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鹤龄戏 茅于轼经典语录
鹤龄戏 茅于轼“经典”语录
作者:贺合林 发布时间:2014-04-12 来源:乌有之乡 字体: 大 | 中 | 小
鹤龄:戏评茅于轼“经典”语录
——贺合林——
茅于轼名为学者,嘴无遮栏,常发污秽浊臭之言,令人捂耳掩鼻不及。此人却自屎不知其臭,反在人前洋洋得意的显摆其“香”。今择其“经典”若干,作此戏评,以彰其混其谬其臭其恶其无耻无赖!
另外,由于茅于轼口中常吐骂语(针对毛主席和拥毛人士),所以,此《评》中也出现了一些骂词,算是对茅于轼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1、茅于轼:“那儿的领土压根儿就没人居住,争夺那儿的领土完整,却要百姓付出重的代价,有什么必要?这些例子尖锐地显示出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不同。可惜的是经常有人喊:誓死保卫钓鱼岛,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去保卫它。可是那儿连一个居民都没有。一个人的生命为什么那么不值钱,简单说,就是因为受了政治家的蒙骗。牺牲自己为人民的利益是对的,可是牺牲自己为国家就要好好想一想,是不是真有必要。”
鹤龄:茅于轼先生。如果你家两间卧室中的一间长期没住人,当强盗闯进来占用时,你是不是也会说:“那间房子压根儿就没人居住,争夺这个家庭的完整,却要我付出沉重的代价,有什么必要!”
再“如果”一下:如果你是一个阳痿患者,当流氓闯进你家时,你会认为付出代价奋力保护妻子没有必要吗!?你也会说出类似于上面的那些混话吗!?
2、茅于轼:“也可能有一些汉奸并不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而是为了减轻人民的痛苦,作为抵挡日本人对中国人的欺压的缓冲器。这样的汉奸非但没有错,而且是真正的英雄。他自己下地狱,为的是减轻老百姓的痛苦。
鹤龄:对于你来说,这种可能永远没有可能、绝对没有可能,因为你当汉奸既是为了升官也是为了发财。这汉奸一当,美国干爸25万美元的奖赏、一顶天则事务所所长的顶戴便立马而至,棺材(官、财)两得。
3、茅于轼:反过来看,有些英雄拿几十万人民的性命做抵押,坚决不投降。只是为了报效皇帝老子。从人民利益的立场看这些人不值得效法。用这样的眼光看问题,几千年的历史就要改写。”
鹤龄:你梦寐以求的就是要改写几千年历史,让秦桧站起来,让岳飞跪下!无奈你张口闭口的“人民”,谁也不答应呀!顺便提醒一下:你如此的玩弄人民,小心有那么一天,人民会把你送到跪着的秦桧那儿,让你千年万载地陪着他!
4、茅于轼:“在战争中牺牲的日本军队和百姓都是无辜的,他们对战争是没有责任的。他们的战死是因为上了战争罪犯的当,而且大多数是被迫送死的。我们要纪念战胜国的阵亡将士,同样应该纪念战败国的阵亡将士。”
鹤龄:撇开日本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不说,只问你茅于轼,你在祭祀亡故的先人时,是不是在祭桌上也会安上猪姓、狗姓祖先的牌位?如果这猪姓、狗姓的先人曾经闯进你家杀死过你的先人,你是否也会说:“他们是上了战争罪犯的当,所以我在祭祀先人时一定要祭奠他们”!
5、茅于轼:“我们要旗帜鲜明地抵制坑害百姓的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绝不是极终真理。两个国家的爱国主义造成两国对立,挑起仇恨,最后倒霉的是两国的百姓。爱人民(中国的和外国的),这才是极终真理。”
鹤龄:后面的目的你不便明说,我替你代言:我们要旗帜鲜明的发扬坑害国家的能赚取美元的卖国主义,希望大家都向我茅于轼学习!
6、茅于轼:“卖国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错误,出卖人民才是严重的错误。”
鹤龄:难怪你有这么大的贼胆卖国,公开的卖国,不遗余力的卖国!不过,也得提醒你一下,当年日本侵略我国时,要是没有四万万爱国同胞的抗战卫国,今天的你,肯定只有当流浪狗或当饿死鬼的一条路了,因为,尽管你有一颗比天还大的卖国之心,手中却没有“国”可以卖,一分钱美金也换不来!因为,我们的中国,早已被汪精卫先你而登,卖给日本人了!
7、茅于轼:爱人民(中国的和外国的),这才是极终真理。”
鹤龄:“爱人民”?请你别玷污了这个“爱”!俗话说:得人钱财,替人消灾。你茅于轼拿着外国人和资本家的钱,只能替外国人和资本家效力,只能爱外国人爱资本家,哪有可能对中国人施爱,对中国工人农民施爱。
8、茅于轼:“我不在乎拿外国人的钱,也不在乎拿资本家的钱。我不拿他的钱,我拿谁的钱?谁给我钱?”
鹤龄:问题是外国人为什么让你拿他们的钱,资本家为什么让你拿他们的钱!天上不会凭空掉馅饼,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你不为他们效犬马之劳,谁会给你钱!你不出卖中国的利益,外国人凭什么要给你钱!你不出卖工人的利益,资本家凭什么要给你钱!
9、茅于轼:“进入21世纪以后,国防的重要性越来越小了。因为前面讲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争夺资源的战争不再需要,也因为国际社会对侵略行为有越来越大的制约。任何一个国家用任何借口侵略别国都不被认可。过去的侵略都要清算赔偿,谁还有兴趣做将要被清算的事呢?”
