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澳大利亚:中学课程设置呈现多元化
澳大利亚:中学课程设置呈现多元化
现阶段的澳大利亚中学课程主要是围绕澳大利亚联邦教育部制定的八大重点学科领域设置的,八大重点学科分别为英语、数学、科学、人类社会与环境、技术和应用研究、创造艺术、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个人健康发展与体育。目前,澳大利亚中学课程主要包括四类:基础课程、扩展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和生活技能课程。另外,各学区和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本课程,以满足当地学生的需要。
其中,基础课程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关于澳大利亚本国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内容,如澳洲史、土著研究、宗教礼仪等;二是自然科学,如数学、化学、生物等;三是社会科学,如世界史、经济学、社区与家庭研究等;四是英语,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五是外语,共四十多门,如德语、法语、汉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六是文艺,如舞蹈、戏剧、音乐等。
扩展课程是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开设的,需要在合格完成基础课程后才能够开始学习。科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高级科学,包括科学通论、数学、化学、物理学、电子学、今日科学、农学、生物学、环境研究等课程;二是计算机科学,主要有计算机研究、计算机与社会、信息处理技术、软件设计与开发等课程;三是社会科学,包括社会与文化、社会学、法律研究、经济学、家庭科学等;四是语言,主要包括英语(分为科技英语、法律英语、新闻英语、商务英语等)、德语扩展、法语扩展、意大利语扩展等外语课程;五是美术和工艺,主要有工艺美术、视觉艺术、实用汽车工艺、纺织学、食品科学、园艺等课程;六是音乐与文艺,有钢琴、提琴、吉他、舞蹈、戏剧表演等课程;七是个人健康发展,包括健康与体育、公民教育等。许多扩展课程都是与大学课程相互衔接的,并且有一部分课程已得到大学的承认,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可免修部分课程。
职业技能课程是为毕业后直接工作或是进入职业学院学习的学生开设的。职业技能课程的种类较多,分为九大类,共四十多种课程。第一类是商业服务,包括初、中、高三个等级;第二类是建筑学,包括基础建筑学知识、中级建筑学知识和特殊建筑学知识;第三类是信息技术,分为初、中、高三个等级;第四类是娱乐业,分为两个等级;第五类是营销业;第六类是旅游业;第七类是社交礼仪;第八类是金属与制造技术;第九类是基础工业。这些课程与职业技术学校或继续教育学院的课程是相互衔接的。学生通过高中毕业考试或大学入学考试后,既可直接就业,也可去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或继续教育学院学习。
生活技能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生活环境、独立生活和创新能力而开发的。主要有公民与社会生活技能、科学生活技能、创造艺术生活技能、社区生活技能和个人发展、健康与体育技能等课程。
澳大利亚中学课程选择的要求与特点
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中学课程标准为例,学生的课程选择是用单元(Unit)来计量的。单元的数量由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时间决定,大多数课程都含有两个单元,每个单元要求学生全年至少学习60个小时。为了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学生必须要在十一年级时修完至少12个单元的基础课程,并在十二年级时修完12个单元的扩展课程。此外,还规定了课程选择的最低要求:英语为必选科目;4门学科课程;具有两个及以上单元的3门课程;基础课程和扩展课程要各含6个单元的科学课程。
多元化是澳大利亚中学课程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课程种类多样,范围涉及广泛,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种类丰富的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教育的职能除了为高等教育培养和输送人才外,更主要的任务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作好准备,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科知识空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教育技能培训部部长埃克·威廉就曾说:“如何让中学生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交往,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为长远发展打下全面的基础,以适应未来职业的需要,是中学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中学课程、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都要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宗旨,而不是培养驮着书本的蠢才。”
