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购物中心中清洁管理的特点
浅析购物中心中清洁管理的特点
购物中心是投资方整合房地产开发和商业经营管理两大资源的产物;商业经营具有“统一管理、分散经营”的特点;投资周期长、投资收益高、市场风险高。购物中心建设的目的是通过投资营造具有舒适方便购物、休闲等功能的建筑空间,进而通过租售商铺获利。
在这个越来越追求时尚和舒适的时代,购物中心的环境塑造显得尤为重要,此处的环境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既包括购物中心的建筑特色、艺术风格,也包括购物中心购物中心的铺位功能布局和商业结构搭配,还包括购物中心本身的卫生状况、购物舒适性、人性化服务与管理等。购物中心本身的的环境要求反映了购物中心清洁管理特点。
购物中心环境的清洁与否是衡量商业物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清洁管理工作对购物中心业主、租户及顾客的影响极大,越是高档、现代的购物中心,对清洁工作的要求就越高。购物中心的人流多且人员杂乱,产生垃圾的源头较多,存在生活、厨余等垃圾的处理问题,保洁工作相对难以控制。除应有专人负责流动保洁、及时清运垃圾、随时保持室内外卫生之外,同时应注重提高清洁工作的专业性,满足购物中心内部各种设施设备的保养需要。
购物中心的清洁管理的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购物中心日常的保洁需求时间较长(营业时间长,且节假日客流量大无休息),在保洁人员的工作安排上一般实行两班倒,无间断清洁,非营业时间主要完成电梯、扶梯、洗手间、玻璃、公共区域等的清洗工作,非营业区域、隐蔽部位(如消防通道内的环境)的保洁工作一般安排在营业非客流高峰期完成,营业客流高峰期主要对营业区域进行清洁,包括地面、洗手间等。
2、购物中心的保洁重点在出入口处、洗手间等位置。大堂、大门是出入人群的必经之地,且位置最接近物业外部环境,注意出入口的卫生保持尤为重要,布置出入口位置的磨砂垫,而后加强入厅区域保洁作业,即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物业楼层区域、部位的保洁压力。洗手间是购物中心的客流集中点,在购物感受中占很重要的一点。因此加强洗手间的频次清洁、细节清理及消毒管理非常重要。
3、购物中心保洁人员配备主要由购物中心档次来决定,购物中心档次越高,内容越单一,需配置的保洁人员越少;购物中心档次越低,内容越多元化,所需配置的人员越多,巡视频度越大,清洁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清洁人员的素质。另外购物中物业保洁还需注意对营业后场区域、停车场、卸货区及垃圾存放点的巡视保洁,同时购物中心为方便顾客,减少污染,还应注意垃圾收集桶摆放的数量与位置是否合理。
4、购物中心对保洁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包括对客礼仪礼貌、待人接物的能力、及时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正确处理清洁作业过程中的各种应注意事项的能力,同时在人员管理方面还涉及到防自盗等情况,物业管理单位应合理安排保洁人员的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及作业方式,做到既要保证物业环境的清洁卫生,同时也尽量避免因保洁作业对物业内部正常的商业经营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通过总结购物中心的环境管理的特点,根据特点入手购物中心的环境管理,能够提升整体购物中心的环境质量,提升商业物业管理的水平。
第二篇:购物中心运营管理要诀
购物中心运营管理要诀
SC(Shopping center即购物中心)是指统一规划,开发和经营管理的商业,服务业设施的集合体,拥有自己独立的停车场。对应其立地,规模和构成等要素,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丰富性,便利性,舒适性和娱乐性,从而作为地区交流设施成为城市整体功能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中,“作为地区交流设施成为城市整体功能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将对未来SC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SC有三个突出的特征。即:计划性(选址、设施开发规模、设施构造和设施功能等条件均要通过参考影响SC经营的市场和客群的立地交通条件、居民生活特征、竞争环境等信息来决定);综合性(通过综合百货店、量贩店、专卖店等业态的商业功能、娱乐功能、休闲功能、公共功能和文化功能等创造出市场占有率远远高于单个店铺,而且能在更广阔的区域内吸引更广泛消费群体的综合竞争实力);运营管理的统一性(开发商和入驻店铺精诚合作,在同一个主题概念指导下开展整齐划一的经营管理工作。这一经营管理又可细分为广告、宣传、共同促销、商户销售额管理、商户运营管理、顾客服务、安防管理、消防管理和设施设备维修管理等)虽然是综合性的复合商业设施,但其运营管理可呈现出宛若单个店铺一样的统一协调感。
SC所承担起的社会作用是与地区开发、发展同步进行的并且是地区振兴中所不可缺少的。SC的功能着重表现在:销售功能(通过有计划性的引进丰富的业种业态及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计划性的提升当地居民购物及其它方面的消费便利性);公共服务功能(不仅限于商业功能,更通过各类服务功能,交流功能和文体娱乐功能等公共性服务功能的充实来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多样性);增加就业机会(为地方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地区发展(伴随着人口的增加通过交通设施的完善,公共福利设施和教育机关,医疗机关等的设置来提高生活便利性,从而不断推进地方开发);营造和谐的市场环境(创造大型零售企业和中小型零售店铺共存的良好商业环境)。
不难看出,SC是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关联,与周边环境协调共存,伴随着各地区的发展而不断成长并变化的一种业态形式。因此,在把握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SC的定位和作用,并探讨未来SC开发时应持的态度和采取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在目前这种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应对市场变化并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呢?未来SC的开发趋势又是什么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应该从SC开发现状的分析入手。
