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沟通障碍的克服
沟通障碍的克服
摘要:进行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软”技能,仅仅依靠员工自发的提高沟通技能,克服沟通障碍,是一个缓慢而效率低下的过程,企业如果希望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可以通过组织相应的培训,以提高员工整体的沟通技能。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沟通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地存在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寻常的交谈,还是正规的面试,它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也影响到整个活动预期的结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沟通所有的环节,特别是沟通中的噪声问题,因为它会严重干扰到信息的传递。同样,一个群体要实现高效率的运作,也必须对沟通中的各种障碍有充分的认识,才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办法,使组织实现顺畅的沟通。
一、组织常见的沟通障碍
1.信息的过滤。http://www.xiexiebang.com过滤是指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由于人为故意的操纵,而造成信息的接受者解码的信息与发出者所编码的信息不一致,产生信息过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信息上行而言,员工在向上传递信息的时候会自觉的过滤信息,一方面是由于主观原因,员工不愿意让主管了解真实的情况,而人为的将重要的信息隐瞒,只报告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另一方面,员工在向上级报告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对于情况的理解进行加工,把个人感兴趣的和自己认为重要的向上传递。再有,客观上讲,由于信息泛滥,员工不可能把所有的信息都直接向上报告,那样只会自讨没趣,必须进行适当的过滤,员工在信息过滤的过程中,还会受到组织文化和沟通方式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过滤程度。
信息在下行的过程中也会发生过滤,原因很简单,信息是种权力,根据组织行为学的观点,凡是群体中能过让其他人羡慕的东西都能给个体带来非正式的地位,掌握信息将会使个体在群体中获得影响力,所以就发生了我们经常听到的故事,总经理讲了100%,副总只讲80%,到经理那只剩下60%,到主管哪儿40%,最后员工就得到了20%,大部分信息都给过滤掉了,这种现象在提倡个人主义的民族中很常见。
2.时间压力,要做出决策的紧迫程度也会影响到组织的沟通,也就是“芝麻绿豆原理”,这方面出名的例子是英国议会,在讨论骑马要不要带安全帽这个问题上,英国议会一来二去的吵了三年都没定下来,决定和阿根廷开战打法兰克福岛,三天,就下了决心,可见时间压力在组织沟通中的影响。
3.地位的差异。一般而言,下行沟通要比上行沟通来的容易,因为领导总是高高在上,员工都缺乏主动精神,不太愿意主动和领导打交道,这就容易造成上行沟通缓慢,相比之下,下行沟通就相对要容易些,没那么多顾忌。
4.信息的扭曲,有的员工为了得到更多的表扬或更多的获取,故意夸大自己的工作成绩;有些人则会掩饰部门中的问题。任何信息的扭曲都使管理者无法准确了解情况,不能做出明智的决策。而且,扭曲事实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会破坏双方彼此的信任。
5.缺乏反馈,这也是造成信息不畅的重要原因,信息传递过去了,结果没了回路,也不知道这信息到底是否符合要求,反正是过去了。
6.情绪的干扰。人处于愤怒,悲伤,喜悦,痛苦,害怕,激动着六种典型的情绪下所进行的交流,传达的信息是完全不同的,这会严重干扰到沟通的质量,严重时甚至对企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7.文化背景,影响一个人语言风格最为明显的三个因素是年龄,教育,文化背景,不同的人讲出来的话,在具有不同背景的人听来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此外,对沟通形成干扰的因素还有刻板印象,认知偏误,专业术语,首映效益,投射倾向等。
二.克服组织沟通中的障碍 1.运用反馈
很大一部分的沟通障碍都可以通过有效的反馈来克服这些障碍,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反馈,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信息接受者的面部表情,神态来得到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让接受者复述的方式以保证信息的质量。
2.积极的倾听
