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浅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4 21:32: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3浅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3浅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1-3浅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探究式课堂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识。探究式教学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和训练式教学相比,更具问题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将学生置身于动态、开放、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对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如何使探究式学习较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一直是我们在探索和思考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笔者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探究

问题

对策

一、探究式教学的意义及作用

探究教学的含义,现在已经被大家所熟知,简单说来,就是指主要运用探究的方法来进行的教学活动,是针对“填鸭式”“灌输式”等教学方式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要有问题意识。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所以说问题是知识积累、思想、方法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以及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调动学生的“冲动性”,激发学生活跃的思想,更不可能开发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因为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所以现代学习方法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便形成了学习的动力和起点,同时它也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末。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式学习注重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为主线,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体,以教师的点拨为主导,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为中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能为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注重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的过程,启发学生对新知识、新

方法的发现和探究,使学生亲身体验研究数学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有效地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素质,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客观与主观

一、客观上

1、学生方面

(1)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和对教师的依赖心理

很多学生对数学有恐惧感。听到数学就害怕,不想涉足一步。这类学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存在着两种偏见,一种是对数学有偏见,认为数学太难、太枯燥、太抽象。一种是对自己有偏见,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数学。因而造成学习数学中的失败太多,受到教师、家长的批评太多,在数学学习中从未尝到过成功的喜悦。学生对老师普遍还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期望教师把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并分门加别类的一一讲述,突出重点和难点,最好是教师点明哪些是易考题型;还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的模仿硬套。解题过程中常忽视严密的推理过程,导至一种题型要反复操练几次。此类现象明确体现在上课作练习时,学生一定要参照黑板上的例题才会解题,离开老师的辅导就茫然不知所措。

(2)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提起学生的语言训练,不少数学教师总认为是语文课的事,与数学课无关,课堂上不让学生充分地说,备课时更不考虑如何让学生说,即使安排学生说也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这将误导学生学习数学只做不说。

2、教材方面

在新课改下数学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高中第一学年度要完成四个模块的学习,占必修内容的80%。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一后,首先遇到的又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其中又有很多对实际情境不熟悉的实际问题,使一些同学感到不适应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解决方法:

首先,要营造自由、民主探究氛围,让学生要说、多说。对于有恐惧心理的学生,教师要用自己真挚的情感,和蔼的表情,亲切的动作,温和的语调,使学 2

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师爱效应,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挚爱心理,达到爱屋及乌的心理。心理学实验证明:在宽松自由的时空内,一个人的思维最活跃,人的创新性思维活动也体现的更为突出。正如“颤抖的手写不出好字,恐惧的心理提不出好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高度民主、轻松活泼、互相理解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善于使用夸奖的言辞、友好的微笑、热情的鼓励来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使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和强制,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让思维驰骋,提出疑难假设,在讨论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资料表明:学生仅靠阅读来学习,只能记住10%;仅靠听老师讲,同学说来学习,只能记住26%;如果能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想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90%能被记下来。因此,在观察、感知具体的客观事物时,教师有意地引导学生尝试说出具体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由已知的数量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结果会怎样,尤为重要。

其次,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探究意识。有依赖心理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常常反映出依赖直观,困于习惯的思维模式,希望有现成的公式或解题模式,数学学习中缺乏热情和创造性。教学实践证明: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情境,组织丰富而有趣的教学活动,给学生新异刺激,巧设悬念,能有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并能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引导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想探究”、“想尝试”的过程中来。

二、主观上

主要是指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该遵循怎样的规律,具体问题是:

教师抛出的问题,在学生中无法引起共鸣,呈现曲高和寡的现象;问题的给出学生很感兴趣,但在探究、讨论以及交流中,偏出课堂的主题,无法收回。

探究性学习是较费时的,我们经常一节课只研究一个问题(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有时到下课了还没研究结束。如果对于教材中的每一个章节都进行探究式教学,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显然完不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探究与“高效”的矛盾。《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数学内容的展开方式,希望学生能够自己吸收、发展数学知识,使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而不是“单纯模仿、记忆题型”的活动。然而,学生的探究将有不可预测的事件出现,有可能导 3

