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言交流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语言交流在课堂中的重要性
我们组所研究的是“《数学课堂中教学中让学生准确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考》。通过一年的探讨、研究,让我明白了要让学生准确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语言交流是避免不了的。
语言,是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最佳工具。借助语言表达来发展思维是十分有效的。教师习惯于向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常常是“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传统的教育模式,“一言堂”长期盛行,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思维有限,同时,老师也没有把学生放在应有的地位上,课堂上,老师利用灌输方式,信息出自教师之口,没有经过学生思维加工,这样,学生就没有内化知识,没有变成自己的,所以,我们应该大胆的让学生交流,使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在小学数学课堂上,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既有个体的,也有小组合作中的。目前,现行的北师版教材,尤其注重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例如,在小学一年级《有几支铅笔》一课中,我让学生自己先试着看图、提问,在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讨论,接着,请就及时的反馈信息。(学生表现:生1:我看到了笑笑手里有铅笔;生2::笑笑有5支铅笔。)这里呢,我就引导学生应该把他补充完整,并要求学生说出来。(学生表现:我看到了笑笑左手里有2支铅笔,右手里有3支铅笔。又有同学说了:为什么她把两只手放在一起了?有同学马上回答说:我知道,合起来了,合起来有5支铅笔。)每个同学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起来了。最后,我就请同学把这三句话连在一起说出来,从而引导学生提出加法问题。但,也有错误的理解。有的教师认为,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相互间说一说,议一议就完成了所谓的交流。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在某个环节让学生交流,学生怎样才能有效的体现交流?
1、创造时机,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
当今社会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课堂上,老师要创造时机,让学生敢想敢说,又要倾听别人的发言。当学生想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见解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行检验,而最好的试金石就是把自己的思路同别人的方法进行比较。
2、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众所周知,在课堂上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人,我们要 “以学生为主体”努力为他们创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进行有效的交流。
3、合理安排,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让学生交流,一定要指定一个主题,让他们明白自己交流什么,我们也可以给出一些要求,让他们按步骤开展交流,这样才不会浪费时间。
4、注意倾听,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有人说交流的基础是倾听,这话说得有道理。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任意打断别人讲话的学生,或在别人发言的时候表现得心不在焉的学生…….诸如此类,极大地削弱了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我们有必要让学生明白,其他同学在发言时,我们应该认真倾听,这样是对他的尊重,也才能提出与他们不同的意见。
5、及时的反馈,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
小组交流后,教师一定要对各组的交流进行集中反馈。及时的反馈,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说明理由,作出判断。这样老师才能掌握学生交流的情况。
6、注重交流评价激励机制,让学生乐于交流
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使学生乐于交流。其次,教学中教师要善待学生出现的错误,一旦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或与正确答案有出入时,要给学生足够的反思和纠正的时间,从激励的角度指出他们的不足,用耐心的情绪等待他们的认识,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7、加强合作交流形式的多样化。
在课堂上,交流的形式、方法可以多种:小组讨论、答辩、汇报、描述等。因此,在这一学年中,我将抓住“语言交流”这一关键词来开展科研,让学生先敢说,在准确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考。
第二篇:非语言交流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概况-
非语言交流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概况
非语言交流是以人体语言(非言语行为)作为载体,即通过人的眼神、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教学即交流,在课堂上非语言交流是一种极为微妙的沟通师生感情、加强师生联系的工具1。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非常重要,非语言交流可以弥补语言沟通中的不足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非语言交流在教学中研究以英语课堂的非语言交流为主,很少涉及到语文课堂。但事实上语文课堂中的非语言交流也很重要,近年来针对语文课堂的研究才开始缓慢出现,选择这一课题是因为这个方面的研究还不成熟研究前景很好。
在现有的研究中,通常先阐述非语言交流在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分类研究教师的表情、眼神、服饰、手势等非语言方式在课堂中的不同作用或者是研究如何利用不同非语言方式以达到同一方面的影响。
第一种研究类型的文章基本都是针对不同的方式分别研究,结果如下。
1. 表情
面部表情是人类心情的晴雨表,是人最迅速而又最丰富的情绪表达。如果教师授课过程中容光焕发、面带微笑,那么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反之,若教师面无表情冷若冰霜就会引起学生的紧张情绪思维就会迟钝,给传授知识产生负面影响。教师的微笑对学生是一种亲切、一种鼓励、一种赞赏,是
第三篇:物流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
物流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分析
一、物流概述
物流(logistics)就狭意而言,即指商业流程中的仓储及运输。我国对物流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 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现代物流管理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全球化观念、物流管理信息化、物流管理的社会化、物流管理的一体化、以顾客满意为第一观念。现代物流的特征:科学化、系统化、准时化、专业化、网络化。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初具规模,专业分工加快,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物流对各行业的影响
交通运输设施是物流支撑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硬件设施 ,我国经济中出现的物流企业 ,很大一部分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而来。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 ,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他物流服务 ,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
