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沟通与语言艺术
沟通与语言艺术
学号:114A1530 专业:微电子学 姓名:钟新平
在我小的时候,听过这么一则故事,是因主人讲话不当造成一场尴尬局面。故事发生在清朝,话说有一天,一个老财主庆祝60大寿,特设宴邀请了许多远近知名的绅士客人。开席时间到了,还有一位客人没到,这时就有客人问主人:“现已午时,可以开席了吧?”(当时的人又没电话)。主人答:“该来的还没来呢?”其中客人A不快,想言下之意我们是不该来了?起身便去,主人见状,脱口而出:“唉,这不该走的却走了。”其它众客更加不快,起身告退,不欢而散。由此得出个结论是:“这家主人太不会讲话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讨论的主题:语言的魅力,沟通的艺术。何谓沟通,沟通即与人谈话.谈话亦即交谈,即说话双方有来有往的口头语言信息交流。交谈的过程既是人们借助口语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过程,又是互相用各自的观点、情感影响对方的复杂的心理交流过程。这种说话形式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活动的最基本的语言形式,使用起来方便、灵活,收效快。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聊天、谈心、座谈体会、切磋经验、洽谈工作、调查访问、来访接待、谈判、打电话等等,都要用到交谈这种说话形式。尽管人们几乎天天在运用交谈进行交际,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达于艺术境界。交谈的效果如何,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口语表达的水平。交谈时冗长拖沓,言不及义,颠三倒四,语无伦次,问话不明,答非所问,木讷寡言,平淡乏味,冷言恶语,庸俗失礼等各种观象并不少见。而成功的交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进说话双方的了解和友谊,同时还能使人提高思想水平、知识水平。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口语素养,培养交谈的能力,掌握好这个重要的交际手段。
沟通的三要素:文字语言,声音语言,肢体语言;文字语言传达的是信息,声音语言传达的是一种感觉,肢体语言传达的是一种态度。
沟通是什么?沟通就是情绪的转移,沟通是管理的浓缩,沟通是信息的传递。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谁都有饭局的时候,有句话大家一定不陌生:“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这是不是沟通?中国人的很多事情都是在酒桌上搞定的,在家里沟通也是非常的重要,我们经常能听到或看到有些家属自己亲人的同事或朋友,你们的工作有那么忙?我老公经常不回家,到底是为什么?同事和朋友的猜想是“回家等于痛苦,在外面等于快乐!”果不其然,因为他老公说:“经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一天到晚都凶巴巴的,回到家里就感觉很压抑。”这是典型的夫妻之前沟通交流出现问题了,不然做老婆的怎么一点都感觉不到呢? 我们知道了沟通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呢?我们必须知道沟通能力、说服能力、演讲能力都是练出来的,如果这三种能力我们都具备了,那我们的影响力自然也就出来了。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人,可以合纵连横,无中生有,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化不可能为可能,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大方无欲,大道无形,行者无疆,较长河为酥酪,变大地为黄金,和谐常存。为什么说沟通可以化干戈为玉帛?有一个郑板桥咏诗退小偷的故事:“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篇,床头金银无半文,出门休惊黄尾犬,越墙莫损兰花盆,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既然是讲沟通,那就从心开始,就要表里如一,不能言不由衷,说一套做一套,经常撒谎,言而无信,这样的人做朋友也不合格,这叫做人不地道。但是说话太直,太冲,有话直说,在我们生活中也会闹出些不愉快,是的。讲话是门艺术,要分场合、分寸、语气、语调、语言的内容等。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是没用的。所以讲话要用心,要用脑子,要察言观色。沟通,不在乎你讲了多少,要看对方听进去了多少,理解了多少,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例如:宋代的寇准当上了宰相,他的昔日好友很想提醒他,以后要多加强学习,才能成为一个好宰相。可是他思前想后,不能就这样直言啊,如果直言会伤了感情,适得其反,怎么办?送了一本书以示祝贺。寇准心想朋友送书一定有用意,不妨好好拜读一下,其内容就是劝其多读书,做名相等内容。寇准大悟,他由衷感谢朋友的善意提醒,最后还是成为了一代名相。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人是复杂的情感动物,朋友怎么交往?同事如何相处?异性怎么交往?领导怎么相处?里面大有学问。哪些话能讲?哪些话不能讲?哪些话是点到为止?哪些话是反复强调?要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尽管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现在也应该与时俱进了,让良药不再苦口,让忠言不再逆耳可以吧!讲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做人是不是太虚伪了?错!这是语言艺术,中国人有个基本理念就是: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冲动是魔鬼;我们知道,良好的沟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事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愉悦的生活圈子。换言之,良好的沟通等于高效生产力。包括职场、官场都是一样的。
