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的抒情艺术浅析

时间:2019-05-14 20:3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清照诗词的抒情艺术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清照诗词的抒情艺术浅析》。

第一篇:李清照诗词的抒情艺术浅析

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浅析

李清照,宋代杰出的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1084年生于济南。她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氛和学术气氛很浓的家庭环境里,她的父亲李格非,做过礼部员外郎,同时也是学有专长的学者,对历史、文学、书法均有较高的造诣。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所以其幼年便很有才华,诗词歌赋,无所不能。建中靖国元年与赵明诚结婚,二人志趣相谐,诗词唱和,生活非常美满。大观元年(1107)赵明诚的父亲落职病故,他们夫妻二人回青城居住。至此,李清照的生活景况发生了转折。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和赵明诚相继避兵江南。1129年,赵明诚病死,经受家国变乱后,李清照辗转漂流于杭州、越州一带,于孤苦中度过了晚年。前期生活的优雅和顺利,后来条件的拮据和窘迫,使李清照的心境产生了很大的震动,滋生了诸多感慨和无限的愁绪。李清照词的风格与愁绪则因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境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尤其是后期的作品表现出更深沉的感伤。李清照正是以对真情实感的抒写和清新自然的语言特色,使她成为宋代词坛的杰出作家之一。

清照出身名门,其父李格非,字文叔,致力于经学,以文著称于时,为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其母是相门之后,也知书达理。《宋史·李格非传》云:“妻王氏,拱辰孙的家学渊源。她通晓音律,长于诗词,工散文,能书画,懂金石,是个不折不扣的多才在衣冠,当与秦七(观),黄九(庭坚)争雄,不独于闺阁也。”(注《词品》卷二)清王士祯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惟幼安(辛弃疾)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注《花草蒙拾》)谭玉生在《论易安词》诗中把她与李白相比:“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注《古今词辨》)足见清照诗词艺术成就之高,是久为世人公认。反映其词学思想的《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主张诗词分家,是词学的一大进步。

清照出身官宦之家,这决定她以后的生活,但有可能因其它家宦海沉浮注定她有着起伏波折的生活。作为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女性,清照只有跟着生活的水流随之起落。而她的诗词创作正是反映了其情感的变化历程。

一、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词能以明白如话的语言写出细腻动人的情感,寻常的语言创造出不寻常的意境,.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如《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其中“绿肥红瘦”四字形容海棠的叶多花少,实则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历来为词评家称诵,词作背景是春夜里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绿”和“红”是两种颜色。肥”和。瘦”是两种状态。这里“绿”和“红”借喻叶和花。用“肥”和“瘦”形容叶子的茂盛和花的凋落。鲜明、生动、形象,本来很寻常的字,经李清照一用就很有生气和味道,而又新鲜奇特。同时又以绿叶的繁茂和红花的稀少,暗示春天的逐渐消失,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可见,作者在表达愁意的同时,不忘用字精审而又富有创造性。该句不论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很有创造性。另一方面,读者可见李清照体察的细腻和深婉的情思,由此可更加体会到她增添的“许多愁”。如,此诗描写她翌日清晨急切地向“帘外人”打听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

却答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以两个连用的“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失误,这也恰好衬托出作者观察和推理的细腻。这样一个细心入微,而又多愁善感的女子,怎能免得了世间沉浮的许多愁情伤绪呢?可 见,她的词能通过一个极普通的生活细节,反映作者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却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的意思。也引发读者对作者“愁”的认同与担忧。

清照出生到出嫁前的这个阶段正是李家兴盛的一段时间,当时朝廷重用苏轼等人,作为黄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更是官运亨通。所以,清照在原籍的这一时期的生活是安定,平静,幸福的。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和此期的其他少女一样,天真活泼,对未来充满憧憬向往,但她又平添了一份明慧开朗。李格非如伯乐一样,发现其女聪慧端秀非常人可比,将来会有一番作为,也是为了她能有一个较好的归宿,于是在她十六岁时把她带到了京城。是年,李清照两首《如梦令》使她名噪京师,声震朝野。此词在当时受到的赞赏可以说是无以复加,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词中所绘正是她少女之心的真情流露。让我们来看其中一首:

尝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一首描写她在一次出游时所遇的有趣的生活片段:夕阳辉映下,沉醉的游人乘着未尽的酒兴与游兴归去,竟把小舟“误入藕花深处。”女主人公睁大惺忪的眼睛看看怎么回事。噢,原来是走错了路。“争渡,争渡!”这时却惊起了河滩上悠闲的鸥鹭,哄然乱飞。作品中人物与自然、飞鸟融为一体,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水乡图画!这里没有丝毫的造作和矫饰,作者捕捉了闺阁生活中一次荡舟活动,刻画出一位天真活泼、热爱生活的女主人公形象。基调轻松,感情明朗,给人新鲜流动的感受。再看另一首《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从“露浓”看,女主人应起得很早,并且已经“蹴罢秋千”,“ 薄汗轻衣透”,玩得还很尽兴。这些可以看出少女的蓬勃朝气,充满活力。正玩得高兴,忽然有人拜访,想到“薄汗轻衣透”的自己正在贪玩,如被人发现,那是一件多么令人尴尬的事情,所以连鞋也来不及穿,金钗滑落,赶紧溜走;但还想知道来者为谁,就停下来“倚门回首”佯“把青梅嗅”。通过一连串的动作,把少女得娇羞矜持、多情好奇而又略带狡黠的神态刻画的淋漓尽致。使这个天真憨痴、妩媚多情而又朝气蓬勃得少女形象跃然眼前,格调轻快,清鲜流动。此期的作品明显地带有少女抒怀之迹和“绿肥红瘦”惜春的感伤(如《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

