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孙维刚《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有感

时间:2019-05-14 20:5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孙维刚《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孙维刚《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有感》。

第一篇:读孙维刚《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有感

读孙维刚《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有感

一直以来有这样一个观点:认为学生的智力是天生的,与后天的培养关系不是很大,尤其是在于数学方面。有些学生天生不是学数学的料,怎么教都理解不了。读了孙维刚的《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才发现,智力是可以培养的。

孙老师认为,教学目标应该是:“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在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造就一个强大的头脑,把不聪明的孩子变聪明,让聪明的孩子更聪明。”在他看来,知识是需要的,但更需要的是驾驭知识的能力,其本质,是高超的思维水平,是智力素质。那么,他如何造就一个强大的大脑?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呢?他从三个方面着手:一从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即掌握和运用知识本质的联系,掌握内在规律性,就能大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更看重对哲理的发现和汲取,即掌握知识间内在的联系及探索联系的方法,并在教学中适时地讲授哲学知识;三是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探究,勤于思考,掌握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享受成功的乐趣。

通过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智力素质,从而造就一个聪明的头脑,使不聪明的变聪明,让聪明的更聪明。能力的提高和智力的发展,在教师是通过知识的教学而影响学生的,在学生,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而实现的。而这个教和学,不是随便怎么教都可以达到目的,而是在施教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都要周密思考、精心安排。而他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要站在系统的高度传输和接受知识。这不仅让我想起暑假期间进行的培训,那个老师也告诉我们,不要站在一节课的角度去备课,也不要仅仅站在一个单元、一册书的角度,而是要站在整个系统的角度,最起码要站在整个中小学知识系统的角度。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问为什么,寻找它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他告诉我们,科学上的任何规定都有“为什么”的。

他认为成功的教学,不只是要让学生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不只是让学生验证真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寻找真理。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没有问题”,即学生只会回答问题不会提出问题。其实,提出问题远比回答问题重要。记得有人说过:“学问”就是学习提问,切莫将“学问”变成“学答”。不高明的教师教学生时,是将学生从善于提出问题教成不善于提出问题;高明的教师教学生时,将学生从不善于提出问题教成善于提出问题。我们教会学生知识技能,不如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我们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不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学习方法,不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孙老师认为:教师应该追求的是:让今天比昨天教得更好!学生应该追求的是:让今天比昨天更会学习!能使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是最好的教师,能使自己超过教师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最好的教育不一定适合你所教的学生,适合你所教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每个教师都是一个雕塑家,他的一举一动在雕塑着自己,也在雕塑着学生。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是知识量的不同造成的,而是思维方式的不同造成的。所以,高明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二篇:读孙维刚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有感

读孙维刚《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有感孙维刚,一个普普通通的数学老师,从事平凡的教学工作,但他做出了不平凡的事,造就了教育事业上的“神话”,成为不普通的人,他为同行树立了一个典范、一个榜样。我们从他的教育思想、教育业绩中,看到了他的伟大,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孙维刚老师全新的教育观念,炽热的爱生之心,崇高的人格魅力,精深的教学艺术,都深深感动着我,启发着我,是我所应深深尊敬与认真研学的宝贵思想资源。在孙维刚老师的教学理念中,德育为首 —--一定要把培养孩子具备美好人品的工作作为自己人生最伟大的事业。既“授人之业必先以德”。更令人钦佩的是他不仅有此理念,还重身教:只要不外出,他基本每天参加值日劳动、大扫除,并且是最脏最累的活。如果他做错了事,会在全班同学面前检讨。这种班主任的言行、品行和对孩子们的真诚让他教到了学生的身上。由此我想到了一个问题:班主任工作最关键的是什么?是人为还是为人?为人,走进学生的心灵应该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对学生多一份关爱,少一份冷漠;多一份引导,少一份训斥。用孙老师爱引用的一句话讲,那就是“浇菜要浇根,教人要教心!”他把 每个学生都看成是一个宏大的世界,远离浮躁,躬耕三尺讲台,只要是他的学生,无不对他钦佩之极!以他的人品作为自己人生的导航灯!

