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应对策略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应对策略
作者:天天论文网 日期:2016-3-31 10:24:04 点击:1 摘要:农产品国际技术贸易属于一国政府机构、经济性组织或者个人依据某一商业条件对另一国家的经济组织或者个人转让相关农产品技术之行为。这种有偿技术转让没有经过科学合理地证明,有可能会对出口国的农产品造成实质上的危害。但是,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壁垒由于具备了隐蔽性与灵活性等特征而逐步成为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状况,并探讨了明确农产品相关技术标准、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等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应对技术性壁垒的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
由于世界范围内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得到了新的发展,导致农产品关税受到削减与制约,关税壁垒对于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保护作用持续降低,而全新的非关税壁垒诸如反倾销和技术性壁垒成为了国际贸易保护的主要内容。技术性壁垒简称为TBT,主要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进口国在落实贸易进口管制政策之时可运用发布法律法规等方式,制定出各类强制性或者非强制性商品、技术标准以及检验机制等,提升对于进口农产品之技术性要求,以求提升进口的难度值,进而实现限制进口的目的。技术性壁垒因为具备了广泛、复杂、隐蔽以及灵活等特征,成为了西方国家保护本国市场的一个重要措施,而且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一、当前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状况分析当前国际范围内广泛执行的农产品技术性壁垒利用了《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以及《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之中相关的人类、动植物和环境安全保护等条款。同时,美、日以及欧盟等西方发达国家及地区依靠自身在经济以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也制定出了十分严苛的技术标准体系,以求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的出口上加以限制。其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一是农产品技术标准及其法规。美国作为技术标准以及法规最为健全的国家,运用十分严格的联邦法律来规范农产品之输入。例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就制定出了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等方面的法案,恰当包装和标记法案、教育法案等。美国食品安全检验局则制定出了联邦肉类检验法、禽类产品检验法等,而美国消费品安全管理局制定的是消费品安全法。近年来,美国的技术性壁垒对于农产品领域贸易的限制变得愈来愈广泛,立足于发布各类新型技术标准和法规以提高农产品检验的相关项目和标准,进而提升别国农产品进入本国的门槛。
二是农产品合格评定规范及其质量认证机制。农产品合格评定规范主要是指为生产出能够切实符合质量标准的农产品,对农产品企业的质量和管理体系实施全面认证。有鉴于此,对于农产品质量的要求应当更加严格与广泛,这是切实保障食品安全与限制进口的重要举措。技术性壁垒对于农产品合格评定规范具备明确之要求,其中包涵了制造商质量合格声明、产品质量保证机制有效性证明、产品质量保证体系测试与考核机制、产品质量认证注册或者认可、产品测试实验室或者认证机构认可证明、产品定型核准菜材料、产品生产企业管理规范、产品危害性控制机制、企业现场诊断标准等。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运用对农产品等实施多种形式的产品质量认证以及合格评定机制来控制国外不合于其规定的农产品的进口。例如,美国要求对输入其国内的肉类产品出口国实施一年一次的防疫、入港、农药兽药或者化学残留物检查,要求使用农产品为原料所制作而成的食品、药品以及保健品等一定要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认证。欧盟明确了水产品以及动物制品输入企业一定要得到其注册备案而且在其官方所发布的企业名录之列。日本明确规定进入其境内的农产品一定要通过质量认证,对进口的食品则应当施行100%强制检查,重点为易腐、易发霉的食品和生鲜食物、应用添加剂的食物、易沾染食物的荧光物质等等。西方国家所出台的以上制度无可置疑地会提升农产品成本,从而让出口国的农产品在国际贸易竞争之中失去价格上的优势。
三是农产品标签与包装的要求。美国作为全球食品标签法规最为健全的国家,其营养标签和指导法令硬性规定食品必须贴上营养标签,而食品标签则要依据特定之要求公布营养成分以及健康功效的声明,大多数食品一定要标出至少十四种营养成分之含量。对标注了健康标记的农产品一定要符合低脂低钠的标准。欧盟则在其加强食品成分标注的规范中明确了食品中有可能造成消费者们过敏或者别的不适之成分,无论其含量高低,都应当在标签中加以注明。
四是农产品绿色技术壁垒。绿色技术壁垒主要是指对进口的农产品提出相对较高的环境核定标准。这一壁垒主要含有绿色技术、绿色环境、绿色包装以及绿色检疫等相关制度。如今,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 管理体系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普及。同时,很多国家纷纷确定了自身环境标准与检测办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农产品当中的有害物质残留加以限制。
一些国家不但逐渐增加了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检验标准,而且还对畜产品、转基因农产品和罐头等农产品加工产品提出了更高的微生物限量标准。例如,欧盟就增加了对我国出口茶叶的检测内容,并大幅下降农药残留标准。这样一来,导致我国出口欧洲的茶叶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因为我国农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尚处在粗放式发展之中,绿色技术壁垒必然会对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造成非常大的限制,其后果是出口农产品的数量大幅度减少、生产的成本则大幅度地提高。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应对技术性壁垒的策略探讨
(一)明确农产品相关技术标准农产品的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是我国农产品突破技术性壁垒的最重要的阻碍。因此,我国要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切实瞄准国际市场的实际需求,将能够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各农户运用企业+农户的方式进行集中,在统一农产品的品种、耕种的方法、灌溉手段、施肥方式、收购与加工要求的基础上,真正生产出符合西方国家标准的成批量农产品对外加以销售,这样一来即可产生更大的规模化收益。农产品企业应当向广大农民提供农产品相关技术、良种等服务,从而积极鼓励农民群众为企业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类农产品。如此一来,生产技术与质量也就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对农产品企业来说,不但能够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之质量,确保农产品企业可依据国外技术性壁垒之要求来组织实施生产,从而让进口国能够做到无隙可找,而且农产品企业还可实施规模化生产以控制成本,这样一来就能够在深加工上取得更大的进展,利用农产品的高科技含量以突破西方国家技术性壁垒之限制。
(二)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机制自从我国从上个世纪90 年代加入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之后,就借鉴该法典和国际进行接轨,从而形成了具备中国特色的食品标准以及技术法规系统。因为国内与国外两大市场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尚存在着极大的差距,因此就需要尽可能地创设出相应的条件,制定出能够和国际进行接轨的农产品标准,不仅提升我国出口农产品自身质量,提升出口创汇的额度,而且还能提升我国国民的食品的质量标准。我国必须依据国际上所通行的办法,制定出和全球市场相互接轨的农产品标准体系以及安全标准。如此一来,就能够让企业与农户能够有较为稳定的参照体系,让其能依据国际标准来处理事务,化以量取胜为以质取胜,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好地突破西方国家技术性壁垒之限制,切实打通我国农产品生产的绿色通道。
