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许昌市旅行社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
许昌市旅行社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许昌旅行社经营现状
1、许昌旅行社与国内同类旅行社的对比:许昌的旅行社与国内同类旅行相比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竞争力不强。如产品雷同,缺乏特色,甚至多年不变。对游客没有吸引力,在品牌建设上,没有或很少投入,很少有旅行社能树立自己的品牌,缺乏明确市场定位,市场占有率相当低。
2、许昌旅行社之间恶性竞争:许昌的旅行社之间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低价竞争是行业市场机制不成熟、行业内缺乏有效的规范准则的集中体现,它使参与者大伤元气,非参与者经营越来越困难。竞争的结果不但不会刺激旅行社改进产品质量,更是以降低服务质量来获取微薄利润。但这会遭到游客不满,使旅行社丧失客源。这样旅行社卷入另一种形式的恶性循环。
3、缺乏高水平的管理和导游服务:目前,许昌旅行社持有“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的管理人员几乎没有,而旅行社经理资格证书是对旅行社管理者资质的主要认证标准。也就是说,在旅行社的高级管理人员中,几乎所有人都不具备上岗资格。不仅是管理层出现这样的问题,基层的导游人员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许昌旅行社所用的导游员一部分人根本没有导游资格证书,即使有很多也是兼职的,这使得导游队伍素质不高。导游人员缺乏责任心,服务不规范,语言功底差,其讲解服务水平远不能满足旅游需求。【1】
二、许昌市旅行社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从旅行社的成立来说:由于旅行社业进入门槛低,许昌旅行社的数量超常增长。许昌这个中小城市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取得国内旅行社经营许可证的旅行社共47家,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451人。【2】然而受经济条件和人口数量的限制,许昌旅游市场并不能为它们提供充足的客源。且很多旅行社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不能分别在某一目标市场上取得优势,而是在有限的许昌客源市场上遍地撒网,形成激烈的内部竞争。又由于绝大多数中小旅行社人、财、物力有 限,而其经营活动却涉及从产品设计开发到旅游接待各个环节。这种经营的多环节必然造成经营深度不够:浅层次的产品开发直接影响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促销的乏力使得很多市内游客对旅行社的服务缺乏了解,对利用旅行社能获得的价格实惠及其它便利半信半疑,最终使得市内旅游者对许昌旅行社的利用率不是很高,接待的不周更是造成或强化了社会公众对许昌旅行社的不良印象,减少了回头客和其它顾客来源。另外由于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的欠缺,许昌旅行社竞争力不强也不足为奇。
(二)市场结构方面的问题
A、企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集中度是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市场集中度越高,表明市场竞争效率越高。根据许昌市旅游局提供给我们的相关统计数据:2007年本市最大的旅行社年旅接待量96844人次,全市年接待量低于1500人次的旅行社就有30家之多,占到了全市旅行社总数的63.8%。可许昌市
一年的出游量达到了256003人次,许昌市旅行社的组团规模普遍偏小。只占到了总出游人数的37.8%。【3】
B、业务范围窄,产品同质化严重:根据笔者在2009年5月对许昌市旅行社进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近两年,本市绝大多数的旅行社仍然以组织、接待传统的团体旅客为主,为散客提供旅游服务的比例很小。旅行社产品大多缺乏创新,主题陈旧,21.2%的被调查旅游社从业人员认为只有个别旅行社年有一定的特色产品。90%的旅行社向游客提供的是观光型的旅游产品,不仅以标准等级消费档次为主,而且许多线路产品严重雷同。可见,许昌旅行社产品总体上呈现出了严重的同质化和低层次化的基本特征。
(三)市场行为方面的问题 A.市场竞争手段单一:价格战是当前我国旅行杜的主要竞争手段,“零负团费”则是价格战的极端体现。虽然许昌市旅行社企业近两年“零负团费”现象不明显但是由于市场集中度不高,行业中领导者的话语权不强,没有能力在行业的定价中起到主导作用,加之行业缺乏合理的分工结构,产品缺乏差异性和机会主义行业中的普遍存在,使得本市目前仍然存在比较恶性的价格竞争现象。
B.旅游服务质量不高:目前许昌市旅行社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导致游客的满意度不高,对旅行社产品的重购意愿和向其他人的推荐意愿不强。
C.宣传促销手段落后:许昌市旅行社在广告方面的投入并不是很多,有限的广告也侧重于使用报纸和宣传单,广告内容大都是以宣传线路与价格为主,在整合营销、体验营销、网络营销等方面存在严重滞后现象。以网络营销为例,许昌市旅行社企业自建网站的没有一家,也没有一家旅行社委托商业网站或网络公司来进行网络营销活动。我国旅游业信息服务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大部分旅行仍停留在办公自动化阶段,只有少部分的旅行社联入国际互联网,少量企业开始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在外贸旅行社进入后,我国的旅行社不仅会出现人工成本较高的局面,而且在业务处理方面都会呈现严重的劣势。【4】
(四)企业利税额度低,旅游经济贡献小: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取得国内旅行社经
营许可证的旅行社共47家,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451人。2007年,全市旅行社国内旅游组团96844人次,比上年增长35.26%,游客出游共256003人天,比上年增长了62.68%;国内旅游接待21539人次,游客出游共35120人天;全市旅行社营业收入为4187万元,比上年增长了39.6%;毛利润总额为561万元,比上年增长了54.8%。虽然利润增长额度较大,但相比于在这么多家旅行社来说,利润太低,对经济的贡献不大。【5】
三、改变许昌旅行社经营现状的策略
1、有明确的市场定位
1.1趋性定位策略:这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它主要是选择市场上的空白点来进行的。许昌旅行社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区别竞争对手,避开旅游市场经营压力,从而达到占有旅游目标市场的目的,施行社采用此定位策略的优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一种形象,成功的可能性较高。这个以**旅行社开辟直通车为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业内取得了一定的分量,在取得了同行的支持下,为旅行社赚取了一定份额的利润。1.2市场争夺定位策略:这是一种与旅游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竞争者对着干的市场定位策略。旅行社采取这种定位策略的主要目的是争夺对手的客源,以便扩大旅行社的市场占有率。显然,迎头定位有时是一种危险的策略,但是本企业有与竞争对手竞争的实力,就可以通过努力达到占有目标市场的目的。但要在不以恶性竞争为前提下进行对市场的占有。
2、应改变恶性价格竞争盛行,市场秩序混乱这一现状 2.1由法律来管
2.1.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旅行社的低价竞争,导致服务质量大幅滑坡,或在其经营活动中有欺诈行为,对旅游者设置各种“陷阱”骗局”损害了消费者应该依法享有的各种权益,就应该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管理。2.1.2合同:旅游者与旅行社签定的购买协议和合同上注明旅游行程中包含的内容,而旅行社低价竞争后,为弥补损失,安排购物的次数增多,影响了旅游的行程,取消了一些旅游项目,使原计划到一些旅游点的的游览活动因时间不够而无法安排,旅游者可据此投诉或起诉旅行社。因此,问题的关键是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时,必须与旅游社签订一个包括游览项目、旅游行程、拟住宿酒店档次、就餐次数和标准以及购物次数等内容的详细说明双方权利和义务的旅游合同。这是依法管理的依据,也是防止旅行社低价竞争而影响服务质量,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最根本办法。
2.2由旅行社协会管:如果旅行社降价,并没有违反有关法规,而同行业认为,低价竞争会导致价格战,损害行业利益,甚至威胁一些旅行社的生存,则可通过行业协会进行协调和管理。旅行社行业组织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和章程对于会员旅行社具有约束力。旅行社行业组织具有服务和管理两种职能。阻止行业内部的不合理竞争,就是其中一项管理职能。旅行社行业组织的管理职能不带有任何行政指令性和法规陛,其有效性取决于行业组织本身的权威性和凝聚力。另一方面,旅行社行业组织的权威性和行业管理的有效性有赖于我国旅行社行业不断发展,壮大和走向成熟。此外,要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就必须对行业协会的管理体制,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进行大胆改革,使其从人事、财政等方面,逐步脱离对旅游局的依附,从而真正成为旅游企业自发形成的,真正代表旅游企业切身利益、对旅游企业具有很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行业组织。
2.3由旅游局管:旅游局不应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规定旅游产品的价格。即使旅行社的降价行为导致了服务质量的下降和旅游者投诉的增多,确实损害了旅游消费者权益,旅游局也不应直接针对旅行社的价格采取措施.而应针对其服务质量进行管理。在此,旅游局可以通过以下手段发挥其管理职能,间接地影响旅行社的价格行为。2.3.1向消费者提供有关旅游信息。
可以在媒体上对近期一段时间内热点旅游线路进行整合,介绍该景点,提供相应的报价,让游客知道自己报团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情,不会再报团过程中就让让自己的离受到损害。
3、尝试弱弱联合:应对眼前局势,首先想到的就是联合化。旅游市场正在日益走向垄断,走向集中。对于势单力薄的许昌中小旅行社,走联合化之路已是大多数旅行社的共识。然而,过去几年,许昌旅行社市内部数家中小旅行社形成的“联合体”实际上只是临时的“集团同盟”。这种因迫于经营风险,各家为一时利益而组成的“临时班子”可以共同为一些新景点组织线路,在房价,门票上拿到较低折扣。从而使各个旅行社都在这个过程中受益。也使这个景点的操作更加规范。使每家旅行社都能受益。
4、培育专门人才,提高行业服务质量:现行旅行社管理条例具有明显的“宽进严管、违规重罚”的特点,表现出更强的法律威慑力量,促使旅行社必须把竞争发展的核心从拼价格转移到拼服务和质量上来。与从整体上看,许昌旅行社业高层次专业人才紧缺、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管理者队伍学历偏低、人力资源开发
与储备滞后等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而旅行社旅游产品开发结构单一,营销理务水平低等问题,无一不与旅行社专门人才匮乏相关联。因此,许昌旅行社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政府和企业必须共同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切实提高旅行社业人力资源的素质。作为企业的旅行社,要完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采取多种手段吸引和留住人才。作为地方政府,要在职业考核、行业培训、特殊人才引进等方面加大支持和管理力度。此外,政府和企业在旅行社经营管理中,应积极整合现有的旅游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许昌学院、许昌职业技术学校等地方院校的旅游及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为本地旅行社业的发展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人才大军。
5、树立品牌意识:所谓品牌经营是指企业赋予产品或服务特定的品牌名称、品牌标志,确定与它们相一致的品牌内涵,通过适当的营销渠道将品牌内涵传递给目标市场的消费者,使消费者认识、认同,促成消费和重复消费的行为和过程。品牌经营已不是纯粹的企业营销行为,而是战略行为。培育知名品牌所蕴含的高额利润、竞争优势和产品种类扩张的可能性等因素使品牌成为成熟企业的普遍追求,品牌策略由此成为成熟行业重要的竞争手段。在发育完善的旅行社业市场上,仅仅依靠产品本身已不足以保证旅行社的生存和发展。只有不断地创造并保持品牌,旅行社才能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这也是旅行社经营管理的最终目标。许昌民俗旅游开发及相关建议
一、旅游形象定位 许昌是曹操建功之城,因曹魏故都而名扬天下;许昌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又被冠以“莲城”的美名。钧都神垕古镇悠久的历史,以“火”为灵魂的独特的钧瓷文化氛围,为开展神垕古镇游奠定了基础。紧紧围绕“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这一特色和优势,要聘请国内著名策划公司,对我市城市旅游形象进行策划,精炼和提升出既能够充分体现我市特色,又具有很强市场号召力的城市形象主题。通过这张城市名片,大力宣传许昌,增强许昌的吸引力,扩大许昌的影响。打造许昌旅游品牌。
二、编制修订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要坚持统一规划,有序开发,突出特色,彰显个性的要求,市、县两级要对原有总体规划进行修订完善。重点编制三国曹魏文化、钧瓷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及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和旅游目的地发展规划。
三、策划一批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旅游发展规划,聘请全国知名策划公司,对全市重点旅游项目进行策划。三国曹魏文化旅游策划,要体现唯一性、品牌性、创新性和现代性;钧瓷文化旅游策划要体现艺术性、广泛性、衍生性和拉动性;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策划要体现生活性、趣味性、大众性和广泛性。通过编制一套较为科学完整的项目策划书,让投资商更好地了解我市的旅游消费市场、旅游资源及周边同类产品供给情况,了解项目开发的机会、风险、优劣势,以及项目的定位、主题、开发策略及发展目标等。