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关系 ,即制造业的发展会产生巨大的物流需求 ,从而拉动物流业的发展 ,完善的物流支撑体系又会对制造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物流业的发展对农业的推动作用较强。农产品的储存、运输具有独特的特点 ,既与地区有特色的物流支撑体系有关 ,也与整个目标市场的适应或建立紧密联系。农产品流通渠道进一步拓宽 ,多元化市场体系框架初显端倪。改革开放以来 ,以市场为取向的农产品流通途径和方式逐步拓展 ,带动广大农村的农产品物流 ,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配送增值物流服务 ,发展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物流业的发展对商业的促进作用。商业连锁企业的发展 ,商品流通量大 ,对物流的需求增大 ,物流为商业连锁企业多点进货、多点分送的配送系统提供服务;为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和电子商务市场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这些正符合大型商业企业、生产企业与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形成一体化的现代物流发展趋势。
三、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物流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再生产的需要,是流通的主要因素。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它联结社会生产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供应其产品用于对方的生产性消费和职工的生活消费,它们互相依赖而又互相竞争,形成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物流就是维系这些复杂关系的纽带和血管。“商流”和“物流”一起,把各个生产部门变成社会总生产中互相依赖的部门。
2.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不断进行,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前提条件。
3.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物质基础。商流的目的在于变换商品的所有权,而物流才是商品交换过程所要解决的社会物质变换过程的具体体现。4. 物流技术的发展是决定商品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改变了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条件,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前提。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物流对生产发展的这种制约作用就越为明显。
5. 物流的改进是提高微观经济效益和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搞好物流,已被称为获取利润的第三源泉。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在工业发达国家通过降低物料消耗而获取利润(即所谓第一利润源泉)和通过节约活劳动消耗而增加的利润(即所谓第二利润源泉)的潜力已经越来越小,而降低物流费用以取得的利润(即所谓第三利润源泉)的潜力却很大。
四、物流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 1.对港口主业的带动作用
港口物流中心提供的换装、分拨、配送、加工、联运等一系列物流服务,能够保证将货物以最经济、快捷、准确、安全的方式送达下一级配送中心或直接送到用户手中,发挥海港新城物流运加快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的必要条件。2.对仓储、配送业的带动作用
综合物流园区的建设将为客户提供更多优质的增值服务。物流中心以现代物流为纽带,加强与腹地的联系,可以推动运输、仓储、配送业的发展。3.对包装、流通加工的带动作用。为了促进商业销售和方便运输流通,提高货物和商品的附加值,从事流通加工和包装完全是必要的。南汇物流产业的发展将对该地区的流通加工产业起到带动和促进作用。4对信息、咨询服务产业的带动作用
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有关信息在各个环节准确、快速地传递。网络技术和信息系统建设必不可少,信息平台将成为联系各方的纽带。同时,为了更好地为参与物流的各方服务,借助于信息技术的物流相关咨询业也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5.带动地区金融、保险业的发展;对商贸的带动柞用
五、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目前,我们的物流企业运作模式依然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存在的大量潜在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业务单
一、实力很弱、服务质量差、信誉不高。企业信息化应用程度普遍较低,信息系统比较单一,仅仅企业内部建立了内部信息化系统,不能有效地与上下游企业时时取得紧密联系。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难以实现高度信息化管理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这与高度信息化程度的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已成为制约物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是促进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需要,也是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增加消费和扩大就业的需要,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篇: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读《学生发展性评价》有感
----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学生发展性评价》这本书对我的启示很大,本文就课堂评价语言的相关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课堂评价语言的概念
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中,师对生在课堂对话中生成的即兴、即时、即地的一种语言,也可称之为课堂即时评价语言。它具有即时性、生成性、不可把握性的特点。备课过程中易被忽视,也难以充分准备。课堂评价语言是教学评价的一种方式,广义范畴的课堂评价语言也包括课堂上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
二、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主体参与性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原始性机制。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让学生分享应有的教学权利,承担应有的教学任务。而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而不厌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去参与教学活动。评价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机制,通过教师的评价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成功的喜悦,心情的舒畅,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有个正确的自我评价。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
三、课堂评价语言的现状
一堂成功的科学课,我们不仅会感受到设计者独具匠心的设计思路,也会聆听到教师精彩的课堂即时评价语言。课堂评价语言对课堂效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即时性评价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缺乏评价,语言枯燥
通过对全员研教的十几个老师的评价次数统计,发现一堂课评价次数平均只有四五次,可见评价次数特别少,并且大多数教师的评价存在“虎头蛇尾”的现象,开始非常重视评价,随着教学进度的进行,评价逐渐被忽视,最后消失,没有贯彻始终。评价的方式单一,只有口头语言的评价,少有肢体语言的评价。即
使是口头语言的评价,也是相当的单一,主要以“不错”,“你真棒”,“不是”,“你真了不起!”,“错了”,“回答地真好!”......听多了会感觉到教师对学生似乎是一种公式化的评价,缺乏真情实感,没有对内容进行本质的评价,试问这样重复单调使用的评价语言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催化剂的作用?(2注重表扬,不正视学生错误
