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复习资料1

时间:2019-05-14 21:1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复习资料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复习资料1》。

第一篇: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复习资料1

第十一届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复习资料

一、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外在行为表现及内在心理过程的科学。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和意志过程(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个性心理结构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从1879年由冯特建立的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的。

1、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提高或降低的现象(棉大衣久穿在身上而不觉其重、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吃糖后再吃苹果,会觉得苹果很酸;吃了苦药后喝白开水也觉得甜)

2、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它是大脑受到刺激后对其进行的分类、解释、分析和整合,也就是你大脑接接收到那个苹果的感觉以后,再把这些感觉整合在一齐,然后根据经验把“它”识别成苹果。社会知觉偏差:

(1)第一印象(首因印象):是指与陌生人初次接触给自己留下的印象。鲜明、深刻而牢固,会形成一种固定的看法,影响甚至决定着今后的交往关系,在社会知觉中起重要作用。形成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是对方的外部特征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是有关对方的间接信息的间接影响。(2)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是指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形成某种印象后,据此推论这个人的其他方面的品质和特征。是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不客观反应。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主要品质、特证形成某种印象后,就会影响他对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产生良好的或不好的看法。(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3)刻板印象:是指对社会上的各类人群所持有的固定的看法。潜在于人的意识之中。一旦形成刻板印象,个体在对人的认识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简单的把某个人归入某一群体中去(普遍认为东北人身材高大,豪爽直率;江浙人聪明伶俐,能随机应变)(4)近因效应:是指最近获得的有关熟人的信息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和强烈影响。

3、记忆

记忆是我们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还可以分分以下类别:(1)依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逻辑、情绪和动作记忆。(3)根据信息加工与储存的内容不同,可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4).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遗忘的规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对遗忘做了实验研究。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这也是记忆的遗忘规律。

4、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指人们将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集中起来,从而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发散思维: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可能的方向去思考和探索多种答案的思维。根据创新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常规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和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如学生利用已学会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题目。创造性思维:指以新异和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如司马光砸缸。

5、想象

想象是人在头脑中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和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如幻想,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也属于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6、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反映了人的主观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冲动性和暂时性,认知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情绪的外部表情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

与此对应,情感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在现代心理学中常把人的复杂情感称为高级情感,并分为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感(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的的思想、言行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等三种。<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a.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b.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较多的带有情景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较多的带有稳定性和持久性。c.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2)联系:a.情感依赖于情绪;b.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

总之,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与情感相比,情绪侧重描述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及可测量的方面,而情感侧重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

<2>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首先,情绪、情感是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的,并随着认知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知之深,爱之切”说得就是认知对情感的影响。

其次,情绪情感不同于认知。认知活动反映的是事物的内容,而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外部表现,并伴随着出现一些生理反应, 情感反过来对认知过程起调节作用。

7、意志品质

意志被看作人类特有的高层次动机,是人类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的意志基本品质包括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四个方面。

意志行动的3个特征(1)明确自觉的目的性(前提和核心)(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8、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模式。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之为人格。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是知他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心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改变。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节。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弗洛伊德人格“三我”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典型的人格测评方法包括自陈量表式测验,例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投射测试,例如罗夏克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情境测验,如性格教育测验和情境压力测验;自我概念测验,如形容词列表法和Q分类法。

9、气质

气质:人生而具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等方面 <1>气质和性格的区别:

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也可说是后天的)<2>气质和性格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气质没有好坏之分,而性格有好坏之分,气质和性格 都有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特点,气质变化慢,不容易改 变;性格的可塑性相对比较大,改变要容易一些。联系:(1)、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

(2)、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

(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3>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

(1)、胆汁质:概括地说:胆汁质的人以急躁,直率,热情,易于冲动,精力旺盛,反应迅速为特征。整个心理过程带有突发性和外向性特点-----李逵

(2)、多血质:概括地说:多血质的人以活泼好动,行动敏 捷,善于交际,灵活多变为特征。----王熙凤(3)、粘液质:概括地说:粘液质的人以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反应迟缓,善于忍耐为特征,具有内倾性。----薛宝钗

(4)、抑郁质:概括地说:抑郁质的人以感情深刻稳定,细致敏感,缄默迟疑,动作缓慢,行为孤僻为特征。具有明显的内倾性。----林黛玉

10、动机 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形成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内在动机——需要,另一个是外在动机——诱因。就如有人努力学习是为能找份赚钱的工作使自己生活得好一点,对这些人来说,生活得好一点他们的需要,钱是他们努力学习的诱因。按需要的种类,可以把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有关的初级的、原发性动机,也成为内驱力)与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心里、社会学院有关的后天习得的动机)。

二、心理学家在做什么 1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价值在于提高人认识自身的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从众

从众是指人们采纳群体其他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有的 领导意见本是错误的,有些员工由于惧怕反对而对自己今后不利,而违心地投了赞成票,结果后面的人都跟着投了赞成票。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自愿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社会现象。

<1>类型:真从众、权宜从众、不从众。<2>影响从众的因素:

主观:个体的特点(年龄、性别、知识经验); 客观:群体因素、刺激物因素。<3>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是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常发生于陌生人之间。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

(2)近因效应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印象,常发生于熟人之间。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3)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是一种因他人突出特征的影响而产生的“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就是当我们看到某个明星在媒体上爆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我们仅仅是推断了他们真实的人格。

(4)定型效应也称社会刻版印象,是人们不自觉地根据自己对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来评价他人。如,人们总是认为女孩子就应该文静,男孩应该活波而勇敢。由于刻板印象只凭一时偏见或道听途说而形成的。因此,绝大多数刻板印象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

(5)投射效应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某些特点,即把自己的特点投射到他人身上,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6)鲇鱼效应 水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这些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渔民偶然把几条鲇鱼放在这群鱼里:由于鲇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水池里的鱼都被带动起来而显得生机勃勃,所以渔民喜欢放几条鲇鱼在里面增加全体鱼的活力与寿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会产生鲇鱼效应。(7)蝴蝶效应 某地上空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而扰动了空气,长时间后可能导致遥远的彼地发生一场暴风雨,以此比喻长时期大范围天气预报往往因一点点微小的因素造成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归因

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解释却不尽相同,对事件的不同解释方式,就是心理学上所指的归因。归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套独特的归因风格。在社会生活中,个体为了保护自我价值,倾向于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这种倾向被称为“动机性归因偏差”。比如:(1)将自己的成功作内归因,将自己的失败作外归因;(2)将他人的成功作外归因,将他人的失败作内归因,从而减少他人的成功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2、发展心理学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踌躇满志的大学生,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发展”的过程。发展心理学旨在鉴别和解释个体跨时间的连续性和变化。像“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样的俗语其实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仅指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各个时期的心理现象,按年龄阶段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分支。发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发展的本质,发展的影响因素,发展的过程,具体涉及到遗传与教养、主动与被动、连续性和阶段性等问题。

3、人格心理学

我们所熟知的性格仅仅是人格的一个方面。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人格具有四个特性: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著名的“大五”人格理论是当代人格心理学的新型特质理论,包括:E(Extraversion):外向、有活力、热情;A(Agreeableness):愉快、利他、有感染力;C(Conscientiousness):公正、拘谨、克制、尽责;N(Neuroticism):神经质、消极情绪、神经过敏;O(Openness):直率、创造性、思路开阔。这五个因素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可组成“OCEAN”一词,表示“人格的海洋”。

4、犯罪心理学

笼统地说,犯罪心理学以犯罪心理为研究对象。狭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广义的犯罪心理学,则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大体而言,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犯罪心理的生理基础;(2)犯罪者人格和人格变化;(3)犯罪行为的社会学习机制;(4)产生犯罪心理的社会性缺陷。如,在确定罪责时,一定要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动机,否则定罪。

5、生理心理学

即使是时间首富比尔盖茨,也是一样的五脏六腑。即使是聪明绝顶的爱因斯坦,也离不开五谷杂粮。人类无论进化的多高级,人们的心理现象多么复杂,终究要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依托,这个基础就是我们的躯体,在心理学的框架下讨论人的生理机制正是生理心理学家要做的工作。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研究各种人体器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例如,损伤海马(人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会造成遗忘。

6、教育心理学

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育过程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心理的个别差异,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者应有的心理品质等。可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

7、恋爱心理学

想要在爱情中稳操胜券知己知彼嘛,当然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恋爱心理学是探讨男女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包括恋爱心理和婚姻心理两部分,具体研究稳固爱情的心理规律、男女相爱的心理奥秘、求爱及择偶心理、初恋心理、爱情挫折心理、婚后各阶段的爱情发展之心理特点等。斯腾伯格(R.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是目前令人熟知的一个最重要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激情、和承诺。同时具有亲密、激情和承诺的爱情被称为“完美爱情”(或成熟的爱情)。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

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三、心理学中的主要流派

1、精神分析学派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精神分析学派注重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神经症的重要原因。所谓精神分析是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指人们正意识到的想法;前意识是大量的可再现的信息,通过某种刺激能够进入人的意识层面;无意识则是人们无法直接接触的东西,无法被带入意识层面(除非是在某种极端的情境中)。

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心理结构。.本我:位于人格结构最底层,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组成的能量系统,包括各种生理需要。本我是无意识、非理性、非社会化和混乱无序的,遵循快乐原则。例如:性欲的冲动等。自我:是从本我中逐渐分化出来的,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主要作用主要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要。

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是道德化了的自我,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而来,其形成是社会化的结果。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它具有三个作用:a.抑制本我冲动;b.对自我进行监控;c.追求完善的境界。

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心性发展理论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

精神学派除了弗洛伊德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代表就是埃里克森。他提出了著名的八阶段理论,这八个阶段分为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主动性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立、繁殖对停滞、自我完整对失望。

精神分析学派的还有阿德勒,他第一个提出兄弟姐妹对社会性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霍妮,对弗洛伊德关于发展中性别差异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被誉为女性心理学的奠基人;沙利文,详细阐述了童年中期亲近的同性友谊如何为以后的亲密恋爱关系奠定基础。

2、行为主义流派

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外显行为,而且他也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最重要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界环境对于人的作用,认为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来。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 Watson)就有一段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把他们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们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可见,华生特别强调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华生之后,斯金纳(B.Skinner)和班杜拉(A.Bandura)成为行为主义学派的杰出代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习理论,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三大原理。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实证研究的强调,大大推进了心理学的发展,并深深地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

3、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与精神分析流派和行为主义并驾齐驱的一种理论而出现的,称为“第三势力”。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眼中,人是一种先天良好、具有选择能力和有能动性的动物,并不像传统地精神分析形容地那样受着无意识地驱使,也不像行为主义说的那样像个只会对环境反应的高级机器人。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的发展,人的本性就是自我实现。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先驱,他首先普及了“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并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扩展到心理学以外的更为广阔的人类生活之中。在罗杰斯看来,对人性持人本主义的观点、相信人,就可以改进教育和维护和平。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另一名重要的心理学家,最著名的当属他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4、认知心理学派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对作用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就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智力发展可以分为具有不同的质的四个主要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指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5、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是自心理学独立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该学派于1899年产生于德国,后在美国得到发展,20世纪30年代以后渐趋衰落。构造主义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即心理经验的构成元素及结合的方式与规律,并主张心理学应该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经验的内容或构造,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结合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他们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其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人的一般心理规律,但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该学派是用实验法独立研究心理学问题的学派,促进了西方心理学派的兴起和美国心理学的发展。它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现代心理学组成部分。但由于它确定的研究对象过于狭窄并陷入元素主义与内省主义 境地,因而遭到许多心理学家的反对。

6、格式塔学派或称完形学派

该学派1912年创建于德国,创始人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后期代表有勒温。这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此派反对构造主义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S—R公式,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意识的完形或整体结构,并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不等于感觉、感情的元素的

总和,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思维也不是观念的简单联结。他们这种重视整体的观点和强调各部分之间动态的联系以及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对后来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该学派否认过去经验的作用,陷入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境地。

四、几种常见心理(精神)障碍/疾病

心理问题不同于生理疾病,它是由人内在精神因素准确的说是大脑中枢神经控制系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它会间接的改变人的性格、世界观及情绪等。1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指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易疲劳为特征,表现为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感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大多缓慢起病,就诊时往往已有数月的病程,并可追溯导致长期精神紧张、疲劳的应激因素。偶有突然

失眠或头痛起病,却无明显原因。病程持续或时轻时重。症状不是继发于其他疾病或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2焦虑性神经症

焦虑性神经症以焦虑情绪为主,广泛和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自主性神经紊乱、肌肉紧张与运动性不安。

焦虑的本质是什么?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焦虑是对某些环境刺激恐惧而形成的一种条件反射。心理动力学派则认为,焦虑源于内在的心理冲突,是童年或少年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冲突在成年后被激活,从而形成焦虑。

广泛性焦虑症是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常缓慢起病,并以经常或持续存在的焦虑为主要临床相,又称慢性焦虑症。其临床表现如下:

第一、神经焦虑——焦虑症状的核心。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担心;有患者担心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其担心、焦虑和烦恼的程度与现实不相称,称为预期焦虑。

第二、躯体焦虑——表现为运动不安与多种躯体症状,包括:①运动不安,搓手顿足,不能静坐,无目的的小动作增多,肢体震颤;②躯体症状,胸骨后的压缩感是焦虑的一个常见表现,常常伴有气短;③肌肉紧张,一组或多组肌肉不舒服的紧张感,紧张性头痛也很常见;④自主性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悸、出汗、口干,便秘或腹泻,尿意频繁等症状。

