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崔峦老师给江西教师的讲话
崔峦老师给江西教育的讲话
点评江西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各位江西的老师们,上午好。我上一次来江西是两年前,两年后,借全国小语会在南昌举办小语会,又一次来到江西。一是想见大家,二是向大家贺喜的。
此次赛事,我们江西拿回了两个一等奖,一个特等奖。我对江西小学语文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刚才我们听了这节课,从大家的掌声中听出了大家的评价,评委也是这样认为的。这堂课的成功有一半是五一班学生的功劳。
我说简单说说我的印象,和大家做一个交流。
第一,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老师是从这样一个高度进入到这篇课文的。老师是从整体入手的。他先从整体入手,抓课文的主要内容。中高年级的教学,对一般文章来讲(诗歌除外)都应该这样做。可贵的是在参赛中没有忘记词语的教学,巧妙地引出一些词语,说明他对字词教学的关注,处理得很巧,从图片引出这几个字词。
接下来,从整体到部分,他想抓二,一抓了不起的父亲,二抓了不起的儿子,这堂课主要抓了不起的父亲。教学的层次是从事情到心情到情感,先弄清事实,让学生通过默读、画批来找一找哪些地方,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父亲是了不起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老师抓了三个语段。
一是“警察„„”,二“挖了„„”三是外貌描写。从弄清写了什么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写出当时的心情,用朗读,再通过外貌描写在头脑中树起伟大父亲的形象,体会一切源自父爱,最后通过一些资料拓展,通过小练笔强化学生的印象,比如你父亲,你想对儿子说什么,用进入角色的办法,体会父亲当时的心情。这是我觉得值得学习的第一点。
第二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很强。这一次有不少的课,教师过于强势。老师话多、问题多、活动多,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时间就少。周老师给了学生比较多的学习的时间和训练的时间。如: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自主读书。再如,进入部分时,让学生默读、画批,体会这是怎样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我看到全班学生真读了,真思考了,进入了很自觉很主动的学习状态,语文教学需要这种状态。
第三点,周老师在教学中渗透了一些读书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比如,在引导孩子理解第一个语段的时候,他用的方法是,先仔细读,再找出主要的句子,特别是关键的语句“谁愿意帮助我”,这个一共出现了三次的语句。让学生体会父亲心情的变化,由恳求到急切到近乎崩溃。这是一种很好的理解语段的方法。
第四点,在短短40分钟里,学生十分投入,教师方法、手段都比较多,学生活动比较充分,读、思、议、写,融为一炉。特别是最后的写,从两个学生,可见一斑。
第五点,也是次活动比较欠缺的,就是拓展。这次老师们依标扣本很好,但很多老师仅仅读这一篇,而周老师用了两个资料。一是插入洛杉矶的图片,这是很好的背景资料,把学生带入情境。二是介绍父亲外貌描写的那一部分,插入汶的资料,又加入一些精彩的语言描述,在孩子脑中留下父亲的伟大形象,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对学这篇课文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还有一点,我很欣赏,周老师有个问题提得好:理解第二个语段时,周老师抓了一个“挖”字,他的精彩的问题在于“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他挖了36个小时,而是这样写”,这个问题好就好在这样的表达有什么效果,有什么作用,是这样一个提问。我主张老师们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这样的提问,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可尝试着进行运用。这是体现语文味的很重要 1 的一个方面。
如果说周老师课的不足,我想说:没有十全十美的,尽管是特等奖的课。因周的第二课时我没听,不敢下结论,如改进的话,还可在理解内容,感悟语言中渗透一些表达的方法。如外貌描写为什么要这样写,这课的外貌描写很简单,为什么要这样写,应让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
以上是我对周老师课的简单看法。
下面我来谈谈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我想给大家添一把火,我希望两三年后,我再来这里,希望出现更多的好课和优秀教师。
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长春预备会上,我提出:要把目标搞明确,要提出整合的三维目标,要突出年段的语言训练的目标。
我们一定要把语言训练点、能力训练点、方法习得点搞得非常明确。这三个方面不一定每一课都有,但要根据年段、课文的特点来体现。
第二,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要有所创新。坚决摒弃繁琐内容分析的做法和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的作法,把教法、策略铆定在理解和运用语言上。
我们这次观摩活动在这方面在观摩活动上也是有进步的。繁琐分析不是很多了。
第三,学生要真学,充分地学,老师要善导,有效地导,展现真实地教与学的过程。积极投入„„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浓,学生要全体投入地学习。
我还希望语文课要做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语文教学要抓住这样几个关键词:实效性、语言训练、善导、真学。
加强语言训练,必能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这是这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课改七年来,我们在取得进步的同时,我们的语文教学还不尽如人意。其中一点,就是实效性不强,教师的投入和达到的效果不成比例,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师生幸福指数都不高。
我们的理想境界是轻轻松松地学,我特希望学生学得幸福,老师教得幸福。为什么会不幸福,我试着分析分析原因。
1、前一段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学偏向了人文性。许多专家都这样说,不光是我。就是那些游走在全国的名师,他们的课也存在这样的问题,表现在重内容轻语言,重文学,轻文章,重感悟,轻训练,得拨高,轻基础。
语文是母语学习的课程,是基础工具的学科。他的基本功能是教学生学语言,是教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
语言本身承载着文化,不需过分挖掘,语言训练得好,必然受到文化的熏陶,在掌握工具的同时,必然会体会人文性。
2、教学的阶段目标不明,各年级都在分析内容,目标越位和不到位的情况同时存在。我们上课时定的目标没有很好地对准年段,有时还两表况还同时存在。有些著名特级教师的课,上成了文学欣赏课,这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有得必有失。低向高靠,造成字词教学不扎实。课标明确规定,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主,整堂课都去分析课文,是一种很危险的情况,领导也发现了这一问题,所以现在开始修改课标。低年级要牢牢地以识字、写字、学词语为主。掌握3000汉字,会写2500,是整个小学阶段的硬任务,硬道理,不然会出现,中高年级错别字连篇,词语贫乏。
中年级应该重视理解词句,加强段的教学。
高年级抓篇的教学,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基本写法。
现在的情况是,在人文内涵上倾其全力,结果是学生得意忘言,在语言上没有提高。这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
老师们要依照年段目标,把不好的不教的搞明白,这才能知道应在哪些地方用力。
3、识字、写字教学效率不高。
4、阅读教学找不准起点,抓不住重点。特别是一些观摩课,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但看来没有问题的课,实际上是问题很大的课。我们教学的浪费,一方面在于深挖内容上,另一方面是在学生已经心领神会的问题,老师还喋喋不休。
如有学生初读时谈理解和学完后再谈理解几乎没有差别,那么,我们这节课做了什么呢?我们往往低估了学生,老师问来问去,答来答去,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评委说,真为孩子痛心,宝贵的时间就这么一天天地浪费过去了。