致教学连续性的中断,这是许多教师不希望经历的。尤其是在公开课活动中,教师总想“成功地”“高效率地”完成教学计划。这和《新课程标准》理念相矛盾,《新课程标准》希望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探究知识的来源、背景,以及发现知识过程;可是,教师为了避免“意外”,提高“效率”,只好牺牲学生的探究,顺利完成教学。新课程的理念在实际教学中丧失,学生依然是被动接受,简单模仿。

我们需要解决的是:

(1)是不是什么类型的课都可以拿来探究(2)一节课当中什么问题可以拿来探究

(3)如何进行课堂设计?主要包括问题的提出、对本节课可能出现的情况的判断等

我们必须明确并不是所有的课或者知识点都可以拿来探究,为什么大力提倡探究式教学?是因为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但决不是要全盘否定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模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探究式教学是对传统的教学方式的一种有力补充,教学中不能厚此薄彼,注重一种而全盘否定另一种,二者要相互穿插,互相支持,灵活运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解决方法:

在备课中挖掘教学素材,在教材中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又没有形成现成结论的素材。例如:教材中比较常见的语言“不难发现”“容易得出”“同理可证”“用类似的方法”等,这些“模糊语言”往往是数学研究性素材的栖息地

(1)问题应与学生的的实际水平相适应,自然,合乎情理。在教学中我们应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如俗语所讲“跳一跳摸得到”,所提问题可以有一定难度,但其对大多数同学是力所能及的,利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考合作能够解决的。设计问题应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不能以教师为中心,在课堂上避免提出一些“做作”的问题,让学生能更顺畅,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在学习双曲线的渐近线时,应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学习双曲线的渐近线?(2)以前是否遇到过有渐近线的图形问题?(3)渐近线是怎 4

样产生的?(4)共轭渐近线的双曲线的方程形式有什么特点?

围绕以上几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如下的问题设计.问题1.根据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试着作出双曲线形.(从双曲线的作图开始,引入矛盾冲突)通过列表描点,能把双曲线的顶点及附近的点,比较精确地画出来,但双曲线向何处伸展就不很清楚.

问题2.我们能较为准确地画出曲线y1xx24y1的图

2,为什么?

因为当双曲线伸向远处时,它与x轴、y轴无限接近.此时,x轴、y轴叫做曲线y1x的渐近线.(从学生最熟悉的内容入手引入概念)问题3.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还有渐近线?

直线yk2(kZ)是正切函数

y=tanx 图像的渐近线;直线y=0是指数函数y2x的渐近线.问题4.双曲线 xa22yb221有没有渐近线?如果有,又该是怎样的直线呢?

让学生试着研究双曲线上的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当x无限增大时,斜率的变化情况.由双曲线标准方程可解出

ax22yxba1ax22 yxbaba当x无限增大时,双曲线与直线yba就无限趋近于零,趋近于或,也就是说,这时

x无限接近.(引导学生分析、猜想)

bax这使我们有理由猜想直线y为双曲线的渐近线.

(通过问题4,使学生理解渐近线产生的合理性)

(2)问题的表述应表达准确,简洁、易懂,具有启发性。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了解学生的最快的信息反馈手段,也是攻破难点、突破重点、体现观点、解决疑点、克服弱点的关键,提问的目的 5

是通过设疑、解疑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

提问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所给的问题要具有思考的价值,语言要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含义,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加深对概念、定理法则的理解与掌握。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在弄清问题实质的前提下,围绕教学目标,针对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如在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这一课的教学中可安排这样几个问题:

(1)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2)立体几何中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3)两条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确定。

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问题(1)是温故,问题(2)是过度,问题(3)是目标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教师再通过教具演示和讲解,学生对异面直线所成角与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等概念就能有清晰的理解。

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透彻的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位”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规律。

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式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

