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开放前家乡的人们的衣着朴素单调
家乡的变化
四(12)班
杜乐琪
听妈妈说:改革开放前家乡的人们的衣着朴素单调,都是用麻布做的,颜色都是一种,不漂亮,而且还很宽大,行走不便,有的小孩甚至还穿着哥哥姐姐穿破了的衣服;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服样式丰富多彩:有单衣,有棉衣,有短袖衣,有长袖衣,有迷你超短裙,还有连衣裙,有长丝袜,有短丝袜,现在的人们穿的还很时尚个性。爸爸说他们以前小时候衣服、鞋子都是大的先穿,穿到不能穿了才让小的穿。得等到过新年时才能穿到新衣服。不像我们现在,一天一件漂亮的衣服。一听到这儿,我不禁惭愧起来:原来我想要一双鞋子,如果妈妈不让我买,我就会和妈妈怄气,我真是太不乖了。听外公说:刚建国时期,家乡人们的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就只能填饱肚子,有的家庭孩子多,饭不够吃,大人为了让孩子吃饱,不吃饭,都有可能饿死。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有些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粗细搭配,而且有些家庭现在还搞“忆苦思甜”的活动,现在绿色食品深入人心。爸爸说他们小时候没有经常大鱼大肉的。妈妈也说他们小时候餐餐都只吃青菜,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能吃到肉。现在我们生活好了,餐餐大鱼大肉的,而我们小孩子有的还挑食,真是太不应该了。他们村过去是个穷山庄,百姓吃得是“红薯干,山药蛋,窝窝头,糠炒面。”村民们吃的是粗米拌野菜,喝的是牛马践踏过的污水。在爷爷奶奶那个年代里,早、中、晚餐都只喝一碗粥汤或者挖一些野菜来充饥,偶尔再配点自己家种的南瓜、红薯这些蔬菜。爸爸说,他小时候每周能吃上一根油条、夏天能吃上一根2分钱一根的老冰棍,那便是非常幸福的事了。那时候是很少很少能吃上面的,白米饭更是少有,更不要说鱼、肉、虾这些荤菜了,只有过节才会吃到。过去,小孩子们的零食仅仅是些蚕豆,而现在呢?薯片、蛋糕、话梅……少说也有上百种。听爸爸说:改革开放前,我的家乡还是一个贫穷的乡镇.到处都是一片片的田野,家乡的人们住的都是茅草屋,用石头堆砌的屋,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哪家有困难了,都有可能无法生存下去。现在改革开放以后,贫穷的乡镇逐渐走向富裕,以前人们住的都是泥砖屋,茅草屋,现在每家每户都住上高楼大厦,以前到处都是一片田野,现在到处是高楼大厦.一座座矮矮的平房,原来家乡的地一下雨就会变得泥泞不堪。晴天是尘土飞扬,道路崎岖不平,两侧树木枯黄。到处是垃圾;到处是荒草;到处是荒地。以前爸爸妈妈是住在瓦房里的,椅子也不见多一张,更别说家具了,现在呢?家家户户都建起了高楼大厦,家具、家电样样齐全,装饰得漂漂亮亮的。过去,人们住的都是瓦房。有些瓦房在下雨时还不断的漏雨;有些瓦房上的瓦片都要碎了。房子的墙是用泥砖做成的,屋里的光线很差……而现在,变成了一幢幢崭新的楼房。有些楼房前还种上了四季常绿的风景树。,到处都是平房,所见的平房屈指可数,而且大多数都是瓦屋,刮风下雨时,严重的倒屋,轻则水会进屋。
以前的公路是烂泥路,现在是宽阔的柏油路,当时只有少量公共汽车,现在人们生活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许多家庭都拥有私家车。过去连通往乡村的公路也没有,现在汽车有了,一通通道家门口,可方便了。以前到处都只是土路。晴天,路上到处都是灰尘,弄得人们的衣服很脏。雨天,路上又到出是泥坑。在没修新城的时候,都是狭窄又崎岖的山路,路边杂草丛生。夜晚什么都有,什么蛇呀,虫呀,鼠呀,兔呀。尽管如此,可人们仍然在这条山路上往返奔波。以前的家乡,是羊肠小道,而现在呢?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交通也方便了,大家也富裕了。吃的、穿的各方面都变好起来了 瞧,以前那条通往奶奶家的坑坑洼洼的小路,一下雨就尽是泥浆,泥泞不堪,现在铺成了一条平坦的水泥路。一条街道简直是封闭的。在当年,拥有一辆自行车代步,已经成为了人们追求的目的。以前,在爸爸妈妈在还不过十多岁的时候,他们无论去哪里,去多远的地方,也只能靠两双脚去走。他们去上学的那条路是一条烂泥路,走起来非常不方便,一旦下起大雨,路上便会变得很滑,烂泥也会沾满整个鞋底。雨水还会在地上积成一个一个小水洼,一不小心踩进去便会溅得衣服上满身污点。但爸妈每天都要去上学,不得不走那条泥泞的小路,一走便走上好长一段时间,稍微不注意,就会滑倒,摔得满身都是泥。现在的家乡,各方面都焕然一新。人们一年四季有三忙:春复烤烟忙,秋天收获忙,冬天建房忙。你瞧,过去穷得无米下锅的王大爷也建起了两座漂亮的楼房了。大儿子和二儿子各一座,三儿子还在读大学。二儿子还有一辆农用车,天天为村里村外运送建房材料。村民们吃的是珍羞百味,喝的是哗哗的、洁净的自来水,永远告别了“喝污水,糙米伴野菜,蓑衣当冬被”的生活。
第二篇:改革开放30年——衣着变化
改革开放30年--衣着变化
0摘要:在这改革开放的30年间,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都在不断的提升。然而变化最为显著之一的莫属衣、食、住、行中的服装了。
服装,从最早的遮羞护体到现代的时尚流行,它历来是时尚变化最为灵敏的风向标,它是一个个人、一个集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发展进步的标志。