第三、觉醒度提高。表现为:过分警觉,出现惊跳反应;对外界刺激敏感,注意难于集中,易受干扰;难以入睡、睡中易于惊醒;感觉过敏,可感到自身肌肉的跳动、血管的搏动、胃肠道的蠕动等。3恐怖性神经症

恐怖性神经症又称恐怖症、恐惧症,是以恐怖症状为重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症:①所害怕的特定事物或处境是外在的,尽管并无危险;②恐怖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③患者极力回避所害怕的情景,知道害怕是过分、不应该、不合理的,但不能防止恐怖发作。

恐怖神经症一般分为以下三种:

一是场所恐惧症(也称广场恐惧症、旷野恐惧症),它是恐惧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具体是指对特定环境的恐惧,如高处、广场、密闭的环境、拥挤的公共场所等。患者害怕离家或独处,害怕进入商店、剧场、车站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恐惧发作还常常伴有抑郁、强迫、人格解体等症状。

二是社交恐惧症,表现为:在社交场合出现恐怖;回避朋友,与社会隔绝;失去工作能力。

三是特定恐惧症(也称物体恐惧症),主要为对某些特定的物体产生恐怖。有些表现为对动物的恐怖,害怕猫、老鼠、狗、鸟类或昆虫等小动物。有些表现为对尖锐物体的恐怖,不敢接触尖锐物体,害怕自己或别人会受到伤害。也有些害怕见到血液等。4强迫性神经症

强迫性神经症也称强迫症,是以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的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患者体验到观念和冲动来自于自我,但无法控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有强烈的求治欲望、自知力保持完整。强迫症在一般人群中占约0.05%,该病在30岁前发病,男多于女,以脑力劳动者常见。其临床表现:

第一、强迫观念(强迫想法,想象和冲动)。包括:①强迫思想;②强迫性穷思竭虑;③强迫怀疑;④强迫联想;⑤强迫计数;⑥强迫回忆;⑦强迫意向。

第二、强迫行为(重复出现的仪式动作)。包括:①强迫检查;②强迫洗涤;③强迫询问;④强迫性仪式动作;⑤强迫缓慢。

案例:女性,29岁,营业员,2000年9月在回家的路上见到一只死老鼠,觉得浑身很脏,回家将外衣换洗,又感到澡盆变脏了,又反复冲洗澡盆,忙到半夜两点。从此怕见死老鼠,不愿出门,自己也觉得自己心态不正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这种想法,因此脑子里经常与这种想法做斗争,觉得痛苦。几天前,婆婆切菜时生熟不分,并把苍蝇打死在案板上,从此觉得心里恶心,反复清洗案板。平时总是最后出家门,反复锁门,怕家门没关好。

分析:这位患者从小就特别爱较真,要求自己做事要完美,梳洗打扮也要特别干净,逐渐养成了强迫个性,这个性格基础上遇到一件特别的事,如见到死老鼠,出现强迫症症状。自己也知道没必要这么想,但就是控制不住,这种强迫和反强迫的观念引起内心极度痛苦,患者往往强烈医生就诊。

5、精神分裂症

<1>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和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疾病。<2>精神分裂症的特征(1)妄想

患者会有一些怪异的想法或者错误的信念。最常见的是被迫害的妄想,患者会相信自己被跟踪、欺骗、迫害侦查等。(2)幻觉

幻觉可能发生于各种知觉形式(如视、听、嗅、味觉、触觉等),一般而言患者身上最常见的幻听,例如患者可能会听到有一个声音总是批评他(她)、指责他(她)、或者让他(她)去做一些行为动作。(3)混乱的思考、语言

患者的认知语言能力出现损害,例如可能会发现患者的言谈话题不连贯,前一句在说天气但后一句在说政治,更甚者语无伦次,完全无法理解。(4)混乱或紧张性的行为

患者可能有一些怪异的行为举动,例如穿着怪异(热天穿棉衣)、无法维持个人卫生(蓬头垢面)或没有理由的激动(吼叫、谩骂)等。、6、抑郁症

抑郁,英文为depression,这个词,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英语中,都已经存在了很多个世纪。在中国古代的中医文献中,早就有“郁症”这一类别。

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也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或情感性精神病,是一组以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如下: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1>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说明】本抑郁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的诊断。<2>、不典型性抑郁

勤勉型抑郁:表现为“工作狂”。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终日忙忙碌碌,最怕“闲下来”。

微笑型抑郁:虽有抑郁的主观体验,但在旁人眼前却总是有说有笑,旁人很难察觉到他(她)是“强颜欢笑”。

隐匿型抑郁:以躯体不适为主,抑郁情绪却不明显。这类患者多辗转于内、外科求治,做了很多不必要的检查,有些被误诊。

嗜睡型抑郁:嗜睡,睡眠时间越来越长——潜意识对现实的逃避。激越型抑郁:容易动怒,芝麻大点事就大发雷霆,像变了一个人。<3>、抑郁症有哪些症状

事实上,抑郁症并不仅仅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而是一个“全身性”的障碍。它对我们的躯体和我们的心理都具有极大的摧残性。抑郁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症状:

(1)情绪症状

情绪症状是抑郁症的最显著、最普遍的症状。抑郁症病人的情绪症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抑郁心情和兴趣的消失。抑郁症病人的生活中,似乎充满了无助和绝望。如果让抑郁症患者描述他(她)的心情,他(她)往往会说:“悲哀、无助、绝望、孤单、不幸、垂头丧气、无价值、丢脸、惭愧、闷闷不乐、羞愧„„”虽然抑郁症患者的基本情绪是抑郁,但他们的心情,或者说他们的抑郁情绪随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在一天的时间里也会有所变化。一般来说,抑郁症状在早晨最明显,患者往往觉得几乎没有力气从床上起来,随着一天的推移,情绪会慢慢好转一些,晚上的心情相对最好。几乎和抑郁一样普遍的另外一个情绪症状是兴趣的消失:抑郁症患者往往体会不到生活的乐趣。过去感兴趣的事物,喜欢参加的活动,现在一点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的丧失往往是从某一些活动开始的,比如,学习或工作。但是,随着抑郁症状的发展,患者慢慢地对几乎所有东西都失去了兴趣。喜欢下棋的人,棋盘上慢慢积起了灰尘;喜欢打球的人,球场上再也见不到他(她)的身影;喜欢参加聚会的人,聚会上再也听不到他(她)的声音。最后,甚至是基本的生物本能(如食、性),也不能引起他们的任何激情。(2)认知症状

认知症状是抑郁症的另外一大症状。主要体现在无端地自罪自责,夸大自己的缺点,缩小自己的优点,表现了一种认知上的不合逻辑性和不切实际性。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消极的。这种消极的思维,给他(她)眼中的自己和未来都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他(她)常常坚信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并且失败的原因全在于自己。他(她)坚信自己低人一等、不够聪明、不够称职、不够好看、不够有钱,等等。总之干什么都不会成功,都没有希望。抑郁症患者的这些观点常常是扭曲的,与现实不相符合的。一旦有挫折发生,抑郁症患者就会把全部责任归咎于他们自己。某些极度抑郁的患者,甚至相信他们应该为世上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负责,他们应该为自己的“罪恶”而受到惩罚。(3)动机症状

抑郁症患者的动机症状体现在做任何事情都缺乏动力。不同的人做事有不同的动机水平。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早晨按时起床,按时去工作或上学,能够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娱乐自己以及他人。但是,对抑郁症患者来说,不要说积极寻找各种方法来娱乐自己,他们要开始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需要作巨大自我斗争。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每天会披头散发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终日茶饭不思,眉间紧锁,寡言少语,甚至以泪洗面。即使他们有所动作,动作也明显缓慢。(4)躯体症状

隐藏得最深的是抑郁症的躯体症状。随着抑郁症状的发展,一切生物的、心理的快感都遗失殆尽。抑郁症患者的胃口常常不佳,即使是平时爱吃的人,美酒佳肴也勾不起他(她)的食欲。抑郁症患者常常会变得消瘦。睡眠也出现各种问题,晚上难入睡、早上又早早就醒了,即使睡着了,睡眠的质量也很差。胃口不佳,睡眠不好,患者渐渐地就会变得虚弱、疲劳。抑郁症患者的性生活也会受到影响,男性的勃起障碍和女性的性冷淡都是常见的现象。而各种躯体症状的出现,往往会削弱患者对躯体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抑郁症患者又增加了一条焦虑和抑郁的理由:自己的健康。

<4>、抑郁症的五大特征

抑郁症的识别有5个特征:

(1)懒:无原因突然疲乏无力、自觉懒散无能,甚至连日常生活、简单的工作或家务活亦懒于应付。

(2)呆:动作减少,行动呆木、被动,思维迟钝、构思困难、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理解力和脑功能明显减退。

(3)变:性格明显改变,前后判若两人。

(4)忧:忧郁悲观、意志消沉、无信心和活力,有万念俱灰之感。心情压抑、苦闷,对外界一切事物缺乏兴趣,并感觉有许多身体上的不适。

(5)虑:多思多虑,焦急不安,胡思乱想,坐立不宁,或是一筹莫展,常常自责,且自卑。一般而言,久治难愈,或是原因不明、长达数周甚至数月的失眠,可能是抑郁症的重要信号。<5>、抑郁症的流行

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年度报告《精神健康:新认识,新希望》揭示,抑郁症目前已位居世界十大疾病之第四,预计到2020年将跃至第二,紧随于心肌梗死之后,甚至排在癌症之前。

抑郁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严重疾病,没有哪种职业、哪种种族、哪种性别、哪种年龄的人可以对抑郁症免疫。它影响着人的各个年龄阶段和终生,儿童稍微少一些,少年比较多见,青春期是高峰,老年又是一个高峰,所以从小孩到少年一直到老年人,跨越各个阶段。北京市抑郁障碍社区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是6.87%,男的是5%,女的是8%左右,每年的患病率4.12%。女性患病率大概是男性患病率的两倍以上,各国都是如此,不分人种和地区,都是女性比男性多。

现在对抑郁症的研究比较多,认为抑郁症的发病有一定生物学基础,是一种疾病。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得了抑郁病不应该有什么耻辱感,抑郁是正常人生活中一部分。

<6>、如何区别正常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症

抑郁时的心境与人们所熟知的悲伤相似,但较持久,患者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总觉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患者自我评价甚低,以致生趣漠然,常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他们越是自责自罪,越产生消极的想法,美好的世界在他们眼里竟变成一片灰色。

具体说来,抑郁症症状与正常的情绪低落的区别在于:

(1)前者在程度和性质上超越了正常变异的界限,常有强烈的自杀意向。(2)前者可具有植物神经或躯体性伴随症状,如早醒、便秘、厌食、消瘦、性机能减退、精神萎靡等,此外,往往还伴有精神病症状或神经症的表现。<7>、抑郁症有什么危害

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灾难性疾病。有关专家称:抑郁症有如禁锢灵魂、危害健康的蓝色病毒在全世界范围流行,其恐怖性虽比不上天花、鼠疫等传染病,但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却绝对在于其上。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抑郁症将与艾滋病、癌症并列为本世纪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

(1)抑郁症的第一大危害在于它会导致自杀

根据美国的数据,临床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为百分之十,自杀者75%患有抑郁症。中国在这方面没有确切的统计数字。我们关心的并不是这个确切的统计数字,而是这样一个观念: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是相当高的。专家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杀手,而由于女性患者特别多,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它列为女性健康的头号威胁。

(2)抑郁症的第二大危害在于它给患者带来了无限的痛苦

抑郁症患者终日生活在灰色的世界里,生活失去乐趣,学习和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他们还受失眠、焦虑和虚弱等躯体症状的折磨。抑郁症对你总体机能的影响也许会使你大吃一惊。抑郁会消耗你的体能,削弱你的生活兴趣。它会使你感到好像身陷泥淖,寸步难行,干什么事都觉得费劲,甚至本来很容易的事情你也不敢去面对了。性欲往往过早消失,因为你的心思转为内向,只集中在自己身上了。全身的日常节奏会出现紊乱,食欲、活动以及睡眠都会变化。睡眠往往受到干扰,精神难以恢复。抑郁的感觉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有所不同。

(3)抑郁症的第三大危害在于它给抑郁症患者的亲人和朋友带来很多不幸

跟抑郁症患者在一起生活是很痛苦的事。同时,抑郁症患者会影响周围人的生活质量。抑郁的母亲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而孩子的抑郁也很可能给父母带来抑郁的心境。如果丈夫抑郁了,那么妻子也不会有好日子过。抑郁症患者对亲人和朋友的生活质量有多大的影响。抑郁症还会导致物质依赖问题、心血管疾病问题、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问题、恶性肿瘤问题、有效生命年缩短问题等。<8>、怎么能知道我是否患了抑郁症? 如果你认为自己患了抑郁症,想知道如何治疗抑郁症,最好去看精神科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员,他们有资格评估这类疾病。不过,下面的自我测试可以帮助你决定要不要去看专业人员。

抑郁症的自我测试

检查一下,在过去两周或更长时间内,你是否出现以下抑郁症状:  绝大多数时间感到悲伤或情绪低落  对多数活动或性生活失去了兴趣  体重或食欲发生变化  睡眠不好

 坐立不安、急躁或易激惹  易出现疲劳感

 内疚、无价值感或无助感

 记忆或集中注意力困难,做事犹豫不决

 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觉得活着还不如死了好 <9>、自己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第一,要意识到自己的疲惫感、无价值感、无助感和无望感是疾病的症状,是可以治疗的。不要试着用自己服药、饮酒或吸毒的方式来解决目前的困境。在抑郁症缓解之前,不要做重大的决定。

