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摘 要】 绿色贸易壁垒是新贸易保护主义与环境保护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全球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但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而且,这种破坏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使经济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环境问题目前引起全球的关注,各国政府、社会社团和民众已逐步认识到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加强环境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干预的潮流之一。与此相适应,同国际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法规、标准、绿色标志等的绿色贸易制度正在逐步形成,而有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的贸易制度的内容又过于严格、苛刻,从而使国际贸易的发展受到诸多限制。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时也是农产品出口大国,我国的农产品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科学技术含量不高,相比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农产品具有价格优势。但是,近年来,发达国家凭借他们在科技、管理、资金及环保方面的优势,为了保护本国的农产品市场,制定了苛刻的技术、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以限制我国农产品进入其市场,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即绿色贸易壁垒这一看似“合法”的非关税壁垒便应运而生。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有: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制度和绿色关税制度等。
本课题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1]【关键词】 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影响;对策
Abstract:The green trade barrier is the product of the integration of new trade protectionism and environmental movement.The shortag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s appearance.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promote the economic growth,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human life.But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used some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in which we live.What’s more,this disruptions have a trend of further deterioration,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econom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Environmental problems caused by current global attention.Governments, social organizations and citizens has gradually understanded the severity and urgency of protecting human survival environment in the global range.Nowadays the sence of“to strengthen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trend of economic intervention.Correspondingly,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standards, green sign which related to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being gradually formed.However,the content of the trading system created by some countries especially by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s so strict and harsh,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s affected by many restrictions.Our country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nation,and is also a major exporter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Our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mostly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tent is not high.In comparison to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our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ve an advantage of prices.But,in recent years,in order to protect the na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developed countries depend on their advantages in
第 1 页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capital and environmental, made harsh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to limit our count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to enter their market.A new kind of non-tariff barriers,namely,green trade barriers which seems “lawful” will come into being.The forms of expression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are as follows: green technology standard, green environment mark,green packaging system, green health and quarantine system, green subsidies system and green tariff system,etc.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green trade on the export of China's farm products, and gives suggestions on how to respond to green trade barriers.Key words:Green Barrier;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Influence;Measure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 发达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 纷纷筑起绿色贸易壁垒, 为此我国农业遭到了严重的打击。2005 年中国商务部调查公布的数据表明,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短短的几年中,共约有90%的中国农产品受到国外以绿色贸易壁垒为主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每年损失约90 亿美元。因此,积极探索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影响,并为农产品找到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方法,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绿色壁垒概述
(一)绿色壁垒的定义
绿色壁垒,一般认为,它是贸易壁垒的一种,又称为环境壁垒、生态壁垒[2]。“绿色”是指环境安全与生态保护。从广义上讲,绿色贸易壁垒指一个国家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保作为理由和目标,通过国际、国内立法,制定内容繁杂的环境保护公约、法律、标准和标志等贸易障碍,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它不仅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国际条约的支持。从狭义上讲,指在实践中一些国家往往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借口,以限制进口来保护本国市场,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带有歧视性的贸易障碍。绿色贸易壁垒属于一种新兴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
(二)绿色壁垒产生的条件及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进口国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维护人类和动植物生命健康和安全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限制或禁止进口的贸易措施。由于发达国家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复杂而严格,对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构成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点:
1、名义上的合理性。绿色壁垒是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借口建立起来的,有效利用了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抓住了人们关心生态问题的心理,迎合了绿色消费的浪潮,从而以一种理所当然的姿态为发达国家所利用。
2、保护方式上的隐蔽性。绿色壁垒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回避了分配不合理的分歧,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3、保护内容上的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近年来产品贸易范围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因此给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带来了很严重的影响。
4、实施效果上的歧视性。有些国家根据在贸易过程中掌握的对方实际情况,不断更换检验标准和检验设备,通过制定更高的标准来达到抑制进口的目的,从而削弱竞争对手的竞争实力,严重扭曲了国民待遇原则[4-5]。
(三)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1、法律表现形式:
第 2 页 绿色贸易壁垒存在的法律形式表现为三个方面:(1)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中的环境壁垒。例如《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消除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发展中国家停止生产和使用消耗臭氧层的物质,虽然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设定的一些宽限期和资金技术条款,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难以在短期内生产出符合公约规定的替代产品,相关产品的出口受到严重制约。(2)多边贸易协议中的环境壁垒。突出的表现在WTO允许其成员方在遵守WTO有关规定的前提下,为达到保护某些自然资源或濒危物种的目的,采取适当的贸易限制措施。(3)国内法规则中的环境壁垒。不同国家国内法从商品的不同方面对进口采取限制措施,尤其是发达国家采取较为隐蔽的方法向发展中国家提出过高的要求,比如在商品的技术指标、商品生产方法、商品的包装等方面。环境保护与贸易保护的契合决定着绿色贸易壁垒的应用较为广泛,涉及到的不仅包括制成品,还包括中间产品;不仅包括产品的质量,也包括产品的加工生产方法以及产品的设计和消费处置过程。
2、广泛的表现形式:
绿色贸易壁垒应用的广泛性,使绿色贸易壁垒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绿色关税制度。发达国家对一些污染环境和影响生态,可能对环境造成威胁及破坏的产品征收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和禁止商品进口,甚至对其实行贸易制裁。但是,在标准的实行上常常内外有别,明显带有歧视性的规定,可以说是以绿色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2)绿色技术标准制度。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和垄断地位,不考虑或很少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进口产品不分国别一律采取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事实上导致发展中国家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3)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又称绿色标签,是环保产品的证明性商标。发展中国家产品为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必须提出申请,经批准取得绿色环境标志。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承认,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形成了巨大的障碍。
(4)绿色包装制度。发达国家制定了较高且比较完善的包装材料标准、包括废弃物的回收、复用和再生等制度,是为了防止包装材料及其形成的包装废弃物给环境造成危害,结构不合理的包装容器可能损害使用者的健康而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但某些过于严格的绿色包装措施,则可能事实上妨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引发贸易争端。
(5)绿色补贴制度。发达国家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内部采用比较宽松的环境标准,这些国家的产品就不必支付高昂的环境成本,与本国产品竞争时就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其实质是政府在对企业及其产品提供消极的环境补贴,所以进口国基于保护环境和本国的利益而有权征收反补贴税。(6)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对产品全面的严格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影响最大的产品是药品和食品,为保障食品安全,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检疫制度,有些国家通过立法建立了近似苛刻的检疫标准和措施,形成了实质上的贸易保护。
(四)绿色壁垒的发展现状
Michael J.Ferrantino(1997)[6]认为不同的国家对内会出现竞相降低环境标准的情况,即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担心别国或地区采用较低的环境标准引起本国或本地区产业和产品的竞争劣势,为避免竞争性损害而竞相采取相对较低的环境标准。因此,各国或地区间都会采取次优的环境政策,因为全球环境是人类的公共产品,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就会有把不经济的外部性转嫁给别国的倾向,即采取较低的环境标准,最终使得其他国家
第 3 页 的环境因此而遭到破坏。Jayati Ghosh和C.P.Chandrasekhar(2003)通过分析乌拉圭回合和多哈回合中主要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对待绿色贸易壁垒的不同态度,得出“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危险不是来自外部的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运动,而其重要的敌人存在于内部”的结论,也就是说国家间所采取的绿色贸易壁垒会阻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任烈[3]研究了贸易保护理论体系的简历和发展等,从理论上回答了如何处理好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关系,即开放型适度贸易保护政策。冯宗贤、柯大钢提出国际贸易壁垒是以内生与外部形式出现的,并且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其通过数量控制机制与价格机制对产业结构和进出口商品结构产生调节作用,贸易壁垒的变动对产业组织和竞争力有重要影响。金祥荣着重研究了非关税壁垒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他认为世界贸易体系中的贸易保护主要采取了非关税壁垒的形态,分析了正在形成中的绿色贸易保护制度及其变迁,并给出了中国应选择的政策。陈飞翔认为,对于后进国家来说,开放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需要也应当适度的保护。张志敏研究了贸易保护的规律性和发展趋势,认为当世界经济处于增长和繁荣阶段应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而当世界经济处于增长和繁荣阶段应实施自由贸易政策,而当世界经济处于萧条阶段则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施敏颖[8]提倡在现行的WTO规则框架下努力规避别国的贸易保护,并充分利用WTO规则,适当进行贸易保护。
目前,“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产业已构成严重压力和挑战。据中国国际绿色化学高级研讨会称,仅1997年我国受限制商品价值达74亿美元,预计今后两年将达到114亿美元。尽管各WTO成员近期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增多,但尚未出现广泛的贸易限制或贸易保护主义局面,也未出现严重的贸易报复现象。
1995-1999年我国农产品贸易总额呈逐步下降趋势,从1995年的269亿美元下降到1999年的219亿美元,随后有恢复性增长,2001年达到279亿美元,增长4%。“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7年间,贸易总额由302亿美元增加到759亿美元,增长149%,年均递增18%。2008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9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7.0%。其中,出口额405.0亿美元,同比增幅由上年的17.9%下滑到9.4%;进口额586.6亿美元,同比增长42.8%;贸易逆差为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倍。可见,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放缓,进口高速增长,贸易逆差快速扩大,贸易逆差为18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倍。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新采取的贸易限制或救济措施最多只涉及世界货物贸易量的1%,受影响产品主要为农产品、钢铁产品、电子消费品、纺织品、服装和鞋等。2009年前两个月逆差有扩大之势。2011年1-9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107.1亿美元,同比增长28.5%。其中,出口435.4亿美元,同比增长26.6%;进口671.7亿美元,同比增长29.8%。贸易逆差为236.3亿美元,同比扩大35.9%[9-10]。在我国农业发展环境剧烈变化之下,对我国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从“绿色壁垒”日渐发展的形势看,我国若想取得突破,必须加强企业环保意识,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但眼下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仍只停留在污染的末端治理上,而发达国家已进入到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过程乃至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的高级阶段。
[7]
二、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负面影响
1、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发达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而又烦琐的卫生检疫检测制度,阻碍外国农产品进入本国,而且利用WTO协议中关于环境问题规定的漏洞打擦边球,实行贸易歧视,增加了中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譬如,美国除了实行进口卫生许可证制度和良好食品生产规范注册认证制度外,又实行了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第 4 页 对所列指标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甚至三位,中国的技术水平难以达到。同时,发达国家还针对中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如欧盟宣布禁止茶叶使用的农药标准由旧标准的29 种增加到新标准的76 种,部分农药的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00 倍以上。
2、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发达国家不断实施绿色贸易壁垒措施,提高农产品的绿色标准,增加了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发达国家以一些产品不符合标准为由,禁止进口、退货、赔偿的事时有发生,这样损害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也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发达国家凭借绿色贸易壁垒加强了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控制
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制定了苛刻的贸易技术标准,限制我国农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借保护环境之名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进行限制,从一定的程度上控制了我国的农产品贸易。
4、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
我国国内的农产品生产者为达到国外的苛刻的技术安全标准,不得不增加生产成本以及有关环境的检验、测试、认证等手续的额外费用,我国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有价格优势,而国外苛刻的技术要求提高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削弱了这种价格上的优势[11]。
5、绿色贸易壁垒易引发贸易争端, 影响双边和多边贸易关系
绿色贸易壁垒由于具有名义上的合法性和保护方式上的隐蔽性, 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 我国将不可避免地与其他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绿色贸易壁垒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这些摩擦可能会间接或直接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 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正面影响
1、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
我国农产品要通过绿色壁垒进入国外市场就不得不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质量,那些农药含量高的农产品就必须被淘汰,产品更加绿色化。
2、有利于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绿色壁垒所采用的技术标准通常是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的,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为达到这些要求,就不得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因此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能够得到提高。
3、有利于我国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壁垒是为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而设立,通过绿色壁垒的实施,可以促进我国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2]。