出生在90年代初的我虽没有经历过60、70、80年代服装的演变,但凭着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辈的记忆中、照片和网络上的信息,发现服装变化折射出时代变迁!“70年代黑蓝灰的海洋”那个色彩单调、着装单一的年代,“80年代晨曦微露”则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服装变化对人们观念的冲击,到“90年代缤纷时代”、“21世纪乱花迷眼”则体现了服装成为人们凸显个性标志,展示服装全球化、品牌化时尚潮流。
在物资匮乏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穿新衣对普通人来说一直都是一种奢望。举国陷入了买布凭证的年代,要积攒够做一件新衣裳所需的布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那时候,由于战争后的影响鼓励多生,一个家庭少则两三个孩子,多则达到六七个孩子。因此家家户户几乎都是:一件新衣裳,今年老大穿了,明年老二穿,后年老三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句话不但显示着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更是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生活的真实写照!款式:从单一到个性化
上世纪70年代的服装款式非常单一,罩衫、绿军装、中山装、列宁装、工装成为流行。翻领、单排扣、两个直插袋,不修身的款式设计在当时已是非常时髦的服装了。大街上时常会看到穿补丁衣服的人。那时,人们的衣着单调死板,穿衣不讲究美观,纯粹是为了御寒遮体
* 中式格子罩衫
中式格子罩衫,它之所以留给我留下最初、印象最深的就是因为外婆。至今,外婆的衣柜里还有留有着这种罩衫。虽然款式单一,但那是外婆这一辈的回忆!* 中山装
它的特点是在“企领文装”上以为基础,稍加改进:在企领上在加一条翻领,这样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装、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的多少而膨胀收缩的“琴衣袋”式样。
长裤是:前面开缝,用暗钮扣扣紧,左右各一个大暗袋,裤腰处有一较小的暗袋(俗称“表袋”)。左右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 罩衫
女人们都有的蓝色罩衫,算是那个年代的“基本款”,里面的红格子衬衫,在那时候也算是很惊艳的一抹异色了 * 列宁装
列宁装本是男装上衣,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
上世纪80年代,受电影的影响,喇叭裤、健美裤、连衣裙成为当时最流行,最前卫的服装。* 喇叭裤
这种上细下宽、把臀部包得圆滚滚的、拉链不分男女一律开在正前方的裤子,被绝大部分国人视为“不男不女,颠倒乾坤的恶物”。
七十年代的服装千篇一律,呆板傻气。牛仔裤的出现引领时尚新潮,人们从海外电影中受到影响,将裤腿悄悄放开,体现了一种青年人“后文革时代”叛逆的性格。从它一开始出现就受到了多数人的反对,那时候,看到穿喇叭裤的男青年,脑子里立马反馈的信息就俩字儿--“流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服装的态度开始趋于宽容理解。毕竟以当时的标准看,喇叭裤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裤型,穿在身上比那些又肥又大的直筒裤漂亮许多。
追求个性和款式,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人而言似乎是一种罪过。当时,穿喇叭裤,带蛤蟆镜被视为是不良少年的标志。
* 健美裤
健美裤上宽下窄,贴身,脚跟踩着裤底,一般以黑色为主,面料贴身,带着很大的弹性。
健美裤流行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它是很百搭的裤子。在那时是每个年轻人都会拥有的服装。
上世纪90年代,人们开始大胆地追求流行服装。牛仔裤、蝙蝠衫、老板裤、老板衫、连衣裙、吊带裙等开始出现。配饰有纱巾、大耳环等也开始流行。在那样的年代,时尚就等于奇装异服。
奇异服装一般老百姓不太敢尝试,是杂志封面上的电影女郎们,就身先士卒,引领了这一股风潮。大大的耳环,这样的闪光的衣服,这样的发型,在那时是极具时尚的气息的。
* 连衣裙
方便面似的烫发,薄纱制带有垫肩的衣服。那时候有垫肩的衣服不但流行而且让人感觉有贵气。
连衣裙的看点不但有在裙上,也有在肩膀上和腰上的。腰上有个蝴蝶结是那时很流行的。袖子有长袖,也有短袖,肩膀处有小的褶皱,形成两个大的隆起,隆起的幅度越大越受欢迎。这样的款式之所以受女生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是受童话书中人物形象的影响。
* 蝙蝠衫
蝙蝠衫得名于它与众不同的袖子,袖幅宽大出奇夸张,跟衣服侧面连在一起,双臂展开,形似蝙蝠。上世纪80年代,蝙蝠衫风靡一时,成为时髦青年必备的行头。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时尚迅速进入中国,网络的迅速普及与发达。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混搭风流行开来。人们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引领潮流。不同的服装款式文化的相互融合,从广泛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中吸取灵感。这种主观能动性彻底颠覆了“整体着装”的传统概念,为诠释个性风采注入了极大的自由。21世纪穿出个性才是王道!
