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3、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②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③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2)过程与方法:
①中心问题讨论法:“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分析或探究变化的原因; ②历史比较: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比较; ③情境再现和影视赏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峨嵋文化、峨嵋月考收集整理)★模块链接:
必修Ⅰ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必修Ⅱ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几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繁荣科学文艺工作的“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方针的提出过程、内涵;方针的贯彻情况和成果;经验教训。“双百”方针是党的一项基本的、长期性的方针,它是为适合探索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而提出的。“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使科学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但同时又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由于文学艺术方面的资料较丰富,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并采取多种形式,如讨论、辩论、文艺作品赏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双百”方针的理解。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季节,是给人们带来生机与希望的季节。1956年我们的新中国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艺、科学领域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由此导入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引导学生看书后归纳)三大改造完成后,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党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提出:1956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据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陆定一回忆,1956年2月毛泽东主持的一次中央会议上,他汇报了学术领域的教条主义表现,会议决定对科学采取‚百家争鸣‛的方针。4月25日,毛泽东作了主题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论十大关系》报告。在随后的讨论中,陆定一发言再次谈到学术、艺术、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它自由‛。陈伯达则回顾了1953年中国历史研究委员会成立时,因郭沫若和范文澜在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上有不同观点,他向毛泽东请示工作方针,毛泽东说了‚百家争鸣‛四个字。鉴于毛泽东早在1951年为中国戏曲研究院写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题词,陈伯达在发言中提出‚在文化上、科学上,恐怕基本上要提出这样两个口号贯彻,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双百‛方针。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两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这次讲话经整理补充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于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同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对科学文化工作基本性的长期性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3、内涵: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4、影响:使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5、成果:硕果累累
(1)文学:老舍:《茶馆》(话剧);郭沫若:《蔡文姬》(历史剧);杨沫:《青春之歌》(长篇小说)等。
(2)期刊:仅1956年至1957年出现的文艺期刊就有18种,原有的刊物质量也有提高。
(3)电影:(参照P97“历史纵横”)“难忘的1959年”,杰出的故事片有《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
二、曲折的年代
1、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科苑荒芜。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京剧成样板戏“一统天下”。
如: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描写了北京市某区党委会里,一个青年干部同区委组织部一个副部长的官僚主义作风做斗争的故事。有些人认为,小说把反对领导的官僚主义当做主题,是完全错误的。
艾青的《蝉的歌》写的是一只蝉从早到晚在树上发着震耳欲聋的叫声,无论早晨还是晚上都是一个调子,而它自豪的正是“一口气唱很久也不会变调”。然而,八哥却忍无可忍了:“我说句老实话,我一听见你的歌,就觉得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艾青真名叫蒋海澄,1933年写了一首叫《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诗,当他将蒋字的‚艹‛字头写下后就停了笔,他想起蒋介石背叛革命,共产党人血流成河,自己也曾身陷国民党监狱受尽苦难,他耻于与蒋介石同姓,便信手在‚艹‛字头下面打了个‚×‛,这恰好是一个‚艾‛字,于是便以‚艾‛为姓,因为艾青生于十二月,刚好农村里面十二月是青的季节,而‚海澄‛意为青色,于是艾青就这样成了他的笔名。)
样板戏:所谓样板戏是‚文化大革命‛中一个特殊的词语,是江青等人把当时一批文艺作品视为开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的代表所赐的封号。‚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而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它们是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后来陆续出现的京剧《平原作战》、《龙江颂》等9部作品,不在‚样板戏‛之列,而被称为‚样板作品‛。
张扬《第二次握手》:张扬在‚文化大革命‛中写作了这部小说。因该书塑造了三个试图走科学救国道路的科学家形象,并且歌颂了周恩来,被‚四人帮‛认定为‚一本很坏‛的书,张扬于1975年入狱,坐牢4年并‚内定死刑‛,1979年初张扬及作品被平反。
三、艺术的春天
1、背景:
①“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②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指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③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美”。
2、内容:
(1)文学作品:
①“反思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被称为‚反思小说‛。反思内容:对共和国初期至‚文革‛时期历史、社会、个体命运进行批判性思考。反思对象:较广泛,干部、右派、知青、农村、军营生活、商人、‚内奸‛等在文革中命运。思考触角,追索从左到极左的深层历史原因。反思文学的发轫以茹志娟1979年2月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为标志。著名的作品有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叶辛的《蹉跎岁月》、古华的《芙蓉镇》等。
