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民族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财务秩序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名称】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财务秩序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颁布部门】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查看
【发文字号】 辽政办发[2004]71号
【颁布时间】 2004-08-13
【实施时间】 2004-08-13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财务秩序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为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省政府决定在省直机关开展财务秩序整顿工作。现将《财务秩序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四年八月十三日
财务秩序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整顿财务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制政府的迫切需要,是深化财政改革的重要措施。按照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省政府决定在省直机关开展财务秩序整顿工作。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财务秩序整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坚持“全面、彻底、求实、严肃”的原则,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财政改革,加强审计和财政监督,切实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创造健康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
财务秩序整顿工作的目标是:认真清理执收项目,规范收支行为,坚决查处非税收入征收、解缴、管理、使用过程中的违纪问题。建立起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切实加强会计工作,督促各单位规范会计秩序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查处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取缔“小金库”,加
大查处力度,查细查实,不留死角。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推进我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整顿范围和重点内容
财务秩序整顿的范围是省直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重点内容是2003年以来的财务收支及管理情况,具体是:
(一)财务会计核算方面
1.执行财务制度情况,是否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情况;
3.单位负责人履行《会计法》所赋予职责的情况;
4.单位依法建账情况;
5.对外提供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情况(是否有授意、指使、强令编造虚假会计资料行为);
6.会计人员任职资格情况;
7.内部控制制度和其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二)资金拨付、使用方面
1.在经费使用上,是否存在损失浪费;
2.在专项资金使用上,是否按规定用途使用,是否存在截留、挪用及损失浪费问题;
3.有无乱发奖金、补贴和其他实物问题。
(三)非税收入收支方面
1.是否如实向财政部门填报非税收入收支计划,有无隐瞒或故意压低收入规模问题;
2.是否按规定向财政专户(国库)及时、足额解缴非税收入;
3.支出是否经财政部门核拨;有无隐瞒、截留、坐支、挪用、公款私存、扩大使用范围、提高支出标准等违纪问题;使用效益情况如何,有无损失浪费问题;
4.执行立项、收费标准和执收程序是否符合国务院、省政府及省财政、省物价部门批准的文件规定;
5.执收执罚单位是否按规定使用合法证件及省财政部门统一制发或监制的票据;
6.是否由本部门和单位的财务部门统一归口管理非税收入;
7.非税收入账户是否按规定设置、管理和使用,包括按规定应撤销的账户是否已经全部撤消;
8.目前执行的非税收入项目。
(四)清查“小金库”
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下列资金,均为清查的重点。
1.各项价外费用;
2.各种集资、摊派、赞助、捐赠、利息等收入;
3.股票、债券等投资收益;
4.各种形式的回扣和佣金;
5.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
6.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会费收入;
7.其他应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应交财政专户的收入;
8.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转到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外的资金。
三、整顿的步骤和时间
整顿工作分为自查自纠、重点抽查、纠正处理和建章建制3个阶段进行,到10月31日结束。
(一)自发文之日起至9月10日前为自查自纠阶段。省直部门要根据上述整顿重点内容对照财务方面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认真自查。同时,要对下属单位的自查情况进行抽查。查出的问题及时纠正。
(二)9月11日至10月10日为重点抽查阶段。省财政、审计部门组织检查组,按照重点检查计划,对各部门财务秩序整顿情况进行重点抽查。重点抽查工作结束后,由省财政厅、省审计厅向省政府报告抽查结果,对重点抽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依照有关规定做出纠正处理的决定。对重大问题的责任人移送省监察厅追究责任。
第二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
方案的通知
(赣府厅字〔2010〕6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2010年全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0年全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我省自2009年7月起集中开展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江西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府厅字〔2009〕136号)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加强各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加大违法生产经营食品案件查处力度,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食品安全整顿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巩固前一阶段工作成果,全面落实我省食品安全整顿各项任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0〕17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2010年全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制定如下方案:
一、整顿工作主要任务、考核指标及责任单位
(一)加强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
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制度,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条件、程序和要求进行审查。监督企业依法依规组织生产,实行食品添加剂使用报告制度,严禁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添加剂。加强食品添加剂经营活动监管,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经营准入、登记注册,查处违法销售假冒伪劣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加强食品添加剂使用环节监管,开展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专项抽检和监测,整治超过标准限量和使用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严禁采购使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和采购非食用物质行为。规范食品添加剂标签和说明书,查处标签、说明书和包装与《食品安全法》和有关标准规定不符的行为。开展“地沟油”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监督检查,打击违法提炼“地沟油”的窝点,查处无照回收、加工废弃油脂的行为,严禁餐饮单位使用“地沟油”。