(三)积极深化农产品贸易领域国际合作如今,我国环境和贸易问题之本质在于切切实实地改变各种不够平等的国际新经济秩序。所以,要持续深化与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到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话之中,切实树立起全球化经济的思想,形成环境和贸易相互协调之良性体系。要始终坚持让西方发达国家更多地承担义务这一原则,让其对如今全国工业化进程中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清账,并对目前的高密度生产所导致的环境恶果来负责,并且向广大发展中国家转让相关环境技术及时有效地提供资金上的大力支持,以保障本国农产品行业从业人员的利益。
(四)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改革农业经营体制如果我国农产品领域的国际化竞争主要表现在农业经营体制上的激烈竞争。在这一新形势之下,一定要在坚定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农产品领域经营体制改革的力度,从而为我国农产品行业积极参与到全球农产品竞争之中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以及支持。致力于落实农产品领域的产业化经营,这是持续提升我国农产品行业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应对当前农产品技术性壁垒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产品领域的产业化经营并不只是对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进行联结,而且还是一种极其重要的现代农业经营机制,这必然是今后我国农业能够进入到全球化市场之中,进而积极参与农产品国际化的重要保障。为此,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是农业产业化能够指导农业经营活动主体进入到市场之中。农业产业化可以说是农民群众和市场相互联系之中介桥梁。农业产业化能够把原先分散化的农户联结成为具备相当规模的现代农产品产业基地,从而沟通农户以及市场,进而为广大农户提供更为稳定的销售途径。其次是农业产业化能够提升农业经营主体所具有的竞争实力。通过农业龙头企业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营销网络、人才队伍以及市场信息等各类资源,能够切实帮助农民群体实现经营要素之重组,切实改变其市场竞争的方式。最后是农业产业化能够提升农民群体的组织化。因为我国农产品种植者存在着高度分散化的状况,缺乏足够的组织化,无法应对现代农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引入农产品产业化经营模式之后,即可将分散化农户结合为整体,进而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实际竞争力。结束语总的来说,各类贸易保护政策措施必然随着当前国际经济整体环境的持续发展而变化,从而让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这其中自然也涵盖了农产品贸易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影响到农产品国际贸易的规模,导致农产品贸易出现转移,导致贸易条件愈来愈恶化,所以说,拥有合法身份的技术性壁垒一旦滥用于农产品国际贸易领域,就会极大地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行。为此,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应当积极采取上述策略的前提下,更加深入地掌握西方国家农产品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的实际状况,制定出最为稳妥可行的应对之策,从而确保我国农产品能够全面打破技术性壁垒,在国际贸易领域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农产品贸易技术壁垒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2]林汉川,田东山.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探析[J].我国软科学,2002(03)[3]孙敬水.TBT 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2(06)
[4]彭超.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农业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其对策[J].山东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05)
[5]李陪辰.黑龙江垦区农产品出口突破国际贸易技术性壁垒的应对措施[J].现代化农业,2006(10)
第二篇: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策略
从前面的分析来看,主要由发达国家实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确实对我国的农产品造成了重大影响。我国是农业大国,截止到2008年,55%的人口生活在农村的劳动力依靠土地为生计,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增收、就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经研究学者的实证证明,通过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大大促进出口贸易。[10]因此,如何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积极参与制订国际标准
世贸组织规定,在涉及国家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以及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各国可以制定本国的标准和规则,甚至可以实施超出国际标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因此,采用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初衷不仅是为了确保国际交易中农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减少由进出口农产品的规格、质量和服务引发的争端,规范国际贸易秩序,更重要的应是为了维护各国消费者的权益,体现基于生态环保的新的市场需求,因而可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可以说,进口方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行为可能对出口方有正面效应。短期看,有助于完善我国农产品的监控体系,提高国内农产品安全标准,推动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和有机农业的发展;从中长期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倒逼机制可以促进农产品出口方积极改进技术,提高出口农产品质量,从而可以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增进全社会的福利水平。[11]
发达国家在国际标准化活动中千方百计争取领导权、发言权和主动权,竭力将本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以占领国际贸易技术制高点。从发达国家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来看,美国的参与率为80%,法国为70%,英国为50%。各主要发达国家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贡献率也远远高于广大发展中国家,如英国和德国的贡献率都达到了17%,美国为15%,法国为12%,而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的贡献率只有39%。[12]因此,从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的目标出发,我们在正确认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可以学习发达国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的经验,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利条件转变为有利条件。
(二)完善我国农产品进口法律法规、标准与检验检疫制度
