30人,连队安排谁都不愿进去,干部推战士,战士让让干部, 党员让群众,老兵让新兵.怎么办?指导员灵机一动喊到:“党员留下开会,其余人进帐篷休息!“就这样,党员披着雨衣围在-起”开会“,已经连续奋战十几个小时的官兵们,人挨着人,狼狈相拥着不一会就睡着了.正是这种官兵之间情同手足、同甘共苦的精神,使我军成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的胜利之师。
(三)战友情经历过荣辱与共的考验.深厚的战友情谊,首肯先表现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为保证”神六“飞行成功,费俊龙和聂海胜在训练和生活中就像一对亲兄弟,他们从彼此的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能知道对方想什么、需要自己做什么,达到了高度的默契.这种团结也充分体现在整个航天员集体之中.航天员大队领导曾经动情地说:”我们是一个参团结无私的集体.无论是,神五,还是,神六,绝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在飞,而是我们这个,英雄航天员集体在飞.“正是这种荣辱与共的战友情谊,深深感染和激励着航天员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现在,战友们在一起的时间虽然短暂,少则一两年, 多则三五年,有的也没有经历硝烟和战火,但朝夕相处中形成的同志加兄弟般的关系,也令人没齿难忘.平时也许感触不深,当我们即将转业、复员,相互挥手告别的时候,才能有最真切的感受.回顾一起并肩携手走过的风风雨雨,苦辣酸甜必定会一齐涌上心头,从平时训练中的互相帮助到执行任务时的密切协同,从取得荣誉时的欢欣和喜悦到磕磕绊绊中的矛盾与困惑,都会给我们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若干年后回首往事时,不仅是一种美好的绿色回忆,更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财富.三、战友情谊需共同呵护
有句谚语说得好:要想得到朋友的心,先要掏出自己的心.战友情谊就像一棵树,需要用忠诚去培育,用热情去浇灌,用原则去修剪,用理解去呵护.一要互相尊重,信任战友.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平等互敬、相互信任是战友之间增进感情的基础.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商在散步时,遇到一个瘦弱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他缩着身子在寒风中啃着廉价的面包.富商怜悯地将50元钱塞到年轻人手中,头也不回地走了.没走多远,他忽又返回,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说:”对不起,我忘了取书.其实,你和我一样也是商人.“两年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慈善募捐会,一位年轻的书商紧握着他的手说:”我一直以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祈祷的命,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不难想象,没有那一句尊重鼓励的话,使当初富商给年轻人再多的钱,年轻人也不会出现人生的巨变,这就是尊重的力量.战友之间要相互尊重,就要一视同仁,平等相待,不歧视、不贬低,用友好的态度去面对战友的个性、爱好、气质、思维特点和生活方式,学会与自己性格、气质和习惯不同的人一道工作和生活,不把个人的意愿强加于人.要相互信任,就要坦诚相见,不胡乱猜疑、不挑拨是非,学会包容,尽最大努力去维护团结.谁都可能有缺点和不足,客观地评价战友并实事求是地及时指正战友的问题,这样的战友才是真正的好战友,才能体现战友之间真正的信任.尤其干部骨干,尊重部属才能赢得部属的尊重和信任,学会包容才能更好地团结同志一道工作学习生活.那种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甚至恶语相加、打骂体罚等做法,不仅会伤害战友感情,也会失去战友的信任与支持.二要互相关心,乐于助人.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事当前,大家要先替别人打算,像雷锋那样”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战友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战友生病时,要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送送药、问问好、端端病号饭;战友出现思想困惑时,要多陪着谈谈心,帮助尽快解除心结,不能”看不惯“,更不能反感嫌弃.只要大家时刻把战友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就一定能够”以心换心、心心相印“.《士兵突击》是大家熟悉的一部电视剧,一个普通得有点傻的农村孩子许三多,历尽艰辛成为”兵王“,每一步都倾注了浓浓的战友情谊.新兵班长史今处处为他遮风挡雨,不抛弃不放弃;五班班长老马始终以兄长般的关爱支持他、鼓励他,防止他混时度日;还有袁朗、伍六