四、抓重点项目建设,开发龙头产品
(一)曹魏故都
依托三国曹魏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坚持以曹魏故都开发为核心,以建设魏
都风情区为重点,以灞陵桥景区为辅助,搞好市区三国曹魏文化旅游景区景点的开发与建设;许昌县以建设曹魏三国园为重点,以华佗康体养生园、汉魏故城遗址公园、三国曹魏文化遗存点为支线,形成可视性三国文化旅游载体,建构以许昌市区三国曹魏文化为城市核心标志、市区周边三国曹魏文化遗址遗迹为支线的三国曹魏文化旅游主线。
(二)神垕古镇 禹州钧瓷文化旅游区要钧都神垕古镇为品牌和形象,以“一城”(钧瓷陶艺博览城)、“一镇”(神垕古镇)钧瓷文化开发为重点,逐步形成钧瓷旅游市场、钧瓷商品市场、陶瓷批发市场和古玩收藏市场,努力把钧瓷文化旅游打造成国际性旅游产品。
(五)、体验三国故都民俗,旅游产品主次分明。
在许昌,很多地方定期都有庙会,有些地方会有一年一次的大集市,到时会请各地著名的戏剧团前来。而且各种买卖商家都会“赶会”,热闹非凡,在当地,庙会是一年中仅次于春节的大型节日,人们也会趁着庙会走亲访友。这是外来旅游者深入认识许昌的很好的一种方式。
总之,许昌市在开发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时,一定要建立开发的发展机制,加强对旅游业的领导,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为重心,营造旅游发展环境,加强文化旅游研究,促进旅游资源和文化品牌保护。
第二篇:浅析丽江旅行社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析丽江旅行社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而经过30余年的市场化进程,中国旅行社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随着旅游业的巨大潜力正在逐步爆发,我国旅行社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丽江这个以旅游为经济支柱的旅游城市,旅行社的发展及其未来趋势更是不容忽视的重点。
目前,在丽江的旅行社行业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旅行社,各种中小旅行社们多而繁杂。主要作为其他大旅行社的地接社,存在相当大的竞争。旅行社的发展给当地居民带来收益,同时也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使旅行社得以更好地发展。
一、丽江旅行社现状
(一)低水平重复旅游线路
各旅行社的旅游线路大同小异,没有新意可言。对于其中那些实力较弱的中小旅行社来讲,更乐于充当市场跟随者而不是市场领导者的角色,更舍不得投资开发新产品,大家互相“克隆”别人的旅游线路,一旦发现备受欢迎的旅游线路,许多旅行社都会争相模仿,在各自的领域内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品没特色,只能在价格上做文章,而价格战的结果只会是多败俱伤[1]。久而久之,形成了旅游线路单
一、老化的普遍情况,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也滋长了旅游市场中的许多不规范行为,恶性竞争加剧,消费陷阱、导游服务打折扣等将会严重影响旅游接待地产品的形象。
(二)专业化分工体系不完善
中小旅行社总体上说目前仍在实行水平分工体系,即各旅行社基本从开发踩线到外联接待全方位出击,彼此之间很少存在业务链接,自己做自己买卖。这种经营的多环节一方面加大了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必然造成旅行社每一项目经营深度的不足,浅层次的产品开发弱化了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三)内部管理能力差
大旅行社集团普遍已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能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内部管理水平较高,经营成本较低,并能充分激励企业各级从业人员,吸引大量优秀而拥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因此,拥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而大多数中小旅行社是由家族式企业发展而来,企业核心人员通常都是家族的人,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及财务制度,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较多不规范行为及短期行为。经营手段相对落后,经营成本较高。由于在业务数量上无法与大旅行社相比,在票务、地接、住宿、餐饮等方面所取得的优惠也不及大旅行社,因而成本价格要高于大旅行社。在人事机制上也不完善,不能科学合理安排工作,一人分饰多角或几人兼顾多种工作的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内部信息不通畅及服务缺陷,管理成本增加,而且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工作环境较差及福利待遇较低,留不住优秀人才,导致员工流动率大。工作效率因而受到限制,无法保持良好的服务品质。
(四)促销力度不够、效果不佳
由于资金普遍不足,中小型旅游社不可能像大旅行社那样开展集中性的广告宣传,最多偶尔连续上几期报纸,但占版面太小,这与每天都在市内主流报纸上占有一大块版面的大旅行社的广告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就算哪家中小旅行社打算不惜血本多登几次广告,也会因为促销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很难取得和大旅行社一样的效果。更何况大旅行社刊登广告的受益面十分广泛,撇开分社和门市不谈,就连它们的合作社以及各式各样的代办网点也能明显受益。中小型旅行社不仅没有足够的资金实力开展大规模的广告宣传,若是真的天天登广告还显得太不经济。
(五)面临信用危机
面对旅行社业白热化竞争局面,为了生存,中小旅行社在组团市场拼命地降价以揽到游客,而后向地接社拼命压价,而地接中小旅行社面对竞争压力有的降低地接价格,有的甚至承诺垫付资金,但在业务操作时为了生存则暗地降低服务标准,或者加大购物行程,最终导致回程旅客对组团社反感、甚至发生纠纷,组团社面对游客的投诉和不满又对地接社施压,甚至不结算地接款。如此的恶性循环,导致游客、组团社、地接社三方互相埋怨和不信任。旅行社业为此面临着严重的信用危机,尤其是中小旅行社。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势必严重影响到中小旅行社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问题解决对策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旅行社经营的旅游产品是一种服务,其无形性和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决定了消费者在购买旅游商品时,除了价格以外,难以比较产品之间的优劣。为了降低购买风险,消费者在选择旅游产品时往往依赖其对品牌的认知及旅游线路的创新程度。在这方面,一是要以准确定位和优质服务树立品牌;二是在扩大规模上做文章,将旅行社做大,扩大市场占有率,然后才能做优做强,三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新产品;以产品创新来延伸品牌。
(二)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随着消费者不断成熟和旅行社竞争的加剧,市场细分和产品细分的重要性已日益凸现。中型旅行社应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对市场的把握对某些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在营销策略上大动脑筋,不贪大求全,不求面面俱到,设计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拳头产品来参与市场竞争,形成各种各样的专业化旅行社。专业化的经营特色会在旅行社内部行业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增强旅游产品的整体吸引力。同时,因为只针对一个或几个旅游市场所以在这个市场上会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而避开与大社、强社正面较量。可以规顺大旅行集团,作为专业直销店,它不直接从事产品开发,但它可以帮大旅行社把销售触角伸向旅游需要的每个角落。一方面可以帮助大旅行社集团降低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广泛布点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众多小旅行社原先在业务上面面俱到实际上又面面不到位的矛盾,彻底挣脱艰难发展的局面。
(三)加强旅行社内部管理
要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健全完善规章制度,降低管理成本。从宏观上说,旅行社应在有效控制、推动经营、确保效益上做足工作。中小旅行社只有狠抓服务质量不放松,才能求生存,获发展。提高旅行社服务质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要抓导游员服务质量提高。要加强导游员培训,要强化对导游员的管理和监督,要建立和完善导游员的教育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障和促进导游员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不断推进营销创新
1.借助网络技术
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许多人特别是中青年城市居民逐渐习惯了在网上搜索产品信息甚至在网上购物。在这种背景下,中小旅行社必须与时俱进,积极开展网络营销。推广更多新颖的旅游路线。
2.注重会展营销
诸多旅游企业的成功经验也表明,参加展览会是一个既能打响知名度,又可以取得经济成果的好机会。因此,中小旅行社应该抓住这样全新的营销契机,积极参加丽江举办的各种专业旅游展览会或在主要目标市场地开展各式各样的旅游推介会,以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争取更多合作的机会。
(六)解决中小旅行社的信用问题
可以通过行政管理适度介入的方式,扩大质保金用途,即使之除了用于保障消费者权益外,对欠款可从质保金中划转。再配以旅行社信誉等级评定并公示,即可解决中小旅行社信用与结算问题,使丽江旅行社向国际化经营方式迈进。
第三篇: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
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
□ 作者:曾兆庚 颜泽贤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商业经济 2008年 第3期字号:【大 中 小】
◆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目前存在着功能设置简单、资源浪费、管理混乱、性价比低等系列问题。随着司乘人员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连锁经营理念广泛推广,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和经营将发生重大转变,逐渐转化为物流中心,将成长为重要的商贸流通平台。关键词: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发展趋势
高速公路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的配套设施,直接向司乘人员提供生活服务和工作方便。因此,分析高速公路服务的经营现状,发现服务区的不足,对提高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整体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现状
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始于广东省深汕高速公路沿线的服务区建设。由于我国其它地区高速公路建设与发展大多参考或借鉴了广东省的相关经验,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管理模式和经营内容与广东大同小异,即:经营管理上将服务区全部对外承包,经营范围主要为加油站、快餐店、便利店等基本服务。
所谓整体对外承包,是指各省的高速公路管理部分大都成立了专门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司,对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进行一体化经营、管理。服务区管理公司一般由省交通厅直管,负责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建设、招商、经营和管理,在为司乘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基础上,获得相应经济效益。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国内90%以上的服务区设有加油站(不足10%服务区仅有临时停车场和卫生间),75%左右服务区有饮料、香烟、零食等小卖部,65% 左右服务区经营快餐店;但设有水果、土特产、副食品等商品超过20类以上的小商场的服务区不足35%。从经营效益来看,目前处于赢利状态、盈亏平衡和亏损状态的服务区大约各占1/3。
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浪费严重、设施与功能简单雷同
资源浪费表现在服务区资源闲置和重置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内大多数服务区对闲置空地不开发,对已建场地不招商;另一方面各个服务区功能单一,招商项目十分简单,经营范围基本相同;用地几十亩的服务区全国近千个,但除了加油站、餐饮、小商场外,很少开发其它的服务项目。同时,各服务区的设置功能和经营业务虽然一样,但采购、销售以及人员、设施上又各自为政,加上部分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选址和间距不合理等,都造成人财物配置的极大浪费。
(二)经营管理、效率与意识有待提高
