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大连民族学院教师岗位聘用实施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21:1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大连民族学院教师岗位聘用实施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大连民族学院教师岗位聘用实施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大连民族学院教师岗位聘用实施办法》的通知

大民院发„2008‟40号

关于印发《大连民族学院教师岗位聘用

实施办法》的通知

学校各单位、各部门:

现将《大连民族学院教师岗位聘用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专任教师各级岗位聘用条件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五日 大连民族学院教师岗位聘用实施办法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国家民委批准的《大连民族学院岗位设臵方案》和《大连民族学院岗位设臵管理方案实施办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学校教师编制的教学科研人员。

二、岗位设置

(一)教师岗位层次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分别对应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教授一级岗位属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设臵工作由国家统一部署。我校设臵教授二级、三级、四级岗位,副教授一级、二级、三级岗位,讲师一级、二级、三级岗位,助教一级、二级岗位。

(二)根据国家民委批准的编制要求,学校专任教师岗位不低于全校岗位总数的60%。教师岗位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专业技术岗位比例的总体控制目标为1.5:3.3∶4.0∶1.2。

(三)在教师岗位设臵中,对教育部、国家民委、辽宁省的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示范专业、特色专业建设点、教学团队、学校重点学科等所依托单位给予一定的倾斜,对师资紧缺的单位给予适当扶持。

(四)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教师岗位等级的设臵原则上要高于其他专业技术岗位。

三、岗位职数

教授二至四级岗位设臵原则上按照教授岗位总数10%、30%、60%左右控制。根据目前学校学科、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首次聘 用二级教授岗位设臵原则上按照教授岗位总数的6%左右控制。副教授一至三级岗位设臵原则上分别按照副教授岗位总数的20%、40%、40%左右控制。讲师一至三级岗位设臵原则上分别按照讲师岗位总数的30%、40%、30%左右控制。助教一、二级岗位设臵原则上分别按照助教岗位总数的50%、50%左右控制。

四、聘用办法

(一)学校首次岗位分级聘用中,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各级岗位职数按规定比例分配到各二级学院和教学科研单位。二级教授须在三级教授岗位聘用基础上再进行竞聘产生,由学校统一组织推荐聘用。

(二)参加教师岗位分级聘用的人员都须申报,要在学校或所在单位进行述职。岗位分级聘用原则上采取岗位认定和岗位竞聘两种方式进行,符合认定条件的由所在二级学院推荐,学校考核审定后进行聘用,符合竞聘报名条件的就选定岗位(层次、等级)进行申报述职推荐。若符合认定条件的人员超过所在单位该等级规定的岗位职数,聘用人员须在规定的岗位职数内竞聘产生。

(三)学校负责教授二级岗位的述职推荐及评审。各二级学院负责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岗位分级的述职推荐。其他教学科研单位的副教授以上岗位分级,主要承担所在单位教学任务的人员由学校统一组织述职推荐,承担二级学院教学任务的人员须回到相应二级学院进行分级申报竞聘,讲师及以下岗位分级由本单位负责述职推荐。

(四)各二级学院和教学科研单位要制定本单位聘用工作方案,上报学校经研究批准后实施,要认真组织好述职推荐工作,学校将派有关人员参加各单位的述职推荐。

(五)在机关管理等岗位的专任教师,每年讲授一门及以上课程,近三年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和本职工作,年度考核合格,可回到学科所在单位申报分级竞聘。

(六)专职辅导员申报教师岗位分级聘用须完成规定的教学科研任务,主要以考核工作业绩为主,参加所在二级学院的述职推荐。学生处、团委、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只保留教师资格,不兑现教师待遇,不参加分级聘用,按职员职级管理。

(七)各二级学院实验工程技术人员的聘用,学校按照教师岗位比例分配到各单位,由各二级学院负责组织述职推荐。主要从事教学任务的实验编制人员,完成规定的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经考核合格,可按教师岗位分级聘用,按实验编制教师管理。

(八)学校或所在单位对参加述职竞聘人员要按岗位设臵职数推荐。参加高一级竞聘的人员获得推荐的赞成票少于1/2者不能作为推荐人选;参加各层次最低等级岗位竞聘的人员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达到1/3者不能聘用,考核不合格者不聘或实行低聘。

五、聘用组织

学校成立岗位设臵与聘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立岗位评审委员会,负责全校岗位评审工作,办公室设在组织人事部。各二级学院和教学科研单位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本单位述职推荐工作。在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标准,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六、岗位评聘工作程序

1.学校公布聘用岗位和任职条件。

2.符合各级岗位条件的人员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3.各二级学院和教学科研单位对申请人资格及岗位工作情况进行审核、公示,学校进行复查审核。

4.各二级学院组织本单位三级教授及以下各级岗位进行述职推荐;其他教学科研单位组织本单位的讲师及以下等级岗位的述职推荐。

5.各二级学院和教学科研单位根据推荐结果和评议意见确定推荐人选上报学校。

6.学校组织二级教授岗位述职推荐。7.学校审定推荐人选,公示及聘用。

七、有关规定

1.专任教师要按照学校制定的各级岗位任职条件进行个人申报,申报岗位要与本人学科专业相一致,聘用各等级岗位的教师都必须年度考核合格。

2.各级岗位申报晋级人员,均需提供近三年教学质量评价的有关数据,把教学质量和师德师风作为主要考核内容,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3.申报人员提交的学术论文和著作等业绩材料,由本人负责进行网络上检索、验证。在上报材料时须将学术刊物、著作、网上检索页一同上报,对于在网络上没有有关版权信息记载的著作论文,需要提供合同(录用通知)或出版社证明,对不能提供有效证明的业绩成果不得填报。科技处、教务处、组织人事部等有关部门要做好指导服务和审查工作。