考核指标:杜绝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生产食品行为。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含餐饮单位)生产、销售、使用食品添加剂合格率达100%,销售食品添加剂进货索证及建立台账率达100%。
责任单位:省质监局负责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生产环节的整治,省工商局负责食品添加剂销售环节的整治,省卫生厅负责餐饮环节整治。“地沟油”专项整治由省食安办牵头,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整顿。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零距离”服务行动,重点整治违法生产、销售国家禁产、禁售农业投入品的违法行为。加大农药生产经营监管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单位,重点打击无证照生产“黑窝点”。深入开展蔬菜、水果、茶叶、食用菌、畜禽产品、水产品中农兽药和禁用药物残留监测。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打击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及养殖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行为。加强兽药GMP(良好生产规范)后续监管,积极推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制度,实施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打击制售假劣兽药违法行为。
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生鲜乳收购站日常监管,坚决取缔未经许可的非法收购站(点)。深入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打击水产养殖环节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行为。进一步理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管理体制,完善进货查验、进销台账和种养殖生产档案,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粮食收购、储存环节质量安全监测。
考核指标:生产、经营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铵等5种高毒农药违法案件查处率达到100%。全省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合格率稻米、水果达99%以上、蔬菜达95%、茶叶达96%以上。畜产品中瘦肉精等禁用物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生鲜乳中三聚氰胺监测合格率达到100%。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7%以上。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省粮食局负责粮食收购、储存监测。
(三)加强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顿。
严格食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提高食品生产许可准入门槛。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查验、出厂检验和不安全食品召回记录制度。全面开展特别监督和常规监督检查,监督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查处企业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经营执照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力整顿生产加工白酒、乳制品、婴幼儿食品、饮料等食品安全风险较高、投诉举报多的食品企业,建立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加强监管的长效机制。
考核指标:对生产加工单位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监管档案建档率达100%,投诉举报处理率达100%,生产加工单位食品原料采购台账建立率达100%,不发生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责任单位:省质监局。
(四)加强食品进出口环节整顿。
严格办理进出口食品海关相关手续,打击食品、食用农产品特别是疫区产品非法进出口行为。对已经备案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和出口食品原料种养殖场进行全面清查,大力推进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探索“出口食品检验检疫分类管理”制度。加强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监管,重点加强对出口食品中原辅料、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检验检疫监管,开展出口食品农产品和食品添加剂残留监控,严厉打击逃避检验检疫行为,完善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企业不良记录制度,将逃避检验检疫的企业一律列为不良记录企业。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完善风险预警和控制措施。建立和完善进出口食品、食用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的长效机制。
考核指标:各进出口食品企业均需建立并执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相关制度,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及备案基地清查覆盖率达100%,实施进口食品境外出口商或代理商备案率达100%,对投诉举报查处率达100%。不发生食品进出口环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责任单位: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五)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整顿。
严格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完善食品市场主体准入机制,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退市制度,建立销售者主动退市和工商部门责令退市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日常监管,集中开展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专项执法检查;加强季节性、节日性食品的专项执法检查,开展打击流通环节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执法检查、奶制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和食品经营者履行法定责任义务的专项执法检查,着力解决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切实规范食品市场秩序。监督食品经营者依法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加强自律。完善食品市场监管和巡查制度,突出重点地区、重点场所和重点品种,加大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和食品市场日常巡查力度,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
考核指标:对食品经营者经营资质监督检查率达100%,调解处理投诉举报和消费者申诉率达100%,食品经营单位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建立率达100%以上。不发生食品流通环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责任单位:省工商局。
(六)加强餐饮消费环节整顿。
严格餐饮服务许可制度,清理、修订餐饮消费环节相关食品监督管理规范性文件,规范餐饮服务许可行为,提高餐饮服务准入门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不断提高餐饮单位卫生条件和餐饮单位使用的食品原料的安全性,提高餐饮单位持证经营率。制定并实施餐饮消费环节重点监督检查及抽检工作计划,以学校食堂、幼儿园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饮单位为重点,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餐饮消费环节专项整治和节假日期间食品安全保障专项检查。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对其采购的重点品种开展专项抽查,查处采购和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建立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工作机制。
