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引导孩子读书
引导孩子爱上读书
1、给孩子营造读书的环境气氛
假如你家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我建议你在家里孩子经常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面放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名人传记,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以及简易的历史地理知识类书籍,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手里,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个吸引他们的世界。事实上,很多伟人正是在艰苦的童年因为读了几本书,哺育了他们的心灵成长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
2、给孩子朗读优美的作品
家长用自然的气息,清晰而响亮的声音,正确而流畅的语音,把孩子感兴趣的作品一字一句的朗读给孩子听,能使孩子通过语言接受书籍的熏陶。给孩子朗读作品,对儿童早期的阅读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成人要选择适合于儿童特定年龄阶段的兴趣特点的图书,在朗读之前,要先对图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故事发展情节、角色人物的特点、语言风格有所理解,从而有助于朗读时更好地运用声音、语气、语速去表达作品。让儿童坐在自己的身边,书的高度与儿童视线平行,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在朗读前引导儿童通过观察封面图画预测故事情节,然后向儿童提出验证各自预测的要求,使儿童带着问题聆听故事,吸收新的信息,思考新的问题。
3、和孩子一起读书 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效果将更加理想。一家人在晚间的灯下,彼此朗读一段书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分享知识,也是维系家人感情的良好方式。当代中国的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除了柴米油盐、锅碗瓢勺、吃喝拉撒以外,常常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特别是两代人之间常常找不到沟通心灵的话题。如果养成了一家人一起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佳途径。如果能经常和孩子聊聊书中的故事,复述书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家庭就会逐渐变得高雅。特别是图画书、故事书的内容,假如孩子能够清楚、正确地复述大意,就表示他已经吸收了书中的内容。就书中某一角色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既帮助了记忆,也锻炼了思考认识能力。让孩子说说读完此书的心得和感想,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这种崇尚学习的家庭氛围肯定有利于孩子的成才。有一个母亲在谈到鼓励孩子读书时是这样说的:
儿子上学后,为了使他积累词汇,我们母子经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自然,一开始儿子经常输给我,我有时也有意输给他几次,他表现出了“不服气”的神色。于是他开始翻书、查成语词典,到处搜集成语。我看时机已到,便偷偷地买来《成语故事大全》,放在书架上。这一招果然很灵,趁我不在家时,儿子如饥似渴地读书,准备了一大串成语来对付我,还知道了不少成语的出处。儿子终于“大获全胜”,我佯装不知,但目的已经达到。这学期,孩子又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和儿子约好,每天放学回家后,儿子负责教我,我们每天练字一篇,看谁写得好,看谁进步快。儿子早已摩拳檫掌,准备与我一决高低。
就这样,我们母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其乐融融。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没有声色俱厉的强迫,偶尔还互相吹捧几句。我对儿子说:“儿子你真棒!将来肯定要超过老妈。”儿子也顺势拍个马屁:“”那是,也不看看咱是谁的儿子!虽然说这样跟着儿子跑跑颠颠的,也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你追我赶的滋味还满有意思,亲情有时变成了友情,母子有时有成了小“哥们”,而彼此的心却靠得更近了。
10年教育儿子的路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做母亲是我毕生的伟大事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享痛苦与欢乐,共同体验成功与挫折。我虽然知道,终有一天,他会挣脱我的怀抱,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但我不会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除了拥有自己的天空,也分享了孩子的世界,是孩子使我生命的体验更加多姿多彩。
4、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
为孩子讲书中的故事,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凭借故事的魅力强烈地吸引孩子,从而诱导孩子为寻找乐趣而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同时,也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这种要求也会逼着父母必须坚持经常看书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便需要时如囊中取物一般。
首先,要选择好讲故事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形成习惯以后,你和孩子每天都会期待着这一时刻,从而使这一活动成为每天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都会更加自然地参加这一活动,彼此间合作会更加愉快。我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最适当的时间是每天的上床睡觉前。因为这一时间既固定又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机动性,不容易被琐事耽误。
其次,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个固定的讲故事的场所。我认为最合适的场所是在卧室或书房。另外,昏暗的灯光有助于创造某种氛围。再次,对于低龄儿童讲故事,每次讲故事的开始和结尾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动作。譬如,开始时你可以用手在书架上“捞”一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把故事“扔回”到书架上。这样,会对诱导孩子看书起到暗示作用。
