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徽商精神
徽商精神
什么是“徽商精神”?胡适曾把徽商比喻成“徽骆驼”,因此有人把徽商精神概括为“骆驼精神”,这当然是对的。但徽商精神还不仅仅是“骆驼精神”,“徽商精神”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一是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明朝建立之初,北境未安,漠北蒙古残余势力时时入犯,明政府不得不在北方沿边驻扎重兵。为解决军粮问题,政府制定开中法,号召商人输粮于边,政府发给盐引,到内地支盐行销。这是巩固边防、保卫国土安全的一项重大政策。不少徽州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运粮输边,早期的徽商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他们能够将个人逐利与赴国急难结合起来,正体现了一种爱国精神。徽商的爱国精神,还突出表现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者捐资筑城,募勇抗倭;或者出谋划策,领导抗倭;或者弃商从戎,直接深入杀敌战场。到了近代,为了抵御外国入侵,徽商也踊跃捐资。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徽商的爱国精神。
二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徽商绝大多数是小本起家,他们穷则思变、奋发进取,毅然走出深山,闯荡四海。可谓岭南塞北,饱谙寒暑之苦;吴越荆襄,频历**之险。这种创业精神实在可贵。当事业出现曲折时,不少人一蹶不振,从此销声匿迹,而徽商却百折不挠。史料中记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
三是审时度势、出奇制胜的竞争精神。徽商善于趋利逐时,即根据市场特点,采取最好的经营方式;也善观时变,即在把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经营项目;还能揣度时宜,即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做出种种决策,往往能够出奇制胜。
四是同舟共济、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和协”是指处理人际关系所应达到的境界。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一家人或同族人中,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也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像遍布各地的徽州会馆、同业公所的建立,就突出体现了这种精神,从而大大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
五是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翻开明清小说,常常见到关于徽商的描写。但在封建文人的笔下,徽商个个是吝啬鬼。如在《三刻拍案惊奇》中就讽刺一个在杭州的徽商吴某,“家中颇有数千家事”,“肉却不买四两”,“只是吃些清汤不见米的稀粥”。甚至在明清笑话中也把徽商作为嘲笑对象,明浮白主人《笑林》中写道:“徽人多吝,有客苏州者,制盐豆置瓶中,而以箸下取,每顿自限不过数粒。或谓之曰:„令郎在某处大阚‟。其人大怒,倾瓶中豆一掬,尽纳之口,嚷曰:„我也败些家当罢‟。”实际上这都是封建文人的偏见,这正反映了徽商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值得指出的是,徽商能节俭,徽商妇更能节俭。康熙《徽州府志》卷二就记述她们“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徽商能蓄积,不至卮漏者,盖亦由内德矣。”
徽商发展的历史,能否为现代经济提供一些值得重视的借鉴?回答是肯定的。
第一,内涵丰富的徽商精神,为现代商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什么是“徽商精神”?胡适曾把徽商比喻成“徽骆驼”,因此有人把徽商精神概括为“骆驼精神”,这当然是对的。但徽商精神还不仅仅是“骆驼精神”,“徽商精神”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一是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明朝建立之初,北境未安,漠北蒙古残余势力时时入犯,明政府不得不在北方沿边驻扎重兵。为解决军粮问题,政府制定开中法,号召商人输粮于边,政府发给盐引,到内地支盐行销。这是巩固边防、保卫国土安全的一项重大政策。不少徽州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运粮输边,早期的徽商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他们能够将个人逐利与赴国急难结合起来,正体现了一种爱国精神。徽商的爱国精神,还突出表现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者捐资筑城,募勇抗倭;或者出谋划策,领导抗倭;或者弃商从戎,直接深入杀敌战场。到了近代,为了抵御外国入侵,徽商也踊跃捐资。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徽商的爱国精神。
