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践活动对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之心 行动先行 ——论感恩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基地”通过开展感恩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学生的感恩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开始学会感恩,行动感恩,使学生的心灵变得更加恬静柔和。让孩子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学会感恩,拥有一颗知恩,感恩的心,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情感在学生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
关键词: 知恩
感恩
施恩
古往今来,中国一直将感恩作为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标准和做人的起码修养。在我国的文化宝库中对感恩有着许多经典的表述,如“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这些感恩文化的论述,为后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留下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而我们灌云基地就是把“感恩文化”设计为学校的“特色课程”,通过开展感恩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力量,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学生的感恩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开始学会感恩,行动感恩,使学生的心灵变得更加恬静柔和。
实践活动的第一天经常会有父母过来看孩子,送衣服,送水果„„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谈话:“他爸,你说我们家孩子这一星期会不会吃不饱,晚上睡觉会不会蹬被子„„”“这孩子越大越不懂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句话不满意就不吃饭!”
家长们诉怨引起了我们的深思:的确,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都认为他们现在拥有的都是应该的,看不到父母的辛苦,觉得父母满足
自己的要求是天经地义的。成绩再优秀,倘若性格上不完善,今后如何融入这个社会,怎么能与人交往?
一、谁偷走了“我的感恩之心”? 1.社会因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过渡强调经济利益,使道德领域里的传统美德和精神底蕴受到了严重冲击和挑战,致使今天的学生在校不知感恩,不会报恩,走向社会以后不愿施恩。报纸要有过这样残酷的事实: “七旬老人饿死”、“父母怒告亲身儿女”,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的杀人事件„„让人震惊,感叹之余,更多了一份对感恩教育的深沉思考。“只要考上好大学就是好学生”,传统应试教育的结果让高分低能学生越来越多,感恩教育意识匮乏结果孩子不懂得什么是爱,得到爱越多,给予父母﹑他人、社会的爱越少。
2.家庭因素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报告:某实验中学做了一个100人的问卷调查,包括50名家长。调查的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其中,“对孩子从未进行过感恩教育” 的家长占75%,在“你最崇拜的人”里,只有2名学生答是父母。现在,孩子是家中的太阳,家长是孩子的读书奴隶,孩子做家务,有时会得到家长的一阵训斥的现象很普遍。不懂做人的道理,没有怜悯情怀,麻木地接受爱是一种道德的缺失。其实,父母忘了,正是由于自己对孩子采取了关爱备至的养育态度,孩子不知道父母养育的艰辛,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才导致了自私、贪婪个性的养成。父母为孩子尽义务,孩子渐渐不懂报恩。学校号召孩子星期天为父母做点事,孩子刚拿起笤帚扫地,父母却不让,说是让他省点时间学习。中央电视台曾经有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每天都是妈妈为6岁的宝宝倒洗脚水洗脚,今天孩子请母亲坐下等待,许久孩子不来母亲出去看看,看到的是孩子卷起袖子端盆进来,“妈妈,今天我为你倒洗脚水”,尾部是母亲的热泪盈眶。父母的过度溺爱,让孩子丢掉了感恩的心,孩子甚至不知道怎样感恩。父母把孩子捧在手心了,孩子想为父母“倒洗脚水”都在父母的“疼爱”下成为零。感恩,就夭折在父母的溺爱中。
懂得感恩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去体味人世间最美好的真情,从而对生活、对身边的人和物心存感恩之情呢?
