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子女教育培训心得[大全]

时间:2019-05-14 21:3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来工子女教育培训心得[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来工子女教育培训心得[大全]》。

第一篇:外来工子女教育培训心得[大全]

外来工子女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一学期来,我们青云小学就“外来工子女的教育”这一方面作了一些研究、探讨。学校还构建了学校、社区、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定期召开座谈会,研究解决外来工子女学习生活问题。另外,学校还邀请专家举办家教专题讲座,普及家教知识,引导外来工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促进其健康成长。通过这些共同探讨、研究的活动,本人也受益良多。下面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针对外来工家长普遍存在关心孩子不够、对子女教育方法不当、忽视亲子教育等问题,我们结合一些中外家教的典型案例进行探讨,说明了“爱孩子,一定要懂孩子、要信任孩子、要宽容孩子、要赏识孩子、要学会批评孩子”的道理。在平时与家长沟通或家长会中,我帮助家长们增强对子女的认识,改进教育方式,掌握与子女沟通的技巧,现在班里的家长大部分对子女的教育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

二、外来工子女刚刚进入一个陌生的学习环境,在没有熟识之前,他们往往不愿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为此,我们在这方面也作了探讨,探讨的结果是要求老师要有更敏锐的洞察力,观其行而知其心。我结合班里的实际,把它融入到我平时的教育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班有一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整天寡言少语,作业也做得一塌涂地。经过观察,我发觉该生有许多闪光点:爱劳动,讲卫生。于是,我利用早会课的时间,表扬了他。他当时满脸通红。后来在一次作业中,我发现他书写较工整,正确率也比以前高了,我给他画了个大大的笑脸。他捧着那本作业本,满脸笑容,眼中折射出喜悦的光芒,看了又看,然后小心翼翼地收藏起来。那一刻,我知道我的表扬生效了。渐渐地,他在课堂上举手的次数多了,作业也做得越来越好了。

总之,通过培训,我从中学会了很多,懂得得很多,并把这些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篇:关于外来工子女教育的调查报告

关于外来工子女教育的调查报告

内容提要

为了了解外来务工子女在家庭、生活、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状况,帮助学校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学校少先大队在全校外来务工子女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个别访谈法,开展了“外来务工子女现状”调查,并对调查情况作了基本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健全队籍,规范队务管理;春风化雨,实施关爱教育;享受成功,塑造健康心理。搞好外来工子女养成教育,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我们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

流动的花朵、焦点、关爱、健康心理、体验快乐、调查背景

我校地处城乡交界,这里云集了来自全国18个省、市、96个区、县的农民工和商人的子女等,我校在校生这两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1-6年级各一个班。外来工子女自身一方面沿袭父辈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能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生活自理能力强,能够自己洗衣烧饭,与城里孩子相比,他们显得成熟、懂事、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珍视亲情和友情。另一方面又在繁华的大城市中耳濡目染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他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他们的出生地与大城市生活有极其悬殊的差距,他们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生活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也有的养成了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良习惯,他们有的学习上落后,有的纪律上松懈,思想上不求上进,甚至有少数违法乱纪,这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搞好外来工子女养成教育,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我们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

为了了解外来务工子女在家庭、生活、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状况,帮助 学校制定有效的教育策略,学校少先大队在全校外来务工子女中,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个别访谈法,开展了“外来务工子女现状”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回收率98%,经审核和复查,所回收问卷的有效率达100%。个别访谈对象为1-6年级随机抽5个同学,共计30人次。本报告主要依据以上调查和研究活动。

调查情况及基本分析

(一)外来工子女流动性大,给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中国是人口流动大国。2004年底,中国流动人口达到1.4亿。在外来人口中,一头是白领精英阶层,云集了全国一批青年创业精英,博士硕士成群;另一头是“蓝领”打工阶层,其中农民工占一半以上,初中以下学历者居多。外来工数量如此的巨大使外来工的问题成了不可以不重视的问题,而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状况,更是外来工问题中突出而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外来工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的收费、学习环境等问题一直颇引人关注,但一直没有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外来工子女入学难问题成为社会的焦点。

从2000年,学校正式接受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子女,尤其是近一两年来,外来务工子女的就学人数呈逐年快速上升的趋势。同时,由于外来工流动性大,其子女随父母务工流动就读学校的改变也比较大,往往是“来有影,去无踪”,有的还在学期中途才来,常常又不辞而别,不知去向。不少来时无学籍或学籍不完整,去时也不办理手续„„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难以科学规划教育事业发展,难以准确掌握外来工子女新学期就读的具体人数,合理安排师资和经费,另一方面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二)外来工子女自信心不足,幸福感强。

调查中,对于“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一项,统计数据表明,24%外来务工子女认为自己是聪明的,12%认为自己不聪明,64%不置可否。表明外来务工子女的自信心明显不足,自信水平低于其他儿童。

对于“是否认为自己在南京是幸福的”一项,60%认为自己是幸福的,35%没想过这个问题,只有5%认为自己不幸福。这充分表明,外来工子女的主观 2 幸福感强。特别是来自经济落后地区的地区的学生,感觉现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认为自己比原来幸福很多。

(三)外来工子女卫生习惯差,自我约束力弱。

在“你的指甲长了会自觉剪吗?”的卫生习惯调查中,41%的学生在老师的催促下才剪。坚持每周洗一次澡(春、秋、冬季)的只占60%,坚持一个月洗一次澡(春、秋、冬季)的占28%,甚至更长时间洗一次澡(春、秋、冬季)的占12%。因此,学校里出现了“黑手族”、“黑脖族”,甚至有些学生不懂得分季节着装。

