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旭《桃花溪》鉴赏
张旭《桃花溪》鉴赏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1.桃花溪:在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
2.隐隐:隐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3.飞桥:凌空飞起的高桥。
4.野烟:山野间的烟靄。
5.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6.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7.尽日:整天,整日。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鱼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在落英缤纷的桃花溪上,远望烟雾迷蒙,隐隐约约之中仿佛架着一座长桥,前边也许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吧?诗人兴致勃勃地向石矾西畔打渔的船家问讯。这里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吗?你可知道,进入桃花源的洞口,究竟在这条小溪的什么地方?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唐代书法家、诗人。世称张长史。他是盛唐著名的大书法家,精通草书,狂草最为著称。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当时被称为“三绝”。相传他最嗜酒,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或以头濡墨而书,世呼为“张颠”。因张旭嗜酒,杜甫将其列入“饮中八仙”。
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齐名,为吴中四士之一。他的诗,今存六首,都是写自然景色的绝句,构思新颖,意境幽深,独具一格。
张旭书法功力深厚,并以精能之至的笔法和豪放不羁的性情,开创了狂草书风格的典范。张旭以独特的狂草书体,在名贵的“五色笺”上,纵情挥写了南北朝时期两位文豪谢灵运与庾信的古诗共4首(见图,局部)。作品落笔力顶千钧,倾势而下,行笔婉转自如,有急有缓地荡漾在舒畅的韵律中。他的字奔放豪逸,笔画连绵不断,有着飞檐走壁之险。草书之美其实就在于信手即来,一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传说张旭每当灵感到来,就把宣纸铺在地上,用长发作毛笔,直书狂草,犹如醉酒当歌,是那样的洒脱自在。在他的狂草书作品中,精到的笔法对书法形式和点线运动节律的控制力表现出了高度的艺术境界。这是以气魄和灵性创造了草书艺术的完美韵致。
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桃花溪:水名,在今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那“问”字便脱口而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水”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满眼的粉红,在幽幽的溪水里艳艳地流淌,诗人也便自然而然地由桃花联想起那“林尽水源”,仿佛透着光亮的“洞”,这洞,一直通向那世外的桃源,可这洞又在哪里,渔人不可能知道,诗人也不会知道。然而,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像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七言绝句篇幅短小,要做到情韵悠长,意境深邃,除了讲究炼字琢句外,更要求构思的巧妙。张旭作为盛唐的一位七绝名家,是很善于构思的。这首诗从远到近,正面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运实入虚,构思布局相当新颖巧妙。作者的笔触又轻快洒脱,对景物不作繁琐的描写,不敷设明艳鲜丽的色彩,对《桃花源记》的意境也运用得空灵自然、蕴藉不觉,从而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前人蘅塘退士评论这首诗:“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过誉,却也颇有道理。读这首诗,如与王维的《桃源行》对照比较,可以领悟同一个题材,以不同的体裁和不同的艺术方法去表现,是能各臻其妙的。
桃花溪在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飘渺,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长”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象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这两句是说,远处那座隐隐约约的高桥笼隔着一重野烟,站在这石矶的西畔我问讯着一只打鱼的小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这两句是说,呵,看这桃花整日里都是跟着流水东去,可是那世外仙源的洞口到底又在这清溪的那一边?桃花溪,即桃花源。