二、找回孩子的感恩之心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学生的感恩教育已迫在眉睫,学校只有教会学生感恩,才能让他明确责任,才能让学生享受生活。美国成功学家安东尼。罗宾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棵感恩的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忠告或帮忙,而你也应该抽出时间,向对方表达谢意。因为,只有让学生对环境几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会幸福愉快,才能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写出大写的人生之路。”
三、激发孩子感恩意识
“基地”的感恩教育,旨在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待人冷漠,与人缺乏感情交流的现状,通过多方位的教育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感染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产生爱心行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唤醒感恩的心灵,逐步学会识恩、知恩、感恩、报恩、施恩。
学生新入实践基地的第一天宿舍老师会发给每人一套干净的床品四件套,给我印象最深有的孩子居然把床单铺在了被子底下,有的孩子不会叠被子,有的不会洗衣服„„第一天离开父母自理个人生活让很多孩子有些不知所措,他们开始怀念家里有父母的关爱,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和顺利自然,自己出门在外的不易体现出父母的关爱和体贴。老师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般温暖孩子的心,解决了他们遇到的困难,让孩子从生活细节上懂得感恩。
四、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感恩教育犹如心灵的泉水源源不断的滋润着学生,使学生的生命充满生机,洒满阳光。《储蓄钟的制作》课程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让孩子亲眼看到时间,在制作过程中用心体会到老师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关爱,体会父母每分每秒的关爱。《三防教育》课程通过防火、防震、防核知识宣传,让学生学会“防护”、“自救”、“求生”,懂得珍惜平安生活,关爱生命,感恩社会的道理。新开发的课程《排雷》让了解战争年代的军事知识,学会报效祖国,学会报答社会。每天晚上我们实践基地的值班老师都会让孩子观看科教录
象,了解祖国创立的艰辛,认识父母之爱的伟大,让孩子从心底里生出报答父母乃至社会的愿望,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五、引导孩子学会感恩
实践基地的一切教育活动实践是首位吗,体验是根本,学生的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过程就是体验。军训教会孩子的不仅是吃苦耐劳,还有师生,同学,教官之间的暖暖恩情;包饺子不仅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也是让孩子亲身体会家务事的不易,体会父母的艰辛;丝网花的制作不仅让孩子了解到花的美,也希望孩子能将亲手制作的花送到父母手中,感谢父母的恩情。《拆装自行车》课让学生学会自行车的修理知识,通过小组合作拆装自行车,骑双人车比赛中,体会合作的重要和乐趣,在活动中懂得关心他人,互帮互助的道理。《少年模拟法庭》课让学生了解一些违法案例,懂得应知法、守法的道理,让学生体验法律的无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懂得要报恩父母,报恩社会,施恩他人。
六、让感恩之花常开
今年我从事《丝网花》这门课程的教学,虽然我做花的速度越来越快,花也做得越来越美,但总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很多学生不能用心去做,只把这当作玩耍的活动,所以做的花总是有很多不完美之处,甚至半途而废。究其原因,原来学生们做花的目的不明确,没有想过做的花是准备送给谁,也就是没有带着感情去做。因此我将如何实现学科教学和情感教育的整合,积极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情感发展的操作规律确定为我研究的课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把所做的花送给我们尊敬的、有恩与我们的人,作为感恩的外在表现形式。
针对上述想法,每次上课开始我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演讲,唤起学生的情感。为了便于操作,我准备了如下演讲稿: 同学们:
从我们呱呱坠地到哺育我们长大成人,父母和其他长辈花去了多少心血和汗水,编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从上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又有多少个老师为我们呕心沥血,默默奉献着光和热,燃烧着自己,照亮别人。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有恩于我们的人为我们奉献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汪洋大海。我们是否在他们劳累后递上一杯热茶,在他们失落时奉上一番问候与安慰,在他们生日时递上一张卡片,送上一朵你亲手做的感恩之花呢?他们往往为了我们倾注了血和泪,而我们又何曾记得他们的生日,体会他们的劳累,又是否察觉那屡屡银丝,丝丝皱纹,爱让这个世界不停的旋转。父母的付出远比山高,比海深,而我们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似乎又有一条隔离带,让我们变的自私自利,忘记了父母的曾经付出,忘记了那一声声快乐,学会感恩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感恩是真情的体现。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父母永远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当你遇到险阻,父母会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当你流连忘返于某一事物时,父母会督促你保持一颗崇高的心。鉴于此,让我们学会感恩,懂得生命的真谛。今天就让我们亲自动手,用心去做一些花,在特定的时间献给那些有恩于你的人。