在个人行为习惯上,出现了一些学生在教室里大声喧哗、上课听讲坐不住等现象,有的同学作业不规范,字迹不工整,书本用了一段时间总是卷起来,甚至有的学生餐桌当书桌导致书本上沾满油迹,还有的学生遇到家里来人,无法写作业,或者趴在窄窄的板凳上、软软的床上写字,导致书本皱巴巴的。

(四)外来工生活环境普遍偏差,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滞后。大部分外来工家庭经济收入不高,在外租住民房,一家人3-6人挤在一两间空间小,简陋低矮、光线不足,居住条件较差,不少孩子连一张书桌都没有,无法安静做作业。

通过对“父母文化水平” 的调查,发现学生父母的学历有35.4%为小学, 38.5%为初中水平,11.1%为高中水平, 1.8%有大专以上水平, 3.2%为文盲, 还有10.3%的学生不能准确说出自己父母的学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外来工人员的学历不高,文化程度几乎处于高中以下。同时,47.8%的孩子家中没有图书, 更不要说电脑和网络了。所以,外来工子女在家学习中遇到困难大多数选择放弃,父母不是不能解决,就是忙于生计,爱学习的会记住第二天问同学或老师,贪玩的抛之九霄云外,这也是家庭作业无法100%上交原因之一。

调查的思考及对策

如何做好外来务工子女教育工作,让他们拥有平等的受教育工作,成为每一位少先队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我从少先队辅导员的角度,就做好外来务工子女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健全队籍,规范队务管理。

外来务工子女基本没有队籍记录,大多数学生不了解队知识,甚至有的根本没有加入少先队组织。因此,学校大队部在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可以以“入队十知道”为主要内容,对新来的“流动花朵”进行队知识培训,填写队员登记卡,组织参观队室,在队旗下重温入队誓词,让他们重新过上组织生活,感受队组织的温暖,实现在队组织中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

(二)春风化雨,实施关爱教育。

1、对外来工子女实行优惠收费政策,体现对外来工子女收费的公平和照顾。

针对大部分外来工家庭经济收入不高的实际情况,南京市对外来工子女就读公办小学的,收费09年2月实行与当地学生相同的收费标准相同的政策,让外来工切身感受到当地教育的公平和政府的关心。

2、开展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大学生“手拉手”活动。

由于我校队员来自五湖四海,许多队员家庭条件较为困难,是大学生实践基地,每学期开展“手拉手”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情感体验教育。我校先后和南京师范大学、南师大附校、南京财经大学开展了“走出去,请进来”手拉手爱心支教、捐书活动。这样的活动让孩子知道了:扶贫帮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困难中有人援手,只有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才充满爱。知恩图报,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让队员们意识到:决心将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关爱以及老师的教导转化为一种动力,那就是努力学习,争取早日回报社会,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开展大学生与小学生元旦节和六一儿童节联欢。中队的队员们在大、中队辅导员指导下自策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有:独唱、游戏、集体舞、校园剧等等,无不说明他们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大学生与小学生共同“走出去,请进来”联欢,处处享受着体验的快感与成功的快乐。

3、社会力量关心外来工子女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假日夏令营活动。从调查中发现,外来务工子女中有相当一部分觉得暑假太长,不愿意过暑假,“没意思”、“太孤单”。记得2007年8月1日,我校有15名少先 4 队员和铁路干警子女共同活动一天,上午冒着酷暑到尧化街道尧林仙居社区发放火车提速宣传单,中餐吃肯德基,下午来回乘坐动车组客车,感受动车组客车的快速和安全的重要性,游玩常州恐龙园,晚餐吃大娘水饺,特别是穿越侏罗纪让少先队员们释放激情,开心极了。我校大队部组织学生参加假日夏令营活动,弥补了他们的心理缺陷,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

4、发动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扶。

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政府行为为主固然重要,但外来工及其子女在务工地总体上是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更多地给予关注、帮助和扶持。学校要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家长要挤出时间多与孩子沟通,关心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娱乐和安全,提高家教水平;社区(村居)和企业要开放现有教育资源,努力创设校外活动场所,举办健康的社区文体娱乐或兴趣小组及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外来工子女参加;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要发扬各自优势,把更多精力和爱心倾注在外来工子女身上,加强对他们的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和法制安全等方面教育,发动社会各界和海外三胞捐资办学、助学、奖教、奖学,组织开展“大手拉小手”、“老少同乐”等健康有益活动;协调和引导企业特别是外来工比较多的规模企业给予员工子女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如腾出适当的厂房改造为活动场所,让员工子女在放学后父母尚未下班这段较长时间内有地方活动。

(三)享受成功,塑造健康心理。

培养外来务工子女的自信心尤为重要。少先队组织应积极创设活动载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队活动,为“流动花朵”搭建展示自我、享受成功、体验快乐的舞台,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如:为帮助他们跨过语言障碍关,大队部可以举办“我爱我的家乡”演讲比赛,鼓励他们从讲述自己家乡的生活开始,敢于开口说话。开展“歌颂祖国六十周年”征文和演讲比赛,“歌颂祖国六十周年”征文和演讲比赛得到了区文化局和电视台的评委们赞叹不已!“庆元旦迎新年”和“庆六一”文艺汇演,文艺汇演节目形式多样,有相声、舞蹈、歌表演、独唱、课本剧、小合唱、快板等,同学们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给他们提供展露头角的机会,每次活动开得轰轰烈烈,影响深远。特 5 别是儿童节那天,同学们穿上了整齐的校服,新队员进行了庄严的宣誓;曾经有南京教育电视台、南京卫视记者慕名而来,他们一直称赞:“没想到这样的学校,大会的程序有条不紊,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真是出乎意料!”南京教科频道和栖霞卫视几次播出活动内容,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赞许。