第二,积极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治疗抑郁症服药一定要遵医嘱,足疗程、足剂量。急性期的治疗,药物治疗一般2~4周开始起效,治疗的有效率与时间呈线性关系,“症状改善的半减期”为10~20天。巩固期的药物治疗,从症状完全缓解起,持续4~6个月,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复燃风险较大。维持期的药物治疗:首次发作:6~8个月;第2次发作:3~5年;2次以上的发作:长期治疗。

第三,积极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通常,心理治疗在症状控制住后较好。第四,防止自杀。不要相信自己不会真的自杀的誓言,不要相信自己具有坚强的意志与自控能力,抑郁袭来时,弥漫的痛苦感、绝望感能吞噬人的意志,解除你的控制力,自杀往往就发生在失控的瞬间。请在你清醒的时候、在自控力尚存的时候,及早拨打我校24小时生命援助热线(***)自救,或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专业帮助。

第五,告诉家人朋友,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尽量减轻生活中出现的压力,保持身体健康,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参加社交活动。

英国前首相邱吉尔称抑郁症为“黑狗”,他以亲身体验告诉公众:“要是‘黑狗’开始咬你,千万不要置之不理,要是严重的征象已经持续了数周,而且还有自杀念头的话,那就该赶快去看医生。” <10>、同学得了抑郁症怎么办

防止自杀,作好陪护,严重时,须臾不能离开。

报告给院系有关老师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4小时生命援助热线***,或68772029),或直接将他(她)带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不要因为患者“千万不要告诉学校”的请求或“不会真的自杀”、“我能自我克服”的保证而不报告。

督促治疗,按时服药,按时进行心理治疗。

消除歧视,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帮助病人面对其现实处境。

7、神经症、神经病、精神病的区别

(1)神经症(又称神经官能症)

病因:一般认为与心理压力和性格特征有关

常见病种: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2)神经病

病因:多与神经系统炎症、变性、肿瘤、出血等有关

常见病种:各种颅脑损伤、感染、肿瘤、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癫痫等(3)精神病

病因:通常与遗传、社会环境影响、性格特征及脑部某些神经生化改变有关 常见病种: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反应性精神病等(4)神经症与精神病的区分:自知力

所谓“自知力”指能否认识到自身的心理(精神)行为异常,及对这些异常怎样解释。一般来说,传统的精神病学中把“有无自知力”作为区分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与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还应注意到的是,某些人格障碍患者也无自知力。

8、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

(1)一般心理问题

原因: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引起内心冲突,产生并体验到不良情绪

时间:近期发生而不太持久(小于2个月)

影响:问题的内容尚未泛化且只局限在引发事件本身

反应:不强烈,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没有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社会功能未破坏

(2)严重心理问题

原因: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如悔恨、冤屈、失落、悲哀等 时间: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2个月但不到半年

影响:问题的内容有泛化,不只局限在引发事件本身,即碰到类似或相关事件,均可引起痛苦体验

反应:强烈,会在短暂失去理性控制,对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有一定影响,社会功能受损,但没有严重影响思维逻辑性(3)神经症

神经症起病常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以应激性生活事件多见。通常,遭受应激事件多的个体易患神经症,并且患者的个性特点易导致生活中出现冲突与应激。神经症的共性

A.患者病前常有一定的易感素质和人格基础 B.症状没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C.一般没有明显或持续的神经病性症状 D.一般自知力完整,有求治要求 E.社会功能相对完好

 与重性精神疾病的发作期相比,多数神经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完好

 与正常人或病前相比,其工作、学习效率和适应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五、危机干预 <1>、自杀危机概述

自杀是对生命的自我毁灭,违背生命的自然法则,是一个没有改正机会的错误,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大学生、特别是研究生、博士生自杀,这对于个人和家庭是一种悲剧,对社会也是极大的损失。一个人自杀,尤其是独生子女自杀,对于家庭是毁灭性的打击,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内心冲击和生活巨变,家人常常背负着内疚感、自责感、羞耻感、恐惧感甚至经济负担生活。这种精神上的影响有时会持续一生,波及三代人。所以,美国自杀协会的创立者埃德温·施耐德曼说:“自杀者将他们的遗骸放在生者的心理衣柜里。”尽管自杀是一种个体行为,但如果自杀发生在学校,则会对该校学生群体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

总之,自杀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卫生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研究这个问题,以期减少和控制大学生自杀,这对于促进社会的稳定、维护教育的声誉、提高学生的素质不仅具有理论探索的意义同时具有实践指导的意义。

<2>自杀的原因

自杀行为往往可以套用一个公式:首先,内心形成自杀倾向(自杀的准备状态),接着形成一个自杀的直接动机,最后便是自杀。

形成自杀倾向的原因有以下三大方面:(1)环境因素

自杀也被称为社会病理现象的警示灯,是人们对社会变动的敏感反应。经济不景气时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但在经济景气的情况下,若社会变动剧烈,自杀行为同样很多。搬家、调换工作、转校等一系列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成为自杀的直接动机。这同样也是形成自杀倾向的一大要素。

季节变换也是形成自杀倾向的因素之一。春、秋两季自杀频率较高,这是因为春、秋两季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多发时期。从心理学上来看,春、秋两季人类活动频率加快,上学、工作、结婚、搬家等等,周围的人们忙得不可开交,这样反而会加重抑郁症患者的病情。(2)生物学因素

精神病人的自杀率要远远高于非精神病人的自杀率。

抑郁症确实并不是一个有利的条件,再加上接二连三的不利因素,自杀行为产生的可能性自然也就大大提高了。(3)心理因素

人际关系特别是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冷淡、歪曲是形成自杀倾向的一大原因。有位学者将曾经患过抑郁症的大学生分为自杀未遂组与非自杀未遂组二组,以其家庭内人际关系为中心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发现,自杀未遂组的大学生在患上抑郁症后内心郁闷,想逃离这个家庭,但家人却丝毫没有察觉到他们的这种心理,与此相对,非自杀未遂组的大学生患上抑郁症后马上向家人求助,家人也会立即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换句话说,抑郁症患者并非是因为患上抑郁症而企图自杀,而是因为他们的家庭人际关系冷淡、歪曲,这才导致抑郁症患者陷入自杀这种危险的心理状态。

此外,偏激的性格作为心理学因素之一也应受到大家的重视,它往往会使人因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精神障碍,当然也可以说与自杀关系相当密切了。

有人研究了自杀儿童的性格,其性格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极端外向型(冲动的、富有攻击性的)和极端内向型(内向、感伤、爱流泪)。

以上三种因素综合起来便形成自杀倾向,再加上自杀动机就产生了自杀行为。直接动机会因年龄及性别的差异而大有不同。也就是说,不同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所不同。幼、少年期的直接动机基本体现在环境的变化上(父母离异、家庭不和、搬家、转校、受到父母或老师的严厉批评、学校内的矛盾等等)。也就是说,处于衣食住行都依赖于父母这个年龄阶段时,当依赖对象崩溃或有崩溃危险时,少年儿童易产生自杀动机。

从青春期到青少年期,自杀的直接动机转化为个人问题,如异性问题、对前途的不安、考试失败、就职问题等。到了成年阶段,男性在事业上的问题(调换工作、退休、事业失败、失业等)、女性在家庭内的纠纷(婆媳之争、丈夫花心、子女的不良行为等)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中、老年时期多因体质下降、身患疾病而产生自杀动机。

<3>自杀者的现实世界

(1)失去控制感

“失控”认知和体验在自杀者的内心世界中非常明显。它的基本性质就是他(她)觉得对自己、对自己所遭遇的困难和问题、对自己周围的发生的事情,失去影响力,不能左右发生的事。这是认知方面。失控不仅是认知的,也是情绪的。伴随着认知,他(她)还体验到,惊慌、焦虑。失控可能还跟认知上的混乱,挣扎和努力的无效有关。所以,“失效能感”可能是失控的另一成分。2)认知混乱

思维上头绪多,并行竞争,不能清理,是—些自杀者思维上的状况。认知混乱跟下述矛盾冲突有密切关联。(3)矛盾冲突

这个现象在冲动性自杀或有情感调节问题的人身上可能表现不突出。这里说的矛盾冲突,是指自杀者因死和自杀的意念而产生的内心矛盾冲突。他(她)会在两个问题上有内心挣扎,而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他(她)是不是选择自杀。一个问题是“它有效吗?”另—个是“这样做是对的吗?”此外,自杀者还有一个非常挣扎的问题,是哈姆雷特式的疑问,转化成实际的想法是“这值得吗?”(4)认知狭窄化(“管状”认知)

自杀者只看到了死亡是解脱之道,看不到别的选择,别的出路,或者对任何别的选择和出路都不感兴趣,拒绝注意其他选择。或者他(她)根本就不知道有修改自己原有的人生观念系统的可能性。他(她)进入思维的死胡同,不能回头。有的自杀者存在高的负性情绪唤起,烦乱甚至狂乱,思维混乱甚至根本不能平静地思考,这种负性情绪加剧了认知上的狭隘。(5)绝望

绝望是真性自杀者的共同认知特点。此前自杀者都有经过努力、挣扎的过程,但往往是无效和徒劳。痛苦的体验和长期挣扎无效,使得自杀者最终承认目标是实现不了的,努力和挣扎是徒劳的。(6)活力丧失

几乎每位自杀者都经历过一段努力、挣扎,力图挣脱困境,解决问题,但无例外都以失败告终。这很象在心理学中“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实验”中实验动物的处境。(7)孤独感,无助感

自杀者大多有孤独、孤单、凄苦、无助的体验。有的自杀者这种体验接近存在主义的孤独体验(起于生命、命运的无可替代性)。不少自杀者客观上并不缺少关心者,如同学、家人等。问题在于由于自杀者自身(如性格或精神疾病)或关心帮助者的某些原因,这些关心和帮助显得非常苍白无力,不能真正触动自杀者。更有甚者,当外界的帮助都被知觉为无效、无关痛痒之后,自杀者的孤独无助会更为严重。

(8)重新解释死亡的含义

自杀者大都改变了对自杀、对死亡意义的认识,而且是系统性地向自己可接受的方向改变。

(9)自我鼓励(自杀勇气)

不少自杀者在最后关头还是存在矛盾、犹豫。因此,他(她)在最后时刻似乎还是需要鼓励。由于不可能得到他人的鼓励,于是就自我鼓励。(10)最后的平静

少数下定了决心的自杀者,在最后一程反而比较平静、从容。自杀计划变成了他(她)日程中的一件待完成事项,是最后—件要做的事。他们往往会留下遗书,把后事安排妥当。<4> 大学生自杀调查

近年来我国高校自杀事件及伤害他人事件有增多趋势。社科院教育蓝皮书《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以五年来在媒体上披露的281名大学生自杀案例为基础,对2005年及近年来中国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梳理:2005年,媒体报道的中国内地大学生自杀事件116起,分布在全国23个省份近100所高校(明确校名的高校有50所),其中83人死亡,33人存活;其中,男生比女生多12人。2006年全年,北京自杀死亡的学生为19人。2007年上半年北京高校1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中,已经有14名自杀身亡。研究者分析认为,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的人数呈明显增长的趋势,死亡人数也随之增长。其中,女生自杀的比例高于男生,理科生自杀人数多于文科生,文科生自杀的比例高于理科生。

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学业困难和恋爱问题。因为恋爱问题而自杀的,占总数的21.7%;因为学业问题而自杀的,占总数的18.9%,分别居第一、第二位。通过对个案的研究分析,研究者认为抑郁,悲观,自卑,抗挫折能力差是导致自杀的主要原因。

湖北省大学生自杀的流行病学

近几年,湖北省大学生自杀的研究显示:自杀率最高为2002年,为3.7/10万;最低为0.9/10万;平均2/10万。研究者还总结了湖北省大学生自杀的一些特点:(1)性别比较。女生多于男生。

(2)专业比较。文科多于理工科。文科是理工科的2.47倍。3)学段比较。年级越高自杀率越高。

(4)时间特征。春秋开学后25天,五一及十一假后25天,再加上圣诞节和元旦节,此期间自杀的占全年73%。<5>、自杀危机干预知识

2003年9月10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为了让公众对自杀引起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呼吁各国政府、预防自杀协会和机构、当地社区、医务工作者以及志愿者们,加入到当天的各项地方性行动中,共同提高公众对自杀问题重要性以及降低自杀率的意识。

2003年首个“世界预防自杀日”的主题是“自杀一个都太多”;2004年的主题是“挽救生命,重建希望”;2005年的主题是“预防自杀,人人有责”;2006年的主题是“增进理解,重筑希望”;2007年的主题是“穿越终生的自杀预防”;2008年的主题是“全球化思维、全国性计划、地方化行动”;2009年的主题是“社会文化因素与预防自杀”;2010年的主题是“无论是谁,无论在哪,全球携手预防自杀”;2011年主题为“多元文化社会之自杀预防”。<6>改变对自杀的一些错误观念