考核指标:对餐饮服务单位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餐饮单位建立原料采购索证索票或台账制度率达100%,投诉举报查处率达100%。设区市和县(市、区)城区范围餐饮单位持证经营率达90%以上。不发生餐饮服务环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责任单位:省卫生厅。
(七)加强畜禽屠宰整顿。
严把市场准入关,清理整顿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规范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加强农村生猪屠宰场点管理,加大对私屠滥宰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生猪(牛、羊)定点屠宰厂(场)的日常监管,查处违法屠宰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的猪(牛、羊)、出厂未经品质检验或经品质检验不合格的猪(牛、羊)肉产品等行为。强化活禽和生猪(牛、羊)产地和屠宰检疫,查处出售和屠宰病死畜禽的行为。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肉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体系,推进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打击加工、销售病死病害畜禽肉和注水肉等行为,严防病死、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肉品进入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加大生猪屠宰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完善屠宰监管和肉食品质量信息可追溯系统,完善大型屠宰和肉品流通企业的冷链建设,进一步健全相关应急处置机制。
考核指标:县以上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8%以上,乡镇生猪定点屠宰率达80%以上。不发生畜禽屠宰供应环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八)加强保健食品整顿。
依法对获批注册但未标明有效期的保健食品进行全面清理换证。开展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专项检查,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检查,重点打击未取得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生产保健食品和生产经营标签标识不规范的保健食品行
为。查处通过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方式变相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整治普通食品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和保健食品夸大宣传功能的行为。
考核指标:对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监督检查覆盖率达100%,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符合GMP(良好生产规范)标准达100%,投诉举报处理率达100%。不发生涉及保健食品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责任单位: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九)完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及政策法规。
清理废止与《食品安全法》不一致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现行食品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进行清理,完善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动员社会、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实施工作。制定江西省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管理办法,江西省食品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管理办法,结合《食品安全法》,修订各部门食品相关行政处罚自由裁量规定,规范并公示食品生产许可、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证发放管理工作规程。
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商务厅、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十)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
制定我省201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大力开展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食源性致病菌常规监测、过程监测和耐药菌专项监测,重点对健康危害较大、风险程度较高、污染水平呈上升趋势,以及流通范围广、消费量大,以往在国内导致食品安全事故或消费者关注等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进行监测,特别是加大对乳品等高风险食品检验检测频次,定期公布检验检测结果。加强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建立我省食品安全有害因素和食源性疾病数据库,确定承担我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机构,推进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在全省建立11个食品监测网县级监测点,建立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收集、汇总、分析统一平台,开展全省食品安全统一抽验,对较高风险食品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责任单位:省卫生厅、省农业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商务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十一)推进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制定全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和诚信体系评价标准,在全省重点食品企业中开展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积极发挥各类食品行业协会作用,督促行业协会开展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培训、考核,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较高业务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食品安全岗位专职人员,引导企业规范生产、守法经营,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档案和职能部门监管档案,探索建立各环节的电子监管网络,鼓励支持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在食品行业全面推广。在食品生产经营环节建立违法违规企业“黑名单”制度,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和经营者质量信用建设和信用分类监管。
责任单位:省工信委、省农业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省商务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二、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采取有力措施,依法加强治理整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起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统一领导、组织、协调的责任,将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的重点内容,统筹安排监管力量,加大经费投入,保证整顿任务落实。
