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切花的现状[模版]
课程名称:插花艺术与切花制作
课题题目名称:切花的现状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徐
学号:
日期:
2012级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2班 洋 2012050631064 2013年11月11日
切花的现状
摘要:本文对我国鲜切花的生产栽培、市场需求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我国鲜切花生产的市场前景做了科学合理的分析,对我国鲜切花事业进行了较为系统、综合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鲜切花、生产、现状、需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审美观等方面的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基于这种情况,鲜切花产业正逐步发展,将成为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之一,将是中国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鲜切花产业技术更为高深,不是高深莫测,鲜切花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各级政府重视,已如同雨后春笋、欣欣向荣,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从事鲜切花产业的人才,发展迅速,已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培植地方财源、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花卉业也是一项高效种植业,发展到今天,花卉业已经成为一个大产业。中国花卉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本实现了花卉产业现代化,使我国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1.鲜切花生产现状 1.1总体产销状况
我国鲜切花种植面积、销售量和销售额逐年提高。据统计,2002年我国鲜切花种植面积为15200hm2,销售量为433414万元,出口额为1716.1万美元,较1999年分别提高了219%、331%、291%和524%。2003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为43万公顷,其中,切花切叶种植面积2.8万公顷;盆栽植物面积4.6万公顷;种子(球、苗)种植面积1.6万公顷。鲜切花产量达7.4亿枝,盆栽花卉16.8亿盆,观赏苗木77.2亿株。2003年全国花卉销售额为353亿元。出口创汇2.9亿美元,其中装饰用花出口1.6亿美元。这表明,我国的鲜切花生产总体发展趋势较好,产销结合紧密,鲜切花出口额呈上升趋势,出口潜力巨大。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花卉苗木发展迅速——在1984年到2003年的20年间,种植面积增长了27倍,产值增长了57倍,出口创汇增长了47倍。特别是“十五”时期,我国花卉苗木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值稳步增长。据统计,2004年全国种植面积954万亩,产值430.6亿元,出口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4亿美元,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我国花卉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分析近几年来花卉业的形势来看,我国花卉生产需求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种植面积继续迅速扩大。2002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较上年增加了8.9万公顷。其中,增长最多的是观赏苗木,增加了4.7万公顷,占新增面积的52.8%。
2、保护地栽培面积增多。2002年保护地面积为2.36万公顷,较上年增加6700多公顷。其中增加最快的是遮荫棚,比2001年增加了4565公顷,增幅为92%。
3、销售量明显增加,市场价格持续下降。在各类花卉产品中,销售量增长最快的是切花和切叶。切花销售量从2001年的37亿支猛增到90亿支,增长143%;切叶从2.37亿支增加到4.55亿支, 增长92%。切花和切叶的销售量是衡量现代花卉消费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4、技术人员比例略有增加。
5、花卉出口缓慢增长。与花卉种植面积和销售额的增幅相比,花卉出口增长缓慢。2002年全国花卉出口额为8283万美元,较上年增加280万美元,仅增长3.5%。1.2 主要种类产销状况
月季、香石竹、菊花和唐菖蒲是世界四大鲜切花品种,也是多年来我国花卉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品种。就花卉种类而言,月季的种植面积、销售总量及销售额均居首位,其它鲜切花按销售大小依次为香石竹>菊花>唐菖蒲。另据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北京莱太花卉交易市场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全国百合花种植面积与销售量迅速增加,已接近或超过唐菖蒲而跻身四大切花的行列。
非洲菊是继玫瑰、香石竹、切花菊、唐菖蒲之后的世界每五大鲜切花,因其花色艳丽、风姿秀美,价格较低,耐插性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市场需求逐年增大。近几年我县优质鲜切花鲜花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在京、津市场十分走俏。1.3 产地生产状况
我国鲜切花生产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布局上,经济发达的东部大中城市周围地区,花卉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出现一些花卉品种相对集中的产区,如广东的顺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观叶植物生产及供应中心;浙江的萧山已成为浙江花木生产的重地,产品包含花灌木、彩叶植物、绿篱植物等10大类近1000个品种,其中花木生产以柏木类和黄杨类为主;上海郊区是我国第二大鲜切花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是香石竹。中西部地区云南是我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1995年鲜切花的总量达2147吨,占同年全国总量的40%,销售额达1.2亿元,主要生产香石竹、非洲菊、月季、兰花等,其余省份的综合生产能力并不突出。
产业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些省份已形成多样化、区域化趋势的花卉产地,如山东省的曹州主产牡丹、莱州主产月季、平阴主产玫瑰、德州主产菊花、泰安生产盆景;而江西、辽宁的杜鹃、天津的仙客来、四川的兰花、福建漳州的水仙、海南的观叶植物、贵州的高山杜鹃、江西大余的金边瑞香、山东荷泽及河南的牡丹在全国享有盛名;盆景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江苏、河北、安徽、河南、新疆、宁夏、广东、上海等地。
