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时间:2019-05-14 03:4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第一篇: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学年论文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论文作者姓名: 学

徐亦达

2008241051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许红(讲师)

论文提交日期: 2011年07月 01 日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正面临越来越多来自于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总体来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市场份额、贸易机会、企业和商品信誉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国外消费者对我国部分产品尤其是农产品食品信心下降,对我国出口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具体地说,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从产品出口的市场范围来看,我国目前的主要出口方向仍然是日本、美国、东南亚、欧盟、韩国等国家,对它们的出口份额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80%,而这些国家(或地区)多数是环保主义倡导者和拥护者,也是绿色贸易壁垒的发源地。我国出口商品的市场销路极易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从产品的出口增长速度来看,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相对单

一、固定,一旦目前的市场销路受到影响,出口的增长速度必然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一些发达国家专门针对我国的某些商品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情况下,该商品的出口会立即出现停滞,如不及时采取对策,就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从企业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来看,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多数是以环境标准和标志的形式出现,要想实现其环境标准、获取其环境标志,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将增加有关的检验、测试、认证和公关等手续以及相关的费用,从而使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价格优势大大削弱,丧失了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出口效益日渐下降。从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来看,由于遭遇了越来越多的绿色贸易壁垒,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稍有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到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因此,必须恰当处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冲击。

目 录 绿色壁垒的背景及现状...........................................................................................................4 1.1 1.2 1.3 1.4 2 绿色壁垒的概念...........................................................................................................4 绿色壁垒的分类...........................................................................................................4 绿色壁垒兴起的原因...................................................................................................5 我国目前对于绿色壁垒的应对情况...........................................................................5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7 2.1 2.2 积极作用.......................................................................................................................7 消极作用.......................................................................................................................7 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8

论...........................................................................................................................................9 参考文献.........................................................................................................................................10 绿色壁垒的背景及现状

1.1 绿色壁垒的概念

绿色壁垒,简单说来就是指在国际贸易领域,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科技优势,以保护本国公民的健康和本国环境为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形式对国外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它属于一种新的非关税壁垒形式,已经逐步成为国际贸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壁垒严格说来是我国自己创造的一个新词,属于不断发展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的绿色壁垒概念,大多是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立场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我认为,绿色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通常,绿色壁垒应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是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

1.2 绿色壁垒的分类

绿色壁垒分为很多类型,具体有:

1)绿色关税制度:进口国对可能造成环境威胁及破坏的进口产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税。

2)绿色市场准入制度:进口国以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以及违反有关国际环境公约或国内环境法律、规章而采取的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措施。3)

二、“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 “绿色反补贴”、“绿色反倾销”以及环境贸易制裁。一国怀疑进口产品的低价是由于接受了来自于出口国政府的环境补贴或未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内在化,对进口商品采取的一种限制措施或给予相应的制裁。

4)推行国内PPMs标准:推行国内PPMs标准及其他环保标准。PPMs是'PROCESSING &PRODUCT METHOD',的缩写,是对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所制定的特定环境标准。有的国家生产技术水平较高,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这些国家制定了较为严格的PPMs标准以及其他一些近乎苛刻的环保标准,要求进口商品必须达到。

5)强制性绿色标志(签)强制要求ISO 14000认证:强制性绿色标志(签)、强制要求ISO 14000认证等。绿色标志(签)、认证制度本身是非强制性的,各类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而决定是否申请,但是如果进口国政府把通过认证规

定作为进口商品的必要条件或国内企业对外合作的必要条件,对于想要出口到对方国家的产品来说,就必须选择通过认证,取得标签这条路。

6)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繁琐的进口检验程序和检验制度。绿色贸易壁垒有很多是针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而设置的,为了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进口国政府不惜重力研究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检验制度和繁琐的检验程序,利用其先进的检验设备和条件对进口货物实施检验,使进口货物难以通过。7)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要求回收利用、政府采购、押金制度等强制性措施。

1.3 绿色壁垒兴起的原因

绿色壁垒兴起的原因,一方面,由于长期发展导致的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污染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营造绿色文明的新价值观念超越了狭隘的人类中心论。人们对不污染环境、健康无害的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将环境问题与贸易条约机制紧密挂钩,从而抵消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方面的优势,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保持其在国际多边经济贸易领域的主导地位。这种以“环境保护”为名义,在国际贸易中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的做法使绿色壁垒迅速发展。

1.4 我国目前对于绿色壁垒的应对情况

我国因为加入WTO组织的时间较晚,对于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很多惯例和条款理解并不充分,再加上绿色壁垒的兴起时间较晚,使我国很多出口贸易企业忽视了绿色壁垒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在出口贸易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

以农产品为例,在我国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都认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会明显增加出口额,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就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农产品生产量第一大国。例如1999年中国谷物产量占世界总量的22%,油菜籽占23.8%,花生占38.2%,肉类占26.3%,烟草占34.9%,水产品占29.5%。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农产品出口比例极低。200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163.8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62.9%,位于世界第9位,居美国、法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比利时、西班牙、英国之后,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6%(1990年为16.2%),占农业总产值的5.4%(1990年为6.3%),占农产品成交总额的10.9%,占世界农产品出口总额(5583亿美

元)的2.93%(1990年为2.43%)。中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农产品出口额为46美元(2000年数据),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产品市场人均农产品出口额差距极为悬殊,大约在400~500倍之间,是世界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

山东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第一大省,蔬菜、水产品、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量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去年全省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高达44.7亿美元。然而入世之后,出口产品屡被退货的现实,却给了这个出口大省当头一棒。省外贸厅副厅长阎兆万说,加入世贸组织前,山东省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很少被退货,并且一直利用价格优势稳定占领着国际市场。本来我们以为随着入世后国外关税壁垒的打破,山东的农产品出口会有一个大的飞跃,但没想到遭遇了更加严格的贸易保护和技术壁垒,继日本查出了我们的出口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后,欧盟国家也出于食品安全原因对我国的动物源性食品出口进行封关,仅此一项就使山东省的8万农户和加工出口企业大幅减收。

据介绍,今年1月欧盟停止我国动物源性食品进口后,给山东全省的外贸出口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损失。欧盟宣布停止进口后,不仅使这个省的畜牧、水产等相关产品的出口量大幅度下滑,而且引起了挪威、匈牙利等国的封关,日本、韩国、沙特阿拉伯等国检验标准的提高,增加了全省动物源性食品出口的难度。尽管欧盟封关仅仅几个月时间,却造成了全省相关出口产品的大量积压,由于出口产品所针对的消费市场不同,退货商品在国内难以找到销路,使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了困境。据有关统计表明,山东省仅兔肉一项,库存积压量就达2500吨,欧盟封关直接影响全省出口创汇高达3亿美元。