一、成才等等,每个人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他成长进步.正是这种情同手足的战友情谊温暖了许三多,激励着他不断奋发进取.植物里有一种现象:当某种植物单独生长时, 就会枯萎、死亡.但当它同另一种植物共同生长时,却长得生机勃勃.战友相处同样如此,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如果凡事先替自己打算,”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根本不可能建立深厚的革命情谊.三要互相欣赏,学人之长.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必有礁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三个人同你丁,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检查改正自己的缺点.爱尔兰作家萧伯纳也曾经说过:”倘若你我手中各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你我手中还是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一下,那么,你我就各有两种思想了.“当前,基层官兵的成分结构发生很大变化,战友之间的学历、阅历和经历等差异拉大,个别文化程度高、家庭条件好、爱好特长多的同志瞧不起其他战友,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不可取的.有这样一个故事:1852年秋天,俄国著名小说家屠格涅夫在打猎时无意间捡到一本皱巴巴的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被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所吸引.作者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但屠格涅夫却十分欣赏,钟爱有加.他四处打听作者的住处,最后得知作者是由其姑母一手养大的.屠格涅夫几经周折,找到了作者的姑母,表达了他对作者的欣赏和肯定.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儿:”你的第一篇小说被大名鼎鼎的作家屠格涅夫发现了, 他逢人便称赞你/这位青年人如果能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作者收到姑母的信后惊喜若狂,他本是因生活的苦闷而信笔涂鸦打发心中的寂寥,由于名家屠格涅夫的欣赏,竟让他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被列宁称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其实, 每个人都有引以自豪的”闪光点“,战友之间要学会欣赏,既辩证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又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四要互相谅解,宽以待人.《周易》中有句话,”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人有聪明和愚钝,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农夫不会因为土壤贫瘠而不耕种,君子也不会因为人愚钝而放弃教育引导和包容宽仁.战友之间朝夕相处,难免会发生一些误会或摩擦.当矛盾出现时,首先应该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主动承担责任.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去想问题,想一想假如自己处在对方的位置上会怎么样,这样就.会少一分怨气,多一分谅解.某中队一名战士因班长批评他而产生成见,想寻找机会出班长的丑.在一次清扫猪圈时,趁班长不注意随手把班长的衣服扔到粪池里,却谎称是风吹的.班长明知是他故意捣鬼,却丝毫没有责备,而是笑着把衣服拣了起来.这个战士十分内疚,对班里同志讲:”咱班长是真君子,有肚量,我服了.“当有人问班长为啥能够忍让时,班长说卜”战士想给班长出丑,说明我这个班长当得不够格.“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人的胸怀“.我国也有一句古话,”将军额上能走马,宰相肚里能撑船“.每个战友只要能跳出个人得失的小圈子,记入之善,恕人之过,常思己错,生活中扣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和摩擦,战友之间也能更好地相知相交.战友们,军旅有限,战友情长.深厚的战友情谊是革命事业的”同心结“,是钢铁集体的”连心桥“,是成长进步的”助推器”。希望大家都能够珍惜这份美好的情谊,政治上相互关心,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爱护,在武警部队这个大家庭中并肩为祖国站岗, 携手为军旗添彩!思考题:
1.如何看待现代的战友情谊? 2.说几个增强部队团结性的措施? 3.你认为如何从自己做起?
