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较量”,美国纪录片是如此描述朝鲜战争的
“较量”,美国纪录片是如此描述朝鲜战争的发表于 2008-10-08 17:32:14 类别:捧糊涂读史
看过中国版“抗美援朝”(朝鲜战争)的纪录片“较量”,查找资料时偶然间发现所在的美国大学图书馆居然也有描写这场战争的纪录片,于是借来一观,难以想象!美国纪录片里竟然是如此描述朝鲜战争的。
对于一场打成平局的战争,美国媒体似乎一贯别过不提。我同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对朝鲜战争的了解,大多来自国内自己的报道,很少有知道战争对手的看法的。看了这部记录片之后,认真比较国内的说法,发现有很多的出入之处,还发现了些美国人逻辑天真的地方。
一、关于战争的开始,国内的报道都是说是韩国主动挑起战争。这部记录片全面的反映了北朝鲜是经过详尽的战前准备,体现了北朝鲜对于发动这场战争的精心策划。不过,明眼人可能都看出来了,战争一开始,韩国军队的无能和一溃千里,都反应了韩国根本没有准备好打这次战争,又何来主动挑起战争呢?相反,北朝鲜在战争的第一天就出动20多个师的兵力越过38线南下入侵,说它不是有预谋的,太难服众了。
二、关于战斗力的说法,国内的主题报道都是说,韩国兵打不过北朝鲜兵,北朝鲜兵打不过美国兵,美国兵打不过中国兵。该记录片反映,在战争初期,当北朝鲜的军队处在满员的时候,美国兵也打不过北朝鲜兵。美国第8集团军在北朝鲜的连续打击下,纷纷溃败,士兵不听指挥争相逃命,最后集团军司令沃克将军不得不出动督战队以制止溃逃行为。沃克将军在这个时候说了句名言,大意是“我希望当你们回到这里(釜山)的时候,是在棺材里面”。后来,沃克将军在中国军队的追击下身亡,尸体被运回釜山,他用自己的行动履行了自己的命令。想想也是,北朝鲜的军队本来就是中国解放军“战神”林彪麾下的朝鲜族军队,正所谓兵精将猛,又怎么可能打不过美军呢?后来北朝鲜军队兵败如山倒,一来是被偷袭了仁川,腹背受敌,不过该记录片反应了另外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北朝鲜的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其几个主力师都打得只剩下30%兵力了,其王牌装甲师更是只剩下不到10辆坦克,不到10% 的战斗兵力。这让我想起拿破仑兵败后,反法联盟的一个将军说的话“拿破仑兵败是因为他违反了战争的规律,那就是要节约使用兵力”。这可见北朝鲜的高级将领缺乏大兵团作战的经验,什么时候该巧打,什么时候该强攻,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收,他们把握太差了。唉,也难怪,其最高指挥官金日成在中国也不过是个不出众的师长,胜仗没打过几次,败仗倒是经常有份参与的。
三、关于元山登陆是不是作秀。国内很多文学嘲笑麦克阿瑟将军的元山登陆是场个人表演秀,把几万军队在海上颠簸半个月运到元山,准备再演一次仁川登陆,可是当他们到达的时候,韩国的一支陆军已经通过陆地占领那里一个星期了。该记录片里提到,元山拥有北朝鲜大量的军备物质,所以美军势必要夺取,而在当时北朝鲜还没有彻底惨败的情况下,最快捷的方式就是通过海上攻击,即登陆作战。麦克阿瑟只是没有想到,这么重要的港口,北朝鲜的军队居然是随便的防守。可见其兵力配备之不足。一支韩国步兵师,几乎兵不血刃就走了进去了。
四、关于美国人不知道中国出兵。国内很多的报道都是说,美国在第一次战役中惨败,是因为不知道中国已经出兵,被中国军队偷袭得手。该记录片播放了一段飞机拍到的中国军队潜伏在山区里的片段。美国已经明确知道中国军队已经越过鸭绿江到达北朝鲜北部的山区。记录片里还记录片里说,美军侦察发现中国军队有约5万人进入了北朝鲜,所以麦克阿瑟将军觉得这点军队不足以对美军造成威胁,于是命令军队继续追击前进。记录片里惋惜的提到,可惜美军少发现了20 万中国军队。记录片在这里,公平的夸奖了中国军队的纪律性和吃苦耐劳,它说中国军队可以头插树枝潜伏在树林里一天一夜动也不动,让侦察机认为那是些树。于是当这25万军队杀出山区的时候,美军没有准备好面对如此庞大数量的敌人,所以惨败。
