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开放前的文化艺术事业不是荒漠20150920
改革开放前的文化艺术事业不是荒漠
近年来,否定改革开放前文艺成果并讥讽为“荒漠”的言论不时沉渣泛起,充斥网络空间及传统媒体,甚至也登上了神圣的高校课堂。这些言论,如果不是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阴暗图谋,就是愚昧无知,就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这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是极为有害的,必须厘清事实、辩明真相,正本清源。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1](以下简称“两个不能否定”)。
根据“两个不能否定”的精神,笔者对建国后,改革开放前的文化艺术事业建设进行了一番认真研究,仅就笔者梳理出的部分资料,足以证明改革开放前的文化事业建设成果巨大,那个时代绝不是“文化荒漠”。现分类简述,请看事实:
一、广播和电视
改革开放前的广播进村入户,在许多村架设了有线广播、高音喇叭,许多人家安装了小广播喇叭。1975年9月14日新华社报道“一亿只广播喇叭连接千村万户”。有的家庭还购置了收音机,可以随时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省、市、县都有无线广播电台。人们从广播中了解国家大事和本地区的新闻,可以聆听催人奋进的社论文章、生产常识和音乐节目。广播的宣传作用非常强大,各单位、各乡村都有自己的广播站,高音喇叭就是最好的“喉舌”。广播员从根正苗红的生产积极分子中选拔而来,声音是慷慨激昂、中气十足,女播音员更是不让须眉。
我国在1958年开始播放黑白电视节目,1960年5月1日北京建成第一个彩电试验台,用NTSC制式进行试播。初期只有省会城市有电视发射台,1971年全国建成32座电视台。197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用8频道在北京地区试播彩色电视节目,央视的彩色节目从开播之日起就通过微波线路向地方传送,1973年上海、天津、成都等地方台实现彩色电视节目播放。1976年底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彩色电视节目播放。从1977年7月25日起,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套节目全部改为彩色播出,从此中国电视节目完成了由黑白向彩色的过渡。
二、报纸、期刊和图书出版
改革开放前的报纸发行量空前绝后,一方面是我们党特别重视宣传教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电视媒体没有普及、网络媒体还没有出现,报纸的宣传作用特别巨大,农村的生产大队乃至生产小队都有订阅报纸。农村文盲较多,不识字,生产队还会专门组织人读报纸,使得每个社员群众能听到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社员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思想觉悟都有提高。在动员群众方面,报纸发挥了特别巨大的作用,不少“社论”今天读来仍堪称一流。
建国后,期刊事业也得到一定的发展。据统计,1965年时包括政治理论期刊、学术期刊和文学期刊有790种期刊。经过1966年后的整顿,许多文艺、社科类期刊因不符合当时党中央的要求停办整顿。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李东东在2007年的世界期刊大会发言中说“1970年,全国仅有21种期刊”①,如《人民 ①《世界期刊大会开幕在即 副署长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网,2007年05月09日 画报》、《民族画报》、《解放军画报》和《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歌曲》,还有《文物》、《外国文艺摘译》和外文版的《人民中国》等。改革开放前影响最大的是“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两报一刊”是传达毛泽东主席最新指示、诠释中央革命路线、宣传中央战略部署的权威平台。1971年8月16日中央发出文件规定“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恢复和创办一些理论、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学术研究、文教卫生、体育等期刊,首先要注意恢复创办工农兵、青少年迫切需要的期刊。属于社会科学方面的期刊,报中央组织宣传组批准,属于文学艺术方面的期刊,报国务院文化组批准,其它方面的期刊,报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①,很快,1972年全国期刊就恢复到194种,到1974年已恢复和新办共有382种。停办后复刊最早的是《广西文艺》,1973年新办的期刊有上海的文艺类刊物《朝霞》,理论刊物《学习与批判》,罗思鼎、石一歌在上面发表了不少文章。1972年起每年出一本《战地新歌》,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战地春秋”文艺丛书等杂志书。
1971年3月15日至7月22日召开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出版发行工作日趋正常,约一百多部中长篇小说公开出版,主要是新创作的现代革命题材的(其中当代现实题材的约占五分之四,革命战争题材的约占五分之一),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欧阳海之歌》、《艳阳天》、《陈胜》、《李自成》、《闪闪的红星》、《桐柏英雄》、《征途》等。译作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还有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的作品,以及日本小林多喜二的作品。以福建省图书馆的收藏情况例,该馆共收藏了1971-1976年间出版的中文图书10219种,除不到100种的台港澳地区文献以外,这一万多种图书都是中国大陆公开出版发行的。通过查询书目发现,这些图书当中理、工、农、医,教育、军事、音乐、美术、体育等实用技术类和科学普及类书籍占65%,文史哲政经类书籍中占35%。文史哲政经类中约20%的是由“文革”特有的工农兵创作组、革命委员会XXX编写组、XXX资料组集体创作的产物,剩余15%是文艺类作品,包括名人传记、回忆录等纪实类作品,还有部分世界名著,可以检索到1600多本。福建省图书馆共收藏1971年出版中文图书557种,1972年出版中文图书1024种。
三、协助曲、舞蹈、戏剧和器乐
(一)钢琴协助曲《黄河》。取材于《黄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储望华、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六人改编为协奏曲。这部协奏曲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融了入船夫号子等中国民间传统音乐元素,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其史诗的结构、华丽的技巧、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成为世界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一首中国协奏曲。《黄河》是改革开放前音乐作品的经典之作,其政治思想性之强、艺术水平之高是划时代的,国内至今没有哪篇音乐作品能与之匹敌。
(二)歌曲。歌曲带给人们的是全方位的艺术享受,优美的旋律使人能够产生高尚的想法,丰富人类的感情,促进他们理解人类情感的深邃内涵,达到心灵的和谐以及与自然的契合。改革开放前是歌曲的黄金时代一点不为过,火红的岁月,专业音乐家和平民音乐爱好者们不甘人后,热心作词作曲,抒发他们对领袖的热爱,对“阶级敌人”的痛恨,还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豪迈情怀,数量之多恐怕是共和国之最。这些歌曲可分几类:毛主席颂歌、主席语录歌、主席诗词歌,还有歌颂党、歌颂祖国和其他领导人的歌。其中毛主席颂歌就数量和质量来说都 ①《中国期刊发展史》,宋应离等,河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P283 占据主体地位。当时李劫夫创造的歌曲最为著名,一生共创作了2000余首歌曲,如《歌唱二小放牛郎》、《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哈瓦那的孩子》等名作都流行至今。改革开放前有四大至尊歌曲,分别是《东方红》、《国际歌》、《三大纪律八大注意》和《大海航行靠舵手》,还有《我爱北京天安门》、《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岁毛主席》、《读毛主席的书》、《红太阳照边疆》、《毛主席的光辉》、《北京有个金太阳》、《北京的金山上》、《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毛主席的恩情唱不完》、《毛主席是各族人民心中的红太阳》等,这些西藏、内蒙、新疆风格的毛主席颂歌,毫无疑问,这个时代的歌曲包含着对毛泽东主席的真诚热爱。《工农一家人》、《毕业歌》、《抗日战歌》、《大刀进行曲》、《战斗进行曲》、《前进歌》、《大路歌》、《工农革命歌》、《新的女性》、《到敌人后方去》等革命歌曲,《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军民大生产》、《翻身道情》、《工农齐武装》延安时期的陕北民谣,也一样十分流行。从1972年开始到1976年被称为新中国音乐史上的战地新歌年代,每年出版一集歌曲集《战地新歌》,这是文艺演出和群众歌咏活动的标准读本,其中《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的田野》、《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我们是毛主席的红小兵》、《红小兵成长全靠党》、《井冈山下种南瓜》等都是经典作品。
