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语句法分析方法
汉语句法分析方法
第一节 句子成分分析法——单句结构的传统分析法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嬗变
句子成分分析法,又称为“中心词分析法”,是用符号标示出句子结构成分的方法。
它最初是由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从英语语法中引入的。50年代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改并吸收了这种分析句子的方法。80年代后,由于受层次分析法的影响,对句子成分分析法又有了一些改动:
(一)句子成分概念的变化
1、扩大了主语、谓语句子成分包括的范围。
“暂拟系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认为只有中心词部分才是主语或谓语,许多附加成分被排除在外,使句子主干的意思与原句意思相差甚远。如今扩充了主语和谓语的范围,不局限于中心词。
2、“中心词”改为“中心语”。
这样改动以后术语更准确,因为不仅词,短语也可以做句子的中心成分。如:
3、不再以中心语的性质,而是以短语的功能确定是定语还是状语。
这种变化是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汉语的词类与句子成分不是一一对应的,中心语的词性不能决定它所做的句子成分。
4、取消了合成谓语的说法。
“暂拟系统”的句子成分分析法中有三种合成谓语:
情况,如:
现在已取消这样的说法,因为这样不便于看清句子层次,并且三种合成谓语也有交叉出现的(二)分析程序的变化
“暂拟系统”的分析法是在一个平面上分析出六种句子成分。现行的教学语法体系注重句子分析要体现句子的层次性。
首先分析出主语和谓语。因为主谓语与宾、补、状、定等成分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宾、补、状、定等是组成主谓语的成分。只有先划出主谓语后,才再确定中心语、定、状、补等成分。
二、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局限
(一)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优点
1、便于归纳句型,掌握句子的结构规律。
2、使用提取主干法,容易检查出句子的毛病。
3、它适用于所有的单句句型,有的句型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起来较困难,如双宾语句、兼语句,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则比较得心应手。
4、符号简单明确,各种成分能一目了然。
(二)句子成分分析法的局限
1、不能如实反映句子的结构层次,这是最致命的弱点。
如:“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这句子是有歧义的:A:相当于“这张照片放大了一点儿。”(放得不太大)。
B:相当于“这张照片放得大了一点儿”(放得太大了)。
造成上述歧义的原因是内部构造层次不同。但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无法分化这种歧义现象,不管表示A义或B义,都分析为:
其层次差异为:
再如:(1)洗干净了。
(2)挖浅了。
(3)挖深了。
例(1)表示的语法意义是行为动作完成了,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例(2)表示的语法意义是,行为动作完成了,但并未达到预期的目的;例(3)表示的语法意义可以是(1),也可以是(2)的意义。从格式上看例(1)(2)(3)都是“动+形+了”;从结构性质看,例(1)(2)(3)都是属于动补结构。而语法意义的不同是由于内部构造层次的不同。用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不能体现这种差异的:
(1)洗<干净>了(2)挖<浅>了(3)挖<深>了
例(1)(2)(3)的分析结果是完全相同的。而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展现这种差异:
2、对句子内的短语分析不一致,有的保留整体,有的分散,不易掌握。
如联合短语、主谓短语在任何情况下都为一个整体;谓词性短语作谓语时要分解,做其它成分(主、宾、定、状、补语)则作为一个整体,不再分析;名词性偏正短语作主语宾语要分析出中心语和附加成分,做其它成分(主、宾、定、状、补语)则作为一个整体,不再分析;名词性偏正短语作主语宾语要分析出中心语和附加成分,作其它成分时作为一个整体。
