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社会集团购买小汽车加强管理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2:5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社会集团购买小汽车加强管理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社会集团购买小汽车加强管理的通知》。

第一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社会集团购买小汽车加强管理的通知

【发布单位】80602

【发布文号】辽政办发[1994]74号 【发布日期】1994-10-11 【生效日期】1994-10-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对社会集团购买小汽车加强管理的通知

(辽政办发〔1994〕74号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一日)

近年来,我省社会集团购买力持续增长,特别是购买小汽车的支出增长幅度较大,购车档次也越来越高。一些单位不顾财力状况,讲排场、摆阔气,竞相购买进口豪华轿车,不仅增加了资金支出,也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已经成为群众比较关注的问题。为加强对集团消费的管理,调节社会集团合理消费,反对奢侈浪费,特就社会集团购买小汽车的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从严控制党政机关购买小汽车(特别是进口小汽车),对拖欠教师工资和职工工资的市、县(区)和单位停止审批。各级党政机关不得用贷款、集资款、摊派款项和其他专项资金购买小汽车,不得要求企业、下属单位为其更换进口豪华小汽车。

要从严控制财政拨款和补贴的事业单位购买小汽车;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可适当放宽,但对收不抵支、拖欠职工工资的停止审批。

二、二、企业可根据工作需要购买小汽车,但需事先到控购管理部门登记,并缴纳机动车辆增容费。经营亏损、欠缴财政收入、拖欠职工工资的企业,原则上不准购买小汽车。企业不得用职工集资款购买小汽车。

三、三、继续实行小汽车定编管理。控购管理部门根据定编标准核定社会集团小汽车编制;社会集团按核定的编制数配备小汽车。社会集团现有车辆超过核定编制数的,其超编车辆可使用到报废为止;超编车辆较多或车辆档次较高的,必要时可以调剂使用。

四、四、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根据控购管理部门核发的《准购证》和定编手续发放车辆牌证。

本通知自1994年10月1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加强社会集团购买非生产性小汽车控购

【发布单位】82903

【发布文号】新政办[1994]32号 【发布日期】1994-03-09 【生效日期】1994-03-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关于加强社会

集团购买非生产性小汽车控购管理工作的请示

(1994年3月9日新政办〔1994〕32号)

多年来,我区的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工作,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去年通过贯彻中央6号文件,全区比上年少购非生产用小汽车600辆,节约资金约5000万元。但仍有一些地区和部门不顾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竞相购买高级小轿车,引起了人民群众强烈不满,在最近召开的自治区人代会和政协会议上,许多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此提出严肃批评,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今年,我区财政比往年更困难,各级财政收支缺口很大,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和不少企业连发工资都十分困难。在此情况下,更应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防止和克服脱离人民群众的奢侈浪费现象。最近召开的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强调:“不准违反规定购买和更换进口豪华小汽车;不准利用职权向企业、下属单位换车、借车和摊派款项买车;不准用贷款、集资款和专项资金购买供领导干部使用的小汽车;县(市)党政领导机关和单位,凡拖欠职工工资的不准购买小汽车。”根据上述精神,必须进一步加强社会集团单位购买非生产用小汽车的控购管理,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各级行政机关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除个别新建单位和确需更新旧车的单位外,一律不准新购小汽车。更新车必须坚持报废一辆更新一辆。

二、二、对企业单位(包括中央和外地驻疆及地方所有的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中外合资合营企业,集体、民办私营企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购买非生产用小汽车,按以下原则掌握审批:

1.所有国有企业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及股份制企业在确保完成更新改造、设备维修、新产品试制和生产发展等任务;按规定按期交纳税利;不拖欠职工工资的前提下,要求购置小汽车的,各级控办可按审批权限逐级上报自治区控办审批。

2.对拖欠税利、拖欠职工工资及发生经营亏损和计划外亏损的企业一律不准购买小汽车。3.对购买直接用于经营出租的小汽车,各地州市控办审查属实后即可办理,不再上报自治区控办审批。4.中外合资合营企业(用中方资金购买)和集体民办私营企业购买小汽车,经审核情况属实后,可不占控制指标,只履行报批手续。集体、民办事业单位比照此原则办理。

