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机农业基地建设应把握三大基本原则
有机农业基地建设应把握三大基本原则
有机食品是一种安全、健康、符合环保要求的食品,市场前景十分美好,不少人对有机食品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存在,许多人对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的要求并不了解。
据专业从事有机食品研究的南京环球有机食品研究咨询中心主任席运官博士介绍,要建设好一个有机生产基地,应遵循以下三个基地原则。
一.原则性与科学化相结合。
有机生产标准化是指在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过程中,须严格遵守有机认证标准和认证要求。有机农业除了有一定的原理外,还有详细的标准规定哪些行为与方法或物质是允许的,什么是限制的,什么又是禁止的;并且有专门的认证机构,按照有机生产标准,对基地进行检查认证,如果违背了标准,基地就不能通过认证机构的有机认证,它生产的产品也不能以有机产品出售。而科学化是指在遵守标准的基础上,应更深层次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如生态农业技术、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论、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等,对基地进行规划与设计,以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力、开拓市场的能力,以至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根据我国目前有机生产基地的现状可知,在基地建设方面,强调原则性多、而追求科学性少,多数基地生产单一,即使有不同的生产单元与作物品种,但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在经济效益方面,对产品价格过分依赖,一旦没有获得较好的价格,则效益普遍不高,从而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而且,对原则性的强调与理解,大多数人也是被动地严守,而非本质上的理解,以至于对有机农业始终没有正确的认识,始终停留在不用农药与化肥的界面上,并且经常抱着怀疑甚至恐惧的心理看待有机农业。基于此,有必要对有机农业的原则性与科学性稍作解释。
有机农业认证标准的制定来自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①有机生产主要通过系统自身力量(如种植绿肥,充分利用土壤本身蕴藏的养分等)获得土壤肥力。②建立尽可能完整的营养物资循环体系(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合理施用有机肥等)。③禁止使用基因工程品种及其产物(基因工程品种不是自然产生的品种,违背自然规律)。④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来防治病虫草害的发生(如多样化种植,轮作,保护天敌等)。⑤根据动物天然习性进行养殖,以农场自产饲料为主(要求善待牲畜,保证牲畜健康生活,满足动物的福利需要)。⑥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和易溶性矿物质肥料(易溶性矿物肥料容易造成养分流失,污染地下和地表水)。⑦不使用生长调节剂和含有化学合成药物(如抗生素)的饲料。⑧保护不可再生性自然资源(土壤、矿物性资源与能源)。⑨生产充足的高品质食品。
理解了以上有机农业的基本原则,就能很好的理解有机认证标准,也可使生产者从被动遵守转为主动接受。
有机生产基地建设的科学性是从提高系统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角度加以提倡的。生态农业在我国经过20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全国已有100多个生态农业示范县,而且有许多非常成功的生态村、生态农场,形成了众多的农林牧副渔综合生产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系统的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理得到充分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综合生产力和经济效益。而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的理论基础都是生态学,它们的主要区别只有对外界物资的投入上要求不一样。因此,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完全可以在我国生态农业的基础上进行,将生态农业的模式因地制宜地应用于有机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中,这样,就可大大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同时,也可提高其生产力与经济效益。
二.生产与市场开拓相结合。
有机食品作为安全、优质、健康的环保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有机产品价格也普遍高于常规品种30%~50%,甚至翻几倍,但高价格的实现要以市场接受为前提。因此,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市场开拓问题,这正是很多生产基地面临的难题。目前,有机生产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些贸易公司、加工龙头企业持有有机食品的出口订单,再组织农户或农场进行生产;二是政府鼓励农民或农场先进行有机生产转换,再寻找市场。前者不存在眼前的市场问题,也是很多生产基地所期待的生产组织方式,而后者则经常具有盲目性。因此,有机生产基地建设者必须具备很强的市场意识,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市场前景,做好产品的营销策划(如选择出口、主供国内大都市市场或基地周边的当地市场、直销或家庭配送等方式),否则很容易遭受挫败。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我国有机产品仍然以国际市场为主,但国内市场也已经启动,并处于较快的发展时期,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超市、专卖店已在销售蔬菜、茶叶、大米等类别的有机食品,销售量、需求量在快速增加,因此,国内市场和生产基地的周边市场不可忽视。