服务区大多采用租赁经营,许多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司只重招商,不重管理;场地租赁出去之后,日常管理不到位。加上服务区的车辆进出频繁、旅客上下车杂乱,特别是节假日、旅游旺季,对进出车辆缺少管理,服务区内甩客、揽客现象屡禁不止。另外,部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司员工采用事业编制,市场意识不强、经营思路不明,全方位经营,分散化管理,缺乏专业知识和预算控制,效益极低。加之费用开支膨胀,致使营业额快速增长,但利润却大幅下降的奇怪现象。从服务区账面经营业绩看,除一些车流量大、出省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外,许多服务区非但没有实现盈利和递增,却出现经营亏损。
(三)多方交叉管理使财产与安全缺乏保障
目前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管理一般涉及到三个部门:负责服务区经营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
(即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司),负责道路交通安全的公安警察部门,负责治安的所在辖区的公安机关。尽管各司其职,但因职能交叉,高速公路服务区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三不管”真空区。结果有的执法部门变换名目下达罚款任务,对进入服务区的车辆找理由处罚,超范围执法,超标准收费,以罚代管,重复处罚等。同时,高速公路服务区大多地处人烟稀少区域,安全防控上各部门又常推诿,以致服务区内偷窃过往车辆上的财物、坑骗司乘人员、传播淫秽物品等治安问题时有发生。
(四)商品性价比低导致服务质量与收费价格不相称
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的餐饮、住宿、购物、通信、加油、汽车修理等经营项目大都采用承包经营方式,由于司乘人员上了高速公路以后,只能在服务区内加油、就餐和消费,服务区内的经营单位实际处于垄断地位。垄断使得经营承包人往往只讲经营不讲服务,只顾自身的利益不顾消费者利益。服务区内商品的价格远高于市场,而服务质量却远低于普通经营场所,服务区内超低的性价比降低了司乘人员满意度,尽量减少在服务区内的消费。
高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环境的新要求
(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将改变服务区经营范围
无可否认,人们选择高速公路出行的主要目的是节省时间,以尽快抵达目的地。但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和自驾游的发展,司乘人员将不堪忍受长时间的枯燥驾驶,更不愿疲劳驾驶,而希望在一段时间的驾驶后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在服务区内停留的时间也将会延长。司乘人员除了需要在服务区内加油、进餐外,更希望能在服务区内住宿、休闲和娱乐。因此,钟点房、足浴、桑拿等能迅速缓解司乘人员疲劳,提高休息质量的服务将会增加。国外的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范围也表明,服务区不是简单的休整之处,而是休闲康体之所。
(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将改变部分服务区的经营方向
目前许多物流中转站大多设在毗邻高速入口的城郊,即进出该城市的货物都先经过该中心进行分配后,再进入高速公路网络配送。这种传统的在高速公路网络以外的物流中心进行中转的物流方式无疑增加了进出高速公路的物流时间。随着物流业对货物配送效率和物流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进行货物中转将成为一种趋势。同时,目前许多客运需要中转的乘客,自发的在服务区进行中转,也表明人们对服务区的中转需求。
(三)连锁经营理念将改变服务区简单的垄断经营模式
一方面,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高速公路的车流量不断上涨,驶入服务区的车和人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人们对单一功能、低性价比的现行服务区经营模式越来越不满。这种高需求水平与低服务质量的矛盾中存在着无限商机,势必引发高速公路经营模式转变;连锁经营将作为改变矛盾、实现转变的一种经营模式进入高速公路服务区。可以预见,一些连锁经营经济型酒店、连锁经营餐饮店和连锁经营休闲娱乐品牌,将陆续进驻高速公路服务区,提高服务区的服务质量和形象。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发展趋势预测
(一)将由休息功能向休闲功能转变并且经营范围将更加丰富
从前文分析不难看出,加油站、快餐和小卖部这些简单经营范围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高速公路服务只有提供更丰富、更具特色和个性的商品和服务,才能满足司乘人员的需求。提供矿泉水、香烟、零副食的小卖部,将会由小商场或小超市取代,商品质量将会大大提高,经营品种将更具个性化和地方特色,尤其是当地特有的水果、药材、工艺品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将成为服务区销售重点。服务区除了为司乘人员提供服务外,更会为地方经济和旅游宣传服务,起到旅游推广作用。服务区内餐饮服务将会更加丰富,具有当地特色美食、小吃将成为经营重点;服务区除了提供快餐外,将会出现一些连锁经营的中高档餐馆,满足一些自驾游和高端商务人士需求。服务区内的休闲、娱乐方面服务将会增加,足浴、推拿、桑拿、客房等更能让司乘人员休闲和更好恢复疲劳的休闲服务将会增加。
(二)部分服务区将会转变成物流园区
服务区一般占地较大,具备一定的堆存能力,具有建设物流仓库和配送中心的土地资源。同
时,服务区作为物流集散地,具有点多面广、交通便利的特点及优势,将会建立小件货物快速运输系统,开展运输、仓储、配送、中转、包装、报关等综合性物流服务。道路货运、仓储服务,再加上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就基本上实现了现代物流的全部内涵。当然,服务区向物流区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高速公路服务区将成为商贸流通的重要平台
随着物流业的配送中心向高速公路服务区转移,以及高速公路货运系统的建立,服务区内连锁经营单位也将实施分区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管理,规范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通过连锁经营网络,高速公路服务区内经营地区特色产品也将出现在其它区域,增加货运流通,提高地方特色商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另外,随着服务区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高速公路对司乘人员的吸引力将会不断提高<
第四篇:旅行社业和旅游饭店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旅行社业和旅游饭店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旅行社业和旅游饭店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省委组织部旅游产业发展专题培训班上的发言(2012年6月5日)省旅游局
周嘉禄
旅行社和旅游饭店是旅游业的两个核心产业。了解和把握当前旅行社和饭店业发展的现状、趋势,明确当前旅行社业和旅游饭店业的发展方向和工作的着力点,积极推进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加快壮大我省旅游产业,实现山东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有着重要意义。
一、旅行社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旅行社业的基本情况
旅行社是旅游业的龙头,连接旅游经营和服务各个环节的纽带,沟通旅游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在整合旅游要素,组织招徕旅游客源,推动旅游消费等方面,旅行社具有特殊的作用。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出现在19世纪40年代。1841年,英国人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团体包价旅游。这次活动被认为是现代旅行社业务开端的标志。1845年,托马斯·库克成立旅行社,组织了第一次团体消遣旅游,并编发了导游手册,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这次旅游的组织方式更具有现代旅游的特点,体现了现代旅行社的基本特征,开创了旅行社业务的基本模式,因而托马斯·库克被称为旅游业的鼻祖。
我国第一家旅行社,出现在上世纪二十年代。1923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浦创办旅行部。1927年,旅行部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独立出来,创立中国旅行社。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旅行社行业主要有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两大系统,其分支机构遍及全国各地。中国旅行社主要接待回国探亲旅游的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中国国际旅行社主要接待外国旅游者。
1957年,山东省最早的旅游接待机构——济南华侨旅行服务社(后改称山东省华侨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山东分社)、中国国际旅行社济南分社先后成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提高,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市场迅速扩大,我国旅行社业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目前,全国旅行社总数达到23690家,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关于我国旅行社的管理
我国旅行社的管理,主要依据2009年国务院发布的《旅行社条例》和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关于旅行社企业的性质:《旅行社条例》明确,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
关于旅行社的经营范围:根据《条例》规定,我国旅行社企业可经营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业务三类旅游业务。其中,对出境旅游业务,《条例》规定: 旅行社取得经营许可满两年,且未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罚款以上处罚的,可以申请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同时,《实施细则》还规定:旅行社可以接受委托,提供下列旅游服务:(1)接受旅游者的委托,代订交通客票、代订住宿和代办出境、入境、签证手续等;(2)接受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委托,为其差旅、考察、会议、展览等公务活动,代办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事务;(3)接受企业委托,为其各类商务活动、奖励旅游等,代办交通、住宿、餐饮、会务、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等事务。
依据《旅行社条例》,2010年,省人大对《山东省旅游条例》进行修订。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可以将经批准的公务活动委托旅行社办理。”。去年,省财政厅、监察厅、审计厅、旅游局等四部门制定下发《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委托旅行社办理公务活动有关问题的通知》,对旅行社办理机关和事业单位有关公务活动做出具体规定,旅行社代理公务活动进入可实际操作阶段。关于旅行社的申办:《条例》规定,旅行社业为许可经营行业。经营旅行社业务,应当报经旅游部门批准,领取《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后,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手续。申请设立旅行社,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固定的经营场所;(2)有必要的营业设施;(3)有不少于30万元的注册资本。其中,经营国内旅游、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由所在地省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接受委托的市级旅游行政部门审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由国家旅游局审核批准。
关于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我国旅行社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旅行社成立后,要在指定的银行开设专门的质量保证金账户,存入质量保证金,用于维护旅游者合法权益。
(三)我省旅行社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初期,我省仅有旅行社6家。到2000年增长到650家。“十一五”末(2005年)增长到1489家。目前,全省旅行社总数达到1975家,总数居全国首位。其中,有组织出境旅游业务资质的旅行社92家,组织赴台旅游业务资质的旅行社7家。旅行社数量的快速增长,反映了我省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十一五”以来,我省旅行社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绩不断翻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1年,全省旅行社营业收入127.75亿元,比“十五”末2005年增长2.53倍。旅行社组织国内旅游838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847.81万人次,分别比2005年增长1.8倍和1.52倍;旅行社入境旅游外联127.92万人次、入境接待162.08万人次,分别比2005年增长3.89倍和3.07倍;组织出境旅游132.02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26.05倍。全省旅行社资产总额达到35.34亿元,比2005年增加一倍。