但在结构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供求失衡现象,表现在四个方面:供求的时间分布上部分失衡、空间分布上部分失衡、产品的品种上部分失衡、产品的质量上供求不相适应。2..需求状况分析 2.1总量分析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花卉的总需求量也相应地增加,呈现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不过花卉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花卉需求量的增长率高于消费者收入的增长率。
出现这么快发展势头的原因:首先是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增加了对花卉的需求量;其次是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结构的变化以及众多公共场所的建设,花卉既是公共场合的装饰品,又是居家住户的欣赏物;第三是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的消费理念从过去的温饱型转变到小康型,花开作为一种礼物已成为时尚。2.2结构分析
需求结构表现在花卉的品种构成、空间需求分布、需求的时间分配三个方面。花卉品种构成大致为:鲜切花占60%左右、盆花占30%左右、其他观赏植物占10%左右。鲜切花品种主要是玫瑰、月季、香石竹、唐菖蒲、菊花、百合、马蹄莲、鹤望兰、红掌等;盆花则以菊花类、瓜叶菊、比利时杜鹃、一串红、仙来客等为主;观赏植物中观果类盆栽植物有葡萄、石榴、金橘、佛手等,观叶类植物品种繁多如绿萝、巴西木、发财树、散尾葵、棕竹、绿宝石、绿巨人等。
空间需求分布主要和城市体系空间分布相一致,东部地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人口分布集中,而且收入水平较高,特别是高收入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时尚消费,这些地区是主要的需求场所,如1996年北京市日平均售鲜花23万支,1999年已达52万支。
时间分配上,不仅传统的节假日如国庆、元旦、春节等需求量很大,而且一些新的节假日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如情人节、教师节、护士节等,此外周末需求量也相对增加。但在季节、月份分配上,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春节所在的月份就相对较高。2.3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生态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绿化美化环境的要求逐年增加,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花卉消费将进一步增长,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据有关机构预测,我国花卉消费需求量每年将以20%的速度递增,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年均鲜花消费不足10支,全国平均不到3支,与荷兰(150支)、法国(80支)、美国(30支)等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鲜花消费将快速增长,这些现象在我们身边业已体现出来,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鲜花消费市场。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鲜花生产正在从发达国家逐步向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交通运输便利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转移。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更是为我国发挥劳动力优势,建设世界鲜花生产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我国鲜花生产不仅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而且还具有巨大的国际市场,在未来几年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3.市场前景
在充分认识到鲜切花生产高风险的同时,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增加投入,提高质量,注重效益,并积极引导出口,力争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如何正确地认识鲜切花在我国的定位,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实现鲜切花产业应有的经济效益,是开发商和种植户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我国短期内难以成为鲜切花的生产大国
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无论是冬季加温和夏季降温的高成本,我国短期内难以成为切花的生产大国。从我国的花卉产业结构来看,相比绿化观赏苗木等花卉主导产业,鲜切花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所占的花卉产值份额小;从世界鲜切花的生产格局和中远期发展前景来看,荷兰、哥伦比亚、以色列、意大利等已是鲜切花的主产地和产品集散地,世界已逐步形成大生产、大市场的格局。随着采后低温流通和远距离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荷兰、哥伦比亚、以色列、意大利等国家的气候优势更加明显,我国难以成为世界鲜切花的生产大国。
3.2 我国对鲜切花的市场需求巨大
我国虽不是鲜切花的生产大国,在目前鲜花价格较低的情形下,批发量仍与日俱增,鲜花批发行的年销售额相当可观,而且,作为鲜活产品,只要品种对路、产品质量好,本地生产的产品销售不会成为障碍。同时,与绿化苗木、盆花等尚需集团消费的花卉产品相比,鲜切花目前更具有纯粹的商品性,完全依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
3.3 依托科技进步,注重产品质量,注重品牌效益
目前国内鲜花种植仍存在着品种单