二、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上眉头,却上心头。

清照来到京城后,才名卓著,得到众家官宦富家子弟得青睐。同时才华横溢的赵明诚(当朝宰相赵挺之的三子)闯入少女的生活。两家有意,门当户对的他们很快结合。清照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婚后的清照脱去少女的稚气,沉溺于两情相悦的鱼水之欢,诗词创作具有深于情感、大胆表露,表现出少女的泼辣开朗、缠绵细腻而又不忍离别的特征,如此期的《一剪梅》: 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中载:“易安结婚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即是清照、明诚感情笃厚真实写照。在抒发丈夫离别她的相思之苦中,大胆地表现了她对爱情的追求。词细腻的表现出她性格的温柔、深挚的一面,是女性内心隐秘的独白。她大胆地倾吐热烈的感情和内心的苦闷,女诗人对丈夫的思念何其至深。即使眼前的一点点欢乐使愁眉消解,也不能须臾忘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是对内心情感和变化的巧妙、细腻的捕捉,足见她的一往情深和热烈执着。这种强烈的爱情思念、委婉动人的情感,一般来说都秘不示人,尤其女性,可在李清照的词中却激情燃烧。《蝶恋花·怀春》、《醉花阴》都道尽了女性对爱人思念的九曲回肠!当然,这些抒发女性内心情怀的词句,表现得都比较含蓄,大都借助于深邃的意境和浓厚的抒情气氛而有力地表现出来,很耐人寻味。再看《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用新颖的比喻,直抒独居寂寞对自己内心的折磨。细致地描摹难言的相思,重阳佳节,思人更甚。女主人独处闺中伴着炉香消捱漫长的时日,又在小院篱边对着菊酒捱过了黄昏,当百无聊赖地嗅着菊香转向帘内时,西风阵阵吹来,眼前瑟瑟黄花由景及人,易安想到此时的自己,不禁黯然了。“言为心声”的末三句寓情于物、情景交融,以西风黄花的意境和一个“瘦”字形容憔悴,形象表达了闺中人用情之深和相思之苦。如果没有对爱情热烈大胆的追求和过人的才情,何以写出如此深挚和情意至诚的脍炙人口之作呢?情之所凝,心之所惑,笔之所至也。

写这两首词时,李清照其实过得很不如意了,她的幸福生活很短暂的。因为写此词的前两年,其父被定为元祐党籍,遣回原籍。第二年九月庾寅诏禁元祐党人子弟离京。壬午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人孙及有服辛为婚姻,内定未过礼者并改正。”据此,清照被遣离京,只得投奔上年归籍的父母。这时,清照悲剧性生活已拉开了序幕。此时她的词风已由感性抒发趋于理性思考的转变。

三、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感情真正的转折时期是她三十五岁左右。因为无嗣,清照遭到赵明诚的冷遇。赵明诚单独离开青州居官过程中,或有“天台之遇”,或携妾独往。清照遭受无嗣和被疏双重心理压力,感情倍受煎熬,其创伤就充满苦楚,多了些许幽怨。《凤凰台上忆吹萧》就是这种心境的体现: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词之开篇,不直书离别之意,却尽写懒散心情。突出一个”慵(懒)”字:香炉熄灭却无心续燃;锦被凌乱,也不折叠;头发蓬散亦无意梳理;任宝奁布尘满,却无心装扮,亦不擦拭;太阳老高仍无所事事。词人这样浓墨泼泻写一“慵”字,清照何以精神不振,黯然消魂?仿佛一悬念。其实不然,乃有难言之隐也。表面说“生怕离怀别苦”,实则“欲语还休”。难言之隐为何?上片不说,下片不便直说,但不能不说。“新来瘦”原因不是别后相思,而是因为离别已成定局,无可更改。临别之际,想尽办法欲同夫比翼双飞,但却枉然,只好说为了留他,反复咏唱《阳关曲》千万遍,也就罢了。这就是“休休”的深层含义。清照用了刘晨、阮肇与仙女成婚又离天台(武陵)而归,秦穆公女弄玉与其夫萧史的两个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被疏远的失落,幽怨和独守秦楼的凄苦。《念奴娇》,《点绛唇》“寂寞深闺”,《蝶恋花》“泪湿”都是此类作品。《醉花阴》不是抒别后相思之情,而是“写一腔临别心神”,(李攀龙《草堂诗余隽》)以达到挽留其夫的目的,其真挚深诚的思想感情,诉之委婉曲折的抒情方式,包蕴于独具匠心的构思,产生含蓄蕴籍的艺术品效果,构成完美统一的艺术整体。这个时期的李清照因无嗣,情感苦闷而使作品变的哀伤凄苦,充满幽怨,平添些“婕妤之叹”。李清照此前的作品大都是抒发个人情致的风花雪月之作,被疏的这段时间可视为其创作的过渡期。