三.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
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是各种可持续农业方式的共同目标。在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过程中,生产、管理人员要有实现三大效益的主观意识。
环境效益,包括对基地的绿化美化、建造丰富多彩的田园景观,保护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尽量减少裸地,避免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等。而且,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是消费者愿意花高价购买有机食品、以激励农民从事有机生产的原因之一。
经济效益是有机生产极为重要的目标,一方面要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再生、多层利用的农业生态工程方式来降低生产和成本、提高基地的整体生产力。另外一方面,通过较高的价格回报来实现高的经济效益,高价格是有机农业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
社会效益包括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强调社会的公正性等。
在三大效益中,经济效益是实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动力因素,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又是经济效益的基础,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有机生产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基地的宣传,有意识地实现三大效益,并使它们都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篇:有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有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总结
广西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2004年,按照部门预算的安排,由广西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承担了有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实施任务,在自治区农业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中心把发展有机特色农业产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及时落实项目建设任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经过一年的精心组织和实施,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本项目以开发有机特色食品、发展高层次的有机农业生产示范为主,在广西开发建立有机茶、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其中:
1、专家咨询、培训、宣传等费用开支20万元,其中:(1)聘请中国农业大学有机农业专家技术指导等咨询费8万元;(2)在全区分别举办有机茶、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需经费6万元;
(3)通过《走进农家》节目、报纸、报刊等宣传有机农业、推广有机栽培技术资料费6万元。
2、购置有机施肥配方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宣传等专用设备10万元,其中:传真机1台,台机计算机5台,数码相机2台。
3、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补助40万元;
4、有机水果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补助50万元;
5、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2000亩,补助80万元。
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补助费主要用于认证费、改善基地灌溉用水,土壤改良,购置有机生产必需的生产资料,有机生物肥、有机农药试验示范等费用。
二、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1、组织技术力量开展适用施肥配方及核心管理措施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全年分别在茶叶、蔬菜、水果、瓜类、香料等农业生产上进行施肥配方及核心管理措施的设计与试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顺利完成了《广西有机茶叶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的结题验收工作;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组织人员完成了《有机白毫茶生产加工技术和质量管理》一书,并印刷成册5000册,已经免费发放给农民共3000册。
2、加强技术指导,做好业务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管理技术人员的服务能力。项目聘请的首席专家杜相革博士到各示范点检查、技术指导4次;每个示范点指定一名技术干部蹲点督查建设工作;管理人员定期每月检查一次;全年开展有机技术培训3期,共培训了360人次。