(三)舞蹈。芭蕾是西方最典型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有人说“芭蕾,是美到极致的艺术”。改革开放前最有西方艺术风格的舞蹈就是芭蕾舞,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舞剧音乐,在芭蕾舞剧方面,至今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可能只有《鱼美人》、《红色娘子军》、《白毛女》。《鱼美人》在1959年首次公演,这部舞剧绚丽多彩,有很高的欣赏性,是中国舞剧探索“洋为中用”的一次成功实践;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从创作于四十年代的新歌剧《白毛女》发展而来,歌剧《白毛女》在五十年代初被改编成电影,在世界几十个国家放映,六十年代初被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改编成芭蕾舞,并带到中国演出,1965年上海舞蹈学校改编成芭蕾舞剧,1972年芭蕾舞剧《白毛女》脱离舞蹈而单独录制芭蕾音乐,指挥是陈爕阳。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1963年根据同名电影改编,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按“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要求,1964年9月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大获成功,《红色娘子军》至今仍是中央芭蕾舞团保留剧目。这三部芭蕾舞剧着力将中华民族声乐元素融入芭蕾音乐,舞剧表现力显得丰富、充实,突出了民族性,能够引起观众共鸣。舞剧旋律动听,音乐和人物形象性格配合,音乐和剧情发展结合紧密,独立于舞蹈而存在的芭蕾音乐,欣赏起来更是引人遐想。
改革开放前也同样有根植于百姓的新型舞蹈,如风靡全国的“忠字舞”就是例子,遗憾的是这种健身和育人的舞蹈也被当作“文革”产物而销声匿迹了。今天“广场舞”风靡全国城乡,和当年的“忠字舞”一样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舞蹈,是专属于人民群众的舞蹈。
(四)戏剧。改革开放前的戏剧显然不仅仅只有“样板戏”。“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1967年5月23日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5周年,北京各剧场同时上演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这些被确定为样板戏。后来陆续出现的京剧《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龙江颂》、《磐石湾》、《杜鹃山》,芭蕾舞剧《沂蒙颂》及《草原儿女》,钢琴伴唱《红灯记》等9部作品,不在“样板戏”之列,而被称为“样板作品”。“样板戏”描写的都是中国人民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和经济建设的现代生活,被赋予了更积极的政治意义,是批判修正主义文艺“黑线”的武器,是和“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占领舞台”相斗争的革命文艺路线典型,也是工农兵占领文艺舞台、实行文化革命的典范。毛泽东先后多次率政治局成员出席观看“样板戏”,给予强劲的政治支持。“样板戏”的衍生作品很多,京剧的统统改编成交响音乐,舞剧的不仅改编成交响音乐,还被改编成京剧。1969-1972年间为了普及“样板戏”,北京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等将它们先后拍成舞台电影,在全国发行、放映,三百多种地方戏曲剧种还对“样板戏”进行了移植,并被录制成各类唱片发售。“样板戏”对当年国人的影响之大难以想象,经电影、电视、广播反复播放,连不熟悉戏曲的男女老少都能哼唱几句,成为那个时代精神、文化生活的代名词。《沙家浜》的“智斗”等经典唱段深入人心,妇孺皆知,人人会唱。“样板戏”已成了时代文化符号,Michelanglo Antonioni的纪录片《中国》就插入“样板戏”旋律作背景音乐。
今日我们在笑话、戏谑和蔑视当年“样板戏”时代的时候,也可以反思当下的影视戏剧,比如“抗日神剧”,比如“苦情三破(破碎家庭、破碎情感、破碎婚姻)”,比如暴力、情色、畸恋题材充斥屏幕„„“样板戏”的选材背景和功能与当今影视作品完全不同,并不是以发行量、票房、收视率来作为衡量文艺作品质量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标准。说句中立的话吧,“样板戏”本质上没有差错,而是通过塑造“高大全”的中国人形象,达到教化的目的,显然,这是必要的、可行的,总比把中国人塑造成丑陋、猥琐、懦弱更有教化意义,“样板戏”的政治意义姑且不说,更不应贬低其艺术价值。“样板戏”是不是也还有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回答是肯定的,汪曾祺、徐景贤、程砚秋等对“样板戏”都有过很精当、中肯的评价。
(五)地方戏和曲艺等民间文艺。改革开放前地方戏和曲艺并没有被取缔,有的地方戏、曲艺的表演团体和组织机构被解散或整编,例如天津河北梆子剧院各团和各县级剧团缩减成一个团,曾叫小百花剧团。1969年由“样板戏”移植的越剧《红灯记》上演,各地方戏也开始了“样板戏”的试验移植。1970年湖南省歌舞团创作演出花鼓戏《看卫星》庆祝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1970年10月浙江举行地方戏改革交流会;1971年2月越剧和婺剧都演出了新剧目《半篮花生》;1971年12月湖南省全省专业文艺团体创作节目调演;1973年由吉林省吉剧团定稿并演出的二人转坐唱《处处有亲人》响遍全国,还有二人转《小鹰展翅》(吉林省吉剧团)、北京琴书《传家宝》和快板书《奇袭白虎团》等等。1973年中央电视台有了相声,马季和唐杰忠的《友谊颂》、王培元和常宝霆合的《挖宝》。这些地方戏剧目中有一小部分被拍成了电影,1974年湘剧高腔《园丁之歌》、花鼓戏《两张图纸》、《送货路上》公映,1974年广东粤剧《沙家浜》、越剧《半篮花生》、湖南花鼓戏《送货路上》和河北梆子《渡口》公映,1975年淮剧《人老心红》、《拣煤渣》和维吾尔歌剧《红灯记》公映,1976年吕剧《管得好》、《半边天》、莱芜梆子《三定桩》、黄梅戏《小店春早》和《红霞万朵》等公映。
改革开放前的地方戏、曲艺演的多数是新编的剧目和曲目,与京剧和电影故事片一样,现实题材多于革命战争题材,它们中只有少数剧目移植于“样板戏”。因此说改革开放前只有“样板戏”的话怎么也说不过去。众多的地方戏曲、曲艺被拍成电影胶片在全国放映,实际上是一种快速的、更低成本的传播,在交通不够便利,电视传播不够普及,又要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艺的需求的时候,无疑是因地制宜的好方法。
(六)器乐。改革开放前的器乐同样蓬勃发展,如花鼓大筒齐奏《迎着朝阳去韶山》、《山乡邮递员》、土家族“打溜子”《火车进山寨》;大提琴曲《萨丽哈最听毛主席的话》,小提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毛主席的光辉把炉台照亮》、《千年的铁树开了花》、《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庆丰收》、《井冈山上太阳红》和《前年的铁树开了花》;古筝独奏《洞庭新歌》、《东海渔歌》和《草原红卫兵》、扬琴独奏《双手开出幸福泉》;二胡独奏《台湾人民盼解放》、《金珠玛米赞》和《喜唱丰收》;笛子独奏《草原红卫兵》、《扬鞭催马运粮忙》和《陕北好》;板胡独奏《海岛盛开大寨花》、《家乡的喜讯》;管弦乐曲《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和《北京颂歌》;琵琶独奏《浏阳河》和《唱支山歌给党听》;芦笙独奏《拉山号子》、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这些作品就是当年器乐发展的一部分成果,改革开放前有许多民族器乐、西洋管弦乐的佳作流传。
四、诗词、书法、美术和连环画
“五四”以来,我国出现了很多声名贯耳的大诗人,像郭沫若、闻一多、徐志摩、艾青、臧克家、田间、贺敬之„„,在改革开放前他们有许多佳作流传。毛泽东本人就是一个伟大诗人,他的诗词就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有诗情相伴,在他一生的各个重要阶段,大都留下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动人诗篇。毛泽东的诗词犹于文苑中馨香四溢的奇花异卉,成为我们全面认识毛泽东以至认识改革开放前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毛泽东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对中华诗词产生了重大影响,开启一代新诗风,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创新家。香港诗人刘济昆说:“宋代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今日是凡有华人饮水处,就有毛泽东诗词。”①
书法多是和诗词连成一体的,书法艺术在各个阶层都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吴玉如、李苦禅、张伯驹、王遐举、赵朴初、启功是那个时代的书法名家。毛泽东本人也是书法大师,自成毛体,拥趸者众。党内高层也有一大批书法大师,康生、舒同也是书法名家,现在舒体已是电脑中汉字字库的基本字体,广为流传。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裸体样式的创作就被禁止了,只存在大学美术系的基本功练习中,后来有人主张全面禁止。毛泽东十分关注美术创作活动及群众性的美术活动,多次做出有关指示,就裸体模特一事专门批示:“画男女老少裸体model是绘画和雕塑必须的基本功,不要不行,封建思想,加以禁止,是不妥的。即使有些坏事出现,也不要紧。”②改革开放前,中国美术界几乎所有的专业美术工作者,都参与了以毛泽东为题材的美术创作活动。从官方的正式报纸到民间的红卫兵美术报刊,以及在红卫兵美术展览中,毛泽东肖像创作成为主流。如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国画《炮打司令部》,宣传画《五个里程碑》,木刻作品《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等都是精品。遍及中国城乡的大型毛泽东塑像也是当时的一大特色,毛泽东对全国各地都在大量建造塑像的现象多次批示要求禁止,1967年7月5日他看到《文化大革命信访简报》第280期上刊登的《全国各地群众正在积极塑造毛主席巨像》材料后,写了如下批语:“林彪、恩来及文革小组各同志:此类事劳民伤财,无益有害,如不制止,势必会刮起一阵浮夸风。请在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讨论一次,发出指示,加以制止。”③ 随后中央连续发出有关通知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建造毛泽东塑像之风。当年对毛泽东主席的无限崇拜当然过火了些,连毛泽东自己也很是反感,①②《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6日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P399 ③《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编,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P368 但何尝不是广大人民群众对领袖真诚热爱的情感抒发。
