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下数学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2 13:0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下数学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下数学教学反思》。

第一篇:二下数学教学反思

二下数学教学反思

1、有余数的除法教前反思

1.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

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这是与新课标理念相违背的,作为教师要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要重视学生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要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数学。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是指导计算的基础知识,为了突出意义的教学,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些“摆一摆”“圈一圈”等观察和操作活动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知。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

3.在教学中要合理把握生成资源。

教材中的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要敢于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如在写竖式时学生可能会把一位数的商与被除数的十位对齐,可能会把除数和商的位置写反了等,教学时可把这些现象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判断和分析,在互相帮助中,达到纠正错误,巩固新知的目的。

4.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二下数学教学反思

《毫米、分米和的认识》教学反思

分米和毫米是数学中的长度单位,认识它是一个从表象到抽象的过程,单位只有在与数字结合时才有意义,也只有在实际测量中才能被感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注重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在独立活动、小组合作活动中,自主地探究和学习知识。具体做法如下:

1.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一开始,我就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初步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中我收集了电话卡、一分硬币、课桌、钥匙、字典等等。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让学生多“做”,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解决问题,从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2.给学生留有充分参与的空间。在教学中,选取了学生熟悉的课桌和硬币为观察和研究对象。安排了多次观察、测量课桌和硬币的实践活动,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参与意识,也可以了解别人的想法,调整自己的认识,这样有利于学生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探索和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中丰富了自己对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为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积累实践经验。

3.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或小组合作商量解决。学生学会了估计、观察、测量、比较,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例如,在测量课桌的长度时,由于课桌比较长,有的学生把直尺量得一边高一边低,结果测量的结果出现了偏差。这时小组的其他同学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及时纠正。有的同学直尺不够长,小组同学协作作上记号,再将几次测量的结果相加。有的将两把尺子合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的结果相加。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我先带孩子们一起回忆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这些回顾性的复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回忆,更是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作好铺垫;同时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这里面渗透了知识迁移的要素和环节。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内容时我尽量做到生活化、童趣化。例如:把课本中的主题图用一种旅游的形式揭示出来。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既欣赏了我国美丽云南的几个著名景点,同时又恰倒好处的进入到新知的学习。

在本节课中,学生是第一次认识线段图,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题意在让学生汇报所找到的数学信息的同时,画出相应的线段图的,使学生初步理解了线段图的意思,然后,反问学生,这幅线段图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在表述中进一步理解了线段图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思。再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线段图分析题意、列出算式。因为新教材没有专门的应用题教学,一些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式都隐藏在计算教学中,所以当全体学生列出517—348算式后,又追问了一句:“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强化了已知总数—部分书=另一部分数这个数量关系数。

本节课中,也有一些不尽人意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虽然总体设计而言,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但是练习设计层次不是很清楚,没有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学而有余力的学生的能力没有得到发展。中间有 0 或整百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教学反思

连续进位和退位的加减法,这部分的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是这样进行的:

首先告诉学生在这节课当中同学们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懂得交流,当有同学回答问题的时候你要学会倾听,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先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在课一开始时,我就安排了一个练习导入新课。师:这是前几周猫头鹰爸爸妈妈捕鼠的情况:猫头鹰爸爸捕鼠 135 只,猫头鹰妈妈捕鼠 76 只,请你算出爸爸每周比妈妈多捉几只田鼠?师:刚才我们都是用减法来计算的,你计算时注意了什么?学生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自己学到的知识。再让学生说一说算理,通过练习,既为本节课的新授内容做了铺垫,又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接着再创设情境,探求新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信息,并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在解决猫头鹰妈妈比孩子多捉多少只这个问题时,先让学生们估算一下结果是多少,第一次没有强调要想知道他们的准确只数,就要用笔算的方法算出来,就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算,结果有点乱。第二次讲时先估算,再让他们说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条理就清楚了很多。我让学生借助了计数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感觉出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十位是零就要从百位退,通过拨珠计算,体会被减数中间有零的减法的算理 ,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计算。学生使用做标记的方法,计算准确率比上节课大大提高了。这个环节第一次讲时没有,个位弟弟不够减,去找十位哥哥借,十位哥哥是 0 就去百位哥哥借,百位哥哥借给十位哥哥一个百十位上作 10,十位哥哥在借给个位弟弟十个一,够减就开始数位对齐减。15-6=9,十位上 9-1=8,百位 1-1=0,不用写,结果是 89。第二次讲时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都参与到课堂中。

在解决第二个问题 猫头鹰爸爸比孩子多捉多少只 时,先让学生估算一下结果,再让学生用计算的方法来算,算完后小组交流算法,通过交流活动充分展现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这样的设计学生不仅兴趣大增,同时也十分得意地把自己的知识同大家一起交流。我最后重点小结一下关于三位数减三位数要注意的问题,目的是让学生巩固这些知识。

接下来就是课堂练习:在练习时又发现一些问题:个别同学抄错数的、有忘退位时的小点等等,从这样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们掌握的还是不够熟练,要在以后的课堂上提醒学生改正。《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几节课下来,我发现孩子们计算错误五花八门,而且速度很慢,很多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还不够熟练,也有个别孩子得不停地掰着手指。总体感受,效率很差。而后的几节课,我在教学设计上又下了功夫,针对计算难点,容易混淆的地方,特别作了个详细的对比并进行了重点强调。对计算的注意点,每节课伊始都让学生反复强调。整个单元上完,经过考查,还是让我大失所望。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计算教学这么失败呢?认真地回忆、细细地分析,我想可能应该归因于以下三方面吧。

其一,练习的量不够。计算毕竟是一种技能,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我觉得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新教材的计算教学全部是贯穿于解决问题中进行的,每节课的巩固练习最多只安排2至4道题目。再加上配套的作业题难度偏大,得由老师在课堂上扶着做,学生的计算不熟练,导致了在计算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错误。

