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数学第一单元

时间:2019-05-14 21:36: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下数学第一单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下数学第一单元》。

第一篇:二下数学第一单元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1、让同学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有余数的实际意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让同学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笼统、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笼统思维,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第考的过程和结果。

3、让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在独立考虑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胜利愉快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二、教材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认识了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了表内除法,本节教材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

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野营活动作为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就在我们的身边,加强对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能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试商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例题图片、若干圆片与小棒。

五、课时布置:7课时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

第一课时《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3)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

2.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3.技能目标:

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 主题题课件

二、预习学案: 1.复习乘法口诀。2.口算

5×6 2×4 3×9 8×7 24÷3 81÷9 56÷8 45÷5(设计思路:复习旧知为新课作铺垫。)

三、导学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野炊吗?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9个面包,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喜欢的野炊活动导入,学生积极性很高,注意力非常集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情景探求新知。

1.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说,师板书可能出现的问

题。投影出示“面包”问题: 9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1)四人小组用学具分,每小组选一人填写统计表。2)各组代表汇报分的结果,请一个学生代表用学具演示。3)电脑演示学生汇报的结果

师:以上这些活动,你们在哪里见过或自己亲身参加过呢?(设计思路:感知生活中处处有除法。理解除法的意义,感知有余数的除法。)

2.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实践应用。

(1)师:除了以上这些数学问题,你们谁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且使用除法计算的?

四、课堂检测: 1.先摆一摆,再填空。

1)8个○每3个一份,分了()份,还剩()个? 2)11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指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2.自主练习第一题。

3.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先小组说,再全班说。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六、课后作业:

1.把家里的水果平均分一分,算一算,说一说。2.18块巧克力可以平均分给几个人?你能说出来吗? 3.最大能填几?

□×6<57

□×7<43

□×5<38 □×4<31

□×8<26

□×9<60 4.运动场上有20人,每4人一组小朋友在跳绳,可以分几组? 20÷4=5(组)

5.篮球场上有21人,每5人一组准备打篮球比赛,可以分成几组?

21÷5=?

七、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人,怎样分呢? 9÷4=2(个)„„1(个)

∣ 余数

读作:9除以4商2余1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充分体现了学生了主体地位,在整节课的前20分钟一切都很顺利,师生合作也很好,但到后来由于自己的紧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也让学生失去了激情,最后就自己也搞不清自己在做什么了。好的开始却很惨的结尾,这次的课很可惜。所以这一次我又学到了很多,一节课好的开头是好的,而在练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结尾更加重要。

第二课时《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通过动手分一分,摆一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

教具:22根小棒、课件

二、预习学案:

1、笔算6÷3 指名笔算,请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及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分一分,说一说。

(1)把10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2)把10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

(3)根据分的结果,分别列出相应的处算式,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三、导学案:

1、出示例题,请学生读题。

(1)学生用小棒摆一摆,按要求分一分。指名学生将分的过程完整地口述一遍。

(2)列出算式:22÷4 提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算式中的5和2表示什么?(3)写出竖式,提问:分成了几份?也就说明22里面最多有几个4?商是几?

提问: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共分掉了几个?竖式中怎样算?4和5的积—20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这个20表示什么意思?

22个桃,分掉了20个,还剩几个?那么在竖式中是怎样得到余下的2的?

在竖式中,“2”叫什么? 请学生说说竖式计算的过程。

(设计思路:通过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让学生直观的得到结果,进一步体会到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

2、(1)提问:算式中的5„„2表示什么意思?想一想:如果不摆学具,又怎样得到商?(组织学生讨论,指名发表各自的想法)

(组织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2)小结:因为22里最多有5个4,所以商5比较合适。

3、教学试一试。(课件出示:分野果的问题)(1)出示试一试,请学生弄清题意。

(2)要求:能不能用刚学过的方法,找到合适的商呢?学生计算,说说自已的想法。

(3)强调: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4)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商?(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课堂检测:

1、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动手计算后,说说自已的算法和想法。说说自已试商的过程。

2、完成自主练习第3、5题。

五、课后作业:

课本第9页快乐星期天。

六、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七、板书设计: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例:每人分4条,22条鱼可以分给多少人? 22÷4=5(人)„„2(条)(竖式略)

例:有48个野果,平均分给9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几个? 48÷9=5(个)„„3(个)(竖式略)

八、教学反思: 当然自己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虽然重视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但因方法问题效果不够明显;此外,我还存在着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言倾听不够,课堂上不能机智地捕捉到学生的有效信息,而导致引导不到位,浪费时间的现象。今后,还须在实践的历练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第三课时《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联系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使学生学会解答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题.

2.在掌握平均分两种分法的基础上,加深对除法两种应用题的认识.

(二)、情感目标

1.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类推,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技能目标:

1.挖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的思维. 2.设疑、解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及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两种应用题余数的处理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做一做第3题的投影图片,7支铅笔,8根小棒,练习的算式卡及图片.

二、预习学案: 1.操作并解答.

(1)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几根?你是怎么分的?(2)拿出8根小棒,每4根放一堆,可以放几堆?这是怎样想的? 2.列式、计算,指明口述解题思路. 30个羽毛球,每6个放一盒,可以放几盒?

(设计思路:通过旧知识能整除的除法,引出有余数除法及什么叫余数)

三、导学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先分分看)(2)读题后引导学生操作,用小棒代替铅笔,大家共同操作后,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演示.边演示边口述分的过程.

教师提问:把7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是什么意思?(就是把7支铅笔平均分成3份.)分的结果怎样?全分完了吗?(每人分

2支,还剩1支.)教师引导:联系平均分的含义及以前我们学的知识,想想这题应怎样解答?(指名学生列式“7÷3=”,并用竖式计算)教师启发:竖式中,除得的商“2”,表示什么?(每人分得2支.)余数“1”表示什么?(还剩1支.)做应用题写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时,要写单位名称,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商和余数后面的单位名称是什么?应怎样写?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写出横式等号后面的得数.7÷3=2(支)„1(支)教师提问:答话应怎样写?(每人分2支,还剩1支)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平均分后,没有分完,还有剩余.)(3)对比、分析:今天我们解答的这道应用题与以前学过的除法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平均分,用除法计算.)有什么不同?(有余数,商和余数都写单位名称,答话因有余数需答完整.)(设计思路: 怎样计算有余数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在以后的除法中,有余数除法是大量的,整除的情况是少量的,学好有余数除法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除法打好基础。有余数除法又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为有余数除法的商在乘法口诀中不能直接找到。)

(4)反馈练习:独立完成课本120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指名让学生说解题过程,重点强调计算的结果及答话应该怎样写.

(设计思路:帮助学生掌握计算过程及试商方法。)在此基础上笔答完整的计算过程,并通过判断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及掌握试商的方法。)

2.教学例4:

(1)出示例4:43个乒乓球,每袋装5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2)读题后,启发学生联系铺垫孕伏中第2题(羽毛球分放人盒中)列出算式:“43÷5=”,并用竖式计算

(3)讨论:除得的商“8”表示什么?余数“3”表示什么?(4)根据讨论的结果,联系例3有余数除法计算结果及答话的写法,独立解答课本119页例4.

(5)订正时,着重让学生说清商“8”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袋”,余数“3”的单位名称为什么是“个”

(设计思路: 怎样计算有余数除法。有余数除法又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因为有余数除法的商在乘法口诀中不能直接找到。)

(6)反馈练习:独立完成120页做一做的第2题.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重点强调平均分的第二种的有余数的应用题计算结果的名称商与余数的单位名称为什么不同.

(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笔答完整的计算过程,并通过判断题和思考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及掌握试商的方法

四、课堂检测:

1.课本120页做一做第3题.(投影出示)看图说题意,再写算式. 9÷□=□(个)„„□(个)9÷□=□(盘)„„□(个)(1)先引导学生看图,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

提问: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根据这个图和算式(1),你能说说题意吗?(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个)„„(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一种分法.)类推:把图和算式(2)联系起来,你能理解题意吗?(可讨论,根据计算结果的单位名称,“(盘)„(个)”,可以推断是平均分的第二种方法.)比较、归纳:根据图及两个不完整的算式,指名请学生说出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一个算式表示,把9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4个,还剩1个.第二个算式表示,有9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2盘,还剩1个.