为了避免国外农产品、国外企业对我国农产品产业产生冲击,我国应该加强利用正当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的农产品产业。这方面的工作,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例如,2005年,我国修订的最重要的TBT措施是由国务院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实施条例》。同年,我国向WTO提交了18个SPS通报,其中常规通报14个,紧急措施通报1个,补遗通报3个。通报数在所有WTO成员中名列第15位。中国2005年制定的SPS措施主要涉及农药残留限量、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卫生标准、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限量、食品接触材料卫生、动物检疫、进境水果检疫管理办法等。[12]总体而言,我国对于进口农产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还没有构建起来。我国农产品相关技术标准、法律不健全,已有的相关技术标准低于国际相关标准,如我国农产品卫生限量指标相对欧盟不仅检测项目少,而且限量指标也松。因此,完善我国农产品进口法律法规、标准与检验检疫制度,是当务之急。
(三)积极协商并签订双边检验检疫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
虽然农产品多边贸易环境恶化,多哈回合农业谈判陷入困局,但与农产品相关的双边协商与双边检验检疫协定迅速发展起来。
2005年,日本厚生省向WTO通报并于2005年11月29日生效的食品中的农业化学品残留限量“肯定列表制度”将可能对我国约70多亿美元的农产品和食品对日出口造成严重影响。为此,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发改委、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海关总署、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食药局、中医药局、认监委、标准委等全国技术性贸易措施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和食土商会等组织进行了联合研究和评议,正式向日方提交了我国的评议意见,并与日方进行了多双边的交涉,从而使日方部分采纳了我国的评议意见。同时,各部门协调配合,从多方面采取应对措施,以使该制度实施后对我国产品出口造成的影响尽可能减少。[13]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不完全数据显示,全球已有十几个国家达成6个柑橘产品的双边检验检疫协定,在这样的协定下,指定的柑橘出口商可享受免检待遇。[14]可见,解决我国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个重要办法,就是:政府与进口国协商签署双边检验检疫协定。中国目前已有的双边检验检疫协定多针对农产品生产国,对于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意义不大。因此,中国应加大与主要农产品进口国的谈判力度。
(四)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化体系建设,提高产品结构
我国出口农产品中,低端产品占比重大,出口价格较低。低端产品出口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严重,而中高端产品则受到限制较小。因此,为提高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政府需要在资金、税收、补贴及人才方面鼓励支持农产品企业提高研发能力,特别是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掌握、国际专利的快速申请和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农产品出口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结构,通过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示范园区,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生产并出口中高端产品,使产品达到国际市场准入的要求,争取成为全球农产品价值链的主导者,逐步提升我国企业在农产品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例如,国际上的柑橘产业巨头新奇士集团,就是从美国南加州水果与农产品合作社起步,一步步成为柑橘产品全球价值链的主导者。因此,我国政府及相关企业必须具备战略眼光,推动农产品龙头企业向更高层次的国际化阶段发展。
(五)通过预警机制积极跟随标准和应诉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本国贸易伙伴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跟踪报告和研究,有的已建立起成熟的预警机制,赢得了应对技术壁垒的主动权。政府应加强通报咨询网站建设,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企业提供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信息。企业应加强对发达国家和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技术标准、技术政策、有关法规、标准结构和内容的研究,密切注视全球技术性贸易措施变化的新动向,使农产品适应和满足国际标准和进口国的要求,避免陷入技术壁垒的陷阱。另一方面,一旦某个进口国对我国某个农产品出口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及时通知相关出口企业。出口企业应该及时与行业协会或同行企业准备应诉,以避免进口国的不正当限制。企业要对所面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所依托的标准本身做出认定,然后认可或提出异议或申诉,即对合理的技术性限制措施或法规予以规范或加强,最后,对不合理的法规或措施予以削减或消除。
(六)培养和支持国内企业的跨国经营,树立国际品牌
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学习联想收购IBM的PC机事业、吉利收购VOLVO,走出国门,在国外成立制造子公司或全球兼并,以实现中国跨国企业的快速形成,参与到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价值链的核心部分,打造基于产品深加工及知名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新疆新中基已经发展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番茄制品企业,它的法国和意大利销售渠道,就是通过收购当地企业建立起来的。政府可以从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农产品出口额比重大的企业与具有发展潜力的和处于前沿科技领域内的企业,进行跨国行业并购和联合。
此外,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应该更加注重对自己企业的人文塑造,如以人为本、环境友爱、关怀员工、帮助当地社会发展等。企业可以通过与产品出口市场的公众、政府、非政府组织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树立正面的国际形象和品牌。
第三篇:论如何应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论如何应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摘要:绿色壁垒高筑是当前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保护日渐高涨的真实写照,绿色壁垒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日益扩大,我国应对绿色壁垒加强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建立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加快绿色标准制定,重视环保法规完善,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社会环保意识,加强对外公关协调,维护国家环境安全,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正确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绿色壁垒 国际贸易 贸易保护 环境保护 可持续性发展
引言:随着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保护日渐高涨,我国应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的措施。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壁垒涉及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安全等多个领域,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1)绿色关税制度。(2)绿色市场准入制度。
(3)“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以及环境贸易制裁。(4)推行国内PPMs标准及其他环保标准。
(5)强制性绿色标志(签)、强制要求ISO 14000认证等。(6)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