②“伤痕文学”: 十年文革期间,无数知识青年被卷入了上山下乡运动中。‚伤痕文学‛的出现直接起因于上山下乡,它主要描述了知青、知识分子,受迫害官员及城乡普通民众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悲剧性的遭遇。较早在读者中引起反响的‚伤痕文学‛是北京作家刘心武刊发于《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的《班主任》。当时评论界认为这一短篇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有的认为该篇发出的‚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与当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救救被封建礼教毒害的孩子的呼声遥相呼应,使小说产生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充满了一种强烈的启蒙精神。著名的作品有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大墙文学、冯翼才《铺花的歧路》、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为代表的农村‚伤痕文学‛等。
③改革文学:指反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社会改革,并以这一改革对旧的社会结构、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心理所带来的强烈冲击为基本主题的文学。发表于1979年的蒋子龙的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贾平凹的《腊月•正月》、《浮躁》,蒋子龙的《开拓者》,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是改革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2)影视作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3、结果:中国文艺再次繁荣,走向世界
【合作探究】“双百”方针的历史经验教训”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包括:“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执行过程遇到了哪些问题,“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应该如何处理三个关系?贯彻“双百”方针有什么现实意义?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使“双百”方针又恢复了它的生命力,我们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教师可结合“三个代表”的理论,使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这种状况是否符合“双百”方针?对于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的中国合适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样板戏实际是强行推行文艺的一言堂,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文艺形式多种多样,样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同时,也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严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
⊙本课测评
结合史实说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答案提示:1956年,“双百”方针实行后,出现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繁荣的局面。但是,不久,由于政治运动扩大,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双百”方针无法贯彻,广大知识分子受到打击,严重阻碍了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文革结束以后,“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再次繁荣。
⊙学习延伸
你读过或看过哪些“双百”方针提出后出现的优秀文学艺术作品?选择其中一部谈谈体会。答案提示:(略)。
第二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一、程标准:
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
①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③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了解196年“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知道“双百”方针的具体内涵;
列举反映“双百”方针贯彻下硕果累累的典型事例。
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中国的国情;
“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项基本方针,对促进我国科教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
运用:通过讨论在“双百”方针贯彻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学会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过程与方法:阅读文,从当时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来分析“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背景,认识到这个政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国情。
通过对春天的信息——“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和基本内涵的了解;对春天的硕果展示与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对比分析,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
通过对“双百”方针的了解,增强我们中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信心和能力。
3、时安排:一时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二、教学过程
【新导入】
XX年9月中旬,第17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在大连举办,揭晓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获奖情况。
百花奖的设立始于1962年,百花奖主要反映了广大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和喜好,因而被称为“群众奖”。百花奖以盛开的百花取名,象征影坛百花齐放,春色满园,鼓励电影艺术家创作出更多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好影片。百花奖以百花女神雕像作为自己的奖杯。
百花奖的设立体现了党和政府什么科学艺术发展方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提出的背景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提问一:196年前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怎样?
结合初中学过的苏联历史和刚学过的新中国初期的历史,让学生认识到把学术、思想认识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是由于来自苏联的学术批评中粗暴作风和国内在革命斗争中的“左”倾思想的影响
提问二: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9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包括调动文化界和科学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事业。为此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会议。在肯定知识界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同时,制定一个正确的文化工作方针非常有必要,以使文化与科学走上正轨,以便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因而,党提出“双百”方针。
提问三:“双百”方针是哪年提出的?