“现代战争多半是意识形态之争。看法的不同将永远存在下去,何必动刀动枪?所谓国防,越来越成为用武力解决意识形态之争的掩饰,或者用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真刀真枪来解决看法的不同。”
鹤龄:茅于轼先生,给你两种选择,要不,你就不懂得国防的重要。
1)到伊拉克去吃人肉炸弹。如今的伊拉克盛产这玩意,就是因为当年没有强大国防而被美国打败。2)到了西方有一天也给我们中国送“民主自由”的时候,把你推上去挡阵,当人肉炸弹!
你干不干?干的话,我们就立个约,请公证处来!
10、茅于轼:“别的国家因为中国加强了国防,他们也加强自己的国防,双方加强军备的效果就是彼此抵消。剩下的唯一后果就是浪费了各自的国力”
鹤龄:茅于轼先生,您的嘴巴屁眼是不是“换防”了?要不,怎么说出这样的混话!你知道不,就海上力量而言,美国单是航母就有十几艘,而我们中国,才一艘刚刚下水的辽宁舰!
你是不是想说:“因为中国今天有了一艘辽宁舰,所以,美国就先造了十几艘航空母舰!”
如果这样,那就恕我直言了,你真是天下的第一大混蛋!天下第一大坏蛋!
11、茅于轼:“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一位有新思想的领导人。中美合作带头均衡裁军,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不要轻轻放过了。所以我不希望拿我交的税款去建航空母舰。”
鹤龄:你交的那些税款叫“卖国所得税”,其源来自我们中国,所以,也由不得你什么“希望”,非要用来造航空母舰,保卫中国!
12、茅于轼:“现在中国不缺粮食,粮食很便宜。缺的是什么?缺的是住房,大家买不起。为什么住房贵?是土地的价格贵。为什么土地的价格贵?缺少土地。为什么缺土地呢?18亿亩红线给卡住了。”
“18亿亩红线的数目完全是拍脑袋出来的,没有经过任何经得起检验的研究,这条红线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极不利于加速农民进城和解决三农问题。”
“(18亿亩红线)完全没有必要,17亿亩没有必要,10亿亩也没有必要,任何红线都没有必要”。
鹤龄:18亿亩红线“经得起检验的研究”是停你的餐,让你去啃屎巴巴!看你还说不说“完全没有必要”了!
你要不啃屎巴巴也行,那就请你拿出“完全没有必要”的“经得起检验的研究”吧!
13、茅于轼:“有市场就不愁买不到粮食,世界粮食供应非常充足,中国人不会因买不起粮而挨饿。”
“又有人说万一人家粮食禁运怎么办。老实说,如果全世界对中国禁运粮食,一定是我们自己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即使有粮食吃,中国人民的日子也好不了了。”
鹤龄:茅于轼,请你回答,当年的伊拉克,一没核武,二没化武,它犯什么“天下大忌”了?却被制裁了一年又一年,让它只剩下一架皮包骨,然后再来一顿“往死里打”!
当然,我知道你的“天下大忌”无非就是“专制、独裁、没自由、没民主”,那就再请回答:同样“犯忌”的朝鲜,美国为何却惹不起它!?
14、茅于轼:降低学费是让不穷的人搭了便车。
鹤龄:明白你的意思:提高学费,让穷人买不起“票”上不了车两条腿走路,以便让不穷的人坐霸王车!
15、茅于轼:房价是被买房者自己抬高的。
鹤龄:茅于轼是被自己谋如屎的。
16、茅于轼:我主张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
鹤龄:吃喝拉撒,人之必须。卧厨厕卫,宅之必备。口口声声以民为本,竟说出如此的混话。那好。我认为茅于轼应该是不用长屁眼的,有一张大嘴就行了。
17、茅于轼:一块土地在中国版图内。现在归了外国,但是那里的人民生活更自由了,收入也增加了。你是同意不同意?如果以国为本答案是不同意;如果以民为本答案是同意。我赞成以民为本。当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不一致时国家的利益要服从百姓的利益。国家应为人民牺牲,不是人民为国家牺牲。过去皇上教育我们则相反。
鹤龄:当你的儿子或者是孙子也许是曾孙子被人贩子拐卖到一个亿翁富翁家,在那里生活更好更自由了,再也不用跟着你向美国人乞食了。你会说“我赞成以孩子为本,当家族利益和孩子利益不一致时家族的利益要服从孩子的利益”而不要这个孩子了吗!?