4.申报人员应如实提供本人工作业绩等相关材料,对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负责,若发现问题,取消本人评审资格或任职资格,学校不组织复议。对伪造学历、资历、获奖证书、外语和计算机 合格证书,或剽窃论文、著作、科研成果的,一经发现一律取消其评审资格,已聘用的予以解聘,并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5.学校现任特聘教授、优秀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学带头人近三年完成教学科研任务和本职工作,年度考核合格,可按相应的称号申报参加岗位分级聘用;对新引进聘期未满的优秀学科带头人,可直接申报参加岗位分级聘用。

6.学校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根据考核结果由学校确定其聘用的岗位及等级;新调入应届毕业的专任教师,考核合格聘用到相应层次的最低等级岗位。

7.新取得高一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按同层次岗位的最低等级聘用;脱产不在岗包括脱产学习、出国、病休等,暂不参加岗位分级竞聘,保留原岗位。

8.距离规定的退休时间不足一个聘期的受聘教师,合同聘期至退休时间为止;已超过学校规定退休年龄的教师,不参加岗位分级聘用。

9.聘期一般为三年,晋级受聘各级岗位的任职时间从受聘之日起计算。学校根据岗位职责对教师实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10.学校严格坚持聘用标准,对“空岗”不降低受聘人员的标准。

八、本办法自2008年11月1日起执行,由组织人事部负责解释。

附件:

专任教师各级岗位聘用条件

教师的基本任职条件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能胜任岗位工作。近三年考核合格。

(一)教授二级岗位 1.直接认定条件

任教授职务满10年以上,符合下列七项条件中任一项者;任教授职务满5年不足10年,符合下列七项条件中任二项者;任教授职务5年以下,符合下列七项条件中任三项者,可认定教授二级岗位。

(1)国家级教学名师;

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排名一); 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排名一);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排名一)。(2)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主持人(排名一);

国家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主持人(排名一);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3)在《science》、《nature》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篇及以上,或《中国社会科学》发表第一作者论文2篇及以上。

(4)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一,视为符合跨项两条);

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 等奖及以上(排名一);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一);

全国教育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排名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一)。(5)973计划项目或86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视为符合跨项两条)。

(6)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视为符合跨项两条)。(7)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现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排名一); 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排名一)。2.岗位竞聘报名条件

任教授职务满10年以上,符合下列七项条件中任一项者;任教授职务满5年不足10年,符合下列七项条件中任二项者;任教授职务5年以下,符合下列七项条件中任三项者,可申报竞聘教授二级岗位。

(1)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排名一);

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排名一);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排名一); 国家级示范专业负责人(排名一); 来校后获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来校后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或省级精品课两项(科研项目须有经费资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三项及以上者视为符合跨项两条。

(3)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篇及以上(论文须被SCI、EI、SSCI、ISTP、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报文摘》等收录,或在本学科国内最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其中会议类收录论文不超过3篇。

或近三年公开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译著、教材1部及以上(须为第一作者且本人承担10万字以上),并且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篇及以上。

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可减少1篇论文要求;建筑、设计类教师以第一作者完成的高水平作品1项可替代1篇论文要求。

(4)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及以上(排名一);

国家级教材奖一等奖(排名一); 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排名一);

全国教育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主持人; 省部级自然(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排名一)。(5)来校后主持横向项目科研经费工科150万元以上、理科100万元以上、人文学科50万元以上,或获得成果转让经费100万元以上,或获得发明专利2项及以上且转让经费50万元以上。

(6)全国优秀教师;

省部级及以上突出贡献专家; 省部级及以上优秀专家; 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学科负责人; 现任博士生导师(排名一);

现任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副理事长)及以上职务; 现任学校特聘教授。

(7)公开发表、出版国内外产生重大学术影响的论文、专著,或主持重大研究项目,或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业绩,由校长提名者。

(二)教授三级岗位 1.直接认定条件

任教授职务满10年以上,符合下列六项条件中任一项者;任教授职务满5年不足10年,符合下列六项条件中任二项者;任教授职务5年以下,符合下列六项条件中任三项者,可认定教授三级岗位。

(1)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排名一);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排名一); 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

来校后为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团队负责人(排名一); 来校后为省部级及以上示范专业负责人(排名一)。(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来校后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或省级精品课两项(科研项目须有经费资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三项及以上者视为符合跨项两条。

(3)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及以上(论文须被SCI、EI、SSCI、ISTP、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报文摘》等收录,或 在本学科国内最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其中会议类收录论文不超过2篇。

或近三年公开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译著、教材1部及以上(须为第一作者且本人承担10万字以上),并且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3篇及以上(其中1篇可在核心期刊发表)。

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可减少1篇论文要求;建筑、设计类教师以第一作者完成的高水平作品1项可替代1篇论文要求。

(4)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最主要完成人);

全国教育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及以上主持人; 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排名一);

省部级自然(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排名一); 来校后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一)。(5)来校后主持横向项目科研经费工科120万元以上、理科80万元以上、人文学科40万元以上,或获得成果转让经费80万元以上,或获得发明专利2项及以上且转让经费40万元以上。

(6)全国优秀教师;

省部级及以上突出贡献专家; 省部级及以上优秀专家; 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学科负责人; 现任博士生导师(排名一);

现任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副理事长)及以上职务; 现任学校特聘教授。2.岗位竞聘报名条件

任教授职务满10年以上,符合下列七项条件中任一项者;任教授职务满5年不足10年,符合下列七项条件中任二项者;任教 授职务5年以下,符合下列七项条件中任三项者,可申报竞聘教授三级岗位。

(1)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

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负责人(排名一); 省部级及以上示范专业负责人(排名一); 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团队负责人(排名一);

省部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排名一);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负责人(排名一); 现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委员会委员。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来校后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须有经费资助)。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两项及以上者视为符合跨项两条。

主持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国家863子课题或973子课题项目两项及以上(须有经费资助)。

(3)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篇及以上(论文须被SCI、EI、SSCI、ISTP、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报文摘》等收录,或在本学科国内最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其中会议类收录论文不超过2篇。

或近三年公开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译著、教材1部及以上(须为第一作者且本人承担10万字以上),并且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

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可减少1篇论文要求;建筑、设计类教师 以第一作者完成的高水平作品1项可替代1篇论文要求。