一、设施化程度低、效益差等问题,而鲜切花生产又恰恰最能体现现代农业优质、高效、集约化的特点。在鲜花种植上,应充分依托科技进步,在设施化栽培、花期控制栽培、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基质及采后贮藏保鲜等方面利用新技术,展示现代农业和精致农业的优势,发挥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优势生产鲜切花和种球,不断选择新优品种,引导消费,使在国内的竞争中和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后立于不败之地.我国鲜切花生产已经全面进入质量型,产品的流通半径在迅速扩大,国家和各省都加大了对鲜切花采后流通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相关的科研实力也不断增强。鲜切花产业必须具备企划、资金、技术、管理四大要素,缺一不可,需要灵活掌握,灵活运用,相信在各方面关注和努力下,我国的鲜切花生产销售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原产我国的观赏植物达113科、523属、1万~2万种,具有不可多得的种质资源优势;我国幅员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加上地形、海拔、降水、光照等的不同和变化,形成多种生态类型和气候类型,适合多种花卉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花卉是鲜活产品,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产业竞争中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我国有近13亿人口,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巨大的花卉消费市场;花文化源远流长更是我国花卉产业一大优势。因此可以说我国花卉业前景乐观。
第二篇:我国切花生产栽培和需求现状
我国切花生产栽培和需求现状
摘要:本文对我国鲜切花的生产栽培、市场需求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我国鲜切花生产的市场前景做了科学合理的分析,对我国鲜切花事业进行了较为系统、综合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鲜切花、生产、现状、需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审美观等方面的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基于这种情况,鲜切花产业正逐步发展,将成为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之一,将是中国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鲜切花产业技术更为高深,不是高深莫测,鲜切花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各级政府重视,已如同雨后春笋、欣欣向荣,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从事鲜切花产业的人才,发展迅速,已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培植地方财源、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花卉业也是一项高效种植业,发展到今天,花卉业已经成为一个大产业。中国花卉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基本实现了花卉产业现代化,使我国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1.鲜切花生产现状
1.1总体产销状况
我国鲜切花种植面积、销售量和销售额逐年提高。据统计,2002年我国鲜切花种植面积为15200hm2,销售量为433414万元,出口额为1716.1万美元,较1999年分别提高了219%、331%、291%和524%。2003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为43万公顷,其中,切花切叶种植面积2.8万公顷;盆栽植物面积4.6万公顷;种子(球、苗)种植面积1.6万公顷。鲜切花产量达7.4亿枝,盆栽花卉16.8亿盆,观赏苗木77.2亿株。2003年全国花卉销售额为353亿元。出口创汇2.9亿美元,其中装饰用花出口1.6亿美元。这表明,我国的鲜切花生产总体发展趋势较好,产销结合紧密,鲜切花出口额呈上升趋势,出口潜力巨大。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国花卉苗木发展迅速——在1984年到2003年的20年间,种植面积增长了27倍,产值增长了57倍,出口创汇增长了47倍。特别是“十五”时期,我国花卉苗木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值稳步增长。据统计,2004年全国种植面积954万亩,产值430.6亿元,出口额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4亿美元,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我国花卉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分析近几年来花卉业的形势来看,我国花卉生产需求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种植面积继续迅速扩大。2002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较上年增加了8.9万公顷。其中,增长最多的是观赏苗木,增加了4.7万公顷,占新增面积的52.8%。
2、保护地栽培面积增多。2002年保护地面积为2.36万公顷,较上年增加6700多公顷。其中增加最快的是遮荫棚,比2001年增加了4565公顷,增幅为92%。
3、销售量明显增加,市场价格持续下降。在各类花卉产品中,销售量增长最快的是切花和切叶。切花销售量从2001年的37亿支猛增到90亿支,增长143%;切叶从2.37亿支增加到4.55亿支, 增长92%。切花和切叶的销售量是衡量现代花卉消费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4、技术人员比例略有增加。
5、花卉出口缓慢增长。与花卉种植面积和销售额的增幅相比,花卉出口增长缓慢。2002年全国花卉出口额为8283万美元,较上年增加280万美元,仅增长3.5%。
1.2 主要种类产销状况
月季、香石竹、菊花和唐菖蒲是世界四大鲜切花品种,也是多年来我国花卉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品种。就花卉种类而言,月季的种植面积、销售总量及销售额均居首位,其它鲜切花按销售大小依次为香石竹>菊花>唐菖蒲。另据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和北京莱太花卉交易市场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全国百合花种植面积与销售量迅速增加,已接近或超过唐菖蒲而跻身四大切花的行列。
非洲菊是继玫瑰、香石竹、切花菊、唐菖蒲之后的世界每五大鲜切花,因其花色艳丽、风姿秀美,价格较低,耐插性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市场需求逐年增大。近几年我县优质鲜切花鲜花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在京、津市场十分走俏。
1.3 产地生产状况
我国鲜切花生产主要集中在云南省、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