3、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一个良好的有机农产品市场氛围。本我们邀请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有机农业产品,使有机食品为消费者认同,与广西电视台联合制作专题宣传片进行专题宣传四期;百色电视台作了六期专题宣传;农民日报、广西日报、右江日报共报道8次;出墙报、印发宣传资料1800多;先后有新华网广西频道、广西日报、市场报、广西茶叶等多家媒体报道有机茶叶生产、加工销售情况。
4、设备购置。严格按照政府采购的相关程序,按时完成了购置有机施肥配方设计、资料收集与整理、统计分析、宣传等专用设备的购置,并投入使用。
5、认真做好示范点的建设和管理促进全区有机农业的发展。项目实施以来,以点带面,促进有机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开展,完成了4个示范点的建设实施工作,带动了全区有机特色农业生产包括有机水果、有机蔬菜、有机香料、油料等有机认证(含转换认证)面积发展至30000多亩。
三、项目取得的成效(一)采取的措施
1、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为了实施好本项目的的工作,中心和各项目协作单位、项目责任人签订了项目目标责任制任务书,明确了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并把各项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人。通过项目责任人交纳风险抵押金、年底评优奖励的管理模式,激励各承担单位认真实施项目,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2、领导重视。今年的项目任务下达后,各项目协作单位极为重视,纷纷成立以单位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指定职能科站集中精力抓,由于组织到位、措施得力、责任到人,项目实施非常顺利,超额完成了各项任务指标。
3、多渠道筹集资金。各协作单位摒弃了“等、靠”等观念,从多方面进行融资,除了专项经费补助外,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承担单位、协作单位也积极自筹一部分资金,发动农民自筹一部分。解决了项目资金不足的难题,保证项目工作顺利开展。
3、加强技术培训。为了提高农民对有机特色农业开发的认识,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的技术水平,规范我区有机特色农业种植,我中心及各项目承担单位层层抓技术培训工作,一年来共举办了各种形式培训班3期,共培训了360人次,发放资料20000多份,技术咨询6000多人次,进行现场指导20次。项目区农户基本掌握了相应有机特色农业栽培技术。
5、加强与收购商、种植大户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为了避免农民增产不增收,各基地加强了与加工企业、收购商的联系和合作,发展订单农业。如有机水果、有机蔬菜等有机特色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都和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分别与北京、深圳相关企业签订购销协议,保证了产品销路问题。
(二)项目效益显著
1、社会效益。通过示范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全区有机农业生产向产业化、规模化开展,有机农业生产面积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到30000多亩,通过开展《广西有机茶叶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研究和试验,及时总结归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好经验、好措施,编辑成《有机白毫茶生产加工技术和质量管理》一书,为今后开展有机特色农业生产提供了可贵的技术资源。
2、经济效益。从凌云、西林县有机茶的销售情况看,价格普遍比一般茶叶高出30%以上,而且全区有机农产品销售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可见,有机农业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调整我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
3、生态效益。项目的实施是推广应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和改善了当地的环境条件,降低农产品农药、化肥的残留量,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品牌效益。通过应用有机技术进行生产,产品的品质得到提升,深受人们的喜爱,凌云有机白毫茶、西林有机茶、有机香油、容县有机沙田柚等农产品知名度迅速得到广传,产品供不应求。
四、建设项目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有机农业生产技术是新型农业,技术要求高,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
2、有机农业生产前期投入大,对前期收益可能造成一定的减收。
3、种植农户认识还不到位,推广工作进度较慢。
(二)改进建议
1、进一步加强培训,特别是培训最新的农业理念和农业技术方式。
2、进一步做好宣传、示范、推广工作。扩大宣传面,做好示范、推广工作,使农户深刻认识到有机农业生产是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篇: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
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