改革开放前有许多美术作品因为不够革命化而遭到批判,对美术创作题材也有很多限制,但仍然有很多健康、积极向上、政治性强的美术作品得以创作传世。中央美术学院的《美术战报》、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红色美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满江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井冈山》等画刊,都发表了许多优秀画作。潘家峻的《我是海燕》,陈敦、卢象太的《插秧时节》,汤沐黎的《针刺麻醉》,陈逸飞、魏景山的《开路先锋》,王遵义、殷培华的中国画《姐妹俩》,大连冷冻机械厂业余美术创作组的版画《日新月异》,亢佐田的小画片《红太阳光辉暖万代》等佳作就是其中的精品。美术的其它艺术一样,也同样有一个为谁服务的问题,连街头性爱、裸奔都被认为是“行为艺术”的时候,难道不该考虑文化艺术的方向吗?艺术品更不该仅仅以拍卖的价格为唯一标准,比如印象派的一些作品,和无厘头的电影一样,在一些人看来是价值千金,在另一些人看来就是不值一文,浪费纸墨而已。
改革开放前时还有很多连环画,每个年份都有连环画出版。据不完全统计,1966年至1976年连环画就发行1500多种7亿多册。连环画主要有现代革命题材、社会历史批判题材、科学普及题材和专门题材。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前的连环画已成为收藏家的至爱。
五、电影及电影歌曲
改革开放前,在国家推动下电影逐渐登上乡村娱乐的舞台,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众的思想,塑造群众的语言、行为习惯。建国初期,中央提出“全党、全军必须学会培养与充分使用电影这一宣传工具,以助于团结人民,配合其它宣传武器,共同去进行与加强爱国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工①作。”建国后,中宣部、文化部多次召开会议,发布文件、指示和规定,逐步建立服务于国家的电影体系。各个电影生产单位(制片厂)均属于全民所有制的国家生产单位,所有电影从业人员也都属于国家的职工。各电影制片厂接受国家任务,或者提出计划由国家批准然后组织职工进行生产,影片生产出来后,由电影局或者更高的国家负责机构进行审查,再由政府管辖的发行放映公司收购所有通过审查的影片,并向全国发行放映,也称作“统购包销”制度。地方各级发行的放映机构是全民所有制单位,部分农村的放映队是集体所有制单位,他们的发行放映活动都属于国家计划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1953年12月24日政务院的第199次会议通过《关于建立电影放映网与电影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电影放映事业发展的方针是首先面向工矿地区,然后面向农村;在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则以
②发展流动放映队为主。”这也表明建国开始国家就明确规定将农村电影放映纳入到电影发展事业中了。
(一)电影故事片。1971年后,当时中央高层里唯一出身专业电影人的江青主导了电影的复苏,把未及拍成电影的样板戏全部拍完,重拍了几部文革前老片:《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青松岭》、《万水千山》、《年轻的一代》、《渡江侦察记》,并开始拍摄新故事片。据统计,1972-1976年10月一共上映了新故事片76部,如《我这一辈子》、《在前进道路上》、《翠岗红旗》、《葡萄熟了的时候》、《龙须沟》、《草原上的人们》、《春风吹到诺敏河》、《夏天的故事》、《哥哥和妹妹》、《马兰花开》、《小伙伴》、《花好月圆》、《并肩前进》、《工地青年》、《红梅花开》、《苗家儿女》、《老兵新传》、《五朵金花》、《烈火真金》、《今天我休息》、《为了六 ①②《中国电影研究资料1949-1979》上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年,P81 《人民日报》1954年1月12日,第1版 十一个阶级兄弟》、《枯木逢春》、《大李老李和小李》、《李双双》、《宝葫芦的秘密》、《雷锋》、《霓虹灯下的哨兵》、《青松岭》、《红旗渠》、《艳阳天》、《火红的年代》、《创业》、《金光大道》、《春苗》、《欢腾的小凉河》、《决裂》等等。看这些电影名称,就感觉比现在的一些电影作品更有正能量,看完这些电影就会被那个火红的年代所吸引,为当时全国人民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所感动,为当时全国人民科学的革新精神所鼓舞,为那个时代的人民公仆所激励,也会感受到改革开放前也是一个奋发向上的时代。
(二)电影记录片。改革开放前的纪录片繁多,有成批的每集十分钟的《新闻简报》,通常在故事片前放映,多为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制作。如《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红旗渠》、《沙石峪》、《乒坛盛开友谊花》等,还有科教片如《毛竹》、《对虾》、《中国猿人》、《彗星》、《海带》、《蛇岛》、《沙漠》、《计划生育》、《椰子》、《保护青蛙》、《熊猫》、《捕象记》和《看云识天气》。
(三)电影歌曲。改革开放前的许多电影歌曲独立流传下来,如《闪闪的红星》的《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海霞》的《渔家姑娘在海边》;《南海风云》的《西沙,我可爱的家乡》;《创业》的《满怀深情望北京》;《青松岭》的《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决裂》的《共大赞歌》;《南海长城》插曲《永远不能忘》、《春苗》插曲《春苗出土迎朝阳》、《艳阳天》插曲《万众一心奔向前》、《红雨》插曲《赤脚医生向阳花》、《长空雄鹰》插曲《金达莱》等等,都给当时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除了本土电影,还有不少友好国家的电影,主要是朝鲜、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国家的电影,这些电影的插曲也广为流传,如《宁死不屈》里的插曲《赶快上山吧,勇士们》,《卖花姑娘》、《金姬和银姬的命运》、《南江村的妇女》、《鲜花盛开的村庄》、《轧钢工人》等经典名片中的歌曲,悠扬悦耳,优美动听,极受国人好评。
六、演艺人员的地位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演员叫戏子,也叫伶俜,女演员还被称为坤伶、女优。戏子专门供达官贵人娱乐消遣之用,“戏子无义”的俗语也说明了对戏子品性的评价。共和国建立后,演员成了令人尊敬的职业,在电影厂、剧团上班,拿固定工资,还有国家分配住房、享受免费医疗等福利。国家设立演员也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艺娱乐生活的需要,演员不仅是职业,更是志业,一门心思专注于角色的塑造。当时演员从业人员较少,一人需要饰演多个角色,内心活动的把握拿捏难度大,若无生活经验,就出不了好作品。演员拍电影必须要先体验生活,演工人得进车间挥大锤,演农民得下田间割稻子,与群众打成一片,获得实际的体验感受,才有助于真切形象的艺术表达。许多演员定期“下放”到农村、工厂劳动,有人说这样是“迫害”,无法正常地进行艺术的创作和演出,但从他们的生活待遇,相比同期的工人、农来的生活状况来说,应该不是“迫害”,他们的“下放”完全是一种体验生活。演员本身质朴无华,电影里光彩照人的是他所塑造的一个又一个银幕形象,一些优秀的演员被称作是人民的艺术家,如《智取威虎山》的童祥苓,《红灯记》里的浩亮(钱浩梁)、刘长瑜,《沙家浜》里的洪雪飞,《杜鹃山》里的杨春霞,《红色娘子军》里的刘庆棠、薛菁华,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的殷承宗,贺绿汀得意弟子于会泳的才情更是为人称道。这些名人就是当年的偶像巨星。曾经活跃在艺坛上的人多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闻名全国或者开始起步,比如于蓝、于魁智、才旦卓玛、王心刚、王晓棠、王馥荔、田华、乔羽、刘兰芳、关牧村、李双江、李谷
一、李维康、吴冠中、谷建芬、张瑜、张瑞芳、欧阳中石、胡松华、秦怡、袁雪芬、徐沛东、郭兰英、唐国强,还有阎维文、濮 存昕等,这些人有的已经离世,有的也已年迈,但那段辉煌是长存的。
改革开放前的演艺人员多数比较单纯,演艺届也不是名利场,“潜规则”的事只是传说。现在许多影视作品更多注重演员相貌、服装色彩效果的震撼,更多追求的是外在的东西。直到今天,一些文艺工作者们又开始翻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典老片,这亦或表明演员和艺术家的区别,不仅仅是称谓上的不同,更有着许多本质的差距。
七、群众舞台和遍布城乡的礼堂
改革开放前非常重视文化艺术的宣传、教育,当时电视没有普及、互联网还没有出现,群众宣传和娱乐的需求又需要得到满足,除了报刊、广播外,组织文艺节目的排演、巡演、汇演和调演就成为文艺宣传的重要形式。除了专业团体,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中小学校,都有组织本单位的文艺宣传队或者文艺小组。文艺宣传队多由学校老师指导排练文艺节目,除通过广播、唱片和电影来学习外,自编节目占了多数。尽管当年经济还不发达,但每个乡镇、多数行政村都修建了多功能的礼堂,用于集会、观看电影和演出活动。在福建的许多山村都有这样的礼堂,可以容纳大几百人,甚至更多。除观众席外,有戏台、放映室,演员的休息室,更衣室,一些地方现在还保存完好,仍在使用。这些礼堂一直是作为县城、乡村的一个文化象征,实际也是一个村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场所。若在乡村行走,留意到改革开放前留下的这些“宏伟建筑”,礼堂能够如此普及,这难道不能引发发起对那个时代的文化建设重新审视吗?当年的“影剧院生活”就是当时人们的“精神盛宴”,票价低廉,普罗大众都可以买张票进去享受一番。露天电影则是免费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辛苦一天都可以带张板凳看场电影。现在技术发展了,家家普及电视、网络,都用手机上网,随时随地都可以看电影听戏,也用不着自编自演了。大辩论也转移到了网络上,聚会也在QQ群、微信群,这些乡村礼堂的作用也小了。多数村民外出打工,散落在城市街头、工地、矿山,加班加点作业,累得睡觉都成了奢望,哪里还有心情来表演呢?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有表演天赋的青年才俊的发展渠道也日益多样化,除了酒吧、人行地道、过街天桥、公园等地方外,电视选秀、网络个人直播间成为今日文艺青年的表演主战场。