新课程理念倡导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促使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我价值。但是在教师的主观意识中,往往把评价等同于表扬,所以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到的表扬性评价也非常地多,但是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是不做评价或者是批评式的评价语言,伤害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他们也就越学越差,试问这样如何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何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课堂评价语言的类型
翻阅众多资料,发现评价语言可谓精彩纷呈,可从多角度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本人之理解,可粗略地分以下几种评价语言
(1)肯定式的评价语言:“非常棒,前面的知识学得非常扎实”。“你很富有创造力,离科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你听得很仔细,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听到了”。“你的表达非常清晰,让大家一听就懂”,“你设计的实验方案很好,原来科学家也是这么设计的”。“这个问题比较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探讨”......肯定式评价语言往往用于一个学生能巧妙地或者完美地回答教师提问的情况下,此时就可以给予适当地高度评价。这些肯定式的评价语言的恰当运用是对学生的一种极大激励,让学生找到振奋人心的自豪感,找到自我价值的成功实现。极大地帮助学生培养了自信心。
(2)启发式的评价语言:“你的设计思路不错,你能具体说说它的操作过程吗?”。“你提的问题很好,有一定难度和探讨价值,能否课后查阅资料去详细解决这个问题?”。“你对这个科学概念掌握地比较扎实,现在你能否举一个例子来进一步理解这个概念?”。“你已经有初步想法了,能否联想前面所学知识进一步做完整的阐述?”“你的表述也不错,是否还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表述呢?”。。。当学生回答了教师的问题,教师又想继续追问该学生时,或者学生的表述还有待商榷的时候,都可以用这种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是通过前期的肯定引发
后期的思考,让学生对问题有个深刻的认识。当学生出现偏差回答时,也可采用启发式的评价语言,让课堂引回到教师的正常设计思路上来。启发式的评价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教师课堂驾奴能力的一种考验。
(3)修正式的评价语言:当学生出于错误回答的时候,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呢?是否一律以简单的“错误”“不正确”作为评价,然后让其坐下再另叫其他学生?或者甚至置之不理呢?这种否定式评价的做法势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应该改粗暴式的否定性评价为修正式评价,教师可以不必点破,将错就错,巧妙设问,顺着学生错误思路分析,使其“受挫愈深”,然后再将已有的正确知识与学生的错误结论相对比,促成自相矛盾,使其不攻自破,这样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适当“延迟”评价,教师给予适当提示,让学生思维顿悟,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后达到学生能自我评价。
(4)肢体语言的辅助应用:侧耳倾听代表你很重视学生的回答,投以微笑的目标表示你很满意学生的课堂展示,凝神思考反应你也和学生一起在动脑子,竖起大拇指代表学生表现非常棒,丰富的肢体语言是教学课堂艺术性表现的一种重要形式。肢体语言和其它评价语言的结合使用对教师个人素质的综合要求也相当地高,能起到强化,重复,调和节奏,警示等作用。
五、课堂评价语言的设计
课堂评价语言的重要性不可言喻,我们在设计课堂评价语言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差异性原则: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课堂评价语言时遵循差异性原则,对“优等生”不一味、过分地表扬,以防骄傲自满;对“后进生”不一味批评、指责,从而损害自尊心。
(2)主体性原则:评价语言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有利于学生主体自我价值的发展和实现,包括认知的发展、道德的发展、学习策略的发展、审美情趣的发展等。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如笔者在介绍酸雨概念之后,让学生讨论哪些因素会引起酸雨,笔者给学生评价:“看来你们比较关心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希望你们每个人提高自己的环保
意识”。这种评价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学生道德、审美情趣的发展,体现了主体性原则。
(3)即时性原则:由于学生的课堂回答是一种课堂生成性资源,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语言遵循即时性原则,延后评价则会失去评价的效果。
(4)艺术性原则:课堂评价语言某种程度上承担了课堂教学设计的过渡性作用,因此艺术化的课堂评价语言可为教学思路的开展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另外肢体语言和评价语言的结合也是艺术性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六、一点思考
此次全员研教活动,让我对课堂评价语言的认知更加深刻。新课改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体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引导者,这一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课堂上教师功能的下降,更不能错误的认为教师的知识水平也可下降。相反的,想要灵活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必须要求教师备足课,有更深的基本功,更广博的知识,以便教师在课堂上能“高屋建瓴”地起指导作用,能用深邃的、言简意赅的语言来评价学生,让精彩的评价语言走进课堂,上出一堂高效的科学课。
第五篇:小组合作交流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实践与研究
“小组合作交流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概述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小组合作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各学科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我校教师也纷纷尝试这一新的教学方式。但是现在各个学校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真正的提高。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探究策略及培养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氛围,已成为目前教师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我校数学课题组成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了《小组合作交流在初中数学学科中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并就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策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及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是组织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了实现小组合作交流的实际效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因此,这一命题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对师生组织及参与小组合作交流的状况
1、教师情况
我校数学教师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多年的教学经验。教师有县级学科带头人、县、镇级骨干教师能力层次,参加过多个县级课题的研究,具备较高的研究能力和研究经验。
2、学生情况
对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还存在以下问题:
(1)合作有形,缺乏合作实质
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对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目标、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也得不到保障。小组合作交流成了课堂上教学形式的插花点缀,教师课堂的最秀工具。教师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不是一个引导者,而是指挥者,学生始终处在被动的讨论中。