在为人处事中我们不仅要说好每一句话,还要学会倾听别人,鼓励别人说话,不要以言语伤人;俗语说”恶语伤人六月寒“,同时也要做到不口是心非,避免失言,学会该表达什么不表达什么等.无论生活、工作、学习,沟通无所不在,每一天,我们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和大量的人去接触、去沟通,但是很多人并不懂得怎样与别人沟通,或者是已经习惯了自己的沟通方式,不注意言行举止,往往取得与沟通前相反的结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尴尬。
沟通的语言艺术,不是我写的这几点浅薄的感想所能够领悟的,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实践总结,学习与应用,而后方能达到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平衡。
第二篇: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
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
6、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
实际工作场景中,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在与下属的沟通过程中,大多懂得春风化雨,用温暖得体的语言去感召自己的下属,在“润物细无声”的感情里达到管理的目的。这种境界会进一步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彼此共同的生活、工作创造出良好的人际环境,进而促成工作环境的良性运转。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与下属说话的基本特点
领导和员工的谈话主要有四种功能:监督功能,参与功能,指示功能,知人功能。具体来讲,可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利用一切谈话机会,善于抓住主要问题。
谈话通常分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前者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后者在业余时间内进行。作为领导,不应放弃非正式谈话机会。在员工无戒备的心理状态下,哪怕是片言只语,有时也会有意外的信息,为今后的正确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同时,谈话必须突出重点,扼要紧凑。一方面,领导本人要以身作则,在一般的关怀性问候之后,便迅速转入正题,阐明问题实质;另一方面,也要让员工养成这种谈话习惯。要知道,多言是对信息实质不理解的表现,是谈话效率的大敌。
(2)善于激发员工讲实话的愿望。
谈话是领导和员工的双边活动,所要交流的也是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员工若无沟通的愿望,谈话难免要陷入僵局。因此,领导首先应具有细腻的情感、分寸感,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以至语音、语调,旨在激发员工讲话的愿望,使谈话在感情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务。同时,领导一定要克服专制、蛮横的封建家长式作风,代之以坦率、诚恳、求实的态度,并且尽可能让员工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到:自己所感兴趣的是真实情况,并不是奉承、文饰的话,消除对方的顾虑或各种迎合心理。
(3)善于表达对谈话的情趣和热情,掌握评论的分寸。
领导与员工谈话是一种双边活动,领导对员工一方的讲述予以积极、适当的反馈,才能使谈话者更津津乐道,从而使谈话愈加融洽、深入。因此,领导在听取员工讲述时,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充分利用一切手段——表情、姿态、插话和感叹词等——来表达出自己对员工讲的内容的兴趣和对这次谈话的热情。同时,领导者在听取员工讲述时,也不应发表评论性意见。若非要作评论,措辞要有分寸,表达要谨慎。
(4)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利用谈话中的停顿。
员工在反映情况时,常会忽然批评、抱怨起某些事情,而这在客观上又正是在指责领导自己。这时领导都更要头脑冷静、清醒,不要一时激动,自己也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甚至为自己辩解。而如果员工在讲述中出现停顿,作为领导者也要善于加以利用。如果停顿是故意的,它是员工为探测一下领导对他讲话的反应、印象,领导者就有必要给予一般性的插话,以鼓励他进一步讲述。如果是员工的思维突然中断引起的,领导最好采用“反响提问法”来接通原来的思路。其方法就是用提问的形式重复员工刚才讲的话语。
(5)善于克服最初效应,切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所谓最初效应就是日常所说的“先入为主”,有的人很注意这种效应,并且也具有“造成某种初次印象”的能力。因此,领导在谈话中要持客观、批判性的态度,时刻警觉,善于把做给人看的东西,从真实情形中区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切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否则,“专横跋扈”就会成为这类领导的代名词。历史上这类反面的事例实在太多。总之,作为领导不应该太专权,而应该考虑一下员工们的所思所想,别让自己的专权引起员工们的反感与报复。要给员工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去自由自在地发展,要经常与员工们进行沟通,不要老靠权威去控制他们
第三篇: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
精选范文: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共2篇)
6、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
