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开放促进了佛教事业的发展(推荐)
改革开放促进了佛教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我县佛教事业象百花盛开,绚丽多彩。广大信教人员高举爱党、爱国、爱教的旗帜,认真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坚持佛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使佛教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改革开放促进了佛教事业的发展佛教事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提高
回顾我县佛教工作的进程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契机,我们佛教人士十分感谢党的好政策,赞叹政府好领导为我们佛教工作架桥铺路,搭设平台,确定了大云寺为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克服了过去没有合法组织,没有活动场所的弊端,并组建了县佛教协会,使佛教在有组织的前提下努力工作积极活动,保证了工作质量,提高了活动水平,增强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壮大了佛教队伍。目前佛教活动小组由一个发展到四个,居士由建会初不足50人发展到近200人,信士由100人发展到近500人。近期还有70多名人员培训合格准备皈依佛门给佛教注入了新的力量。在业务上信众由过去只会读《早晚课》发展到现在能读十多部经典,有的还钻研大专佛学教材,有四名优秀居士被选入市佛协领导班子。会员文化程度也不断提高,由过去老龄化、不识字发展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65%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0%,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1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5%。政治觉悟较前有了
·1· 很大提高,有的居士给协会捐彩电、DVD、喇叭等;有的信士给大云寺做贡桌、功德箱、桌裙、围帘、标幅、拜垫等。还有的拾金不昧,有的慷慨解囊布施财物,好人好事层出不穷。
二、认真学习,不断提高
在县委统战部和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特别是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我们始终把学习作为行动的先导,把政治学习放在佛教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原则,使佛教工作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为我县的经济建设服务,进一步达到了佛教净化人心,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目的。居士们自觉坚持每月两次集中学习和三至五次分散学习,人人都有政治学习笔记和业务学习笔记,并把自觉学习、互相学习和集体学习形成了日常自觉习惯。自己发心印刷各类佛经资料,相互赠送佛教光盘磁带,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体会。人人懂得了宗教政策,个个明白了佛教仪规和佛教常识,使全员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较前有了很大提高。由过去单纯的书本学习达到了作为上的飞跃,由单纯的信仰达到了理念上的转化,由一味的去烧香礼佛转到了精神文明教育的升华。大家把“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当好人”作为修练的原则,把“干实事、行善事、做好事”作为修练的作风。并把“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有益于人民大众的人”作为修练的方向。没有一个居士参与“法轮功”反动组织和少许不法分子的非法活动。大家进一步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佛教,佛教更
·2· 应该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才能不负历史使命,与时俱进。
三、树立佛教形象,重在实际行动
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我们把党的宗教政策始终贯穿于佛教的具体工作中去,使佛教工作达到了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与每个人的具体工作和生活细节相适应,与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相适应。在目前还没有专业教职人员,没有活动经费,没有报酬来源的情况下。我们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自己筹钱搞活动并积极参加义务劳动,不断开展公益活动,让佛教走向社会,让社会认识佛教。我们贴近党的宗教政策,利用基层乡村庙会之机积极宣传党的《宗教事务条例》十多场次,受教群众上万人,向有关信教群众赠送《佛教从心开始》等书刊上千本、赠送有关佛教光盘、磁带上百件,对信教群众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他们懂得佛教,热爱佛教,发挥佛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居士们踊跃向大云寺筹建捐款1710元,并利用周边县市佛教法会之机向外发送大云寺的宣传资料3000多份,让外地了解了我县的佛教情况,让我们学习了兄弟县市的佛教经验,增进了相互交流。围绕保护生态环境这一主题,我们依照佛教放生仪规,放生活鱼300多条,让它们回归了自然,让人们增强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围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向地震灾区捐款1000多元。围绕“尊老爱幼”这一主题,我们在党原乡完颜洼