9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的。
毛泽东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2、“双百”方针的内容:
艺术问题——“百花齐放”(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学术问题——“百家争鸣”(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具体地说,“双百”方针的内涵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学术领域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不仅是文学领域的一项长期方针,也是科学学术领域长期方针。
提问:“双百”方针提出后到“文革”前,我国的文艺科学发展状况如何?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
二、曲折的年代、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文艺和科学的研究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3、表现:(教师讲解)
①许多学者被打成右派,甚至被作为阶级敌人进行斗争,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一些正确优秀作品遭到错误批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等。
②全国各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文艺人士、知识分子、民主人士遭批斗(如吴晗、老舍等),有的甚至迫害致死(如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周信芳,画家潘天寿等)。
③破除“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一些优秀作品受到批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蝉的歌》等,还有文化典籍付之一炬,国家文物遭洗劫。
④文艺作品遭封杀,仅保留样板戏。P98
林彪、江青等将改编后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现代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等作为“样板戏”。推广全国。全国上下成了样板戏“一统天下”。样板戏实际是强行推行文艺的一言堂,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文艺形式多种多样,样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同时,也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严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
由此可见,由于政治运动扩大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文艺和科学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三、艺术的春天、背景:①“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
②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内容:出现以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及以改革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和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3、结果: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
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使“双百”方针又恢复了它的生命力,我们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进入21世纪,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四、堂小结:
“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五、堂训练:、“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B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让各种思想自由辩论
2、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主要是在哪两上领域展开
①政治领域
②文学艺术领域
③经济领域
④科学研究领域
A①②
B③④
②④
D①④
3文革期间,出现了“八亿人民八个戏”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A大量文艺工作者被下放劳动改造
B传统戏剧失去观众
“左”倾错误的持续发展
D戏剧艺术空前提高
六、延伸与探究
为什么说196年,中共中央提出“双百”方针是正确的?
“双百”方针是党和国家关于发展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基本方针,其基本精神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符合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和科技兴旺的方针。由于“双百”方针的贯彻,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七、本知识结构
第三篇:“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教案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教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程标准: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教学要求:、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并概述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双百”方针的价值。
3、感受文艺作品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价值。养育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19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双百”方针的贯彻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2、理解“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中心问题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教学过程
导
阅读引言,提问: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学习。
新讲授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背景:学生看书回忆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来建设伟大的国家。引导回顾:从19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提出:学生回答——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3、结果文学艺术不同形式和风格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硕果累累:《茶馆》《蔡文姬》《青春之歌》
二、曲折的年代、原因:政治运动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
2、结果:百花凋零
许多文学艺术作品遭到政治批判
三、艺术的春天、背景:“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邓小平指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美”。
2、内容:出现以“文革”为主题“反思文学”“伤痕文学”;“改革”为主题;社会生活为主题。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3、结果:中国文艺再次繁荣,走向世界
四、“历史的经验教训”
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包括:“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执行过程遇到了哪些问题,“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应该如何处理三个关系?贯彻“双百”方针有什么现实意义?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使“双百”方针又恢复了它的生命力,我们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教师可结合“三个代表”的理论,使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习题反馈:
见和评价手册
教学后记:
第四篇: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学案(人教版必修3)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梳理双基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3.内涵: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4.表现: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二、曲折的年代
1.背景: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遭到批判。2.文艺方针: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3.影响: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等,都受到政治批判。百花凋零,科苑荒芜。
三、文艺的春天
1.背景
(1)“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2)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指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3)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五讲”“四美”。2.内容
(1)文学作品:反映“文革”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 出现。(2)影视作品:《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3.结果:中国文艺再次繁荣,走向世界。B.精讲例题
[例1] “双百”方针提出的根本目的是()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B.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让各种思想自由辩论