社会上对自杀这种行为所持的态度和认识差别很大。其中有一些错误的观念。若不加以纠正,对自杀预防不利。

误解1:自杀无规律可循。自杀事件常常带有突发性,一旦发生,周围的人常感意外诧异。所以有人认为自杀防不胜防,没有规律可循。

事实:大部分自杀者都曾有过明显的直接或间接的求助信息。他们在决定自杀前会因为内心的痛苦和犹豫而发出种种信号。

误解2:宣称自杀的人不会自杀。当有些人向他人透露自己会自杀,尤其当用语带有恐吓成份时,他人以为他不过是说说而已,真正想死的人是不会把自己打算告诉别人的。

事实:研究表明,在10名自杀者中,有8人清楚地表露出了他们有自杀企图的线索,50%的自杀企图者在自杀前曾向他人谈论过自杀,这种人很可能会有自杀的举动,必须高度重视。

误解3:一般人不会有自杀念头。很多人以为一般人不会有自杀念头。

事实: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30%~50%的成年人都曾有过一次或多次自杀念头。对于性格健康,家庭关系好的人,自杀意念可能只是一闪而过,很少发展为真正的自杀行动;而性格或精神卫生状况存在问题的人在缺乏社会支持时,自杀念头有可能转变为自杀行为。

误解4:自杀危机改善后就不会再有问题。有自杀少图的人经过危机干预状态改善后,情绪会好转。周围的人常常会误以为自杀危险性减低了,而放松防范措施。事实:自杀危机改善后,至少在3个月内还有再度自杀的可能,尤其是抑郁病人在症状好转时最有危险性。有自杀史的人,再次自杀的可能性较大,10%的人10年内死于自杀。

误解5:对有自杀危险的人不能提及自杀。很多人担心,对那些有情绪困扰的人,有自杀意念的人,主动谈及自杀全加重他们的自杀动机。

事实:受自杀困扰的人往往愿意别人与他倾谈,听他述说对自杀的感受,如果故意避开不谈,反而会因被困扰的情绪无从分解而加重情绪问题。<7> 关注校园中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的重点对象

(1)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同学

突发的创伤事件所带来的生活上的痛苦可能引发自杀意念,如长时间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或短时间内累积的创伤都可能压跨一个人。主要的突发事件有以下三类:一是遭遇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经济受损、亲人意外死亡、父母离异等);二是遭遇性危机;三是遭遇自然或社会意外刺激。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同学(如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等)

国内调查895自杀死亡案例发现,63%有精神障碍,尤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为甚。精神分裂症患者50%试图自杀,10%死于自杀。(3)既往有自杀未遂史的同学

各国的研究指出:曾经自杀未遂的人再次自杀的机会相当高。一项调查显示,20%~30%自杀者曾经有过自杀的纪录,其中更有35%是用同一方法自尽。

研究还表明,有将近80%的自杀成功的案例在成功之前都曾尝试过自杀。4)家族中或亲戚、朋友中有自杀者的同学

国内调查895自杀死亡案例发现,47%有血缘关系的人或亲戚、朋友、熟人有过自杀行为。

(5)名人自杀、校园出现自杀时

18世纪,德国文豪歌德发表《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后,在欧洲仿效小说的主人公维特自杀的人剧增,“维特效应”因此而得名。

心理学上的“维特效应”指伴随自杀或模仿自杀,是指当名人或自己的偶像等人自杀时,把自己和自杀的人视为一体而试图自杀的现象。(6)身体患有严重疾病、治疗费用高、治疗周期长的同学(7)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同学

有的同学挂科较多,面临学位、毕业、留级等问题,有的则表现为沉迷网络游戏等。

(8)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同学

(9)缺乏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同学(10)慢性心理压力时间长者

慢性心理压力的积累会促使人们产生绝望感,积土成山,小变成大变,达到极限,就会崩溃,成为自杀的复合因素。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一匹骆驼。事件只是导火索,长期积累的压力才是根本原因,尤其是包裹得很紧的学生。大学校园中不乏某些将问题隐藏很深的优秀大学生,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特点被称为“优秀学生综合症”。具体描述如下:

A.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稍有缺憾,便惴惴不安;对环境与他人期望过高,苛求、埋怨,少有满足感、成就感、幸福感

B.包藏痛苦:将阳光的一面展示给他人,表面光彩照人,将阴霾的一面留给自己,独自躲在阴暗的角落舔着痛苦的伤口。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度的情感

C.片面消极:自我认识偏差,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只注意自己的缺点与不足,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严重自卑

D.看重好评:总想给他人留下好印象,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有的违心曲意,宁可委屈自己也要满足他人的愿望与要求,但事后痛苦非常(11)有性格缺陷者

自杀往往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导致。在自杀者中,95%内向,52%孤独,71%虚荣。以下性格缺陷在自杀者中较为常见: A.孤僻、内向、敏感多疑 B.冲动、易怒 C.思维僵化 D.极端自恋

E.高要求与低接纳

F.外在傲慢而内在自卑

(12)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同学(13)家境贫困、经济负担重、深感自卑的同学(14)兴趣丧失的同学

及时加以疏导、解救和阻止,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8>认识自杀的线索——言语方面

一些想要自杀的同学通过言语表达厌世念头,或谈论有关死亡的话题。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活着真难受、真没意思”、“人是不是真的有来世”等等。这实际上是自杀的信号,表明他(她)正处于自杀冲突阶段,陷入了生与死的两难选择中。另外,一般情况下,自杀者会在自杀前与最亲近的人(一般是父母)联系,对后事作交待,如“感谢你们的养育之恩”、“今后一定要注意身体”等。

A.直接地说。有些人会直接表达自杀想法,他们直接说“我想死去”、“我不想再活下去了”等。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以为处于情绪极度低落或心理冲突非常大的人说这些话只是开玩笑。

B.间接地说。另一些人会间接表达自杀想法,如“我所有的问题都将结束了”、“如果我不在了,每个人都会更好的”、“现在没有人能帮助我”、“我真的不能再忍受下去了”、“我要彻底休息了”等。此时,如果能及时通过这些信息发现他(她)的自杀意图并予以有效的帮助,很可能促使其放弃自杀。但是,这些重要信息却往往被人忽略。

C.谈论有关自杀的话题,或对开此类的玩笑。某些想要自杀的人会描述有关自杀的方法或计划,包括在信件、日记、手机短信、博客、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自杀的念头。认识自杀的线索——情绪方面

A.严重抑郁,悲伤,情绪低落。严重抑郁在单独的自杀危险因素中排在第一位,自杀者75%患有抑郁症。国外的调查发现,抑郁症患者10%~15%最终死于自杀。

B.情绪发生明显改变。在自杀前,自杀者会处于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会有一些明显的表现,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冲动;或情绪不稳定、忽悲忽喜;或平时乐观开朗,突然变得郁郁寡欢;或平时寡言少语,突然爱说爱笑等。认识自杀的线索——行为方面

有专家认为,行为和习惯的突然改变常常是精神崩溃的信号。自杀者在行为方面的线索如下:

A.一反常态,将自己的物品整理的井井有条

B.不明原因地将自己的东西送给他人、送礼、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 C.经常发生意外事件(如车祸等),这些意外可能是自杀未遂的表现 D.坐在危险的位置(如楼顶、窗台等)发呆 <9>妥善处理危机事件

(1)立即报告

一是报告给院系有关老师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24小时生命援助热线***,或68772029)。

二是千万不要答应对其想自杀的事情保密,要帮助他到心理或医疗机构接受评估和治疗。很多学生回避心理问题,误认为进行心理咨询的人就是神经病,不正常。甚至有的同学发现身边的同学有心理问题时,还劝他“千万别让学校知道,知道了就要休学”,有意帮忙隐瞒。需要强调的是,自杀者中虚荣心强的占71%,他们之所以自杀很大程度上就因为太爱面子。请注意:保全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记住:当人处于非正常状态时,高度危机会使其更难做出合理的决定,要你保密,当为妄语,信以为真,实为谋命。(2)作好监护

对有高度自杀倾向的同学不能让其独处,作好监护,并远离危险位置(如楼顶、窗台等),远离危险物品(如电源、利器、毒药、绳索等)。

记住:高危状态,须臾不能离开!(3)陪伴支持 A.倾听技巧

倾听他(她)的诉说,理解他(她)的的痛苦

任何一个处于心理危机中的人,他(她)最迫切的需要就是有人能倾听他(她)所传达出的信息

应耐心倾听他(她)的诉说,努力了解其潜在的情感 重要的不是你讲了多少,而是你听了多少 B.倾听时,请不要„„  表现出生气或惊恐无措

 生气是不接纳,惊恐无措反而增加其无助感  否认他(她)的感受与现实

 你的否认将导致其产生不被理解感  对他(她)的情境随意进行判断

 无论赞成与否,皆有可能产生负作用  嘲笑他(她),或冒犯与指责他(她)

 增加其无用感、无价值感,自卑自怜感  试图不与他(她)谈论其问题

 蓄满了的水库需要疏泻,他(她)愿意谈是再好不过的  争辩、排斥或试图否认自杀念头的“合理性”

 当有人谈到自杀时,绝不能轻易认为他(她)并不是真的想自杀,只是“想闹一闹”;如果这样做,处于危机中的人会真切地感受到被排斥或谴责

 将有高度自杀危险的他(她)单独放走或单独留下,为其创造自杀机会  轻易相信他(她)真的不会自杀

 自杀的念头会反复出现,尤其是理智型自杀  让他(她)觉得自己是不正常的

 什么都不对,增加其无用感、无价值感,他(她)会觉得别人不会这样,只有我无用才这样,要让他(她)明白这是非正常状态下的正常反应

 说一些不实际、盲目安慰的话  他(她)可能产生毕竟你不是我的想法  期待或相信自己能帮人解决所有困难

 请记住:你不是上帝,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能搞定,可以不用报告  期待立即见效

 欲速则不达

 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

 高估自己,往往事与愿违(4)推荐咨询

陪伴他(她)到咨询室,请专业人员帮助其走出困境。并听候咨询师的安排。

六、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

(一)心理健康

1、什么是健康与心理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完全安好的心态。

心理健康;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健康的“自我实现者”标准(15条)

正视现实;接纳自我;言行坦率;热爱事业;独立独处;与环境关系和谐;欣赏日常生活;具有高峰体验;同值关心他人;人际关系深刻;待人民主平等;信守道德标准;富于幽默感;富有创造力;不随波逐流。(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

① 自我意识正确;② 人际关系协调;③ 性别角色分化;④ 社会适应良好;⑤情绪积极稳定;⑥ 人格结构完整。

3、心理不健康的基本特征

出现有临床意义的症状,包括心理和生理症状 心理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往往过强或过长 与个人的实际情况不相称 与现实的实际情况不相称

不能完全自控,感到痛苦或乞求帮助 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限制了个体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4、心理健康的促进

(1)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

生理与心理统一,个体与群体协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防治与发展并重。(2)促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二)心理咨询

1、一般来讲,心理咨询是由心理咨询师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它有别于临床门诊那种“以医生为中心,以药物处方为主要手段”的生物医学治疗模式,而是“以来访者为中心”,不仅关心“症状”,也关心“原因”,不仅“治病”,还要“助人”,即建立“医—患咨询同盟”,通过一定的会谈技术,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困惑,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环境,促进其人格向健康方向发展。

心理咨询的取向是“治本”而非“治标”。一般来说,心理咨询的目标有三个层次:初级目标是消除来访者的心理困惑,中级目标是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我,终极目标是促进来访者的潜力得到发展,自我实现。心理咨询师最关心的是终极目标。心理咨询不能“包治百病”。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那些能自动前来求助的人,包括处于正常和异常边缘状态的心理困惑者以及正常人群。可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人际交往、教育辅导、家庭冲突、职业兴趣以及神经症等方面的心理障碍。那些典型的有幻觉和妄想的重型精神病人不是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

2、心理咨询的方式:

心理咨询的方式因人员数量、条件等不同,采用的方式也不同,一般可分为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

(1)个别咨询是心理咨询在主要的形式,它在咨询者与求询者之间建立了一对一的信任关系。个体咨询具有保密性和针对性的特点。这样,求询者能够体会到一种安全感,从而有效地降低求询者的防御反应。

(2)团体咨询也称小组咨询,是咨询者对数个有类似心理问题的求询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咨询的方式,比较为大学生所乐于接受。它的特点是能在较短时间里由专业人员直接面对较多的求询者,便于观察、了解和指导;求询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从而使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和支持。因此,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多用于解决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如恋爱问题、时间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3)电话咨询是指求询者通过电话与咨询者进行交谈的咨询方式,具有方便、迅速、及时和保密的特点。求询者通过电话以不见面的方式,可以不透露姓名和身份地向咨询者倾诉内心的烦恼,可以有效降低求询者的顾虑。不过正因为如此,咨询者就不能直接观察了解求询者的状态,又受通话时间的限制,不能深入进行。所以,电话咨询也通常只是用于回答一些知识性问题和临时缓解一下精神压力。另外,电话咨询也有效地用于防止自杀和犯罪。

(4)书信咨询是指求询者与咨询者之间通过书信进行的一种咨询方式。这种方法对那些不愿意或不方便与咨询者面谈的求询者较为适用。但是,书信咨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咨询者只能提出一下原则性的指导意见。

(5)网络咨询是求询者通过互联网与咨询者交谈的咨询方式。这与书信咨询类似,但就较为迅速及时。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网络咨询业将会有重点发展。

(6)现场咨询是扩大心理健康的宣传普及,在校园举办讲座宣传活动的一种心理咨询宣传形式。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心理问题。这种形式一般仅适合于浅显的了解和解答。咨询人员若发现有必要深入讨论的求询者,应主动邀请对方到心理咨询中心去探讨有关问题。