开发商要想开发出成功的SC案例,需要在纷繁复杂的世界范围内的竞争环境中追求自身的独立性和特性。在巨大的市场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寻求差异化。这需要在充分把握SC立地特征并最大限度灵活运用这一特征的前提条件下制定出主题概念,业种业态组合,设施开发计划。追求与各自立地环境最相匹配的商品开发计划。
要考虑对信息技术的活用。构筑起能有效活用与SC相关的外部信息和包括消费者及商铺管理在内的内部信息体系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准确的把握,分析日渐庞大的信息群并将其恰倒好处得运用到SC的运营战略中将是SC繁荣兴盛的关键之所在。
如何多渠道得进行融资,如何尽量缩短SC的投资回收期,如何提高SC经营效率的问题,时代的发展打破了一直以来的固有理念和方式,新环境下的经营管理革新问题正在为更多的商家所期待和瞩目。
如何与各入驻店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因为业种业态组合,进店保证金,租金,联合促销活动等问题常引出许多开发商与入驻店家之间许多不必要的争端。统一运营管理的实现需要双方真诚的合作。如何在合同中有所体现,如何加强日常的沟通与交流以构筑双方之间相互信赖的合作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与消费者接触最直接最频繁的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问题。让其理解SC的理念是毫无质疑的首要点。除此以外,专业知识的培训,服务态度的提升和统一管理也是SC成功经营案例所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
随着时代的巨变去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变更和提升,本着与地区共同开发,共同发展的理念指导今后SC的开发和运营管理是未来SC发展关键的关键。
第三篇:购物中心的管理规章制度
购物中心的管理规章制度范文
货品管理制度
为保障卖场货品的优质化管理,管理人员需熟悉并掌握分管区域内品牌的商品属性,引进背景,合同扣点及合作方式;并不断学习同行业不同品牌的简介及商品知识。
卖场货品管理:
1.每日督促各柜组做好标价签的自检自查;
2.每日检查货品的标价签,一价一签(一价两签:原价,折后价)机打价签不
可外露;
3.每日检查折卡,卖场折卡需统一,如优惠___%或者5折;
4.每日检查POP内容是否符合本卖场要求(是否有港荣新时代百些广场字样),是否与本专柜活动相符,POP内容是否过期,检查POP是否有破损;
5.每日了解各专柜近期上柜的新品及货源并结合天气变化,指导员工调整商品
出样(每___周至少调整一次);
6.每周跟进畅销货品货源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7.每周查看各专柜库存情况,根据实际销售情况判断库存是否合理,如有问题,及时与厂家沟通解决;
8.每周查看各专柜的退换货情况,了解质量退货及退仓比例,如有问题,及时
与厂家沟通;
9.每周完成同类品牌销售行情及业绩市调,对异常情况分别与各供应商沟通,反馈商品及销售信息并收集行业信息;
10.每周需根据本周货品销售情况及时反馈至厂家。
仓库货品管理:
1.检查仓库货品是否摆放规整,分类清楚;
2.检查小库内卫生是否达到标准;
3.检查仓库内是否摆放有汽油、酒精、油漆等易燃易爆物品;
4.检查仓库内是否堆放有私人物品;
5.检查货架货柜距顶是否大于30cm;
6.检查仓库门是否锁好。
购物中心卫生规章制度
一、经理/负责人职责:
1、对本单位卫生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健全卫生制度和卫生档案,配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自觉接受卫生监督,按规定办理《卫生许可证》;
2、带领卫生管理组织对岗位卫生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检查评比,奖惩;
3、对卫生设施增添、更新以及重大卫生事件作出决策。
二、卫生管理人员职责:
1、负责日常卫生管理工作的实施和具体指导,参加对岗位卫生责任制执行情况的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检查评比;
2、完成经理/负责人交办的其他卫生工作。
二、卫生人员职责:
1、保持内外环境整洁,无积尘、无蛛网、地面无痰迹和污物,无卫生死角,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等措施,垃圾、废弃物进入加盖的密封容器。
2、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噪声、通气、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场内严禁吸烟,须有“禁止吸烟”的明显标志,不设施灰缸,设有吸烟室(处)。
5、从业人员须经卫生知识培训合格、持有有效健康证上岗,保持经常性个人卫生,做到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穿戴整洁工作衣帽。
三、检查考核制度
1、实行岗位卫生责任制,经理/负责人、卫生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应搞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卫生工作;
2、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每天的卫生检查,对检查情况作好记载;
3、卫生管理组织每周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对检查情况作好记载;
4、经理/负责人带领卫生管理组织每月开展一次卫生检查,并结合平时情况,对各岗位的卫生工作作出评价。
四、奖惩制度
1、岗位卫生责任制执行情况与职工的奖金挂钩;
2、职工奖金实行浮动,根据检查考核的情况计发,对卫生工作作出贡献或提出建议被采纳的,给予奖励;造成失职,扣发奖金,造成损失,酌情赔偿;
3、受到卫生监督机构处罚;扣发有关责任人奖金,对负责人进行相应处罚;受到卫生监督机构表彰,论功奖励有关人员。