另外,有时我会根据孩子们的不同地域对演讲稿作适当调整,让学生讲述他自己对感恩的认识,讲让他非常感动的事情,讲让他受到恩情的感受及其自己报恩行为的体会和感想。
虽然是短短的几分钟情感渲染,但却对我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这样一首歌: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
倘若这个社会人人都唱着这首《感恩的心》,都会用心奉献爱,干戈亦会化为玉帛,寒冰冬日亦会温暖如春。让孩子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中学会感恩,拥有一颗知恩、感恩的心,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情感在学生心灵中生根、开花、结果。
张秀华
2013年3月20日
第二篇: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心怀感恩 放飞梦想
——西街中学感恩周教育活动总结
根据县教体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感恩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学生实际,我校开展了以“心怀感恩,放飞梦想”为主题的感恩周系列教育活动。活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懂得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的付出,同学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学会感恩,懂得回报他人。培养了学生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加强感恩教育,首先使学生“知恩”。让学生明白,在这个社会里,爱从来都是双向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父母、老师、朋友、学校和社会的恩惠。让学生懂得在正视个人价值的同时,还应顾及他人的利益。培养学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其次使学生学会“感恩”。要让学生明白,胸怀感恩之心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再次是使学生善于“施恩”。让学生拥有热情、宽容的心态和不图名利的崇高精神,真心诚意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感恩教育的四个主题是:(1)感激父母养育恩;(2)感谢老师培育情;(3)感恩社会关爱情;(4)感激同学帮助情。
学校非常重视这次感恩教育活动,并按方案要求,各班进行了以下感恩教育活动:
1、各班举办了一次以“感恩”为专题的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通过演讲、感恩故事等形式,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讲出了对父母、师长、亲友的爱。通过算时间帐、金钱帐、感情帐,引导学生算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辛勤养育之恩、老师的细心教导之情、亲友的无私帮助之谊。
2、各班办了一期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同学们通过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眷恋。
3、指导学生完成了一次感恩作业。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班学生特长,精心设计了“感恩作业”。如:每周回家帮家长洗一次碗、帮父母做一次清洁卫生、为长辈倒一杯水、我给爸妈一份信等,效果好。
4、4月29日,学校以“阳光
未来
希望”为主题,举行了校园文化艺术、科技节展演活动。文艺展演在嘹亮的合唱声中拉开帷幕。师生各展才能,表演的舞蹈、独唱、器乐演奏等节目精彩不断,无不彰显出师生的活力、才气与个性。表达出了对同学的友谊、对师长的敬意、对梦想的憧憬、对祖国的挚爱、对幸福生活的感恩。整台演出参演的师生达200余人,气势恢弘,大气磅礴,用时三个小时。从组织到演出连贯流畅、一气呵成,26个节目环环相扣,精彩迭起。这项活动不仅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了“艺术教育”的活动成果,提升了学校办学品位,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艺术展演”活动是今年我校感恩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5、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校按照教体局文件要求在全校师生员工中组织开展寻找“身边好人”活动。通过组织师生员工在身边熟悉的人中,寻找、发现和推荐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凡人善举、好人好事,充分发挥身边典型人物的榜样作用,努力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道德连锁反应,不断提升师生员工的道德修养,在全校营造“关注好人、推荐好人、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的浓厚氛围,弘扬社会正能量,引领崇德向善、传递爱心的道德风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学校通过推荐、投票,最终确定李严科老师作为我校“身边的好人”推荐上报。