(2)让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写好算式.(3)订正,指名口述思维过程. 2.填空:(投影出示)(1)14÷4=3„„2 14÷3=4„„2(2)21÷6=3„„3 21÷3 =6„„3

3.做练习三十六第2题.指导学生要把2角化成20分后再列

式计算.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出为什么要先把2角化成20分.

五、全课小结

1.让学生观察板书,总结出今天学了什么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进行小结.重点强调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完整写出答话.

六、布置作业:

121页练习三十六第1、3题.

七、板书设计

第二篇:二下第一单元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第一组教材围绕“春天里的发现”这个主题进行安排,主要《找春天》《笋芽儿》《古诗两首》《小鹿的玫瑰花》及语文园地一组成。

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以“多彩的春天”为专题的一组课文,本组课文在此基础上重在引导学生走进春天,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奥秘。课文中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散文、古诗,有发人深思的童话故事。尽管文章体裁不同,但从内容上都很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反复诵读中感悟、积累语言,提升审美情趣。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生活中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单元教学目标:

1、识记生字,读会要认的字,掌握识字的规律。

2、在田字格中正确地书写生字,注意左右结构和全包围结构字的间架要求。

3、了解中国山水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4、了解偏旁的意义,区别形近字。教学重点:

识字,掌握识字的方法。教学难点:

喜欢识字,主动识字,了解祖国文化的瑰丽。教学准备:

光盘、生字卡片。教学课时:

10-12课时。课时安排: 找春天 两课时 2 古诗两首 两课时 3 芛芽儿 两课时 4 小鹿的玫瑰花 两课时 语文园地一 三课时

1.找春天

教材分析:

春天来了,她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本文的课题呼唤着我们——找春天去吧!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到野外去找一找。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孩子们找到春天了吗?从哪里找到的?怎样找到的?激发学生多读书吧。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究。知识与技能: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习惯。课前准备:歌曲磁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学习课文1、2、3段,初步感受春天带给我们的喜悦。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感知课文

师:春天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同学们,平常读课文,都有哪些要求呢?

1、一读课文,过生字关: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宝宝。

⑵ 组内读一读,读得好的夸奖他,读得不好的帮助他。

⑶ 课件出示生字宝宝,多形式认读,力求人人参与人人过关。

⑷ 小组交流识记生字宝宝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注意积累。

2、二读课文,过读通关:

⑴ 要求:把课文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后让学生提出难读的句子,课件随机出示并指导读流利。如:

①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②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③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④ 我们看到了她,我们听到了她,我们闻到了她,我们触到了她。

⑤ 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

⑵ 放声朗读课文。

3、三读课文,感悟积累:

⑴ 课件出示春景图: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鸟报信的时候可高兴了。

你们呢?(高兴)让我们和小鸟一起高兴地向大家报个信吧!指导朗读。

⑵ 师:听了你们的话,我们几个孩子可高兴了,急忙──(出示句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此时,课件显示课文情景。

齐读第二段,指导:还能再急切些吗?

⑶ 师:老师听出来了,孩子们可急了。可是春天却──

出示句子: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① 自由读句子。

② 指名读。

③ 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④ 再读句子,读出自己不同的体会。

⑷ 齐读1~3段课文。

⑸ 留下悬念:

我们找到春天了吗?下节课,让我们再跟着他们欢快的脚步,走进春天,去领悟春天那充满生机的美。

三、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4到8段,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课件显示词语:

害羞

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嫩芽 音符 喜鹊 杜鹃

二、朗读感悟

(一)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让我们跟随燕子姐姐一起去找春天吧!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4到8段,找找春天都藏在哪里?

⑵ 学生交流学习成果,随机出示句子:

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这几句话中选一句最喜欢的句子进行合作学习,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或你还想说些什么?并把你的体会用朗读告诉大家。

⑷ 汇报学习成果:

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如: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学生读句子,说说感受到的,想到的,在学生说的基础上再抓住问号指导学生反复朗读。

又如;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

请学生说说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或还想说些什么?并把你的体会用朗读告诉大家。

2、齐读4~8段课文:

⑴ 春天这么美,有位诗人把这几句话改成了一首诗(出示课件,配乐朗读)

⑵ 师:春天这么美,我们把它背下来好吗?你们真棒!

燕子姐姐也被你们的智慧征服了,她想带咱们去春游呢!

(课件显示小燕子一路飞过春天各个地方,与此同时,优美的旋律在耳边激荡。)

三、拓展延伸

1、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触到了什么?让学 生畅所欲言。

2、你眼中的春天美吗?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赞美春天呢?

生1:画春天。

生2:说写几句话来赞美春天。

„„

3、自主组合,赞美春天:

画画组:展示画。

写话组:把写的话串成一首诗。

4、展示成果。

四、作业自助餐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积累文中词句。

2、到郊外去找春天。

3、收集有关春天的诗句。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

知识与技能:会认7个字,会写9个字。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小诗,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

三、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

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六、朗读全诗

七、试背全诗

八、写字指导。

九、拓展延伸

1、读书后古诗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以图引文

1、幻灯出示图片,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小男孩、黄蝶、花、小路)

2、大家来到这里,你认为这里的景色怎样?(美丽)人呢?(可爱)

3、让生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二、自由读诗,扫除生字障碍

师语:杨万里看到美丽的景色,他写了一首诗

1、圈出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请小老师上讲台进行生字教学,班内交流识字方法,筛出难字进行教学

3、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

三、学习古诗

1、出示全诗画出节奏

2、教师范读古诗

3、学生自由以组学习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

4、班内交流学习情况,(重点理解前两句古诗)

四、指导朗读

1、师语:这么美的春天,我们读诗时应该怎样读?

2、录音范读,学生模仿朗读

五、背诵古诗

六、指导书写

七、布置作业:

1、背会古诗,2、积累古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笋芽儿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春雨的声音是春姑娘弹奏的乐曲,春雷的声音是雷公公敲响的大鼓,一层层的笋壳是竹妈妈给笋芽儿穿上的一件件衣服。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知识与技能:认识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过程与方法: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教学重难点:

难点:字写字,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下生字。朗读课文,感受笋芽儿积极向上的精神。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课前能通过网络、书籍、生活等平台收集与笋相关资料。锻炼信息收集、筛选、整理能力。

2、准确认读“笋、唤、揉、漆、轰、扭、钻”7个生字,正确书写“轰、世界、呼唤”5个字词。

3、通过对课文1——4小节的朗读、感悟,感受积极向上的精神。

4、增加好词好句的积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竹子图片。这是什么,竹子在小的时候,我们把它叫做?教学生字“笋”。说说你对笋的了解。

笋小的时候,我们叫它“笋芽儿”。

“笋芽”是我们今天要写的词语。指导书写。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课题就是“笋芽儿”。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与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2、生字交流

三、品读1——5自然段

1、交流:是谁把笋芽儿唤出地面的呀?

2、是呀,雷公公和春雨姑娘可关心小笋芽了,是他们把笋芽唤了地面。那么他们的呼唤有什么不同?(低声的呼唤、粗重的嗓音呼唤)

3、老师也想当当笋芽儿,你们能当当春雨姑娘来呼唤我吗?生读。

4、和春雨姑娘不同,雷公公的呼唤却是粗重的。请你读读这段话,看看雷公公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你想当当雷公公吗?自己去试试。课件出示句子: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理解藏了一冬、重重

5、指导朗读两段话。

6、听见春雨姑娘的呼唤,笋芽儿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撒娇:平时你会向谁撒娇?你也学着笋芽儿来撒撒娇吧。配上音乐表演读

7、听了春雨姑娘的话,笋芽儿醒来了,听了雷公公的呼唤,笋芽又怎样了呢?

从“一个劲儿”你看出了什么?那你怎么读?你能做动作读吗?

7、看见笋芽儿不断向上钻,妈妈心里可急了,引读:她给笋芽儿穿上—— 还不停唠叨——

理解“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

8、其实这篇课文有许多提示语告诉我们怎么读课文,以后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提示语自己读好课文。

四、小结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终、辫、够、抚、滋、润、冈、豪”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世、界、喊、冈”四个生字。

2、能有流利、感情的欣赏、朗读全文,大部分学生能背诵第6自然段。

3、懂得世间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阳光雨露的自然规律。

4、根据学生不同学情积累关于春天的好词佳句,有主动搜集和积累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动画歌曲《小雨沙沙》

2、春雨姑娘叫醒了沉睡的万物,到处春意盎然.笋芽儿也终于从地里钻出来了.