至此,李清照与赵明诚感情出现裂痕,夫妻间产生了心理隔阂。在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度下,一个男人,特别是身为官宦的男人,“从一而终”而无其他妻妾,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更何况清照与之结婚十余年,没有为他生下一男半女,被疏是情理中事。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赵明诚有过多的苛责,社会使然,制度使然,但赵明诚留给清照的则是无穷的哀愁,不尽的幽怨。

四、欲将血泪寄河山,去洒东山一抔土。

不久即遭“靖康之变”,此时的李清照已不再缠绵于夫妻情爱,沉醉于抒发个人情志的小圈子,其创作趋于表现对国破的感伤及对统治者无能的憎恨,关心起国计民生之大计来,这使她的创作内容趋于深刻,其创作思想亦与成熟。看她《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靖康二年,金兵攻破汴京,掳徽,钦二帝北去。康王(高宗)赵构仓皇逃命,跑到江南,建南宋政权,苟安江左一隅,无心收复失地。清照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求反攻,但求苟安的做法深感愤慨。于是有感而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诗句激昂慷慨,气壮山河,充满个人英雄主义,充分表现其爱国精神。这种豪言壮语出自一妇人之口,这正是作者积愤难平,对南宋政权武功黯弱的怒气的迸发。同期同类作品中尚有南渡读来无不感到慷慨激越,仿佛触摸到李清照怦然跳动的那颗报国赤子之心!我们来看李清照的《上枢密韩公.兵部尚书胡公》诗。这首长诗是李清照最长的一首,也是内容最丰富的一首。清照在这首长诗里,首先无情地揭露祸国殃民的罪恶行径。然后从战略到外交,从敌方到我方都进行精辟分析。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表达了沦陷区人民深刻的爱国激情和自己为国捐躯的壮烈胸怀。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谁可当将令,币厚辞益卑。”是满朝胆小鼠辈极为可悲的官僚社会的缩影。“夷虏从来性虎狼,不虞予备何伤。”清醒地认识敌人的侵略本质,针对这些,李清照提出要尊重知识分子和人才的诚恳建议,“欲将血泪寄河山,去洒东山一抔土。”是自己愿以身许国的誓言。这首诗奔腾着刚健,热烈的爱国激情,具有丰富而明朗的感情色调。既有幻想式的浪漫的夸张描写,又有冷静,扎实的精辟分析;既有气贯长虹的民族豪气,又有仰天锥心而泣血的悲痛。总之,清照若没有满腔爱国激情,就没有这首激越人心的长诗。

五、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从整个创作过程来看,清照的诗词这个时候已趋于成熟,更富有深层思想内涵。这得益于她慢慢地淡化夫妻间那种缠绵的爱情,真正给清照以重创的,是其夫赵明诚的去世。虽然两人情感已出现裂痕,但他们之间毕竟有一段恩爱缠绵的幸福生活。对于一个女性,特别是封建社会里的一个女性,亡夫意味着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在赵明诚卒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李赵之间若即若离,主要在于赵对她不应有的疏远和冷淡,而清照对赵明诚除报以幽怨外,没有太多的憎恨,这也是中国女性普遍具有的一种既可贵又可叹的品格。她表现出来的是对丈夫一如既往的爱。《金石录后序》记载了明诚病危时感人的一段:“(明诚)途中奔驰,冒大暑,感疾。至行在,„„.余惊怛。„„.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世。”短短数语,表时清照不计前嫌,仍无微不至地关怀赵明诚,尽到做妻子的责任,可见其胸怀。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大病一场,“仅存残喘”。这一病给她后半生造成影响,不仅是失去健康体魄的问题,主要是给她留下了终其一生而难以痊愈的精神创伤。明诚卒后,李清照走投无路,时局更加紧张,金人侵略加紧,南宋恐慌一片。李清照此时关心的不是个人安危,而是“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及其他长物的如何存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亡人一去,存者应尽的责任重大,况身背“与身俱存亡”的遗嘱!作为妇人的李清照在“事势日迫”的情况下,加上亡夫的悲痛,及“玉壶颁金”之诬的恐慌,悲困交集,走投无路,不病至“仅存残喘”才怪呢?这是李清照一生中情感经受炼狱,创伤最重的一段时间。此期的《菩萨蛮》“归鸿”、《蝶恋花.上已召亲族》、《祭赵湖州文》、《鹧鹕天》、《南歌子》、《忆秦娥》正是这种情况下,清照凄苦心情的真实写照。这段时期的创作大都表现家道中落的悲苦,悼念亡夫的感伤,情调凄清哀伤,彷徨无助,风格哀婉,有一种阵痛后的凄凉感。此后的清照颠沛流离,如一叶没有缆绳的小舟随波流走,她已经失去心爱的一切,感情创伤至深,既悲痛家世的败落,又感伤于国家的破亡。清照仍处于破国亡夫的痛苦惯性之中。我们来看一首诗作《春残》:

春残何事苦相思,病里梳头恨发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此诗是李清照南渡后思乡悼亡之作。语意凄清,情思哀婉。春天本是美好的,但作者以“残”语之,自己单身漂泊远逃南国苦苦思念家乡。身体病苦,连梳头发的力气也没有,故要“恨发长”。梁上的燕子还能终日相伴,呢喃相语,可丈夫明诚已离自己而去,不再相伴了。微风送来的蔷微花香也驱不走自己的哀愁。对家乡 故土的怀念和亡夫的痛悼令人凄然。再看《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避乱金华时所写,这个时期的李清照在经历了情感炼狱之后,人已仿佛抽空。在她四十九岁时,可能因走投无路,曾再嫁张汝舟(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进行考辨》)。这又是她一次不幸的婚烟,使她情感雪上加霜。有历经两番情感波折的李清照,已不把嫠妇之愁隐藏心底。《武陵春》就是这样一种心理状态的外化。首句写风吹落花以后,香在尘埃。迟至日落连头发也没有梳理,凄婉的愁苦是贯穿全日的,“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凝练地概括了经历之惨苦。这一句当含有这样的寓意:即经过与后夫的一段纠葛,词人倍加思念她的前夫,她的遗著《金石录》尚在,但人事俱非,心里有多少事,不得说出早已泪流满面,可见这些事都是令人伤感的。愁苦之极想寻求一种解脱:早听说双溪春光尚好,打算泛舟双溪,舒解一下郁闷。可这种想法刚一闪现,又被绵绵不绝的愁思所淹没,“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仿佛一团浓浓的愁云团团裹住主人翁,使之不能解脱。最后的这一千古名句把愁思具体化,仿佛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李煜之“愁”尚能流走,而清照嫠妇之愁去舟载不动!表达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愁思。可见清照此时心境是非常荒败凄苦,彷徨无助。

暮年的李清照的词风因其嫠妇独处的忧愁痛苦,对前夫的感伤怀念,寡居的无奈和晚景的凄凉面变得更加哀婉,悲怆,沉郁。这种形象凝重的意境氛围在其词《声声慢》中达到了及至。我们来看这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姜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怀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他,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怜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李清照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也可看作她一生忧患的概括和总结。在这里,作者以精练的语言,概括而集中反映了南渡以后她的生活特征和精神面貌。在短短的九十七字中,她运用了惊人的描写手腕,展示出自己曲折复杂的内心世界。虽然哀愁满目,曲调凄苦,但无一处不是饱经忧患的低沉的倾诉,无一处不是历经折磨后的急促的忧叹。开篇连吟七对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像是一串感叹,吐出了一个孤寂的老妇人那种若有所失,身心俱寒的凄惶之感。十四字可分三层意思:“寻寻觅觅”是动作,反映了她孤寂自守精神恍惚的情态。女主人公(作者)失魂落魄像丢了什么珍爱的东西,这边寻寻,那这觅觅,寻找的可能是前期幸福美满的生活,也可能是赵明诚当日的爱情,或是心爱的文物字画。“寻”,“觅”二字各作重叠把这种精神恍惚不堪忍受的哀伤便极其概括地表现了出来。想找点安慰,但环顾四周,“冷冷清清”的环境似乎什么都不存在,什么东西都不可能找到。由外及内,内心也倍觉冷清。“凄,惨,戚”三字近义各自重叠构成一句,则极尽强调,渲染之能事。环境的凄冷清寂,内心的悲凄慘痛,种种心绪感受一泻如注,可谓声声泪,字字血!十四字出浅入深,既细腻有层次,又吻合人物情绪发展的要求去,一气呵成,浑然一体,构成心理描写的绝唱。浓厚的色彩氛围一开使便笼罩全篇。读来轻重相间,抑扬起伏。由平和低缓到愈发促迫深沉,如泣如诉,似长嘘,如短叹,意婉情切,酣畅淋漓。下片又续两对“点点滴滴”更是一字一顿,如鲠在喉。时冷时热的气候竟使作者敏感到“最难将息”,可见她身心疲惫,不堪寒热。“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抬眼望,雁去归来又是一年,时光难捱呀!这可是家乡的大雁,旧时的相识?更牵动词人满怀的乡思,满怀凄然。低下头来,满地的枯败黄花,想到孤寡的自己如这黄花一样“憔悴”不堪了。淡酒,过雁,黄花,徒增痛苦,只有独自“守着窗儿”了。凄然望着窗外,什么时候天才能黑呀,心情怆然,百无聊赖。等啊,等啊,到了黄昏,偏又下起了雨,点点滴滴,打落在梧桐叶上,更让人感到悲苦凄绝。“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光景,怎是一个“愁”字能概括了的呢?以“愁”收尾,概括全篇,也是最后压抑情感的一个释放,给读者留下回想的余地。这首词通篇运用口语,采取淡酒、黄花、过雁、梧桐、细雨等形象,铺叙从早到晚一天实感。作者以独到的浓郁、凄凉之意境、急促、顿挫之声调,描摹难状的寂寞与痛苦。梁启超云:“那种茕独恓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此类风格的诗词大都作于这个时期。因为作者久经患难,折磨备尝,早已适应了大起大落的情感波折而使感情趋于平和,变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了。对面前所发生的一切泰然处之。这些反映到作品中,即是字句的自然流露,而使作品风格显得平易浅近。正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自然而然趋于“炉火纯青”。《声声慢》描写手法就是简单的白描,语言也就是口语,意象也只有淡酒、黄花、过雁、梧桐、细雨等。读这些词,就好像一个老妇对听众诉说一个简单的故事。平淡自然,娓娓道来,这正是其“李易安体”成型的标志。一开头,铺陈直叙自己遭到不幸以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冷冷清清”侧重写感觉。“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三个方面都是以“情”贯穿其中。渲染了一种铺天盖地的绝望的美。有人说李清照是因为这首词