4、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
发达国家实施绿色贸易壁垒, 以外部力量的形式, 强制性地促使我国广大农民增强环保意识,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采取环保措施, 保证农产品不受污染, 从而在我国广大农村形成一个“在生产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中生产”的良性循环,大大的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我国农业生态环境[13]。
三、我国农产品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的不同原因分析:
(一)国内原因
1、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低。
第 5 页 我国农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生产规模小,基本是传统的家庭式生产,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科技含量较少,因此生产效率比较低,生产的产品很难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
2、农产品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生产者的安全和卫生意识不高,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色素等。在接受国外产品检验时,往往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
3、信用危机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过去,我国农产品出口屡遭国外以“质量安全”为由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阻挡,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我国种植业生产经营小而分散,养殖业散养户比重高,农产品产加销环节多,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实施监管的难度很大,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等还不完善,存在较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世界各国都会采取强化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对进口农产品质量要求更为苛刻。在这种情况下,个别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极易放大,会严重影响整个农产品的出口。2008年的“毒饺子”、“三鹿奶粉”等事件曝光使得国际市场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不信任感加剧,农产品出口遭受的绿色贸易壁垒不断增多[14]。
(二)国际原因
1、国外实施贸易保护主义。
根据H-O定理,一国应出口该国充裕要素密集的产品,我国许多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在价格上就获得了比较优势。但许多发达国家在我国加入WTO后,设置绿色壁垒来保护国内市场。
2、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重视使得安全健康标准更多更严。
为保护人们的健康和环境,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提倡 “绿色革命”,绿色贸易壁垒便是一种体现。我国的许多农产品由于含有许多超标的化学成分,因此被发达国家拒之门外。
四、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
(一)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强化国民绿色经济意识
加大传媒的宣传力度,使国民认识到经济的绿色化发展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是绿色经济,政府应呼吁提高国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环境意识化为公众自觉的环境行为,因而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使其知晓我国经济的“绿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受益的应是整个国家和每一个公民。同时,政府要注重发挥职能指导作用,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把绿色贸易、绿色生活的思想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既可从根本上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又可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适应全球一体化浪潮,并与国际贸易体系接轨[15]。
(二)建立国际品牌战略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面临着严峻的品牌竞争形势。应当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出口规模大、效益好、农民增收效果明显的农产品出口企业,支持企业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通过实施名牌战略,依靠品牌优势,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企业做大做强,迎击国外农产品“冲进来”,加快我国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三)加强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与认证
随着消费者健康和环保意识日渐增强,全球有机农产品销量持续增长。据美国农业部统计,美国绿色食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年均增长20%,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食品市场,目前1/3的美国人购买有机食品,几乎所有超市都销售有机食品。从扩大出口即增加农民收益
第 6 页 的角度考虑,应鼓励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认证。因此,政府要加大对有机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研究推广新技术,优化有机农产品的品种,积极开展有机农产品的国际认证工作。
(四)建立农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信息收集和预警机制
我国农产品出口之所以频遭国外绿色壁垒的阻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部分企业对国外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动态信息了解不够,尚未建立信息收集机制,无专门人员随时收集绿色壁垒信息。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组成专门机构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在任何国家面临的绿色壁垒,提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形成预警机制,以改变目前这种遇到壁垒就无所适从的状况。日本、美国和欧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三大市场,我国应特别加强对这几个市场的绿色壁垒信息收集和通报工作,建立预警机制,为出口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五)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作用
农产品行业协会是由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企业及相关科研、推广、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自愿发起成立,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以行业自律和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中介组织。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要应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激烈竞争,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阻碍,大力发展农产品行业协会就是有效措施之一。为此,要建立行业自律规则,维持出口秩序;制定行业标准,保证出口产品质量;沟通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协助政府解决贸易争端;提供农产品信息和法律咨询服务,行业协会可以建立定期收集国内外农产品的生产、供求、贸易法规、统计数据等信息,及时收集、整理和跟踪国外的绿色壁垒措施,及时反馈给有关企业,做好绿色壁垒的咨询和服务工作,帮助企业熟悉进口国对农产品的具体要求。
五、结论
不可否认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是巨大的,但随着绿色浪潮的发展,我认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会团结起来,共同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建立贸易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实现环保—贸易—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目标。因此,我觉得我国出口贸易的前途是光明的,机遇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绿色产品代表了世界商品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前景。全球绿色浪潮给我国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培植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品出口,从根本上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保证出口贸易健康、持续、稳定增长。并且全面带动其他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实现环境资源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赵春明,等.国际贸易[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27.[2] 杨越,朱京安.对绿色壁垒的理性分析及发展走向初探.国际贸易问题,2005,(01).[3] 曹阳.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分析.上海海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4] 林国华,林卿,王庆.农产品贸易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5] 许海清.中国农产品出口的绿色贸易壁垒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6] 傅尔林.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南方经济,2002,(07).[7] 方爱华.WTO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回应战略[J].社会科学辑刊,2001,(01).[8] 周苹.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问题辨析.国际经济研究,1998,(08).[9] 按我国关税配额商品税目表所列税号统计.[10] 中国统计年鉴2011.第 7 页 [11] 胡北平,李美红.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经济前沿.2009(12):26-27.[12] 封肖云.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破译绿色贸易壁垒[J].当代经济.2008(2):51.[13] 冯德连.突破绿色贸易壁垒:政府策略的定位和细分[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8(7):24.[14] 王金南,等.绿色贸易壁垒与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环境科社,2002:163.[15] 漆雁斌.绿色导向:21世纪企业管理新概念[J].中外管理导报,2001(7):28-29.[16] Yuhong Zhao.Overcoming “green barriers”: China's first five years into the WTO.Journal of World Trade(Law-Economics-Public Policy).2007,1011-2702.[17] C.P.Chandrasekhar, Jayati Ghosh and Parthapratim Pal.The Green Barrier to Free Trade.[18] Hendricks, Lutz.(2000)“Equipment Investment and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61: 335-364.第 8 页
第二篇: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中国加入WTO以来,市场进一步开放,我国环境保护与对外贸易将面临新的挑战,那就是绿色壁垒。由于绿色贸易壁垒表面上具有合理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成为当今国际贸易领域行之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之一。本文从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产生背景和表现形式入手,就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即从国家的角度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它不仅对保护一国环境、保障人民安全健康、推动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造、完善本国环境制度等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而且也对一国外贸发展产生阻碍、对落后国家经济增长产生制约等消极作用。最后,针对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绿色贸易壁垒日益增多的现实状况,提出我国农产品出口领域可以采取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对策
Green barriers on the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Along with the WTO entry,China's market must be more and more open ,and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foreign trade will face new challenges, That's Green barriers.Green trade barrier because of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surface and hidde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ans of trade protection.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green trade barriers arising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form ,that is, The influence of green barriers to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from the national point of view of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not only to a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fety and health protection of the peopl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s and technology to create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their environmental positive effect, but also on a country'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obstacles to economic growth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constraint.Finally, China's export trade for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faced by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reality, the field of 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 measures can be taken and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Green trade barrier; Agricultural exports; Countermeasure
目 录
1绿色壁垒相关概述...........................................................................................................................................1 1.1绿色壁垒的概念........................................................................................................................................1 1.2绿色壁垒产生的特点................................................................................................................................1 1.3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1 1.3.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制度及绿色技术标准制度.............................................................................1 1.3.2绿色环境标志和绿色包装制度.........................................................................................................2 1.3.3绿色卫生检疫和绿色补贴制度.........................................................................................................2 2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2 2.1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总体现状....................................................................................................................2 2.2 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3 2.3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现状................................................................................................3 3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成因分析及影响.......................................................................................................4 3.1 我国农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成因分析...................................................................................................4 3.1.1农产品遭受绿色壁垒的内部成因分析.............................................................................................4 3.1.2农产品遭受绿色壁垒的外部成因分析.............................................................................................4 3.2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5 3.2.1绿色壁垒的积极影响.........................................................................................................................5 3.2.2绿色壁垒的消极影响.........................................................................................................................5 4 我国农产品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6 4.1树立环保意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6 4.2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7 4.2.1设立高效的绿色壁垒咨询服务机构.................................................................................................7 4.2.2及时发布预警信息.............................................................................................................................7 4.2.3建立网络对话窗口.............................................................................................................................7 4.3建立优质农产品认证、标志制度............................................................................................................7 4.4构筑我国农产品绿色保障系统................................................................................................................7 4.5实施绿色营销策略,走品牌战略之路....................................................................................................8 5结 论.................................................................................................................................................................8 参考文献..............................................................................................................................................................9 1绿色壁垒相关概述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又被称为环境贸易壁垒、环境壁垒、绿色保护主义。是世界各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有重大影响。
1.1绿色壁垒的概念
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1.2绿色壁垒产生的特点 首先,绿色壁垒的内容具有合理性。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是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为依据,因此更符合消费者的意愿,也顺应了全球范围内的环保呼声。然而绿色壁垒是以一系列国际公约、国际双边与多边协定和国内法律法规为依据的,所以形式也具有合法性。
其次,绿色壁垒的保护对象与范围具有广泛性,保护方式也具有隐蔽性。凡是与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关的产品都成了绿色贸易壁垒所要保护的对象。保护的范围从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到工业制成品,从原材料、生产制造过程到包装销售,从消费者使用到报废全过程,几乎无所不包。绿色壁垒也是以环境保护为理由而规定了严格的环境标准,且检验手续繁杂,标准变动频繁,令出口厂商穷于应付,具有隐蔽性。
再次,绿色壁垒实施效果具有歧视性。由于发展中国家技术相对落后,环保要求比较宽松。发达国家的环境标准对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而言,带有明显的歧视性限制。