布局上,经济发达的东部大中城市周围地区,花卉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出现一些花卉品种相对集中的产区,如广东的顺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观叶植物生产及供应中心;浙江的萧山已成为浙江花木生产的重地,产品包含花灌木、彩叶植物、绿篱植物等10大类近1000个品种,其中花木生产以柏木类和黄杨类为主;上海郊区是我国第二大鲜切花生产基地,主要产品是香石竹。中西部地区云南是我国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1995年鲜切花的总量达2147吨,占同年全国总量的40%,销售额达1.2亿元,主要生产香石竹、非洲菊、月季、兰花等,其余省份的综合生产能力并不突出。
产业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有些省份已形成多样化、区域化趋势的花卉产地,如山东省的曹州主产牡丹、莱州主产月季、平阴主产玫瑰、德州主产菊花、泰安生产盆景;而江西、辽宁的杜鹃、天津的仙客来、四川的兰花、福建漳州的水仙、海南的观叶植物、贵州的高山杜鹃、江西大余的金边瑞香、山东荷泽及河南的牡丹在全国享有盛名;盆景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江苏、河北、安徽、河南、新疆、宁夏、广东、上海等地。
但在结构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供求失衡现象,表现在四个方面:供求的时间分布上部分失衡、空间分布上部分失衡、产品的品种上部分失衡、产品的质量上供求不相适应。
2..需求状况分析
2.1总量分析
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花卉的总需求量也相应地增加,呈现正常商品的收入效应,不过花卉的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花卉需求量的增长率高于消费者收入的增长率。
出现这么快发展势头的原因:首先是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增加了对花卉的需求量;其次是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结构的变化以及众多公共场所的建设,花卉既是公共场合的装饰品,又是居家住户的欣赏物;第三是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的消费理念从过去的温饱型转变到小康型,花开作为一种礼物已成为时尚。
2.2结构分析
需求结构表现在花卉的品种构成、空间需求分布、需求的时间分配三个方面。花卉品种构成大致为:鲜切花占60%左右、盆花占30%左右、其他观赏植物占10%左右。鲜切花品种主要是玫瑰、月季、香石竹、唐菖蒲、菊花、百合、马蹄莲、鹤望兰、红掌等;盆花则以菊花类、瓜叶菊、比利时杜鹃、一串红、仙来客等为主;观赏植物中观果类盆栽植物有葡萄、石榴、金橘、佛手等,观叶类植物品种繁多如绿萝、巴西木、发财树、散尾葵、棕竹、绿宝石、绿巨人等。
空间需求分布主要和城市体系空间分布相一致,东部地区、特大城市、大城市中人口分布集中,而且收入水平较高,特别是高收入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时尚消费,这些地区是主要的需求场所,如1996年北京市日平均售鲜花23万支,1999年已达52万支。
时间分配上,不仅传统的节假日如国庆、元旦、春节等需求量很大,而且一些新的节假日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如情人节、教师节、护士节等,此外周末需求量也相对增加。但在季节、月份分配上,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春节所在的月份就相对较高。
2.3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生态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绿化美化环境的要求逐年增加,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花卉消费将进一步增长,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据有关机构预测,我国花卉消费需求量每年将以20%的速度递增,这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据统计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年均鲜花消费不足10支,全国平均不到3支,与荷兰(150支)、法国(80支)、美国(30支)等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而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更新,鲜花消费将快速增长,这些现象在我们身边业已体现出来,这充分说明了我国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的鲜花消费市场。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鲜花生产正在从发达国家逐步向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劳动力和土地成本低、交通运输便利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转移。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更是为我国发挥劳动力优势,建设世界鲜花生产基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我国鲜花生产不仅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而且还具有巨大的国际市场,在未来几年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市场前景
在充分认识到鲜切花生产高风险的同时,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增加投入,提高质量,注重效益,并积极引导出口,力争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的地位。如何正确地认识鲜切花在我国的定位,进行品种结构调整,实现鲜切花产业应有的经济效益,是开发商和种植户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我国短期内难以成为鲜切花的生产大国
由于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无论是冬季加温和夏季降温的高成本,我国短期内难以成为切花的生产大国。从我国的花卉产业结构来看,相比绿化观赏苗木等花卉主导产业,鲜切花的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所占的花卉产值份额小;从世界鲜切花的生产格局和中远期发展前景来看,荷兰、哥伦比亚、以色列、意大利等已是鲜切花的主产地和产品集散地,世界已逐步形成大生产、大市场的格局。随着采后低温流通和远距离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荷兰、哥伦比亚、以色列、意大利等国家的气候优势更加明显,我国难以成为世界鲜切花的生产大国。
3.2 我国对鲜切花的市场需求巨大
我国虽不是鲜切花的生产大国,在目前鲜花价格较低的情形下,批发量仍与日俱增,鲜花批发行的年销售额相当可观,而且,作为鲜活产品,只要品种对路、产品质量好,本地生产的产品销售不会成为障碍。同时,与绿化苗木、盆花等尚需集团消费的花卉产品相比,鲜切花目前更具有纯粹的商品性,完全依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运作。
3.3 依托科技进步,注重产品质量,注重品牌效益