成人应以口语的形式,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把图书里的故事内容讲给孩子听。讲故事是用一种交谈或对话的方式进行的活动,这对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讲故事法与朗读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要用口头语言来讲故事,还需要运用适当的体态语言去演绎故事的内容。成人在讲故事时应根据故事的内容,控制自己说话的声调、音量和速度,用脸部的表情和身体的动作等来表达角色和故事情节的变化。在讲故事的同时,可以引导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图书插图及文字,可以促进孩子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
5、故事表演法
孩子阅读故事图书后,在成人的引导下,以玩偶或自己扮演角色的形式,把图书故事内容、情节表演出来的一种方法。这是在图书阅读后较长一段时间里进行的延伸学习的方法,对孩子的言语、思维、理解和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故事表演的过程中,要鼓励孩子模仿故事里的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模仿各种人物的活动姿态、行为与动作。帮助孩子学习故事里角色的语言特点,特别是对话语言。另外,要启发孩子把日常生活中自己观察到的、看到的人们说话的表情、语气、音调等运用到故事的角色语言中,发挥他们的表演潜力。通过故事表演,孩子对图画书里的角色,故事情节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会逐步加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通过故事表演,孩子学习角色的对话和故事里的语言,会促进了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增强阅读的兴趣和对文学作品的体验。
6、与孩子共同讨论书里的内容
父母与孩子一起围绕所阅读的图书,提出一定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书里的内容。可以是一边朗读或讲故事,一边与儿童进行讨论,也可以是阅读前或阅读后的讨论。
在讨论中,家长的提问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提问的类型而言,有以下几种:引导孩子观察和描述的提问,引发孩子回忆和比较的提问,启发孩子联想和想象的提问,引发孩子因果推测的提问,引发孩子假设、质疑的提问。当然,成人也要鼓励和激发孩子的提问,通过双向互动的探讨问题的方式,孩子对图书作进一步的分析,将接收的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由表及里地分析和综合,扩展或修正自己的认识,能极大地提高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7、“缠着”孩子把书中的故事和知识讲给父母听 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以后,为了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要有意地“缠着”孩子请他讲故事或书中的知识,或者以相互给对方将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讲故事。每次讲完后,家长可故意做惊奇状,大加赞扬,或“缠着”孩子问这问那,询问故事的细节。这会使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加稳定。
讲故事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还能从故事中获得教益。从“岳母刺字”到黄继光、董存瑞,从女娲补天到宇宙飞船,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从祖冲之到李四光,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鞭挞,对科学的向往,对世界的认知,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8、引导让孩子从书中寻找疑难问题的答案
孩子一般都有缠着大人问这问那的习惯,当家长适时地告诉孩子,他问的问题在某某书中有很好的解答时,孩子就会产生接近书本的强烈要求。例如引导孩子读《十万个为什么》就适宜采取这种办法。家长对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就在某某书中,孩子也会慢慢对书发生兴趣。当你给孩子讲三国的故事讲到最精彩的片段时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的第几章、第几页,孩子就会主动去翻书阅读。
9、帮助孩子选择读物
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本坏书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为孩子挑选书籍时,要把孩子带上,要让孩子在购书现场看看家长是如何选择书籍的。一般来说,选购书籍应先读一读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从中弄清这本书是否适合于孩子的年龄,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再看一下目录,判断一下孩子是否能读懂,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本书。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中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
10、要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为了让孩子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就必须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略读、跳读;朗读、默读。对于不同体裁的读物还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为了寻找某些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
第二篇:如何引导孩子有效的读书范文
如何引导孩子有效的读
一、(序)从自身读书失败中汲取教训,去引领孩子读书
我的童年时代课外书的确很稀有,偶尔有本连环画册得偷偷的看,假如被母亲抓到,不光是画书被毁掉,还得干脆来家放牛或打猪草,心中害怕失去上学机会,因此在小学与初中时光,除了写字就是做题。中师时,学校书馆里有不少图书,我如同花猫见到了一堆老鼠,不管死活还是有毒无毒,狂读,居然迷上了小说如琼瑶、琴凯伦的言情类,甚至金庸的武侠小说类,当时可以说是读个遍,时间是用上白加黑,速度是三两天一本,标准的一个囫囵吞枣的读法,读书掉眼泪,替古人担忧,读的快忘得也快。根本提不上增加科学文化知识,更没有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在参加工作结婚以后,我又迷上电视剧,从孩子的小学作文中可以窥一斑知全豹。孩子写道:我的妈妈的爱好是看电视。单说星期天,妈妈从早晨就把遥控器攥在手里紧紧的,嘴上说同意给我看动画篇,可等到妈妈睡着,我拿到遥控器时,电视屏幕上已经出现“再见”了。当这段话被办公室的同事们当做侃大山的笑料时,对我来说犹如当头棒喝:我作为家长给孩子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榜样啊?幡然悔悟,翻开读书笔记的扉页,映入眼帘的的这样一句句读书名言:书犹如药也,多读可以医愚。