数学教学语言必须严密,要反映思维的逻辑性。课本中的概念、定理、法则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教师在讲解这些概念、定理、法则时要忠于课本,切不可自行其事而随意发挥,以免发生逻辑性错误。如讲解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时,切不可解释成“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或“分别在两个平面内的直线是异面直线”等。教师的语言要围绕“不同在”、“任何”等关键词语展开,并配合教具演示、作图示范等做法,使学生对异面直线有一个形象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文献:

【1】苏洪雨.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双重矛盾.中学数学教与学。2008.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二篇: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评价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策略研究

成都市第十二中学数学组 简洪权

【摘要】根据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主动探究、师生反思提升、学生反馈运用,通过查阅文献、观察、调查等方法,探讨了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策略: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励学生反思提问的精神。【关键词】数学探究,课堂教学,教师评价,策略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数学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究教学就是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使他们在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研究自然所需要的探究能力,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数学探究学习的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根据师生在数学探究学习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程度不同,数学探究教学实施的主要形式有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和数学探究课题教学。数学探究课堂教学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基本环节:(1)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主动探究;(3)师生反思提升;(4)学生反馈运用。

“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合理、科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活动。课堂评价具有调节、导向、激励、诊断、记录等功能,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鼓励、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问题,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实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最优化,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如何合理、科学地评价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研究者通过查阅文献、观察、调查等方法,探讨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策略。

2.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策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强调对数学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要重视定量的认识,又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既要重视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总之,应将评价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2.1 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关注解决课堂探究问题活动中的过程知识、推理过程、自我调控过程等核心要素。因此,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更要重视过程。相对于结果,过程更能反映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力差异。对学生解决课堂探究问题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数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评价。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过多地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如是否记理解、掌握了某个数学概念、结论;是否得出了某个数学问题的解,而对学生思考、理解的过程关注不够。这就容易把学生引导到过于追求“结论”的功利化学习目标上来,长此以往,会削弱学生刨根问底、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制约学生数学思维的法杖。独立思考是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学生通过解决课堂探究问题、参与数学活动丰富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并用自己的思考方式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构建认知结构。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重视学生是否真正置身于课堂探究问题的解决活动之中,是否能动地参与了数学活动,是否在参与中领会数学知识、获得思维发展。同时,课堂评价还应注重学生解决课堂核心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形成过程,应注意关注学生是否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坚持思考,并不断地引导学生改进思考的方法。教师要借助课堂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追求真理、审慎思考、不盲从的批判性思维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2.2 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当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合作交流是高中数学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数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是普通高中数学目标之一。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和能够在解决课堂探究问题的活动中与同伴交流心得体会,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课堂探究问题。因为,学生在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倾听与理解他人,还要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与交流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澄清和梳理自己的思维,进而发展其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思考问 题的能力。

数学语言具有准确、简练、形式化等特点,能否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在当今信息社会,封闭自守不利于个人数学能力的发展。对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数学问题,是否能够用文字、符号、图形和动作等多种语言以及书面、口头等多种形式恰当地思想和观点。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并非简单的叙说能力,还包括判断能力、质疑能力和释疑能力等。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评价中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主动地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这样学生能够对自己以及他人在解决课堂探究问题过程中的作用认识的更加清晰和准确,从而对自身的价值、他人的价值、合作的价值、讨论的价值以及数学的价值认识得更加深刻。教师对学生不成熟的观点或蹩脚的表达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理解,要善于鼓励、倾听学生的表达和独立见解,以欣赏的姿态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并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观点、表达的准确程度及表达方式进行观察和指导。2.3 激励学生反思提问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反思是学习主体自觉地对自身活动和认知过程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反思的对象和内容多种多样,例如对数学概念理解的再审视,对数学结论应用的质疑,对数学解题过程的回顾,对数学学习方法的再思考等。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是对解决课堂探究问题过程再认识,是学生发现、获取新知识、提炼新方法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层次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评价应激励学生反思的意识,将学生反思自己解决课堂核心问题过程的交过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一项基本指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研讨解决课堂核心问题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经验交流等形式,指导学生对解决课堂探究问题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活动有意识地进行检查和调节:时时以“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追问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技巧?遇到哪些挫折?走过哪些弯路?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原因何在?以前曾犯过类似的错误吗?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等等。这种反思、自省的活动可以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升华为高效的过程知识,从而进一步发展为一种自觉、敏锐的监控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之一,善于从相关材料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抽象、概括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衡量学生 数学素养高低的重要指标。发现、提出一个问题较之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能体现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水平。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评价不应过分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掌握和解题技能,而应注重对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能力的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大胆猜想,“再创造”自己的“新问题”;启发学生从数学实验、生活实践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使学生切身领会“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发现”的成果,并逐渐形成“提问”和质疑的意识。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他们发现与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激励他们提出问题的意识和精神。