目前国内鲜花种植仍存在着品种单
一、设施化程度低、效益差等问题,而鲜切花生产又恰恰最能体现现代农业优质、高效、集约化的特点。在鲜花种植上,应充分依托科技进步,在设施化栽培、花期控制栽培、工厂化育苗、无土栽培基质及采后贮藏保鲜等方面利用新技术,展示现代农业和精致农业的优势,发挥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优势生产鲜切花和种球,不断选择新优品种,引导消费,使在国内的竞争中和加入WTO后参与国际竞争后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鲜切花生产已经全面进入质量型,产品的流通半径在迅速扩大,国家和各省都加大了对鲜切花采后流通技术开发的资金投入,相关的科研实力也不断增强。鲜切花产业必须具备企划、资金、技术、管理四大要素,缺一不可,需要灵活掌握,灵活运用,相信在各方面关注和努力下,我国的鲜切花生产销售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享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原产我国的观赏植物达113科、523属、1万~2万种,具有不可多得的种质资源优势;我国幅员辽阔,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加上地形、海拔、降水、光照等的不同和变化,形成多种生态类型和气候类型,适合多种花卉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优势;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花卉是鲜活产品,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在产业竞争中具有相对的比较优势;我国有近13亿人口,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巨大的花卉消费市场;花文化源远流长更是我国花卉产业一大优势。因此可以说我国花卉业前景乐观。
中国鲜切花的未来发展趋势
尽管中国切花消费15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同一些花卉
消费大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存在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具
体表现是,目前切花消费仍然以馈赠礼品和节日消费为主,而日
常消费比例较低,随着中国花卉业的发展,必将带动和引导消费
者消费切花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鲜切花在中国的消费主
体为社会中产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在中国正在迅速增加。可以
预见,鲜切花消费需求将随着中国中产阶层的发展而大幅上升。
第三篇:牡丹切花基地可行性报告
洛阳市神州牡丹园
关于牡丹(芍药)切花生产基地建设及产业
开发的可行性报告
一、必要性及目标
洛阳是牡丹的故乡,牡丹是洛阳旅游品牌和对外交往的城市名片,洛阳牡丹以品种齐全、花大色艳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享誉天下。洛阳市委、市政府把牡丹发展战略作为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加快牡丹产业化生产步伐,取得了巨大成效。根据牡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旅游市场的要求,市政府制订了《洛阳市牡丹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其中在“近期目标”中明确提出:要筛选及引进牡丹、芍药切花品种,建成牡丹、芍药切花周年生产技术体系。这一任务至今还未真正落实。主要问题是,对牡丹、芍药切花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市场上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虽有行动,但规模小,投资少,生产不配套,技术不成熟,形不成“气候”,直接影响着牡丹产业的全面发展和产品层次的提升。
洛阳市神州牡丹园自建园以来,始终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牡丹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以超前的思维,明确的思路,抓住战机,大胆创新,使牡丹产业由小到大,越做越强,闯出了一条比较适应市场发展规律并具有自己特色的路子。为了拓宽牡丹观赏领域,拉长牡丹产业链条,本公司在前两年对牡丹切花技术探索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认 1
真总结经验,市场调查和反复论证,决定在5年内建成一个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设备现代化和生产标准化的牡丹(芍药)切花产业开发基地。这一目标的实现,可为牡丹行业界树立一个样板,将推动牡丹产业和产品层次提升到一个新台阶。
二、基地建设地点、规模及项目内容
(一)地点
选建在洛阳市伊洛工业园区李村镇,位于伊河南岸,距洛阳市区20公里。该镇是洛阳市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各种花卉种植面积2500亩,有花农1万人,土地面积大,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利、交通及通讯等条件优越,可保障牡丹、芍药良好的生长发育。
(二)规模及项目内容
基地建设面积3000亩,项目合同已与李村镇政府签订,目前正在平整土地和进行全面规划。种植项目为:
1、建立资源圃1000亩,牡丹、芍药各500亩,品种各200个。
2、建立切花品种圃1500亩,其中芍药1000亩,牡丹500亩,优良品种各选40—50个。
3、建立种子圃500亩,为繁殖牡丹、芍药实生苗提供种子。
4、水渠、道路和各种库、房等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
基地建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营运模式。基地连片规模种植,集约化管理,运用科技和信息服务平面,整合零散的花农,使广大花农走出小农经营圈子,转变为现代化企业经营的技术管理人员。
三、可行性条件分析
(一)本公司具有一定得物质基础和经济实力
公司目前已从国内外引进,收集和保存牡丹品种近800个,芍药品种150个;建立资源圃、采穗圃、嫁接圃和生产基地共700亩,建立观赏园600亩。年产各种苗木100万株,盆花5万盆,切花2万枝。年销售苗木、盆花和旅游等收入达3000万元。公司除了为基地建设提供部分种苗外,还可自筹一定资金投入基地建设。
(二)技术实力比较雄厚
公司现有50余人的技术队伍,其中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工程师和大专高校毕业生等20多人,他们承担着国家、省、市各级科技攻关课题,取得的科技成果对指导牡丹(芍药)产业化生产起着支撑作用。
(三)牡丹(芍药)切花市场广阔
牡丹(芍药)切花是制作花篮、花束、插花的重要材料,属于我国传统的高档礼仪用花,具有体小、秀丽、轻便和便于包装运输的特点,更易走进千家万户,市场前景良好。
本公司有一支强有力的营销队伍,并建立了市场销售网络体系。他们不断开拓市场,年年都出新招,把牡丹、芍药的优质产品推向全国数十个大中城市。
(四)各级领导的支持与社会关注
