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连民族学院关于进一步调动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性的若干措施
大连民族学院关于进一步调动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性的若干措施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党委关于重视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现就进一步调动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性提出如下措施。
一、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
(1)对从事教学工作不满两年的教学一线专任青年教师实施“一对一”的导师指导制度,通过助教、助研等制度,把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学科建设相结合,以“教学―科研两手抓”的模式培养青年教师,提高其教学科研水平。
(2)对以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为主的导师,每学年补助1000元的学术活动经费。
(3)青年教师在担任助教、助研期间,完成规定的助教、助研任务,并完成250学时/学年的工作量,即享受达到标准工作量的岗位津贴。
(4)新聘任的青年教师,在上岗的第一学年,原则上不安排教学任务,按坐班管理,享受坐班人员岗位津贴,由于教学急需,需要安排教学任务者,工作量一般不超过150学时/学年。
二、进一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
(1)鼓励来校工作满2年的教师通过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或国际双边合作支持项目等,有计划地到国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学习,开展合作研究;学校每年重点资助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高校进行3至6个月的短期进修、学习及科研合作,走师资培养的国际化道路。
(2)鼓励和支持专任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除特殊专业和岗位外,对于有条件的35岁以下的青年专任教师,原则上应在5-8年左右的时间取得博士学位,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学费,继续执行学校预借50%学费的政策,待取得学位后,由学校全额报销;在4年内未能完成学业者,需按学校要求制定还款计划,在2年内将预借学费返还学校。
(3)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一年可参加在职博士学位进修,博士毕业满一年后,可申请进入博士后流动站。
三、建立“教学―科研工作量”的互相换算机制
进一步发挥岗位津贴的激励功能和导向作用,按1科研积分等于4学时的换算方法,实行“教学―科研工作量”计算方法的打通。
实行“教学―科研工作量”计算打通后,教师应完成的教学工作量原则上不低于额定工作量的70%(并且至少讲授一门计划内课程)。
四、建立教师学术假制度
在学校专任教师岗位从事专职教学、科研工作5年以上,在5年内没有参加过学校组织(派遣)的进修提高,且在工作岗位上表现优秀的教师,经本人申请,在不影响所在单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下,可享受3-6个月的学术休假制度。
休假形式分为两种:
(1)在岗调整型。在校内从事科研、著述等活动,在享受学术假的当年额定工作量按150学时计;
(2)离岗提高型。在校外从事学术交流、进修、调研等,岗位津贴按相应职称坐班人员的30%发放。
学校人事、教务、科研等部门和各二级学院应进一步落实措施,完善机制,加强对教师在休假期间进修计划及落实情况的管理和考核,确保教师在学术休假期间达到进修和提高的目的,确保教师的学术进修满足学校工作的需要。
五、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
在全校本科教学的主要课程中分批实施课程负责人制。从本学期开始率先在学校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平台课中试行“课程负责人制”,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专业方向课群中展开。
六、强化以业绩为标准的业务考核
制订以业绩为聘任标准的校内职称制实施办法,以设计学院为试点单位,采取低职高聘、重在聘后考核等方式,鼓励竞争,调动中青年教师投身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由组织人事部、教务处、科技处加强对教师完成教学、科研工作量的考核,对连续两年未完成规定教学、科研工作量者,实行高职低聘。
七、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各级各类教学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业务学习,明晰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师生服务。
对教学管理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加大政策倾斜,在教学秘书岗位工作的教学管理人员,给予100元/月的岗位补贴。
组织人事部、教务处、科技处将根据上述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于本学期开始实施。
第二篇: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及措施
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管理者应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是管理激励的主要功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
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各种激励方法和措施,归纳起来有这几个方面:
1、薪酬
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
2、制度
企业的运行需要各种制度
奖惩制度:表彰和奖励是员工努力或积极性最重要的基础。
竞争机制:竞争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又一大法宝。
岗位制度:即建立适当的岗位,使工作职位具挑战性。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
3、情感激励
尊重激励:所谓尊重激励,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尊重员工,调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参与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工作激励: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这要求管理者对员工工作进行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
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通过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荣誉和提升激励: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就是要使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地位;使员工树立“主人公”的责任感。
2012-4-23
第三篇: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及措施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及措施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管理者应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是管理激励的主要功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