五、关于清川江战役。这个记录片里,详尽记载了一场战役。3千美军,3千其他联合国军,前后3支共9千多韩军,一共15,000人的军队,向中朝边境附近的一个叫“qin”的湖边进攻。我查了地图,应该是指著名的清川江战役。国内的报道是说消灭了敌人23,000多人。数据上好像有很大的出入。记录片里反应,这支军队被中国2个军5倍的军力包围,战役一开始,3000美军就不顾一切的夺路而逃,把他们应该守护的右侧洞开给了中国军队。一段录像表明,远处可见到的山头上,英国军队正在中国的隆隆炮火下拼死抵抗,而山下,美军一个个垂头丧气的默默逃命。可惜,他们也没有逃多远就在一个小村庄里被中国军队包围了。在这里,记录片特意描述了中国的炮兵,一小段中国炮兵的录像,居然是万马齐喑的喀秋莎火箭炮。我实在奇怪,那个时候中国军队就有喀秋莎了吗?我记得好像应该是战争中后期才编制装备的吧?在中国的重炮打击下,最后美军逃出去了1,000人。而9千多韩军和3千其他联合国军队,都没有逃出来。
六、关于上甘岭战役。这个记录片里说完麦克阿瑟将军下台,李奇微将军继任后,没有提李奇微将军的“磁性”战术,倒是提了“空中绞杀”和克拉克将军批评麦克阿瑟的话 “现代的战争,不再是血与肉的较量,而是铁与火的较量。”在克拉克将军的这个思想指导下,美军开始注重用远程火力大量杀伤中国军队后再脱离接触。随后,记录片里提到了一场美军的重大胜利,就是三角山战役。三角山位于朝鲜中部,是三座成犄角的山组成的区域。按照地理位置,应该就是中国所说的五圣山战役,白马山战役和上甘岭战役。记录片里说,美军对中国占领的山区每天发射1万多发炮弹,然后只伤亡了4百多人就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而中国军队则留下尸体达3万余具。看到这里,我不得不对美军的数据表示强烈的怀疑,难道中国军队是排成马其顿方阵等着挨炸吗?!中国方面的数据是,美军发射炮弹总共达2百万发,平均每天5万发,美军伤亡2。5万,韩军伤亡1万(一说2。5万),中国军队伤亡2万。中国军队守住了上甘岭和五圣山,却没能夺取韩军守据的白马山的阵地。韩9 师在守备白马山的战役里居功至伟,获得“白马师”的荣誉称号。
七、关于和谈时的停火线。记录片提到在美国艾森豪威尔当总统后,为了兑现他在选举中停战的承诺,积极督促联合国军主持南韩和北朝鲜停战,有趣的是,记录片里只提美国代表而不提中国代表身份,而实际上提供场地给大家打仗的南韩和北朝鲜似乎都又没有发言权。按照记录片的说法,北朝鲜(中国)要求以依旧38线划分,而联合国(美国)要求以实际占领线重新划分,因为美军实际占领着38线以北大片地区。据我自己考查军事地图,第一次停火谈判的时候,美军占领着38线以北的金城和高城,中国也占领着38线以南的开城等地。大家是犬牙交错,不分胜负。
八、关于中国战俘问题。记录片里提到和谈的另一个重大分歧,就是战俘问题。北朝鲜(中国)要求归还被俘虏的2万中国志愿军,而联合国(美国)则认为他们即然是志愿军,应该被遣送去台湾(当时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仍是国民党政府),而且认为北朝鲜(中国)中国不顾俘虏的个人意愿而强制要求俘虏返回大陆是一项严重侵犯人权的举动。当然,这里也反映了美国人权的双重标准性。难道美国强制要求俘虏去台湾就没有侵犯人权?随后记录片里来了个重大的自相矛盾。记录片里提到,中国战俘在战俘营里发生**,请命要求返回大陆而不是被送去台湾。该**被美军镇压了。那么很显然,中国战俘的意愿是返回大陆,美国没有违背他们的意愿。
九、关于美国战俘数量。记录片里说,美军有3万多人被中国俘虏。我对这个数据表示强烈的惊讶,不单是因为中国方面的数据只有6270名美国俘虏,而且如果3万是正确的话,美军被俘虏的比例也太高了吧!几乎是阵亡一个就投降一个(美国官方阵亡人数3.7万),而中国方面是阵亡6个才被俘一个(中国官方阵亡人数12万)。
十、关于中国虐待俘虏。记录片里强烈的谴责中国虐待美军俘虏导致俘虏最后只有一半能活着返回美国。记录片里采访了好几个美国被俘老兵,他们都深刻的谴责了中国的不人道行为。他们谴责中国的虐待分别是,战俘没有足够的食物,没有足够的衣服,没有足够的药物。在他们的谴责当中,没有哪怕一个词是和“毒打”、“辱骂”、“虐待”、“杀戮”有关的。这里体现了美国人的天真逻辑。同时,也体现了对严重侵犯人权的不同理解。中国当时自己的军队都没有足够的食物,衣服和药物,哪里来的足够物质供应给战俘呢?