三、三、自治区征收的控购附加费,已成为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卫生院建设、新疆大学“211工程”的资金重要来源。为了保证这些事业的持续顺利进行,并有利于加强小汽车控购,我们意见,对社会集团单位购买小汽车,仍按原规定征收专控商品附加费。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小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规定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粤府办[1995]120号 【发布日期】1995-12-20 【生效日期】1996-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广东省小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

(粤府办[1995]120号)

各市、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直各局以上单位:

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广东省小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广东省小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根据《广东省小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 第二条 本《细则》称的定编小汽车包括旅行车、小轿车、吉普车、微型厢式车。

旅行车是指7至19座(含19座)的面包车以及工具车。

小轿车是指小卧车。

吉普车是指越野车。

微型厢式车是指座位在6个及以下的面包车和能装少量货物的全封闭的厢式车。

第三条 第三条 本《细则》称的公务用车,是指按规定配给省、市、县级领导的相对固定用车或工作用车。

行政业务用车,是指根据工作需要、人员编制,为省、市、县级领导机关和直属科级以上党政机关、法院、检察院、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配备的非生产性的工作用车。

生产业务用车,是指银行、保险、地质、测绘、电力、邮电、无线电、矿山、三防、环境监测、安全监察、交通稽查、税务征管、工商经检、路政管理、科普及化学辐射等单位配备的业务车。

特殊专业用车,是指警车、囚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机要交通车等。

接待用车,是指旅游部门或接待部门和接待任务重的党政机关等单位配备的专门用于接待的小汽车。

第四条 第四条 本《细则》所称的国有企业,是指资产全部属国家所有的企业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的企业。

第二章 配车标准

第五条 第五条 省级干部(包括离、退休后享受省级待遇的干部)按中办发[1994]14号文规定配车、用车,即:现职省长级干部按一人一车配备专车;现职副省长级干部,保证工作用车或相对固定用车。副省长级干部离、退休后享受省级级待遇的,不配备专车。过去已配备了专车的副省长级干部,其专车可继续保留,其本人不用时,由机关调度使用。

省长级干部配备排气量3.0升(含3.0升)以下车型的轿车,副省长级干部使用排气量2.5升(含2.5升)以下车型的轿车。

第六条 第六条 各市、县党委、政府一把手和省直局以上单位一把手原配有相对固定用车的,确因工作需要且单位车辆配备条件许可,可继续使用,但每人只限1辆且排气量必须在2.5升(不含2.5升)以下。原没有配相对固定用车的一把手和其他领导干部,今后不得配备相对固定用车,其公务用车由单位车管部门统一安排。

配备相对固定用车的领导干部,不准因工作调动车随人走;离、退休时(不含副省级以上干部),在办理离、退休手续后一个月内由配车部门将车收回。不得配备相对固定用车的领导干部,其日常公务用车不准连续使用同一车辆或变相固定用车。

第七条 第七条 省直局以上单位,按在编现职领导干部人数配公务用车3至6辆。

广州市、深圳市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按在编现职领导干部人数,各配公务用车3至8辆。

地级市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按在编现职领导干部人数,各配公务用车2至7辆。县(市、区)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委,按在编现职领导干部人数,各配公务用车1至5辆。

兼职的省、市(厅)、县(处)级领导干部,由其主要任职单位配车,不准重复计算配车指标。

离、退休干部(不含享受副省级以上待遇的干部),不得参照同级现职领导干部的标准配车,因特殊情况确需用车且单位行政业务用车又无法保障的,可按享受副厅级以上待遇的离、退休干部人数4至7人配备1辆。

第八条 第八条 省、市直属单位原则上可根据编制人数每15至18人配1辆行政业务用车,不足15人的单位也可配车1辆。县直属单位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配行政业务车1至2辆。特殊专业用车、生产业务用车和接待用车按实际需要配备,由省政府办公厅小汽车定编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小汽车定编办)统一掌握,从严审批。