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进行设计,实施。激励机制设计重点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奖励制度的设计;二是职位系列的设计;三是员工培训开发方案的设计;四是其他激励方法的设计,包括员工参与、沟通等。设计好一套激励机制后需要进行实施,以检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各种激励方法和措施,归纳起来有这几个方面:
1、薪酬
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就目前而言,能否提供优厚的薪水(即货币报酬)仍然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直接因素。然而,优厚的薪水不一定都能使企业员工得到满足。通常,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能做到内部公平、公正,并与外部市场薪酬水平相吻合,员工便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员工的这些不公平感不能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人才流失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效解决内部不公平、自我不公平和外部不公平的问题,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发员工积极性。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通常在薪酬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岗位相对价值、薪资水平、个人绩效三要素,以它们作为制定工资制度的基础。通过以上三要素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员工预先知道做得好与差对自己的薪酬收入具体的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并使员工的努力方向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公司经营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
另外,员工持股制度也可以作为一项薪酬激励机制。在美国500强中,90%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员工持股究竟有什么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吸引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是金手铐,起留人的作用。有没有长期的利益激励,对人才的牵引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第二个作用能够获得资金来源。员工持股目的实际上是全体员工承担风险,把企业做大,因为从这方面讲,员工持股有积极的影响。
2、制度
企业的运行需要各种制度,同样,对员工进行激励也要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奖惩制度:表彰和奖励是员工努力或积极性最重要的基础。高绩效和奖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奖励可以促成员取得高绩效,取得高绩效后又有值得奖励的东西,两者是相互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奖惩制度不光要奖,而且要惩,惩罚也是一种激励,是一种负激励。负激励措施主要有如淘汰激励、罚款、降职和开除等。
竞争机制:竞争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又一大法宝。真正在企业中实现能者上,弱者下的局面。末位淘汰制是竞争机制的一个具体形式,就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管理水平而言,末位淘汰制有其可行性,建立严格的员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能给员工以压力,能在员工之间产生竞争气氛,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公司更富有朝气和活力,更好地促进企业成长。
岗位制度:即建立适当的岗位,使工作职位具挑战性。“工作职位挑战性”就是要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到他所在的职位确实具有轻微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工作职位具有挑战性呢?有2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认真搞好职位设置,二是要适才适位。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使他们自觉、努力实现其目标。
3、情感激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提出了人的5种层次的不同需要,这5个方面的内容是:基本生活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地位与尊重自我实现。企业要努力满足员工的各项需求,如提供稳定可靠的就业,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和安全感。归属感是指员工在企业中能有家的感觉,在这一层次上感情、人文因素要大于经济因素。人员之间的密切交往与合作、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共同的利益等都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而员工的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基本条件。地位与尊重是指人的社会性使每个人都要求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在当前的社会中,经济收入和职位往往是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自我实现是指当前面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将产生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需求,即自我实现。人在这5方面的需求层次是逐步加深的,只有满足了前一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这5个方面除了基本生活需求外,其他4个均为情感需要,因此,情感激励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情感激励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这几种:
尊重激励: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因而,尊重激励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参与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作激励: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需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这要求管理者对员工工作进行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何为工作内容丰富化?西文学者提出了5条衡量标准,也就是说要让员工找到5种感觉:一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把从事的工作很重要、很有意义;二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上司一直在关注他重视他;三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他所在的岗位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四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反馈;五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工作成果的整体性。