孙维刚老师最大的成功是德育的成功。在很多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眼里,德育是虚的,与智育关系不大,甚至认为搞德育工作会耽误学生的学习,但孙维刚老师则认为“德育是智育的基础和归宿”,“德

育永远第一”。他要求学生以及他们各自的家长:“做学问,先做人”。

他自己也用80%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班主任工作,而不是教好数学课。

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他废寝忘食、花费心血,放弃休息

时间,做了大量的工作,抓好班规和家长会。“诚实,正派,正直;

树立远大理想,为人民多作贡献;做有丰富感情的人,要因为我来到

这个世界上,使别人生活得更幸福。”这既是孙维刚老师的建班原则,也是他的育人原则,更是他的做人原则,正是他的言行和对孩子的真

诚感染了学生,对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最终造就了教育界的神

奇。

作为班主任的我,深切感觉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要想取得良好

效果,抓好德育工作确实重要又必要,教会学生学做真人,那也是我们的目标。所以我认为:

(1)我们要向孙维刚老师学习,努力培养情感性德育。也就是

教师首先对学生充满爱心,多作奉献,事事处处用满腔的情感去感染

并带动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让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助合作,只

有每个人都充满爱心,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2)我们要向孙维刚老师学习,注重德育的目标建设,平时面

对现实,把目标定得近一点,实一点,少一点,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树立正面形象,鼓励先进,在学生中形成正确的舆论和行为导向。并

用自己切实的言行,带动和影响学生。

(3)我们要向孙维刚老师学习,要在各项活动中渗透德育管理,尽量通过各项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悟、内化良好的德育意识。

我们要以他为榜样,要敬岗爱业、无私奉献,要拥有一颗爱心,爱学

生,爱自己的工作,工作着、幸福着、快乐着。

(作者张俊芹)

第三篇:读孙维刚书有感

我从两个方面把自己与孙老师进行比照,才气与师德。论才气,我教书已经10年,从23岁开始教书,到现今33岁,如果教到退休大概还有27年好教,所以在才气上如果我继续娇痴学习,我吹点牛啊,我可以达到,达不到的是像孙老师一样的师德。

我把道德分成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不道德;第二层次,亚道德,就像亚健康,到医院里查不出病,但就是浑身感到不舒服;第三层次,底线道德;第四层次,高尚道德。也可以再第三层次与第四层次加入一个层次,即第3.5层次,亚高尚道德。

孙老师所具备的是高尚道德,是圣人。我所具备的最多是亚高尚道德,有时还没有,但底线道德是坚持的。我只是个好人。

2007年09月0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在英东学术会堂,与几百名学生和老师进行座谈。他说::“外面的世界五光十色,诱惑确实很大。但同学们必须要坚守心里的道德底线,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献给人民、献给祖国。”新闻标题就是:温家宝勉励师范生:坚守道德底线抵制诱惑。百度新闻标题就可以找到新闻。

这说明什么?说明连中央都知道一个人能坚持底线道德就已经不容易,何况要坚持高尚道德。所以中央也不要求老师个个具有高尚道德。

有两种老师,一种老师是用情教书,一种老师是用聪明教书。真正的全国教育大师是这两种老师的完美结合。我很佩服李镇西老师,他在用情,用聪明教书。真正的全国教育大师无不具有高尚的师德(道德)。从我身边所认识的人及我的人生经历,我发现有李镇西老师的聪明与才气的很多,但就是没有李镇西老师对教育的情。

这些人包括我注定是不能成为一位教育大师的。我为什么要这样自我反省。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不佩服一些人。但到我这个年龄也该知道自己的短处,学会佩服一些人。我们与这些全国教育大师的距离就是师德跟不上,对于我们来说做到坚持底线道德就已经不容易。

我一直拿自己与孙老师比,我跟他的差距在哪里?今天我知道了,其实在我学习孙老师不久后就知道了。

我还遇到这样的一个读书现象,就是有些教育著作如果没有高尚的师德(道德)是看不懂的,只有高尚的师德(道德)才能看的懂,这就应正了孙老师的一个教育观点:德育能促进智育的发展。只有德高尚了,有些教育著作才能看的懂,师德不高尚是看不懂的。

学孙维刚老师半学期有感

我是这个学期2009年年初才知道孙老师的事迹的。知道后对瓯海教育局发了一顿牢骚,说孙老师感动了全国人民却感动不了瓯海人民,本来是想说感动不了瓯海政府的。但话语太激烈,所以改成瓯海人民了。当我第一次发现孙老师时,我是欣喜若狂,说句吹牛的话,我与孙老师有几分相似,可以成为忘年交,如果孙老师还在世。我对学生讲过,孙老师无所不通,外语、数学、物理、政治、历史、文学都有研究。老师我是对数学、物理、政治、历史、文学很感兴趣,就是英语不行。学生听了哈哈大笑。我说我想把各个学科糅合在一起。