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于是,我选择了走陪伴孩子读书之路,想让孩子多读好书,从孩子上四年级以后,我利用星期天,寒暑假把孩子带到新华书店,呆在书店里,让孩子从新课标推荐的书堆里选她喜欢的书去读,开始我和她都在二楼读孩子书,与孩子同读一本书,后来我转到一楼去读巴金、高尔基等名著,告诉孩子我读的书,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也摸到一楼,开始在囫囵名著,后来初中高中了,孩子只是自己去书店待上半天。几年过去了,我与孩子回顾她大概读了多少本书,从量上看是不少,已经接近两百本,(我有个习惯,总是让孩子记录她读过的书名与作者,所以有目录可数。)在闲聊时孩子说她长期坚持最爱读的书就是《少年文摘》,从那里不仅得到知识和道理,得到快乐的享受,还可以直接模仿写作。至于读书的效果到底有多深远,目前我还无法鉴定。我发现孩子对于一本名著会读几次,如《红楼梦》,小时读的是拼音版,中学读的少年版,高中她读起了竖排的古文版,我最近也读高中课标推荐的版本,可孩子拿着两种版本建议我读她的,理由是我的书中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讖语》中细节不仅浓缩,还出现张冠李戴的描写,七言律诗: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午夜无犯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木,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借,风雨阴晴任变迁。本是林黛玉所做,却改为薛宝钗所做。从孩子的这段话里,我感到孩子读书,不再是为了完成读书任务,读书已经成了她求知途径。孩子不但在赏词析句,开始去评判鉴别书的价值,这是读书层次的提升。由此感叹自己几年前幸亏悬崖勒马,改邪归正,没把孩子领下道。
二、引导学生读书有效的收获
每当我看到书店有那么多的好书,我就在惋惜自己不再青春年少,每当我看到我的学生在校园内只是机械的完成我给的作业时,我都会在想,怎样引导他们有效的读书,读有效的书,如何点燃读书兴趣的火花,怎样启动孩子的我要读,我想读的内驱动力,那才是水到渠成,习惯成自然,那才是交给学生成才的钥匙。想的头大,还是没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全面实施的方案。下面只谈一些芝麻绿豆式的一点做法,与大家公议。
先讲我与学生读书的一个故事吧。在2007-2008年,上学期,我和我班的学生迷上了《上下五千年》,班长吴可欣买了一套,我想读,又不好意思把学生的新书霸占。于是利用当时我居住空间大的条件,相邀七位爱读书,有好书的女生晚上在我家与我同住。目的就是想读他们的书,带着他们读书。每天晚上我们八个人就轮流读《上下五千年》里的故事,每天读七八个,当生读书时我就认真的记下我想记的知识,孩子的向师性,模仿性很强,我记孩子也记。第二天在班级里,开始我有意识的抽出十分八分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读给学生听,接着让那七位女生也派个代表把自己的读书笔记读给大家听,大力表扬鼓励一番,唬得班里学生满脸羡慕,学生的反应是围着这几位女生刨根问底,读什么书,一下能知道这么多知识,能借读吗?哪里买?等等,一段时间以后,我到班级转时发现,有的一个人独自在读,有的是三五成群在读,我知道他们是想在那十分钟笔记朗读钟显摆一下,满足争强好胜心。就这样在用了大半个学期的时间,我班学生读完了《上下五千年》又读了《少年百科知识》分(地理,历史 自然 动物植物),整整两套书,对于学生来说,受益匪浅。这是我开展培养学生读书兴趣,创设读书氛围,从“打造读书先锋队”入手,推进整体读书工作的一个案例。
我从案例中也发现几点收获:
1、让学生明白读书有目的,读书有方向。读《上下五千年》想系统了解中国的发展史,读《少年百科》增加对地理,自然,动植物的了解,增加知识,开阔视野。读书的目的和方向虽然有,但是要因书而异,因人的兴趣需要而异。阅读是一种文化积累,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情感熏陶,是一种人格塑造,不可看成急功近利,体现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吸取的空间,读前不要让学生带着很多问题去读,以免造成读书的压力,降低读书的兴趣,读后交流会循序渐进的进行阅读指导,为下步阅读奠基。时老师的课外阅读指导为我们提供了经典范例。
2、指导学生读书要交给孩子基本的读书方法。向学生介绍有效的读书方法选读、精读、速度、连读、朗读。不同的书籍选择不同的读法。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是书少人多,要实施资源共享,可组织学生轮流读,听读时要学会记下感兴趣的东西。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有意去记忆,才会长久保存在记忆中。实行: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话说好脑不如烂笔头。采取读书与笔记与日记相结合。每周要展示笔记一次。展示读书笔记的目的有二:一是知识共享,二是激励全体学生的读书兴趣,利用和发掘学生“我要读,我想读”的内驱动力。
3、让孩子学会读书要持之以恒,不能是一朝一夕的心血来潮式的,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式,头脑发热式的都不可取。读书贵在坚持,老师的督促就是起到给力打气的作用。如何督促?那就是第4点的收获
4、读书要有布臵就要有检查。读了一本书的效果有无,学生是走马观花式,还是水过地皮湿式的。检查的方法可多样,除了读书笔记以外,还可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检查,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甚至是让学生课堂限时完成一篇读后感,我想在几次检查后,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为了不让自己交白卷,会老老实实的认真阅读规定的读物。多读有益的课外书,与语文阅读理解水平的提升是否
成正比,实践证明,答案是肯定的是,当时整班的学生在阅读与作文水平成绩是突出的。我记得2008年时教研室第一届阅读竞赛,通过校镇级选拔,我班的学生参加竞赛,成绩很令人欣喜,2008年下半年,我过来了,我们教委主任打电话让我回去领竞赛的奖金,让很难忘。
5、发挥三种榜样的力量。首先是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前面已经讲的很具体了,就是我们都明白,当学生看到老师在他们面前除了上课就是批改做作业,剩下的时间就是静静的读一本时,孩子会自觉学着老师,只要在教室内,他就是学习,处理作业,看书,即使想讲话,也是悄悄的,在他看来,就是不应该的,达到这一层面时,就是孩子为自己在教室创造了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了,当然也可以安排值日班长监督大家的行为,以确保良好读书氛围的长久,毕竟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行为习惯。其次,家长的读书榜样作用的发挥,在历次家长会上,我都会动员家长每一学期为孩子添两本学校推荐的课外读物,讲讲读书的好处。有的家长说买了,他不读。我建议他们,每天抽出时间陪孩子读读讲讲,先把孩子引上路,以后他自己就会走读好书的路了,新店镇有一对夫妇是老师,他们的孩子已经上到博士,她们回忆的最多就是从孩子小时起,晚上一家总是在一起书,父母看好书总是推荐给孩子看,孩子看了好书也会推荐给父母看,一起读书成就孩子一生爱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现在,我班有几位家长表现很好,不光为孩子买书,还能坚持督促孩子读书。从二年级时乔一凡的母亲让孩子递来一纸条,让我为她孩子提供几分钟的讲台,让孩子把前天读的故事讲出来,锻炼锻炼孩子的胆量和说话能力,于是,我班的不定时的每天20分钟学生讲故事、演讲比赛、表演、朗诵诗歌会就这样开始并持续着。其三,树立学生为读书榜样,经过几个学期的坚持阅读,班级出现比较会读书爱读书的学生,他们就是老师发展的对象,树立他们为学生的读书榜样。老师会为他们开读书小灶,让他们在集体中交流读书经验,以一带多去影响学生,以推动整体学生读书的深入发展。