颜色:从黑灰蓝到五颜六色
30年前,在所有人的身上,黑、蓝、灰三种颜色的衣服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穿稍微鲜艳一点的衣服就会引来“有资产阶级思想”的指责,更何况那时的市场根本没有什么鲜艳的服装。如今,大街上满是“色彩斑斓”的男女。
清一色粗布、卡叽,海昌蓝几乎充斥了城里乡下。从乡间到城市一片蓝、灰、黑,人人都穿着工农服、中山装。全中国都是生活在这样一种单调枯燥的服饰年代,因此被外国人戏称为“蓝蚂蚁”“灰蚂蚁”。
那时,人们的衣着单调死板,穿衣不讲究美观,纯粹是为了御寒遮体。纺织行业生产的产品也是粗糙单一,色调以灰色、蓝色、军绿色为主调,其它花色很少。那时,国家封闭,经济增长缓慢,人们热衷于开展各项 “政治运动”,发展生产、抓经济被看成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老百姓连温饱问题都很难解决,哪有足够的钱用来穿衣打扮。
追求色彩和个性,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是不可能有的念头,但却一直又是流荡在众多年轻人心中不灭的精灵。所以,当电影《红衣少女》里的安然把大红色送进广大观众的眼中时,带来的视觉冲击不能不令人感叹。眼中所见必然带来心中所思所想,色彩带来了思维和观念的变化。一时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
面料:从“的确良”到多样化
改革开放初期,化纤类纺织品如腈纶、尼龙等大行其道,到上世纪80年代初,市面上开始出现“的确良”。那时有一件挺阔不皱、结实耐用、滑爽鲜亮的“的确良”衣服是一件很令人羡慕的事情,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时髦的象征。
1976年至1979年,全国大量进口化纤设备,引发了国人在“穿衣”上的革命。到了80年代初中期,“的确良”军装又变成了“咔叽”军装。从此,“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衣习惯,彻底改变了。告别了“补丁”时代。
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脚步,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取而代之,市场商品极大地丰富起来,款式新颖的各类服装琳琅满目。现在在服装的领域里,服装的面料更是五花八门,日新月异。柔软型、挺括型、光泽型、厚重型、透明型叫人无法确定。原料应用上面,棉、麻、丝、绒、皮、化纤、各种混纺应有尽有。穿着舒适、吸汗透气、悬垂挺括、视觉高贵、触觉柔美等几个方面的特点成为人们对穿着的最起码要求。走进商场、超市、服装店,各种档次齐全,知名品牌,简直是数不胜数。纯棉的、化纤的、皮草的,更是应有尽有。
现在的新型面料数不胜数,大豆纤维蛋白面料--抗菌、莱卡面料--有弹力、。。
数量: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
30年前,一家几口人一年四季的衣服,一个衣橱就可以轻松装下。如今,人们大衣柜里五彩缤纷。那时人民穿衣吃饭实行供给制,买布料要凭布票,一个人一年消费多少布料,政府有严格的规定,容不得人们随意购买。故而,穿新衣服只能是过年才会享受到的待遇。过年穿新衣也不是“定律”,遇到家庭需要添置铺盖,或者有儿女要结婚的年景,全家人所有的布票都要集中使用,有时还须向亲朋好友讨借。这样,过年也享受不到穿新衣的待遇了。
然而当今,对我而言我自己一人的衣服用一个衣柜也总觉得不够。在我的概念里,服装的最高境界既不是御寒也不是遮体而是一种个性魅力的展现。穿出个性、独一无二是我这一代人的追求。
以前一件衣服“打天下”,现在服装的种类有很多:运动装、职业装、休闲装、时尚装、晚礼服、中装等等。出席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服装这对于当代的人而言是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结尾: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人们衣着的变化,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的真实写照。是人们的生活从贫困走向富裕的真实写照,是国家由贫困走向繁荣昌盛的真实写照。透过人们衣着的变化,我们看到了人民生活的富庶,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
参考文献
[1] 《半月谈》2012年第6期 [2]《研讨探究》2009年第6期
第三篇:改革开放家乡变化
赶超·跨越·巨变
――莒县交通运输发展综述
路如琴弦,弹奏一曲曲奋进乐章;
桥似彩虹,放射一束束和谐光芒。
从城市到乡村,从铁路到公路,从县道到乡村道,从客车到出租车,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行”,近年来,在莒州大地上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不管在城市还是乡村,都有一种自豪感洋溢在莒县人的心头:交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便利。莒县交通运输事业的快速发展,既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也让莒县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跨越”与“巨变”。
建设篇:打破瓶颈舒筋通络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莒县抢抓机遇,把加快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的重要工作来抓,凝心聚力,克难而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统计,自2003年实施“村村通”工程以来,莒县累计投资6.2亿元,改造农村公路1980公里,建设大中桥梁158座。先后对县道莒安路县城至洛河段、天洛路洛河至棋山段、莒大路县城至店子集段、孟双线招贤至东莞段等共107公里进行了大修改造。同时,改建完成18处集农村公路、农村货运、农村客运和 局领导班子实行任务分解法,以实现外来资金到位为目的,瞄准招大引强,敢于自我加压、敢于调高目标、敢于突破极限,形成了落实一批、促成一批、洽谈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生成发展良性循环,为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增强后劲。据统计,仅今年以来该局累计争取公路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管理篇:规范市场繁荣发展
通衢大道望眼开,百舸千帆竞驶来。
随着一条条通衢大道的节节延伸,莒县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也出现了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科学决策,加强管理,优化运输结构,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秩序,是保障运输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莒县交通运输部门按照“严格、精细、科学”的管理理念,依法严格履行市场监管职责,严把道路运输查验、车辆检测及市场准入关,严厉打击超限超载以及无证经营、违章经营等非法营运经营行为,所有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全部安装启用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和行车记录仪,率先在全市实现了车辆运行视频监控,确保了广大群众出行安全,全县基本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交通运输环境。
既要货畅其流,又要人便其行。在规范货运市场管理的同时,莒县还大力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采取新开线路、现有线路调整、热线挂冷线、长线挂短线等措施,对老线路分流,让车辆上山下乡、串村过门,使客运布局更加合理、科学。截止目前,全县共开通农村客运班线82条,客运班车265辆,日发班次达520个,全县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100%。同时,莒县还积极引导出租车变定点待租为运行待租经营模式,推行电台式网络化管理,方便了市民乘车。全县形成了以班车客运为主导,出租车和旅游客运为补充,服务城区、乡村和旅游景点的四通八达、干支相连的多层次、城乡一体化客运网络。
文明篇:树立品牌塑造形象 如果说路通车通是物质文明的一次历史性飞跃,那么全力优化软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阳光交通、和谐畅通”品牌,则是莒县交通运输行业更高境界的文明追求。