积极的倾听并不是简单的听,它不仅要用耳,而且要用心。有效的倾听有两个层次的功能—既帮助接收者理解字面意思,也理解对方的情感。好的倾听者不仅听到对方说的内容,而且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同时,有效倾听的管理者还发出了一个重要信号—他们关心员工。虽然许多人并不是富有技巧的倾听者,但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倾听技能。
3.鼓励员工主动与主管交流。
鼓励员工向他们的主管或更高管理层反映困扰他们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去除向上沟通的障碍。但这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常常有真实的和想象的障碍。虽然管理者的门是打开的,但心理的和社会的障碍依然存在,使员工不愿意走进管理者的门。对管理者来说,更有效的开放政策是走出自己的房间,与员工打成一片。管理者可借此了解比以往坐在办公室里更多的信息。这种做法可描述为走动式管理,管理者以此发起与大量员工的系统接触。通过走出办公室,管理者不仅从员工中得到重要的信息,并利用这一机会建立平等和友善的工作氛围。这种做法将会使双方都能受益。
4.注意语言的选择
对于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说话方式。与技术人员交谈,可以使用专门的术语,可方便交流,在文职人员面前,就不能乱用术语了,那样只会造成沟通不畅。一个较为行之有效地办法是简化用语,用精炼的话语,清楚地表达意思可最大可能的减少障碍。
5.适时提问。
管理者可以通过提出一些有意的问题来鼓励下属向上沟通。这一措施向员工表明管理层对员工的看法感兴趣,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重视员工的意见。问题有很多种形式,但最常见的是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问题是引入一个广泛的主题,给人们机会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相反,封闭式问题是集中于一个较窄的主题,请接收者提供一个较为具体的答案。无论是开放式的问题还是封闭式的问题,都能很好地推动上行沟通。
6.进行培训。
提高员工的“软”技能,仅仅依靠员工自发的提高沟通技能,克服沟通障碍,是一个缓慢而效率低下的过程,组织如果希望减少不必要的沟通成本,可以通过组织相应的培训,提高员工整体的沟通技能,这是解决沟通障碍的一个快速而行之有效的办法。
Training as a improve staff skills, http://www.xiexiebang.comtraining of employees procedural, give communication bring enough standard and according to.Main will be reflected in improving communication and work efficiency, can greatly reduce the costs, and reduce the managers in the execution process of unnecessary time and energy loss.This can also set the staff as a whole, will “square” rule implementation in the company's communication and management will be by surprise.
第二篇:如何克服沟通中的障碍
一个有效的沟通必须包含诸多的要素和步骤。在每一个要素和每一个步骤中都可能存在着各种障碍,它们直接影响沟通效能的发挥。为了有效地克服沟通障碍,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1.沟通要有认真的准备和明确的目的性
沟通者自己首先要对沟通的内容有正确、清晰的理解。沟通之前应对问题的背景,解决问题的方案及其依据和资料,决策的理由和对组织成员的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2.沟通的内容要确切
沟通内容要言之有物,有针对性,语意确切,尽量通俗化、具体化和数量化;要避免含糊的语言,更不要讲空话、套话和废话 3.诚心诚意的倾听
有人对经理人员的沟通做过分析,缺乏诚意大多发生在自下而上的沟通中。所以,要提高沟通效率,必须诚心诚意地去倾听对方的意见,这样对方也才能把真实想法说出来。4.提倡平行沟通
所谓平行沟通是指车间与车间、科室与科室、科室与车间等在组织系统中同一个层次之间的相互沟通。有些领导者整天忙于当仲裁者的角色而且乐于此事,想以此说明自己的重要性,这是不明智的。5.提倡直接沟通、双向沟通、口头沟通
美国一项调查是部门经理们在传达重要政策时认为哪种沟通最有效,共51人(可多项选则),选择召开会议做口头说明的有44人,亲自接见重要工作人员的有27人,在管理公报上宣布政策的有16人,在内部备忘录上说明政策的有14人,通过电话系统说明政策的仅有<>
第三篇:浅谈组织管理中的沟通障碍及其克服
浅谈组织管理中沟通障碍及克服