·3· 召开了尊老爱幼演讲会,给因暴雨受灾的完凤英老人捐衣、捐药,当场捐款300多元。围绕“集资建校,支援教育事业”这一主题我们给高平镇塬尚小学修建捐资400多元。围绕“下乡支农,扶贫帮困”活动,我们帮助城关镇杨柳村困难户乔会英家挖羊粪拥玉米5亩;帮助丰台乡佛居士吴秀玲家锄麦草15亩;还参加了党原乡高丰村地膜埔设等支农活动,锻炼了居士,让居士了解了农民不畏辛苦,勤俭持家的农村生活。学习了农民科学种田,勤劳致富的精神。围绕从俭办丧事活动,我们经常组织居士,“往生助念”,不收一分钱,弘扬了佛法,破除了封建迷信和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现象,受到了群众的赞扬。
总而言之,是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促进佛教事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迎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把我们的佛教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泾川县佛教协会(杨博睿)
2008年9月19日
·4·
第二篇:宗教场所的兴盛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
宗教场所的兴盛促进了社会事业发展
黄山头位于湘鄂两省公安、石首、安乡等三县市结合部,并与湖南省黄山头镇一街相连。2001年12月,公安县黄山头镇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11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50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个国营林场,1个社区,总人口4.01万人。
景区内有座黄山,山的主峰和二岭上有兴建于宋时的忠济寺和云麓宫,分属佛、道两教,在这里形成了“一山兴两教”的独特景观。1000多年来,香火延续不断,香客络绎不绝,对黄山头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社会稳定。佛、道两教在这里兴教以来,周边信徒增至7万多人。人们在这里烧香拜佛,接受心灵的洗礼。都纷纷做好事,做善事,去恶行善。解放以来,黄山头周边从未发生过群殴、械斗。建镇以来,境内从未发生过杀人、抢劫等重大刑事案件。
二、经济发展。宗教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黄山头地区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4.8亿元,城乡居民存款余额1.95亿元,农民人民纯收入4036元,分别是建镇时的5倍、6.5倍、7倍。
三、环境美好。寺庙香火旺盛,带动了黄山头旅游业发展。2007年,游客总量增至20.6万人次,旅游收入1002万元。同时,山顶新建了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宗教场所,修建了上山的旅游公路,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4000多万元(不含湖南黄山头镇)。目前,黄山头风景区已从单一的宗教朝觐发展到集宗教朝觐、分洪文化、休闲度假、军事拓展于一体的光观旅游胜地,休闲度假乐园。
黄山头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二○○八年五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改革开放与幼教事业发展
改革开放与幼教事业发展
钟 丽
“把‘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写入十七大报告,让我感到特别振奋!这将为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十七大代表、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这样说。
中国于1978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创造和开发,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积贫积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贫困落后!
今天幼教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正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着,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成果!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教师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教育新方法新观念,推动我们的幼教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某些家长、老师的“强调知识”、“知识越多越好”的错误思想,落实了幼儿教育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正确的儿童观来促进幼儿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为教师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优秀人才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教师的自信,推动了教育事业的更高发展。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样,也是中国幼教事业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根本动力!我以我园十几年的教改成果来说明:
西教中引,变革中的幼儿教育前景无限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科学立身的观念深入人心。尤其是现代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强烈的“望子成龙”观念使家长们不惜教育投资,希望孩子从小就能受到良好教育。传统的国内授课方式已经跟不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一些投资者独具眼光,把中国国情与国外的先进教育经验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中国实行的是中庸教育,而西方国家则崇尚自由教育,我园把这两种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既保留传统的一些准则,又另辟自由教育的新蹊径,相继引进了蒙台梭利教育教学法、整合活动课程、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感觉统合训练、多元智能理论等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多元化开发,诠释快乐”的教育原则,并根据幼儿的大脑发育特点以及幼儿心理学知识,结合中国儿童具体情况,制定了一套全方位的教育方案,此方案是一种立体化全面构建儿童健康人格和综合智能、适合中国0~6岁婴幼儿的优化教育方案。这种教育方案的生命力在于它是最适合中国儿童的早教方案。我们还坚持“快乐到永远”的文化理念,反对小学教育低能化,不要求幼儿有超常表现,而是让幼儿在快乐中、游戏中学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办学理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孩子真正做到主动、轻松学知识。在这里学习的孩子,无论是社会交往能力,还是独立自主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
加强教师队伍培训,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多元开发、个性自由的办学原则带来的是教师队伍的丰富多元化。由于实行的是严格的教师招聘制度,应聘教师除了要有正规幼儿教育中专以上学历外,还必须要有专项特长。实行教师培训制度,以专家主讲和园内骨干教师培训的方法,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服务水平,而且,这些培训是持续不间断的,这样就确保了公司幼儿园教师队伍高水平的教育质量。
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权得不到充分尊重,区域间教育理念的差异等等。但是,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教育发展中的传统思维,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更大成果,中国的幼教事业,必定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为人类智慧的启蒙阶段,做出更大贡献!同样,我坚信公司幼儿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文化理念为盾,以科学的管理营销模式为矛,以强大的教师队伍为军,一定能在中国幼教事业中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第四篇:矿业集团管理创新促进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文章标题:矿业集团管理创新促进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观念转变天地宽
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集团公司“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它来自于矿区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来自于基层单位的积极探索,来自于各级领导在管理实践中不断进取、大胆实践,是矿区上下集体智慧的结晶,有着广泛的感召力、亲和力和生命力,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构
成了内涵丰富的管理体系。其主要内容是“三基建设”(基础、基层、基本功)、“三化管理”(准军事化、精细化、市场化)、“三个亮点”(质量标准化、企业文化、环境综合治理),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开展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引领广大员工转变观念。2000年上半年,集团公司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教育活动,江卫董事长亲自撰写文章发表在《枣庄矿业新闻》报上,并反复在各类会议上宣讲,提出“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号召大家从迷茫和困惑中摆脱出来,振作精神,打破计划经济的陈旧观念,摈弃“等靠要”思想,自力更生求发展。并把思想教育的重点放在强化优胜劣汰和责任意识上,提出“不换脑筋就换人”、“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新观念,要求干部职工以时不我待的精神谋求新的发展。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实施管理创新打牢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狠抓政令畅通,建立集中高效的管理机制。集团公司开展了讲大局、讲团结、讲党性、讲纪律、保持政令畅通的“四讲一保”活动,实施了煤炭销售、资金管理、物资供应等方面集中统一管理,主要解决了一些领导干部的政令不畅、二级单位各自为战和企业“集而不团”等问题,增强了企业的宏观调控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开展了干部人事、劳动用工、工资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推行了新井新机制等举措,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机制保证。