二、品读课文

1、第六段

a呀!外面的世界真美呀!笋芽儿看到了什么呢?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美美的读一读.

b(自由读,展示读,比赛读,齐读,试背诵)c拓展:“„„”代表什么意思?她还看到了什么?(配乐想象)d引读“她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怎么也看不够。

e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还有朋友们的呼唤,笋芽儿高兴的说(指导多元理解朗读——“多美的春光啊!我要快快长大!”)f练读段落。

2、第七段

a笋芽儿的愿望是什么?能实现吗?为什么?是谁帮助了它? ——春雨姑娘,太阳公公

b他们是怎样帮助她的?——通过理解积累词语“阳光雨露” c(指导多元理解朗读“我长大了!”)d练读段落

e用“我”代替“笋芽儿、她”改读课文。

三、检查识字,积累词语。

四、教写生字

1、看书

2、看老师范写

3、练写。

五、课外拓展阅读 附: 古诗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 熹 《春日》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 甫 《绝句》

4.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游园不值》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 甫 《春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4.小鹿的玫瑰花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了一丛玫瑰。从“他常常去松土、浇水”中的“常常”,我们可以体会到小鹿很爱玫瑰,他种玫瑰很用心,很辛苦。从他和弟弟一起数花骨朵,我们知道小鹿十分盼望见到玫瑰开花。然而,当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因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看到玫瑰花。鹿弟弟先是替哥哥惋惜,听了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高兴地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结尾的这句话,一定会引发学生许多思考。

知识与技能: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举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教学难点:懂得小录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课前准备:

动物头饰,玫瑰盛开的录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5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举和习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小鹿栽种玫瑰花的快乐。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实物导入:

教师手拿一束玫瑰花,让学生看看、闻闻:喜欢这份礼物吗?

2、谈话导入:

(出示玫瑰花和小鹿的图片)

认识它们吗?玫瑰花和小鹿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自学

三、讨论

1、找出描写鹿弟弟的话,引导学生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一开始鹿弟弟说玫瑰花白栽了,后来又说没白栽?)

2、小组合作读文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说玫瑰花白栽了?

1、读课文1~2自然段,抓住小鹿精心种花的句子,引导学生想象:小鹿栽花时会想些什么?

2、当小鹿跌伤了脚,没能看到玫瑰花开,又会想些什么?

3、此时鹿弟弟又会怎么想?体会他“惋惜”的心情。

五、朗读

1、自由读:

2、交流读:

3、竞赛读:

六、练习

结合课文情境进行写话训练:

1、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

2、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

3、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注意引导学生拓宽思路,看谁说的句子和别人不一样)

七、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2、体会栽花种草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以“摘果子”的方式复习本课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交流

重点交流:鹿弟弟为什么又说玫瑰花没有白栽?

1、指名读黄莺和微风的话:练习读—分角色读—挑战读。

2、引导想象:小鹿的朋友大象拍下了花开的情景,想象一下他会对小鹿说些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看到了玫瑰花开,他们又会对小鹿说些什么?

3、教师小结:小鹿自己虽然没有看到玫瑰花,但玫瑰花已经开在别人的心田里,别人感到快乐,小鹿自己也感到非常幸福。所以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

三、表演

1、同桌之间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在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研究角色的表情和语言。

(可以适当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教师巡视,相机进行指导。

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全班比赛,大家共同评选出“最佳合作奖”、“最佳风采奖”和“最佳创意奖”。

四、练习

假如小鹿种的是迎春花或者别的花,黄莺和微风会怎么对小鹿说呢?请你替他写几句台词。

五、写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应用“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听说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使学生乐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收集到的资料,并善于学习别人好的地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加偏旁”的识字方法、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难点: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收集资料。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发现和应用“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汇。

2、通过引导学生发现人类文明的事物与自然界事物在外形上的相似之处,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语文乐园”里玩,大家觉得怎么样?好!首先我们来“逛迷宫”。

二、“逛迷宫”

1、寻找“燕子”和“剪刀”的相似之处。

学生看“我的发现',自己观察说出“燕子”的尾巴像“剪刀”,并把“燕子”和“剪刀”用线连结起来。

2、寻找其它事物的相似之处,并连线,看谁连得又对又快。

三、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1)游戏激趣。

导语:走出“小小观察台”,春姑娘又带我们来到“字词游戏宫”(点击课件)。配音:欢迎同学们参加“合作闯关”字词游戏。请看游戏提示:

①组成“读读认认”自学小组,选组长,分任务。

②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字、记字,比谁认得准,互相检查。

③小组商量怎样抢答汇报学习结果。

④快乐传递读生字。

⑤生字搬家,考考你。

(2)当众汇报小组学习结果,鼓励每个组用不同的方式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3)做快乐传达游戏。去掉拼音,还会认这些生字吗?分小组听音乐传生字卡片,音乐停,拿卡片同学依次教读生字。(4)生字搬家。

出示课件制作的儿歌,配图。生字搬了家,跳进儿歌里,你们还会读吗?

(笨笨熊)或乖乖笨,摇渡船,运粮食,运木材。

烈日当头不用帽,按时到达心欢笑。

2.读读背背。

3.我会填。

过渡:同学们积累了那么多描写春天的诗句,会用学过的词赞美春天的景物吗?

(1)读词:春光、天空、枝条、绿叶、阳光、小溪。(2)请同学们讨论填空。

(3)交流欣赏,画图,个别同学在黑板上填写。齐读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听说能力。教学过程:

一、春游前奏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要去春游了,去发现春天了。请大家睁大双眼,把你看到的写下来。休息时,我们要进行交流,看谁发现的多,看谁的发现新。返回时,我们就要请这些同学来做“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春天。

二、游中交际

1、教师边走边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2、以组进行,交流自己观察到的春天。

3、各组评选出优胜者,参加全班的交流。

4、评选“小导游”,返回时有几名“小导游”轮流介绍沿途的景色。

三、游后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智慧的双眼又发现了许许多多春天里美好的事物。课后,请同学们利用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查寻,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收集起来,准备参加展示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乐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以及收集到的资料,并善于学习别人好的地方。教学过程:

一、上宽带网

同学们,宽带网是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通过宽带网,我们可以学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今天,宽带网给我们送来了什么礼物呢?请同学们看一看吧!

1、自读宽带网,指名分段读,大家齐读。

2、说一说自己从宽带网上获得的信息。

3、说一说自己还知道春天有哪些花。

4、展示自己上网查到的花的资料(如果学生没有查到,教师给予补充)。

二、展示自我

1、以学生的课桌为“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2、愿意当“导游”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3、愿意当“游客”的学生参观别人的作品。

4、把学生的作品张贴在教室的“展示台”里,供大家欣赏和学习。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篇:小学二下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小学二下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学习内容:加减两步应用题和连减应用题(教科书第4-5页例

1、例2)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学习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儿童游乐园吗?为什么?

2、师:在我们的数学王国也有这样一个游乐园,你们想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游乐园解决问题。(出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游乐园情境图。

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师:好,那我们就去瞧瞧看木偶戏的小朋友吧!

2、教学例1 ①出示木偶戏图,说说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一步就能解决的,就当场解决)

②根据回答师出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在自己本子上独立解决)

④汇报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1)22+13=35(人)

(2)22-6=16(人)35-6=29(人)

16+13=29(人)⑤.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⑥.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例2(1)出示面包房主题图,说说从这个画面中你了解到了什么?(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解决什么问题?(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现在剩下多少个?(4)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在自己本子上独立解决)

(5)汇报结果,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4—8=46(个)

54-22=32(个)46—22=24(个)

32-8=24(个)54—8—22=24(个)

54-22-8=24(个)(6)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7教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根据“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可以求什么问题?(两队一共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怎样列式?[8+22=30(个)]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54—30=24(个)]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一下:如果写成一个算式,应该怎样列式?