去年,我省有12家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旅行社行列,标志着我省旅行社行业综合素质有了大幅提高。有全国“百强”旅行社的市分别为:青岛5家,济南3家,威海、淄博、东营、临沂各1家,尽管近年来我省旅行社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但与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是,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多数旅行社经营规模小、实力弱,缺乏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大型旅行社企业集团。二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旅行社利润率下降。去年全省旅行社企业平均获利仅为10万元,旅行社处于微利状态。三是,经营模式以水平经营方式为主,管理模式和分工体系亟需转型升级。四是,旅行社产品开发能力不强。多数旅行社以经营大众观光产品为主,产品老化、种类单一。五是,旅行社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经营和服务比较粗放。零负团费、挂靠承包等顽疾依然存在,影响了旅行社企业的形象。
(四)当前旅行社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1、旅行社集团化、连锁化、网络化经营成为旅行社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 成立于1981年的上海春秋旅行社,凭借网络化发展,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在上海、北京等34个国内大中城市设有全资公司,境外有美国、加拿大、泰国、香港等7个全资公司,每个全资公司有2至10个连锁店,在上海有50多个连锁店。在全国各地有4000余家旅游代理商,成为旅行社以网络化经营实现快速扩张的典型案例。传统的国有大型旅行社,如中国国际旅行社、中国旅行社等,近年也纷纷加快在全国的网络布局。目前,中国旅行社在国内拥有160多个分公司、子公司、500家直营门市,在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有20多家旅行社。
2、旅行社行业批发——零售体系日趋成型
随着旅行社企业规模扩大、产品细化和经营手段的进一步丰富,大型旅行社将逐步占领旅游产品研发领域,开展集团化经营,中型旅行社将朝向专业化发展,小型旅行社则主要从事代理零售业务。旅行社从自身和市场需求出发,正逐步向科学、合理的旅行社分工体系靠近,传统水平分工模式升级为批零体系模式,已经成为业态趋势。
3、线上旅游业务规模迅速扩大
一方面,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在线旅游运营商快速崛起。携程、同程、去哪儿、艺龙等一大批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迅速,经营业绩在短时间内就远远超过传统大型骨干旅行社。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旅行社在继续发展线下旅游业务的同时,开始积极开拓电子商务市场,有力助推了旅游业务的发展。
4、旅行社企业积极开展多元经营、混业经营,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
如,一些大型旅行社企业开始涉足航空、交通、景区、住宿、餐饮、会展,乃至房产、矿业等领域,为发展壮大旅行社企业实力、增强抗风险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5、旅游市场进一步细分,旅游产品更趋多样化
旅行社为适应旅游市场更加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更加注重旅游新产品、新线路的开发,积极推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线路。诸如商旅旅游、公务代理、邮轮旅游、自驾旅游、度假休闲旅游、探险旅游、特种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不断出现。
(五)当前我省旅行社业需要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 面对当前旅游业大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我省旅行社业要加快改革创新,壮大实力,加快做大做强,为全省旅游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积极培育发展旅行社批发零售体系,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旅行社分工体系
所谓“批零体系”,是国际上通行的旅行社分工模式,具体是指实力较强的大型旅行社与相关旅游企业合作,重点开发旅游产品,成为产品批发商;规模较小的旅行社则主要推销产品,成为零售商。批零体系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业化,实力雄厚的大型旅游批发商利用自身人、财、物的优势,将力量集中于产品的开发与设计上,众多的旅游零售商(多为中小型旅行社)则为批发经营商做代理。这种以专业化分工为特征的分工体系,使得旅行社各司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因缺乏分工而导致的业务交叉覆盖、削价竞争等弊端,最大限度地节省旅游资源,保证服务质量。
总体看,目前,我省旅行社行业依然处于水平分工运作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市场发展的要求。水平分工体系下,旅行社都必须“全面发展”,无论是大型旅行社还是小型旅行社,既要承担组团社产品研发、运作的职能,也要承担产品销售的职能。而实际上,大部分旅行社并不具备自主研发旅游产品的能力,只能复制少数骨干旅行社的产品,从而导致旅行团产品过分雷同,行业竞争始终处于低水平价格竞争的恶性循环中。
因此,要加快培育旅行社批零体系,按照市场引导、政府推动的原则,积极推进我省旅行社批发零售体系的发展,推动大型旅行社逐步向批发商转变,重点从事旅游产品开发。中型旅行社向专业化发展,小型旅行社向加盟店、委托代理社发展,主要从事代理零售业务,逐步构建起科学合理的旅行社分工体系。一是,要尽快引导组建几家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大影响力的旅游龙头企业,运用股权参与、战略联盟、契约合作等方式,整合旅游链上游的采购资源与下游的营销资源,以资产为纽带结成利益联盟,培育若干实力雄厚、竞争力强、品牌优势突出的大型旅行社集团。二是,推行代理制,在省外、国外建立代理网络,实行高效的网络化经营。
2、鼓励支持旅行社开展网络化经营
国内外旅行社发展的实践看,经营方式网络化是旅行社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内主要旅行社纷纷加快了网络化发展的步伐。经过多年的引导推动和政策支持,我省在旅行社网络化经营上取得较好成效,一些大型旅行社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经营网络。目前,全省旅行社分社已达 216家,服务网点905家。其中,数量较多的是:济南嘉华国旅分社16家,经营网点39家。旅游公司分社14家,经营网点14家。青岛国旅分社9家,经营网点13家。青岛港中旅分社4家,经营网点9家,全省旅行社网络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但与国内外大型旅行社相比,我们还有相当大差距。我省有条件的旅行社、特别是大型旅行社要通过资产重组、参股控股等方式,投资设立子公司、分社、服务网点等,不断扩展自身的网络体系,提高网络化经营水平,不断扩大经营空间,实现集约化经营和规模效益。
3、积极引导旅行社发展电子商务,进一步提升线上经营水平旅行社行业广泛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旅游营销已成为当前旅行社行业的一大趋势。目前,美国几乎所有的旅行社都在使用GDS(全球分销系统),在法国已有85%以上的旅行社拥有GDS。我国的港中旅创建的芒果网,中青旅创建的遨游网,都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网站,实现了线上经营与线下经营的有机结合,取得良好成效。目前看,我省一些旅行社在开展线上经营活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国内外先进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省旅行社要积极参与创建“智慧旅游信息化示范企业”创建,更多地采用互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高新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提高线上旅游营销能力。
4、积极推动旅行社企业提升综合素质
要在旅行社企业中广泛开展旅游标准化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发布的《旅行社服务通则》、《旅行社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旅行社出境旅游服务质量》、《旅行社国内旅游服务标准》、《导游服务规范》等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企业实际,加强企业标准体系建设,以标准化推动旅行社服务的规范化、品牌化。近年来,包括我省在内的一些省市创新开展A级旅行社评定工作,对促进旅行社企业强化品牌意识,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综合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旅游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旅行社A级评定,以此为抓手,引导促进旅行社转型升级,增强品牌意识,加快培育品牌旅行社;要大力加强诚信建设,培育旅行社诚信意识、品牌意识、优质服务意识,有效降低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投诉,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优质服务的良好发展环境。要严格旅行社市场监管,对扰乱旅行社市场的行为要坚决打击,绝不手软。
5、制定和落实扶持旅行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旅行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文件所制定的一系列有关政策措施。如,切实落实41号文件关于“允许旅行社参与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规定以及省里有关具体规定。去年我省开始试行旅行社代理公务活动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受到机关事业单位的欢迎,同时,也为旅行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深入推进旅行社代理公务活动工作,最近,我局会同省财政等部门对旅行社代理公务活动有关规定,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目前正在会签。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将进一步扩大公务代理旅行社的范围。希望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宣传引导和协调沟通工作,解决认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旅行社参与机关和事业单位公务代理创造条件,消除障碍。旅行社要根据政府采购和服务外包、公务差旅和政府会议、展览等服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搞好服务和营销宣传。
二是,认真贯彻最近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积极推动对旅行社实行小型微型企业优惠政策。大部分旅行社属于小型微企业,应享受国家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的有关政策,如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支持政策、以及有关金融政策等等,希望各级政府要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研究制定具体的扶持旅行社的政策。三是,要加大对旅行社招徕游客的奖励。不断提高旅行社组织招徕客源的积极性,对于扩大一个地区的游客市场,带动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行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及旅游等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旅行社组织、开发客源市场实行更多的奖励、补贴政策,为旅行社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
二、旅游饭店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旅游饭店业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旅游饭店业取得显著成绩。截至2011年底,全国星级饭店达13552家,是1978年全国饭店总数的100倍。其中,三星级5635家、四星级2172家、五星级608家。
旅游饭店业的快速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通过在旅游饭店中实行星级评定制度,加快了我国饭店业与国际接轨的步伐,有力推动了饭店业接待服务水平的提高。星级服务理念,对其他服务业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星级已经成为产品质量与档次的象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饭店需求将明显增长,我国饭店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据预测,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其中,新增星级饭店约1万家,五星级饭店将新增500家。
(二)我国旅游星级饭店的管理
旅游部门对旅游星级饭店的管理,主要是依据《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通过组织星级评定和复核工作,重点对星级饭店进行质量管理。