(4)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二);

全国教育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二); 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排名一);

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排名前二),或省部级五个一工程奖(排名一);

省部级精品教材奖(排名一);

省部级自然(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一); 来校后获大连市自然(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排名一)。(5)来校后主持横向项目科研经费工科80万元以上、理科60万元以上、人文学科30万元以上,或获得成果转让经费60万元以上,或获得专利2项及以上(其中至少1项发明专利)且转让经费30万元以上。

(6)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学科负责人; 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入选者;省部级及以上优秀专家或大连市优秀专家; 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师或大连市优秀教师;

省部级及以上劳动模范或大连市劳动模范(含大连市“三育人”标兵);

现任博士生导师(排名一); 现任国家一级学会理事及以上职务;

现任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或优秀教学带头人;近三年累计科研积分全校正高职理工类排前30名,文科类排前15名者。(7)公开发表、出版国内外产生重大学术影响的论文、专著,或主持重大研究项目,或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业绩,由校长提名者。

(三)教授四级岗位

现任教授职务,近三年完成规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和本职工作,年度考核合格,可申报教授四级岗位。

(四)副教授一级岗位 1.岗位认定条件

任副教授职务满10年以上,符合下列六项条件中任一项者;任副教授职务满5年不足10年,符合下列六项条件中任二项者;任副教授职务5年以下,符合下列六项条件中任三项者,可认定副教授一级岗位。

(1)校级精品建设课负责人(排名一);

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排名一)。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来校后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须有经费资助),多项视为符合跨项多条。

主持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两项及以上(须有经费资助)。(3)近三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篇及以上(其中3篇论文须被SCI、EI、SSCI、ISTP、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报文摘》等收录,或在本学科国内最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1篇可在核心期刊发表)。

或近三年公开出版较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译著、教材1部及以上(须为第一作者且本人承担8万字以上),并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可减少1篇论文要求;建筑、设计类教师以第一作者完成的高水平作品1项可替代1篇论文要求。

(4)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三),或省部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一);

全国教育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三),或省部级教育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一);

省部级自然(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一); 大连市自然(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排名一); 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一),或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及以上(排名一)。

(5)来校后主持横向项目科研经费工科60万元以上、理科40万元以上、人文学科20万元以上,或获得成果转让经费40万元以上,或获专利2项及以上且转让经费20万元以上。

(6)市级及以上优秀教师;

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入选者; 省部级及以上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省部级及以上劳动模范或大连市劳动模范(含大连市“三育人”标兵);

现任硕士生导师(排名一); 现任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2.岗位竞聘报名条件

任副教授职务满10年以上,符合下列七项条件中任一项者;任副教授职务满5年不足10年,符合下列七项条件中任二项者;任副教授职务5年以下,符合下列七项条件中任三项者,可申报竞聘副教授一级岗位。(1)省级及以上精品课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二),或校级精品建设课负责人(排名一);

省部级及以上示范专业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二); 省部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二),或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排名一);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二); 校级及以上教学团队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二)。(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来校后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视为符合跨项两条。

以我校名义申请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国家级教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主要参加人(排名前三)。

主持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须有经费资助)。

主持大连市教学科研项目两项及以上(须有经费资助)。(3)近三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级别学术论文4篇及以上(其中至少2篇论文须被SCI、EI、SSCI、ISTP、CSSCI、《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报文摘》等收录,或在本学科国内最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

或近三年公开出版较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译著、教材1部及以上(须为第一作者且本人承担6万字以上),并且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或本人参编撰写8万字以上,并且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及以上。

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可减少1篇论文要求;建筑、设计类教师以第一作者完成的高水平作品1项可替代1篇论文要求。(4)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五),或省部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三)。

全国教育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五),或省部级教育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三);

省部级自然(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三); 大连市自然(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二); 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排名一)。

(5)来校后主持横向项目科研经费工科30万元以上、理科20万元以上、人文学科10万元以上,或获得成果转让经费20万元以上,或获得专利1项及以上且转让经费10万元以上。

(6)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入选者;

省部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或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师; 省部级及以上劳动模范或大连市劳动模范(含大连市“三育人”标兵);

现任硕士生导师(排名一); 现任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

近三年累计科研积分全校副高职理工类排前30名,文科类排前15名者。

(7)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业绩,由所在二级学院院长提名者。

(五)副教授二级岗位 1.岗位认定条件

任副教授职务满10年以上,符合下列六项条件中任一项者;任副教授职务满5年不足10年,符合下列六项条件中任二项者;任副教授职务5年以下,符合下列六项条件中任三项者,可认定 副教授二级岗位。

(1)省级及以上精品课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二),或校级精品建设课负责人(排名一);

省部级及以上示范专业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二); 省部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二),或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负责人(排名一);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二); 校级及以上教学团队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二)。(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来校后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视为符合两条。

以我校名义申请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国家级教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主要参加人(排名前三)。

主持省部级或大连市教学科研项目(须有经费资助)。(3)近三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核心期刊以上级别的学术论文4篇及以上;

或近三年公开出版较高水平的学术专著、译著、教材1部及以上(须为第一作者且本人承担4万字以上),并且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及以上;或本人参编撰写4万字以上,且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

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可减少1篇论文要求,建筑、设计类教师以第一作者完成的高水平作品1项可替代1篇论文要求。

(4)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五),或省部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三),或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 上(排名一);

全国教育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五),或省部级教育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三);

省部级自然(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三),或大连市自然(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三);

建筑、设计类教师获省部级及以上学会或行业获奖(排名一)。(5)来校后主持横向项目科研经费工科20万元以上、理科15万元以上、人文学科5万元以上,或获得成果转让经费10万元以上,或获专利1项且转让经费5万元以上。

(6)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入选者;

省部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或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师; 省部级及以上劳动模范或大连市劳动模范(含大连市“三育人”标兵);