【摘要】沟通在组织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良好的沟通能是搞好组织管理,实现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条件。然而,在当前我国的公共部门组织和企业组织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沟通障碍,影响着组织管理的效率,妨害着组织目标的实现。本文强调了组织管理中沟通的重要性,对沟通障碍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克服沟通障碍的有效对策。
【关键字】组织管理沟通障碍因素对策
【Abstract】Communi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nd good communication can make more efficiency management and more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However, in the current of public sector organizations and enterprises, varying degrees of communication barriers exist.This reduces the efficiency of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obstacle the organization to achieve their aims.The paper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analyze the causes of communication barrier, and give several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overcome communication barrier.【Key words】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Communication barrierReasonCountermeasure
沟通,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人与人之间传达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有效的沟通意味着信息从发出者完整准确地传递到接收者那里,接收者并做出相应的为信息发出者所期望的反应。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说“未来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就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沟通是管理的灵魂,沟通的效果直接决定管理效率的高低。因此,各类组织的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沟通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沟通的有效性,更好地把信息准确地传递到组织人员,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改革,改善管理职能,协调组织成员行为以及使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等。
一、沟通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
沟通在管理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突出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1、沟通有助于改进个人以及群众作出的决策,提高决策质量。任何决策都会涉及到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干等问题。每当遇到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管理者就需要从广泛的组织内部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然后进行筛选,或建议有关人员作出决策,以迅速解决问题。下属人员也可以主动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者作出决策时参考,或经过沟通,取得上级领导的认可,自行决策。组织内部的沟通为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信息,增强了判断能力。
2.、沟通促使组织成员协调、有效地工作。组织中各个部门和各个职务是相互依存的,依存性越大,对协调的需要越高,而协调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没有适当的沟通,管理者对下属的知道也不会充分,下属就可能对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和要求他们完成的工作有错误的理解,使工作任务不能正确圆满地完成,导致组织的利益受到损失。