(7)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强制性措施。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总体来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市场份额、贸易机会、企业和商品信誉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国外消费者对
我国部分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食品信心下降,对我国出口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具体地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从产品出口的市场范围来看,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日本、美国、东南亚、欧盟、韩国等国家,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0%,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发源地。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销路极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从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来看,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相对单
一、固定,一旦目前的市场销路受到影响,出口的增长速度必然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的某些商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该商品的出口会立即出现停滞,如不及时采取对策,就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从企业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来看,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多数是以环境标准和标志的形式出现,要想实现其环境标准、获取其环境标志,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将增加有关的检验、测试、认证和公关等手续以及相关的费用,从而使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价格优势大大削弱,丧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出口效益日渐下降。从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来看,由于遭遇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因此,必须恰当处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冲击。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1.加强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建立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
发达国家或地区绿色壁垒繁多,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很大,所以应该设置专门的部门负责绿色壁垒的信息收集、跟踪和分析工作,了解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法规、技术和标准,同时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有关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咨询机构,建立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便于为企业服务,以主动防范和避开新型绿色壁垒。
2.加快绿色标准制定,重视环保法规完善
加快我国相关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并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逐步完善各项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
体系,推广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引进检测技术设备和人才,强化监督管理作用,降低自然资源浪费,整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鼓励清洁生产,真正实现环境成本内在化。
3.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社会环保意识
我国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以全民环保教育为基础,提高社会环保意识,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要求企业重视绿色生产,更多承担社会责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4.加强对外公关协调,维护国家环境安全
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下的权利,最大限度的削弱绿色壁垒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好评议机会和WTO的例外条款,通过加强磋商妥善处理,加强政府问双边和多边交流机制,尽量避免打贸易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同它们的团结与合作,以约束发达国家滥用绿色壁垒,为我国商品出口营造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实施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开拓新兴市场,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加快推进我国与发达国家区域一体化,规避某些贸易保护主义强烈国家的堵截。
5.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国家应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行业的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控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推进节能减排治污,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优化产品性能,通过清洁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做好规范化认证工作,争取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强长远的风险规避和抗拒能力。
6.正确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我国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政策,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放,金融部门要在信贷资金上给予支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组织、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障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朱京安,杨越.对绿色壁垒的理性分析及发展走向初探.中国经济报刊网,2005.9
2.陶忠元.绿色壁垒的中性透析及其启示.国际贸易问题,2003(9)
3.夏英祝,祖书君.绿色壁垒和绿色壁垒效应.农业经济问题,2004(1)
第四篇: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策略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策略
摘要】本文总结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状况及特点,分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但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仍然面临着农产品质量不高、绿色贸易壁垒和农产品反倾 销等问题。我国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战略意义。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