澳大利亚中学在课程设置上反映了其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特点。课程内容除了涉及英语、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外语等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包括商业、建筑、信息技术、金属制造、基础工业、营销等职业技能课程和个人成长、健康与体育等生活技能。丰富的课程设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职业课程与普通课程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澳大利亚中学课程中包含内容丰富的职业技能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将来的升学意向来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学习科目,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特别是为打算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且学生只要通过高中毕业考试就可以直接到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或继续教育学院学习。有些课程还可以免修,因为中学的一部分课程可以折算成大学相应的学分,加强了中学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联系,保证了专业知识的衔接。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普遍打下了较好的专业基础,为学生尽快完成学业、进入社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鼓励以校本课程为主的多种课程模式,适应多元文化的地区差异
澳大利亚中学课程不仅包含由各州教学委员会制定的课程,还包含大量的校本课程。这些校本课程经过教学委员会认可后也可成为中学课程,学生选修的校本课程的成绩也能相应地成为毕业考试成绩的一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还有利于调动学校的积极性,适应不同地区多元文化的差异。
多元化的课程丰富了中学教育内容,推动了中学教育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中学课程始终围绕着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而展开,将教育、培训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将学校教育与职业问题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能力为本的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同时,课程改革也为中学教育注入了活力,推动了中学教育改革。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众多科目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在必修课中选择与自身水平相适应的、相匹配的课程类型,在不同的升学机会中,选择最佳路径,使个性特长得以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作者系西南大学教育学硕士,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英语教师)
第二篇:新西兰中学课程设置
官网:www.xiexiebang.com
新西兰中学课程设置
新西兰中学课程设置
新西兰教育联盟金牌留学顾问傅静波老师介绍,在新西兰,6-16岁的孩子都必须接受小学、中学和高中义务教育,全国有66万中小学生就读与2,800多所国立中小学,政府每年对中小学教育的投入达20亿新西兰元,新西兰的大多数孩子5岁开始上学,19岁以前在公立学校(政府拨款)上学为免费教育,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有残疾、学习和行为障碍)年龄延长到二十一岁,公立学校由新西兰政府提供经费并且遍布新西兰各地。
每个学年分为四个学期,通常第一学期从一月底至四月初,第二学期从四月底至六月底,第三学期从七月中旬至九月底,第四学期从十月中旬至十二月中旬(或十二月初)结束,每学期之间有二至三周的假期。我问了梅西中学一位学生,他是Year9的学生,他们的学期安排与上述类似,具体是:第一学期是从2月1号到4月15号;第二学期是从5月2号到7月15号;第三学期是7月25号到9月23号;第四学期从10月10号到11月9号。每学期之间休息两周,另外还有几天是他们特殊的假期:1月26号(Annviversary Day),2月6号(Waitangi Day),6月6号(Queen’s Day),10月24号(Labour Day)。梅西中学每天5节课,每节课是一个小时。
新西兰的小学共五年,其中初小三年,高小两年,中学则共七年,其中初中五年,高中两年,课程几乎全国统一,有英语、数学、科学、社会学、艺术、音乐和体育等,此外也有一些选修课程。
公立学校不收取学费,但学生可能仍然需要交一些额外的费用,例如:校服、体育制服、课本、文具费等,公立小学通常不穿校服,而大多数初中和高中都穿校服,家长还需要为孩子提供自带午餐。
一般中学开设科目参照下表:
中学科目
会计学 家庭经济学 纺织、服装及设计 历史学
生物学 农学及畜牧学 艺术 人体生物学
化学 打字及信息管理学 商学 日语
计算机学习数学 古典学习法律学习
经济学 音乐 戏剧 传理学
法语 体育 英语 摄影学
德语 科学 地理学 物理学
健康教育 西班牙语 图像及设计 社会学