3、相比层次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适用范围较小,只适用于单句句法分析,不适用于词法分析和复句分析。
第二节 层次分析法——分析结构层次的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概述
1、层次分析法是揭示各种语言单位内部结构层次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分析一个语言片断时,是一分为二的切分下去,最后分到词为止,所以也叫“二分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又叫“框式图解法”。
2、层次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派)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在《语言论》中提出来的,称为直接组成成分分析(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 ,简称IC analysis)。如今我们在汉语语法中所运用的层次分析是从美国描写语言学中吸取来的,但又有所不同,美国描写语言学运用层次分析,只讲切分,不讲定性,即只要求指明每一层面上的直接组成成分,不要求指明那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而汉语语法中的层次分析不但讲切分,还讲定性。这是因为在印欧语里,如英语里,词类与句法成分基本上是一一对应的,因此“词类和层次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控制结构关系”;而汉语缺乏形态,词类与句法成分是一对多对应,因此“汉语光凭词类和层次不能控制结构关系。”(朱德熙)所以,汉语语法分析中运用层次分析就不仅要讲切分,还必须讲定性。这也正是我们根据汉语的情况对描写语言学的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所作的变通。
3、层次分析提出以后,广泛应用于合成词、短语、单句、复句等各级语法单位的结构分析中。这是因为任何一个语言片断(合成词、短语或句子)往往都不是在一个平面上线性组合而成的,而是有层次性的。层次分析正是要透过语言线性排列的表面形式揭示出内在的组合层次。
二、层次分析的基本方法
有两种分析步骤:“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注意:
在进行句子的层次分析时,只分析主结构,叹词、语气词、独立成分等不分析。
三、层次分析法的切分原则
(一)每一层次切分下来的直接成分必须是一个语法单位(语素、词或短语)。如果分析出的直接成分有一个不是语法单位,那这种切分就是错误的。
(二)每一层次切分下来的直接成分应该具有组合的可能性。即切分下来的两个直接成分的组合应符合语法语义的搭配原则。
(三)切分要符合原结构的意义。
以上三个原则,缺一不可,故我们在做层次切分时,应该同时考虑以上几个原则。
四、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和局限
(一)层次分析法的优点
1、最大的优点是能反映语言内部的结构层次,有助于语言的理解和辨析歧义结构的同形异构。
(二)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2、适用范围广,除了用于短语、单句外,还可以用于合成词、复句的分析。
1、这种分析法不易看清语言片断的特点,不能清楚地显示句型和发现病句。
2、汉语中的有些语言片断,难以切分或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1)非连续结构:如宾语在趋向词中的结构。
例如:他走出门去。
(2)双宾语结构:如:伯父送我一本书。(3)兼语结构:如:王科长要我叫你去接人。(4)变式句:词的排列不按正常语序的结构。
如: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5)“状——中——宾(或补)”结构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
如:壮烈地 / 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下
壮烈地牺牲 / 在敌人的屠刀下
第三节 变换法——判断两个句法结构是否相同的方法
一、变换分析法的产生和理论依据:
变换是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把一种结构的短语或句子变为另一种结构的方法。