其二,缺少良好的计算习惯。我们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渔”,而实际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还是很不够的。刚入学,我就非常注重学生作业书写的习惯,要求他们把字写端正,列竖式要用尺划直等,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在这方面还是做得比较好的。但读题的习惯还存在问题。有的孩子对解决问题的题目只读一遍就匆匆动笔,导致方法错误。有的孩子拿到题目就列竖式,导致抄错数字的现象相当严重。再如,对加减法的验算,虽然教师一再强调验算的目的与方法,可绝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为了验算而验算,所以验算结果与原题目中的数不同也不会察觉。另外,做完作业后不会检查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对学困生的指导还不够。孩子毕竟是有差异的,课堂上老师讲的方法、同学讲的方法,其实有些孩子是听得一知半解,但在课堂上能运用最多只能算一种正迁移,一种短时记忆。于是,例题后的几道对应练习,他们还马马虎虎能应付过去,而在独立练习中,各种题目混为一体,量又相对较多,他们就乱了手脚。虽然孩子经常在强调“相同数位要对齐,连续进位加法不要忘了加进上来的1,计算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就要从十位借,别忘了点退位点。十位计算时得减去退掉的1”等等。但在实际练习中,部分学困生往往不能与强调的联系起来,一不注意就问题百出。看来,为学生开小灶是不可避免的,有时教师的提醒还是会起到一定的作用的。

第三篇:二下单元教学反思

2011-2012学年下学期单元教学反思

执教:黄秋萍

第一单元:

《找春天》教学反思:

“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本课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

1.听读。学习课文之前,我首先进行范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受到教师朗读的熏陶。

2.自读。自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提出要求:(1)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2)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作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3)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圈出生字。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词组,要及时提醒学生注意。

3.细读。所谓细读,就是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边读边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这一步是以“情”贯穿的读。课文第一段我抓住两个它“!”第二段我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冲”、“奔”、“找”这几个动词,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适时引导:这段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这两段应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去读?使学生明白面对春天这美丽的景色,我们应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课文第三至七段,可抓住文中的三个比喻句和反问句引导学生朗读。这三句话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为春天增添了不少生机。读这一部分 时,要读得亲切活泼。

4.赛读。经过教师的指导,多数学生能读熟课文。这时,可安排学生分组比赛读,每组选出最好的同学再比。读完后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以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在读熟、读出感情后,再进行背诵的练习。

第二单元: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反思:

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他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很多老师害怕上这样一些伟人、名人的文章,像二册的《邓小平植树》、《吃水不忘挖井人》,觉得跟孩子们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相差太大,有的甚至觉得没必要选入教材中。刚开始我也有这样的想法。偶然间我发现我们班孩子模仿“奥特曼”的游戏,很多男生谈到长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奥特曼,为什么学生会如此喜欢它呢——那是因为“奥特曼”是他们心中的英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利用孩子崇拜英雄、真诚善良、易受熏陶感染的特点,把我们文章中的“雷锋、邓小平、毛泽东”等名人也成为孩子心中模仿的英雄呢?让孩子学习自己喜欢的英雄故事,肯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来,孩子在课堂上是否动情了是上好这类文章的关键。如何让孩子动情呢?一是树立形象,在导入课文时教师要非常庄严、神圣地介绍人物,如生平、事迹、别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让学生对人物肃然起敬,帮助学生增加对课文背景及相关内容的了解,激起他们内心深处为人物人格震撼这样一种情味感和学习的强烈欲望。二是深化形象,就是要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与文字相关的表象,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语言转化为形象鲜明的内心视像,使语言和生动的表象建立心理联系。怎样让孩子对人物粗浅的认识走向人物内心世界,体察人物的内涵呢?在这篇文章中我采用把诗歌内容让学生编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把雷锋冒雨抱小孩、踏荆棘背大娘的形象典型化、具体化、鲜明化,在此练习中,学生对雷锋的感动不再肤浅,体验深刻了,学生才会觉得有意思、有趣味,才会有神情并茂的倾诉。三是情感的延伸,就是引导学生体会和揣摩文章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的表层意思,哪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通过我们班里也有很多小雷锋,快来夸一夸吧。用句式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到我们的世界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将会变的更美好的思想境界。

第三单元: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注重了这一点。

课文导入,由学生感兴趣的儿童歌曲入手,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兴致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课件的直观性,在学生理解的关键处展示,调动了学生多种思维,轻松愉悦地进入课文意境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识记的过程中,利用猜字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动作演示、语言叙述等形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最后让学生自己想方法记生字,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注重学生的思维参与,尊重了学生的阅读需要。“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理解的需要,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在读书时做记号,调动学生思维参与,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来感受、体验文章蕴涵的感情,同时,这也是一种读书的能力和习惯。

“以读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篇课文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撒满字里行间。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泼水的过程中,都抒发着兴奋与欢乐。因此,在课文的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感情,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想象读,齐读等,同时,我注意做好朗读前的感情渲染与铺垫,让学生有感而发,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并通过自己的理解读出个性。

注重知识的搜集与积累,使知识、能力、情感达到融合。在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自己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查阅关于傣族的泼水节、周总理及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资料,初步培养了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

第四单元:

《画风》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学生很喜欢。特别是“你是怎样画风的 ?”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惊涛骇浪、画长发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举帆前进、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几句话,积累语言,更是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把这样一幅作品收藏于成长记录册,无疑是给孩子留下了宝贵的成长足迹!写字教学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教师适当点拨,从反馈的作业来看,“转”字的“专”的“竖折撇”有不少学生写成两笔。

第五单元: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叙述方式。记叙了爸爸与川川在爬山途中与地质勘探队员交流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揭示了神气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的故事。本篇课文语言简洁,以对话贯穿全文,将地质知识融于课文之中,字里行间充满着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通过课文的学习以此培养学生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意识。

因此我在教学中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比如:

1、叔叔告诉川川岩石上有图画的句子: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抓住“小鱼”一词理解叔叔开心的心情。平时我们看到小鱼,都会很开心,因为小鱼很可爱。今天我们在哪里看到小鱼呢?(在岩石上)除了开心的心情,叔叔的心还带着惊奇、感到意外,特别的高兴。

2、叔叔讲到岩石书用处时: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矿,哪里藏着铁矿„„省略号代表还有什么呢?还有什么宝藏呢?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的说是钻石、有的说是石油、瓷器、金子等,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感兴趣,同时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这节课比较重视双基,有改句式、填空题。特别是填空小练习,效果比较好,因为它能帮助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将刚的知识巩固。比如:讲完到岩石的字时,出示小练习:岩石上,()、()、()都是字呀!出示:雨痕、波痕、矿物3幅图,先出示图,再出示名称。讲岩石上的图画时,练习题一样。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比较完整,但环节之间的过渡语不够自然、流畅。对学生的评价性语言较少,课堂的语言不够精炼。在今后的日子,我会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此,我十分感谢二年级的老师们,特别是廖老师和李老师,在教学和业务工作中,她们常常指点我,让我学到知识、积累了经验。

第六单元:

《我为你骄傲》教学反思: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内疚的心理和责任感伴随了“我”一个星期。当“我”用自己攒了三个星期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时,在慈爱又善于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德——诚信。孩子的诚信让老奶奶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

教学时,我抓住了小男孩的心理:开心──害怕、担心──轻松,这一主线,让学生体会三句话,理清“我”的心情变化过程。我重点放在体验描写小男孩“开心”的句子。通过学生自己的朗读感受小男孩的开心,可在课堂上观察,这个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可能是因为情境创设得不够,给学生思考时间也不多,学生说得不多。我想,大家为什么觉得开心?他们是怎么玩的?如果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其实也就是让学生联想自己在玩的时候的场景。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些,不再是为了读而读。

另外,在这堂课上,我觉得自己自己的主导作用还是过于严重,牵着学生,不太敢完全放手,因此我还需要进一步改变教学方式。

上了这节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觉得钻研文本是一个教师一生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东西,要让学生感悟得深刻,学得多,最重要的还是看教师对文本理解多少,教师把教材都吃透了,久而久之,学生会朝着你为他们开辟的道路上一直前行!

第七单元: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很简短的课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想象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结合重点词句,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疑难事情的时候,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周密合理的推理判断,就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为本课生字较少,难度不大,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学,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初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感知字义。学完课文,再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生字。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借助想象,在纸上描绘列宁住处,引蜂人住处,路边花丛,园子的图画,即进入了作者描述情境中,又弄清了方位,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方法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了学生兴趣,有利于学生审美感的培养。

第八单元:

《恐龙的灭绝》教学反思:

《恐龙的灭绝》这一课的科学性比较强,所以我们在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我先出示了一些的有关恐龙的图片,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但是不光是简单的看,还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来谈恐龙,激活了原有体验,激发求知的兴趣,让孩子们在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心态下进入课文。并在看图片的过程中理解“庞大”。

二、抓住重点词学习课文

我们人类只有三百万年的历史,恐龙却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约两亿年。人类的历史与恐龙的相比可就短多了。但是,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在这一自然段学习时,我抓住了这几个关键的字、词。强调在朗读时要着重读“两亿年“”短多了” “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 ”等词句。然后画一张表格分别注明“说法”“起因”等表头,在课堂上对生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让学生初步学会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拓展信息, 能自主选择适自己探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第四篇:二下单元教学反思

樊川镇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材料——单元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包括《怀素写字》《小河与青草》两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中,我注重了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的了解课文的意思。

读有层次。初读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在小组讨论中读一读,讲一讲自己最想读的句子。然后,通过学生看图,逐段反复诵读,深入感知文章的内在美。最后,学生分角色表演,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读有目标。在每一次朗读的过程中,我都以对话形式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读有所依。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较多读的方式。比如,小组互相交流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读的轻松,读得有趣。正因为采取了这么多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读,学生才可能在读中一步步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在读中积累。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怀素写字》教学中创设了二处情景。一是教学课文伊始播放怀素披星戴月,日复一日刻苦练字的挂图,意在使学生受感染,受熏陶,从而为学习课文提供情感驱动力;二是在学习“一笔一画照着写”时,播放毛笔书写的特写境头,意在突破难点,同时感受汉字书写的洒脱、优雅及文字的形神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拉近文本距离,产生积极因素,提高教学实效。

二、联系生活,催化情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的生活经验是最感性的学习材料。由于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对写字有着新鲜感和内驱力。联系生活,让他们谈谈“你是怎样写字的?”“怎样才能写好字?”“你能像怀素一样写字吗?”能有效地拉近文本距离,激发探究欲望及产生情感共鸣。

《小河与青草》一课教学中,我将课文进行了重组,首先学习小河与小草互相夸奖的话,在读好这两句话之后,再学习“小河与小草为什么要互相赞美对方呢?”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比较容易接受,而且重组后流程设计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

课后的拓展部分,紧密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设计“大树”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树碧绿碧绿的”是因为小鸟为他捉去害虫,“小鸟的歌声这么动听”是因为大树给了它一个温暖的家。在试着让学生续编对话的同时,再一次地体会自然界有许多事物是相互依存的。

樊川镇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材料——单元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是识字教学为主。基本上都是词串教学,其重点也就是让学生识记生字,并在此基础上正确地书写。这类课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采用“词串”和图画来形成识字,图和词并茂,学生看到图想到词,读到词想到图,是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培养观察、想象、口头表达能力的好课例。

识字

1、识字2都是以词串的形式识字的课文,教师可以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识字2是围绕“桂林山水”的一组词串,本课配以朦胧的中国画插图,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宁静、优美的画卷。看着图中的那只小竹筏,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感觉。我也不由得想起了我们当年去桂林旅游的情景。看着手中的教材,我觉得这课教材只是一个引子,教学中一定要使用多媒体,把桂林的美景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让他们能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甲天下”,为我们美丽的祖国感到自豪。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观看了桂林的旅游宣传片,也把我当年拍的照片带来给孩子们看。孩子们看到这些,眼睛都放光了,听了我的介绍,更是对桂林向往不已。他们为独木能成林的榕树惊叹,也被榕树下对歌的壮乡儿女的歌声打动,更为桂林山水的别具一格叫绝。课堂上我们不仅读了书上的词组,也读了“桂林山水”节选的散文,“桂林的山奇、秀、险;漓江的水静、清、绿”这些已深深印在了孩子们的心中。最后我以“梦游桂林”为题展开说话教学,感觉非常水到渠成。

《识字4》和《识字3》一样,都是一组形声字,借用插图形象地揭示了形声字偏旁、字词的本意。所以课文中精美的插图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精心创设情境,通过教师形象而又生动的语言描述,引领学生观察插图,通过想象用文中的词语进行说话,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也采用了这样的口语训练,效果不错。

另外,本课是识字教学,如果仅让学生认识书本上的这12个词语,那么就曲解了教材编写的意图了。本学期注重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好习惯,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识字,课前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寻找相同偏旁的汉字,课堂上教师再为学生补充一定量的同偏旁字,同样能有效地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樊川镇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材料——单元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两首》,《蚕姑娘》,《月亮湾》,《快乐的节日》。这几篇课文都是写景的,在教学的过程创设一定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注重朗读的指导。