反观我们自身,面对技术壁垒、绿色壁垒,我国显然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难以应付对手新的撒手锏;一些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管理观念与手段落后于国际化的商业竞争需要;参与国际竞争的营销体系的建立准备也不充分;在倾销与反倾销的斗争面前,我们仍准备不足,特别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太低,不能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

打铁还得自身硬。加入世贸组织后层出不穷的技术壁垒已经表明,决定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不是价格,而是质量。尽管入世后国外加大了技术封锁的力度,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要求有时到了苛刻的地步,这其中虽然也有贸易保护的因素,但毕竟我们的农产品内在品质和安全标准不过硬,被人家查出了问题、揪住了“辫子”。因此,只有尽快实现农产品生产质量、卫生标准与国际接轨,抓好农产品的质量建设,才能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价格优势真正变为竞争优势和市场优势。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2.1 积极作用

1)绿色贸易壁垒对于国际贸易而言,是某些发达国家用来限制从发展中国家进口商品的手段之一,但是对于保护全球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对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

2)国际绿色浪潮的推动不仅有利于我国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促使我国采取各个积极有效的措施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局面;而且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的有效工具,通过运用绿色壁垒,限制甚至有害于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产品的贸易,保护人类健康,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3)有利于促使我国企业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改进生产方式和产品结构,发展无公害产品,而且如果执行国际标注化组织的系列标准,将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鼓励具备较高技术水平和能达到较高标准企业的发展,淘汰低环境标准和不合格产品,促使优胜劣汰,从而有利于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4)绿色壁垒是维护国家基本安全的重要武器。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损害人类生存与活动所领带的自然支持系统,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尤其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对所有国家的安全都构成现实威胁。因此,环境安全是最根本的安全问题,环境安全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及经济安全等相互联系,互相作用,构成完整的安全概念。

2.2 消极作用

1)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根据我国现状,许多出口商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所制定的严格标准,发达国家和地区所设的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外贸出口行业如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等的出口总量、出口市场、出口范围、出口增长速度、出口效益等方面均产生较大冲突 2)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

由于绿色贸易壁垒大多以环境标准和环境标志的形式出现,要想达到该标准及获取该标志,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技术改造,改善环境质量,同时还增加了有关的检验、检测及监督等手续并且增加了相关的费用。加之我国在外包装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对包装还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和改进。因此,各项费用将会大幅度增加,是产品的出口成本大大提

高,进而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3)造成我国经济、社会环境不稳定

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本身存在着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以至于,我国的出口数额遭到限制。这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经济效益,从而影响到我国内部的经济稳定性,继而,影响到我国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稳定,不和谐。我国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二十一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绿色产品、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市场、绿色产业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对经济生活的具体要求。追求人与自然共生与循环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必须使国民树立绿色意识,增强绿色观念,自觉维护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并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绿色壁垒。

1)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政府应尽快建立国外技术性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收集国外的绿色壁垒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防范工作,采取积极措施,突破国外的绿色壁垒。

2)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环境标志被称为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是标明产品从生产到使用以及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符合特定环保要求的标志。为了使环境标志的管理规范化,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我国在推行环境标志认证制度时,应尽快制订环境标志管理条例,并制订具体实施办法。3)进行绿色认证。1995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施《国际环境检查标准制度》,要求企业产品达到TSO9000系列质量标准;欧盟也启动了名为ISO14000的环境管理系统,没有达标,就不予市场准入。由于该系列标准具有保护环境和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的双重作用,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为了使企业及产品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我国应通过立法程序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推广使用。应制订实施这种标准的管理法规,使工作规范化,积极引导企业进行绿色认证。

4)加强认证机构建设,提高认证工作的权威性。按照国际标准的要求,迸一步加强ISO14000认证机构建设,提高认证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认证主体的服务功能,扩大认证范围,提高认证工作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加强与更多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与国外权威机构认证的相互认可机制,实现国际互认,为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5)搜集国际市场“绿色信息”。我国企业实施国际绿色营销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国际绿色市场调查,搜集绿色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发绿色产品,开拓和占领

相应的国际绿色市场。绿色信息包括:消费信息、资源信息、产品信息、科技信息、法规信息、组织信息等。

6)开发绿色产品。以环境和资源保护为核心的绿色产业正推动着绿色产品的开发与绿色市场的形成。据预测,绿色产品在未来的10年内将主导世界主要工业市场。开发绿色产品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1)进行绿色设计。注重设计易于回收、节能、耐用、无污染或低污染、不影响健康的产品。(2)实施绿色生产。按照生态工业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尽量避免使用有害原料,减少生产过程的能源和材料浪费,减少废弃物。(3)铸造绿色品牌。企业产品应符合环保要求,要取得国际环境标志,创造绿色品牌。(4)实行绿色包装。企业要按照进口国的要求,采取使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的绿色包装。

7)加强国际合作,抵制绿色保护主义。当前环境与贸易问题的实质是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开展南北对话,树立全球经济思想,力争建立环境与贸易协调的良性机制。要坚持发达国家多承担义务的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对其工业化进程的环境欠账和现行的高度密集生产及奢侈性浪费带来的环境后果负责。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环境技术、提供资金支持,反对发达国家动辄实施环境贸易制裁;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8)鼓励技术创新,扶持绿色产业。政府与企业应形成共识,采取有力手段,.增加科技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发展绿色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开发和生产优质的绿色产品,以冲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扩大在国际市场的贸易空间。国家应对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产品给予扶持,实施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入国际竞争行列。9)研究发达国家的贸易制度和运作方式,及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采取的战略措施。从他国的经验中找出我国可借鉴的内容,为确定我国的绿色贸易战略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启发。组织有关的政府部门和科研部门组成强有力的研究队伍,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系统研究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以及相应的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为应对绿色壁垒打下强有力的基础。

结 论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当前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势头和给我国对外贸易的阻碍,我国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首先应当不断提高环保自控能力,防患于未然,从思想上重视出现的各种绿色贸易壁垒以及住口或对产品的环境要求。企业也应当未雨绸缪,积极整改可能影响产品环保要求的多个环节。我国也应当完善救济体制,消除外国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冲击,促使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最终达到贸易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姜芳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现代财经2003(1)2)施用海

邵宏华;应对新贸易壁垒【J】商场现代化2003(3)3)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4)龙源期刊网;商场现代化 2011年第二期

第二篇: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写作提纲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写作提纲

我将以分析绿色贸易壁垒为切入点,剖析绿色贸易壁垒的标准以及意义,结合我国主要出口货物类型、出口国家等基本数据。分析出绿色壁垒对于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并针对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进行思考并提出对策。大体分为以下几个章节:

1.分析

1.1概述

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曾经是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曾依靠关税壁垒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环境与贸易的冲突也越来越激烈,从而使贸易保护主义从传统的关税壁垒逐渐转向非关税壁垒,而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就应运而生了,并成为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限制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一种工具。

