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湖龙井解说词
西湖龙井解说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欢迎观看西湖龙井的茶艺表演。
展示茶具。冲泡西湖龙井我们选用晶莹剔透的玻璃杯以便于观赏茶舞。
1、冰心去凡尘
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所以要求冲泡者的身心和所用的器皿都要如荷花般纯洁。我们用开水再烫一边本来就已经干净的玻璃杯,使茶具做到至清至洁一尘不染。
2、鉴赏佳茗
请大家细细的观赏一下今天我为大家冲泡的西湖龙井的外观和形状。西湖龙井扁平光滑,形如碗钉,有着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四大特征。
3、清宫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细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我们将玻璃杯比作清宫,茶叶比作佳人,犹如清宫在迎接佳人一般优美动人。
4、甘露润莲心
乾隆皇帝将茶叶比作“润心莲”,我们用开水温润一下茶叶,起到润茶的作用。这样更有利于茶汤的泡出。
5、悬壶高冲
茶叶随着水浪翻滚,激发茶性。
6、碧玉沉清江
茶叶先浮在水面,然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7、观音捧玉瓶
观音菩萨捧着的白玉净瓶中的水可以消灾去病,救苦救难,我们将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预祝好人一生平安。
8、鉴赏佳茗
先观西湖龙井的汤色清澈明亮,香气带有淡淡的熟栗子香,滋味鲜爽甘醇。以上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西湖龙井的茶艺表演,谢谢大家。
第二篇:西湖龙井茶艺表演解说词
西湖龙井茶艺学习和表演
西湖龙井是我国的第一名茶,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号,现在统称为西湖龙井茶。同时西湖龙井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下面就关于西湖龙井茶文化做一介绍。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早在北宋时期,龙井茶区已初步形成规模,当时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北宋高僧辩才法师归隐故地,也是当年与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之处,苏东坡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到了南宋,杭州成了国都,茶叶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元代,龙井附近所产之茶开始露面,有爱茶人虞伯生始作《游龙井》饮茶诗,诗中曰:“徘徊龙井上,云气起晴画。澄公爱客至,取水挹幽窦。坐我詹卜中,余香不闻嗅。但见瓢中清,翠影落碧岫。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同来二三子,三咽不忍漱。”可见当时僧人居士看中龙井一带风光幽静,又有好泉好茶,故结伴前来饮茶赏景。
到了明代,龙井茶开始崭露头角,名声逐渐远播,开始走出寺院,为平常百姓所饮用。明嘉靖年间的《浙江匾志》记载:“杭郡诸茶,总不及龙井之产,而雨前细芽,取其一旗一枪,尤为珍品,所产不多,宜其矜贵也。” 明万历年的《杭州府志》有“老龙井,其地产茶,为两山绝品”之说。万历年《钱塘县志》又记载“茶出龙井者,作豆花香,色清味甘,与他山异。”此时的龙井茶已被列为中国之名茶。明代黄一正收录的名茶录及江南才子徐文长辑录的全国名茶中,都有龙井茶。