《春雨》是一首诗歌。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本节课我通过组织学生看图片,利用配乐范读,自由练读,有感情地诵读等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采用“图文对照,读议结合”的方法,通过让学生“读、想、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蚕姑娘》这一课的教学内容跟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科学性较强,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点是本文的重难点,怎样化繁为简,使学生轻松掌握这一变化过程呢?我收集了许多形象直观的图片,一开始我通过课件出示长大的“蚕”让学生观察,学生因为从来没见过,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为上好这一节课打下了基础。紧接着我趁热打铁抓住课文的第二段为切入口,让学生反复朗读、思考:蚕姑娘是如何从又黑又小变成又黄又瘦的,她在这一过程中都做了哪些事,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把描写蚕的一些动词归纳在黑板上,吃、睡、脱、醒、变。

《月亮湾》是一篇优美的文章--文美、境美、情美。这么好的美文最适合朗读.因此我主要把精力放在引导学生赏读,诵读上。描写村前景色的自然段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我让学生紧紧围绕美丽二字,自己读一读,想一想,村前哪里的景色最美,把相关的句子划一划,并在小组中说说你觉得美丽的原因。此环节,学生们非常认真,在小组里讨论时,也能毫无顾及,把自己想说的都表达出来。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先出示文中的插图,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处一处地说一说,拎出表示方位的关键词:小河、河上、河里、河岸、农田。然后再让他们读读书上的句子,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如此的处理,村前的地理位置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会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条理清晰。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美化了他们的语言。

这篇课文,以歌曲《快乐的节日》的歌词为内容,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先队员愉快渡过自己节日的动人场面。内容生动活泼,充满了节日气氛,语言优美。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珍视今天,热爱生活,憧憬未来的教育影响。但是怎样让学生体会,感受文字的美妙,是个难点。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同时要引导学生感悟语言,获得美的享受,从而感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以激发学生实现未来的理想和愿望。

樊川镇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材料——单元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组成,其中《雨后》是冰心先生的散文诗,《谁的本领大》、《蜗牛的奖杯》和《狐假虎威》是三篇童话故事。

《雨后》这首诗以浅近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雨后孩童戏水的嬉闹情景,勾画出孩童活泼、俏皮的形象,极具童趣。

在教学中,首先我从学生生活入手,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让他们通过朗读感受童年生活的幸福快乐。由于年龄特点,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水踩水,那快乐的感觉长留心中。所以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所描绘的玩水踩水的情境中去,在入情入境的感悟中享受兄妹俩踩水时的兴奋和快乐,与之产生共鸣。我经常这样问学生:“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而且理解这首诗的难点在于体会兄妹俩行动与心理活动的矛盾。这方面的心理如何让学生揣摩得到,我觉得关键在于我采取了恰当的突破方法。我的方法就是:唤起儿童的亲身感受,并以自身儿时的体验来印证,化难为易。

《谁的本领大》中出现的“太阳”和“风”都是与我们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两种事物,对于“太阳”与“风”的特点及功能,学生们都较为了解,课文采取童话体裁来讲述,是学生最为喜好也是最能接受的,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见解,表达感受。

我结合了生活实际,提起学生的谈话兴致,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回答理解“谁知、觉得”俩词,并能用“觉得”说一句话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通过看图,再现文章内容,通过自由想象说话,深刻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和自己要好的同学一起读书,大大地增强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在评议中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感受,鼓励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

在教学《狐假虎威》一文时,通过抓住狐狸的动作:骨碌一转、扯、摇,启发学生思考,理解每个动作的含义,从而理解狐狸的心理活动,体会它的狡猾。又从老虎的动作:楞、松,明白了老虎被狐狸骗了的经过。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发言踊跃,读出了狐狸步步得胜,老虎信以为真的味道来,然后再进行表演,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本单元教学之中的不足是:

1、对于课堂中随机生成的问题,没有很好的顺势引导,因此有些被动。当学生没有照预设教案那样回答的时候,显得有些环乱,这还需要今后继续在平日教学中多加积累。

2、学生朗读的形式可以更丰富一些,多加自由练习读,同位互读,当孩子有了自己的感情体验之后再来进行全班齐读,效果会更好。

樊川镇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材料——单元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有四篇文章构成,分别是《母亲的恩情》、《沉香救母

(一)》、《沉香救母

(二)》、《木兰从军》。这四篇文章都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母亲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诗的课文。文包诗这种课文类型是苏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诗教学的新课型。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诗包含在一篇简短的文章里,生动的介绍了与古诗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及创作本诗使的具体情境。可以说:“诗”是“文”的中心与升华。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作为文包诗这种课型,在教学时,要围绕“文与诗”的联系来进行教学。本课围绕“游子吟”展开,生动的展现了孟郊远行母亲为他操心、送行的情景。最后一段在前边感情积淀的基础上推出了诗歌并点出了诗歌写成的时间。使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敬爱、怀念之情。在教学时可以围绕课题展开。让学生从文中找出哪些句子体现了“母亲的恩情”,读一读,指导读好。在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句子相照应的诗局句是什么,从而把诗与文联系起来,理解诗意。再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更深一步了解“母亲的恩情”。

《沉香救母》是一篇民间神话故事,讲的是沉香立志救母,拜师学艺,不畏艰险,打败二郎神,力劈华山,救出母亲的全过程。为了阅读上的方便,分为两篇,第一篇是立志学艺,第二篇才是劈山救母。两篇课文虽有时间跨越,但是情节贯通,联系紧密。孤立地读课题,给人的直觉是课文只是写沉香救助母亲的事情,按此理解,自然阅读的时候只要抓住第一篇中的“从师学艺”和第二篇中的“不畏艰险”两部分内容就可以突出重点了。抓住了人物内在情感,才会自然地理解他的外在表现。综上所述,第一篇课文的学习,要引导学生读好父亲的表现,挖掘小沉香面对父亲时自己内心的情感,从而水到渠成地体会他习武时的刻苦。

《木兰从军》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 :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二是理应为国分忧和身为女子的矛盾。作者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刻画木兰形象,突出了木兰挺身而出,代父从军,表现了她顾惜老父的孝心、体恤小弟的爱心、为国分忧的忠心。战事发生了,木兰披挂上阵,为国分忧;战事结束了,木兰并不居功自傲,回到家乡恢复女装,过上宁静生活——这才是英雄本色!有了这结尾的描写,实际上是为木兰挥戈上阵、克敌制胜的英雄形象添彩增色,给读者以更加完美的感受。