二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徽商绝大多数是小本起家,他们穷则思变、奋发进取,毅然走出深山,闯荡四海。可谓岭南塞北,饱谙寒暑之苦;吴越荆襄,频历**之险。这种创业精神实在可贵。当事业出现曲折时,不少人一蹶不振,从此销声匿迹,而徽商却百折不挠。史料中记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
三是审时度势、出奇制胜的竞争精神。徽商善于趋利逐时,即根据市场特点,采取最好的经营方式;也善观时变,即在把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经营项目;还能揣度时宜,即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做出种种决策,往往能够出奇制胜。
四是同舟共济、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和协”是指处理人际关系所应达到的境界。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一家人或同族人中,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也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像遍布各地的徽州会馆、同业公所的建立,就突出体现了这种精神,从而大大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
五是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翻开明清小说,常常见到关于徽商的描写。但在封建文人的笔下,徽商个个是吝啬鬼。如在《三刻拍案惊奇》中就讽刺一个在杭州的徽商吴某,“家中颇有数千家事”,“肉却不买四两”,“只是吃些清汤不见米的稀粥”。甚至在明清笑话中也把徽商作为嘲笑对象,明浮白主人《笑林》中写道:“徽人多吝,有客苏州者,制盐豆置瓶中,而以箸下取,每顿自限不过数粒。或谓之曰:‘令郎在某处大阚’。其人大怒,倾瓶中豆一掬,尽纳之口,嚷曰:‘我也败些家当罢’。”实际上这都是封建文人的偏见,这正反映了徽商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值得指出的是,徽商能节俭,徽商妇更能节俭。康熙《徽州府志》卷二就记述她们“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徽商能蓄积,不至卮漏者,盖亦由内德矣。”
第二,徽商形成的商业道德仍是现代商业所应遵循的准则之一。
“贾而好儒”是徽商显著的特点。“贾而好儒”的结果不仅使徽商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能够从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经商经验,推动自己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徽商具有一种理性,这就是以儒道经商,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举其大端,有以下几条:
一是以诚待人,以信服人。诚信经商在徽商中十分普遍,他们认为“惟诚待人,人自怀服;任术御物,物终不亲”、“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
二是薄利竞争,甘当廉贾。这在徽州粮商、典商中比较突出。
三是宁可失利,不可失义。徽商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在处理义利关系上,能够做到“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以义为上”。例如徽商吴鹏翔一次购进胡椒八百斛,尚未付款,发现此胡椒有毒,卖主愿意全部收回,但他仍然照价买下,然后付之一炬。他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如果退了胡椒,卖主可能转售他人,这样就要坑害更多的人,所以他宁可自己受些损失。有一年皖省大灾,婺源商詹元甲受当地地方官的委托,携带20余万两银子去外地采购粮食,当地旅馆老板告诉他:“此地买米,便有抽息(回扣),自数百两至千万两,息之数,视金之数。今君挟巨赀可及数千金。此故例,无伤廉。”在数千两银子的回扣诱惑面前,詹元甲毫不为动,而是说:“今饥鸿载途,嗷嗷待哺,予取一钱,彼即少一勺,瘠人肥已,吾不忍为。”这种宁可失利、不可失义的精神确实令人感动。像这类例子还很多。
四是注重质量,提高信誉。这在徽州墨商、徽州布商等行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第三,徽商重教兴学的风尚在现代社会也值得大大发扬。