乡、镇党政机关可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配行政业务车1至4辆。

拖欠教师或职工工资(由财政负担部分)的县(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当不得购买小汽车。

第九条 第九条 高级知识分子用车,按过去规定标准配备。即:省直和中央驻粤各单位的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特级记者、编审、译审、研究馆员及相当这一职称者;四级以上(含四级)副教授、副研究员、副主任医师、副编审、副译审、高级记者、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高级会计师、高级统计师、高级经济师和相当这一职称者;以及年龄超过六十岁的六级以上(含六级)的上述人员,每8人配高知用车1辆。4人以上不足8人的单位,视实际情况亦可配车1辆。以上人员担任行政职务并已按行政单位规定配了车的,不再另外配车。

第十条 第十条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配车,参照党、政机关的标准执行:

一、套用行政级别的国有企业,其领导干部公务用车和按在编的管理人员数核定的行政业务用车,参照同级党、政机关标准执行。

二、没有套用行政级别的国有企业,按其经营(生产)规模、年经营额(产值)和在编管理干部人数,比照套用行政级别的同类企业的配车标准执行。

国有企业根据其经济效益和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可配备适量的生产业务用车和接待用车。

非政策性亏损、拖欠职工工资的国有企业,当不准购买小汽车。

非国有的其他各类企业的小汽车,实行“未列定编管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微型厢式车按单位的实际需要配备,不参照上述标准执行,不占单位小汽车编制。

第三章 机构与职责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省小汽车定编办负责全省的小汽车定编审批和管理工作。广州市、深圳市和各地级市设立相应的小汽车定编管理机构,负责本市小汽车定编的审核、呈批和编后管理工作。各级小汽车定编机构应当认真履行下列各项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小汽车定编的方针、政策、规定,负责《规定》及本《细则》的实施。

二、制定小汽车定编工作的管理制度和检查措施。工作人员凭省政府核发的《广东省定编小汽车检查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小汽车定编有关执行部门进行抽查和检查;对违反定编规定的小汽车及时进行处理,对违反规定的有关工作人员提出处理意见。

三、建立和健全定编小汽车的管理档案,逐步建立全省小汽车微机(电脑)管理系统。

四、调查研究,不断完善省小汽车定编的有关政策和制度。统计和上报小汽车定编和管理情况。

第四章 审批程序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中央驻穗单位和省直各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群众团体、法院、检察院和事业单位申请定编小汽车,由申请单位写书面申请函和人事部门批准机构编制的文件复印件各一份,填写《定编小汽车呈批表》(车编表-1)一式两份,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小汽车定编办审批。

省属和中央驻穗企业申请定编小汽车,由申请单位写书面申请函一份、内设管理部门及配备管理人员明细表一份、营业执照复印件和会计报表复印件各一份,填写《定编小汽车呈批表》(车编表-2)一式两份,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小汽车定编办审批。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市、县的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群众团体、法院、检察院和事业单位以及中央和省驻各市(不含广州市)、县的单位申请定编小汽车,由申请单位写书面申请函和人事部门批准机构编制的文件复印件各一份,填写《定编小汽车呈批表》(车编表-3)一式三份,经市小汽车定编机构审核后统一报省小汽车定编办审批。