(四)创设载体,培养良好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少先队大队可通过开展“读一读”活动,即诵读古诗文和学习文明知识,帮助外来务工子女从中领悟我国几千年的文明文化,树立做一个“文明学生”的目标。在新学期开学后第一周和第二周对全体“流动花朵”从校纪校规、学习常规、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安全道德等方面进行集中培训,并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规范“流动花朵”的言行。

总之,只有政府进一步重视,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学校加强教育和管理,社会各界更多关心、参与,多管齐下,外来工子女这些“流动的花朵”、“飘飞的蒲公英”才能在我市“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义务教育”,共沐阳光雨露,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让“流动的红领巾”飘起来》

谢金土

2、《关于长沙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的调查与思考》 廖敏

附:外来务工子女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你好!为了了解你的学习情况,家庭情况,我们设计了这份问卷。请你按实际情况进行填写。请你在你认为最合适的选项序号上打勾。

1、是否认为自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①是

②否

③不知道

2、是否认为自己在南京是幸福的?

①幸福的②不幸福

③没想过这个问题

3、你的指甲长了会自觉剪吗?

①在老师的催促下才剪

②从来不剪

4、在春、秋、冬季多长时间洗一次澡?

①每周一次

②半个月一次

③1个月一次

④更长时间

5、你有自己的书桌吗?

①有

②没有

③餐桌当书桌

6、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认真书写吗? ①能

②不能

③有时能,有时不能

7、学习上遇到困难,你通常会怎么做?

①问同学

②问老师

③问家长

④放弃

8、你父母最高的文化程度是:

①小学

②初中

③高中及高中以上

④文盲

9、你家有多少本课外书?

①0

②5本以内

③10本以内

④更多

10、你觉得暑假过得怎样?

①没意思,太孤单

②回老家愉快

11、您的家庭每月收入是多少?

①2500以下

②2500—4000

③4000以上

12、在您打工的过程中,您的孩子转过几次学? ①1次

②2次

③3次及3次以上

13、你父母每天都能检查孩子的家庭作业吗? ①偶尔

②经常

③从不检查

第三篇:子女教育心得

子女教育心得------个体成长

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家庭无法给与的培养团队精神和培养独立性的教育环境。平时上班比较忙,下班后还要兼顾孩子的教育,所以教育孩子不能“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即对孩子要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引导孩子学会学习。

习惯的的重要: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再也没有什么比习惯养成更重要了。大量事实证明,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从习惯培养开始。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导师,应该教会他们学会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譬如在答应孩子的事情,都要尽力做到,给孩子一个诚实的典范,身先士卒;亦如要求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收拾自己的房间等,疼爱但不娇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使他受益终生。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吸引孩子热爱学习、引导孩子学会学习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爱学”是“会学”的前提,而“会学”是“爱学”的保证,“会学”才能“学好”。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须要掌握一些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计划完成、认真写字、慢慢看课本、整理错题、随手笔记、无私帮助同学、高效率考试、自由自在的作文等。最有用的真东西是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的。教育孩子不要想的太复杂,抓好了习惯培养、学习这些要点,就能在繁忙的工作中兼顾好子女教育。

树立榜样,小朋友发自内心的一句话: “爸爸,我也要像你一样‘高绩效’!

第四篇:惠州外来工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惠州市外来工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调查小组成员:叶晓莎 陈禹姒 蔡晓静 陈招东 项目负责人:叶晓莎

【摘要】本文通过对惠州地区外来工以及他们的子女分发问卷,并走访中小学的方式,调查了惠州地区外来工子女的教育现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惠州市的外来工子女的教育存在着地方政府对待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积极性有限,外来子女就读难、户籍政策制约着外来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等问题,就此我们给出了一些分析以及建议。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劳动力在各个地区间频繁流动,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去了大城市寻找更多的机会,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外来工现象。

外来工毫无疑问是一个城市快速发展的主动力所在,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他们,他们为城市的经济贡献了很多,可以说一个城市的GDP的支撑者大部分都是这些辛苦的劳动者,外来工。但同时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外来工在为社会财富作出贡献的同时,却往往牺牲掉了自己的家庭,他们的子女抑或成了留守儿童,抑或跟着父母四处在奔波,很难像一个城市的孩子那样拥有稳定的生活。

许多外来工背井离乡到非故乡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贡献,但却不能拥有和当地人一样的权利,甚至遭受很多的不公,特别是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他们有时需要面对着高额的择校费,有时需要面对其他城市人的不公歧视,有时只能分配到不好的教育资源,而这些,仅仅凭他们个人很难改变。外来工的努力贡献与其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成了巨大的矛盾,他们的心声需要被聆听,所以我们觉得很有义务去了解他们,去让更多人,去让社会了解这些问题,让媒体曝光,让政府更加重视。我们希望能为这些外来工尽一点微薄之力,哪怕只改变一点点。

二、调查对象及调查内容

1.调查对象与方法

我小组成员在2015年的7月到2015年的9月为期两个月的暑假时间里以惠州的外来工以及外来工子女为调查对象,对外来工子女的教育现状进行调查。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调查的方式在惠城区、淡水等惠州地区发放问卷,以及通过问卷星在网络发放问卷,调查总共发放了120份问卷,回收了116份,回收有效问卷率为99.5%。具体分布:

惠城区50份,淡水惠阳地区30份,惠东地区40份。2.调查内容

根据研究的目的,并结合相关理论,本次调查的内容除了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之外,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主要就读于什么样的学校、(2)通过何等渠道进入到该学校(3)择校程序是否与本地子女有巨大差别(4)存在什么样的困难(5)在学校内孩子的成绩如何、(6)子女是否适应当前的环境(7)在学校中与当地的孩子的交往中存在着哪些问题与矛盾(8)家长是如何帮助解决这种问题的(9)目前最困扰外来工子女教育的问题是什么(10)来人员对于当前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有什么期望与建议等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外来工子女教育的现状

20世纪年代中期,响应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设并大有繁荣趋势,我国愈来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涌入,或创业、或打工,形成了颇为壮观的外来民工潮。就经济发达地区而言,民工潮为之提供了丰富劳动力资源,为其经济的迅猛、快速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劳动力基础,就外来工而言,也较大程度增加了家庭收入,相应地改善生活质量。但在双方互惠发展的同时,也凸现不少与建设和谐社会、全面发展观不和谐的音符,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其中以外来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尤为突出,它不仅呼唤义务教育体制的调整,也呼唤多方面的制度创新。虽然广东省各地级市政府及各县区政府积极采取应对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仍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关于惠州地区的外来工人员基本情况

1、外来工人口数量

近二十年,伴随着惠州工业企业的崛起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吸引、容纳了大量的外来人口。数据显示(图1),惠州市常住人口从2004年的363.18万人到2013年的470万人,10年间,惠州常住人口增加了106.82万人,平均每年增长10万人以上。10年间,惠州的户籍新增人口也超过了50万人。

图1 点评:从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数字对比来看,我市户籍人口较少,较多是常住人口。

2、外来工的构成

外来务工人员以青壮年为主,他们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大多是中学毕业便出外务工,而且,大部分来自中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活环境差,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是经老乡介绍而来到同一个地方打工。文化教育基础薄弱,很多人受教育的机会和程度较少、较差,因而决定了他们受教育程度总体上仍处于初等阶段,以小学、初中居多。惠州,据有关资料显示,外来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占7.0%,小学的约为12.3%,初中的约为50.6%,高中的约为13.7%,大专的约为2.5%。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文化程度较高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但总数不多。

3、工作情况

外来人口以经济活动为主,据我们在实地考察惠州地区时得到的数据,主要 3 把外来人口分为“四类”,一是“白领”,以人才引进为主,有较高的学历,他们思想、工作、生活比较稳定,约占10%;二是“蓝领”,以打工为主,居住相对集中分布在工厂企业,约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6%,;三是“灰领”,即自由职业者,以小商小贩为主,约占总数的12%;四是“黑领”,即“三无”人员,居无定所,素质较差,对社会危害较大,约占2‰。

从上述分类可见,在外来工群体内收入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从我们调查的数据(图2,外来工月收入柱状图)可看出月收入5000以上只占总外来工人数的7.79%,这部分高收入人群即“白领”;月收入3000-4000元的占总外来工人数的28.57%,这部分人群数量大,即占外来人口总数76%的“蓝领”;仍然有部分外来人群的月收入低于1500元的,占总外来工人数的14.29%,仅能维持温饱状态。

图2 在社会保障方面,外来务工人员中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所占比例不是很高,只有管理人员才签订劳动合同。“三金”的缴纳(“三金”指养老保险金,4 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比例较小,但工伤意外险等政府规定的基本都有。

4、生活情况

⑴收入尚可,但生活仍处温饱状态。

外来工多数来自相对贫困的地区,主要是农村和欠发达城市。他们带着对物质文明的追求和改变眼下生活状况的渴望,来到他乡打工谋生,然而由于他们普遍文化素质较低,身在他乡人际关系网局限,缺乏起码的职业技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只能甘居下风,从事一些报酬低廉的简单劳动。收入的低微直接使外来工的生活质量远远低于城市一般水平。虽然普遍收入一般,但每年还要寄钱回老家。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住在出租房,居住条件不太理想。总的来说,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只能处于温饱状态。

克扣拖欠工资现象依然存在。虽然近年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整治,惠州地区外来工被克扣和被拖欠工资的现象已经大幅减少,但由于外来工多为临时受雇的劳动者,且受雇企业操作的规范性并非都能保证,克扣和拖欠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时有发生,不能按时拿到应得的工资仍是导致外来工生活贫困的重要原因。据调查,有的外来工曾有工资被拖欠或被克扣的情况,发生不止一次的人占,的外来工认为按月取得工资有点难,的乡卜来工则认为很难。解决工资被拖欠和被克扣问题仍是外来工当前最迫切的要求。

⑵精神生活状况不佳

缺少家庭温暖。早期外来工二般都是只身出外创业,长期与亲人相隔两地,由于与家人、亲戚、朋友减少了面对面的亲情互动,又无法融人城市社会,外来工在情感方面存在严重的缺失,长期处于情感需求与情感实现的矛盾冲突之中,近年来,出现越来越多的外来工携家带眷到他乡谋生的现象,也正说明了外来工对 5 正常家庭需求的增强。

文化生活贫乏。外来工在工作之余的娱乐活动非常单调,选择利用,业余时间到购书中心看书或读报的人极少。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外来工人员不能很好的融入当地的生活中,认为当地人看不起他们,对他们或多或少有歧视。但据我们在采访各地区的当地人时所知,他们对外来务工人员通常持比较客观的态度,一方面他们认为外来务工人员能够推动本地区经济增长,促进当地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人多地杂,也造成了混乱,由于各地风俗习惯不同等,一些外务工人员会因为某些误会而和本地职工或者上层发生冲突,甚至会上升到寻衅滋事,二、外来工子女教育的基本情况