现任硕士生导师(排名一); 现任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2.岗位竞聘报名条件

任副教授职务满10年以上,符合下列十项条件中任一项者;任副教授职务满5年不足10年,符合下列十项条件中任二项者;任副教授职务5年以下,符合下列十项条件中任三项者,可申报竞聘副教授二级岗位。

(1)省级及以上精品课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三),或校级精品课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二);

校级精品建设课负责人(排名一); 校级优秀课负责人(排名一); 校级重点建设课程负责人(排名一)。(2)省部级及以上示范专业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三),或校级示范专业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二);

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团队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三),或校级教学团队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二);

省部级及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三),或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负责人(排名二);

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主要负责人(排名前三)。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来校后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或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一项视为符合两条。

以我校名义申请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国家级教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主要参加人(排名前五)。

主持省部级或大连市教学科研项目。近三年主持学校教学科研项目。

(4)近三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篇及以上(1篇核心期刊可计为2篇)。

或近三年本人合著、专著、译著、参编教材,撰写3万字以上,且发表学术论文2篇及以上。

以教学为主的教师可减少1篇论文要求,建筑、设计类教师以第一作者完成的作品1项可替代1篇论文要求。

(5)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五),或省部级教学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三),或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一);

全国教育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五),或省 部级教育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三);

指导大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学会或行业比赛、竞赛、展览、表演奖(排名一)。

(6)省部级自然(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五),或大连市自然(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及以上(排名前三)。

建筑、设计类教师省部级及以上学会或行业获奖(排名一),或作品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展会参展或被重大应用项目采用(排名一)。

(7)来校后主持横向项目科研经费工科10万元、理科7万元、人文学科3万元,或获得专利1项。

(8)来校后独立讲授2门及以上课程,且获教学质量优秀奖。(9)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入选者;

省部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或校级及以上优秀教师; 市级及以上表彰奖励; 现任硕士生导师(排名一); 现任学校优秀学科带头人;

近三年累计科研积分在本单位副高职中排名前40%者。(10)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管理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业绩,由所在二级学院院长提名者。

(六)副教授三级岗位

现任副教授职务,近三年完成规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和本职工作,年度考核合格,可申报副教授三级岗位。

(七)讲师一级岗位

任现职以来,完成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和本职工作,积极参加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任讲师职务5年以上,独立讲 授1门及以上课程,教学质量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工作中表现优秀者;任讲师职务3年及以上不足5年,独立讲授1门及以上课程,教学质量优秀,或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在工作中表现优秀者;任讲师职务5年以下,独立讲授1门及以上课程,教学质量优秀,且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在工作中表现优秀者,可申报竞聘讲师一级岗位。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来校后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或教育部等项目,可不受任职时间限制,直接认定讲师一级岗位。

(八)讲师二级岗位

任现职以来,完成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和本职工作,积极参加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工作。任讲师职务2年以上,独立讲授1门及以上课程,教学质量高,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工作中表现优秀者;任讲师职务2年以下,独立讲授1门及以上课程,教学质量优秀,或科研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在工作中表现优秀者,可申报竞聘讲师二级岗位。

(九)讲师三级岗位

现任讲师职务,近三年完成规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和本职工作,年度考核合格,可申报讲师三级岗位。

(十)助教一级岗位

任现职以来,完成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和本职工作。任助教职务2年以上,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学质量好,在工作中表现优秀者;或任助教职务2年以下,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学质量高,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表现优异者,可申报竞聘助教一级岗位。

(十一)助教二级岗位

现任助教,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和本职工作,年度考核合格,可申报助教二级岗位。

各二级学院和教学科研单位可根据学校规定的岗位聘用条件,结合实际需要,制定本单位讲师、助教各级岗位的具体任职条件。以科研为主的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可重点考核其岗位要求的业务能力和工作业绩。

注:对聘任条件的有关说明

1.上述各级岗位聘用条件中所列举的教学科研项目、成果及所获荣誉等全部内容,均为申报参评人员任现职以来所获,其内容应与本人岗位职责和研究方向相同。

2.“本学科国内最高水平学术期刊”是指学校C类及以上级别的国内学术期刊,期刊中没有涵盖的新建学科、专业由所在部门和学校共同提出期刊认定方案。

3.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均限定在第一作者为其指导的研究生或我校青年教师,且署名单位为大连民族学院。

4.人文学科以英、日、韩语在国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可替代1篇CSSCI收录论文。

5.高水平学术专著指获得市级及以上级别的出版基金资助;或获得市级及以上级别的政府奖励;或由本人3篇及以上第一作者学术论文支撑。高水平教材指省部级以上规划教材。高水平译著、文学艺术作品由所在学科和学校共同认定。较高水平指专著、译著、教材须在省级及以上出版社公开出版。

6.建筑、设计类高水平作品是指在省级及以上学会或行业获奖,或被重大应用项目采用作品。

7.同一项目多次获奖的,只计最高级别、最高奖项一次;教学科研成果奖励等级及名次均以获奖证书为准;教学建设等方面的主要负责人排名,以申请立项书为准且须经团队负责人和教务处认定;科研项目在研的以批准的申请立项书为准,完成的以结题报告为准,且均须经项目主持人和科技处认定。

8.横向课题经费计算以实际到学校账户为准。各类专利要求产权归属为大连民族学院。9.以教学为主的教师是指任现职以来年均教学工作量达到300学时及以上者。

10.聘用条件中所要求的论文为公开发表在有“CN”、“ISSN”刊号上的学术论文;专著、译著或教材为有“ISBN”书号的正式出版物。在学术刊物的“增刊、特刊、专刊、专辑”上发表的论文及论文集上收集的论文均不计入规定的数量,只供参考。

主题词:人事工作 教师 岗位 聘用 实施办法 通知

大连民族学院办公室

2008年11月5日印发

(共印55份)

第二篇:关于印发大连高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

关于印发大连高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

法(暂行)的通知

大高管发〔2010〕11号

园区机关各部门、直属企事业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根据大连市卫生局、大连市财政局《巩固和发展大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指导意见》(大卫发[2009]281号),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大连高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暂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二月十七日