总之,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评价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应关注对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思想等过程,关注对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过程,关注,以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独立思考的习惯、与人合作的态度、表达与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的精神。

第三篇: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评价策略研究

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策略研究

成都市第十二中学数学组 简洪权

【摘要】根据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四个环节: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主动探究、师生反思提升、学生反馈运用,通过查阅文献、观察、调查等方法,探讨了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策略: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励学生反思提问的精神。【关键词】数学探究,课堂教学,教师评价,策略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数学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直观和严谨的关系,初步尝试数学研究的过程,体验创造的激情,建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怕困难的科学精神;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究教学就是为学生创造探究学习的条件,使他们在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研究自然所需要的探究能力,形成探究未知世界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数学探究学习的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根据师生在数学探究学习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程度不同,数学探究教学实施的主要形式有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和数学探究课题教学。数学探究课堂教学的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基本环节:(1)教师提出问题;(2)学生主动探究;(3)师生反思提升;(4)学生反馈运用。

“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引起评价体系的深刻变化,合理、科学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课堂教学评价是指对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客体对象所进行的评价活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活动。课堂评价具有调节、导向、激励、诊断、记录等功能,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有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鼓励、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交流问题,参与教学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成长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实施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最优化,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使学生实现高效学习。如何合理、科学地评价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研究者通过查阅文献、观察、调查等方法,探讨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的策略。

2.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策略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强调在数学教育中,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强调对数学学习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重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既要重视学生学习水平的甄别,又要重视其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既要重视定量的认识,又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既要重视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又要重视学生的自评、互评。总之,应将评价贯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更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2.1 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过程,关注解决课堂探究问题活动中的过程知识、推理过程、自我调控过程等核心要素。因此,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更要重视过程。相对于结果,过程更能反映学生的思维方式、能力差异。对学生解决课堂探究问题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和态度、数学学习的自信、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数学认知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评价。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过多地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如是否记理解、掌握了某个数学概念、结论;是否得出了某个数学问题的解,而对学生思考、理解的过程关注不够。这就容易把学生引导到过于追求“结论”的功利化学习目标上来,长此以往,会削弱学生刨根问底、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制约学生数学思维的法杖。独立思考是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学生通过解决课堂探究问题、参与数学活动丰富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并用自己的思考方式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构建认知结构。因此,课堂教学评价应重视学生是否真正置身于课堂探究问题的解决活动之中,是否能动地参与了数学活动,是否在参与中领会数学知识、获得思维发展。同时,课堂评价还应注重学生解决课堂核心问题的思考方法和思维习惯的形成过程,应注意关注学生是否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坚持思考,并不断地引导学生改进思考的方法。教师要借助课堂评价帮助学生养成追求真理、审慎思考、不盲从的批判性思维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

2.2 关注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当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合作交流是高中数学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数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是普通高中数学目标之一。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和能够在解决课堂探究问题的活动中与同伴交流心得体会,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课堂探究问题。因为,学生在与同伴交流、合作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倾听与理解他人,还要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与交流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澄清和梳理自己的思维,进而发展其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思考问 题的能力。