1987年,国家发布旅游饭店星级评定标准,并于1988年开始组织开展星级评定。《星级标准》详细规定了各个档次(星级)饭店应具备的设施设备和服务项目,为各档次旅游饭店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国内外旅游消费者识别饭店档次、价格、服务提供了重要参考。依照《旅游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星级饭店的等级共分五级别,即一星、二星、三星、四星、五星(含白金五星级饭店)。其中,一至三星级饭店为有限服务饭店,其特点是突出“小而专”,客房是其经营的核心,“卫生、安全、方便”是其服务的基本要求。四星至五星级饭店为完全服务饭店。即以齐全的饭店功能和设施为基础,为客人提供全方位、周到服务的饭店。在标准设置上注重服务功能的完善和高品质体验。
(三)我省旅游饭店业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省星级饭店发展迅速,已初步形成覆盖全省城乡,高中低档匹配,布局结构较为合理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到2011年底,全省星级饭店共计907家,除26家停业外,共有881家星级饭店营业,总计客房11.7391万间(套),床位20.9197万张。
星级饭店区域布局更趋合理。按地区划分,881家星级饭店中,青岛158家、烟台112家、济南95家、威海87家、潍坊73家、泰安54家、济宁49家、临沂43家、淄博35家、日照33家、东营29家、聊城26家、枣庄24家、滨州19家、德州16家、菏泽15家、莱芜13家。
目前全省拥有五星级饭店的市有:青岛(9家)、烟台(5家)、潍坊(4家)、济南(3家)、东营(2家)、威海(2家)、淄博(2家)、临沂(1家)、泰安(1家)9个市。
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全省星级饭店资产合计383.2亿元,固定资产原值329.5亿元。从业人员12万。全省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持续稳定增长。去年,全省饭店平均出租率67.16%。取得较好的经营业绩。
饭店业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旅游饭店集团化发展初见成效。洲际、雅高、喜达屋、希尔顿、凯悦、温德姆、香格里拉等一批国际知名饭店集团陆续落户我省。省内也初步形成了部分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市场知名度的旅游饭店集团。如,银座旅游集团、蓝海国际酒店集团等企业取得较快发展。银座旅游集团管理经营饭店已达70家,蓝海国际酒店集团已拥有高档饭店14家,高端餐饮店3家。我省旅游星级饭店的主要差距:一是,品牌化、集团化建设滞后。尽管近年来,我省出现部分有一定知名度的饭店集团,但总体看,集团化水平低,品牌化发展滞后,单体饭店多,连锁经营店少,至今全省没有一家全国性的饭店集团。二是,平均房价低,经济效益不理想。据《2010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显示,我省星级饭店平均房价为290.58元,低于295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名仅第九位。三是,专业化管理水平低。部分饭店管理粗放,服务的人性化水平不高。四是,相当部分饭店经营缺乏特色,对山东文化和本地地域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存在设施、服务雷同等问题。
(四)当前旅游饭店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1、旅游饭店经营的品牌化、集团化步伐不断加快
目前,全球排名前十位的饭店集团中,名列首位的洲际集团旗下饭店已达4000多家,客房达到61万多间。排在第10位的美国凯悦集团管理饭店数量和客房数量,也分别达到373家和11.4343万间。在发达国家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旅游业日益繁荣的大背景下,国际饭店管理公司纷纷抢占中国市场。目前,洲际集团在中国管理的饭店达到160多家,还有150家左右酒店在建。
我国饭店集团化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大型国有饭店集团,如上海锦江集团、首旅集团、广东岭南集团等,通过政府划拨方式获得快速发展。到2011年底,上海锦江集团旗下酒店达到858家,客房12.3万间。北京首旅集团的“首旅建国”品牌连锁经营管理的饭店达到70多家,旗下的“如家”品牌酒店累计达818家。广东岭南集团拥有6大系列品牌酒店60多家。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饭店集团也不断壮大。如,大连万达集团,目前已建成开业五星级标准的高档酒店28家,床位数量达11789张,计划到2015年建设管理五星级酒店将达到70家。
2、饭店业态更趋多样化
随着旅游进入大众化阶段和人们对住宿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在高档豪华酒店建设持续升温的同时,经济型酒店、商务型酒店、度假型酒店、会议型酒店、青年旅舍、文化主题型酒店等多种类型的酒店也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经济型、商务型酒店,像如家、锦江之星、速
8、宜必思、格林豪泰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经济型饭店品牌发展迅速。创立于2002年的如家酒店集团,2011年底已在全国250多座城市,拥有连锁酒店1600多家,形成国内最大的经济型连锁酒店体系。同时,游客对饭店服务服务水平也提出更高要求,精细化、人性化成为越来越多旅游饭店的管理和服务的追求,为迎合住店客人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多的饭店十分关注宾客的意见建议的收集,以此为依据不断调整饭店产品、改进管理,完善服务。
3、旅游饭店企业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着力于特色经营 从国内外饭店业看,凡是成功的品牌饭店,无一不是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经营特色和文化特色。青岛海景花园大酒店多年来坚持文化制胜的理念,视客人为亲人,视员工为家人,着力打造好客服务品牌,取得良好成效,其服务模式被美国哈佛大学列为教学案例。
当前,文化主题酒店方兴未艾,追求富有文化特色的酒店环境和氛围,也成为越来越多饭店的经营方向。所谓文化主题酒店,就是以某一特定的主题,来体现酒店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以及特定的文化氛围,让顾客获得富有个性的文化感受;同时将服务项目融入主题,以个性化的服务取代一般化的服务,让顾客获得欢乐、知识和刺激。目前世界上的主题酒店以美国的“赌城”拉斯维加斯最为集中和著名。近年来,四川、浙江一些省份已制定出台了文化主题酒店标准,推出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主题酒店。
4、积极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饭店业科技水平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开始迅速扩展到饭店各个管理领域,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对饭店业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通过网络预订酒店。目前,在线运营商已成为饭店销售的重要渠道,并对客房价格的控制力不断增强,佣金也越来越高。国内大型饭店集团开始建立自己的在线预订平台或中央预订网络,如锦江集团、金陵饭店等中央预定系统已经上线运营。一些单体饭店也在尝试建立自己的网络预订系统。加入旅游门户网站或建立独立的企业网站,成为越来越多饭店开辟市场,扩大客源的重要途径。
5、低碳、环保发展越来越得到饭店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重视。在新修订的星级饭店标准中,强化了对饭店节能环保的要求,从一星到五星级饭店,均要“有与本星级相适应的节能减排方案,并付诸实施”,并将其列为必备项目,实行“一票否决”,有力促进了饭店业界对节能环保的关注。绿色旅游饭店得到市场的追捧,各地旅游饭店业广泛组织开展金叶级、银叶级旅游饭店的创建工作,在节能环保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五)我省饭店业发展需要重点抓好的几个问题
1、着力推进我省本土旅游饭店的品牌化、集团化建设 品牌化、集团化水平是旅游饭店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建设旅游强省,必须有一批品牌旅游饭店企业做支撑。我省是经济大省、旅游大省,发展品牌大型饭店集团有着良好的条件和基础。应高度重视我省品牌化、集团化饭店的培育和发展,力争通过努力,尽快培育几个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化大型饭店集团。要加强引导,提高我省饭店企业的品牌意识,积极鼓励和支持本地饭店,通过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等多种方式,开展品牌化、集团化经营。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优势饭店开办饭店管理公司,输出管理。希望各级政府部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加大对饭店集团的支持力度,在融资、用地、宣传营销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支持,并通过组织各类创建和评选活动,向市场推出一批品牌饭店企业,促进品牌饭店的发展。
2、加强饭店标准化建设,大力提高饭店业服务质量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是饭店业的永恒主题,也是饭店业安身立命的根本。要运用多种方式,引导饭店企业不断改进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推动饭店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各级星评机构要从严掌握星评标准,严把星级饭店“入口关”,确保星级饭店的质量。强化星级饭店退出机制,加大明察和暗访力度,将达不到标准要求的饭店淘汰出星级饭店行列,切实维护星级饭店良好的品牌形象。
坚持以客人为本,下功夫抓好星级饭店的细节管理。细节决定成败,目前我们相当部分星级饭店不注重细节管理,管理粗放、服务不到位,人性化水平不高,成为造成服务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要积极推动旅游饭店重视细节、关注细节,强化对服务细节的管理,切实解决管理粗放,服务粗拉的问题。
3、注重文化建设,积极推进饭店特色化发展
要积极引导饭店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在市场上树立饭店企业的鲜明形象。
积极探索文化主题饭店、特色饭店的建设。我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开展酒店文化建设有着良好基础。要深入挖掘齐鲁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抓好一批“文化主题饭店”建设,将其打造成为饭店业的新亮点。4、积极推进信息化,提高饭店智能化水平
科技进步,特别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旅游饭店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要高度关注新技术与旅游饭店产品融合的趋势,推进科技成果在旅游饭店的应用。要引导鼓励旅游饭店更多的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市场营销,建立独立网站和在线预订平台,或加入大型门户网站,充分利用网络渠道开拓市场,扩大客源。
5、大力推进饭店绿色化建设,为节能减排做出应有贡献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五年内将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饭店业综合能耗较高,有较大节能潜力。据测算,全国星级饭店一年用电约174亿度、用水约9.2亿吨。节能潜力巨大。国家旅游局2010年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对饭店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制定《饭店节能减排100条》,这100条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饭店企业要认真落实《饭店节能减排100条》,深入开展创建绿色饭店活动,逐步淘汰能源使用效率低的设备,积极应用新能源、新技术。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争取将星级饭店节能减排项目,纳入地方政府的节能减排项目中,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作出新的贡献。
6、加强饭店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引导社会理性投资
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目前建成待评、在建、待建相当于五星级标准的饭店共131家,其中,已建待评的37家、在建的76家、待建的 18家。另外,有近百家建成待评、在建、待建的相当于四星级标准的饭店。有一个市建成待评、在建、待建相当于五星级标准的饭店就达33家。这一个方面,反映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饭店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前景,旅游饭店业已成为一片投资热土。同时,也反映出我们个别地方在饭店业投资上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建议各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认真研究制定本地旅游饭店业发展规划,引导饭店合理投资。根据本地旅游市场需求和饭店业发展的现状,制定有利于引导不同星级饭店、不同类型饭店均衡发展的政策,避免盲目追求高星级、高档次品牌的引进和发展。进一步优化饭店产业结构。在抓好高档饭店发展的同时,要大力推进“安全、价廉、方便、卫生、舒适” 的经济型饭店建设,更好地适应国内旅游市场的巨大需求。积极引导度假饭店、高尔夫会所、温泉饭店、产权饭店、公寓式饭店等新型业态建设,丰富完善饭店产品结构,推动我省旅游饭店业协调发展。希望各级政府及旅游等有个部门要从信息服务层面,为企业投资提供服务,及时掌握饭店市场情况、饭店企业的经营情况,发布有关数据,为投资者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参考,确保旅游饭店业健康发展。