市、县直和省、中央驻各市(不含广州市)、县的企业申请定编小汽车,由申请单位写书面申请函一份、内设管理部门及配备管理人员明细表一份、营业执照复印件和会计报表复印件各一份,填写《定编小汽车呈批表》(车编表-4)一式三份,经市小汽车定编机构审核后统一报省小汽车定编办审批。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凡属定编管理范围的小汽车,其准购车辆类型、厂牌型号和排气量,由省小汽车定编办在审批编制时核定。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小汽车定编批准后,由省小汽车定编办核发《定编小汽车的通知》(以下简称《定编通知》,见附件一),购车单位凭《定编通知》到当地主管小汽车定编机构领以《定编小汽车指标使用许可证》(车编表-5,以下简称《许可证》),银行凭《定编通知》和《许可证》办理购车付款,公安车管部门凭《定编通知》和《许可证》办理牌照手续,并将《许可证》正本存档备查。购车单位凭《定编通知》和《机动车辆行驶证》到主管小汽车定编机构领取《广东省小汽车定编证》(以下简称《定编证》)。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凡属定编管理范围的小汽车,没有省小汽车定编办签发的《定编通知》和《许可证》或擅自提高车辆档次的,公安车管部门不准发放牌照。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未列定编管理的企业购买小汽车,由其主管市(地级)小汽车定编机构审定并在其营业执照复印件上加盖“未列定编管理审核章”和审核机关章。银行凭该件办理购车付款手续,公安车管部门凭该件办理车辆牌照手续并将该件存档备查。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申请定编微型厢式车的单位,由单位写书面申请函一份(企业加报营业执照复印件和会计报表各一份),填写《定编微型厢式车呈批表》(车编表-10)一式两分(市属单位一式三份),按定编小汽车审批程序报省小汽车定编办审批。批准后,由省汽车定编办签发《定编微型厢式车的通知》(以下简称《微编通知》,见附件二)。公安车管部门凭省小汽车定编办签发的《微编通知》办理牌照手续并复印存档备查。使用单位凭《微编通知》和《机动车辆行驶执照》到主管小汽车定编机构领取《广东省微型厢式车定编证》(以下简称《微型定编证》)。

条件许可并经省政府批准,微型厢式车可由省小汽车定编办委托市小汽车定编办审批。

第五章 定编小汽车的管理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定编通知》和《定编证》由使用单位保管,不准转让,涂改无效。如有遗失应即向发证机关报告,申请补发。在申请补发或更换《定编证》期间,车属单位凭《定编通知》到当地主管小汽车定编机构领取《小汽车定编代理证》(以下简称《代理证》),小汽车凭《代理证》行驶。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定编证》随车年审,没有《定编证》又属定编管理范围的小汽车,一律不予办理年审手续。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未列定编管理的小汽车,年审时必须出示《广东省未列编小汽车使用证》(以下简称《使用证》),没有《使用证》的小汽车应及时补办,凭证年审。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定编证》实行复查审验管理。每年和车辆年审同月进行,由当地主管小汽车定编机构实施。复查审验合格后,在《定编证》附页上加盖审核章。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撤销的单位和破产、拍卖的企业的车编应收回;单位合并和企业兼并的车辆应重新核定。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有车编的单位,不准将在编的小汽车擅自转让或变卖,如有特殊情况需转让或变卖的,应填写《申请过户更新定编小汽车报告表》(车编表-6,以下简称《过户报告表》)一式一份和原《定编通知》,按小汽车定编审批程序,报省小汽车定编办审批。公安车管部门凭省小汽车定编办批准的《过户报告表》办理在编车辆过户和新购车辆入户手续并将正本存档备查。购置在编的小汽车,购车单位必须有空编。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定编小汽车报废更新,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申请单位填写《申请报废更新定编小汽车报告表》(车编表-7,以下简称《报废更新表》)一式一份和原《定编通知》、《定编证》以及有关车辆报废证明材料,按定编小汽车的审批程序,报省小汽车定编办审批。公安车管部门凭省小汽车定编办批准的《报废更新表》办理更新车入户手续并将正本存档备查。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按本《细则》配车标准核定编制后超编的现有定编小汽车,凭原《定编证》到省小汽车定编办换领《使用证》继续使用,报废后不得更新。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微型厢式车单列并参照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的办法管理,报废后不更新,其《微编通知》指标及《微型定编证》自行作废。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下列车辆不纳入定编管理,由省小汽车定编办核发《使用证》使用:

一、依法裁决顶债的小汽车。

二、接受境外捐赠的小汽车。

三、未列定编管理单位的自用小汽车(黑牌车除外)。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定编证》、《使用证》和《微型定编证》须随车行驶并纳入公安交警例检内容。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现有未办理定编手续的小汽车,由购车单位填写《现有小汽车申请定编报告表》(车编表-8),按定编审批程序报省小汽车定编办审批补办定编手续。补办时间从1996年元月1日开始至1996年6月底止。