教学的起点在哪?应在学生的奋非之处。奋非是学生时有发生的学习的困难之境。老师要让学生自学、质疑,查颜观色。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奋非之处。这是学生在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境界。任何一篇文章,包括《猴王出世》这样的半文半白的文章,也不是学生一点儿都读不懂,而是有80%是学生自己可以读懂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初始阶段,学生谈感受时,已经懂得了就不要弄了,要关注有价值的东西,一番风顺的,没有问题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
现在口号很多,这个语文,那个语文,有20多种,我以为,任何的定语都不能完整准确地概括语文,语文就是语文,任何限制,都是窄化语文。我主张,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教学风格的精彩纷呈,不能轻易提口号,立名目,立山头,从一开始提某某语文,就是在给自己画地为牢。我以为,小学语文,就是语言,就是文章,不会过去地拔人文,语文不是文学。
语文不同于大学的文学教育。这是第5.6、从面上看,儿童阅读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在课内外广泛阅读,还没有成为小学语文天经地意的事情。美国就很重视阅读能力。中国老认为抄抄写写才是作业,看课外书不是作业。而在美国,课外阅读才是最重要的作业。美国四年级学生的暑假作业是读40本书。我们的阅读少得可怜,因此也就无法期待学生有更高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是什么。
小学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智力、思维,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惯。
建国后小学语文教育的历史也告诉了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在近60年的教育历史中,左右摇摆。
比如:
教育大革命,把语文上成了政治课、思品课。这也告诉我们,上成政治课、思品课的课不是语文课。
1953年,在全面学苏联的时候,一堂著名的课《红领巾》教学,告诉我们不要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要加强学生的活动。负面影响是把语文课上成了文学分析课。小学语文课有文学化的倾向,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1961,文汇报有一场持续一年多的大讨论,1961年,文汇报发表社论《试论小学语文的目的和任务》,并提出了实现目的的途径。
80年代末90年代初:整个社会人文精神丧失,也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上。1997年《北 京文学》有三篇文章,引起讨论,这一次讨论人文性胜利了。专家们提出: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强人文性。小学语文过分强调人文性,是受这个时期的影响。
昨天,我说我们处在调整期,是要告诉大家把握住小学语文的目标、任务,我们要咬住语言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
语文教学要描准目标和任务,要追求实与活的统一,实是基础,活是我们的追求。
小学语文要教什么,学什么
教科书不是唯一的内容。图文、资料等有助于小语学习的,都可以引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六年只教12本书是不行的。远远不够。阅读一定要增量。不能教什么,学什么。阅读一定要增加数量。
小学语文仅教课文行吗?叶老的那句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现在看来,台湾和香港的老师理解这句话更到位。他们在内容理解上花很少的功夫,而是在语言训练上下功夫。
既然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运用小学语文的能力的,我们就要在“用”字上下功夫。怎样用好课文这个例子呢?就要把握住年段任务要求,找准三个点(三维)进行有序的训练。
比如,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老师们就要不断教给识字的方法。再比如,利用偏旁归类等方法进行巩固识字,我遗憾的是这次大赛中没有看到。
在掌握识字方法、主办识字、写字的习惯方面,需要老师细心、潜心、耐心地辅导。比如,阅读学习,要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若干方法),在此基础上,要引导学生体会词句在表达上的作用和效果。让学生在表达中准确地选词、用语、潜词、造句。
句子的教学也一样,有训练的次序。先要教给理解句子的方法(若干方法),在此基础上,理解名子的含义,在中年级编上的时候,不仅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更要理解句中含着的意思,理解弦外之音。
再从方法上说。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教给学生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方法。要有基本的相同的规律,又要有不同的方法。读一篇文章也要有方法。如一年级如何借助图画来读,看图想画面,质疑问难提问题等,都需要培养。
还有,为了不同的目的而阅读的方法,这也是精读教学的目的。
略读的目的是,粗知大意,抓主旨抓大意的能力,才设略读课。这次,浙江的课上得非常好,本是略读课,他上得比精读还精,而孩子对课文整体的印象没抓住。
这节课抓住两点就能成功。
第一,它是半文半白,要抓住词语,如“虫”的意思,与现在不同,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要关注学生,知道古今词义的不同。疏通文字是要做的。
第二,要整体把握。一定不要教精读课文不一样。它与精读课文不一样。我建议要用几遍读的方法教,要抓整体。第一遍解决字词问题。肯定有学生不理解的词和老师认为值得关注的词,老师要提出来做检查,做指导。
第二,要把课文读通、读顺,办法是同位互相检查。
第三遍读要抓主要内容。很多课都抓主要内容,但都抓不住,在学生叙述的时候语言不好,教师要帮学生修改。到了五年级,学生应可用两三句话把课文主要内容表述清楚。
第四遍我们再做一点点提高。有美的、好的句段,我们要欣赏地读一读。到此为止,我们略读教学就完满了。不宜用抓住重点词句和段落的方法来处理略读教学。精读、略读、浏览,它的目标是不一样的。
这一次浙江的课是很可惜的。
小学语文怎么教,怎么学
为什么学生学着学着就不爱语文了呢?首先教师要喜欢。让学生读的、背的、作的,一定自己先做。要相信每个学生,特别要相信您认为比较差的那个学生。舟舟的成功就证明了这一点。
1、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别人肯定他。
2、要有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
例如:《四个太阳
3、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低年级要加强写字、朗读、写字;
中年级要加强自学、诵读、练笔;
高年级要加强自学、写法的迁移,少讲少问。教师要设计牵一发动全身的问题。
提出几点要求:
1、提高精读课文的教学实效性。
2、实施单元整组教学,提高教科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把课外阅读尽可能挤进课内,广泛开展儿童阅读。低年级读,中年级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高年级要读他们喜欢的文学名著。
4、激活表达欲望,鼓励表达和练笔。可写循环日记,画与写话。
5、加强写字,提高质量。
第二篇:崔峦老师的讲话
崔峦老师的讲话
一、回顾与展望——课改十年反思
(一)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反思 1.课程理念的进步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崔老师讲到,学生的语文素养,以语言能力为核心,但又是语文能力所概括不了的。他盛赞淄博潘南小学的学生敏锐的语感,决非一日之功。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①利用汉字的特点,利用各种识字方法识字。多读、多写、多积累。②遵循并利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加强汉字的书写,阅读的训练,语感的培养。
(3)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② 要有明确的目的,任务,使每一个学生动起来。③过程中关注个体的差异。综合学习提升语文素养,学习能力。④倡导自主探究,又不排斥的有意地学习。关注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有提高。