第二篇:纪录片《较量无声》观后感
《较量无声》观后感
近日,在镇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我与镇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站所负责人集体观看了国防大学的电视片《较量无声》,感触很深。下面浅谈几点个人感想。
此片的大意是毛泽东和尼克松握手,中美关系告别了公开的直接对抗,开始了国家关系正常化的新时代。而美国并没有放弃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权的基本政策。影片记录了美国对中国的一系列包括意识形态,政治,乃至军事领域的颠覆渗透的事实。包括对台湾西藏新疆的干涉和策动**。影片特别强调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门打开,美国的颠覆渗透取得了许多进展,培养了一批崇尚美国价值观和制度的知识分子,官员甚至军队将领。人民群众中间也不乏喜欢西方宗教喜欢美国生活方式的风气。一句话美国在搞和平演变。影片对每个中共党员干部都有振聋发聩的警示和教育作用。
一、反对和平演变,中国要有制度的自信和民族的自信 美国对中国的和平演变的目的有两条: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分裂中国多民族组成的国家。这是美国冷战思维的不切实际的延续。因为中国不是苏联。
1、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苏联的社会主义的翻版。苏联在经济体制僵化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导致失败。而中国以建立市场经济为开端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而且中国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样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30年的历程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的走向成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既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也是对改革开放国策的自信。
2、苏联是加盟共和国,是政治力量的强力糅合。这种糅合发生在苏联势力最强大的时代。在国力下降的时候,是苏联的主体民族俄罗斯公开主张联盟解体的。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数千年历史的积淀,中国现有的疆土是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最严重,中国的国力最衰败时代,通过中国人民的奋斗保留下来的。没有理由在国力不断上升的现在反而分裂成几块,这就是民族自信。
二、反对和平演变,对美国必须进行制度性的批判 美国批评中国,直言不讳的直接指向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而中国这些年来对美国的批判仅仅指向美国的政策。缺少对美国的制度和体制的批判使中国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处于劣势。需要强调的是,对美国制度的批判不是笼统的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笼统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没有现实意义。一是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笼统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得不到广泛地支持。二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吸收了大量的资本主义的管理方式和资金。笼统的批判资本主义是乱了自己。比如上海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是可以拿来当资本主义批的。第三点最重要,美国不代表资本主义,美国不是资本主义的优等生。美国制度的最大特色是金融资本主义垄断。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署都不是国家的。美元由金融资本家发行。这在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绝无仅有的。
美国实际上是金融资本家的专政,美国政府是金融资本家的工具。美国历史上至少有三位总统因为反对金融资本家的垄断而被刺杀。美国人把政治家关在笼子里,而开关笼子的权力在金融资本家手里。美国人民看的很清楚所以才会有占领华尔街的群众示威运动。在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后。美国的金融资本家放肆地大玩“虚拟经济”。终于因为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加上美国的国债飙升。总有一天会玩不下去的。这次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的财政过山车让全世界都心惊肉跳。美国金融危机反映的是美国体制的制度性危机,而不是财政政策的政策性危机。政策不对可以调整政策。而制度性的危机是长期的性的反复发作的。不是通过政策的调整可以克服的。美国的巨额国家债务数次突破上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没有解决的可能。必须进行制度和体制的改革甚至革命。而美国并没有改革的动力和愿望。美国寄希望于转嫁危机。希望有人“救美国就是救自己”
愿意救美国的在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也没有。欧洲很多国家自顾不暇。实体经济搞的好的德国没有救美国。日本也不救。日本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强行让日元贬值。美国没有当初广场协议的底气强迫日元升值。日本的经济强劲反弹。安倍很得意。这次美国财政悬崖,日本竟然敢警告性的抛售美元。警告美国不要债务违约。二战的两个战败国德国和日本这次成了资本主义的优等生。很值得玩味。说明美国的控制力的下降。中国寄希望于美国管制日本应该反思靠不靠谱。有评论说美国只剩下军事实力了。监听门事件,美国监视对手,也监视盟友。监视普金也监视默克尔。仅仅靠军事实力控制世界难免带有法西斯主义的色彩。
三、反对和平演变,应该有外在的现实追求