如果说在明代龙井茶还介于诸名茶之间的话,到了清代,龙井茶则立于众名茶的前茅了。清代学者郝壹恣行考“茶之名者,有浙之龙井,江南之芥片,闽之武夷云。”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还被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驰名中外,问茶者络绎不绝。近人徐珂称:“各省所产之绿茶,鲜有作深碧色者,唯吾杭之龙井,色深碧。茶之他处皆蜷曲而圆,唯杭之龙井扁且直。”民国期间,著名的龙井茶成为中国名茶之首。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积极扶持龙井茶的发展,龙井茶被列为国家外交礼品茶。茶区人民在政府的关怀下,改旧式柴锅为电锅,选育新的龙井茶优良品种,推广先进栽培采制技术,建立龙井茶分级质量标准,使龙井茶生产走上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道路。
从龙井茶的历史演变看,龙井茶之所以能成名并发扬光大,一则是龙井茶品质好,二则离不开龙井茶本身的历史文化渊源。所以龙井茶不仅仅是茶的价值,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的价值,里面蕴藏着较深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以上就是关于西湖龙井茶文化的介绍,希望对大家了解西湖龙井的文化有所帮助。龙井茶,虎跑水”,是闻名中外的杭州双绝。今天很荣幸为大家冲泡一杯润如莲心的龙井茶。
1、冰心去凡尘
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所以泡茶所用的器皿也须至清至洁。泡茶前我们用清水把本来就洁净的玻璃杯再烫洗一遍,以示对嘉宾的尊敬。
2、凉汤——玉壶养太和。
绿茶茶芽极其细嫩,若直接用开水冲泡,会烫熟了茶芽造成熟汤失味。所以要将烧沸的热水凉至80度左右再用来冲茶。这样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的水泡出的茶才色香味俱美。
3、清官迎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把优质的绿茶比喻成让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盛誉。“清宫迎佳人”即用茶匙把茶叶投入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4、甘露润莲心
向杯中注入约l/3容量的热水,可以起到润茶的作用。
5、凤凰三点头
冲泡绿茶讲究高冲水。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而水流不断,好似凤凰盘旋点头致意,也代表我们向评委老师点头致意。
6、观音捧玉瓶
佛教故事中传说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常捧着一个白玉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在这里我们借助这杯清茶祝福各位评委老师——健康平安。
7、春波展旗枪
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这就是龙井茶特有的茶相“旗枪”,茶人们称这个特色程序为“杯中观茶舞”,十分生动有趣。
8、慧心悟茶香
龙井茶香郁如兰而胜于兰,乾隆皇帝形容其香好比是“古梅对我吹幽芬”。现在让我们细细地闻一闻这龙井之香,看看能不能找到这种茶香袭人的感觉。
9、淡中品至昧
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冽,饮过之后,似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10、自斟乐无穷
品茶之乐,乐在闲适,乐在恰然自得。希望这清凉去火的龙井茶能为您带来一丝夏日的凉爽,谢谢。
第三篇:西湖龙井导游词
西湖龙井导游词.txt你看得见我打在屏幕上的字,却看不到我掉在键盘上的泪!自己选择45°仰视别人,就休怪他人135°俯视着看你。导游怎么讲解茶
各位早上好,新的一天开始了,XX导祝大家身体好,心情好,总之呢,想哪好、要哪好,哪儿就好上加好。
吃饱了没?(饱了)出门在外,自然比不上在温暖舒适的家中吃饱吃好。在家早饭都吃啥?肯定有牛奶,提供蛋白质,关键是能补钙。喝牛奶不舒服的,就喝酸奶。这大家比我懂。小日本这二十年长高了,说什么“一杯牛奶强健一个民族”。不管小日本是高是矮,是强是弱,我们坚决抵制日货。(拉近关系,站在同一战线上)
除了牛奶,我们还喝喝什么呢?世界三大饮料-----咖啡、可可和茶.咖啡可可喝多了刺激神经导致失眠,同时诱发身体机能紊乱。喝哪样既有品味又有营养呢?