(4)努力建设开放的、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的开设。建设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既是课程的实践者,又是校本课程的建设者,课程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创新。
通过大家的努力,语文课程既相对稳定,又不断发展,既继承优良传统,又能不断有所创新(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密切关注学生实际),来不断关注语文课程的内容、途径,加强各科融合,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还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要,使语文课程变得更灵活,更有弹性。2.教学内容的进步。
(1)课标精神列入语文教学内容。(2)引进教科书相关的语文课程资源。
只教教科书是不够的,还要引进课程资源,让学生更多地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多读多写多练,特别是读整本书,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最终能做到针对学习、生活的需要,为需而学,为需而用。3.教学方法的进步。(1)学生是主体(2)单元整体教学法(3)拓展阅读法
观念在变化。
1、学生观在改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即“生本”教学。
2、教师观在变化,主导作用,服务的角色,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3、教学行为在变化。追求一种师生平等对话,努力地在教学中体现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在识字阅读习作等方面,局部上有突破,有新鲜的经验。4.教学评价上的进步。(1)全面原则(2)全员原则(3)全程原则
师生教与学全面的评价,学习过程全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体现全员的评价。
难以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如引进课程资源方面,不加选择地引进甚至丢掉了教科书,丢掉了文本;学习方式上流于形式;阅读教学一度重人文轻语文轻训练等,导致效率不高。还有新中国成立60年来长期积累下来没有解决的问题,教师教学过程中比较强势,牵引过度,学生缺少主动性,缺少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还没有充分讨论交流的时间和自主发展的空间;还没有根本改变内容分析式的教学模式;有效性、时效性还不是很高;师生负担还比较重。有调查表明,师生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教的累,学的累,幸福感不强,幸福指数不高,有人说,本次课改,认同度高,满意度不高。还是需要深化改革。
(二)课改以来的问题
课程的认同度高,但满意度不高。
1.课改初期存在否定传统,照抄别人经验的错误。2.重人文轻语文。
3.弄不清语文教什么学什么。4.重教轻文
5.课改后师生负担重,幸福指数低。
(三)失误原因 1.对课改性质认识不清,摇摆不定。
(1)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应该是一体两面。
(2)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要用课文、阅读教材本身感染、熏陶学生。(3)语文教学应该既得意又得言。2.思想方法的原因 3.教学内容上的原因
(1)教材本身有问题、阅读独大,习作指导被严重削弱。(2)深层原因是人才观的问题,唯高学历是举,导致竞争下移。
(四)怎样改进 1.深化语文课程标准
(1)吃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不超标也不降低。(2)回顾各学段的目标.低年级目标:
①识字、写字、学词;
②初步的朗读训练,读正确,不丢字添字,不重复,不颠倒,不指读,不唱读,会停顿。
③大致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④积累语言。
中年级目标:
①继续加强字词句的训练。②重视段的教学(理解段意、理清段序、体会构段方法。)③加强朗读训练默读。④略读课文粗知大意。⑤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高年级目标:
①体会词句后面含着的意思,体会感情色彩。②理清文章的顺序,表达方法。③学习不同文体的文章。④根据需要来处理信息。
2.加强识字、写字,重视词汇教学。
3.大力改进阅读教学,扭转只分析教材的局面。4.大力加强习作教学。随堂练笔常态化。5.让儿童阅读走进语文课程。
二、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十条建议:
总结我们的“十年课改”是:“成绩斐然,问题不少,前景光明,任重道远”。在新课改实施的第三、第四个年头时,中小学生词汇量下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下降,错别字多,语句不通,词不达意,字体潦草„„。出现问题的原因是:课改以来,我们对低年级教学的忽视、对汉语拼音和汉字教学研究有所放松。低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更加看重自己,要在教学中有更大作为。因为低年级在基础教育中处在最基础的部分,处于语文教学“金字塔”的最底层。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如盖房子,低年级语文教学如同是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盖成高楼大厦。这个比喻形象直观的说明了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十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建议。
(一)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崔老师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学习语文,要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为学习语文打牢基础。他说道,修订后的“新课标”有几个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其中的800个。(比旧课标各减少200个),掌握2000个左右的词汇量;能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能用合适的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积累语言,背诵好词佳句、好段佳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正确的写字姿势,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查字典识字„„
反思:一直以来,许多老师不能准确把握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越位”和“不到位”现象很普遍;更不知道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所在,学习课文也如中高年级一般条分缕析、感情朗读;许多老师不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自主学习,养成习惯。正因为我们老师的教学没有遵循低年级语文学习的规律,所以我们的教学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劲,效率极为低下。
2、根据汉语拼音的功能,进行汉语拼音教学。
崔老师指出,新修订后的“课标”规定,用汉语拼音帮助阅读,学习生字,适当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教学要点是:学会拼读;只要抄写,不要默写;教会学生查字典;加强运用。
反思:以往,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老师不但要求学生会写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还要求学生能默写。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困难。新修订后的“课标”重新明确了汉语拼音的功能,适当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这就大大减少了老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学习困难,希望我们认真领悟课标精神,能准确把握这个要求,不要随意拔高教学要求。
(三)坚决落实识字、写字为重点,做到“主动记,记得牢,写得好”