⑴在子女教育方面,调查中的66.23%外来工选择把孩子携带在身边,在惠州当地就学。把孩子带在身边的外来工说,爷爷奶奶等长辈年迈,家里没有人能够照顾孩子的学习起居,并且大城市有比家乡好很多的教育资源,他们希望孩子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这部分孩子并没有在适龄期进入城里的课堂学习,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外来工的子女入学关卡多,手续复杂,而他们并不收悉这些流程,因此有25.98%的外来工孩子并没有在本地就学,其中,有11.69%选择留守老家就学,接受采访时他们的父母说,孩子带在身边,不仅给自己加重负担,而且对孩子也不利。有些外来工因为工作的不定性常常要变换居住地,使得孩子被迫不断地转学;另外,孩子在家中成长环境比较熟悉,家里有长辈可以帮忙照看孩子。有14.29%选择在另一个城市上学,据采访结果得知,这部分孩子大多选择离父母工作地方相近的城市或者隔壁城市上学,原因有相关手续不齐全不被本地学校接纳,或因为户籍原因而没有可供学位就读,从中也不难看出,虽然政府在外来工子女教育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学校对外来工子女歧视的情况还是存 6 在的,外地孩子在受教育方面还是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还有些外来工人员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而选择去其他城市的名校就读,这部分人群就是上文所提到的“白领”,他们待遇较好,足够支付更高额学费。当然,数据显示,还有7.79%没有读书,或因为成绩太差而辍学,或因为家庭条件太差无力继续读书,早早出外打工,成为新一代的外来工人员。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外来工还是很重视子女教育问题,并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奋斗着。从数据中也不难看出,有68.83%外来工认为关于孩子的学习,应该由老师和家长共同协作;但仍有18.18%外来工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学校的事情,家长无需插手,反映了小部分外来工在思想上还是不够重视子女教育问题的,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没有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通常抱着能读最好,没得读也没关系的态度。

图3 图4

⑵外来工生活环境普遍偏差,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教育滞后。大部分外来工家庭经济收入不高,在外租住民房,一家3-6人挤在一两间空间小,简陋低矮,光线不足,居住条件差,不少孩子连一张书桌都没有,无法安静做作业。通过对“父母文化水平”的调查,发现学生父母的学历有35.4%为小学,38.5% 7 为初中水平,11.1%为高中水平,1.8%有大绝大多数外来工人员的学历不高,文化程度几乎处于高中以下。同时,47.8%的孩子家中没有图书,更不要说电脑和网络了。所以外来工子女在家学习中遇到困难大多数选择放弃,父母不是不能帮助他们解决,就是忙于生计,爱学习的孩子会记住第二天去学校询问老师或者同学,贪玩的抛之九霄云外,这也是家庭作业无法100%上交原因之一。我们在对“父母认为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调查(看图5)中发现,24.68%的外来工父母觉得自己子女教育问题主要是物质生活水平较差引起的,20.78%的父母认为是家庭不够重视,可体现大多数父母都意识到自家子女教育的不足之处,但问题仍然难以解决。

图5

⑶入学机会公平问题。入学机会是衡量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指标,外来工子女的入学机会直接反映这一群体的受教育的平等权益问题。外来工子女入学机会问题具体反映在外来工子女的就学渠道和入学条件、入学率和辍学率等方面。①就学渠道。我们所选取调查地区外来工子女就学渠道大概有三种:乡村学校、城镇公办学校、城镇民办注册学校、城镇民办未注册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其中,三个地区外来工子女的入学以公办学校为主,总的比例达到55.84%。有的地区公办学校接收率稍低,如惠州蔗埔村等乡村有18.18%的外来工子女选择乡村学校;还有1.3%的外来工子女选择民工子弟学校。个别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外来工子女进入城镇民办注册学校或城镇民办未注册学校,占24.68%。(看图6)

图6 ②入学条件。2006 年 6 月全国人大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居住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标志着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成为以法律为依据的政府行为。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外来工子女的入学手续繁琐,有一定的“门槛”。就如东莞外来工子女入学手续有:暂住证、实际居住证明、流出地没有监护条件的证明、户口证明、计生证明等,然后向街道办事处申请开具“在京就读证明”等。泉州外来工子女入学手续虽然较为简单,但至少也要提供“暂住证、婚育证、务工证”,“三证”不齐全的外来工子女,较难找到学校入学,即使手续完整的外来工子女,有的 9 仍可能被学校以学额已满为由而拒绝,只能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申请统一安排。

③学校收费。为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价格〔2005〕309号)精神,广东省教育厅文件通知,我省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级各类民办中小学校的收费实行政府定价管理。收费项目统一为学杂费、住宿费、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民办中小学校学杂费包括学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体检费,标准由学校提出书面申请,按隶属关系报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同级价格主管部门根据该校近三年生均教育培养成本和合理回报率制定。民办中小学校的回报率暂试行:省一级学校不超过生均培养成本的8%、市一级学校不超过7%、县(区)一级学校不超过6%、一般学校不超过5%。承担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民办中小学校,应按省规定的范围和财政补贴标准对学生相应减收费用。民办中小学校学生住宿费标准由学校按实际管理费用和成本提出,经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执行。民办中小学校的代收费和服务性收费,参照公办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管理。民办中小学校应按学期收取学杂费,不得提前向学生预收学位费。学校自行组织学生入学考试,不得向学生收取报名考试费。课题组调查发现,有57.14%外来工家长认为学校收费一般,还有16.88%的认为学校收费合理。但是,调查中仍发现个别城镇中心学校仍以学额有限为由,以家委会、XX 协会或外来工用人单位的名义变相收取借读费、“赞助费”、“捐款”,增加外来工子女的教育负担;而民办外来工子弟学校收费不低,每个学生每学期收费为:小学为 600 元,初中为 600-1200 元不等,这对收入较低的外来工家庭有一定的经济负担。从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还是有部分家长觉得学校收费不合理,总占25.97%。