1.3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1.3.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制度及绿色技术标准制度 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
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1.3.2绿色环境标志和绿色包装制度 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并趋向于协调一致,相互 承认,对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形成了巨大的障碍。
绿色包装是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它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目前,世界各国在环保包装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立法形式规定、啤酒、软性饮料和矿泉水一律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容器;制定强制包装再循环或利用的法律,如日本的“再利用法”、“新废弃物处理法”等;税收优惠或处罚,即对使用可再循环包装材料的厂商征收较高的税赋,以鼓励使用可回收再生的材料。
1.3.3绿色卫生检疫和绿色补贴制度
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指国家有关部门为了确保人类及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对产品全面的严格检查,防止超标产品进入国内市场。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影响最大的产品是药品和食品,为保障食品安全,许多国家采取了严格的检疫制度,有些国家通过建立了近似苛刻的检疫标准和措施,形成了实质上的贸易保护。
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而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只能为此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
2我国农产品出口现状
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大国,近年来由于国际社会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发展,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2.1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总体现状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农业和世界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农产品出口量越来越大,中国的地位随之不断上升。根据WTO 的统计,中国占世界农产品出口的比例从1980 年的1.5%上升到2004 年的3.1%。中国在世界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的排名从第九位上升到第五位。
2008 年是中国历史上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最大的一年,全年农产品出口累计额为20189143(千美元),进口累计额为58317239(千美元),进出口逆差高达181.3 亿美元。2009 年农产品进出口累计总额都有所下降,出口累计总额为39173142(千美元),进口累计额为52172107(千美元),出口额下降幅度大于进口额,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到约130 亿美元。
由于多种国际贸易壁垒的存在,优势产品花卉、蔬菜、茶叶、水稻、水产品及部分畜产品因外观、包装、质量、农药残留等问题,出口受阻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出口在短期内难以扩大,农业生产两头受挤,将导致个别行业萎缩。我国农产品贸易由多出少进转为少出多进,其直接后果是农民收入减少,农村隐性失业增加。
2.2 我国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2006年,我国农产品出口亚洲1910020.7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61.56%;出口欧洲552498.7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7.81%;出口北美洲422717.9万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3.62%。
日本、欧盟是我国农产品的最主要出口市场,约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3.3%,仅日本就占约1/3。由于日本、欧盟食品安全新法规于2006年正式实施,大幅抬高了进口农产品的门槛,对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造成较大影响。
从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的市场结构看,畜产品和水产品,大多对日本、香港、韩国和美国出口;花卉、蔬菜、干鲜水果和水果加工品等园艺产品,主要对日本、欧盟、韩国和香港出口;玉米、大米等谷物,主要对韩国、日本、香港、印度尼西亚、朝鲜、马来西亚和美国出口。
2.3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现状
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之后,农产品出口增长率总体上有所提高。出口总额显著增长,从2002年开始,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制约已日益明显。我国外贸出口总额3255.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比例的5.5%。其中,农产品出口180.2亿美元,增长11.2%。2004年则开始出现农产品的贸易逆差。2006年中国农产品遭遇绿色壁垒次数增多,仅遭日本退货的批次就由2005年的343批增加到476批,增幅达39%。到2007年至2008年,中国农产品的贸易逆差出现了大幅增加,分别达到43.7亿美元和181.5亿美元。近几年,全国的绿色壁垒有从微观向宏观层面发展的趋势,它们已逐步取代了关税和配额,成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出口面临最大的障碍。
3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成因分析及影响
3.1 我国农产品遭遇绿色壁垒的成因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得出我国农产品出口频繁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国际方面的原因,也有我们自身的原因。
3.1.1农产品遭受绿色壁垒的内部成因分析 首先,我国生态标准较落后。尽管我国已经提出并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但长期以来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生态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农业生态环境与农民的生态意识是长期影响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加之我国环境标准与国际标准相比过低,缺乏一套统一的环境认证体系。此外,国外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标准,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存在滞后期,周期也长。国内较低的环保标准和落后的环保贸易法律体系,使得我国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陷于被动地位。
其次,我国农产品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超标。由于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生产仍然沿用传统生产方式,农民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了生产缺乏质量规范和安全约束,在许多蔬菜和其他产品的种植中大量使用禁用农药和化肥,在畜、禽和水产养殖中饲喂或使用激素和多种药物,致使出口产品的农药、化肥、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残留量超标。
再次,我国农产品检疫系统不健全。这些年频频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三鹿奶粉”事件过后,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禁止进口中国奶制品,另有许多国外进口商也处于安全考虑取消或减少了中国农产品订单。近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日前发布2011年2月《拒绝进口食品报告》,我国共有56款食品被拒绝进口。其中4款食品、1款鱼饲料检出三聚氰胺,被FDA认定为不安全。对于饲料被拒进口,农业部称目前还未关注此事,但目前国内并无饲料被检出含有三聚氰胺。
最后,因为我国包装技术落后,包装质量较低。当前,包装作为商品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随商品的流通面进入社会的各个角落。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加工和包装技术落后。使我国农产品材料包装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市场上很多农产品包装材料难以符合进口国对食品安全、卫生和环保方面的要求。近几年,各地包装袋的抽样合格率普遍偏低,合格率只有50%-60%。这导致各国用绿色壁垒为手段拒绝进口我国农产品,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
3.1.2农产品遭受绿色壁垒的外部成因分析
首先,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具有较强的食品安全意识。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收入稳定、生活水平高、具有较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消费者对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十分关注,选购畜产品、蔬菜、水果时,首选无污染的绿色(有机)食品。如美国消费者甚至对食品中的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也十分关注。随着各国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呼声的高涨,特别是由于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的疯牛病、口蹄疫等动物性传染疾病以及大肠杆菌、二恶英污染,各国消费者对肉制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欧洲、北美、日本对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以及兽药残留均高度重视。
其次,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席卷世界,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食品卫生安全日益关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衣、食、住、行的要求愈加严格,“绿色”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的代言。这促使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推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实施绿色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未达到本国或国际环境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再次,发达国家农业贸易保护主义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生产成本相比,而中国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一直具有比较优势,在参与国际竞争中有明显的价格空间。以大葱、香菇为例,日本生产的大葱是我国同类产品价格的两倍以上,香菇是我国同类产品价格的三倍以上。由于日本自身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很弱,导致日本的许多农户经营渐入困难,强烈要求政府对农产品进口进行限制。因此,日本政府为了保护本国农业生产者的利益,利用严格的绿色贸易壁垒,阻碍中国农产品进入其市场。
3.2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3.2.1绿色壁垒的积极影响
适度的环境标准可促使厂商提高资源利用率,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使用清洁生产技术,提高环境质量。对贸易进出口国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也为环境投资创造了更多资源。在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一些产业的环境标准得到了相应提高,从长期来看,对中国推行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我国农产品要通过绿色壁垒进入国外市场就不得不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产品的质量。
其次,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绿色壁垒所采用的技术标准通常是以先进的环保技术为基础的,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为达到这些要求,就不得不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再次,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壁垒是为保护环境、人类健康和生态影响而设立,通过突破绿色壁垒的实施,可以促进我国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2.2绿色壁垒的消极影响 第一,严格的技术标准直接限制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欧美等国家近年来提出所谓“有机食品”或“健康食品”,对农产品的农药和有毒物质残留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1-0.3wb,远超过日本标准(50ppb)、美国标准(4-5ppb),以氯霉素超标为由,欧盟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性产品进口。欧盟2006年生效的新食品卫生法规不仅对农药残留检测项目扩大到200多种,且大幅度提高要求,如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也从原来的30mg/kg调整为0.01mg/kg,使我国的茶叶出口受到很大影响。目前,我国的绿色食品出口额仅为2000万美元,为日本的40%,美国的1.6%。总之,我国每年出口的农产品因绿色壁垒而屡屡遭禁、退货和索赔,损失惨重。
第二,绿色壁垒削弱了我国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随着绿色壁垒的实施,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我国畜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猪肉低40%、牛肉低50%、禽肉低30%、禽蛋低30%。但是,我国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标志,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间接费用,以及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使我国出口畜产品成本大为增加,削弱了畜产品国际竞争力。在成本内在化以及反补贴措施的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对我国出口产品征收绿色关税,同样使我国畜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
第三,绿色壁垒加大了我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实行绿色壁垒的国家和地区,不仅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苛刻的绿色技术标准,而且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进口检疫制度。比如,美国在进口管理上,除了坚持实行原有的注册认证制度外,近年来又实行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和水产品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认证制度,许多指标数据要求精确到小数点二三位,技术欠发达国家很难达到其要求。又如日本,对进口大米的检测有一百多道程序。2003年1月末,欧 盟国家以食品安全为由对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出口进行封关,仅此一项就使8万多山东农产品和加工出口企业大幅减收,使山东省减少创汇3亿美元。欧盟此举还引起了挪威、匈牙利等国对我国的动物源食品进行封关,日韩、沙特等国相继提高了对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的检疫标准。
第四,绿色壁垒抬高了国际农产品贸易的门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实施绿色壁垒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要保护其国内市场,限制其他国家农产品进入。他们针对中国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壁垒不断增强,歧视性的检验检疫指标日益提高,歧视性的限制政策层出不穷。欧盟、日、韩等国家(地区)多次以中国出口农产品存在疫病(口蹄疫、禽流感等)和农药残留(农药、兽药、环境污染物等)等卫生安全问题为由,对我国农产品多次进行封杀,并逐步加强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严重阻碍我国农产品出口发展。而欧盟又在06年年初开始实施《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日本也在06年5月施行《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都对我国农产品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4我国农产品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4.1树立环保意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提高农村地区的绿色生态环保意识,环境价值意识,要消除“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观念。使企业树立环境价值观,使消费者愿意部分负担由于环境成本内部化而引起的产品价格上升。为彻底消除污染,必须树立全方位、全过程环境管理新思想,从产品的研制、生产、包装、运输、销售、消费到废物的回收,再利用,每个阶段都要考虑环保和健康问题。通过产业链的每一个链节控制,实施产业链伞程绿色质量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
4.2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绿色农产品本身没有统一的国际通用标准,发达国家不但各自制定了苛刻的技术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在不断提高变化之中。因此我们需要建立预警机制。
4.2.1设立高效的绿色壁垒咨询服务机构
我们不仅要建立绿色壁垒情报网,而且设立绿色壁垒咨询服务机构,加强对WTO有关绿色壁垒协议的研究,增进与全国有关部门和驻外经商,科技参赞处、经贸研究中心等机构的交流与沟通,定期收集、整理国外绿色壁垒最新动态,及时向企业传递有关信息,为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指导。
4.2.2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咨询服务机构可根据预警信息的影响程度,以预测、预报、预警等不同方式向企业定期发布预警信息,帮助企业及时准确掌握国际上的绿色壁垒变化。
4.2.3建立网络对话窗口
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绿色壁垒问题时,可以通过咨询服务网络对话窗口,请有关专家和政府部门官员给予解答,提供帮助。
4.3建立优质农产品认证、标志制度
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行了环境制度。我国的农产品要想冲 破绿色贸易壁垒,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就要通过各种国际认证,例如ISO14000等,主动接轨主要农产品出口国的质量卫生标准,尽快完善和实施“绿色标志”工作,以提高我国绿色农产品的覆盖面和知名度。
4.4构筑我国农产品绿色保障系统
应组建专门的食品和动物健康保护机构;积极推选农业标准化工作,完善我国农产品选题标准体系。这是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手段;加快农产品检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按照国际标准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技术标准、认证和检测体系。另需完善农业服务体系,通过该体系为农业生产的长期发展提供原动力,是绿箱支出的重要构成。
绿色贸易壁垒并不是专门对中国产品的歧视性政策,但对中国产生的直接影响很大。近年来因绿色壁垒的阻挡使我国出口商品遭退的现象屡有发生,服装和纺织品、油漆、涂料、建筑材料等出口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过绿色壁垒的打击,而农产品出口贸易所受影响则首当其冲。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绿色壁垒,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4.5实施绿色营销策略,走品牌战略之路 首先建立国际绿色渠道,开展国际绿色营销。企业选择并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在其经营活动中采用现代营销模式,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为使国内农产品顺利送达国外消费者的手中,企业要沟通和建立可靠、畅通的国际绿色分销渠道,选择有信誉的批发商、零售商,设立绿色专柜,绿色专卖商店或绿色连锁店。同时,出口企业要利用广告、营业推广、人员推销及公共关系这些促销手段,宣传自己的产品,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在促销中,企业应注意销售地国家的文化传统和人民的生活习俗。对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可通过海外投资设厂、劳务输出、技术输出等多种方式,就地生产,加工和销售农产品,不仅能有效的绕开绿色壁垒,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其次走品牌之路,品牌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它包含着产品的质量、商标、信用、售后服务等诸多因素。驰名品牌是企业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高信誉度的集中体现。农产品遭遇的绿色壁垒,从短期看是出口的障碍,但从长远看也为企业创立品牌提供了激励和契机。所以企业要抓住这个契机,跨过这道门槛,通过走品牌战略之路,依靠品牌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企业做大做强,迎击国外农产品“冲进来”,加快我国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5结 论
绿色壁垒作为新兴的一种非关税壁垒,有着贸易保护的一面,只有深入了解绿色贸易壁垒的本质和相关特点,分析中国农产品出口受限及遭受巨大损失的根本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才能使我国的农产品冲破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防线,提高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竞争力,带动中国出口产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带动中国生态环境的改善。总之,我国在应对绿色壁垒这方面的对策研究与实施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李剑华.中国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壁垒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2):13-15. [2] 罗慧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与绿色壁垒[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 [3] 张秉福,叶海芹.我国绿色农业发展中的误区与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3):4-6. [4] 王松.我国开展绿色营销突破绿色壁垒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16):24-26. [5]方明.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1)[6]吴群.新时期农业产业化路径选择[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4)
[7] 王建中.我国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8] 陈颖洪.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2009,(7):28-33. [9] 周长勇.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研究[J].南昌大学,2008,(8):8-10. [10] 徐新.基于绿色贸易壁垒的我国企业绿色竞争力提升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06,(11). [11] 李秋菊.绿色贸易壁垒法律问题研究[J].西北大学,2007,(5):16-19.