崔老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要坚持识、写分开的原则,鼓励多认,体现少写。他指出新修订“课标”识字、写字指标: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会写其中的800个。(比旧课标各减少200个),掌握2000个左右的词汇量;能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能用合适的自己的方法理解词语;积累语言,背诵好词佳句、好段佳篇;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正确的写字姿势,在生活中自主识字,查字典识字„„明确了识字、写字的具体要求,操作性强。
如对要求认识的字,崔老师强调要整体记忆、反复记忆。第一次学习,要给以强烈的刺激,不必进行繁琐详细的的字形分析,要把字放在词语、短句、句子当中学习,学生记忆更牢固。要根据造字的方法(形声、指事、会意等)。识记生字的音、形、义,鼓励学生自编儿歌、故事等适合自己的方法识记生字。要运用声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识记生字;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及时复习近平段时间学习的生字(可引导学生通过游戏、阅读等巩固生字);要引导学生辨析和记忆同音字、形近字;学过的字词要放在词语、句子、文段中巩固;要多做“防患于未然的事”,少做“亡羊补牢的事”;要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学习(识字)成果,鼓励建立自主交流的机制。
反思: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的老师总是不厌其烦的逐字分析偏旁、结构、笔画、笔顺,然后让学生利用熟字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识记字形,能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形声、指事、会意)去识记生字的音、形、义,或者鼓励学生自编儿歌、故事等适合自己的方法识生字的老师有,但还不是很多。这首先是因为我们缺乏对汉字的研究,对汉字造字文化知之甚少,故而无法引导学生根据汉字的造字方法去识记生字;其次缺乏这方面的训练意识,故老是用老一套单一的方法去教学。此外,我们的老师也不注意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复习学过的生字,故而学生的生字回生率很高。同时,我们的老师也不注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只重视教课书上的生字,结果学生的识字量极为有限,这大大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有鉴于此,我们必须认真反思我们的识字教学,大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在写字方面,崔老师提出了如下建议(要求):要按照写字规律来教写字,加强书写指导:要引导学生注意每笔的占位、结构比例,各部件的穿、插、避、让;一次练习,书写不超过3个,要写的一个比一个好;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写,做到天天练。另外,随着词汇量的增多,要求学生写词语,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在这里,崔老师提出非常具体的写字教学要求,老师们只要按照这个要求落实好,学生就基本能写好字了。
反思:一直以来,我们对写字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书写不规范,错字多。我们应该给予写字教学足够的重视了。因为写字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育人工程,它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学生的品格,它能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处事态度和专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它能让学生感受美并创造美。而且,一手好字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正如崔老师所说“中国人要写好中国字!”
(四)朗读训练重点:正确、流利。
崔老师指出:一年级要求有感情的朗读不合适,这并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所以,一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是:正确、流利。而“正确朗读”则包含:读准字音(多音字、轻声、变调、儿化音),不丢字、不添字、不颠倒、不重复,读出长句词语的停顿,诗歌中的韵律„„语感的培养要靠训练、积累。另外,崔老师提出一年级下学期学习默读,默读能简单提取信息。他指出我们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现在存在问题是:重朗读,轻默读。他向我们阐明了默读的许多好处。反思:这些年,我们一年级老师对朗读的要求都把握不准。教学课文时,总是让学生“读出感情”,学生读不出感情,老师就千方百计地启发、点拨,极力引导学生读出“感情”。殊不知,我们这样已经是“超纲”了,真难为我们的孩子了。
(五)低年级阅读教学理解的重点是字、词、句,而不是理解整篇课文,教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
会上,崔老师向我们明确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理解的重点是字、词、句,而不是理解整篇课文。他指出,低年级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要求:了解课文中的字、词、句的意思,渗透理解词、句的方法;积累语言:好词好句、常见句式、优秀诗文、精彩片段„„;学习借助图画阅读,学会读图,做到图文交互使用;诵读诗歌,展开想象,体会意境,体验感情;读后能提出问题。他强调:理解课文内容不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
反思:因为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准,结果我们的低年级老师教学课文时,竟也像高年级那样条分缕析,逐段教学。这完全违背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结果吃力不讨好,教学效果很差。许多学生学习了
一、两年了,说、写一句话还是不通顺、没条理。
(六)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乐趣。
崔老师指出,阅读教学能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能提高儿童的生活的幸福感,能提高儿童的思想精神。“最好的教育是教会学生阅读”,“成功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他要求“要实现儿童阅读的课程化、常态化,把阅读纳入我们的课程里。”
反思:对此,我是万分赞同。因为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众多的研究实践已经证明,只有提早阅读,大量阅读,才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令学生终生受益。另外,一年级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期,一旦错过我们就要付出10倍、100倍的气力才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我期望我们的学校能够书声琅琅、书香满园,我期望我们的孩子每天都能沉浸在书香里,在书香的滋润中快乐成长。
(七)全面提高学生的会听、爱说、乐问的习惯。
崔峦老师指出: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儿童学习能力的发展。在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听说活动占了全部言语活动的75%,可见听、说是何等的重要。所以他建议(要求):要教学生讲普通话,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要教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从别人的说话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鼓励学生有问题敢问,有意见敢发表;能复述故事,能讲见闻,在交流中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和讲,要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听的能力,可与写结合起来,如听写词语、句子等。