从农产品进出口额来看。())(#())$年,农产品进出口额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创历史最高水平,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农产品国际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
())*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了$))亿美元大关,已跨入世界农产品贸易大国的行列。尽管我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较快,但贸易额在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却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相比较而言,在许多国家的贸易结构中,农产品贸易居于重要地位。这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同时也说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从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来看。亚洲仍是我国农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市场份额略有减少,但对欧洲、北美洲出口市场份额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我国农产品尤其是谷物、肉类、蔬菜、水产品等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欧洲是我国农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北美洲为第三大出口市场。$”从农产品出口格局来看。以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 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产品的质量不断提高且价格具有比较优势。!“"#年,我国蔬菜进出口贸易顺差达$%亿多美元;水果进出口贸易保持&”亿多美元的顺差。!“"’年我国水果出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出口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进口量为&)’万吨,同比增长%)+*,进口
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呈现出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趋 势。其中,谷物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呈净出口格局,这主要得益于近两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产,供求关系得以改善。从品种来看,小麦进口显著下降,玉米出口大幅度增长。同时,食用油籽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扩大;食用植物油出口增长,进口有所下降,贸易逆差缩小;食糖进出口双增长,贸易逆差有所扩大。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过去有优势的大宗农产品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过去出口量较大的部分农产品 出口幅度缩小;出口产品结构由以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为主转向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当前具有出口潜力的农产品的市场开拓能力不强。
二、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出口多为初级产品,质量差、加工增值程度低、技术创新不足、缺乏品牌产品。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导致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现代化和标准化程度 很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很多环节尚未与国际接轨,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我国人多地少,农户均耕地不足“)’公顷,导致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很 高。由于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都很低,我国目前农产品出口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实质上依赖于低价竞销,农产品附加值较低,这既不利于农产品出口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又限制了 我国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发挥。与此同时,我国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低、传统产品多、创新产品少、新品种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并且农产 品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基本没有在国际市场上驰名的品牌。$”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大门虽已打开,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贸易门槛的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特别是绿色贸易壁 垒的强化,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构成了严重威胁。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为了保护有限资源、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通过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标准,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或服务加以限 制。一些发达国家出于特定目的,已将其演变为一种技术壁垒,以此来限制外国农产品的进
入。目前,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障碍,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结 构的战略调整,几乎所有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均面临着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不完善,国内企业盲目竞争。当前,我国政府对农产品出口实行多头分割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分段管理,这使得监控脱节,既没有形成从生产到出口的全程 监管机制,也难以建立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之间,缺少能够把农户组织起来的合作组织,也缺乏具有经营实力的农业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 竞争。这种生产与贸易相分离的状况,不仅使农民利益受损,而且不利于农民了解国际市场的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生产出满足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另外,国内企业之间的盲目竞争也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带来了诸多问题,对外贸易中的“倾销”与“反倾销”事件时有发生。
三、发展策略