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通过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荣誉和提升激励: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
4、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而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使人们朝同一目标努力,推动企业前进。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使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地位;使员工树立“主人公”的责任感。
领导工作是一门艺术,激励则是领导艺术的核心。没有激励的领导,其实就是没有艺术的领导,没有激励的管理其实就是不懂艺术的管理。正确运用激励艺术,已经成为衡量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学习领导激励方法,掌握领导激励艺术,既是新形势下提高领导水平的必然要求,又是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5、淡化权利,强化权威
对员工的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员工对管理者,或下属对上司的服从。这种领导服从关系可以来自权利或权威两个方面。管理者地位高,权力大,谁不服从就会受到制裁,这种服从来自权力。管理者的德行、气质、智慧、知识和经验等人格魅力,使员工资源服从其领导,这种服从来自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成功的管理自己的员工,特别是管理比自己更优秀的员工,人格魅力形成的权威比行政权力更重要。
6、允许员工犯错误
现实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做事自然不可能事事成功,一个人能多做正确的事,少做错误的事情,他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作为一个管理者,若要求下属不犯任何错误,就会抑制冒险精神,使之缩手缩脚,使去可能成功的商机。
冒险精神是一种宝贵的企业家素质,冒险需要勇气和资本。若能从不确定的精神中,靠着某种灵感去冒险,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但也有可能招致失败。若管理者不允许员工失败,冒险失败会受到上司的严惩,则员工就回报着不做不错的观念,这样企业便是去赖以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身为管理者,应鼓励员工理性的去冒险、去创新、去抓住商机,应允许员工失败。当下属冒险犯了平常的小错时,不应过多职责;当冒险成功时,务必多加赞赏,并给予相应的回报。
7、引导员工合理竞争
在中小型企业中,员工之间也是存在竞争性的,竞争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区别。正当竞争就是采取正当手段或积极方式正向攀比。不正当竞争就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制约、压制或打击竞争对手。
作为一名管理者,关注员工心理的变化,适时采取措施,防止不正当竞争,促进正当竞争是其重要的职责。为此,人员管理有一套正确的业绩评估机制,要以工作工作实绩评估其能力,不要根据员工的意见或上级领导的偏好、人际关系来评价员工,从而使员工的考评尽可能公正客观。同时,企业内部应建立正常的公开的信息渠道,让员工多接触、多交流、有意见正面沟通。
激励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在领导激励中,领导者应注意正确把握以下原则,提高激励的效果。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物质需要是人的基础需要,衣食住行等条件的改善,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人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而且还有名誉、地位和成就等方面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原北大方正总经理王选曾说:“只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忘掉了精神激励,这是害民政策;反过来只进行精神激励和思想激励,没有物质激励,这是愚民政策。不害民,不愚民就要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现实工作中,领导者既要重视物质激励,又要重视精神激励,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充分考虑下属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下属工作积极性主要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领导者应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如在文化差异上,有较高学历的下属一般比较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同时他们也更看重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因此领导者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本单位的特点和下属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三)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下属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所谓负激励就是对下属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领导者激励下属必须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应通过积极的、正面的激励保持员工队伍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形成团结向上、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良好局面。
(四)激励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个体是群体的组成单位,处理好激励个体与激励群体的关系有助于正确发挥个体与群体应有的作用。如果只注重对群体的激励,可能造成平均主义;如果长期把重心放在少数个体身上,又可能影响大家的积极性。因此,在激励的顺序上应先激励个体,然后再激励群体。在激励手段上可先用单一手段,然后再采用综合激励手段。在满足激励需要上,一定要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再不断满足高层次的需要。
实施激励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内企业,虽然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管理激励,并尝试着进行了激励机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对激励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激励就是奖励
激励,从完整意义上说,应包括激发和约束2层含义。奖励和惩罚是2种最基本的激励措施,是对立统一的。而很多企业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有些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约束和惩罚措施,但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坚决地执行而流于形式,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2、同样的激励可以适用于任何人