3、沟通有利于领导者激励下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除了技术性和协调性的信息外,组织成员还需要鼓励性的信息。它可以使领导者了解个体的需要,关心每个人的疾苦,在决策中就会考虑成员的要求,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人一般都会要求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如果领导的表扬、认可或者满意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递给员工,就会造成某种工作激励。
4、沟通还据有整合的功能。美国学者约瑟夫认为群体沟通还据有整合组织的功能。这种“整合性的沟通”通常可以涵盖组织内各种职位的人,可以稳定组织内个职位的现状,调节各职位间彼此的关系;同时,还可讲组织与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换言之,组织内的沟通是组织运行必要的润滑剂,有畅通的准确的信息沟通,组织成员间才可能彼此了解、体谅、团结一下,逐渐形成统一的组织文化。
二、组织管理中沟通障碍的因素分析
在沟通过程中,由于存在外界干扰以及其他种种因素,信息往往会被丢失和曲解,是的信息的传递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这就形成了管理过程中管理者与组织成员之间的沟通障碍。管理过程中的沟通障碍因素总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管理者的问题。管理者作为管理活动的主动行为者,其在组织沟通中应占据主导地位。应该说,管理者观念和行为不当是组织沟通中的最大障碍,他们对组织沟通的影响远远超过了组织中的其他因素。首先是管理者角色转换尚未真正完成。受传统因素影响的管理者在与下属的沟通过程中仍以家长或权威的代表者的形象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从对方和全局的立场出发看问题。在与下级的交流过程中表现得主观、武断且交流单向化而无法形成真正的平等交流。不懂得尊重、理解、关心下级,与以人为本的现代组织制度完全背离。这里,沟通似乎仍是一种施舍而不是交流信息;其次是管理者对沟通准备不足。沟通的目的尚未明确,沟通对象仍未完全确定,沟通渠道没有作深入考虑而做出选择,对沟通的宣传解释还不到位,沟通就已匆匆展开,效果显然要大打折扣;最后则是一种心理障碍的影响。管理者基于对自己的利益和喜好的考虑,常常无法容忍对自己不利的信息的存在和散布。受此影响,在沟通中,下级亦基于自己利益和前途考虑而投管理者所好,信息的传递必然是片面而有失公允的。
2、信息接收者的障碍因素。以管理者作为沟通的主动行为者来看,信息接收者则主要指与之相对的处于沟通另一端的组织成员。如果以反馈过程来看,则信息接收者主要指组织管理者,这在第一点已经谈到。一方面,信息接收者会在接受信息时进行选择性知觉,也就是说,他们会将自己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过滤,接收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及个人特点有选择地去接收管理者所传达的信息,使信息对自己更有利。即使他们接受到所有的信息,他们也会将与自己利益相左的信息当作错误的信息看待或将它忽视,信息过滤的程度与组织层次和组织文化成正比关系;另一方面,则是对新变化和新观念的改变的抵制,大多数的组织成员都安于组织的现状而惰于变革。当信息的传递者想向组织成员灌输一种新的观念甚至准备变革体制时,即使已经做过充分的宣传和解释,但仍可能由于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他们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既得的权力和地位,或者会由于新的观念和体制引起他们的不安全感,又或者会损害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而破坏他们的习惯性而遭到抵制。
3、沟通渠道上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沟通渠道的选择上可能存在问题。例如比较重要的沟通最好采用比较正式、清晰、准确的书面文件进行沟通,这样信息就不会在沟通过程中由于其它的原因而流失或歪曲;另外沟通渠道的选择上不能存在相互冲突,表情愤怒地传达一件大家都觉得不关紧要的事情,就可能会使大家觉得迷惑;再次,沟通中必须考虑双方的等级和职业特点。由于双方的地位和部门以及背景的不同,可能会存在某些职业性的“行话”和专业性术语而构成沟通中的障碍;还有就是词语的多义性。同一个语词在不同场合对不同的人都可能表示不同的意思,应在传递信息时尽可能表达准确、清晰;最后,信息可能会由于沟通渠道过长,中间环节过多而在传递过程中歪曲、丢失。
4、组织机构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指职位和地位差别引起的误差。由于组织中科层制设置的现实存在,客观上存在着地位和职位的高低分别,由此形成了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利益的差别,二者的观点也就可能由此造成一些差异。组织成员在接受管理者从上向下传递的信息时不仅会考虑其表面的含义,而且会基于管理者的喜好而考虑其内含的深层含义。要使组织成员完全摆脱管理者喜好和个性而中立地思考问题,在现实条件下是很难做到的。由此有可能避重就轻,忽视问题的真正所在。