18、茅于轼:贪污5000亿不是大事,我们国家一年被贪污的钱顶多是5000个亿,而全部生产是20万亿,5000亿只占了百分之二点几,所以这么一看,贪污不是一个很大的事。
鹤龄:建议有义盗去拜访一下茅于轼家,把他从美国干爸那儿领来的犒赏取走10万元,然后说声“拜拜”,绝对不用怕。因为,茅于轼一定会说:“盗窃10万元不是大事,我家这次被盗顶多是10万元。我每年从美国干爸那儿领到500万元,10万元只占了百分之二点零,所以这么一看,盗窃不是一个很大的事。”
19、茅于轼说:“和他有肌肤之亲的孙维世,上官云珠等人也被逼得自杀。他毫无怜惜之意。现在揭发发现,毛泽东奸污过不计其数的妇女。原来他在神坛上,他的人性的兽欲方面谁也不敢说。他从神坛上走下来之后,这些事一桩桩被暴露。”
鹤龄:建议毛新宇给茅于轼一个对等的回敬,如果他懒得理睬这个下流坯子,我就代劳一下:“和茅于轼父亲有肌肤之亲的XXX、XXX也被逼得自杀,其父毫无怜惜之意。现在揭发发现,其父奸污过不计其数的妇女,过去茅于轼没露脸时谁也不知道他的父亲,所以其父的兽欲谁也不知道,如今茅于轼露脸了,其父的这些事也一桩桩的暴露。”
20、茅于轼:“……而且我觉得钓鱼岛,没有常住人口,没有GDP,更没有税收,如果海水涨了把它淹了,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命一个老百姓不会有任何的影响,我们为了这件事造成冲突,太不合算。”
鹤龄:而且,你也会觉得:“珠穆琅玛峰没有常驻人口,没有GDP,更没有税收,如果雷把它劈了,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老百姓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干脆,送尼泊尔算了。”
而且,你还会觉得:“仁爱礁没有常住人口,没有GDP,更没有税收,如果海水涨了把它淹了,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命一个老百姓不会有任何的影响,我们为了这件事造成冲突,太不合算。”
而且,假如有一天新“八国联军”要攻占天安门时,你肯定也会觉得“天安门没有常驻人口,没有GDP,更没有税收……”
21、茅于轼,中国不能搞太多福利。
鹤龄:对于你来说,确实没有这个必要,因为美国已给你太多“福利”了。
22、茅于轼:““餐馆剩食放窗口请路人取用”。
鹤龄:这就是你时刻挂在嘴边的“以人为本”、“爱人民”,“爱”到家了。由于你倡导的这个“仁爱”举措,贫富差距缩短了一大截——挨着饿的人饿不死了。当然,餐馆老板也不会忘记你的好处,垃圾处理费你也替他们省掉了。
23、茅于轼:“你自己置不起房产,还要政府帮忙,这对吗?”“政府是不是还需要帮助穷人买房,我看不合理。全世界你讲不出这样的理由!”
鹤龄:先给你介绍一个自杀案例:今年30岁的李明,与女友相恋多年,一直没买婚房。清明期间,他到女友家提亲被拒,便将带来的“饮料”(200毫升敌敌畏)一饮而尽,送医抢救无效死亡。
另外告知,李明临死前咬牙切齿地发誓,死后要化作厉鬼找你茅于轼索命,他认为自己买不起房就是因为你出了这个断子绝孙的主张!
24、茅于轼:我们要保护先富裕的人,因为只有富人得到保护,穷人才可能变富" 的说法是否正确?
鹤龄:保护先富的人,这是自然的,因为你茅于轼就是富人,一个托美国的福变成的富人:因为许多官员也是富人,靠贪占国家财产变成的富人;因为资本家都是富人,其中很多是靠贱卖国企发横财一夜至富的富人……不保护你们这些人还保护谁!
至于只有保护富人穷人才能致富的鬼话,你到阴间去哄哄鬼魂还行,别想在阳世哄穷人!
25、茅于轼:从社会整体来看损人利己未必不可取,只要损人很少而利己极大,此种行为就有利于社会
鹤龄:所以,你的人生之路就选择了损人利己而且利己要极大,不过,利己与损人从来都是是成“正比”的,因此,你的利己极大,前提就是不怕损人大——大到出卖国家。
26、茅于轼:我作为一个学者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我写的文章都有充分的事实为依据,不会无中生有。我对从事实出发,经过合乎逻辑的推理得到的结论,是经得起推敲的。
鹤龄:那好,请教一下茅大“学者”:你的“毛泽东奸污过不计其数的妇女“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俗话说,捉贼拿脏,捉奸捉双。“从事实出发”?你(或者别人)是不是捉到了不计其数的“双”!捉“双”的你,而不计其数了,荒唐不荒唐!“合乎逻辑的推理得出的结论”?那就更荒唐。就这样的事作出这样的结论,即使你的“推理”再合乎“逻辑”,也是荒唐加荒唐!
按照你这样的逻辑推理,我可以毫不费力地得出一个结论:“茅于轼奸污过不计其数的猪狗!
27、茅于轼:单仁平认为我的观点有强烈的价值取向,挑战中国主流政治观点。还举了一些例子。本来我想对单仁平所举的例子做一些辩解。但是这样做不见得有什么用场,因为辩论的对方从来不跟我讲理。我讲道理有什么用。
鹤龄:无理寸步难行,有理起遍天下。造谣、诬蔑、咀咒、谩骂,你的嘴巴比任何人都大,轮着要说理,怎么就噎了!谁封了你的嘴巴?单仁平封了你的嘴巴吗?原来,你就是以“讲道理有什么用”的理由从不讲理呀!
28、茅于轼:中国舆论场上非常缺少政治辩论的文明。但是缺少辩论文明的不是我,而是拥毛分子。他们习惯于毛泽东时代的开批斗会,搞打砸抢,甚至造谣。他们习惯于无法无天地做事。这是法治社会的敌人,是社会的毒瘤。
鹤龄: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一个“学者”、“著名经济学家”竟然说出了这样的混话:前面是“缺少辩论文明的不是我”,后面就骂别人(数以亿计的人)是“社会的毒瘤”了。
“缺少辩论文明的不是我”?请问,你为何不对单仁平的举例进行文明理辩?还好意思骂别人是“习惯于无法无天地做事……是法治社会的敌人,是社会的毒瘤”,你才是真正的法治社会的敌人、是社会的正在扩散的癌细胞。
28、茅于轼:激发冲突的不是我,是那些拥毛分子。我对他们的造谣,污蔑,人身攻击,电话骚扰,上门捣乱……
鹤龄:谁造了你的谣?谁对你进行的诬蔑?造了你什么谣?诬蔑你什么了?