三、近期读书活动的开展
进入三年级,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读书活动:
1、依据‘资源共享”方案和“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在班级从新建立藏书借书规则。一二年级学生小经验不足,老师亲历亲为,组织值日班长负责每日或每周借阅图书,整理书柜。可还是发现浪费班干的时间与精力,养成一部分学生不爱别人的图书习惯,借阅图书流于形式。因此,在学期初,我对班级每一位学生的藏书情况进行细致的统计,张贴上墙,名为好书共享。建议学生根据自己需要独立向个人借阅,用来培养学生的个人交际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爱护图书的自觉性。
2、帮助学生有选择有计划的读书,提高阅读品味,读有效的经典书,落实读书的有效性。
儿童读物多如海洋,在这里可以把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改为“有效的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指导学生用有限的时间读无限的书,我们老师要帮助学生精心选择课标规定的必读童话、散文、科普、诗歌、名著都要读,读书要精,面要广。好在时主任、臧老师、袁老师、宋老师等等都是引导学生读书的行家里手,特别时主任热衷研究引导学生读书工作,深入细致,每年都细化到年级段可读与必读书目,为我们阅读指明方向。三年级学生喜欢读图文并茂的连环画,画中人物的言谈举止跟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真实,连环画、书报、看起来妙趣横生,对古典名著是不大感兴趣的。学生课间读读这些还行,但中午及晚上的读书,就
要选择课标规定的经典的书去读,低年级侧重于趣味阅读中年级要趣味阅读向经典阅读过度,并且鼓励每个学生做好计划,本学期读那几本书,每本书读多长时间,每天读完多少页,读完一本就要写一篇读书笔记,进行一次演讲活动。评比出每月的读书优胜者。
3、个人自主读书与集体共读经典相结合。
本班除了学生自主阅读之外,本学期集体还展开主攻《论语》,每周两则论语,每节课前朗读记忆,教师梳理大意,不求甚解。陶继新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中台湾中师学院语教系教授王财贵认为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将会对孩子的一生发展产生深刻的思想启迪。谈到经典对孩子的思想启迪,我深有体会,那是初中的一位班主任在晨会中写一句话“子欲孝而亲不在”,老师让我们记住,不要等到父母去世时在嚎啕,要在老人活着时,让他们有吃有穿,别惹生气,你就做到了孝,你是算有最起码的德了。让我铭记在心,生活中体会到老人不需子女多少钱,需要的儿女绕膝承欢,老人家在晚年总是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需要忠实的倾听,分享他们的成功与失败,甜蜜与痛苦。当年虽然我是父母的老幺女,可我毅然选择留在家乡陪伴父母直到他们老去。减轻了一点“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悲痛。王财贵强调读经典的内容越深越好,他认为教学语文,与其教唐诗不如教诸子百家,教诸子百家,不如学四书五经四书以《论语为要》在引导孩子读书过程中,孩子也在有意无意的学习识字,书读多了识字量也就增加了,会认不会写,不会用,等长大了,理解力提高就会用会写了。
第三篇:如何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的作文
如何引导孩子爱上读书
邯郸县实验小学三(3)班:王少航 家长:王占芳
古语说得好: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是这样的,读书可以增长见识,可以积累好词、好句,读书多了自然会使人的知识水平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这样写起文章来就会成竹在胸。作为学生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多读书来提高知识水平。但是该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如何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现实的问题,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可是该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呢?报纸上曾刊登过一篇关于犹太人读书的文章,文章中提到犹太人好读书,爱看报。以色列全国500万人口,平均每5人有1份《耶路撒冷邮报》。该报每日48版,发行100万份。每个村镇都有幽雅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人均占有图书馆和出版社居全球首位。犹太人的家教很重视读书。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让孩子意识到书本是“甜”的,从小爱书。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大人这样一个问题:“有一种没有形态、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大人就会告诉他:“孩子,它比金子、宝石更值钱,只要你活着,它就永远跟着你,它——就是智慧。”可见,要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就要从小做起,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让孩子知道书是智慧的结晶,是力量的源泉,从而使孩子想读书、爱读书。
除了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以外,还要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古今中外有许多的大文学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毛泽东、鲁迅、茅盾、高尔基、雨果、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等,他们写出了许多千古流传的经典作品,如《唐诗三百首》、《西游记》、《三国演义》、《念奴娇·赤壁怀古》、《沁园春·雪》、《呐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安徒生童话》等等,多读读这样的好作品能够让孩子受益一生。我觉得他们的作品不但是文学功底的体现,更是一种境界,甚至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豪迈和自信。
另外,读书的时候养成摘抄的习惯也很重要,摘抄可以收集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写作水平。俗话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毛泽东,无论是巴尔扎克还是鲁迅,他们伟大巨著的诞生都是从一页页的读书笔记开始。摘抄不仅是语言的积累,材料的积累,还是思想的积累,气质的沉淀。要经常翻看摘抄本,不断熟悉摘抄的内容并融会贯通,把摘抄的内容变成自己随时可用的材料。
总之,读书是一个从培养兴趣到提高阅读能力再到写作水平不断进步的过程。
第四篇: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的28个策略