徽商不仅自己贾而好儒,而且十分重视对下一代的培养。他们在致富以后,或者兴建书屋,购买书籍,以重金延师课子;或者亲处督促子弟读书;或者兴办义学,教育本族子弟;更有甚者则兴建书院或捐资书院;也有资助本地本族子弟参加科考。重教兴学已成为徽商的一种风尚。这种风尚历经几百年,代代相传,经久不衰。其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提高了一代代徽商的文化素质,使他们经商更富于理性。二是培养了徽州莘莘学子,他们搏击科场,跻身仕途,反过来又成了徽商的政治靠山。三是造就了一代代徽州学人,推动了文化学术的发展。四是发扬光大重教兴学的社会传统,对后世商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徽商衰落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认真记取。
徽商之所以衰落,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是清政府盐业政策的调整,由纲法改为票法,徽商主体一蹶不振。咸丰年间的战乱又给了徽商沉重的打击,徽商多年积累起来的资本被掠夺一空,甚至身家性命也受到伤害,使得徽商的元气大伤。从主观原因来看,这是中国的一大变局。面对这场亘古未有的大变局,有的商帮能够紧跟时代前进,及时调整原来的经营行业,开拓新的仃业。如宁波商帮在近代欧美轮船侵入我国以后,一叶知秋,停止传统的沙船贩运业,转而经营轮船航运业,甚至组成航运集团;一些经营钱庄业的商人,也改营银行业,还有的从事进出口贸易,甚至大批到海外发展。洞庭商人在近代也能适时开办买办业、金融业,并兴办丝绸、绵纱等实业。他们都能开辟一块新天地。而徽商却昧于大势,未能与时俱进,仍然在传统行业中抱残守缺,苟延残喘,最后只能被历史所淘汰。这种深刻的历史教训是值得我们今天认真记取的。
徽州经济文化领域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徽商始终是一个凝重的话题。徽商数百年的经营活动,给我们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我们认为:有形的物质财富固然宝贵,但无形的精神财富更应得到今人的珍视,而徽商精神就是其中将会让我们世代受益无穷的财富之源,其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最为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敏锐的创业眼光。徽州商人自小接受教育,相比于其他商帮要优秀得多,因此能够在张弛万变、风云诡谲的商界权衡利弊,击败竞争对手。明正德、嘉靖间歙县商人程澧出吴会、尽松江、走淮扬、抵幽蓟,“万货之情可得而观”,他虽“坐而策之”,四十年后却“加故业数倍”就是一个典型事例。所以《江南通志》说徽州商人“善识低昂时取予”,“以故贾之所入,视旁郡倍厚。”
二、进取的人生态度。出于谋生的需要,徽州人不得不从小背井离乡,外出创业。异地的陌生、商路的艰险,无不从肉体到精神残酷地折磨着他们。但素以“勤于山伐,能寒暑,恶衣食”著称的徽州人,都能肩负父兄、家族生存发展的重负,义无返顾地“离世守之庐墓,别其亲爱之家庭”,“近者岁一视其家,远者不能以三四岁计”。许多人“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扰未厌焉。”歙县商人许荆南在荆州贸易,生意亏本自感无脸回家;其子许尚质继承父业,“浮游四方,取什百之利”,前后在四川活动二十年,虽家资百万,也“不竞芬华”。正是他们这种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百折不回的勇气和经历,为徽州人树起了不朽的“徽骆驼”纪念碑。
三,诚信的处世风格。在商业资本的盘剥下,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受害极深,于是“无商不奸”之类的诅咒此起彼伏。然而这正表明了一个事实:讲求商业道德,建立公平交易的市场秩序,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徽商举起“诚信”的旗帜,本着先义后利、义中取利的心态走进市场,恪守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奉公守法、互惠互利等基本道德,自然博得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费的欢迎,使他们在生意场上左右逢源,处处受益。徽商吴南坡“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的表示,胡仁之大灾之年不为“斗米千钱”所动、平价售粮的举动,都使徽商“诚信”的风格得以彰显,进而成为徽商集团的标识。
四、合作的人际关系。相对于商海的狂风巨浪,个体的商人只是一叶扁舟,因此,在徽商这样的集团里,他们对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追求依然执着,善于处理同宗人士的关系,并且卓有成效。明末休宁义士金声说:徽商“一家得业,不独一家食焉而已,其大者能活千家百家,下亦至数十家。”他们也注意强化同乡的情谊。遍布各地的徽州或新安会馆,就是徽商将具有地缘关系的同道拢聚在一起的重要据点。即便是与消费者建立的也是互惠互利的长期关系。清代歙县商人吴炳留给子孙的是十二个字:“存好心,行好事,说好话,亲好人”,又说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犹深感“厚之一字,一生学不尽,亦做不尽也”。
