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作干得不开心,你需要知道原因
工作干得不开心,你需要知道原因
“我要辞职!”
多少人带着这句豪言壮语离开日复一日的无趣工作,嚷着自己要从平庸的生活中跳出来,去丽江,去大理,去西藏,寻找自己的诗和远方,或者不甘屈居人下,想要自己创业杀出一片天地。
理想多丰满都拯救不了现实的瘦骨嶙峋:万般无奈之下,他们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于是,糟糕的生活又开始了。
辞职可不是一时冲动,想清楚,再做决定。你需要知道的是,什么情况下你应该辞职。
1.岗位风格和你的个性差异太大
企业的职位从风格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奶妈型和DPS型。
所谓奶妈型岗位,就是偏辅助和支持的部门,在组织架构上通常为一个企业的中后台部门,在会计上属于成本部门。而DPS岗位则是为企业带来价值的前台部门或者叫收入部门。
许多人对自己都不了解,定位不清,明明是DPS天赋的人,去做奶妈岗位。而这两种岗位所需要的天赋点和激励方式却完全不一样,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的错配,才能也被长期埋没。
以奶妈型岗位为例,这种风格的岗位,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无论公司整体业绩的好与坏,都与自己的个人收入或发展空间毫无关系。
有些人追求旱涝保收自然适合,但也有开拓型的DPS人才会发现这样的工作毫无激励机制。
于是,有很多人发现,在收入恒定不变的给定前提下,为自己悄悄降低劳动强度,变相磨洋工,自然就成了对自己最有利也最理性的选择。这也是各种“老油子”产生的源头。
由于两种岗位的成就感系统是如此的不一致,以至于对于被放错位置的人来说,这种感觉就好像逼着张飞去学绣花一样,再努力也免不了“怎么做怎么错”的笨拙,而这恰恰是硬逼着一个人去学习、从事一个和自己天赋点截然相反的领域所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尽管,给以足够长的时间,张飞未必学不会绣花,但一定是个非常不怎么样的绣花师。我们可以想象,在学习绣花的这个漫长而痛苦的学徒生涯中,作为张飞一定是苦闷和具有极大挫败感的。
但这其实和自身努力其实没有什么关系——张飞生来应该是砍人的,不是来绣花的。这个如此简单的道理,身处局中的人却往往看不透或是看透了却拔不出。
2.工作内容具有过低的容错率
容错率是一个非常容易被低估和忽视的点,却极大影响了一份工作带给人的满足感。一个岗位的容错率高低,往往和整个行业的成熟度有很大关系。越是蓝海型的行业和领域,往往容错率越高。越不成熟的领域通常潜力越大,对从业者犯下各种错误也就越包容,这是因为行业扩张中的机遇之多,足以弥补从业者大量犯错所带来的损失。
而一旦一个领域逐渐变成熟,不再那么“朝阳产业”,第一个信号是利润率开始下降,而第二个信号就是容错率开始快速下降。但人毕竟不是机器。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需要通过错误来学习和成长的,尽管会大量犯错,但成长的潜力极为可观。
这类人一旦被放到低容错率的岗位上,其痛苦可想而知。有些高度成熟的行业,连新人都被给予极低的犯错率期望,无法获得足够的犯错机会,成长潜力就可想而知了。
一个需要通过犯错来成长的人,被放到容错率低的岗位上,就会不停的被斥责和接收到负面反馈,久而久之,自信心会被极大挫伤。低容错率的评价体系也会将这类人定性为“连一点小事都做不好的人”。
不仅如此,容错率过低的工作环境,会造成人的性格极大扭曲。出于潜意识里的平衡心理,被低容错率长期压迫的人会不自觉地对工作以外的人和事产生越来越高的要求,性格会变得焦躁古怪难以相处。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路怒症,而暴戾的司机如此普遍,和开车这件事本身的容错率低(交通事故)有着莫大的关系。
长期处在低容错率的环境中,会被周围的亲友认为越来越没有耐心和包容心,对家庭生活是非常致命的损害。
3.你的职位具有过高的替代性
通过简单培训就可以轻易替代的职位,一定是没有前途的。
但这却又是身处在大企业中的人很难意识到的一个问题。一些高大上的行业,会把一些其实毫无技术含量的工作包装成需要高学历和高要求,甚至愿意支付高薪。
但事实上这些工作的内容如果你认真把它拆解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并不不需要特别专业的知识甚至脑力思考,需要的只是对流程的熟练和长年的经验来减少犯错率。这类东西即便让一个中学生培训之后也依然可以胜任。
这种工具化的倾向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说明公司没有任何把你往上培养的可能性,所需要的只是你承揽一些机械重复的时间消耗型工作。
而一些知名的跨国企业之所以愿意用“高薪”来支付这种简单劳动,可能只是因为所谓GlobalPay的汇率红利而导致你自以为自己从事高级工作的错觉而已。
尤其在一些专业人士的流行领域,例如会计师的年度审计,投行律所的ipo服务等,经过这几年的行业大发展,其实门槛早已不高,也并没有什么护城河,超额利润期早已结束,整个领域同质化竞争严重,反应到从业者身上就是工作流水线化,同类工作做过的人在市面上又一堆又一堆。
这种时候就应考虑跳槽转型到其他新兴业务,不然跟着一个已经被做烂的行当显然前程堪忧。
4.你的领导爱纠缠细枝末节
最典型的就是加班文化,许多上司并不是不知道加班文化的荒谬之处。但他们追求的是一种在任何时候可以让下属随叫随到,对其予取予求的权力快感,这就和劝酒一样,是权力持有人的所谓“确权仪式”之一。