引导孩子爱上读书的28个策略
1、给孩子营造读书的环境气氛。
假如你家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我建议你在家里孩子经常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面放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名人传记,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以及简易的历史地理知识类书籍,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手里,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个吸引他们的世界。事实上,很多伟人正是在艰苦的童年因为读了几本书,哺育了他们的心灵成长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
2、给孩子朗读优美的作品。
家长(微博)用自然的气息,清晰而响亮的声音,正确而流畅的语音,把孩子感兴趣的作品一字一句的朗读给孩子听,能使孩子通过语言接受书籍的熏陶。给孩子朗读作品,对儿童早期的阅读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选择适合于儿童特定年龄阶段的兴趣特点的图书,在朗读之前,要先对图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故事发展情节、角色人物的特点、语言风格有所理解,从而有助于朗读时更好地运用声音、语气、语速去表达作品。让儿童坐在自己的身边,书的高度与儿童视线平行,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在朗读前引导儿童通过观察封面图画预测故事情节,然后向儿童提出验证各自预测的要求,使儿童带着问题聆听故事,吸收新的信息,思考新的问题。
3、和孩子一起读书。
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效果将更加理想。一家人在晚间的灯下,彼此朗读一段书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分享知识,也是维系家人感情的良好方式。当代中国的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除了柴米油盐、锅碗瓢勺、吃喝拉撒以外,常常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特别是两代人之间常常找不到沟通心灵的话题。如果养成了一家人一起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佳途径。如果能经常和孩子聊聊书中的故事,复述书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家庭就会逐渐变得高雅。特别是图画书、故事书的内容,假如孩子能够清楚、正确地复述大意,就表示他已经吸收了书中的内容。就书中某一角色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既帮助了记忆,也锻炼了思考认识能力。让孩子说说读完此书的心得和感想,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这种崇尚学习的家庭氛围肯定有利于孩子的成才。
有一个母亲在谈到鼓励孩子读书时是这样说的:
儿子上学后,为了使他积累词汇,我们经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自然,一开始儿子经常输给我,我有时也有意输给他几次,他表现出了“不服气”的神色。于是他开始翻书、查成语词典,到处搜集成语。我看时机已到,便偷偷地买来《成语故事大全》,放在书架上。这一招果然很灵,趁我不在家时,儿子如饥似渴地读书,准备了一大串成语来对付我,还知道了不少成语的出处。儿子终于“大获全胜”,我佯装不知,但目的已经达到。这学期,孩子又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和儿子约好,每天放学回家
后,儿子负责教我,我们每天练字一篇,看谁写得好,看谁进步快。儿子早已摩拳檫掌,准备与我一决高低。
就这样,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其乐融融。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没有声色俱厉的强迫,偶尔还互相吹捧几句。我对儿子说:“儿子你真棒!将来肯定要超过老妈。”儿也顺势拍个马屁:“那是,也不看看咱是谁的儿子!”虽然说这样跟着儿子跑跑颠颠的,也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你追我赶的滋味还满有意思,亲情有时变成了友情,有时又成了小“哥们”,而彼此的心却靠得更近了。
10年教育儿子的路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做母亲是我毕生的伟大事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享痛苦与欢乐,共同体验成功与挫折。我虽然知道,终有一天,他会挣脱我的怀抱,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但我不会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除了拥有自己的天空,也分享了孩子的世界,是孩子使我生命的体验更加多姿多彩。
4、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
为孩子讲书中的故事,是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凭借故事的魅力强烈地吸引孩子,从而诱导孩子为寻找乐趣而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同时,也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这种要求也会逼着父母必须坚持经常看书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便需要时如囊中取物一般。
首先,要选择好讲故事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形成习惯以后,你和孩子每天都会期待着这一时刻,从而使这一活动成为每天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都会更加自然地参加这一活动,彼此间合作会更加愉快。我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最适当的时间是每天睡觉前。因为这一时间既固定又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机动性,不容易被琐事耽误。
其次,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个固定的讲故事的场所。我认为最合适的场所是在卧室或书房。另外,昏暗的灯光有助于创造某种氛围。
再次,对于低龄儿童讲故事,每次讲故事的开始和结尾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动作。譬如,开始时你可以用手在书架上“捞”一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把故事“扔回”到书架上。这样,会对诱导孩子看书起到暗示作用。口语的形式,加上适当的表情、动作,把图书里的故事内容讲给孩子听。讲故事是用一种交谈或对话的方式进行的活动,这对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文字认识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讲故事法与朗读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仅要用口头语言来讲故事,还需要运用适当的体态语言去演绎故事的内容。讲故事时应根据故事的内容,控制自己说话的声调、音量和速度,用脸部的表情和身体的动作等来表达角色和故事情节的变化。在讲故事的同时,可以引导孩子一边听故事,一边看图书插图及文字,可以促进孩子理解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