三、克服沟通障碍的对策
在了解了沟通的本质和目的以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影响群体沟通的障碍因素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保障组织中有效沟通的实现:
1、优化沟通的渠道。在组织中,个人与个人间、群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个人间的沟通方式各不相同,而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群体沟通又有不同的种类。按照沟通流动的方向分类,沟通分为垂直沟通、平行沟通和斜向沟通,其中垂直沟通又分为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按照沟通的方式划分,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按照沟通的目的不同划分为工具式沟通和情感式沟通。按照沟通的组织系统划分可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按照沟通是否需要中间环节可分为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按照沟通的组织层次不同,又可分为个人与个人的沟通,群体与群体的沟通和个人与群体的沟通。不同的沟通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组织和信息类型,如果信息沟通的渠道选择不当,必然会影响沟通的有效性。如对于涉及个人责任的重要决策,就需要“白纸黑字”的形式传达,而要避免“口说无凭”造成的麻烦。因此,要优化沟通渠道,合理选择沟通方式,择优使用。
2、重视沟通的方法。(1)要讲究“听”的艺术。作为一名领导者在下层工的沟通过
程中,应该主动听取意见,善于聆听,只有善于听取信息才能成为有洞察力的领导者。(2)要讲究“说”的艺术。与人沟通,不仅要会听,还得会说,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表达自己的意见 时,要诚恳谦虚。如果过分显露自己,以先知者自居的话,即使有好的意见,也不容易为人接受,会使人产生反感和戒备心理。(3)要利用反馈机制。如果要交代给别人做的事情,那么一定要让对方养成积极的回报:即回头报告。如果被别人要求做事情,事前问清楚,事后负责任。而不是事前没有问清楚,4、必须明确沟通目的、思路清晰、注意表达方式。在信息交流之前,发讯者应考虑好自己将要表达的意图,抓住中心思想。在沟通过程中要使用双方都理解的用语和示意动作,并恰当地运用语气和表达方式,措词不仅要清晰、明确,还要注意情感上的细微差别,力求准确,使对方能有效接收所传递的信息。沟通要以诚相待。发讯者要心怀坦诚,言而可信,向对方传递真实、可靠的信息,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信息的说服力。尤其要实心实意听取不同意见,建立沟通双方的信任和感情。
5、沟通要选择有利的时机,采取适宜的方式。沟通效果不仅取决于信息的内容,还要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如前面所分析,影响沟通的环境因素很多,如组织氛围、沟通双方的关系、社会风气和习惯作法等。在不同情况下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要抓住最有利的沟通时机。时机不成熟不要仓促行事;购误时机,会使某些信息失去意义;沟通者应对环境和事态变化非常敏感。
6、沟通要增强下级对领导者的信任度。下级对领导者是否信任,程度如何,对于改善沟通有很重要作用。信息在社会中的传播是通过独特的“信任”和“不信任”的“过滤器”进行的。这个过滤器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如果没有信任,完全真实的信息可能变成不可接受的,而不真实的信息倒可能变成可接受的。一般来说只有受到下级高度信任的领导者发出的信息,才可能完全为下级所接受。这就要求领导者加强自我修养,具有高尚的品质和事业心,以及丰富的知识和真诚的品格。具备了这些,领导者就会赢得下级的信任,就有了有效沟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三多:《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
[2] 孙彤:《组织行为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月
[3] 徐为列:《有效沟通的障碍因素分析》,商业研究,2000年10月
[4] 王朝旭、姜涛:《企业中有效信息沟通的障碍及解决方法》,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3月
[5] 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
[6] 竺乾威、邱柏生、顾丽梅:《组织行为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7] 何玉兴:《 关于社会群体沟通的理论假设》,河北学刊,2000年4月
[8] 丁岳枫、刘小平:《绩效管理过程中的沟通及策略》,商业研究,2003年12月