反对和平演变,无疑有国家内部的现实追求。而美国对中国的除了意识形态的颠覆和渗透的和平演变外还有外部的遏制。如美国的“重返亚太”。排除中国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和平演变和外部遏制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中国的反对和平演变和对外部的现实追求也应该是密不可分的。内部的现实追求即保证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这很容易理解。
而外部的的现实追求怎么和反对和平演变相得益彰呢?现实追求目标不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遥远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目标也不应该是战胜美国取而代之。中国取代美国条件还远不成熟。“去美国化”应该是最现实的目标。在美国出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引发有关全球新一轮衰退的警告声的背景下,中国呼吁世界应“去美国化”。新华社的文章抨击了美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并说“由一个虚伪的国家主宰其他国家命运的日子该结束了,应该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
既然美国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控制的国家是一个“虚伪的国家”,那他的意识形态价值观连同他的国家政治体制不都是应该摒弃吗?而且这个“虚伪的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别人想学也学不来,那里来的“普世价值”?“去美国化”不是打到美国排除美国。而是建立没有美国霸权的新的世界秩序。从反对和平演变角度看,“去美国化”首先去的是美国的意识形态。对美国的制度的批判---导致对美国意识形态的批判。国家制度的较量才是真正的较量。
1、去美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美国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带来的金融危机波及全世界。其根源是制度性的。问题的根本解决应该是美国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而美国拒绝改革。对美国进行反渗透颠覆美国的政治制度,成本太高可能性也低。但是世界必须走出反复发作的金融危机的怪圈。世界不能永远被美国的金融法西斯绑架。美国不变世界在变。去美国化的核心是取消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这个过程相对很长但是大势所趋。
2、去美国化是化解美国对中国和平演变的最终必由之路。美国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支柱,是超强的国际霸权地位。崇拜美国就是崇拜美国的超级世界地位带来的意识形态光环。那么削弱乃至终结美国的金融法西斯霸权是化解对中国和平演变的治本之道。
3、放弃文革式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老套路。反对和平演变当然会有国家内部的诉求。也就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而资产阶级自由化总带有外部势力干预的背景。《较量无声》把美国的以《福特基金会》为代表五个官办民间组织,公开定义为颠覆中共政权的组织机构。那么揭露以这些组织为靠山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尽管反对和平演变的过程是相对很长的。但是不应该成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比赛。客观上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最终总是要分出胜负的。美国胜利的标志是中国政权的更替和国家的分裂。中国胜利的标志应该是世界“去美国化”。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有成功把握的外部追求,并且把这种追求作为反对和平演变胜利目标,是新形势下反对和平演变和文革式的传统的反对和平演变的根本性的不同。主要的敌人是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政权,国内的打击面不能扩大。眼睛只盯住国内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场面相信不会重演。
四、反对和平演变,必须占据人类道德的制高点。美国话语权的核心是“民主,自由,人权”。这些美好的词汇成了美国的意识形态的有力武器,成了美国手里的大棒。成了所谓的普世价值。抵制普世价值效果并不好。中国的民主自由人权也在进步。问题是美国占有先机。“中国的人权好,美国的人权也不见得好”这样的争辩味同嚼蜡。
以攻为守,抓住美国金融危机,联系美国的政治制度,上纲上线猛批狠揭。大力推行去美国化。关起门来搞还不够,在各种国际会议上,联合国论坛里,没有声势反什么和平演变?中国和美国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我们反对的是美国的独一无二金融资本家垄断的政治制度。反对的是美国金融霸权。但是作为一个有雄心的世界大国仅仅反对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中国的世界政治经济的道德伦理体系来对应美国的普世价值体系。这就是和谐世界的理念。和谐世界的道德伦理体系带有明显的中华文明的特色,还在充实完善的过程之中。不是本文的讨论范围。而美国的金融资本主义霸权和和谐世界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是对人类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是以必须“去美国化”。
第三篇:三位美国老兵点评朝鲜战争
三位美国老兵点评朝鲜战争:不应该去侵略别国2006-06-05 14:39:08 来源: 论坛 网友评论 36 条
本文共2页 第1页 第2页
前国会众议员麦克洛斯基:
美国不应该去侵略别国
皮特·麦克洛斯基现在是美国加州一个县的律师。1951年,他曾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少尉排长到朝鲜作战过9个月。在三八线以南、北汉江沿岸的春川至水三里一带打过几场恶仗,终身难忘。
他清楚地记得,在一个零下几十度的严冬之夜,他布置士兵两人一组在前沿阵地的单兵掩体内布防,间隔三四米。每隔一个掩体有一人放哨。他每隔15分钟用步话机呼一下各个掩体放哨的士兵。半夜12时的一次呼叫,五号坑没有回应。派人过去一看,在上面放哨的美国兵已被志愿军侦察兵抓走了,下面的士兵仍在呼呼大睡。两边掩体内放哨的士兵仅几米之遥,居然没有发现。志愿军侦察兵的神出鬼没令美国海军陆战队称奇。