“人身攻击,电话骚扰……”?中国人口13亿多,这样的事为什么都摊上你了!你知道自己对人民领袖毛主席造了多少谣、进行了多少诬蔑和人身攻击吗!拥毛人士(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有网调数据为证)只不过是以你之道还治你之身而已,你为何就感到委屈了!?
29、茅于轼:毛泽东从一个政治家沦为处处和人民相对立的人民公敌,就是因为他被权力的迷信所控制,丧失了起码的理性。
鹤龄:茅于轼从一个半路出家的“经济学家”沦为千人咒万人骂的人民公敌,就是他被美元的迷信所控制,丧失了起码的人性!
附反美精鹰(1643378)2014-4-9 22:49:26对茅的评价:
茅于轼原来是学机械的,本专业一事无成,混到47岁“半路出家”改行搞“微观经济学研究”,就这么摇身一变成了“著名经济学家”。(另一个“主流经济学家”刘吉也是如此,本专业几十年一事无成,混不下去了,趁“改革开放”之机改行当了“主流经济学家”——看来中国的“主流经济学界”很善于“化腐朽为神奇”,有资格当专门拣破烂、收垃圾、将其他行业淘汰下来的下脚料“变废为宝”的“垃圾处理回收站”。)
31、茅于轼:我认为我是准确地被打成了右派,一点也不冤枉。因为我当时确实是想走资本主义道路。
鹤龄:尽管你直到今天才痛痛快快的表白,可是,人民的的眼睛雪亮,早在五十多年以前就把你认出来了。由此也证明了当时党中央开展反右斗争的英明,因为当时社会上,右派确实存在。
32、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我的长处是做研究而不是办企业,我办天则所,是很失败的。
鹤龄:你的最大长处当然是办“天厕所”了。为何失败,告诉你原因吧:因为你的天厕所露天的缘固。厕所露天,臭气熏天,天怒人怨,焉有不败之理!
33、茅于轼:保护富人的财产,就是鼓励穷人争取成为富人。……只有富人队伍扩大了,社会才更稳定。
鹤龄:贪官都是富人,卖国贼也可以成为大富人。保护他们的财产,这是维护你的切身利益的需要。不过,这些“富人队伍扩大了,社会才更稳定”,只能是你在经济学领域建树的有独创性的“奇葩”。请原谅,写别字了,是奇疤!
34、茅于轼:如果富人的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那就没有人敢做富人了。
鹤龄:废话。你根本不懂得“金钱学”的要领,亏你还挂名是什么“经济学家”。没有哪一个国家贪官的财产能得到有效保护,一些国家甚至连贪官的脑袋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可是,世界上从未出现过没人敢做贪官的“危机”。所以,你就不用杞人忧天了。
35、茅于轼:“解放并没有给中国人带来幸福,相反,带来的是生灵涂炭的三十年。因政治原因死亡达五千万之众。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总数。”
“太祖还把人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加以破坏。”
“太祖的目的在于全世界都因他而痛苦。如果每个人的痛苦可以相加的话,太祖的目的是全社会痛苦的极大化。太祖不但做到了在国内制造痛苦极大化,而且输出他的理论,让全世界都要残酷斗争。”
毛泽东奸污过不计其数的妇女。
真正的经济学家都是自由派,你主张计划经济,那么你根本就不懂经济学。真正懂得经济的,都是赞成自由的。
鹤龄:我终于领会了经济学的真谛,真自由啊太自由了!难怪茅于轼会成为“著名经济学家”!
今天我也来当一回“著名经济学家”,痛痛快快的自由一把:茅于轼无恶不作,坏到了家,坑蒙拐骗、偷盗奸淫、抢劫烧杀……
第二篇:[改革开放30年访谈]茅于轼访谈录
[改革开放30年访谈]茅于轼访谈录
搜狐财经:刚才讲到莫干山会议,那么在过去30年里,您认为还有哪些比较大的思想交锋,是对我们现在社会有特别重大的意义的?
