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师大版课题:平行线的判定(二)----练习021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
(二)----练习
班级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 课型:预习+展示 【课前抽测】
1、如图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的是()
(A)BAD=BCD B1=2 C 3=4 DBAC=ACD
ADAD12BCBCE 2如图能判定AB//CD的条件是()
A B=ACD B A=DCE C B=ACB D A=ACD
3.设a、b、c是平面内的三条直线,若ab,ac,则b与c位置关系是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会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推理和证明
学习过程
一、知识点回顾:
1、平行线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行公理:
①经过直线外一点,_________________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②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________。几何语言:∵b∥a, c∥a ∴ ________ ∥ ________ 3.平行线的判定:(1)∵∠1=∠2 ∴ ∥(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2)∵∠3=∠2 ∴ ∥(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3)∵∠4+∠2=180°
∴ ∥(____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4)∵b⊥a,c⊥a,∴ ∥(的两条直线平行。)二.练习: A组: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 和 两种。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B)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要射线平行
(C)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是重合;(D)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3.判断题: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与同一条直线平行的两直线必平行。()(3)与同一条直线相交的两直线必相交。()(4)a,b,c是直线,且a⊥b,b⊥c,则a⊥c。
4.如图4,∠1的内错角是 ;∠2的内错角是 ; ∠BAN的同旁同角是 ;∠CAM的同旁内角是。∠B的同旁内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5,直线a、b、c被直线l所截,量得∠1=∠2=∠3
(1)从∠1=∠2可以得出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2)从∠1=∠3可以得出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直线a、b、c互相平行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6
图5
6.如图6,(1)若∠1=∠B,则可得出 ∥,根据是 ;(2)若∠1=∠5,则可得出 ∥,根据是 ;(3)若∠DEC+∠C=180º,则可得出 ∥,根据是 ;(4)若∠B=∠3,则可得出 ∥,(5)若∠2=∠C,则可得出 ∥。
7.如图,E在AB上,F在DC上,G是BC延长线上的一点:(1)由∠B=∠1 可以判断直线 ∥,根据是 ;(2)由∠1=∠D 可以判断直线 ∥,根据是 ;(3)由∠A+∠D=180º可以判断直线 ∥,根据是 ;
(4)由AD∥BC、EF∥BC可以判断直线 ∥,根据是 ;
B 组:
8.如图,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能判断AB∥CD 的是()
A.∠3=∠4 B.∠1=∠2 C.∠D=∠DCE D.∠D+∠ACD=180 º
9.如图,∠1=30 º,∠B=60 º,AB⊥AC,(1)∠DAB+∠B等于多少度?
(2)AD与BC平行吗?AB与CD平行吗?
10.已知如图B=C,B、A、D在同一条直线上,DAC=B+C,AE是DAC平分线,判断AE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DAEBC
第二篇: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专题练习(模版)
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专题练习
1.下列命题:
①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②若∠1+∠2=180°,则∠1与∠2互为补角; ③同旁内角互补;④垂线段最短;⑤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⑥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其中假命题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直线a、b、c是三条平行直线.已知a与b的距离为5cm,b与c的距离为2cm,则a与c的距离为()A.2cm
B.3cm
C.7cm
D.3cm或7cm
3、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A.内错角相等
B.同位角相等
C.同旁内角互补
D.以上结论都不对
4.如图,直线m∥n,点A在直线m上,点B,C在直线n上,AB=BC,∠1=70°,CD⊥AB于D,那么∠2等于(A.20° B.30° C.32° D.25° 5.如图,若AB∥CD,则∠α、∠β、∠γ之间关系是()A.∠α+∠β+∠γ=180°
B.∠α+∠β﹣∠γ=360° C.∠α﹣∠β+∠γ=180°
D.∠α+∠β﹣∠γ=180° 6.如图,直线l1∥l2,∠A=125°,∠B=85°,则∠1+∠2=()A.30°
B.35°
C.36°
D.40°
第4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7.一条公路两次转弯后又回到原来的方向(即AB∥CD,如图),如果第一次转弯时的∠B=140°,那么,∠C应是(A.140° B.40°
C.100°
D.180°
8.如图所示,要得到DE∥BC,需要条件()
A.CD⊥AB,GF⊥AB
B.∠DCE+∠DEC=180°
C.∠EDC=∠DCB D.∠BGF=∠DCB
AC
D DEA140°FB
BGC
第7题图
第8题图))
9.学习了平行线后,小敏想出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她是通过折一张半透明的纸得到的(如图(1)~(4)):
PPPP(1)(2)(3)(4)
从图中可知,小敏画平行线的依据有:()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40°
B.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11.如图,AB∥CD,AF交CD于点O,且OF平分∠EOD,如果∠A=38°,那么∠EOF=___________°。12.如图,∠1=70°,直线a平移后得到直线b,则∠2-∠3= °.13.如图,直线l1∥l2,∠α=∠β,∠1=35º,则∠2=
º.第11题图 第12 题图 第13题图
14.如图,AE平分∠BAC,CE平分∠ACD,且∠1+∠2=90°.试说明CD∥AB.15.如图,已知:∠B=∠D+∠E,试说明:AB∥CD. 16.如图,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1=∠2,∠3=∠D,试判断BD与C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7.如图,直线AD与AB、CD相交于A、D两点,EC、BF与AB、CD交于点E、C、B、F,且∠1=∠2,∠B=∠C,试说明AB∥CD.18.如图所示,已知CE∥DF,说明∠ACE=∠A+∠ABF.