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二十里,源自桃花山,北流入沅江。晋代诗人陶渊明曾作桃花源诗并记,记中说,晋太元年间,武陵渔人偶然发现了桃源里住着与世隔绝的人群。陶渊明在诗和记中通过对这群人生活的描绘,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张旭的这首诗,是因望到桃花流水,而想起了陶渊明那篇寓言故事,并对所谓世外桃源的存在发生了怀疑。隐隐飞桥隔野烟,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高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使我们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边,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
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诗人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水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因而由桃花而联想起进入桃源之洞。这洞究竟在桃花溪的什么地方呢?这句问讯渔人的话,却又深深表达出诗人对所谓世外桃源的存在发生了怀疑。对世外桃源发生怀疑自然是对的,人世间本来就没有什么世外桃源。看桃花流水,想起世外桃源,这种释放情感、寄托理想的浪漫情怀是可以理解的,但最终还是应该回到现实中。
晋代文人陶渊明一篇名作《桃花源记》,让桃花具备了隐逸和超脱的气质。“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田园乐》)王维这首诗描绘了隐者如画般的生活环境,令人遐思神往。“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桃花溪》)张旭诗句中的“洞在清溪”点出了隐者的安居地。“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的这几句诗,描绘的是纯粹脱离了红尘的生活:水声传来犬吠,带露的桃花更显得浓艳可爱。林深树密的地方不时会见到鹿,到了中午也听不到钟声。可见这里是如何的清静安谧。当众多诗人描绘这种清幽神秘的世外仙境的时候,诗人刘禹锡却头脑清醒,他明确指出人们所神往的世外仙境并不能让人真正地超脱。“桃花满溪水似镜,尘心如垢洗不去。”(《桃园行》)是啊,滚滚红尘中的许多事像已经浸入心灵的污垢一样,是永远也洗不掉的。这样看待尘世的影响,说明刘禹锡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还是极为深刻的。
桃花源的水真美啊!看,一条幽碧神秘的小河从山脚流来,经过桃花山纵横交错的田野,在水源洞前又跌入桃花潭,而后又沿“真面目岩”蜿蜒飞泻,经过方竹亭后入潜地数十米,最后冒出成溪。望着这一泓碧水,我们仿佛感受到了桃花源无尽的活力。难怪诗人张旭不由发出了“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的赞叹。
我们都是活在一种文化、一种偏见中。我们所拥有的,有好亦有坏,有对亦有错,有美亦有丑。若我们肯张开眼睛,去看我们自己的长处及短处,我们才能去芜存菁。但若我们只知闭上眼睛,我们也会“终莫知其丑。”
张旭有一首诗名叫《桃花溪》,很有启发性:“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望过去,远远有一座桥;在迷濛的烟雾中,我们问船上的渔夫:桃花片片随水漂流,但桃花源究竟在甚么地方呢?我们如何找到真福的、生命的泉源?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如何找到天主?
我们需要张开眼睛;我们需要恳求上天帮助我们张开眼睛。只要我们在上天前承认自己是盲的,我们便可以得救。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盲的,我们每人的心中都有很多暗角:有我们看不见的,有我们故意不去看的,也有我们没有能力去看的。今天,就让我们恳求上天开启我们的眼睛,去看到他要我们看的事物。
在反复折腾一千年后,陶渊明不得不别出心裁,把“世界大同”的理想安放到“世外桃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既然蓝图作废,只好向壁虚构——“桃花源”的不可求,反映了国人对在现实世界实现“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已经绝望。事实也是,虽然后来还有史不绝书的唐、宋、元、明、清盛世,都是盛在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跟“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已没有关系。后人能做的只有面对现实,向历史发问:“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青溪何处边”?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的《桃花溪》还是让人记起了那个武陵人的桃源一梦,嗬!这陶渊明惹得多少后人追寻,但人们也只见桃花整日随水漂出,却是寻不见那通往理想生活的洞口,那个并不是金装银塑的洞口。
突然也开始忧虑,千百年白云苍狗,那么沧海桑田的变迁之后,何处是我的“桃花源”,我甚至不清楚它的模样,或清贫或富足,或平淡或绚丽,都不知晓,我也能见桃花流水,只是那纷乱的桃花片片迷了眼。前路总看不到是通往哪里,却不能停下脚步,所有人都在催促说前途有繁花锦缎,你要比别人跑得快才好,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跑得越快,就越是动摇,越是不知所措。我并不浮华却也找不到一处落定,自古“众人耻贫贱,相与尚膏腴。”难道这就是时间也无力的吗,我已经不知道自己用尽力气能否脱俗,是否也能甘愿清贫自在山水,没信心了,谁又能说雄心壮志就不容自在,只是自己更悲观一点,人之须谀的幻灭感更强烈一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尘世中的我们,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苦苦打拼,谁不渴望疲惫的肉身小憩,谁不希求漂泊的心灵回归,可是,哪里去寻自己的桃源?