毛利学 设计技术
官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呈现美术作品
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呈现美术作品 提高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兴趣的实践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兴趣是幼儿求知的动力,是学习中最好的老师。美术活动对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特别是对促进幼儿观察力,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而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感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美术积极性的重要心理动力。本课题试图改变教师以陈旧的方式将幼儿的作品一张张粘帖在黑板上或作业袋中,让幼儿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而是,将幼儿绘画作品富有乐趣、情境、立体等艺术化的呈现,让幼儿感知自己的绘画作品形成的艺术美;并通过这样多元化的呈现形式,对幼儿自信有所提升,从而对美术活动产生强大的兴趣。
1、背景:幼儿作品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生成的,是反映幼儿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幼儿作品也成为幼儿园活动评价有力依据。在美术领域的活动中,作品是最直接的一种有利表达。所以在幼儿园中,幼儿作品随处可见。
2、现状:在本课题前,参观了调查了一些幼儿园。发现大多数幼儿园,幼儿的作品都是整齐的帖子班级门口,或者夹子作业袋中。而多元化的呈现幼儿的作品是少之又少的。
3、基础:我园正在开展创意美术的课程,幼儿的作品也是丰富、多样。在参加了区美术组的学习,以及自己的美术领域的喜爱和钻研,有能力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多元化的呈现,并且在班级已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想这些条件都是有利于本课题的开展的。
二、概念的界定:
1、关键词之一:“多元化的呈现形式”。呈现形式是指把事物的样子和构造,较清楚、持续的在眼前显现出来。多元化的呈现形式在这里是指根据幼儿作品的内容,赋予创作的将幼儿绘画、手工等作品,进行添加背景、增添辅助材料、将平面变为立体等形式,有创造性的将幼儿绘画作品富有乐趣、有情境、立体化、艺术化的呈现在幼儿和大家的面前,而不是拘泥于将幼儿美术作品直接呈现。
2、关键词之二:“小班幼儿美术活动”小班幼儿是指3—4的幼儿,这一时期的幼儿年龄小、控制力差,绘画水平低,正处于涂鸦期,常常会出现:“我不会画、我不会做”等语言。这一时期的美术活动,往往最后呈现的作品很单
一、色彩也不丰富、制作也没有很美观等
三、理论基础: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重要性: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指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对美的形态、结构等的感受和借鉴、创造能力,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操,使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审美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幼儿绘画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一种。儿童的绘画反映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表现出一种天真无邪的稚拙美,充满了魅力。
1、幼儿美术作品呈现的重要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的艺术领域内容和要种指出: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2、对幼儿美术活动兴趣的重要性: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的艺术领域目标中提出:(1)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3、已有研究的历史现状:通过在网络上搜索和大部分的阅读资料显示,研究怎样培养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还是很多的,但是大部分都是阐述了在材料以及游戏性等方面,重视的是活动的过程中,而往往忽视了对于幼儿作品的展示,甚至会出现幼儿画玩、制作完成的作品,就成了幼儿作业带中的一种摆设。对于在呈现幼儿作品形式这一方式,还没有过多的研究。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幼儿的兴趣有一部分源于从中得到的满足感、成功感、喜悦感和新的启示和提升。教师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提前预设作品的呈现形式,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感受到一定的期待和想象,在活动后再运用多种方式,使幼儿的绘画作品再一次进行艺术的提升。幼儿在期待中,通过多元化的呈现形式,幼儿可以自由的再次欣赏,一定会得到一些新的想象和启发,更加激发了幼儿的创作欲望,激发幼儿对于美术的兴趣,(1)根据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增强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兴趣,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美术活动当中;