5、故事表演法。
孩子阅读故事图书后,在引导下,以玩偶或自己扮演角色的形式,把图书故事内容、情节表演出来的一种方法。这是在图书阅读后较长一段时间里进行的延伸学习的方法,对孩子的言语、思维、理解和表达等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故事表演的过程中,要鼓励孩子模仿故事里的各种动物的动作、叫声,模仿各种人物的活动姿态、行为与动作。帮助孩子学习故事里角色的语言特点,特别是对话语言。另外,要启发孩子把日常生活中自己观察到的、看到的人们说话的表情、语气、音调等运用到故事的角色语言中,发挥他们的表演潜力。通过故事表演,孩子对图画书里的角色,故事情节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会逐步加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通过故事表演,孩子学习角色的对话和故事里的语言,会促进了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增强阅读的兴趣和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6、与孩子共同讨论书里的内容。
父母与孩子一起围绕所阅读的图书,提出一定的问题,进行相关的讨论,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书里的内容。可以是一边朗读或讲故事,一边与儿童进行讨论,也可以是阅读前或阅读后的讨论。
在讨论中,家长的提问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提问的类型而言,有以下几种:引导孩子观察和描述的提问,引发孩子回忆和比较的提问,启发孩子联想和想象的提问,引发孩子因果推测的提问,引发孩子假设、质疑的提问。当然,也要鼓励和激发孩子的提问,通过双向互动的探讨问题的方式,孩子对图书作进一步的分析,将接收的新信息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由表及里地分析和综合,扩展或修正自己的认识,能极大地提高孩子的思维。
7、“缠着”孩子把书中的故事和知识讲给父母听。
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以后,为了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要有意地 “缠着”孩子请他讲故事或书中的知识,或者以相互给对方将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讲故事。每次讲完后,家长可故意做惊奇状,大加赞扬,或“缠着”孩子问这问那,询问故事的细节。这会使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加稳定。讲故事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还能从故事中获得教益。从“岳母刺字”到黄继光、董存瑞,从女娲补天到宇宙飞船,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从祖冲之到李四光,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鞭挞,对科学的向往,对世界的认知,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8、引导让孩子从书中寻找疑难问题的答案。
孩子一般都有缠着大人问这问那的习惯,当家长适时地告诉孩子,他问的问题在某某书中有很好的解答时,孩子就会产生接近书本的强烈要求。例如引导孩子读《十万个为什么》就适宜采取这种办法。家长对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就在某某书中,孩子也会慢慢对书发生兴趣。当你给孩子讲三国的故事讲到最精彩的片段时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在《三国演义》的第几章、第几页,孩子就会主动去翻书阅读。
9、帮助孩子选择读物。
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本坏书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为孩子挑选书籍时,要把孩子带上,要让孩子在购书现场看看家长是如何选择书籍的。一般来说,选购书籍应先读一读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从中弄清这本书是否适合于孩子的年龄,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再看一下目录,判断一下孩子是否能读懂,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本书。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中小学(微博)生普遍喜欢的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
10、要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为了让孩子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就必须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略读、跳读;朗读、默读。对于不同体裁的读物还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为了寻找某些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
11、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书
很多爸爸妈妈不知道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尤其是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如果你真诚地喜爱着《红楼梦》,那么就大声地朗读它,把这种快乐和热爱展示给孩子。对于初生的婴儿,声音的韵律和魅力远远比语言的意义更重要。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当然还需要为他选择合适的食粮:文学的、认知的、科普的、益智的、情感的等等。大人仍然可以遵循“我喜欢,我选择”的原则。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C.S。刘易斯有一句至理名言:“仅仅让孩子们喜欢的故事还算不上是好的儿童文学。”所以,如果一本童书不能唤起你的喜爱和敬意,你大可将它放弃,它未必是一本好书。
12、为孩子大声读
为孩子大声读书,是公认的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为简易而有效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大声”并不是发出很高分贝的意思,而是指“读出声音来”让孩子能够听清楚。