有一个好友,曾经无数次地想象自己的桃源:有一幢凭海临风的房子,窗外的庭院四周爬满了常青藤,中间是或含苞或怒放的玫瑰,每夜枕着涛声,在氤氲的香气中入梦。但是等她得
到了这想象中的一切,她才发现,一个人若是不能和自己真心爱的人在一起,那么就算将世上所有的荣耀和财富都给了她,等到午夜梦回无法成眠,也同样会泪成千行。
所以桃源再好,也要问问自己心在何处?也要问问自己究竟在追求什么,桃源抑或是魔域?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则成石室丹丘。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涉江而过,芙蓉千朵,诗也简单,心也简单。心有桃源,则身在桃源。
第二篇:张旭书法鉴赏1000字(精选)
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史,世称“张长史。”工诗书,晓精楷法,以草书最为知名。为人洒脱不羁,豁达豪放,嗜好饮酒,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进、崔宗之、苏晋、焦遂称为“饮中八仙”。常于醉中以头发濡墨大书,如醉如痴,称“张颠”。时与李白诗,裴文剑舞称“三绝”。其书得之于二王又独创新意,书迹有《郎官石记》、《草书右诗四帖》等。其正书《郎官石记》,完全是虞欧笔法,端严规整,欧阳修《集古录》:“旭以草书知名,而《郎官石记》真楷可爱。”《古诗四帖》以其崭新、高美的形式,巨大的气魂展开雄伟壮阔的书卷。丰道生跋:“行笔如从空掷下,俊逸流畅,焕乎天光,若非人力所为。”《宣和书谱》说:“其草字虽奇怪百出,而求其源流,无一点画不该规矩者。”
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
张旭非常注意从自然界和生活中汲取养料、激发灵感。日月群星、鸟兽虫鱼、花开花落、雷霆闪电、音乐歌舞等的运动变化,都被他吸收到书法里了。有一次他和朋友去看杂耍,看到一个叫公孙大娘的舞女在舞剑,那上下翻飞的剑影,变化多端的舞姿,让张旭看得入了迷。他突然联想到了书法,一时灵感就像泉涌一般,正是这种触类旁通、善于学习的方法和精神,使得张旭的草书最终出神入化,被后世尊为“草圣”。
张旭《肚痛帖》,此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相济,千变万化,神彩飘逸。全帖仅30字,写来洋洋洒洒一气贯之,气韵生成。明王世贞跋云:“张长史《肚痛帖》及《千字文》数行,出鬼入神,倘恍不可测。” 张旭《严仁墓志》,石上虽然刻有界格,但格子中写的字大小有着差异,书丹只是基本上守着界格,运笔雄健,可以看出书写时每一点划的行笔感觉。字的点划,有的饱满,有的却瘦硬,并不一律,字形结构的变化出入明显,甚至有的字形出现了不稳定感。但志石上全篇文字的精气神是一致的,通篇浑然一体,整体看上去有着一种痛快淋漓的行笔气势。
“旭善草书,不治他技故旭之书,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他能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抽象的点线去表现书法家思想情感高度的艺术境界。在书法艺术中,他的字貌似怪而不怪,关键在于点画用笔完全符合传统规矩。可以说,他是用传统技法表现自己的个性,而在书法上成了有创造力的无愧于自己时代的书法家。博大清新,纵逸豪放之处,远远超过了前代书法家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盛唐气象。
第三篇:桃花溪作文
桃花溪作文8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桃花溪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桃花溪作文1我的家,在桃花溪旁。
曾经的桃花溪是个“臭水沟”。因为工业污染,河水是黑色的,发出阵阵臭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桃花溪的面貌焕然一新。