茅于轼:几个大的交锋,第一个是容不容许私营经济,我们看看《宪法》的修改就知道了,《宪法》原来不许可私营经济,后来说允许一点点,但是那时候对私营经济的看法基本上是否定态度,认为它是例外,而且对它严加管制,很高的税率,后来变成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现在认为是重要的部分,但是还没有变成一个主要部分,下一次修改《宪法》要改过来,这是一个争论非常大。
第三篇:茅于轼: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
茅于轼: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城镇人口只有百分之三十,大部分人还在农村住着。农业的产出很低,这么多人务农,是我国穷的根本原因。未来的二十年中至少有五亿人口要进城,此间我国的城市人口要翻番。对于这一点,大多数同志都没有不同意见。但是应该发展大城市,还是发展中小城市,两方面的意见对立得很厉害。本文不打算就此事发表意见。只是想讨论城市规模的合理水平应当由什么来决定,也就是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希望这一讨论会有助于从理论上廓清当前的争论。
一、城市有很强的规模效应
城市为什么会发生?人们为什么要聚集在一起?我们可以从乡村集市贸易看出缘由。最起初,人们是为了交换才走到一起来的。所以城市城市,城是和市联系着的。当集市贸易规模扩大了,参与的人数增加了,原来五天一集的,增加为三天一集;原来三天一集的就变为天天有集。这样,城市的雏型就出现了。
城市的雏型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还必须解释为什么城市能取代分散的集市,而不是每个集市自己的扩大。如果每个集市交换的商品都是相同的,集市就不会被城市所取代。因为百姓可以就近来到集市,实现交换的目的,分散的集市比集中的城市更近便。但是如果各个集市中交换的商品是不同的,而且人们对商品的需求是十分多样化的,分散的集市就会使人们感到很不方便,因为人们要寻找特定的集市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特定的商品。此时城市就将取代集市。因为人们来到城市(其实就是一个大集市)就可以交换到自己所需要的全部商品,用不着赶到一个个分散的集市去。这一分析说明城市的出现,其根本的原因,是和人们对商品需求的多样化有关。
这个道理也能被我们的实际经验所证实。如果我们居住在一个小城镇,万一要买一件特殊的商品,比如说,计算机上某一个零件,或者彩色打印机的特定喷头,就必须赶到省会城市去买,甚至要到上海北京去买。小城镇的商店里不准备这些特殊商品,因为偶然才有一个顾客来买,如果要把商品配备齐全,不但占用大量资金,而且占用仓库,管理复杂,得不偿失。在大城市里则不然,因为顾客多,存货周转快。商品配备齐全是有效益的。
由于大城市供应的商品齐全,生活比较方便,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大城市。而更多的人又创造出更多的需求。需求多了商品就更齐全。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它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可以说,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城市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果不是有相反的力量,城市将会无限制地扩大。这里我们只提到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人还有对人的需求,人需要和别人交朋友,交换信息,享受人所提供的服务,要理发,要听音乐,要看画展,要当面求教和传授。如果人们居住很分散,就会感到很不方便。
上面是从对物和对人的需求的多样性来看城市如何取代了集市。我们再从生产这一方面来看,需求会吸引生产。当需求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在当地生产就可能比从外地运来更合算。所以当地的需求引起了当地的生产。生产是由人来实现的,人又是有需求的。于是就会有需求和生产相互促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城市逐渐扩大的过程。尤其是对服务的需求是不能从外地进口的,它必须在当地当时来完成。有些城市是因为当地的资源所形成的,比如煤矿城市,这些城市的发展规律便有所不同。
生产过程中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产品的花式品种和质量的竞争,转化为对人才的竞争。于是人才就被分为三六九等,他们的收入也各不相同。竞争越是激烈,收入的差距也越大。不同收入的人群有不同的消费。收入的差距形成了消费的多样化。城市的繁荣要靠高消费。霓虹灯、首饰店、名牌服饰、夜总会等等都不是穷人消费的,可是它们是都市繁荣的象征。大城市无例外地都是繁荣的,尽管繁荣的程度有所不同,其原因正在于此。西方的大城市一般都有贫民窟,在那儿看不到任何的繁荣景象,有的只是凄凉和沮丧。繁华和贫穷共存,是城市的又一个特殊景观,在农村里是看不到的。社会管理好的国家,贫民窟的现象已经不存在。但是住宅区还是分为富人区和普通区。
城市的扩大使得它所能供应商品的品种增加,反过来这又进一步促进城市的扩大。一些小城市买不到的商品都要到大城市里来解决。同时还有另外一种力量,它也使得城市越来越大。这就是城市服务系统的规模效应。电话网、自来水网、邮政网、公共交通网等等都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以公共汽车为例,乘车的人很少时,公共汽车的班次很稀,乘一次车要等很长的时间,所以乘车的成本很高。公共交通给大家带来的方便很有限。这就是小城镇中所见到的情况。当乘车的人很多时,公共汽车的班次变密,乘车所需等待的时间缩短,公共交通给大家带来的方便增大,这就是大城市里所见到的情况。这解释了为什么大城市公共服务比较好,而小城市就很难做到。电话网也是一样。当电话网较小时,按一台电话只能和较少的人通话。而当电话网扩大时按一台电话所能通话的人数就增加了。所以城市越大,装电话带来的好处越大。此外,自来水网,煤气管网,邮路网等等在新建时花的成本很大,一旦建成,再增加一个用户所增加的成本是很有限的。在经济学中这就是边际成本递减,它是造成自然垄断的原因。所以电话网自来水网等等都是垄断行业。这些垄断行业规模越大,平均成本就越低。所以在大城市中用这些有网络的公共服务的成本很低,城市有变得越来越大的趋势。