五、超首的契约意识。正是在频繁的社会活动特别是在经济活动中,徽州商人依靠“约”和“法”来维护权益、协调关系的意识慢慢觉醒,并逐渐形成了凡事“立字为据”的习惯。现存涉及社会经营活动方方面面的、大量的徽州契约文书,就反映了徽州民众这种“民间法”由原始走向规范、走向成熟的历史演进过程。长期为外人所责难的“徽人好讼”,实际上正是徽州人致力于构建法制社会的一种民间尝试。
第二篇:徽商报道
爱心奉献,情系留守儿童
——徽商银行恒源支行捐助杨店小学“留守儿童” 2011年9月20日上午徽商银行恒源支行黄行长、赵行长一行,在裕安区教育局党委鲍传满书记,狮子岗乡党委罗文书记、政协主席崔书来,狮子岗乡中心学校赵宗杰校长的陪同下,莅临杨店小学捐赠贫困留守儿童。
上午8时许,所有参会人员来到杨店小学会议室,王立平校长向来宾们介绍了学校最近的发展和“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使用情况。9时30分仪式开始,优秀少先队员为来宾佩戴红领巾,罗文书记代表乡党委政府致欢迎词,接着徽商银行的赵行长介绍此次活动的主题,并对接受捐助的贫困留守儿童提出了希望。20名贫困儿童兴高采烈地走到主席台前领取捐赠物品。王校长代表学校接受捐款5050元。留守儿童代表发言,向好心的叔叔阿姨们表示感谢,并表示一定好好学习,决不辜负他们的殷切希望。中心学校赵宗杰校长代表学校致感谢词,感谢徽行这一善举,并表示学校将会把这些善款用到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上,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温暖。最后教育局党委鲍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
仪式后,徽行黄行长和杨店小学王校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念。
第三篇:弘扬徽商精神与培育核心价值观
弘扬徽商精神与培育核心价值观
作者:洪永平裴德海 《 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18日 07 版)
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徽商精神中的精华部分,无疑值得发扬光大,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徽商,即徽州商人,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其萌芽于东晋,成长于宋唐,兴盛于明清,清朝道光年间逐渐衰落。徽商以资本雄厚、活动范围广、经营项目多、兴盛时间长且崇尚文化为特点,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最有影响的商帮之一。南宋以后,由于对教育和文化的高度重视,徽州又被称之为“东南邹鲁”,践行程朱理学成为徽商区别于中国其他地域商帮显著的标志之一。综合考察历代徽商及徽文化之历史发展,其蕴含着“爱国、诚信、礼义、尚学、敬业、和谐”这六大精髓。
以爱国而言,明朝建立之初,为了防备蒙古残余势力,政府号召商人将粮食运往边境支援守军,政府发给盐引,到内地支盐行销。不少徽州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运粮输边,为了国家的事业放弃当地经销其他商业活动。《歙县志》载:洪湖决堤,“诸坝灾民嗷嗷待哺”,盐运使鲍漱芳捐米六万担;淮河、黄河大水成灾,鲍漱芳又捐麦六万担,“所存活者不少数十万”。到明中后期徽商又积极参与抵抗倭寇侵略的斗争,乃至近代徽商为了抵御外国入侵,踊跃捐资捐物,处处时时体现了他们的爱国情怀。
以诚信而言,徽州人无论是外出经商还是在家从业,都十分推崇与讲究诚信。“货真、价实、量足、守信”八个字为徽商商德。南宋以后徽州朱子理学教育十分普及,朱子强调的“诚信”理念深入人心。徽州人不仅把“诚信”这种德行用于日常的待人处世,而且也把它用于商业经营之中,形成了讲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尊重消费者利益的以诚信为基本原则的商业道德。“以诚待人”“以信接物”是徽商的一大特点。如婺源茶商朱文炽在新茶过期后总要注明“陈茶”以示诚信。歙商吴南坡明确表示“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而饰价为欺”,十分重视经商信誉。徽商胡荣命注重信誉成功经商五十载,晚年还乡,有人要“以重金赁其肆名”,他断然拒绝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也?”在他看来,诚实是经商成败的关键。
以礼义而言,中国是礼仪之邦,古徽州由于奉行朱熹的《家礼》,更是礼仪规范甚严,“君子好行礼让,小人自安耕凿,恭俭质直,有先民遗风”。徽州人不仅很讲礼,而且也很讲“义”。在徽州,族田中就有为赡养本族中贫而不能自立者的义田。这些义田都是人们义举捐赠。徽商为了互帮互助,全国凡有徽商活动的城镇,几乎都建有徽商会馆、徽商公所或义园。徽商的经商就是“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如徽州商人刘淮,在外经商时购买并囤积了大批粮食,恰逢灾荒,有人认为刘淮可以大发一笔,刘却说,应该让老百姓度过灾荒,重新复苏,这才是大利。于是他将囤积的粮食全部减价出售,同时还命人用自己的粮食施粥。减价售粮亦可获利,但刘淮却把获利同“义举”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徽商的“利缘义取”理念。