还有一次,他在一名牺牲的朝鲜战士身上找到一张照片。这名战士只有十七八岁,照片里有20余人,像是一张三代人的全家福。看着这张照片和已经死去的朝鲜士兵,他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想法:像自己这样一个牛高马大的美国兵,从万里之外到这里来杀死这个可怜的孩子,为了什么呢?这个朝鲜青年可能就居住在距战场百里之内的地方,照片里他的祖父母、父母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不该遭遇自己的孩子被打死的悲剧。
麦克洛斯基说,从朝鲜战场回来的人有好多年都不愿意向家人谈起战场上的情况。一直到年届退休,当年野战排的老伙伴们在一起聚会时,大家才爱回忆一下往事。麦克洛斯基后来也在战斗中受过两次伤。但他仍然非常佩服中国的军人。中国军队的装备这么差,但打仗十分勇敢,一往直前,不怕死。他说:“我尊敬他们超过尊敬我们自己的将军。”
从朝鲜战场回美国后,他从事法律工作,并在后备役部队里留到1960年。他从1966年至1982年连任八届美国联邦众议员。1972年他在八个州里与尼克松竞逐共和党总统提名。他对记者说:“我知道我不可能获得党内提名,但我要借竞选的机会宣传反对越战的主张。”他认为美国不应该去侵略别国,越南南北方要不要统一、如何统一是越南人的事,美国政府不应该把自己的青年人派到那里去打仗。1973年他同另一个众议员共同提议取消用于越南战争的拨款。
1975年,麦克洛斯基曾作为第一个访华的美国国会代表团成员到过中国,还见到了邓小平。他告诉邓小平,自己身上留有志愿军手榴弹的弹片,还是42军的战士给炸的。邓小平风趣地说,那时候我们称你们是“美帝国主义”。麦克洛斯基诚挚地对记者说,他希望美中日韩朝这些过去打过仗的国家今后永不再战,让这些国家的人民在美丽的河山之间永远和平地生活。
退役中将特雷纳: 美国军事战略由此发生变化
特雷纳先生在1985年退役时的官衔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将,现在大家仍称呼他“特雷纳将军”。从1985年到1990年,他先后任纽约时报的军事记者,NBC和ABC两大电视台的资深军事顾问,参加过阿富汗战争和海湾战争,以及南非、尼加拉瓜、乍得、中东等地冲突的报道。1990年至1996年他在著名的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从事国家安全方面的研究。近两年自己创办了咨询公司,业务范围仍是国家安全。
特雷纳当时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师的一名排长,1951年冬入朝。在三八线南面,东海岸的昭阳江和西海岸的仁津江一带作战。1952年春天交战双方开始在板门店进行停战谈判,但谈判仍需由军事行动作后盾。特雷纳说,美国军方把板门店谈判开始后的战争称为后半段战争。从道理上讲,谈判已经开始,战争的激烈程度应该较前缓和,但事实正好相反,后半段战争的伤亡数超过前半段,战斗仍十分惨烈。双方为从气势上压倒对方,表示寸步不让的决心,有时为一个战略作用并不十分重要的山头也多次来回争夺。
特雷纳说,在朝鲜战场上的“联合国军”享有绝对制空权,武器装备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国军队在战争前期主要靠轻武器作战,而且参差不齐,有的是二战结束时从日本人手上缴来的,有的是苏制的,迫击炮就算是连队最强的火力了,由于弹药不充分,他们只舍得对最关键的目标实施炮击。中国士兵还用炸药包对付坦克。到战争第二阶段,中国军队的装备有了较大改善,但与美军比,差距仍很大。中国军队善于运用夜战近战、迂回包围、围点打援等战术,打了很多胜仗。在防守上,中国军队的坑道挖得深,使美军的空军优势大打折扣,志愿军的防线是较难突破的。
中国军队的后勤供应非常困难,马拉人扛,不像美军那样有卡车把武器弹药送到阵地附近。但是中国军队也因此获得了作战的机动性,只要人能走到的地方他们就可以作战。美军就不行,他们必须把阵地建在靠近公路的地方,如果公路被切断,他们就束手无策。
特雷纳还对记者提到,朝鲜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场没有打赢的战争。这使美国的军事战略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美国的内战到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都是以全胜凯旋,所以美国的军事战略从来都是以全面胜利为目标。朝鲜战争后,美国接受了求全胜反而得不偿失的教训,同时世界上也出现了核武器,有可能发生核大战的新现实,因而提出了“有限战争”的概念。只要不涉及美国生死攸关的国家利益,就不要去追求全面胜利。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越南战争,打到北方去的想法从没有占据过主流地位,美国一直都以保住越南南方的政权为目标。
军史专家亚历克山德拉:
美国政府应当认真对待中国的事先警告
德尔文·亚历克山德拉现在是维吉尼亚州长木学院的教师。朝鲜战争发生前他从南卡罗莱纳州的西特代尔军事学院毕业。1951年春天他到朝鲜战场,任少尉。
亚历克山德拉已经出过七本著作,内容有关于美国内战史的;有关于1944年至1972年间的中美关系的;还有关于朝鲜战争的。他写的《未来战争》和《名将取胜之道》都有中译本在中国发行。他的另一本著作《朝鲜:美国输掉的第一场战争》的第一版是1986年出的,今年又出了修订本,其中译本最近也将在国内出版。
亚历克山德拉在他的著作中说,朝鲜战争持续了三年,交战双方及平民死亡总人数达150万人,受伤人数达250万人,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之一。它造成的仇恨、不信任和分裂延续了将近五十年。亚历克山德拉认为这场战争本来可以不必打那么长的时间、损失那么多的生命和财产,种下那么深的仇恨。过错全在于美国政府过分夸大国际共产主义“妄图赤化全世界”的神话。
西方国家的领导人、特别是美国领导人当时收到了中国发出的充分信号,他们如果能够及时作出适当反应,中国就不一定会派兵入朝;即使在中国派兵入朝后,战争也不必持续这么长的时间,造成这么多的死伤。
中国政府从1950年8月中旬起就不断警告美国不要越过三八线。毛泽东主席8月17日接见苏联副总理莫洛托夫时表示,如果“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中国将在苏联的支援下出兵朝鲜。8月20日,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给联合国发了一封电报,指出“朝鲜是中国的邻邦,中国人民不能不对朝鲜问题的解决给予格外的关注。这个问题必须而且可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1950年10月2日深夜,周恩来总理把印度驻中国大使潘尼卡召到中南海,十分明确地对他说,南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是一回事,如果美国军队也越过三八线,中国必将进行干预。潘尼卡立即将此重要口信报告了自己的政府,并于第二天转告给了英国和缅甸驻华外交代表。华盛顿在10月3日即从英国人那里得到了这个口信。但是美国政府对此置若罔闻。杜鲁门总统认为中国只是说说而已;国务卿艾奇逊认为中国是在进行“恫吓”,目的是让“联合国军”撤兵。他们的自信得到了中央情报局的情报“证”:尽管有中国军队向满洲里移动的迹象,“但没有证据表明中共有进行全面干预的意图”。甚至当麦克阿瑟将军的军事情报主管确认中国在鸭绿江边集结了24个师的兵力时,他们仍然认为“这基本上是一种外交讹诈”。