在城市里生活感到更方便,于是产生城市的聚集效应。人口向城市集中。在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同时,农村的人口减少,土地相对地变得充足。从整体上看,人们居住在城市里占用的土地比居住在农村少,所以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可以节约土地。这对于土地十分稀缺的中国来讲是有益的。当然也要注意到,农村的土地价值较低,城市里的土地价值较高。人口从农村转移的城市节约的是低价值的土地,而使用的是高价值的土地,从经济价值来看未必节约了钱。但是城市中土地价高正是因为有大量人口迁入造成的,所以是人口的迁移“创造”了财富。这样创造出的财富是人们享受城市生活的价值,它并不是虚无飘渺的。大多数人喜欢城市生活,这证明人口的聚集的确创造了财富,不过它不是表现为人们的收入,而是表现为生活的方便。这种方便是有价值的。正好像有人愿意出高价钱搬迁到繁华地点,图的就是交通更便利,生活更方便。它是物有所值。一个城市的政府应该明白,它之所以拥有巨大的财富,正是因为有为数众多的人口。如果它拒绝人口的迁入,等于是拒绝财富的聚集。当然,城市也有一个合适规模的问题,超过了适当的规模,城市太大也是有问题的。
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人口迁入城市是对城市有益还是对城市有害?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即使是人口最稀的国家,像澳大利亚,每平方公里才两个人(中国是140人),谈不上什么规模效应,它也限制移民的进入。可是从具体的城市来看,几乎无例外地都欢迎人口迁入。大概只有中国例外。因为人口迁入意味着纳税人的增加,这当然受到当地政府的欢迎。而人口迁入所引起的成本,如拥挤,水电费,垃圾费等等却是由私人承担的(但环境污染成本要由当地政府承担〕。总的说起来,政府是得大于失,所以政府都争取人口的迁入。中国例外的原因可能是政府对居民的补贴太多。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公共交通是补贴的,甚至水费,房租,垃圾等等都要政府补贴,多一个人就多一份补贴支出,政府为了减少负担当然不欢迎人口的迁入。所以减少政府补贴是解决我国城市发展的中心问题之一。再有就是当地政府能从居民所纳的税中获得多少分成,也会关系到政府对居民迁入的态度。上面的分析也不是说人口越密集越好,因为人口密集所造成的拥挤成本是呈指数上升的,当边际得益等于边际成本时就达到了均衡点。
二、规模效应被拥挤成本的增加所抵消
如果没有别的因素起作用,由于以上这些原因,城市会变得越来越大,最后全世界 只剩下一个最大的城市。然而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虽然边际得益在增加,拥挤成本和交易费用却很快增大。它把边际得益增加的作用抵消了。
当城市规模扩大时,由于土地面积的限制,人口密度必然增大。这就造成了拥挤成本。比如在人口密度很高的地方,土地价格很高,使得各种行业的成本统统都上升,因为不论干什么活,土地总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节约土地,不得不建高层建筑,它的单位造价大大高于平房。建筑越高,单位面积上住在高层的人越多,和同样面积的低层建筑来比,单位面积需要的电梯也越多,它抵消了高层建筑的好处。当层数非常多的时候,建筑物的面积有很大一部分被电梯所占用。于是不得不采用高速电梯,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成本。这是一个例子说明人口密度增加如何增加了拥挤成本。
不但建筑物向高层发展,高人口密度还迫使交通也向多层发展。大城市差不多都有地下铁道。地下铁的修建成本极高,然而不得不修。大城市都有地下停车场或高架停车畅买一套公寓房时还得买一个停车位,它的价钱也够吓人的。当然拥挤成本还包括道路交通的堵塞。这几乎成为大城市的通病,它的直接损失常达到当地GDP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而间接损失可能要加倍。为了解决堵车,高架道路和立交桥成为大城市的一景,而它们都是很花钱的。
拥挤还导致环境的恶化。环境的自消化能力是有限的,它不可能负担太高的人口密度。所以城市发展的结果无例外地都造成环境的恶化。空气的污染,噪音,疾病的传染,都是城市所特有的现象。这使得居住在城市中的成本上升。还有垃圾的运输和堆积,既占用土地,又产生各种污染。人口集中的大城市还产生热岛效应,现代化的生活使每个人都消耗大量能源。不论这能源是如何消耗掉的,是炊事,是空调,是计算机,最后它都变为热向大气发散。其结果就是整个城市的大气温度比周围空旷地区要高出三五度。热岛效应使夏季空调的耗电进一步加大。环境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供水紧张。不靠大江大湖的大城市差不多都存在供水问题。解决的短期办法就是采地下水,结果是地下水位降低,地表下沉。它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地下水的空间被压缩,地下水失去再生能力。有一些大城市仅仅因为供水问题不得不搬迁。这些问题直接间接都是人口密度过高造成的。
拥挤成本是由每一个人分摊承受的,也是由每一个城市人口造成的。然而就个人而言,他并不感觉到他在造成拥挤损失。正好像人们驾车出行碰到堵车时总是埋怨车辆太多,是别人的车堵了他的车,而从来不想自己的车也在堵别人的车。人们总是怕堵车所以才放弃驾车出行,而决不会因为怕自己的车堵了别人的车而放弃出行。北京严重缺水,但是没有任何人因为北京缺水而搬出北京,或虽然有机会进京但因为北京缺水而拒绝进京。每一个人都意识不到自己在造成拥挤损失,而搬迁到大城市又有许多好处,所以人们向大城市集中是很自然的事。其结果就是城市人口越来越膨胀。直到政府出面提出办法,局面才会有所改变。
拥挤成本增加对个人最直接的影响是土地价格和相应的房价上升,它的影响涉及到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同时房地产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投入要素,房地产价格上升使得整个的物价水平上涨。它使得这些城市在与别的城市的竞争中丧失优势。香港就是一例。它原来是有名的购物天堂(香港大部分商品进出港是免税的),可是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房地产价格飞涨,导致物价水平上升。现在人们再也不去香港买东西,而是大批香港人到深圳来买东西。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往往是投机炒作造成的。它也是泡沫经济的主要原因。泡沫破裂会引发金融危机。这都是城市经济所特有的现象。由于拥挤而造成的房地产价格和普遍的物价上升,限制了大城市的进一步扩大,人们寻求其他城市作为经济活动和生活的场所。