(2)整合多种资源,提升班级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幼儿的美术作品,让其成为班级环境的内容,正真做到幼儿是环境的主人。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幼儿喜爱哪种美术作品呈现形式的调查。
利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的方式,通过对比,了解幼儿的观察到的现象。同时统计出,在多元化呈现幼儿美术作品的方式下,幼儿的喜爱程度。了解幼儿喜爱哪种,对于自己作品的呈现方式。
(2)在班级进行实践。
尝试将幼儿美术作品的呈现形式多元化。并且渗透到幼儿手工、绘画等活动中,观察是否对幼儿的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的兴趣有一定的提高。在自己的班级中,进行实践,通过观察法,关注幼儿的情绪、绘画的作品、以及看到最终被艺术化背景下的作品后,幼儿的情绪,和创作欲望。
五、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1)观察研究法。观察幼儿关注幼儿的情绪、绘画的作品、以及看到最终被艺术化背景下的作品后,幼儿的情绪,和创作欲望。了解在幼儿绘画作品的呈现形式多元化中,对幼儿的绘画兴趣有一定的提高。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了解幼儿更加喜欢和欣赏怎样的美术作品的呈现形式。
(3)个案研究法。通过个别幼儿的研究,更细致了解对幼儿的兴趣的影响。(4)文献研究法。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文献的研究,为此课题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
2、研究对象:
(1)在课题实施中,研究者正担任小班的年级组长,本课题在小班开展,有着有益的条件。(2)小班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还不是很浓厚,常常遇到涂色等活动时不能坚持、或出现不仔细、认真的现象。就本课题,希望借助于作品呈现形式的艺术化,引导幼儿对自己的作品感兴趣,充满期待,并从中获得成功感,从而引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1)调查报告一份(2)相关论文一篇
七、实施步骤:
(1)申报阶段(2011年8月-9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2)准备阶段(2011年9月-11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
(3)实施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3月):在班级进行实践,并用观察法,搜集幼儿作品等,进行研究。
(4)总结阶段:(2012年4月-5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八、课题研究成果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重要性: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指通过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培养受教育者对美的形态、结构等的感受和借鉴、创造能力,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审美情操,使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愉悦,最终达到人格的完善。审美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创造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我们在对待幼儿美术作品要充分的尊重,“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是培养幼儿创造性人格的重要手段之一。每次作品完成之后,我都把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幼儿不会去关注自己和他人的作品,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他们不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作品,甚至有更多的孩子,画完以后就再也不会去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了。
在班级,我们根据幼儿不同的美术活动作品,根据其内容富有情境、情趣、立体等形式呈现。发现,幼儿关注度有明显的增加,幼儿会去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品了。通过这样的呈现形式幼儿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美,通过再欣赏开阔了幼儿想象和创作的空间,幼儿将更加的感兴趣。而且,每次的作品墙也成为了班级环境中的一体,丰富了班级环境,通过幼儿自己创设的“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对美术的活动的兴趣也大大的增加了。现将在班级开展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1、小班幼儿美术活动作品呈现形式的情境化