好聪明的朋友哟,就是茶了.十大名茶之首呢?--------当然是龙井了。
(至于龙井是一个村名,一口泉名,一种茶名等等,李魁与李鬼,真正西湖龙井的产地产量销售方式等,大家都比我熟。我就省略了)
昨天呢,讲的是西湖的爱情故事;今天呢,就侃侃龙井传说。
(引用7CD华东线上某朋友的清帝为何下江南)
乾隆爱下江南,大家说说什么原因?爱江山,爱美人,爱游山玩水,还有呢?去找金庸小说中的生父海宁陈阁老?还有什么原因?做为一国之君,最关键的是社稷江山,国计民生。清朝毕竟是外来人口,非汉族正统,自然有人反清复明。所以,乾隆下江南还有平定叛乱、收笼人心、查看民情、监督漕运的目的。
同时呢,他也爱山川湖海、风雨雪月、琴棋书画,正因为如此他才长寿。
想当年乾隆慕名来到龙井村,微服私访到了一农家,就只一乖巧可爱的姑娘在家,见来者仪表堂堂、玉树临风,心中就像有只小兔儿扑扑直跳,拿出家中上等龙井准备泡茶。哪知,天公不作美,打雷了。乾隆无奈,忙说:“姑娘,可否将茶包好。他日定当重谢。”于是手上攥着龙井茶急冲冲往行宫赶,半路躲雨到一客栈,掏出茶叶,唤来小二:“用这泡茶,再炒二个小菜。”说完便长袍一甩,坐下了。乖乖,这下可不是露马脚了,而是龙脚了。小二眼尖,跌跌撞撞跑进里间。店主呢,正在清炒虾仁,让小二拿葱花,小二都已经吓坏了,哪有耳朵听,稀里糊涂地就把手上的龙井递过去。炒出来,呈上去,乾隆一看,虾仁光滑圆润,龙井翠绿晶莹,好一个清清白白。进口后,那龙井的幽香似乎能把人钻到玫瑰丛中去;那虾仁的酥软恨不得把人捧上云朵上去;那清淡的感觉似乎能洗尽数年来沉积的油腻。龙心大悦,给菜赐名:龙井虾仁。
打那以后,龙井虾仁名声大震,广为流传。烧给老公,拴住老公的心;烧给老婆,老婆好开心;烧给儿女,家中好温馨;总之,好处多多。杭帮菜的代表“西湖楼外楼”的龙井虾仁,周总理特别爱吃,请尼克松吃后,老尼更是赞不绝口。话又说回来了,上等龙井给炒着吃了,没得泡茶了,怎么办呢?正好,老天有眼,雨过天睛。乾隆又去姑娘家了。大家又笑了。这是茶翁之意不仅在茶,也在美人之心也。杭州的女孩聪明灵秀,诗词歌赋略懂一二;挺讨人喜欢的。聊聊天,喝喝茶,太阳下山了,就差“十八相送”了。因“满汉不得通亲”,乾隆先留一玉佩给姑娘,姑娘将心一横,家中余下的二两上等龙井全送给乾隆了。为什么的,从过去一直到现在,茶农的上等龙井绝大部分是要上送给国家的,余下的才可以卖,基本上是舍不得喝的。这下全送了,马上收龙井的官差来了,是要出人命的。两人都将信物各自藏在身上。
乾隆一人在外享福,可把大臣找坏了。干吗呢?宫中急报,太后有病,火速回宫。乾隆是孝子,立即快马加鞭回京了。太后一见皇儿没去找陈阁老,没带江南女子回来坏了祖宗规矩,平安回来,而且容光焕发、神采飞扬,心病就去了一半了。乾隆见太后呢,脾气有点急躁,有些胸闷,心口有点疼,眼睛有点花,腿脚有点浮肿,连忙责问宫女。此时,太后突然嗅到一股深谷幽兰香气从乾隆身上散出,就问何故。乾隆想:“坏了,这杭州姑娘还没怎么样,太后就知道了。”然后就把两人相识相知相留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全交待了,为了请求太后网开一面,亲自泡了一杯龙井呈给太后。
太后初品,觉得有一股清泉从上自下流入五脏六腑,带走了所有的不适;再品,觉得有一阵清香令自己飘飘若仙。连喝两杯子,觉得神清气爽多了,说话也有力了,身子骨也直了。“茶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身体呗棒”。乾隆见太后非常高兴,就将姑娘送的茶全给太后了。