[例2] 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即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B.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 C.实施过程历经曲折,是个长久的指导方针 D.与二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本质相同 [例3]“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是()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意识形态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逐渐突出
③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例4] 1956年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一个很大特点是“自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 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C.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D.可以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斗争的自由
[例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宣传唯心主义,都是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
——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二
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毛泽东的认识有何变化?对“双百”方针有何影响?(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毛泽东的看法又有何变化?对执行“双百”方针有何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影响毛泽东改变“双百”方针初衷的是什么观念? C.随堂巩固
一、选择题
1.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1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1956年”。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双百”方针的提出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2.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下列现象被允许的是()
①宣传唯心主义观点②宣传唯物主义观点 ③批判斯大林的错误④宣传信仰基督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新时期开始时,我国文艺领域内再次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了“反思文学”“伤痕文学”。这里的“反思”“伤痕”的主题是对()
A.过渡时期建设中的问题反思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反思 C.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反思 D.社会主义改造问题的反思
二、非选择题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或者是宣传唯心主义,都是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
——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材料二
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
——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在文艺界整风报告上的批语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毛泽东的认识有何变化?(4分)对“双百”方针有何影响?(2分)(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毛泽东的看法又有何变化?对执行“双百”方针有何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影响毛泽东改变“双百”方针初衷的是什么观念?(2分)D.课后提高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后,我国文艺创作出现了繁荣景象。以下剧照出自这一时期的一部名作,这部名作是()
A.《窦娥冤》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茶馆》
2.1956年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一方针主要在哪两个领域展开()①政治领域 ②文学艺术领域 ③经济领域 ④科学研究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双百”方针遭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B.“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C.“左”倾错误的影响
D.学术问题被当作政治问题看待 4.新中国成立后,在十年建设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出现了文学艺术创作的高峰,与此密切相关的因素是()
A.学校教育的迅速普及 B.国家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 C.创作队伍的急剧扩大 D.正确贯彻了党的“双百”方针
5.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6.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7.“双百”方针的一个很大特点是“自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
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C.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D.可以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斗争的自由 8.从《青春之歌》《创业史》《红岩》等长篇小说的内容可知,建国初期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是①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斗争 ②反映社会主义新貌 ③歌颂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9.下列国产影片中,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 A.《定军山》 B.《歌女红牡丹》
D.《风云儿女》
C.《渔光曲》 10.“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文学艺术领域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①《茶馆》 ②《蔡文姬》 ③《青春之歌》 ④《三里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
C.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素材丰富
D.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 12.毛泽东说:“百家争鸣”是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有许多学说都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千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出各种意见。”下列各项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在报纸、刊物上可以自由讨论各种学说 B.在学术问题上允许发表不同意见 C.在《宪法》范围内允许任何争鸣意见 D.社会科学的争鸣要在《宪法》范围内
1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文艺流派交相引领风潮,小说、戏剧、诗歌、影视等争奇斗艳,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文化领域生机勃勃。这是因为我党
A.制订了“星火计划”
B.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C.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
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号召 14.右图是一本书的封面,仅凭此封面,我们也能判断出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
A.毛泽东是如何在1957年夏季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的
B.在“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1957年时我国学术界取得的重大成就
C.主要阐述的是“双百方针”对1957年我国文艺界的指导作用 D.“双百方针”在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开始后逐渐被破坏 15.社会主义时代文艺发展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人民报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让文艺创作呈现勃勃生机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二、非选择题
16.‚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彪、江青等污蔑建国17年来文艺战线上是修正主义‚文艺黑线‛专政,他们将改编后的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交响音乐《龙江颂》《杜鹃山》作为‚样板戏‛,推广到全国。一时间,全国各地京剧团只能演出样板戏,地方戏剧也移植样板戏,电影也以样板戏拍摄成的戏曲艺术片为内容,各单位还组织学唱样板戏,全国上下成了样板戏‚一统天下‛。
这种状况是否符合“双百”方针?对于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的中国合适吗?为什么?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精讲例题 [例1] 答案:A 解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繁荣文化事业的基本方针,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情况下,党和政府为促进科学文学艺术发展而提出的,根本目的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B包含在A其中,D是双百方针的表现。D的说法是错误的。[例2] 答案:D 解析:D项是错误的,因为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的背景是战国时期,之所以“百家争鸣”,是因为周王室的衰微,特别是奴隶制度的崩溃而导致了新思想的萌动,是并无政府的系统组织与引导的,与今天的“双百”方针本质是截然不同的。[例3] 答案: A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发生在1978年,与“双百”方针提出不符。[例4] 答案:D 解析:双百方针中的“自由”是学术争论和文学艺术创作的自由,不能将文学艺术和学术问题政治化,否则就会偏离社会主义文艺的轨道。