第六章 处罚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从1996年7月1日起,无定编的小汽车一律停止使用,对无定编而继续使用的小汽车,一经查出应予扣留,由执罚单位填写《广东省违纪小汽车处罚申报表》(车编表-9)一式三份,经当地小汽车定编机构审核确属违反定编管理规定的车辆后,报省小汽车定编办审批。批准后,将车送拍卖行拍卖。所得款项90%拨给同级财政作教育基金或扶贫基金使用,执罚部门和小汽车定编部门各留用5%作业务经费用。

各级公安交警部门应认真履行检查职责。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对用公款购车落个人牌照的小汽车,按违反定编管理规定处理,并给予单位领导人党纪政纪处分。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对用未列定编管理单位的名义为已列定编管理的单位购买的小汽车,按违反定编管理规定处理,并给予双方单位领导人党纪政纪处分。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对利用职权向下属单位调换、借用或摊派款项购买的小汽车,按违反定编管理规定处理,并给予单位负责人党纪政纪处分。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细则》第十七条规定的直接责任人,属违纪范围的,按干部管理权限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调离车管岗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违反《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第九条以及本《细则》第六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条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属违纪范围的,按干部管理权限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并视情节轻重通报全省;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小汽车实行定编管理以《规定》和本《细则》为准,凡与《规定》和本《细则》不符的其它有关管理规定自然无效。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的解释权属省政府办公厅。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本《细则》自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全额购买公益性岗位管理的通知

太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府全额购买公益性岗位管理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园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政府全额购买公益性岗位管理,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群体、提供公益服务的作用,现通知如下:

一、公益性岗位申报核准、招聘

政府全额购买公益性岗位指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由政府给予岗位和社会保险补贴、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涉及市民公共利益非盈利性公共管理和公益性服务岗位。由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城镇登记失业率水平和就业困难人员情况,提出公益性岗位安排计划,会同财政等部门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向负责社会公共事务、公共管理的部门发布。

公益性岗位开发坚持因事设岗的原则,实行申报制度。岗位使用部门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向同级劳动保障部门递交岗位申请报告(内容包括:岗位设置、数量、分布,工作内容,招聘条件,用人单位名称等),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批准,确定岗位及数量。其中,由市直部门开发、工作岗位在县(市、区)的,申报前应征得县(市、区)政府同意。

公益性岗位招聘由劳动保障部门制订招聘方案,会商财政部门同意、征求有关部门意见、报同级政府批准后,面向改制、破产企业或向社会招聘。

二、公益性岗位招聘对象

具有本市城市户口,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失业证》,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人员:

(一)女性年满40周岁以上、男性年满50周岁以上的“4050”人员;

(二)零就业家庭成员;

(三)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登记失业一年以上、就业确有困难的人员;

(四)夫妻均为下岗失业人员的其中一方;

(五)现役军人配偶;

(六)失业后单亲抚养未成年子女人员;

(七)复员、转业、退役军人;

(八)曾获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称号的就业困难人员;

(九)省、市相关文件规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三、公益性岗位专项协议签订、变更和解除

(一)用人单位与上岗人员按照平等自愿原则签订《公益性岗位专项协议书》,对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岗位待遇、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纪律、奖励处罚等事项予以约定。协议期限一般为3年(试用期1个月)。《公益性岗位专项协议书》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统一印制。

(二)用人单位和上岗人员经协商一致,可以就协议约定的工作内容、工作岗位等相关内容进行变更,但不得违反国家、省、市公益性岗位有关规定。

(三)用人单位和上岗人员经协商同意、上岗人员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协议;

上岗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协议:

1.使用他人顶替上岗,经教育不纠正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劳动纪律或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给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协议解除后,在5个工作日内报劳动保障部门和岗位使用部门备案。

(四)公益性岗位协议期满后,非本人原因,根据岗位需要和政策许可,可续签协议;本人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协议可续签至本人法定退休年龄