实际工作场景中,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在与下属的沟通过程中,大多懂得春风化雨,用温暖得体的语言去感召自己的下属,在“润物细无声”的感情里达到管理的目的。这种境界会进一步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彼此共同的生活、工作创造出良好的人际环境,进而促成工作环境的良性运转。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与下属说话的基本特点
领导和员工的谈话主要有四种功能:监督功能,参与功能,指示功能,知人功能。具体来讲,可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利用一切谈话机会,善于抓住主要问题。
谈话通常分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前者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后者在业余时间内进行。作为领导,不应放弃非正式谈话机会。在员工无戒备的心理状态下,哪怕是片言只语,有时也会有意外的信息,为今后的正确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同时,谈话必须突出重点,扼要紧凑。一方面,领导本人要以身作则,在一般的关怀性问候之后,便迅速转入正题,阐明问题实质;另一方面,也要让员工养成这种谈话习惯。要知道,多言是对信息实质不理解的表现,是谈话效率的大敌。
(2)善于激发员工讲实话的愿望。
谈话是领导和员工的双边活动,所要交流的也是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员工若无沟通的愿望,谈话难免要陷入僵局。因此,领导首先应具有细腻的情感、分寸感,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以至语音、语调,旨在激发员工讲话的愿望,使谈话在感情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务。同时,领导一定要克服专制、蛮横的封建家长式作风,代之以坦率、诚恳、求实的态度,并且尽可能让员工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到:自己所感兴趣的是真实情况,并不是奉承、文饰的话,消除对方的顾虑或各种迎合心理。
(3)善于表达对谈话的情趣和热情,掌握评论的分寸。
领导与员工谈话是一种双边活动,领导对员工一方的讲述予以积极、适当的反馈,才能使谈话者更津津乐道,从而使谈话愈加融洽、深入。因此,领导在听取员工讲述时,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充分利用一切手段——表情、姿态、插话和感叹词等——来表达出自己对员工讲的内容的兴趣和对这次谈话的热情。同时,领导者在听取员工讲述时,也不应发表评论性意见。若非要作评论,措辞要有分寸,表达要谨慎。
(4)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利用谈话中的停顿。
员工在反映情况时,常会忽然批评、抱怨起某些事情,而这在客观上又正是在指责领导自己。这时领导都更要头脑冷静、清醒,不要一时激动,自己也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甚至为自己辩解。而如果员工在讲述中出现停顿,作为领导者也要善于加以利用。如果停顿是故意的,它是员工为探测一下领导对他讲话的反应、印象,领导者就有必要给予一般性的插话,以鼓励他进一步讲述。如果是员工的思维突然中断引起的,领导最好采用“反响提问法”来接通原来的思路。其方法就是用提问的形式重复员工刚才讲的话语。
(5)善于克服最初效应,切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所谓最初效应就是日常所说的“先入为主”,有的人很注意这种效应,并且也具有“造成某种初次印象”的能力。因此,领导在谈话中要持客观、批判性的态度,时刻警觉,善于把做给人看的东西,从真实情形中区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切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否则,“专横跋扈”就会成为这类领导的代名词。历史上这类反面的事例实在太多。总之,作为领导不应该太专权,而应该考虑一下员工们的所思所想,别让自己的专权引起员工们的反感与报复。要给员工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去自由自在地发展,要经常与员工们进行沟通,不要老靠权威去控制他们
[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共2篇)]篇一:公选考试——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
公选考试——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 实际工作场景中,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在与下属的沟通过程中,大多懂得春风化雨,用温暖得体的语言去感召自己的下属,在“润物细无声”的感情里达到管理的目的.这种境界会进一步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彼此共同的生活、工作创造出良好的人际环境,进而促成工作环境的良性运转.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与下属说话的基本特点
领导和员工的谈话主要有四种功能:监督功能,参与功能,指示功能,知人功能.具体来讲,可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利用一切谈话机会,善于抓住主要问题.
谈话通常分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前者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后者在业余时间内进行.作为领导,不应放弃非正式谈话机会.在员工无戒备的心理状态下,哪怕是片言只语,有时也会有意外的信息,为今后的正确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同时,谈话必须突出重点,扼要紧凑.一方面,领导本人要以身作则,在一般的关怀性问候之后,便迅速转入正题,阐明问题实质;另一方面,也要让员工养成这种谈话习惯.要知道,多言是对信息实质不理解的表现,是谈话效率的大敌.
