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诵读巧引诗词,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诵读巧引诗词,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篇如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耀眼的奇葩。让学生经常诵读古诗文,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情趣;让美和高尚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做到开卷有益,受益终生。从语文学习角度看 ,诵读古诗文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而且,诵读感悟的过程 ,也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过程;通过诵读诗词,可以学习重要的写作知识。比如,从诵读诗词中明确感情是文章的生命线,写作必须有真情实感。从诵读古诗中激发想像力,使文章具有创造性。诵读古诗文,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句式表情达意。
关键词: 诵读 巧引 作文能力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篇如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耀眼的奇葩,它沉积了中化文化的精粹,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手法,不仅给我们以人文精神的陶冶,而且也丰富了今天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从许多名篇佳作中,领会到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多少年来,唐诗宋词熏陶了无数学子,使我们对古人的神思妙语不得不叹为观止。但据笔者了解,我们许多学生对流芳千古的佳句美文,仅仅局限于读读、背背,目的只是为了应付各类考试中的默写与填空,而不具体去领会、运用,这真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相反,如果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时,能适时引用这些作品中的句子,将会使文章血肉饱满,涵蕴丰富!
一、诵读
1、诵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审美情趣
古语云“品高文自美”,一篇传世的好文章,必然融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讴歌“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小学生由于受知识、阅历等限制。虽对其作文的思想水平不能求责备、但其“主题”必须基于符合社会的基本基本价值和伦理道道德观,能够基本上区分真假美丑和善恶,而诵读从古至今流传的好诗词,好文章,可以使小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审美情趣。中华诗词文章,源远流长,内涵深刻、意存深远,博大精深。先秦经典、汉晋文章、唐诗宋词,及近代佳作,承载着 中华民族的思想,热情和信仰,浸染着中华人文精神的优秀基因,其中许多作品思想之高远,意境之深邃,感情之充沛,语语言之丰富,文字之精炼,音韵之优美,技艺之高超,至今仍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辉。“天下为公”的理念,“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操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无为而无不为”的智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情操,诵读优秀的词章,就如同在与历史上一批最优秀的大师和智者在对话,就如同在亲耳聆听这些文化、思想、艺术大师的谆谆教诲,有得于诵读者思想境界的提高,也有利于读者文艺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提高。小学生虽没有条件和能力理解诵读很多的名篇佳作,但毕竟可以利用他们在一生学习、工作压力最轻、记忆力最好的时候,由老师和家长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朗读和背诵的名篇、佳作,“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终生受益”,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文学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哲学、美学、文学知识,将成为开启孩子们心智的神奇钥匙,极大地有利于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教师除了可以要求学生朗读、背诵教材所选择的优秀诗词文章外,还可以在小学低年级选择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民谣、古诗词、现代短文和段落,在小学高年级选择部分篇幅略长的古诗词、古文、现代散文等,以诗会、朗读会等小学生喜爱和有兴趣的形式,有意识地让他们多背好诗词、好文章,让美和高尚在孩子们纯洁的心灵中生根发芽,做到开卷有益,受益终生。
2、从语文学习角度看 ,诵读古诗文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第一 ,诵读古诗文能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教学实践证明 ,如果学生能“书读百遍”,则自然而然
“其义自见”,达到自悟 ,而这种“悟”带给学生的是成功的自信 ,是对语文学习的更多的兴趣和探究。这种感悟或会意 ,伴随着孩子成长 ,每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不同。五六岁的孩子读“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他的理解是感性的 ,是眼前四野中的秋草被烧荒后第二年在春风吹拂下的再生;而一个正在经历 人生坎坷的青年则会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感动 ,从而激励自己坚强地迎接生活中的挑战;一个饱经 风霜的老人读这句诗 ,则悟出了生命的意义 ,勇敢、坚定、顽强地接受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从这些洗礼中 得到永生。一旦自我感悟真正融入生命 ,便成为人一生的精神财富。