樊川镇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材料——单元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这是低年级学段安排的最后一个集中识字单元。识字5是军事题材篇,识字6是动物篇,同属词串识字。两课的内容学生都比较熟悉且非常感兴趣。识字的同时应注意把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相结合,注意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识字7是“礻、衤”的比较;“宀、穴”的比较,属于形近偏旁的比较。识字8是特殊偏旁的认识。鸟字旁和隹字旁都表示鸟。月字旁则既有表示明亮的意思,又表示与肌肉有关。同时识字7和识字8又都渗透了汉字的发展,从古文字的象形逐步演化过程。识字的同时侧重帮助学生发现汉字的一些基本造字规律,养成学生自主识字,为升入三年级后有较强的识字能力做准备。

《识字5》是看图读“词串”识字。12个词语排列成4组。第一、三两组介绍了海陆空三军常见的武器装备。第二、四两组介绍了一些军事术语。除了“领空”和“海疆”外,其他词语都能自插图中找到相应的事物,形象直观。一、二、四组词语押ang韵,读起来整齐押韵,易读好记。

《识字6》采用看图读“词串”的方法识字。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把孩子们引进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本课介绍的12种动物中大多是孩子们较熟悉的。教学中可按照自主学习的策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去识字,是认识事物和识字同步发展。棕熊和麋鹿因是珍稀动物,学生们了解很少,教学中,可从这一未知的领域突破,把学的触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在课本以外学习语文,更加主动地识字。另外,本文的插图渗透了一种让动物回归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教学中要注意渗透这一思想。

《识字7》是形近偏旁比较识字。教材将一些有形近偏旁构成的字归在一起,以加强学生对形近偏旁的辨析,加强对由形近偏旁构成的生字的比较记忆,强化识字教学的效果。最上面的是两个图表,以两两对应的形式表现了“礻、衤”、“宀、穴”的“实物——古文字——今文字(偏旁)”的演变过程,意在让学生通过了解本意辨析这两组形近偏旁。然后以偏旁带字的形式将12个词语归为四组来让学生认读。课文还配有四幅插图,与四组词语相对应,意在让学生借助图画识字学词,又同时认识事物。教学适应强调对形近偏旁组成生字的辨析,并理解词语。

《识字8》安排了两组偏旁,前一组是不同偏旁表示同一个意思;后一组是同一个偏旁表示不同的意思。第一二行是“鸟”和“隹”旁组成的新字,与鸟类有关;第三四行是带“月”旁的字,分别与月亮和肌肉有关。识字中还配有“鸟”“隹”“月”字旁的演变图,以及词语所指事物的具体形象图。每组与第二种形式一样,安排了表格、词语和图画三栏内容,以帮助学生看图识字(词),同时认识几个特殊偏旁。采用三种不同的类型让学生识字,目的都是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揭示汉字的造字规律,激发儿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四组词语连起来,是一篇适宜朗读的韵文,读起来琅琅上口。

樊川镇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材料——单元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课文属于“学习篇”,教育学生学习文中人物蕴含的良好品格和可贵精神。课文所 展示的情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教学时可抓住文中的多处留白或想象或表演或补白,使学生联系生活的已知,进行充分的想象和个性的表达,激发学生独特的体验。分别是《学棋》、《“黑板”跑了》、《晚上的“太阳”》、《“闪光的金子”》、《练习6》。

《学棋》这篇课文讲的是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习棋艺,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地学习,结果一个成为出色的棋手,一个的棋艺没多大长进,告诉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通篇结构简单,共三个自然段。重点是第二自然段,讲两个孩子同拜秋为师,各是怎样学下棋的。这里分别用不同的笔墨进行渲染。教这段时,应注意把两个学生的不同学习态度进行比较。第三自然段是学习的结果。它与第二自然段是因果关系。对比鲜明,比中寓理。

《“黑板”跑了》这篇课文是一则有关科学家的轶闻趣事。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配有插图,内容生动易懂,叙事层次清晰。课文虽然没有写他如何在实验室里废寝忘食地搞科研,却能小中见大,让学生了解到真正的科学家所具有的素质和精神。课文具体描写了科学家安培在散步时专心思考数学题,结果把马车的后壁当黑板来演算的趣事,旨在教育学生学习安培专心研究科学的精神,懂得做任何事都要认真专心的道理。

《晚上的“太阳”》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著名科学家爱迪生的妈妈生病时,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明,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救了母亲。告诉人们遇事要动脑动手。本文内容生动易懂,叙事层次清楚,有利于学生默读、复述故事。

课文所展示的情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教学时可抓住文中的多处留白或想象或表演或补白,使学生联系生活的已知,进行充分的想象和个性的表达,激发学生独特的体验。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感受体验更深刻。本文还涉及到一些浅显的物理知识,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学时,教师通过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议一议、做一做、说一说来突破这一难点。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探究、发现、获得,从而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闪光的金子》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无论从材料内容上还是从文本所蕴含的思想经验上看,这篇课文要想阐述的情感离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因此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积极走向文本,促使学生与教材形成共鸣,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显得尤为关键。教学时,应以读书活动为主线,在读书中穿插灵动的读、说、评等环节,让学生谈谈今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说明感动的理由。读读感动的句子,变老师的讲授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其次联系文本对课文的一些情境进行补白,如徐虎深夜修理抽水马桶这一情节可以拓展为课本剧的表演,想象徐虎还怎样为大家热情服务的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

樊川镇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材料——单元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为“爱国篇”,主要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风光和民族风情。本组教材的内容包括《歌唱二小放牛郎》、《鸟岛》、《台湾的蝴蝶谷》、《欢乐的泼水节》4篇课文和练习七。本单元课文,主题虽然都是歌唱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但又各具特点。

课文《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一首叙事诗,也是一首被人们反复吟唱的深情的歌。它记叙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名老乡,把敌人领进埋伏圈,自己英勇牺牲的事迹。练习读读写写,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刺刀英勇不屈和八路军攻打日寇据点。告诉小朋友我们的祖国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鸟岛》一文写了闻名中外的青海湖鸟岛春夏两季的景象和鸟类活动的情形。课文在介绍鸟的有关知识的同时,还突出了人与鸟的朋友关系,意在让孩子们从小增强环保意识,懂得爱鸟护鸟。全文第一部分介绍鸟岛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第二、三部分介绍鸟岛的鸟,春季成群结队反返回故乡,夏季成了鸟的世界,第四部分写鸟岛的游人爱护鸟。全文条理清楚,语句流畅,很适合朗读。