两周后,太后胸不闷了,心不慌了,看得也清楚了,腿脚正常不浮肿了,觉得非常奇怪。问太医,太医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就问太后这两周吃了什么?想想,与平日不同的就是皇儿带来的龙井呀。太医忙请罪,说:“臣等疏忽,太后有恙,居然不知。唐代茶圣陆羽曾评龙井茶为天下第一茶;明代李时珍曾说“茶者,初饮明目,久饮健身。”听到此,太后找来乾隆,还想要姑娘家的龙井,乾隆正中下怀,问:“那姑娘呢?”太后说:“罢罢了,你们成全了我,我也圆了你们。”于是乎,龙井村的上等茶叶和那姑娘都一起进宫了。
其实呢,太后也没大病,按现在话说,就是由于吃得太精,缺少一些“四两拔千金”的维生素,尤其是VB了。龙井中含量丰富,在喝茶时自然顺便解决了这个营养问题了。
刚才提到周总理请尼克松在楼外楼吃“西湖醋鱼”“龙井虾仁”等特色菜。
(若时间充裕,简单地插小刀的“西湖与一个中国原则”以及“基辛格要三斤龙井茶”的故事。)
若不足,直接讲,尼克松听基辛格说中国的国宝除大熊猫外,还有个可以喝的龙井,帮我捎三斤回来。尼克松就在意了。到了楼外楼,尝龙井虾仁,尼克松故意问:“这个什么草呀?”周总理笑着说:“不是草,这是茶。”老尼问:“挺清香的,贵国很多吗?”总理说:“上等的不多,中等的不少。”老尼说:“那就送三斤给我吧。”总理心想:“这个老尼,我一年到头就三斤,上次全送老基,今儿又找我要。”,不过,总理仍笑着说:“今年的已送基辛格了,来年定送总统。”
堂堂美国总统,什么没有,还向中国讨茶?因为基辛格把龙井带回美国后,请营养师做化学分析,知道龙井里除了含有能美白、提高免疫力的VC外,还有许多特别有效的营养素。
比如说含钾。大家都爱吃咸,菜中放不少盐,盐的成份就是钠。钠多了,身体为了保持体内的水、电解质的平衡,要在体内潴留很多的水。水多了,血液就多了,而血管直径就那么窄,血压就上去了,就高血压了。而龙井中的钾呢,有帮助排钠的功能,自然就有降压的功效。
龙井呢,还含有茶甘宁。这是什么东东呢?它具有降毒的作用,当初神农氏为了尝百草救死扶伤,中了毒,正是因为吃了茶才救回一命。茶甘宁还有一个作用,大家听好。我们的血管壁呀,年纪大了,就像那塑料管一样,会渐渐变脆变薄,容易断裂。而茶甘宁正好坚韧血管的作用。想想,血管裂了,不就成高秀敏了。
第三,也就是最关键的,龙井还含有茶多酚。这是什么?美国人的快餐文化抢驻中国。现在小朋友都以为“麦当劳”“肯德基”是国产的了。5555555,这叫文化蚕食,坚决抵制。然而,不管美国人还是中国人,爱吃油炸,爱吃肉,那些里面脂肪胆固醇特多,身体用不掉,存到身体里,跑到血管里,所以血脂高得吓人,就有苹果型和鸭梨型的胖子了。高血脂、高胆醇+高血糖,就是三高了,就高血压了。
各家各户都自来水管吧,三五年下来,那水龙头是不是有些老化,管口圈了厚厚的一层锈渣?管口都如此,那水管里面的脏东东是不是更多,里面黄沙了,泥土了,细菌了,病毒了,所以自来水公司要十几层过滤消毒呢?要不然,水费不白交了。现在,讲究卫生的家中买了过滤器,专门净化水呢。
想想,血管和自来水管是不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从生下来就一直往里面灌脏东西----过多的甘油三脂、胆固醇和血糖。可聪明的我们,有没有清理过生命的通道--血管呢?