6、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学校举办了第十八届春季田径运动会,在运动会期间,我校团委组织了一百多名志愿者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分别成立了颁奖礼仪志愿者队、检录引导志愿者队、宣传报道志愿者队、文秘志愿者队、赛场秩序维护志愿者队,他们穿上了崭新的志愿者服装,热情服务在赛场的各个角落,汗水滴落在塑胶跑道,微笑面对着各种困难,他们用实际行动感染着全体师生,诠释了“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通过这次活动的开展,好人好事多了;拾金不昧的多了;学生与老师、家长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在学校的表现更加突出了;在家更知道疼爱父母了;自理的能力更强了;学习更加努力了;报效祖国的心更迫切了。
今后我校将继续以“感恩”为主题对学生进行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教育,并让他们把受教育后的体会,发表在校报上或用校园广播进行报道。学校经常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各种节日等主题阵地进行感恩教育。结合各种帮扶资助活动,开展意义深远的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知道扶危济困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让学生懂得要继承和发扬这些美德,特别是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双手去帮助,让点滴爱心汇聚成爱的洪流。最终把感恩教育活动由学校、家庭延伸到劳动人民和大自然之中去。
凤翔县西街中学 2015年5月15日
小品《报恩》
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
青年志愿者
校园感恩活动宣传标语
校园感恩活动宣传标语
第三篇:感恩教育实践活动总结
小学“感恩教育活动”总结
根据《xx县教育系统学生感恩教育活动方案》的精神,我校于2008年8月20日至12月20日开展了“感恩教育”专项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广泛宣传,营造了感恩教育的氛围。
1、在本学期开学初,以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部的名义,向全校学生发出了倡议书,并提出了感恩教育的具体要求。
2、利用学校板报和教室内的板报充分宣传“十要十不要”感恩礼仪教育内容,和“十个一”感恩活动教育内容。
3、学校图书室对全体学生开放,优先借阅与“感恩教育”活动有关的书籍。
4、积极与家长联系,形成了家校教育的合力。
5、学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感恩教育实施方案,并于10月7日下午举行了感恩教育活动启动仪式,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领导和家长代表参加了仪式。
二、开展好了以感恩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会活动
在感恩教育活动期间,各班均召开了“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教育之情”、“十要十不要”、“十个一”等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各班主任精心设计了主题班会活动的方案和步骤,学校感恩活动领导小组对主题班会活动的方案进行了指导和修正,科任教师一班主任一起加入到了主题班会活动之中。通过活动,不但牢固树立了学生的感恩意识,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以及演讲、写作、表演等多方面的能力。
三、开展了感恩教育系列活动
1.10月1日至15日开展了“我为父母做件事”活动。每位学生为父母或其它长辈做了泡杯茶、捶捶腰、洗洗脚、洗洗衣服、做餐饭等事,学校印发了活动内容单。
2.10月16日至31日举办了感恩征文赛。各班级先评,然后各班送了5篇文章到学校参评。共有42篇文章获奖,其中一等奖3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6篇、优秀奖28篇。42篇文章均在学校文化展板上进行了展出。
3.11月1日至15日举办了“我为社区做件事活动”。大部分学生在敬老爱幼、义务劳动、保护生态、清洁卫生等方面做了一件实事,初中三个年级在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的带领下,对社区河道的垃圾污染进行了清理。
4.11月27日下午开展了“真情相连,感动你我”感恩演讲赛决赛。演讲赛决赛是在各教学班预赛的基础上,推选出18名学生参加的。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现场评委的认真评议,评选出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6名。
5.12月9日下午,开展了“12.9感恩歌咏赛。11个参赛班共表演了22首合唱歌曲。歌曲内容紧扣感恩先烈、感恩祖国、感恩共产党、感恩老师和感恩父母。评选出了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6.12月9日至12月20日举办了“感恩书信”活动。学生给老师或父母写了感谢信,给井下矿工叔叔写了慰问信。学校共收到各班选送的感恩书信65篇。评出了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2篇,优秀奖20篇。同时,从中向兴旺煤业公司推荐了40篇写给井下矿工叔叔的慰问信,煤业公司在井口进行了展出。
7.12月23日学校邀请街道办事处、居委会领导和学生家长与全校师生一起召开了“感恩教育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对感恩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和各类获奖者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四、开展了感恩教育家校共建活动