以下省略…….2.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2.1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2.2绿色技术标准 2.3绿色环境标志 2.4绿色包装制度 2.5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2.6绿色补贴

I

写作提纲

3.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出口的影响

3.1对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的影响 3.2对我国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3.3对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益的影响 3.4对进口方面环境保护的影响

4.针对绿色贸易壁垒我国的对策与思考

4.1加强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4.2建立、健全保护环境的、法规,强化贸易环境执法 4.3盯住国际标准,适应世界潮流 4.4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开发环境标准产品 4.5发展绿色市场、开发绿色产品、开展绿色营销 4.6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利用国际力量,抵制贸易壁垒 4.7财政部门要向绿色产业倾斜,加大对绿色产业资金投入 4.8采取适当的环境贸易措施,严禁国外污染严重产业和不合标准的产品向我国转移

5总结 6.结束语

II

第三篇: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东方科技学院 班 级:2009级国贸四班 姓 名:刘秋云 学 号:200941916423 课程论文题目: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学 生:刘秋云

(东方科技学院2009级国贸四班,学号200941916423)

摘 要:绿色壁垒作为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具有双重性质,既有积极的一面,又存在消极的一面,已成为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分析了绿色壁垒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并从政府、产业和企业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绿色壁垒;外贸出口; 影响;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环保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由于环保问题而引起的贸易纠纷日益增多。在这种新形势下,发达国家为维护其经济利益,接环保之名实行绿色贸易保护主义,筑起绿色壁垒,阻碍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绿色壁垒的成因分析

绿色壁垒是贸易领域内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生命或健康的名义,通过制定一系列复杂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对进口产品设置市场准入障碍,以达到保护本国产业的一种新型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包括绿色关税、绿色技术标准、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补贴等标准[1]。发达国家筑起绿色壁垒,既可以得到国际消费市场的认同,又可以使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从而取得实际利益[2]。绿色壁垒是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产物,其产生、发展和变化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国际贸易法律条款存在漏洞,使绿色壁垒具有合法性

根据《关贸总协定1994》第20 条“一般例外”条款,成员国有权以“保障人民、动植物生命或健康”或“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为理由而采取限制贸易的措施[3];根据1994 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TBT 协议),成员国有权在适当的程度内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保护环境;根据1994 年的卫生和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 协议)的“预防原则”,成员国在找不到充分的“科学证据”时有权根据获得的有关信息临时采取某种卫生或植物检疫措施[4]。分析以上法律条款,我们不难发现,法律条款中没有一个明确的衡量尺度,给予了各成员国充分的发挥和操作空间,从而使各成员国拥有了一定的特权,同时也为绿色壁垒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其具有合法的国际地位,为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获得贸易利益提供了机会。

(二)科技经济水平存在差异,使绿色壁垒具有生存空间

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经济水平高,科学技术发达,特别是在环保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作支持,并拥有完善的法规、标准、评定、认证系统,因此形成了一套牵涉面广、关联性强、运转效益高的绿色壁垒体系。根据欧盟的统计数字,其技术壁垒法律法规达300 余件,统一认证体系有9种,详细的技术指标、规定超过10万个。美国设有认证体系55 种,日本有25种[5]。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经济水平较低,科学技术不够发达,绿色壁垒的数量极少,设置标准极为低下,而且孤立零散、不成体系,导致维护效率极低。正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科技经济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发展中国家在绿色壁垒林立的世界市场中处于竞争劣势地位,而发达国家则是变本加厉的推行绿色贸易保护政策,为绿色壁垒提供了的生存空间。

(三)绿色环保意识存在差异,使绿色壁垒具有发展潜力

发达国家为提高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引导消费者去购买获得绿色标志或绿色技术认证的产品,从而促使生产商提供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以达到环保的目的,实施了严格的绿色贸易措施,推行了高标准的绿色标志制度和绿色技术标准认证制度。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市场多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消费者有着非常强烈的环保意识,有数据显示,84%的荷兰人,89 %的美国人和90 %的德国人在购买物品时都会考虑到产品的环保标准伴[6]。但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对诸如绿色食品、绿色家园、绿色产业的呼唤和需求意识相对还比较淡薄,消费观念还处于从传统的温饱型消费向健康型消费转变的初级阶段。因此,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异。而绿色壁垒正是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命为幌子,迎合了世人日益高涨的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心理而大行其道,使其具有了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的影响

2001 年末,中国正式加入WTO,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限制作用大为削弱。然而,随着全球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绿色壁垒以其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涵上的广泛性和保护方式上的隐匿性[7]。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行动较早、环保技术先进、环境标准严格,其国内市场严格的环境要求、标准逐步形成名目繁多的绿色壁垒。绿色壁垒正给我国外贸出口产生越来越多的消极影响。

(一)绿色环保技术要求日益增高

一些发达国家为了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制定的绿色技术标准高得惊人,远远脱离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的实际水平,发展中国家要越过这些技术门槛存在相当大的难度。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出口货物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绿色壁垒的影响很大。不仅如此,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为了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在已有的绿色壁垒的基础上,不断对其加高加固,绿色技术指标越来越多,标准越来越高,要求越来越严。日本将从中国进口大米的农药残留含量,从原来的 56 项检测指标增加到 104 项。欧盟对进口中国茶叶的检测指标从原来的72 项增加到现在的134项,限制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 29 种新增到62 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 0.11—0.13ug/kg,其技术要求之高,以至于欧盟国家自己的产品也常常达不到这一指标。日本为了限制中国菠菜对其出口,2002 年4月公布菠菜中农药“毒死蜱”残留限量为0.101mg/ kg,这项明显针对中国的技术壁垒措施,大大高于国际通行标准(美国、欧盟和 CAC标准为0.105mg/ kg)[8]。

(二)涉及产品范围日益增广

一些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设置的绿色壁垒的范围呈不断扩大之势。因绿色壁垒而受阻的中国出口产品几乎无所不包,无处不在。我国一些传统出口产品农产品、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等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发达国家日益苛刻复杂的环保技术标准的严峻挑战而面临出口困境,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出口产品的绿色市场准入,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农产品出口方面。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的过程方法、包装贮运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利于环保的因素,因此,在国际贸易中,我国成为了受到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发达国家绿色壁垒限制进口最多的国家。农药含量的检测项目多达134 种;欧盟对中国茶叶的残余农药检测项目达62 种;日本对我国大米的检测指标增加到116 项[5]。2002年1月,欧盟以氯霉素残留问题为由禁止从我国进口动物源性食品;1997年后,美国出台了禁止进口我国禽肉的规定,还对我国的水产品、蜂蜜等产品设限;2002年,日本对我出口的大蒜等产品每批都加验农药残留相关指标[9]。2002 年1 月,欧盟全面禁止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和水海产品的进口。2002 年,山东省出口日本的冷冻菠菜因为个别批次农药残留超标而遭到日本政府的全面禁运[10]。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受到绿色壁垒而面临严重的威胁,出口市场日益萎缩。