所以呢,不管是总统,还是平民百姓总得为身家性命着想。茶多酚呢,正有去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因此,老尼,自然会拉下脸面向总理要龙井了。
第四,特别特别重要的-----现在人富贵病多,稀奇古怪的癌症也多。那些高官富商呢,自从龙井的营养分析出来后,每年待龙井村的姑娘把上等龙井采下来,上交大部分给国家之后,就抢来争购。一两龙井,拍成几万的是家常便饭。因为龙井里有一种抗癌物质,超级抗氧化的,比抗氧化三剑客VA、VC和VE组合还厉害。
所以呢,第二年总理送了三斤茶叶给老尼,老尼送了三株美国红杉给杭州。国宝换国宝。
我们的国宝究竟什么样,下面呢,我们就踩着乾隆的脚印去龙井村问茶去。
第四篇:龙井茶艺解说词
【龙井茶艺】
天下名茶数龙井、龙井上品在狮峰
我们选用玻璃杯来沏泡龙井茶。也以便我们更好的观察茶汤。
1、鉴赏佳茗。现在为大家展示的为狮峰龙井。狮峰龙井:外形光滑扁平匀直,似剑片状, 绿中隐黄,俗称糙米色, 具有淡淡的嫩栗香或豆香。滋味甘醇鲜爽,幽雅清高,汤色碧绿黄莹。
2、春回大地(温杯)。“春回大地”在于提高杯子的温度,以便更好的散发茶香。温杯时晶莹剔透的杯子犹如早春初苏的大地迎来温暖的阳光。用玻璃杯冲泡绿茶有三种方法:分别是上投法、中投法和下投法,根据龙井的特征。所采用的沏泡方法是下投法。
3、清宫佳人。将茶叶轻轻的拨至杯中。苏东坡曾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把好茶喻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
4、温润莲心。润茶。先注入少许热水,使茶与水尽快融合,静静的苏展。
双手捧起茶杯轻轻摇动,使茶叶在杯中浮动嫩芽渐渐的吸水,自然的苏展,还原,活现。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5、凤凰三点头:茶敬八分满。透过玻璃杯看着上下沉浮的茶叶,看着碧绿的清汤,娇嫩的茶芽,龙井茶仿佛是一曲春天的歌,一幅春天的画,一首春天的诗。让人置身在一派浓浓的春色里,生机盎然、心旷神怡。
7、春兰初绽。杯中赏茶舞。在清碧澄静的茶水中,慢慢舒展开来的茶芽宛如春兰初绽,随波晃动,好似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8、绿云飘香。闻香。龙井茶香气清幽淡雅,须品茶之人用心灵去感悟,才能体会到大自然的气息
9、品啜奇茗。品茶。清代茶人陆次云曾赞曰:“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轮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
10、敬杯谢茶。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今天我们在此共饮清茶就是缘分。谢谢大家!
第五篇:龙井茶艺表演解说词
西湖龙井(下投法)
1、点香——焚香静心
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首先要平生静气。“焚香静心”即通过点燃这枝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并达到驱除妄念,心静气和的目的。
2、赏茶——初识仙姿
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享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之盛誉。优质龙井茶,通常以清明前采制的为最好,称为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稍逊,称为雨前茶,而谷雨之后的就非上品了。明人田艺衡曾有“烹煎黄金芽,不取谷雨后”之语。
(赏茶——开启茶样罐,端于客人前,双手奉上,稍欠身,供客人观赏闻香)
3、赏泉——再赏甘霖
“龙井茶、虎跑水”是举世闻名的西湖双绝,冲泡龙井茶最好用虎跑泉水,如此才能茶水交融,相得益彰。虎跑泉的泉水是从砂岩、石英砂中渗出,现在将硬币轻轻置于盛满虎跑泉水的赏泉杯中,硬币置于水上而不下沉,水面高于杯口而不外溢,表明该水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碳酸钙含量低。请来宾品赏这甘霖清冽的佳泉。
4、洗杯——洗涤凡尘
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洗涤凡尘”,即用开水再烫洗一遍本来就是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冲泡高档龙井茶要用透明无花的玻璃杯,以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观赏碧绿的汤色、细嫩的茸毫,领略清新的茶香。现在,将水注入将用的玻璃杯,一来清洁杯子,二来为杯子增温。茶是圣洁之物,泡茶人要有一颗圣洁之心。
5、凉汤——玉壶太和
龙井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芽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所以在冲泡高级龙井茶时,只宜用80℃左右的开水。“玉壶太和”即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左右,用这样的水泡茶不温不火,恰到好处,泡出的茶色香味俱佳。
6、投茶——清宫佳人
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他把优质茶比喻成让人一见倾心的绝代佳人。“清宫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入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茶滋于水,水籍于器。”茶与水的比例适宜,冲泡出来的茶才能不失茶性,并充分展示茶的特色。一般来说,茶叶与水的比例为1:50,即100毫升容量的杯子放入2克茶叶。现将茶叶从茶罐中轻轻取出,每杯用茶2-3克。置茶要心态平静,茶叶勿掉在杯外。敬茶惜茶,是茶人应有的修养。