学校给每位家长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和“感恩教育”活动考核表,“感恩教育”活动信息反馈表,并给家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位家长都能认识到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能主动与学校做好联系工作,按时上交了“感恩教育”活动考核表、“感恩教育”活动信息反馈表,客观、准确地反馈了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协助学校做好了对孩子的评价工作。
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的开展,我校全体学生均做到了“感恩教育”活动考核表上的要求,学校的校风、学风和班风与开展此项活动之前相比有根本的好转,师生关系、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更为和谐,学校的人文氛围日益增强,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稳定和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涌现出了大批的感恩先进学生、家长和班集体,经过认真评比,有11位学生被评为了感恩教育活动优秀学生,有11位家长被评为了感恩教育活动优秀家长,有3个班级被评为了感恩教育活动优秀班级。
以上仅是本学期我校在感恩教育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和收获。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项长期任务,我校将根据上级的要求把每年的5月份定为感恩教育月,将感恩教育经常化、长期化、制度化、确保感恩教育内容始终渗透在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不断深化感恩教育活动。
第四篇:重复教育----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重复教育----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导读:重复赋予孩子多种发展的可能性,重复拓展事物细微变化的构成,重复也是生命赋予儿童的本能,它体现着万物的节律,月圆月缺、日升日落、四季交替,这些现象已被人们视为自然界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重复在某种意义上是生命的本质规定,也是生命的需求,它是生命不再是自然的浑浊,而是获得了内在的秩序感,在这种秩序感和发展性的交织中,孩子找到了独特的游戏方式,验证着自己的预期,体验到新奇的变化,获得了无比的乐趣,所以他们愿意自由自在,反复反复地做下去。
时针又指向二十一点整,妈妈手拿着那本“宝宝睡前故事“,孩子帮着翻到“金鸡冠的公鸡”那一页,“妈,我们讲这个故事好吗?”妈妈摇了摇头笑着说:“不是讲过好几遍了吗?”当他们讲到猫和画眉鸟到山上砍柴时,狐狸来到公鸡的窗台下对着公鸡说:“公鸡呀公鸡,你的脑袋油光光,你的胡须丝一样,你把头探出来,我给你吃颗小豆……”妈妈和着孩子大声朗读,鼻尖相碰,击拍节奏,相会一笑,坚持到最后……
类似以上的情形,触动我回想在教育情景中孩子的无数次“重复”,孩子怎会对故事中共同的叙事思路情有独钟,丝毫不感到乏味呢?从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喜爱中可见一斑。倾听的重复
由于孩子在倾听故事时,对文本重复有这样的倾向,因此,我经常发现:他们往往会选择以前听过的故事,尤其是偏爱具有“重复叙事”特征的文本,在教育实践中,诸如文学作品《萝卜回来了》、《小猪盖房子》、《三只蝴蝶》、《小熊请客》等,都采用了语言、动作、情节上的反复,以及叙述思路的重复,这些经典的重复激发了儿童对故事内容的津津乐道,他们愿意一而再,再而三的倾听,并且百听不厌。这正印证少儿文学作家刘晓东所描述的那样“幼小儿童往往多次重复听讲同一童话,但这个童话对于他来说,每次都是新鲜的,每次都使他激动不已。”是的,孩子对故事情节的熟悉并没有减弱他们对文本本身的吸引力,甚至由于这种熟悉使有些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有了特殊的要求,即别人必须用同样的话语向他叙述同一故事,倘若变换词句他都会提出异议,孩子真是作品的校对师呀。
讲述的重复
午餐后的小歇,我们总是选择安静的手头操作活动及播放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孩子总是提议:“老师,放我带来的DVD吧”,大家附合着,“放什么好呢?”“当然是《梨子小提琴》了”,我明白他们的“所指”,那碟片也不知放多少回了,可他们仍乐此不疲,我顺应大家的要求,在旁边开始操作运行程序,随着机器读碟的发展,只见全场全神贯注,屏幕象个大吸盘,把他们紧紧吸住,随着故事的流程,凭借着声、形、象的优势融合,孩子们全然进入境界,与播放器发出的声音完全一致,语调语气几乎逼近原声,当转入下一个故事中,屏幕尚未出现名称,大家便异口同声地读出《山里来的大老虎》,这也许是“重复”给孩子带来的记忆效应,足以使他们对讲述的无比乐趣,并能一句不漏地背下来,那么形象逼真让我很十分惊讶。这个中午的小歇,孩子与机子互动讲述了四个曾讲述过无数次的故事,但最令孩子得乐要算是《皮皮鼠吃跳跳糖》了。
欣赏的重复
孩子对新奇的文本并不都是感到愉快的必要条件,他们欣赏的不仅仅是在于文本的内容,而在与听说本身的感受体验过程,并参照同伴耳边的朗读声音,调动愉悦的情感,积极投入到故事之中,由于文本是曾经熟悉过的,人物、语言和动作的重复又使人物的性格特征得到反复强调,因此,给孩子的记忆是牢固的,所以每当他们看到“皮皮鼠”掉到马桶里,全场不约而同“哗”的一声,前翻后仰,紧接着又跟着讲述:皮皮鼠爸爸又连夜背着皮皮鼠上医院……,那情形好象已进行过事先的彩排,那么整齐那么熟练!我惊叹孩子能在短时间内进行行动的迅速调整,并能与同伴默契合拍,孩子简直是复制师呀!欣赏激发孩子的美感,调动了孩子的激情,泛起孩子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与表现,难怪在欣赏完毕后总会出现恳求的呼声:“再来一遍吧!”孩子简直是复制师呀!