三、提出文化强企战略,明确管理创新的战略地位。进入新的世纪,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集团公司高瞻远瞩,提出了“三步走战略规划”和“五大施政方略”。“三步走战略规划”即:第一步扭亏脱困,解决“吃上饭”问题;第二步加快发展,解决“吃好饭”问题;第三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打造和谐富美矿区。“五大施政方略”即:一是实施主业做大做强;二是实施适度多元化发展;三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四是实施科技兴企战略;五是实施文化强企战略。这不仅首次把企业文化建设明确纳入企业发展规划,确立了管理创新的战略地位,而且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的结合问题,防止了“两张皮”,彰显了以文化力打造执行力、激活生产力、提升竞争力的现实意义。
四、鼓励基层单位踊跃实践,形成竞相超越的创新氛围。集团公司征集、提炼出了“诚信、勤俭、严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和各种理念。在企业精神和核心理念的指引下,许多基层单位进行了文化创建和管理创新实践。柴里煤矿率先进行了学习型组织创建、内部市场化运作、准军事化管理试点,蒋庄煤矿进行了基层、基础、基本功“三基建设”试点,田陈煤矿进行了精细化管理试点,新安煤矿进行了安全文化建设试点。集团公司及时选点树标,总结经验,召开现场会予以推广。矿区上下形成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出现了百花齐放、竞相超越的局面。枣矿管理创新走出了一条从基层来、到基层去的发展轨迹。
五、建设“三个亮点”工程,形成体系完备的管理文化品牌。集团公司为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化,明确提出了质量标准化、企业文化、地面环境综合治理“三个亮点”建设。质量标准化重在提高工作质量、工程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提高,是代表先进生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企业文化重在培育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凝聚员工力量,提升管理水平,与代表先进文化相一致;环境综合治理目的是通过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来影响人的行为习惯,提升企业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为职工家属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一项人人受益的民心工程,代表了矿区广大职工家属的根本利益。集团公司把“三个亮点”与精细化管理、准军事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地开展起来。自此,以“三基建设”、“三化管理”、“三个亮点”为主要内容的“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形成体系,最终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枣矿管理品牌。
六、建设富美和谐矿区,进一步提升管理文化品牌。以和谐文化建设为“龙头”,突出抓好了安全文化和廉洁文化两个关系企业和谐稳定的“天字号”大事,广泛开展实践活动,使之在员工灵魂深处落地生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集团公司制订了《关于和谐矿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十大目标”、“六项原则”和“十大体系”,开展了“和谐杯”竞赛。开展廉洁文化和安全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廉洁文化进机关、进基层、进岗位、进家庭,使廉洁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促进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廉
第五篇:1案局改革开放30周年档案事业发展状况
XXX改革开放30周年 档案事业发展状况
档案机构的设置与演变
文革后,根据中央【1979】6号文件和省委【1979】208号文件精神,于1979年5月建立了XX县委办公室档案科;1980年元月撤销档案科建立了XX县档案局,并恢复了县档案馆,局、馆合署办公;1983年县级机构改革,撤销档案局,保留了档案馆;1985年恢复县档案局,重新被列为县委、县政府直属一级机构,局、馆合署办公,下设办公室、业务指导股、专业档案管理股、档案馆。1996年,县直党政机构改革,县档案局被定为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直属县委、县政府管理,为县直一级机构,保留档案馆牌子,实行局、馆合一,一套人员办公的体制,内设办公室、业务指导股、政策法规股、档案管理股。目前局、馆共有编制21人。
队伍素质建设
一是始终坚持“学习日”制度。学习时事政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大家的政治理论水平,正确把握好档案工作的政治方向,促进思想建设。