但我发现我成不了孙老师第二,人品不行。孙老师是个圣人,我是个好人。我一直在想朱永新老师提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不知对孙老师的这种教育生活赞同不?铁皮鼓老师就写过一篇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文章:谁在中国算是好老师?--从十杰教师到超级教师。我想铁皮鼓老师是否也赞同孙老师的教育生活?这篇文章百度题目就可以。我从网络上知道孙老师的儿子也上了北大,我其实心理有个想法,就是想知道孙老师的儿子对他父亲是如何评价的,这很重要。我假定是孙老师的儿子,我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不知如何说。作为一个拥有伟大父亲的儿子当然希望父亲不是62岁就去世。好父亲要活到天长地久啊,不负责任的父亲,子女各有各的看法。但我从孙老师的事迹中明白一个道理,虽然孙老师英年早逝,但父亲做好事就是给子女积福德,人民公仆的儿子,人民一定会好好对待他。我为什么会想到这点?就是我对自己活着不活着无所谓,现在成了家有了儿子,儿子也一周岁多了,也产生一些新的想法。我对金钱的追求不太热烈,我对权利的追求也几乎没有。我对学生讲过,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学者,学生不懂什么是学者,我说就是研究学问的。当我成年时,我发现自己成不了学者。我说老师就算是个知识分子,我们这些老师也是个小知识分子,还有中知识分子,大知识分子。学生说,那我们算什么?我说你们还在学习阶段。我对佛教比较痴迷,我打算《道德经》、《金刚经》用一生的心血、精力去读。世界空空如也,我做什么?我的想法就是尽量做些好事,也就是为儿子积点福德。人生没什么追求。我跟我兄弟讲过,佛教告诉我们人遇到挫折就要多做好事,这不是迷信。如果是迷信,我可以科学解释给你看。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事,不成功才奇怪呢,成功是很正常的。这就是佛教的积极意义。我兄弟在我的影响下也想看佛教的书。我一直猜想孙老师会不会有这种想法?就是父亲行善就是对子女积德。我不知道,但我是通过他的事迹有这个感触的。这辈子不会赚钱,也不会当官,就做点好事为自己的儿子积点福德吧。

第四篇:读孙维刚初中数学有感

读《孙维刚初中数学》有感

———冯岩

《孙维刚初中数学》是数学教育家孙维刚老师的著作,涵盖了现行初中数学教育大纲中所要掌握的内容,是孙老师三轮实验班的数学教材。孙老师的数学教学理念可以概括成四句话:八方联系,浑然一体,漫江碧透,鱼翔浅底。他认为,学好数学,首重概念扎实,基础知识牢固。解数学题,要在“扎实”“牢固”的基础上,加强在概念的理解,引申,概念外围的规律方法,以及解题思考规律方面的功夫。而在本书中,他更旗帜鲜明的亮出自己的观点:要学好数学,还要学会“聪明的做题”,这一论点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

孙老师认为:提不求多,但求精彩,要求“知人善用”。很多老师和同学做了大量的联系,但实际上无论从知识或是从思维能力哪个方面来说,收获都很少,明显的与付出不成正比。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一,是否从思想上明确了如上所述的做题目的目的;其二,是否在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做题。所谓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题不求多,但求精彩。对于题目的选择可以遵循下述几个原则:(1)题目本身无错误;(2)不要选只是对概念,定理,方法进行复述的题目(这一点对于我校学生尤为重要),这种题目,对于理解知识,培养能力几乎毫无作用;(3)题目从解法上看,应是充满活力,不要死气沉沉,只是繁琐的堆砌公式或冗长无味;(4)同一类型的题目,解透一两个有代表性的即可,不必大量重复;(5)不问津那些对于概念无理解价值,在思考方法上远离一般规律的偏题,怪题

2、讲究做题的方法——

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这三种方法与其说是是研究问题的三种手段,不如说是深入理解解题思想的三个层次。在本书中孙老师用了几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自己如何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熟练技巧,进而思考规律的。而孙老师教学成功的所在,我认为也恰恰在于他对学生做题方法指导上。

我从一些资料中了解到,孙维刚训练学生,一要“敢”提问题;二要“会”提问题;三是在发现问题后,找出此知识与彼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别人要花一个月,他们仅用三个半天便讲完了高中数学的118个公式。初中三年便提前学完了高中的全部数学课程,而且还增加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内容和部分大学的数学课程。初二上到一半,便可以优异的成绩答完前一年的高考数学试卷。

而孙维刚学生的成绩,总是和“付出”之间有一道“不等式”:课前不用预习,课上没有笔记,课后没有作业。孙维刚到底靠什么呢?