有机食品系指来自于有机农业生产体系,根据有机农业生产的标准生产加工,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以及加入WTO后农产品面临的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出口贸易中绿色壁垒的限制,发展有机农业、开发有机食品受到政府、消费者和贸易公司的广泛重视。要进行有机食品开发,建设有机生产基地,首先要了解有机农业的准确内涵。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简称IFOAM)对有机农业的定义充分概括了有机农业的内涵与指导思想,其具体内容是:有机农业包括所有能够促进环境、社会和经济良性发展的农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将当地土壤肥力作为成功生产的关键。通过尊重植物、动物和景观的自然能力,达到使农业和环境各方面质量都最完善的目标。有机农业通过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和药品而极大地减少外部物质投入,相反它利用强有力的自然规律来增加农业产量和抗病能力。IFOAM强调和支持发展地方和地区水平的自我支持系统,强调要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地理气候和文化背景具体实施。从此定义可知,进行有机生产要有强烈的自然观,即尊 重自然规律,与自然秩序相和谐;另外还要有很强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时刻注意在农业生产的同时保护环境的质量;最终的目标是要达到环境、经济和 社会的良性发展。只有理解了有机农业的真实意义和目标,具备了有机的意识,基地才能建设好。1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理论基础
有机农业以拒绝使用人工合成的农用化学品而著称,但20世纪20~40年代德国的著名哲学家Steiner提出生物动力农业,英国的Howard和Balfour提出有机农业概念时,首先是从健康的角度来提倡的,强调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循环使用养分来培育土壤肥力和生命力,使作物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健康地生长,从而生产健康的产品。他们不是简单地看待人类疾病和导致疾病的原因,而是努力从整个生态系统探索健康的根源。Balfour发表了对健康的著名的论述,即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认为只有土壤健康才能获得人类的健康,即 “健康的土壤→健康的作物→健康的动物→人类的健康”。农业生态系统健康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免受发生“失调综合症”、处理胁迫的状态和满足持续生产农产品的能力,它是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在健康的农田生态系统条件下才有可能生产出安全的农产品。土壤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基础,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强调预防性的措施和方法。因此,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必须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指导,循环使用 系统中的各种有机废弃物,科学合理地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种植绿肥,实行作物轮作和多样性种植,以培育健康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土壤,建立健康的生态系统,生产出安全健康的有机食品。
有机农业强调充分发挥系统自身的自我调节机制作为防治作物病虫害的基础。这种理念与20世纪80~90年代提出与研究的生态防治理论相吻合。生态防治可定义为: 依据整体观点和经济生态学原则,选择任何种类的单一或组合措施,不断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使其安全、健康、高效、低耗、稳定、持续,同时将害虫维持在经济阈值水平之下。生态防治的显著特征是强调整体效能、系统健康和持续控制。在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过程中,生态防治理论是病虫防治的基础,要充分采取农 艺措施(耕作、抗性品种、轮作、间作套种、地面覆盖、肥水管理、清洁田园等),辅之于恰当的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自然天敌、释放天敌益虫、B.t等微生物农药、植物性农药等)、物理防治(灯光诱杀、防虫网、调节温湿度等)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大量发生。对茶园、果园的研究结果证明,生态防治具有良好的病虫防治效果。
有机农业以“与自然秩序相和谐”为指导原则,要求在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植物、动物与景观的自然能力,在有机畜禽养殖过程中,要尊重动 物的天然习性,善待动物,给予动物一定的福利条件,禁止过分集约化的动物养殖方法。这种观念就是生态道德、环境伦理的体现,承认自然物有其自身固有的权利与价值,否定了人是自然界的主人,人类可以征服自然的传统世界观。基于此,要求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者要具备生态文明、生态道德的思想意识,在生产的同时注意对自然物的尊重与保护。生态道德观是有机农业生产者能否理解透彻有机农业原理和有机认证标准,行动上能否自觉地按照这些原理与标准去执行的前提条件。2有机农业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
根据近年来指导有机生产基地建设的经验,要建设好一个有机生产基地,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一 是标准化与科学化相结合。有机生产标准化是指在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有机认证标准和认证要求进行操作。有机农业除了有一定的原理外,还有详细 的标准规定什么行为与方法或物质是允许的,什么是限制的,什么又是禁止的,并且有专门的认证机构按照有机生产标准对基地进行检查认证,如果违背了标准,基 地就不能通过认证机构的认证,它生产的产品也不能以有机产品出售。而科学化是指在遵守标准的基础上应更深层次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如生态农 业技术、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论、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对基地进行规划与设计,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和综合生产力,开拓市场的能力,以至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我国有机生产基地强调标准化多,而科学性体现不足,多数基地只是进行单一的替代式的生产,除了不使用农药、化肥外,与常规农业没有多大差别。在经济效益方面,对产品价格过分依赖,一旦没有获得较好的价格,没有进入有机食品市场,则效益普遍不高,从而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而且,为了做到标准化或者说对标准的理解不透彻,禁锢了很多人的思想,只是被动地严守标准,而非本质上的理解,对有机农业始终没有正确的认识,始终停留在不用农药与化肥的界面上,并且经常抱着怀疑的态度看待有机农业。