春天,桃花溪旁的柳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一两场春雨之后,柳树就像一个个拖着辫子的小姑娘,在春风中翩翩起舞。春风中,柳荫下,我不由得想起了贺知章的那首《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夏天,河水哗啦啦地流淌着。那轻快的声音就像一支美妙的乐曲,时而跳跃,时而婉转。河岸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为路过的行人遮住了阳光,带来一片清凉。其中有几树杜鹃,从远处望去,浅粉的就像一堆堆粉嫩的雪,深粉的就像春姑娘给树干编织的帽子,在阳光下格外的鲜艳夺目。
桃花溪的春、夏、秋都各有特色。每当冬天来临的时候,桃花溪就显得有点冷冷清清。我在心里期待着寒冷的冬天快快过去,盼望着下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桃花溪作文2在我们开学的前一天,我跟爸爸妈妈和朋友们来到了桃花溪。
我们听说,桃花溪有个九龙潭漂流,我们各个都跃跃欲试。
两点钟的时候,我们开始漂流了,我们一路经过了49个关,有一个关令我胆战心惊,因为它的落差足足有13米,从上面漂下来的时候……“啊”我和我爸的皮筏艇直直的掉落下来,“哗——哗——”水溅了起来,全部落在了我们的皮筏艇里,顿时,我的脸色由红润透明,变成面色铁青:“真险哪!”我不禁失声叫喊。当我回头看看其他的皮筏艇,竟发现有的已经翻落水中,还有的把皮筏艇往边上一丢,自己竟走下来,在也不往下漂了。
当我们在最后一个险滩的时候,竟然翻船了,我被船扣在船底,当我把船翻了个身,船卡在了岸边的礁石上,我赶紧抓住船的扶手,心想:老爸在哪?我回头看了看,发现老爸正被救生员拉上来呢!老爸和我好不容易才坐上船,劈头就问我:“你没事吧?”“没事。”话音还没落,我们的船就被急流冲了下去……
桃花溪的漂流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险滩,只要我们用心、努力的去克服,我们就可以平安的度过这些险滩,欢迎你们也来桃花溪这里来做客,体验生活的滋味吧!
桃花溪作文3在我的老家博山,有一个有名的自然景观——桃花溪。
桃花溪在鲁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西边。进了门口,一大片绿油油的桃树出现在眼前,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太阳光线的照耀下,就更像波涛滚动了。仔细一看,桃树上还有果实累累呢!在这片桃树后面是一条长长的小溪,它会直接通往森林公园,这也是“桃花溪”这个名字的由来。
众山之中,有一座最高最陡的山坡,名为“志公坪”。它的斜度约为六十度,别人都不敢开车上去,而我爸爸呢,开着车“呜呜。呜”一下就冲上了山坡。走了一大半路的时候,山上出现了许多牛羊。这个时候,才是真正检验我爸这位高手的时候,他左一拐,右一拐,成功通过。在到了山顶的时候,所有桃花溪的景色尽收眼底。啊!太美了!
我喜欢这美丽的桃花溪。
桃花溪作文4暑假里的一天,我们和小姨一家驱车来到位于平利县广佛镇的桃花溪景区游玩。
当我们到达景区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潭碧绿的溪水,溪水旁边矗立着一块巨石,上面刻着“桃花溪”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进入桃花溪。
我们沿着弯弯的小路一直向前走,只见路的两旁生长着许多高大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静静地流淌。顺着溪流继续前行,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了一片开阔的草地。草地上挂着五颜六色的风车随风舞动。我们在这里稍稍休息,继续前进。溪流越来越急,路也越来越陡,忽然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条飞泻的瀑布,让我不禁想起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穿过茂密的树林,越过湍急的溪水,我们终于来到了小路尽头的桃源人家。这里有亭台楼阁,一些不知名的花儿竞相开放,真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呀!
