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会适用故事一根筷子容易断
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亦难
1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
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
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折箭的道理告诉我们:
2人是群居动物,团结是人类进步的最大原因,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一个球从我脚下飞走,落入别人脚中,甄伟润不禁破口大骂:“你这个大傻瓜,怎么不传球!?”我也是满肚子怒火,回敬道:“你好不了多少,一拿到球就知道一个劲地冲,像个笨牛样!”陈家明出来打圆场:“不要吵了,下次小心点就行了。”我和甄伟润互相瞪了一眼,各自在鼻子里哼了一声,又上前抢球了。
这节体育课,我们和初一的一个班为了争“地盘”而踢上一场友谊赛。说来也奇怪,看着对方踢球技术比我们还差,但我们说什么也赢不了他们,而且在不到十五分钟就给他们进了一球。我们不禁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这一急,便更是乱了套━━
“你没长眼吗?球飞到头上也不知道!”张睿朝,黄伟骏吼道,黄伟骏也不是吃素的,也向张睿朝咒骂下来,于是这两头“狮子”便对吼开了,其激烈程度不亚于正在进行的球赛;而当后卫的林环宇一看到球飞来,当机立断便抢球向前冲锋,剩余的两个后卫也不禁示弱,跟上林环宇当他的“左右护法”。正当三人屁颠屁颠地冲入敌方阵地时,冷不防一个敌人从旁窜出,大脚一踢,球便从林环宇脚下飞开,以一个优美的“高空自由落体掉入我方禁区,正在前方搏杀的甄伟润和我顿时傻了眼,因为我方后防大开,只有一个史腾州战战竞竞地迎接着一群如狼似虎的敌人,而一众后卫老早就改行当前锋了。结果那球呼啸一声便投入球门的怀抱,史腾州连球边都没摸着。
二比零
我们顿时锐气大挫,各人都垂下头,如斗败了的公鸡。这时,甄伟润沉声说:“错是出在
我们身上”。我们都暗暗点头,看着别人上下团结一致,而我们呢?像一盘散沙,各人想怎么踢就怎么踢,没有丝毫法章,这又怎能不输呢?陈家明一字一顿地说:“各人要紧守岗位!”我们对视了一下,重重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我们整个队就如一张绷紧的弓,每人都坚守自己的位置,犹如一座攻守兼资的堡垒,我们仗着比对方更纯熟的技术,终于在下课时进了一球,打成二比一。
这场比赛虽然是以失败告终,但却能令我们领会到一个道理━━团结是致胜的重要原因
3团结,是一个重要的精神,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要有较高的素质,还必须要有能够同别人合作的精神。
某国一位女士来到中国一所小学,找了五位小朋友,要求他们配合做一件事情。这位女士拿出一只瓶子,里面有五个小球,每个小球有一根线牵着。女士对五位小朋友说:“你们每人拽住一只小球,在7秒钟内必须全部从瓶中拽出,否则就会被瓶中的水淹死。记住,瓶口只容得下一只小球,谁的小球出得慢,谁就有被淹死的危险。”五个小朋友中最大的一位想了想,然后和其他四个小朋友耳语了几句,之后示意女士可以下令了。女士说:“开始!”只见年龄最小的小朋友最先将小球拽出,第二、三、四个小球随后出来,最后拽出来的是那位年龄最大的小朋友。7秒钟内5只小球全部拽出。这位女士被眼前中国小朋友的举动惊呆了,接着便流出感动的泪水。她说:“这个试验我在其他国家做过好几次了,那些小朋友都争着往外拽,结果挤在瓶口谁也出不来,全淹死在里面了。中国的小朋友了不起!”
上面例子中的五位小朋友,若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团结合作,那么一个也活不了;相反,若团结起来,则全部可以生还。由此引申到一个民族,若想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这个民族必须有极强的凝聚力。以前的中国人曾被称为“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就是因为“窝里斗”,团结精神不强,这样怎能不衰落呢?我们一定要虚心向这五位小朋友学习合作精神,因为“团结就是力量”。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顺着风游走的火舌像一条红色的项链,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来。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连连后退,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但是就在这时,出乎意料的情形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噼啪作响,然而,“蚁球”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河水把“蚁球”卷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化险为夷、战胜困难,只有团结起来,这些蚂蚁才能绝处逢生
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在辽宁省师范大学教育系里,有两位特殊的学生,一位叫周婷婷,另一位叫王铮。她们一个双目失明,一个双耳失聪。然而,就是这样的两个人组成了“海伦`凯勒”号联合舰队,两人在生活上、学习上互帮互助,周婷婷听不清看得清,她做了王铮的眼睛;王铮看不清,她做了婷婷的耳朵,两人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为什么会取得成功?那是因为她们掌握了成功的一个法宝——团结友爱,互相协作。
三个和尚的故事
有一句老话,叫“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如今,这三个观点过时了.现在的观点是“一个和尚没水喝,三个和尚水多得喝不完.”