教师:要先算8+22,列式就要加上一个小括号。54-(8+22)。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

列式:54-(8+22)

=54-30

=24(个)答:还剩24个面包。

注意:应用题解答完后,要记住写答案。

列出算式后,要求学生说出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8).教师小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关键是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可以使用小括号。(9)、出示23-10+3

23-(10+3)

让学生算一算,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师:数字,运算符号一样,为什么计算结果不一样?是什么改变了计算结果?(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所以改变了计算结果)。

(10)、师:刚刚你从面包房里学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引入:下面我们走出面包房到野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吧!

三、巩固应用

1、出示野外风景图:

①说说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花和蝴蝶),下面我们蝴蝶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②师出示“花丛中有25 只蝴蝶”。

③师:根据这个信息你能编题吗?(可以一步解决,可以是两步解决类似例1或例2的题目)④学生编题让其他学生解决,重点分析连减的题目,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⑤学生把自己编的题用算式表示,然后再让其他学生说说他是怎么编的?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第四篇:二下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分桃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教材简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从小猴分桃子的故事情景入手,安排了第一个“分一分”的活动,在分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只小猴分得不一样多的情况,也会出现两只分的一样多的情况,从而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学情简析:

“分一分”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所以学生对之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平均分也是一个生活中常用语言,就算学生不会说,也应该知道“同样多”、“一样多” 等词语,因此教学时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充分感知分的过程。目标预设:

1、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每份分得的数。

教学重点: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将物体平均分 教学难点:在分一分活动中,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棒、帖图 学生准备:课堂作业本、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

一天,猴妈妈买回来8个又大又红桃子,(图片出示8个桃子),两只小猴看见了馋得直流口水,立刻就要妈妈分给他们吃,每只小猴可分到几个桃子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摆一摆 ①大家都想帮助小猴,请同桌两个同学用小棒代替桃子,分成2堆,看一看,可以怎么分? ②全班汇报:你是怎样分的?

2、想一想。

师:猴妈妈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两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怎样分,两只小猴才会都满意呢?为什么? 请学生上来演示分的过程。

生1:一根一根的分,每次,一只猴分到一个,分四次,最后,每只猴分到4个。生2:2根2根的分,每次,一只猴分到2个,分2次,最后,每只猴分到4个。生3:用口诀:二四得八,知道每只猴分到4个,一次就分完了。……

3、分木块。

师:小猴吃完了桃子,妈妈又拿出6个木块分给他两玩,妈妈又该怎么分呢? 学生先分,在汇报。

小结:不管怎么分,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数学上叫“平均分”。

4、分鱼。

师:猫妈妈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一共有12条鱼,4只小猫想分得同样多,每只小猫要分到几条鱼?

① 小组合作分鱼:用小棒代替鱼。汇报:

生1:1条1条的分,每次,一只猫分到一条,分3次,最后,每只猫分到3条。生2:先2条2条的分,一只猫分到2条,一只猫再分一条,分2次,最后,每只猫分到3条。

生3:用口诀:三四十二,知道每只猫分到3条,一次就分完了。……

② 学习用画圈的方法来“平均分”。师:小朋友可以用小圆代替鱼,用画圈的方法来表示分鱼的过程。展示各种画法。

5、分骨头。(独立完成)

师:狗妈妈要把18根骨头,平均分给3只小狗,每只小狗分到几跟骨头? 用小棒代替骨头分一分,然后在书上的图中画圈表示。

(三)、练习巩固

1、分筷子

出示是P33.1,这里有几双筷子呢?

你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和同学们一说。

2、装铅笔

出示书P33.2看看这摆得乱七八糟的铅笔,你有什么想法? 如果每盒放同样多,每盒可以放几支呢?怎样解决呢?

3、拼五环

出示五环图,认识这个标志吗?

用20个圆环可以拼成多少个五环呢?请同学们自己圈一圈。

(四)、拓展性学习

1、分气球

①独立看图,理解意思:

把9个气球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到多少个气球?还剩几个? ②你是怎样想的?

剩余的一个气球还能再分吗?

2、蜜蜂采花

理解:16只蜜蜂飞去一半后,还剩多少只? 独立解决、交流。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分一分

(一)贴图 分的同样多

分苹果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平均分的认识 二)教材简析: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分苹果”的情境入手,安排了第二个“分一分”的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等分的含义。在分苹果过程中,两次分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进而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不同。学情简析:

“分一分”在平时的生活中经常遇到,所以学生对之比较熟悉,也积累了一些的生活经验。通过上节课的分桃,学生理解了“平均分”、“同样多”等含义,在知识上又做好了积累。因此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分一分,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和体验。目标预设: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能用具体的操作或图示的方法进一步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知道等分的含义,会等分物体。教学难点:在分一分活动中,体会等分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贴图、小棒 学生准备:课堂作业本、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12个苹果。我们把这12个苹果平均分4个大组的同学,大家高兴吗?

(二)、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1、摆一摆。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

① 把这12个苹果,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每个盘子放几个? 生:每个盘子放3个。

② 如果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

生:可以放6盘。

2、说一说。

请学生一边动手分,一边口述操作过程,然后进行汇报交流。

3、想一想。

除了刚才小朋友们说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把12个苹果怎么平均分? 可以小组交流,组织全班汇报。

生1:如果每个盘子放3个,可以放4盘。生2:如果每个盘子放4个,可以放3盘。生3:如果每个盘子放6个,可以放2盘。生4:如果每个盘子放1个,可以放12盘。生5:如果每个盘子放12个,可以放1盘。

(三)、练习巩固

1、分苹果。

出示是P34.1情境图,请学生说一说题目的含义,然后再用学具代替苹果分一分。(1)、10个苹果,每2个装一袋,可以装5袋。

(2)、10个苹果,每3个装一袋,可以装3袋,还剩1个。

2、装松果。小松鼠要将18个松果装进篮子。① 每个篮子装2个,需要9个篮子? ② 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3个? 说一说,你是怎样装的?

3、运萝卜。

小白兔遇难题,有12根萝卜,每只小兔背4根,需要几只小兔才能运完? 3只。

(四)、拓展性学习出示书P35.4图

(1)、先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3X8=24(人)或 8X3=24(人)

(2)再问:24个小朋友做操,可以怎样排队呢? 小组讨论,汇报。每排4人,排6排。每排6人,排4排。每排2人,排12排。每排12人,排2排。每排3人,排8排。每排8人,排3排。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分一分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分一分

(二)1 2 3 4 6 12 帖图 12 12 6 4 3 2 1

平均分

分糖果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平均分的认识 三)教材简析:

教材设计了“小朋友分糖果”的情境,这是第三个“分一分”的活动。这次分的数量比较多,通过一次“分”的活动找到答案对同学们来讲有些困难,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教材为了体现学生分的过程,专门设计了记录过程的表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分”的意义。学情简析:

有了前两个“分一分”的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分的方法。但由于前两个“分一分”的数量较少,学生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而本节出现的“分糖果”数量比较多,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指导,鼓励学生分法的多样化。目标预设:

1、通过对大数目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体验。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享受分的乐趣。教学重点:知道平均分的含义,会平均分数量比较多的物体。教学难点:通过几次分得到平均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小棒或豆子若干。学生准备:圆片、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进行估算。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后,说明图意: 把20块糖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块?

(二)、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1、分糖果。

① 5个圆片代替5个小朋友,用20根小棒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边分边口述操作过程。② 将分的过程在表中记录下来。③组织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2、分小棒。

① 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你们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打算怎样分? ②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把分的过程记录下来。

(三)、练习巩固

1、画一画、说一说。

① 把20个梨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名同学分几个? ② 有20个梨,每名同学分4个,可以分给几名同学分? ③说一说,这两题有什么不同?你是怎样画的?

2、摆一摆、分一分。

妈妈买来24朵花,这些花应该怎样插在花瓶里,花瓶里花的朵数才会同样多呢?以小组为单位,共同研究,记录结果。

(四)、拓展性学习

教学游戏:同桌合作抓豆子,根据所抓豆子情况得分,如果手中的豆子能平均分成2份,得2分;还能平均分成3份,再得3分;比一比,谁得分最多?