太阳渐渐落山了,我们恋恋不舍地原路返回。这真是我暑假生活里最快乐的一天!
桃花溪作文5桃花溪,每当我想起这条小溪,就禁不住涌起思乡之情。
桃花溪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每当桃花盛开的时候,这一条普普通通的小溪就变成了一条桃花溪。
记得小时候,我常常到这条桃花溪里玩耍。
春天再次降临这个普通的小村庄。小溪里的冰都融化了,被夹在石头缝里的小鱼也随着泉水游了出来,欢快地在这条小溪里扑腾,一会儿蹦出水面,翻一个跟头,一会儿又一头栽回水中。
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岸边,数十棵桃树都跳着婀娜多姿的舞姿。桃树上,成千上万朵桃花都羞红了脸,时不时地抬一下头,好像在对我们说:“别这么看我,害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一阵春风吹过,无数片花瓣飘入了小溪,好像要与小溪一起舞蹈。一眨眼,这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就变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桃花溪。
这时候,我还会在桃树上折下几枝桃花,带回家里放在花瓶里养着,为家增添几分生机。
故乡的桃花溪,它记载着我很多的美好回忆,它伴着我度过了幸福甜蜜的.童年时光!
桃花溪作文6家乡,是心中一首唱不完的歌,家乡,是心中一根然不尽的火柴。每当我独自骑车到桃花溪,这种对家乡的喜爱就像潮水一拥而上。
春风吹绿了大地,似乎也吹绿了桃花溪的水,碧绿得似一块翡翠,而岸边那些依依多情的垂柳呢?哦!它们把这块“大玉盘”当做了镜子,正弯着腰欣赏“镜子里”的自己呢!夏日的炎热替换了春的清爽,这时的溪边成了人们纳凉的好地方,人们在柳树下歇凉,在阴凉处遛狗,散步,热闹极了。而在一旁默默奉献的柳树呢?哦!它们正为人们提供阴凉呢!秋的云淡日丽换下了夏的烈日炎炎。大树上飘下了已经迫不及待进入旅途的红叶,有的落在了水中,有的飘在过道上,风一拂,它们纷纷起飞,前往那被命运安排的目的地,一路上他们摇摆着身体,就像人们挥手一样向桃花溪告别,向故乡告别。
严寒使桃花溪难免有些黯然,也许,它正是在为下一个春的美丽蕴育能量吧!家乡是心中一首唱不完的歌,家乡是心中然不尽的火柴。每当我想起它,心中总是暖暖的,就像一个人在逆境中受到鼓励,就像一个人孤独时遇到一个朋友……
问我的爱在何处?我的爱在家乡!
桃花溪作文7桃花溪水绕过好远好远的路,闪着碧莹莹、蓝幽幽的光泽,从西边跳跃着过来,在桃花谷抖了抖身姿,便又撒着欢朝南边去了。奔流着,穿越着,它是的不时发出各种各样的声响。有的低沉委婉,有的缠绵细密,有的高昂激奋,宛如一支委声部的乐曲,撒落在山间。空闲时,我常常站在岸边,让流水捂住自己的耳朵。
初春的小溪,水还是浅浅的,像铺着薄薄的一条蛋青色的绸带。溪里圆圆的石头,好像顽皮的孩童的脑袋,光溜溜又探头探脑,把绸带撑破了,冒出亮亮的水花儿。水花儿呢,又缠着绕着那光光的小脑袋,抚弄,戏耍,汨汨地唱着、笑着、还跳着。
溪里的水是什么颜色的呢?有时可以从溪中捧出它的本色,但它会聚成潭,特别在游泳池里,却好像是翠绿色,在大海里,蓝得发亮,想晴朗的天空,真是神奇!