大连高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实施办法(暂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加快新型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我区农民健康水平,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坚持政府领导,农民自愿参加,政府、集体、个人多方集资,科学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是以大病统筹为主,互助共济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资金的筹集和支付要体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平、公正、公开、便民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新农合参加对象

除已参加城镇职工住院医疗保险的人员外,本区户籍的所有农业人口,以户为单位,均可以参加新农合。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 成立高新区新农合工作领导小组。由园区管委会主任任组长,管委会分管主任任副组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文教卫生局、财政局、社会事业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负责新农合组织领导和管理工作。下设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教卫生局,负责新农合领导小组日常事务,新农合医疗制度组织、实施、协调、管理和结算工作。龙王塘街道办事处和龙王塘医院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分管领导,责成专人负责。

第五条 工作职责

(一)高新区新农合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编制全区新农合工作的发展规划和总体方案,制订合作医疗制度及实施办法;

2.负责全区新农合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3.确定筹资标准、支付标准及收缴管理办法。

(二)高新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主要职责 1.制订新农合具体实施细则和业务操作流程; 2.负责新农合业务管理;

3.负责新农合资金的筹集、核销、结算和管理;

4.按照规定的结算办法,负责对参合农民在指定医疗机构就医所发生的门诊及住院医疗费进行核查、结算;

5.负责转诊手续的监督、审核;

6.负责参合人员的资格认定、身份确认工作并办理参合手续,对参加新农合的个人建档、建卡;

7.负责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结算业务进行培训、指导、监察。

(三)龙王塘街道办事处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职责 1.做好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和组织工作; 2.确保本街道财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3.负责本街道参加新农合人员的经费收缴及登记工作; 4.负责协助办理辖区内参合人员的资格认定、身份确认工作。

(四)龙王塘街道医院新农合职责 1.对就诊病人进行身份确认;

2.严格执行诊疗项目和用药的有关规定,努力提高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3.负责新农合患者就医和转诊手续办理工作;

4.负责新农合患者住院、门诊医疗费用清单的收集、预审、统计、上报工作; 5.负责向新农合患者发放报销后的医疗费。

第三章 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六条 筹资标准及筹资办法

(一)筹资标准

2010年高新区新农合筹资标准为240元/人,其中各级财政每人补助标准为215元(市级财政100元/人、区级财政95元/人、街道财政20元/人),村级财务补助15元/人、农民个人承担10元/人。

(二)筹资办法

1.个人和村集体应缴的费用由街道办事处负责收缴。农村合作医疗救助对象的应缴费用,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在全省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4]102号)文件规定,由高新区民政部门支付。

2.各级财政将分别承担的补助资金通过本级财政直接拨入到高新区新农合专用账户。

第七条 新农合农民个人缴费,由街道办事处于每年的11月组织收缴,统一存入高新区区新农合基金专户,12月20日为缴费入库截止日,中途不退不续,按年计缴,过期不予受理。其补助有效期限为次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第八条 街道财政补助的资金以及由街道收缴的新农合筹资费用,应在每年规定的截止日前进入高新区新农合专用账户;区财政补助的资金也应在每年截止日前划入区新农合专用账户。

第九条 基金的使用

(一)报销参加新农合人员的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

(二)实行高额医疗费救助。

(三)实施门诊大病救助。

(四)实行分娩补助。

(五)实行耐药性结核病患者自费药品补助。

第十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由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专户储备,专款专用。基金结余应保持适当水平。统筹基金累计结余不应超过当年筹集的统筹基金总额的25%,其中当年统筹基金结余不应超过当年筹集的统筹基金总额的10%(含风险金)。

第四章 参加新农合人员的待遇

第十一条 参加新农合的人员在龙王塘医院就诊,只需按照公费医疗支付统筹后的自费部分,其余部分由新农合管理办公室与龙王塘医院定期结算;转诊住院治疗者,需先期个人垫付医疗费用,其住院医药费报销按所在指定医院的级别、按新农合规定的比例实行报销。

第十二条 住院医疗费用报销范围:住院期间的医疗费、药费、化验费、检查费、手术费、床位费等(具体标准参照市城镇职工住院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新农合基金不予支付范围

(一)依据省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治疗项目范围的通知》(辽卫函字[2004]438号)文件中,有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予支付费用的诊疗项目范围执行;

(二)自购药品;

(三)镶牙、口腔正畸、验光配镜、助听器、人工器官、美容治疗、整容和矫形手术、气功、按摩、家庭病床、特别护理、健康体检、非医疗性个人服务等项目的费用以及陪护费、中药煎药费、交通费、出诊费、住院包房等杂费;

(四)正常生育外其他计划生育项目所需的一切费用;

(五)参加新农合人员因交通肇事造成的伤害所支付的住院医疗费用;

(六)工伤等意外造成的伤害所支付的住院医疗费用;

(七)康复性医疗费用;

(八)有挂名不住院或冒名顶替住院等欺诈行为的;

(九)因自杀、斗殴、服毒、犯罪等故意行为及其家属的故意行为造成伤害所支付的医药费用;

(十)未经批准在非指定医疗机构就诊的费用(急诊除外);

(十一)未经批准进行高、精、尖医疗仪器检查和做特殊治疗的;

(十二)高新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确定或城镇职工住院医疗保险制度规定不予报销的各项费用;

(十三)残疾辅助器具、救护费用及其他费用。第十四条 报销标准

(一)街道、区及区以上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分别为100元、300元和800元,年累计封顶线5万元;住院补偿比例分别为65%、50%和35%;门诊统筹报销30%,年累计封顶200元。

(二)对参加新农合并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妇女,分娩时给予每人500元的补助。

(三)耐药性自费结核病患者每人每年最高报销4000元。费用未超过4000元的,按实际发生金额报销。

第十五条 高额医疗费补助

(一)高额医疗费用补助标准,参合农民除按规定享受正常报销外,全年医疗费用累计超过4万元部分(不含4万元)按照30%的比例进行补助。

(二)透析患者和经二级以上医院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其费用纳入门诊大病救助,按所在指定医院的住院报销比例实行报销。