所谓情境是在一定时间内,运用各种情况的相对或结合的境况,再现一定的场景和境地。在这里,是指将幼儿的美术作品,根据其内容和特点,丰富其背景,让背景烘托于幼儿的作品。
在小班美术活动《小鱼吐泡泡》中,引导幼儿认识圆形,幼儿尝试运用大、小不同的瓶盖印出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泡泡。以往,我们会请幼儿在自己的白色的作业纸上,印出大大小小不同的泡泡,幼儿印几个以后也就不再感兴趣了。幼儿完成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一个局部,没有完整的向幼儿展示出作品的内容,并且幼儿也很难说一说自己的作品的内容。这样单调的作品,幼儿在完成后,没有兴趣去欣赏。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副很大的海底世界图:有蓝绿色的大海、有各种各样彩色的鱼、还有在大海里舞动的水草。这样的情境,幼儿首先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会说到:“还有一条小鱼,我还要给这一条小鱼增加一些泡泡呢!”等。幼儿作品完成后,不仅能看到自己的创作出的大、小不同的泡泡,而且通过幼儿合作完成的作品,完整、美观的呈现在了幼儿的面前。试问:一个是一幅幅单调的泡泡,一个是有情境的海底图,幼儿会对什么样的作品更加的感兴趣,更加的流连忘返呢?在这个活动结束后,会看到孩子们,自己走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图”说一说,这个泡泡是哪个小鱼吐的,这个泡泡是我帮助小鱼添加的,我这个泡泡是红色的,我这个泡泡比你的大一些-----------同时这样一副“美丽的海底世界图”又是值得孩子们欣赏的图画,幼儿可以观察到海底是什么样子的、海底里有什么、海底里各种各样的鱼、海里美丽的颜色等等。就这样的一副“美丽的海底世界图”幼儿也会展开很多奇思妙想,如:为什么水里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呢?泡泡是从小鱼的哪里出来的呢?到了水面还能看到这些泡泡吗?这些疑问,是幼儿欣赏后所发出的声音,这些疑问通过解答后,会对幼儿的再创作和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如:我班小朋友刘义宣说:“我们要坐一个泡泡收集器,把小鱼所吐的泡泡都收集起来,这样小鱼就不要吐泡泡那么累了。”这样的想象也许只有幼儿通过欣赏后才会 得到的。
有了这样赋予情境的背景,幼儿对于绘画和欣赏更加感兴趣,而且会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赋予画面新的生命力。
2、小班幼儿美术活动作品呈现形式的情趣化
所谓情趣化,就是将事物加以情调、趣味呈现,并让人们感到有兴趣。在这里是指将小班幼儿的美术作品富有乐趣的呈现,让幼儿感兴趣,并且乐于参与到作品展示中。从而调动幼儿对于再创作的兴趣和主动性。
小班下学期美术活动《可爱的小鸡》,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尝试画出不同形态的小鸡。通常15分钟后,幼儿也只能简答的完成1~2只小鸡。幼儿完成作品后,我们想了一个有趣的活动“给小鸡搭个窝”: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画得小鸡剪下来,并用皱纹纸窝一窝,给小鸡围一圈大大的鸡窝,让孩子们将自己和教师剪下来的小鸡一起放到鸡窝中。这样,一副可爱的“小鸡回家图”就出现了在孩子们的面前。这个作品完成后,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到作品的展示中,并富有乐趣的,通过“搭窝”的形式,孩子们很感兴趣。在参与的同时,孩子们会观察到,小鸡们的形态各有不同,有的小鸡是低着头、有的小鸡是抬着头等等。甚至孩子们还展开了联想:这只小鸡抬着头:也许是自己太饿了希望有好吃的东西给以掉下来呢?小鸡会不冷吗?抱在一起的小鸡我们应该怎么画呢?等等幼儿出现了很多作品后的想象。这样的形式,幼儿愿意去感受,幼儿经常会来看一看自己的小鸡,当有一个小鸡掉下来的时候,孩子都很激动的告诉老师,说明孩子很关注自己的作品了。同时集中的作品,更便于幼儿的欣赏,幼儿可以在欣赏自己的作品的同时,关注到其他小朋友所画的小鸡不同的形态。为了提高幼儿的欣赏水平和价值,我在幼儿的绘画中间,也放置了一些教师的作品,当幼儿再一次画出的小鸡后,会发现小鸡的形态丰富了。体现了幼儿通过观察作品后的价值。
小班手工活动《棒棒糖》中,我们设计了“棒棒糖的专卖店”,我们设计了一个小货架,在货架上,我们插上了孩子们制作的棒棒糖、教师的范例、以及真实的各种各样的棒棒糖。通过这样的呈现形式,幼儿看了,流连忘返,这样的货架很吸引幼儿的目光。幼儿通过欣赏观察,对制作各种各样的棒棒糖十分有兴趣,并通过不断的尝试,幼儿还发明了不一样的棒棒糖,货架上的棒棒糖也随之越来越多。
3、小班幼儿美术活动作品呈现形式的立体化
所谓立体化就是不拘泥于平面,让物体更加的生动、更加的有视觉效果。这里的立体化是指:让幼儿的美术作品,通过一些辅助的材料,将幼儿美术作品富有立体化的呈现。
我们常说立体的东西,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大人这样,孩子亦如此。将幼儿的作品立体化的呈现,不仅展开了幼儿想象的空间,增加的有幼儿的兴趣,同时利用一些废旧的材料用于辅助幼儿的作品,更加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和创作的欲望。
如小班绘画活动《彩色的银柳》,幼儿在已经画好枝条的作业纸上,用手指印画的方式呈现出,彩色的银条。幼儿作品完成后,只需要轻轻的将幼儿作业卷起来,用剪刀成条状,这样一条条银柳自垂下,并用废旧材料—旷泉水当做树根。一排排的垂柳立在我们的面前,栩栩如生。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立体的呈现在自己面前,孩子们很兴奋,这样的方式,也引导幼儿的充分的想象空间,有的孩子还从家里找来了卷纸的芯,当做柳树的树根。孩子对于这样的作品更加的会关注,孩子们从相互的欣赏中,对绘画的技能也有所提高。班级还将这样的活动放入区角进行延伸活动,幼儿依然乐此不疲,并且完成的越来越好。