图7 学校收费合理与否分布图

⑷学校教学设施不足。虽然绝大多数的外来工子女被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但据调查,许多是城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和城郊、乡镇的学校,只有少数被安排在经济开发区新建学校和城市里的优质学校。总的来看,公办学校由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和学校长期积累,教育教学设施较为完善。

(二)外来工子女接受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1、地方政府对待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积极性有限,外来子女就读难。

近年来,中央政府分担的财政性教育事业费的比例一直是 11%左右。以2004 年为例,中央财政收入占财政收入总额的比重为 54.6%,而中央财政性教育事业费是地方的9%。1而我国不管是政策上还是法律上对各级政府的教育投入比例都无明确规定,使政府投入责任模糊,既违背了教育资金使用的经济性,也有失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地方政府既是中央义务教育政策执行者,也是地方居民利益的代言人,这种双重代理身份促使了地方政府在执行中央政策时候进行多方的“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这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地府政府弹性化空间,导 致了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规避,或者是有选择执行、部分执行。在如何制定外来工子女入学政策方面,地方政府存在着两难选择:如果这个政策口子开得过大,那么有可能导致更多的外来工子女该地区,从而给本来就承受外来工子女入学巨大压力的地方政府带来更多、更复杂的问题,甚至影响到常住人口子女的入学;如果不开任何口子的话,又有可能影响到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的很好解决。外来工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缴纳各种税费,城市吸纳大量的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无疑是增加流入地外来工用工成本。地方政府在计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通常以本地区常住人口为基数,往往外来工的贡献排除在外。长期以来,城市习惯将外来工看成一种廉价劳动力,并没有考虑城市承受能力和外来工融入城市问题,回避外来工参与分享城市公共福利和公共设施的诉求,外来工群体的发展和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等并没有进入在城市发展规划之中。

外来工子女的大规模流入对地方的教育资源构成压力,也会影响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方面的政绩。“教育强区”核心指标包括了生均经费、生均占地建筑面积、学班人数等量化指标。

2、户籍政策制约着外来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

户籍政策构成了政策性排斥。户籍政策远超越了人口登记和统计的功能,成为了政策性排斥的基础。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制度、教育制度被人为地贴上了户口标签,增加外来工融入社会的成本。户籍政策阻碍了外来工社会地位的向上流动,被排斥到低端的次级劳动力市场,成为了城市社会的底层。与此同时,因为户籍的差别,城市人有一种优越感,加剧了对外来工的偏见,排斥了外来工群体融入社会主流。

3、教育环境指数参差不齐也是外来工子女接受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环境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现在人们还大多比较关心流动人口的子女能否入学。实际上,即使他们能够入学,问题也还没有完全解决,因此,作为从乡村到城市的孩子,他们与原本就在城市出生和成长的孩子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会遭遇许多新问题。无论是进入城市正规小学学习的农村孩子还是进入民办学校学习的农村孩子,都面临很大的问题。

外来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学公办中小学师资正规、管理科学、教学条件好,是外来工心中最值得信赖的学校,孩子们也表示在公办学校能学到更多知识。但是公办学校的收费对外来工家庭来说偏高,那在民办学校上学的外来工子女多是由于这个原因`。此外,公办学校教育环境中存在一个非常不利于外来工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即来自同学、老师、甚至学校的歧视,这导致外来工子女在心理上难以与学校教育环境相融合。

外来工子女在民办学校就学选择这类学校的外来工子女多是因为三个原因,即收费较低、心理上没有压力、升学方便。但是这类学校的教育环境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大部分都难以完成育人的责任并且作为外来人员子女上学主渠道的外来人员子女学校边缘化现象突出。

四、研究结论、原因分析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在子女教育方面,调查中的66.23%外来工选择把孩子携带在身边,在当地就学。

2.外来工生活环境普遍偏差,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家庭教育滞后。3.学校教学设施不足。虽然绝大多数的外来工子女被安排在公办学校就 13 读,根据调查,许多是城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和城郊、乡镇的学校,只有少数被安排在经济开发区新建学校。

4.入学机会公平问题。就学渠道相对较窄,三个地区外来工子女的入学以公办学校为主。入学条件方面:外来工子女的入学手续繁琐,有一定的“门槛”。至少也要提供“暂住证、婚育证、务工证”,“三证”不齐全的外来工子女,较难找到学校入学,即使手续完整的外来工子女,有的仍可能被学校以学额已满为由而拒绝,只能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申请统一安排。学校收费方面:调查中仍发现个别城镇中心学校仍以学额有限为由,以家委会、XX 协会或外来工用人单位的名义变相收取借读费、“赞助费”、“捐款”,增加外来工子女的教育负担;

(二)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而在这一群外来工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子女。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随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则有近2000万。他们当中,失学率高达9.3%,近100万名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上面我们已经分析惠州市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那具体的原因是什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以下四点原因:

一、长期形成和执行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体制,致使地方政府职责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办学经费不落实,各地政府在对待外来工子女教育的问题上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无义务,无责任”的境地。另一方面,在这个体制下户籍成了享受义务教育的主要依据,而外来工子女具有明显的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相分离的特点,这就导致外来工子女无法公平享受义务教育的优惠政策。