有意思的是,这种喜欢在各种细节上搞确权仪式的老板往往出现在职业经理人阶层而不是权益所有人阶层。职业经理人阶层对自己在公司内部的地位有一种天然的不安全感,因为这种权力的来源是对“人”的认同,而不是对“物”(资金/专利/技术)的认同。
而对“人”的认同是具有强烈主观性的,是可以转移到其他“人”身上的。这就导致职业经理人之间天然会有撕逼的倾向。为了平衡这种长期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需要下属进行各种确权仪式来强化从属关系和消解自己的焦虑。
一旦落到这种不安全感过强的老板手里,你需要付出甚至比本职工作还要多的时间和精力,来为他/她举行各种确权仪式——有可能是冗长的ppt,有可能是繁琐的汇报,也有可能是在各种细枝末节上的种种挑剔找茬。
这种额外的精力支出,对于公司来说是生产力的损耗,但对于职业经理人阶层来说,却是其不多的隐性福利。这种工作的性价比,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篇:超级工作干得越多越不开心
超级工作:干得越多越不开心?
如今,各家公司都希望员工能够创造更大的价值。来到丹佛市(Denver)的高档餐厅里奥哈饭店(Rioja),你就会发现这一点。如果你喜欢吃这里的榛仁提拉米苏,那么就要感谢糕点师埃里克•戴尔(Eric Dale)。如果你碰巧走进糕点房而且喜欢地面铺的瓷砖,那么你应该感谢的还是戴尔。
自从戴尔的老板、主厨詹•亚辛斯基(Jen Jasinski)发现他十分得力之后,就让他兼做起了维修工的工作。他已经花了很多的时间给烤炉重新刷漆,修理下水管道以及安装垃圾处理装置,而这仅仅是个开始。过去,他负责亚辛斯基一家餐厅的糕点制作,而现在他要负责三家餐厅。全算下来,戴尔说,他每周的工作时间已经超过了60个小时。
在这个“超级工作”的新时代,每个人都会被派去干些杂事,当你抱怨工作太辛苦时,没准还会听到有关隔壁工作间那位主管的更可怕的故事。受目前才刚刚开始缓解的失业危机的推动,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要求员工承担一些额外的任务,这些任务与他们的本职和专业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工程师去搞推销,会计兼做客户服务,首席财务长要另外兼管一个部门。有人认为,这种转变是永久性的,因为变化节奏的加快需要职场中的每个人都具有更大的灵活度。管理顾问里奇•莫兰(Rich Moran)说,员工会尽一切所能帮助他们的公司在竞争中胜出:“职位描述写在沙地上,而风却一直在吹。”莫兰的客户包括苹果公司(Apple)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
一些职场专家表示,公司管理层寻求提高公司的成本效率,给员工安排“超级工作”也就顺理成章了。最新的转变发端于经济衰退期间公司重新分配工作量的时候;去年开始的经济复苏又使这一进程得到了强化。在Spherion Staffing
公司最新开展的一项调查中,53%的受访员工表示他们承担了新的工作,其中大多数人拿不到额外的薪水(只有7%的人得到加薪或奖金)。人力资源专家表示,由于销售业绩开始回升,员工们会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去做,但是公司却不愿招募新人。一些公司对未来的经济情况表示担忧,另一些公司则看到人员的精简会导致公司利润的增加。
要做好超级工作并不容易,不过员工是能从中受益的。怡安翰威特公司(Aon Hewitt)负责“人才奖励”项目的高级副总裁西摩•阿德勒(Seymour Adler)说,研究显示,很多成功的领导者在“紧张经历”中成长最快。但是,即便是最不讲情面的老板也知道员工们能够承受的压力是有限度的。实际上,世界大型企业研究会(Conference Board)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43%的美国人对他们的工作感到满意——这创下了历史新低。
奥兰多市LSA Partners公司的生产力顾问黛比•兹莫伦斯基(Debbie Zmorenski)表示,向现有员工布置新任务可能是明智之举。但是,在经济衰退期间,很多公司并不是在认真评估员工技能的基础上周密地重新分配工作,而是随意分配并且几乎不提供任何培训的机会。兹莫伦斯基说,当你安排一个才气过人但性格内向的IT专家去做销售时,“你是存心让他以失败收场。”
承担额外的工作并不意味着你一定得到晋升。一些管理人员发现他们正在花时间做一些过去由低级职员干的杂活。费城地区的广告撰稿和市场行销顾问卡洛琳•弗里斯(Carolyn Frith)在一个家居用品生产企业担任销售主管,她并不介意在产品经理休产假的时候负责校对价格表。在保安被解雇后,为停车场的大门输安全码的任务也落到了她的头上,她是什么反应呢?唉,有什么不行呢?她说,唯一的问题是:“很难抽出时间制定战略计划和与客户见面了。”
如果你想知道为什么做好一份新工作这么难,就去请教神经学家吧。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同时负责多项工作会降低效率,因为从一项工作转换到另一项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脑力。而且,组织管理心理学家和咨询师苏珊•柯恩(Susan Koen)表示,仅仅是超级工作需要的时间也会影响员工的表现,因为长时间工作会让人的大脑产生疲劳。柯恩的客户包括辉瑞制药公司(Pfizer)、美国铝业公司(Alcoa)和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
值得称赞的是,一些雇主正在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帮助他们的超级明星。在2010年业绩有所回升的一些公司正在帮助它们的主管加强时间管理和工作安排。