[12]赵建华.农产品绿色壁垒制度化与发展绿色农业战略研究[J].吉林大学,2008,(2):18-23. [13]吴凤林.论绿色壁垒及发展我国出口贸易对策[J].经济纵横.2004,(4):50-51.[14] Anderson, Kym and Riehard Blaekhurst.The Greening of World Trade Issues, eds.Ann Arbor,Miuniversity of MichiganPress.1998.[15] Reed.Michael R.International Trad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6.[16] Learner Edwards.The Structure and Effects of Tariff and Non-tariff Barrier in 1983[J].Jones and Krueger,1990,(5): 19-21.
第三篇: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影响和对策
题 目:
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和对策 目录 一.引言-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1.研究背景-1-2.研究的意义-1-(二)研究结构和内容-1-(三)研究方法与思路-1-二、文献综述-2-(一)国内研究综述-2-1. 绿色壁垒的成因及理论层面-2-2. 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2-3. 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研究-3-(二)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研究综述-3-(三)述评-3-三、外文翻译-4-四、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4-(一)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概况-4-1. 山东省农产品产值逐年增长,但增速减少。
-2.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5-3.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规模-5-五、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分析-6-六、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和原因分析-7-(一)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7-(1)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积极影响-7-(2)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10-(二).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受阻绿色壁垒的原因分析-10-(1)国际原因-10-(2)国内原因-11-七、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的措施和方法-12-(一)转变认知观念-12-(二)宏观战略层面-12-(三)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13-八、结语-13-参考文献:
4-致谢-15-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和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时间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各国曾作出的有效手段来保护本国市场————关税壁垒如今已经失去了昔日的辉煌,然而非关税壁垒的作用逐渐加强。山东省是我国农业大国,也是农产品出口大省,当前绿色壁垒已经成为影响山东农产品出口第一大非关税壁垒,给农产品出口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本文从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出发,分析绿色壁垒对山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最后提出应对的绿色壁垒的对策。
关键词:绿色壁垒;
山东省农产品;
出口贸易 The Impact of Green Barrier on the Export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worl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ime and economy integration, tariff barriers, an effective means to protect domestic markets, have lost their former glory.However, the role of non-tariff barriers has gradually strengthened.Shandong Province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untry in China and a major agricultural export province.At present, green barrier has become the largest non-tariff barrier affecting Shandong's agricultural exports, causing huge losses to agricultural export enterprises.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ndong's agricultural exports, and analyses the impact of green barrier on Shandong's agricultural exports.Finally, the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green barriers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Green barrier;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Shandong Province;export trade 一.引言(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中国是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主要的农业贸易国之一,近年来,随着关税壁垒的日益削减,绿色贸易壁垒普遍被西方发达国家所采用,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当前,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是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壁垒。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中不用空格 90%受到国外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每年都会损失惨重,尤其是山东省。另起一段 山东省地处华北平原东部,属于半湿润季风气候,生物繁茂,气候适宜,有较好的地貌,适合农业全面发展。农业是山东省第一产业,耕地率是全国最高的,农业增长值长期处于中国各省的第一位,也是农产品出口大省,但农产品出口受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给农产品出口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绿色贸易壁垒使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削弱了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提高了农产品的出口成本。
2.研究的意义 农产品出口在山东省的国际贸易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农业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山东省 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面貌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山东省 的整体经济经营状况的好坏,关系到山东省 经济转型的成败,甚至 甚至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安全与现实。农产品的出口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是众所皆知的。农业的发展和壮大可以巩固山东省 经济的基础,进一步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提供广阔的经济市场,进而帮助中国经济再次腾飞。如今不仅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对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进行限制,而且发展中国家也渐渐的利用绿色壁垒来限制山东省 农产品的出口,在这种情况下,认真研究山东省 农产品出口的现状,严谨的分析绿色壁垒对山东省 农产品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与对策,提高山东省 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突破绿色壁垒的限制,对促进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结构和方法 1. 研究结构 本文首先介绍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并在结论处提出出口所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数据详细介绍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所存在的问题,然后论述绿色壁垒对山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分析影响农产品出口的原因,最后从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实际情况,针对绿色壁垒的特点和发展,探索农产品出口过程中打破绿色壁垒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确保农产品出口得到保证,提高农产品出口量。
2. 研究方法(1)文献法 根据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这一研究目的,通过查找报刊、杂志、图书等获得相关的资料,掌握国内外有关于近几年中国以及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最新动态与研究成果,并通过系统的整理,为研究奠定资料基础与文献积累。
(2)定性与定量分析法 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现状梳理时,借鉴国内外相关学者著名理论研究,对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归类,对相关图表进行归纳、概括、总结,来分析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影响因素及选择,使研究更加有理有据,更加具有说服力。
绪论 选题背景、意义 定性与定量分析 山东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问题 影响与对策分析 绿色壁垒对山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突破对策(三)文献综述精简内容,并入到第一章中去 1. 国内研究综述 目前,我国国内学者主要有三个不同的研究方向对于绿色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别是以下三方面:
(1)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从“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角度来看,2003年邓竞成指出“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双面性,它既可以保护一国人民和动植物健康,从而保护生态环境,但是在“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也会被一些贸易保护主义者作为阻值对其他国家商品进行进口的手段,这将导致贸易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引发国际贸易争端邓竞成 走出“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认识误区。2009年韩晴认为“绿色贸易壁垒”的设置积极作用占主导,对出口国和进口国而言都是有益处的,设置“绿色贸易壁垒”可以对本国的出口产品企业进行保护,让他们逐渐意识到科研能力及环保认证标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改善产品的质量,以不断满足进口国越来越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
(2)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研究综述 目前,已有不少的学者专家针对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作出了充分的研究与分析,也积极的对突破绿色壁垒的对策与建议进行了探索。2004年,彭超从种植业,林木业,禽畜业,渔业等四个产品出口方面阐述了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2011年,邱磊从日本,美国,欧盟和韩国等几个山东省主要出口国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制度出发,分析了发达国家利用绿色壁垒来限制农产品进口的主要法律制度。2014年,赵明娜认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品牌建设滞后,农产品企业规模小,出口市场过于集中,绿色壁垒成为主要障碍。
2. 述评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学者针对绿色壁垒及其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方面都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层面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尽管现有研究中大部分都认为绿色贸易壁垒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物,对农产品出口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却很少将其加以详细分析,从实质角度验证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此,这些既有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理论层面的分析,很难驳斥和揭露西方发达国家为绿色贸易壁垒披上的一层“环保外衣”。同时,针对绿色壁垒下河南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研究领域,学者们在分析时也仅仅只是认为绿色贸易壁垒只是影响农产品出口因素之一,总体上缺少对绿色贸易壁垒在农产品出口层面的阻碍作用的深入分析;
在对策建议层面,很多学者也只是从宏观层面进行分析,对中微观领域的分析甚少。这些将是后续投入更多研究的方向,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王宾 绿色贸易壁垒下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
绿色贸易壁垒对 二、绿色壁垒下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现状(一)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概况 据济南海关最新统计,2017年山东农产品出口总值突破160亿美元大关,达到170.1亿美元,同比增长7.2%,占全国农产品出口的22.7%,连续19年位居全国首位。山东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领头羊,山东省地貌平坦,气候适宜,有较好的条件来发展农业,国家以及山东政府也积极辅助农业的发展,自2004年起,国家先后实施了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随后财政部、农业部出台了《关于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指导意见》,选择山东等五省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试点。政策调整后,能够有效增强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自从中国对外贸易的逐渐频繁,山东省对外出口也逐年发展起来,农产品成为了重要的出口产品,1. 山东省产值意义不大,要出口额 农产品产值逐年增长,但增速减少。
2015年山东省农业总产值4662.61亿元,与2005年2033.95亿元相比,翻了两倍,其中10年间,农产值每年增加,但增速不稳定,2010年之后呈下降趋势,2016年、2017年两年间,农产值呈现负增长,与2015年相比下降,仅为4387.51亿元和4403.23亿元。虽然2017年又上涨,但增速减少,只有0.36%。先讲总体规模与趋势,再用图表论证你所说的事实,再分析形成现状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 表4-1 2005-2017年,山东省农产品总产值补充一张折线图,再加以说明 表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增长量(亿元)增长速度 2005 2033.95 0 0 2006 2283.29 249.34 12% 2007 2589.46 306.17 13% 2008 2863.29 273.82 11% 2009 3170.05 306.76 11% 2010 3588.42 418.38 13% 2011 3737.04 148.61 4% 2012 3829.19 92.16 2% 2013 4335.77 506.58 13% 2014 4556.10 220.32 5% 2015 4662.61 106.51 2% 2016 4387.51-275.10-6% 2017 4403.23 15.72 0.4% 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局 统计年鉴 2.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 受地理位置和运输条件及农产品自身特点的影响,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过度集中在亚洲国家,我省农产品出口的 65%以上集中在日本、欧盟、韩国、美、东盟五大市场最好有历年的趋势图和最近两年的比较图。
其中日本是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目标市场国,占总市场近40%,主要出口高端农产品。东盟市场门槛较低,出口到东盟的农产品以初级农产品为主。近几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农产品出口大幅下降。据海关统计2016年山东省累计出口农产品1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2% 其中对日本,欧盟和美国等主要市场出口均出现下降。对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澳大利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农产品出口有一定程度的增长。由此可见,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多元化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3.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出口现状还可以从出口产品结构,出口在总出口比例结构,出口企业结构,出口方式结构,出口地区结构等角度去写 山东省是农业大省,每年的农产品出口量领先于中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巨大,不过近几年出口贸易额增速有所下降。
表4-3 2007-2017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 年份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总额(亿元)92.5 99.8 97.7 127.0 153.8 150.2 152.0 157.3 153.1 162.9 170.1 增长率% 14.3 7.8-2.1 30.1 21-2.3 1.2 3.5-2.7 6.4 4.4 结合表4-3可以发现,2007-2017年间山东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整体逐年增加,涨势良好。尤其是2010年,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发展速度最快,增长率达到了30.1%。我们可以看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保持了稳定的増长,但是从2012年以来出口增速明显放缓,2016年的农产品出口额相比2011年只增加了6.4%。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由过去的髙速增长变为平稳增长。
三、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问题部分主要是缺乏论证,有事实或比较或模型去证明你的观点 分析(一)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赵明娜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 脚注不要注在标题上 山东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大省,但出口技术创新较为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出口初级产品比重大。出口农产品大多加工工艺粗糙,包装也以大包装为主。企业没有逐年的增加先进的农用机械来加大农产品的出口,许多地方的农业结构调整总是在数量上做文章,市场开发和产销协调工作较为滞后,导致农产品低档产品多,高档产品;