二是积极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使得机关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水平明显提高,机关形象明显提升。在2006年档案馆搬迁工作中,档案局、馆全体同志发扬团结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实 现档案搬迁工作一卷不漏、一步到位和万无一失的目标,圆满完成了档案馆搬迁任务。并多次获得县委、县政府颁发的“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三是每年定期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组织大家集中培训,学理论、学法规、学业务、学技能,以适应新形势和新技术对档案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增强服务能力。从1980年局、馆恢复以来,全局、馆干部职工参加专业教育培训累计47人次;培训全县档案工作者达每年35人次。使全县各乡镇、县直各单位普遍设立了档案室,配齐了档案设施和专职管理人员,各村委配备了档案管理兼职人员。造就出了一支思想好、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效率高的档案管理队伍,形成了一个功能完备、上下协调、密切配合、制度健全的县、乡、村三级档案管理网络,为促进全县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馆库建设及基础设施
档案馆址一直设在县委大院内,迄今为止馆库建设更新二次,库房面积不断增加,库房条件不断改善。2002年以前,档案馆库房为砖木结构平房,总面积约144平方米。2003年,县委、县政府搬迁新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下,在新址主楼北侧建立一座钢筋骨架结构的档案新馆。新馆坐北朝南,总建筑面积1234平方米。馆顶为人字瓦面,有三层6个库房。每层有走廊,双层窗户,每层窗户均采用双玻璃,内有遮光窗帘;库房门和过道都为铁皮挟裹石棉,门窗全部嵌有双层密封胶条;馆墙面均为防潮涂料刮层,馆内地面均为水磨石,馆顶端为水泥平顶。办公、业务工作用房与库房之 间有楼梯,隔离间和防火防盗门隔开。新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档案建筑设计规范标准施工设计,建筑质量达到国家丙级馆标准。
1980年,档案馆仅有铁柜18个,木柜25个,到2005年,档案柜已全部换成密集架。馆内现有设备:空调2台,电脑1套,一体化打印机一台,去湿机1台,温湿度计7个,灭水器4个,照像机1台,录音机1台,音像防磁柜1台,电风扇14台,检索柜4个,档案装订机1台,建有阅览室、档案整理室,整理、查阅档案等设备一应俱全,基本能满足办公和业务工作的需要。
馆藏概况
根据档案法律法规的规定,为集中统一保管和便于利用档案,县档案馆已陆续接收县直机关、团体、学校、乡、镇(区)的档案进馆,到2007年12月止,馆藏档案共有63个全宗,共计18450卷,排架总长度为2112m。除为少量的旧政权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外,其余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档案。
民国时期的旧政权档案是1984年从县公安局接收进馆的,共计54卷。主要内容:一是国民党县、区(镇)党部“组织机构演变”、三青团组织机构演变、国民党政府机构和经济组织情况、帮会组织及淮河水静军组织情况。二是军警、宪、情报机构及其人员情况。三是1935-1949年教育、卫生方面形式的原始档案。四是国民党员登记表、三青团员登记表、学校师生花名册。
革命历史档案有2个全宗27卷,包括了3卷历史档案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减租减息、土地改革、肃清匪特和剿匪反霸、扩军支前、淮海战役、建党整党、支部分布图、烈士登记表、恢复解放区、农业生产、救灾、粮食征收、贯彻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等。
馆藏资料共13540册,其中内部资料5853册,各种期刊3166册,各类报刊898册,地方史志302册,图书资料2724册。
建国后的档案是我馆馆藏档案的主体。它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柘城县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活动开展情况,也是XX县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原始记录和历史见证。
建国后的档案,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划为文书档案、专业档案、科技档案、声像档案。
文书档案包括党群系统22个全宗2708卷,政府系统10个全宗1119卷,农林水系统4个全宗173卷,工交邮电系统3个全宗248卷,财贸系统14个全宗6041卷,文教卫生系统5个全宗445卷,政法系统3个全宗119卷。这一类档案来源于现行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这些档案全面地记载了建国以来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职能活动,记录了建国以来全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业绩和战斗经历、成功经验,同时反映了我县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取得的显著成绩。
专业档案共有五个全宗,主要有土地房所有证存根、纪检案件档案、死亡干部档案、会计档案、统计档案、人口普查档案、干部党员登记表、统计表册档案、知名人物档案、土特名产档案、名胜古迹档案等。其中土地房产所有证是目前查阅利用最多的专门档案,是解决 房屋土地权属纠纷的重要依据。
科技档案共54卷。主要内容:1952-1983年上级政府农牧主管单位、县政府和农牧局关于畜牧生产的指示、意见、方案、计划、发展规划、经济总结报告;各时期的牲畜、家禽的改良推广,饲革、饲料的贮备、加工、推广;生猪生产情况、建立瘦肉型猪基地县的经验,历次瘦肉率对比等。
声像档案包括有录像带13盘,主要有《今日XX》、《XX建筑事业的发展》系列录像,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工代会、妇代会、团代会等会议录像,历年来各条战线上表先会上的录像,及税务、审纪、法律讲座录像。录音磁带7盘,主要是著名豫剧演员牛淑贤主演的《大祭庄》、《栲红》、《棒打无情郞》等剧目。照片档案上至1949年至2007共计58年,1200多幅。主要有省、市领导来我县视察工作的珍贵照片,有反映我县党政领导活动的,有党政机关召开的各种会议的实况,有改造大自然年年得到林茂粮丰的情景,有港商、外国朋友到我县开发项目、订货时的照片,有较大的建筑物、工程项目、公共福利设施峻工时的照片,还有较大的自然灾害的照片等。