有三个庙,这三个庙离河边都比较远.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 第一个庙,和尚挑水路比较长,一天挑了一缸就累了,不干了.于是三个和尚商量,咱们来个接力赛吧,每人挑一段路.第一个和尚从河边挑到半路停下来休息,第二个和尚继续挑,又转给第三个和尚,挑到缸里灌进去,空桶回来再接着挑,大家都不累,水很快就挑满了.这是协作的办法,也叫“机制创新”.第二个庙,老和尚把三个徒弟都叫来,说我们立下了新的庙规,要引进竞争机制.三个和尚都去挑水,谁挑得多,晚上吃饭加一道菜;谁水挑得少,吃白饭,没菜.三个和尚拼命去挑,一会儿水就挑满了.这个办法叫“管理创新”.第三个庙,三个小和尚商量,天天挑水太累,咱们想想办法.山上有竹子,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竹子中心是空的,然后买了一个辘轳.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第三个和尚在地上休息.三个人轮流换班,一会儿水就灌满了.这叫“技术创新”.由三个和尚没水喝,到三个和尚通过不同的办法达到共同的目的,关键在于不局限于固有的思维,发扬了团结协作,良性竞争,开拓创新的精神.故事新解,给我们新的启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是一个重要的精神,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自身要有较高的素质,还必须要有能够同别人合作的精神。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和智慧,去克服一切困难。
天堂和地狱
一个幸运的人被上帝带去参观天堂和地狱。他们首先来到地狱,只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大锅肉汤,但这些人看来都营养不良、绝望又饥饿。仔细一看,每个人都拿着一只可以够到锅子的汤匙,但汤匙的柄比他们的手臂长,所以没法把东西送进嘴里。他们看来非常悲苦。
紧接着,上帝带他进入另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和先前的地方完全一样: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匙。但每个人都很快乐,吃得也很愉快。上帝告诉他,这就是天堂。
这位参观者很迷惑:为什么情况相同的两个地方,结果却大不相同?最后,经过仔细观察,他终于看到了答案:原来,在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想着自己舀肉汤;而在天堂里的每一个人都在用汤匙喂对面的另一个人。结果,在地狱里的人都挨饿而且可怜,而在天堂的人却吃得很好。
1.故事《天堂和地狱》
故事概要:有一个人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区别,就去找上帝。上帝带他去地狱看,地狱里有一口装满食物的大锅,可这里的人却都饿得要命,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拿着一个长柄的勺子,柄太长,食物送不到嘴里,所以他们吃不到食物。上帝又带他去天堂,结果遇到了同样的装满食物的大锅,同样的长柄的勺子,所不同的是人们生活得很幸福、快乐,根本不存在饿肚子的情况。
2.教师引导:同样的装满食物的大锅,同样的带着长柄的勺子,天堂和地狱的景象却有天壤之别,这究竟是为什么?
3.学生讨论
原来天堂的人们用长柄的勺子互相将食物喂到对方的嘴里,生活在互帮互助互爱的世界
里,这是人们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基础与前提。
启示:快乐并不在于勺子有多长,而在于你如何去用它。
4.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及人际交往中,我们都喜欢热情、乐于助人的人,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是幸运和幸福的;而帮助别人,最大的回报就是快乐!(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第二篇:一根负重的稻草的故事
一个异地好友兰可谓祸不单行。先是母亲患了严重的胃病,有癌变的危险;后是男友让三十多岁的她留在了婚姻的门外;再是慈爱的父亲辞世;接下来是律师资格考试第二次败下阵来,职业方向出了问题。
能够感受到她心中的疼痛和悲凉,能够理解她的无奈与艰难。路途遥遥,除了专程去看望一次,只能常在电话中传递着关切和鼓励。
可近一个月了,没有了她的消息。她换了手机,没有告诉我。
昨晚,手机未接来电中有她那个将她留在婚姻门外的男友,我便坐不住了。直觉告诉我,她肯定有事了。曾经,她那个男友给我打过电话,都是在他们感情出现问题的时候。
从另一个好友梅那里找到了她的新号码,准确地讲,应该是梅的先生辉那里……
拨通她的电话,我们一如既往地谈了许多,只是不谈她的那个男友,也没告诉她那个未接电话的事。她顺便解释了为何没有告诉我新号码。她曾多次写好了给我的短信,但都没有发,她说她现在的状况太糟糕,已不是原来的她了,不想让我等真心关心她的朋友们失望。但,因为梅的先生辉虽然关心她可从来不问她,所以她将新号码告诉了他。
因为“关心而不问”,所以告诉了他!