许多企业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对企业中个人实施有效的激励,首先是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的。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分析,找到他们的激励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激励措施最有效。其次要注意控制激励的成本,必须分析激励的支出收益比,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
3、只要建立起激励制度就能达到激励效果
一些企业发现,在建立起激励制度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平反而下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孤立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地进行激励,我们须反对平均主义、“一刀切”,否则,激励会产生负面效应。
4、激励的公平性
研究表明,激励的公平与否,对员工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激励因素。
第四篇: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几点思考
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学校要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我校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从以下这些方面来调动一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一、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规范行为
调动教师积极性,首先是要规范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管理教师,约束教师的行为。实行分层级管理制度,中层领导竞聘上岗,权责到人,坚持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的和谐统一,建立公平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学校建立教师业务档案,每学期有教育教学评价方案、评优评先方案、教学奖励方案等,根据方案的实施达到公平的评优、晋升等。学校实行校务公开制度,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
二、认真研究教师,做到知人善任
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要有一双发现人才的慧眼,看准每一个教师的长处与优点,支持他们大胆地工作,对那些具有一定能力的教师,要让他们在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等工作中去锻炼,并使他们能充分发挥其智慧和才能。对能力欠差的教师要注意团结他们,帮助他们不断地提高,尽快使他们成熟起来。
三、注意团结教师,做到友好相处
团结对于一个单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校相当重视老师之间的团结互助,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教师间的篮球友谊赛、乒乓球赛、跳绳比赛、“保龄球”比赛等,在活动中增进教师之间的友谊,也提高了交往水平,把“我”融洽到“我们”之中去。遇到大事讲原则,小事人人讲风格,教师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气氛。
四、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
我校从中层干部到任课教师人人实行科学的考核评估制度,对教育教学成果平时登记总结,每学期进行考核,并与评优评先挂钩,做到没有亲疏、厚薄之分,程序合理,考核结果公开张贴,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公平感,任何的评优晋升做到以考评为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任何奖励都经过民主评选产生。如优秀教研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都是通过平时的考核分和民主评选产生。
五、尽力提高福利待遇。
要开源节支,积极筹措资金,逐步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恰当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教师家庭婚丧嫁娶,每逢重大节日,都会到相关教师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对年老体弱和家有病人的教师,在本人提出申请学校批准的前提下,试行弹性工作制,既让教师养好病、照顾好老人,又不耽误上课。这些举措,充分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与关爱,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六、发挥管理者率先垂范的作用。
学校行政人员在学校群体活动中,时时、处处、事事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在思想上,守时守规;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在生活上自主自律;在人际关系上和蔼可亲,营造了和谐的校园自然环境。
七、关心老师的专业成长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师德,提高能力。如教师结对帮扶、以年级组为单位设立办公室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教师之间不断借鉴和成长。另外,由校领导带头,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每月要求教师读一本好书,并写读书笔记,强化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在读书中得到成长。
总之,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是教师工作管理的首要任务。作为学校领导我们要强化激励机制,使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呈现最佳状态,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师,办出自己学校的特色。
第五篇:调动员工积极性的7大方法及措施
调动员工积极性的7大方法及措施
领导工作是一门艺术,激励则是领导艺术的核心。没有激励的领导,其实就是没有艺术的领导,没有激励的管理其实就是不懂艺术的管理。正确运用激励艺术,已经成为衡量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学习领导激励方法,掌握领导激励艺术,既是新形势下提高领导水平的必然要求,又是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及措施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管理者应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要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是管理激励的主要功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员工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途径。
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需要进行设计,实施。激励机制设计重点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奖励制度的设计;二是职位系列的设计;三是员工培训开发方案的设计;四是其他激励方法的设计,包括员工参与、沟通等。设计好一套激励机制后需要进行实施,以检验激励机制的有效性。