馆藏档案主要来源于各单位移交进馆档案。1980年成立县档案局后,着重抓了各机关单位档案整理归档督促工作。当时共有31个全宗3580卷档案。其中革命历史档案2个全宗27卷。1984年增加到33个全宗6781卷。1985年对县直一级机构档案进行了一次全面接收进馆,猛增到45个全宗11802卷。1988年增至61个全宗11896卷,照片1121张,馆藏资料种类649,共有资料7668册,专门档案 2619卷;1992年有62个全宗17408卷。截止2007年,共有63个全宗18450卷。建国前档案27卷,建国后18432卷,资料13540册,案卷目录85本,全引目录102本。
档案进馆前,都经过各机关档案室整理编目,质量基本符合要求。立卷档案编有一式三份卷内文件目录和案卷目录。部分重点档案还著有著录卡片、专题索引,大部分全宗编写了全宗说明。所有进馆档案都有移交登记、逐年统计汇总,数据准确,查找利用方便。
档案法制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于1988年1月1日施行以来,首先组织档案工作人员及各单位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认真学习,搞清制定,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目的、意义和作用,熟悉它的内容和特点,明确档案机构和档案工作人员的职责、法律地位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之后,省政府又于1994年10月2日制定了《河南省档案管理规定》,该规定的实施加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可操作性。它进一步明确了档案机构及其职责、档案的管理、利用与分布、奖励与处罚。对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在学习领会其内容的基础上,每年都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车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河南省档案管理条例》,使各行各业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对档案所具有的权力和义务,让档案意识深入人心。
第三,完善依法治档,严格档案执法。县直一级机构及各乡镇都 建立了档案室,配各了档案设施及档案员。各单位都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组,并有名副职分管,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档案工作。并依法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把档案管理纳入了正常化、法制化的轨道。县局、馆每年都爱组织专人深入各乡镇及县直各单位,进行年中督促、年中考评的综合执法检查,真正使法制落实到实处。
改革开放30年,全县档案工作逐步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的档案资源建设新格局。
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发展状况
目前,我县档案馆的现代化管理还停留在案卷级、文件级条目的数据库上。由于县级财政比较紧张,硬件设施不可能一步到位。局班子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在理清各种需求的紧迫程度,分轻重缓急后,决定先建设投入少,难度小的档案网站。在上级领导的重视下,购入了一套办公现代化设备和一款商丘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引入了一名精通计算机业务的专业人才,于2003年创建了以“服务社会、宣传柘城、促进发展”为目的 “柘城信息网”,受到领导和查档群众的好评。
在争取把档案工作列入同级政府现代化发展规划的同时,局领导有计划、有部署地开展了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软件”建设。一是更新思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社会意识,进而才能提高整个社会的档案意识,因为只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关注,才能有利于档案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档案事业地位的提高。二是强化训练。对档案工作者分层次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高级理论培训及档案专业教 育,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档案生力军。使他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而且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以更好地为档案工作服务。三是实施档案信息化全员培训工程。彻底消灭档案工作者的“三不会”(不会打字、不会上网、不会发电邮件)。培养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精通档案专业知识的复合性人才,使他们从杂业型转向专业型。掌握与档案信息化处理有关的标准化知识,及档案计算机管理应用方式,以熟练运用电子计算机以及各类现代化办公设备来进行电子文件的制作、使用和维护。
这些“软件”建设既是档案利用的基础工作,也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旨在改变档案职业队伍的整体知识结构,以提升整个职业队伍的信息化素养。
全宗介绍 历届人代会简介 历届党代会简介 大事记 档案馆指南 XX县档案志
XX年鉴(1982—1994)年 XX县百科年鉴(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