五、总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分一分

(三)挂图 表格

分香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简析:

教材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小猴分香蕉”的故事情境,从这里开始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并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然后通过“练一练”的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建立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学情简析:

通过前面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等分的含义也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用除法表示等分过程,学生应该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在分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概括,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目标预设: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景和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各部分的名称,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3、通过动手操作,体验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集体过程。

教学重点: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帖图。学生准备:小棒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猴妈妈买回12根香蕉,要把它平均分给两只猴子,你们知道每只猴子得到几根香蕉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分一分。

请同学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是几根?请你分一分。

2、写一写。

① 象这种平均分的活动,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2=6(根),12、2、6分别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12表示有12根香蕉,2表示平均分成2份,6表示每份6根。这个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分,每份6根。② 讲解算式的读法。读作:12除以2 ③ 写法:

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

(板书“÷”同时讲解除号的写法:写除号时,先用尺子比着画一条短横线,然后在这条小横线的上下各点一个小圆点,横线要平直,两个点要对齐。)教师写完后,要求全体学生书空模仿一遍。

3、想一想。

① 如果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先动手分一分,再想一想怎样列式? 12÷3=4(根)

②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12表示有12根香蕉,3表示平均分成3份,4表示每份4根。这个算式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

4、教学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5、议一议。

把12根香蕉平均分,还可以怎样分? 用除法算式表示。小组合作研究、交流。12÷1=12(根)12÷12=1(根)12÷2=6(根)12÷6=2(根)12÷3=4(根)12÷4=3(根)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有18根小棒: ①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根? 18÷2=9(根)

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9根。②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根? 18÷6=3(根)

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每份3根。③ 每份3根,可分几份? 18÷3=6(份)

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可以分成6份。④ 每份9根,可分几份? 18÷9=2(份)

这个算式表示:把18根小棒,每9根分一份,可以分成2份。

2、说一说。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12÷6=2 10÷2=5

3、填一填。算式8÷4=2表示:

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可表示有□个,每□个1份,有□份。

(四)、拓展性学习

把24根小棒平均分,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义。24÷2=12(根)

表示: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12根。24÷12=2(份)

表示:把24根小棒,每12根分一份,可以分2份。24÷3=8(根)

表示: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8根。24÷8=3(份)

表示:把24根小棒,每8根分一份,可以分3份。24÷4=6(根)

表示: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6根。24÷6=4(份)

表示:把24根小棒,每6根分一份,可以分4份。

五、总结。

今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除法的初步认识

帖图 12÷2=6(根)

表示: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分,每份6根。12÷6=2(根)12÷3=4(根)12÷4=3(根)

飞行表演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五课时(乘、除法的联系)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创设“飞行表演”这一情境,使学生初步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设计的四个问题层次分明,第一个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学生可以独立解答,二、三两个问题,通过分一分、圈一圈得出结果,再把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第四个问题,先让学生分一分,在此基础上,介绍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及各部分名称。学情简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题意。但有余数的除法,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虽然能够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但在理解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这一道理的理解比较困难。目标预设: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和解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教学重点: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飞机帖图 学生准备:课堂作业本、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出示情境图)瞧,飞行员在进行飞行表演,飞机排成了整齐的队伍在向我们招手呢!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提出问题。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你能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②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全班汇报。

2、解决问题。

选择学生提出的3个不同问题,尝试解决。① 一共有多少架飞机?

3X5=15(架)或 5X3=15(架)② 每3架飞机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 15÷3=5(组)

③平均变成5组,每组有几架飞机?

15÷5=3(架)

3、想一想、议一议。

① 现在这些飞机重新编队,变成每6架飞机一组,想一想,可以编成几组? 还剩几架?可用学具摆一摆。② 教学算式写法及余数。15÷6=2(组)……3(架)3是余数。

③ 议一议:剩下的3架飞机为什么不再分了?余数有什么特点? 每6架飞机,现在只有3架,不够分,不能再分了,所以小于除数。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出示是P39“试一试”,共18块橡皮,每5块橡皮装1盒,可以装几盒? 还剩几块?列出算式,再交流。18÷5=3(盒)……3(块)

2、练一练。

用除法算式表示下列问题。

① 把8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桃? 8÷2=4(个)

② 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个盘里放几个? 12÷4=3(个)

③ 有12个苹果,每个盘里放2个,可以放几盘? 12÷2=6(盘)……

3、小博士。

对的画“√”,错的画“X”,说一说,为什么? 24÷5=3……9()46÷8=5……6()

四、拓展性练习说一说余数可能会是几?()÷3 可能是2、1()÷5 可能是4、3、2、1()÷2 只可能是1()÷4 可能是3、2、1

五、总结、反思。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

六、板书设计:

飞行表演(1)一共有多少架飞机? 3X5=15(架)或 5X3=15(架)

(2)每3架飞机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 15÷3=5(组)

(3)平均变成5组,每组有几架飞机? 15÷5=3(架)

(6)每6架飞机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还剩几架? 15÷6=2(组)……3(架)

余数

练习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0、41页(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教材简析:

在学习用口诀求商之前,教材设计了“钉扣子”、“刺猬运果子”、“给汽车编组”、“南瓜装筐”等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分一分,理解等分活动与除法算式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除法算式的写法及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了实际问题与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学情简析:

通过前面大量的等分活动和除法的学习,学生有了丰富的操作经验和知识积累。在此基础上,通过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可以让学生把概念理解得更透彻,把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密切实际问题与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目标预设:

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看算式、说意义:出示除法算式,让学生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义。15÷3=5 表示:把1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5; 或每3份一个,15个可以分5份。24÷4=6 表示:把2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6; 或每4份一个,24个可以分6份。

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分一分,说一说。

出示书P40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理解1、2题的图意。①每件上衣钉5粒扣子,10粒扣子可以钉几件上衣? ②4只刺猬运12个果子,平均每只刺猬运几个果子? ③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这两题在分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1题:是5个5个的分; 第2题:是把12个平均分成4份。④列式解答。10÷5=2(件)

12÷4=3(个)⑤变式练习。(小黑板)

如果给3件上衣都钉上扣子,需要多少个扣子?

如果给5件上衣都钉上扣子,钉完后还剩5个扣子,一共有多少个扣子? 如果是3只刺猬来运12个果子,平均每只刺猬需要运几只果子?

2、想一想,算一算。

①汽车公司要将汽车进行编组管理,你们帮忙算一算,好吗? 16辆汽车,2辆汽车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 每4辆汽车编成一组呢?

如果平均编成5组,编的结果怎样? 独立算完后,组织交流。

②将汽车分好组之后,要去装南瓜。

把18个南瓜平均装在3个筐里,每筐有几个?

把18个南瓜平均装在5个筐里,每筐有几个?还剩几个?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出示41页第5题。理解题意,列式计算。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是怎样分的? 10÷2=5

10颗星星,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或 10颗星星,每2个一份,可以分几份? 10÷5=2

10颗星星,平均分成5份,每份几个? 或 10颗星星,每5个一份,可以分几份? 12÷3=4 12朵花,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朵? 或 12朵花,每3朵一份,可以分几份? 12÷4=3

12朵花,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朵? 或 12朵花,每4朵一份,可以分几份?

三、拓展性学习。

1、数学故事。

出示是P41情境图,仔细观察后,小组内说一说故事的情节,解决故事中的数学问题。12÷2=6

2、小组活动。看算式编故事。20÷4=5 10÷2=5

四、总结、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小熊开店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2、43页(用2—5的口诀求商)教材简析: 教材在这一节创设了“小熊开店”的有趣情境,通过“算一算”、“想一想”、“试一试”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学习用2~5的口诀求商的方法。特别是“算一算”中的第(2)小题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学情简析: “小熊开店”的情境与学生到超市购物的情境一样,所以学生很熟悉也很感兴趣。当情境引入后,学生能够理解题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学生求商的方法可能不同,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引导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简便性。目标预设: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以及乘除法运算意义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体会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学生准备:小棒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出示挂图:

师:勤劳的小熊在森林里新开了一家商店,瞧!好多小动物都来买东西啦!

(二)、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生:1个皮球3元、1辆坦克5元、1个布娃娃6元、一个风筝8元、一个文具盒4元。你想从商店买什么东西?

2、想一想、算一算。

(1)选择一名学生想买的商品,列如:坦克 提问:如果我们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20元可以买多少坦克?

(2)根据问题思考、解答: 5X4=20(元)20÷5=4(辆)

(3)先在小组内说说算第一题为什么用乘法,第2题为什么用除法? 第一题求的是4个5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第二题求的是从20中能分出多少个5,用除法计算。5X4=20与20÷5=4之间有什么联系?