[9]陈振明:《公共组织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3月
第四篇:人际沟通障碍克服
一、人际沟通的障碍
(一)个人障碍
1.自我认知的偏误
认知译自英文,即认识,在现在心理学中通常译作认知,指人类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活动。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过程,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认知活动是人对外界信息进行积极加工的过程。每个人的认知程度水平都是有限的,相对的,很多人都带有偏见,这些偏见开始时是组织内某个或某几个人的说法或者是抱怨,久而久之就行成了一种偏见,造成认知的偏误。例如人家说同样一个职位,用男职员比用女职员好,这句话是一个偏见。因为社会学家证明的结果,女人和男人的智慧是差不多的,只有对某些危险的事情,女人的体力差一点,持重的事情女人的精神负担不了,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女人的工作能力。因此,认知的偏误就形成了沟通的个人障碍。
2.已有经验的影响
作为组织内部成员,遇到问题时不能常常说这是我的经验。什么是经验?哲学上指感觉经验,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而获得的对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的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验是一切认识的起点,但只有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更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指导改造世界。过去的经验不见得是正确的,也有错误的经验。过去的经验就常常使我们心里上产生依赖感,而不是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事务的发展和变化来进行沟通处理事情,从而造成沟通的障碍。有些经验还很顽固。现在流行一句话叫成功不能复制,如果开会可以解决问题,那每个单位只要开会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很多行政组织部门都有许多会,哪家单位不开会?如果开会真能解决问题,有些单位还工作做不好吗?其实那只是过去的经验,不能光开会了事,那只能解决个别部分问题。
3.语言障碍
这一点显而易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当然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内部沟通工具。它同思维有密切的关系,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思想的手段,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信息载体,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语言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之一。共同的语言又常是民族的特征,语言就本身的机制来说,是社会约定俗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没有阶级性,一视同仁地为社会各个成员服务,但社会各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会影响到语言,而造成语言在使用上的不同特点或差异。正是特点的不同,差异的存在,造成语言障碍,从而形成沟通的障碍。
4.沟通双方地位的差异
地位的差异造成心理的沟通障碍,特别是组织中上下级之间非常明显。根据行政沟通的方向性,分为向下、向上和平行三个方向,一般来说向上沟通在实际中有不少障碍,心里研究表明,下级在向上级汇报工作或主动沟通中,常常带有担心说错,怕承担责任,有焦虑等心理,致使沟通不常常是在宽松流畅的氛围中进行,形成沟通障碍。而在向下沟通的过程中,主动沟通的是上级,虽然会受到欢迎拥护,但毕竟有时会居高临下,造成下属的压迫感和紧张,也会形成沟通障碍。平行的沟通虽然地位的差距不大,但并不会有地位完全相等的两个人,位置职务的重要与否、职称的高低、资历深浅、组织中成员的认可度等,都会多多少少形成地位的优越感重要感或压迫感低下感,从而引发心理障碍,造成沟通的不畅。
(二)组织中有效管理沟通的组织降碍
1.准备的不足
行政沟通前必须要有所准备,组织沟通中要做到有备无患,这是一个任何场合都适用的原则。沟通前要做好充分的收集情况的工作。要做到信息的畅通,必须首要的是信息要充分准确,适当的准备才可保证沟通的有效和成功,防止沟通中拙劣的表现。
2.时间带来的压力
在时间的压力下,很容易做出仓促的决定。即管理学上的芝麻绿豆原理:就是对于重要的事情两三天就下决定了,而对于芝麻绿豆的小事情却拖了两个月都没有下决定。重大决策有时太过于仓促就下决定了,而芝麻绿豆的事却要搞半天,在沟通中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
3.错误的期望