劣质产品多,优质产品少;
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据具体资料名称 资料了解。姚瑶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山东省高技术人才不到江苏的一半,与中西部省份相当,发明专利不足广东的三分之一,产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不足三分之一,从而农业竞争力难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落后,甚至增加了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和经营成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东农产品的市场形象。例如:山东省是苹果生产大省,而目前苹果年出口量并不大,出口受阻的主要原因有苹果大小不均,含糖量低,采后保质能力差,鲜果农药残留超标。
表5-1 2013-2017年山东省农业机械总动力对照表 年份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千瓦)2013 12739.83 2014 13100.78 2015 13353.02 2016 9786.49 2017 10144.05 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年鉴 从表5-1可以得出山东省用于在农业生产的机械总动力从2013-2015年是逐年增长的,但是增速不大,2016年总动力下降幅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导致生产农产品数量减少,加工农产品也粗糙,没有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来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以致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
(二)产品品牌建设严重滞后说它品牌建设滞后,得证明或有个标准做比较,才能得出你的结论 品牌是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象征,推进品牌战略工作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缺乏在国际知名的农产品品牌,忽略了打造农产品品牌,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有影响力品牌却寥寥无几,贴牌生产是当前企业的主要出口方式。当前,山东大部分农产品出口企业缺乏品牌意识,不能够正确的分析国际农产品形式,尚未认清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有的企业虽然认识到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认为成本投入量太大,见效慢而且不明显,培育品牌的积极性不高,因而缺乏主动性。品牌的带动作用还不够明显,农产品品牌企业及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高,真正具有优势的自主品牌不多。现有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主要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而农产品品牌所占比重很小。大多数企业是中小企业,资金有限,技术薄弱、设备落后、研发投入不足等情况更是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品牌创建步伐缓慢的直接因素。
(三)出口市场过于集中与现状部分的观点有冲突 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一直是山东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尤其是日本,由于山东与日本距离较近,海上运输较为发达,并且日本地少人多,所以日本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大,在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市场所占比重最大。但是出口比重多的国家一旦对农产品进口的政策发生变动,就会对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带来很大影响。比如说日本2006 年 颁布《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 制度中规定对出口到日本的农产品和食品的农药残留比的检验不得超过亿分之一,这项苛刻的制度严重的超出了中国对于农产品出口的标准,导致产品检验项目的增加,出口检验时间的增加,加剧了许多进出口公司的经营风险,农产品出口难度大幅增加。然而日本每年消费的冷冻蔬菜,99%来自我国,其中的95%产自山东。“肯定列表制度”实施后,山东省出口日本的农产品收到直接影响,并且该制度涉及到山东对日本出口的蔬菜、禽畜类、海水产品等200多种农产品和食品,冲击很大,直接刺痛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软肋,导致山东省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总量明显下降。
同时山东农产品出口企业对新市场的推广扩大力度不够,从而忽视了俄罗斯,非洲,美洲,特别是南美洲等国的市场开发,未能很好的实现出口市场均衡增加了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风险。另外企业出口盲目性较大,市场分析能力较差,对市场的风险认识不足,不能很好地进入市场,对新市场的开发缺乏信心。
(四)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出口的主要障碍重点要突出这节内容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关税壁垒已不再是农产品出口主要的障碍。许多国家纷纷以健康、环保为由,制定各种各样的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也限制了山东省农产品的出口。绿色壁垒成为影响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限制了我省农产品的出口总量,使我省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特别是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对264种食品中使用的734种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设定了51392 个严格的残留限量标准,对未列入暂定标准的项目统一适应0.01ppm的限量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最苛刻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技术标准的提高对农产品出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加了出口的门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的农产品出口。
四、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和原因分析(一)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具有双重性质,在结果上,绿色贸易壁垒也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由发达国家兴起的绿色贸易壁垒客观上用来保护环境,优化人类生存环境,改变了经济发展模式,由于发达国家对于进口商品的高标准,使得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不得不加大科研投入,提高产品环保性能来应对进口国苛刻的检测条件,所以这提高了出口国对于产品生产、检测、包装的要求,推动了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由于经济的领先,以致于科技水平在世界上也是遥遥领先的,其制定的对于各种进口商品检测条件、环保法规苛刻又复杂,发展中国家及时在短时期内根本无法达到这些标准,检验,测试,认证等程序和费用下来,产品的生产销售周期大大延长,成本大幅度增加,对其出口贸易是致命的打击 1. 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积极影响(1)绿色贸易壁垒能促进技术创新和农产品结构的进一步调整。
绿色贸易壁垒实际上就是绿色高科技贸易壁垒,作为一种外源性的贸易限制措施,其对农产品贸易的约束具有非常强的刚性。绿色贸易壁垒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同时通过不断提高环保技术法规的要求和标准,特别是采取国际标准和合格评定体系也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鼓励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能达到较高标准企业的发展,淘汰低环境标准和不合格产品,促使优胜劣汰,从而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由于注重生活质量,营造社会绿色文明的新的价值观的出现,使绿色产品和与之有关的产品贸易快速增长,这必然促使山东省乃至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向着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创新完成后,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反而会提高,利润也就随之而来。
(2)绿色贸易壁垒推动了政府积极进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制度创新 农产品出口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的农业大省-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承受的压力巨大,为迎接挑战,在困难中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山东省政府积极进行制度安排应对绿色壁垒。①1.中国农业信息网 政府全力防控重大病虫。完善重大病虫疫情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一批可视观测、自动监测、数字传送的信息化监测网点,提高监测预警能力。组织1030个全国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区域站,对重大病虫的源头区、迁飞流行过渡带、常年重发区加密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突出重大病虫,重点防控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水稻“两迁”害虫、稻瘟病、玉米螟、粘虫、马铃薯晚疫病等病虫害。落实关键技术,组织专家分区域、分作物制定重大病虫防控技术方案,完善应急防治预案,大力开展统防统治、群防群治,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病虫危害。全力阻截植物疫情,构建综合治理、联防联控机制,强化责任落实、监测预警、检疫监管、执法宣传、防控指导,遏制重大植物疫情传播蔓延。②山东省副省长赵润田概括了山东推进农业“转调改”的创新做法。制定《山东省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正以“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为主题,实现“打造一个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山东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培育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制定一个山东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建立一套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的山东品牌农产品营销体系”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全省“三品一标”认证产品数量达1万个,知名区域公用品牌达50个以上。
(3)绿色贸易壁垒积极推进了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长期以来,中国在农业生产上较多追求农产品数量增长,对农产品质量问题重视不够,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评价体系与国际标准不接轨,农业检测体系建设滞后,使得中国农产品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标准化在农业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发展高效农业,突破 OPQ 重围的有力武器。如果在出口农产品检测上采用的标准不当,产品出口将随时遭遇壁垒。由于中国国内检测技术及监督力量薄弱,许多问题未显露出来,而国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农产品质量问题暴露出来,这就迫使中国企业对现有农产品标准体系、评价体系以及检疫检测进行反思,解决已暴露的问题,消除隐患。要破解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产品标准要与国际接轨,这样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质量才会过硬,才能满足进口国的要求。在经历了多起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案件对我国的贸易!环境造成的破坏之后,为保障我国的权益,我国政府!学者已经开始加快对现行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的修改完善,并特别重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以及填补现有空白。山东省淮坊市安丘市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出口基地。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的实施以及美国、韩国等国家对食品安全标准的提高,安丘市大量蔬菜因药残超标而卖不出去,导致成千上万的菜农赔得一塌糊涂。从 2007年开始,安丘市开始用铁腕标准抓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力把出口蔬菜这根支柱再扶起来。实行“两个市场,一个标准”,让内销蔬菜指标也要达到国际标准。近年来,安丘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已连续多年保持100%的记录。
安丘市以高标准组织生产,在种子基地里,大棚滴灌高效节水灌溉、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测土配方施肥检测等装备一应俱全,杀虫灯等生物防治措施随处可见。每个地块和品种都有生产日志。记录簿上,作物种、管、收的各个阶段,用药、施肥的数量、时间、产品购进渠道等,都有记录,保证对每个环节发生的问题都能进行追溯,对质量问题都能立即启动纠偏机制,同时为产品预警、追溯、召回提供依据。在种植的每个阶段进行严格控制,严格处理。接着安丘市制订了生姜、大蒜、草莓等33个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200多个生产标准,参与制订了《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要求》国家标准。这些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让“安丘标准”变成了“国际标准”。由此,安丘市被确定为全国唯一的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同时,市里还建立了全国首个农业综合标准化研究所。
表4-1 2015年山东省部分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 地区 蔬菜和食用菌 播种面积(公顷)总产量(吨)济南市 97280 6497337 青岛市 104502 5790950 淄博市 26211 1937978 枣庄市 87698 4666326 东营市 19442 1322774 烟台市 37895 2037531 淮坊市 200250 12359023 济宁市 176175 6478261 泰安市 137198 8068087 数据来源:山东省统计局 随着淮坊市安丘市高标准的生产,从源头来治理农药的残留。比如‘乐果’农药。这种农药日本肯定列表不检测,但是农业出口公司坚决不用;
啶虫脒国内允许用、出口日本易检出药残,公司也不用。从源头上保证出口的农产品不会有农药残留,经过多年的蜕变,引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部。http:// 安丘市2015年出口蔬菜150万吨,创汇约2.5亿美元。年人均出口蔬菜1.5吨多,人均创汇折合人民币1578.9元。去年国内高端市场销售80多万吨,2015上半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超过1.6亿美元。出口最多的是日本和欧美市场。安丘市农产品标准体系的建设,安丘市农产品的品质有了巨大改观,促进了全市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出口量不断增长。
2. 绿色贸易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消极影响(1)出口成本增加 绿色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设置很高的绿色技术标准,增加环境标志认证!绿色检疫手续,提高通关周期和通关难度来达到设置进口障碍的目的,短期作用表现为直接限制进口,限制了农产品国际贸易;长期作用表现为增加了出口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从而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影响了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
(2)削弱了我省传统出口农产品的优势 随着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欧美等国家近年来提出所谓“有机食品”以及类似的“生态食品”“自然食品”“健康食品”,对农产品中化学物质的限量更加苛刻,像我国这样的农业技术欠发达的国家很难达到其要求,从而大大削弱了山东传统出口农产品资源型、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
(3)缩小农产品出口市场范围 山东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他们凭借其较高的科技水平和先进设备,通过立法或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在质量和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严,环境保护体系也越来越健全,以此来限制国外商品的进口。而我省出口的农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从而使山东农产品的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可能。比如水产品是山东农产品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但由于人民币升值,全球原料性商品价格的快速上涨,直接提高了我省水海产品的出口成本,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升级,严重制约了山东水海产品的出口的市场范围。
(二)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受阻绿色壁垒的原因分析 1. 国际原因(1)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山东省是劳动力大省,劳动力廉价富足,使得我省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的价格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因此我省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获得了价格优势,从而能够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就目前来说,山东省农产品中蔬菜、水果、禽肉、水产品等己经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认可,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对进口国来讲,农产品的大量进口势必会对国内同种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基于这个层面的考虑,进口国难免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国外农产品的进入设置障碍以对国内同类行业进行保护。
(2)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各种更高更严的安全卫生标准层出不穷。近年来,由于过度开发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所引起的自然灾害给了人类足够多的教训,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同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基于健康的考虑,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卫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对转基因产品,对农产品的化学成分含量要求,对产品加工的技术标准,甚至于对动物的福利问题都有了新的认识。各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会颁布不同的规则和标准。由于这些规则和标准的增加具有不确定性,使得我省农产品的出口在短期内难以适应,从而限制了出口的增加,甚至于因为违反标准和规则而遭到禁运或者退货。