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20是乘法算式的积,除数5是乘法算式的一个乘数,商4是乘法算式的另一个乘数。(4)议议:20÷5=4是怎么算的? 摆小棒、圈一圈、用乘法口诀 怎么求商最简便? 用乘法口诀

怎么用乘法口诀求商?

请试着用口诀完成42页的试一试。汇报,说出用了哪句口诀。

3、试一试、做一做。

师:小熊商店里还有那么多东西,我们再买点别的。12元可以买几只铅笔盒? 12元可以买几个皮球? 先独立回答,再汇报

师:说一说买什么东西正好用完24元。8个皮球、4个布娃娃、3个风筝、6个文具盒。

(三)、练习巩固

1、小鸟回家。

出示书P43.1题制成的卡片,采用送信的方式帮助小鸟回家,如:卡片上写32÷4 送到“四八三十二”的家中

2、蚂蚁搬家。

出示书P43.2题情景图,请学生说说图的意思 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算式的意义。

3、动物赛跑。

出示书P43.3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算比赛。

(四)、拓展性学习

找一找:生活中除法问题

如:你有20元钱,到游乐园,可以玩那些游戏?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小熊开店

挂图 如果我们买4辆坦克要多少钱? 5X4=20(元)20元可以买多少坦克? 20÷5=4(辆)12元可以买几个铅笔盒? 12÷4=3(个)12元可以买几个皮球? 12÷3=4(辆)

运动会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4、45页(除法的应用练习)教材简析: 教材在这里安排了一节练习课。由创设“运动会”这一情境入手,设计了运动会中的“跑步”、“跳远”、“拔河”等学生所熟知的项目,出现的关于乘除法的具体问题,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简析: “运动会”的情境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学生是很乐意融入这一情境的。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分析、判断并尝试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目标预设:

1、进一步感受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能熟练运用表内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分析、观察、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乘除法的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会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挂图 学生准备:课堂作业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出示挂图。

师:希望小学正在举办秋季运动会,看比赛场上多热闹呀!谁来说一说,同学们都在进行哪些比赛?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同学们比赛得真激烈,看着这些场景,你找到了哪些数学问题?思考后,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参加跳远比赛的有多少人? 每队9人,两队共有多少人?

24名运动员赛跑,每组4人,分几组跑完? 4束气球,每束4个,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2、解决问题

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问题,请大家独立解答上述问题。21÷3=7(人)2X9=18(人)24÷4=6(组)4X4=16(个)

然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讨论“买水问题”

(1)全部买单价2元的矿泉水; 2X3=6(元)

(2)买2瓶2元的,买1瓶3元的; 2X2+3=7(元)

(3)买1瓶2元的,买2瓶3元的; 2+3X2=8(元)

(4)全部买单价3元的矿泉水; 3X3=9(元)

4、思考问题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会用到我们学的乘、除知识?

(三)、练习巩固

1、分一分。

出示书P45.1情景图,引导学生先读问题(文字),想一想还缺什么条件,再从图中去找。每5只小鸭编成一组,35只可以编成几组? 35÷5=7(组)

3只小猴编成一组,27只编成几组? 27÷3=9(组)

解答后说说你的想法

2、想一想。

出示书P45.2图 观察后,思考:24朵花每6朵扎成一束,可以扎成几束? 24朵花平均扎成8束,每束有几束? 试一试用圈图的方法求商。想想: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2、猜一猜。

请同学们猜猜:几只小鸟有12条腿? 几只青蛙有12条腿? 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四)、拓展性学习出示书.P45.4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含义,自己设计租车方案

(五)、总结。

师:今天你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运动会

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参加跳远比赛的有多少人? 21÷3=7(人)

每队9人,两队共有多少人? 2X9=18(人)

24名运动员赛跑,每组4人,分几组跑完? 24÷4=6(组)

4束气球,每束4个,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4X4=16(个)

快乐的动物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6、47页(倍的初步认识)教材简析: 教材通过“快乐的动物”这一情境,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数出动物的只数,由此而产生数学问题。再通过“做一做、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倍”的含义,使学生逐步体会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学情简析: 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明确了等分活动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思考、比较,这样学生感受和理解“倍”的含义会比较容易。目标预设: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教学难点:在具体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投影片。

(一)、复习准备、铺垫孕育. 1.拍手游戏.

师:请同学们把手伸出来,我们来做一个拍手的游戏。

老师拍 2 下,请你拍 3 个 2 下,要让老师一下就听出你拍的是 3 个 2 下。(拍完后,提问:你拍了几下?)(拍了6下)

老师拍 3 下,请你拍 4 个 3 下。

学生准备:圆片或小棒若干。教学过程:

老师拍 4 下,请你拍 2 个 4 下。2.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 请小朋友们用小棒代表摆一摆。(1)△△△

○○○ ○○○

如果我们把△看做一份圈起来,你能把○圈一圈,让我们能一眼看出△、○数的关系? △、○数有什么关系?

生1:○的个数有2个△个数那么多。生2:△的个数是3,○的个数是2个3。(2)○○

□□ □□ □□ □□

把○看做一份圈起来,你能把□圈一圈,让我们能一眼看出○、□数的关系? □、○数有什么关系?

生3:□的个数有4个○的个数那么多。生4:○的个数是2,□的个数是4个2。

小朋友们真能干,善于思考,所以,老师要带大家到快乐的动物乐园去玩,(板书课题)出示挂图瞧!这里热闹极了,小动物都来到河边玩耍,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都有那些小动物,每种动物有几只?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数数

学生观察后,汇报,老师边贴图,边写:

小鸭6只,松鼠2只,孔雀1只,猴子3只,小鸟12只,小鸡8只。

2、摆一摆

请同学们用O代表小鸭和小猴,一个O 代表一只,用学具摆摆

3、圈一圈

如果我们把小猴看做一分圈起来,你能把小鸭圈一圈,让我们能一眼看出小猴小鸭只数的关系?

4、想一想

(1)小鸭和小猴在只数上有什么关系? 小鸭只数有2个小猴只数那么多。

师:像小鸭和小猴这样,数学上就用“倍”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一起来给它打个招呼吧。(齐读两遍)

小鸭只数有2个小猴只数那么多,那么,我们就说:小鸭只数是小猴只数的2倍。(抽请2学生说)

(2)这种关系能用算式表现吗? 6÷3=2

5、说一说

你还能找出其他动物之间倍数的关系吗?(1)鸭子数是松鼠数的几倍? 6÷2=3(2)小鸟数是鸭子数的几倍? 12÷6=2(3)小鸟数是松鼠数的几倍? 12÷2=6(4)小鸟数是猴子数的几倍? 12÷3=4(5)小鸡数是松鼠数的几倍? 8÷2=4(6)小鸭数是孔雀数的几倍? 6÷1=6(7)松鼠数是孔雀数的几倍? 2÷1=2(8)猴子数是孔雀数的几倍? 3÷1=3(9)小鸟数是孔雀数的几倍? 12÷1=12(10)小鸡数是孔雀数的几倍? 8÷1=8 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

出示书P47.1情景图,引导观察后解答。老鼠只数是小猫只数的几倍? 蜻蜓数是蝴蝶数的几倍? 说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比一比

出示书P47.2 仔细观察,淘气有多高?机灵狗呢?他们身高成倍数关系吗?怎么解决呢?

3、看图提问 出示书P 47.3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解决问题 如:阴雨的天数是雨天的几倍?

(四)、拓展性学习

同学们到公园去游玩,其中有男同学8人,女同学4人要去划船,已知大船限做6人,小船限做4人,大船8元,小船6元,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五)总结。

文具店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48、49页(倍的应用 一)教材简析: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材创设了“文具店”这一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前一节“做一做、说一说”不同的是,本节再次安排了倍数关系的例题,通过“画一画”的形式,在动手操作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情简析: 学生对“倍”的含义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知道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理解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因为有了一定的积累。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容易。目标预设:

1、结合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以及它与乘除法意义的联系。

2、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学重点:体会“倍”的含义,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教学难点:在具体活动中真正理解“倍”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贴图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进行估算。出示挂图。

师:袋鼠阿姨的文具店生意可好了。看!来买东西的动物可真不少。请同学们看图说说都有谁?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说一说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说一说,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小兔买一枝铅笔花了2元钱。

小狐狸买铅笔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小牛买了3枝铅笔。

三位顾客的话是什么意思?