而被人们所记住的,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空前绝后,没人敢企及。这是怎样一种愁苦啊,她简直是愁的化身。空屋陋室中,只一人,寻来觅去,一无所获,拿什么来安慰自己呢?官邸的华美陈设已是过眼云烟,芬芳静谧的小花园也没有了,多年珍藏的文物典籍丢失了,用心血撰写的诗词文稿散空了,更重要的是,终生的伴侣也离她而去了。血和泪的倾吐,把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同外敌的侵扰,丈夫的亡故所带来的一切不幸,全部蕴藏其中了。“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丧偶之痛让她尤其受煎熬。精神状态如此,身体也难以维持。接着,诗人写了自己的健康状况,“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字面上说:由于气候时暖时冷,身体难以适应,不能得到调养和休息。其实,这

都是她遭遇的不幸和悲伤引发的凄凉、无助。这也是隐真意于词外的手法,就像“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一样,明明是借酒浇愁,可她不言胸中愁绪,偏说酒淡难敌急风,这种喷薄而出的痛楚,难抑之恨,又借词人炉火纯青 的艺术技巧,流诸笔端,自然感人,溱人肺腑。这首词能写得如此朴实自然、顿挫凄婉,就是因为作者有着不幸的遭遇和苦难的经历,词人是用血泪来写成的。词贵情真、意切、语新。这种喷薄而出的痛楚之情,难抑之恨,又借助词人炉火纯青的艺术技巧,流诸笔端,自然感人。所以,无论是李清照前期还是后期,她的词在抒情艺术上都表现了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技艺手

法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属于她的风格——易安体。她正是以自己真实的个人经历和真挚的情感为材料,通过平淡素朴的语言,酿造出最悠远、空灵的意境,其词韵味十足,含蓄不尽,使人如品名茗,如饮醇酒,也瞻仰了一位中国历史上 坚强伟大女性的魂灵。

总览李清照一生,可谓命运多舛。待字闺中的那段时间,正是李家兴盛的辉煌期。她过着平静闲适的生活,婚后也有一段幸福美满的时光,诗词创作多描绘个人感受、抒发个人情志,或清鲜流动、格调轻快,或缠绵悱恻、惜花伤春。其后夫妻关系淡化,李清照陷入失意惆怅之中,作品多些“婕妤之叹”,或情感转移至关心国计民生,为作品平添豪放之气。夫亡国破之后,李清照颠沛流离、饱经苦楚,作品风格趋于沉郁悲怆,意境氛围比较凝重,语言趋于平和,“易安体”的艺术面貌正是在这些不同阶段逐步发展成熟并最终定型。

第二篇:李清照经典诗词十首

李清照经典诗词十首

李清照经典诗词必背十首(1)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4)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6)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8)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9)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10)永遇乐·落日熔金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第三篇:李清照诗词鉴赏

古诗词鉴赏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蝶恋花》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水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念奴娇》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如梦令》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点绛唇》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衹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晓梦》李清照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春残》李清照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第四篇:李清照诗词研究

李清照诗词研究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著名女词人,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历代以来对其词作的艺术成就,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清照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李清照词的语言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她遣词造句,自出机杼,创造了自然率真的语言。正是由于词人的独具匠心,使词的语言通俗而又雅致,常见而又觉得新鲜。她的词作发臻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她的词作就是她的一部思想情感的发展史。她的“易安体”词对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地影响,被推为“婉约之宗”。本文试着剖析易安词的艺术特征,易安其人的思想感情轨迹,来认识她,学习她。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今山东济南人,出身于书香味浓郁的上层士大夫家庭。良好的家庭环境,使李清照受到了很深的影响,父亲李格非对其的管理和教育宽松且开明。李清照从小能够博览群书,读经史、诸子百家、诗词歌赋、笔记小说,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了丰富的养料。李清照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反对以作诗之法作词,严分词与诗的区别,重视词自身的艺术

特点,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艺术风格独特,形式上善用对比、白描手法,状物抒情,细腻精巧,曲折尽意,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优美,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高峰,对后世影响很大。其词现存七十多首,总体来看完整地反映了李清照一生的情感轨迹。前期作品多写其悠闲生活、闺房相思,内容缺乏深意,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后期多抒发孤寂凄凉的身世之感,情调感伤,并寄寓了对中原故土的怀念之情,风格曲折深隐、哀婉凄凉,如《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本文将从词作的艺术风格的独特性、语言运用的创新性和其词清晰地反映其思想情感的发展历程三个方面来论述

一、艺术风格的独特性

(一)婉约中的丈夫之风。自明以来论词以婉约、豪放为限。所谓婉约,就是以委婉曲折的手法来抒发含蓄微约的感情,简言之即“曲径通幽”。然而同是婉约,易安词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和突出。李清照扬长避短,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即前人所云“李易安词无铅粉气”,《醉花阳》是词人向爱人倾吐重阳佳节深切思念之情的名篇:

薄雾浓云愁永尽,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

凉初透。

东篱把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片写白昼、夜间的孤独难熬,下片追忆从前夫妻同赏秋菊,而以“人比黄花瘦”作结,传达了自己因刻骨镂心的思念而面容憔悴的情形。全词无一字言及相思,而相思之深切又充溢字里行间,可谓委婉含蓄,“无一字不秀雅”,但意思却直率明白,“令人再三吟咀而有余味”。

李清照词风韵之多样性,以及其“神骏之致”,最集中地体现在其词中所谓“倜傥丈夫气”上,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易安词中激荡着大胆、强烈、真率的感情,易安词与传统的词有所不同。李清照为人,爱则热烈,愁则浓重,思之刻骨,怨之断肠,形诸笔墨,则是抒情大胆、强烈、真率。刻骨的相思和浓重的愁怨,本是易安词的重要内容之一。她词中所表现出的相思缠绵、离愁别绪,却于“话中有骨”,而不似一些婉约词人陷入姚鼐所言的“颓废而幽”的境地。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

同时,易安词反映了作者孤傲的性格和超旷的情怀,因而构成了高远的意境。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处两宋交替之际,士大夫多沉溺苟安之中,常有众浊我清,众醉我醒之感。反映在词作中,则是其弧傲的性格特征。“雪里已知春信至,此花不与群花比”(《渔家傲·寻里已知》)、“屈平陶令,风韵正相直”(《多丽·小楼寒》)。显然,在这些词句中,作者把自我注入了这些所咏的花木中,梅之超群,菊之高洁,桂花之脱俗,银杏之纯净,实际上都是词人自我写照。易安词所表现的情感,压抑而能自振,哀怨而能自拔,凄苦而能自强,显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顽强坚毅,其词中豪气正蕴于此。

(二)多样性的创作手法。李清照词作表现手法绚丽多彩,千姿百态,充分表现了她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创作才能。易安词表现手法新颖巧妙,主要表现在:

1、善于移情于物。李清照喜欢将个人的主观感爱揉合于客观景象中,使景物成了感情的载体,既增强了词的含蓄性,又丰富了词的意韵。如《醉花阴》中的起拍,作者把自己的主观感“愁”与“难熬”,分别揉进了客观的空间景物与时间中,巧妙地再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传达出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2、善用对比。李清照一生的际遇就是一种强烈鲜明的对比,她把这种传统手法予以翻新,将对比运用于全篇的艺术构思中,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天真单纯的佳女(卷帘人)与“浓睡

不消残酒”的主人形成对比,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多愁善感和细腻多情;《永遇乐、落日熔全》通过良辰佳节个人处境和情绪前后截然相反的对比,传达出作者思慕昔日家园与忧愤目前时局的心情。她又将虚实融为一体,进行对比,使时空高度浓缩。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词人将“天气”、“衣”、“情怀”与往昔比较,目下为实,从前为虚,实虚参照,形成对比,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情绪。

3、善于熔铸典故和前人诗词。据统计,李清照现存诗词中,用典及点化前人诗句者近半。这既与秦观的“少故实”不同,也不象黄庭坚“尚故实而多疵病”,更无辛弃疾“掉书袋”的习气。其显著特点一是多用人们熟悉常道之典,为避生僻晦涩;二是由作者意旨流摄,创意新颖,拓深了词作内涵;三是把典故用通俗口语表现,明白晓畅,灵动自然。比如“鸿雁传书”,易安词中所用典故较多,且多出新意。如 “云中谁寄绵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声声慢》)。这既用典,又似触景生情,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彼时彼地的复杂内心世界,率真自然,明白易晓,典故与词境水乳交融,达到了“点铁成金”、脱胎换骨、以故为新的境地,构成完美的艺术整体。

4、善用铺叙手法。李清照写词提倡抒情不可局促,要把感情

展开,在凝炼中求得舒展。这种手法既能丰富人物形象,又能充分地表现作者的感情。在<<声声慢>>中,词人把自己的心情和节令、天气景象,等等结合在一起,融以对往事的追忆,过渡到眼前的伤感,既让它们纷沓而至,又让它们一排布阵,而且越写越细,越写越深,感情不断得到推进。当然作者在写作时铺叙手法的运用并非单一,为避免文章的呆板和感情的平淡,结尾警策语句,如《一剪梅》中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等等,都是步步推进,作者以铺叙的手法刻画了抒情主人公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动作,从而达到抒情的目的。

5、她还常用白描手法,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渲染环境,将景与情自然巧妙地组织在一起,情因景而抒发得更加具体形象,景因情而充满了感情色彩,情景相生,韵味无穷。

二、语言的创新性

李清照又是一个语言大师。她的词语独具风格,清新自然而又富有表现力。词不同于诗,词本身是用来歌唱的。这就要求词的语言大众化,口语化,既便于唱,又便于听。易安词的语言尤其注重了词的这一本色要求,这构成了易安词在艺术上的又一重要特色。

(一)口语入词。她的语言明白家常,能“以寻常话度入音律”,推陈出新,化俗为雅。李清照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

如“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全是口语,似信手拈来,全无雕饰斧凿痕迹。但细细品来,却又词蕴深意,言外有情。李清照对语言的锤炼正在于发掘生活中富有诗意的情感后,又能从口话中挑选最准确、最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所以能够在平易中显现功力,浅近中显现精美。