#”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首先,要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及科技含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尽快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 升级,大力引进先进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提高我国农产品生产者的加工能力和水平,变国内农产品的生产优势为市场竞争优势。其次,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要依据 国际市场的需要,加强对国外市场的调研和销售渠道的开拓,调整农产品出口品种及其比重,加快发展有机农产品和加工品。从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战略储备的角度来看,应控制资源 耗费较多的农产品的出口,适度增加互补性农产品的进口,减少竞争性农产品的进口。再次,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扶持一批产业化经营的出口企业。$“积极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正当的绿色贸易壁垒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要从农产 品质量标准、认证、监管等方面引导农产品的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从产品设计、包装、质量到技术、安全、卫生、环境等多方面均应增加环保因素,顺应绿色消费的要求,同时开发环保成本低、质量高、符合国际环境标准的绿色农产品,实现真正的绿色经济。同时,国家应尽快完善有害有毒物质的残留限量标准及检测方法,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需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推行农产品等级标准,鼓励生产优质优价的农产品,促进农产品市场的良性发
展,逐步建立起既符合我国国情,又同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
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加强国内流通市场的建设。国家
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产品出口战略的研究及对国际市场、国际贸易政策、相关农产品信息的研究,并及时传输给农民,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智力支持。国家要采取 切实的措施,充分利用农业协议中的“绿箱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规范国内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竞争行为,遏制无序竞争,确保国家和农民的利益。同时,要打破条块分割、地方保护和部门垄断的局面,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手续,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此外,还应建设好农产品配送、储运、拍卖
及营销信息系统,为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农业行业协会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专业化经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借鉴国外行业协会的成功经验,逐步形成“专 业农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借助农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发展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
主要参考文献
①徐元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状况及发展对策)世界经
济与政治论坛,!“"’;(②张兵)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状况及其提升策略研究)经
济问题探索,!”“(;$
③庄惠兰)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发展研究,!”"’;$
第五篇:论文2浅谈如何应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浅谈如何应对当前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在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大背景下,国际贸易作为主要推动力之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关系愈加密切。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全球经济复苏举步维艰,不少国家的经济增速放缓,就业形势严峻,产业经济萧条,国际贸易萎缩,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国际贸易保护日渐高涨。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达到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的目的,在传统贸易壁垒作用趋于削弱的情况下,除了频繁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之外,还不断采取新的技术壁垒等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其他国家商品的出口。随着全球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环境与贸易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作为技术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壁垒自然成为环境与贸易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最佳手段,迅速成为发达国家利用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保护本国利益的主要贸易措施。
2009年6月26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第一次提出了碳关税相关条款。根据这一条款,如果美国没有加入相关国际多边协议,自2020年起,美国总统将获权对来自未采取措施减排温室气体国家的钢铁、水泥、玻璃和纸张等高耗能进口商品采取边境调节措施,即可以对这些商品征收碳关税。在此之后,法国在2009 年11月24日的欧盟成员国环境部长非正式会议上,不顾其他欧盟成员国的反对,单方面提出,将从2010年开始对从那些在环保立法方面不及欧盟严格的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碳关税。据研究机构测算,如果按照新的标准设立碳关税,美国将对85的进口商品征税,而中国作为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出口优势恐怕会消失殆尽。
发达国家准备征收碳关税,首当其冲指向发展中国家,这无疑将成为历史上最大的绿色壁垒!碳关税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绿色壁垒离我们越来越近,将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巨大的影响,应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所以,我国应对绿色壁垒加强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建立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加快绿色标准制定,重视环保法规完善,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社会环保意识,加强对外公关协调,维护国家环境安全,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正确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绿色壁垒的定义和主要表现形式
(一)绿色壁垒的定义
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环境保护为名,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法规和技术标准,对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及服务设臵障碍,采取直接或间接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以实现保护本国市场 为目的的新型非关税壁垒。
从实践来看,绿色壁垒已成为技术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是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者利用环境保护浪潮,滥用环境保护条约、法律和规则的产物,它以其过高的技术标准、繁杂的检验检疫程序和各种环境标志、认证体系阻碍着发展中国家商品的市场准入,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违背了WTO规则,影响了贸易自由化进程。同时,绿色壁垒也是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生态环境的有效工具,是调节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杠杆,是促进技术进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绿色壁垒对产品及其设计开发、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提出了绿色环保的要求,使各国的生产及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使绿色商品成为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商品,促使各国重视对绿色产业的扶持和投资,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