表演的重复
文学作品以其丰富的内容赋予演绎新的意义,在充分表现情感作品的基础上,善用肢体语言与形态语言逼真表现对其内容的理解是孩子表现作品的另一形式,他们善于把握精髓的部分,尤其是诙谐、风趣的场面,更是他们的抢手货,他们往往对作品进行着特别处理。高声朗读,惟妙惟肖地再现角色特征,如《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与王子举行婚礼的那一幕;《猪八戒吃西瓜》中八戒被瓜皮滑倒摔得鼻青脸肿的那一幕;《小熊请客》中众动物怒打狐狸的那一幕等等都是幼儿脍计人口十分喜爱的情节。因此,我把他们此“重复的表演”称之为“重要章节回放”,孩子则说那时“好看镜头重播”。
重复赋予孩子多种发展的可能性,重复拓展事物细微变化的构成,重复也是生命赋予儿童的本能,它体现着万物的节律,月圆月缺、日升日落、四季交替,这些现象已被人们视为自然界不断循环的有机节奏,重复在某种意义上是生命的本质规定,也是生命的需求,它是生命不再是自然的浑浊,而是获得了内在的秩序感,在这种秩序感和发展性的交织中,孩子找到了独特的游戏方式,验证着自己的预期,体验到新奇的变化,获得了无比的乐趣,所以他们愿意自由自在,反复反复地做下去。
相关交流文章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浅谈理论教育对于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浅析音乐理论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
西华大学艺术学院 冯钰荃
【摘 要】音乐理论是学习音乐专业所必须的基础课程,但往往学习钢琴专业的同学,对钢琴的演奏技能很重视,却或略了专业理论的学习。如何让音乐理论的学习和钢琴专业技能演奏综合在一起,让钢琴专业的演奏有上理论支撑、更能让钢琴专业的境界更上一层楼,笔者通过四年的音乐学习,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看法,在这里提出来供老师和同学们探讨。【关键词】音乐理论 钢琴 运用
前言
音乐理论教育是对有史以来围绕所有能被称之为音乐的声觉包括以数学计算,历史纪录,主观认知(所指论,表情论,形式论,绝对论等)进行描述的学说。主要包括《音乐美学》、《音乐史论》、《中外音乐比较》、《音乐人类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学》、《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视唱练耳》等等。钢琴教育是技能技巧的训练实践性课程学习,钢琴是属于键盘乐器,而管风琴是最古老的键盘乐器,在巴洛克时期键盘乐器先后出现了克拉维克特,哈普西科德。现代意义上的钢琴是由克里斯托弗里通过对哈普西科德的改造而来的钢琴。近代,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音乐文化在西学东渐中传入中国,作为西方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钢琴音乐也随之而来。由于其音域宽广和对12平均律完美的体现,开始随着中国大众精神文化的日益丰富而被广泛接受。从钢琴的产生上就决定了钢琴教育必须要与理论知识相综合,才能演奏出更优美动听的旋律出来,因此我们要有意识的把音乐理论教育运用到钢琴技能训练和演奏中来。
一、音乐理论教育的概念
(一)广义上的音乐理论教育
是对有史以来围绕所有能被称之为音乐的声觉包括以数学计算,历史纪录,主观认知(所指论,表情论,形式论,绝对论等)进行描述的学说.主包括《音乐美学》《音乐史论》《中外音乐比较》《音乐人类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
乐学》《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分析》《视唱练耳》。
(二)狭义上音乐理论教育(针对大学教育)主要包括:
1、基本乐理(basic musical theory)是音乐的入门课程,是解决有关于声音的基本问题包括音的性质,律制,怎样记谱,读谱,以及音与音之间的规律等.2、曲式(Musical Form)
乐曲的组织与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主要曲式的类型大体可分为:①复调曲式:如赋格曲(段)、各种卡农等;②主调曲式:如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套曲、回旋曲式以及自由曲式等等。
3、和声(Harmony)
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续法则、和弦在乐曲上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4、音乐史(history of music)是音乐产生到发展的历史.主要包括中国音乐史以及西方音乐史。
理论教育则是将上述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传授,并使之掌握。本论文里的理论教育主要是指大学教学大纲里的所要传授的理论。
二、钢琴教育