二、现行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不够协调,外来工可以自由的进入城市,但是在户籍上依然对外来工的身份、就业、教育等起到牵制的作用。不论 14 这些外来工的子女是在家乡出生被父母带到城市,还是出生在城市而且生活在城市,在所居住的城市都很难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他们被排斥在城市和乡村的教育体制之外,因此只能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农民工子女被迫就地接受教育需要支付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外来工收入水平一般都比较低下,面对高昂的借读费和赞助费,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由于我国教育资源非常有限,公办学校容纳量有限,公办学校大都是按照学校学区内常住人口的数量设置班级容量,根本没有为流动人口预留容量,因此外来工子女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仍然是农民工子弟学校。但是因为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弱,管理差,流动性大,而且学习环境较为恶劣,这使得外来工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无法接受正常的,良好的义务教育。

四、外来工子女受教育保障制度缺失。外来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要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然而当前相应制度及法律、法规的空白与缺失,造成了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窘境。现行《义务教育法》不能适应人口流动趋势发展,虽然各地都对外来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是在实际中,外来工子女教育没有明确的管理办法,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没有明确的全国统一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这类学校几乎处于自发办学状态,比较混乱。

(三)对策思考

1.改革户籍制度。户籍制度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的改革创新,取消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取消对外来工子女的限制,加快我国现行义务教育制度体制改革,实现城乡公平,地区公平的义务教育制度。国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和要求,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按照人口普查是的标准,来确定中央对各级地方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支出,减免学费或取消公办学校的“借读 15 费”和“赞助费”等,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基础问题。各地政府应将外来工子女教育问题纳入地方预算,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予以补贴,日高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或者更直接的为这些民办学校立法,促使民办教育合法化。2.探索建立适应“就地入学”的管理工作机制。其中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例如,在法国16岁以下的适龄儿童,无论国籍是否是法国,都能够享受跟当地孩子同等的教育机会和权利,没有任何差别。法国人的观念是对社会来说,这些外来人口既然来了,那教育就是最好的融入渠道,同时让他们受教育也避免了未来可能产生的失业,犯罪问题。美国实现的是教育凭证制度,即有户口所在地教育管理机构给学生发放就学凭证,学生可以用它在异地学校上学,学校则拿到的教育凭证向政府兑换教育拨款。我国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外来工子女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合理整合资源,竭力增加投入,尽量降低成本,全面提供援助,保证外来工子女“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3.解决法律法规与政策实施间存在的矛盾。《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要重视解决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外来工流入地政府有能力也有义务为外来工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机会。流入地政府要制定外来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收费标准,减免有关费用,做到收费与当地学生一样。对违规收费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予以查处,加强对学校建设的监督检查工作。

4.加大投资公办学校的力度。适当扩大公办学校的学生容纳量,适当放宽条件。地方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完善保障外来工子女 16 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5.大力扶持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各级政府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兴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部门要给予农民工子女学校合法身份,大力支持其发展,增加农民工子女就学机会,减轻公办学校压力。

6.加强外来工对子女的教育观念。由于外来工子女入学较难,因此部分外来工对子女教育不重视。在努力改善外来工子女入学环境的同时,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外来工送子女入学教育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外来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

五.参考文献

1.王海全 王文科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制度改革探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8年 第4期

3.广东省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情况及建议 http:// 4.广东超过半数公办学位提供给外来工子女读书 南方日报 2014-09-16 5.广东外来工子女遭遇入学困境 南方日报 2012-9-13 6.吕庆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缺失与社会风险及其应对》现代教育管理 2009(5)7.王越卿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现代妇女(理论版)2013,(11)

8.王艳霞《教育公平视角下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理论学习(山东)2012,(1)9.翟春阳《在哪缴税在哪上学》中国经济时报 2006 10.《关注外来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 11.张学东 《社会支持视角下外来工子女的城市就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调查和分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12.钟小泽《 外来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年4期

13.冯凤莲《 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读写算(教研版)》-2013年10期

14.甘满堂 郑燕娜 《“融合”政策背景下的“隔离”--当前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讨》中国社会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

15.欧阳德辉; 谭宇川;《 大亚湾区实行12年免费教育,保证不落下一个孩子》 16.许鹏飏 《 关于农民工子女社会融入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校外教育 17.肖珈; 范玉鹏;《新时期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现状及培育路径探析》学理论 , Theory Research, 2014年28期

18.李平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政策:变迁、反思与改进 和学新》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4年06期

第五篇:外来工子女教育心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外来工子女教育心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化的不断深化,以外来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研究外来工子女教育,可以管窥全镇人口流动的趋势,把握进张坂镇就业人员子女教育的特点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

我校地处泉州台商投资区惠南工业园区的东部边缘,相距仅1公里。近些年来,惠南工业园区经济不断的发展,外来打工人员已达数千人。自2006年我校被惠安教育局列为接纳流入外来工子女入学学校以后,我校外来工子女剧增,达275人,占全校总人数的41.3%。这些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复杂、经济状况不好,他们的学习、行为习惯较差,给学校工作增加了难度。