在纺织服装产品方面。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一系列指标诸如PH值、甲醛含量、偶氮染料、颜色坚牢度、重金属残留物、农药残留物、防霉变物质、防静电剂等指标;若超过其限值,则以此类纺织品或服装有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损害而被限制进入其市场[11]。比如,我国江苏省某服装企业出口到欧盟的30 多万件夹克衫,因拉链的含铅量高于其标准而被退回,造成上百万元的损失。

在机电产品方面。继欧盟于1996 年规定进入该市场的工业产品必须进行CE认证后,澳、美、加、德等国也对电子、机械和电器产品等实行认证制度[12],并规定其成员国有权拒绝未贴CE 标志的产品入关,对我国出口造成了极大困难。总之,我国出口的商品大多为劳动密集型初级工业产品,技术含量不足,受环境保护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受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保护法规的影响[13]。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 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因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80 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40 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间接影响。

(三)绿色壁垒实施国家日益增多

近年来,随着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发达国家相继对我国实施绿色壁垒,引起了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加入,致使对我国绿色壁垒实施国家日益增多。1998年9月11日,美国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必须附有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证书,证明木质包装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处理,违规货物将整批禁止入境,这使我国1/3以上的对美出口受到影响。随后,加拿大也采取了相同的措施。英国于次年2月1日起实行此项标准。不久,欧盟也宣布对从中国离境产品的木质包装采取紧急措施 ,实施新的检疫标准。2002 年1月,欧盟宣布全面禁止中国动物源产品进口,随后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加强对中国动物源性产品的检测,德国、荷兰等国则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沙特阿拉伯也暂停了中国此类产品的进口[8]。

(四)外贸出口损失日益增大

绿色壁垒披着环境保护的合法外衣,大行贸易保护主义之道,对我国外贸出口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据统计,仅1997 年至2002年的5年间,我国出口因遭遇绿色壁垒而受阻的商品价值就达400 亿美元,每年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出口总额的20 %左右。加入WTO 后,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比加入世贸组织前更为严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商品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技术标准。调查表明,2002 年我国有71%的出口企业、39 %的出口产品遭遇到绿色壁垒限制,造成损失约170亿美元,其中食品土畜产品出口受到的损失最大,有近90 %的企业受限,造成损失约90 亿美元。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后,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更加显著,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据统计,在我国加入WTO 的前几年,我国出口商品因遭遇绿色壁垒每年造成的损失约70多亿美元。加入WTO 后,受绿色壁垒的影响,仅2002年我国出口贸易的损失额就高达约170 亿美元[8]。

(五)国际竞争力日益削弱

发达国家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的设置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显著提高,从而弱化了相应产品的价格优势,降低了该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欧盟启动的ISO14000 环境管理系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准备到制造、销售、使用以及最后处理阶段都要求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我国出口产品包括农产品、食品、纺织服装产品、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为了达到进口国对商品的环境保护标准,要接受名目繁多的检验、测试、认证和技术鉴定等,在产品的外观包装、出口标签和商业广告宣传等方面要作更多地适应性调整。基于此,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间接费用以及直接费用将大幅度增加,导致出口产品成本上升并且增加其不确定性,使我国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从而大大影响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如1998年,美、加决定对我国出口货物的木质包装进行检疫处理,按其苛刻标准,仅木质包装如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处理,成本将增加20%,这将严重地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2]。

三、我国外贸出口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绿色壁垒已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发展面临的一种严峻挑战,但同时也是一种机遇。随着国际绿色壁垒的增强,我国的出口贸易应该转变理念,不断健全绿色保障法律体系,完善环境管理体系,积极开发和引进环保技术,降低能源与材料消耗,有效控制污染源,大力发展环境产业、绿色产品。在新的国际贸易环境之下,在迎接挑战中抓住机遇,化被动为主动,提高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竞争力,实行环境和贸易良性发展的生态贸易战略,实现从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集约型模式转变,实现贸易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从政府层面看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环保意识。以全民环境教育为基础,逐步树立“诚实、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伦理道德观,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需求”,摒弃“奢侈浪费、污染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我们既要认识绿色贸易规范条件的积极意义,又要分清某些国家寄寓于其中的绿色贸易壁垒。二是实施绿色高科技战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跟踪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三废”综合利用技术,并有计划地建立一批环保高新科技和产品的研究开发基地及高新技术孵化、辐射基地,以促进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升级换代。随着我国产品的环保科技含量的提高,环境壁垒的制约作用将不攻自破。三是建立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际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地将信息反馈给有关部门和企业,以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突破绿色壁垒。四是设立专业权威的国家检测机构,加强环境和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互认,推动我国环保技术的全面提升。积极推行实施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环境标志制度,加强专业权威认证机构的建设,切实加强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交流、合作与互认,为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创造更加有利的外部条件。五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强化环境执法从环境税收立法入手逐步完善各项环保法规,使之向绿色产业倾斜,鼓励清洁生产;环境立法应以预防为主,强化监督管理、尤其是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对经济活动中的违犯环境法规的行为要依法严惩。要建立一套绿色保障制度体系,在推进清洁生产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清洁生产工艺技术与成本间的关系,达到环境保护与降低生产成本目标的“双赢”。

(二)从产业层面看

一是大力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从强调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转变到重视改进中国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注重对人力资源的持续投资和开发,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术能力,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和产品创新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二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紧运用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和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和换代,使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从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从而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使我国传统出口产品的贸易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大力扶持绿色环保高科技产业。绿色环保产业在我国尚处于开创阶段,典型的幼稚产业,具有潜在的动态比较优势,具有外部经济和学习效应。政府应借鉴国外经验,根据环保产业市场前景和我国国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给予扶持,增加环保投入,在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的过程中,将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快实现引进技术的二次开发[14],建立具有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环境保护技术体系,推动我国环保技术的进步,使我国环保产业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

(三)从企业层面看

一是坚持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手抓,积极推进环境成本内部化。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企业应将环境与资源费用计入成本,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一方面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促进环保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有利于绿色消费和环保市场的发展。二是积极实施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绿色标志。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是我国企业突破绿色壁垒的国际市场通行证,对于身受其害的我国农产品、纺织品、服装、机电产品等企业更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积极主动开展相关认证工作[15]。IS014000 环境管理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遗憾的是,虽然我国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企业对此却不够积极主动。ISO14000 系列中有关环境管理体系及其审核的5个标准,自1996 年10月颁布到1997 年底一年间, 欧洲就有1207家企业通过认证,而我国截止到目前为止,获得该认证的企业仅1 000 余家, 且其中大部分是三资企业。国内通过认证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家电行业, 更多的企业仍在IS014000 认证之外徘徊。绿色标志的实施将更加促进绿色消费浪潮的发展,这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树立企业形象和进入国际市场的有效途径。三是转变观念,增强创新能力,积极发展绿色产品,提高产品环境价值。从环保耗时费钱的传统观念转变为环保挣钱的新理念,努力坚持高环保标准,以生态技术为中心,推行清洁生产,改造传统产品的环保功能;积极开发符合国际环保标准的绿色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变“以价取胜”、“以量取胜”为“以质取胜”、“优质优价”,力争以品牌、质量、信誉等非价格竞争因素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把动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有实力的竞争优势,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整体国际竞争力,树立我国出口产品的环保形象[16]。