杜鲁门在10月15日亲自飞到太平洋威克岛与麦克阿瑟会晤。麦克阿瑟当时夸下海口,称“联合国军”可在感恩节前(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消灭朝鲜军队,美国的第八集团军可在圣诞节前撤回到日本。
杜鲁门问他:“中国或苏联出兵干预的可能性多大?”麦克阿瑟说:“极小。”在场的人都没有对这种说法提出异议。亚历克山德拉认为这是杜鲁门的大错。因为总统拥有全部的情报信息,他应该自己就此重大问题作出判断,而不是交给一名前线指挥官来进行判断。其实杜鲁门这样做是与当时美国的国内政治紧密相关的。11月份的国会换届选举马上就要举行;反共的麦卡锡主义正在抬头,共和党已经在攻击杜鲁门政府的国务院里存在“共产党的阴谋分子”。杜鲁门希望以支持麦克阿瑟的好斗姿态来为民主党的竞选打气。
亚历克山德拉说,中国参加朝鲜战争是为保卫自身免遭侵略,这是她所以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美国政府如果认真对待中国政府的事前警告,在1951年就可以结束这场战争。完全可以避免后来多打的二年仗,造成那么多人死伤,结果还是回到三八线,一无所获。美国的这一步错棋对此后20年的美中关系产生了长远影响。一方面美国因在这场战争中输给了中国而恼羞成怒,一直设法与中国作对。美国对中国的封锁遏制远超过对苏联的制裁。但另一方面也有积极的效应。美国知道了中国说话是算数的。所以在越南战争期间,中国向美国提出警告,决不容忍美国派兵进攻越南北方。约翰逊吸取了朝鲜战争的教训,一再拒绝军方的要求,始终没有同意派兵进攻越南北方。
当尼克松总统在1972年着手修复美中两国关系时,他在国内得到了压倒性的支持。这表明,如果没有当年美军贸然进攻朝鲜北方的历史性错误,美中两国的关系正常化原本可以提早很多年。
第四篇:纪录片《无声的较量》观后感
《无声的较量》观后感
现今的一代人,谁不想拥有一台iphone6?谁人又不识得苍井空?谁不喜欢在电影院享受一场美国大片的盛宴,谁又不喜去肯德基、者麦当劳或者韩国料理店美味一顿?我们慷慨激昂的说着我们政府这个没做到那个做不好,挥斥方遒的指点着我们国家的是是与非非。一会儿说美国人权保护好,一会儿赞英国社会福利高,一会儿夸韩国电产整容棒,一会儿叹日德汽车满街跑。去大街上走一圈,无数餐饮、衣服等商店,凡是名称带上了外文字母就被人不由自主的看成为高大上。化妆品非国外不好已经成为国内青年的一个普遍共识。我们批评自己的国产电影有多么烂,批评自己的政府腐败横生,我们急于出国留学,以海归的身份来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来证明自己比国内求学人高了一个档次,我们看到什么新闻总要愤慨的指责别人的不对,说在国外这种事情就不会发生类似的话语。不仅是年轻人,更有一些学者亦是如此。
为什么出现这些现象?前段时间,观看了《无声的较量》,我们得知,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国家意图从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对我国进行渗透和分化,导致我们各种社会现象频繁出现。然而,哲学上说,事物的出现与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则起到重大的作用。这个纪录片只是从外部原因分析了我国出现的诸多现象,是比较片面的。
我们经常听见这样的教导:当问题出现时我们要首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从外部找原因。这个用在我们国家建设上一点也不为过。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速放缓,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积累起来的如官员腐败、党群对立、分配不公等深层次矛盾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如得不到有效缓解,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官员腐败是我国堆积已久的严重问题,自古就有,这是人贪利的一个最深刻的体现,现在人人说“无官不贪“,可见,腐败已经是我们国家政府以及党的一颗大毒瘤,而我国在立法上、司法上却没有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比如,现今的贪污案的量刑,又有多少是遵守《刑法》规定;我们的电子工业、汽车工业不发达,我们可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吸取先进技术,提高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放宽市场自由的竞争,而不是过多限制产业的发展,纵容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的发生。我们认为外国的影视作品吸引观众,我们可以去吸收和借鉴,去思考它为什么吸引大家的眼球,去反省我们的缺陷在哪里,我们是不是迎合了现在人们的精神需求,而不是一味的通过广电总局来禁播或者拒绝引进;分配不公,我们可以提高税收的免征额,利用国民财政收入的再分配来调节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让进城的乡下人能不受歧视的生活、让官二代、富二代不再那么肆无忌惮的宣称“我爸是@@”。其次说各种社会问题出现的外因,当今世界随着网络的发达,人人已经不自觉的接近了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好有坏有益有损,年轻的我们不加以甄别很难分清正确与否,这样就不自觉落入到别人已经设好的“圈套”里。那么这个圈套是谁设定的呢?我们将此主要归结于美国为首的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国家。前几年,国际上次贷危机的重创促使美国加快了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军步伐,集中力量对中国实行“战略围堵”,不择手段遏制中国崛起。不断地给中国崛起制造麻烦,政治打压、军事围堵、文化渗透、意识形态颠覆进一步常态化、尖锐化。