对绝无可能实现的事情抱有期望保证会令你失望。组织中的沟通管理强调要对各方的利益目的以及为实现收益各自所应尽的职责进行开诚布公的讨论,其原因正在于此,在收益和职责上开诚布公,可以减少错误的期望所带来的危险,或者至少能够认清它们是错误的。不要把错误的期望视作居心不良的标志,它们通常产生于某一方沟通愿望的一般形式,或者对沟通或交易的预先设想。
4.维护不周所有的关系都需要维护,代表性的维护方式是私人接触,如果组织中的个体与自己的部属,合作伙伴没有经常性的接触,那就不要指望一切都很顺利,忽视是最常见的关系障碍之一。严格意义上的关系维护离不开系统和责任承担制的运用,没用系统会自行运转,但如果没有系统,关系所有者就必然会忽视一些关系维护的细节。为了使关系所有者真正地负起责任,你必须拥有既支持他们又能最总到他们努力的信息管理系统,联系日程系统和反馈系统。最后严格意义上的维护还要求保持收益和交流。
二、人际沟通障碍的克服
(一)主动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和前提
倾听是成功沟通的关键,它的功能不仅仅在于你听到别人所说的话,真正的倾听意味着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说话,并尽量理解它,要使积极倾听有效,你必须对说话者真正感兴趣。借助于倾听,你可以深入理解同事们所做的事情,他们的感受,以及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会有这样的感受:你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成员的希望、他们害怕的事情,以及所面临的困难。倾听为你打开一个新的视野,它是学习的关键。一旦别人认为你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他们会说他们能接近你,跟你讲他们的有关事情,认为你尊重他们以及他们所说的话。主动倾听的最大好处在于听者会报答你,倾听你讲话,并且在你讲话时做出回应。你听的越多,收获也就越大,学的也会越多。
(二)简化语言是有效沟通的主要手段
一个人讲话漫无边际,可能是思路混乱的表现,也可能是委婉曲折地达到目的的手段。值得警惕的是,对大多数人来说,那只不过是一种习惯。
1.讲话要有重点
简化语言的重中之重就是讲话要有重点。一个人的注意力只有十分钟,在这十分钟里,如果没有抓住沟通对象的注意力,对方就会什么都听不下去了。所以,到对方那里去沟通,要以开始就简化语言。
2.善用比喻、类比、举例子等语言修辞方法
即使很复杂的问题,也可以用简单的比喻讲出来。在这方面,我国古代先贤之一孟子是典范,他讲话就很喜欢用譬喻的方法。所谓善用比喻,就是举例子给人家听,例子因为生动,真实可信,非常容易让人家触动,使听众一听就明白了。
(三)利用反馈是有效管理沟通的检验和保证
所谓反馈是指一种信息,通过这些信息组织及其员工可以将自身实际的表现与给定的标准或预期进行比较分析。反馈要求你客观地描述和分析自己的感受,向他人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帮助他们分析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反馈也有助于设定目标,改进工作。
多数人急切地想了解他们的实际表现,比如一个学生可以从作业中得到反馈信息。从作业或考试的成绩、老师的批语,或者是与老师面对面的交谈中,都可以了解到自己学习的表现、与同学的比较以及与老师的期望之间的差距的信息,通过这些反馈,你得到相关的针对目前
表现和未来努力方向的信息,这些信息教导你如何扬长避短,提高成绩。假如这些反馈是建设性的这是指真实、公正的反馈,而不是具有个人攻击性的反馈,那么这些信息对于改进工作、帮助我们个人成长和工作完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约翰·伊万切维奇:《组织行为与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2.克劳斯.多普勒:《变革管理》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3.保罗·阿根狄:《企业沟通和威力》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4.查尔斯·E·贝克:《管理沟通》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菲利普·基钦:((21世纪企业沟通》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
6.约翰.巴尔多尼:《向领导大师学沟通》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7.拉里.金:《沟通现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彼得·德鲁克:哎全球沟通管理学精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第五篇:克服语言的障碍
克服语言的障碍
学习外语,需要强烈的动机、优良的教材、密集的课程,以及适当的途径。所谓适当的途径,以我学习德文为例,就是指通过英语去学,反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显然有一个前提,就是首先我必须有很好的英语程度,我的英语又是怎么念的?