3、、心理咨询的实质

(1)什么是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借助语言等媒介,与来访者进行信息交流并建立某种人际关系,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联系与区别

① 联系:都强调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所遵循的理论、方法与原则一致。② 区别: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困惑的正常人,而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心理疾病的人;心理咨询所遵循的主要是发展与教育模式,而心理治疗所遵循的主要是医疗模式;心理咨询重在预防和促进,心理治疗重在补救和矫正。(3)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联系与区别

① 联系:目的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都是学校整体工作的组成部分。②区别:工作目标和范围不同;工作方法与手段不同;遵循的理论和原则不同;工作人员的专业方向不同;工作效果的评估标准不同。

4、心理咨询的原则

① 理解支持原则;② 保密性原则;③ 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④ 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⑤ 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⑥ 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5、心理咨询基本技能

(1)倾听

倾听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本要求。倾听既是表达对来访者的尊重,也是为了充分地了解情况。倾听,不加评判,保持中立的态度,还要有恰当的反应,与来访者达到共情。(2)澄清

澄清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来访者谈话的含义,以及为了确定说话者的意思而使用的谈话技巧,有助于来访者的自我澄清与觉察。(3)具体化

具体化指心理咨询师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地表述他们的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例如,可以询问:能不能具体谈谈×××?(4)尊重

尊重是指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尊重,是心理咨询师的最起码要求。尊重求助者的现状以及他们的价值观、人格和权益,予以接纳、关注、爱护,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重要条件,是有效助人的基础。尊重来访者,其意义在于可以给来访者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这样的氛围使其可以最大程度地表达自己。(5)温暖

温暖是指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给予温暖,温暖与尊重的性质是类似的,但温暖较尊重与来访者的距离更近些。尊重是以礼待人、平等交流、富有理性的色彩,而温暖则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6)真诚

真诚是指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应该以“真正的我”出现,没有防御式的伪装,不会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的后面,不带假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像完成例行公事一般,而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以真正的自我投身于与来访者的关系中。心理咨询师的真诚表达可以促进来访者自我开放,它是打开来访者紧闭的心灵大门的钥匙。

(7)通情达理

通情就是指心理咨询师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来访者的参照框架,把自己放在来访者的地位和处境上来尝试感受他(她)的喜怒哀乐。通情达理的关键在角色把握,能够做到设身处地地理解对方,同时还要注意非言语行为的表达。(8)积极关注 积极关注就是对来访者的言语和行为的积极面、亮点或长处予以有选择性的关注,从而使来访者增强自信心,拥有正向价值观。(9)鼓励

鼓励是指心理咨询师通过发现来访者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适当鼓励的技术。(10)内容反映

内容反映,即释义或说明,是指心理咨询师把来访者的主要言谈、思想,进行以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求助者。(11)情感反映

情感反映与内容反映很接近,不过内容反映着重于来访者的言谈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映着重于求助者的情绪反馈。事实上,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情感与思想的反映是同时进行的。例如:刚才你说过,你感到心里很烦,很生气。(12)解释

解释即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出来访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过程、实质等。解释使求助者从一个新的、更全面的角度来重新面对自己的困扰、自己的周围环境以及自己,并借助于新的观念、系统化的思想来加深了解自身的行为,思想和情感,产生领悟,提高认识,促进改变。(13)阻抗处理

阻抗处理,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沉默现象的处理;二是对多话现象的处理:三是对依赖现象的处理;四是对移情现象的处理。心理咨询师要善于分辨沉默的原因,通过沉默发现来访者沉默的怀疑型、茫然型、反抗型、思考型、情绪型以及内向型等特点。反之,多话是与沉默相反的一种现象,面对多话的宣泄型、倾吐型、表演型、表现型、表白型、掩饰型、外向型等特点时,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心理咨询师还应掌握依赖与移情的技巧,依赖是一种信任,移情是一种好感,依赖是寻求现实的帮助,移情是弥补过去的感情。咨询师应认真判断、注意理清,冷静应对和化解阻抗。

持和理解。因此,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并妥善运用,是一个优秀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15)提问

提问包括封闭式询问与开放式提问。使用开放式提问,有助于心理咨询师收集资料,选择澄清事实,获取重点,缩小讨论范围。(16)指导

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术,即是心理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来访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17)内容表达

内容表达就是心理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从广义上来说,指导、解释、自我开放等都属于内容表达。

(18)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就是心理咨询师把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告诉来访者,让其明了。情感表达表达的是心理咨询师的喜怒哀乐,而情感反映反映的是来访者的情感内容。

(19)自我开放 在沟通中,咨询师不仅要用心去听,还要自我开放。自我开放又称为自我暴露,是指心理咨询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来访者共同分担。它是内容表达与情感表达的一种特殊组合。(20)对质

对质是指心理咨询师指出来访者身上存在的矛盾和冲突的,对质的目的在于协助来访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等,注意对质需要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基础上。(21)重复鼓励

重复鼓励是指心理咨询师直接重复来访者的话或仅仅以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用以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22)团体咨询

团体咨询是指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心理咨询的形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

七、大学生心理健康

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这一问题在刚入大学的新生中比较常见,来到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适应。例如,一名女同学刚入校不到一星期就申请退学,原因是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晚上睡不着。

(2)学习问题。大量事实表明,学习成绩差异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学生存在学习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考试焦虑等。例如,有一位同学对专业不满意而提不起兴趣,经常想着转系或回家重考大学,大学的第一个学期,结果考了两门不及格。

(3)人际关系问题。由于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对性发育成熟缺乏心理准备,对异性的神秘感、恐惧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导致心理障碍,如单相思、为失恋而轻生、恋物癖、窥视癖等。(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也较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猜疑、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例如,有的同学或者认为自己相貌不佳,或者认为自己能力比别人低,或者认为自己知识面窄等而自卑,总觉得“低人”一等,久之,影响了正确的自我认识。

(6)神经症等问题。神经症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类心理疾病,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特征。例如,一位同学总是害怕别人的目光,不管是在宿舍里,还是在教室内,他也总是尽力克制自己,但又无济于事。为此他非常苦恼,以致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智力以思维为核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它是衡量人的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正常的智力是人们从事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心理健康的人,智力水准虽然有所不同,但智力应是正常的。(2)情绪健康

心理健康的人心胸开朗,情绪稳定和乐观,常向光明看,不往“黑暗处”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遇到麻烦能自行解脱。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情绪的自控能力很强。心理健康的人在通常情况下,其内部心理结构总是趋于平衡和协调的。既有适度的情绪表现,又不为情绪所左右而言行失调。心理健康的人具有自控情绪能力,即表明其中枢神经系统运行正常,身心各方面处于协调状态,不论遇到什么事总能适度地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既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悲极轻生。有人认为,用情绪来表示心理健康就像用体温来表示身体健康一样准确。(3)意志健全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支配自己克服困难去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的主要标志是行为的自觉性、果断性和意志的顽强性。心理健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有明确的目的,能坚定地运用切实有效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优柔寡断、裹足不前,也不轻举妄动、草率行事。意志顽强的人,能较长时间保持专注和控制行动去实现某一既定目标,不屈不挠,不达目的绝不罢休。(4)人格完整

人格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质的独特综合。人格完整指具有健全统一的人格,即心理和行为和谐统一的人格。包括:①人格要素无明显的缺陷和偏差;②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③人生观正确,并以此支配自己的心理与行为;④人格相对稳定。

如果一个爽朗、乐观、外向的大学生无缘无故地突然变得沉闷、悲观、内向,那就有可能提示其心理不健康。(5)自我评价正确

自我评价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能力和特点,以及自己所处的地位、与他人及社会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作出恰当的自我评价,他们能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优缺点能客观评价;同时,能接受自己,对自己抱有正确的态度,不过分骄傲也不过度自卑。心理不健康的人常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缺点缺乏正确的评价,自高自大,自我欣赏,还有的是自暴自弃。

(6)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在社会和集体中总是善于和他人交往,并能和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是心理健康的人与外界正常交往的结果,是个体对自己、对他人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的结果。心理健康的人,在和他人交往中,能接纳自我,并接纳他人,对集体具有一种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情感,在与人相处时,积极态度(如尊敬、信任、喜悦等)多于消极的态度(如嫉妒、怀疑、憎恶等)。(7)适应能力强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常以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来作为判断个体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人,总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正确地认识环境,处理好个人和环境的关系,能了解各种社会规范,自觉地用这些规范来约束自己,使个体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另外,心理健康的人还能动态地观察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自己的要求,以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在生命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都有相对应的心理行为表现,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与同龄多数人相符合的心理行为特征,如精力充沛,勤学好问,反应敏捷,喜欢探索。那些过于老成、过于幼稚、过于依赖的行为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理解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是一个连续体。第二、心理健康状态并非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八、心理委员的职责和工作方法

1、心理委员的作用和优势

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系心理辅导员老师、专职心理教师、心理与教育专家等相比,心理委员在实际工作当中有着独特的优势:

第一、心理委员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近。心理委员与同学没有地位差异,没有代际差距,被接纳程度高,能够减少建立心理帮辅关系的时间。

第二、心理委员的信息来源广。心理委员生活在学生之中,遍及校园,能及时、真实而广泛地了解同学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危机信息,有助于有效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及早地实施危机干预。

第三、心理委员自我成长快。经过系统的专业课程培训,心理委员的同理心(Empathy,也译作共情、同感)、倾听能力、沟通技能等得到良好的唤起与提升,自我得到很好的成长。

第四、教育效果好。心理委员不仅能够以“学生的语言”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地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并且在朋辈帮辅中,更能了解与理解同学的心理困惑与内心感受,容易觉察、抓住与理解同学的语言与非语言线索的含义,从而提高帮辅效果。

2、心理委员的要求

心理委员是学生干部的一员。由于心理委员在具体工作中与其他学生干部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因此他们不仅要具备学生干部的基本素质,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拥有积极健康的内心世界,以及较强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满怀热情和责任心,对同学饱含爱心,自觉加强专业学习,努力提高个人素质。尤其是作为朋辈帮辅过程中的助人者,心理委员还应具备心理咨询师的一些条件。在此,引用两位国外学者的观点,以供参考。

Jenning和Skovholt(1999)认为,好的助人者要具备以下九个条件:①永不满足的学习者,②大量地从经验中学习,③不排斥认知上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感,④敏于并且愿意接纳别人的情绪,⑤个人心理健康成熟并注意自己情绪的康宁,⑥明了自己的情绪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工作的,⑦有很杰出的关系技能,⑧信任自己的团体,⑨善于在工作中利用自己的各种用得上的技能。

3、心理委员的职责与任务

心理委员工作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生中;适时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同学心理健康水平;及时发现存在心理危机的同学,有效协助院系心理辅导员做好危机干预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第一、积极向本院系同学宣传心理健康和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使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第二、有计划地开展院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促进本院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第三、组织同学参加院系或学校的大型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参加特殊群体的辅导活动,鼓励有心理困扰的同学前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心理帮助。

第四、协助院系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院系开展相关工作。

第五、与同学交心谈心,调节院系、班级、寝室人际关系,与其他学生干部一道建设良好的氛围。

第六、及时发现本院系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处于危机状态的同学,并将这些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报告院系辅导员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第七、及时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院系辅导员反映本院系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意见与需求,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谋划策。

4、心理委员的方法与途径

心理委员在工作中应注意四点:

一是大胆探索,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为此,要做到三个“贴近”和三个“关注”。三个贴近:贴近同学生活、贴近同学需求、贴近同学心理。三个关注:关注心理热点、关注心理难点、关注心理变化。

二是明确职责,突出工作的侧重点。具体是指,活动重在“组织”,谈心重在“倾听”,干预重在“报告”,咨询重在“推荐”。

三是高度警惕,把握工作的关键点。心理委员工作的关键是危机干预。面对危机时,心理委员应做到立即报告、作好监护、陪伴支持、推荐咨询、护送就医。

四是加强联系,稳固工作的支持点。心理委员应自觉加强同院系心理辅导员、学校及院系学生心理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经常性联系。

此外,心理委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本班同学进行有限度的心理咨询工作。同龄学生之间的心理咨询又称为朋辈心理咨询。心理委员在实施朋辈心理咨询时,也应严格按心理咨询的规范操作,在具体工作中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保密原则。心理委员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对自己所接触到的同学隐私不得向亲戚、恋人或朋友等泄露,特殊情况可向心理咨询老师请教。

二是价值中立原则。即站在尊重、关注、接纳、中立的立场,不依据个人价值观评判同学的想法与感受的对错,尽量理解其内心世界。

三是同理心。即设身处地地从他人的视角真正理解其想法与感受,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共鸣”,但是并没有自己的某些(想当然的或自身困扰的)情绪或想法卷入其中。

四是帮助的有限性原则。尤其在危急时刻,心理委员在全力帮助同学的同时,一定要明白自己的任务和局限,注意同院系辅导员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动配合。

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简介

武汉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机构,承担着对全校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指导学生心理健康自助组织的工作任务。

中心以“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立足教育,重在预防”为工作理念,搭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五个平台”——宣传平台、教育平台、咨询平台、互助平台、干预平台,实施了“六个一工程”——建设好一支队伍、营造好一种氛围、开设好一组讲座、利用好一块阵地、主办好一家网站、指导好一个组织,构建了“四体联动”工作模式——以“教育宣传体系”为重点、以“心理咨询体系”为基础、以“危机干预体系”为难点、以“队伍建设体系”为保障。