四、相关政策

(一)政府给予上岗人员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据政府财力参照太原市最低工资标准调整;社会保险补贴包括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大病医疗保险补贴,补贴标准参照太原市企业职工最低缴纳社会保险费标准执行。以上所需资金由就业资金支付。其中,属市直部门开发、工作岗位由市直单位管理的,市全额负担;工作岗位在县(市、区)属单位的,由市、县(市、区)按照7:3比例分担;县(市、区)开发的岗位,由县(市、区)全额负担。

(二)上岗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参照企业职工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标准给予丧葬补助费和一次性抚恤费,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解决。

(三)用人单位应为上岗人员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条件;在政府补贴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实际适当提高上岗人员待遇;工作业绩突出的,应予以奖励。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解决。

五、管理职责

(一)用人单位:负责录用人员岗前培训、上岗安排、日常管理、用工协议签订、人员档案转移保管和社会保险关系接转;制定落实上岗人员劳动定额、岗位职责、考核奖励等规章制度,及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填写上报《太原市公益性岗位上岗人员减少花名册》。负责各项补贴经费的申报、发放及缴纳。

(二)岗位使用部门:负责公益性岗位的申报、落实,制定本部门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对各用人单位公益性岗位管理进行指导、规范和监督。

(三)财政部门: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公益性岗位开发政策,负责公益性岗位所需资金的筹集、审核、拨付,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审核公益性岗位人员补贴增减变动情况。

(四)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宣传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公益性岗位政策,指导各岗位使用部门和用人单位做好公益性岗位相关工作,统计公益性岗位人员增减、补贴情况;制订上报公益性岗位招聘方案,审查报名人员资格,对相关补贴资金进行汇总审核、上报,参与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

六、工作要求

(一)各用人单位要按照“谁用人、谁管理、谁负责”原则加强上岗人员用工管理,健全制度,严格考核,坚决杜绝有岗无人、顶替上岗现象发生。

(二)岗位使用部门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督促检查,指导用人单位管好用好公益性岗位人员,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提供公益服务的作用。

(三)上岗人员和用人单位因订立、履行、解除协议发生争议的,可通过岗位使用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协商解决。

(四)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用人单位上报岗位使用部门解决,岗位使用部门无法解决的,及时上报劳动保障部门。

(五)各县(市、区)、用人单位因工作需要对市开发的岗位指标进行变更调剂或对已上岗人员进行岗位调整的,须征得原岗位使用部门、上岗人员同意并经市劳动保障部门批准、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调剂使用。

二○○九年二月十七日

第五篇:辽宁省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辽宁省铁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行

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法制办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7]77号)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法制办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政府法制办《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七年十一月十九日

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的实施意见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国家赋予行政执法机关在法定的权限范围内,针对具体案件而有选择性地作出或者不作出行政处罚的权力。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随意性过大,是造成行政执法不公,滋生腐败的重要根源。全面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合理缩小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公正执法,加强廉政建设,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辽宁省行政执法条例》,现就我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为内容,按照合法、合理、公平、公正和程序正当、高效便民、权责一致的要求,从源头上防止滥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为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坚持四项原则

(一)合法原则。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必须在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范围、幅度内进行,不得违法另行设定行政处罚。

(二)合理原则。行政处罚结果要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包括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相一致,不得过罚失当;在同一案件中,不同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相同或相似的,应给予同等或基本同

等的行政处罚,不得区别对待;在不同案件中,当事人的违法行为相同或相似的,行政处罚应当前后一致或基本一致,不得畸轻畸重。

(三)公开原则。行政执法依据和程序应当公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规定应当公布,行政处罚的结果应当公开。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除告知当事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外,还应当就从轻、减轻、从重等自由裁量的理由和依据作出说明。

(四)教育先行原则。行政机关纠正违法行为,应当立足于教育引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不应简单给予行政处罚。行政执法机关必须实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制度,不得把加大罚没额度、增加罚没收入作为行政执法目的。

三、建立相关制度

(一)建立行政处罚基准制度。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详细归纳本部门执法领域发生违法行为的种类,按照不同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划分若干行为阶次,并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细化为若干裁量阶次,将不同的违法行为阶次与裁量阶次对应,形成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性标准,作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基准。具体要求是:

1.一般基准:

在法定的行政处罚幅度内,根据违法行为阶次的不同按比例确定不同的行政处罚基准。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属特别轻微违法行为,予以告诫,登记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

2.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降低一个阶次进行行政处罚:

(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2)受他人胁迫实施违法行为的;

(3)配合行政执法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5)其他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

3.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提升一个阶次进行行政处罚:

(1)不听劝阻,多次实施违法行为;或者在违法行为被处罚后继续实施同一违法行为,屡教不改的;

(2)在行政执法机关对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过程中,故意隐瞒事实,弄虚作假的;

(3)隐匿、销毁违法行为证据的;

(4)胁迫、诱骗、教唆他人实施违法行为的;

(5)两人以上结伙实施违法行为,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

(6)其他法定的应当从重处罚的情节。

4.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最高阶次进行行政处罚:

(1)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

(2)抗拒检查,有妨碍公务,暴力抗法等尚未构成犯罪的;

(3)对检举人、举报人或者行政执法人员实施打击报复,经查证属实的。

5.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1)不满14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

(2)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

(3)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4)其他法定不予行政处罚的。

(二)建立行政处罚“先例”制度。行政执法机关对违法行为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作为该行政执法机关以后对同类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的先例。适用先例制度的对象,应当是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相当的违法行为。适用先例制度的结果,应当使相当的违法行为受到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以及程序一致或基本一致。参照先例,并不妨碍行政执法机关在说明特殊理由的前提下做出例外的裁量。

(三)建立行政处罚说明制度。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就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及最终选择的处罚种类、幅度等情况作出详细说明,说明应当充分,理由应当与行政处罚结果相关联。其中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当面作出口头说明,并据实记录在案,由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作出书面说明,并收入行政处罚案卷。

四、严格工作步骤

(一)梳理依据。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根据法定职责,逐法逐条梳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依据,按照本实施意见所确定的原则,结合执法实际,将行政处罚种类、幅度细化为若干裁量阶次。梳理要全面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二)归纳行为种类。行政执法机关应当通过召开座谈会或者到基层执法单位调查等形式,详细归纳本机关执法领域发生违法行为的种类,按照不同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入主观过错等因素划分若干行为阶次。违法行为应当具体,阶次应当明显,排序应当科学。

(三)制定标准。按照过罚相当的原则,将归纳的不同违法行为阶次与相应的裁量阶次对应,形成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性标准,提交本行政执法机关的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四)征求意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性标准应当提交本级政府法制部门审查。法制部门应当就实施主体、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等问题提出具体的意见。

(五)公布实施。行政处罚自由栽量权的指导性标准经本级法制部门审查同意后,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并为公众查询提供便利。

法律、法规、规章对违法行为处罚种类、幅度和范围等重新作出规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对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标准及时调整,并按照上述步骤予以修订。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由省、市两级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实现省政府所属部门省本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全省的统一,实现各市政府所属市本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在本地区的统一。沈阳、大连、鞍山、丹东、朝阳市政府所属部门及各县(市、区)政府,应当在2007年12月3 1日前,全部完成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性标准工作,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他各市政府所属部门及县(市、区)、省政府各部门,应当在2008年4月30日前,制定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性标准,并于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

五、加强领导,强化监督,稳步推进,务求实效

全省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建立和推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软环境建设要求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政府、省政府各部门要加强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提供必要保障。要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执法水平。

各级政府应当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纳入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和本级政府对所属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考评体系,采取明查暗访等各种形式,加强监督检查。省政府将在2008年下半年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市、县(市、区)、各部门推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将予以通报。对工作不力或者不执行已经规范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的,要追究行政执法机关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既要行动积极又要扎实稳妥,力争做到效率与质量的有机统一。已经开展此项工作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加以规范、深化和提高。尚未开展此项工作的行政执法机关,可先行试点,待条件成熟时,加以全面推进,以保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取得突破,使我省行政执法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省政府法制办

二00七年十一月十四

下载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社会集团购买小汽车加强管理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社会集团购买小汽车加强管理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