(2)随机分组,缺乏合作基础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交流形式是按前后位自然分成若干组,而座位的安排是按照学生高矮次序及男女搭配而成的。这样的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很简单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使得合作工程变成了“合坐”,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规则不明,缺乏合作基础
在课堂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侯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的讨论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是“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使合作交流学习形式化,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导致两极分化严重,失去合作的意义。
可见,在我校数学教学领域内,如何将小组合作交流落到实处,是一个难题,普遍存在被忽视,或难以在有限时间内达到课标要求等问题。综上所述,如何将小组合作交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到实处的实践与研究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共同参与探究、讨论,相互启发、互补,以集体智慧解决个体无法解决或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可能更有实效。同时,学生要参与小组讨论或研究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代替的。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时,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的个人力量才能在小组合作中体现出来,学生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达到唤醒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合作精神、以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目的。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初中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教师的目标。
教师的研究水平、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并形成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多种教学策略。首先要创设一个师生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积极的心态中接受新知识;其次,要善于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合作主学习交流。
2、学生的目标。
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数学素质和合作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得到发展。让学生学会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主动地探索问题,主动地参与操作,参与观察,参与小组学习、全班讨论,主动地参与总结问题。使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提问题,学会作业,学会复习,让学生学会调控:使学生在受到困难或挫折后能自我调控心理状态,养成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毅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
(二)、课题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
1、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
(1)学校结合课程改革和教科研工作需要,构建“三级教科研管理网络”。即:成立以中心校为中心,下设教导处、教研组三位一体教科研管理小组,形成教育科研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定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及各种教科研活动(学教材教法、讲汇报课公开课、交流教学心得体会、分析评价教学效果),学校掌握第一手实验研究材料。
(2)教师要不断钻研,拓宽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不断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知识,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数学课程标准》作为行动的指南。博览群书,使自己具备适应现代教育教学需要的学科知识、社会知识、信息知识、逻辑知识等等。
(3)教师要彻底改变教学观念。教师要真正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灵活运用和驾驭教材,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改变传统的“授受式”的教学方式,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2、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生会预习
(1)、指导预习。预习,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设置“导学案”时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基础和性格等的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2)、教给学生预习展示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与课前预习做衔接,预习什么就展示什么,把预习情况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对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做梳理,促使学生形成预习的展示的技能。
(三)善用激励语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心理学研究发现,如果教师对学生有积极地态度或者高期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用语言、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就能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与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正如盖杰和伯全纳在他们的《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要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成功时及时给以表扬和肯定,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失败时不轻易责怪学生,帮助他们分析、查找原因、积累经验。善于激励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而反复的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促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新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组织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教给学生展示的方法
1、注重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开放性学习
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联系。目标导引下的合作学习交流尤其重视学生自主探索,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有关数学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所得参与合作学习交流,发表看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的实践中,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同桌间、小组内、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与过程,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我们认为需要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技能”和“合作精神”,大致包括:A、听的技能。养成学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自己的判断,丰富自己的理解。B、说的技能。有敢说的勇气,说话时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突出重点。C、交往的技能。尊重他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来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D、合作精神。