2010年,莒县交通运输局以惩防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实施了惩防体系3D模式,即依科技为支撑点、抓住教育、制度、监督三条主线,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事后惩治三个层面的立体惩防体系,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这一做法被中纪委、省纪委、省惩防体系建设办公室、省交通运输厅、市委政策研究室分别予以刊发。县纪委印发文件在全县推广。2011年3月15日 《中国纪检监察报》予以深度报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交通运输发展的新形势,莒县交通运输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以局长纪同坤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正以崭新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创新的精神,在谋求莒县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上谱写新的篇章。
莒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纪同坤感言: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铺平发展道路是交通运输局的历史责任与使命。我们将牢固树立跨越发展的雄心壮志,始终保持后发赶超的进取精神,锲而不舍、真抓实干,一方面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进程,打造高效、通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另一方面,加大交通运输“软实力”建设,增强莒县综合交通运输管理能力,提升交通运输行业的文明服务水平,为胜利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文明开放、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的新莒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要想富,先修路。”2003年,为了让农民兄弟甩开大步奔小康,一场声势浩大的“村村通油路”工程在日照拉开了序幕。如今,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全市已新建农村公路1996公里,涉及1268个行政村,通村率从2003年的36%提高到75%,受益群众达到100多万人。
变化之一:“村村通”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统计显示,我市开展农村公路建设的这三年,也是自建市以来,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的三年。特别是2004年全市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人均纯收入达到3695元,增长11.8%,创近年来的新高。记者采访时,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进村 赶个集的都没法去。现在好了,公路通了,俺们和城里人一样出门能坐上公共汽车,上哪去都方便了。”
变化之二:“村村通”完善了路网结构和功能,道路通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农村公路是路网的神经末梢,是体现公路“从门到门”运输特点的最后一环。随着日东高速公路和同三高速公路日照段的建成通车,我市对外的公路大通道已经打通,加快建设通村公路,是完善和优化我市路网结构的关键所在。从2003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启动至今,全市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比2002年增长了122%,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率较2002年底增长了39%。随着农村公路的建设,农村客运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按照“路通到哪里,车就通到哪里”的要求,交通部门大力发展农村客运,较好解决了农民出行难、乘车难的问题。在2003年全市实现村村通客车的基础上,去年又设置安装了“村村通”客车站棚和站牌,进一步方便了农民出行。目前,全市农村客运线路达到126条,客运班车达到607辆,日发车近400个班次,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安全车”,县域“半小时交通圈”初步变为现实。
变化之三:“村村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壮大了镇域经济。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成为当地农产品流通的有力助推器,更是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镇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没有“村村通”,莒县的“万亩瓜菜”、“万亩大姜”,岚山的“万亩茶园”,东港的“万亩银杏”,五莲的樱桃园等高效特色农业,都还只能“养在深闺无人识”。而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推进,这些支柱产业的优势更加突出,规模效益更加显著,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地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化的发展。同时,便捷的交通条件,变化之四:“村村通”与产业布局调整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当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各区县在农村公路建设的推进过程中,注重与产业布局调整和小城镇规划建设相结合,极大促进了我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把农村公路建设与产业布局调整、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实施高标准规划,高标
变化之五:“村村通”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农村干部的凝聚力。“‘村村通’工程不但通了公路,而且通了民心,顺了民意,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岚山区碑廓镇的王圣波深有感触地说。
在修路期间群众自发给施工人员和驻工地的乡镇干部送水、送饭、送鸡蛋的情景屡见不鲜,场面非常感人。东港区西湖镇一位80多岁的老人看到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时,禁不住竖起大拇指说:“还是共产党的政策好,把公路修到了我们家门口。”“没想到修路有这么大的凝聚力,通过修路使我们村班子团结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了”,一位村支书如是说。原来村干部还担心公路通过村庄需要房屋拆迁,阻力会很大,但出乎意料的是,规划图纸一出来,村民不等村干部做工作,自己就主动动手拆迁。用他们的话说:“政府给我们修路,是为我们子孙后代造福,谁挡谁就昧良心。”通路通了民心,顺了民意,干部和群众的心连在了一起。
第四篇:改革开放家乡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变化
学院:
学号:
姓名:
摘要:我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经济的发展极大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十分萧条,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中指出:“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农民和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可见,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严重束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萧条;提高;改革开放;繁荣昌盛;
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食: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 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一,人们住房问题
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每户人家一块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四面用宅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浅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后,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阴、鲜花争妍,家家住的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时,户户添了三件“宝”:一是修了个洁净厨房,用上了燃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建了卫生厕所;三是造了沼气池,把粪便、垃圾统统灌到沼气池里,经发酵后制成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其残渣又是农田需要的有机肥料。这样,既节省了燃料支出,又保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这在城市里是无法做到的。