房地产价格和其他拥挤成本迫使一部分人和机关迁出城外。这一趋势已经发生在发达国家的许多城市中,繁荣转移到了远郊区,出现了衰败的城市的现象。在我国也在发生向郊区发展的明显趋势。人们在作出向郊区转移的决定时是经过仔细成本效益核算的。只有转移的净收益大于留在城里时他们才会决定迁往郊区。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人们要集合在一起除了交换的需要,还有生活的需要。孩子要上学,大人要上班,有病时候要看病,还要走亲访友。老年人这一类的活动较少,所以退休人员往往首先迁往郊区,把价值高的房子腾出来,既省了钱,还能过一个清闲生活。不论是谁,在做出向郊区转移的时候,都要做一番成本效益分析,算一算这样做合不合算。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成本就是交通通讯。如果这一项成本变化不大,向郊区转移多半是合算的。于是降低交通通讯成本便成为能否向郊区扩散的决定性因素。
按照现在的通讯技术,距离已经不是一种障碍。只有邮件还受距离的限制,但这种限制主要是受交通条件的约束,所以交通才是大家考虑的主要因素。当技术发展能提供经济快速安全可靠的交通工具时,人们有可能搬迁到更远的地方去。美国等西方国家用小汽车加高速公路作为主要的交通手段。它的成本相对比较低,速度相当高,靠了它城市可以扩展到相当远的范围。由于有了高速廉价的交通,使得远处的土地也能得到适当的利用。从经济学来看,高效的交通可以使远郊区的土地代替人口稠密处的土地。换句话讲,交通的发达可以改善土地的利用。我国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的国家,因此发展高效交通是非常迫切的一项任务。
私家小汽车和高速公路要占用大片土地,还要消耗大量能源。这两样东西都是我国稀缺的。所以这条技术路线未必适合于中国。而高速轨道交通则既节能,又省地,而且交通容量大,安全可靠。国外的轨道交通在大城市中的重要性正在变得日益明显。有一种可能适合于中国的发展模式,就是高速通勤火车。在铁道的两旁将兴建卫星城,而且这样的卫星城可以延伸得很远,一直到邻近的另一个城市。在美国,纽约和华盛顿之间的350公里内已经完全被城市连接起来了。我国也有人建议将郑州到武汉建成一个大城市带,这是我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带。如果有高速通勤火车相连,这一设想将来有可能成为现实。带状城市或许比团状城市更适合中国的条件。
三、交易费用限制了城市的发展
人们的需求总是多样化的,不论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一样。吃饱了,穿暖了还要看电视,还要出门旅游。拿吃来说,光吃一种食品也是不够的,也要多样化。这是由于收益递减的作用。同一种食物不论有多好吃,吃多了也会腻的,因为人从同样的消费品得到的满足感,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减低。为了满足消费的多样性,生产也必须多样化。而生产的多样化只有在城市中才能够展开。所以城市的特色是各种各样的职业,花样繁多的产品,和精细的专业分工。
职业的划分和分工的细化,使得每一种生产技术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制造一架飞机需要冶金、电子、控制、气象、机械、电器、材料、计算机、空气动力学等等大学问。它需要成百上千个不同专业的专家的合作。这种合作只有在人口集中的城市里才有可能实现。这里发生了一个问题:分工是不是越细越好?如果是,城市就有更强的扩大趋势。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它取决于交易费用的高低。交易费用越低,分工就越细密;相反,交易费用越高,则分工得到的利益被交易费用的增加所抵消。所以分工的程度将停止在进一步分工所增加的交易费用完全抵消了分工和专业化所带来的好处的那一点上。
可以证明,交易次数随分工程度呈指数增加,换句话讲,交易次数远较分工程度增加得快。比如现在机械上用的螺钉螺帽几乎都是外购的,很少是工厂自己生产的。标准件厂专门生产螺钉螺帽,质量好,成本低。标准件从自产变为外购,分工只增加一步,但是交易要增加许多。因为外购要和许多不同的供应商打交道。典型的外购过程有招标、投标、评标、开标、订合同、运输、交货、验收、付款,万一发生纠纷还要诉诸法律。如果外购引起的交易费用太大,还不如自己生产来得划算,分工就不会发生。我国分工不够发达的原因之一,也许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交易费用太高,它阻挡了国家经济效率的提高。
城市的发展是和分工有关的,而分工又和交易费用有关,所以交易费用的减低有助于城市的发展。从技术层面来讲,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大大地降低了交易费用。所以有近代大城市的迅速发展。从制度层面来讲,人和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可以大大地降低交易费用,也有助于大城市的发展。相反,如果人与人互相不信任,彼此提防,保持距离,则将有碍于大城市的发展。不论由于何种原因,如果交易费用得以降低,必将促进分工的细化。近几十年来技术的进步使运输成本降低,国际贸易迅速扩展,促进了国际间的分工。许多大小城市的出现和发展是和国际贸易及国际分工有关的。为了降低交易费用创新了许多制度,例如信用证,保险,担保,招投标,拍卖,独立的会计和审计等等。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率,发展分工显然是必要的,而交易费用阻碍了分工的深化,因而一般认为交易费用是有害的。其实未必。因为价格是通过交易才得到的,交易费用是生产出价格信号的成本。大家都知道,价格信号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引导资源配置的基穿没有了价格信号整个经济将陷入巨大的混乱。然而价格信号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是要消耗人力物力才能生产出来的。所以交易和交易费用默默地在向社会提供经济活动最最重要的基础信息。我们所要避免的是过高的交易费用,或不必要的交易费用,像经济纠纷。也要避免企业把花费了交易费用所得到的价格信号保密,不让其他人来利用它。当双方有良好的信任关系时,交易费用显然可以降低。所以一个社会中的信任水平和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
价格信号多半是在城市中产生的。越是大城市,产生的价格信号也越多。许多人为了得到价格信息,来到城市里。于是城市成为信息交换的中心。证券交易所,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所,每时每刻都在向全世界发送经济活动的基础信息,例如利率,汇率,股票价格。银行也是信息交换的中心,它们每天要处理成千上万张单据,从而得到一系列统计数据。城市里的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又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得出新的信息。这种信息的大量交换是城市功能的一个显著特点。英特网的出现也许会改变城市的这一特点。由于通讯技术的进步,有了传真、英特网等等,有许多工作可以在家里做。人即使住得很远,甚至在国外,也能方便地和别人交换信息,完成自己的任务。城市就不再是那么重要了。