(3)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市场以亚洲市场为主,尤其是日本、东盟、欧盟 表4-2 2018年1-7月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目标国情况(单位:亿元)国别 日本 东盟 欧盟 出口额(亿元)159.2 97.7 95.9 合计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比重 56.4% 数据来源: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相对比较集中,2018年上半年日本、东盟、欧盟三大传统市场占全省农产品出口的56.4%。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于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过日本的贸易保护更多的是体现在非关税壁垒方面。日本的关税水平较低,平均为3%,没有更大的保护空间。因此,日本采取了许多非关税壁垒手段,尤其是绿色贸易壁垒。如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有关“农药残留”的苛刻规定,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山东农产品的对日出口。
2. 国内原因(1)农业生态环境恶化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实现快速发展前提保证,有了足够好的土壤、空气、水资源,农产品的质量才能提升,产量才会提升。但是,中国当前面临着土壤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农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在生产技术落后的农村,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化肥、农药、薄膜,这些化学物质会残留在土壤,水还有空气中,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而且生产出的农产品中还会有高浓度的药物残留。另外,中国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会产生工业垃圾,破坏周围环境。总之,中国当前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必将会影响中国农产品的生产,成为出口受限的一项重要因素(2)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中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首先产品的质量检测不能只从高层面进行,中国在地方层面的质量检测还不够完善,不能保证农产品源头的质量安全。而且中国的质量检测标准跟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很多检测标准还达不到进口国的认可,因此,中国还需要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进行完善,最大程度上降低农产品出口受阻的可能性。
(3)农业经营组织落后和农业劳动者素质偏低 当前中国农业的经营模式还是以传统的分散经营为主,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各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参差不齐,这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的农业生产者主要是乡村农民,教育水平较低,没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只能付出体力劳动,很难提升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另外,低教育素质还会导致农民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乱用农药,破坏土壤环境,造成农产品不合格。而且产品加工过程中,不少企业会为了一时利益,滥用添加剂,最终导致农产品的出口受到严格限制 五、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的措施和方法(一)加大经济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农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借鉴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农产品生产水平和管理能力。山东省出口农产品技术含量低,科技水平落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竞争能力弱。山东省政府应该对农业加大经济投入,购买更多的农产品器械,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
加大农业科研项目的投入,引入优秀的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制度,各科研机构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协调科研成果和推广之间的关系,建立更多拥有自主产权的龙头企业,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二)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首先培养品牌敏感性。一些企业或因为没有认识到建设品牌的积极意义,或由于成本高,缺少短期经济利益,因而没有积极培育品牌。其次主动发挥品牌建设的带头作用。现有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而农业品牌很少。再次加大品牌企业后续资源投入。免去中小企业的后顾之忧。再次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力度,利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侵权行为。最后加强国际宣传。国际消费者拥有的我国农产品的信息不全面,缺乏认识,个别偶发质量问题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形象。
(三)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 农产品出口贸易企业要积极参加国内外知名专业商品展销会, 形成行业规模, 拓宽出口渠道。
日本、欧盟、美国等市场是农产品出口的高端市场, 且市场规模所占比重大, 应继续巩固和扩大。
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大港台、韩国、东盟等新市场的开拓力度, 积极培育俄罗斯、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
出口企业需针对国际市场对企业规模的需求, 分别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针对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 要引导企业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 减少生鲜类农产品的出口, 加大熟制品出口的比重, 加强产品的深度开发。对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周边市场, 重点发展冷冻鲜活农产品的出口。
对欧美等市场, 要着重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深加工产品。同时加快信息网络和跨境电商的建设,秉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原则,营造适应跨境电商发展要求的政策环境,积极鼓励各种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完善相适应的监管措施,引导跨境电商健康发展;明确以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为重点,打造跨境电商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在鼓励创新发展的同时,对跨境电商有效监管,使之成为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方式之一。
(四)提高农产品检测检疫标准 发达国家亿保护环境为由,提高进口农产品检测标准,利用绿色壁垒,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高继坤 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 我国应该学习和借鉴农产品的国际标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指定适合中国的中国标准,有针对性制定农产品生产的检测检疫指标,指定行业无公害的生产标准,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加快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的建设,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研发更健康、更绿色的方式杀虫以及灌溉方式,降低农药的残留率,从源头减少进口国检测不通过的可能性。
六、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问题,健康问题的逐渐重视,绿色壁垒也逐渐兴起,绿色壁垒的负面影响使中国农产品出口量降低,中国的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被削弱。本文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通过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的结论:
1.关于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问题:本文指出绿色壁垒对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既有负面,也有正面的影响。其实绿色贸易壁垒是一把“双刃剑”,我们不能只看到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负面影响,它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合理的绿色贸易壁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农户的绿色生产意识、保护生态环境等,当然负面的阻碍更应该引起国际社会足够的重视。
2.绿色壁垒的首要表现是发达国家提高了进口农产品的检测标准,制定了更高标准的制度与法规,来限制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出口,保护进口国本国农产品企业。更高的标准使中国农产品企业出口受到很大影响。标准的提高意味着出口国需要更高的成本去检测出口的产品是否达标,出口时间增加,相同时间内出口量减少。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以及技术水平的差距,无法马上提高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标准,以致于山东省乃至中国的农产品一段时间内受限于绿色壁垒。
3.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主要农产品出口类别水产品、蔬菜产品和畜禽产品的出口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是绿色贸易壁垒实施的重点对象。同时,绿色贸易壁垒还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市场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对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也会进行限制,使得逐渐丧失竞争力,失去比较优势。
4.本文从人们对绿色壁垒的认知,宏观战略层面和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方面入手,对现有的出口问题,政府的政策,农产品生产的标准以及农产品出口结构的调整进行改进,来提高山东农产品的竞争力,以应对当下日益严格的绿色壁垒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赵明娜.山东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2)字间距不对 [2]曾逸鸾.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及对策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7)[3]马静.绿色贸易壁垒对辽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18(2)[4]李美茹.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新经济.2016(24)[5]梁沛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山东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7(4)[6]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J].廖程胜,廖良美.北方园艺.2016(16)[7]郭蔓.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2015(49)[8]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研究[J].饶茜.商.2016(05)[9]姚瑶.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8 [10] 廖程胜.RCEP成员国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 [11]李开翼.检验检疫监管视角下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7 [12]饶茜.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6 [13]王宾.绿色贸易壁垒下河南省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6 [14]邓俊遒.绿色贸易壁垒对云南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策略研究[D].云南财经 [15]骆雪云.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16]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on tetraalkylammonium interactions with dodecyl sulfate micelles at the air/water interface[J].Guokui Liu,Ruoxue Li,Yaoyao Wei,Fengfeng Gao,Honglei Wang,Shiling Yuan,Chengbu Liu.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17]Alteramide B is a microtubule antagonist of inhibiting Candida albicans[J].Yanjiao Ding,Yaoyao Li,Zhenyu Li,Juanli Zhang,Chunhua Lu,Haoxin Wang,Yuemao Shen,Liangcheng Du.BBA-General Subjects.2016(10)致谢 时光如梭,转眼我即将结束四年的大学生涯。我要感谢母校,感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经管分院,在这四年里很荣幸能在这个大家庭里专心学习,快乐生活。
我要感谢这四年里遇到的每一个人。我要感谢每一位老师,是他们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知识,使我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学到了很多技巧。我也要感谢每一位同学,因为有他们的陪伴我的大学生涯才能丰富精彩。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他给我们上日语课,我特别喜欢严老师上课的方式,为人也非常的温和,都是笑眯眯的,也很庆幸林老师成为了我的指导老师,从选题到截稿,严老师给我了很大的帮助,从一开始的没有思路,杂乱无章到后来的思路清晰,结构有序,都是在严老师一步步细心的指导下完成的。感谢严老师在百忙之中还及时批阅回复我的论文,给予我专业上的指导。
在此,请允许我再次对我的母校、老师和同学表示由衷的感谢。我一定不会辜负他们对我的期望,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光彩。
第四篇: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又称为环保壁垒、生态壁垒或环境贸易措施等,我国加入WTO后,不断受到“绿色壁垒”的困扰。绿色壁垒对于我国纺织服装企业产品出口的威胁日见深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被逐步削减,绿色壁垒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浅析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源及我国面临的主要绿色壁垒,分析了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并对绿色壁垒的新趋势与对策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绿色壁垒 纺织出口 非关税壁垒
1
目 录
引 言..........................................................................................................1 1.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源及面临的主要绿色壁垒...............................2
1.1.产生的根源........................................................................2 1.2.主要绿色壁垒...............................................................2
2.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3
2.1.我国纺织品进出口的现状......................................................3
2.1.1.出口以“跑量为主”的局面并没有明显改变.................3
2.1.2.贸易顺差拉动作用减弱........................................3 2.2.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市场准入的直接影响.................................3
2.2.1.环境标准及法规...............................................................4
2.2.2.过高的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及其门槛..................................4 2.2.3.成本内在化要求.........................................................4
2.3.绿色壁垒对纺织品竞争力的间接影响....................................5 2.4.我国纺织品在绿色贸易壁垒下面临的问题.........................................5
3.绿色壁垒的新趋势与对策分析.....................................................6
3.1.绿色壁垒的新趋势.......................................................................6 3.2.加强自身建设............................................................................7 3.2.1.转变观念,理性认识..................................................7 3.2.2.熟悉规则,积累经验..................................................7
2
3.3.利用外部力量..................................................................................................8
3.3.1.企业合作,绿色基地.................................................8
3.3.2.借助政府,寻求支持.............................................8
结束语.............................................................................................9 参考文献.........................................................................................10 英文摘要.........................................................................................11
3
引 言
纺织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贸易国,加入WTO给我国纺织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也看到,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抬头,一些进口国利用种种借口,不断地给纺织品出口国制造麻烦。我国每年有大批纺织品因不符合环保标准而出口受阻,或者未通过“生态性”检验而遭退货。情况表明,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的逐步消除和弱化,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主要障碍。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规避绿色贸易壁垒,增强纺织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是目前我国纺织业亟待研究和探讨的一大课题。