(二)严格工作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机构改革,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确保职能调整期间不出现监管真空。要抓紧制定2010年整顿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分解整顿工作任务,明确各环节、各阶段的整顿目标和完成时限,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要将集中整顿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及时总结整顿工作中的典型做法和经验,形成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各有关部门要在分段监管和行业监管的基础上,加强对本系统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监督指导,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确保各环节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对监管相对人宣传告知食品安全整顿有关内容和要求覆盖率达到100%。省食安办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督促指导,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三)切实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和严格责任追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重视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注意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和案件线索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培训与演练,做好相应的人员、物资、技术储备,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规范和完善涉及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鉴定程序,加大对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问责,严肃查处监管部门失职、渎职行为。严格实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举报、通报制度,对行政机关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四)积极开展督促检查和评估考核。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工作开展进度,有针对性的对下级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各食品安全协调部门要组织对同级成员部门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考评,对下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的工作督查和考评。省食安办要根据有关要求制定全省食品安全整顿督查考核工作方案,组织开展全省督查、考评工作,并对考评结果进行通报。
(五)大力开展舆论宣传报道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我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部署和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措施,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积极宣传、报道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进展、成效和典型事例,增加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认识和满意度。要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准确报道,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六)认真做好信息报告和发布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综合协调部门报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信息。要统筹和规范食品安全整顿信息发布工作,对影响仅限于本行政区域的信息,由本级政府授权有关职能部门发布;对涉及两个以上设区市的信息,由省政府授权的食品安全整顿综合协调部门统一发布。
第三篇: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
【发布单位】银川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银政办发〔2009〕205号 【发布日期】2009-10-28 【生效日期】2009-10-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银川市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银川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银政办发〔2009〕20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银川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九年十月二十八日
银川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我市食品安全水平,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宁政办发〔2009〕193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完善各级政府对本地区食品安全负总责、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监管体系。坚持治理整顿与振兴产业相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依法整顿,进一步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秩序,促进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两年左右的集中整顿,建立健全食品原料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消费等环节科学规范的监管机制,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完善食品安全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的各项监管工作。强化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管理体系、问题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制度,使食品安全各环节、各方面的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行业自律工作显著加强,食品及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行为更加规范,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全市食品安全环境明显改善,完成食品安全先进城市创建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先进城市创建工作。认真落实银川市委、市政府年初关于建设全国食品安全先进城市的总体部署,结合《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安全先进市、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目标,按照“体系健全、管理科学、监督有力、风险可控、消费安全”的总体要求,按照创建方案,大力推进,不断提高食品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的安全管理水平。
牵头部门:银川市建设全国食品安全先进城市领导小组。
配合单位:银川市建设全国食品安全先进城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建立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建立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并延伸到县(市)区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制定全市食品检验检测的设置规划,安排部署食品安全质量抽检,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性评估制度、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发挥食品安全事故和食源性疾病快速处置机制,做好食品安全事故预案制定、事故报告、应急措施、事故调查、卫生处理、责任追究等工作。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专家队伍和工作队伍,加强我市《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与标准的制定工作。
牵头单位:银川市卫生局。
配合单位:银川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