中心致力于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成为广大同学心灵的温馨家园。中心现有专职人员五人,拥有一支由不同学科背景组成的心理咨询专家队伍,竭诚为全校学生提供面谈咨询、团体辅导、现场咨询、在线咨询、电话咨询等专业服务。中心在全校设有四个心理咨询接待点,其中重点心理咨询点按照专业化要求设有咨询室、治疗室、催眠室、测试室、等待室、团体辅导室、督导室、资料室与多功能室,拥有多种现代化的专业设备。

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治疗》等课程,指导大学生心理卫生协会和《珞珈心源》报社开展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月编发心理健康教育报《珞珈心源报》,举办“温心行动”、“热爱生命”、“微笑行动”、“感恩行动”、“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电影赏析”等特色活动,引导学生追求阳光心态,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近年来,中心的工作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心多次在全国和湖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会议上介绍工作经验,《教育部简报》曾先后5期介绍和推广中心的工作经验,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内参》、《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教育报》、香港《文汇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曾多次报道过中心的工作。中心曾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拓奖”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以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湖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十、我校心理咨询方面的资源介绍

1、珞珈心理在线

这个网站是由武汉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为全校同学服务,这个网站资源丰富,分为工作状态、心闻视野、青年生命、心理知识窗、影音推荐、校园生活、心理自测、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珞珈心源报、珞珈心理协会等板块,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欢迎大家来到珞珈心理在线。

2、生命援助热线:***

3、各个咨询师室的分布和位置,咨询预约电话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电话: 68772029 文理学部 地点:文理学部教四楼

电话: 68756942 工学部 地点:工学部五教四楼 电话: 68772028 信息学部 地点:信息学部学生宿舍4舍 电话: 68778521 医学部 地点:医学部学生宿舍新区10舍 电话: 68759810 备 注:

1、咨询值班时间 下午14:30-17:30 晚上19:00-22:00

2、每学期咨询工作从开学后第二周开始,放假前一周结束,节假日按照学校统一调课时间值班。

4、心灵热线:68774413

第二篇:第九届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初赛复习资料

第九届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初赛复习资料

一、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外在行为表现及内在心理过程的科学。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为个体心理,分成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也可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差异两个方面,具体说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语言,动机、情绪、意志、能力、人格等。

1、知觉

所谓的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它是大脑受到刺激后对其进行的分类、解释、分析和整合.2、想象

我们的想象并非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对头脑中已有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认知活动。想象可分为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和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如幻想,文学创作中的艺术想象也属于创造性想象),后者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3、记忆

在心理学家眼中,记忆是我们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记忆还可以分分以下类别:(1)依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它们都属于长时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我们背的书不属于这种了,这种记忆回想起来是要占用大脑资源的;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怎么去开门就是这么一种记忆,这种记忆的回想不占太多大脑资源,基本都是自动完成的。

4、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反映了人的主观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大的情境性、冲动性和暂时性,情绪的外部表情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与此对应,情感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在现代心理学中常把人的复杂情感称为高级情感,并分为理知感、道德感、美感等三种。

5、意志品质

我们一向都说要做个有坚强意志的人,但却未必知道意志是什么。意志被看作人类特有的高层次动机,是人类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就好像我们所说的“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就需要坚韧的意志。人的意志基本品质包括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四个方面。

6、动机

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形成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内在动机——需要,另一个是外在动机——诱因。就如有人努力学习是为能找份赚钱的工作使自己生活得好一点,对这些人来说,生活得好一点他们的需要,钱是他们努力学习的诱因。

7、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能力有很多种分法,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还可以分为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你知道么?智力,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它包括理解、计划、解决问题, 抽象思维, 表达意念 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个体的智力发展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表现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结构差异、性别差异等。由萨洛维和玛伊尔提出的“情绪智力”,也就是“情商”,是指识别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利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高尔曼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在大多数时间内都要比智商更为重要。

8、人格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模式。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人格具有稳定性。在行为中偶然发生的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之为人格。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是知他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心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改变。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节。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弗洛伊德人格“三我”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典型的人格测评方法包括自陈量表式测验,例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投射测试,例如罗夏克墨渍测验和主题统觉测验;情境测验,如性格教育测验和情境压力测验;自我概念测验,如形容词列表法和Q分类法。

二、心理学家在做什么

下面简单介绍七个心理学研究领域。

1、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个体社会心理现象指受他人和群体制约的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群体社会心理现象,是指群体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征。以下简要介绍社会心理学中比较有趣的三方面内容。从众

从众是指人们采纳群体其他成员的行为和意见的倾向。有的领导意见本是错误的,有些员工由于惧怕反对而对自己今后不利,而违心地投了赞成票,结果后面的人都跟着投了赞成票。人际交往中的常见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是实际上指的就是“第一印象”的影响,常发生于陌生人之间。但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仅凭第一印象就妄加判断,往往会带来不可弥补的错误!

(2)近因效应指的是在交往过程中最近一次接触给人留下的印象,常发生于熟人之间。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自己的脑海中的印象最深的,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

(3)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是一种因他人突出特征的影响而产生的“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的社会心理效应。就是当我们看到某个明星在媒体上爆出一些丑闻时总是很惊讶,我们仅仅是推断了他们真实的人格。

(4)定型效应也称社会刻版印象,是人们不自觉地根据自己对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来评价他人。如,人们总是认为女孩子就应该文静,男孩应该活波而勇敢。由于刻板印象只凭一时偏见或道听途说而形成的。因此,绝大多数刻板印象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

(5)投射效应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中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某些特点,即把自己的特点投射到他人身上,比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6)鲇鱼效应 水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这些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渔民偶然把几条鲇鱼放在这群鱼里:由于鲇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水池里的鱼都被带动起来而显得生机勃勃,所以渔民喜欢放几条鲇鱼在里面增加全体鱼的活力与寿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会产生鲇鱼效应。(7)蝴蝶效应 某地上空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而扰动了空气,长时间后可能导致遥远的彼地发生一场暴风雨,以此比喻长时期大范围天气预报往往因一点点微小的因素造成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归因

很多时候,对于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的解释却不尽相同,对事件的不同解释方式,就是心理学上所指的归因。归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套独特的归因风格。在社会生活中,个体为了保护自我价值,倾向于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这种倾向被称为“动机性归因偏差”。比如:(1)将自己的成功作内归因,将自己的失败作外归因;(2)将他人的成功作外归因,将他人的失败作内归因,从而减少他人的成功给自己带来的压力。

2、发展心理学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仅指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各个时期的心理现象,按年龄阶段又可分为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分支。发展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发展的本质,发展的影响因素,发展的过程,具体涉及到遗传与教养、主动与被动、连续性和阶段性等问题。

3、人格心理学

我们所熟知的性格仅仅是人格的一个方面。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人格具有四个特性: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和功能性。著名的“大五”人格理论是当代人格心理学的新型特质理论,包括:E(Extraversion):外向、有活力、热情;A(Agreeableness):愉快、利他、有感染力;C(Conscientiousness):公正、拘谨、克制、尽责;N(Neuroticism):神经质、消极情绪、神经过敏;O(Openness):直率、创造性、思路开阔。这五个因素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可组成“OCEAN”一词,表示“人格的海洋”。

4、犯罪心理学 笼统地说,犯罪心理学以犯罪心理为研究对象。狭义的犯罪心理学,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广义的犯罪心理学,则是指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大体而言,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1)犯罪心理的生理基础;(2)犯罪者人格和人格变化;(3)犯罪行为的社会学习机制;(4)产生犯罪心理的社会性缺陷。如,在确定罪责时,一定要确定犯罪嫌疑人的动机,否则定罪。

5、生理心理学

即使是时间首富比尔盖茨,也是一样的五脏六腑。即使是聪明绝顶的爱因斯坦,也离不开五谷杂粮。人类无论进化的多高级,人们的心理现象多么复杂,终究要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依托,这个基础就是我们的躯体,在心理学的框架下讨论人的生理机制正是生理心理学家要做的工作。生理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研究各种人体器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例如,损伤海马(人脑边缘系统的一部分)会造成遗忘。

6、教育心理学

主要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揭示教育过程和心理发展的关系,把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实践中。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受教育者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心理的个别差异,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者应有的心理品质等。可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

7、恋爱心理学

想要在爱情中稳操胜券知己知彼嘛,当然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恋爱心理学是探讨男女在恋爱、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包括恋爱心理和婚姻心理两部分,具体研究稳固爱情的心理规律、男女相爱的心理奥秘、求爱及择偶心理、初恋心理、爱情挫折心理、婚后各阶段的爱情发展之心理特点等。斯腾伯格(R.Sternberg)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是目前令人熟知的一个最重要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分:亲密、激情、和承诺。同时具有亲密、激情和承诺的爱情被称为“完美爱情”(或成熟的爱情)。激情是爱情中的性欲成分,是情绪上的着迷;亲密是指在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承诺指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这三种成分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自18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至今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西方出现过许多有影响的心理学流派,比如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看到这些生涩的名词,也许你觉得难以理解,那么,请你静下心来仔细阅读下面的内容,这将帮助你成功地认知它们。

1、精神分析学派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鼻祖.精神分析学派注重异常行为的分析,并且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一切个体的和社会的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欲望或动机受到压抑,是导致神经症的重要原因。所谓精神分析是一种临床技术,它通过释梦和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潜在的动机,使精神宣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部分: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是指人们正意识到的想法;前意识是大量的可再现的信息,通过某种刺激能够进入人的意识层面;无意识则是人们无法直接接触的东西,无法被带入意识层面(除非是在某种极端的情境中)。

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心理结构。本我(id)是由一切与身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例如:性欲的冲动等。本我的活动遵循“快乐原则”。自我(ego)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是关注现实的一部分,使人能在现实生活中理性地、正常地生活,遵循“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包括自我理想与良心,遵循“完美原则”,对道德审察的作用。

精神学派除了弗洛伊德外,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代表就是埃里克森。他提出了著名的八阶段理论,这八个阶段分为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自主性对羞怯和疑虑、主动性对内疚、勤奋对自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立、繁殖对停滞、自我完整对失望。精神分析学派的还有阿德勒,他第一个提出兄弟姐妹对社会性和人格发展有重要影响;霍妮,对弗洛伊德关于发展中性别差异的观点提出了挑战,被誉为女性心理学的奠基人;沙利文,详细阐述了童年中期亲近的同性友谊如何为以后的亲密恋爱关系奠定基础。

2、行为主义流派

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外显行为,而且他也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最重要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界环境对于人的作用,认为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来。行为主义的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 Watson)就有一段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挑选其中一个婴儿,把他们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或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们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可见,华生特别强调环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典型的“环境决定论”。华生之后,斯金纳(B.Skinner)和班杜拉(A.Bandura)成为行为主义学派的杰出代表。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习理论,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三大原理。由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实证研究的强调,大大推进了心理学的发展,并深深地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

3、人本主义流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与精神分析流派和行为主义并驾齐驱的一种理论而出现的,称为“第三势力”。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眼中,人是一种先天良好、具有选择能力和有能动性的动物,并不像传统地精神分析形容地那样受着无意识地驱使,也不像行为主义说的那样像个只会对环境反应的高级机器人。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的发展,人的本性就是自我实现。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先驱,他首先普及了“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并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扩展到心理学以外的更为广阔的人类生活之中。在罗杰斯看来,对人性持人本主义的观点、相信人,就可以改进教育和维护和平。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另一名重要的心理学家,最著名的当属他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4、认知心理学派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即对作用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是指凡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的,都属于认知心理学。皮亚杰就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智力发展可以分为具有不同的质的四个主要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就是所谓的信息加工心理学,指通过与计算机相类比,模拟、验证等方法来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交换、操作、检索、提取和使用的过程,并将这一过程归纳为四种系统模式:即感知系统、记忆系统、控制系统和反应系统。其最重大的成果是在记忆和思维领域的突破性研究。

四、心理也有“出问题”的时候

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环境适应问题。这一问题在刚入大学的新生中比较常见,来到大学后,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适应。例如,一名女同学刚入校不到一星期就申请退学,原因是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晚上睡不着。

(2)学习问题。大量事实表明,学习成绩差异是引起大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学生存在学习问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兴趣、考试焦虑等。例如,有一位同学对专业不满意而提不起兴趣,经常想着转系或回家重考大学,大学的第一个学期,结果考了两门不及格。

(3)人际关系问题。由于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使得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总的来说,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对性发育成熟缺乏心理准备,对异性的神秘感、恐惧感和渴望交织在一起,由此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导致心理障碍,如单相思、为失恋而轻生、恋物癖、窥视癖等。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原因也较复杂。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猜疑、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例如,有的同学或者认为自己相貌不佳,或者认为自己能力比别人低,或者认为自己知识面窄等而自卑,总觉得“低人”一等,久之,影响了正确的自我认识。

(6)神经症等问题。神经症是大学生中最常见的一类心理疾病,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特征。例如,一位同学总是害怕别人的目光,不管是在宿舍里,还是在教室内,他也总是尽力克制自己,但又无济于事。为此他非常苦恼,以致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2、心理障碍

在看以下这心理障碍的时候,可能会发现自己或身边的同学朋友好像表现出那些症状,但这并不代表他患有心理障碍。因为只有那些症状的强度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诊断为患有心理障碍。

焦虑障碍 每个人都会在一定的生活情形下体会焦虑或恐惧。据估计,将近25﹪的成年人曾经在某段时间经历过不同焦虑障碍的特征性症状。(1)广泛性焦虑症

当一个人在至少六个月以上的日子里感到焦虑或担心,但却不是由于受到特定的危险所威胁,同时出现三项其它症状,如肌肉紧张,容易疲劳,坐立不安,思想难以集中,易激怒等等就可以被诊断为广泛性焦虑症。这种焦虑障碍会造成功能的缺损。(2)惊恐障碍