我国外贸出口产品屡屡受阻绿色壁垒,表明我国的环保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必须重视贸易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了提高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竞争力,为了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国民生产和消费的安全。我们不能只看到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对外贸易短期内造成的损害,只重眼前利益,一味逃避,而应该全方位行动起来,顺应绿色潮流,提高绿色标准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环保执法力度,普及环保意识,增大环保投入,推广国际标准,扶持绿色产业,增强设置和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加强环保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共同促进全球贸易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宝珍.“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J ].世界经济,1996,(12).[2] 田旭.“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我国的战略对策[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1。(1).[3] 徐争辉.关于我国外贸出口受阻绿色壁垒的若干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4] 朱晓勤.WTO 与绿色壁垒:若干法律问题分析[J ].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3).[5] 陶忠元.绿色壁垒的中性透析及其启示[J ].国际贸易问题,2003,(9).[6] 徐敏.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 ].华东经济管理,2006,(11).[7] 吴建华.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影响的对策[J ].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2).[8] 武振.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 ].当代经济研究,2004,(5).[9] 金霞.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以青岛市为例[J].当代经理人,2006,(02).[10] 李吉明.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绿色壁垒的原因及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3,(10).[11] 施用海.“绿色壁垒”与纺织品贸易——纺织企业如何提高产品的环境竞争力[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4).[12] 吴克烈.关于绿色壁垒的战略思考[J].国际贸易问题,2002,(5).[13] 关春柱.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07).[14] 高峰,刘福祥.“入世”对中国环境贸易影响的分析[J].经济问题,2002,(2).[15] 莫莎.欧盟东扩在环境领域的影响及我国出口企业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3,(1).[16] 汪国红.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1).

第四篇: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摘要: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效果的歧视性等特征。

关键词: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背景

绿色壁垒的产生是环境保护的国际需求以及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国际背景来看,下列因素促进了绿色壁垒的产生和发展。

(1)全球环境问题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同的呼声。世界二次大战后,各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全球环境问题也日益加重。在生态环境的承受力达到极限时,开始对人类进行可怕的报复。全世界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而丧命;有8亿人因饮用污染水而患病,每天有2.5万人因此而死亡。②面对自然环境日益严厉的报复,国际社会掀起了强劲的环保浪潮。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

(2)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使绿色壁垒的实施找到了合理借口。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已成为新的国际焦点。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增长的代价之一即是环境恶化,特别是自由贸易,则被看作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因素。各国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应的环境法规和贸易政策,希望通过政府对贸易进行一定的干预,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事实上环境保护与贸易自由化二者之间本不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甚至冲突,而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理的贸易自由化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相反在环保方面,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自由化可以发挥关键的作用。同时,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扩大的贸易市场提供必需的生态环境资源。

(3)GATT和WTO中的有关规定为绿色壁垒的实施提供了合法性。在关贸总协定成立之初,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问题尚未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的日益严惩人们的环保意识才逐渐提高。1972年11月,在GATT中设立了一个“环境措施与国际贸易工作组”。进入1990年代后,随着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的日渐激化。为了争夺国际市场,保护国内市场,一些国家用国内环境法规或措施作为保护的手段;另一方面,环境污染的加剧,公众对环境保护的强烈呼吁,国家不得不制定涉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包括进出口贸易在内的各个环节的环境标准和措施。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一个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协调贸易措施与环境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经济发展上的差距是绿色壁垒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差异,特别是出于资源保护和经济利益上的考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环境和贸易问题上存在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而日趋尖锐化。发达国家利用这种由于经济水平差距造成的不同环境标准,一方面,加紧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初级产品,同时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更加恶化;另一方面,又极力将环境问题与贸易条约机制紧密挂钩,把环境问题作为新的贸易壁垒,从而抵消发展中国家资源与廉价劳动力方面的比较优势,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以保持其在国际多边经济贸易领域的主导地位。这种以“环境保护”名义在国际贸易中引入所谓“环境条款”,借以歧视乃至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产品的市场准入的做法使绿色壁垒迅速发展。

二、什么是绿色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健康为由,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建立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制度,以及征收环境进口税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与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实施效果的歧视性等特征。

绿色贸易壁垒的初衷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是消费者环保意识增强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它的产生有其外部和内部两个原因。从外部原因看:绿色贸易壁垒源于绿色消费或绿色贸易,而绿色贸易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体现了消费者保护环境、维护健康等正当合理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可以成为某些国家推行新的贸易保护主义、阻止外国商品进口的“挡箭牌”,故被称谓“绿色贸易壁垒”。究其原因是:WTO和关贸总协定(GATT)的宗旨是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要求各国消除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作为WTO的成员,想限制进口,在关税壁垒中,除了反补贴税、反倾销税之外,其他税种的作用已经很小了;以进口许可证、进口配额为代表的传统的非关税壁垒,余地不大,所以用贸易与环境相结合的绿色贸易壁垒便应运而生,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最好的“护身符”。从内部原因来看,我国出口产品确实存在着绿色产品少,农产品有害成份超标较多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一是我国不少地区生态环境恶化,污染严重;二是生产者或加工者技术、设备落后;三是出口信息不灵、工贸之间缺少协调机制;四是生产者环保观念不强等。

于是,贸易与环境这两个原本在世界贸易史上不相干的问题被一条绿色的纽带捆绑在了一起,绿色壁垒就出现了。上世纪的最后5年,以1995年世贸组织专门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为标志,着绿色外衣的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舞台上不再扮演年轻的配角,而是跻身重要角色行列。到了1999年11月30日,在美国西雅图召开的世贸组织第3届部长会议上,各成员国就环境与贸易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这时环保这道绿色的贸易壁垒已是世界贸易中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三、绿色壁垒的表现形式

(一)绿色关税和市场准入 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污染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或者限制、禁止其进口,甚至实行贸易制裁。例如: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规定,所有在美国出售的鱼类都须来自经美方证明未受污染的水域。

(二)绿色技术标准

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它们在保护环境的名义下,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商品进口。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和技术水平制定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欧盟启动的ISO14000环境管理系统,要求进入欧盟国家的产品从生产准备到制造、销售、作用以及最后处理阶段都要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提供了以预防为主,减少和消除环境污染的管理办法,是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世界各国在统一的环境管理标准下平等竞争提供了条件,但同时也为发达国家设置环境壁垒提供了依据。