(二)富有音乐之美。她本人对音律的造诣很高,懂得利用语言本身的自然音响和节奏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她特别善于运用双声迭韵来增强作品表达情感的效果。《声声慢》开拍连用十四个迭字,除了“觅觅”、“冷冷”之外,全是齿声字,读来齿牙敲击,短促轻细,造成了一种凄清的效果,用来表现词人孤寂、凄苦的复杂心理状态是再合适不过的。而最后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舌音和齿音交加重叠,又给人一种啮啮叮叮的感觉,生动地表现了忧心情况的情绪。这些又声迭韵字在音节、情调及气象营造方面,与内容紧密配合,续来朴素自然,不露痕迹,得到历代词评家好评。

(三)化用典故。李清照语言的独创性,还表现在用典上。她的词中有不少语言是从前人的诗、词乃至散文的句子而来的,可贵之处是她用典是那样自然妥贴始终保持着她特有的明白易懂的语言风格。如《凤凰台上民吹箫》中“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是化

用刘义庆《幽明录》中刘晨、阮肇之离天台比拟赵明诚之离家。化用《列仙传》仙人萧史与弄玉之典,以“秦楼”代指词人自己的住所。词人用两个仙凡恋爱的故事,暗示她与丈夫美满的婚姻。而今天各一方,人去楼空,从而将意思表达得更加凝炼,丰富,深刻。

李清照在语言上的成就,代表了北宋文人词语言的新高度。李清照从口语中吸收有生命力有表现力的成分,创立了生动、清新的语言风格,这对发扬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坚持词健康发展的方向,是一个重大贡献,对宋词的发展起了良好的影响。

三、思想情感的发展史

(一)青春激情的少女时期和新婚期。

蹴罢秋千,起来慷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嗥。(《点绛唇》)

此词意虽浅,却可见李清照少年才力,以及她未出嫁前无忧无虑的少女生活的一个侧面。这首词通过人物行动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轻灵姿秀、活泼洒脱的少女形象,又揭示了她内心热爱生活的情愫和精神韵致。这恰恰再现了作者少女时代不受封建礼教过多约束,生活的丰富多彩。从这首词当中不难看出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充溢着青春活力与生活热情,充满着无忧无虑。

心绪激荡,任性豪逸的少女时代过去了,李清照于18岁时适

赵明诚。赵明诚也生于官宦也家,其父赵挺之曾官至徽宋朝宰相之位。而他却自幼爱好金石书画,同是一个才华横溢、诗文俱佳的青年。夫妻二人在艺术志趣与文学修养方面颇多一致,经常一起唱和诗词,一起整理古籍,共同搜集和研赏金石珍品,陶醉于艺术世界里,生活得十分幸福,真可谓“金石姻缘”。明赵杰称其“佳人才子,千古绝唱”(《古今女史》)。这既是夫妻,又是诗友、学友、知音的甜蜜生活,更增进了二人的文学涵养与夫妇情感,也使得每一次夫妻别离却给李清照的感情带来强烈的冲击。她把这种感情上的体验,融进了词篇,写出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在《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一词中,作者以活泼、清淅、浅俗的话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以及她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

李清照婚后至南渡前这段时期,是其生活最为幸福美满的时候,夫妇同志,伉俪情深;也是其艺术创作的成熟期,无论慢词、小令均达到很同造诣。其学识更为渊博,艺术技巧更加娴熟,已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易安体”。而词中所蕴藕的情感多在于个人情感,独抒相思离愁及悠闲适的生活情趣。

(二)、绵绵思愁的婚后生活

让我们先来看两首脍炙人口的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和《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在这两首词中,词人一改往昔那活泼俏皮、不知忧虑的少女形象而成了终日思情悠悠、愁肠绵绵的思妇,你看她出去划船已不似昔日那样“惊起一滩鸥鹭”,而是“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她已不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而是要去等待“云中谁寄锦书来”。你再看她的等待有多么长久,多么辛苦!“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种相思之情又是多么难排?多么难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种相思之情又是多么深切?多么惆怅?“薄雾浓云”,“愁之昼”,这种相思又是如何地折磨人啊,它已使我们的女词人“人比黄花瘦”了。这两首词真是把一个思妇的相思愁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在饱尝了两年多的相思苦后,李清照又回到了她日夜思念的丈夫赵明诚的身边。这自然会给词人带来一时的喜悦,一首《小重山》抒发了她此刻的欢愉心情:“春到长门青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匝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仍然好

景不长,厄运又一次降临这个家庭。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也不幸在朝廷争斗中败下阵来,并撒手西归。赵明诚三兄弟则不仅被罢官,而且遭人诬陷入狱。这个结局无疑又使词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绛唇》)。

仕途受阻的赵明诚,在出狱后即带着李清照回到了青州故里,开始了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这十年给李清照留下了终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十年的幸福时光转眼即逝。正当李清照沉浸在“泽畔东篱”式的世外桃源之中,“甘心老是乡”的时候,赵明诚却不甘寂寞地重返仕途了。这无异于打翻了一个五味瓶,霎那间,酸甜苦辣千般味,一起涌上了词人的心头:“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一首《凤凰台上忆吹箫》委婉地表达了她此刻的心情:

香冷金税,被翻红浪,起来慵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阵。凝眸处,从今更添,一段新愁。