第四篇:茅于轼: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
茅于轼: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
——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学生发展论坛
主题: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
时间:4月22日晚6:30(具体安排:1小时30分钟演讲,30分钟提问)地点:沙河学院楼3号楼222
主讲人:茅于轼(中国著名经济学家,知名公共知识分子)
简介:
1985年出版《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此书于1998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第二版。1985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赴美国在哈佛大学任注册访问学者。1987年回国,以后7年内担任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网顾问,每年去非洲2次。1990年应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经济系招聘任高级讲师,讲授研究生班的微观经济学。1993年从中国社科院退休,与其他四位经济学家共同创办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担任所长。
1993年以后连续三届被选入美国 Marquis世界名人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世界名人。著有《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生活中的经济学:对美国市场的考察》、《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等书和百余篇关于经济理论、经济政策、能源环境、道德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曾在北京经济学院、中国矿业学院研究生部,澳大利亚昆上兰大学等院校教授经济学,任西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山东矿业学院兼职教授,并以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先后担任亚洲开发银行、非洲能源政策研究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顾问。
第五篇:茅于轼:不要再被“粮食危机论”所误导
茅于轼:不要再被“粮食危机论”所误导
最近,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撰文指出,根植很多人心中的“中国粮食危机”其实是个伪判断。茅于轼说,世界市场上从来没有缺过粮,倒是总是生产过剩。过去半个世纪虽然人口增加一倍半,人均消耗增加17%,种粮食的人减了大概三分之二,而粮食价格相对于其他商品却降低了一半。解放初,我国有五亿人口,现在是十三
亿,增加了一倍半;现在我们吃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好,吃得大家都要减肥了。
粮食是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只要管理得法,在正常的条件下,不会供应不足。全世界粮食同时减产的可能性并不是不存在,但是概率很低。因为气候导致粮食产量变化的上下幅度不过百分之一二。全球的粮食储备一般都超过年消费量的百分之十,所以粮食供应是非常安全的。
现在全世界每年生产的粮食总量约为20亿吨,供给60亿人口吃用,每年国际的粮食贸易量为2.4亿吨。
中国每年进口的粮食一般是一两千万吨,没有超过三千万吨的.假定进口两千万吨,合到总消费量的4%。每吨粮价约为150美元,这样,所用的外汇是30亿美元。2003年我国出口创汇约为4000亿美元,所以进口粮食所花的外汇只占年创汇的不到百分之一,实在是微不足道,不管粮食价格涨到哪儿去,中国人绝对不会因为买不起粮而挨饿。也就是说,中国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粮食危机。
中国已经连续五年出口粮食,出口量从500万吨(1998年)到1200万吨(2002年),这是不正常的现象。我国耕地紧张,生产粮食成本比较高,在正常情况下应该进口粮食。近年来大量出口的原因是因为不计成本地鼓励粮食生产,产得满坑满谷,紧急拨专款修了许多粮库,还是装不下,只好政府补贴出口,国家因此每年要赔几亿美元。
现在我们为了粮食增产,还制订了保护耕地的政策,不许将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这也是非常错误的。我国耕地紧张,这是事实;但是我国的非农用地更紧张,土地的全面紧张是我国人口密度为世界平均的3倍造成的,如果把西藏、新疆、青海等人口稀少的地方排除,我国的人口密度超过世界平均值的10倍;而农用地的人口负担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我国占有全世界7%的耕地,负担占世界21%的人口)。这样算来,如果都以世界平均水平为标准的话,中国的非农用地比农业用地还要紧张3.3倍。未来三四十年内城市人口要翻两番,不让占用耕地,仍然挤在原有的范围内,显然是不现实的。何况一个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所用的土地更少了,所以占用城市周边的耕地还能够从总量上节约土地。更何况保护耕地所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进口粮食的代价。
还有一种顾虑,怕国际粮食市场对中国禁运。一般而言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因为WTO规定不许可用贸易做政治斗争的工具,除非联合国有决议。伊拉克打了科威特,被联合国实施禁运,但是粮食也没有禁。粮食生产没有垄断性,任何一块普通的地方都能够种粮食,不像石油生产具有垄断性,粮食只要出高价,总归买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