GACDE FB19.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BD,DF所截,AB∥CD,FB⊥DB,垂足为B,EG平分∠DEB,∠CDE=52°,∠F=26°.(1)求证:EG⊥BD;(2)求∠CDB的度数.20.,那么 AB∥CD.试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①,已知∠1+∠2=180°(1)如图②,已知∠1+∠2+∠3=360°,为了证明 AB∥CD,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可以
连接 AC 构造出三角形,加以解决.请写出推理过程.
(2)如图③,已知∠1+∠2+∠3+∠4=540°,那么 AB 与 CD平行吗?为什么?(3)通过以上两题,你得出了什么规律?试结合图④,谈谈你的发现.
21.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点P是直线l3上一动点
(1)如图1,当点P在线段CD上运动时,∠PAC,∠APB,∠PBD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请你猜想结论并说明理由.(2)当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如图2和图3),上述(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C,∠APB,∠PBD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必写理由.
第三篇: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练习
初一数学通用版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练习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1.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
A.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
B.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
C.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的长度
D.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2.下图中,用数字表示的
1、
2、
3、4各角中,错误的判断是
A.若将AC作为第三条直线,则1和3是同位角
B.若将AC作为第三条直线,则2和4是内错角
C.若将BD作为第三条直线,则2和4是内错角
D.若将CD作为第三条直线,则3和4是同旁内角
3.如果角的两边有一边在同一条直线上,另一边互相平行,则这两个角
A.相等B.互补
C.相等且互补D.相等或互补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所有连结两点的线中,直线最短
B.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C.内错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D.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直线中的一条垂直,那么这条直线也和另一条垂直
二、填空题
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1=28°,则∠2=_______。
2.已知直线AB∥CD,∠ABE60,∠CDE20,则∠BED度。
3.如图,已知AB∥CD,EF分别交AB、CD于点E、F,∠1=60°,则∠2=______度。
4.如图,直线MA∥NB,∠A=70°,∠B=40°,则∠P=。
MN
P
AB
5.设a、b、c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1)若a//b,b//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2(若ab,b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3)若a//b,bc,则a与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6.如图,填空:
⑴∵1A(已知)∴_____________()⑵∵2B(已知)∴_____________()⑶∵1D(已知)∴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已知:如图,AOC与BOD为对顶角,OE平分 AOC,OF平分 BOD。请说明:OE、OF互为反向延长线。
2.已知:如图AB // CD,AD // BC。请说明:A=C,B=
D
3.已知;如图AB∥ED请说明:∠B+∠BCD+∠D=360°。
初一数学通用版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综合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2.B3.D4.B
二、填空题 1.28°2.803.60°4.30°5.平行平行垂直 6.AB∥D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DE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C∥D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三、解答题
1.分析:要证OE、OF互为反向延长线,只要证明OE、OF在同一条直线上,也就是证明 EOF为180°即可。
解:∵AOC与BOD为对顶角(已知)∴ AOC=BOD(对顶角相等)∵ OE平分AOC(已知)
∴ 1=AOC(角平分线定义)
21同理2=BOD
∴ 1=2(等量的一半相等)∵ AB为直线(已知)
∴ AOF+2=180°(平角定义)有AOF+1=180°(等量代换)即EOF=180°
∴OE、OF互为反向延长线。
说明:这是证明共线的常用方法。
2.分析: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由已知条件可推出A与B互补,C与B互补,于是A=C,同理可证B=
D
解:
∵AB//CD ∴C+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D //BC(已知)
∴A+B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C(同角的补角相等)
同理B=D
3.分析一:欲求三个角的和为360°须将三个角的和分解出两对平行线的同旁内角,现只有一对平行线(这是已知条件),再添加一条直线即可构造出两对平行线。关键是这条线在哪里作更合适。再看求证三个角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得到方法一:
解:方法一:过C点作
CF//AB
∵AB//ED(已知)∴FC//E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B+BC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FCD +D =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B+BCF+∠FCD+D=360°(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即B+BCD+D=360°
分析二:欲证三个角之和为360°,已知周角是360°,故须将这三个角转化为周角。方法二:过C点作
CF // AB
∴ABC =B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D//AB(已知)
∴ED//CF(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EDC=DC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CB+BCF +FCD=360°(周角定义)∴DCB +ABC+CDE=360°(等量代换)即BCD+B+D=360°
分析三:欲证三个角之和为360°,若转化为两个邻补角之和也是360°,这两个邻角要和三个角有紧密的联系才能解决问题。
方法三:延长AB、ED,过C点作
CF//AB
∴3=4(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 ED(已知)
∴ED // CF(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EDC=180°(平角定义)4+ABC=180°(平角定义)
∴1+4+EDC+ABC=360°(等量加等量和相等)2+3+EDC+ABC=360°(等量代换)即DCB+D+B=360°
说明:一题多解可以很好地训练数学思维能力,同学们在做题过程中应主动训练自己一题多解的能力。
第四篇:平行线的判定_练习2(答案)
1.2平行线的判定
一、课内同步训练
1.如图所示,已知∠B=50°,∠C=50°,B、O、A在一条直线上,OM平分∠AOC,• 则OM∥BC,理由如下:
∵∠COA=∠B+∠C(_________),又∵∠B=50°,∠C=50°(________),∴∠COA=______.