第二 ,诵读感悟的过程 ,也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过程。通过诵读 ,学生会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这实际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诗、画作为艺术品都在激发人的想象 ,没有想象便不会有艺术 ,所以在通读过程中 ,学生体味涵咏 ,艺术鉴赏力便逐渐提高 ,语感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 ,胸中情感自然如“鲠骨在喉 ,不得不吐”,写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所以 ,诵读古诗文不仅是在弘扬传统文化 ,而且是对学生进行语文能力培养的必要手段。
3、通过诵读诗词,学习重要的写作知识。
第一、从诵读诗词中明确感情是文章的生命线,写作必须有真情实感。感情是诗的生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讲“诗者,根情、言苗”,可见写真情是写好诗的第一要素。正因为有真攀深沉的情感,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才牵动人们离别的衷肠;岳飞满怀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才使《满江红》成为千古绝唱;陆游的《钦头凤》可以说是字字血,声声泪,把爱情这一题材发挥到了极致„ „ 诗歌如此.同学们的作文更应如此。只有表现出真情实感,才能以澎湃的热情引起读者感情和思想上的震动,才能打动读者。朱自清的《 背影》、茅盾的《 白杨礼赞》无不渗透作者真挚浓烈的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说真话、诉真情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同学们无论是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都应写出自己的情感,写下自已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惟有如此,才能写好作文。
第二、从诵读古诗中激发想像力,使文章具有创造性。高尔基说过:“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诗歌更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贺知章的《 咏柳》诗“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写柳叶在春风中逐渐舒展,好像神奇的剪刀将片片新叶剪出来,展现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春风和剪刀毫不相干,但诗人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的比喻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韵味无穷。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更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如《 秋浦歌》、《 蜀道难》等。毛泽东的《 沁园春•雪》 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描写北国风光,令人荡气回肠。作文提倡创新、有个性,当然离不开大胆奇特的想象,历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获奖作文莫不如此。新观念、新形式、新情感、新想象、新语言是衡量佳作的新标准。我们应从古诗词中获取营养,激发、培养自已的想像力,便文章的思想得以充分的表现和升华。也只有借助想象,才能把文章与现实生活融合,使之浑然一体,这样的文章意境才开阔,认识才能有大的飞跃,才能有创造性,而不是人云亦云的陈词滥调。著书教育家于漪指出:现在学生的作文缺少钙,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量小,想像力差,没有体现新世纪学生应有的抱负和气概。因此不妨多读读李白、苏轼、辛弃疾、毛泽东等诗人的作品,这是同学们补“钙”的最佳方式。
第三、诵读古诗文,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多种句式表情达意。古诗文中涉及的句式很多,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设问句、反问句),单句和复句,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如果能娴熟运用各种句式,定会收到独特的效果。在这方面,唐诗尤其值得称道。唐代诗人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各种句式,写出风情万种,摇曳多姿的文章,其风格有:凝重深沉、含蓄蕴藉、华丽典雅、清新俊逸、生动活泼、自然流畅、委婉缠绵、工巧细密、潇洒隽永、明朗开阔、刚健质朴、警策严谨、瑰奇优美、响亮和谐、旷远雄浑„„真是气象万千,让我们欣赏到参差错落的艺术美。"如李白的《蜀道难》,“运用了大量散文化的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长短不齐,参差错落,形成雄奇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前半部分多用长句,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缘”,这类长句细致描摹蜀道之高峻艰险;诗的结尾则多用四字短句,如“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短促急迫,蜀地战祸之惨烈,如在眼前,令人毛骨悚然。可见长句和短句,各得其宜,各尽其妙。王右丞《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是倒装句,应作“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才对,诗人如此运用,是为了更突出地表现自己的感受,毕竟诗是抒情的。先说“竹喧”、“莲动”,因为浣女在竹林之中,渔周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这样写便是真实的描绘,也更富于诗意。2001 年南京某考生高考作文《赤免之死》在一片争议声中得了满分,文章取材于《三国演义》,采用文言敷衍而成,骈散结合、错落有致的句式当是其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原因,例如: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这些语句节奏明快,旋律和谐,读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充盈着音乐美。该生自述曾看《三国演义》十多遍,可见多读古诗文,善莫大焉!