五、管理制度
1、所有员工上岗前持有效健康证上岗;
2、随时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工作服保持干净整洁;
3、不佩戴首饰,不穿工作服出工作区;
4、随时检查商品生产日期,保质期,感官等卫生质量;
5、坚持索证并建立进货登记制度;
6、散装食品售出时使用食品售货夹售货夹,该售货夹一律按指定地点集中存放;
7、保持商场内营业厅柜台商品无灰尘,无蝇蛆,无污渍,无杂物,无变质;
8、现场加工制售所用工具每天坚持消毒,清洗干净;
9、生肉熟食面包房大众主食员工在岗期间佩戴工作帽,口罩,工装要干净整洁无破损;
10、食品柜台设立顾客不能触摸标示牌;
11、柜台上散装食品设防蝇罩;
12、严格杜绝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食品进入柜台,不出售假冒伪劣商品,不出售超过保质期或变质的食品,所有出售的食品一律三证齐全,食品质量合格率达___%。
第四篇:购物中心停车场管理规定(模版)
购物中心停车场管理规定
公司有广场、后院两个停车场,机动车位约100个,主要对象为:顾客、员工、合作伙伴等。现对停车作出如下规定:
1、停车一律收费,收费标准:5元/次(每次4小时以内),每超一个小时加收2元。
2、当日消费200元以上(超市50元以上)免费停车4小时,超时后,每小时加收2元。送货车辆20分钟以内免费,超过20分钟按收费标准收费。
3、过夜车辆每车每夜收费50元。
4、顾客停车:凭当日购物发票、驾驶证到总服务台领取停车卡,离开时交予停车场管理员冲抵停车费用。
5、员工停车:8:00-15:00,14:00-22:00,每个班次收费5元,包月50元,逢双休日和重大节假日以及公司通知要求的特别时段一律不得停放(违者罚款100元,通报批评)。
6、合作伙伴:供应商、品牌公司巡店,部室业务单位来店办事,对口部门到总台办理领卡手续,总台每月统计数量报财务作为各商场、部室对应费用。
7、开放时间:8:00-22:00。如遇活动限制停车见入口处通知。
8、关联管理:本规定自----年---月---日起执行。两个停车场将实行严格的成本核算制度,收费方式为现金、停车卡两种。后保部为管理部门,设一名中层主管。从财务领票,每日收费(含现金、停车卡)交财务,每半个月核算一次。除去设施投入、人员等成本外,将从收益中提取5-10%奖励给停车管理员(需对管理员考核分级,奖励优秀者)。管理员名额:收费亭4人、现场2名男性(60岁以下,有责任心,有丰富驾驶经验优先,拟2000元/每月),两班制。如遇公司合同制员工每月公休,由外聘人员顶岗,适当给予补助。
第五篇:清洁生产的内容和特点
清洁生产的内容及特点
班级:制药092班
学号:2009013003
姓名:高双
清洁生产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也是近20年来国际社会努力实施的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环境战略措施。清洁生产的发展要求各国工业界提高能效,开发更先进的清洁技术,更新、替代对环境有害的产品和原材料,实现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一些国家在提出转变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和污染控制战略时,曾采用了不同 的提法,如废物最少量化、无废少废工艺、清洁工艺、污染预防等等。但是这些概念不能包容上述多重含义,尤其不能确切表达当代容环境污染防治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规划中心(UNEPIE/PAC)综合各种说法,采用了“清洁生产”这一术语,来表征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全过程的广义的污染防治途径,给出了以下定义:“清洁生产是一种创新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运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提高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而言,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和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及毒性;-对产品而言,要求减少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最终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而言,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之中。”
清洁生产不包括末端治理技术,如空气污染控制、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焚烧或填埋,清洁生产通过应用专门技术,改进工艺技术和改变管理态度来实现。
二、清洁生产的内容和特点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的问题,即在污染前采取防止对策,而不是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将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这是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创造性的保护环境的战略措施。美国首先提出其初期思想,这一思想一经出现,便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实施。70年代末期以来,不少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各大企业集团(公司)都纷纷研究开发和采用清洁工艺(少废无废技术),开辟污染预防的新途径,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经济和环
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全球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战略,中国政府积极响应,于1994年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将清洁生产列为“重点项目”之一。