[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共2篇)](2)善于激发员工讲实话的愿望.
谈话是领导和员工的双边活动,所要交流的也是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员工若无沟通的愿望,谈话难免要陷入僵局.因此,领导首先应具有细腻的情感、分寸感,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以至语音、语调,旨在激发员工讲话的愿望,使谈话在感情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务.同时,领导一定要克服专制、蛮横的封建家长式作风,代之以坦率、诚恳、求实的态度,并且尽可能让员工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到:自己所感兴趣的是真实情况,并不是奉承、文饰的话,消除对方的顾虑或各种迎合心理.
(3)善于表达对谈话的情趣和热情,掌握评论的分寸.
领导与员工谈话是一种双边活动,领导对员工一方的讲述予以积极、适当的反馈,才能使谈话者更津津乐道,从而使谈话愈加融洽、深入.因此,领导在听取员工讲述时,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充分利用一切手段——表情、姿态、插话和感叹词等——来表达出自己对员工讲的内容的兴趣和对这次谈话的热情.同时,领导者在听取员工讲述时,也不应发表评论性意见.若非要作评论,措辞要有分寸,表达要谨慎.
(4)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利用谈话中的停顿.
员工在反映情况时,常会忽然批评、抱怨起某些事情,而这在客观上又正是在指责领导
自己.这时领导都更要头脑冷静、清醒,不要一时激动,自己也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甚至为自己辩解.而如果员工在讲述中出现停顿,作为领导者也要善于加以利用.如果停顿是故意的,它是员工为探测一下领导对他讲话的反应、印象,领导者就有必要给予一般性的插话,以鼓励他进一步讲述.如果是员工的思维突然中断引起的,领导最好采用“反响提问法”来接通原来的思路.其方法就是用提问的形式重复员工刚才讲的话语.
(5)善于克服最初效应,切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所谓最初效应就是日常所说的“先入为主”,有的人很注意这种效应,并且也具有“造成某种初次印象”的能力.因此,领导在谈话中要持客观、批判性的态度,时刻警觉,善于把做给人看的东西,从真实情形中区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切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否则,“专横跋扈”就会成为这类领导的代名词.历史上这类反面的事例实在太多.总之,作为领导不应该太专权,而应该考虑一下员工们的所思所想,别让自己的专权引起员工们的反感与报复.要给员工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去自由自在地发展,要经常与员工们进行沟通,不要老靠权威去控制他们.
篇二:怎样与下属沟通
经理怎样与下属沟通
经理作为公司的领导,其语言艺术相当重要。在和下属的交谈中, 你情真意切、言辞诚恳,形成一种和谐的环境,使双方可以得到心灵的沟通,从而为促进了解、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理在与下属的沟通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谈话的技巧
每个经理都会碰到与个别员工谈话的问题,这时就有技巧可言,善谈者可以不管什么样的下属、什么样的复杂问题,经他一谈, 双方皆大欢喜,问题可以轻松得到解决。不会谈话者,原本不复杂的事情经他一谈反而复杂不少,甚至不欢而散。为此,针对不同的谈话对象,谈话侧重点则不相同,我们可分为:
1.知识型下属理性观念较多,谈话时道理应讲得深,言辞文雅并注意逻辑性。
2.知识欠缺型下属理性观念相对较少,谈话时讲道理应深入浅出,并注意多讲些实实在在的话。
3.开朗型下属,喜欢快人快语,不喜欢拐弯抹角,与其谈话可以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4.内向型下属,往往思想含蓄而深沉,与其谈话不能过于直率。
5.年长型下属,阅历丰富,与其谈话切忌说教。
6.年少型下属,由于涉世不深,谈话时应多讲道理。
对经理而言,如果是表扬性的谈话,要讲明表扬的道理,并留有余地,不能讲过头;如果是批评性的谈话,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人格,以诚待人,要轻“批”重“评”,批是指出所犯错误的性质,评是讲道理重教育,启发思想觉悟。
二、谈话应以尊重别人为原则:
经理和下属之间没有贵贱之分,如果经理刻意显示自己的地位,在与下属交谈过程中说出一些伤害下属自尊的话,如“你怎么这么笨”“笨的要死”或“要再这样,我就炒了你”等等,会引起下属的强烈反感,甚至辞职。