这种病人体验的是一种无预期的严重的惊恐发作,突然发生强烈不适,可有胸闷、气透不过来的感觉、心悸、出汗、胃不适、颤抖、手足发麻、濒死感、要发疯感或失去控制感,每次发作约一刻钟左右。之所以是无预期的,因为它不是由情境中的某些具体事情导致的。(3)恐怖症

病人持续地与非理性地害怕某一特定事物、活动或者情境,这种恐惧相对于实际的威胁来说是夸大和非理性的。分为社交恐怖症和特殊恐怖症。一个有社交恐怖的人害怕自己会做出令人难堪的举止,很害怕别人的审视和拒绝以至于造成过度焦虑。特殊焦虑症发生于对几种特殊类型或情境做出反应,如害怕蜘蛛。(4)强迫症

你可能有过轻微的强迫观念的体验,有时会担心“我是不是真的锁门了”。强迫症患者的强迫思想更加有不可抵挡性,引起更多的痛苦,而且可能干扰他们的社交和工作能力。如不断地检查灯或电器是否关好、点数物体或财产。做出强迫行为是为了减少或预防与某些可怕的情景相关联的不适感,但是其本身或者不合理。

(5)创伤后应激障碍

通过痛苦的回忆、梦境、幻觉或闪回持续地重新体验到创伤事件。人们可能在遇上强奸、生命受到威胁或严重伤害、严重的自然灾害是会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心境障碍

(1)重度抑郁症

抑郁被称为“心理病理中的普通的感冒”。因为它发作频繁。被诊断为抑郁的病人其症状的严重性和病程不同。有些人一生中的某个阶段只与抑郁斗争几个星期,另一些人则断断续续地或慢性地要经历数年的抑郁。(2)双相障碍

是以严重抑郁与狂躁阶段交替出现为特征的。一个人经历狂躁阶段,一个人常常感到自尊的膨胀感和他自己拥有特殊的能力或权力的非现实信念。当狂躁开始消退时病人就开始应付造成的损害和窘境。这样的狂躁阶段几乎总是紧跟着严重的抑郁。人格障碍

(1)执偏型人格障碍

患者会无理由怀疑别人想要伤害和欺骗他们。他们能从无害的情景中找出隐藏的不愉快或危险的的含义。

(2)表演型人格障碍

这种病人总是希望自己是注意的中心,在做论断的时候很感情用事,但是往往缺乏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论断。

(3)自恋型人格障碍

有一种夸大的自我重要感,被成功或权力的想象所占据,需要持续地赞美。这些人通常有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4)反社会人格障碍

对说谎、盗窃和打架的行为是常见的,患者不会为此感到羞耻或后悔。分离性障碍

是一种身份、记忆或意识的整体性的扰乱。有分离性失忆,有些研究表明这种分离性遗忘可能与儿童经历的一些身体虐待或性虐待有关。还有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过去称为多重人格障碍,有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人格存在于一个个体中。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其中一个人格占支配地位,主导这个人的行为。精神分裂症

对于患精神分裂症的人来说,这种疾病是没有假释可能的终生监禁,灵魂与躯体分开,忍受着孤独的囚禁。在精神分裂的世界中,幻觉和妄想是十分常见。(1)紊乱型

情绪很单调呆板或对于当时的情境并不适合。一个人常常做出傻气的或孩子气的行为,言语变得不连贯,满是不寻常的词和不完整的句子。如果出现妄想或幻觉,它们也不能阻止成一个连贯的主题。(2)偏执型

经常有一些被害妄想、夸大妄想、嫉妒妄想,发病时间通常晚于其他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他们的行为大多半是激烈的和非常正式的。(3)未定型

描述那种表现突出的妄想幻觉,不连贯的语言,或者非常紊乱的行为符合一项以上而不是十分清楚的标准。(4)残留型

显示病人进入缓解期,或者暂时停止活动。

五、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通常人们是根据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是否符合多数人的常态来衡量。对于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有以下标准可以概括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正常、适应良好、自我意识和人际关系良好、有健康的人格。如何在拥有强健体魄的同时也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保持心理健康

有心理障碍的人的生活是很不幸福的,所以,保持个人的心理健康很重要。那么如何来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呢?(1)保持乐观的情绪。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工作。善于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在工作上要不断创造,在进取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感受成功的乐趣。(2)善于排除不良情绪。遇到不顺心的事,别闷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烦恼或困惑及时讲出来。(3)经常帮助别人。助人为乐,是一种高尚美德,其作用不仅使被帮助者感受人间真情,解决一时之难,也使助人者感到助人后的快慰。(4)善待别人,心胸大度。以谅解、宽容、信任、友爱等积极态度与人相处,会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尤其是被人误解的时候,要亮出高姿态。(5)要有广泛的爱好。比如收藏、体育、旅游、音乐等,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享受其间的乐趣,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广泛交友。在偶遇心境不佳时,这种兴趣活动也能起到化解作用。(6)保持一颗童心。如果仍保持一颗童心,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好奇,不论对知识更新,还是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7)培养生活中的幽默感。同事、朋友乃至家人中,说话时适当地采用幽默语言,对活跃气氛、融洽关系都非常有益。(8)学会谐调自己与社会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适应社会的规范,并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适应力,从而减少因此而带来的困惑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2、锻炼自己的意志:

(1)增强目标的意识和决心。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根据形势的变化确立自己不同的目标,才能始终引导自己朝向既定的目标迈进,不敢懈怠。(2)提高自制力,抵抗诱惑。诱惑是意志的腐蚀剂,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无关因素对之造成干扰。(3)树立自信,抑制自卑。对目标的确信,会产生做事的勇气和相信自己的能力,然后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达到目标,赢得自尊和提升自我价值感。(4)养成良好习惯。习惯看似简单,其实习惯里蕴含了人的意志品质。在生活中,要改掉旧习惯,养成新习惯。

3、个性优化

个性优化的途径是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是每个大学生努力的起点。同时,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对自己和生活的世界有积极地看法;与别人有亲密的关系和对人信任;有时间冷静地独处和反省;在社会性、智力以及职业的各种技能方面取得成功;接触新思想、新知识以及与有独特见解的人交往;找出能充分表达自己情绪的方法,有兴趣爱好;经常提高独立的程度,减少对他人的依赖;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关爱他人,支持和扶助他人。

4、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大学生应掌握的基本交往技能是:微笑、倾听、认同、赞美和感激。(1)微笑,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功。在你结识新朋友的时候,微笑是你应先发出的友好信号,它将令你更具魅力。微笑可显示你为人热情、富有修养。自然的微笑可打破僵局;轻松的微笑可淡化矛盾;坦然的微笑可消除误解。(2)倾听,是沟通的一半。如果你想使自己的谈话成功,你就必须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交谈成功的要诀。据统计,大多数人在交谈中要花30-40%的时间听他人谈话。然而,所谓的“倾听”并非从这耳朵进、那耳朵出,而是必须用心去理解,并且做出积极的反应。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显得不耐烦,更不要随便插话,这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3)认同,是沟通的切入点。所谓的认同就是认识上的同化,即寻找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这一方法叫做认同。认同什么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达到自然接触。认同的技巧是让我们把心里的爱有机会传达给别人,否则就毫无意义。不过认同时要注意把握分寸,以免招致反感。(4)赞美,是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当你赞美别人时,你同时也会有一种愉悦感。而且,当人的物质生活被满足之后,最渴望的就是精神上的满足,也就是被了解,被接纳,被赏识和被赞美。恰到好处的赞美也是拉近心灵距离的妙方之一。(5)感激,是真情的回报。“人喜欢自己帮助过的人超过帮助过自己的人。”这句话绝对是真理,惟一的条件是被帮助者懂得感谢。表达感谢要具体,一定要讲出来对方的帮助对你有什么意义。在感谢别人时,诚恳的态度也是很重要的,这既不是低三下四,也不是奉承。

六、关于心理咨询

(一)心理咨询简介:

中国市场需求巨大,心理咨询师奇缺。中国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

一般来讲,心理咨询是由心理咨询师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它有别于临床门诊那种“以医生为中心,以药物处方为主要手段”的生物医学治疗模式,而是“以来访者为中心”,不仅关心“症状”,也关心“原因”,不仅“治病”,还要“助人”,即建立“医—患咨询同盟”,通过一定的会谈技术,帮助来访者消除心理困惑,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环境,促进其人格向健康方向发展。

心理咨询的取向是“治本”而非“治标”。一般来说,心理咨询的目标有三个层次:初级目标是消除来访者的心理困惑,中级目标是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我,终极目标是促进来访者的潜力得到发展,自我实现。心理咨询师最关心的是终极目标。

心理咨询不能“包治百病”。它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那些能自动前来求助的人,包括处于正常和异常边缘状态的心理困惑者以及正常人群。可望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人际交往、教育辅导、家庭冲突、职业兴趣以及神经症等方面的心理障碍。那些典型的有幻觉和妄想的重型精神病人不是心理咨询的服务对象。

每行都有其职业原则,心理咨询师也不例外。首先,要有一颗助人之心为来访者保密,一些损人利己、窥探隐私的小人是没有资格的。其次,要具备必要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测量技术,能运用心理咨询的理论和会谈技巧来解决问题。再次,要有一定的门诊咨询经验。最后,要能随时调整自己,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咨询的方式:

心理咨询的方式因人员数量、条件等不同,采用的方式也不同,一般可分为个别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网络咨询等。

(1)个别咨询是心理咨询在主要的形式,它在咨询者与求询者之间建立了一对一的信任关系。个体咨询具有保密性和针对性的特点。这样,求询者能够体会到一种安全感,从而有效地降低求询者的防御反应。

(2)团体咨询也称小组咨询,是咨询者对数个有类似心理问题的求询者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咨询的方式,比较为大学生所乐于接受。它的特点是能在较短时间里由专业人员直接面对较多的求询者,便于观察、了解和指导;求询者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从而使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和支持。因此,团体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多用于解决一般性的心理问题,如恋爱问题、时间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

(3)电话咨询是指求询者通过电话与咨询者进行交谈的咨询方式,具有方便、迅速、及时和保密的特点。求询者通过电话以不见面的方式,可以不透露姓名和身份地向咨询者倾诉内心的烦恼,可以有效降低求询者的顾虑。不过正因为如此,咨询者就不能直接观察了解求询者的状态,又受通话时间的限制,不能深入进行。所以,电话咨询也通常只是用于回答一些知识性问题和临时缓解一下精神压力。另外,电话咨询也有效地用于防止自杀和犯罪。(4)书信咨询是指求询者与咨询者之间通过书信进行的一种咨询方式。这种方法对那些不愿意或不方便与咨询者面谈的求询者较为适用。但是,书信咨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咨询者只能提出一下原则性的指导意见。

(5)网络咨询是求询者通过互联网与咨询者交谈的咨询方式。这与书信咨询类似,但就较为迅速及时。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网络咨询业将会有重点发展。

(6)现场咨询是扩大心理健康的宣传普及,在校园举办讲座宣传活动的一种心理咨询宣传形式。现场解答学生提出的心理问题。这种形式一般仅适合于浅显的了解和解答。咨询人员若发现有必要深入讨论的求询者,应主动邀请对方到心理咨询中心去探讨有关问题。

七、我校心理咨询方面的资源介绍

1、珞珈心理在线

这个网站是由武汉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为全校同学服务,这个网站资源丰富,分为工作状态、心闻视野、青年生命、心理知识窗、影音推荐、校园生活、心理自测、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珞珈心源报、珞珈心理协会等板块,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找不到,欢迎大家来到珞珈心理在线。

2、生命援助热线:***

3、各个咨询师室的分布和位置,咨询预约电话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电话: 68772029 文理学部

地点:文理学部教四楼四楼

电话: 68756942 工学部

地点:工学部五教四楼

电话: 68772028 信息学部

地点:信息学部学生宿舍4舍

电话: 68778521 医学部

地点:医学部学生宿舍新区10舍

电话: 68759810 备 注:

1、咨询值班时间 下午14:30-17:30 晚上19:00-22:00

2、每学期咨询工作从开学后第二周开始,放假前一周结束,节假日按照学校统一调课时间值班。

4、心灵热线:68774413

第三篇:心理健康知识1

大学生判定自己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

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一直是“没有查出疾病就是健康”。这种“无病即是健康”的传统观念一直被许多人所持有。很多大学生对健康的认识也是片面的,自认为没有什么心理烦恼、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学不学心理健康知识,重视不重视心理健康与自己无关,自我感觉良好。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同生物学因素一样,与人的健康和疾病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定心里是否健康:

1. 有正确的自我意识 个体能比较正确、全面的了解认识自己,能正确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能全面了解、客观评价自我,有“自知之明”;能悦纳自我,自信乐观,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在自我体验方面,自尊自爱,自我肯定而不是自我轻贱;在自我控制方面,能够自强独立,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适应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顺应,根据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社会环境改变时,能面对环境做出客观的评价和认识,能主动调节自我,积极适应环境,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和态度,使自己的思想、目标和行为符合新环境的要求。