第四篇:密切警民关系的方法
密切警民关系的途径和方法
王彦峰
近年来,公安机关一直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一些便民举措、便民服务措施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笔者以为,此举是密切和谐警民关系、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的有效举措。众所周知,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作为“三项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新形势下公安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促进警民鱼水关系跨越式进步的必然选择。如何正确认识和努力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当前公安工作具有全局性意义的一个重大课题。人民警察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同时又是和谐社会的主体之一。在众多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警民关系因为涉及到社会治安和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关系着党委、政府的形象,因而显得比较重要和敏感。当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社会管理模式从静态封闭型向动态开放型转换时,现阶段的警民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了不适应甚至失调和冲突。从本质上看,这是社会变革时期产生的一种阵痛,及时研究这一特殊时期造成警民关系不和谐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缩短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渡期,实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先进理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前警民关系的现状
当前警民关系总体上是好的,无论是警察的个体素质、执法办案的规范,还是服务人民的意识都有很大的提高,广大人民警察舍生忘死、舍小家为群众的壮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使人民群众对警察更加信耐、敬仰、尊重、理解和支持,警民共同谱写了一曲曲警爱民、民拥警,警民心连心的鱼水新歌。但纵观新形势警民关系的全局,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部分群众对警察的敌对情绪和袭警事件的有增无减的态势令人担忧。具体讲,警民关系不和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相互信任感减弱。人民警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警察是服务者,而人民是警察的服务对象,是受保护者,仅这种关系双方就应该是一种相互协作、互敬互爱、相互依存、充满信任的,但现在这种信任弱化了,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一些群众对警察不放心、不敢相信,怕在自己身上出现冤假错案,遭受不白之冤、受到不公正的处罚,于是对警察办案总是持怀疑态度。因为没有起码的信任必然就不会有工作上的支持和协作,于是就有了在警察办案中需要群众伸出援助之手时群众非常冷漠,不愿相助,甚至找知情群众收集证据都非常困难;另一方面,警察在执法办案履行公务过程中,因为担心群众找茬,也是尽量有事“绕道”走,感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中主动性不够,工作热情难以焕发。
二是双方不满情绪增强。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人民群众对警察是非常敬仰和支持的,真正把警察当作了“保护神”;警察也发自内心地认为“公安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工作、特别是执法办案中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这种相互之间发自内心的敬慕现在明显少了,相反,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不满情绪,人民群众埋怨警察办案不力、执法水平不高、服务不够周全、态度不够热情、警察形象差;警察则认为一些群众觉悟偏低、理解支持不够、对警察要求过高、少数群众无理取闹。
三是警民暴力冲突增多。警察和人民群众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相互闹点别扭是正常的,世界上无论发达国家还是落后地区也都很常见。目前在我国出现的警民冲突应该说也属正常,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冲突在频率和规模上都有些超常规,可以说已经是不正常的冲突。贵州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杨佳袭警案和近期发生的深圳袭警事件、甘肃陇南事件都敲响了警钟。这几个案件共同特点是暴力手段明显,具有很强的社会负面效应,暴力的矛头不仅对准警察个体,而且直接对准公安机关和党委政府,尤其是贵州瓮安案、深圳案和陇南案,由于被不法分子煽动、利用,严重威胁了当地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稳定。
影响警民关系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造成警民关系不够和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警察素质偏低。造成警民关系不够和谐因素多种多样,尽管警民矛盾中很多时候警察是无辜的、是受委屈的、是受害者,但追溯根源,警察仍是有责任的。部分警察素质不高是导致警民关系不够和谐的根本原因。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偏差,导致一些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以权谋私、执法不公。这样的警察虽然是警察队伍中的极少数,但影响很坏,其结果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个别警察的行为败坏了整个队伍的声誉。二是政策理论水平低。政策法律水平不高导致了执法理念上的偏差和宗旨意识的淡薄,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政策法规的适用把握不准,出现差错;因为宗旨意识淡薄,执政为民、服务群众的热情不高、责任心不强、主动性不够,群众不欢迎。三是业务能力弱。有的警察对办案程序和法律法规不熟悉,致使想当然办案;有的连起码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具备,不会做群众工作,往往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导致了群众不顺心、不满意。四是作风不端。少数警察和个别公安机关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的问题和少数警察作风霸道蛮横,对待群众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将执法作为谋取个人私利、部门利益或者地方利益的手段。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在职不尽责、工作拖沓、能躲则躲、能推则推,群众十分反感。五是自身形象不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人民警察应该是威严整洁、纪律严明具有浩然正气的威武文明之师,但现实中少数警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衣冠不整、语言粗俗、举止轻浮,按一些老百姓的话说是“匪气十足”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对公安队伍的印象和评价。