4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1.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源及我国面临的主要绿色壁垒
1.1.绿色壁垒产生的根源
目前国际上对“绿色壁垒”通常表述为“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 Barrier)”或“环境壁垒(Environment Barrier)”是技术壁垒(TBT)的一种形式,是指那些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生态平衡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某些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措施。它是专门针对WTO协议中有关贸易与环境的规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设置。这些法规和措施一方面促进纺织品出口更加环保,更加适合人类使用;另一方面,也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纺织品出口自由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之一。
二是WTO 框架下的“环保优先权”。所谓“环保优先权”是允许各国以“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或者“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为由,可以例外背离一般自由贸易原则,采取贸易限制或禁止某些产品的WTO 协议中有关贸易与环境规定中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是WTO 协议中有关环境与贸易的有些条文规定中概念界定不明确。如:《1994 年GATT》第20 条“一般例外”中的(b)款,该条款规定:“只要不对情况相同的成员构成武断的或不合理的差别待遇,”或“不对国际贸易构成隐蔽的限制,”任何成员方都有权采取“保护人、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措施。”又如《技术贸易协议》中规定各成员方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及保护环境,”有权在不超越保护所需程度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措施。其中“不合理的”、“必要的措施”、“所需的程度”、“适当的措施”等概念都未定量描述。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性,使得“绿色壁垒”被滥用,从而成为保护的措施。《1994 年GATT》、《技术贸易壁垒协议》、《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等均以不同形式认同“环保优先权”。因此,可以说“环保优先权”在一定意义上为“绿色壁垒”提供法律依据。
1.2.主要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的主要形式有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环境贸易制裁、推行国内PPM标准及其他标准、强制性绿色标志及要求ISO14000体系认证、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以及要求回收利用等。在纺织品出口领域,主要存在两类绿色技术壁垒:一类是针对纺织品设计生产到报废回收的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所设置的壁垒,主要要求企业建
5
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及对产品实施环境标志和声明;另一类则是由于产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影响所引发的,即要求纺织品和服装不能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影响。如有些发达国家专门立法规定,进入本国纺织品必须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SO14000 体系认证)和产品安全认证。
2.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2.1.我国纺织品进出口的现状
纺织业是中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传统制造产业,为中国创造贸易顺差、解决就业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也是羊绒及羊绒制品的生产、出口大国。中国纺织行业是最早实行开放的领域之一,目前已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的配置完全由市场决定,政府没有任何形式的干预。中国政府也正在致力于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2.1.1.出口以“跑量为主”的局面并没有明显改变
出口总额再创新高对于我国的纺织品贸易而言,2006年是关键的一年。经过2005年纺织品配额取消,美欧重新设限,中欧,中美协议相继建树等大起大落的变动之后,纺织品出口拥有了相对稳定的大环境,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同时,2006年的我国“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国内经济政策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产业层面助推贸易发展,为纺织品出口跃上新台阶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一背景下,2006年我国纺织品贸易出口创造了历史新高,连续四年保持高为增长,且增幅超过2004年和2005年。全国月均出口额达到了120亿美元,超过百亿美元。 2.1.2.贸易顺差拉动作用减弱
纺织品的主要进口来源国是日本,韩国,主要进口纱线和面料。但今年以来,我国对日、韩出口的步伐大大加快,而进口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尤其是对韩国,出口增幅高达27%,进口下降2.3%是中韩贸易出现26.3亿美元的大幅顺差,同比增长超过80%。对日本顺差156亿美元,增长10.2%。其中对日、韩出口增长较快的商品主要是纱线和面料等,进口下降较多的以纱线为主。
2.2.对我国纺织品市场准入的直接影响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负面作用是明显的。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纺织品出口不符合绿色壁垒要求的大约为15%,按2004 年出口计算,受影响出口额近180 亿美元。它们
6
主要是通过市场准入限制和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来限制我国纺织品的出口。2.2.1.环境标准及法规
环境标准是有关污染控制、生态环境保护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优势,制定本国苛刻的强制性技术或法规,通过行使境外管辖权来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入。自1990年奥地利率先制定环保纺织品标准后,发达国家相继推出纺织品环保法规和生态检验,如1996 年9 月荷兰颁布禁用染料的有关法律;欧盟于1997 年8 月禁止使用致癌的芳胺合成的偶氮染料,1998 年又制定一个ASOUN9000 标准,对26 大类的消费品,尤其是纺织品制定详细而全面的标准。有资料显示,环境标准已对我国纺织品出口构成不利影响。如:2004 年底,中国30 万件出口夹克衫因其上面小拉练的重金属量超过欧洲国家环保标准遭到其退货,损失几百万美元。由于发达国家的环保标准具有协调一致并且相互承认的特点,而我国纺织品出口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它们约占我国出口贸易额的90%,所以发达国家统一的环保标准对纺织品出口形成很大威胁。
2.2.2.过高的绿色环境标志制度及其门槛
环境标志是依据有关环境标准、指标和规定,由指定的认定机构确认通过并颁发标志证书,以证明某一产品符合某些环保要求,目的是对产品的全过程环境行为进行控制管理。自1978 年德国率先推行环境标志以来,目前世界上已有30 多种正在实施的环境标志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关于纺织品生态标志有OKO-TEX STANDARD 100、MST、GUT、ECOMARK、CLAN、FATION 等10 多种,这些标志对纺织品上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范围限制既广又严,从PH 值、染色牢度、甲醛残留、致癌染料、有害重金属、卤化染色载体等化学刺激和致病因素,到安全性和阻燃要求等多方面都有规定。另外,发达国家与环境标志配套的标准水平是动态的,它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从而使同一产品类别中的大部分产品难以达到要求。欧盟日前决定采用发放纺织品生态标签的新标准,与欧盟市场上纺织品领域的其它“绿色”标签相比,生态标签要求更加严格,对产品各方面的限制内容更加广泛,这无疑会给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造成很大困难。
2.2.3.成本内在化要求
成本内在化要求生产者将环境退化及治理的费用计入成本。从理论上讲,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消除环境成本,在同等经济与技术水平的贸易伙伴之间,其实施可以保障和促进自由贸易,但由于经济与技术水平客观差异,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环境标准的高低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处理方式,特别是当环境成本影响到产品竞争力时,发达国家认为来自发展中国
7
对商品的环境保护标准,获得市场准入的机会,不得不增加有关检验、测试、评估、购买先进仪器设备等间接费用,而且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和标志的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另外还要调整纺织品的外观包装、出口标签和商业广告,出口纺织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相应增加。这些额外的污染防治成本无形中增加了出口纺织品的成本,削弱了其市场家的低环保标准产品是在进行“环境倾销”,是在国际市场上不公平地获得贸易优势,严重威胁到发达国家的贸易竞争力,比如2005 年7 月我国和欧盟、美国发生的贸易摩擦。因此,发达国家希望采用环境补贴或环境倾销的名义来降低发展中国家的这种竞争力。
2.3.绿色壁垒对纺织品竞争力的间接影响
与市场准入限制相比,绿色壁垒对纺织品的影响具有间接性和双重性。在短期内,绿色壁垒会削弱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是因为,我国纺织品行业为了达到进口国竞争力。从长期来看,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其有利的一面,绿色壁垒的短期压力会逐渐变成刺激纺织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积极研制和开发清洁安全无害的绿色技术,特别是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纺织行业,从而获得因资源使用效率和生产效率提高而带来的创新补偿(产品补偿和加工过程的补偿)和先动优势,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可以推动纺织品行业内结构的调整,促进纺织品贸易增长方式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扩张的积极方向转化,不断改善我国出口纺织品结构。
2.4.我国纺织品在绿色贸易壁垒下面临的问题
欧洲的绿色壁垒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欧洲的绿色壁垒正在呈现出向全球纺织品出口贸易领域迅速蔓延的趋势。它在顺应国际消费潮流、满足人们对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愿望、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无害的产品的同时,也正在成为各国在世界贸易向自由化发展过程中调整贸易关系、保护自身利益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正在以法律法规、工业标准或符合性(合格性)评定程序等方式纷纷构筑这种绿色壁垒。
过高的国际依存度使中国的纺织业面临极大的国际市场风险。有专家预言,绿色、环保或生态安全型纺织品和服装将主宰未来的国际纺织品贸易市场,并获得广泛共识。因此,在绿色壁垒的挑战面前稍有闪失,就会对中国纺织业带来重大影响。
有关我国出口商品(含纺织品)因不符合进口国环保要求而遭退货的报道屡见报端。国内一家报纸就有一篇题为《不知欧盟环保要求深圳企业频遭“绿色壁垒”》的报道。文中介绍“深圳某一家纺织品企业原准备出口一批纺织品到欧洲,但产品做好后才知道买家要求金属
8
钮扣镉、镍的含量不能超过0.05%。其实,这一标准几个月前欧盟各国海关已经开始正式实施,但他们对此一无所知”。
3.绿色壁垒的新趋势与对策
3.1.绿色壁垒的新趋势
目前国际上对“绿色壁垒”通常表述为“绿色贸易壁垒(Green TradeBarrier)”或“环境壁垒(EnvironmentBarrier)”,是指各国以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有关国际公约、法规、标准和本国的环境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在国际贸易中对不符合国际和本国关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及动植物健康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进口商品实行限制或禁止的非关税壁垒。可见,绿色壁垒是以保护有关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人类及动植物健康为理由的;作为非关税壁垒,是以技术性指标为衡量依据的,属技术壁垒之一;是由国与国之间在产品管理中实施的法规、技术标准和检验制度的差异所形成的;是以国际公约、国内法、技术标准为形式的行为规范。
当前国际纺织行业绿色壁垒的发展已经呈现新的趋势。一是绿色认证制度日益严格。如美国和欧盟规定,只有获得ISO 9000认证的服装企业所生产的服装产品才能参加其展销会;欧盟要求服装产品从生产前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处理各阶段都达到ISO 9000 系列标准,纤维、服装贴上生态标签方可进入欧盟市场。二是环境标志日益国际化,标准水平逐步上升。目前已有40多个发达国家实行环境标志认可,如德国“蓝色天使”标志,美国“能源之星”标志,欧盟采用的纺织品生态标签(Eco-Label)最为苛刻,对产品各方面限制更加广泛。三是绿色标准日益严厉。国际生态纺织品研究和检验协会根据市场变化,发布了Oeko-Tex Standard 100 2006年版本,修改期从两年缩短到一年以下,被检测和禁用的纺织化学品不断增加;欧盟2006年起实施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即REACH)后,我国出口欧盟的纺织品有70 %因染料和纺织化学品受到影响;2006年10月欧盟议会正式通过决议,规定欧盟市场上制成品中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含量不能超过质量的0.005 %,使我国众多行业出口受到巨大影响,而纺织服装业首当其冲,势必大量增加生产成本。四是检验手段和要求日益提高。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高灵敏检测设备进行精密分析,大大提高检测标准。如对十大类重金属的检测,砷、钽直接与皮肤接触的限值分别为0.2 和0.8 mg/kg,纤维聚合过程中要求有机化合物的释放量不能超过1.2 g等。我国许多企业产品质量不稳定,极易遭受发达国家限制。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其一是由于技术、环保等因素无法进入或被迫退出目
9
标市场,即“市场准入限制”。造成这种状况原因有三:(1)产品不符合进口国标准要求,被拒门外;(2)进口国任意提高标准,致使原出口产品成为不符合标准的产品;(3)标准提高增加了出口成本,一些出口企业无力承担费用,被迫退出市场。其二是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业“产品竞争力影响”。主要表现为:(1)企业为技术、环保水平及为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等投入都直接增加了产品成本;(2)缺乏先进测试设备,进口大量设备增加了出口企业支出;(3)企业要获取相关认证也需支付不菲费用。这无形中提高了成本,使产品丧失价格优势,削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据统计,随着技术密集型产品占世界贸易额比例不断上升、高灵敏检测技术发展及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性增强,近几年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占贸易壁垒的比例呈现出较大幅度上升趋势,已经达到80 %。由于绿色壁垒的限制,我国许多出口纺织产品遭到客户退货、索赔,使企业蒙受严重经济损失和信誉损害。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们近年来在出口总额上有所递增,但其中由于加入WTO 使来自各国的其它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均有所缓解,从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因绿色壁垒造成的损害。
3.2.对策分析
面对发达国家日趋严厉的绿色壁垒,我国政府、纺织服装行业和企业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
3.2.1.转变观念,理性认识
大多数国家施行贸易标准及其相关制度,仍然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类健康的良好愿望。利用这些国际规范条件派生出来的不合理的国别环境标准以及以此为依据设置的贸易障碍才构成绿色贸易壁垒。当国际绿色贸易大潮滚滚而来时,任何国家都很难置身其外。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要冲破绿色壁垒,首先必须顺应这股绿色潮流。我们反对的是滥用绿色贸易壁垒的不正当行为。我国纺织产品因有害物质超标而被对方国家拒绝入境之类的事件,不能认为是对方故意设置绿色壁垒。相反,应当及时转变观念,重新审视发展与环保的关系,制定出口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开发绿色产品,加速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3.2.2.熟悉规则,积累经验
一是加强学习WTO文献资料,了解WTO的有关规则和国际贸易形势与特点,重视绿色技术壁垒对相关产品出口的冲击和危害,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企业应对技术壁垒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二是善于学习国内外出口贸易经验,面对形形色色技术壁垒的阻障,提高企业辩识和应变的能力。 3.3.利用外部力量
10
3.3.1.企业合作,绿色基地
尤其是纺织产品的加工企业和传统工艺产品生产企业,相关企业联手合作,建立绿色产业基地,更能树立自己的国际形象。比如,中国是陶瓷制品大国,曾享誉全球。要达此目的,必须挑选好原料供应基地。绿色基地建立以后会形成规模收益和对当地经济的辐射效应。类似地,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绿色纺织基地”、“绿色服装基地”等等。 3.3.2.借助政府,寻求支持
首先,企业在绿色产品的重大技术创新和出口经营活动中出现资金困难时,应向政府提出资金和技术支持,争取获得政府的税收优惠和环保补贴,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按照WTO新的《补贴与反补贴协议》规则,环保产品的这类补贴属于不可申诉的补贴范围,企业和政府完全可以利用这一规则,提高产品的绿色竞争力。其次,应根据供应链理论,要求政府制定较为严格的原材料、半成品进口技术和环境标准,从而提升企业产品的整体环境技术水平。最后,如果我们在承担有关协议的某些环保义务出现困难时,可以及时向政府提出,政府可及时向WTO提出申请,要求在一定时期内免除应承担的义务。
11
结束语
国际贸易发展到今天,突破绿色壁垒已成为一项不容忽略的使命。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环境保护的重视,对纺织服装产品的要求必然水涨船高。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市场优势设置贸易障碍,迫使我们必须加强自身的贸易与技术水平,企业如果不能紧跟时代潮流,最终摆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目前中国大部分出口纺织品服装的生产企业,无论是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以及产品开发能力和获得最新信息的能力方面都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对于我国企业从观念、技术还是经济效益等各个层面上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可以预计,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和企业能够在突破绿色壁垒的过程中加速技术创新,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扬长补短,开创一个全新的发展局面。
我写的这篇文章时大多资料是通过搜索网站、查阅相关著作和报刊杂志而获得的,借鉴了多位学者的调查结果和研究成果。最后,我的论文得到了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同时对于参考文献的作者们也致以敬意和谢意!