反思: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一个人的听、说能力非常重要。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却往往忽视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老师在课堂上“满堂灌”,学生只有极少的说的时间,而且有机会说话的只是极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成了“沉默的一群”;而且,即便是口语交际课,因为老师教学方法的不当,能得到说话训练的学生也是少数。同时,老师普遍觉得听是与生俱来的人人皆会的能力,于是往往忽视了听的训练,结果,读了几年书,学生仍然不善听、不会说,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了,课堂上要真正落实“以生为本”“以生为主”,要指导学生听,鼓励学生说,切实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
(八)鼓励写句子、写话。
崔老师要我们引导学生摘记好词佳句,每天摘记一句;写自己的见闻、想象,每天写一句话,不会写的字问别人,查字典,用章节或画画的形式都行。激活学生想象,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苏霍姆林斯基语)他讲到有的学生写到:云是天空中的棉花糖。风是一个爱吹口哨的小伙伴。这是多么新颖的想象。
反思:因为我们没有高度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没有想方设法鼓励孩子自由、大胆表达,没有千方百计给孩子展示、表达的机会。于是,孩子的智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学习热情日渐消退。这是多么令人遗憾!所以,我们应多引导学生摘记好词佳句,鼓励学生画画写话、写日记,要多给学生展示的机会,鼓励孩子勇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样,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才会有大的发展、提高,达到他们应有的高度。
9、利用母语学习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体验式学习。
崔老师建议,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在劳动中„„学习语文。
反思:这一点,我们做得尤为不够。我们的绝大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都是以教科书为中心,把教科书当做是语文学习的唯一资源,一切学习都围绕教科书展开。这样教学的结果就是,学生的视野极为狭窄,见识极为有限,思维极为僵化。其实,我们每天都处在语文学习的环境中,身边的一切事物皆可作为语文学习的资源,例如,报刊杂志、广告招牌、电视媒体、广播新闻、药品说明,名胜古迹、历史文化„„,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和挖掘,一切皆可为我所用。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要引导学生处处留心,在生活中、在劳动中、在交往中„„学习语文。这是学生学习母语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充分利用。
(十)落实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崔老师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倾听、讲普通话、正确的写字姿势、主动识字、爱问问题、查字典、天天阅读„„
反思:习惯改变命运,习惯从娃娃抓起。好的习惯终生受用,坏的习惯遗恨终生。崔老师在报告伊始就说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就如盖房子,低年级语文教学如同是地基,地基打好了,才能盖成高楼大厦。”而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我们的许多学习习惯都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故我们的小学老师特别是一年级老师任重而道远。然而,我们发现,许多低年级教师常常缺乏这个意识。如学生写字时,有的趴在桌面上写,有的甚至歪着头写,有的斜着身子写等等,姿势各异,很不规范,但我们的老师竟视而不见,不提醒半句,可见这些老师脑子里根本没有“习惯培养”这个意识。至于其他的良好习惯,如讲普通话、主动识字、爱问问题、查字典、天天阅读„„他们更加不重视。这样的结果是,年级越高,我们的学困生越多。这除了我们的教学方法不当外,忽视良好习惯培养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希望我们的领导和老师能重视培养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不但有助于学困生,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我希望我们的领导和老师能“教学生6年,为学生60年着想。”
三、阅读教学的改革
崔老师指出,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他强调培养学生、三种能力,四种技能,五种习惯。1.三种能力:
(1)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由简单的到复杂的,由显性的到隐性的,进行简单的推测。
(2)对文本作出解释的能力。由词句到段篇,由浅层到深层。
(3)对文本作出评价的能力。老师阻碍了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习惯于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变成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是阅读教学需要改进的,学生往往失去了自我,不能独立思考了。要加强鼓励孩子对文本作出评价,培养评价文本的能力。比如从文本内容上,表情达意上,对语言,对写法谈自己的评价,对人物作出评价等。
2、四种技能:“
(1)朗读:即放生有感情地读,传达对文本的理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2)默读:即不出声地读,独立思考的、沉下心来的读,能从整体上了解内容,读出初步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课堂上多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少看到静静地沉下心来的读。建议加强默读训练,提高对文本的理解,默读是比朗读更重要的、更经常用到的一种阅读技能。
(3)略读:即比较快的读,读后粗知大意,不要用精读的方法,要更快的读,一目十行地读,主要通过浏览培养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搜集处理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
(4)浏览:更快地读,一目十行,与需要无关的不读,筛选、加工、应用信息的能力。
3、五种习惯:
(1)自学和预习的习惯。中高年级:先学后教,自学在先。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和伙伴自学。
2、勤查工具书的习惯。由查字典,到查词典,到查阅各种资料。
3、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画一画,批一批,注一注,高年级做一做摘记。
4、听课记笔记的习惯,即听记的习惯。、从低年级听写字词句训练。由读一个写一个跳出来,到读两个,三个,到读一组写一组,培养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到听一段话,抓住要点写下来。中高年级,结合训练点做一点随堂笔记。
5、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修订后课标对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小学最低145万字。其中,低年级5万字,中年级40万字,高年级100万字。儿童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方面,建议把阅读安排在课堂里。学生从自己读书中学到的要远远比老师教的多。
天天阅读的孩子必然有美好的前途和幸福的人生,不管现在的成绩是高是低。语文老师不要眼睛只盯着课堂教学,读书特色每个学校都要有,让读书立校,读书立班,读书立人,以建设书香学校,书香家庭,书香社会。
第三篇:崔峦讲话
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
从1989年起,全国小语会总共举办了十二次阅读教学观摩活动,其中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举办了七届。为什么要搞这项活动?为什么这项活动能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成了学会的一个品牌?因为它有如下作用与效果:一是交流、分享各地阅读教学经验;二是培养、成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三是借助成功课例,传达学会主张,引领全国阅读教学。为了使上课教师和指导老师明确朝哪个方向引领,在哪些方面使劲,我们在每届观摩活动之前,总要召开研讨会,群策群力,为阅读教学把脉、导航。从“引领”的意义上说,小型的阅读教学研讨会甚至比大型的观摩活动还重要。