经理在与下属谈话时,一定要尊重下属,尊重他们的自尊。对于下属的尊重还表现在“留有余地”上,一边赞扬对方的长处,一边摆出具体的建议,不下过于绝对的结论式的断言,给自己和对方都留下余地,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
尊重下属的另一面,就是不能触及下属的弱点,个人弱点一旦被触及,便会产生反抗心理,或
者更加消极。切记不可触。
作为经理,尊重了下属,也便尊重了自己,为自己赢的了尊重。如果忘记了尊重下属,下属便会意志消沉,更有甚至会以牙还牙。失去了下属的支持与配合,一个人又能干的了多少事?故无论于公于私,都应以尊重下属为谈话的准则。
三、选取适当的谈话主题
选取适当的话题,可以使经理和下属的谈话避免沉闷,特别是和一些“内向型性格”的下属谈话更是如此。
怎样和此类型的下属谈话,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兴趣谈起:每一个人都有不相同的爱好兴趣,内向型性格的人也不例外。当你以他的
兴趣作为交谈的话题时,就能较敏锐的触动他心灵的“热点”从而产生心理相容和语言
上的共鸣。
2.从烦恼谈起:内向型的下属,他们既苦恼无人知道自己的心事,又不情愿让人真正知道
自己的心事。当你对他烦恼给予理解,并热情帮助他解脱时,他往往就会和你攀谈起来。
3.从评价谈起:内向型的下属常常希望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评论中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尤其重视经理对他的评价。作为经理应持以诚心,对他的言行予以客观的、公正的评价,引起他内心的反思,从而产生语言信息的交流。
四、表态坚决灵活
在和下属的谈话中,经理往往需要表态,而表态对下属而言,则可能是指示、要求,也可被以为是对某事的结论。
作为经理,不可随心所欲地的表态,要三思而后行。表态应有根有据,既不做老好人又不轻易得罪人。表态应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发挥灵活性。公司有明文规定的,经理必须按规定表态;没有明文规定的,则应结合实际情况表态。
经理在对下属表态前,必须清楚了解问题真正含义和问话的真正意图,经过认真思考,考虑是直接表态,还是委婉表态,对不值得表态的问题不必表态。表态须因人而异。
总之,经理在表态[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共2篇)]时,应有真诚感、责任感。
五、学会收场 2 和下属的谈话,如何开始需讲究技巧,而如何结束也的讲究技巧。
下面几种谈话方式,可供大家参考:
(1)圆满结束
谈话出现僵局或某人还谈得兴起时结束谈话不适宜,这会使某些人的情绪处于未渲泄的压抑状态而离开,这将不利于下次谈话的开始和进行。力图使一次谈话达到“意尽”时,终了为最佳。
(2)见好就收
成功的谈话,结束时应该是一个“剧情高潮”,不一定非得无言相对才结束。谈话主题已经明确后,最好不要再节外生枝地无端延长话题。明明无话可说,交谈内容已渐枯竭,就应该及时结束,这样反给对方留下个爽快简捷、意犹未尽的美好回忆。
(3)适时结束
谈话时,你应留意对方的暗示。如果对方对所谈的话题不感兴趣,多谈则使双方无趣;而如果下属希望谈话结束,则会表现得更明显,如对方频频看表,此时,经理应适时结束交谈,免得自己在对一个不热心的听众独白。
(4)自然结束
当双方谈话主题已趋结束,双方谈兴也趋于平淡,就不要再“挑起事端”,另辟话题了。经过一定的谈话稀疏过程,使谈话自然结束。
第四篇: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
6、与下属沟通的语言艺术
实际工作场景中,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在与下属的沟通过程中,大多懂得春风化雨,用温暖得体的语言去感召自己的下属,在“润物细无声”的感情里达到管理的目的。这种境界会进一步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彼此共同的生活、工作创造出良好的人际环境,进而促成工作环境的良性运转。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与下属说话的基本特点
领导和员工的谈话主要有四种功能:监督功能,参与功能,指示功能,知人功能。具体来讲,可概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善于利用一切谈话机会,善于抓住主要问题。
谈话通常分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前者在工作时间内进行,后者在业余时间内进行。作为领导,不应放弃非正式谈话机会。在员工无戒备的心理状态下,哪怕是片言只语,有时也会有意外的信息,为今后的正确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同时,谈话必须突出重点,扼要紧凑。一方面,领导本人要以身作则,在一般的关怀性问候之后,便迅速转入正题,阐明问题实质;另一方面,也要让员工养成这种谈话习惯。要知道,多言是对信息实质不理解的表现,是谈话效率的大敌。
(2)善于激发员工讲实话的愿望。