二、巧引 1.直接引用。
就是围绕某一中心或某一话题, 从知识积累中把相关名句提取出来为作文所用。直接引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 ①引用名句
„„上午第三节课, 我们迎来了语文老师。他“抚尺一下”, 将沉浸在下课快乐氛围中的“鸥鹭”惊吓住了;接着“满座寂然, 无敢哗者”, 都恭恭敬敬听从于师命了。然而一呼噜声从远处传来— —糟了, 一同学睡熟了!语文老师“伸颈”、“侧目”, 侧耳倾听那“声源”。不好, 发现了, 只见他“奋袖出臂”, 跨步上前, 一声厉喝, 吓得那同学“两股战战, 几欲先走”„„这是笔者从江苏南通一考生的一篇满分作文中截取的一段文字, 作者把学过的《口技》中的词句生动贴切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语言俏皮, 略带夸张。
②名人+名言+内涵
春天是什么? 是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是志南“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和风细雨, 是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柔滑朦胧;是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的莺啭花香。这段文字灵活引用诗人诗词中的名句来描述春天的美景, 让人备感亲切美好。③名人+名言+感悟
陶渊明的“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让我明白理想就是百姓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让我懂得理想就是先人后己、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苏轼的“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让我体会理想就是人民幸福团圆的美好祝愿;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让我感悟理想就是赤胆忠心的一腔浩然正气。此段文字主题集中, 全文通过引用诗文
名言, 诠释了作者对理想的认识, 语言多用排比, 富有气势, 给人一种比较“大气”的感受。
再看看下面两则选自2003 年的中考满分作文的语段:
“3”是一只耳朵,是聆听。聆听着无限忧伤,聆听优伤的倾诉。于是,我们有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无奈;有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伤感愁情;有了“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的失望悲切 „
“4”是快刀,是豪放。于是,我们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豪情壮志;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迈胸襟;有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言壮语„ „
又如一高考考生在文中写道: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飞流直下三千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是大自然的壮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水出芙蓉”“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是大自然的优美。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可见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文学艺术的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音乐艺术的美;蒙娜丽莎的微笑、断臂的维纳斯这是绘画、雕塑艺术的美。“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这是撼人心魄的心灵美。
上述两段文字中所引用的诗词名句,我想大家都很熟悉,而作者却通过独特的构思将这些诗词名句有机地联结了起来,不仅道出诸位方家名流的万种风情,增加了行文语言的文采,更为自己中考作文获胜增加了至关重要的筹码。然而,我们许多同学却仅仅让这些诗词名句停留在了记忆中而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如能稍加点化,我想你也一样可以做到落笔生花。
2.间接引用(或称化用)。
作者根据自己的理解, 把他人的文句加以改造, 巧妙地“化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它需
要一个加工提炼的过程。五斗米不能令你折腰, 你选择的是南山下的菊花;帝乡富贵不是你的心愿, 你选择的是回乡种豆锄草;嫌宫廷太繁杂, 你宁愿选择桃李萦绕的草庐;嫌案牍太劳形, 你宁愿选择欲辨忘言的独坐。这段文字作者把陶渊明《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与《归园田居》中“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等诗句巧妙地镶嵌在自己的文章中, 为中心服务, 同时也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位。
3.改动字词。
就是将诗文篇章的某些字、词稍加改动,显得新颖独到、妙趣横生。①劝君更尽一杯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这是一则广告, 改动了人们熟知的名句,加深了别人的印象, 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可谓新颖独到。②陈毅: 不过刘禹锡的陋室是“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 则是“苔痕上墙绿, 草色室中青”。(《陈毅市长》)文中陈毅改动刘禹锡《陋室铭》句子中的词语, 来表达对主人的敬意, 也缓和了当时谈话的紧张气氛。
4.套用形式。
就是套用古人诗作的形式, 表情达意。具有形象风趣, 引人深思的作用。①作业几时无, 把笔问青天。不知北京时间, 现在是几点。我欲上床睡去, 又恐明日挨训, 言语似冷箭。无限苦闷情, 不识少年心。手
发酸, 身乏力, 脑灌铅。不敢有恨, 此身不知在何处。爹是望子成龙, 娘是盼女成凤, 此事很难全。但愿少作业, 从此开心颜。这段文字套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格式, 反映课业负担的沉重, 可谓入木三分。