第十六条 用药目录和诊疗项目

高新区新农合执行《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药品目录(2008版)》及《辽宁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项目范围》。

第十七条 建立双向转诊制度

参加新农合人员就医时,须先到龙王塘街道医院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多发病、常见病尽量在龙王塘街道医院救治);确需转诊治疗者,由龙王塘街道医院出具转诊介绍信并报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审核同意,方可转院,否则其医药费不予报销;因急诊、抢救诊治的,可在就近医疗机构急诊或住院治疗(私立医疗机构除外),家属应在其住院后三个工作日之内,凭急诊住院证明及相关身份证明到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办理手续;不需住院治疗而挂名住院的,医药费由个人承担;需要住院的,出院后凭清单、发票等有效凭证,由龙王塘医院统一收缴、初审后,交至区新农合管理办公室结报相关费用。

第十八条 参加新农合人员涉及弄虚作假,其医药费用一律不予支付,已经支付的予以追回,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实施办法由高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条 本实施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附:大连高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

大连高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名单

组 长:栾庆伟 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 副组长:张树良 管委会副主任

成 员:于 波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

马振西 财政局局长

侯希立 社会事业管理局局长

崔 维 文教卫生局局长

大连高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管理办公室

主 任:葛 非 文教卫生局副局长 副主任:邵亮珠 文教卫生局卫生处处长 成 员:2-3人

第三篇: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的通知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的通知

粤人社发[2009]58号

各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劳动、社会保障)局、省直有关部门:

根据原人事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的通知》(国人厅发〔2005〕158号)精神,现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简称《范本》)印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就使用《范本》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范本》用于为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提供指导和示范。

二、自2010年1月1日起,事业单位与新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使用本通知印发的《范本》。原省人事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的通知》(粤人发〔2002〕128号)印发的《广东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样式)》停止使用。

三、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原签订的《广东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在合同聘用期内继续有效,续聘时按照《范本》签订聘用合同。

四、各事业单位在使用《范本》过程中,可结合本单位实际,在《范本》的基础上,与聘用人员平等协商,依法补充签订聘用合同的条款及内容,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聘用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

五、《范本》可在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http:///Default.asp)下载使用。各事业单位在使用《范本》过程中如遇到问题,请及时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联系。联系人:吴元东,联系电话:83545405。附件:《事业单位聘用合同(范本)》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教师岗位聘用申请书

教师岗位聘用申请书

教师岗位聘用申请书一:教师岗位竞聘申请书

尊敬的岗位审评小组领导:

我是xxx,男,2002年毕业于xxx师范学校,2009年取得小学一级教师资格。

我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宪法和法律,品行良好,身体健康,热爱教育事业,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努力学习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以校为家,关心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作风正派,举止端庄,语言文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在教学工作中,我全面了解学生,认真钻研教材,结合本班实际,因材施教,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辅导,2006~2007学全县统考获全乡四年级语文科第一名,被评为“优秀班主任”;2007~2008学,全县统考获全乡四年级语文科第一名,二年级数学科第三名;2008~2009学全县统考获全乡一年级数学第一名;荣获县教育局颁发的教育质量奖;2009~2010年全县统考获全乡二年级数学科第一名;成绩只能说明过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还要加倍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现我特向评审领导小组,申评专业技术十二组岗位,望给予批准为谢!

特此申请

>教师岗位聘用申请书二:教师岗位聘任申请书>>(272字)

我于XX年12月22日取得小学高级教师资格,专业为语文,于XX年1月聘任为小学高级教师,聘期从XX年1月至2011年2月。取得资格后,各年考核为合格等次,本人任职以来业绩突出,起骨干带头作用,深受领导及广大教职员工的认可,并于2011年9月9日被人民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分别于2011年7月1日、2011年7月1日连续两年被教育局委员会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根据黔人通[2011]165号文件任职条件第(二)条及第(二)条第(3)款之规定,符合竞聘入专业技术八级岗位条件,现特向领导小组申请聘任为小学高级教师八级岗位为谢!

特些申请

申请人:

>教师岗位聘用申请书三:县中学教师岗位聘任申请>>(1072字)

„县中学:

我于„.年„月毕业于„„.学校数学系,同年八月参加工作,并在„.县中学任教。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取得“中教一级教师”资格,九三年一月被聘为中学一级教师。在这任教的十九年中,本人能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我修养,做到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热爱学生,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在此期间,我很努力地学习政治理论,特别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努力钻研教育理论和教学业务加强业务学习,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工作实践中。真正做到了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较好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尽到了一个优秀教师应尽的职责。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现申请中学数学教学一级教师岗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履行以下职责:

一、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关心学生的成长,全心全意搞好教学。管教管导、言传身教、教书育人。

二、制定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努力钻研教育理论和教学业务。积极参加教改实践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教育活动中。

四、热爱学生,因材施教,发挥所有学生的特长,主动热情地帮助后进生。

五、督促教育学生遵守、执行《中学生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则》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努力向上的良好学习习惯。

六、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教案,上好各种类型的教学课。

七、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讲练结合;注重培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八、适当布置作业,注意信息反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重视讲评,认真落实知识点。

九、认真辅导学生,热情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因材施教,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

十、认真分析学生现状,针对学生的知识缺陷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十一、关心集体,着眼大局,认真做好教学第二课堂的组织辅导工作,对学有所长的学生重点培养。

十二、管教管导,教书育人。寓德育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加强智力因素的培养。

十三、提倡业务自修,努力学习教育、教学心理学,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学心理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切实发扬以往工作中的优点,改进不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申请人:„„

2005年11月15日

第五篇:关于印发《深圳市引进人才实施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深圳市引进人才实施办法》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1-03-07 来源: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深人社规〔2011〕6号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人才引进工作,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关于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的若干规定》(深府〔2002〕5号)、《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五个配套文件的通知》(深府〔2005〕125号)、《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深发〔2006〕1号)、《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深发〔2008〕10号)和《关于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深创业的若干规定》(深府〔2000〕70号),以及国家、广东省和我市有关干部调配的规定,我局制定了《深圳市引进人才实施办法》,现予发布,请遵照执行。