谈话是领导和员工的双边活动,所要交流的也是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员工若无沟通的愿望,谈话难免要陷入僵局。因此,领导首先应具有细腻的情感、分寸感,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以至语音、语调,旨在激发员工讲话的愿望,使谈话在感情交流的过程中完成信息交流的任务。同时,领导一定要克服专制、蛮横的封建家长式作风,代之以坦率、诚恳、求实的态度,并且尽可能让员工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到:自己所感兴趣的是真实情况,并不是奉承、文饰的话,消除对方的顾虑或各种迎合心理。
(3)善于表达对谈话的情趣和热情,掌握评论的分寸。
领导与员工谈话是一种双边活动,领导对员工一方的讲述予以积极、适当的反馈,才能使谈话者更津津乐道,从而使谈话愈加融洽、深入。因此,领导在听取员工讲述时,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充分利用一切手段——表情、姿态、插话和感叹词等——来表达出自己对员工讲的内容的兴趣和对这次谈话的热情。同时,领导者在听取员工讲述时,也不应发表评论性意见。若非要作评论,措辞要有分寸,表达要谨慎。
(4)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利用谈话中的停顿。
员工在反映情况时,常会忽然批评、抱怨起某些事情,而这在客观上又正是在指责领导自己。这时领导都更要头脑冷静、清醒,不要一时激动,自己也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甚至为自己辩解。而如果员工在讲述中出现停顿,作为领导者也要善于加以利用。如果停顿是故意的,它是员工为探测一下领导对他讲话的反应、印象,领导者就有必要给予一般性的插话,以鼓励他进一步讲述。如果是员工的思维突然中断引起的,领导最好采用“反响提问法”来接通原来的思路。其方法就是用提问的形式重复员工刚才讲的话语。
(5)善于克服最初效应,切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所谓最初效应就是日常所说的“先入为主”,有的人很注意这种效应,并且也具有“造成某种初次印象”的能力。因此,领导在谈话中要持客观、批判性的态度,时刻警觉,善于把做给人看的东西,从真实情形中区分出来。
更为重要的是,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切忘“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否则,“专横跋扈”就会成为这类领导的代名词。历史上这类反面的事例实在太多。总之,作为领导不应该太专权,而应该考虑一下员工们的所思所想,别让自己的专权引起员工们的反感与报复。要给员工们一定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去自由自在地发展,要经常与员工们进行沟通,不要老靠权威去控制他们
第五篇: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语言艺术
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语言艺术
龙涤小学
刘喜平
班主任的工作充满了艺术性,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艺术也至关重要。优秀的班主任会跟家长有着和谐的关系,能带动家长一起来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抓好孩子的学习。个别的班主任,不注意做事的方法策略,不懂得语言的艺术,从而使家长跟班主任关系僵硬,严重的还会出现家长上告或网告班主任的现象。
如何掌握与家长交流的语言艺术呢?让我们先来看个故事:一群基督教徒在教主的监督下做祷告。有两个教徒烟瘾发了想抽烟。一个说:“教主,作祷告的时候能抽烟吗?”教主严厉地说:“不行,这是对真主的极大不敬!”他只好忍住烟瘾而作祷告。另一个过了一会儿说:“教主,抽烟的时候能作祷告吗?”教主谦和地说:“完全可以,这是对真主的极大尊敬!”另一个开始抽烟。同样一件事情,由于表达的方式不同,其效果截然相反,这就是语言的艺术。
我曾成功地给我校班主任做了一次“更新理念,转变作风,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的培训,其中对班主任跟家长的语言交流艺术做了重点的阐述。我认为,教师在跟家长交流或家访时,一定要掌握以下的艺术性,具体做到“八要八不要”。
一要坦诚相待,不要盛气凌人。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从工作关系上讲,地位是平等的,都是学生的教育者;目标是一致的,都想培养好学生。所以,班主任说话态度要谦和,语言要文明。班主任对学生要怀有一片赤诚之心,与家长谈话时要推心臵腹,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这样家长才会敞开心扉,与班主任真诚交流。相反,上门时,班主任果盛气凌人,好象是来传这“圣旨”的“钦差”,家长只是洗耳恭听的“臣民”,自己说一不二,家长必要的申诉一概不睬,以保持“严师”的尊严。这样,适得其反,这不仅给了家长主观武断,心理素质不佳的印象,还会让家长失去了对班主任的信任。