把古诗文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不仅开发了古诗文的又一功能,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而且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幽默风趣, 有文采;也能显示作者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第二篇:诵读古典诗词 提高学生素养
诵读古典诗词 提高学生素养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尤其是大纲推荐的80首背诵篇目,都是历代名篇佳作,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特别适合小学生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25早读,我一般7:1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
开展古诗诵读活动近两年来,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故事,而且掌握了一定的背诵方法。我统计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1)熟读成诵法,有的同学把它叫做狂读法,也就是李阳的三最法。多读,大声读,读着读着就背过了。这是背诵古诗最原始也是最好的方法。(2)理解背诵法。先理解诗的大意,然后顺着意思背。(3)想象画面法。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对这三种方法,学生还进行了比较,说第一中方法背得快,但不如后两种方法记得牢。另外还有“加动作法”、“听录音法”、“边写边记法”等。这些经验都是学生自己总结出来的。问起他们背诵古诗的好处,归纳起来,也有这么几点:
1、可以增强记忆力;
2、能训练口才;
3、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
4、了解古时候的一些人和事;
5、培养想象能力;
6、提高审美情趣;
7、作文时可以用上一些佳句。其实,我觉得开展诵读古诗词活动的好处远不止这些。前几天,我想查个资料,问学生谁带古诗书了,教室里如雨后春笋般一下冒出四十多本书来,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绝妙唐诗》《诗经》《古诗大看台》《古诗文全集》《新编千家诗》《千家诗评释》《千古美文》《初中双色必背古诗文》《古诗文导读》……林林总总,近三十种。有个同学还买来了《毛主席诗词》。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古诗词诵读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古诗文,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去营造我们中华民族21世纪上午书香社会吧!
第三篇:诵读古典诗词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诵读古典诗词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古典诗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心性形式、审美情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是我们民族母语的精美之本,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让学生诵读大量的古诗词,既可以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又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既启迪智慧,培养灵感,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既孕育创新精神,又增强审美情趣。开展这项活动不仅使学生终身受益,而且会影响到他们的子孙后代,可以说是利在当今、功在千秋。国家总督学柳斌早些年就讲过,素质教育就是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人文素质乃是人的总体素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熟读优秀的古诗文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必要途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激励和帮助学生完成大纲推荐的背诵任务,并以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背诵古诗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巧妙利用时间。学校7:25早读,我一般7:1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和老师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来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像《商山早行》那样难读又难懂的诗,我就和学生一块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80首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开展古诗诵读活动以来,学生不但积累了大量的故事,而且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力;训练了他们的口才;使他们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作文时可以用上一些佳句。古诗词诵读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优秀古诗文,将会改善我们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我们的人生底色,提高我们的文化品位,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诵,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去营造我们中华民族21世纪的书香社会吧!