二,人们出行问题
过去,从村里到城镇不足40公里,农民却要坐车颠簸2个多小时,进城了,灰头土脸的还不好意思见人。路况不好,公交车也不愿意开辟线路,城乡道路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也多是城里淘汰的破旧车辆,中途趴窝、超员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我镇依托国家政策扶持,累计投人资金9000多万元,大力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新修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48公里,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县城向乡村延伸,全县公路通乡率达到100%,通村率达到50%。通过招商,县上先后引进两家运输公司落户,新颖、舒适、快捷的公交车不仅到了全县所有乡,还开到了部分乡村,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坐车,直接进城。更大的收益是,过去由于交通闭塞、销售困难的农副产品,也随着道路的畅通进军国内外市场,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人。
三,人们生活用品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抵挡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农村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里人年纪大了、退休了可以有国家的退休金来保障,而农民待到年龄大了失去生活能力了便只能依靠儿女来养活,不但给儿女造成了不小的负担而且生活质量也急剧下降。现在好了,党和国家在全国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凡是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个月都将领到国家发给的200元养老金,200元钱对于没有什么花消的农民来说基本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了。看着村里年满60周岁的长辈们从村委会领到钱后的喜悦表情、看着他们在议论着自己也有“退休金“了,作为我们晚辈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农村的各方面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但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得农民百姓心的政策。
现在中国还不能和美国,英国等国家相比,但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且中国现在的各种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东西部,南北部差距很大,贫富差距也很大,我想在经过几十年中国就会取得更加大的进步,我们农村只是我们国家进步的一个缩影。
参考文献:
【1】<<激荡人生---一起走过三十年》 吴晓波著 人名出版社出版。【2】<<坐标---改革开放三十年》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第五篇:改革开放前的司法机关
第八讲 司法机关
西方国家的司法机关是指有权做出司法判决的机关,也叫做法院。中国的司法机关包括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我们习惯地称之为公、检、法、司,它们都在各级党的政法委员会的领导之下。但实际上,公、司与检、法是不同的。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属于行政系统,受国务院和各级行政机关首长领导,而法院与检察院不是行政机关,不受国务院系统领导。
第一节 司法机关的沿革
1.1 改革开放前的司法机关
(一)1949—1953年,全国普遍建立了司法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在中央设立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国家的审判权,设立最高人民检察署,行使国家的检察权。
(二)1954—1957年,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发展时期。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由三级改为四级,即基层、中级、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并设军事、铁路、水运等专门法院,实行四级二审制。检察机关由人民检察署改称为人民检察院。
(三)1957—1976年,司法机关的挫折期。1959撤销了司法部。文革后,检察机关被砸烂,检察制度被取消,各地公检法机关合成一家。
1.2 改革开放后的司法机关
1976年后,司法机关走上制度化道路,表现为:
第一,加强立法工作,使司法机关有法可依。仅从立法方面来说,除宪法外,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大量法律,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等,国务院制定了大量的行政法规,其中有不少经济法规;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行政法规和经济法规。
第二,健全司法机构。
第三,完善司法制度及其相关制度。首先,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将法官分为四等十二级;其次,建立律师制度和辩护制度,实行律师资格统一考试和审判受理制度;再次,进行司法程序改革。
第二节 人民法院
2.1 人民法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2.1.1 最高人民法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根据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由院长一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人组成。院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任期五年,可以连任,但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被任命者必须年满23周岁,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且具有法律专业知识。
最高人民法院内设以下几个审判机构:
(1)审判委员会, 它是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导集团(不是法律执行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审判工作,讨论重大的或者疑难的案件和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的会议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主持,审判委员会的委员由院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委员会只能由院长、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组成。审判委员会不直接受理案件,只对具体案件做出讨论和决定,由合议庭执行。
(2)民事审判庭,负责审理全国性的民事案件。(3)经济法庭,负责审理重大的经济纠纷案件。(4)行政法庭,负责审理涉及中央国家机关的行政案件。(5)刑事审判庭,负责审理重大的刑事案件。
(6)刑事审判第二庭,负责审理、检查、处理刑事案件当事人、被告人及其家属或者其他公民,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申诉,通过审判监督及时纠正审判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7)知识产权审判庭,负责审理全国性的知识产权纠纷案件。(8)交通审判庭,负责审理全国性的交通案件。2.1.2 地方人民法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地方人民法院按行政区划设置,分为三级,就是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2.1.2.1 基层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人民法院和不设区的市人民法院、自治县人民法院和市辖区人民法院。