(三)建立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加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管理工作,划分食品安全实验室检验检测范围,做好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工作。适时推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改革,整合全市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合理配置检验检测资源。完善检验检测手段,重点提高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鉴定排查、风险监测、风险预警、风险评估和技术仲裁的能力。
牵头单位:银川市卫生局。
配合单位:银川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农牧局、质监局、工商局、商务局。
(四)全面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奶站清理整顿工作,严格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制度,严厉打击在生鲜乳中添加三聚氰胺、β-内酰氨酶等违禁物质,以及违法生产、经营、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和在普通农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及违法违规使用禁用限用农药的行为。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全面推行兽药GSP标准的认证工作,查处非法生产经营假劣过期兽药产品行为。加大对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猪肉产品中喹嗯啉类、硝基咪唑类、猪牛羊肉中“瘦肉精”等促生长剂药物残留、禽肉产品中硝基呋喃类、喹诺酮、磺胺类药物残留和蜂产品中抗生素药物残留的监督检查力度。打击禽畜养殖、水产养殖(特别是苗种生产阶段)使用违禁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查处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的行为。全市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畜禽水产品中兽(渔)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不合格奶站的取缔率达到100%,饲料中违法添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行为的查处率达到100%。
牵头单位:银川市农牧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银川市卫生局、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局。
(五)全面做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及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严厉打击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非法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重点整顿小企业、生产加工小作坊,解决生产条件差、业主安全意识差、过程控制不严、检验力量薄弱等影响食品安全的普遍问题。严厉打击在食品生产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依法查处生产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整治在食品生产中超过标准规定的范围、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全市地产大米、小麦粉、食用植物油抽检合格率达到94%,酱油、食醋抽检合格率达到89%, 地产食盐、味精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5%。对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查处率达到100%,食品加工黑窝点依法查处率达到100%。
牵头单位:银川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卫生局、工商局、公安局。
(六)全面做好屠宰加工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完善生猪、牛羊和禽类屠宰销售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全市上市牛羊、家禽进点屠宰率达到90%。规范屠宰加工企业资质认定工作,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加大对定点屠宰厂(场)的监督力度,依法关闭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屠宰加工场,禁止销售无检疫(验)证明的肉品,严防未经检疫(验)或检疫(验)不合格畜禽产品流入市场。严厉打击生产加工和销售病死肉、注水肉和私屠滥宰等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率达到100%。
牵头单位:银川市商务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银川市农牧局、工业和信息化局、卫生局、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局。
(七)全面做好食品流通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严格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经营主体市场准入,严厉查处无证、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行为。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不合格食品和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行为。重点整顿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和食杂店,重点检查消费者举报多的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添加剂,依法查处销售《食品安全法》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对违法行为的查处率达到100%。全市食品批发经营户中建立索证索票、进销台账率达100%,在食品零售经营户中建立“三合一”台账率达100%。
牵头单位:银川市工商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银川市卫生局、商务局、质监局、公安局。
(八)全面做好餐饮消费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严厉查处餐饮单位无证经营行为。重点整顿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乐旅游点、小型餐饮单位,规范其经营行为。全市餐饮单位(接待能力在80人以上)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95%以上,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率达到100%。认真落实餐饮单位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和餐具清洗消毒制度。严厉查处采购、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等行为。加大对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农村家庭宴席申报管理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开展餐饮环节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餐饮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违法行为的查处率达到100%。
牵头单位:银川市卫生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银川市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九)全面做好保健食品的安全管理工作。对全市保健食品生产、流通环节进行全面的整治和规范,严厉打击在保健食品中违法添加药物的行为。全面查处违规生产经营保健食品和伪造、冒用保健食品标签标识的行为。严查以公益讲座、免费体检、学术交流、会展销售等形式销售假冒伪劣保健食品的行为。整治宣传普通食品功能疗效、夸大宣传保健食品功能的行为。地产保健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非地产保健食品举报查处率达到100%。
牵头单位:银川市卫生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银川市商务局、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十)全面做好清真食品的安全管理工作。依法严格审核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市场准入资格,认真执行清真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前置审批规定。全面检查从事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清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依法查处生产经营假冒清真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和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营造清真食品发展的良好环境,培育清真食品特色品牌。统一监制核发《清真食品准营证》和清真标牌,清真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清真食品准营证》持证率达到98%。