(二)绿色壁垒主要表现形式
绿色壁垒涉及环境保护、人类健康、生物多样性、动植物安全等多个领域,其主要表现形式有:(1)绿色关税,又称环境进口附加税,是指以保护环境为由,对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商品除征收一般关税外,再加征额外的进口关税,以降低进口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2)环保法规和技术标准,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的环保法规和技术标 准,限制外国商品进口,这中问又涵盖了国际环保公约、环保技术法规、环境标志和认证及环境包装和标签等方面;(3)绿色检验检疫制度,是指以确保人类健康及动植物免遭污染及损害为由,各国海关、商检机构依据相应标准(如食品的安全卫生指标、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重金属含量、细菌含量等指标)对进口商品的品质进行检测和鉴定,以限制外国超标商品进入国内市场;(4)环境贸易制裁,指进口国怀疑进口商品的低价是由于接受了来自出口国政府的环境补贴或未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对进口商品采取的一种限制措施或给予相应的制裁;(5)绿色市场准入制度,指进口国以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以及违反有关国际环境公约或国内环境法律、规章为由而采取的限制国外商品进日的措施。
绿色壁垒作为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它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内容上的广泛性、实施上的强制性、操作上的隐蔽性、贸易上的歧视性、存在上的动态性和作用上的时效性等特征。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过多年经济的平稳高速增长,中国很多商品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很大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中国外贸商品出口额逐年增长,贸易顺差逐步扩大。2009年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 元,比上年增长8.7%,外贸出口额为12016.7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大商品贸易出口国。中国作为新兴贸易大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交往规模日益扩大,在国际贸易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中国的贸易出口将受到更多的限制,此前欧美国家就把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环境恶化的祸首强加在中国身上,指责中国经济的崛起破坏了全球经济平衡及生态平衡,针对中国采取各种贸易保护措施。目前全球35的反倾销调查和71的反补贴调查针对中国出口商品,截至2009年,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连续4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经济体,遭受各国调查的商品主要集中在钢材、纺织品、汽车零件、轻工产品等领域,成为全球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中国面临绿色壁垒等非关税壁垒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我国近年因绿色壁垒而遭退赔的案例不胜枚举,每年因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商品价值上百亿美元,受阻的商品主要集中在纺织品、农产品、水产品等范围,有的的确属我们产品标准低,有的则是不折不扣变相的贸易保护。
绿色壁垒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既有消极的方面,也有积极的方面。
(一)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1、限制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范围,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商品主要出 口方向仍然是欧盟、美国、香港、东盟、日本、韩国等发达及新兴国家和地区,对它们的出口份额约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O,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多数是世贸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目前已从环保立法进入了环保执法阶段,它们设臵绿色壁垒的标准越来越高,使我国部分商品短期内难以完全达标而出口受阻,从而限制了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范围,影响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为满足绿色壁垒对商品及其设计开发、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提出的绿色环保的要求,我国企业需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鉴定和包装费用或被征收绿色关税和反补贴税,致使我国出口商品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2、影响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加大我国的就业压力。绿色壁垒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限制我国的出口贸易量,而我国出口贸易依存度偏高,2009年仍为24.5%,因而会影响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基于我国具有廉价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我国出口的商品在很大程度上以纺织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工艺、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受绿色壁垒影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受阻,势必引发相当一部分人失业,加大我国的就业压力,产生极大的社会负面影响,以服装业为例,据专家测算,我国服装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将下降0.5个百分点,就会有3.6万人失业,进而对前后关联行业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
3、加剧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加重我国环境整治负担。绿色壁垒会迫使国外投资商为了获得高额的经济利润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成本内在化和绿色贸易管制,利用我国环保标准低、环保管理体系不健全及环保评估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将钢铁、建材(水泥)、化工、印染、造纸、化肥等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行业转移到我国,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并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重我国节能减排治污的环境整治难度和经济负担。