总起来说,改革开放前的文艺事业有这么一些特点:第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国家主导推动,实行“为亿万农民服务”的文化方针。国家负责财政资金投入文化艺术事业建设发展,对文化艺术工作者实行“包起来”的办法。第二是艺术性。改革开放前的创作的很多作品,就如一部部反映中国革命史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精品。它们无论在艺术上、内容上,都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这得益于文化艺术工作者丰富的生活体验。第三是群众性。不仅有专业演员,也有广大群众参与。许多表演者,都是非专业演员,在学校里边——特别是学校里的大学生、中学生,演得非常棒。这恰恰是我们社会主义文艺的一个重要特质。社会主义文艺,不是少数明星在台上领衔乱舞、台下群众吃了“摇头丸”似地在那儿跟着摇头晃脑,而是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群众不光要看,也要演,力求人人看、人人演。第四是多样性。文艺作品不仅是红色经典,完全革命化的题材,还有众多民间艺术的传播,丰富多彩,做到了百花齐放。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建设虽有不足,但决不是文化沙漠。改革开放前以工农兵为文化艺术的表演主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这是领先于全世界的新文化,其文化艺术事业成果弥足珍贵,可以说是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一个高峰。如果再妄说改革开放前文 化艺术事业是荒漠,不仅是无知,也显失公允。
(刘雪松)
通讯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鼓屏路57号 福建省卫生计生委 刘雪松
联系电话:***
参考资料:
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下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
2、《中国文艺美学学术史》,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长春出版社,2010年7月
3、《新中国成立60年中国文化发展报告》(上下卷),蔡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
4、《新中国五十年电影选[1949--1999]》,总政治部文化工作总站,黄河出版社,1999年9月
5、《新中国舞蹈发展史》,罗雄岩,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
6、《秋梦追思》,范正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
7、《“漫长的革命”——毛泽东与文化领导权问题》,韩毓海,《文艺理论与批评》2008年第1期、2期
8、《汪曾祺人生漫笔》,汪曾祺著,同心出版社,2005年1月
9、《中国期刊发展史》,宋应离等,河南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改革开放前的司法机关
第八讲 司法机关
西方国家的司法机关是指有权做出司法判决的机关,也叫做法院。中国的司法机关包括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我们习惯地称之为公、检、法、司,它们都在各级党的政法委员会的领导之下。但实际上,公、司与检、法是不同的。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属于行政系统,受国务院和各级行政机关首长领导,而法院与检察院不是行政机关,不受国务院系统领导。
第一节 司法机关的沿革
1.1 改革开放前的司法机关
(一)1949—1953年,全国普遍建立了司法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在中央设立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国家的审判权,设立最高人民检察署,行使国家的检察权。
(二)1954—1957年,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发展时期。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由三级改为四级,即基层、中级、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并设军事、铁路、水运等专门法院,实行四级二审制。检察机关由人民检察署改称为人民检察院。
(三)1957—1976年,司法机关的挫折期。1959撤销了司法部。文革后,检察机关被砸烂,检察制度被取消,各地公检法机关合成一家。
1.2 改革开放后的司法机关
1976年后,司法机关走上制度化道路,表现为:
第一,加强立法工作,使司法机关有法可依。仅从立法方面来说,除宪法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大量法律,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国务院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法规,其中有不少经济法规;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行政法规和经济法规。
第二,健全司法机构。
第三,完善司法制度及其相关制度。首先,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将法官分为四等十二级;其次,建立律师制度和辩护制度,实行律师资格统一考试和审判受理制度;再次,进行司法程序改革。
第二节 人民法院
2.1 人民法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2.1.1 最高人民法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根据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由院长一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人组成。院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任期五年,可以连任,但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被任命者必须年满23周岁,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且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内设以下几个审判机构:
(1)审判委员会, 它是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导集团(不是法律执行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审判工作,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的会议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主持,审判委员会的委员由院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委员会只能由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组成。审判委员会不直接受理案件,只对具体案件做出讨论和决定,由合议庭执行。
(2)民事审判庭,负责审理全国性的民事案件。(3)经济法庭,负责审理重大的经济纠纷案件。(4)行政法庭,负责审理涉及中央国家机关的行政案件。(5)刑事审判庭,负责审理重大的刑事案件。
(6)刑事审判第二庭,负责审理、检查、处理刑事案件当事人、被告人及其家属或者其他公民,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申诉,通过审判监督及时纠正审判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7)知识产权审判庭,负责审理全国性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8)交通审判庭,负责审理全国性的交通案件。2.1.2 地方人民法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地方人民法院按行政区划设置,分为三级,就是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2.1.2.1 基层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人民法院和不设区的市人民法院、自治县人民法院和市辖区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设院长1人,副院长和审判员若干人。其审判机构一般有审判委员会、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各审判庭设有庭长、副庭长。其他机构还有执行庭、信访科、人事科、办公室等等。
基层人民法院院长,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同级人代会常委会任免。基层人民法院可以设立人民法庭。人民
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是基层人民法院的组成部分,直接受基层人民法院领导。
2.1.2.2 中级人民法院
中级人民法院包括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省、自治区辖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和自治州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与地区、市一级行政区划相对应。
中级人民法院由院长1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人组成。其内设机构一般有:审判委员会、经济审判庭、行政审判庭、民事庭(一般又设有民事审判一庭,受理一审民事案件;民事审判二庭,审理民事上诉案件)、刑事庭(一般设刑事一庭,审理一审刑事案件;刑事二庭,审理上诉或抗诉刑事案件;刑事三庭,审理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执行庭、办公室、调查研究处、人事处、司法行政处等。2.1.2.3 高级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包括省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和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其设置与行政区划相对应。
高级人民法院由院长一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人组成。其内设机构一般有审判委员会、刑事一庭(审理一审刑事案件)、刑事二庭(审理刑事上诉或抗诉案件)、刑事三庭(审理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办公室、政治处、政策研究处、司法行政处等。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相应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同级人代会常务委员会任免,任期5年,届数不限。