2、填一填。

师: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呢?需要什么条件?

小兔买一只笔花2元,那小牛买3只笔花几元?请你帮他算一算。3X2=6(元)

狐狸花了多少钱?

4X2=8(元)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一枝铅笔2元钱,小牛买了3枝,就有3个2元,小牛要花6元钱。狐狸花的钱是小兔的4倍,就有4个2元,就花了8元钱。全班汇报。

3、变式练习。(小黑板板书)

(1)小牛买笔的枝数是小兔的几倍?

(2)小牛花的钱是小兔的3倍,它花了多少钱?(3)狐狸买了4枝笔,花了多少钱?

4、画一画。

3片叶子配一朵花,15朵叶子配几朵花? 有3个○,△的数是○的2倍,△有几个? 请同学们独立画一画,再交流。用算式怎么表示? 15÷3=5 2X3=6 为什么要这样列式,你是怎样想的? 第一题是在求15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

另一题是在求2个3(3的2倍)是多少,用乘法。

(三)、练习巩固

1、比一比。

出示书.P49.1图,看图理解题意,再解答: 2个8CM是多少? 用乘法:2X8=16CM 10元是5元的几倍? 用除法:10÷5=2

2、算一算。

河马有7匹,斑马的只数是河马的5倍,斑马有几只? 用乘法:7X5=35(匹)

6个红求,2个白球,红珠是白珠的几倍? 用除法:6÷2=3 你能直接看出红珠是白珠的几倍吗?

说一说 :为什么两题都是倍? 但第一题用乘法,第二题用除法? 第一题是求5个7的和是多少,用乘法。第二题求6里面有几个2,用除法。

3、想一想。理解题意:

面包车上有6位乘客,大客车上是面包车上的2倍,大客车上有几位乘客? 6X2=12(位)

独立计算后,交流。

(四)、拓展性学习

面包车上有6位乘客,是小轿车上的2倍,小轿车上有几位乘客? 6÷2=3(位)

可以摆学具,可以画图。

(五)、总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文具店

小牛买3只笔花几元? 3X2=6(元)

狐狸花了多少钱?

4X2=8(元)

花园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50、51页(倍的应用 二)教材简析: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倍”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联系课。教材通过创设“花园”这一情境,为学生提供了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学情简析: 通过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倍”的含义也有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来分析、判断“花园”一图所提供的数学信息应该比较容易。教师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提出各种问题,通过参与圈、画、量、数、说等活动,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目标预设:

1、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的活动,进一步体会“倍”与乘、除法运算的联系。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能提出并解决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教学难点:体会“倍”的含义,能灵活运用解决有关“倍”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

学生准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挂图。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带来了一副美丽的花园图,请大家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说给大家听。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说一说。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根据大家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先说给同桌听,再全班汇报。

蝴蝶有4只,蜜蜂的只数是蝴蝶2倍,蜜蜂有几只? 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小鸟有24只,蜜蜂有8只,小鸟的只数是蜜蜂的几倍? 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白花的几倍?

2、算一算。

同学们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你们能解决吗?独立解答后,再全班汇报。4X2=8(只)24÷4=6 24÷8=36 8÷2=4

3、议一议。

请同学们将解决的问题进行分类,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 按照计算方法的不同:

第1题求2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题是求24里面有几个4;3题是求24里面有几个8;4题是求8里面有几个2。这3道题都用除法计算。

4、试一试。

理解图意:有4个★,16个O,O的个数是 ★的几倍?

有4 个哭脸娃娃,笑脸娃娃的个数是他的2倍,请画出有几个笑脸娃娃 ? 圈一圈、画一画,并写出算式。

(三)、练习巩固

1、估一估、量一量。

请同学们看书P51.1先估算红绳有几厘米,黑绳有几厘米,再量一量。然后填出算式,得出答案;红绳子的长度是黑绳子的几倍? 8÷2=4

2、数一数。出示书P51.2图,先让学生数出1.2.3.4的方格数后,再完成第1、2个问题: 图1的大小的图2的4倍

图1的大小的图3的6倍

第3个问题:图1的大小的图4的3倍

图4的大小的图3的2倍

3、说一说、算一算。

出示书P51.3题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动物?每种动物都有几只?

螃蟹:4只; 青蛙:6只; 鸭:2只; 虾:12只 谁的只数是谁的几倍?并列出算式。

螃蟹有4只,鸭有2只,螃蟹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螃蟹有4只,虾有12只,虾的只数是螃蟹的几倍? 青蛙有6只,虾有12只,虾的只数是青蛙的几倍? 鸭有2只,虾有12只,虾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青蛙有6只,鸭有2只,青蛙的只数是鸭的几倍?

(四)、拓展性学习

找一找:生活中那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学解决

(五)、总结。

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板书设计: 花 园

蝴蝶有4只,蜜蜂的只数是蝴蝶2倍,蜜蜂有几只? 4X2=8(只)

小鸟有24只,蝴蝶有4只,小鸟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24÷4=6 小鸟有24只,蜜蜂有8只,小鸟的只数是蜜蜂的几倍? 24÷8=36 红花有8朵,白花有2朵,红花的朵数是白花的几倍? 8÷2=4

练习三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52、53页(表内除法综合练习)教材简析: 这是一节表内乘除法的综合练习课,教材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表内乘除法的计算,并帮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材由浅入深,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学情简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用2~5的口诀求积求商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在思维的灵活性方面还要加强训练,特别是对于有多余信息或开放性的题目,教师要加强指导。目标预设:

1、会用2~5的口诀求积求商、体会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含义,能灵活运用解决有关“倍”的问题。

3、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学重点:

会用2~5的口诀求积求商,体会“倍”的含义,能灵活运用解决有关的问题。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贴图、小黑板

学生准备:作业本、小棒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比一比。

组织学生进行速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有快。列如:6×4= 3×7= 6×5= 25÷5= 36÷4= 40÷5=……

2、练一练。

出示书P52.2引导看图,理解题意:

将每片叶子上的算式计算后,与这一结果相同的花连在一起。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讲评。

(二)、综合练习。

1、填一填。

出示书P52.3引导学生看清楚题意。

先数一数乌龟有几只,再算一算小兔、小鸭的只数,最后算一算小鸽子的只数,独立填表,小组交流。2X2=4(只)2X3=6(只)2X5=10(只)

2、算一算。

出示书P53.4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4颗扣子,一件上衣钉6颗,一件背心钉3颗。这些扣子能钉几件上衣? 这些扣子能钉几件背心? 上衣的扣子数是背心的几倍? 让学生独立解答上面的问题。这些扣子能钉几件上衣和背心? 小组内交流。

3、想一想。

出示书P53.5先看图说图意,再解决问题: ①买6副手套要多少钱? ②鞋的价钱是袜子的几倍? ③30元可以买什么?

④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拓展性学习

同学们布置会场,需要搬10套课桌椅子,2人抬一张桌子,1人搬两张椅子。要一次搬完,应安排多少同学?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54—57页(2课时)(乘、除法的整理与复习)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这个关于乘除法知识的整理与复习,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这部分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你学到了什么”,这是对所学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总结与反思。二是“我的成长足迹”,这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情感的总结与反思。学情简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和联系,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相关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对于乘除法的知识,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要让学生做到灵活地运用尚有一定难度。教师应适当点拨,参与学生的探究,与学生交换意见。通过整理与复习,不仅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进一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目标预设:

1、通过整理复习,巩固乘除法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通过展示和交流,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巩固乘除法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巩固乘除法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学生准备:优秀作业、作品。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解决问题。

1、揭示课题。师: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学习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的乘、除法,今天我们要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2、你学到了什么?

师:请孩子们回忆一下,你都学到了哪些和乘、除法有关的知识? 学生自由发言。

3、出示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18个桃,每篮装6个,可以装几个篮? 每盒装4个桃,4盒装了几个桃? 每排有8棵树,3排有几棵树?