小班绘画活动《妈妈的卷发》,引导幼儿练习用螺旋线的方式,画出妈妈的卷发。幼儿作品完成后,运用长方形废旧纸巾盒,上半部分,黏贴孩子的作品——妈妈的卷发,下半部分作为延伸活动,请幼儿用螺旋线的方式,帮助妈妈设计漂亮的裙子。当幼儿完成后,幼儿看到立体的“妈妈”非常的激动,引起孩子的兴趣,孩子向不断的往“妈妈”的身体上添加各种各样的螺旋线。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样躲多元化的形式来呈现小班幼儿的作品,使孩子们的作品更生动、更加艺术化。幼儿看到这样的作品充满了兴趣,想去欣赏、去操作、区延伸、去思考。幼儿在延伸活动中的作品得到了不一样的效果,幼儿不仅得到了欣赏自己作品和他人作品的机会,还会从作品中,感受到艺术的美,从而发展幼儿的开阔的思维,创作更有自己想法的美术作品。在实行一段时后,班级幼儿对于绘画、手工等美术活动也是兴趣大增,想法和活跃,不再是教条式的学习,幼儿充满了兴趣。
十、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设想:
1、幼儿作品多元化的呈现方式,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增加了幼儿的兴趣,有更多的留给我思考,例如:
(1)给家长认识、了解幼儿作品一个平台
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展示了幼儿的后,也给家长一个很好的平台。家长更愿意去看幼儿的作品,也会饶有兴致的去了解活动的内容、方式、教育价值,从而也是给家一个发展思维的空间,只要家长的思维开阔了,才会在生活中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去感受美、体会美。(2)给幼儿想象的空间 在后期的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想:我们的作品要怎么布置?布置在哪里?从而引导幼儿自己创造我们的空间,幼儿的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在班级中常会放置一个废品回收站,幼儿会从中,找到各种废旧物品和自己的作品相融合,从一开始的平面的装饰,到后期的立体装饰,幼儿的想象有了很大的提高。(3)给幼儿自我学习的空间 多元化的呈现幼儿美术作品后,幼儿更愿意去观察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在观察记录中,发现幼儿愿意观察的比例在逐渐提升,幼儿的从不会评价到愿意自我评价,这一过程都表明了幼儿正在进行自我学习,学习同伴的,学习大师的等(4)给幼儿经验提升的空间 多元化的呈现幼儿美术作品后,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开阔,经验的丰富不仅仅是在集体活动中。散步、闲暇时幼儿都愿意去观察。再加上呈现时会加入教师、大师、或者更多元的作品,幼儿的经验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2、不足之处
(1)幼儿作品应渗透在班级环境长的方方面面
作品不仅呈现在班级门口,在区域、在角色游戏中,同样有很重要的价值,这将是我继续研究的方向。
(2)小班幼儿较小,自主的装饰的空间、能力都比较薄弱,我会在中班继续跟踪观察
第四篇:美国中学课程设置基本情况
www.xiexiebang.com
立思辰留学360介绍,本文就美国的中学课程设置进行介绍,目的是从相互的比较中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课程观念,以进一步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并从素质教育的高度,以新的课程观念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21世纪培养合格人才。
一、美国课程设置基本情况
美国国家教育部对中学教学有总体教学大纲,但各州在执行时有相对的灵活性,从总的方面看,其特点是课程多、面广。美国中学课程包括13个领域,开设130种课程:
农业、商业/技术、选修课、历史/社会学、家政、工业技术、数学、体育、职业教育、科学、乡土教材课程、影视技术和表演艺术等。
在中学四年中,学生可任意选择学习,只要修满学分就可毕业。
以美国加州帕索尔高中为例,该校共有4个年级(9、10、11、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初三到高三的程度。学校也是采取基础课和选修课两种课型,并采用学分制。学生要想在该校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必须得到220个学分。各科学分分配如下:
基础课
共160学分
英语课
40学分
历史/社会学 30学分
数学
30学分
科学
20学分
汽车驾驶 5 学分
健康课
学分
体育
20学分
艺术 10学分
选修课
共60学分
以上只是在帕索尔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为鼓励学生争取更好的学习成绩,学校还采取各种措施让学生积极选择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充分发挥学生聪明才智,为将来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www.xiexiebang.com
二、美国选修课的特点
一、多样化