他说:“我给学生出一道题,自己要先做10道题,从中选出最精彩、最典型、最能启发学生思维的。”

在孙维刚的书橱里,有一摞大硬皮本。数数共有二十二个(但这只是其中一部分)。上面画着三角、圆锥等各种几何图形,旁边则是密密麻麻的解题笔记。

他为学生开创了解题的“三级跳”:一题多解(达到熟悉)、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寻求规律);又是他为学生归纳了4个大规律,15个中规律,30多个小规律,使他们从初一到高三,从代数到几何,再没有不会做的题目了。

所以,要想引导学生理性思维,首先教师要有很大的内存和相当的积累,并且用心总结剖析,才有可能做到这种深入浅出和行云流水的境界。

3、在可见的系统中学习,知道自己还缺什么,知道自己已拥有什么。达到知己知彼。魏书生认为,教学中首先应当帮助学生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为此,他与学生多次讨论、商量,画出了语文学科的知识结构图,整理成了支干、小杈、叶子的系统,即所谓“语文知识树”,或叫“知识地图”。这样做就能使学生“当思维的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时.有了这张‘地图’,目标才能明确,少走冤枉路”。

孙维刚则把站在系统的高度教学知识分成了三层意思:

一、每个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知识的传输,都是在见树木更见森林、见森林才见树木的状况下进行的;

二、在教学过程中,对任何细节都鼓励学生追根溯源,凡事都去问为什么,寻找它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

三、在系统中进行教学。孙维刚认为这种做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盘根错节,又浑然一体,而到后来,知识好像在手心里,了如指掌,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瓦砾、一片望而生畏的戈壁滩。”

第五篇:读孙维刚书后有感

读孙维刚书后有感

在教育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的事迹曾感召了无数人,以他为一面旗帜,引领自己不断前进,以他为一面镜子,时刻检勉自己。他就是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国数学会理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批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获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模、北京市模范班主任以及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全国十大师德标兵之一的孙维刚老师。孙老师崇高的荣誉令人惊羡,五彩的光环折射出孙老师丰富的人生和优秀品格。这位身患癌症,曾作过五次手术的老师,在北京22中任教38年,不唯官不唯利,以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呕心沥血作了长达17年的三轮教改实验,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做出了令人为之咋舌的成绩。

为了进一步了解他,我阅读了孙维刚著《全班55%怎样考上北大、清华》。

我和孙老师有着相同的工作经历,既教数学,又当办主任。但从孙老师身上折射出的思想是我远不能及的。我也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奋斗了十余载,虽没取得像孙老师那样令人为之咋舌的成绩,到也总结出了一套教育教学经验。通过学习孙老师的事迹,不但提高了作为一名教育者的思想认识,更对自己今后的工作实践指明了方向。下面我就从教育教学两个方面谈谈体会。

德育方面:

由于时代的不同,老师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班主任的工作就更难做了。因为作为班主任不但每天要完成学校布置的硬性任务,还要解决许多学生的问题。如行为上的,思想上的,甚至学生家庭中的一些问题等等,整天做一些琐碎的小事,婆婆妈妈的,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未必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认可。更让班主任老师们担忧的是没有充足的时间潜心钻研教学,这是使许多老师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种想法,首先要重新认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并摆正它的位置。单纯地认为,只要教好我的课,我就是一位好老师,这是非常片面的,狭隘的认识。其实教育和教学是不矛盾的,学生学习的目的和动力源于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社会需要的是为大众谋福利的人才,同时,无私、大度的人,才能真正享受人生的幸福。而班主任老师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正因为我们的工作,才能使德育和智育相结合,才能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并使远大的理想成为刻苦学习的动力。所以,没有比我们的工作更重要的了,我们要把它摆在首要的位置。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当好班主任老师。德育工作才是班主任工作要全力抓好的大事,一切都要围绕它展开。

教学方面:

孙老师认为造就学生强大的头脑 是数学数学的根本任务,课堂教学重在思维训练,造就学生一个强大的头脑,使不聪明的聪明起来,聪明的更加聪明,站在系统的高度,提炼思想,升华观点,得到数学解题的四大法宝:深入进去,弄通情景;顺推分析与逆推分析相结

合;换个角度看问题是灵活性的本质;广义对称思想。长时间的熏陶,学生总能纵横驰骋,八方联系,运筹帐幅。学了孙老师的教学经验,我准备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我的教学工作。

(1)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于教师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其目的是通过知识的讲解,以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一模式的最大局限性是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形态是教师给与的,易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擅长将数学知识讲新、讲难,而且开始时就要求学生注意这个、注意哪个等等,这就好象一个不会走路的孩子,他刚开始学走路时,大人对他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或提供各种各样的建议会使孩子害怕走路一样使学生害怕数学,从而影响数学学习的兴趣。如果我们能够着眼于通过研究数学知识在学生大脑内部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并通过教学设计为这种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创设相应的情景和条件,那么数学教学就可以促使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自主地归纳和概括出“新的数学知识”,也就会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记忆负担。这是因为学生所获得的数学知识都来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了克服讲解模式的局限性,尽量发挥讲解教学模式的优点,教学设计时注意通过问题和例题来突出数学知识的的本质,从而促使学生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数学问题和例题的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和规律。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而且通过师生在学习过成中的相互交流,缩短了师生间教与学的距离,为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创造了条件。