那些可以用乘法解决?那些可以用除法解决? 第1个问题,求18里面有几个6,用除法解决。18÷6=3(篮)

第2个问题,求4个4是多少;第3个问题,求3个8是多少,都用乘法解决。4X4=16(个)8X3=24(棵)

(二)我的成长足迹。

请同学门课前准备好:我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数学课;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让学生通过对前一阶段学习的总结与反思,展示与交流,感到自己是有进步的,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基础练习。

1、比一比。

出示书P55.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速算比赛,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又准。

2、填一填。理解图意:

小象一次运2根木头,大象一次运的是小象的5倍,大象一次运多少木头?

3、算一算。

出示书p55.3情景图,仔细观察,你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蜻蜓12只; 蝴蝶4只; 蜜蜂8只 你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蜻蜓12只,蝴蝶4只,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列式解答: 12÷4=3 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蜜蜂8只;蝴蝶4只,蜜蜂的只数是蝴蝶的几倍? 列式解答: 8÷4=2

(四)、综合练习。

1、想一想。

出示书P56.4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有12元、果汁4元每瓶…… 找数学问题:

(1)有12元,可以买几瓶汽水?(2)有12元,买3瓶苹果汁够吗?

(3)有12元,还可以买那种食品?买多少? 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1)12÷2=6(2)3X4=12(元)或 12÷4=3(听)12÷3=4(元)够。(3)答案开放,鼓励交流。

2、议一议。

出示书P56.5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两副图的变化,说一说桌子合并后人数有变化,发现规律,在组内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规律:每增加1张桌子,人数只增加了2个。

(五)、拓展性练习。

1、找规律。

出示书P57.6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数的规律,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图1和图2的规律是:第3列上的数是第1列与第2列上的数的乘积。图3的规律是:第3列上的数是第1列与第2列上的数的乘积还要减去1。图4和图5的规律是:第3列上的数是第1列除以第2列的商。图6的规律是:第3列上的数是第1列除以第2列的商还要加上1。

2、探险游戏。

出示书P57.7探险线路图,引导学生看清图意,弄清题目要求,思考:要得18分,可以怎么去呢?

可以过6座山;或9座桥……

(六)、总结。师:通过复习和整理,你学会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第五篇:小学语文二下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找春天》教后反思:

《找春天》这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其教学要点是:会认“羞”等9个生字,会写“脱”等9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春天的特征,感受春天清新和充满生机的美,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教学时我准备了音乐磁带《找春天》、春天美景的录像、以及生字教学的课件。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在课件里直观的书写演示和设计精巧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识字任务。

我开始就激发孩子求知欲,用疑问的语气说: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你有哪些话可以来赞美她?我们一年级时学过一篇关于春天的课文,还记得吗?出示内容全班齐读。接着我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学找春天的课文吧。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打开书本大声地朗读起来了。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这时我出示生字卡片,通过个别、男女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读准字音。通过动作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顿时笑声一片,学生在愉快中体会字词理解字义。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听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闻到了春天的什么?我们触到了春天的什么?学生带着问题精读课文。激发学生朗读:“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吗?”……读着这些语句,领会其中的情与趣,我们会感到回味无穷。

看课件,说发现。我为学生创设一个春天的场景,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让学生欣赏各种春天美丽的画面,体会春光的美好,再用优美欢快的歌曲帮助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把音乐美与语言文字美图画美融合于一体,让学生在美景中赏读课文。我先让孩子看春天的景色影像,让孩子有话可以说,把春天发现尽情地说呀,讲呀,议论呀!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孩子把自己心中的春天画出来,写出来!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草》教学反思

40分钟学习下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反思这节课觉得对古诗教学有这样设想:

一、打破常现,改革古诗教学的课堂结构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草》和《宿新市徐公店》相比,第一首易学好懂。于是我把第一首诗作为教学重点,又抓住第一首诗中的后两句为重难点来突破。因此,增大了这节课的教学容量,节省了教学时间。

二、以学定教,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自学时间充分。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写写画画,动手查查字典,同桌的还可以商量商量,学生学得主动,的确有所收获。、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臵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色彩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笋芽儿》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情感体验的培养。二年级《笋芽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笋芽儿以顽强的意志,由竹笋生长为强壮的竹子的经过。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启迪学生要趁大好时光,好好学习,勇于进取。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并努力做到评价准确到位。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直是新课改所提倡的。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仍然采用配乐朗读、自由读、齐读,默读、范读,分角色朗读课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如:为了让学生领会课文中各种“人物”的感情和心理变化过程。课前让学生听课文配乐朗读录音,让学生熟悉课文,并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朗读声中对课文出现的各种人物(春雨姑姑、笋芽儿、竹妈妈、雷公公、小草弟弟)在情感上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同时,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我及时激励,且努力做到评价语言到位,具有针对性。如:“读的很有感情,读出了可爱的语气,读的很认真,声音很轻柔,读出了雷公公的气势……”。这些话语有利的激发了学生积极朗读的愿望。

二、有效借助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迪学生的情感。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电教手段,让学生观看录像,投影片,并运用所学的观察方法,欣赏细雨蒙蒙,春雷轰轰,万物复苏的春景,观察笋芽儿破土而出,最后长成苍翠青竹的生动景象。使学生在了解笋芽儿的生长过程中,训练了观察能力,受到美的教育。在学文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笋芽儿奋发进取的精神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电教媒体的直观、形象的画面,配以优美的课件音乐,学生在笋芽儿前后的语言变化过程中,体会笋芽儿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愿望。例如:“瑟缩着身子”与“一个劲儿地往上钻”,“央求”与“自豪”,“不住嘴地说”与“急得大叫”等。

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力求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之处,有待改进。

《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

本节课首先由多姿多彩的玫瑰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在初读课文这个环节中安排学生读课文后自评,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后同桌互评,开火车认读生词和生字,开火车读课文,全班评价。这一部分的教学任务圆满完成。

扫除阅读障碍后,引导学生重点研读1-3自然段,通过对两组句子进行比较(第一组:1.花骨朵长大了。2.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第二组:1.他只能躺在床上养病。2.他只能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有感情地朗读,从中体会小鹿为了欣赏玫瑰花,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盼望中等待着花骨朵开放。当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时,在静默中仍在惦念着玫瑰花,这惦念持续了“一天”“一周”“一个月”“……”当他伤愈下地后,却并没有欣赏到玫瑰花,学生们很容易体会到小鹿的难过与遗憾。产生了这些情感体验,4-8自然段中黄莺和微风的话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4-8自然段的教学我是这样思考的:先将鹿弟弟说的两句话显示在一张幻灯片中(1.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2.鹿弟弟也高兴地笑了,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启发学生从中去发现问题,找出这两句话之间的矛盾之处,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然后安排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4-8自然段,并指定1-2个合作效率高的四人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由学生自己选择小伙伴进行评价。

最后由教师对整堂课的学习作总结回顾。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有感情地朗读黄莺和微风的话时,学生的激情不够,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下载二下数学第一单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下数学第一单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下数学复习计划

    二下数学复习计划 一、复习总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明显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二下数学复习计......

    二下数学工作总结

    2012年春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庹家小学邹德琴 课堂教学是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特征、思维特征、情感特征以及知识发生发展顺序提供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

    2018年部编二下语文课堂练习-第一单元

    1 古诗二首 一、生字注音 拂醉绦裁堤 二、看拼音写词语 ɡǔ shī cūn jūér tónɡ bì lǜ huà zhuāng fà sī jiǎn dāo 三、按原文填空 咏柳 【唐】 碧玉,......

    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准备课 一、学习内容:数学书(2--8页) 二、学习目标: (一)基础知识:在和谐愉悦的探讨氛围中,了解学生的数数和认数情况。 (二)基本技能: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验与人合作交......

    二下单元教学反思

    2011-2012学年下学期单元教学反思 执教:黄秋萍 第一单元: 《找春天》教学反思: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

    二下单元教学反思

    樊川镇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材料——单元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包括《怀素写字》《小河与青草》两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

    (未来版)二下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你我他 1、不一样的你和我 教学目标: 1、在了解自己特征的基础上,学习比较自己和他人的不同,知道每个人有很多方面的不同,例如长相、性别、身高、声音、愿望等......

    二下数学教学反思

    《毫米、分米和的认识》教学反思 分米和毫米是数学中的长度单位,认识它是一个从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单位只有在与数字结合时才有意义,也只有在实际测量中才能被感知。在本节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