传统汉语语法研究中曾较早注意到句法结构的可变换法,如40年代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设专章讨论“句子和词组的转换”。它是研究汉语句法结构变换的先趋,如:
A
B
水流
←→
流水
将军百战死 ←→ 百战而死的将军 A组为句子,B组为词组。AB两组可以进行转换。
但是传统语法研究没有把变换作为一种专门的方法提出来。我们今天在汉语语法中所运用的变换分析来源于美国描写语言学家海里斯(Z.Harris)所提出的理论,后来转换生成学派的乔姆斯基(Chomsky)把海里斯的学说发展为变换分析法。在我国第一位有意识地用变换进行分析的语法学家是朱德熙,他在《句法结构》(见《中国语文》1962年8—9月号)一文中指出变换形式相同则结构相同。此后变换分析法成为汉语语法学的常用方法。
当然汉语语法研究中所用的变换与转换生成语法的转换又有本质不同,前面已谈过:转换是指由深层到表层结构的转换,目的是生成句子;变换是由一种表层结构到另一种表层结构,目的是发现不同结构的异同或语义区别。
二、变换的手段
常见的变换手段有移位、添加、替换、删除和分合等。
1、移位:人民热爱解放军 → 解放军热爱人民
2、添加:写信 → 写(一封)信
3、替换:他说汉语说得好 → 他的汉语说得好
4、删除:他写的信 → 他写信
5、分合:我和小张是湖北人 → 我是湖北人,小张是湖北人。
三、变换分析的作用和局限
(一)变换分析的作用
1、可以为结构定性,判断一组短语或句子的类型是否相同。
如:A 我有个学生想请教你 → a 我有个学生,学生想请教你。
B 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你 → b 我有个问题,我s想请教你。
AB两句通过变换显出不同:a 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表示不同主语发出的动作;b 句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是同一主语发出的连续动作。再结合意义,可以确定AB两句在结构上不属于同一句型,A为兼语句,B为连动句。、可以把一种结构分化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使语法研究更趋精密化。
A
B
台上坐着主席团
台上唱着戏
主席团坐在台上(√)
戏唱在台上(×)
台上正在坐主席团(×)
台上正在唱戏(√)
通过变换可以发现,AB两句为两种结构:A句表示静态、存在,与它相似的动词还有“坐着”、“躺着”、“挂着”等;B句表示活动、动态,与它相似的动词还有“跳着”“说着”“演着”等。而这样的差异,是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都无法体现的。
3、可以分化歧义结构。
A 喂孩子的奶 → 一瓶喂孩子的奶(√)
喂不喂孩子的奶(√)
B 卖苹果的小孩 → 一个卖苹果的小孩(√)
卖不卖苹果的小孩(×)
C 买食堂的馒头 → 一个买食堂的馒头(×)
买不买食堂的馒头(√)
通过变换可以发现,A有歧义,它包含B、C两种结构形式,即偏正式和动宾式。
4、通过变换可以揭示一些深入的语法原则。
如:把字句与双宾语句的变换
A 把书给他 → 给他书(√)
B 把我的书给张老师 → 给张老师我的书(×)
C 把我们的皮箱给他 → 给他我们的皮箱(×)
通过对比A、B、C的变换,可以得出这样一条语法规则:双宾结构的远宾语不能是一个领属性偏正结构。可见,变换分析的确可以为我们揭示一些隐藏的语法规则。
总之,变换分析法不仅仅在于揭示结构的构造层次和显性语法关系(如句子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所为),更重要在于揭示句法结构内部隐性的语法关系或语义结构关系,使语法研究从静态转为动态分析,由句法结构内部分析转向句法结构的外部分析(即原句式与变换句之间的联系)。
(二)局限
1、只能发现一组短语或句子的结构或语义关系相同或相异,却不能对不同变换形式的根本原因给予解释。
要回答它们为什么不同,这就要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所以这两种方法常结合起来使用。
2、变换具有较强的随意性。
由于变换具有随意性,所以有时会影响结论的全面性。
3、句子能否变换,不只受句法规则的制约,也受语义、音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变换不同不一定是不同结构。
如:“栽树”与“觉得满意”都是动宾结构,但变换形式不同:
栽树 → 栽树不树(×)
觉得满意 → 觉得满不满意(√)
四、变换的原则