二是生产与市场开拓相结合。有机农业作为安全、优质、健康的环保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产品价格也普遍高于常规的30-50%,甚至翻几倍,但高价格的实现要以市场接受为前提。因此,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市场开拓问题,这正是很多生产基地面临的难题。目前,有机生产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些贸易公司或龙头企业有有机食品的出口订单,再组织农户或农场进行生产,二是政府鼓励农民或农场先进行有机生产转换,再寻找市场。前者不存在眼前的市场问题,也是很多生产基地所期待的生产组织方式,后者则经常具有盲目性。因此,有机生产基地建者必须具备很强的市场意识,要充分考虑产品的市场前景,做好产品的营销策划(如选择出口、主供国内大都市市场或基地周边市场、直销或家庭配送等方式),否则很容易遭受挫败。
三是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相结合。实现经济、环境、社会三大效益是各种可持续农业方式的共同目标。有机农业基地建设过程中,生产、管理人员要有实现三大效益的主观意识。环境效益,包括对基地的绿化美化、建造丰富多彩的田园景观,保护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样性,对土地的保护,对水资源的保护,尽量减少裸地,避免水土流失,减少面源污染等,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是消费者愿意花高价购买有机食品以激励农民从事有机生产的原因之一;经济效益是有机生产极为重要的目标,一方面要通过种养结合、循环再 生、多层利用的农业生态工程方式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基地的整体生产力,另一方面通过较高的价格回报来实现高的经济效益,高价格是有机农业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社会效益包括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强调社会公正性等。三大效益 中,经济效益是实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动力因素,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又是经济效益的基础,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机生产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基地的宣传,有意识地实现三大效益,并使它们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3 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方法
有机农业生产在标准、技术、管理诸方面都区别于常规农业,基地建设要强调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选择理想基地。有机农业是一种农业生产模式,故原则上所有能进行常规农业生产的地方都可进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有机农业生产强调转换期,通过生产管理方 式的转换来恢复农业生态系统的活力,降低土壤的农残含量,而非强求首先要有一个非常清洁的、偏远的生产环境。因此,有机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就是常规农 业生产的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这样,在选择基地时,只要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1995》检测灌溉用水和田块土壤质量(尤其是怀疑水、土受到污染时),水质要达到相应种植作物的水质标准,土壤至少要达到二级标准即可。在周围存在潜在的大气污染源的情况下,要按照《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 9137-88》对大气质量进行监测。对于水产养殖,水质要求比较高,要按照《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进行养殖水面的水质检测。
选择的基地,田块要相对集中连片,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对基地产生的潜在的影响,要远离明显的污染源如化工厂、水泥厂、石灰厂、矿厂、交通要道等,也要尽量减少相邻常规地块对有机地块的影响,如水的流入和施用农用化学品对有机地块的影响等,设立明显的缓冲隔离带(根据美国OCIA认证标准的规定,需要建立8m宽的缓冲带)。另外对于基地的农田基本建设状况,产品特色,劳动力资源,农民的生产技术,交通运输情况也要加以考虑。选择产品知名度高,农民生产技术强,文化教育良好的地区作为有机生产基地,有机转换可顺利进行,并实现产品的有机与优质相结合,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野生植物的有机农业开发,基地必须选择在近三年内没有受到任何禁用物质污染的区域和非生态敏感的区域。