1985年,大声朗读与持续默读被美国教育部正式确认为最为行之有效的两种阅读教育方法。大声读的益处非常多,能增加孩子的词汇量,提高孩子语言学习能力,并能直接引导孩子在阅读上取得更大进步。家长首先应告诉孩子阅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然后再逐步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为孩子大声读书,本身并不困难,难在持之以恒。选择合适的时间段,每天坚持至少20分钟,和孩子一起快乐地享受这个过程,最好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如有可能,至少坚持到孩子小学毕业,直到他明确表示不再愿意继续。
13、边读边玩
天下或许有不爱读书的孩子,却没有不爱玩的孩子。在观念上,不少大人把阅读或者学习活动看作是相当严肃的事情,其实,在早期教育中,孩子所学到的一切几乎都是从游戏中获得的。对于孩子来说,阅读本
来就是一种游戏。儿童的阅读可以有许多种玩法。比如,有的书本身就是玩具,可以当作汽车在地上滚,可以当作积木搭房子,可以当作拼图变图案,有的可以在洗澡时放在浴盆里,可以铺在地上当作游戏用的地板。不过大多数低幼图书是一般的图画书,大人可以随机变出花样,和孩子边读边玩,如角色表演,画画,做手工等。
14、他翻页,你读书
在为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如果能让孩子参与进来,将会既好玩又有效的事情。1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可以翻动书页,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请孩子来主持翻页,由孩子来控制阅读的速度,你可以从侧面了解到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和喜爱程度。
15、阅图漫步
阅图漫步,就是轻松自然地引导、陪伴孩子翻看图书里的图画或插图。这种活动适合图画书或有插图的书。优秀的图画书往往有很好的图画叙事能力,孩子甚至或以从图画中“读”出一个完整的故事来。在这个阶段进行的漫步类似一种预演活动。比如:“不好,大灰狼来了!”“这只小猪为什么叫懒懒?”经过这样的热身,孩子的注意力就被吸引过来,对书里的故事也充满好奇心。
16、一边读,一边演
在为孩子大声读书时,如果更多地加入表演成分,会让整个过程变得很开心,而且达到很好的效果,孩子天性喜动,好夸张,喜欢把什么事都当真。表演性的读书,正是要利用孩子这种可爱的天性,把他引到知识的殿堂中来。最简单的表演是富有感情色彩,节奏适当的朗读。最有趣的表演是吸引孩子来参与的分角表演。如果让孩子成为故事书中的一部分,他们会乐此不疲。
17、引发问题,引导思考
在亲子共读的活动中,孩子往往会提出许多的问题,这是非常重要的交流机会,大人可不要忽视。与孩子共同读书的目的就是要分享,分享快乐,分享困惑。如果大人善加引导,可以让孩子获得丰富的体验。
18、聊书
与孩子一起读完书后,很多大人喜欢向孩子提问或要求孩子复述故事,这样做主要是想考查孩子是否理解、记住了故事。这的确是一种方法,但未必是最好的方法。不少孩子对这样的考查感到不耐烦,而他们的反应又令大人不满意。有的孩子甚至因此渐渐对共读活动感到厌烦。与孩子聊书通常也是从一些问题开始,但这些问题并不是要考查他是否理解正确,而是要引导他说自己的想法来。因此这种聊书应当是无压力的、发散性的、结论开放的。我们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并从中获得快乐。与孩子聊书最好以“说来听听”这样轻松的用语开始,重要的不是让孩子“答对”,而是通过交流使双方获得认同。
19、读后行动,拓展阅读
我们要关注孩子在共读之后的反应,因为阅读不是读完就完的事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阅读反应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帮助孩子理解并引导孩子拓展阅读的重要环节。小小孩如果喜欢上一本书,最常见的反应是“再来一遍”,他们喜欢大人反复读。有的孩子会把自己想像成书里的主人公,自编一些好玩的说法。还有的孩子,会把玩具动物排成队,自己捧着书给它们“讲故事”,这都是值得鼓励的积极反应。20、给自主阅读留出空间
在亲子共读中,除了大人为孩子大声读外,也应当鼓励孩子自主阅读。大概从孩子手能抓住卡片时就可以让孩子自主阅读了。自主阅读的培养主要是注意力和习惯的培养。
21、“书虫”长、长、长
不少家长喜欢为孩子做成长记录,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如果能将孩子的阅读成长经历记录下来,不但会非常有趣,而且会对引导孩子阅读很有帮助。最简单的记录是记下每个阶段孩子读过的书。不过,做这样的记录最好是能让孩子一起参与,而且以有趣直观的形式来记录。可以将孩子读过的书名写在一张张卡片上,摆成一条虫子的形状,孩子读的书越多,虫子就越长。更为细致的记录还可以包含阅读的方法和孩子的阅读反应,如对某些书的好恶,读某些书时提到的有趣问题,读后感等等。
22、延伸阅读
如果要激发孩子持久的阅读兴趣,就需要特别关注延伸阅读。最常见有基于作者、基于主题的或基于相关事件的延伸阅读,比如孩子在读到成语故事或历史故事时,会对历史上某个阶段的事件产生疑问,大人如果能适时提供相关的图书,一定能获得很好的效果。这就是基于主题或基于事件的延伸。
23、让孩子引导孩子
让同龄的孩子进行阅读交流,是另一种既有效又有趣的引导方法。最直接的交流方式是相互借书,最好的交流方式是让孩子们一起看书,聊书。
24、走到哪儿,读到哪儿
阅读是一各生活方式,它是爱书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小书迷来说,到处都可以是读书的好地方。在家里,可以在床上,书桌上看书,也可以在地板上,妈妈怀里看书。外出时,可以在旅途中看,在郊游的山顶上歇息时看,可以让那些需要打发的时间变得更充实。
25、充分利用公共资源
最常用的图书公共资源是书店,图书馆和互联网。
26、书香满家园
用书来装点日常家居环境,在家庭中营造阅读气氛是让孩子爱上书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想让孩子爱上书,关键是大人对书的态度。家庭的阅读活动不但可以在亲子间进行,还可以在整个家庭中进行。大家一起聊书,一同看书读报,遇上好玩的段落,爸爸为妈妈读一段,妈妈为爸爸读一段,那种从阅读中获得的快乐,会很自然地传导给孩子,何愁孩子不爱上书呢?
27、橱窗原理
我们逛商场时,往往会对精心布置的橱窗特别留意,许多人会在橱窗前流连。多项调查显示,在橱窗中展示的货品往往是成交率最高的。如果我们想向孩子推荐一本好书,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橱窗原理。
28、享受爸爸的声音
让爸爸也来参与亲子阅读!在现代社会,阅读障碍几乎可以与学习障碍画等号,而在孩子出生的头几年里,几乎都是女人带着孩子阅读,其后果是在小学五、六,出现明显阅读障碍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男生。
第五篇:家长引导孩子读书的七大妙招
家长引导孩子读书的七大妙招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孩子从小喜欢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孩子从小就喜欢读书,尤其是当今的社会,孩子成长在一个媒体发达、信息驳杂的社会氛围中,因此,父母肩负着一种义务与责任,那就是引导孩子喜欢读书。
孩子自发地喜欢上书的年龄阶段并不长,一般在七八岁到十二三岁之间。在这个年龄阶段中,如果他对某类书籍的喜爱不能得到满足,过了这个阶段,他的心思便要被许多其他的东西所吸引,他的心灵会被许多成长的烦恼所占据,到这时,父母便失去了一个启发孩子阅读兴趣、帮助孩子养成读书习惯的绝佳机会。
小编整理了一些鼓励和引导孩子读书的妙招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一、给孩子提供读书的环境气氛。