12
参考文献
[1]施用海.“绿色壁垒”与纺织品贸易外贸经济[J].国际贸易,2005.[2]赵京霞.《后配额时代的国际纺织品贸易》[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3]张彦欣.《国际纺织品贸易实务》[M].国纺织出版社,2005.[4]孔庆江.《中国纺织品的法律环境》[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王仲辉.《跨越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影响》[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5.[6] 钱 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 周 坷.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分析[N].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8] 李 周,孙若梅.中国环境问题研究[R].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9] 江晓娟,杨圣明.中国对外贸易理论前言[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0]林汉川,田东山.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探析[R].经济参考研究.[11]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统计2006》[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12]徐复.《中国对外贸易》[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3]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进出口贸易动态分析2005(总第17分册)》[R].[14]黄东黎.《WTO规则运用中的法治中国纺织品特别保障措施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5.10.13
Infectism and Countermeasures on the Green barriers to
China's Textile ABSTRACT Green barriers are refevred to the “green trade barriers” , also known 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arriers, ecological barriers or environmental trade measures and soon,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continue to be puzzled dy “green barrier”.Green barriers to textile and garment enterprises of China's exports become more deepng threat.Wtth the continuous devecontinuou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traditional non-tariff barriers have been gradually reduced, the green barrier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s increasingly becoming a major obstacle to trade development.In this paper, by analying the souce of green darriers and the main green barrievs we are facing explaining the infevton on the green barriers to china`s textile export traok.meanuhile anabysis the tountev measures on the netrend of green barriers
Key words exports of green barriers to textile Non-tariff
14
第五篇: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产品出口不仅能丰富和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还能推动一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重要性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正当我国准备在出口贸易上大力发展时,绿色壁垒的突兀出现打破了一切圆满的计划,并给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番浅显的分析,并针对分析情况提供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贸易
所谓绿色壁垒,就是一些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一系列不合理的制度,来限制国外商品的准入。这种毫无依据的做法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力,并且产生了很大的危害。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挑战,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抑制和扼杀绿色壁垒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便成了农产品出口贸易项目里的首要任务。
一、绿色壁垒出现的缘由
首先不得不说我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略显不足,而且还缺乏相对完整、配套、可操作的农产品安全生产,缺乏适应时代的有效地管理方式,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统一的检测指标,这使得我国在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安全问题上无法贴上畅行无阻的绿色标签。再有就是我国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放松警惕,不重视农产品在食用方面的健康保障,在低廉价格面前一时忘了农产品的质量问题,在不顾及环境是否受到破坏下进行不理性的消费,进而导致环境恶化的结果,随之而来的就是农产品的生长也受到了不利的影响。但这一切并不足以成为绿色壁垒出现的理由,毕竟我国拥有一定雄厚的实力并且已经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上述出现的种种问题。所以,诱发绿色壁垒现身的导火索归根结底还是那些发达国家,相对于发达国家本国的农产品,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在价格方面对他们的农产品构成了强有力的威胁,特别是在一些农产品的价格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而这一点优势,导致许多企业对当地出售的农产品的需求程度急剧下降。外国政府为了寻求生存与发展,为了给该国的农业贸易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同时,也为了充分利用该国自身拥有的在农业方面的技术资源、掩盖该国在劳动力资源方面的劣势,他们就通过不断开发和更新各种绿色标准及检测系统来大大提高对外国进口商品的严格把关,进而制定一些相关的甚至比较苛刻的制度来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尤其是在农药残留的检测指标方面进行了十分严格的限制,从而巧妙隐蔽地实现了贸易保护,以此阻止不符合绿色标准和检验制度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这一举措,导致我国参加国际市场、参与公平竞争的农产品失去了大量的出口机会,而另一压迫性的原因是世界各地的环境恶化,各国资源的供给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国际性的环保浪潮顺势兴起,这为绿色壁垒的产生提供了必然性,为绿色壁垒的腾空出世提供了一个巧妙的借口。
二、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各方面的阻力
1.严重受到挫折的农产品出口数量及其成本
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国际标准存在很大的差距,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也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提高技术检验标准,促使较高的绿色壁垒形成,不仅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还使得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此外,这些国家往往针对中国的进口商品提出了很高的环境指标,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国家的农产品出口的市场份额。同时我们也不难看到,随着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化学物质含量的限制更加苛刻,我国农产品被禁止出口、退货和索赔事件的屡屡发生而导致双边或多边贸易的摩擦不断增多,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与此同时,为了保持中国出口的农产品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的份额,我国家需要在农产品出口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和关注,加上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的相应的额外成本也随之增加,加上出口产品在各项成本和附加成本不断上升,促使我们国家对目前出口的农产品进一步投入更多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中国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进而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压力,形势相当不乐观,也不利于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挫折与挑战中夹杂的一丝考验
由于绿色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法性和保护方式上的隐蔽性,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农产品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即使这样,即使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产品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的疮伤,倘若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我国就会在危机中寻到一丝生机,化无望为希望!在面对严峻考验的同时,我国发现了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于是及时地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去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也在不断的摸爬滚打里寻找到了生机。无论发达国家的无理要求是多么的苛刻,只要我国加大对农产品的质量监督和对农产品产业化的大力改进,不断提高我国农业方面的技术,调整我国相关制度及改进农产品设备,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就一定会再次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总而言之,我国将一贯秉持健康环保的指导理念,全方面的提升综合实力,坚持可持续发展策略,将我国农产品对外出口贸易蓬勃发展起来。当然,通过对绿色壁垒相关事宜的总结,我国也必将看清国际局势的发展,更加成熟而从容的面对今后的种种挑战,并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以及强化国民的环保意识等举措,寻找更多国际市场生机,力争以最好的姿态迎接未来的一切。
三、我国针对绿色壁垒问题采取的一系列策略
1.思想方面的重视
政府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加大宣传绿色环保,建立绿色消费观,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使市民充分明白,绿色的环境保护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重要现实意义。当然,还要增强农产品生产者和管理者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认识,将绿色壁垒给我国农产品带来的威胁变成机遇。同时,更要加强对循环经济的宣传,让企业普遍认识到“循环经济”不但可以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还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长远之计。我国要清楚地认识到,要消除进口国对我国产品的歧视和限制,关键还是要以积极的态度顺应全球日益高涨的环境保护要求。
2.行动上的立竿见影
为解决上述种种问题,我国不仅成立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还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绿色食品工程活动,同时,国家环保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开发出了“有机食品”的呼吁。如今,我们不难看到,我国的质量标准体系和国际上的质量标准体系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为了让我国农产品的出口不遭受绿色壁垒的影响,我国必须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安全质量检测体系,在农产品的检测、包装、管理上都要制定严格的标准,同时,面对国外不断变化的绿色技术标准和各种绿色制度,要对生产出的产品实行专门化的分工和不间断的连续跟踪,以获取最快速和最及时的消息,从而通过有效的渠道把获取到的信息及时传递给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农产品的相关企业和一些政府决策部门,为其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参考,进而做到对自己和对方的进一步了解,以寻求突破绿色壁垒的完美策略,只有这样,我国的农产品出口才有保障。而说到环境,我国尤其要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土壤质量,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还要发展清洁生产工艺和流程,转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毕竟清洁生产是对人类社会生产的新认识,实行清洁生产机制,才能适应国际贸易中对绿色产品以及绿色包装、绿色标签等的要求,企业必须加快开发和引进适用的对环境无害的技术和设备,采用清洁生产工艺。我们都知道,绿色壁垒一般是倾向于农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这两方面正是我国的产业优势所在,虽然在短时间内不能改变现状,但是只要我国做好一切准备工作,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和要求,就一定会战胜一切困难,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方面倾斜,冲破进口商绿色贸易壁垒的标准和形式,减少绿色贸易壁垒在领域上的控制,从而实现突破,这也是最根本和最有利的解决措施。对于国外局势,我国应当充分利用透明度原则,对WTO成员国的相关贸易规定进行信息收集,定期关注各成员国的立法动态。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通常是根据其国内法作为设立的绿色贸易壁垒的依据,因此,能够获得及时的环境立法的信息就显得至关重要,充分利用信息渠道,让我国政府和企业掌握国外环境立法动态,在第一时间内做出应对,这样才能把握住主动权。
3.技术方向的开辟
我国应重点加强现代生物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在农产品生产方面的技术创新,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综合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公害农产品,才能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语
不可否认,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是真实存在且具有挑战性的,对我国经济等方面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我国应当要自信乐观的面对一切,时刻坚信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这一理念,在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论基础上,立足于环保和健康,不断地完善农业产业链结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方面的技术,不断提升国民的环保意识,这样才能使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下保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不倒之躯!
参考文献:
[1]胡峰源.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3(05).[2]杨亮.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17).[3]李朝霞,郭晓辉.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3(14).[4]朱昆.技术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