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包括各种激励方法和措施,归纳起来有这几个方面:
1、薪酬
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就目前而言,能否提供优厚的薪水(即货币报 酬)仍然是影响员工积极性的直接因素。然而,优厚的薪水不一定都能使企业员工得到满足。通常,企业的薪酬体系不能做到内部公平、公正,并与外部市场薪酬水平相吻合,员工便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员工的这些不公平感不能及时解决,将会直接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人才流失的现象,从而影响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效解决内部不公平、自我不公平和外部不公平的问题,才能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发员工积极性。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通常在薪酬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岗位相对价值、薪资水平、个人绩效三要素,以它们作为制定工资制度的基础。通过以上三要素的有效结合,可以使员工预先知道做得好与差对自己的薪酬收入具体的影响,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并使员工的努力方向符合公司的发展方向,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使公司经营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实现企业与个人共同发展。
另外,员工持股制度也可以作为一项薪酬激励机制。在美国在美国500强中,90%企业实行员工持股。员工持股究竟有什么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吸引人才,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是金手铐,起留人的作用。有没有长期的利益激励,对人才的牵引作用是有很大影响的。第二个作用能够获得资 金来源。员工持股目的实际上是全体员工承担风险,把企业做大,因为从这方面讲,员工持股有积极的影响。
2、制度
企业的运行需要各种制度,同样,对员工进行激励也要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才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奖惩制度:表彰和奖励是员工努力或积极性最重要的基础。高绩效和奖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奖励可以促成员取得高绩效,取得高绩效后又有值得奖励的东西,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奖惩制度不光要奖,而且要惩,惩罚也是一种激励,是一种负激励。负激励措施主要有如淘汰激励、罚款、降职和开除等。
竞争机制:竞争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又一大法宝。真正在企业中实现能者上,弱者下的局面。末位淘汰制是竞争机制的一个具体形式,就现阶段我国的企业管 理水平而言,末位淘汰制有其可行性,建立严格的员工竞争机制,实行末位淘汰制,能给员工以压力,能在员工之间产生竞争气氛,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公司 更富有朝气和活力,更好地促进企业成长。
岗位制度:即建立适当的岗位,使工作职位具挑战性。“工作职位挑战性”就是要让每一个员工都能感到他所在的职位确实具有轻微的压力。怎样才能让工作职位具有挑战性呢?有2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认真搞好职位设置,二是要适才适位。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使他们自觉、努力实现其目标。
3、情感激励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其《动机与人格》一书提出了人的5种层次的不同需要,这5个方面的内容是:基本生活需求、安全感、归属感、地位与尊重、自我实现。企业要努力满足员工的各项需求,如提供稳定可靠的就业,满足员工的生活需求和安全感。归属感是指员工在企业中能有家的感觉,在这一层次上感情、人文因素要大于经济因素。人员之间的密切交往与合作、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共同的利益等都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而员工的归属感是企业凝聚力的基本条件。地位与尊重是指人的社会性使每个人都要求得到社会的承认与尊重。在当前的社会中,经济收入和职位往往是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自我实现是指当前面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将产生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的需求,即自我实现。人在这5方面的需求层次是逐步加深的,只有满足了前一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这5个方面除了基本生活需求外,其他4个均为情感需要,因此,情感激励对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情感激励的方式有很多,主要有这几种:
尊重激励:所谓尊重激励,就是要求企业的管理者要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 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 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因而,尊重激励是提高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方法。
参与激励: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工作激励: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需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这要求 管理者对员工工作进行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何为工作内容丰富化?西文学者提出了5条衡量标准,也就是说要让员工找到5种感觉:一是要让员工能 够感觉到自己把从事的工作很重要、很有意义;二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上司一直在关注他重视他;三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他所在的岗位最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 智;四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反馈;五是要让员工能够感觉到工作成果的整体性。
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通过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荣誉和提升激励: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
4、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有意识地通过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从而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使人们朝同一目标努力,推动企业前进。创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使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员工的价值和地位;使员工树立“主人公”的责任感。