第五篇: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伴随经济化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必然选择。“十五”期间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国企业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还带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存在着企业对外投资规模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国际化经营的总体实力相对薄弱等问题。为了促进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在继续保持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基础上,应逐步加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力度,增加对外投资的总体规模;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等,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关 键 词】企业/国际化经营/对外直接投资
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正愈来愈深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加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大潮之中,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必须从出口导向战略向国际化经营战略转变。
一、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和条件
1.企业国际化经营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石油、天然气以及许多重要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等蕴藏量不足,即使国内拥有一定的资源量,人均占有量也比较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发展与部分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逐渐显现。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实行跨国配置资源,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2.大规模引进外资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学习条件和市场机会。根据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2004年中国以61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额,继续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最大外资流入国,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美国(960亿美元)和英国(780亿美元),居第三位。截止到2004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为5621.01亿美元。随着跨国公司不断进入中国市场,将跨国公司的文化和形象带入了中国,我国一些在国内市场上发展势头不错的大中型企业,越来越倾向于认为,仅在家门口获得成功已不足以说明一个企业的竞争力;从事国际化经营,成为跨国企业,能在国际竞争环境中获胜,才是真正的优势企业。同时,跨国公司大量在华投资使中国企业增长了跨国经营的知识,提高了能力。国内企业通过与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信息渠道,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此外,大量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将不同程度地导致双边关系的改善,这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3.企业国际化经营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从国际投资理论中关于发展中国家海外投资的动因来看,我国企业到了有必要向海外发展的阶段。根据英国学者邓宁对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一个国家在其投资发展周期上存在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外来投资和对外投资都很少或者没有,因为没有独特的技术,对外来投资也不持欢迎态度;在第二阶段,国内经济有了发展,开始吸引外资,而对外直接投资仍然很少,并且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外国技术或“购买”进入外国市场的权力;在第三阶段,本国企业逐渐成长,外来资本和对外直接投资都在增长,该国在直接投资领域开始参与国际分工;第四阶段,该国成为直接投资净输出国,对外投资大于外资的流入,这表明该国企业的资金、技术实力都十分雄厚。不少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对外投资水平处于第二与第三阶段之间,在今后的5—10年中,我国会进入第三阶段,对外投资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就目前我国企业的整体实力来看,2004年,中国500强企业的销售收入为89935亿元,占当年GDP的77.04%;当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达到18家,行业分布在贸易、金融和制造业等不同领域①。而且,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磨练,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拥有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国际惯例的人才,有的发展成为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或企业集团,具有了开展跨国经营的能力和需要。
4.国际化经营是减少贸易摩擦,避开贸易壁垒的一条有效途径。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的刺激往往是推动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制造业生产能力和加工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相当的份额,据统计,2004年,中国纺织品出口达到950亿美元,占世界纺织品贸易的1/4;中国钢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4%;手机产量占1/3;数码相机占1/2。中国已经是世界电视机生产和出口第一大国。随着中国对外出口增长迅速上升,国际贸易摩擦和各种贸易壁垒也与日俱增。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2004年,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调查案件57起,涉案金额12.6亿美元②。而对外直接投资,进行跨国经营,一方面,可以帮助我国企业顺利绕开贸易壁垒,并享受东道国的诸多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到海外投资,建立营销网络,可及时了解当地市场信息、发展动向,更好地贴近国际市场,从而发挥各种比较优势,增强产品竞争力,并最终扩大我国企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占有率。5.国内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和发展空间的制约使企业产生了向外拓展的内在需求。改革开放2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企业在国内的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市场竞争已非常激烈,发展空间的制约已使一部分企业产生了向外拓展的内在需求。在这方面,中国的家电企业走出去的需求就更为明显,到海外投资已经成为其转移过剩生产能力的重要出路。
二、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与特点 1.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进程
我国企业国际化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方针后,我国企业开始尝试进入国际市场。198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为跨国经营试点单位,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进入了自觉推广阶段。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企业纷纷把国际化发展提高到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来考虑并使其与自身的多元化发展战略相结合,从而使企业国际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的不断延续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国内企业界和学术界对我国企业走出国门从事国际化经营的问题开始重视起来。当时普遍的观点是在中国国际收支处于顺差的背景下,中国企业不仅有必要走出去,而且有了走出国门,到海外投资,在全球范围从事资源的利用与生产的现实条件,这为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是,在这个阶段,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尚未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还处于理论探讨和舆论准备阶段。
(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CSSCI学术论文网;免费下载本篇学术论文)90年代末,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逐渐被政府有关部门提上了议事日程。199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外经贸部、国家经贸委、财政部颁布的《关于鼓励企业开展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的意见》,这被认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开放战略的前兆性标志。2000年党中央明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走出去”战略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加入WTO后迎接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此后,党的十六大以后的历届全会、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都明确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输出,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2.“十五”期间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基本状况与特点 “十五”期间在国家各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企业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各项业务总量持续增长。据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超过1万家。其中,2002—2005年中国企业累计对外投资净额179亿美元,年均增长36%③。2001—2005年,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726亿美元,年均增长24%,比“九五”时期增长一倍。统计显示,“十五”期间,中国从事跨国经营的企业达3万多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1800多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600多家。2004年,16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49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
(2)“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初步形成。“十五”期间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跨国经营活动的地域市场进一步拓展。截至2005年,中国企业的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已遍及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仍是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最大市场,但所占份额有所下降,比2004年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对北美、大洋洲、非洲和亚洲的直接投资增幅在80%以上,对非洲和拉美的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业务增幅在60%以上,基本形成了“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截至2004年底,我国企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和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前20位的国家地区,分别见图1和表1。
图1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2004年末累计额)资料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200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