(二)公安机关职能定位失准。公安机关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保护公共财产和个人合法财产、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人民警察法》也对人民警察的主要职责作了明确。而现实中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在职能定位上偏差很大,概括地说就是压得太重、揽得太多、管得太宽,干了许多自己不该做的事,结果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一是政府给公安机关担子压得太重。政府给公安机关压些担子无可厚非,但前提是这些担子应该属于公安的职责范围,否则公安机关越权越位办事不仅违反法规,而且容易激化矛盾。群众对公安的对立情绪与此显然是分不开的,不少地方只要政府遇到棘手的事,无论合不合适,属不属公安管,首先想到的是派遣公安、把公安推到一线,从灭鼠打犬、全面迎检,特别是各地搞开发中的征地拆迁,遇到矛盾就把公安推到一线,而这些本属于其它部门的“烫手山芋”、应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的事,交给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导致了警民冲突。二是公安机关给自己揽得太多。一些公安机关为了“有作为”,不是从如何履行好公安机关的职能上考虑抓工作,而是一味地迎合领导和社会,唱了一些很难实现的高调,如“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 救,有求必应”、“有困难找警察”等,这些口号经公安机关提出承诺后,使很多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能范围内的工作纷纷涌向公安机关。钥匙丢进屋内找警察、水龙头坏了找警察、夫妻吵架找警察……甚至出现个别社会人员上厕所没卫生纸也荒诞地打110。三是群众“逼”公安机关管得太宽。公安机关在群众心目中有一定威信,由于很多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职责范围不很了解,加上公安机关调解矛盾纠纷不收费用,且效率较高,公安机关又有“有困难找警察”社会承诺,使得群众遇上矛盾纠纷自然而然地要求公安机关处理。公安机关的机构编制是根据职责而设定的,承载大量繁杂的份外工作不仅从警力难以保证,更得不到法律的支撑。其结果是干好了党委政府和群众认为是应该的,如果没干好,不仅党委政府要说公安机关“不作为”,群众的不满情绪将直接向公安发泄,近年来发生的很多警民纠纷就是由此而来。
(三)部分群众看问题的角度有偏差。分析警民关系不和谐因素,也应客观地看到与部分群众对警察期待、要求过高、甚至不切实际也是有很大关系的。一是部分群众以个从利益作为衡量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好坏的标准。这些人认为有困难找了警察就应解决问题,忽视了外界客观因素对公安工作的影响,表现出对公安工作的不理解,把案件不破、损失得不到补偿等问题的原因简单归咎于公安机关的工作不作为,一旦个人愿望无法及时实现或未达到目的时,便对公安政法机关表示不满,甚至到处散布谣言、漫骂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二是以传统的观念简单地把现在和过去类比。有些年龄偏大点的群众十分留恋五、六十年代的社会治安秩序,对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治安状况不满,认识不到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看不到社会的进步面,把社会治安出现的问题简单归结为是公安机关不努力的结果。三是因为对执法工作尤其是执法程序不了解而妄加猜疑。一些群众由于缺乏法律知识,仅对实体法有所了解,但对程序法知之甚少,特别是对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和刑罚的执行等有关规定不甚了解,从而对正常的警务活动产生严重误解。例如,取保候审、保外就医、假释、监外执行等正常法律措施,常因嫌疑人或罪犯的“复出”而被群众误解为是警察做了手脚,认为是“警匪一家”、徇私舞弊的腐败行为,因此产生对警察的强烈不满和对立。
(四)媒介误导的负面影响。媒介宣传具有广泛性、权威性、诱导性和煽动性,在充分肯定媒体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因为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宣传破坏了警民关系。今年发生的贵州瓮安案、哈尔滨“10.11”案、杨佳袭警案等都是典型的例子。剖析警民关系中媒介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警界“高、大、全” 宣传带来的负作用。由于人民群众从电影电视等媒体中了解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都是完美无缺、无所不能的,而一旦警察执法办案中稍有差错或者略有瑕眦,形象上稍有不足,就会责怪埋怨,甚至上诉上访,还有些人动则上网违背事实真相地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进行诽谤攻击。可以肯定,媒体本意是想宣传塑造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由于拔得太高,脱离实际太远,不仅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反而造成了群众对公安机关、对警察的不信任、不理解。二是负面报道、特别是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负面报道过多。媒体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监督是应该的,但宣传必须有纪律,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对一些敏感问题一定要慎重报道,尤其是在还没有搞清事情真相的情况下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为了提高关注度(点击率)而用“警察”二字吸引人们的眼球。今年发生的几起警民纠纷都存在这个问题,如哈尔滨“10.11”案,本是很正常的相互斗殴致人死亡案,虽有六名警察参与,但并非在执法过程中,按理这起普通的刑事案依相关法律办就行了,因为“六警察打死一大学生”这样的不良报道,一时间不仅煸动了群众的不满情绪,还使少数不法分子得以利用,增加了群众对警察的抵触心理,使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形象受到很大的伤害。三是对那些事实清楚、警察非过错方的警民矛盾不能旗臶鲜明地伸张正义。如杨佳袭警案,杨佳伤害无辜,极其凶残地杀害六名警察,罪大恶极,丧失人性,而一些媒体(有的甚至是国家的主流媒体)不是理直气壮地予以批判谴责,竟然把“视角”放在所谓导致杨佳杀人的“深层次”原因,好象那六名警察该杀、杨佳在此之前借用脏车不该管!这种连起码的是非观念都没有的宣传,不说在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就连西方国家的人们也感“不可想象”,如此混淆视听怎能不影响警民关系?