基层人民法院设院长1人,副院长和审判员若干人。其审判机构一般有审判委员会、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和行政审判庭。各审判庭设有庭长、副庭长。其他机构还有执行庭、信访科、人事科、办公室等等。
基层人民法院院长,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同级人代会常委会任免。基层人民法院可以设立人民法庭。人民
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是基层人民法院的组成部分,直接受基层人民法院领导。
2.1.2.2 中级人民法院
中级人民法院包括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省、自治区辖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和自治州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与地区、市一级行政区划相对应。
中级人民法院由院长1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人组成。其内设机构一般有:审判委员会、经济审判庭、行政审判庭、民事庭(一般又设有民事审判一庭,受理一审民事案件;民事审判二庭,审理民事上诉案件)、刑事庭(一般设刑事一庭,审理一审刑事案件;刑事二庭,审理上诉或抗诉刑事案件;刑事三庭,审理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执行庭、办公室、调查研究处、人事处、司法行政处等。2.1.2.3 高级人民法院
高级人民法院包括省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和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其设置与行政区划相对应。
高级人民法院由院长一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人组成。其内设机构一般有审判委员会、刑事一庭(审理一审刑事案件)、刑事二庭(审理刑事上诉或抗诉案件)、刑事三庭(审理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行政审判庭、办公室、政治处、政策研究处、司法行政处等。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由相应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同级人代会常务委员会任免,任期5年,届数不限。
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委员会成员由院长提请同级人民代表大会任免。设置审判委员会的目的是总结审判经验,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案件。审判委员会不直接审理、判决案件,但重大疑难案件由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形成决定后,合议庭必须执行。
除审判委员会外,第二种审理案件的组织形式是合议庭。合议庭成员必须是两个以上的单数,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第一审案件的合议庭,除审判员外,有时可以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但第二审案件的合议庭只能有审判人员组成。第三种审判形式是独任制,即由一个审判员审判案件。这种形式只适用于基层人民法院第一审简单的民事案件和自诉及轻微的刑事案件。2.1.3 专门人民法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专门人民法院是人民法院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专门人民法院是人民法院体系中具有专门性质的法院,具有特殊性。《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森林法院、农垦法院、石
油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管辖范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规定,其机构设置由最高人民法院具体规定。
专门人民法院与地方法院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下几个方面:专门人民法院是按特定范围的案件建立的审判机关,而地方人民法院是按照行政区划建立的审判机关;专门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具有专门性,受理案件的范围具有特定的约束;专门人民法院的产生及其人员的任免不同于地方人民法院。
1.军事法院
军事法院分设三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各大军区、军兵种级单位的军事法院;兵团和军级单位的军事法院。
根据宪法第127条第2款规定,军事法院的最高审级为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在工作上接受最高人民法院的监督。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设院长1人、副院长1人,两个审判庭,各设庭长1人、副庭长1人、审判员和书记员若干。大军区、军兵种单位军事法院和兵团、军级单位的法院,均设院长1人和审判员、书记员若干人。军事法院的设置、撤销和人员编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各级军事法庭按组织系统设置,编制在同级政治机关(政治部)序列中。各级军事法院均设立审判委员会,其任务是讨论研究重大或疑难案件及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会议由院长主持,本级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也可列席会议。
军事法院的干部任免,除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依照宪法第67条规定,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外,各级军事法院的其他干部,均由军队按干部任免权限任免。
2.海事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决定海事法院的设置或者变更、撤销。海事法院的审判机构和办事机构的设置,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海事法院对所在地的市人大常委会负责,不受理刑事案件和其他民事案件。各海事法院判决或裁定的上诉案件,由所在地的高级人民法院受理。海事法院下设海事审判庭、海商审判庭及研究室和办公机构。海事法院设院长1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海事法院院长由所在地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免。海事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审判委员会委员,由海事法院院长提请所在地的市人大常委会任免。
3.铁路运输法院
铁路运输法院分设两级,即铁路管理局中级铁路运输法院和铁路管理分局基层铁路运输法院。中级铁路运输法院的审判活动受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监督。铁路运输法院院长由所在地人大常委会主任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免,副庭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院长提请所在地人大常委会任免。铁路法院的编制由其所属的铁路局或铁路分局管理。铁路法院内设刑事法庭、经济法庭和民事法庭。铁路法院不受理地方民事、刑事案件。
2.2人民法院的职权
2.2.1 最高人民法院的职权
最高人民法院的职权范围包括审理全国性重大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法律、法令规定由它管辖和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对高级人民法院、专门人民法院判决裁定不服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抗诉案件。最高人民法院是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最高监督机关,对一切下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将案件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复核死刑案、解释法律、决定海事法院的设置或者变更、撤销等。2.2.2 地方人民法院的职权
(一)基层人民法院职权:审判普通刑事、民事和行政的第一审案件,对所受理的刑事案件、民事案件以及行政案件,认为案情重大应当由上级人民法院审判的时候,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法院审判;处理不需要开庭审判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