(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还要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要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评价方式可采用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也可采用课堂观察、课后查资料、分析小论文和活动报告等形式。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我们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调查法、比较研究法。
1.问卷调查法。运用采访、座谈、问卷、一般统计等方法了解、掌握课题研究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的评价。
2.行动研究。通过学科内其它教师对同课异构的小组合作设计在课堂内的应用效果研究,在实践中反思提高。
3.个案研究。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成功经验和做法的教师的数学教学案例进行研究。
4.教育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撰写经验论文,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形成经验交流文章,科学概括研究成果。
5.学习借鉴同类研究成果。在网上搜寻相关内容,认真学习,并做详细笔记。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3年3月)成立课题组,确定实验人员和实验班级,提出实验假说,申请立项,制定实验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3年3月—2014年12月)1、2013、3—2013、7 :课前有效性探究,研究具体实施方案,展开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操作方案、搜集相关资料,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确立研究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及安排,展开实验,并做阶段性检测,做好记录。课题组展示。2、2013、9—2014、1 :写好案例,完成实验操作,并从实践中进行调整,做到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科学合理的分组、注重讨论问题的设计以及积极的评价。课堂观摩。3、2014、3--2014、7 :中期阶段性检测及小结,汇总前期资料,以论文形式完成阶段性报告,总结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实践经验。4、2014、9—2014、10 :结合实际情况,把之前总结的经验付诸于实践,并不断的完善。课例观摩。5、2014、10——2014.11总结提炼,拔高阶段。现场讲课、领导指导。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11-12月)这一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巩固课题研究成果,汇总各种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汇编成果专辑,撰写结题报告,召开结题自查会,申请课题验收。
五、主要研究成果
在总课题组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我校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利于学生发展
1、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的意识。
在课题研究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精神振奋,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小组讨论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根据确定的内容进行合作交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
2、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增强
通过小组学习,激发学生新的灵感,提出新的假设。面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运用小组集体的智慧,就像俗话说的“三个臭皮匠可以顶一个诸葛亮”的道理,让学生们互相帮助、出出主意,运用各自的经验创造性地加以解决,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很深远的意义。
3、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在探究学习中体现的竞争,取代了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义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能激发学生奋勇当先的积极性,形成同学间明争暗赛的局面,增强学生个人进取向上的竞争意识,也使每个学生都有竞争对象,有追赶的目标,使学生始终处于竞争状态中,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
4、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利用动手操作、团结协作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利于教师的发展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成了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师生双方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没有差生,只有差异”逐渐被教师所认可,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并适时给予激励,已成为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走进课堂不时传来“你真棒”、“你回答的很好”等赞美的语句,学生在课堂上情绪高涨,学生“两眼发光,两手直举”的现象时常出现。
2、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在实验中,我们要求老师们必须全面记录教学和学习过程,积累教学设计和学习过程的各种资料,大量参加教学研究活动还要求经常总结经验,撰写论文。两年来,教师通过积极实验、不断探索,积累了经验,撰写优秀论文有14篇,经验总结14篇,教学随笔14篇,优秀案例14个,教学课件7个,多位教师承担县级、镇级示范课,大部分成果都获得各级奖励。
六、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设想:
(一)、如何更有效地组织课堂讨论,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
(一)、如何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三)、我们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四)、我们要加强教师的理论与信息素养。
目前,我们虽然对这一课题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都清晰地认识到在已经做的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反思和总结。如该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引导后进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而不放任自流?“重合作、轻个性”,“重结果、轻过程”,“重主体、轻主导”,“重课内、轻课外”等问题都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
总之,通过实验,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为使此课题实验更加趋于成熟,成果更加显著,我们课题组成员将继续对本课题实施延伸性研究,以推动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向纵深开展。
田家寨中心校丹麻学校数学课题组
2014年12月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