以尚学而言,古徽州注重教育,“十户之村,不废诵读”真实反映了徽人重视教育的情况。徽商多“贾名而儒行”,抑或老而归儒,甚至从贾致富使“家业隆起”之后弃贾就儒。有的在从贾之前就曾知晓诗书,从贾之后尚好学不倦,蔼然有儒者气象。如旌阳程淇美“年十六而外贸„„然雅好诗书,善笔丸,虽在客中,手不释卷。”再如休宁商人江遂志行贾四方时,“虽舟车道路,恒一卷自随,以周览古今贤不肖治理乱兴亡之迹。”不少徽商还毫不吝惜地输金捐银,资助建书院兴私塾办义学,以“振兴文教”。如祁门商贾胡天禄“输田三百为义田,使烝尝无缺,塾教有赖,学者有资”。这都为徽州教育的发展从经济上提供了支持。以敬业而言,徽商对商业的执著和专注,在中国商业史上尤为罕见。许多人离家别妻,一年到头奔波于外。按照徽州的风俗,经营者一般每年回家探亲一次,然而那些离家远的三四年才能够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一次,探视之后又要出门继续经营生意。对于自己主持的商务如此,对于代他人主持的商务亦如此。如清代婺源人詹谷在崇明岛替江湾某业主主持商务,时值业主年老返乡,詹谷克难排险,苦心经营。其后业主之子来到崇明岛接摊承业,詹谷将历年出入账簿尽数交还。这种敬业精神对于徽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以和谐而言,徽商经商的目的并非单一为了致富,能够“致和”才是更高境界。在徽州大户人家的厅堂上,有的牌匾就是“和合”二字。和谐的内容在徽文化作品中常见,徽派雕刻中的木雕、砖雕、石雕、竹雕多有以和为题材的作品,如荷叶与螃蟹雕刻在一起喻义为“和谐”,荷叶与鸳鸯雕刻在一起喻义为“和美”等。
“爱国、诚信、礼义、尚学、敬业、和谐”这六大徽商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契合性。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人民大众的理论需求与价值期待,在当下就是要求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
(作者单位: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第四篇:徽商文化 论文
《徽商文化》学习论文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徽商在历史上曾展现了其辉煌的历程,本文从其成功之道,文化根基,衰落原因等方面介绍徽商的文化理念及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徽商,文化根基,衰落,意义。
徽商经营理念与商业文化
徽商是我国古代商业的一次崛起,是商业文化的一次革命;徽商倡导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商业道德;徽商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商务理念。
徽商的成功之道可以从两个角度来探讨徽商的成功之道,一是徽商的创业精神,二是徽商的创新能力。
徽商的创业精神表现在拼搏、勤俭、谦让、诚信等几个方面。徽州有句广为流传的民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许多著名徽商从小就离乡背井,出外学艺,奋力拼搏。他们重勤俭、重自强自立,“惜衣、惜食、惜财兼惜福”、“求名、求利、求己胜求人”。行谦让之德以营造和谐的周边环境是徽商的又一个特点,信奉“世事每逢谦处好,便宜多自吃亏来”,“忍半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因此,徽商的客户关系、同行关系、宾东关系、政商关系特别融洽,为自身发展增强了合力,减弱了阻力。商以诚为本,人无信不立,诚信二字是徽商创基立业的根本,杭州胡雪岩故居第三进中堂挂了一幅竖匾,上书“戒欺”两个大字。
徽商的创新能力源自徽商的注重实践,终生学习,日新月异,以人为本等理念。许多徽商都是从小本经营开始,逐步发展,在经商的实践中学,从实践中知难克难,学实用知识,创实在效益,崇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西递有一副著名的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徽商终生学习,不断创新,“得地还须进一步,知天更上一层楼”。
徽商的文化根基:儒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也是“徽文化”的根基。从区域文化特征上看,徽州是明清两代主流文化——以儒学为基础的程朱理学的发源地,儒学的伦理道德观念成为一代徽商精英创业、创新的指导思想。
“儒商”是徽商的主要特征,徽商以儒学为指导思想,形成了具有共同的观念信仰、伦理道德、礼仪风俗的“文化特质”,建立了一种以同行公认、自愿遵守的商业行为制度为特征的“文化模式”。如在商业行为中,“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以人为本”;在创业发展中“讲勤俭”、“讲谦让”、“讲和谐”、“讲效益”;在学习修养中提倡“自主自立”、“行而后知”、“学无止境”、“学以致用”等理念。