一些国家在提出转变传统的生产发展模式和污染控制战略时,曾采用了不同的提法,如废物最少量化、无废少废工艺、清洁工艺、污染预防等等。但是这些概念不能包容上述多重含义,尤其不能确切表达当代融环境污染防治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环境规划中心(UNEPIE/PAC)综合各种说法,采用了“清洁生产”这一术语,来表征从原料、生产工艺到产品使用全过程的广义的污染防治途径,给出了以下定义: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清洁生产的定义包含了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全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全过程。
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并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尽最大可能减少它们的排放量和毒性。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旨在减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从原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置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思考方法与前不同之处在于:过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时,把注意力集中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处理,以减小对环境的危害,而清洁生产则是要求把污染物消除在它产生之前。
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要求,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资源的耗竭。(2)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耗过程与环境相融,降低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三、清洁生产推行的意义
发达国家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忽视对工业污染的防治,致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公害事件不断发生,如日本的水俣病事件,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社会反映非常强烈。环境问题逐渐引起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并采取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和对策。例如增大环保投资、建设污染控制和处理设施、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行环境立法等,以控制和改善环境污染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发现:这种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其原因在于:
第一,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产品品种的不断增加,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工业生产所排污染物的种类检测越来越多,规定控制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也越来越严格,从而对污染治理与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达到排放的要求,企业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大大提高了治理费用,既使如此,一些要求还难以达到。
第二,由于污染治理技术有限,治理污染实质上很难达到彻底消除污染的目的。因为一般末端治理污染的办法是先通过必要的预处理,再进行生化处理后排放。而有些污染物是不能生物降解的污染物,只是稀释排放,不仅污染环境,甚至有的治理不当还会造成二次污染;有的治理只是将污染物转移,废气变废水,废水变废渣,废渣堆放填埋,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形成恶性循环,破坏生态环境。
第三,只着眼于末端处理的办法,不仅需要投资,而且使一些可以回收的资源(包含未反应的原料)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而流失,致使企业原材料消耗增高,产品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下降,从而影响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实践证明:预防优于治理。根据日本环境厅1991年的报告,“从经济上计算,在污染前采取防治对策比在污染后采取措施治理更为节省。例如就整个日本的硫氧化物造成的大气污染而言,排放后不采取对策所产生的受害金额是现在预防这种危害所需费用的10倍。以水俣病而言,其推算结果则为100倍。可见两者之差极其悬殊。
据美国EPA统计,美国用于空气、水和土壤等环境介质污染控制总费用(包括投资和运行费),1972年为260亿美元(占GNP的1%),1987年猛增至850亿美元,80年代末达到1200亿美元(占GNP的2.8%)。如杜邦公司每磅废物的处理费用以每年20~30%的速率增加,焚烧一桶危险废物可能要花费300~1500美元。即使如此之高的经济代价仍未能达到预期的污染控制目标,末端处理在经济上已不堪重负。
因此,发达国家通过治理污染的实践,逐步认识到防治工业污染不能只依靠治理排污口(末端)的污染,要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必须“预防为主”,将污
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实行工业生产全过程控制。70年代末期以来,不少发达国家的政府和各大企业集团(公司)都纷纷研究开发和采用清洁工艺(少废无废技术),开辟污染预防的新途径,把推行清洁生产作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