另一项受欢迎的策略是:制定表彰计划,奖励承担额外工作的员工。阿德里安•高斯蒂克(Adrian Gostick)说,一些大型公司现在开始使用“奇才”软件,按照预先设定的自动化程式进行奖励。高斯蒂克是《胡萝卜原则》(The Carrot Principle)一书的合作者之一,曾经担任过O.C.Tanner员工激励方案咨询公司的副总裁。
当然,管理工作量的最终责任还在员工自身。专家称,在很多情况下,雇主并不清楚他们到底给一位员工安排了多少任务,因此员工必须要自己“设法应对”。
克里斯•佩里(Chris Perry)是新泽西州帕西帕尼(Parsippany)的一位品牌经理,负责价值6,500万美元的生产线。佩里表示,他在最近得到升职后事业兴旺,这要归功于他认真规划的结果。为了晚上回家陪妻子,他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工作——而且经常会在清晨发出几封电子邮件,以确保别人注意到他的努力。当手头的项目太多忙不过来时,他会要求公司高层指明应该优先处理哪些事情。
尽管如此,佩里承认当他看到同事们都加班到很晚的时候,经常也会忍不住这么做。他说,“在给人留下好印象和满足现实需要之间找到平衡的确很难。”
第三篇:让你工作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
让你工作不开心的原因是什么
“假如你决定离职,你选择离开的筹码会是什么?假如你坚持自己的工作,你手中筹码又会是什么?”
我们有时候会抱怨我们的工作比别人累,比别人辛苦,挣的钱也是比别人少,也有时候会抱怨每天朝九晚五的上下班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有些人会怀疑自己是否适合目前的这份工作。
昨日与朋友喝茶,当谈到自己每个人的工作的时候,无不是怨声载道,好像说自己的公司好就会被别人比下去似的。不说点自己公司的坏话,就对不起自己的公司了。好吧,我承认,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有一些负面情绪的存在,如何处理好这些情绪看似不重要,其实关乎你的饭碗。
我捧着头,听他们说完自己的苦楚后,抿了一口茶,问:“你们既然工作的那么不开心,为什么不辞职呢?”
他们瞥了我一眼:“你以为现在是什么年代啊,一年有多少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啊,把工作辞了,谁供我吃吃喝喝,谁供我养家啊。”
我问他们:“就找不到比这份工作还要好的工作了吗,你就对自己就那么没信心吗?” 他们驳斥我:“你不知道啊,这份工作有五险一金,每年年终奖有多少钱,我们公司的资历是怎样怎样的牛逼,而且我已经干了几年了,要重新开始,我舍不得。”
我说:“那就忍忍吧,既然你对这份工作还有一定的认同度,你所需要的不是抱怨,而是思考。”
我们要学会多问个“为什么”,先让“为什么”对我们的生活与为人处世做一番自省,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怎么过的权利,不一定每个人的人生都要兢兢业业、都要悬梁刺股,不一定都要做那么大的企业,不一定要赚了几百万,实现财务自由之后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也许每天能吃饱,睡好,也是一些人向往的生活。
对于目前自己的工作感到不开心的有三种情况:
一、只为一份工作而工作
工作的意义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一样,有些人是奔着信仰去的,有些人却是为了挣钱而去的。当然,大家都知道,现在这个社会没有谁是只跟你谈理想而不跟你谈工资的,毕竟我也有老婆孩子自己要养是吧。首先,我们得知道我们为什么来做这一份工作。你才能从自身去分析,是否适合这一份工作。
目标瞄的不准,对一份工作的认同感都没有,每天就是为了上班而上班,重复着每天机械式的工作,做事没有主动性,达不到领导的要求,累的只会是你自己,你怎么可能会开心呢?我们找工作,总要图三样,一是兴趣、二是眼界、三是金钱,看你最需要哪一样,就把那一样作为你找工作的首选。
二、不懂得欣赏,只会挑剔别人
我遇见过一些失意的人,他们可能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得到老板重用,因为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只会挑剔别人,从不懂什么叫欣赏。看到的都是公司里同事,领导等不好的一面,总会觉得他们的能力不如自己,自己的才华不能得到重视,自持一种怀才不遇的高傲。我想对这些人说的是老板之所以能开公司,上司之所以能做你的上司,就有他的理由。
先不说你的能力是否超越他们,但至少现在的你是在替他打工,不是他替你打工。我们的眼光不能局限在挑剔别人的毛病上,愚昧的人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而智慧的人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亮点。我们得先发现别人身上的亮点,才能去学习向他们学习,等到你和他们的能力一样了,才是你施展才华的时机。
三、激情已被磨灭
曾经的我们都是鸡血满满,刚面试的时候,心里总是豪气万丈的想着要把自己的这份工作做好,直到将来的某一天,能当上领导,踏上人生巅峰。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激情也渐渐的被磨灭,变成传说中的“老油条”混日子。