如果把徽商比喻为中国商业经济的种子,“徽文化”就是萌发、培育的土壤。而徽商的崛起又为“徽文化”的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恩格斯说:“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徽州的富商巨贾,多热心于“出巨资办书院”、“延名师课子孙”,既促进了“徽文化”的昌盛,又成为振兴徽商的强大动力。
徽商衰落的原因:为什么称雄中国商界四百余年的徽商在清末民初却逐渐衰落呢?徽商衰落的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儒学理念的影响:随着我国封建社会制度和文化的变革,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徽商文化未能“与时俱进”,封建文化中的一些理念,如攀援官府、官商勾结、重宗守礼、光宗耀祖等落后于时代的观点,禁锢了徽商的经营活动,许多徽商认为“世间第一等好事惟有读书”,功成名就的徽商最终追求的不是在商界继续做强做大,而是衣锦荣归,课子读书求功名。
二是封建社会官场倾轧的影响: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大徽商都是依靠官府特许经营的官商,随着官场斗争的成败,靠山倒了,一批依靠的徽商也就跟着垮台。胡雪岩就是靠给左宗棠办兵粮起家的,但以后又由于李鸿章和左宗棠政派之争而受连累。满清衰亡就使大部分徽派官商失去了依靠。
三是外国资本的影响:晚清时代,列强资本随着兵舰和洋枪洋炮进入中国,势单力弱的徽商在和洋商竞争中失去了市场。胡雪岩就是因为与洋商争夺生丝市场失利而最后破产。
四是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徽商兴盛时,主要经营盐、米、丝、药等大宗货物,靠新安江、长江水运。国际商贸兴起后,海洋运输重要作用日益显现,徽商未能抓住机遇,由江入海。明末也曾经有个别徽商试图开辟海上市场,终因各种原因被视为海盗,受到打击。
五是太平天国战乱的影响:一批中小徽商在清政府与太平军的战火中失去了财产和市场。
概而言之,徽商的衰亡是由于不能适应当时正在激烈变化中的政治、社会、伦理、文化和国际商贸环境,没有与时俱进、抓住机遇。
徽商所处的是中国特色封建主义的市场经济萌芽时代,满清政府为了维护腐败统治,不愿也不敢真正的鼎革图新,只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徽商最终走向衰亡的社会制度原因。
可资借鉴的商业文化:纵观各个历史时期的商业文化,都与当时经济发展、社会制度有关,有其特殊性;但又与市场商业行为有关,有其共同性。这些共同性的商业文化,在构建现代商业文化中是可以借鉴的。
中国是商业和商业文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商朝就是以“商”名代。在商、周两代,商人地位是很高的。齐桓公的两个重臣管仲和鲍叔牙是安徽人,都是商人出身,范蠡辞官下海,在“陶”地经商,改姓朱,人称“陶朱公”,富可敌国。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写了一篇《货殖列传》,开篇就提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周工商业的兴盛,有客观历史原因,“春秋战国”和“东周列国”时代政治分裂,各个小国之间必须互通有无,各取所需,但当时信息并不准确、灵通,法制又不严密完备,而且跨国商业经营又不受本国法律管辖,商业活动机遇与风险并存,如何趋利避险,在商业交往实践中形成了以“契约”和“诚信”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商业主流文化。“契约”以互利共存为目的,以协商谈判为手段,以“诚信守诺”为基础。“契约”的实质是在对集体利益充分尊重的同时,对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自觉的契约理念和诚信精神,一定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契约”是商业文化的行为准则,“诚信”则是商业文化的道德基础。
诚信是儒教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儒家做人、处世、为政的行为准则。孔子的学生子贡当官了,向老师请教从政之道,夫子答曰:“足食,足兵,民信也矣。”孔子说从政要重视的三件大事,一是足食,民以食为天,要发展经济,让百姓吃饱、吃好。二是要加强国防建设,春秋战国时期,保卫疆土的兵力很重要。三是要建立一个诚信社会。孔夫子还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挽,小车无扼,其何以行之哉”。儒教把诚信的民风、诚信的社会、诚信的政府看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础,社会前进的方向盘。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浪潮蓬勃兴起。在国际化的游戏规则中,对“契约”、“诚信”的要求更科学、更规范、更严格,“诚信守约”是国际社会公认的现代价值观,它反映了现代社会“人本化”、“理性化”的文化精神,它的价值取向是为社会提供平等竞争和共同发展的氛围;提供社会成员和社会群体实现普遍交往与交流的信任基础;提供以单个利益主体出让部分权利以换取有关主体普遍同意为前提的契约精神。