(三)绿色环境标志 环境标志也称绿色标志、生态标志。它由政府管理部门或民间团体按照严格的程序和环境标准颁发给厂商,附印于产品及包装上,以向消费者表明:该产品从研制、开发到生产、使用直至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均符合生态和环境保护要求。绿色标志产生的时间不长,但发展十分迅速,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只有得到“绿色环境标志”才能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因而绿色标志又有“绿色通行证”之称。从1978年德国率先推出“蓝色天使”计划以来,许多发达国家纷纷效仿,如:北欧四国的“白天鹅制度”、欧洲联盟的“EU制度”、加拿大的“环境选择制度”、日本的“生态标志制度”等。环境标志制度对环境保护的独特作用是勿庸置疑的。但其也为构成贸易壁垒提供了可能。

(四)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是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再生,易于自然分解,又不污染环境的包装。它在发达国家广泛流行。目前,世界各国在环保包装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以立法形式规定、啤酒、软性饮料和矿泉水一律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容器;制定强制包装再循环或利用的法律,如日本的“再利用法”、“新废弃物处理法”等;税收优惠或处罚,即对使用可再循环包装材料的厂商征收较高的税赋,以鼓励使用可回收再生的材料。

(五)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免受污染物、毒素、微生物、添加剂等的影响,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志。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测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1986年,素以“陶瓷王国”著称的我国,在美国陶瓷市场的占有份额仅及日本同期同类产品的1/10,致使我国输美产品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美国认为我国产品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铅含量严重超标。

(六)绿色补贴

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却因此而提高。更为严重的是,发展中国家绝大部分企业本身无力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费用,政府有时只能为此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发达国家又以这种“补贴”违反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为由,限制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进口。

四、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

(一)对产品出口范围的影响

1995年我国主要的外贸出口市场是香港、日本、美国、东盟、台湾省、韩国等,对它们的出口份额约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4/5。这表明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多数都是世界贸易组织与环境委员会的成员,环保行动起步早,成效大,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位居世界前列,目前从环保立法进入了环保执法阶段。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极力要求将贸易与环境两者紧密挂钩,并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统一环境标准,这将使得我国产品出口市场范围面临缩小的可能。

1.农副产品出口受阻。我国农副产品中的农药残量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进而影响到海产品、畜产品、纺织品、食品等出口屡遭禁入、退货或索赔。2000年7月1日,欧盟执行新的茶叶农药残余限量标准,新标准不仅扩大了检测项目,且大幅度提高了标准要求。显然,我国农产品所受到的绿色壁垒限制将日益增加。

2.工业产品出口贸易困难。我国工业整体技术标准低,更未重视产品的绿色标准,在越来越高的绿色标准面前,我国传统出口产品中的机电、纺织、建材、清洁用品受到了更多的限制。对机电产品,欧盟近年制定了“技术协调和标准新方案”,实行CE标志认证制度,规定其成员国有权拒绝末贴CE标志的产品入关。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德国也相继对电子、机械和电器产品实行认证制度,对我国电视机、收音机、灯具等出口造成了极大困难。

3.包装材料、包装技术难以适应。发达国家已经通过制定有关部门法律,建立绿色包装制度。主要内容包括:(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2)建立存储返还制度;(3)强制再循环或再利用等。由于这些规定是按照发达国家国内资源条件、消费偏好等因素确定的,发展中国家必然难以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

4.出口产品竞争力削弱。发达国家通过绿色技术标准的设置使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大为增加,削弱了该类产品国际竞争力。我国企业为了获得国外绿色标志,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购买仪器设备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使用年费等直接费用。在成本内在化及反补贴措施的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对我国的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使这些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价格优势,制约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5.进口产品影响我国生态环境。一方面我国许多产品因达不到国际标准和某些国别标准而减少了出口;另一方面因我国环境标准低或无标准,发达国家又通过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并使其未能达标的某些产品甚至“生活垃圾”进入我国,对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签署的文件不仅包括工业品贸易,还将农产品、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都纳入了世贸组织体制中。如果某些贸易大国在新的多边贸易体制中肆意设置绿色壁垒并滥用某些条款,我国出口产品受影响的范围将会更大。

(二)对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的影响

1994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达1013.3亿美元,占总出口比重的83.7%,其中机电产品出口3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0.9%,高于总出口增长速度6%,199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为438.6亿美元,比十年前增长25倍,在出口总额中的比重达到29.5%,成为我国第一大类的支柱性商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快机电产品出口是今后我国扩大对外贸易,跻身世界贸易强国之列的必然选择和重要依托。但面临的困难之一就是发达国家制定的产品进口标准,例如防污标准、噪声标准、电磁辐射标准等,为我国机电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增加了难度。另外,乌拉圭回合谈判最后签署的文件不仅包含工业品贸易,而且还包括农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方面的环境保护问题。如果发达国家在新的多边自由贸易体制中肆意推进环境壁垒,以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而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对于实现我国加快出口的战略目标将产生影响,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势必减缓。

(三)对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效益的影响

环境壁垒的制定实施必然会涉及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它要求将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的原理运用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和销售等过程中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环境管理体系。因此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制造商为了达到进口国的环境标准,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和签订等手续并产生相关费用。产品的外观装潢、出口标签和商品广告也将作大幅度调整。因此,出口产品各种中间费用及附加费用的增多,将使我国目前出口产品日益上涨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作为出口产品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将因此受到影响。

五、针对绿色壁垒我国的对策

(一)积极应对,破除壁垒。

1.依据原则,积极抗辩。国内立法的单边措施能否用于限制国际贸易,依据多边环境条约而采取的贸易措施是否与WTO的自由贸易原则相违背,都是尚存争议的问题。一些国家运用WTO争端解决程序,积极斗争反抗绿色壁垒,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国在面对无理的绿色贸易壁垒时,应沉着应战、据理力争。对发达国家违反非歧视原则,对我国出口产品规定的高于其本国产品的环境标准而设置的绿色壁垒,我国可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提出抗辩,充分利用环境条约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原则,通过采取双边磋商、谈判解决。

2.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国际事务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增强发展中国家利益集团的相对力量和合力。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环保条约的制定,加强在环境与贸易领域的国际合作,努力寻求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贸易中应有的优惠待遇,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多边合作,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力争让发达国家承担历史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和资金援助。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保护环境是目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和日渐深入人心,人们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经济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绿色产品将是未来商品生产的主流。在贸易领域,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规则和目标,日趋得到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认同,绿色产品在国际贸易商品结构中的比重将日益增大。绿色壁垒作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在国际贸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企业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推行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绿色经济意识融入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中。建立绿色贸易制度,把绿色贸易思想作为开展国际、国内贸易的一个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顺应世界绿色潮流。