(二)中级人民法院职权:审理法律、法令规定的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审理基层人民法院移送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审理对基层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监督所辖地区内的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次审判由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决定的本院判决和裁定已经生效但又确有错误的案件。
(三)高级人民法院职权:它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性的重大刑事案件。主要任务是审判对中级人民法院裁判的上诉、抗诉案件,复核死刑案件,核准死刑缓期2年执行的案件以及监督全省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具体来说包括审理法律、法令规定由它管辖的第一审案件;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移送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审理对下级人民法院判决和裁定的上诉案件和抗诉案件;审理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次审判由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决定的本院判决和裁定已经生效但又确有错误的案件;对一切下级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发现确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将案件提审或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监督所辖区域内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2.2.3 专门人民法院的职权
《法院组织法》对专门人民法院的类型没有加以列举,显然意味着专门人民法院的设立将具有不确定性,而非特指的。
1.军事法院的职权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是军内的最高审级,其职权是:审判正师职以上人员犯罪第一审案件;审判涉外刑事案件;最高法院授权或指定审判的案件以及它认为应当由自己审判的其他第一审刑事案件;负担二审、死刑复核、再审的审判任务。
大军区、军兵种军事法院包括各大军区军事法院,海军、空军军事法院、二炮部队军事法院、解放军总直属队军事法院等。其职权是:审判副师职和团职人员犯罪的第一审案件;审判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以及上级军事法院授权或指定审判的案件;上诉、抗诉案件的审判。
基层军事法院的职权是:审判正营职以下人员犯罪,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第一审案件;上级军事法院授权或指定审判的第一审案件。基层军事法院的职权,基层军事法院包括陆军军级单位军事法院,各省军区军事法院、海军舰队军事法院,大军区空军军事法院,在京直属部队军事法院等。
2.海事法院的职权
海事法院是为行使海事司法管理权而设立的专门审判一审海事、海商案件的专门法院。海事法院主要受理中国法人、公民之间,中国法人、公民同外国或者地区法人、公民之间,外国或地区法人、公民之间的海事商事案件,包括海事侵权纠纷案件10种;海商合同纠纷案件22种;其他海事海商案件26种;海事执行案件5种。
2.2.4 地方人民法院的上下级关系
第一,审级关系。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就是一起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便告终结的审判制度。
第二,审判监督关系。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错误,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第三,指导关系。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审判工作在实践过程中有业务指导关系。
第四,指定管辖关系。下级法院如果就管辖权有争议而通过自行协商又解决不了时,上级法院有权指定其中的任何一个法院管辖。
2.3 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
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包括:平等原则;公开审判原则;辩护原则;合议原则;回避制度;独立审判原则。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
3.1 人民检察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组成与机构设置
最高人民检察院设检察长1人,副检察长、检察员若干人。并设置检察委员会,在内部机构上又设有厅、室、局,分别承办刑事检察、经济检察、法纪检察、监所检察、控告申诉检察、法律政策研究以及人事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地方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机构设置
地方人民检察院的设置与地方人民法院的设置一样,与地方行政区划相对应。设在同一行政区的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具有相同级别,并且有共同的辖区。有以下三级
(1)基层人民检察院,是指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该级人民检察院一般称为县级人民检察院
(2)中级人民检察院,它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
(3)高级人民检察院,主要包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高级人民检察院。
(三)专门人民检察院的组成和机构设置 专门检察院包括军事检察院和铁路运输检察院。
(1)军事检察院是国家设立在人民解放军中的法律监督机关,它与军事法院、军队保卫部门共同组成军事司法体系。军事检察院设三级,即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大军区、军兵种军事检察院;基层军事检察院。(2)铁路运输检察院。铁路运输检察院分设两级:铁路管理局设人民检察院分院;铁路分局设基层人民检察院。
3.3 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以下职权:对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如果发现有错误,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有权检查它们的工作,确定各级人民检察院的编制。
(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1.县级人民检察院的职权。第一,对本辖区内的国家工作人员进行遵纪守法监督;第二,对县级公安机关的侦查过程实施法律监督;第三,参与刑事诉
讼;第四,监督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对刑事判决和裁定的执行活动;第五,对基层人民法院进行的民事、行政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
2.地级人民检察院职权。主要职权在地区层级上类似县级检察院的五项职权,除此之外,对所辖区域内基层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案件的判决和裁定、发现确有错误时可以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向相应的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抗诉。
3.省级人民检察院的职权。除了拥有前述职权之外,它还有对省级司法机关管辖的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刑事判决和裁定的执行过程进行法律监督。
(三)专门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专门人民检察院中铁路运输检察院的职权并不十分固定,军事检察院的职权如下:
1.对军职人员的案件行使检察权,按照专属管辖权的原则,受理现役军人、军队文职人员和在编职工的犯罪案件。
2.按照刑讼法和军委有关文件的分工,对军职人员的贪污、贿赂犯罪、侵权、渎职犯罪以及利用职务实施的违反军人职责的犯罪实施侦查。
3.对军队保卫部门侦查的刑事案件审查批捕和审查诉讼。
4.依法对军队保卫部门、军事审判机关实施侦查监督、审判监督以及刑罚执行监督。
(四)人民检察院的活动原则
1.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原则。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