第四篇: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 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1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2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3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4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要训练的四种能力,其中学生最头疼的就是习作了。首先是感觉无话可说,然后是不会把话写得具体生动,针对学生这样的困难,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 做好阅读课文的教学引领
课文的选用,是经过专家理论和实践结合研究的,经教学一线教师反馈决定的,所以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精读课文的阅读,对于学生学会字词句篇起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一定要重视阅读教学。夯实基础知识,才能灵活运用。比如,只有理解了学会了修辞方法,才会把方法用在自己看到的感受的事物中,模仿学习也是个好办法。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离不开课文这个载体,如果学生连最基础的都不掌握,哪里去谈提高作文能力。
要重视语文课堂的常规教学,抓牢基础知识,这是“真语文”的真谛。离开了本源去放飞,只能是漫天飞舞,连根基都找不到了。不少教师为了追求生动的课堂效果,轰轰烈烈走过场,课做得很精彩,表演一样。如果当堂检测一下,其结果会怎样呢,会有多少知识学会了,有多少语文能力培养了? 教学中越来越感受到:只有重视阅读教学,才有长流水,常青木。一段好文字,里面既有语法知识,更有布局精当之处,只要对学生今后有意义的“点”,都要抓住。比如《桂林山水》一课,全篇的结构方式很清晰,学生完全可以学会并运用“总分总”的方式,在每段的分写中,还有中心句的知识,学生要学会围绕中心句组织句子的
方法,不论对叙事还是写景都有帮助。段中还有修辞的运用,在引导学生体会修辞的妙处后,让学生具体描写老师指定的事物,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学以致用,内化为一种能力。
每篇课文的训练重点不同,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文本和学生,确定好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达成学习目标。结构特色的文章重点研究结构,使学生学会习作如何布局;情节设计巧妙的重点分析情节的妙处,使学生学会构思加工;技巧过人的重点研究技巧,使学生的习作精彩起来,妙语连珠;写作顺序突出的就要让学生学会怎样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写作内容„„总之,只有以文本为重要抓手,才能切实搞好阅读和写作教学,才会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二. 拓展延伸教学片断
学以致用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当下教学改革的反思就是应当让学生自主学习,在生活情境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不仅要学知识,更要服务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笔者在实践中,每一篇精读课文的教学中,都因文而异的设计好教学片断中的延展,切入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储备,在生活中学习运用所学。
在《妈妈的爱》一课的教学中,我抓住诗歌的结构和内容特色,引领学生理解并体会“母爱”的伟大,课上训练学生仿写一段。有的学生不知道找一个什么载体表现母爱,我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妈妈爱你的事例,大家互相帮助分析每件事的“动情之物”是什么,学生一下子就感悟了,激情澎湃,真情流淌。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有一天早
饭我没吃,上完两节课肚子叫了,发现书包里有一袋奶。哦,妈妈的爱,是甜甜的奶。多么真实生动的小诗啊,虽然这么直白的句子不算什么诗,但是句子里浓浓的母爱还是能感觉到的。这就是学以致用,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坚持训练下去,学生写作一定不再害怕。
学《悯农》一诗时,我切入《蚕妇》一诗,因为所反映的都是农民的贫苦遭遇,我布置学生利用两首诗完成一幅对联,高年级的学生很有兴趣挑战我的“关”。刚开始编的不是对子,我适时提示一下:这两种职业分别干什么,在那时的社会里结果呢?学生中果然有一个善解人意的,编出来:农民种田吃不饱,蚕妇养蚕没得穿。大家纷纷表示赞,我接着问横批,有个孩子脱口而出:剥削有罪。学生鼓掌通过。不论孩子们的思维成果是不是完美,可是爱写敢说就是真正的学习目的。经常训练,学生对写东西充满兴趣,甚至哪节课没布置写的任务都不高兴,非要试试。
做好教学的延展,对于学生的积累运用,提高兴趣,后续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 利用生活契机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想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就要注重平时的训练,不仅形成记忆,而且指导和讲评都有真实的情境,事半功倍。如果平时不训练,到每单元作文时布置任务,学生就会感觉没话可说,即使是发生过的事也时过境迁都