建立全国最大、一流的牡丹(芍药)切花生产基地,影响巨大,一定会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和新闻宣传等部门的关注,这是建好基地的重要保障。
四、进度安排
基地建设分期进行,5年完成并投入运营。
一期工程:完成500亩资源圃、500亩切花品种圃,共计1000亩的建设任务。时间为2010年—2011年。
二期工程:完成500亩资源圃、800亩切花品种圃和300亩种子圃,共计1600亩的建设任务。时间为2012年—2013年。
三期工程:完成200亩切花品种圃和200亩种子圃,共计400亩的建设任务。时间为2014年。
水渠、道路和各种库、室等建设,分别在各期工程中安排一定任务,在2014年全部完工。
五、投资概算
基地建设总投资为1亿元。其中:
一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
二期工程投资5000万元。
三期工程投资2000万元。
投资项目包括:土地租金、种苗、冷库、全光温室、储藏室、包装等有关建筑、设备仪器、运输保鲜车辆、生产管理及其它。
六、效益分析
基地建设固定成本投资较少,技术含量较高,投资收益率和产值利润率极高,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切花品种圃规划面积1500亩,每亩栽值1400株。基地建成后,每株平均采切5枝,年产1050万枝,每枝售价5元,总产值达5250万元。
资源圃1000亩,每年有40%的品种植株可采切280万枝,产值
为1400万元。
上述两项,每年总产切花枝1300万枝,总产值达到6500万元。基地建设的完成,对李村镇花卉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升级,都将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通过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整合土地,劳力资源,可使广大花农在花卉产业上走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路子,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深刻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洛阳市神州牡丹园
二00九年七月十五日
第四篇:切花百合栽培技术经验总结
切花百合栽培技术经验总结
百合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具有食用和药用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切花百合栽培是生产中最常用的生产方式,为确保切花质量必须有良好的田间生产管理技术,下面是切花百合栽培技术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在露地栽培切花百合不需要投资设施设备,也不消耗能源及大量的管理人力。生产成本较低,管理也较简单,气候凉爽、土壤疏松肥沃、秋季降雨较多空气湿润、光照适中的地方,适合切花百合种植所需的气候要求。
1、土壤选择和土壤准备:
在种植前6周取土壤样品,以获取关于土壤的pH值、总的盐量、含氯量和矿质营养总量等方面的足够资料,并要保证百合栽培用土壤有一个良好的团粒结构(含砂重和粘性强的土壤不适合栽培切花百合)。表土下面(下层土)有一个良好的排水层或沙石重的土壤。表土熟化不够的土壤可用一层稻草、稻糠、松叶、泥炭混合物等来改进。地土壤改良方法的一般方法有:每亩施腐熟牛马粪 2500kg ,硫磺粉 25kg,硫酸钾 25kg,草炭5立方,松针土5立方。
2、栽培管理技术
2.1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国内外市场需求,选择品种。
2.2 种植前准备:施基肥:结合地块深翻施入基肥,翻地深度在30㎝以上。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根据土壤的结构、营养状态、盐分含量,主要施用完全腐熟的动物粪肥(建议用激抗菌968微生物发酵剂腐熟)如牛粪、鸡粪等。根据土壤肥力状况酌情施基肥。一般施入有机肥24方/亩,施化学肥料 50千克 二胺/亩,50千克 /亩复合肥。2 整地:提前一周浇透水,等土壤适合做畦是开始整地做畦,一般要求畦面宽80-100cm,高20-35cm,沟深 25cm,保持排水畅通。
3.种植
3.1 种植时间:如果无霜期短,应尽早种植,一般选择在5月中下旬开始种植,种植时间宜选择在上午或傍晚,避免种植时有强烈的光照和温度过高。
3.2种植密度:种植密度见表1,一般株行距可采用10 cm-15cm×15 cm-20cm,夏季宜密植,冬季略稀,花径偏软的品种可适当加大株行距。
3.3 种植深度和种植方法:夏天种植深度为 8cm
-10cm,冬天种植深度为 6cm
-8cm,对于种球围径在 18cm 以上或易产生叶烧的品种可适当深植 2cm。种球种植时要摆放端正,芽尖向上,覆土过程中不能使种球倾斜,同时不宜压得太紧,并整平畦面。
3.4浇定植水:种植当天须浇透水一遍,要透且均匀,透水深度在种球以下。浇透头水很重要,直接影响切花生长高度、和后期切花生长质量。
3.5除草剂的使用
大田种植切花百合,要合理使用除草剂以降低生产成本。在浇完定植水后,在潮湿的地面喷施除草剂,一般使用施田普(主要成分为:)用量为:有效防治一年生草本杂草。
3.6畦面覆盖
种植完成后,用麦秆等覆盖物均匀覆盖畦面,厚度约 2cm,或直接覆膜。苗期管理
4.1 土壤水分:土壤表层要保持湿润,适时浇水,土壤水分含量合适与否的检测方法是用手握住泥土,有水迹渗出而又不下滴,轻轻一抖,握紧的泥球又能散开则表示水分适宜。浇水宜在早晨10点钟以前或下午4点钟之后。
4.2 幼苗病害防治:切花百合幼苗期主要是丝核菌危害,在气温较高时易发生,可用20%丝核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浇透土表 10cm 进行防治,如果发生空气丝核菌病害时,也可人工揭去包裹在芽外层的病叶或用清水、丝核灵清洗外层腐烂叶。
5.生长期管理
5.1 施肥:定植三周后宜施用以氮为主的追肥,具体施肥量为每亩尿素 3kg +硝酸钾 5kg +磷酸二氢钾 1kg,溶于水,浓度为0.5%-1.0%施入土中。
施肥方法:一般采用土壤施肥与叶面施肥相结合,以土施为主,间隔10-15天土壤施肥一次,间隔15天叶面喷施一次,也可使用生物菌肥如激抗菌968生物菌肥。
土壤施肥用量:前期每亩施尿素 3kg +硫酸钾 3kg +磷酸镁 1.5kg(浓度为0.5-1.0%液肥),后期每亩施肥硫酸钾 3kg +磷酸二氢钾 2kg +硝酸氨 1kg(浓度为0.5-1.0%的液肥)。
叶面施肥用量:前期施0.1%磷酸二氢钾+0.05%硼酸或0.1%尿素+0.1%磷酸二氢钾,后期施0.2%硝酸钾+0.1%磷酸二氢钾。植株表现缺铁元素症状时,可增施磷酸亚铁肥或复合铁肥。
5.2 温度:品种不同,基本温度要求不同,三大杂种系百合不同发育阶段的基本温度要求见表2。高温可通过遮荫、通风、浇灌冷水等方法降温。
5.3光照:适宜的光照强度范围为1.5万Lx-2.5万Lx,夏季以遮荫为主,宜遮去50%~70%的光照;秋季中午遮光,早晚打开遮光网充分利用自然光。
5.4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其度与出苗前后期管理要求相同,但不能积水。宜浇灌忌漫灌,且宜在上午10点前浇水,忌傍晚浇水。
6.蕾期管理
6.1施肥:蕾期应增加钾肥的比重。
土壤施肥:可亩施硝酸钾3kg+磷酸二氢钾2kg+硝酸铵1kg,0.5%~1.0%液肥,间隔期为10~15天。也可使用生物菌肥如激抗菌968生物菌肥。
叶面施肥:0.2%硝酸钾+0.1%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间隔期15天。
施肥至采花前2周停止。