数学语言具有准确、简练、形式化等特点,能否恰当地运用数学语言和自然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是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在当今信息社会,封闭自守不利于个人数学能力的发展。对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表达数学问题,是否能够用文字、符号、图形和动作等多种语言以及书面、口头等多种形式恰当地思想和观点。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并非简单的叙说能力,还包括判断能力、质疑能力和释疑能力等。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评价中关注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主动地与他人交流与合作。这样学生能够对自己以及他人在解决课堂探究问题过程中的作用认识的更加清晰和准确,从而对自身的价值、他人的价值、合作的价值、讨论的价值以及数学的价值认识得更加深刻。教师对学生不成熟的观点或蹩脚的表达要表现出足够的耐心和理解,要善于鼓励、倾听学生的表达和独立见解,以欣赏的姿态参与学生的交流活动,并及时对学生的思想、观点、表达的准确程度及表达方式进行观察和指导。2.3 激励学生反思提问的精神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人们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反思是学习主体自觉地对自身活动和认知过程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评价的过程。反思的对象和内容多种多样,例如对数学概念理解的再审视,对数学结论应用的质疑,对数学解题过程的回顾,对数学学习方法的再思考等。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过程的反思是对解决课堂探究问题过程再认识,是学生发现、获取新知识、提炼新方法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高层次思维能力。高中数学探究式课堂评价应激励学生反思的意识,将学生反思自己解决课堂核心问题过程的交过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一项基本指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研讨解决课堂核心问题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经验交流等形式,指导学生对解决课堂探究问题过程中的数学思维活动有意识地进行检查和调节:时时以“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问题,追问自己是怎样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运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技巧?遇到哪些挫折?走过哪些弯路?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原因何在?以前曾犯过类似的错误吗?应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等等。这种反思、自省的活动可以叫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升华为高效的过程知识,从而进一步发展为一种自觉、敏锐的监控能力。

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目标之一,善于从相关材料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抽象、概括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衡量学生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浅谈探究式教学的开展

摘要:探究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应该结合发挥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问题意识和适当引导学生反思等方面组织开展,同时要注意把握探究式教学的“适度”。

关键词:探究 教学 开展

在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倡导积极的、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探究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数学探究在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和善于反思的习惯和培养学生发现、提出、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能发挥重大的作用。面对探究式教学,我们正处于实践探索的阶段;通过实践把握好其教学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它。结合我们的实践探索,谈谈一些体会。

一、把握探究式教学中的“关键点”

1、“主动”点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只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学习的过程,才能让课堂充满生机。

我们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或发挥好“主导性”,努力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自由等手段来诱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在操作中要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学过程。

例如:在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教学中,先设置一个探究问题: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两个点处,套上铅笔,拉紧绳子,移动笔尖,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在这一过程中,笔尖(动点)满足怎样的几何条件?让每位学生都动手探究,教师仅是作点拨提示,在学生探究出结果后再用《几何画板》进行动画演示,进一步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椭圆的形成过程及其几何关系。这样的探究设计能推动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会到椭圆上动点所满足的几何关系,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2、“兴趣”点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人的认知需要的情绪表现,在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主性。课本中的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始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于现实中去。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对教材内容做不同程度地处理,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造一种“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急待探究的状态当中。例如:在“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的学习时,可创设如下情境:据气象台的预报,一个台风正在我省南部大海中形成,估计受影响的范围是半径长30km的圆形区域。当时我市航运公司有一艘轮船位于台风中心正东70km处并向港口方向沿直线航行,港口位于台风中心正北40km处,如果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天气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省位于沿海地带,台风对我们的生活影响比较大,各大媒体都时刻关注它的动向。用“台风”为背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通过本题的学习,学生很快就探究出可用坐标法来解决此问题。教师再加以点拔,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此类实际问题的求解方法步骤。

3、“问题”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提问为主的做 1 法,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经过思考,自己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有价值问题的敏感度和捕捉能力;善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和学会提出问题。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很有价值,但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需要一个培养过程的。而且,情不自禁发表的意见是智慧火花的闪现,如因未得到许可而失去发言的机会,火花也会随即熄灭。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提出、争论,到最后的解决,能使知识得到升华,思维能力得到拓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4、“和谐”点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不活跃。大部分学生习惯于在课堂上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学生被动地吸收老师所讲的东西,成为存储前人留下的知识的“容器”。教师应该努力从“授业”中解脱出来,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在这种愉快的环境中,教师的参与会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居高临下,是朋友,这样有利于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教师要关心每一位学生,要热情地鼓励他们,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积极态度。特别是对于那些基础较差,回答不出问题或担心自己见解不够成熟而不敢开口的学生,教师应不断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克服怕犯错误的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5、“反思” 点