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深入骨髓,只为了保住那磕磕碰碰的饭碗,不思进取,日渐消沉。从进公司时的前途憧憬到失望,认定领导一直在给自己画饼,然后变的不积极,觉得生活没有激情,工作没有了激情,领的那点工资更是成了消积的催化剂。
朋友们!我知道人生路漫漫。你们不敢走错任何一步路,因为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那些已经为人父母的朋友。不仅有了家庭的牵挂,更有了孩子的牵挂,致使做决定时更要额外谨慎。在此,我不会要求你们只考虑梦想而不顾现实生活的局限。但我们做事的初衷如果不以开心为原点,那么我们必将成为一个傀儡。
第四篇:到银行工作你需要知道的
银行hr爆料:银行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及招聘潜规...我在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工作,我们行每年都要招聘应届毕业生,2009年由于招人比较多,我被人力资源部借去帮忙。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银行招人的一些标准和规则,另外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在这里写出来,给各位正在找工作的应届毕业生的提一些建议。
一、银行招聘的公开条件
现在各个单位招人,基本的程序都是发公告、收简历、筛简历、笔试、面试、签约。通常,用人单位都会在招聘公告当中写明具体的要求,总结起来无外乎以下几个条件:
1、专业。一般来说,银行可以接受的专业还是比较多的,在专业方面,银行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所以,如果你觉得你足够优秀,你可以投一份简历,或许就能得到一次机会。
2、学历。硬性标准,非常严格,如果写明招硕士,那本科以下的基本就不考虑了。另外,很多银行都写明非211工程学校不招,或者非某几所学校不招,等等。这些标准,通常在筛选简历的时候还是比较严格的。但是有极个别同学虽然毕业学校不符合条件,但是个人综合素质非常优秀,也有可能得到一次笔试机会。
3、英语四、六级。绝对的硬性标准,没商量。虽然这个标准人人都知道不合理,但是所有单位都这么要求。凭良心说,如果因为没通过英语四级、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原因而失去一次工作机会,绝对是自找的。
4、其他标准。通常招人单位还会加上一些附加条件。比如表达能力强、善于沟通等等,这些条件基本上很难通过简历来判断,所以只要在简历上写上具备这些条件基本就能过关
二、银行筛选简历的标准
对于简历,同学们一定要重视,一定要简洁大方,没有错别字,其实单位看简历还是很仔细的,如果你的简历上有错误,基本上都会被淘汰掉。想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大学都毕业了,写自己的简历还写得乱七八糟,哪个单位愿意把工作交给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人来做?
很多同学在毕业找工作的时候都有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看到有的同学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第一反应就是这个家伙肯定是通过关系进去的。其实,从我自己这么多年来的经历来看,现在这个社会,不埋没人才。靠关系找工作的还是少数,我周围同事大概也就五分之一有关系,而且这些人条件也不差,大部分都是名校毕业,条件不好的,有关系也没用。现在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都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和剩男剩女一样,都是低不成高不就导致的。说远了,回来说银行筛选简历的标准。通常应聘者认为,现在用人单位都很强势,招个人都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想拒谁就拒谁。其实,用人单位也非常痛苦:面对成千上万份简历,却挑不出来几个合适的,好不容易看上一个,人家却不愿意来,最后只好招几个差不多的,马马虎虎地用着。
各个单位筛简历的标准和程序不尽相同,还是有一些共同特征的。
1、先看硬性条件是否符合。如果不符合,直接淘汰,除非在某方面特别优秀。
2、看照片。看到这个标准,有的同学就开始骂:银行就知道以貌取人,纯粹的歧视。没错,银行就是以貌取人,但不是歧视。首先,银行是服务行业,窗口行业,员工要和客户打交道,员工形象太差,肯定会影响银行业绩;其次,银行选人,不是单单看相貌,而是看形象和气质。
一般来说,这个世界上俊的和丑的,都是少数人。通过我自己的观察,大概各占10%左右。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相貌一般的。所以,如果银行只招美女、帅哥,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可以招。
我在帮着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筛简历的时候,他们就告诉我,好看的留下,长相一般,但是气质不错的,留下,看着形容猥琐、面目狰狞、冷冰冰的、好像谁都欠他(她)钱的、看
着木讷的,淘汰。
说到这,同学们还认为银行是在以貌取人么?大家可以自己到银行里看看,好像丑的也不少。所以,如果你长得一般,完全没有关系,只要你气质不错就可以了。如果你连什么是气质好、怎么样培养自己的气质都不知道的话,那我只能说你的大学白上了,这种问题还没想明白,还找什么工作啊?