6.2温度:蕾期的温度应比生长期略高2℃~5℃,但最高不能超过28℃,超过 28℃ 时应采取内外遮荫、通风、地面洒水、喷水等措施降温,温度最低不能低于 8℃,低于 8℃ 应采取保温措施。
6.3 光照
宜加强光照,光照强度范围为2万Lx~3.5万Lx,但阳光强烈的中午必须遮荫,夏季遮荫时间为上午10:00~下午4:00;冬季若需遮荫,应在上午11:00~下午3:00,对枝软品种要加强光照,除中午高温外全面光照。
6.4花蕾整理
花蕾期间易发生叶烧病,严重时幼叶大面积变褐,水渍状,包裹幼蕾导致幼蕾腐烂,此时应人工剥开幼叶。露出幼蕾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品种特性进行疏蕾,保证所留花蕾均衡发育,提高质量。一般西伯利亚留4-5个花苞,索邦留3-4个花苞。
7采收
采收原则:依据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站百合种类、品种、季节、环境条件、距离消费市场的距离和消费者的特殊要求而定;确保百合鲜切花从采收止到达消费者手中,应处于生理上的最佳状态;百合鲜切花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应有足够长的货架摆放期(瓶插时间);根据采收标准进行采收。采后立即插入水中,保持吸水能力和水链循环;采收过程要求,桶随人走,茎秆采切后立即放入水中(桶内清水不低于 15cm)根据不同品种,每桶分装枝数为50或75枝,不准多装,防止机械损伤,记录品种及数量,装花的桶及时入库,不准暴晒于阳光下;确保切花离水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及时入冷库预冷或贮藏。
第五篇:现状
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学科教学语文
王群
20***
一、现状
(一)、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过松
很多高中生,甚至一些高中语文老师都觉得既然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部分对考生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了,题目可以自己拟订,立意可以自己确定,连文体都可以不受限制,那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就没必要去强化训练了。于是有些高中语文老师根本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表现在不把作文教学安排在正课时间里进行,而是随便布置一篇,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完成。随便找篇材料来,或随便弄个话题。也学高考作文的要求,只要不少于800字,除了诗歌以外,随便怎么写都行。甚至有时连材料和话题都不给,因为学校要求一个学期必须写6到8篇作文,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只好叫学生按时交几篇作文过来。因为不够重视作文教学,所以作文是收起来了,但是在作文后面简单地写个“阅”字,或者批个日期,或者干脆借用某位语文特级教师或某某语文教育专家的为了防止千人一面的缺点,干脆把收上来的作文又发给学生,让学生互相批改。改完了就写下一篇,也不利用课堂时间评讲。这种情况下,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前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学生作文后又不去认真批阅,自然也就谈不上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作用了。有些高中语文老师认为既然高考语文作文对学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学生在作文这一块又不能失分过多,还是要突出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上的主导性作用,于是便帮助学生走“捷径”,“指导”学生选取诸如《优秀作文选》《高考满分作文》上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范文拿来背诵。然后“教”学生如何通过“合法”的途径将别人的作文变成自己的作文。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肯定有学生活用得好,有些学生活用的能力差些,但等学生走上“正途”了,自己就不用再为学生作文拿不到高分而担忧了。
高中生都会察言观色,都能判断出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看到老师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自己也随便在作文书上“借用”一篇,交上去,帮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看到自己能拿出“量多,质优”的作文,必定很高兴,又何必再花时间去苦思冥想呢?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花些时间放在数理化的学习上。鉴于老师教导自己背几篇好文章就可以了,所以平时也不在对其他的优秀文章感兴趣,更不用说花大大量的时间去啃那些大部头著作了。有些认真写作的学生想写出一些自己的东西,又因为缺少老师的指导而导致作文出现偏题,中心不突出,文体不明等问题,或者因为自己的平时积累少,见识面过于狭窄,写作时候感觉内容空洞。导致“散文”“杂文”大量产生。
(二)教师对学生限制过多
与上面情况相反,有些高中语文老师,特别是教龄比较长的一些老师,已经习惯了原来的作文教学模式,感觉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有套路,能够得心应手,最能够写出一些有深刻思想的文章来。而对记叙文,散文嗤之以鼻,感觉那太肤浅了,是小学生,初中生捣鼓的玩意儿,高中生不能停留在那个初级阶段。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比指导学生写散文要方便些,实用些。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写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帮他们搜集相关可以作为论据的好材料,好诗词,名言警句。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专攻议论文,而对其他文体的训练相对来说少之又少,甚至禁止高中生写其他文体的作文。稍微放松一点也只是要求高中学生写叙议结合的作文,并强调必须把重点放在议论上。写作步骤,写作体裁,甚至连作为论据的材料都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自己提供的来运用。这样一来,老师在学生写作之前就把立意,文体箍死了,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路,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导致“制造”出大量的大同小异的作文“产品”的结果。
(三)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