(2)教学难点的处理。由于数学学科具有极强的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不爱学习数学,这是很自然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就应对知识本身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在处理教学难点时,教师应站在学习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揭示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所谓新的数学知识,只不过是已有数学知识的新组合,或者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思维形式的结果。例如,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讲定义、讲解法、总结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几种形式和练习四个过程。这种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教师讲解来促使学生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概念,通过教师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几种形式来促使学生记住这些规律,然后套用这些规律得到不等式的解集。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的缺点是易使死记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规律。如果长期下去就会造成学生的记忆负担。实际上,解一次不等式是观察二次函数图象得到解集的过程,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学会如何观察图象获得不等式的解集是学会解一元二次不等的关键。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本人设计了相应通过观察函数图象得到解集的问题和例题,以突出体现这一新的思维成分。实践表明:这样设计的教学过程,可以有效地促使在已有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自主获得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3)不给学生留过多的家庭作业。孙老师认为:题不在多,但求精彩,更求知人善用,在总结、发现、创造、前进中融会贯通。反思我们自己是怎样做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担心学生做的题不够多,这题没见着,考试时就不会做。故此就留大量的家庭作业。累得学生整日忙于完成老师留的作业,而忽视思维能力的训练,就更谈不上灵活和创新了。长此下去的结果,就是我们的学生,思维越来越窄,方法越来越死,当然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为学生选“精彩”的题目。选那些解题思路充满省略,有一定的综合性,有灵活性。不是对定义、定理、方法条文进行复述性的题目。学习数学就是要学会解题,正确对待做题,态度和方法要得当,不能为考试而做,更不能抱着希冀将来试卷上的考题有眼前题目的心理,否则必将导致记解法套题型,陷入题海。善于挖掘课本例习题的教育教学功能,通过一题多解,思维发散;多解归一,寻求共性;多题归一,形成规律。对待错误,善于反思,“吃一堑,长一智”。回顾、总结、反思,只有掩卷反思才会有所发现和优化,一旦规律形成,数学知识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瓦砾,或是冷片望而生畏、杂草丛生的沼泽,而有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离天不过三尺三之感!

我的感受还不止这些,我深深地感到孙维刚老师作为我们的老前辈,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从事教育事业的师德、师魂更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精神财富。我想,如果我们能把孙老师的这些宝贵的财富应好好体会,学习,并能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收益的不仅是我们,而是我们的学生。

下载读孙维刚《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孙维刚《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孙维刚后感

    读《孙维刚立志成才》有感 北京22中的孙维刚老师共用17年进行了三轮半实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做出了独特而富有成效的探索。他的一些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深深打动了......

    黄欣 读孙维刚老师的书有感

    读孙维刚老师的书有感寒假读了《中国教学的奇迹》,对孙伟刚老师为人教书佩服的五体投地,有很多东西值得我去学习,作为一个中学数学老师的我光读这一本书,有些地方总觉得不过瘾,可......

    解读孙维刚初中数学教学秘方!(合集)

    观《孙维刚老师初中数学教学视频》小结 本小结的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研究孙维刚老师的存世资料的教育工作们,一周研究,让我颇有启迪, 受益匪浅。在这里'我要诚挚地向孙维刚老......

    读管建刚作文教学有感

    我读《管建刚作文教学》有感 庄素琴 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篇儿童的习作其实就是儿童一朵心灵之花,就是儿童的一棵精神之树。花朵的鲜艳、树木的茁壮,需要我们师......

    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

    读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有感 白静亚 有幸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新主张,收获很多,感触很深。 收获一:培养写作意志比兴趣更重要。 我们都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

    读《教育教学艺术》有感

    建新小学夏淑雨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从教几年来,所教学生形形色色,五花......

    读《我的教育心》有感

    读《我的教育心》有感 汪集街中心中学 胡慧 我是一名新进教师,之前有过带小学的经验,可是从今年开始,我接触到的却是一群比我个子还高的初中生,这让我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与紧......

    读《我的教育心》有感

    读《我的教育心》有感大岙小学 朱倩慧这本书里没有套话、空话,讲的都很实在,字里行间是李老师30年如一日的“教育心”,也就是一颗“童心”。正如李老师在书中讲到:“童心”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