清澈的水从石缝流出,溅起无数细雨,润湿了碎石子,青青的小草围绕着它,小树都俯身察看它。蜿蜒曲折、清澈见底的泉水流淌在山谷和村庄之间,在明媚的阳光下,桃花溪像一条银龙在翻滚、跳跃,不断前进,向前,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我爱桃花溪,喜欢它的溪水,喜欢它的品质。
桃花溪作文8桃花溪·志公坪风景区位于池上镇政府东南,与鲁山森林公园遥遥相望,那里风光秀丽,百花齐放,莺歌燕舞,泉水叮咚,是个好地方。志公坪的四季景色迥然不同,春季百花盛放,色彩斑谰;夏季雨雾蒙蒙,泉水叮咚;秋季红叶满山,如火如霞;冬季雪挂枝头,冰瀑悬崖。
今冬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这里。我们爬了一个最矮的山,虽然说是最矮但对我来说却很具有挑战性。在刚开始上山的时候,我在最前面。妈妈说“跑慢点后面的路还长着呢。”我就是不听,没想到爬到一半我就累得爬不动了,我真后悔没听妈妈的话。我只能跟在爸爸妈妈的后面。我们终于爬到了山顶,坪顶有饮虎泉、天池、九头柏、摩崖石刻等景观。景区内一大特点是怪石林立,规模壮观,如雕似刻。冬天的第一场雪使景区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爸爸看了看手表说“快到中午了咱们准备下山”。在下山的时候我一共摔了六个跟头。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终于下了山,我们身上都有很多小刺爸爸说没事的洗洗就好了,下了山之后我们又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才上了车。
第四篇:工作计划(张旭)
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白山市第六中学 张旭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自身工作技能技巧,并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突出信息化教学。信息课程落实德育渗透,树立学生在使用信息时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工作目标
1、日常工作
加强课堂的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树立学生在运用网络资源中的自我保护意识。参加信息科技学科的教研活动,加强教学研究。作好日常信息科技教学工作,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及对利用网络信息的自我保护意识。对微机教室设备的使用做到用前事先登记,用后纪录使用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
2、教学工作
作为一门新学科,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较,用于备课和教研方面的资料几乎是空白。信息技术发展又是如此之快,教材的内容往往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别说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教研资料。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合理设置课堂教学内容。
八年级学生以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为主要学习内容,在学习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
九年级学生以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各种软件,达到合理运用技能的综合性训练,并且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协作的团队精神。
本学期的工作即将开展,我有信心在新的学期将本职工作做的更好!
第五篇:苏轼《浣溪纱》鉴赏.
苏轼《浣溪纱》鉴赏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蕲水,今湖北浠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蕲水的清泉寺,下临兰溪。兰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兰花,故名曰:兰溪。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
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首句点名了兰溪得名的缘由——山下溪边多兰。同时又点明了游兰溪的时令。兰刚发芽,芽虽短,但是生机勃勃长势很快,一个“浸”字写尽春兰的活力。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洁净和一尘不染。“潇潇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原因,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潇潇、子规哀鸣都是写实。暮春三月,春色正浓,可写之景可谓数不胜数。但是作者独取此景,这显然和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是,苏轼毕竟是一个“奋厉有当世志”的杰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难道人生就再无少了吗?何必自伤白发,哀叹衰老呢?集中体现了他虽然身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末句“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白发”和“黄鸡”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逝,调子低沉。苏轼在这首词中是说不要伤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就一扫白诗的低沉调子,也冲淡了上片“潇潇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
此词,上片写景,景色如画,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近千年来,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焕发出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前进的信心!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揽景会心,情深意远 ——苏轼《蝶恋花》赏析
翻译 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有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是不要担心,)天涯到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春天还是会到来的)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发出动听的笑声。围墙外的行人听到了笑声,(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慢慢的,墙里的笑声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无情所伤害。
本词当是贬谪岭南时的作品。诗人揽取眼前景物,以寄托个人的身世之感。
诗人向往春天的景色,可是,眼前落花飞絮,一年的好景致又过去了;诗人爱慕佳人,可是墙里的佳人不理睬他!