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委员会成员由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任免。设置审判委员会的目的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案件。审判委员会不直接审理、判决案件,但重大疑难案件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形成决定后,合议庭必须执行。
除审判委员会外,第二种审理案件的组织形式是合议庭。合议庭成员必须是两个以上的单数,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第一审案件的合议庭,除审判员外,有时可以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但第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只能有审判人员组成。第三种审判形式是独任制,即由一个审判员审判案件。这种形式只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第一审简单的民事案件和自诉及轻微的刑事案件。2.1.3 专门人民法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专门人民法院是人民法院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专门人民法院是人民法院体系中具有专门性质的法院,具有特殊性。《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森林法院、农垦法院、石
油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规定,其机构设置由最高人民法院具体规定。
专门人民法院与地方法院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下几个方面:专门人民法院是按特定范围的案件建立的审判机关,而地方人民法院是按照行政区划建立的审判机关;专门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具有专门性,受理案件的范围具有特定的约束;专门人民法院的产生及其人员的任免不同于地方人民法院。
1.军事法院
军事法院分设三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各大军区、军兵种级单位的军事法院;兵团和军级单位的军事法院。
根据宪法第127条第2款规定,军事法院的最高审级为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在工作上接受最高人民法院的监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设院长1人、副院长1人,两个审判庭,各设庭长1人、副庭长1人、审判员和书记员若干。大军区、军兵种单位军事法院和兵团、军级单位的法院,均设院长1人和审判员、书记员若干人。军事法院的设置、撤销和人员编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各级军事法庭按组织系统设置,编制在同级政治机关(政治部)序列中。各级军事法院均设立审判委员会,其任务是讨论研究重大或疑难案件及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会议由院长主持,本级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也可列席会议。
军事法院的干部任免,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依照宪法第67条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外,各级军事法院的其他干部,均由军队按干部任免权限任免。
2.海事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海事法院的设置或者变更、撤销。海事法院的审判机构和办事机构的设置,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海事法院对所在地的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不受理刑事案件和其他民事案件。各海事法院判决或裁定的上诉案件,由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受理。海事法院下设海事审判庭、海商审判庭及研究室和办公机构。海事法院设院长1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海事法院院长由所在地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免。海事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审判委员会委员,由海事法院院长提请所在地的市人大常委会任免。
3.铁路运输法院
铁路运输法院分设两级,即铁路管理局中级铁路运输法院和铁路管理分局基层铁路运输法院。中级铁路运输法院的审判活动受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监督。铁路运输法院院长由所在地人大常委会主任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免,副庭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院长提请所在地人大常委会任免。铁路法院的编制由其所属的铁路局或铁路分局管理。铁路法院内设刑事法庭、经济法庭和民事法庭。铁路法院不受理地方民事、刑事案件。
2.2人民法院的职权
2.2.1 最高人民法院的职权
最高人民法院的职权范围包括审理全国性重大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法律、法令规定由它管辖和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对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不服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抗诉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最高监督机关,对一切下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将案件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复核死刑案、解释法律、决定海事法院的设置或者变更、撤销等。2.2.2 地方人民法院的职权
(一)基层人民法院职权:审判普通刑事、民事和行政的第一审案件,对所受理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以及行政案件,认为案情重大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时候,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法院审判;处理不需要开庭审判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
(二)中级人民法院职权:审理法律、法令规定的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审理基层人民法院移送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审理对基层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监督所辖地区内的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次审判由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决定的本院判决和裁定已经生效但又确有错误的案件。
(三)高级人民法院职权:它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性的重大刑事案件。主要任务是审判对中级人民法院裁判的上诉、抗诉案件,复核死刑案件,核准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案件以及监督全省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具体来说包括审理法律、法令规定由它管辖的第一审案件;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移送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审理对下级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次审判由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决定的本院判决和裁定已经生效但又确有错误的案件;对一切下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将案件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监督所辖区域内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2.2.3 专门人民法院的职权
《法院组织法》对专门人民法院的类型没有加以列举,显然意味着专门人民法院的设立将具有不确定性,而非特指的。
1.军事法院的职权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是军内的最高审级,其职权是:审判正师职以上人员犯罪第一审案件;审判涉外刑事案件;最高法院授权或指定审判的案件以及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其他第一审刑事案件;负担二审、死刑复核、再审的审判任务。
大军区、军兵种军事法院包括各大军区军事法院,海军、空军军事法院、二炮部队军事法院、解放军总直属队军事法院等。其职权是:审判副师职和团职人员犯罪的第一审案件;审判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以及上级军事法院授权或指定审判的案件;上诉、抗诉案件的审判。
基层军事法院的职权是:审判正营职以下人员犯罪,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第一审案件;上级军事法院授权或指定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基层军事法院的职权,基层军事法院包括陆军军级单位军事法院,各省军区军事法院、海军舰队军事法院,大军区空军军事法院,在京直属部队军事法院等。
2.海事法院的职权
海事法院是为行使海事司法管理权而设立的专门审判一审海事、海商案件的专门法院。海事法院主要受理中国法人、公民之间,中国法人、公民同外国或者地区法人、公民之间,外国或地区法人、公民之间的海事商事案件,包括海事侵权纠纷案件10种;海商合同纠纷案件22种;其他海事海商案件26种;海事执行案件5种。
2.2.4 地方人民法院的上下级关系