假如你家有个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我建议你在家里孩子经常走到的地方放个小书柜,里面放些童话故事,科幻故事,传奇故事和英雄人物故事,名人传记,动物知识,海洋生物知识,以及简易的历史地理知识类书籍,让孩子随手都能拿到手里,在不知不觉中发现一个吸引他们的世界。事实上,很多伟人正是在艰苦的童年因为读了几本书,哺育了他们的心灵成长期,改变了他们一生的方向,甚至造就了他们未来的事业。
二、和孩子一起读书。
如果你的时间允许,和孩子一起读书、和孩子一起讨论评价书中的内容,效果将更加理想。一家人在晚间的灯下,彼此朗读一段书给家人听。这种习惯,不仅分享知识,也是维系家人感情的良好方式。当代中国的家庭,往往只是“生活的共同体”,除了柴米油盐、锅碗瓢勺、吃喝拉撒以外,常常找不到共同的话题,特别是两代人之间常常找不到沟通心灵的话题。如果养成了一家人一起读书的习惯,正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佳途径。如果能经常和孩子聊聊书中的故事,复述书中的故事情节,谈谈读书的心得体会,这个家庭就会逐渐变得高雅。特别是图画书、故事书的内容,假如孩子能够清楚、正确地复述大意,就表示他已经吸收了书中的内容。就书中某一角色进行讨论,并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既帮助了记忆,也锻炼了思考认识能力。让孩子说说读完此书的心得和感想,这对孩子的表达能力也有很大帮助。这种崇尚学习的家庭氛围肯定有利于孩子的成才。
有一个母亲在谈到鼓励孩子读书时是这样说的:
儿子上学后,为了使他积累词汇,我们母子经常玩成语接龙的游戏。自然,一开始儿子经常输给我,我有时也有意输给他几次,他表现出了“不服气”的神色。于是他开始翻书、查成语词典,到处搜集成语。我看时机已到,便偷偷地买来《成语故事大全》,放在书架上。这一招果然很灵,趁我不在家时,儿子如饥似渴地读书,准备了一大串成语来对付我,还知道了不少成语的出处。儿子终于“大获全胜”,我佯装不知,但目的已经达到。这学期,孩子又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我和儿子约好,每天放学回家后,儿子负责教我,我们每天练字一篇,看谁写得好,看谁进步快。儿子早已摩拳檫掌,准备与我一决高低。
就这样,我们母子一起游戏,一起学习,其乐融融。没有苦口婆心的劝说,也没有声色俱厉的强迫,偶尔还互相吹捧几句。我对儿子说:“儿子你真棒!将来肯定要超过老妈。”儿子也顺势拍个马屁:“”那是,也不看看咱是谁的儿子!虽然说这样跟着儿子跑跑颠颠的,也耗费了不少精力,但你追我赶的滋味还满有意思,亲情有时变成了友情,母子有时有成了小“哥们”,而彼此的心却靠得更近了。
10年教育儿子的路程使我深深体会到,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知道,做母亲是我毕生的伟大事业。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共享痛苦与欢乐,共同体验成功与挫折。我虽然知道,终有一天,他会挣脱我的怀抱,像小鸟一样展翅高飞,但我不会为此感到遗憾,因为我除了拥有自己的天空,也分享了孩子的世界,是孩子使我生命的体验更加多姿多彩。
三、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
给孩子讲书中的故事,诱导孩子读书。为孩子讲书中的故事,是培养读书兴趣的有效途径。它能凭借故事的魅力强烈地吸引孩子,从而诱导孩子为寻找乐趣而自觉自愿地去读书。同时,也能拉近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这种要求也会逼着父母必须坚持经常看书学习,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以便需要时如囊中取物一般。
首先,要选择好讲故事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最好在每天的固定时间进行。形成习惯以后,你和孩子每天都会期待着这一时刻,从而使这一活动成为每天家庭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久而久之,家长和孩子都会更加自然地参加这一活动,彼此间合作会更加愉快。我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最适当的时间是每天的上床睡觉前。因为这一时间既固定又不固定,具有一定的机动性,不容易被琐事耽误。
其次,你可以在家里安排一个固定的讲故事的场所。我认为最合适的场所是在卧室或书房。另外,昏暗的灯光有助于创造某种氛围。
再次,对于低龄儿童讲故事,每次讲故事的开始和结尾最好有一个固定的动作。譬如,开始时你可以用手在书架上“捞”一个故事;结束的时候,把故事“扔回”到书架上。这样,会对诱导孩子看书起到暗示作用。
四、“缠着”孩子把他读书获得的故事和知识讲给父母听。
当孩子养成了自觉看书学习的习惯以后,为了强化孩子的读书兴趣,家长要有意地“缠着”孩子请他讲故事或书中的知识,或者以相互给对方将故事为条件,“引诱”孩子讲故事。每次讲完后,家长可故意做惊奇状,大加赞扬,或“缠着”孩子问这问那,询问故事的细节。这会使孩子以后看书更加细心,也会使孩子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这种做法会激发孩子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阅读中去,使孩子读书的兴趣更加稳定。
讲故事的作用不仅是让孩子爱上读书,学会读书,还能从故事中获得教益。从“岳母刺字”到黄继光、董存瑞,从女娲补天到宇宙飞船,从安徒生童话到伊索寓言,从祖冲之到李四光,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丑恶的鞭挞,对科学的向往,对世界的认知,就这样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五、让孩子从书中寻找他急于寻找的答案。
孩子一般都有缠着大人问这问那的习惯,当家长适时地告诉孩子,他问的问题在某某书中有很好的解答时,孩子就会产生接近书本的强烈要求。家长对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后可以告诉孩子,这个故事就在某某书中,孩子也会慢慢对书发生兴趣。
六、帮助孩子选择读物。
一本好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一本坏书也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为孩子挑选书籍时,要把孩子带上,要让孩子在购书现场看看家长是如何选择书籍的。一般来说,选购书籍应先读一读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从中弄清这本书是否适合于孩子的年龄,是否符合孩子的兴趣,再看一下目录,判断一下孩子是否能读懂,然后再决定是否购买这本书。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本中小学生普遍喜欢的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西游记》《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
七、要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
为了让孩子保持恒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就必须指导孩子掌握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例如:精读、略读、跳读;朗读、默读。对于不同体裁的读物还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经典的读物要精读,对于故事类读物要略读,为了寻找某些文献资料时可用跳读。优美的诗歌和散文适用朗读,较为深奥且逻辑性较强的文章适宜默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