(五)警务活动透明度不高导致群众不理解。长期以来,人民警察队伍形成了埋头苦千、顽强拼搏、不畏艰难、任劳任怨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但对民警的委屈、疾苦和困难却很少向社会宣传,警务活动缺乏应有的透明度。一些群众只看到了警察不尽人意的一面,而不能了解民警艰难困苦的一面,无法唤起对警察工作的理解和同情。一是对警察的工作职能不清。一些群众只知道警察是国家工作人员、是为群众服务的、是抓坏人的,便以为什么都属警察管,警察什么也都能管,不知道警察的职责、任务也是有限的,不属于警察管的不仅难以管好还是违规的。二是对警察的生活待遇不清。很多群众仅凭通过影视或者在大街上看见的警察威武潇洒形象,便以为警察很威风、很强势、很自在,有的以个别警察以权谋私、吃拿卡要来推理所有警察都“很腐败、有搞头”、很富有。不知道大部分警察是清正廉洁的,而在公务员中警察是工作时间最长、危险性最大、奉献最多者,但他们的工资标准和一般公务员是一样的,因为办案经费不足,许多警察周末加班值勤连正常的补助都没有。三是对警察的奉献牺牲不清。很多群众不知道每年有数百名警察在履行职责中献出生命,数千名警察在公务中负伤;没想到当人们八小时以外、节假日与家人团聚尽享天伦之乐时警察还在岗位上夜以继日地工作;没想到一有急难险重的任务都是人民警察冲在一线;更没想到警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也有父母子女需要照顾;四是对警察的委曲辛酸不清。除苦累危险外,警察在工作中更有许多难以言表的委曲和辛酸,如当前社会案件高发期与办案警力、经费不足、办案设备和技术手段跟不上相对破案率不高导致人民群众不满意的责备;党委政府安排处理拆迁、计生等非公安职能管辖的工作时稍有不妥领导要说警察不作为、要遭“追究责任”,而同时又被群众指责乱作为;在抢险救灾中把人救了、险排了群众没话说,一旦没救出、没排除,就可能遭到群众的非议甚至由此发生警民纠纷……尤其令人气愤的是,在打击犯罪过程中需要群众出来作证时,群众却不愿意,结果眼睁睁地看着犯罪嫌疑人走脱,而一些犯罪嫌疑人竟敢猖狂地对着公安民警吐唾沫,而公安民警却无可奈何!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基本内涵
警民关系是指警察在打击、预防犯罪和提供社会服务等各种警务活动中,与社会公众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与人际关系。警民关系受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和特定时期政治法律制度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政治烙印。只要国家存在,犯罪未被消灭,警民关系就一直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必然性。警民关系一方面以平等、互助为基础,以情感交流为纽带,具有人际关系的种种属性;另一方面警民关系是警察在执行各种警务活动中与公众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是以法律为基础的,又不同于一般的人际关系。警民关系的外延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中。而和谐警民关系是针对不和谐警民关系提出来的,是针对现阶段频发的各种不和谐警民关系现象、各种警民关系失衡甚至警民之间的冲突来谈的。和谐警民关系就是指警民间的关系达到了对等平衡、相宜相生、和衷共济的境界,也就是警察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天职,民众以促进国家发展为己任。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党的群众路线对公安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公安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和新要求的迫切需要。在当前错综复杂的执法环境下,加强警民关系建设,对于保障公安机关履行好“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至关重要。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本质要求
怎样才能构建出和谐的警民关系?这既是现实问题,也是思想认识问题,它集中体现了作为执法主体的本质要求。
一是从前提条件看,公安机关和每名民警都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切问题都可以最终归结到思想认识问题。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前提条件,必须把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高度关注民生。只有这样,公安机关和民警才会自觉、主动地接近群众,深入群众,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
二是从队伍建设看,应努力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树立人民警察和公安机关良好的执法形象。要始终保持公安队伍坚定的政治方向,继续深入抓好警务公开,加大内外监督力度,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各项活动的健康发展;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加强党组织建设,用经常性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活动的顺利开展;加强教育培训,使民警掌握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增强队伍整体素质和实战技能,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是从方式方法看,应把重点放在关心群众的疾苦,尊重群众,尽量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上。从以往成功的经验来看,主动式的警务机制,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是争取和赢得群众信任与密切警民关系的好方式、好方法。对群众的困难、愿望和要求,只要能够办到的,都应尽量帮助群众解决。这样做,就会赢得群众的信任和尊重,群众就会主动地协助公安机关和民警搞好各项公安工作。