这次阅读教学研讨会是第七次,是在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召开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九年,需要认真反思,要坚持对的,改正错的,追求更理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进入学习、实施阶段。“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20字方针,如何贯彻?特别是“育人为本”这个核心,“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两大重点,如何落实?上述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研究,并在今年10月举办的教学观摩活动中,用课例表明我们的态度,展示初步的研究心得。
毫无疑问,“改革创新”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竭的动力。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
首先,要明确语文课程性质,坚守语文教学本真。语文教学要体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是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
其次,要从教学观念到方法、策略进行改革创新,实现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这是落实“育人为本”“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变成每位教师自觉的教学行为。如果教学做到适合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就基本实现了教育公平。这就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这就要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实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教法创新,这是相当长时间阅读教学研究与改革的重点。
本次研讨会和10月的教学观摩活动,有以下几个关键词: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
“吃准目标”,就是要把课上成语文课,上成所教那个年段的阅读课,上成所教那种类型的阅读课。做到年段目标准确、鲜明,不缺位,不越位。
“夯实基础”,就是要干好小学语文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基础不牢,能力不会强,素养不会高。即使 暂时取得高分数,过了若干年回头看,建的也还是语文的“豆腐渣”工程。
“指导学习”,就是要增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读法、写法、学法的意识,有切实可行、灵活多样、适合那个年段、那篇课文的指导怎样读、怎样写、怎样学的方法策略,并且渐渐内化成适合学生自己的读法、写法、学法,进而形成较强的学习力。方法的指导切忌概念化、一般化,要体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好学、管用。
“鼓励创新”,就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心甘情愿地“让学”,让教师的“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自主学习,学生真读、真说、真写、真感悟、真体验;再次,要有一个好的机制,有一套好的模式,有许多好的方法、策略,保证学生“能学”“学会”“会学”以及持续地“乐学”。
以上四点,是我们这次研讨的重点,是10月的观摩课要努力体现的,也是评课的标准。当然,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上课老师在一两点上有改进,有创新,就会得到大家的肯定。
最关键的是,今年的教学观摩活动,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我们将用否定这样的课,来表明改变费时多、收效微的阅读教学的决心,来引导全国阅读教学越过这道顽固的“魔障”。教学实践证明,不堵死“内容分析”的路,就迈不开改革创新的步。
此外,无论是10月的观摩课还是老师们平时上课,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营造无拘无束的课堂气氛。赞科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
2.要找准教学的起点。任何一堂课都不应该从零开始。要关注学生初始的阅读体验,教学应以自读后的初步感受作为教学的起点;要针对学情,确定学习目标,精选学习内容。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少做无用的功。
3.要改进“教”的法子。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一定要带领学生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让学生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先要让学生“自己去跟作品打交道”,避免“把学生的思想赶到死路上去”(叶圣陶语);进而生与生、师与生在重点、难点、疑点上进行思维碰撞,互动交流,利用课文这个“例”,得意、得言、得法(不同年段、不同课文有不同的训练重点),努力实现“例”的增值。指导的方法、策略,要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百花齐放。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师得心应手的,就是更好的。
阅读教学的确到了跟“内容分析”式的教学说“再见”的时候了!第八届全国青年教师崔峦讲话
各位亲爱的老师,我还想说一句感谢的话,我真诚地感谢坐在会场里坚持两天半来认真听课、认真的思考,为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平时辛勤地操劳,这几天认真地学习的可爱的老师们,谢谢你们!
这次活动没有安排大会总结,本来不想讲什么话。这两天有不少老师希望最后大会要有一个态度,有一个看法,我们评委在议课的过程中,觉得应该、也有必要说上几句。那么,我们临时加了一个环节,由我代表评委们来做一个听课感言。
讲得对的,是大家的意见,讲得错的,由我个人来负责。这个发言很简短,老师们不会太辛苦。
我们走在前进的路上,我们正处于由课改初期的兴奋到向语文本体回归的调整期。我们这次观摩活动取得了一些进步,表现在:
1.上课老师的语文意识、基础意识、文本意识、训练意识有所加强。2.非语文、泛语文的问题有了很大的改观。
3.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注重挖掘语言训练点,在教学设计上有新意,有突破。4.老师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努力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读中感悟,注重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特别令人高兴的是,上课的老师,朗读语言、板书的基本功比较扎实,可以说,每个老师的板书都是又规范又漂亮,给学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但是,我们的教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有老问题,有新问题。有些问题是带有倾向性的,是比较严重的。例如:
1.有的课目标的阶段性不明,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像有的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向中年级靠、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向高年级靠。像字词教学,中、高年级的字词教学与低年级的字词教学区别不大。
2.一些老师找不准教学的起点,往往在理解内容上低估我们的学生,频繁提问学生已经知道的,已经理解的,已经懂得的问题。这样的现象比较普遍,浪费了学生不少宝贵的时间,上这样的课的我们为学生感到痛惜。
3.有的老师,或者说相当多的老师过于强势,教学霸权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强势,学生必然弱势。牵引,挖个坑,让学生往里跳,引着学生来搭后半截的话,这种情况比较多,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出现在相当多的课上。其严重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思维的创造性。教师越强势,学生越没有学习的空间和思维的空间。这样做,扼杀了学生个性化的思考,创新的思维,也就扼杀了祖国的未来。