记不住细节了,积累和训练一样不可小视。每一个生活契机都是很好的练笔机会。任何一件突发事件都会在每一个幼小心灵深处留下印记,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看法,都会引起心里的反应,外界的刺激物经过大脑的反映,就会有结论,如果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让孩子们把真实的东西具体的写出来,趁热打铁,有效利用,对于作文能力的提高,以及记忆的积累都有好处。学生就是这样的积累多了,下笔才有话可说,渐渐就能写出“好话”。
记得有一次领班干部去贫困学生张某家家访,我们一到那里都惊呆了:屋子里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杂物凌乱不堪,大家帮他收拾屋子,他一边把他家的境况说给我们听。妈妈是个精神有问题的人,跑没了,爸爸在乡下种地,爷爷开“黄虫”,奶奶死了,有时他一个人住一晚上没个大人回来,冬天他一个小孩也不会烧炉子,等他回家炉子早灭了,他就去邻居家吃一口饭。我们回班后,发起向他献爱心活动,大家给他捐了好多东西。然后我就留了一篇小练笔,针对这件事,你写什么都可以,只要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就好。孩子们写得那个精彩啊,人人都表达的淋漓尽致,有据理斥责没进好监护责任的大人的,有同情张某某的,有反思自己铺张浪费的,有下决心帮助他学习的,有要和他当铁哥们的„„多好的孩子,写出多么纯真感人的作文。
四. 做好每周小练笔
制定常规的训练时很重要的,形成习惯就会迅速提高能力。我和学生约定每周都要练笔一篇,由老师出示内容,自己选材。从二年级开始,我就进行了这项训练。周五管理课布置任务,周一上交,批
阅三天,周四反馈评价选出优秀,这样的坚持,学生养成了练笔习惯,大家在周四的讲评课上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习作人还自我评价,大家给出改正意见。有时采取报名评价的方式,谁想让大家指导一下就自告奋勇亮出习作,大家畅所欲言,真心诚意,听者虚心接受改进意见。多数同学都在交流中得到了收获,学生的视角分析和指导有时比老师有益得多。
小练笔的内容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如果节日近了,我会要求和这方面相关的练笔。妇女节快到了,我在节前布置回家观察妈妈的辛苦,写一篇写人的练笔;过节那天布置回家为妈妈做一件事,然后写一篇记事的练笔,这样有真实的体验学生的练笔不仅有兴趣而且效果非常好,在讲评的环节又使学生受到感恩的教育,一举数得。如果季节更替的时间段里,我会布置学生先观察再去写,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写景色的练笔里,我加强修辞方法的运用指导,加强景色衬托心情和环境的训练,在其他文体里适当运用景物描写来使文章更有感染力,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了写作技巧。
五.积累日日做
写好作文重在积累。积累字词句,积累生活阅历,积累好的方法等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本是十分必要的。有效地指导好学生摘抄,对于写作大有裨益。摘抄的指导要从点滴做起,从本子的准备,使用的方法,可以分单双页来分类,也可以前后两面分别摘录,还可以在侧页涂彩色加以区别每一类的摘抄。在内容的选择上,可以是词语,句子,段落,还可以是整篇文章的缩写或者读后的感想,有出处 的注明出处„„渐渐学生养成习惯后,可以适当教一些页脚页眉的花纹装饰,还可以临摹仿画自己喜欢的图片,更鼓励自己给摘抄配创作的图画,学生的摘抄兴趣更加浓厚,有的学生简直把摘抄本创作成了一本图文并茂的小书,真是多姿多彩。一段时间的摘抄,给学生交流学习的机会,互相学习经验和感受,互通有无,彼此学习,这样加强对摘抄的认识。在写作时,要求先浏览自己的摘抄,看看有没有用得上的内容,在作文讲评课上说清楚自己用了哪里的内容,使摘抄真正达到运用的目的。
笔者每天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汇报个人的今天摘抄情况,可以是词句,可以是片断,还可以是篇章,要说说摘抄的理由,到底好在哪里,在哪一类的作文中能用到,表现了什么等等。其实这一过程就是在训练学生提炼素材的能力,避免常见的“跑题”现象,使积累和运用紧密联系不脱节。
六、集结成册,鼓励后续
学生的成果需要肯定,这是正常的心理需求。口头的表扬远不如作品的保存和收藏。我每学期结束后,都把精彩的小练笔和课本的习作选择并加以出版,虽然不是正规的出版物,也无法流传很广,但是孩子们都视若珍宝。我让每个孩子至少有一篇作品,这样维护自尊,保持兴趣。但是有个别学生的确找不出太像样的文,我就在集子里设置一个“真心真言”栏目,把这个孩子的真实句子选几个发表出来,他也一样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建立了信心。集子分几个栏目,记人记事篇,写景抒情篇,见解议论篇,说明解释篇,情感世界篇,真心真
言篇。
多年的坚持和探索,我在习作能力的培养方面积累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学生不怕作文,甚至痴迷作文,都有小作家的美好愿望,有不少学生的作品在市县刊物上发表,各种作文比赛带领学生积极参加,鼓励在作文网站投稿„„点滴工作终于化解作文冰山,使学生快乐作文,真实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