表1 截至2004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前20位的国家地区 单位:亿美元序号
国家(地区)
累计净额
01
香港
303.93 02
开曼群岛
66.60 03
英属维尔京群岛
10.89 04
美国
6.70 05
澳门
6.25 06
韩国
5.62 07
澳大利亚
4.95 08
新加坡
2.41 09
百慕大群岛
1.85 10
泰国
1.82 11
苏丹
1.72 12
越南
1.60 13
赞比亚
1.48 14
日本
1.39 15
德国
1.29 16
西班牙
1.23 17
秘鲁
1.26 18
墨西哥
1.25 19
俄罗斯联邦
1.213 20
马来西亚
1.23
资料来源:商务部、国家统计局:《200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
(3)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行业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开发、加工制造业和服务贸易成为我国对外投资的三大支柱领域。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包含石油、天然气开发在内的采矿业,成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领域。采矿业与以通信设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以及纺织、交通运输设备、医药设备、冶金等为中心的制造业的投资、商业贸易和商务服务业的投资占据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70%以上的份额,见表2。
表2 2003—2004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行业分布
2004年
2003年
总额(亿美元)比重(%)
总额(亿美元)比重(%)
采矿业
32.7
13.8
48.4 交通运输业、仓储业 8.3
15.1
-批发和零售业
14.5
3.6
12.6 制造业
7.6
13.8
6.2
21.8 商务服务业
7.5
13.6
2.8
9.8 农、林、牧、渔业
2.9
5.3
1.4 对外直接投资净额
28.5
资料来源:根据商务部、国家统计局:《200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和《200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编制
(4)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十五”期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由“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等方式扩展,就2005年来看,1—11月境外并购类投资占同期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54.7%,主要集中在电讯、汽车、资源开发等领域。而境外加工贸易类投资占总额的42%,主要集中在轻工、机械、建材、电子、纺织服装等行业;其他类投资占4.2%。④(5)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国有企业所占比重下降。2004年,国有企业占整个境内投资主体的比重由上年的43%降至35%,而有限责任公司及私营企业对外投资比重则分别比2003年上升了8和2个百分点,达到了30%和12%,详见图2。
图2 2004年境内投资主体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2004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非金融部分)》(6)大型和特大型项目增多,技术含量提高。单个项目的平均对外投资额不断增加,2004年达到448万美元,见图3。就2005年1—11月来看,投资金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投资额总计43.1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62.6%。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91个,累计合同金额118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的47.2%,其中上亿美元的项目有39个。一批境外研发中心、工业产业集聚区逐步建立。对外承包工程向EPC总承包、BOT等更高层次发展,大型项目增多,技术含量提高。
图3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规模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0—2003)和《中国商务年鉴》(2004—2005)有关数据计算。
(7)企业国际化经营对促进国民经济和对外关系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我国企业不断增加在境外从事家电、机电、纺织、服装、轻工等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配合了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机电成套设备和自有技术出口,而且增进了我国与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
(8)企业“走出去”战略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入WTO以后,针对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结合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广大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支持、保障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和便利化措施,为企业加快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营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2004年商务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境外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并与国务院港澳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内地企业赴香港、澳门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在全国范围内下放境外投资核准权限,简化手续,进一步体现了在市场化原则下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对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商务部联合外交部或单独制定发布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
(一)》、印发了《在拉美地区开展纺织加工贸易类投资国别导向目录》、《在亚洲地区开展纺织服装加工贸易类投资国别指导目录》,旨在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提供国外信息服务。此外,我国还建立了《国别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制度》,通过多双边机制解除对外投资合作障碍、维护我企业合法权益。同时,建立国内有关行业组织、我驻外使领馆经商机构、境外中资企业商会、国内投资主体等共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协调机制,加强行业自律,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三、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十五”期间,尽管我国企业国际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目前的国际化经营总体上仍带有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具体表现在:
1.企业对外投资规模尚未达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国际化经营的总体实力相对薄弱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发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03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流量为6122亿美元,存量为81969亿美元,以此测算,200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别仅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出)流量、存量的0.9%和0.55%。此外,有关资料表明,2000年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的比例,发达国家平均为100∶110,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00∶13⑤,而我国2004年为100∶9.0,虽然较2003年(100∶5.4)有了大幅度的提高⑥,但仍未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就单个项目的平均对外投资额来看,虽然2004年达到448万元,但是仍低于发展中国家450万美元的平均水平,与发达国家600万美元的平均水平相差更远。由于规模偏小,导致了海外中资企业盈利能力低下。
2.企业缺乏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不强
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明显不足,不仅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一些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2001年世界主要国家技术成就指数(TAL)评价体系和资料,72个参加评估的国家和地区技术成就指数平均为0.374。其中,中国技术成就指数为0.299,排名第45位,居世界中等偏下水平。3.多数企业以价格和廉价劳动力来塑造企业的竞争优势
根据牛津大学教授雷乐(Lall)对80年代新兴工业国家企业的跨国经营的研究⑦,认为发展中国家的企业竞争优势主要是与区域市场相适应的技术和能力。他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作了比较(见表3),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多数不具有对外直接投资的特定优势,主要是依靠价格和廉价的劳动力来塑造竞争优势。就我国的家电行业来看,优势也主要在加工制造业环节,大部分产品的核心部件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或依靠国外技术生产。
表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比较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1)企业规模
(1)企业集团(2)与资本市场的邻接程度
(2)适应本土化的技术(3)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
(3)有限的产品差别化能力(4)产品差别化的能力
(4)营销能力(5)营销资源
(5)适应本土化的管理(6)管理技术和组织资源
(6)低成本(特别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
(7)成本领先策略
(7)“血缘”、“地缘”等关系(8)垂直一体化
(8)投资地有优惠条件(9)投资地有优惠条件 资料来源:Sanjaya Lall, The New Multinationals, Chichester: John Wiley & Sons,1983.4.企业缺乏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的经验
主要表现在,一是投资区位选择不当。如纺织品业是中国的传统产业,并具有国际比较优势,其对外直接投资应选择低于或相当于我国发展水平,资源条件适宜纺织业发展的地区,以发挥并强化中国纺织业的比较优势。但目前纺织业大量投资于纺织品同样较为发达的印度等国,以致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降低了对外投资效益。⑧ 二是本土化能力差。目前,中国海外投资的企业大多使用自己的员工,高的多达80%以上。这不仅提高了成本,也影响了企业的本地化经营。三是相当部分企业的海外市场开发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对外贸易经营权,必须通过专门的外贸公司以间接出口的方式来开展涉外业务,这把制造商和国际市场隔绝开来,企业无法直接接触目标市场,不能积累自己进入市场的经验,并及时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使得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海外市场环境认识不够,海外市场开发能力不强 5.体制障碍仍未彻底消除
虽然近两年来,国有投资主体在对外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然居第一位,这样,在目前对国有资本仍然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的情况下,对外投资往往成为资金外逃,化公为私,损公肥私的渠道和手段,这种缺乏监督机制的海外投资必然导致失败。此外,目前中国对外投资审批制度仍然存在效率低,门槛高,不同所有制歧视等问题,也使一些企业失去海外投资的有利时机。6.宏观管理政策尚不配套
世界经验表明,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往往是依靠政府促进政策的强大力量获得成功的。目前,我国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政策和措施,但由于我国对外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之匹配的政策支持体系尚不配套,企业在海外投资中缺乏政府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往往难以应对海外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