[例5] 解析:解答第(1)问要依据材料的信息,分析出认识的变化,分别说明其影响。第(2)问注意将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将材料三的观点提炼出来,根据变化指出其影响。第(3)问综合三则材料,寻找始终影响态度变化的主线因素。答案:(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为学术学术可以自由争鸣,材料二中毛泽东又认为不同观点的争鸣归结到世界观只有两个阶级之分。
影响:材料一的说法有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材料二不利于学术的繁荣。
(2)材料三中毛泽东将艺术划分为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已不是提倡百花齐放。影响:“双百”方针受到严重损害。(3)阶级斗争的观念。
点评:解答时一定注意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双百方针”对中国学术和文艺的发展是积极的,在分析题目是一定要注意这点。C.随堂巩固 1.B
2.A
3.C 4.答案:(1)材料一认为学术学术可以自由争鸣,材料二又认为不同观点的争鸣归结到世界观只有两个阶级之分。
材料一的说法有助于“双百”方针的贯彻,材料二不利于学术的繁荣。(2)材料三将艺术划分为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已不是提倡百花齐放。“双百”方针受到严重损害。(3)阶级斗争的观念。D.课后提高
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D
6.A
7.D
8.B
9.C
10.B
11.A 12.B 13.B 14.D
15.A
二、选择题
16.答案:样板戏实际是强行推行文艺的一言堂,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文艺形式多种多样,样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同时,也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严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
第五篇:高中历史 7.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了解“文革”时期文化事业遭到严重破坏,认识政治高压不利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需遵循客观规律;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二为”方向指引下,文化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掌握新中国文学艺术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的能力,通过对我国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出现的挫折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各个领域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使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用这些成就激励青年学生发奋学习,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百”方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艺术的成就。
难点: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之间的辨证关系。【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用毛泽东的两段话导入。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
提问:哪位同学能够跟我们解释一下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讲授新课: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双百”方针提出的社会历史背景
①对苏联模式迷信的的破除。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云谲波诡,苏联和东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特别是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随之而来的匈牙利、波兰等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决策者们冲破苏联模式的决心,加快了寻找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步伐,并由此而逐步形成了反对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以自由讨论和独立思考来繁荣科学和文化事业,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避免因矛盾处理不当而引发对抗的基本思路。
②从国内来看,三大改造结束,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毛泽东作出了阶级斗争已经结束的论断,要求把全党和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样,发掘和动员建设资源,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直接的、间接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成为当务之急。其中,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对阶级斗争状况的估计、对当时面临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历史任务的理解、对知识分子评价的变化以及文艺政策的逐渐松动,是“双百”方针提出的重要原因和有利条件。
2、“双百”方针的提出:“双百”方针是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首先要明确“双百”方针的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使学生明确,“双百”方针的针对性。
3、“双百”方针的影响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第一,在学术领域: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学生可以通过“历史纵横”了解这次争论产生的过程,老师讲解这一事件的意义: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这也是“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为贯彻落实这个方针,突破苏联模式而召开的一次影响巨大、效果很好的会议。“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厚了。
第二,“在文学艺术领域: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各方面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硕果累累。话剧、电影、文学作品、文艺期刊等等。建议教师用幻灯片展示多幅照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体裁、风格、内容和题材的多样性。
二、曲折的年代
在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材料之后,进一步提问: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文革”期间国内电影创作不再是“百花齐放”,而是“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了。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
学生分析,老师归纳:(1)科学文化领域内受到前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作风的影响。(2)在长期的战争年代,党习惯于用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认识问题。(3)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严重偏差,“左”倾思想日益严重。(4)60年代,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国内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致使此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出现了严重挫折。
由此产生的危害,不仅仅在电影事业上,还表现在: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的批判: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都受到政治批判。作者被划为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受到很大影响,科苑荒芜。
三、文艺的春天
学生阅读课文,解决这一子目的两个问题。
1、春天来临的原因
①“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极左路线,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人民生活。②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他还强调要坚持贯彻“双百”方针。③20世纪80年代,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五讲”“四美”为内容。
2、春天的表现
①出现了反映“文革”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以改革实践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②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欣向荣。③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多样化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
【本课小结】
“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的文艺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有何认识?
变化:活力初现----遭遇挫折----重现春天 原因:政治环境的变化;“双百”方针能否贯彻;认识(实质、目的、教训):
“双百”方针实质上是在文化领域的民主化 “双百”方针的目的是要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贯彻双百必须注意实事求是,处理好三个关系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