4.依标扣本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一些课上,或者说相当多的课上,利用相关资源,又显得不够。有效地穿插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拓展的阅读比较少见。应当在读好课文的前提下,让我们的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一点,多接触一点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5.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很不够。运 用语言的训练有待加强。
6.关注学生,比较多的课停留在口号上。目中无人,也就是目中没有学生,走教案的情况还普遍地存在。因此,我们难见到课堂上有精彩的生成。没有问题,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生成的课,其实效性大打折扣。没有充分自学的课,没有必要的合作学习的课,既不经济也少有实效。刚才看了香港老师的课,我们会受到一些启发。
7.我们还没有完全走出内容分析的套路。我们看得出老师是想努力挣脱内容分析的桎梏。但是,课走着走着,又回到了、又落入了内容分析的圈套里。我们老师的提问有许多不是从学生中来,不是从学生质疑问难中来,问题缺少整合。琐碎、频繁的回答,往往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劳而少功。我以为,逐段分析死,整合处理活。
8.我们的朗读指导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要注意警惕那种纯技术性的,强调读出一词一句的轻重快慢的指导。我们比较提倡的是,根据课文整体的情感调子(基调)来读出自己的感情。
9.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有模式化的倾向。不同年段,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课文,比如说,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或者其他的课型,应当有完全不同的教学设计,从文章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样的教学思想还没有深深地扎根。
10.字词教学有所重视,因为我们在长春会议上强调了这个问题,这一次有些改观。但是,字词教学的年段性、阶段性还不够明确。有的在教学中,处理得不是很得当。比如,中断教学的思路来进行识字写字,这恐怕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的字词训练还不够落实,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总之,成绩我们要充分地肯定,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要发扬成绩,下大力气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决心尽快地走过调整期,使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走在正确、健康、高效的大路上。
第四篇:崔峦老师在
崔峦老师在“华东六省一市语文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记
省庄镇教育办公室
赵光明
按:全国小语会专家崔峦先生在11月17日参加了华东六省一市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研讨会,并做了重要讲话,现将讲话内容摘记下来,不全或不对的地方敬请见谅。
课改反思
一 课改十年是有成绩的: 理念指导是正确的。十年来,小学语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 文能力,更重视语感的培养,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更注重学生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都有所学。建立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改以来,建立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并都付诸实施,加强了三级课程的管理。语文课程更丰富了。课改以来,更加强调多读、多看、多写,要求学生看整本书,为需所学,为需而用。教学进步了。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学习观都在变,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生本教学,教师扮演了服务者角色。教育评价进步了。课改以后,大家都进行了评价的探索,探索出全程评价、过程评价、多元化评价、全员评价等等。
二 课改十年来存在的问题: 课程引进过滥,有的地方甚至无教材可用; 重人文,轻语文;重德育,轻德言;重讲解,轻训练; 3 合作探究走形式; 教学中教师强势,牵引过度,学生缺主动,缺独立; 5 内容分析式教学没有改变,语文有效性、实效性不高; 6 师生负担过重,幸福感不强。总的一句话:十年课改,是认同度高、满意度不高。深化课程改革
一 改进低年级语文教学:
低年级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关注研究不够。现在孩子们普遍存在着词汇量不够、错字多、说话不通顺、书写差的问题,这些问题与低年级教学不扎实有直接关系。
低年级教学改进建议: 低年级语文学习,是基础的基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时间上、过程上、训练上要有保证。一二年级原来识字量要求是1800字,新修订的语文课标把识字量调整为1600字,减少了200字;一二年级原来写字量是1000字,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调整为800字,也减少了200字,这样就减轻了教师在低年级阶段识字、写字教学的压力,给老师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扎扎实实的对学生进行各种学习习惯的培养。低年级,要让学生学会用普通话读课文,培养学生语感,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正确进行汉语拼音教学,关键是认识汉语拼音教学的目的:帮助学生准确、熟练的识字。不能拔高拼音教学的难度,要求学生会抄写,不能要求学生默写。改进、加强识字教学。教师要先练好字,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加大识字量,为阅读打好基础,激励学生多识字、早读书。加强朗读训练的指导,要在读正确上下功夫。虽然课标要求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但我们更应该在读正确上下功夫,因为要让低年级孩子读得正确,真的不容易。6 对阅读理解的要求:要求孩子理解词句,能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交给孩子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从文本里提取信息,要重视借助图画来阅读文本,要教给孩子把文字读成图画,再把图画读成文字,做好图文的转换。要培养孩子的朗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让孩子学会会听、爱说、敢问、乐交流。低年级后半段,要加强写句子、写话训练,让孩子写见闻、写感想。充分利用母语教学的优势,加强语文的体验式教学,真正做到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落实好语文习惯的培养。良好习惯受益终生,坏的习惯贻害无穷,要培养孩子主动识字的习惯、认真写字的习惯、听得习惯、爱提问的习惯、爱看书的习惯等。
二 关于中高年级阅读教学
重点是培养学生“三能力四技能五习惯。” 1三能力:
从文本中提取信息的能力(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中年级加强训练),要逐步培养孩子从简单到复杂、从显性到隐性提取课文信息的能力;
对文本的解释能力,要培养孩子从段落到篇章、从简单到复杂的文本解读能力,要培养孩子从理解词句意思到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
对文本做评价的能力,这一点是我们做的最不好的。孩子与文本直接对话,说出自己的理解,做出自己的评价,这才是我们所要的理想状态,然而现实是:在文本与孩子之间恰恰有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在思路上、结论上控制了孩子,让孩子在阅读中失去了自我,造成了孩子不会独立思考,没有自我见解。2 四种技能:在中高年级要充分培养孩子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四种阅读技能;