变换分析时应注意,变换前后句子的基本语义结构应维持不变。所以在变换分析中有两条理论原则必须遵循:一是同一性原则,一是平行性原则。
1、同一性原则是指构成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及其实例的同现成分在语法上、语义上具有同一性。同一性原则是变换前后基本语义关系维持不变的根本保证,是分析变换实例、建立可靠的变换关系的必要条件。
2、平行性原则是指由某种变换关系的变换实例排列起来构成的变换矩阵在形式上和意义上表现出一系列的平行性。
如:处所名词短语+动词+着+施事名词短语 → 施事名词短语+动词+在++处所名词短语
NP(处所)+V+着 + NP(施事)→ NP(施事)+V++NPS(处所)
台上坐着主席团 → 主席团坐在台上
门口站着一群人 → 一群人站在门口
床上躺着他母亲 → 他母亲躺在床上
此变换的平行性表现为:
(1)从竖行看,同一竖行的句子(原句式或变换式)是同构关系,语法形成一致,句法关系一致;
(2)从横行看,同一横行的句子是变换关系,箭头前后的句子不同构,所有横行上左右两侧的句子在语法形式上和句法关系上的差异一致,每一横行左右两侧句子其同现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一致。
平行性原则也是变换分析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对变换关系来说,具有验证作用,对变换实例来说具有鉴别作用。
总起来看,变换分析法从八十年代开始在汉语语法分析中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朱德熙《变换分析中的平行性原则》(1986)、方经民《变换理论研究》(1987)、李临定《汉语比较变换语法》(1988)等。变换分析把汉语语法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揭示出了更多的语法规律。第四节 语义特征分析法——解释两个结构为何不同的方法
一、语义特征分析法
1、语义特征分析法是从语义学中引进的方法。在语义学中通过对同一语义场中不同词语的语义特征(即“义素”)的分析来比较词义的异同。国外较早把语义特征分析法用在语法学中的是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该学派发展到后期,将词的语义特征也做为词语搭配的限制规则。
如动词“喝”要求主语和宾语具有如下语义特征: “喝”的主语:[+名词,+有生命,+动物] “喝”的宾语:[+名词,+液体]
所以“人喝水”这样符合语义特征限制的搭配可以,而“人喝饼”、“桌子喝水”这样不符合语义特征限制的搭配是不成立的。
2、要注意的是,语义学中的语义特征与语法学中的语义特征不同。语义学中的语义特征是针对个别词的约定意义而言,个别词与同一语义场中的其它词的区别特征是固定的,不改变的。而语法学中的词的语义特征是某一类词在具体的句式里临时组合所产生的共同概括特征。
二、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
变换分析能发现两个语法结构的异同,而语义特征分析则能说明句法结构异同的原因。
1、语义特征分析可以解释词语的搭配规律。
A1
A2
递了支香烟给张三 → 递给了张三一支香烟(√)
让了个位置给李四 → 让给了李四一个位置(√)
扔了个皮球给小王 → 扔给了小王一个皮球(√)
B1
B2
讨了支香烟给张三 → 讨给了张三一支香烟(×)
抢了个位置给李四 → 抢给了李四一个位置(×)
要了个皮球给小王 → 要给了小王一个皮球(×)
A1与B1两组在形式上都是:“动词+了+名词短语+给+名词”。但是通过变换,我们发现A1与B1的结构存在不同。经分析发现A1与B1的动词所具有的语义特征不同:
A1组的动词都具有:[+给予,— 取得]
B1组的动词都具有:[-给予,+取得] 故变换和词语搭配不同。
2、语义特征分析能说明相似结构的差异,解释歧义产生的原因。
3、语义特征分析在语言应用上也具有重要意义,如语言教学与研究,机器翻译和人机对话,编制电子词典等。
总之,语义特征分析有利于对语法结构和语义的理解,它已日益成为汉语语法研究实现形式与意义统一的重要途径。
总结以上各种句法分析方法,各有长短: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成分,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可简便适用;要分析某一语言单位的结构层次,可用层次分析法;要判断两个句法结构是否相同,可用变换法;要解释两个结构异同的原因,可用语义特征分析法。对某一语言片断进行语法分析时,选择何种句法分析方法,要根据实际需要来定,也可以结合着使用,如变换法和语义特征分析法就常常结合着使用,先用变换法发现两个结构的异同,再用语义特征分析法分析出原因,并总结出规律。总之,在汉语语法研究中采用方法上的多元互补,进行综合研究是必然的。思考题:
1、分析下面短语的层次,比较每对短语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①姐姐和弟弟的妻子
姐姐和弟弟的感情
②大家对小王的意见很大
大家对小王的意见很重视
③接待顾客的旅馆服务员
接待来访的旅馆服务员
④和我们父母的朋友开了一个玩笑
和我们来往的朋友开了一个玩笑
2、试用变换法分析下面短语,并比较各组的两个短语在结构上或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①他十岁的时候
他十岁的女儿
②他碰倒了花瓶
他喝醉了酒参考:http://
第二篇:汉语流水句的英译方法
汉语流水句的英译方法
汉语流水句这一生动说法是吕叔湘先生提出来的,他曾指出,“汉语口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吕叔湘,1979:27)。
汉语流水句的英译方法
汉语流水句这一生动说法是吕叔湘先生提出来的,他曾指出,“汉语口语里特多流水句,一个小句接一个小句,很多地方可断可连”(吕叔湘,1979:27)。这一典型的汉语造句特征与英语有较大差异,在汉英翻译中对译者造成了很大困难,能否泽好汉语的流水句成为考察翻泽水平的重要标志。本文拟从英汉对比的角度就流水句的翻译做一简要总结。1 将英汉甸子的结构进行简要对比
主谓结构是英语最基本的结构,通常是由名词性短语和动词性短语构成。主语不可或缺,谓语是句子的中心,两者协调一致,提纲挈领,聚集各种关系网络,句式呈现“聚集型”。英语主谓结构共有五种基本句型,即SV,SVP,SVO,SVoO,SVOC。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可以进行扩展,主要包括两个手段: ①分句的并列,例如:
He was a handicapped child,but he persevered in his studies,and later he becam e a well-known scholar.
他身残志坚,坚持学习,后来成为有名得学者。②增加修饰成分和使用从属分句,例如:
W hen Chou En-lai’S door opened they saw a slender mall of morethan average height with gleaming eyes and a face SO striking that itbordered on the beautifu1.(Agnes Smedley:The Great Road)周恩来的房门打开了。他们看到一位身材修长的人,比普通人略高,目光炯炯,面貌引人注目,称得上清秀。
除以上基本结构的因素外,英语句子复杂而不致流散的原因还有英语有许多聚集句子的手段,如连接词的大量使用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句子成分之问或词语之问必须在人称、数、性和意义等方面保持 协调一致的关系。
相比之下,汉语主谓结构复杂得多,主语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可有可无;可以表示施事、受事,也可表示时问、地点;可用名词、动
词,也可用形容词、数量词;句子可以没有主语,也可以省略主语,还可以变换主语并予以隐含。例如:文章翻泽完了f受事主语)。The article has been translated. 现在正下着毛毛雨(时问主语)。It's drizzling at the moment. 累得我站不起来了(无主语)。
rm so exhausted that l can’t stand up.
渭语同样如此:可以是动词、名词或形容词;可以是一个动词,也可以是多个动词,还可以没有动词;可以是—个单词,也可以是多 个词组。例如:
天高云淡(形容词作谓语)。
Th e sky is high and the clouds ale pale. 这项合同经理要签字(主谓词组作滑语)。
This contract should be signed by the man ager. 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捷 下手,真要令我笑死(鲁迅: 《狂人日记》)、(多个词组做谓 语)。
All these people wanting tO eat human flesh and at the same time stealthily trying to keep up appearances,not dadng tO act promptly,really made me nearly die of laughter.