附件:深圳市引进人才实施办法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一一年三月七日

附件:

深圳市引进人才实施办法.doc

深圳市引进人才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人才引进工作,大力引进优秀人才,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关于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的若干规定》(深府„2002‟5号)、《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五个配套文件的通知》(深府„2005‟125号)、《关于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深发„2006‟1号)、《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深发„2008‟10号)和《关于鼓励出国留学人员来深创业的若干规定》(深府„2000‟70号),以及国家、广东省和本市有关干部调配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引进人才是指从市外调入符合干部调配规定的国内在职人员(以下简称“调干”)和接收留学人员。

本办法所称留学人员是指在国(境)外学习并获得学士以上学位的出国(境)留学生,或在国内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并到国(境)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作或学习一年以上的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

第三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主管本市引进人才工作,负责办理在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办理人事立户登记的用人单位申请的调干业务、以个人身份申请的调干业务和接收留学人员业务。

区(含新区)主管人力资源的部门(以下简称“区人力资源部门”)在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的指导下办理在区人力资源部门办理人事立户登记的用人单位申请的调干业务。第四条 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需求情况,结合人才存量、结构、需求,定期制定并发布深圳市人才引进专业分类目录。

第五条 引进人才数量根据全市户籍人口机械增长计划执行情况实行总量调控。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区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本市产业发展状况、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以及拟引进人员的教育程度、技术技能水平、市场认可程度等综合要素对人才引进择优审批,优先满足本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扶持产业及其他鼓励发展产业的人才引进需求。

第二章 立户登记

第六条 用人单位引进人才应办理人事立户登记。第七条 在本市依法注册、登记、批准成立且正常运作的各类法人机构或具有用人自主权的其他组织均可以申办人事立户登记。

第八条 中央及各省驻深单位和企业、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或市国资局直属企业的人事立户登记手续,由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办理;区直机关和事业单位或区属国有企业的人事立户登记手续,由区人力资源部门办理。

其他用人单位可自主选择在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或区人力资源部门办理人事立户登记,但不得在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和区人力资源部门同时办理人事立户登记。

第九条 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区人力资源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对于材料齐全且符合立户条件的,分项核准其业务办理权限,并发放《人事立户登记证》。

第十条 已办理人事立户登记的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发生变更的,应当自信息发生变更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办理人事立户登记信息变更手续。

第三章 人才引进条件

第十一条 拟引进的人员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城镇户籍;

(二)身体状况能够胜任正常工作;

(三)具备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工作技能;

(四)未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

(五)本人及配偶均未参加国家禁止的组织及其活动;

(六)不属于正在接受监察、纪检、司法部门调查的人员,被刑事处罚的人员,或者仍处于处分期内的人员。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申请引进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由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区人力资源部门按照核准方式予以办理:

(一)两院院士;

(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年龄在55周岁以下的;

(三)广东省和国家部级以上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或深圳市科技创新奖的项目主要完成人,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

(四)经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认定并在任期内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以下简称“高层次专业人才”),且不超过其对应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标准规定的最高年龄的;

(五)具有经全国统考取得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广东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经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核准认定有效的省外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以下简称“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年龄在50周岁以下的;

(六)获得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年龄在48周岁以下的;

(七)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

(八)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学士以上学位,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

(九)留学人员直接来深创业、工作,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

(十)本市依法登记注册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其所在企业在最近连续3个纳税内累计纳税人民币300万元以上的;

(十一)本市依法登记注册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合伙企业的出资(合伙)人,最近连续3个纳税内,以其投资份额占该企业实收资本的比例而累计分摊企业已缴纳税额人民币60万元以上的;

(十二)在本市就业的个人,最近连续3个纳税内累计缴纳个人所得税人民币24万元以上的;

(十三)在本市依法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最近连续3个纳税内累计纳税人民币30万元以上的;

(十四)经本市军官转业安置管理部门批准随军的现役军人家属。

前款第(十)项至第(十三)项所规定人员,须最近连续3年以上一直具备与申请事由相适应的身份资格,且年龄在50周岁以下;纳税额超过以上规定纳税额一倍以上的,其年龄可放宽至55周岁。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九)项属技术技能引进入户条件,第(十)项至第(十三)项属投资纳税引进入户条件,第(十四)项属政策性引进入户条件。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申请引进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区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本市人口机械增长计划执行情况按照审批方式予以办理:

(一)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以及通过全国统考取得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广东省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或经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核准认定有效的省外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以下简称“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

(二)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持有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公布目录范围内的全国统考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执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

(三)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在本市实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累计2年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

(四)具有大专学历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

(五)具有大专学历,持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

(六)具有大专学历,所学专业为本市重点引进专业,在本市实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累计2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

(七)具有大专学历,在本市实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累计3年以上,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

(八)现在本市注册登记的上市公司担任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职务,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

(九)本市依法登记注册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其所在企业在最近连续3个纳税内累计纳税人民币150万元以上的;

(十)本市依法登记注册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自然人股东、合伙企业的出资(合伙)人,最近连续3个纳税内,以其投资份额占该企业实收资本的比例而累计分摊企业已缴纳税额人民币30万元以上的;

(十一)在本市就业的个人,最近连续3个纳税内累计缴纳个人所得税人民币12万元以上的;

(十二)在本市依法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者,最近连续3个纳税内累计纳税人民币15万元以上的。

前款第(九)项至第(十二)项所规定人员,须最近连续3年以上一直具备与申请事由相适应的身份资格,且年龄在45周岁以下。

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八)项属技术技能引进入户条件,第(九)项至第(十二)项属投资纳税引进入户条件。

第十四条 夫妻一方具有本市户籍,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另一方可由其用人单位以夫妻分居形式申请引进,但拟引进人员的实际年龄不得超过50周岁,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区人力资源部门根据本市人口机械增长计划执行情况,按照分居时间长者、学历高者、技能高者依次优先的原则择优审批。