牵头单位:银川市民委、工商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银川市卫生局、商务局、质监局、公安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十一)建立企业诚信监管机制。建立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食品企业诚信体系。制订食品生产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和诚信体系评价标准。选择若干企业开展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完善相关规范和标准。建立食品企业诚信不良记录收集、管理、通报制度和行业退出机制,对失信或不良记录达到一定程度企业的处罚率达到100%。
牵头单位:银川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银川市质监局、商务局、工商局、卫生局、公安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四、整顿措施
(一)落实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企业要确保生产经营的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原料查验、索证索票和全程追溯制度;提高检验检测能力,落实食品检验合格出厂制度和不合格食品召回制度。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定期检查各项食品安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采取行政、认证等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食品企业积极采用良好生产规范(GMP)、良好卫生规范(GHP)、良好农业规范(GAP)和危害分析控制点技术(HACCP)等先进的食品安全制度,提高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二)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加强检验检测人员管理,提高检验检测机构服务水平。重点做好高风险食品的检验检测,加大检验检测频次。实行检验检测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验检测。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的收集、报送和管理。推进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共享,定期公布检验检测结果。
(三)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规范食品生产经营准入条件,提高准入门槛。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各项监管制度,加大对重点食品、重点环节和重点地区的监督检查力度,对不合格食品下架、退市,并责令企业召回。改进监督抽检手段,采取明察暗访、突击检查、追踪溯源、排查举报线索等方式,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加强食品安全各环节执法衔接,联合开展监督抽查,相互通报情况,提高监管效率。
(四)强化行政执法。各县(市)区政府要强化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责,保障基层执法单位的执法装备、检测设备,提高执法能力,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建立自上而下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督执法体系。组织开展对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安全监管工作的稽查,落实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着力纠正执法监管中的不作为、不到位和乱作为问题。加强执法队伍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健全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快速通报制度,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及时查处食品安全重大案件,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五)加大食品安全经费投入。财政部门要把食品安全监管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供必要的执法装备、检测设备和工作经费,保证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顺利开展。
(六)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新闻主管部门要把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作为重要宣传任务,进行广泛的公益宣传,及时报道各地区、各部门开展整顿的措施、进展和成效。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大力开展诚信教育和行业自律宣传。同时,整顿工作要注意策略和方法,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增强消费者信心。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1.制定下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整顿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责任人员等。
2.广泛宣传本次整顿工作的意义、目的和任务。深入宣传学习《食品安全法》。
3.梳理问题提出对策。对过去各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中发现的和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梳理,重点是:制度、机制方面的问题及对策意见;标准、规范方面的问题及对策意见;生产经营企业在贯彻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意见。
完成时间:2009年10月31日前。
报送本阶段总结时间:2009年11月10日前。
(二)完善落实制度阶段。
根据第一阶段梳理出来的问题和对策意见,开展制度、机制的创新、改进和标准、规范的建立、完善工作,以确保《食品安全法》的全面有效实施。重点是:
1.修改、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创新、改进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3.建立、修订食品安全地方法规、标准、规范;
4.开展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工作;
5.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和各项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的宣传实施工作;
6.开展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工作。监督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实行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食品原料查验、索证索票、新产品新原料报批、产品检验、全程追溯、不合格食品召回等制度。
完成时间:2010年1月31日前。
报送本阶段总结时间:2010年2月5日前。
(三)集中监督查处阶段。
组织开展联合监督检查活动,重点检查食品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和各项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的情况。组织开展抽检,公布食品安全有关信息,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曝光违法企业。
检查的重点区域: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城市集贸市场、公路沿线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
检查的重点内容:食品安全管理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如原料进货登记、使用记录的执行、证照公示、有害物质监测等。
对管理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或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企业责令停业整顿;搜索取缔无照无证生产经营企业,查处食品生产加工黑窝点。