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数学并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思想、观念,它既是反思的材料,又是反思的结果。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组织引导学生“反思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强化探究过程,逐步加深印象,形成习惯,而且能再次体会探究的乐趣,从而增加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我们在课中、课尾引导学生反思、小结,主要是回忆探究中运用的各种方法,取得的各项收获,逐渐帮助学生积累方法,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研究作风。

二、把握探究式教学的“度”

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新课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的理念是比较适合的。但是不能把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对立起来。首先,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的培养伴随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没有一定的知识为基础,能力与素养的养成只是空谈,知识的积累不可能都以直接经验的方式呈现或以探究的方式获得,接受式的方式对某些知识的获得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如果每个概念都从实践中引入,每个定理都在探索中发现,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此外,过分强调探究与发现,违反人类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规律,也给高中数学学习增加更大的压力。传统的听课理解、模仿记忆、练习作业等仍是当前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不能因为提倡探究式教学就将它全盘否定。作为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内容以及具体的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对传统的学习方式适当改造,让它渗透探究性学习的过程。

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效果如何,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我们只有深入学习,领会精髓,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才能顺应新课改的要求,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摘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与MM教育方式加以整合,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辅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有意义学习和合作学习,构建适应素质教育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确定主题——虚拟实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成果交流”,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MM教育方式,课程整合,虚拟实验探究式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论文编号】1009—8097(2003)03—0091—04

著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认为,数学有两个侧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系统演绎科学;但在创造过程中的数学,却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其创造过程和其它知识一样,在证明一个定理之前,你得先猜其内容,再猜其证明思路。得先把观测结果加以综合、类比,你得一次次地尝试。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成果是论证推理,即证明,但这证明是通过合情推理,通过猜想发现的。为此,他提出数学教学(及相应的数学学习)三原则: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学习任何东西的最佳途径是靠自己去发现,教师只应起助产士的作用。

最佳动机原则: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促使学生产生最佳动机(即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到有趣,并在学习活动中找到乐趣)。如引导学生在解题前猜测结果,说明内容的重大,奇妙的背景等。

阶段序进原则:通过行动和感受的探索阶段,进入术语、定义、符号、证明等的形式化阶段,以及把所学的材料消化吸收到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整个精神世界中的同化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做一些带有挑战性的题目,一些具有丰富背景并值得深入研究的题目,一些能从中品味到科学家工作的题目[1]。

拟定中的教育部《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还要提高学生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体系构建等诸多方面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2]。然而,传统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化,教师通常是沿着“定义--假设--定理--证明--推论”这么一条演绎的道路进行的。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培养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认为最好的策略是运用构筑的现代信息技术与MM教育方式整合教学平台系统,用电脑模拟数学发现的历程,使用计算机进行数学实验,通过电脑证明数学定理、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上述各种能力。

一、现代数学虚拟实验的涵义

现代数学虚拟实验是指教师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以计算机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实验环境,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试验,探索数学定理的证明、数学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建构过程。

二、MM教育方式

数学方法论(Mathematicalmethodology)教育方式(简称MM方式)就是:教师在数学教学全过程中,充分发挥数学教育的两个功能,自觉地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瞄准三项具体目标,恰当地操作8个变量(运用八项教学措施),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教学全过程”:班级重组、学法培训、备课、上课、辅导、作业处理、学习评价、课外活动指导;

“两个功能”:技术教育功能、文化教育功能;

“两条基本原则”:既教证明,又教猜想原则和教学、学习、研究(发现)同步协调原则; “三项具体目标”:引导学生自我增进一般科学素养,自我提高社会文化修养,自我形成和发展数学品质;

“八个变量”:数学返璞归真教育,数学审美教育,数学发现法教育,数学家人品教育,数学史志教育,演绎推理教学,合情推理教学和解题方法的教学[3]。

三、构建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概括为六个

环节:创设情境、确定主题、虚拟实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成果交流。其教学流程图如下:

图1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流程图

四、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笔者以高二年级下学期一节数学实验课“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为例阐述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下A)第九章“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第四节“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第四部分(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表达定理,初步掌握运用三垂线定理或逆定理证空间两直线垂直的思考方法;(.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高中数学虚拟实验,体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探索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猜想能力、合情推理能力、论证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发展目标)通过“虚拟实验、提出猜想、验证猜想”等环节,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严密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个性,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直觉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 2 力。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并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和实质,是本节课教学重点;准确地把握“空间三线”垂直关系实质及在非水平放置的平面上运用三垂线定理则是本节课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学生动手实验之前,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准备,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情境中,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新学习的内容之间发生冲突,学习者在心理上产生学习需要。创设情境是数学虚拟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第一环节,它是实施其他环节的首要条件。创设情境的方式主要有“创设真实性情境”、“创设问题性情境”、“创设虚拟性情境”等。创设合适的情境应该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要有可行性;要有一定难度。本环节所用

教师通过计算机演示图2所示课件,创设一种虚拟性情境,启发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 如图2,AO是PO在平面α内的射影,a⊥AO,CD⊥AO。

2、确定主题

教师创设了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起来。于是教师一边再次演示课件1,一边与学生共同确定本节课的主题:如何判断空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虚拟实验

虚拟实验是指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实验要求,亲自用电脑完成相应的实验,努力去发现与所研究问题相关的一些数据中反映出的规律性,对实验结果做出清楚的描述。它是整个数学实验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它是在第一环节所创设的情境和第二环节确定主题中展开的,对这两个环节与第四环节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我们构筑的现代信息技术与MM教育方式整合教学平台系统(如几何画板)进行自主探究或协作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发现:(1)CD⊥AO,但CD与PO不垂直;(2)a⊥AO,且a⊥PO。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原因何在?

4、提出猜想

提出猜想是指学生在理解了学习课题后,通过实物模型、虚拟模型、直观观察、实验分析、数学灵感等各种途径和方式,根据已有的信息或新得到的信息,提出解决课题的假说。本环节整个数学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数学实验的高潮阶段,它是学生在虚拟实验环节中产生的,是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规律提出的,是数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过程。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或协作学习,对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找到了两者的本质区别,即a在平面α内,而CD却不在平面α内。然后,学生大胆地提出猜想:“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就和这条斜线垂直。”

5、验证猜想

验证猜想是指在提出猜想之后,通过传统实验、虚拟实验、演绎推理等方法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或通过举出反例的方法来否定猜想。这是数学实验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我们获得正确结 3 论的关键步骤,是对实验成功与否的判断。验证猜想的过程实际上是培养学生求实的学习态度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的过程。

已知:如图2,PA、PO分别是平面α的垂线和斜线,AO是PO在α上的射影,aÌα,a⊥AO,求证:a⊥PO。

教师:(引导完成分析和证明)我们证明空间两直线垂直常用的方法是怎样的? 学生:证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所在的平面

教师:对,根据图3的特征,要证a⊥PO,是证a垂直于PO所在的某一平面,还是证PO⊥a所在的某一平面好? 学生:应该证a垂直于PO所在的某一平面.教师:怎样叙述? 学生:证明(略)

教师指导学生剖析定理,分析定理中的关键字词,计算机闪烁相应字词及相应的图形,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定理,加深印象。在定理证明完毕,提问:若将已知条件“a⊥AO”与结论“a⊥PO”互换,结论成立吗?电脑动态显示“a⊥AO”与“a⊥PO”语句的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探索问题的能力。

教师强调定理与逆定理的一致性,分析定理中的元素与用途。通过电脑动态显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两个定理的理解。

6、成果交流

成果交流是指学生将实验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通过BBS论坛、在线讨论、举行论文答辩等方式进行师生之间、人机之间、学生之间等多种形式的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进行思维碰撞,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如举行论文答辩,各小组推荐1人和教师组成“专家评议组”,通过抽签决定答辩的顺序,各小组在答辩前将小论文上传到服务器中指定位置。答辩时,先由答辩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介绍本组的工作(包括如何选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合作等),再由答辩者回答“专家”或听众就其工作的提问。举行论文答辩后,由“专家评议组”进行评比,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成功参与奖等四个层次进行奖励。让每一个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让每个学生体验科研成功的喜悦,发展对社会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培养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等。

教师启发学生从以下五方面(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对本节课的主题——“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做更深入的研究:

(1)三垂线定理解题的关键是什么?