钢琴属于键盘乐器,在巴洛克时期键盘乐器先后出现了克拉维克特,哈普西科德。现代意义上的钢琴是由克里斯托弗里通过对哈普西科德的改造而来的钢琴。现代意义上的钢琴最大的标志在于它拥有对于轻重音变化的表现,能够演奏渐强或减弱。近代,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音乐文化在西学东渐中传入中国,作为西方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钢琴音乐也随之而来。由于其音域宽广和对12平均律完美的体现,开始随着中国大众精神文化的日益丰富而被广泛接受。同时,因为它的这两个特点,也成为我国广大音乐教师对于音乐理论(乐理,和声,视唱练耳)的教育所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学生对于钢琴键盘的熟悉,作为对音乐理论辅助进行教学。
中国钢琴教育主要从技术和情感(对于所演奏曲目的理解)上入手,对于钢琴曲目,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对它的情感理解上都已经有一套深入的教育模式。
(一)技术上
要培养正确的弹奏姿势。常言道:苗栽地正,树大才长得直。从小就用科学的弹奏姿势弹琴,日后才能渐渐体会到正确地运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来触键和发声,提高弹奏的准确性。
其中正确的弹奏姿势包括。
其一,身体要与键盘的中央对正,坐得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向前倾,前倾的目的是为了弹奏时把全身的力量都能转移到两只手的指尖上。但脊椎骨不可弯曲,背部和肩部要松而不懈。
其二,双手放在键盘上时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
其三,坐的距离以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并稍向身体外侧展开;下身则注意大腿根到膝盖应略呈坡状倾斜,膝盖的位置在琴边下,双脚略向前伸。其四,手型应放松,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键。掌关节自然拱起,像是虚握着一个圆球,手腕大约与键盘平行。大指第一关节仅以指侧端触及琴键靠边缘的位置,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端正。
(二)情感上
首先,要对所弹曲目的作者,所在时期,以及对曲目创作时所在的时代背景详细了解。
其次,要通过各种具体的表情符号,以及调性的转换上进行判断,从而赋予贴切的轻重缓急以表达情感,等等...三、理论教育与钢琴教育课程综合的必要性
(一)钢琴与理论在教育中的互补统一
钢琴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单方面的技术和对曲目情感处理上的问题。钢琴曲目本就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教育素材,它包含几乎所有的关于音乐的知识。而钢琴的教育仅仅依靠“手指的运动”是不完整的。从古至今但凡伟大的钢琴家,如D.斯卡拉蒂,肖邦,李斯特等等...他们除了个人钢琴技术上的高超以外,更拥有各种音乐的素养。而就单从目前的钢琴教育过程来看,培养出来仅仅就是“手指运动家”,而绝不是钢琴家。为什么?因为这样的教育之下,学生学到的知识 3
是怎样运动手指而不是运动大脑。如果钢琴教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以这样的目而教学的教育,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钢琴与理论课程相综合的优势
理论教育和钢琴教育并不是孰轻孰重的问题,二者是互补互利的且统一的。和声学老师,视唱练耳老师,乐理老师,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用钢琴给学生做示范性演奏,通过示范来形象的传授相关的知识。这种传授的方式是这么多年音乐教育工作者总结的经验。然而,钢琴课上,这种示范并不仅仅是老师进行示范,学生作为听众,而是学生亲身演奏。如果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理论的传授,以琴谱为例。那无论是从学生可接受度上,还是在传授效率上讲都会更好。
举一个列子,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一种情况。所谓的钢琴“童子功”——从小练钢琴的人,在初次面对乐理和声学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一种非常茫然的状态。其实这种情况是非常让人难以释怀的,说之为“买椟还珠”也并不为过。从小学习钢琴,从拜尔到大小汤普森,再到车尔尼的599,849,740....期间在学习演奏曲目的同时,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见到过,甚至弹奏过各种包括节奏与节拍,大小调式,力度与速度,和声与织体等,空拥宝山却茫然未知。到了大学或者到了应试之前,又通过老师利用钢琴再来分别说明讲解。我觉得,这种效果,并没有在学生切身实际的弹奏时去教导而来的深刻。学生在学习钢琴中,缺少的仅仅是一种提示,“为什么这个音和那个音在一起就好听,为什么要有升降号?”这是钢琴教育有利于理论教育的方面。
另外,理论对于钢琴的教育也是有帮助的。同样举个例子,学生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是很容易认错音的,然而就是因为他们对于理论的认识没有,所以这种状况通常他们是不会直接发现的。而通过理论的学习,至少学生能通过和谐与不和谐,和声走向是否过强(下属到属)等来初步判断下自己的演奏是否正确。另外,理论的学习,对于钢琴教育中所要教导的情感理解也是有一定帮助的。比如频繁连续的转调可能代表主题的展开,是作者对于前后情感的对比,是否该用不同的演奏手法?