完成时间:2010年9月30日前。
报送本阶段总结时间:2010年10月5日前。
(四)评估总结阶段。
1.由县(市)区政府组织对辖区内整顿工作开展自评(2010年10月20日前完成);
2.由各有关部门分别组织对本系统整顿工作进行抽查评估(2010年10月20日前完成);
3.由银川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评估(2010年11月20日前完成);
4.做好自治区组织开展或安排的各项检查、评估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政府负总责。各县(市)区政府要将食品安全整顿列入当前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调配力量,加大经费投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当地和本部门的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整顿工作任务。银川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定期发布整顿工作通报,对整顿工作进展缓慢、虚夸不实、没有成效的,要写出检查,说明原因。对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地区,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并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二)强化协调指导。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督促和指导地方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根据整顿工作的需要,提出配合部门及配合要求,相关配合做好整顿工作。
(三)做好自查自评。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要根据工作目标和任务,认真开展整顿工作情况自查自评,发现不足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整顿成效。
(四)加强信息沟通。各地、各部门要及时汇总、分析整顿工作进展情况,认真做好工作信息报送工作。要确定信息报送人员,完善信息沟通方式,确保信息传递快捷、准确。要定期向社会发布整顿工作信息,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全市食品整顿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0502
【发布文号】内政办发[2001]52号 【发布日期】2001-12-06 【生效日期】2001-12-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
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的通知
(内政办发[2001]52号2001年12月6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通知》(国办发[2001]82号,见《内蒙古政报》2001年12期)的精神,严厉打击各类税收违法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一、继续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工作
自今年6月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开展以来,深入开展了商贸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专项检查、打击骗取出口退税专项斗争及个人所得税专项检查,清理纠正了越权减免税,取得了一定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税收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好转,实现了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但是,全区税收秩序不规范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各地区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的开展情况也不平衡,偷税、骗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因此,各地要对前一阶段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查找漏洞,进一步扩大重点检查的地区和行业范围,务求查深查透。要加强工作指导,提出防范措施,制定相应对策,促进预防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巩固和扩大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的成果。
二、二、继续打击虚开、伪造、倒卖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骗取出口退税违法犯罪活动
自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开展以来,我区已连续查获了4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今后,各地要继续把打击虚开、伪造、倒卖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骗取出口退税违法犯罪行为作为重点。
(一)针对近期我区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作案所呈现的流动性、团伙性和利用防伪税控系统作案的特点,要认真研究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规律,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健全监控制度,加强信息传递,力求在案发初期及时作出反应,并严厉查处。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每一起案件都要一查到底,彻底摧毁犯罪分子的链条和网络。
(二)要按照自治区的统一安排,对全区2001年办理过出口退税的企业进行全面检查,凡检查中发现有骗税嫌疑的,要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予以彻底清查。要深入分析发生骗取出口退税问题的原因,从根本上提出预防骗取出口退税的有效措施。
(三)要对一些投资不按规定时限到位、骗取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假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并加大对长期零、负申报、企业规模大纳税少和长期亏损仍正常经营甚至增加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的检查力度。
各地在检查过程中,对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对已移送公安机关的案件,要积极做好协调督办工作,加快案件查结速度。公安机关对税务机关移送的案件,要尽快受理,切实履行职责,坚决打击涉税犯罪活动,严惩犯罪分子。各有关部门要从大局出发,积极配合税务、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工作,对不履行协助义务,阻挠、抵制税务和公安机关工作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三、开展对建筑业、房地产业、大型集贸市场、加油站的税收专项检查
各地要加大对建筑业、房地产业、大型集贸市场、加油站的整顿力度。在建筑业税收检查方面,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网络的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从源头搞好摸底排查。从资质等级管理部门和工程质量监督部门每年的审验和考核通报中,全面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建筑、安装工程的进展和取费、决算情况;从行业管理部门以及统计、审计、信贷部门了解辖区内建筑、安装工程信息。在充分搞好调查摸底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确定重点检查对象。对房地产开发业的税收检查,要与城建管理、房屋、产权管理、银行等部门及时取得联系,摸清辖区内房地产开发的规模,确定重点检查对象。对大型集贸市场和加油站,要先做好调研准备工作,搜集线索,寻找突破口,以便集中力量,标本兼治,彻底规范这些行业的纳税行为。同时,各地要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格执行新 税收征管法,切实抓好案件的行政处理和司法处理、查补税款的执行入库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国家损失,坚决杜绝“检查紧,处理松,执行难”的现象,从根本上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
四、四、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工作