四、“十一五”期间企业国际化经营发展趋势展望
1.在继续保持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力度,增加对外投资的总体规模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其它跨国经营活动的地域市场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地区,并且有了一定的投资基础和经验。鉴于目前的状况,从投资区位上看除保持在亚洲地区投资的优势外,应逐步扩大对拉美和非洲地区的投资。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力度。这是由于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它们拥有世界先进的技术、管理,以及悠久的海外投资历史,这些都是可供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日本、韩国等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通过向发达国家投资获取了先进技术,加速了本国的产业技术升级,这无疑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首先,有一定技术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应率先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类产业主要包括电子、通信、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行业,虽然这些行业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是,通过加强对发达国家投资,以海外公司的区位优势为平台获取世界领先技术,有利于迅速向母国扩散,加速提升我国技术水平。其次,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投资经验和市场经验的优秀企业如海尔、华为、联想等,应率先向发达地区投资。第三,积极鼓励企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通过海外研发中心可以雇用大量当地科学家、工程师,有利于较快获得前沿的技术信息。2.鼓励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
我国是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在组建大型综合性产业集团的同时,也应重视鼓励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由此形成多元推动、合力发展的“走出去”的新格局。国际经验表明,中小企业机制灵活、机动性强,容易在国际市场中寻求空缺,从而在国际化经营业务总量中赢得较大份额。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着内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等问题。为了保证我国中小企业能顺利地进行国际化经营,首先,中小企业自身必须进行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搭建一个有效的管理平台,建立规范、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促进企业人力资本效用实现最大化发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产权保护意识。其次,政府应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扩大中小企业的外贸自主权,简化相应的审批程序,加强管理,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第三,完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社会服务体系。从西方发达国家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对策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力量有限,在国际化经营中往往需要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的支持。因此,我国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在人才培训、市场调查、经营管理咨询、以及可行性研究等方面提供帮助。此外,政府还要进行一定的金融改革,在进出口银行增加满足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所需的信贷项目,并采取措施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出口信贷,国家提供政策性出口信贷担保等等,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提供信贷支持。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科技投入和研发力度,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也是企业国际化的关键。国外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都是靠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与跨国公司相比,我国企业在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上差距尤为突出。我国企业研发人员比重不足10%,而美国和日本平均超过30%,有的甚至超过50%。研发投入比重,我们平均不足销售额的3%,而一般跨国公司超过10%,微软等高新技术企业更是接近20%。国外大公司不仅在技术创新上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到中国建立合资企业时,甚至要求取消中方原有研发机构、商标和品牌,把核心技术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目前,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已从简单的技术转让转向研究开发。到2004年底,来华设立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达到700多家,涉及电子、通信、化工、汽车、医药等众多领域。
面对跨国公司的先发优势,我国企业要实现国际化,绝不可把创新能力的提高寄托在人家的施舍上,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在“十一五”期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企业研发的投入,构建鼓励创新的机制,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系统,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技术追赶实现技术升级;增加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使产品质量要满足国际标准化要求;此外,还要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善于引进和使用人才,特别是高级科技人才。
4.重视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竞争能力,着力培育中国的世界跨国公司
品牌是企业的形象。拥有自己的品牌,一个企业才拥有进入世界市场的通行证。日本从品牌做起,进行了30余年不懈的努力,逐步使欧美发达国家和全世界接受了“日本制造”。丰田、本田、索尼、松下、东芝等,成为家喻户晓的全球品牌。韩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倾尽国力培育大企业,现代、三星、LG等品牌不断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信息,逐步为世人所认知和接受。而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最主要的竞争优势是成本优势和产品优势,缺乏国际知名的品牌。因此,如何建立中国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快速扭转全球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低质低价的印象,已成为考验中国企业的难题之一。
为此,我国企业要善于学习发达国家品牌建设的经验,在品牌建设上要具有长远眼光,舍得投入资金,要有品牌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要重视现有品牌的保护和培育,积极开展以品牌为中心的国际营销和服务,扩大产品市场,拓展发展空间,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逐步打造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提升企业的国际地位。就通过拓展全球市场实现自有品牌和企业的国际地位提升而言,海尔集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按照国内、出口、FDI三种市场开拓方式齐头并进、大致均衡的原则,1992~2003年间,海尔家电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76.2%;正由于全球范围潜在市场相对巨大,2003年海尔在全球范围实现主营销售收入116.9亿元。主要由于国际市场规模扩张,海尔品牌和企业地位获得了国际承认:全球著名战略调查公司Euromonitor(欧洲透视)公布,2003年海尔跃升全球第二大白色家电品牌,世界品牌实验室在2004年1月则将海尔排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的第95位。
5.转变经营方式,大力推进本土化战略,与当地企业一起成长 本土化是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必然阶段,是企业在人员、生产、销售和研发几个重要方面实现国际化转变的必由之路。我国企业只有顺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转变经营方式和经营思路,走本土化经营的道路,才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一是要实施“全球公民”战略,积极融入东道国经济。IBM、SONY、菲力浦等全球公司在跨国经营中都极力淡化本公司的民族身份。二是树立当地服务意识。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中十分注意为当地服务,它们把自身利益与东道国利益有机地融为一体,这不仅为树立其全球品牌奠定了基础,也使跨国企业深深扎根在东道国的土壤中。三是积极吸引使用当地员工和管理人才。著名跨国公司沃尔玛、通用电气、摩托罗拉等企业在中国经营中,员工的本土化都在90%以上。四是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融入当地企业文化,实现共同发展。
6.完善相关的政策、法律体系,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便利条件 政府的宏观管理和政策上的支持,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近20多年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和实施鼓励和保护政策,促进和加速了这些国家的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步伐,培育了一批有实力的国际企业。我国近年来,虽然陆续出台了一些支持和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和措施,但尚不完备。为此,政府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引导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方向并规范其行为,使其符合本国的总体利益。鉴于我国目前情况,首先,应加紧制定《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法》和《境外合资经营法》等一系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法规,使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做到有法可依,促进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提高我国国际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其次,建立健全财政、金融、外汇、税收、保险等配套政策,对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内企业关联带动性强的企业进行扶持,提高其竞争力。
二是明确对外投资主管部门,理顺对外投资管理分工,彻底改变境外投资多头管理的问题。应将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对外投资职责重新整合,明确分工。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单个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成功率,而且可以提高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整体协调性和规模经济效益。
三是保护本国投资者的利益,使其免受歧视待遇,为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如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签署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以及利用《多边投资担保机构公约》的有关条款保护我国对外投资企业的利益。四是不断加强企业跨国经营的信息建设,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服务。首先,充分发挥现有各驻外机构的作用;其次,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各类涉外中介组织的作用;三是考虑设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境外投资信息中心,负责向境外投资企业提供目标国家各方面的准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