(三)在时代背景下的要求
当代背景下,教育的目的也应该从培养单一化向复合型人才发展。教师的能力也必须多方面发展。
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的多元化发展,对于教师也有新的要求。各行各业都需求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教师也不例外。在钢琴教育中除了进行技术以及情感的教导外,我觉得理论教育和钢琴教育相结合的趋势将会成为以后钢琴教育的潮流。
四、如何实施理论教育与钢琴教育的综合课程
我这里所指的钢琴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实际上属于课程类型中的综合课程(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合成课程),是指将几个学科的教育内容组织到一个课程的教育之中,运用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为理论基础的课程.针对目前大学生所处的思维阶段为具体计算阶段的特点.如何将理论教育和钢琴教育同时进行可以分为:
(一)教师指导
钢琴教育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而进行不同的教学模式,而音乐理论的教育在大学中则普遍从最基本的开始.如果这两个学科之间相综合,统一教学,则开始的阶段必然需要指导。
取材上,教师在选择进行教育的钢琴曲目的同时,也考虑分析其对于理论教育的价值.尽量达到钢琴技术预期目的的同时,也满足理论教育的需要。这个步骤并不困难,现今通过直译出版的外国钢琴曲集,如新版的钢琴书籍《贝多芬前奏曲》等,在书的最后都有详细的曲式以及和声的分析.这些书籍可以方便教师进行取材。
教学上,在对所布置的曲目在钢琴技术上指导的同时对钢琴曲目内所包含的各种理论知识进行传授.如贝多芬的《A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在教学之初可以对曲目的历史背景进行介绍,如贝多芬为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他对海顿所奠定的奏鸣曲原则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将谐虐曲代替了小步舞曲,早期的奏鸣曲作品常常肯据内容的需要对奏鸣曲进行扩展,各种不同乐章的组合相对灵活,晚期的作品更加主观,手法更加自由,复调的成分增多等。这首《A大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就属于贝多芬创作的晚期,主观因素加强,表现了贝多芬晚年失去听觉的悲哀和徘徊。之后可以对整个曲目的结构调性和声特点进行初略的讲解。此曲为 5
回旋奏鸣曲式,什么是回旋奏鸣曲式,即回旋奏鸣曲式由呈示部,插部,再现部组成,其中呈示部由主部,副部,主部以及连接部组成,呈再现单三部曲式。调性是什么,那里转调。以次类推。
(二)学生体验
在接受教师对于理论和技巧的大概传授之后。学生在接下来的钢琴练习中,必然除了考虑钢琴技巧以外,对于理论的理解以及一些疑问也会随之形成。因为音乐理论本是围绕音乐而成,而钢琴弹奏出的音乐则是所有音乐中最具概括的一种。学生在练琴中直观的感受,再加上教师指导阶段的传授所建立起来的关于理论的一些概念,必然会在学生的钢琴练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个阶段主要是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的阶段。而随之进入教学的第三个阶段。
(三)教师评价
这个阶段属于检验假设的阶段。针对学生在感受阶段所获得理论知识给予评价,并对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诊断性教学。在这个过程需要系统而全面的讲解曲目中的各个部分包含的理论知识,以达到音乐理论与钢琴教育统一的教学目的。
(四)课程设计
1.课前准备:课程的价值分析,主要是体现钢琴教育中所选择的钢琴曲目是否对于理论的传授有所价值。
2.课程目标:理论教育和钢琴教育同时达到预期实现的结果。
3.课程内容:以大学音乐教学在钢琴和理论上所需达到的预期实现的结果为内容的主要取材。
4.课程类型:属于综合课程。
5.课程实施:分三个阶段。指导阶段,感受阶段,深化阶段。
6.课程评价:对是否达到钢琴与理论教学目的进行测量,做出有价值的判断。
结语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越来越朝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而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为社会输送养料的圣地,如何将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轨迹相统一是重中之重。将钢琴与理论这两门 6
课程相综合既有利于学生对于两个课程学习的深度,也有利于学习的效率,这是一种顺向迁移的作用。将这两门在音乐教育中本就不可缺少的科目紧密联系在一起,对于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进入社会之后无论从事有关于音乐的那种职业都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一类乐曲的两种数学结构分析》 作者:郑隆炘 等 《试论钢琴演奏中的分句方法》 作者:李思音 等 《曲式与作品分析课程与音乐形态学》 作者:江殊璇 等
《熟能生巧之巧从何而来—钢琴练习方法浅析》 作者:李晓莉 等 《浅谈幼儿钢琴的启蒙教育》 《钢琴启蒙教育之我见》 《兴趣.习惯.能力—幼儿钢琴教育浅见》 《儿童钢琴教学入门方法》 《浅谈儿童钢琴教学》
作者:龙宇 等 作者:陆杰 等 作者:郭霞 等 作者:周倩倩 等 作者:唐伟 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