对此,我们首先要坚守自己的政治立场,培养广大人民爱党爱国的情操,爱党爱国不是简单上几堂课就可以培养的,要让大家从骨子里信服,我们国家需要做的先从政府和党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同世界和平中间力量的联系,让世界和平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让霸权主义国家行动时能有所顾虑;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更要努力发展经济,经济强大了,我们在国际的交流中才有更多的话语权;在文化上,我们要尽可能发展多元文化,从学生时代抓起,培养青少年高尚的文化情操,加强网络的管理力度,避免低俗、色情、暴力的作品进入到广大青年的视线;在民族政策上,坚持民族平等,对少数民族多照顾,达到实质平等,而非形式的平等。处理好这些事,我们才能傲然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我们必须正视我们面临的问题,从自身反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能够灵巧应对外来势力的干涉,让人民齐心一致,那么我们就不怕外国势力的颠覆了。
第五篇:美国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美国:我们的故事》观后感 14级机设(2)班
徐燚
美国,是美利坚合众国(旧称花旗国)的简称,它是北美的一个带有民主、分权、制衡为传统的联邦共和国。
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及墨西哥湾.美国的气候大部分地区属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仅佛罗里达半岛南端属热带。飞地阿拉斯加州位于北纬60至70度之间,属北极圈内的寒冷气候区;另一块飞地夏威夷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气候区。但由于美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
美国的成立最早追溯到1620年,在英国受到宗教迫害的104名清教徒,搭乘“五月花号”来到北美洲,建立起普利茅斯殖民地。他们经过两个月的航行,超过一半的人死于大海。登上陆地的人还要白手起家,开垦一方荒原之地。这或许就是美国人的基因所在。这种骨子里的移民精神,一股无所畏惧又勇往直前。早期登入者建立起了定居点,之后他们成为了这片大陆上的主角。
美国历史可以分为早期、近代和现当代三个时期: 早期(1492年前——1776年);近代(1776——1898年);和现当代(1898年至今)。区别三个时期的界标是1776年美国的独立和1898年美西战争。
1492——17世纪初,这时印第安人仍是北美大陆的主要居民,但是主宰大陆命运的却是欧洲白人。欧洲列强,主要是西班牙人、荷兰人、法国人和英格兰人,它们先后闯入了北美大陆建立了各自的殖民点。一般说来,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在北美的殖民带有浓厚的封建掠夺色彩。英格兰人和荷兰人在北美的殖民则主要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1607——1775年,在此期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从1607年的弗吉尼亚的詹姆斯城到1733年的佐治亚前后持续了126年时间。在这前后法国人在密西西比河流拥有巨大的殖民地,西班牙人则控制了佛罗里达和墨西哥地区,荷兰人控制了纽约地区。1756-1763七年战争后英国人控制了加拿大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成为北美大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地区的霸主这一时期移民的主流是以英格兰人为主体的WASP即欧洲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族中的清教徒。
1775-1783年的北美独立革命,推翻了英国在北美殖民的统治,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是美国历史上的里程碑,它是美国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和近代美国的开端。从1783-1812年的30年间,巩固地建立了美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体制,其中包括确立了共和制、联邦制、总统制和稳定的联邦宪法。1812-1815年的第二次对英战争在主要方面是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反对欺压它的世界工业大国的战争,其结果促成了联邦政 府的巩固、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崛起、排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外部威胁、开始了工业革命和长期的和平建国时期。
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事件。由于林肯政府在1862年实行了解放奴隶、推行宅地法等一系列革命性措施,使战局自1862年下半年起发生了有利于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的变化。其最终结局是资产阶级战胜了南部种植园奴隶制,从而排除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最大内部障碍。从此,美国经济走上了迅速发展的崭新阶段。1877——1898年,这是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狂飙时期。美国开始了电力革命和内燃机革命为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在世界当时的最高水准上完成了近代工业化,赶上了德国和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与此同时,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典型的现代化企业组织、托拉斯国家,出现了普尔、托拉斯、控股公司等现代化组织,进入了现代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在政治领域,美国形成了主要代表垄断资本主义利益的资产阶级两党制,随着近代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兴起,以及工农运动的高涨,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思想领域,这一时期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进步主义、民粹主义和扩张主义思潮流行。在外交领域,美国开始结束了早期孤立主义外交,奉行积极的对外扩张政策的转变。整个说来,这是一个世纪之交的大转折时代。它开始了由自由竞争为主的时期向以垄断为主时期的转变;由近代农业国为主到现代工业国的转变;由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向以城市为主的社会的转变;由早期技术革命向近代新技术革命的转变;由自由放任到局部时期和部门的国家干预的转变;以及由大陆扩张到开始海外扩张的转变。