21世纪的人应该是现代的人,即能掌握现代化科技,具有现代化的思维的人。开设门类繁多的选修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与现代化最新科技结合,如帕索尔高中共开设130门选修课,真可谓“百花齐放”。这反映出美国教育注重个性发展,并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和可能进行教学活动,为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求得生存打基础。如有的学生可能数学不好,但他的汽车修理课学得好,掌握一定的修理技能,这就为他毕业后的工作创造了条件。
二、主动性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积极性的发挥,集中表现在主动性上。而采取学分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即学生以自己的优势选择学习课程以发挥个性特长。在130多门选修课中,其中必定会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并在此科目上有所造就,所以选修课能扬学生之长,避学生之短。学生在看到自己通过努力取得的成果时,他们内心会充满喜悦,增强信心,就会把学习看作是愉快的事情了。
三、实用性
注重实用,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这是美国中学选修课程的另一特点。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学习积极性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学不同的课程,同时也可以跨年级学习。这样,可以通过几门选修课的学习,学生们都能掌握一种或几种技能。如学汽车修理的学生掌握了汽车构造及工作原理,并能对汽车的发动机、刹车等常见的故障进行检修,有的学生很可能会由此成为汽车工程师。
还有一门“生活技能课”(livingskills),旨在对生活中常见的衣食住行问题给予学生指导。如食品与营养的关系、健康问题、财务管理、服装与面料等。课上学到的知识、观点、技能都使学生明白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所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留学360介绍:从美国选修课中可以看到,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都有机会表现自己,也就是说,它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当前我国教育正向素质教育推进,以使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尽管中美两国教育制度不同,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
第五篇: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
一、中华民族民间舞
中华民族民间舞是“舞蹈艺术之母”,它取材民间、易于模仿和传承,表现形式生动鲜明,能够充分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等级考试教材》是北京舞蹈学院中华民族民间舞系十余名专家教授倾心编创,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与感知能力,科学的进行编排,寓教于乐,教材共分为12个标准级和三个表演级,每级包含十个舞目,共四十多个民族的五十个舞种。
学习民族民间舞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主要表现在:
1、训练形体,提升气质
2、传承民族文化,提高综合素养
3、培养各种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二、拉丁舞
拉丁舞类中有伦巴舞、恰恰恰舞、桑巴舞、斗牛舞和牛仔舞五个舞种。拉丁舞音乐节奏强烈,摇摆、旋身、抖肩、展臂、扭腰、送胯,把拉丁舞渲染得风情万种,拉丁舞的感觉很现代,舞者可以尽情地自由发挥。
学习拉丁舞,对于孩子身体成长有很大帮助,形体上会有较大改变外,精神面貌也会变得更加自信,开朗大方。舞蹈还能提高孩子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同时可培养孩子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三、儿童绘画
绘画是一门容心理学、教育学、行为学、艺术学等多方面知识为一体的儿童必修课程,不是简单的兴趣和爱好。
儿童美术教育,并不以培养少数画家为目的,让儿童参加美术活动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和方法。世界发达国家均非常重视儿童的早期美术教育,这是由于这种活动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及手脑协调能力、审美能力方面具有开发其潜力(特别是右脑潜能)的重要意义,有着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快乐作文
教学目的:激活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帮助孩子放飞梦想,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教学特色:
1:借助电脑、电视等多媒体,采用情境作文,观察作文,自主作文,想象作文,个性作文等先进的课堂教学方法。
2:与小学课程同步,紧扣新课标编写的系统的1—6年级教材。学生当堂成文。3:教师对学生作业精批细改,具体指导。
4:培训效果
四五六年级学生在40分钟内可轻松完成400--450字作文。
三年级学生40分钟内可轻松完成300--400字作文。
一二年级学生明显提高习作兴趣,乐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