《台湾的蝴蝶谷》是一篇描写自然风物的优美文章。课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台湾的蝴蝶谷每年春季瑰丽而壮观的奇异景色。课文语言优美,富有韵律,还具有较强的画面感,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借助教材,可以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走进台湾,了解台湾,激发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欢乐的泼水节》课文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并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紧扣“欢乐”来写,可通过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文配有插图,生动描绘了傣族人民相互泼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樊川镇三周小学有效教学达标定级活动材料——单元教学反思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课文的教学,意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主要有《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猴子种果树》、《会走路的树》、《问银河》和练习八组成。说说写写,通过学生描绘未来的交通工具,让他们学会梦想,为未来创造发明,改造自然打好基础。以上安排,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儿童诗,全诗共五小节,展现了孩子们在夏天的美好遐想,洋溢着浓浓的童真童趣。通过“我”对夏天姐姐“想变点儿什么”的问答,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展现出一系列想变的事物。这首诗歌以“变”贯穿全文,同时在“变”的过程中,透露出了儿童对美好事物向往的愿望,表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盲目听信他人意见,不断更改自己的种植计划,最终什么果树都没有种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表演,从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会走路的树》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蕴涵丰富的童话故事,跟随作者的文字,你会走进一个和谐相处、充满无限情谊的自然界的角落。题目本身就能引起人们很多的联想,生活的经验和文本产生的碰撞激起求知的欲望。

课文分两部分,一根“情”线紧紧贯穿全文。第一部分是春天的早晨,小鸟和小树的初遇。第二部分是小鸟和小树的重逢。不过与前次不同的是小鸟长成了大鸟,它能感到出现在面前的不是金色的小树而是美丽的小鹿,不是树的枝杈而是金色的鹿角。小树也变了,它是原来的大鹿的儿子。按理说,它们也是初识,但“会走路的树”则勾起了他们的旧情,“你也是”、“你大概就是”这些话表现了他们隐藏在心中的怀念之情。接下来他们有一段对话,其中“叫起来”、“激动起来”,是感情的喷薄而出。完全可以想象,到了小鹿的家里,重叙旧情,再生新情是必然的。

《问银河》是一首散文诗,抒写了少年儿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仰望银河所引发的许多绮丽的遐想。全文有5个自然段。第一至四自然段是向河发问,分四层,一问“河水”里有什么?能养鱼儿,长水草,让小朋友戏水吗?二问:“河道”里有什么?有客轮,货船,航标灯吗?三问“河面”上有什么?建了斜拉桥吗?能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吗?四问“上游”有什么?有拦河大坝,水利发电站吗?第五自然段表达了“我”的志向,为解开心中的谜团,“我”立志有一天要驾驶着中国的宇宙飞船,到宇宙间探索,充分表达了少年儿童的美好愿望。

全文语言流畅,富有情趣,琅琅上口,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能帮助孩子读懂课文,进入诗的意境。

第五篇:二下教学反思18篇

《找春天》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这时我出示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男女赛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读准字音。通过动作表演来理解“害羞”“躲躲藏藏”“遮遮掩掩”“闻到了她”“触到了她”等词语,课堂中笑声一片,学生在愉快中体会字词理解字义。

在教学第二课时上,我想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于是我让学生模仿4——7自然段写几句话。开始学生有些茫然,不知该写什么事物,在我的提示下孩子们说出了可以写柳枝、燕子、笋芽儿、风筝、桃花„„我给了五分钟时间,当多数孩子都写完了时,我请了几个孩子读自己的作品。没想到孩子们是那么富有想象力,官锦华写的是:柳枝随着春风轻轻地摆动,那是春姑娘的长辫子吧?刘志泰写:黄色的迎春花迎风飘扬,那是春天的笑脸吧?伍雨彤写的是: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那是春天的使者吧?看到孩子们表达得这么好,我由衷得感到高兴。

这也让我感受到其实小孩子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很有语言潜力的,作为教师既要努力钻研教材,寻找语言训练点,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两首》的内容包括《草》和《宿新市徐公店》。整节课中,我主要采用的方法就是通过大量图片的呈现,让孩子感受到不同季节小草的生长情况。在理解“枯”和“荣”的时候,这个方法的确很好,很多孩子在诵读古诗之后,基本上能准确把相应的图片与“枯”和“荣”放在一起。而且看着那一张张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的葱葱青草,孩子们也很好地理解了“离离”的意思。但一个很大问题呈现出来:因为之前想着这首诗已经有很多同学都会读会诵了,所以,在简单抽读几个孩子之后,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本首诗的理解上,谁知,在检查朗读与背诵效果这两个环节中发现,孩子们对这首诗的每个字的发音不是那么准确:第一个就是平舌和翘舌音的区分;第二个就是“荣”的读音,很多孩子模糊地读成了“yóng”;第三个就是“枯”的读音,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把声母“k”读成了“h”。可想而知,这样的一节课下来后,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不成功的。问题出在哪,我也知道了:

一、尽管这首古诗已经被大部分人熟悉,但还存在一部分人是不熟悉的;

二、尽管这首古诗的意思很浅显,但其中包含的意义,学生的理解还是应该在老师巧妙地点拨中才能达到的;

三、没有充分考虑到方言区孩子的普通话水平,老师的正音是必须的。

学习一首古诗,如果读都不能读准确,根本就不能算是一节成功的课。我可算是感受到了„„

其实在这次的备课中,我发现两节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在古诗的学习中,我的侧重点都放在了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的基础上,对所学的古诗进行想象与拓展,基本上就是按照下面几个步骤去进行的:

读读,读准字音;看看,理解字意;想想,感悟诗韵;说说,抒发诗情。

《笋芽儿》这篇童话散文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童趣。稚嫩的笋芽儿,温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慈爱的竹妈妈,在作者的妙笔下活灵活现。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我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以弥补学习资源的不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时,运用多媒体创境激趣,使学生学习融入到情景之中,激发了学习兴趣。