一、外来工子女教育现状

(一)对外来工子女家庭环境,教育现状的考察。外来工子女也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他们也必须得到关怀,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培养。但是外来工子女作为流动人口中的脆弱人群,受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外来工子女的家庭教育很多是处于“隔代教育”“单亲教育”中,还有的是家庭教育缺失,同时很多外来工自身素质也不是很高,所以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很多不好的习惯;在学校教育方面,绝大多数外来工子女是在民办学校上学,相比于公办学校而言,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尤其在德育、智育方面要差些。由于受文化程度的限制,这样造成家长现代教育意识淡薄,缺乏家庭教育观。大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对子女的责任就是将孩子抚养成人,能否成才全靠学校和孩子自己,家庭教育没有明确目的。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方法简单,有的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对外来工子女的行为习惯,性格心理特征的考察 通过对这些孩子的接触,我感到这些孩子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很强,大到自行坐车回外地老家,不用父母陪同。这与班级中土生土长的孩子相比反差很大,城里孩子结伴到市中心去玩,走散后,迷路回不了家。外来工子女回到家能帮助父母做家务,搞卫生,做饭,甚至做生意,里里外外一把手。这些孩子的家务活非常重,父母在外忙生计,家里就全靠孩子自己去做。在学校,这些孩子在卫生值日工作中也体现出与同龄孩子不同寻常的动手能力。做事一板一眼,条理性强。他们勤劳,简朴,不娇气。他们的习惯行为不适之处又表现在穿拖鞋进校园,随地吐痰,乱扔纸屑,同学间交往,脏话满天飞,坐无坐相,站无站相,课间爱打闹,纪律散漫,不太讲卫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表现出似乎“野性难驯”的状态。这与他们过去生活在农村,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爷爷辈对他们缺乏管束,来到父母身边后,不是一下子就能调试过来。

(三)总体表现。在调查中让学校教师和领导就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的“总体表现”作了比较,结果认为“远不如本地学生”和“比本地学生稍差”的教师分别为6.3%、48.7%,学校领导分别为14%、62.8%,认为二者总体表现“差不多”的教师与学校领导分别为41.8%、23.3%。根据对教师的调查。

二、外来工子女教育对策的探讨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冷静思考分析,积极研究,寻找出摆脱困境、切实提高德育效果、促进外来工子女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途径。

1、高度重视,把对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列入学校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城乡结合部农村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研究》之中,由校长亲自负责。同时将对外来工子女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列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定期考核。

2、放宽借读条件,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正规、优质的教育。为尽可能帮助外来工解决子女的就学问题,让他们接受同等正规的教育,学校将外来工子女同本地同年级的孩子放在一起编班,并对不符合接纳条件的家境困难的学生减免其择校费、借读费和杂费等。

3、公平公正对待,让外来工子女倍感关爱。外来工子女大多数生活在农村,环境艰苦。由于父母奔命于工作,他们缺乏关爱与情感交流。所以这些孩子普遍敏感,感情脆弱,性格孤僻。进入新的陌生环境学习,他们渴望得到平等的交流。

4、建立互学互助小组,共同进步。由于地区与教材的差异,外来工子女没能与本地孩子处于同一起跑线,他们学习上有很多困难。为此,学校要求各班组建互学互助小组,举行“手拉手”活动。本地孩子在向外来工子女学习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向他们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尤其帮助那些未学过英语的同学。同学们教说普通话、互学方言,补习缺漏、解答现学难题,帮助学习、帮助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尝到了助人的乐趣,体会到了人情温暖。他们在这里学习、生活,能不感到幸福和快乐吗?

5、开展讲文明卫生活动,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评比竞赛,促使外来工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习惯决定孩子一生的发展。英国诗人德莱敦说:“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在外来工子女中,不讲文明,不讲个人卫生、公共卫生和秩序的现象较为普遍。如何让他们尽快地养成文明卫生的习惯呢?开学初,校长就亲自为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教育,对他们来到学校学习表示欢迎,对他们在学校学习、行为表现提出了具体的要望,激起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对学习的渴望。学校少先队、共青团开展了“仪表、卫生、纪律、礼貌、两操”五项日常行为规范评比竞赛,每天检查,每周小结,评比结果公布于大黑板上,并给获胜班级颁发流动红旗。各班在活动中确定重点帮扶对象,教育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集体的荣誉感依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自己的成功也离不开艰苦的奋斗。这样,外来工子女在一次次的班级竞争中经历了培训,学会了文明,感受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做好外来工子女教育的两个层面。即要发挥好学校的主体作用,又要加强家庭教育这个基础阵地,再结合多方力量,不断改善外来工子女的现状,纠正他们自身存在的不足。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让孩子们在和谐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下载外来工子女教育培训心得[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来工子女教育培训心得[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心得体会:子女教育心得

    优秀心得体会:子女教育心得 孩子,是每一位父母心中的宝贝,我们都盼望着她们茁壮地成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除了老师之外,父母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至关重......

    贫困家庭子女教育调查研究心得

    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风险的社会,随着时光增长的不只是年龄,还有扑面而来的风险。 坦白地讲,这并非危言耸听。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听说过“大头娃娃”的故事,后......

    关爱外来工子女

    关爱外来工子女 四年四班郭凯荔 班级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受到不同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复杂的。作为班主任,必须帮助他们端正学习动机,才能培......

    外来工社会工作服务

    外来工社会工作服务指引 1、外来工群体特点: ① 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数从事体力劳动。 ② 社会地位的半合法性与不确定性。 ③ 受经济发展周期性与政策制度变动性的影响较大,外......

    关爱外来工子女

    如何关爱外来工子女 江海区滘头小学 梁柳媚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来工涌入城市,成为这个时代特有的一道风景线。所谓“外来工” (外来务工人员),另一种说......

    单亲子女教育

    单亲子女教育存在的不足 马治民 成长环境的变化,使不少单亲子女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单亲孩子普遍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情浮躁,抑郁悲观,性格孤僻,好走极端,这种情况即为......

    农民工子女教育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随着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入到大城市,农民工问题应运而生,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当今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

    临时工 (外来工)安全管理制度

    外来工安全管理制度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对外来工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2内容 2.1因生产需要使用外来工时,用人单位应提前申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