3、实习经历。和所有的用人单位一样,银行比较看重应届生的实习经历,如果你有在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实习的经历的话,只要其他条件不是特别的差,银行通常都会给一个笔试机会。
4、个人特长。对于人力资源部门的人来说,整天看简历,会产生审美疲劳。如果你的简历上有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就可能能给人留下比较深的印象,这也会增加简历过关的可能性。当然,这些特长一定是积极的、健康的,不是单纯的标新立异、哗众取宠、靠搞怪取胜。通常,在文体、写作、外语、组织能力等方面的特长会比较受欢迎。
在这里,必须要提醒各位同学,其实筛选简历是的主观性比较高,应聘者能否通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的个人判断和选择,而这些人判断的大致的标准就是应聘者的个人条件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的是否匹配。所以,你要尽量想清楚,用人单位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尽量让自己的简历的内容符合这些要求。
其实找工作有点像相亲,看的是双方的感觉,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男女双方条件都不错,可是两个人就是不合适。
在这次招聘中,我们在筛选简历的过程中,筛掉了很多条件很优秀的应聘者。原因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些自身条件好的同学,要么不来笔试,要么不来面试,要么签了约毁约,要么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就跳槽了。结果,很多优秀的同学受不了打击,打电话质问我们,为什么不给笔试机会。我们的答复通常都是和我们的条件不符,而真正的原因是这些同学“过于优秀”了。有些同学可能也偶尔遇到这种情况,这个时候,不要郁闷。
我在找工作的时候,见到过很多猛男猛女,见到单位就投,最后“无比风光地”拿到一大把录取通知。最后,只能“痛苦地”选择其中一个。我想对这些同学说,在找工作的时候,尽量想清楚你的目标,不要浪费用人单位的资源,也给其他同学多留个机会
三、笔试
各个银行的笔试内容无外乎以下几类:行政能力测试、英语、综合专业知识、性格测试。这几项内容也各有特点,英语、综合专业知识靠平时积累,行政能力测试可以通过看公务员考试的辅导书搞定,性格测试基本上看个人禀赋。一般来说,企业设计的题难度都不会太大,题量也不会太多,但是内容比较杂,注重考查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和所有的考试一样,工夫在考试之外,只有那些平时努力学习、认真准备的同学,才能考出好成绩。在监考的时候,我也为一些同学感到遗憾。这些同学考试的时候,遇到不会的题,竟然不会跳过去,考试时间都过去一大半了,才做了不到五分之一的题,还在那纠缠几个小计算题,居然还问我能不能用计算器,我说可以,随便你用什么都行。我看了看这些同学的简历,各种英语、计算机、职业资格认证一大堆,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拿到的。
我这里要说的,是笔试之外的一点小秘密。
在这次招聘中,我负责两个考场的巡视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核实考生的各种证件、证书。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任务:观察考生。人力资源部的人要求我们,注意观察考生的形象气质、言谈举止,把好的、差的都做上记号,还特别强调,如果照片和真人差距巨大的,一定要记下来。在发笔试通知的时候,他们会根据参考这些记录发通知。好的,笔试成绩一般,也会给个面试机会;差的,除非成绩很好,否则不给面试机会。当然,被记录下来的人不多,一般一个考场也就那么一两个人,毕竟,大家都是一般人。
所以,各位同学要注意,笔试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行为。如果你表现得很没素质,那么你就极有可能失去面试机会。笔试、面试的时候不要穿得过于随便,要遵守秩序。另外,简历上适当自我吹嘘一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要太离谱,如果被人发现做假,可能就会导致这次应聘的失败
四、面试
笔试成绩出来之后,人力资源部门就会根据笔试成绩的排名,以及我上文提到的“记录”,发面试通知。
面试的内容的随机性很大,有时候,完全是主考官想到什么就问什么。有的时候,面试官会问一些专业问题,这些专业问题一般都很简单,这个时候,就看你平时的知识储备了。当然,网上会有一些面经之类的东西,可以参考这些东西,准备一下。
但是,无论参加什么面试,各位同学一定要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你对这家单位了解多少;
2、你对你应聘的职位了解多少;
3、你对你自己了解多少,包括你的性格、知识、能力等方面;
4、你写在简历上的东西,自己一定要清楚。
如果你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了,面试就不难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面试的时候,不要过于紧张。其实,很多考官是不在乎你的答案的,他只是通过你的回答来判断你这个人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应变能力等等。这些东西,是你从小到大就养成的习惯,你平时是个什么样的人,基本上这个时候就表现出什么样子。我也有过面试别人的经历,我和其他同事一个比较一致的感觉就是,只要看一下这个人,问一到两个问题,就基本能判断出应聘者是否适合这个工作