(投茶——将原先倒置的茶杯翻转,使其口沿向上,一字摆开。然后,将茶罐打开,用茶匙将所需茶叶拨入茶荷,并将茶叶一一拨入茶杯中待泡)
7、润茶——润莲心
好的龙井茶外观嫩如莲心,清代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润心莲即在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采用“回旋斟水法”向杯中注入少许,以1/4杯为宜,温润的目的是浸润茶芽,使干茶吸水舒展,为将要进行的冲泡打好基础。
(浸润泡——向杯中倾入适当温度的开水,用水量为杯容量的1/4至1/5。放下水壶,提杯向逆时方向转动数圈,目的在于使茶浸润,吸水膨胀,便于内含物质浸出。时间掌握在1分钟以内。)
8、冲水——凤凰三点头
冲泡龙井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在向嘉宾们三点头致意。温润的茶芽已经散发出一缕清香,这时高提水壶,让水直泻而下,接着利用手腕的力量,上下提拉注水,反复三次,让茶叶在水中翻动。这一冲泡手法,雅称凤凰三点头。凤凰三点头不仅为了泡茶本身的需要,为了显示冲泡者的姿态优美,更是中国传统礼仪的体现。三点头像是对客人鞠躬行礼,是对客人表示敬意,同时也表达了对茶的敬意。
(冲泡——提壶冲水入杯,通常用凤凰三点头法冲泡,水至茶杯总容量的七成满为止,这种冲泡方法叫下投法。但对一些外形紧结重实的细嫩名优绿茶,诸如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等可采用上投法冲泡。
即杯中先冲上七分满的水,再取茶投入,茶叶就会徐徐下沉,逐渐舒展。)
9、奉茶——观音捧玉瓶
客来敬茶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茶人所遵从的茶训。将精心泡制的清茶与新朋老友共赏,别有一番情趣。让我们共同领略这大自然赐予的绿色精灵。
佛教故事传说观音菩萨常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除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沏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瓶”,意在祝福好人一生平安。
(奉茶——要面带微笑,双手欠身奉茶。茶杯摆放的位置,以方便客人取饮为原则。茶放好后,应向客人伸手掌示意,说声“请品茶!”)
10、赏茶——春波展旗枪
这道程序是龙井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二叶的称为“雀舌”,直直的茶芽称为“针”,弯曲的茶芽称为“眉”。在品龙井茶之前,先观察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11、闻茶——辩香识茶韵
品龙井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了“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龙井茶与花茶和乌龙茶不同,它的香气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得到龙井茶那种春天的气息,以及清纯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评定一杯茶的优劣,必从色、形、香、味入手。龙井是茶中珍品,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佳茗之称。其色澄清碧绿,其形一旗一枪,交错相映,上下沉浮。通常采摘茶叶时,只采嫩芽称“莲心”;一芽一叶,叶似旗、芽似枪,则称为“旗枪”;一芽两叶,叶形卷曲,形似雀舌,故称“雀舌”。闻其香,则是香气清新醇厚,无浓冽之感,细品慢啜,体会齿颊留芳、甘泽润喉的感觉。
12、品茶——淡中品至味
龙井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龙井茶汤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龙井茶大多冲泡三次,第二泡的色香味最佳。因此当客人杯中茶水见少时,要及时添注热水。龙井茶初品时会感清淡,需细细体会,慢慢领悟。正如清代茶人陆次云所说:“龙井茶,真者甘香如兰,幽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也。”品尝龙井茶,像是观赏一件艺术品。透过玻璃杯看着上下沉浮的茶叶,看着青绿的清汤,娇嫩的茶芽,龙井茶仿佛是一曲春天的歌、一幅春天的画、一首春天的诗。让人置身在一派浓浓的春色里,生机盎然,心旷神怡。
13、谢茶——有缘再聚
品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置身于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寰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即两个知心的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倾诉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矣。”众人相聚品茶,相互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很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在品了头道茶之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亲自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鲁迅先生说过:“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今天我们在此共饮清茶也是一种缘分,“一杯春露暂留客,两腋清风几欲仙”,愿有缘再次相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