四是从人际关系看,要建立健全与群众的有效沟通机制,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一方面要认真、广泛地听取群众的呼声,另一方面尽可能地利用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政策法规,公开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这样既便于群众了解和遵守法律法规,又可以使群众有目的地参与一些群防群治活动,由此还可以避免违法违纪和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方法途径
改善警民关系,首先要从公安机关自身抓起,狠抓公安队伍建设,强化为民服务意识,通过我们扎实有效的工作,逐步改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从而真正建立起适应公安工作需求的、符合时代特征的新型警民关系。
(一)贯彻政治建警方针,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队伍建设的生命线,必须始终把队伍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一要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民警头脑,不断提升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强化全局意识。二要加强党性锻炼,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诱惑,始终保持人民警察的政治本色,坚决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三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继承发扬公安机关优良传统和作风,严守公安工作纪律,努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不断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二)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注重提高工作效率。首先,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依法严格治安管理,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是对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最大服务。第二,坚持 “服务在先”的理念,不断改进和加强治安行政管理,强化服务意识,实施多方面、高质量的便民利民措施,特别要注重选择突破口,从涉及群众利益的窗口单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入手,竭诚为民服务,从而拉近与群众的距离。第三,要摆正位臵,定位公仆角色。在群众身上进行“感情投资”,做群众的知心人,让群众既感受到人民警察的威严,又感受到警察的可亲。第四,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吸纳各方面意见,做出切合实际的判断和决策,避免形成脱离群众的主观臆断,使公安工作与群众路线真正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逐步增强法制观念,切实提高执法水平。一是要牢固树立“公安工作对法律负责”的观念,明确对法律负责与对党、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切实增强依法办事和严格、公正执法的责任心。二是要加强法制教育和执法培训,坚持“三必”,不断提高公安民警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三是要完善执法内外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内部和社会各界监督的力度,防止滥用权力。四要针对影响严格、公正执法的突出问题,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内外监督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坚决纠正执法随意性,抵制各种压力和诱惑,坚持严格依法办事。五要明确执法范围,以完善的监督机制、制度化的法律规章和条例代替行政命令,指导和约束警务行为,尽可能减少不规范的人为因素,以营造有利于公安工作的执法环境,缔造和谐的警民关系。
(四)寻求探索沟通渠道,努力缩短警民距离。一是要认真做好信访工作,把公安信访机制推向社会,面向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二是要改善警务运作模式,做到警力下沉,沉到社区,警务前移,移到窗口,与群众实行“零距离”接触;三是警务公开,建立和完善民警向群众定期述职制度,让群众了解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从而取得彼此信任,避免误会和磨擦。在此基础上,还要完成各种转变,即执法理念,由“为民执法”向“执法为民”转变;服务观念,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信息意识,由“被动接警”向“主动排查”转变;管控模式,由“打击为主”向“打防并举”转变。
(五)创造浓厚宣传氛围,尽力取得支持理解。一是要向社会宣传有关公安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宣传教育,使警民达成共识,从而为公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创造一个有利于严格执法的社会环境。二是要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履行职能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既要宣传民警的工作,也要反映民警的疾苦,以唤起群众对民警的理解,加深警民之间的感情交流。三是要大力宣传公安队伍的模范典型,挖掘题材,创作精品,教育感染群众,让群众真正了解和信赖公安民警。四是要向群众公开和宣传公安机关的办事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构筑有利于密切警民关系的社会环境。五是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减少公开曝光,防止产生负面效应,引导群众拥政爱警。