五、银行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同学就会说,银行和一般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方面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希望能招到综合素质好的毕业生。我同意这个观点。如果你足够优秀,应聘绝大多数单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银行和其他的用人单位还是有一些小的差别。在我看来,银行经营有两大特点。一是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也就是说,银行所做的业务都是有风险的,所以,对银行来说,控制风险很重要;二是,银行是服务行业,同业之间的竞争很激烈,银行需要营销自己的业务,因此,业务营销也很重要。
因此,银行希望毕业生具备下列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五官端正,形象好或气质佳;帅哥美女优先,但相貌一般不会被歧视。
2、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在校成绩一般即可;英语水平突出、成绩优秀者优先;但书呆子不受欢迎。
3、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反应速度快;愚钝、一根筋的同学不适合。
4、细致、耐心,有一定的风险控制的意识,不能粗心大意、丢三落四。
5、性格开朗,乐观积极,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好,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客户营销业务的时候不脸红,领导让你写个材料,不能写得文不对题、错字连篇。
6、心态平和,工作态度认真,踏实肯干,不浮躁,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
另外,如果有银行实习经验,会很有帮助,但这个条件不是必要条件。
这些条件,我个人觉得,对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要求并不算高,可是偏偏很多同学就是达不到这些标准。上面这些条件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却是靠各位同学大学四年甚至是从小到大日积月累的努力换来的。当你回首自己过去的成长经历的时候,是不是觉得虚度了无数宝贵的光阴?不过,亡羊补牢还来得及,只要努力,成功终究还是会属于你
六、结束语
很多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只是看重用人单位的名气、收入,这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想从事银行工作的同学来说,一定要想清楚。银行工作看起来是个收入高、体面的职业,实际上,大多数基层银行职员的压力是非常大的,除了要完成每天日常的工作,还要完成各项营销任务,每天早起晚归,奔波应酬,牺牲了时间和健康换来了并不是很高的收入。我个人认为,毕业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最好能想清楚的兴趣,认真地分析一下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然后根据这两方面的标准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不要盲目去追求大公司、高收入的职位。最好的工作,是适合自己的工作,不是挣钱最多的工作。
现在,很多同学抱怨工作难找,但是,却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工作,对照一下上面的标准分析一下,你有哪些欠缺的地方,如果有,就赶紧改。如果你觉得自己具备了上述条件,还是没找到工作,那么,说明你的自身条件和你应聘的职位不匹配,那就尽量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位。
很多同学都想一步到位,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宁可不工作,就像剩男剩女一样。可是,找工作不是找对象,换工作不是离婚。对于找工作来说,骑驴找马是最好的选择
第五篇:上班族:你为什么不开心?
上班族:你为什么不开心?
心理导读:公司如老婆,工作如恋情,我们一天的十几个小时,都要和工作脸贴脸地度过。好多人都抱怨他们的工作让自己不开心,先不管这背后的原因,但他们灰暗的脸孔一定告诉外人了,明天他们也不会开心。那些经常不开心的上班族
有很多人都和我抱怨过他们的工作,不光是网络上的读者,还有身边的朋友,他们不解,为什么我做工作,大部分时候都是开开心心,嘻嘻哈哈的,而他们在下班后,大都愁云不解,有时甚至会在饭桌上念叨半天自己受的委屈。
我捧着头,听他们说完自己的苦楚后,问他们:那既然不开心,为什么不辞职呢? 他们瞥我:你以为现在找份工作那么容易啊?我每天要吃要喝啊。
我问他们:你找不到比这份工作还要好的工作了吗,你就对自己那么没信心吗?
他们驳斥我:你不知道啊,这份工作有四险一金,每年年终奖有多少钱,我们公司的资历是怎样怎样的牛逼,而且我已经干了几年了,要重新开始,我舍不得。
我说:那就忍受着,既然觉得有可取之处,就不要多抱怨。
可他们又会这样告诉我:可你不知道老板多奇葩啊,天天在公司像螺旋机一样背着手转来转去,盯着谁没干活,那脸阴的水都能拧出来,同事也好奇葩,该自己干的工作都安排给我做,我的上司也是个奇葩,除了训人一点能力都没有,一看就是抱老板大腿爬上去的,说实话,干的都没我好。
我问他们:那他为什么能做你的上司呢?