又∵OM平分∠AOC,∴∠1=1∠AOC=_______(___________),2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当∠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时,DF∥BE;•当∠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时,DC∥BA.
Pm
4.如图所示,∠A=70°,∠ABC=110°,请说明AD∥BC的理由.
3.已知直线m,及直线m外一点,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过点P•画直线n∥m.
二、课外延伸训练
5.如图所示,∠C+∠D=∠B,请说明AB∥DE的理由.
BDFCAEwww.xiexiebang.com
1.2平行线的判定(2)
一、课内同步训练 1.如图所示:
(1)∵∠1=∠C(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3)∵∠1+∠A=180°(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4)∵BE∥CD,AF∥BE(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题)(第2题)(第3题)2.如图所示:
(1)∵∠1=∠5(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2)∵∠2=∠6(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3)∵∠3=∠7(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4)∵∠4=∠8(已知),∴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
(1)∵∠1=∠______(已知),∴DE∥BC(___________);
(2)∵∠2=∠______(已知),∴DE∥BC(___________);
(3)∵∠4=∠______(已知),∴DF∥AC(___________);
(4)∵∠AEF+∠______=180°(已知),∴DF∥AC(___________);
(5)∵∠1=∠______(已知),∴EF∥AB(___________);
(6)∵∠3=∠______(已知),∴EF∥AB(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CB平分∠ACD,∠1=∠2,则AB∥CD,理由如下:
∵CB平分∠ACD(_________),∴∠1=∠3(_________).
∵∠1=∠2(_________),∴∠2=∠3(_________),∴AB∥CD(__________).
5.如图所示,∠C=70°,∠ABC=110°,请用2种方法说明DC∥AB.
二、课外延伸训练
6.如图所示,某市进行了城市改造,假设有一路段(呈直线),•从西头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北偏东72°,如果东、西两头同时开工,在东头应按_______的走向进行施工,才能使公路准确接通.
7.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A,∠B=∠D,请说明AB∥CD的理由.
1.2平行线的判定
答案: 1.三角形的每一个外角对应一个相邻的内角和2个不相邻的内角,已知,100•°,100°,角平分线定义,∠1,OM∥BC,同位角相等,2直线平行
2.∠EDM=•∠FBM•或∠FDN=∠EBN,DF∥BE;∠CDM=∠ABM或∠CDN=∠CBN,DC∥BA 3.略
4.证∠A=∠EBC,∠B=∠EFC
1.2平行线的判定(2)
答案: 1.(1)BE∥CD(同位角相等,2直线平行);(2)AC∥FD(内错角相等,2直线平行);(3)AF∥BE(同旁内角互补,2直线平行);(4)CD∥AF(平行于同一直线的2直线平行)• 2.(1)AD∥BC(内错角相等,2直线平行);(2)AB∥DC(内错角相等,2直线平行);(3)•AB∥DC(内错角相等,2直线平行);(4)AD∥BC(内错角相等,2直线平行)3.(1)∠B,(同位角相等,2直线平行);(2)∠3(内错角相等,2直线平行);(3)∵∠6(内错角相等,2直线平行);(4)∵∠A(同旁内角互补,2直线平行);(5)∵∠2(内错角相等,2直线平行)•;(6)∠B(同位角相等,2直线平行)4.已知,(角平分线定义),已知,等量代换,•内错角相等,2直线平行 5.略
6.南偏西72°
7.用同旁内角互补,2直线平行证.
第五篇:《平行线的判定二》评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二》评课稿
宁安农场中学 王艳
今天听了艾老师的《平行线的判定二》一课,有以下两点:
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采用指导探究、合作交流、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数学活动,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连续的推理论证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条理性,也有利于节省时间提高课堂容量。
4、以同桌合作为主进行说理和符号推理。在此过程利用教具让学生动手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质量,解决问题时关注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思维的角度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