长治市公安局郊区分局宣传科:王彦峰 电话:***
第五篇: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警民关系
改进工作作风 密切警民关系
云南、辽宁边防总队强力推进“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
本报讯 记者杨 玺、通讯员张芸芸、赵 坤、实习记者周国兵报道:从2月1日以来,云南边防总队启动“突出重点走访月”活动,强力推进“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
这个总队对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农村、矛盾多发和隐患集中的社区、重点学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复杂区域、场所和部位;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要工地和企业园区;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困难群众、重点人员和案事件当事人等单位和群体进行深入走访,着重从五个方面进行强力推进。
——联系群众的直通车。这个总队成立由军政主官任组长的“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领导小组,总队、支队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周发布活动综述,每月进行一次通报,讲评活动进展情况。紧紧围绕回应人民群众新期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提高边防执法公信力、提升边防服务管理水平,全面掀起走访评议新热潮。
——警民关系的润滑剂。突出重点走访对象,丰富走访内容形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完善上门走访、驻村走访、错时走访、预约走访、联合走访,依托互联网、手机短信等科技手段,拓展警民点对点、键对键联系的平台,切实掌握情况、摸清动态。
——社会稳定的减震器。做到与“两会”等重要节点安保工作相结合,严密部署、提前防范,确保边境地区安定、和谐。通过大力开展排查治爆缉枪等专项整治行动,不断提高预知预警预防能力,确保边防辖区和谐稳定。
——部队发展的新动力。这个总队各级积极向驻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述职、报告工作、接受评议,要求官兵做到对群众和有关单位的评查意见登记率达到100%,意见建议反馈率达到100%,合理化意见建议整改率达到100%,来信来电来访
及网络留言回复率达到100%,可行性便民利民服务承诺兑现率达到100%。
——边防工作的宣传站。这个总队以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和立功集体表彰大会,省公安厅与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举办第三届“百姓最喜爱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为契机,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事迹,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本报讯 记者孙模同、李 玮报道:在“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中,辽宁边防总队将“改进各级领导干部作风,提升服务人民群众工作质量”作为活动的切入点,向全部队提出了“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开展访评活动;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解决一批实际困难;积极主动地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卓有成效地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的明确要求。
活动开展以来,这个总队各级围绕访评活动的关键点,积极改进工作思路,不断拓展活动形式,抓住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和辖区热点,纷纷出台了有效举措,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也推动了“三访三评”活动的深入开展。这个总队围绕辖区矛盾隐患,要求全部队深入访察辖区因项目开发、干群关系、工程建设、土地征用、劳资纠纷、族群矛盾、海上作业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围绕矛盾根源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总队各级共召开警民座谈会80余次,收集群众意见1600余条,走访各级地方党委政府20余次,向地方党委政府反映群众关注热点问题37件。
依托“三访三评”活动,这个总队党委还把领导干部“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解决民困”作为重点,让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唱好改进工作作风的“重头戏”,要求各级军政主官要带头走访,确定走访户数,保证5月底前,对辖区实有人口100%走访一遍。同时,这个总队还严格落实总队、支队党委常委下基层当兵走访制度,要求走访期间所有领导干部必须严格记录走访情况,切实拿出解决辖区突出问题的具体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