二要实话实说,不要添油加醋。班主任找家长谈话,多半是学生出了问题。班主任要诚恳地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和失误,取得家长的理解。切不可把责任全推给孩子,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的过失,更不能不调查实情,还“添油加醋”,将“恨铁不成钢”的怨气转嫁给家长,致使家长火冒三丈,打骂孩子。这样做,学生心里会满怀对班主任的怨恨,以后可能“变本加厉”不配合做班主任的工作。优秀的班主任会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地指出孩子的过失,向家长提供合理的教育意见,将大事化小。
三要坦然大方,不要懦弱求人。有些溺爱孩子的家长视自己的孩子为“掌上明珠”,就是老师也不得轻易去“碰”。再加上经济生活的优裕,不把老师看得很重,这就使班主任工作难上加难。即便如此,与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家长交谈,班主任也要坦然大方,开诚布公地指出学生的缺点,不要说话吞吞吐吐,含糊其辞,生怕不给家长面子,好象班主任对学生无可奈何,有求于家长,只有请家长“帮帮忙”才能管住他似的。这样家长会觉得班主任性格懦弱,缺少经验,不可信赖,内心里瞧不起你。班主任要不卑不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交谈时,可以先肯定学生的长处,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真挚的赞赏和表扬,然后再坦然指出学生的不足,让家长找到教育的方向。
三要有自知之明,不要炫耀自己。班主任要有自知之明,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才能给人谦虚、诚实的形象,即使工作中有不足之处,家长也能体谅。班主任切记不要炫耀自己,什么“你的孩子连校长都不怕,就怕我这个班主任”啊,什么“他想什么坏主意,我一看就知道”,“我教育出来的孩子个个是好样的”,“我从来没遇到你家这样的孩子”等等。家长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这个班主任的形象也会大打折扣。
五要褒奖科任,不要推卸责任。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同时肩负着融洽家长和全体科任教师关系的任务。班主任要力求褒奖科任老师的工作精神和教学水平,对教学能力强、知名度高的老师要着意宣传他们的教学成果,对经验不足的新教师,着重介绍他们的工作热情和上进心,使家长充满信心和希望,不要说孩子某门功课不好就是科任教师的责任,发生某件不愉快的事,又是某老师的错等等,转嫁责任会使家长认为教师之间不团结,师资力量差,甚至想把想孩子转走。
六要胸有成竹,不要随意发挥。班主任家访前,对每个学生的性格、品行、爱好、学习方法、学习成绩都有胸有成竹,这样既能表现出你对他孩子的关心和了解,又可以掌握讲话的主动权,和家长产生语言共鸣,使家长产生仰慕信服之心。不要胸中无数,随意发挥,一会儿说学生某方面好,一会儿又说不够好,模棱两可,使家长捉摸不透,会觉得你这个班主任太懒,无主见,工作责任心差,自相矛盾,从而失去对班主任的信赖。
七要一分为二,不要以点概全。“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好的学生也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学生也有闪光点。对一个学生的评价要一分为二,不要以点概全。把自己喜欢的学生说成一朵花,没有一点瑕疵,会使家长过分宠爱孩子,放松必要的管教;把某方面较差的学生说得浑身毛病,毫无可爱之处,会使家长对孩子丧失信心,放任自流或导致棍棒教育,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敌视情绪。显然这样的沟通语言是失败的。
八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死。孩子们正在成长,可塑性很强,对他们的评价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死。不要轻易说“你的孩子将来考上好大学绝对没有”问题,也不要轻易断言某个学生“肯定不会升入高一级学校”,更不能说“你的孩子已无法教育”。对孩子的缺点,不能不说,也不要一次说得太多,不能言过其实,更不能用“这孩子很笨”这样的话。在说到学生的优点时要热情,有力度,而在说学生缺点时,语气要舒缓婉转,这样家长对他的孩子会充满信心。班主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讲“只要……,你的孩子就会……”,要用热情感人的语言,促使家长满怀信心地进一步配合班主任教育好孩子。
总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它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家长,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班主任在与家长联系交流时,要“多报喜,巧报忧”,保持学校和家庭在教育问题上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一些难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