3. 具有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选择手段、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心理过程。坚强的个人意志要求个体在行为上具有较高的自觉性、自制力和果断性、顽强性;善于分析情况,果断坚毅,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同时又不固执刻板;能控制一时的感情冲动,约束自己的言行,抵制不正当的诱惑,不放纵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困难、逆境时,保持百折不挠的毅力,并有必胜的信心。4. 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以较强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待学习;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善于学习,乐于实践,反复磨练,能从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

5.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工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

6.社会适应正常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7.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保持心理健康有利于统一健全的人格。心理健康是人们进行工作、学习、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协调一致,和谐发展;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的位置。

大学生心理发展协会2010年5月12日

第四篇:心理健康知识模拟大赛

心理健康知识模拟大赛

(一)比赛规则

比赛分为必答题、速答题、案例分析题、情景模拟题、风险题等五种题型。其中必答题、速答题、风险题为客观题,由主持人直接公布答案。案例分析题、情景模拟题为主观题,由评委打分。比赛结束后,现场公布排名结果。

1、必答题

必答题分为两个部分,单选题和判断题。

(1)判断题:每队每人必答4题,由每队5人分别举操作牌(“对”牌、“错”牌)示意,按每队答对的人数计分,答对1人算5分。满分100。

(2)单选题:每队必答5题,每题10分。满分50分。

2、速答题

每对派一名代表,由主持人念题目,进行快速回答。答对一题加十分,答错不扣分。限时1分钟。

3、案例分析题

每队选答一题,由队长在题库中选择一题,阅读一段文字后,由主持人念出问题。每队经过讨论后,选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题时间限定3分钟。待各支队伍回答完毕,由现场评委分别对各队打分,本环节满分30分。

4、情景模拟题

每队选做一题,由队长在题库中选择一题,准备3分钟后,每队选派代表进行现场的情景模拟。

待各队伍全部完成答题后,由现场评委分别给各队打分。本环节满分50分。

5、风险题

风险题由每队在四种类型的风险题中选答一题(可以放弃),经讨论后由一人回答。答对即加上相应分数,答错即扣除相应分数。风险题的题型如下:

(1)判断题:10分。(2)单选题:20分。

(3)多选题:30 分,全部答对得30分,答错或少答扣30分。

第五篇:心理健康知识大赛简答题

简 答 题

1、武汉大学四个学部的心理咨询室在哪里?

答:文理学部:教四楼四楼,工学部:五教四楼,信息学部:信息学部学生宿舍4舍,医学部:学生宿舍新区10舍。

2、大学生如何培养健康的心理?

答:(1)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3)保持健康的情绪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去爱(5)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6)学会自娱。

3、什么是网络综合征?

答:是玩互联网成瘾所致的症候群,初时表现为精神上的依赖,渴望上网“遨游”,以后可发展为躯体依赖,多表现为平时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等。

4、情绪的自我调控法是什么?

答:1)放松法2)转移法3)及时宣泄、4)适度进行自我安慰5)主动进行心理咨询。

5、如何注意用脑卫生?

答:(1)适度用脑(2)保证睡眠,起居有规律(3)注意营养(4)学会科学的休息方法。

6、大学生为什么会有自卑心理?

(1)自我评价过低(2)消极的自我暗示(3)学习上的失败、挫折的积累(4)不当的归因(5)潜意识中的自负(6)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冲突。

7、怎样才能发挥自身的潜能?

(1)了解自己(2)学会思考(3)有创意即付诸行动(4)积极争取高峰体验(5)不要力求完美。

8、心理咨询的原则?平等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多样性原则、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

9、武汉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的为全校同学服务的一个网站? 答:珞珈心理在线。

10、大学生心理健康日时间? 答:5.25

11、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哪个大学建立? 答:北京大学。

12、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所做的定义?

答: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美好状态或完全安宁。

13、失眠有哪三类?

答:暂时性、短期性、长期性。

14、情绪的自我调控法是什么?

答:1)放松法2)转移法3)及时宣泄、4)适度进行自我安慰5)主动进行心理咨询。

15、什么是焦虑和学习焦虑? 答:焦虑是一种复杂的身心综合的较为普遍的负面情绪,也是人面对环境刺激而产生的一种应激状态。学习焦虑是对学习的恐犋、厌恶、逃避等负面情绪。

16、什么是心境?

答:心境指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会使人的一切活动都染上情绪的色彩,保持愉快的心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生活质量。

17、如何调节自己的消极心境?(大致答对意思即可)

(1)、认识到消极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人的情绪以需要为基础,需要得到满足,人就愉快;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不愉快。人生一世,总是如愿以偿的时候少,而不如意的时候多,人不如意,就会有忧愁、悲伤、怨恨和愤怒等消极情绪产生。可见,消极情绪的产生是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认识到这一点,就不要为消极情绪所支配,而要积极地克服消极情绪。

18、什么是自我意识?

所谓的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对自己本身和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社会关系的认识。在自我意识中,人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认知的对象,只有人才有自我意识。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标志,意味着一个人能客观地认识、愉快地接纳自己和积极完善自己。

19、什么是自我中心者? 自我中心的人为人处事都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得失,不考虑别人的兴趣与需要,完全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经验去认识和解决问题,似乎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就是他人的认识和态度。20、怎样克服自我中心?

答:(1)、平等相处,尊重他人。由于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因此,应当平等待人,象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而不把别人看成自己的“工具”,当成自己需求的事物。这就要求自我中心者不要对别人过分苛求,也不要对别人冷眼相待,而应使交往双方都有机会满足自己的需要。

(2)、接受批评,转变态度。自我中心者的致命弱点之一是自以为是,不愿接受别人的态度和转变自己的态度。接受批评并不是要他们完全服从他人,而是要求他们能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这将能诱使其改变固执己见、惟我独尊的形象。(3)、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自我中心者之所以固执己见,不关心他人。是因为他们既没有真正认识自己,也没有真正了解别人。人的自我意识主要是来自别人的反映,自我中心者如果能把别人作为一面镜子来反射自己,从别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又能抛开偏见去认识别人,他们就会逐步摆脱自我中心。

21、如何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

答:(1)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2)正确看待挫折(3)正确认识自己(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22、如何消除考试焦虑?

答:(1)认真复习,充分备考(2)增强考试的自信心(3)形成考试的正确认知评价(4)学习必要的应试技能

23、谈谈大学生如何进行心理健康的维护?

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1)大学生应当重视自己的心理卫生(2)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心理保健(3)借助心理咨询的指导

24、心理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答: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前提②社会环境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学校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④ 实践活动和自觉能动性也是极其重要的

25、高校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答:高校心理咨询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目标是通过心理咨询使来询者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优化,帮助来访者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

26、心理问题和精神病是一回事吗?

心理问题是心理学范畴,属于咨询与治疗的对象;精神病是医学范畴,必须药物治疗。两个概念有交叉,但精神病更重一些。“心理问题”与“精神病”是两个不同的疾病概念,所以来咨询的人不一定是。

27、什么是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大致意思答对即可)

答:“高原现象”,指一种技能动作的练习,经过初期的较快进步后,往往由于练习方式方法、活动结构未及时改进,及练习者兴趣下降等原因,出现某一期间练习成绩停滞不前的现像。

28、简述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主要特点是心理发展在迅速地趋向成熟,但又未达到真正的成熟。在大学初期对环境的不适应和思想的不稳定。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大,遇到问题不善于理智解决。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上容易走弯路。

29、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时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

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教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教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个性心理具有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30、遗忘规律是什么?

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著名的遗忘定律——遗忘的速度是不均匀的,最初进展的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先快后慢)

31、什么是社交恐怖?

答:主要是指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回避与别人谈话,特别是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的一种心理障碍。他们不敢到公共场所,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害怕自己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怕跟别人对视, 引起别人的注意.3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1)问题情景与个人的知识结构;(2)知觉的特点,比如思维活动受知觉整体性的影响;(3)所采取的策略;(4)定势;(5)功能固着;(6)动机和情绪;(7)他人的影响

33、猜疑对人际关系造成了那些危害?

答:猜疑是由主观想象而产生的对他人的不信任感。常表现为言行敏感、无中生有,甚至有时把别人的好意当恶意。猜疑是人际内耗的祸根,是化友为敌的障眼帘,是心理的偏执。

34、如何对猜疑心理进行自我调适呢?

答:调适猜疑心理的方法有 :① 培养爱心、宽容、理智,切忌感情用事。② 学会知人知己,以防止猜疑心的出现。③学会自我解脱。

35、怎样克服挫折感?(意思对即可)

遇到挫折时要冷静分析,从客观、主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出受挫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2)确立合适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要考虑自己的优势,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奋斗目标,全身心投人工作之中。如果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目标不切实际,前进受阻,则须及时调整目标,以便继续前进(3)要善于化压力为动力。适当的压力能够有效地调动机体的积极因素。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经常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挫折和教训使我们变得聪明和成熟,正是失败本身最终造就了成功。

36、什么是人际沟通?

答:人际沟通是沟通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要而展开的,可以发生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可以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还可以发生在大众传播中。

37、心理防御有哪些?(意思对即可)

心理防御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包括:(1)否认,对现实的否认或对自己情绪的否认,掩耳盗铃就属于这一类的防御方式。(2)固执,不论自己的主意是否正确都坚持,也是一种任性的表现。(3)转移,把情感、欲望或行为从原本有的发展阶段转移到其它事物上,比如,在外面受了批评,回家来对家长发脾气。(4)合理化,就是为自己的“不良”动机开脱和找借口,或对失败进行可接受的解释,阿Q精神胜利法就是典型。(5)外投射,将自己内心不为外界所接受的想法、欲望、情感归咎于他人。比如,一个恨别人的人,确信“他恨我”。(6)潜抑,就是将不能接受的想法除去。

38、什么是挫折?挫折后的反应?如何应对挫折?

答:(1)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的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2)反应:攻击行为;冷漠;幻想;心理防御机制。(3)勇敢正确的面对挫折,正确认识挫折;改变不合理观念;加强修养,勇于实践;优化自身人格品质。

39、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冲突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答:(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冲突(2)理想性与现实性(3)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冲突4)性成熟与性心理的冲突(5)情绪冲突 40、心理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答:①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前提②社会环境是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③学校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④实践活动和自觉能动性也是极其重要的。

41、如何正确认识正确的恋爱心理素质?

答:(1)端正恋爱动机;(2)加深了解,充分认识;(3)积极培养真挚的感情;(4)注重养成良好的恋爱品行;(5)敢于正视情变。

42、如何培养承受挫折的能力?

答:(1)适当运用心理防御机制(2)正确看待挫折(3)正确认识自己(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43、大学生自我意识完善的途径有哪些?

答:(1)给自己以肯定的自我概念(2)在观察学习中确定的自我认识(3)在实践活动中完善自我意识

44、高校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答:高校心理咨询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其目标是通过心理咨询使来询者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优化,帮助来访者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身心健康。

45、危机干预的方式是什么?

答:向亲朋倾诉;向心理帮助热线电话求助;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当面帮助;相同境遇人员组成小组相互支持;信件、网络求助等。

46、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答:(1)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2)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3)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4)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有针对性的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47、性格与气质的关系是什么?

答:两者关系密切,常常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气质可使同意性格者有不痛的表现、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速度、性格可制约气质的变现并改造气质。

48、什么是观察?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答: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预定的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要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应注意:(1)必须有浓厚的观察兴趣;(2)必须有持久而稳定的注意力;(3)必须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4)必须学会观察的方法和技能。

49、什么是记忆?记忆过程包括那几个阶段? 答: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反映的心理过程。

记忆过程有: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记忆分三个阶段;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50、怎样复习才能克服遗忘,提高记忆效果?

答:只有按心理活动规律复习才能事半功倍:(1)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复习自觉性、积极性;(2)复习时间要合理安排,应趁热打铁及时复习,避免过分紧张与疲劳,每次复习内容不应过于集中,长时间复习,中间要短暂休息,以平时分散复习为主;(3)复习方式不要太单调,要多样化;(4)采取“记忆术”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

下载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复习资料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复习资料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理健康知识大赛判断题

    判 断 题 1. 人的智力水平在18-25岁之间到达顶峰,之后就会慢慢下降。(错) 2. B总是这样认为:“我害怕见到的东西必定是危险的;当我害怕的东西出现时,我多半得吓垮了;我无法摆脱对某......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资料

    大学生心理健康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基础知识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1、什么是心理? 人类的心理现象包括过程心理和个性心理两部分。 过程心理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

    安全知识大赛试题1范文

    姓名: 单位: 区队: 班组: 身份证号码: 工种(职务): 分数: 同煤集团“人人都是通风员”杯安全知识大赛试题 1、瓦斯浓度指瓦斯在空气中按( )计算占有的比率,以%表示。 2、使用局部通风机......

    主要复习资料1

    课文主要内容复习1.随着作家的笔,我们欣赏认识了___________的艾迪;深爱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音乐大师爱德华·葛利格,天真可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习资料1

    复习资料 细菌部分: 一、判断题 1. 巴斯德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2. 脂多糖是革兰阳性菌所特有的结构。 3. 磷壁酸是革兰阳性菌所特有的结构。 4. 外膜蛋白是细菌多种蛋白质的......

    复习资料1

    1、如何确定谈话的内容和范围?P4 答:应依据以下参照点: (1)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2)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3)心理咨询师可以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

    复习资料1

    1。“山流水遇知音”讲述的是发生在春秋时期发生在钟子期与俞伯牙之间的故事。 2。在荒岛上,鲁滨逊救了一个被野人追捕的俘虏是星期五。 3。《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他曾......

    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知识 一、心理健康 1.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21世纪健康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2.第三届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