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核心是堵塞漏洞、加强征管。全区各级国税、地税部门要针对前一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研究解决办法,制定改进措施。要进一步加强户籍管理,强化税源监控,加强征管基础建设。要强化领导责任,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各项工作制度。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整顿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进依法治税。要进一步完善“金税工程”等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水平,为税收秩序的根本好转提供有力保障。
五、五、加大舆论宣传工作力度
各地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舆论宣传,形成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强大声势。要公开曝光一批涉税违法案件,震慑分化涉税违法犯罪分子,形成全社会依法治税、协税、护税的良好风尚,努力实现税收秩序的根本好转,确保国家税收的稳步增长。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辽政办发〔2010〕20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2010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年四月三十日
2010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实施方案
为持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全面完成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2010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的总体部署以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任务,按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的,进一步完善政府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切实发挥绩效管理的导向、激励和监督作用,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为我省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考评内容
2010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指标考评内容分为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民生工程、环保生态、软环境建设6个类别。
(一)发展战略类。
1.区域发展战略 2.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3.产业发展战略 4.服务业发展战略 5.地区生产总值 6.地方财政收入 7.城乡居民收入 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二)经济发展类。
9.利用内、外资
10.项目建设
11.外贸出口
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3.非公有经济发展
(三)社会事业发展类。
14.基础设施
15.教育科技
16.文化体育 17.医疗卫生 18.人口计生
(四)重点民生工程类。
19.就业再就业
20.社会保障
21.住房惠民
22.特殊群体收入
23.特殊群体医疗
24.社会福利与救助
25.农村就学
26.农村扶贫
27.农村环境
28.农村文化
(五)环保生态类。
29.节能效果
30.减排工作
31.土地资源节约利用
32.生态绿化
(六)软环境建设类。
33.平安环境
34.政务环境
35.信用环境
三、考评方式
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要加大政府绩效考评过程的管理力度,加强过程考评时限要求,强化过程督查指导,加大察访核验工作力度,实现政府绩效的全过程管理,切实使考评方式由“年底考核”向“全程管理”转变。
(一)过程考评。
采取月跟踪、季调度、半年评估等方式,了解工作进度,掌握工作情况,总结工作经验,查摆工作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二)年终考评。
通过听、查、看、访等形式,对各市政府完成工作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排名。
(三)察访核验。
通过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采取实地考察、专项检查和抽样调查等形式,对各市政府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察访核验,深入查找问题,限期解决问题。
四、评分办法
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设置了指标考评、领导评价和社会评议三大体系,其实施细则由省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另行下发。指标考评实行千分制计分,分类采用完成比例法、数量递减法、否决计分法、功效系数法、等级计分法、基准加减法等计分方法。积极探索领导评价和社会评议工作,其结果作为对各市政府绩效综合考评排名的重要依据。对为全省做出突出贡献和造成严重社会不良影响的市政府分别在指标考评总分的基础上进行加分和减分。
五、结果使用
继续实行综合评分排名和评选重点工作优胜奖,对政府绩效管理成效显著的省考评部门将予以表彰。按照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原则,将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奖励的依据,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依据,作为行政问责的依据,作为编制和安排财政预算的依据。
六、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的领导,成立省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长任组长,常务副省长任常务副组长,省政府秘书长任副组长,省编委办、省信访局、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民委(省宗教局)、省公安厅、省监察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海洋渔业厅、省服务业委、省外经贸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人口计生委、省审计厅、省地税局、省体育局、省安全生产监管局、省统计局、省政府法制办、省旅游局、省政府金融办、省公务员局、省畜牧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经合办、省国税局、国家统计局辽宁调查总队、辽河保护区管理局等41家单位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省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办公室主任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兼任,副主任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兼任,办公室成员由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统计局等5家单位有关处(室)负责人组成。政府绩效日常管理,考评内容、方法和指标体系的拟定和组织实施工作,由省政府绩效考核办公室负责。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市政府要把政府绩效考评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结合本市实际,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构,落实专门工作人员,确保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省各考评部门要把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省政府绩效考核办公室要牵头抓好落实,完善措施办法,并积极探索对全省县(市、区)政府绩效综合考评。
(二)狠抓目标落实。
各市政府要紧紧围绕绩效目标任务,迅速研究落实保障措施,将各项考评指标分解细化到各县区,做到全年有目标、季度有任务、每月有计划,将各项指标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三)强化察访核验。
省政府绩效考核办公室要积极组织省各考评部门,加大察访核验工作力度,加强政府绩效的过程管理。要强化重点工作过程督查指导,促进各市政府提高绩效水平。要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数据管理平台,使各级领导了解政府运作现状,实现地区工作的全过程监控。
(四)确保政府绩效考评公平公正。
政府绩效考评工作要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对各市政府做出客观、全面、公正的评价。要严明工作纪律,坚决防止滥用职权、泄露秘密、弄虚作假等行为的发生。各市政府要积极支持绩效考评工作,严禁在考评过程中弄虚作假。对在考评过程中违反纪律的将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要按有关规定处理。
附件:2010省政府对各市政府绩效考评指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