第十五条 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可以个人身份申办引进,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按照核准方式予以办理:

(一)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至第(七)项规定的人员;

(二)具有博士学位,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

(三)在国(境)外学习并获得学士以上学位,从海外直接来深创业、工作的出国(境)留学生,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

(四)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在本市实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累计1年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

(五)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所学专业为本市重点引进专业,在本市实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累计2年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

(六)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以上学历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在本市实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累计2年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

(七)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以上学历,持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在本市实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累计2年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

(八)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大专学历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在本市实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累计3年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

(九)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大专学历,持有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执业)资格证书,在本市实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累计3年以上,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

(十)符合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投资纳税引进入户条件的。

前款第(一)项至第(九)项属技术技能引进入户条件,第(十)项属投资纳税引进入户条件。

第十六条 符合技术技能引进入户条件的人员现已在本市工作的,在扣除其本人在本市依法实际缴纳社会养老保险费的累计年限后,其引进年龄未超过本办法规定相应年龄的,可以申报引进,但对于申报条件规定年龄须在50周岁以下的人员,其申报引进时的实际年龄不得超过50周岁。

技术技能引进入户条件要求具备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一定年限的拟引进人员,应同时持有本市有效居住证一年以上。

第十七条 拟引进人员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应当缴纳超龄养老保险费的,应按规定缴纳超龄养老保险费。

第四章 办理程序

第十八条 已办理人事立户登记的用人单位申请引进人才,应申报本单位人才统计信息及人才引进计划,向其人事行政关系所在单位商洽调取档案,并在网上申报拟引进人员信息。

按国家有关规定无干部人事档案保管权的用人单位须委托本市认可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办理商调人事档案等相关手续。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须由相关部门出具审核意见的,须经相关部门审核同意后,再进行网上申报。

以家属随军形式引进的,须先经市军官转业安置管理部门批准后,再进行网上申报。

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五条规定的投资纳税引进入户条件申报的,须先经市公安部门审查合格后,再进行网上申报。

第十九条 以个人身份申请人才引进的,应当与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认可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签订人事代理协议,委托其办理人才引进手续。

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委托人人事行政关系所在单位商洽转递人事档案,并在网上申报拟引进人员信息。

第二十条 已完成网上信息申报的用人单位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在规定的时间向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或区人力资源部门提交书面申报材料。第二十一条 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区人力资源部门收到申报材料后,根据不同情形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申报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形式的,接收申报材料;

(二)申报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且无法当场补正的,退回申报材料,并注明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第二十二条 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区人力资源部门接收书面申报材料之日为受理申请之日。

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区人力资源部门接收申报材料后发现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在5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申请人按照告知要求补交申报材料的,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区人力资源部门接收补交申报材料,受理之日从接收补交申报材料之日起算。

第二十三条 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区人力资源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条件审核拟引进人员的申报材料。

拟引进人员的身份、行政职务等,以其人事档案记载为准。凡档案从原工作单位发出后录(聘)用的身份、提拔的行政职务等,不得作为引进条件。

拟引进人员取得的省外专业技术资格,以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核准认定的结果为准。

拟引进人员取得的市外职业资格证书,需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全国联网查证。

第二十四条 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区人力资源部门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同意调入或接收的决定。对于情况特殊的,审批时限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0个工作日。

第二十五条 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区人力资源部门对人才引进申请作出同意决定的,由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领取相关函件,并转交拟引进人员。

拟引进人员可凭相关函件按照规定程序办理户籍迁入等手续。

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区人力资源部门作出不同意引进决定的,应及时通知用人单位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第五章 引进人才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负责统筹全市人才引进工作,并对各区人力资源部门人才引进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二十七条 已办理人事立户登记的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停其办理人才引进业务直至该情形终止:

(一)未按规定办理注册、登记、年检或备案等手续的;

(二)基本信息发生变更未及时申报的;

(三)正在申请破产的;

(四)逾期未申报引进人才计划和人才统计信息的;

(五)未依法纳税的;

(六)有严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

(七)有其它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行为难以正常开展人事管理活动的。第二十八条 用人单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确保所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在引进人才报批过程中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人事负责人和单位经办人共同签字负责制,并由单位经办人办理本单位的人才引进业务。

用人单位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暂停其办理人才引进业务2年,将其行为记入深圳市企业征信系统,并根据具体情况建议用人单位对负有直接责任的经办人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用人单位为非本单位人员办理人才引进的;

(二)不具有代理资质的机构以代理方式办理人才引进的;

(三)伪造、变造或故意提供虚假材料的;

(四)不核实申报材料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有行贿、受贿或者索贿情形的;

(六)有其它违法犯罪行为的。

第二十九条 拟引进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办理引进手续,将其行为记入深圳市个人诚信征信系统,并在3年内不再受理其引进申请;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提供虚假材料的;

(二)在职业技能鉴定、职称评审等工作中有弄虚作假等舞弊行为的;

(三)有其它违法犯罪行为的。

第三十条 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区人力资源部门在引进人才审核工作中实行经办人签字负责制,签字人为直接责任人。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的,经查实后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行政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引进人员的18周岁以下子女(大中专院校在校生除外),或者年龄在20周岁以下且仍在中学就读的子女,以及出国(境)留学人员配偶可一同随迁。

第三十二条 办理人事立户登记和人才引进所需提交的申报材料,由市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www.xiexiebang.com)“人力资源引进”栏目公布。

第三十三条 机关、事业单位从市外录(聘)用工作人员需要办理入户的,按照本办法执行。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市委、市政府对高层次专业人才、博士后及其配偶的引进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以下”不包含本数,“以上”均包含本数。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1年 3 月 7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2010年4月20日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深圳市引进人才实施办法》(深人社规„2010‟4号)同时废止。

下载关于印发《大连民族学院教师岗位聘用实施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大连民族学院教师岗位聘用实施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