是什么原因折磨得词人又消瘦了呢? “多少事欲说还休”,这个“多少事”,当指使李清照夫妇深受其害的仕途之路。回想起仕途艰险,李清照心中自然会志忑不安,因此她唱起了“千万遍阳关”,心中又增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在这个时期的情感和心境波动较大。除了隐居青州的那十年令她备感幸福而难以忘怀外,其余大多数时间则沉浸在愁情之中。此期只有一首词颇具欢快格调,那便是词人夫妻经历了久别之后又重新相聚时所写的《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可见李清照在这个时期是愁多于乐,悲多于喜的。

(三)、充满悲愤忧患的中晚年时期

“靖康之变”后赵明诚与李清照先后南渡,而青州老家和大量未能带走的书籍文物,则在“青州兵变”中化为灰烬。李清照以其过人的才气和锐气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抗战愿望。一首颇具阳刚之气的豪放之词《渔家傲·记梦》倾诉了词人的这一情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磋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词中的“有惊人句”,表明了女词人的自信自负,然而一个“漫”字,又把自信自负的情怀陡然引向了对摧折人才的现实社会的指控。的确,在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女子即便满腹经纶、语出“惊

人”,那又有什么用呢?既不能报国也不能卫家,就连“甘心老是乡”的生活也由不得己。词人在万般无奈之下,只能在梦中呼唤“九万里风鹏”加大威力,以便将她乘坐的“蓬舟”吹往那憧憬已久的仙山。

赵明诚不幸病逝无疑给李清照“又催下干行泪”(《孤雁儿》)。她只能夜夜悲吟《南歌子》了:“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一场卑鄙的骗婚使得李清照凄凉的心境更为雪上加霜。她的愁情与日俱增,已经“只恐双溪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纵观李清照这个时期的词作,一曲《声声慢》将词人忧患余生、孤独无依的凄凉晚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词以非常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词人在一个秋日里,从清晨到黄昏一整天孤独寂寞,凄楚悲哀的心境,这实际也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这首词曲折然而又典型地概括了词人南渡以后漂零的生活、凄苦的处境和充满悲哀的内心世界。词中所表现的“愁”情,显然是个人不幸与国家沦亡交织在一起而进发出的国愁家恨。这种“国愁家恨”与词人南渡前那种“离愁别恨”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包含着一定的时代色彩和社会内容,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李清照南渡后正是在这种愁苦和悲愤中度过余生。

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一部描述个人思想情感变化,展示心灵历史的宏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以其独创的“易安体”影响和推动以后的词的发展。

总之,多样化的创作手法,创造性的语言,真挚朴素的情感,构成了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特色。她以独特的风格和词品,继承和发展了婉约词派,奠定了她在词史上一流作家的重要地位。因此,她的作品才盛传不衰,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和沾溉了历代无数作家和读者。

李清照的文学作品在思想、艺术上也有其局限和不足,调子比较低沉,感情比较柔弱,但是,瑕不掩瑜,从总体说来,李清照的诗词艺术还是精湛高妙的。我们可以在她作品的字里行间,在中国文学千百年的发展史上找到她的身影,听到她的声音。

第五篇:李清照诗词鉴赏

李清照诗词鉴赏

古典诗词鉴赏之李清照篇——《如梦令》 李清照——《一剪梅》

李清照——[蝶恋花]《上已召亲族》 李清照——《点绛唇》 李清照——《渔家傲》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醉花阴》 李清照——《乌江》 李清照——《长寿乐》 李清照——《多丽》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念奴娇》 李清照——《武陵春》 李清照——《永遇乐》 李清照词全集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长寿乐》 李清照——《好事近》 李清照——《行香子》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庆清朝慢》 李清照——《诉衷情》 李清照——《小重山》

李清照——《孤雁儿/御街行》

下载李清照诗词的抒情艺术浅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清照诗词的抒情艺术浅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一):我眼中的李清照——读易安诗词有感朱羿菲"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熟悉而又苍老的声音将我惊醒,我睁开朦胧的睡眼望向......

    读李清照诗词有感

    追寻你,我心中的女神 --李清照化学科学与技术学院10化本3班郭晓红2010364313 我追寻易安的足迹,追寻那个天真矜持的宦门少女的身影,追寻那个才情过人的、婉约清丽的闺阁少女的......

    李清照诗词读后感[5篇范文]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清照诗词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李清照诗词读后感(一)李清照风韵......

    读李清照诗词有感

    读李清照诗词有感 书籍有多种类型,个人的喜好也有所不同,我则较为喜欢古诗词一类。在诗词中能找到一种难以语言来形容的感觉,也许是一种习惯于的反应, 小时我接触的大多都是古诗......

    李清照、杜甫、毛泽东、陆游诗词

    十六字令三首作者毛泽东 词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七律【长征】一九三五年十月......

    李清照诗词集课件资料[★]

    李清照诗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双调忆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

    李清照诗词人生优秀教案

    德阳外国语学校高二语文选修课 李清照诗词人生教案 课题:李清照诗词人生的鉴赏及主题初探 时间:2015.3—2015.7 执教者: 贺 玫 一.教学目标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每个阶段的创作......

    李清照的诗词(小编整理)

    李清照的诗词15篇李清照的诗词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