第一,审级关系。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就是一起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便告终结的审判制度。
第二,审判监督关系。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第三,指导关系。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有业务指导关系。
第四,指定管辖关系。下级法院如果就管辖权有争议而通过自行协商又解决不了时,上级法院有权指定其中的任何一个法院管辖。
2.3 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
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开审判原则;辩护原则;合议原则;回避制度;独立审判原则。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
3.1 人民检察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最高人民检察院设检察长1人,副检察长、检察员若干人。并设置检察委员会,在内部机构上又设有厅、室、局,分别承办刑事检察、经济检察、法纪检察、监所检察、控告申诉检察、法律政策研究以及人事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地方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机构设置
地方人民检察院的设置与地方人民法院的设置一样,与地方行政区划相对应。设在同一行政区的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具有相同级别,并且有共同的辖区。有以下三级
(1)基层人民检察院,是指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该级人民检察院一般称为县级人民检察院
(2)中级人民检察院,它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
(3)高级人民检察院,主要包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高级人民检察院。
(三)专门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机构设置 专门检察院包括军事检察院和铁路运输检察院。
(1)军事检察院是国家设立在人民解放军中的法律监督机关,它与军事法院、军队保卫部门共同组成军事司法体系。军事检察院设三级,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大军区、军兵种军事检察院;基层军事检察院。(2)铁路运输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分设两级:铁路管理局设人民检察院分院;铁路分局设基层人民检察院。
3.3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以下职权:对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有权检查它们的工作,确定各级人民检察院的编制。
(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1.县级人民检察院的职权。第一,对本辖区内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遵纪守法监督;第二,对县级公安机关的侦查过程实施法律监督;第三,参与刑事诉
讼;第四,监督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刑事判决和裁定的执行活动;第五,对基层人民法院进行的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
2.地级人民检察院职权。主要职权在地区层级上类似县级检察院的五项职权,除此之外,对所辖区域内基层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时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相应的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3.省级人民检察院的职权。除了拥有前述职权之外,它还有对省级司法机关管辖的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刑事判决和裁定的执行过程进行法律监督。
(三)专门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专门人民检察院中铁路运输检察院的职权并不十分固定,军事检察院的职权如下:
1.对军职人员的案件行使检察权,按照专属管辖权的原则,受理现役军人、军队文职人员和在编职工的犯罪案件。
2.按照刑讼法和军委有关文件的分工,对军职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侵权、渎职犯罪以及利用职务实施的违反军人职责的犯罪实施侦查。
3.对军队保卫部门侦查的刑事案件审查批捕和审查诉讼。
4.依法对军队保卫部门、军事审判机关实施侦查监督、审判监督以及刑罚执行监督。
(四)人民检察院的活动原则
1.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原则。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
2.对于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各级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时,对于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逼供信。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象,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4.依靠人民群众,走群众路线的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都要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必须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做到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5.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3.4 地方人大与地方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
地方人大与地方司法机关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都是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受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向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相应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正职首长以外人员的任免或批准任免。
3.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具有一定的司法豁免权。4.地方人大代表可以对司法机关实施监督。
第四节 司法程序与司法原则
司法程序是司法机关从事司法活动所必经的法定活动程序。它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实体法的实施。它包括诉讼程序和非诉讼两大部分。
4.1 诉讼程序
1.民事诉讼程序。它包括普遍程序,简易程序,特别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及执行程序等。
2.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包括起诉、受理、审判三个阶段。
3.刑事诉讼程序。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及执行五个阶段。
审判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审判有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三种。
在中国,人民法院实行二审终审制。第二审判决一经宣告即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判决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或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案件,其判决还得由最高人民法院或经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的高级人民法院核准。4.2 非诉讼程序
非诉讼程序主要有公证程序、仲裁程序和调解程序。
4.3 司法原则
4.3.1 司法公正
司法权是中立的裁判权力,它的首要原则是司法公正。公正地司法首先要求法律本身是公正的,其次要求法院和法官依法公正办事,合理地审理各种案件。这就要求具备两个条件:司法独立和司法公开。
4.3.2 司法独立
西方的司法独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法院组织机构独立,自成体系,检察机关则隶属于行政系统;二是“法官独立”,法官按照“自由心证”,独立行使审判权;三是法官终身制和高薪制,非经弹劾,法官不得被免职、撤职和提前退休。
中国的司法独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是如何处理司法机关与其他组织,如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让人民法院真正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二是如何真正做到法官独立。“司法独立意味着法官独立,这表明法官个人的审判过程不受法院内部行政机构的干预。”
案例1 “红头文件”干预司法
2006年7月,福泉人蒲开华、刘兴友和浙江商人黄某合伙在当地采矿。事后,双方发生纠纷。蒲开华、刘兴友因诈骗罪,被福泉市法院分别判刑。此判决后来被黔南州中院裁定发回重审,并由福泉市人民法院建议市检察院撤回起诉。期间,福泉市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请求州政府给予关注,帮助协调妥善处理此案,并表明此案不宜撤诉。
随后,此案经福泉市法院再审,蒲开华、刘兴友再次被判有罪。据此,家属认为福泉市的这份“文件”有干预司法之嫌。
案例2 李慧娟事件