《小鹿的玫瑰花》引导学生寻找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时,我在学生自由读通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围绕“泡泡”中“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呢?”这个问题进行初读感知。然后指导学生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鹿弟弟的话,读读这两句话,想想你会提什么问题?有的学生说:“鹿弟弟为什么开始说玫瑰白栽了,可后来又说玫瑰没有白栽呢?”然后我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至三自然段,重点体会小鹿对玫瑰的精心栽种和喜爱。让学生画出相关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从“常常、松土、浇水”体会到了小鹿种花的辛苦,从“数了数、高兴”体会小鹿对玫瑰的喜爱和憧憬。接着让学生再读第三自然段,说说小鹿把脚跌伤后在家养病时,会想些什么呢?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小鹿看不到玫瑰的失望和惋惜的心情。接着,请学生小组分角色朗读后面课文,重点讨论“为什么说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呢?”抓住黄莺和微风的话朗读体会,说说:为什么黄莺看到这些玫瑰就想唱歌?为什么别人都夸微风是玫瑰香风?并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说一说:还有哪些动物欣赏到了小鹿的玫瑰花?答案丰富多彩:小狗跑过来了,他说:小鹿,我见过你家的玫瑰花,真是太香了!我每天都过来闻一闻呢!;蜜蜂飞过来说:小鹿,你家的玫瑰可香了,我和伙伴到这儿采蜜回家后身上都带着香味呢!;小白兔说:“小鹿,你家的玫瑰可漂亮啦,我还在这儿拍了张照片呢!”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小鹿听了伙伴的话后,知道了些什么?为什么高兴了?学生知道了是因为他栽的玫瑰给森林里的动物带来了快乐,虽然他自己没有看到自己的玫瑰花,但别人都欣赏到了,都很高兴,很快乐,小鹿也感到自己的劳动没有白费,他也感到快乐,因此他的玫瑰没有白栽。接着在朗读中领悟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泉水》

在学习完本课以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想一想泉水还会流到哪里,遇到了谁,会说些什么?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有的说流到了菜园,有的说流到了农田„„

我肯定孩子们说得好,并引导他们回顾第一单元课文:我们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欣赏到了许多美好的事物,泉水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变化呢?孩子们的思维更活跃了,语言更精彩了。

生:泉水流过草地,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泉水说:“长吧,长吧,你喝了我甜甜的泉水,会长得更绿、更茂盛。”

生:泉水流过小鹿的家门口,小鹿用泉水浇它种的玫瑰花,泉水说:“浇吧,浇吧,你的玫瑰花喝了我甜甜的泉水,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的。”

生:泉水流过小笋芽的家门口,小笋芽大口大口地喝着水,泉水说:“喝吧,喝吧,喝饱了,你会很快长成健壮的大竹子。”

我想这些激情洋溢的语句除了来自于丰富的情感体验外,还来自于这些内容之间的有机整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一种宏观的调控下渐渐地得到提高。

当然,在上课的过程中,在课文的感悟方面,我当时教案设计是力争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自读、师生合作读、扮演角色读、齐读等,去体味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泉水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我不敢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学、去读,以致于在这个活动中,花费时间较多。其次,讲完课后,一种新的设计在我的头脑中形成。我发现在朗读时对教学方法的处理还不到位,显得呆板,重复,“朗读要体现层次”这个原则还没有做好。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反思

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对于我这个出生于80年代的人来说还是很熟悉的,记得小学时歌咏比赛上唱的最多的就是《社会主义好》和《学习雷锋好榜样》,但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这已经是个陌生的名字了,他们对雷锋的了解并不多,这样怎么能感悟课文内容呢?于是,在学习课文之前,我让孩子们查找雷锋的资料,孩子们有的买了关于雷锋的书,有的上网查找了资料,有的听了父母的介绍。

接下来再来讲这一课,于是,孩子们对雷锋那踏着泥泞,送迷路的孩子回家;踏着荆棘,背着年迈的大娘走在泥泞路上的事迹,就不需要多讲,“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深情的呼唤,再不需要调动情感。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也算是水到渠成,他们通过对读、领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一次次陷入到情节之中。

正因为有了对雷锋的了解,孩子们对课文最后一句的理解,也就有了自己的感悟。孩子们还会找身边的雷锋呢。

《我不是最弱小的》当蔷薇花得到的萨沙的保护的时候,我设计了“萨沙保护了蔷薇花,它有什么心里话想说”这样一个问题,使学生站在蔷薇花的立场来体验接受保护以后的心情。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强的品质,自觉承担起保护弱小的责任,同时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并能以此为快乐,使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谁需要温暖,我们就捧出一颗火热的心紧密结合起来。最后,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得到了语言文字训练,还从中受到了思想教育。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小孩子一般都比较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家里养的。许多学生都曾有养小动物的经验,也有许多学生有养小动物的愿望。在整个教学过程,我围绕“有趣”一词展开,学生们找到了课文中所有写得有趣的段落,尤其是第10自然段,全班一致认为是最有趣的。“晚上家里可不得了了,小猫在钢琴上跳来跳去,丁丁冬冬响成一片。有的小猫钻进抽屉、橱柜里。有人从门外进来,门后会突然扑出一直小猫,吓人一大跳。”由于这里写的是很多小猫在家里玩闹的场景,学生基本都没见过这么多猫同时出现,都显得很兴奋。在自由读过一遍的前提下,我借助图片让学生视觉上感受当时的情景,然后再闭上眼睛听我朗读,然后学生通过听在脑海里描绘这样的场景,我发现在我读的过程中,学生时不时发出笑声。接着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朗读这段,结果一下子效果就出来了。本身一节课40分钟,学生都很难几种注意力,这节课就连经常走神的学生也都一直处于兴奋状态,顿时让我很有成就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朗读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感情的方式,尤其是我们班学生的情感都比较丰富的基础上,只要一点拨基本都能达到文章情景所需的情感。光是我一味地讲解,只能让她们远离我的课堂,这也是我一直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是我努力的一个方向。

《语文园地二》作为每一单元的结尾,相比于先前生动有趣的课文来说总是略显枯燥和乏味。而《语文园地》又恰恰是每个单元最重要的板块。在本课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新老知识的衔接,学生的自主探究、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在提高学生自我发现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通过一首自编的儿歌复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复习巩固了6个生字,朗朗上口的儿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日月潭>学语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用语文。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也希望学生能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所以我有意识地安排了这样几个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好词的词义——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看图说话,迁移运用。但是可能我对学生能力的估计不足,仅仅让他们背了自己喜欢的几句话,其实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把3、4段都背下来,应该不会太困难。

<葡萄沟>作为一堂家常课,因为没有试教,所以在时间把握上不够紧凑,预设中的写字教学内容也没有实施。上完课后觉得在认识地名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葡萄沟等词时,如果运用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如:葡萄沟在新疆的吐鲁番。就既巩固了生字,也能更清楚地了解这些地方。在学习“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这一句时,对“凉棚”一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可能难以理解,如果让孩子们说说这葡萄搭起来的架子像什么?孩子们可能会说“像伞、像帐篷、像屋顶、像亭子”等,再让孩子们看看凉棚的图片,比较这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真的像一个绿色的凉棚。孩子们的理解相信就会更到位,朗读也更会有个性了。