(三)大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认证制度。ISO14000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关于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该体系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专门机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TC207)负责起草制定。截至2000年3月,正式颁布的标准有15个,内容包括环境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管理评审等,对产品设计、原材料选用、生产过程、废物排放等全过程都提出了指导性的环保要求,其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等组织在生产、服务和活动过程中的环保行为。ISO14000系列标准主要是参照发达国家的环保经验而制定的,目前已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认同,效力十分广泛。因此,获得ISO14000认证就等于取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ISO14000认证不仅可以使产品冲破绿色贸易壁垒,还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绿色形象,从而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我国1996年开始推行ISO14000体系认证的试点工作,1997年5月成立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负责统一指导我国企业的认证工作。截至20O0年10月23日,我国已有410家企业通过了认证,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我们必须奋起直追。

(四)调整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在绿色贸易制度安排下,随着环境或绿色产品的损益外部性的内部化,出口产业和产品的比较成本优势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些污染严重、环保技术落后,从而环境成本高昂的产业,如小五金、小化工等,其比较成本优势将弱化以至消失。而一些少污染以至无污染的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的比较成本优势将得到强化。因此,应根据这种比较成本优势的变化来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将是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1992年,全球环保贸易额为2560亿美元,1994年为4080亿美元,2000年则突破6000亿美元。绿色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国作为经济与贸易大国,必须抓住绿色环保时代的经济发展机遇,适时调整我国贸易与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五)通过政策导向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政策导向,推动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具体措施有:(1)采取排污收费、排污许可权交易、环境税收等手段,提高环境成本约束力并逐步使环境成本内部化。(2)大力推行环境资源和对资源进行补偿的税收政策,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严重的企业,要采取收取资源税的税收措施;对节约资源、污染少的企业,可适当减免资源税。(3)对运用清洁生产工艺生产的产品和少污染、无污染的产品要以经济政策进行扶持,如通过政府的采购政策,采购环境行为良好的企业的产品。(4)通过信贷政策导向,使环境行为良好的企业更容易获得信贷。(5)通过减免税优惠政策,促使企业进行清洁生产。

(六)严禁国外污染产品和产业流入我国。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产品和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加强对进口商品的审查、检测和管理,坚决杜绝受污染商品和危险、有毒的废旧物质的进口,以保证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免遭破坏。同时,要在扩大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着眼于长远利益,对外商投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审批,严禁外商在我国投资兴建污染大、难治理的农药、化工、印染、造纸、电镀等企业。对于现有外资企业的污染问题要限期治理,必须达到我国现有的环境标准,否则令其关闭处理。

第五篇: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分析

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分析

[写作思路]: 1绿色壁垒的形成原因

2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 3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分析对策

内容摘要:

当今的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成为贸易保护的主要手段,是我国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障碍。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虽然只是近10年的事,但目前已日趋全球化,并呈加快发展的态势。这种贸易保护措施可有效地阻止外国,特别是环保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口,为本国市场形成巨大的保护网,是国际贸易中最隐蔽,最棘手

和最难对付的贸易障碍之一。本文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成原因,阐述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外贸出口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分析对策

关键词:绿色壁垒;贸易保护;环境保护

1、绿色壁垒的形成原因

1.1绿色壁垒的概念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是指商品进口国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为名,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主义。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验制度及绿色补贴制度。

绿色壁垒作为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措施可有效地阻止外国产品的进口,为本国市场提供有效的保护屏障,同时

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与关税政策相比较,不容易引起贸易摩擦。

1.2绿色壁垒形成的原因

绿色贸易壁垒作为一种非关税壁垒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开始兴起于各国。最典型的案例是1991年美国禁止墨西哥的金枪鱼及其制品事件。任何贸易政策的形成都有其主观和客观原因,绿色壁垒也是同样如此。

1.2.1主观原因。二战后,贸易自由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潮流,随着GATT和WTO所主持的多轮谈判的不断深入,世界关税得以大幅度下降,关税的保护作用大大削弱。但与此同时,贸易自由化进程也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矛盾,加强了各国间的贸易竞争。但是,在这一新的形势下,贸易保护主义并未销声匿迹,而是从关税壁垒向非关税壁垒转移。由于绿色壁垒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因此具有极强的隐蔽行,而发达国家凭借着健全的

法律制度和先进的检测设备,纷纷实行了严格的绿色壁垒以保护本国的企业。

1.2.2客观原因。随着工业化的加速,世界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变得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对不污染环境、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发达国家消费者绿色价值观的形成,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偏好,也为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在70年代,美国成立了两个青少年环保组织,发起了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地球日”活动。此后,各国绿色组织纷纷成立。这些绿色组织及绿色政党的不断涌现,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他们的言论和行动直接影响到政府的政策和有关政党及其领导人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生涯。因此,许多政党开始把环境保护政策纳入自己的政策体系,使环境问题政治化,不可避免地涉及到经济和贸易领

域。同时,发达国家的政府也受到国内有关产品生产商的压力,一同促进了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

各国技术水平、经济实力和国家利益的差异,是绿色壁垒产生的另一个客观原因。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环保技术水平较高,其环保要求和标准也较高。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和技术上的限制,根本无法达到发到国家的环保水平,这在客观上造成了绿色壁垒。

2、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的影响

近年来,绿色壁垒的日益盛行,已经影响我们越来越多的贸易领域和产品。我国继成为国际反倾销的重点指向国之后,现又成为发达国家绿色壁垒的主要限制国。因此,我国的出口贸易即将出现一个发展的“瓶颈”。据统计,仅2005年,我国遭受绿色壁垒限制的出口贸易金额近500亿元,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绿色壁垒对我国贸易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降低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出口产品主要靠低廉的价格取得竞争优势,比如纺织品。现在发达国家采取绿色壁垒,在无形中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的成本,从而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2.1.1环境关税制度。这是绿色壁垒的初期表现形式,即进口国以环境保护为由,对一些影响生态、污染环境的产品除征收正常关税外,再加征额外的进口关税。这实际上是一种环境进口附加税,其直接结果就是造成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提高,降低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自2003年起,日本全国推行“大米身份认证制度”,即凡进入日本国内市场的大米必须标明品种、产地、生产者姓名和认证号码等,否则不允许销售。此外,日本在采取全面禁止进入措施的同时,强化对进口商品的关税,实施近400%的高关税,使进口大米完全丧失了价格优势。