我突然明白了,原来我对她的关心太多,问她的也太多,一定是让她觉得太累了。
每个人都有自尊,有些事情不愿让别人知道,哪怕是好朋友。况且,我知道了她的事情,除了深切痛心的同情与苍白无力的鼓励外,却不能给她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不能为她解决任何实际的问题。相反,因为知道了她的秘密,让她觉得难堪,因而在她疲惫的肩上又增加了一根负重的稻草。
想起了一个故事。一群豪猪在外过夜,睡觉时,为了御寒,便挤在一起。可挨得太近了,就被对方身上长针状刺给刺伤了。
朋友之间,也需要合理的距离,心灵上的所谓“亲密有间”。既不能失了关爱的温暖,也不能走得太近了将对方扎痛。
决定将祝福放在心中,不去打扰朋友兰,让她安静地疗伤,让她安静地重新站起来。因为,她和我一样,希望我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她。
第三篇:筷子的故事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8个,继续使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画面内容想象,编个“伞的传说”
4、明白生活是创造的源泉。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
课件
标签
筷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平时吃饭要用哪些餐具?板书:筷子
“筷子”可以说是我们吃饭时常用的一种餐具。关于它,还有一个传说呢!同学们一定想了解吧。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理解“传说”的意思。(人们口头上流传下来的关于某人某事的叙述。)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要求自学课文:
(1)读准生字的音,读通课文。
(2)筷子是什么时候、什么国家的人发明的?(3)传说中“筷子”是怎么来的?(4)课文中说到的筷子有哪些种类?(5)全世界使用筷子的人数有多少?他们大多生活在什么地方?
2.讨论交流。
分段读课文,回答问题。三.学习第1、2段
1.朗读第1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a.用上“三千年前”“传说”“中国人”“发明”“筷子”这几个词说一句话,要求不同于课文句式
例:传说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了筷子。
传说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了筷子。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发明了筷子,这是一个传说。
b.知道了筷子是中国人在三千年前就发明了,你有什么感受? c.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
2.默读第2段。
边读边想这一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话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请你用上“先...接着...最后...”说说“快子”名称的由来。
再用上“因为...所以...又因为...所以...还因为...所以...”说说“快子”名称的由来。(3)朗读第2段。
(4)你知道筷子的各类有哪些吗?
3.感情朗读1、2两段。
四、练习生字: 久 抓 折 根 胜 间 牙 许 指导写法,读准字音。课堂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板书 筷子的故事
第四篇:一根雪条改变贫家女命运的故事
嘴馋的孩子,一根雪条改变了命运
--受用一生的教育
没有雪条的穷孩子,才会努力奔跑。有时候教育只是相差那么一点点,孩子的人生就会迥然不同!每一对父母都应该知道的教育智慧:
两个同桌,一个是富家小女孩,一个是贫穷小女孩,她们有着很多共同的爱好。其中有一个特别的爱好是,两人都爱吃红豆雪条。每天放学,两个小女孩都跑到小卖店,可是大多数的情形是富家女拿着雪条在舔,贫穷女默默地在一旁看。
贫穷女回家到,生气地问以卖菜养家的妈妈:“为什么我们没有钱?为什么你没有钱给我买雪条?”妈妈眼圈红了,没有责怪女儿,而是到厨房熬制了一碗红豆粥,用小袋子装着,中间塞上一条棍子,第二天递给女儿,虽然形状有点不规则,但是女儿觉得妈妈自制的红豆雪条比小卖店还要美味。
当女儿意犹未尽地问妈妈,还有吗?妈妈说我只做了一条,想吃的话自己做。女儿一开始不愿意了,但禁不住嘴馋,自己学着妈妈的样子熬制红豆粥后放冰箱做成了红豆雪条。
一天,富家女对贫穷女说她妈妈给她报了舞蹈班,问贫穷女要不要去,贫穷女摇摇头,但禁不住富家女的邀请,贫穷女跟着去看同桌跳舞。多美呀,像个花仙子一样,如果我穿上那一身漂亮的连衣裙该多美,可是......妈妈肯定没钱!贫穷女闷闷不乐地回家,“妈妈,我想学跳舞!”妈妈说:“我没钱,但你可以学着我赚钱,然后攒学舞蹈的钱。”