(2)使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应注意些什么?

(3)如果将定理中“在平面内”的条件去掉,结论仍然成立吗?(4)三垂线定理包含几种垂直关系?

(5)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之间有何联系?

教师要求学生将研究成果上传到指定的公告栏——“BBS论坛”,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进行在线讨论。最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研究小组,每组4—6人,可以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指定,让学生在课后搜集有关资料,对该课题作进一步的探究,要求每个小组撰写一份有关的实验报告或研究报告,适时举行论文答辩会。

实践证明,数学实验的引入,尤其是计算机参与下的数学虚拟实验室的引入,给我们的数学课注入了许多活力,更能给予学生一个“完整的数学”。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为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发现、猜想验证、合情推理、动脑设计等的亲身经历。因此,数学实验是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去发现、建构新知识的。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实验环境,特别是利用《几何画板》、“Z+Z智能知识平台”、“图形计算器”等这样的优秀软件平台为学 4 生创设进行数学实验的良好环境,是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 参考文献

[1]波利亚著《数学的发现》第一卷[M],欧阳绛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2年。[2]《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制订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J],“数学教学”,2002年第2期,(1)。

[3]杨世明,周春荔,徐沥泉:MM教育方式理论与实践[M],香港新闻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MathematicsFictitiousExperimentProbingintoTypeTeachingModeofHighSchool LUOKui-min(JiangxiProvinceLepingMiddleSchool,Leping333300,China)[Contentsummary]Breakthroughthetraditionalclassroominstructionmode,combinethe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andMMeducationalway,Informationtechnologyteachandcomplementasteachertool,emotionencouragetoolandstudentcognitivetool,Constructdigitalchemistrypractiseresource,realizechangetostudyway,frompersonwhoacceptstudyandchangeintoandprobeintoandstudy,notmeaningfultolearnandcooperateinandlearnindependentlyreallypassively,Structureandmeetquality-orientededucation,Relymainlyonstudent,taketeacherastheleadingfactor,probeintothemathematicsfictitiousexperimentprobingintotypeteachingmodeofhighschoolbasedon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ofthethreadindependentlywithstudents:“Foundthesituation--Fixthemes--Fictitiousexperiment--Proposeguessing--Provethatguesses--Theachievementisexchanged”,inordertotrainstudents'mathematicsinnovativeconsciousness,initiativespirit,innovationabilityandabilitytosolvepracticalproblembetter.[Keyword]Informationtechnology,MMeducationalway,Thecourseiscombined,Fictitiousexperimentprobingintotype

下载1-3浅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1-3浅谈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巴东一中 王才良 课堂教学要立足 “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要设法让学生主动接受信息,教师主要起引导和评价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提倡学习......

    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

    生物学科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生物教学课堂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论文,欢迎来参考!摘要:新课标......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究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探究 一、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意义 建构试教学当中指出,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乐趣,有效的课堂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知识的能力吸收,......

    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 化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而有效地落实这一目标的关键,是......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论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的态度与精神已经成为了高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逐渐学会独立思考,最终学会自主学习。但是,就......

    合作探究式教学

    浅谈合作探究在学科中的运用 康 倩 合作探究式教学,可以称为群体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组成小组,组内成员通过阅读、......

    探究式教学设计

    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郭素君 [摘 要]计算机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设计包括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三个环节。 探究式教学应把握主体性......

    探究式教学教案

    探究式教学教案 作者: 于静华 (高中物理河北廊坊物理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3 / 82 发表日期: 2009-07-24 09:04:23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