二是进行科学规划。有 机农业开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将企业化的管理方式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来,因此对选择好的基地或决定转换的基地,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对其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规划 整体设计上要以生态工程的原理为指导,参照我国生态农业中成功的农业生态工程的模式,规划设计符合当地自然、社会、环境条件的有机农业生态工程系统;在具 体细节上要决定基地的主要种植作物,品种选择,作物轮作计划,土壤培肥、病虫草害防治措施,基地生态保护与景观建设,基地将采取的管理与运作形式如公司加 农户、公司反租倒包农民土地、公司租赁经营、农民以专业协会或合作社的形式组织生产等,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如组织领导、技术资金保障,产品的营销方案等都 要全面策划。通过制定规划,明确有机生产的目标,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保障有机生产的成功进行。三是重视人员培训。有机农业是对现代常规农业的挑战,是一种劳动、知识与技术集约型的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工程牵涉的技术面更广,因此使农业生产技术人员与生产人员了解并掌握有 机农业的生产原理与生产技术、掌握有机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原理与方法是有机农业成功开发的关键。因此必须由有机农业专家和生态工程专家以及相应种植、养殖 领域的专家在基地召集与有机农业生产、加工相关的技术人员、生产人员进行包括标准、技术、管理、销售在内的全方位的培训。只有当生产者确实具备了有机生产 和生态工程的意识,消除了对有机农业的误解,并掌握了相应的技术后,基地建设才能顺利进行。经验表明,有机生产的成功转换,首先在于生产者的意识与思想观 念的转换,当他们能够摆脱常规生产的思路,用有机农业的原理与技术方法来指导生产行为时,有机农业转换就离成功不远。因此,有机基地建设一定要重视对生产 者的培训和技术人才的培养。
四是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建立良好的内部质量控制体系是有机认证对生产基地的基本要求。内部质量控制是指生产基地本身采取的保证质量的措施,其实也就是一种诚信的保证,每个生产基地只依赖于每年一次的有机检查来控制质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缺乏诚信,有机生产的质量就得不到保证。内部控制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要建立起 质量管理体系,即建立从主要负责人至管理人员,再至生产人员代表的质量管理小组,要制定基地的生产管理方案,监督基地的生产过程严格遵守有机生产标准,与 农户签订相应的质量保证合同与产品收购合同等;再则是基地必须建立完整的质量跟踪审查体系,也即文档记录体系,通过基地地块分布图、田块种植历史、农事日 记、详细的投入、产出、贮藏、运输、销售记录,产品标贴、产品批号来保证能从终产品追踪到作物的生产地块,从而保证产品有机质量的完整性。跟踪审查文档记 录同时还有助于生产者制定良好的生产管理计划。对于小农户认证,除做好文档记录外,还要求生产者彼此相邻,种植作物与农事操作必须统一,使用同样的投入物质,产品统一加工和销售,要有内部检查员,并制定违反标准的惩罚制度等。那些通过ISO9000、ISO14000、HACCP认证的企业,有机生产、加工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比较容易建立,因它们的要求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除质量控制外,质量教育也是保证有机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当有机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人员具备了很好的质量意识,质量控制措施才能有效地实施。质量意识的培育要通过对有机农业的原理、意义、理念的培训来达到,如日本有机产品认证标准(简称JAS法)就规定有机生产、加工过程的管理者必须参加认证机构指定的培训班的学习。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建设是一个涉及有机生产、组织管理和市场开拓的复杂的生态工程,要求生产与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与领会有机农业的理论,在生产实践中积累技术 与管理方面的经验,不断地完善基地的生产结构和质量控制体系,挖掘基地的生产潜力,从而不断地改善基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基地的综合生产力和基地的知名度与 信誉度,最后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三大效益。
第四篇:有机农业园区建设经验材料
有机农业园区建设经验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西刘堡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2700多人,位于运西片南端,涉及有机农业园区一期工程5000多公尺,5846亩耕地。去年以来,我们围绕配合江苏省有机农业园区项目建设,把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次难得机遇来抓。在广大干群中深入开展“加快建设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讨论,要求大家以十足的工作干劲、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投入园区建设,扎实搞好各项工作。
一、竭力改善农田环境,夯实有机农业园区建设基础
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要求,确保有机农业园区开好头、起好步,去冬今春,我们对全村七横两纵灌河、排河、生产河均进行了疏竣,同时依照有关规定收回了机场路等有关村级道路两边的树木产权,并按照上级要求实施了砍伐,拓宽了绿化带路基,备足了积土。我们先后共投入5000多劳力,清淤10多万方,砍伐树木2万余株,新植2万多株。过去河床淤积、排水不畅、垃圾乱倒乱扔等现象,已基本得到清理和控制。我们在整治过新世纪秘书网-http://程中,还狠抓了道路、河床、树木管护责任的落实,出台了保洁公约,落实了长效管理责任制,为促进有机农业园区建设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二、凝心聚力,拼搏进取,扎实推进有机农业园区建设