4、易引发国际贸易争端,不利我国外贸发展。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案例中大部分与绿色壁垒有关,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从而会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有利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商品要想跨越绿色壁垒,商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就必须上一个新台阶,这就促使我国必须转变依靠大量的土地和自然资源、劳动力等的要素投入和扩张粗加工制成品出口数量的出口需求为驱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以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为驱动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治 污,保护生态环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有利提升我国技术和制度创新水平,促使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绿色壁垒的产生从根本上讲,还是由于进出口国家之间存在技术的差距,因此,进口国绿色壁垒的设臵必然推动我国出口企业增加科技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加快商品的更新换代,并通过技术扩散效应带动产业的优化和升级。与此同时,进口国市场需求层次的提升也客观上要求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推动出口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通过制度创新,可以彻底摈弃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变为源头防控。
3、有利于强化我国企业的法律和法规意识。从发达国家实施的绿色壁垒来看,由政府出台并强制执行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能有效引导国民经济进入绿色通道。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标准过低、标准较少,这将会促进我国不断建立和完善与环保产业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标准,强化本国企业的法律和法规意识。
4、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蓬勃发展。
碳关税等新型绿色壁垒的发展及联合国全球气候峰会等因素,将加大我国对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力度,推广生产中的清洁技术、节能技术,以及产品的回收、安全处臵与再利用等技术,投资对水电、风电、生物质、地热、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确立以法律为保障、减排为目标、发展为动力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以更多承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社会责任。
三、面对绿色壁垒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还不尽合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不完善,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仍然很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国民经济信息化程度依然很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突出,环境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与实施还存在不足。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商品贸易出口国,但从出口产品的结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产业核心竞争力等角度来看,中国还远称不上贸易强国,过度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也日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未来中国外贸发展的战略目标应该是继续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
我国要走贸易强国之路,面对绿色壁垒应采取的对策:(一)加强研究和信息收集工作,建立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
发达国家或地区绿色壁垒繁多,对我国商品出口的影响很大,所以应该设臵专门的部门负责绿色壁垒的信息收集、跟踪和分析工作,了解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法规、技术和标准,同时加强对有关环境问题的公共技术的研究,建立有关的信 息中心和数据库及咨询机构,建立预警及快速反应机制,便于为企业服务,以主动防范和避开新型绿色壁垒。
(二)加快绿色标准制定,重视环保法规完善 加快我国相关产品标准和检验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并与国际先进标准逐步接轨,逐步完善各项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体系,推广环境标志的认证工作,引进检测技术设备和人才,强化监督管理作用,降低自然资源浪费,整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鼓励清洁生产,真正实现环境成本内在化。
(三)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社会环保意识 我国政府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以全民环保教育为基础,提高社会环保意识,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要求企业重视绿色生产,更多承担社会责任,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四)加强对外公关协调,维护国家环境安全 要充分利用WTO规则下的权利,最大限度的削弱绿色壁垒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好评议机会和WTO的例外条款,通过加强磋商妥善处理,加强政府问双边和多边交流机制,尽量避免打贸易战。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同它们的团结与合作,以约束发达国家滥用绿色壁垒,为我国商品出口营造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实施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开拓新兴市场,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区域经济合 作,加快推进我国与发达国家区域一体化,规避某些贸易保护主义强烈国家的堵截。
应参考国际规范,建立自己合理的绿色壁垒体系,防范国外污染严重产业(农药、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产业)向国内转移,坚决禁止环境污染严重的商品(包括危险废弃物和国外淘汰的严重污染环境的商品、技术和设备等)进口,加强进口商品检验和检疫力度,防止危害人民安全的商品及有害生物进入国内市场,维护国家环境安全。
(五)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国家应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行业的布局和产品结构调控力度,采取综合措施推进节能减排治污,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优化产品性能,通过清洁生产提升产品竞争力,做好规范化认证工作(如:ISO9000和ISO14000及HSMS18000三大认证),争取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增强长远的风险规避和抗拒能力。
我国要想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战略制高点,必须兼顾自身优势和资源禀赋,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大力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发展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航空航天、海洋及环保等新兴产业。
(六)正确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促 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我国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给予绿色产业以优惠政策,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绿色产业的资金投放,金融部门要在信贷资金上给予支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组织、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正确处理好经济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一步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障我国的国家经济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