很多学生缺乏生活的经验,因而写出来的文章内容肤浅、空洞,于是提出了写作教学的根本出路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也许是因为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疼爱,一些生活上的事情都是自己承包,没有让他们自己去体验,以至于没有感悟,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所以每当写作时就会出现无材料无事情可写。学生无材料和事情可写,还可能是因为他们积累的知识少,阅读量少。往往在学生的作文中不难发现,学生尽管对社会、家庭、学校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但在写作中还是缺乏对事物描写的深刻性。在写作时由于阅读量少,在写议论文的时候缺乏新鲜的材料,总是用哪些陈词滥调的例子,给人一种厌烦的感觉。
二、对策
(一)转变观念
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高考模式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意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不是说要考倒考生,也不是要放任自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搬用原来的一套来训练学生专攻一种文体。也不要只重分析,轻写作。对学生限制过多就扼杀了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感到作文枯燥无味。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每样能力都不可或缺,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定不能人为地把这四个方面割裂开来,不能偏重哪一项而不顾其他。所谓“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与表现的机会,不是说考生可以随便写,胡乱写,也不是说可以准备几篇范文就可以随便套用,不确定的因素实际上要求学生的基本功更扎实才行,是指学生在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文体,可以确定几种立意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种自己最好把握,最能展示自己才华的一种方案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在写作文这一块上做到各种文体都能写,又有写某种文体的特长,做到“一专多能”。
(二)科学指导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训练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尽量不做;学生还不会做或做不好的,老师要指导但尽量少做。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命题开始,就要采取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变高中学生写作时无兴趣为有兴趣,变暂时兴趣为长期兴趣,变教师要学生写作文为学生自己要写作文。具体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阅读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启发他们下笔前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写出初稿后要认真思考如何修改、如何加工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自习时间为学生推荐美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自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在同学们之间交流,从而扩充学生的视野,积累素材。
(三)细心批阅 学生作文完成后,就象一个工人生产出一种产品后希望得知自己产品的质量如何一样,很希望知道老师对自己的作文是个什么评价。教师的批阅能够对他们的成功之处加以赞赏,对不足之处委婉地提出建议,那么学生从教师评语里能够得到写作的信心和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如果教师只布置作文任务,而不仔细批阅,那么学生就感到老师对作文不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被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在哪方面努力,作文水平也就得不到提高,自然对往后老师布置的作文不感兴趣。当然,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批阅,可以把全批全改,部分批改,学生相互批改等批阅方法综合运用。总之,要对学生作文认真批阅。(四)适当点评
作文批阅完成之后还要注意利用课堂时间适当对学生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可以就全班此次作文普遍在哪些方面很成功,哪些方面普遍存在问题进行点评。并可选取写的比较好的作文作为范文,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很成功,同学们要多加学习。选取中等水平的作文让同学们去分析哪些地方成功,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在师生共同的点评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这样一来全班的作文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
(五)从素质教育出发,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大作文教学观的提出是基于河北省邢台八中的语文教师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而提出的。“大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大作文教育观也将呈现出这样的作文教学倾向:充分利用现代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作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教育,促进主体发展,把知识、智力、能力统一起来,不断地培育思维,发展智力,提高审美完美人格,最终拥有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坚持把作文教学置于社会教育系统、学校系统之中,协调地活动,作文教学本身也应有完整的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即强调不能只靠技术的指导换取好成绩,而应以充分的读写实践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对作文教学重视,要抱科学的态度对待不断变化的高考作文发展趋势。在平时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做到学生写作前的科学指导,写作后的细心批阅和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能力。真正让高中生经过三年的科学作文训练,能够在高考考场上在作文这一块上能做到“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