他们摊手:我也不知道。
我笑着给他们夹菜:不要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既然别人能站到这个位置上,一定有可取之处。
我是个在生活里经常发问的人,一般别人咨询我,我都不会直接给出答案,而是不留情的抛出利害,先叫他对自己的生活和为人处世做一番自省。很多的人,我见到太多太多这样的人了,他们是很矛盾的人,鱼和熊掌都想兼得。他们觉得某份工作戕害自己,却又食之如鸡肋,就像抱着一个过大过小的泳圈,明明已快被一份工作整成抑郁症了,却还要找出数种理由来继续忍受,想游过这条漫长的河。
我不懂这些人是怎么想的,但他们灰暗的脸孔一定告诉外人了,明天他们也不会开心。中国的标签意识
在中国的传统意识里,找一份工作就和嫁一个婆家一样,讲究个从一而终。中国人怕变,虽然老话说“人挪活,树挪死”,但因为竞争压力和外界舆论,他们害怕自己过频的换工作,会被人指责没责任心。中国人图一个稳定,如胡适在《不朽》一书里写的,信奉“名教”。他们找工作,喜欢找大公司、500强、铁饭碗。他们20岁就开始着急的为50岁的养老做准备,他们很害怕自己的一个不谨慎,就会沦落到“喝西北风”,他们是永远活在未来,也担忧未来的人。
但他们很少能抓住当下,审读下自己的内心需求。
我有次和一帮好朋友讨论,我们都是在外人眼里看来,活的比较洒脱的人,说辞职就辞职,说分手就分手,说干活就牟足了脑袋,扒着茅坑也能借雪读书的人。我们都信奉着“人生苦短,必须性感”、“对自己所做的事儿和后果一一买单”的准则。比如我有个好哥们,在拉萨开了个客栈,有天忽然就提着冲浪板跑到海南冲浪去了,之后觉得不过瘾,又踏上摩托到印度喂猴子去了。还有哥们,拿着年薪20万的高薪,忽然就辞职跑山区支教去了,给我们传照片,天天穿了个破军大衣,斜戴着皮帽子,撅着屁股,脸上都是山区晒出的高原红,蹲火炉旁煨土豆吃,膝边围着一群黑兮兮,笑出一口白牙的农村孩子。我们都不是很有钱,我们也常过的忐忑崎岖,但若总结到自己的江湖人生,包括打工仔岁月,都还算穷乐呵。
我们聊天,就聊到这事儿,人活着,包括工作,是为了啥?编剧哥们38岁,仍像十八九的小伙儿,留着莫西干头,戴着时髦耳钉,体内跑着只骑着电动马达的小公牛。他说:人活着,是图个宣泄。我们出生,就是抱着要受种种磨难的准备来的,我们要把我们这辈子所有的冲动都宣泄出来,精神上的,身体上的;开了公司的姐们和我说:人活着,是图个遇见,遇见种种惊喜;主持人哥们把滑板搁到墙上,文绉绉的叼个烟斗:吾将上下而求索--寻找到灵魂安宁的入口。
他们问我,我想了会,我有句口头禅:“开心了就哈哈哈,不开心了就去他妈”!我说,图个开心吧,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有很多人,那些活在安稳里的人,对我们这种浪子的生活方式不理解。在他们眼里,他们艳羡我们的传奇,却并不愿踏出脚去冒风险。他们给自己的周围用粉笔画了一道圆,他们自己是看不到的,可我们这些并不想迈进安稳里,整日掰着指头老死的人,能看到他们周围,用一层层标签和欲望给自己累的高墙。
我常问别人:你若和某人相处不开心,你若工作不开心,你若和家人生活不开心,你为什么不走?
他们告诉我:因为他们对家人有责任感,对失去工作有畏惧感,对已对爱人付出的种种有不舍感,他们不能离开。
在他们眼里,他们必须和某个人、某份工作、某个家庭捆绑到一起,才能找到存在感。这种责任感、畏惧感、存在感、不舍感,就是高墙里的一方砖块,可这砖块,是他们自己搬上去的,把他们抓进了这个进退两难的怪圈里的人,是他们自己。他们并不会明白,或者他们明
白,却假装不明白,一个很简单很简单的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是独自来到世间的,一个独立的人。我们首先是我们自己,其次才是这些父母、子女、上司下属的标签。若这辈子过的不如心愿,并没有佛界所说的投胎重回。
因为活在未来里,他们把希望都附加到未来上,老辈人附加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女人附加到自己的丈夫身上,年轻人就附加到--这么一个有年终奖,有四险五金,不会失业的铁饭碗上。因为自古信奉大的、有名的、有钱的才是好的。他们宁愿在连针掉到地上,都能吓得一激灵的大公司里,忍受着复杂的“无间道”和升迁的漫长,也绝不会在一个人的深夜,夹着公文包,走在冷清的大街上时,扪心自问:这种他人眼里看来的盛名稳定,是否合适我。公司如老婆,工作如恋情
不开心的上班族分几种:
一种是像比目鱼似的,老是斜挑着眼睛,只看到公司和老板缺点的,我遇见过一些失意的,若按照我的经验来看,他们可能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得到老板重用的人,因为在他们的世界观里,只会挑剔别人,从不懂什么叫“欣赏。”