2003年1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伊川县种子公司委托汝阳县种子公司代为繁殖“农大108”玉米杂交种子的纠纷,此案的审判长为30岁的女法官李慧娟。在案件事实认定上双方没有分歧,而在赔偿问题上,根据河南省种子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种子的收购和销售必须严格执行省内统一价格,不得随意提价。”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立法精神,种子价格应由市场决定。法规之间的冲突使两者的赔偿相差了几十万元。
此案经过法院、市人大等有关单位的协调,洛阳中院根据上位法做出了判决。然而,判决书中的一段话却引出了大问题:“《种子法》实施后,玉米种子的价格已由市场调节,《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作为法律阶位较低的地方性法规,其与《种子法》相冲突的条(原文如此)自然无效……”。
李慧娟的判决书中大胆宣布地方法规的某一条款无效,如同在平静的湖水中投入了一石,激起了无数的涟漪,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反响。一方面,指责之声
不断,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关于此事的通报中指出,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无权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的效力进行评判。在河南省人大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直接要求下,洛阳中院撤销了李慧娟审判长职务,并免去了其助理审判员的职务。
4.3.3 司法公开
司法独立制度可以排除外来因素对法院和法官的干扰,但要达到司法公正,还必须有效遏制法院和法官的违法和不道德行为,实行司法公开。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运用制度进行约束。它包括加强陪审员制度建设和建立法官与当事人隔离制度;
第二,运用公众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首先可以让司法机关知晓民意,从而自觉调整司法行为。其次,新闻舆论能够约束司法权力,防止司法权走向异化,从而实现设立司法机关的目的
案例3 黄松有案
2010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受贿、贪污案在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检察机关指控黄松有利用职务之便,受贿390万元,贪污120万元。
2008年10月,因涉嫌操控“中国第一烂尾楼”——广州中诚广场拍卖一案,黄松有被“双规”,由此成为建国后司法系统内因涉嫌严重违纪而受查处的最高级别官员。
廊坊人民检察院的指控中称,2005年至2008年间,黄松有利用其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职务便利和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在有关案件的审判、执行等方面为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卓伦等五人谋取利益,先后收受上述人员钱款共计折合人民币390余万元。此外,黄松有还于1997年利用担任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职务便利,伙同他人骗取本单位公款人民币308万元,其个人分得120万元。应以受贿罪、贪污罪追究黄松有的刑事责任。
第三篇:改革开放与幼教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与幼教事业发展
钟 丽
“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写入十七大报告,让我感到特别振奋!这将为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十七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这样说。
中国于1978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创造和开发,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积贫积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贫困落后!
今天幼教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着,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教师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教育新方法新观念,推动我们的幼教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某些家长、老师的“强调知识”、“知识越多越好”的错误思想,落实了幼儿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正确的儿童观来促进幼儿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教师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优秀人才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教师的自信,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更高发展。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样,也是中国幼教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根本动力!我以我园十几年的教改成果来说明:
西教中引,变革中的幼儿教育前景无限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科学立身的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强烈的“望子成龙”观念使家长们不惜教育投资,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受到良好教育。传统的国内授课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一些投资者独具眼光,把中国国情与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中国实行的是中庸教育,而西方国家则崇尚自由教育,我园把这两种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既保留传统的一些准则,又另辟自由教育的新蹊径,相继引进了蒙台梭利教育教学法、整合活动课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感觉统合训练、多元智能理论等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多元化开发,诠释快乐”的教育原则,并根据幼儿的大脑发育特点以及幼儿心理学知识,结合中国儿童具体情况,制定了一套全方位的教育方案,此方案是一种立体化全面构建儿童健康人格和综合智能、适合中国0~6岁婴幼儿的优化教育方案。这种教育方案的生命力在于它是最适合中国儿童的早教方案。我们还坚持“快乐到永远”的文化理念,反对小学教育低能化,不要求幼儿有超常表现,而是让幼儿在快乐中、游戏中学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办学理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孩子真正做到主动、轻松学知识。在这里学习的孩子,无论是社会交往能力,还是独立自主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加强教师队伍培训,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多元开发、个性自由的办学原则带来的是教师队伍的丰富多元化。由于实行的是严格的教师招聘制度,应聘教师除了要有正规幼儿教育中专以上学历外,还必须要有专项特长。实行教师培训制度,以专家主讲和园内骨干教师培训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服务水平,而且,这些培训是持续不间断的,这样就确保了公司幼儿园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教育质量。
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权得不到充分尊重,区域间教育理念的差异等等。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教育发展中的传统思维,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更大成果,中国的幼教事业,必定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为人类智慧的启蒙阶段,做出更大贡献!同样,我坚信公司幼儿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文化理念为盾,以科学的管理营销模式为矛,以强大的教师队伍为军,一定能在中国幼教事业中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第四篇:改革开放前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格局
改革开放前的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格局
大家知道,建国以后,我国的基本建设是在前苏联的帮助和支持下起步的,基本建设管理也相应套用一整套前苏联的管理制度。表现在项目管理上,就是实行自营制的管理体制,实行设计——施工——运行分阶段分别负责管理,没有明确的单位对项目全过程负责。造成花钱的不管还钱、运行的不管建设,投资效益无人问津,政府作为单一投资主体对工程建设项目承担无限责任。在项目建设自营制的历史条件下,大中型项目往往以军事指挥的方式组织项目建设活动,设立工程现场指挥部,由政府直接组织管理生产,设立临时机构实行低水平管理,强调行政指挥,忽视经济手段,忽视质量、投资、进度目标的统一协调。这种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自身的先天不足,造成我国工程建设的水平和投资效益长期得不到提高。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
第五篇:县广播电视事业改革开放30年综述