为使园区达到上级项目建设标准,达到有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要求,还需要我们加倍努力,奋力拼搏。今后一度时期,我们就我村有机农业园区建设主要着重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营造氛围,确保全村上下人人为园区建设作贡献。近几个月来,部分干部和群众
对有机农业园区建设有所了解,在开展具体工作的时候,表现了积极态度,但在开展这项工作的时候,仍然还有一部分干部、党员、群众对有机农业园区建设不够了解,认为干部是在找事情做,惹群众的麻烦。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借助这次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加强有机农业园区建设工作要求,回去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标语、戗牌、各种会议营造氛围,竭力宣传有机农业的发展前景,致富农民的各项好处,通过宣传,营造氛围来充分调动起干部群众关心支持有机农业园区建设的工作热情。
二是转变理念,确保有机农业园区有一个理想的生态环境。我们知道有机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常规农业,他对田间种植方式、品种布局、农作物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新要求。这次我们通过有机农业园区建设,必须转变思想理念,按照有机农业园区建设要求,按照发展生态农业,观赏农业的思路制定好本村境内田间配套设施和道路建设,科学按排好品种布局、农作物施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我们将在园区建立必要的工作责任制和考核责任制,凡违反有机农业操作规程,蓄意破坏有机农业园区建设的,我们将追究工作责任,其目的确保有机农业园区建设得到有效实施。三是求真务实,确保园区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到位。
社会实践已告诉我们只要有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开展任何工作都会有所进步,都会成功的完成工作任务。我们知道,今后一度时期我村涉及有机农业园区建设的工作较多、任务较重、事情较繁,我们将按照党委、政府工作要求,克服各种困难和矛盾,团结带领一般人凝心聚力,求真务实,按照项目区推进工作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具体做法是:首先对村、组干部就有关项目建设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决不推诿,其次,强化对有机农业园区项目实施进行考核,确保项目推进到位,再次对本村境内有关园区项目进行跟踪督查,确保项目既推进到位,同时又保质保量。
各位领导、同志们,有机农业园区建设才刚刚拉开序幕,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们将
牢牢抓住这一难得的好机遇,凝心聚力,拼搏进取,决不辜负上级领导对我们的希望,不折不扣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五篇:农业生态学各章应把握知识点
农业生态学各章应把握知识点
第一章
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及其研究对象、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及其特点、坦斯利、海克尔
第二章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限制因子作用(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物对环境的生态适应性;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种群增长规律;生态对策(生活史对策);种间关系;物种多样性;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生态系统结构类型、水平、垂直结构特征、营养结构及其表现形式、食物链类型;能量的主要来源、能量流动途径和能流特点;生态金字塔;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类型;种群、群落、生态优势种、生态演替。
第三章
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类型、分析判断农业模式所属结构类型;各产业之间关系;杜能的农业经济区位理论;农业经济区位理论;农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特点、农业生态系统食物链的设计类型、概念、作用、设计思路、能针对实际问题做出食物链设计;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合理性的标志。
第四章
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来源途径;人工辅助能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正负作用),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合理使用思路;农田初级生产力提高的途径;农业生态系统中次级生产作用及改善的途径;碳循环;氮循环;P循环特点;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特点,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调节的原则;生物放大作用;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与能流、物流关系;成本外摊;收益外泄现象及后果。
第五、六章
自然调控方式、特点;人工调控类型;农业生态系统调控层次、调控特点;调控技术特征;农业发展中的几个阶段、国外对农业发展的模式探索、生态农业概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