徽商遵循儒学“仁者爱人”的理念,致富之后,修桥、筑路、办学堂、建会馆,扶贫济困,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现代商业文化,也应涵盖“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也就是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提倡和保护企业的市场主体性、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要提倡和促进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市场主体与其它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一个合理合法、和谐相处的共同体。
我们在构建现代“商业文化”中既需要吸收和融合优秀的外来文化,更需要弘扬和更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沟通民族文化的血脉,注入新的血液而蓬发生机
参考资料:《徽商经营理念与商业文化》
《货殖列传》司马迁。
第五篇:徽商银行形象设计
一、征集项目:徽商银行品牌形象设计及广告宣传语
为树立徽商银行良好的品牌形象,传递企业文化精神,展示企业的服务理念和经营宗旨,现面向全社会专业公司和专业人士征集徽商银行品牌形象设计及广告宣传语。
二、设计要求 A.形象设计
1、画面设计必须充分体现银行业的特点。
2、创意新颖独特、个性鲜明、生动,色调明快、优美,过目印象深刻且易于为大众、工商企业接受。
3、可以是组图(主形象画面及系列)。
4、宣传画设计元素可以是由人物、自然、静物的摄影、抽象元素和宣传语构成。
5、体现徽商银行的愿景和基本理念。
B.广告宣传语
1、语言简洁、易记、有感染力。
2、广告语要朗朗上口、易于推广。
3、体现徽商银行的基本理念。
三、征集时间:2006年10月17日至2006年11月17日
四、征集范围:
本次品牌设计招标在全国范围内,面向所有专业设计师及专业设计公司、各大设计院校、社会各界及个人。请注明设计单位或个人的详细资料。
五、企业相关信息:
1、企业简介:
徽商银行(Huishang Bank)是经中国银监会批准的第一家由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合并重组成立的区域性股份制的现代化商业银行。徽商银行是在合肥市商业银行更名的基础上,吸收了芜湖、安庆、马鞍山、淮北、蚌埠等五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六安、铜陵、淮南、阜阳等四座城市的七家信用社而成立的,总部设在安徽合肥,下设总行营业部以及10家分行。徽商银行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历史上合并重组的新一页。徽商银行本着“立足地方经济,立足中小企业,立足广大市民”,坚持“服务城市市民生活,服务城市工商企业,服务城市市政建设”,以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为方向,为客户提供更多优质的金融服务。
2、发展愿景
铸造国际知名的民族品牌银行:
(1)立足中小企业、以零售银行业务为特色的商业银行(2)为客户提供多功能金融服务的现代商业银行(3)具有徽商文化底蕴的民族品牌银行
3、基本理念
(1)经营理念:方便快捷,创造价值;恪守信用,品牌制胜;控制风险,稳健经营
(2)管理理念:管理规范、内控健全、资本充足、质量优良、效益良好(3)发展理念: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4、市场定位
(1)客户定位:城市居民、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即服务市民生活、服务城市企业、服务市政建设;
(2)经营地域定位:立足安徽,探索跨区域经营;
(3)核心业务定位:服务中小企业,突出零售银行业务。
5、徽商银行标志:请点击下载。
六、招标评比办法
由我行组织专家评比。
七、奖项设置 形象设计:
一等奖2名,奖金人民币20000元/名 鼓励奖10名,奖金人民币1000元/名 获奖作品税金由我行代扣。广告语:
一等奖1名,奖金人民币 5000元/名 鼓励奖10名,奖金人民币 500元/名 获奖作品税金由我行代扣。
八、投标方式: 1.邮寄投稿:
地址:皖合肥市安庆路79号徽商银行15楼发展规划部 邮编:230001 2.网上投稿
请发电子邮件至 fzb@ybank.cn
九、特别声明:
1、所有投稿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一经发现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如已发放奖金将全额追回,所有法律责任由投稿人承担。
2、所有投稿人必须使用真实名称,身份说明须单独书面说明,不得在设计稿中出现。
3、参赛作品应为未发表过的新创作,所投稿件一律不予退稿。
4、参赛作品应同意根据徽商银行所反馈的方式修改。
5、凡获奖作品,其著作权和使用权归徽商银行所有。
6、凡投稿人均被视为认可本声明内容。联系人:孟凯
电话:0551-2667585 传真:0551-2667629 E-mail:Lucifer_mk@tom.com 投标作品信箱:fzb@ybank.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