第二天一大早,女儿跟着妈妈到了菜市场,没到中午,菜已经卖完了,而别的菜摊上的菜才卖了一半。女儿问为什么你能卖的比别人快?妈妈说没有什么窍门,只是每斤比别人少赚几毛钱,有时候还送上一点成本低的小配菜,比如葱、香芹等。聪明的女儿马上想到自己可以兜售红豆雪条,只要卖得比小卖店便宜一些、有时候来点小赠送......在妈妈建议下,女儿购买了雪条模子,立即赶回家熬红豆粥,从此,穷家女一放学就匆匆跑到菜市场,从妈妈手上接过装雪条的冰盒子,然后匆匆跑回到校门口,刚好高年级的学生下课,她学着妈妈的样子每根雪条少赚一毛钱,有时候还搞买一送一或送小冰条,再加上她做的雪条原汁原味,在炎热的夏天,她卖火了,而富家女也还是一如既往地,只是个购买者。后来,她终于攒够钱跟同桌一起去学舞蹈了,再后来,她的学费也不用妈妈支付了,到大学时甚至可以给妈妈生活费了,因为她的“生意”已经从卖红豆雪条到摆地摊再到承包校园洗衣,再后来的后来,她成为了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而她当年的同桌嫁了个富二代,被离婚后懒于工作、靠着离婚赔偿款度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时候教育只是相差那么一点点,孩子的人生就会迥然不同。
80后励志网建议,与其总是帮孩子们洗衣,何不教会孩子自己洗衣服;以其帮他们做饭,何不教会他们做饭;以其让他们总是伸手要钱,何不让孩子自己尝试赚钱的滋味。“这个世上没有懒孩子,只有不懂放手的父母;这个世上没有不懂事的孩子,只有不懂得教会孩子懂事的父母。”这是一位外国教育家的一句至理名言,送给大家。请在孩子的人生起步点,教会孩子受用一生的智慧!
第五篇:名人小故事孟母断布
名人小故事《孟子:母亲断布,贵在坚持》
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全家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一个人肩上,日子过得很艰难。即便如此,为了给年幼的孟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母亲还是不辞辛劳,一共搬了三次家。最后一次搬到了城东的学校对面,很快,小孟子就迷上了学校里传来的琅琅的读书声。
不论春夏秋冬,还是刮风下雨,小孟子每天都坚持站在学校的窗户外面,偷听老师讲课。当然,也要防着不被老师发现。有一次,小孟子听课入迷了,就跟着老师朗诵起来,这一朗诵可不要紧,老师立刻发现了躲在窗户外面听课的他,等他回过神时,老师已经站在他身边。小孟子一点都不慌张,他先向老师行了一个礼,再把偷听的原因告诉老师,并把自己的学习体会也说给老师听。老师听了心里很高兴,他考了孟子几个问题,小孟子都能对答如流,而且还有自己的见解。这下,老师更高兴了,当时就收下孟子这个学生,还特别免去了孟子的学费。
从此以后,教室的最后一排就多了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他就是孟子。孟子很快成了学校里最勤奋的学生。每次。他都第一个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还会给老师提出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老师有时也答不上来。
渐渐地,孟子觉得老师教的知识有什么新鲜的了,就开始逃学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有一次,小孟子又在外面玩了一整天,到了放学的时候才回家。
母亲正在织布。她一边织布,一边问孟子:“你今天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学得怎样?”
孟子支支吾吾地回答道:“老师教了《学而》,这些我已经都知道了。”
母亲又问:“那你会背诵吗?知道什么意思吗?”
孟子犹犹豫豫,憋了好一会儿,只能背出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母亲既伤心又失望,她一把拿起身边的剪刀,只听“嘶”的一身声,就把几个月来辛苦织好的布剪成了两半。
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一不专心,知识就像断了的布,怎么也接不起来了。母亲接着说,“读书如果不时时努力,温故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真正的知识。你今天的表现真的让我很失望。”说到伤心处,母亲留下了心酸的热泪。
孟子惭愧极了,他什么都没说,只是轻轻的为母亲擦去泪水。从此以后,孟子牢牢记住断布的那一幕,每天起早贪黑,刻苦学习,从不骄傲自满。后来,他又来到鲁国,学习儒学经典,立志要像孔子一样培育天下英才。晚年的孟子回到家乡,建立学堂,并与学生一起整理儒家经典,继承并发扬了儒家学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和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