2.1.2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又叫生态包装,是指要求进口产品利用能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用后易于回收再用或者再生,易于自然分解,不污染环境的包装。1998年9月,美国农业部签署一个法令,要求来自中国的木包装必须有检验和检疫标志,否则不能出口到美国。如果违规,整批产品不准进入美国市场,或者在美国监视下销毁,一切损失由中国负责。这样我国出口有木包装的商品必须达到其绿色包装标准,这就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检测设备,这无形中使企业产品价格上升。无疑,这又降低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1.3环境卫生检验制度。环境卫生检验制度是对于产品病虫害、有毒物质进行检疫的制度。乌拉圭回合通过的《卫生与动植物卫生措施协议》,规定成员国政府有权采取措施,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现各国以此为借口根据本国实情,制定不同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这对我国出口产品的企业而言,一方面要收集各国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另一方面,为打入国际市场须

引进生产和检测设备,势必增加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我国素以“陶瓷王国”而著称,但在美国陶瓷市场上的占有率份额仅为日本同期同类产品的1/10,其主要原因是美国认为我国陶瓷中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铅含量严重超标。

总之,由于绿色壁垒涉及到原材料、能源、工艺设备、生产、设计到出口检验的各个环节,需要对每个环节进行环保控制,而我国企业环保意识薄弱、生产设备陈旧、检测设备落后,其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需对各个方面进行改进,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成本,从而降低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2.2降低我国进口商品的环境质量

发达国家往往采取双重标准,一方面,设置绿色壁垒,阻止发展中国家产品进入其国内市场。另一方面鼓励其本国的跨国公司将一些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生产通过“国际产业转移”转向发展中国家,把消费污染拒之门外,使发展中国家蒙受双重损失。近年来,国外一些

废旧的船舶、汽车、电缆、电器等工业垃圾的进口严重污染了环境。我国作为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的国家,在伴随外资大量涌入的同时,少数投资者为了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和逃避本国高额的污染处罚,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投资兴建污染密集型企业。2001年,中国利用外资的11,515家企业中,污染密集型企业达3,353家,占总数的29.13%。协议总投资为87.71亿美元。其中污染密集型企业投资为33.27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6.8%。而政府治理环境的成本将远远高于这些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2.3恶化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

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两大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它们的环保水平和环保标准大致接近。因此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区域自由贸易的形式,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于区

域以外的产品,包括我国产品排斥在巨大的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主要受欧盟制定的“生态标签”和国际环保协会制定的生态纺织品认证的影响。我国不符合“绿色”要求的纺织品大约在15%左右,并有大批出口纺织品服装因未通过生态检验而遭退货。围绕着“绿色”贸易摩擦的频发,我国政府和欧盟进行了多次双边谈判,这势必影响涮边贸易关系的正常发展。

3、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分析对策

3.1政府方面

3.1.1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乌拉圭回合作出一项《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决定》,以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规定一些基本条款,其中包含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受

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的一些条款和国际组织的协议,联合发展中国家,抵制发达国家利用绿色保护而采取歧视政策。同时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公约和国际多边协定中关于环保条款的制定,拒绝接受超过自身能力的条款内容以保护我国自身的利益。

3.1.2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保标准。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环保法规与标准尤其是与经贸有关的尚不健全,与发达国家距离甚远。同时环保法规与贸易法规缺乏协调一致,环保法规中缺少配套的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偏低。为了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应尽快以国际法规和标准为依据,修正我国不适应国际绿色贸易发展趋势的环保政策,完善绿色环境标准制度。

3.1.3加快检测队伍的建设。加强基础性科学研究,加大对检测技术设备和相应的检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投资,尽快建立我国自己的绿色贸易壁垒技术指标体系。目前,全球已有近万家企业获得ISO14000国际认证,而我国只有200多家,差距十分明显。在当今国际贸易

中,利用和控制标准争夺市场已是大势所趋,因此,我国必须加快检测设备的研究,加快检测队伍建设。鉴于环保标准刚刚起步,许多企业对认证意识淡薄,又很难支付昂贵的认证费用,政府有必要对企业获得ISO14000认证费用进行援助,以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3.2企业方面

3.2.1建立新型的现代企业制度。首先,改变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依靠科技,加强管理,实施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减少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的数量,减少环境压力。其次,企业的环境管理体制要从传统的环境管理依赖转变为自觉严格依法办事的环境管理法治型。将环境费用纳入成本,使企业被动的接受环境管理为依法自觉约束。

3.2.2积极调整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改善经营方式。我国出口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受绿色壁垒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和出口经营方式

有关。目前,我国出口产品中初级成品比重较大,出口经营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不高。面对这样的形势,我国出口产品要女离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处及成品的生产比重;强化出口经营企业的联合,建立集团公司,提高专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水平,增强市场开拓能力,为我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开通道。这样,有利于削减绿色壁垒对我国得外贸月产生的消极影响。

3.2.3增加科技投入,引导绿色生产。从绿色壁垒的缘起及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可以看出:一方面,重视和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健康安全,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另一方面,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发到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利益,不可能放弃绿色壁垒。因此,我国企业一方面要将生态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积极推动科技进步可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保护环境,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强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缩短将生态环境的新发明用作生产实践的时间,这样才能在最短的

时间内生产更多的绿色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虽然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我国出口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是绿色壁垒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为绿色营销设定了一个相对统一国际贸易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从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为绿色营销提出了发展要求,这要求企业和政府要把握住机会,加大科技投入,开发绿色产品,使我国经济发展建立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上,从而走可储蓄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尹翔硕.国际贸易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蒙子良.全球性贸易危机和贸易政策的新动向[J].社会科学家,2000,(05).3、徐子州,黄美娟.浅谈“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04).4、曹珂,韦勇全,左芳.绿色壁垒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对策研究[J].经济观察,2006,(02).5、陈享光.什么是绿色壁垒[J].成人高教学刊, 2006,(01).6、邢凯旋,邓光娅.中国应对欧盟绿色壁垒措施研究[J].特区经济,2006,(03).7、刘磊珂.关于绿色壁垒的理性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6,(04).8、李丽.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科学与管理,2006,(02)

下载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内 容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各个国家为保护本国利益而采取的各种保护手段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具有隐蔽性和广泛性,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绿色壁垒”......

    美国政府采取“绿色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绿色壁垒”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旎 学号:***9 摘 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绿色贸易壁垒作为方便易行、见效快的强有力保护手段,愈来愈......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摘 要】 绿色贸易壁垒是新贸易保护主义与环境保护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全球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提供了契......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又称为环保壁垒、生态壁垒或环境贸易措施等,我国加入WTO后,不断受到“绿色壁垒”的困扰。绿色......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产品出口不仅能丰富和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还能推动一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产品出口贸易......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纺织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贸易国,加入WTO 给我国纺织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合集五篇)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 陈小洁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贸易壁垒,它是指在国际贸 易领域中,进口国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 立法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标准与法规,对来自国外......

    绿色壁垒案例分析

    案例 : “绿色壁垒”阻碍中国月饼出口距离中秋节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了。据中山市检验检疫局透露,今年受花生油、莲子等原料价格上涨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目前出口月饼的价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