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后,美国步入近代史。这是美国现代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也是美国人民和进步人士反对寡头统治,争取民主和进步与社会平等的斗争历史。又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不断改革和调整的时期。美国在这一时期由世界工业大国迅速发展为1945年的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并一直保持到今天。整个说来,这一时期美国的发展和比较快速的发展是主要的。此时的美国已跻身世界经济大国之列,走上了对外经济扩张的道路,在远东美国制订了“门户开放”政策。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财,并于1916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战后的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到新的高峰。由于美国通过西奥多·罗斯福的“公平交易”、伍德罗·威尔逊的“新自由”政策、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以及20年代美国经济的自由放任,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统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但在这同时,也孕育着潜在的严重危机。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先是中立,随后参战,这时在经济和政治实力上,基本上仍然是一个羽毛未丰的新兴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她企图称霸但是力不从心,在巴黎和会上受挫。战后,美国在巩固拉丁美洲基地的同时,开展了全球范围内的争夺经济霸权的斗争。
1929-1933年,美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赫伯特·胡佛总统的自愿联合政策未能制止危机的蔓延。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执政,实行新政。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通过强化国家全面干预金融财政、工业、农业、公共工程、社会保障等领域,缓解了经济危机的严重恶果,保护了劳动生产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并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准备的物质条件。罗斯福新政的改良措施是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进步改革举措,它的全面强化国家干预政策使垄断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的新阶段,标志着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成熟,对于现代美国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先是中立,1941年底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参加组织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美国在经济上发挥了民主国家兵工厂的作用;在军事上通过组织参加一系列重大战役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政治上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次战争的结果,使美国成为得益最大的唯一超级大国,奠定了美国在战后称霸资本主义世界的基础。
二战以后,美国奠定了其霸主地位,成为超级大国,直至今日。
就是这样,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和人们。自1776年以来,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两百年来,“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成功人士的摇篮。
美国精神,是进取,是实事求是,是民主,是自由,是天赋人权的平等。
1、民主,就是多数人当家做主,从社会结构来看,多数人应该是较为平困的阶层,当少数富豪阶层,垄断阶层,为了追求他们的利益而牺牲大多数平民的利益时,就是不民主,按照美国精神,就是邪恶,就是应该被打倒的。
2、自由,就是在不妨碍他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自由支配思想、行为的能力。从世界角度来看,富裕国家通过不平等贸易,通过恶意宣传,通过文化渗透,通过扶持傀儡代理人,来分裂贫困国家,来剥削贫困国家,就是对自由的践踏。是邪恶的。是应该被打倒的。
3、平等,就是天赋人权的平等。一个人,无论种族,信仰,贫富,在人权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凭借自身实力的优势,在种族,信仰及经济地位方面歧视、压迫、伤害实力较弱阶层的行为,都是对美国平等精神的颠覆,是邪恶的,是应该被坚信美国精神的人民所打倒的。
看完记录片,我思考了许多,发现很多问题都不是我光凭自己的思考就能理解的,需要许多资料与数据,需要许多专家的协助。但我知道一点,从他人的发展中吸取精华,学习优点,引用到自己身上,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大。相信祖国能够在今后的不断发展中,不断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