其实我曾在前文中说过,我的英语是靠着翻译才扎下稳固的基础。一般大学生可以念一些简单的英语文章,但是除非他自己动手把一段英语译成中文,否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懂多少,结果马马虎虎、一知半解的地方比比皆是。我在一九八四年返台教书的第一年,对学生满腔热诚,主动教几位同学翻译;这些同学的译文经我详细修改之后,面目全非,几乎没有一句话是说得顺畅的。他们读过我修改的地方之后,才恍然觉悟自己的英语程度大有问题。
为什么翻译这么重要?其实翻译就像念书,念完一段之后,要用自己的话把原文的意思说出来,并且说得恰到好处。在中文里面,把文言文译成白话文的先决条件,是深入了解文言文的语法、语意、语用,以及各种不规则的特例或惯例,然后才能谈得上翻译。因此,翻译是学习外语的试金石。我们念外文书的目的,也不外乎是了解新知,然后用于我们的处境。翻译使我们把每一句英语彻底分析清楚,再组合起来,不能有丝毫含糊的地方。倒过来看也是一样。你试比较一段《庄子》原文与它的英译,就会发现英译一目了然,即使译错了也是当下立辨,但是《庄子》原文的意思反而令人捉摸不定,甚至懂得对或错,也无法判断。由此可知翻译的重要。任何语言的使用者都有当局者迷的地方,如果换个立场来看,是十分有帮助的。
其次,如果一个人只是泛泛地学习英语,想要看懂几本新闻杂志,听懂调频电台的英语节目,那么英语程度不易提高,并且即使是提高了,也派不上用场。因此,我重视专业英语的训练,譬如你是念数学的,就要把数学方面的术语及表达方式完全掌握,到达可以阅读学术期刊的地步。只有这样,英语对你才真正有用,可以帮助你在本行里面获得新知。我在耶鲁大学念书时,已经把当代最好的《西洋哲学史》(柯普斯登著)的第一卷(希腊与罗马)译为中文了(由黎明文化公司出版)。因此在上课时,凡是讨论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部分,我都可以轻易使用精确的术语与清楚的论证,让外国教授印象深刻。如果我不曾下过翻译的笨工夫,光是会说漂亮的口头禅,那么我恐怕不易顺利念完学位。
因此,学习德文、法文的道理也是一样。我是为了学会“阅读”,所以,首先要将文法逐条背熟,掌握基本句型结构;同时,我的目标是阅读“哲学著作”,所以要熟记哲学的概念、术语、论证。其他一般资料则不是我应该或能够关心的。当然,目前大学的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正是重视常识而忽略专精的特定材料。结果,学生学的是日常英语、日常法文、日常德文,对于本行的知识并无多大助益。
然而,学会外语之后,如果不能经常使用,也很快就会忘记了。我自己用的较多的是英语,每回收到《纽约时报书评周刊》时,总会找几篇念念,遇到适合国人参考的题材,就随手译成中文。我在时报出版的《谁受过教育》一书,大部分材料即如此形成,参考价值很高。至于法文与德文,两三年不用又生疏了。我现在正寻找机会赴欧洲研究,可以逼自己磨炼德文与法文的能力。
至于我念日语的经过,则有些胜之不武的感觉。当时温斯坦教授规定我念日文,也是希望我可以“阅读”,然后使用日本人的研究成果。我在一九八三年暑假专攻日语,方法还是:由英语念日语。我在耶鲁图书馆找到一本用英语写的日语教科书,四百五十余页,订好计划每天念十五页,三十天念完。念完之后,我掌握日语语法最难的部分,就是假设句与否定句,设法多做练习。第二个月就拿出日语书做实战演练,发现比想象中的容易。何以故?因为日本人研究中国古代哲学的著作中,有三分之二都是引用中文原典或采用中文字。换言之,越是学术性的日语著作,越多中文成分。并且,念书是有方法的。所谓念五十本书,并非每一本书都由头到尾一字不漏的念,而是选择相关章节,作重点突破,由此领悟作者的基本观点与论证过程。一本三百页的书,真正重要的独到见解往往只有五六十页或更少;因此,在两个月之内念完五十本有关中国哲学的日语著作,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耶鲁大学有一位声名卓著的史学教授Pelican,每日读书一千页。我如果念中文书,每日五百页并不是什么难事。问题是你念书的目标是什么?有些书不值得念,有些书看一眼就可以了,有些书却要一念再念。
总之,我们在生命过程中,学习许多事情,其中有些是真正有益身心的,有些则只是表面的形式,让一个人透过此一形式来证明他的能力。为了应考而学习语言,多半目的在于后者;甚至,为了博士学位而苦读,目的也有几分在于后者。可是,没有这些形式,如何证明一个人的潜能呢?因此,博士学位的主要意义是说:你现在可以自己上路了,可以自己在浩渺的学海里寻找正确的途径。我们学习外语,也有类似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