上片就眼前所见写景,这实写;下片抒情,是虚写。借偶然遇到的情事,表达“墙外行人”的失意、惆怅和苦闷。
词的开篇给我们展示的是春已归去的图景:
“花褪残红春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红花落尽,枝条上留下的是花的残痕和苦涩的小青杏,小燕子逐春飞来,恋春不已。绿水环绕山村人家,春情留连不断。细细品味,残破、惨淡之情油然而生。然而,我们读词时,却必然会联想到当日春光明媚的景象:山花烂漫、柳絮飞扬,冰消雪融后的小溪水,淙淙流过山村人家,燕子戏水闹春,这样的春日,怎不令人神往!两相对照,眼前春的归去,又怎不令人黯然神伤!这种情景交炼而得言外之意的妙笔,正好比一抹彩云,去留无迹。而这种对春的向往却在我们心里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迹。
“枝上柳绵吹又少。”这也是说春归去的一种景象。然而,柳絮在古典诗文中,往往是薄命女子的象征,看见柳絮,很自然地又联想到被遗弃的女子,随风飘摇,没有空白之处。杏子虽然是酸苦的,但它还是会让人联想到落去的鲜花,而柳絮呢?落就落了,谁还惦记呢?这恐怕就是词人身世的自叹吧!
“天涯何处无芳草!”诗人正自哀怜,满眼芳草使眼前一亮,春天虽然去了,可芳草哪里没有呢!这正是诗人无可奈何聊以自慰的思想反映。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
下片则以墙里秋千墙外道、墙里佳人墙外行人,进一步抒发诗人的感情。
“墙里秋千墙外道”此为此词的过片。秋千是春天的景物,荡秋千也是我国古代女子春天的一种体育活动。她们被春天招引得在闺里待不下去了,走到户外去排遗冬的寂寞。它和上片紧密相连,又引出下片所要写的情事,使诗词意脉不断。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墙外心事重重奔走于荒郊野路的行人,无意中听到了墙里佳人的嬉笑声。由“巧笑倩兮”的笑声,联想到“美目盼兮”的佳人,以及她们在顾盼之间销人魂魄的姿态。这样的佳人,怎不令人倾慕爱恋!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可是,这荡人心志的笑声是无意的,她们消遣够了,走了。走远了。留给“墙外行人”的只剩下懊恼和惆怅,继而是自作多情的自省。
诗人自作多情,因为墙里佳人是无意的,这多情无疑是多余的,无益的。从这一小小的“误解”中,又使我们触摸到了诗人的深深的幽怨!诗人的九曲回肠,就是在这清丽、婉约的词句中表达出来的;诗的意境,就是在这平妥之中开拓至深的。
减字木兰花 苏 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答案】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会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把握青春年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青春年华的感情,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各2分)
【诗词浅析】这首词的大意可以结合韩愈的《早春》来理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不过苏轼也真是偷懒,一首当中差不多有一半化用或者直接引用韩愈的诗,只有下阕表达了自己的一点思想感情。
整首诗可以这样解:“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这是一年当中春色最好的时候吧。天空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遥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绿铺在地面。
不要推辞会醉倒在这个季节。花是不经开的,人是容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如果把春天分成早春、阳春、晚春的话,那么在花开花落的特征上,与人生的兴衰就有可比性。根据韩愈的意思,早春显然是春天中最好的时令,苏轼采用了这一说,并且说要在这个时候“醉倒”,不要等待落花时节,触目伤怀,颠之倒之。那么,我们可以揣测:趁年轻时潇洒走一回,及时把握青春年华,珍惜一生中最好的时光,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颠倒,无所作为,大概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