朗读:是有感情地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 默读:是独立思考的潜心读,从整体上读,读出感受、提出问题,中年级、高年级加强默读训练;
略读:用比较快的速度读,是粗知大意地读,整体把握,从中年级开始培养;
浏览:更快地读,一目十行的读,与自己无关的不读,是按己所需的读,高年级加强培养。五种习惯:
自学和预习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听课记笔记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
第五篇:崔峦讲话
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
崔峦报告
新中国的第八次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用四句话来概括是: “成绩斐然、问题不少、前景光明、任重道远”。课改以来,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主要的,我充分的肯定,但是我们看到存在的问题,我这里不展开来说,仅讲一点,在课改进行至第三、四年时,教育部组织专家到课改实验区进行调研时,这次调查表明:
1、中小学生词汇量下降、错别字比较多。
2、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的时侯出现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的情形。
3、字写得不够规范,不够端正,正确的写字姿势、写字习惯没有养成。这些问题跟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整个教育大环境造成的,其中给我的感觉是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师对低年级的教学有所忽视,对低年级的汉语拼音和识字教学有所忽视,实践有所放松。低年级老师要更加看重自己,要在教学中有更大的作为,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基础阶段处于最基础的地位,低年级教学属于教育基础塔的塔基,属于学历金字塔的最底层,塔基面积越大,将来的塔尖就会越高。学习语文,学习做人要靠我们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打根基,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时候,特别要感念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有的名教师比如斯霞老师,她所教的实验班的学生两年识字2000多,同时读了174篇课文,课外阅读也读了大量的书籍,每个学生平均读四、五十本书,多的有一百多本,到了小学二年级普遍能写几百字的短文。我们今天大多数老师还做不到。课程改革必须从一年级抓起,眼下要努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将来要让我们培养的学生感觉是我的启蒙老师给了我最好的语文教育。下面我谈十点建议:
一、进行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包括学习做人、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方面:
1、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全面打牢语文学习的基础,修订以后的课程标准规定:一年级识字1600个,写字800个,字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2、要能用普通话正确的朗读课文,培养基础语感。
3、能用适合的方法,理解重点的词语和句子。
4、积累语言,好词佳句,常用的句式。
5、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正确的写字,良好的写字习惯,还有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习惯,比如查字典、认真听讲、爱发言等的学习习惯。
二、根据课标规范的汉语拼音的功能是识字、学习普通话。比如用拼音直呼音节,1、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
2、准确地拼读音节。
3、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4、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重点:
1、准确进而熟练的拼读音节
2、只要求抄写,不要求默写。
3、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4、加强运用,在教学中与识字教学,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的运用,读准多音字、轻声字、儿化字、变调字的字音,随时纠正地方音,引导学生关注汉语拼音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坚持落实以识字、写字为重点,学生主动识字,做到记得牢、写得好。
量的要求降低、质的要求提高,表现在:
1、多认少写
2、质的指标降低: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汉字基础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掌握间架结构,把汉字写好,学会音序、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有主动识字和写字的意愿,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写字习惯。
质的要求还体现在:要求认识的字,希望能整体识记及时巩固。一方面第一次指导学生认字要给学生强刺激,给学生第一印象既强烈又深刻。儿童认字往往把字当做一个图形来整体记忆,从大轮廓上来掌握,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认字的时候,不鼓励过细地分析字型,另外,我们还要重视识字的时候,把字放到词、短语,句子当中,这样学生更容易读出字音。特别是巩固复习的时候,我们把认识的字放到词、短语,句子当中要求认记,整体认记是儿童早期识字的基本特征,1、要鼓励学生抓住汉字的特点:象形字、会意字、指示、形声,抓住汉字这些构字特点来识记,2、要鼓励学生用他自己创造的办法来识记。比如:弟字,有的小朋友就编儿歌来记:头戴兔耳帽,身穿弓字衣,身板站得直,一脚向左踢。
3、创造条件,利用声音、图象、实物、动作、情境,加强汉字与事物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进行体验试的学习。另一方面,当堂识的字和刚刚不久前识的字,采用多种方法复现,以便能够及时巩固所认识的字。
4、采取多种方法复现旧字,巩固新字。
5、常做辨析字形、字音、字义工作,学过的词语放进具体语境,练习多音、多义字。
6、鼓励学生做识字的有心人。
在写字方面做到:
1、按照写字规律教学,独体字要注意笔画、笔顺,主体部位,合体字各部位交叉让位。写时要少而精,讲质,不超过3个。
2、每节课安排十分钟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写字时尽量写词语而不是单字。
3、写字姿势、习惯要注意,字写得怎么样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识记要符合儿童的天性,引导他们主动在生活中识记。
四、朗读训练的重点是读正确、初步培养语感。
1、重点是能用普通话,读正确,读好。
正确的指标是:读准每个字字音;不丢字、添字、重复字;读出长句的停顿,读出诗歌的韵律;教给学生默读,边读边想,提取信息(默读的比朗读的作用更大);
五、理解的重点是字、词、句,而不是整篇课文内容。了解少量的重点词句的意思,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理解方法。
1、积累好词好句
2、学习借助图画阅读。先教学生读图,做到在图文之间相互转化。
3、诵读诗歌,展开想象。
4、做到能提问
六、读课文的图画,生活中的图画,读课文感受乐趣,激发广泛阅读的兴趣,读绘本。要实现儿童阅读课程化,常态化。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七、会拼、爱说、敢问,乐于和人交流
1、要教学生说普通话,养成讲普通话和习惯。
2、教学生认真听别人讲话,从别人的讲话中获取信息。
3、鼓励学生提问。
4、复述故事,能讲述见闻。要保证读书的时间,创造条件,每天5分钟读书,会讲述见闻,会听写词组、句子。
八、鼓励写句子、写话、写自己的感受、想象
1、学会做“摘记”(每日一句)
2、画话
3、写循环日记
九、利用母语学习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进行体验式学习。在社区或到父母单位等。
十、落实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重视培养良好的习惯,注意倾听,讲普通话,写好字,主动识字,爱提问,查字典,天天阅读的习惯,爱护图书文具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