有次,有个朋友绝望的和我说,因为被老板开除,他想自杀,在汹涌的车流里我下意识的把他往回拉。我和他说,一份工作不如意就寻死觅活的,太没骨气了吧,你干的不开心也是在我预料中的……他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你找那份工作,本就不是为了开心,你是为了赚钱,你的目标瞄的本就不准,你怎么可能会开心?况且你那个老板我有见过,天天板着脸训话,自己不走也不让员工准时下班,这样的公司也许能短期压榨出最大利益,但会让每个人信心受损。
我们吃烤鱼,他问我下份工作该怎么选择,我笑着和他碰杯:把你那个凡事先挑剔他人的毛病改改,不要总觉得老板和同事、上司能力都不如你,他能开公司,上司能做你的上司,就有他的理由。你先去学习他们的优点,等到你和他们的能力一样了,才是你施展才华的时机。我们找工作,总要图三样,一是兴趣、二是眼界、三是金钱,看你最需要哪一样,就把那一样作为你下次找工作的首选。
我细细的告诉他,一般我不愿鲁班门前弄大斧,我不喜欢好为人师,但又天生爱打抱不平。我说:一个好公司,是“以人为本”,好老板善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客户和驾驭下属,这样的公司才能发展长远。我在北京的老板,就是个很有人格魅力的老板,开会给我们买冰淇淋,可乐,大家翘着脚吃着零食讨论方案。有次他在楼道口捡到一盆折了的花,回来用扫把给花做了个支架,我们笑他,他说,一盆小花也是生命啊!我在这家公司工作了2年多,每天都乐呵呵的。他给我倒酒,我酒意上头:“好的公司,是不需要光用高薪和好职位才能留住人才的。宽松的工作氛围,有乐趣的事业,哥们似的老板,还不错的收入,也能留住一批人和他打天下。只有快乐了,人才能百倍的爆发潜能。”
另一种不开心的上班族,是只图稳定和高薪,不图特长和兴趣。
有句特别俗气的话,叫捏包子的人,不一定能捏好饺子。因为有些职位看起来光鲜高薪,很多的人涌入了这个行业,但这种行业也是竞争极为残酷的。有些口吃的人,却巴望做主持人,大字不识的人,想做作家,不善和人打交道的人,想做销售一夜暴富……我并不是说他们不能做好,但若叫瘸子和正常人赛跑,瘸子当然跑不过正常人。老天很公平,我们每个人出生,都是某方面的“长短脚”,比如我写东西还行,但跳舞就肢体僵硬,打篮球还行,但乒乓球就素来过不了三拍子。他们最应该学会的,是找出自己某方面的特长,而不是用己之短比人之长。
这些人除了自恃清高,还有个特点,就是妄自菲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太多人只知盯着鞋尖看。做管理者的时候我招人,我问了个别人看来有点滑稽的问题:你觉得你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现在我要你把你的缺点,换一个说法,说成优点,你怎么来评价自己?被我面试的应聘者,有些反应快的,说道:我虽然做事慢吧,但我慢工出细活。我虽然不擅长谈客户吧,但我很会记录,你们谈客户我可以记笔记,回来整理成详实的背景资料。我给那些抱着一摞子证书来面试的人说:记住,我们不在乎你过去是谁,但我们在意,你以后能成为谁。
一个好的领导者,也善用不同人的特长。比如我就擅长想些点子,但若要用强大的气场去压住一些大企业的谈判代表,老板就会选另一个90后的姑娘,那姑娘极其泼辣,颇有飒爽爷们作风,谈话字字珠玑,谈客户,就是比谁气场大。但有时要打温情牌,老板就会叫我骑马出征,我善和人做朋友,讲笑话逗闷子,一层层剥茧的抽出他们的需求。挑选一家公司,除了要看提供的职位是否合你的兴趣,也要看你的特长是否能全力发挥出来。同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我有很多生活里的好朋友,都是从老同事过渡而来。好的工作应该让你有归属感,每个同事,你都愿意掏心肺的和他们做哥们姐们,上班如探家。
那种进去三天,就开始传同事闲话,吃饭彼此坐一张桌子,都无话题可聊,有零食了只会藏在抽屉里偷偷吃,总监老拿官权来压下级,下级和老板谈话也束手束脚,冷汗直流的公司,都会把人整出抑郁症。这样的公司,是真正的资本家里的蚂蝗,只知道压榨员工的劳动力。做工作应该是双赢,你在为公司带来什么的同时,他们也能为你带来些什么,但在这种企业的工作观里,你只是单方面抽空自己,别妄想提感情,你只是被利用的一颗棋子。判断一个公司的好坏,一看老板的人品,二才是看这家公司的业绩和进步空间,三看同事间的人际相处,四看能为你带来什么。治人如治城,好的公司,善于把每个人都运用成诸葛、刘关张,在这,你不光能收获到三十六计,还能结识到一群桃园结义、香案齐眉的挚友…… 还有一种,是永远要活在父母意见里的上班族,他们的工作就是包办婚姻,还没生子就已被整出阳痿早泄了。他们怨天怨地,若不能狠心斩断脐带,一生只能做个傀儡皇帝。
公司如老婆,工作如恋情,我们一天的十几个小时,都要和工作脸贴脸的度过。好的工作,会让你时刻精神抖擞,如打鸡血。在你时隔多年后,依旧感恩的拍着胸脯说:当年认识了那么些人,做了那么些事儿,这真是最好的回忆了,若明天就老出白发,我也不会后悔,这生曾如此牛逼哄哄的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