**县广播电视台一直坚守着党和人民的宣传阵地,充当着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忠实的履行着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几十年来,他们把党发出的清脆悦耳的声音传遍千家万户,把党和人民缔造的光辉事业
让十多万**人民历历在目。
茁壮成长的**广播电视
---**县广播电视事业改革开放30年综述
**广播电视台 魏军畅
斗转星移,岁月如歌。
在中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大潮中,**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也走过了改革开放最近的30个春秋。正所谓三十而立,如今,**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就像一个充满成熟和丰收的金秋,形成了广播电视事业在地方和基层发展的特有风格。
我们不奢望追根溯源,回到**县拥有广播或者电视历史的最初时刻,但我们可以回顾八十年代初期**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三十年的发展,每个阶段都有精彩一笔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县的有线广播就已经建成了县、乡、村的三级传输覆盖网络体系,全县90%以上的村建立了广播室,喇叭入户率达80%以上。到80年代中期,随着电视与调频广播的发展,使**县广播电视覆盖网络的传输技术手段也日臻完善。
1986年,**县人民广播站在新疆首批通过站改台审查验收,其电视传输也由差转台过渡到录像转播。
90年代初期,**县广播电视事业又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领域。
1991年,**县在全疆第一个建立了有线电视网。90年代中后期,在**县财政资金并不充盈的情况下,先后投入380多万元对广播电视台内技术设备和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全疆第一座县级广播电视120米自立式发射钢塔在**成功建立,使信号覆盖半径提高到30公里,并全部采用固态发射机,把调频广播发射功率由原来的50瓦提高到300瓦,电视发射功率也由100瓦提高到1000瓦。
2005年,为保证电视节目传输安全和解决收费难的问题,**县广播电视台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了更新改造,实行加密传输,使有线电视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007年,**县广播电视台与地方财政共同投资50余万元,又对广播电视采编系统和节目播出设备进行数字化改造,电视节目由录像机变成计算机硬盘播出,广播节目由录音机卡座变为数字音频工作站,使各种节目的播出质量大大改善,这是**县广播电视技术革命上又一次重大变革,在**县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一页。
30年来,在中共**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一批又一批广播电视工作者的辛勤耕耘、艰苦创业,**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步迈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
巩固宣传阵地,我们不辱使命,写下辉煌
广播电视是党和人民的重要宣传阵地和工具,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战场之一,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改革开放30年来,**县广播电视在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和 “西新工程”分别在**县实施以来,**县乡村广播电视宣传阵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1996年,**县广播电视台摄制的专题片《情系边关》和六集系列报道《漫漫昆仑路、悠悠拥军情》分别在中央电视台和新疆电视台播出,不但突破了**广播电视节目在中央、自治区用稿零的记录,也把**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军民共建一家亲的感人事迹献给了全国和新疆人民。
在1999年8月23日至10月24日期间,一小撮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分子在**县连续作案,滔天罪恶震惊全国。**县广播电视台运用宣传武器,发动群众揭批暴力恐怖分子的罪恶行径,派出记者随同破案民警深入一线,及时报道案件侦破进展情况,鼓舞全县军警和人民齐心保平安的决心和信心。案件侦破结束后,**县广播电视台运用纪实的手法,制作了全县各族人民齐心反恐保平安纪录片《诛暴安民》,得到自治区党委、喀什地委和**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也让各族群众看到了**党政及各族军民反恐斗争的决心和成就。
2005年11月,禽流感的来袭,使**各族群众承受了巨大压力和恐慌,在这关键时刻,**广播电视台全体新闻工作者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前线。记者将被褥搬到单位,昼夜随时待命采访,饿了吃包方便面,渴了喝口凉开水,就在这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采回有关禽流感报道100余篇,及时向广大观众传播禽流感预防知识,反映防疫人员和养
殖户与禽流感斗争的事迹,报道各乡镇抗击禽流感的典型做法,消除了群众的恐慌心理,鼓舞了斗志,增强了信心,为战胜禽流感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30年中,**县广播电视台新闻栏目《**新闻》从无到有,从不定时到定时,从没有片头、没有片尾、没有字幕到有片头、有片尾、有字幕、有音乐和定时准点播出,深受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人民群
众的欢迎,使《**新闻》成为**人民必不可少的信息窗口。
2007年,**广播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普遍尝试新闻故事化的报道方式,改变了新闻说教式、灌输式、概念式的思维方式,避免了记者报道时滥用大话、套话、空话的习惯做法,不仅增强了新闻节目的真实性、可视性,而且大大提升了新闻的生动感和鲜活度。
在新闻故事化这一总体要求下,还相继对新闻节目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一是栏目化设计,增强节目的引导力,充分体现政治家办台、办节目的风范,确保舆论导向正确,引导有力。二是版块化编排,增强节目的感染力。在《**新闻》中,大体设有时政要闻、深度报道、一般动态、现场报道、简明新闻等版块,使新闻充分展示了节目的形式美,有效地满足了各类受众的不同需求。三是交叠化组合,增强节目的渗透力。就是将新闻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整合,使其产生出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30年来,**县广播电视台为**县各类工作的创建默默贡献着力量,主创人员以各种手段制作各行各业专题片40余部,再现**人民在各类创建工作中的经验和事迹,为上级单位认可和了解**做好了铺垫。
特别是近几年,**县广播电视台各类专题的制作手法有了质的飞跃,节目质量走在了喀什地区各县市的前列,各类奖项也频频揽入囊中。
专题片《诛暴安民》、《春潮》、《神秘的帕米尔》、《禽殇》、《热土飞歌》、《融融民族情》、《探访金湖杨》、《飘着金子的河》得到各族人民的好评。
其中,纪录片片《诛暴安民》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好新闻一等奖,专题片《神秘的帕米尔》荣获新疆电视文艺星光奖二等奖,《探访金湖杨》不但获得自治区人政府奖项,该片还成为介绍**湖杨旅游的推介片。同时,还有30余部作品分获自治区和喀什地区其他奖项。
高投入、重装备,我们更显专业
广播电视是一个高投入、重装备的事业,基础设施、硬件装备将直接影响事业的发展。纵观30年**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过程,也是基础设施、硬件条件的完备过程。
过去是10瓦、几十瓦的发射机,几平方米的小机房。如今是100瓦、300瓦、1千瓦发射机和较为宽敞的机房。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中心台和乡站广播电视发射设备由国家“村村通”、“西新工程”配备一新;在县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采编播设备也是发生了质的变化,原来的模拟摄像机、录像机、播放设备已全部由数字摄像机、录像机和非线性编辑机替换,播出设备也全由计算机控制,使采编播手段更为灵活,播出效果大为改观,运行情况更为稳定,为现代化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
几十年来,**县广播电视事业以人才培养为前提,积极采取人才引进措施。
全县从事广播电视业的从业人员从最初的十几名发展到现在的50余人。在人员结构逐步得到合理发展的同时,**广电系统对人才的培训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采取在区内外学历教育、短期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人员培训上百余人次,为**的广播电视事业长足发展奠定了基础。
广播电视事业是二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在完成舆论宣传、事业建设任务的同时,要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就必须完善和规范广播电视行业管理工作。
近几年,**县进一步加强了广播电视事业的规范管理。从全面制定系统、完备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制定关于广播电视台(站)管理规定,各岗位人员职责等行之有效的办法,维持了**县广播电视行业的正常秩序,加强了行业管理的规范化,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整体发展。
在几次“法轮功”对我广播电视信号进行干扰破坏事件中,**广播电视台由于指挥有力、措施果断,确保了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把党和国家的声音及时、准确、全面、安全地传入千家万户,受到了自治区广电局和地区广电局的表彰。“村村通”也确保了能够天天通、长期通、安全通。
回眸30年,**县广播电视台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他们一直以专业的力量,为**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局势的长治久安做着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