2.对于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各级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时,对于任何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3.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证据不轻信口供,严禁逼供信。坚持严格依法办案,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人员必须忠实于事实真象,忠实于法律,忠实于社会主义事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4.依靠人民群众,走群众路线的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都要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人民检察院在工作中必须贯彻执行群众路线,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做到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5.同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与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3.4 地方人大与地方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
地方人大与地方司法机关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1.地方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都是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都受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向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有权决定相应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正职首长以外人员的任免或批准任免。
3.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具有一定的司法豁免权。4.地方人大代表可以对司法机关实施监督。
第四节 司法程序与司法原则
司法程序是司法机关从事司法活动所必经的法定活动程序。它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实体法的实施。它包括诉讼程序和非诉讼两大部分。
4.1 诉讼程序
1.民事诉讼程序。它包括普遍程序,简易程序,特别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及执行程序等。
2.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包括起诉、受理、审判三个阶段。
3.刑事诉讼程序。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及执行五个阶段。
审判是刑事诉讼的核心。审判有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三种。
在中国,人民法院实行二审终审制。第二审判决一经宣告即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判决是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或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案件,其判决还得由最高人民法院或经最高人民法院授权的高级人民法院核准。4.2 非诉讼程序
非诉讼程序主要有公证程序、仲裁程序和调解程序。
4.3 司法原则
4.3.1 司法公正
司法权是中立的裁判权力,它的首要原则是司法公正。公正地司法首先要求法律本身是公正的,其次要求法院和法官依法公正办事,合理地审理各种案件。这就要求具备两个条件:司法独立和司法公开。
4.3.2 司法独立
西方的司法独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三权分立”的原则,法院组织机构独立,自成体系,检察机关则隶属于行政系统;二是“法官独立”,法官按照“自由心证”,独立行使审判权;三是法官终身制和高薪制,非经弹劾,法官不得被免职、撤职和提前退休。
中国的司法独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是如何处理司法机关与其他组织,如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让人民法院真正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二是如何真正做到法官独立。“司法独立意味着法官独立,这表明法官个人的审判过程不受法院内部行政机构的干预。”
案例1 “红头文件”干预司法
2006年7月,福泉人蒲开华、刘兴友和浙江商人黄某合伙在当地采矿。事后,双方发生纠纷。蒲开华、刘兴友因诈骗罪,被福泉市法院分别判刑。此判决后来被黔南州中院裁定发回重审,并由福泉市人民法院建议市检察院撤回起诉。期间,福泉市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请求州政府给予关注,帮助协调妥善处理此案,并表明此案不宜撤诉。
随后,此案经福泉市法院再审,蒲开华、刘兴友再次被判有罪。据此,家属认为福泉市的这份“文件”有干预司法之嫌。
案例2 李慧娟事件
2003年1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伊川县种子公司委托汝阳县种子公司代为繁殖“农大108”玉米杂交种子的纠纷,此案的审判长为30岁的女法官李慧娟。在案件事实认定上双方没有分歧,而在赔偿问题上,根据河南省种子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种子的收购和销售必须严格执行省内统一价格,不得随意提价。”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立法精神,种子价格应由市场决定。法规之间的冲突使两者的赔偿相差了几十万元。
此案经过法院、市人大等有关单位的协调,洛阳中院根据上位法做出了判决。然而,判决书中的一段话却引出了大问题:“《种子法》实施后,玉米种子的价格已由市场调节,《河南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作为法律阶位较低的地方性法规,其与《种子法》相冲突的条(原文如此)自然无效……”。
李慧娟的判决书中大胆宣布地方法规的某一条款无效,如同在平静的湖水中投入了一石,激起了无数的涟漪,引起了各方面的强烈反响。一方面,指责之声
不断,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关于此事的通报中指出,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无权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的效力进行评判。在河南省人大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的直接要求下,洛阳中院撤销了李慧娟审判长职务,并免去了其助理审判员的职务。
4.3.3 司法公开
司法独立制度可以排除外来因素对法院和法官的干扰,但要达到司法公正,还必须有效遏制法院和法官的违法和不道德行为,实行司法公开。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运用制度进行约束。它包括加强陪审员制度建设和建立法官与当事人隔离制度;
第二,运用公众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作用,首先可以让司法机关知晓民意,从而自觉调整司法行为。其次,新闻舆论能够约束司法权力,防止司法权走向异化,从而实现设立司法机关的目的
案例3 黄松有案
2010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受贿、贪污案在河北省廊坊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开庭审理。检察机关指控黄松有利用职务之便,受贿390万元,贪污120万元。
2008年10月,因涉嫌操控“中国第一烂尾楼”——广州中诚广场拍卖一案,黄松有被“双规”,由此成为建国后司法系统内因涉嫌严重违纪而受查处的最高级别官员。
廊坊人民检察院的指控中称,2005年至2008年间,黄松有利用其担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职务便利和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在有关案件的审判、执行等方面为广东法制盛邦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卓伦等五人谋取利益,先后收受上述人员钱款共计折合人民币390余万元。此外,黄松有还于1997年利用担任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的职务便利,伙同他人骗取本单位公款人民币308万元,其个人分得120万元。应以受贿罪、贪污罪追究黄松有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