领导工作是一门艺术,激励则是领导艺术的核心。没有激励的领导,其实就是没有艺术的领导,没有激励的管理其实就是不懂艺术的管理。正确运用激励艺 术,已经成为衡量领导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学习领导激励方法,掌握领导激励艺术,既是新形势下提高领导水平的必然要求,又是现代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
5、淡化权利,强化权威
对员工的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员工对管理者,或下属对上司的服从。这种领导服从关系可以来自权利或权威两个方面。管理者地位高,权力大,谁不服从就会受到制裁,这种服从来自权力。管理者的德行、气质、智慧、知识和经验等人格魅力,使员工资源服从其领导,这种服从来自一个企业的管理者要成功的管理自己的员工,特别是管理比自己更优秀的员工,人格魅力形成的权威比行政权力更重要。
6、允许员工犯错误
现实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做事自然不可能事事成功,一个人能多做正确的事,少做错误的事情,他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作为一个管理者,若要求下属不犯任何错误,就会抑制冒险精神,使之缩手缩脚,使去可能成功的商机。
冒险精神是一种宝贵的企业家素质,冒险需要勇气和资本。若能从不确定的精神中,靠着某种灵感去冒险,才可能有成功的机会,但也有可能招致失败。若管理者不允许员工失败,冒险失败会受到上司的严惩,则员工就回报着不做不错的观念,这样企业便是去赖以发展的重要动力。
因此,身为管理者,应鼓励员工理性的去冒险、去创新、去抓住商机,应允许员工失败。当下属冒险犯了平常的小错时,不应过多职责;当冒险成功时,务必多加赞赏,并给予相应的回报。
7、引导员工合理竞争
在中小型企业中,员工之间也是存在竞争性的,竞争有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区别。正当竞争就是采取正当手段或积极方式正向攀比。不正当竞争就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制约、压制或打击竞争对手。
作为一名管理者,关注员工心理的变化,适时采取措施,防止不正当竞争,促进正当竞争是其重要的职责。为此,人员管理有一套正确的业绩评估机制,要以工作实绩评估其能力,不要根据员工的意见或上级领导的偏好、人际关系来评价员工,从而使员工的考评尽可能公正客观。同时,企业内部应建立正常的公开的信息渠道,让员工多接触、多交流、有意见正面沟通。激励应注意的几个原则
在领导激励中,领导者应注意正确把握以下原则,提高激励的效果。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物质需要是人的基础需要,衣食住行等条件的改善,对调动人的积极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人不仅有物质的需要,而且还有名誉、地位和成就等方面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原北大方正总经理王选曾说:“只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忘掉了精神激励,这是害民政策;反过来只进行精神激励和思想激励,没有物质激励,这是愚民政策。不害民,不愚民就要做到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在现实工作中,领导者既要重视物质激励,又要重视精神激励,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充分考虑下属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下属工作积极性主要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领导者应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如在文化差异上,有较高学历的下属一般比较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同时他们也更看重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因此领导者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本单位的特点和下属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三)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正激励就是对下属的符合组织目标的期望行为进行奖励。所谓负激励就是对下属违背组织目的的非期望行为进行惩罚。正负激励都是必要而有效的,不仅作用于当事人,而且会间接地影响周围其他人。领导者激励下属必须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应通过积极的、正面的激励保持员工队伍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形成团结向上、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良好局面。
(四)激励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个体是群体的组成单位,处理好激励个体与激励群体的关系有助于正确发挥个体与群体应有的作用。如果只注重对群体的激励,可能造成平均主义;如果长期把重心放在少数个体身上,又可能影响大家的积极性。因此,在激励的顺序上应先激励个体,然后再激励群体。在激励手段上可先用单一手段,然后再采用综合激励手段。在满足激励需要上,一定要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再不断满足高层次的需要。
实施激励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国内企业,虽然近年来越来越重视管理激励,并尝试着进行了激励机制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对激励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1、激励就是奖励
激励,从完整意义上说,应包括激发和约束2层含义。奖励和惩罚是2种最基本的激励措施,是对立统一的。而很多企业简单地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因此在设计激励机制时,往往只片面地考虑正面的奖励措施,而轻视或不考虑约束和惩罚措施。有些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约束和惩罚措施,但碍于各种原因,没有坚决地执行而流于形式,结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2、同样的激励可以适用于任何人
许多企业在实施激励措施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一刀切”地对所有人采用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在管理实践中,如何对企业中个人实施有效的激励,首先是以对人的认识为基础的。通过对不同类型人的分析,找到他们的激励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激励措施最有效。其次要注意控制激励的成本,必须分析激励的支出收益比,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
3、只要建立起激励制度就能达到激励效果
一些企业发现,在建立起激励制度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平反而下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一套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是孤立的,应当与企业的一系列相关体制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其中,评估体系是激励的基础。有了准确的评估才能有针对地进行激励,我们须反对平均主义、“一刀切”,否则,激 励会产生负面效应。
4、激励的公平性
研究表明,激励的公平与否,对员工也是一个强有力的激励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