《难忘的泼水节》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并对表达好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说话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变成了愿意说、想要说。比如:用“笑容满面”、“一边......一边......”联系现实说一句话,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有个同学还说出了这样一句话:爸爸一边抽烟一边看电视。我又借此向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我知道我在上课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我没有充分利用好所出示的课文插图,对学生观察插图没有做适当的指导,更没有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方位去观察插图.....《北京亮起来了》的作者不光感叹北京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而且还把北京的灯光一一描述,文中的好词佳句像华灯一样,使课文也亮起来了。教学本文时,我借助图片和结合生活,帮助学生理解“金碧辉煌、灯光闪烁、银光闪闪、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等词语,拓展部分,要求学生用这些词语说说我们光泽的夜景,引导学生运用优美的词语。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反思:

当我和学生们一起学完这篇课文,在要结束课文时,我说道:“学了这篇课文,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几只小手高高的举起。我点了许家诚,他说:“我想说一个词,那就是‘创造’”。听了他的发言,我为之一震,立刻伸出大母指夸奖道:“说得好!你真是太棒了!”在他的启发和我的夸奖下,小手举得更多了,更高了,有的说“智慧”,有的说“观察”,有的说“动手动脑”,还有的说“勤思勤问”,这时谢培又站起来说:“老师,我想说句话,‘观察才能有创造!’”

《画风》想象是思维的翅膀,想象是艺术的殿堂。作为一名低年级教师,结合教材,适当的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敞开天真稚嫩的童心,在想象的天地里驰骋,是必不可少的。

教学《画风》一课我深有感触。我在教完课文后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口语交际训练:你还有别的办法画风吗?没想到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法精彩纷呈。有的说:“是风,风把窗帘吹起来了”,有的说:“是风,风把头发吹飘起来了”,有的说:“是风,风把风筝吹的高高的”„„学生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之后我又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下脑子里的那一幅幅画面。看到孩子们认真画画的样子,我又说:“画完风,那你能画声音吗?”谁知,还真有让我惊讶的情景。有的学生画出天上打雷,屋里的小朋友捂起了耳朵的情景;有的学生画出新年里爸爸放炮,孩子在旁边捂起了小耳朵的情景;有的学生画出在山间旅游的两个人,在瀑布旁互相说话,一位高声说,一位听不清用手扶耳朵注意听的情景„„课后,我很久都在被孩子们的这种活跃的思维而感动。我想,有时候我们的孩子不是缺少想象的能力,而是缺少我们给他们创造的想象的条件。当我们给孩子们一片想象的空间,孩子们会带给我们无限的惊喜。

《雷雨》是小学语文课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章,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了天气的变化和大自然的神奇。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训练能力。用“

”、“

渐渐地

”说一句话。这两个句式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这里既是对学生知识点的复习巩固,也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机。在体会雨后景象后,让学生说说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呢?学生通过看动画等活动,有了深刻的体会,说起句子来就不会显得苍白无力了。这样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想象的空间,抒发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将阅读文本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实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中着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课文的指导,特别要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通过抓标点符号(!、?、„„)、语气词、重点词朗读,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心情,能读出人物的语气。让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愿望。比如:

1、叔叔告诉川川岩石上有图画的句子:你看,这儿有树叶、有贝壳,那儿还有一条小鱼哩!叔叔看到小鱼不仅开心而且还特别惊奇、感到意外,特别的高兴。

2、叔叔讲到岩石书用处时: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矿,哪里藏着铁矿„„省略号代表还有什么呢?还有什么宝藏呢?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的说是钻石、有的说是石油、瓷器、金子等,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感兴趣,同时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在本课中我重视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重视通过钻研、利用教材,引导学生走向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如教学“第五自然段”,通过实验学生知道沟渠里的雪哪边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后。让学生改写这节诗句,实现了读写迁移;在最后,我提出了“你还知道哪些天然的指南针?”,不仅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更是引导学生更开放地学习语文,并培养学生学会课外搜集资料的兴趣,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并且让学生仿照诗歌的形式写一写,说一说。更为孩子们拓宽视野做好铺垫,让孩子们愿意阅读相关书籍,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根据表格进行讨论的时间过于短,造成了部分学生合作学习的结果并不理想。还有在学习完课文以后,让孩子们试着背书的时间过长,直接导致后边的拓展延伸部分,显得有点仓促

《画家和牧童》作为朗读训练重点,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现不同人物的表情、动作及语气,使学生更能够深刻地理解课文,感受“戴嵩”的“著名”。

我觉得人家的这个环节还是很不错的。比较两句话: 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他的画挂出来,有很多人观赏。b)

你有什么发现?

c)

你认为哪句话更能表现画家的著名?为什么?

d)

看来这个“一„„就„„”的用处可真大,你能试着用上它说一句话吗? 从感悟到运用,自然、简单、实用。这是一种深读,是学生在细读的基础上从表达方法和课文言语的韵味上进一步感受,领略课文言语并能学会运用。而说话训练也并不是脱离了文本,为了说话而说话的。

所以,这次上课,我受益还是很大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让自己有了向前 的目标和动力。

下载二下数学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下数学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人教版二下数学广角--推理--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推理 教学反思 《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我设计了......

    二下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纸船和风筝》教学反思 清徐县实验小学 张美萍 《纸船和风筝》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讲述......

    二下识字6教学反思

    二下识字6教学反思 二下识字6教学反思1 上这一课的时候,我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和孩子聊聊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孩子们的兴趣都很浓,接着我通过直观的画面和语言为孩子们创设了......

    二下教学反思(共五则范文)

    1《找 春 天》教学反思 本课是新开学的第一课,教学中注意了学法的指导,不仅让孩子熟悉课文,更让学生将生疏了一学期的学习方法加以熟悉。本课描写的是美丽的春天,可以用画图结合......

    二下数学复习计划

    二下数学复习计划 一、复习总目标: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明显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二下数学复习计......

    二下数学工作总结

    2012年春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庹家小学邹德琴 课堂教学是依据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特征、思维特征、情感特征以及知识发生发展顺序提供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

    二下数学《认识角》教学设计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认识角》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在经历从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中,......

    二下数学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分桃子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平均分的认识一) 教材简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从小猴分桃子的故事情景入手,安排了第一个“分一分”的活动,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