汉语的主谓结构有很大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句式呈现“流散型”。由于汉语重内在意念而不重外在形式,汉语的句型很难象英语那样按主渭关系划分,较宜以功能意义为主、成分格局为辅来划分句型。汉语句型大体可分为九类:① 话题句;②施事句;③ 关系句;④呼叹句;⑤ 祈使句;⑥ 存现句:⑦ 有无句;⑧描写句;⑨说明句。2 英汉句子组合策略及汉语流水旬
英语重“形合”(hypotaxis),形式结构十分清晰,句子总是以主谓结构为轴心,通过非谓语动词结构、名词结构、介词结构和从旬来进行扩展或连接,形象上可称为树型结构。而汉语重“意合”(parataxis),轻形式,重视语句内部各要素之问意义的融会贯通,轻视句子成分之问的细微分析。申小龙指出:汉语的句法特点是重意会、重流动、重具象、重虚实。汉语的语义表达依靠时间及事理顺序形成联系,句子与句子之间无须关系连词,一个动作之后接着下一个动作,疏连自如,形象上可称为竹型结构。流水句是汉语多样化的句式中的一种,是汉语造句的一个重要特征。句子以“意尽为界”,句子的信息容量没有语法形式上的限制、弹性很大,一句接着一句,恰似流水,可以无限制地扩展下去,呈“线性地流动、转折,追求流动的韵律、节奏,不滞于形”(申小龙,1988:59)。例如:接着,他继续设想,鸡又生鸡,用鸡卖钱,钱买母牛,母牛繁殖,卖牛得钱,用钱放债,这么一连串的发财计划,当然也不能算是生产的计划(马南邮: 《燕山夜话》)。一口气叙述了儿件事,一逗到底,直到最后才以句号结束。句中主语不断变换,一个短旬接一个短句,虽无连接词,但依时问和事理发展顺序,语义表达充分、清 晰。试比较其英译: He went on indulging in wishful thinking.Chickens would breedmore chickens.Selling them would bring him money.W ith this he couldbuy COWS.The COWS would breed too and selling oxen would make m oreoney for him.W ith the money,he could become a money lender.Sucha succession of steps for getting rich,of COUrse,had nothing tO do with roduction.
译文用了七个句子,句子结构完整、清晰,以主滑结构为轴心,运用了非谤语动词、介词短语等。3 汉语流水旬的翻译步骤
(1)汉语的流水句较长,各小句问没有或很少用连接词,加之,uJ中主语不断变化,因此很难用一句话来翻译。首先应根据语义联系对小句重新组合,将句子分戍两个或多个短句进行翻译 例如: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根据此甸中各小句之间的语义联系,可将其做如下划分: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件小事》)。
It was a winter day in the sixth year of the Republic(1917)and astrong northerly wind was blowing.1 set of early in the morning tO go tOwork..(Translated by David Moser and Guohua Chen)译文用两句活来翻泽并对最后两个小旬进行了合并。
又如: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一件小事》)。此句可划分为: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试比较其译文:
As l WaS sure she WaS not hurt and no one else had seen thecollision,l thought the rickshaw man waS overreacting.He WaS simplyasking for trouble and delaying my journey.(同上)(2)从英语“形合”的特点出发,添加连接词使汉语隐含的语义联系外显化并综合运用英语的表达手段,通过非滑语动词、从句、介间短语等对原文进行重组。例如: 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 来,车夫也跑得更快(《一件小事》)。试比较其译文: A. f t— e—
r a while the north wind abated,leaving in its wake a clean stretch ofroad free ofloose dust,wh— i —
ch enabled the rickshaw mall to rain morequicldy.f同上)译文用一个复合句来翻译,使用了两个连接词(after,which)以及从句、分词对原文进行了重新组合。
又如: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一件小事》)。试比较其译文:
At that moment I suddenly experienced a curious sensation.As 1 watched the back of his dust-covered frame,the rickshaw man suddenly seemed to loom quite large in my field of vision,continuing to grow in size签he walked further away,until】had to raise my head in order to takehimin.(同上)译文用两句话来翻译,添加了三个连词(as,as,until)使原文隐含的联系外显化,并使用了从句及分词短语。4 注意事项
(1)在流水句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主语的变化,为译文各分句 确定适合的主语。例如: 他有个女儿,在北京工作,已经打电话去了,听i兑明天就能妇来。其中每小句都暗换主语,作为汉语,并无不妥。试比较其译文:
He has a daughter,who works in Beijing.Someone has phoned her and it is said that she will be back tomorrow.(2)其次应根据语义联系,在复合句的使用中注意恰当处理分 句之问的主从关系,避免倒置。例如:李爱杰梦见自己和秦山去土豆地铲草,路过草甸子,秦山为她摘一枝花,掉进沼泽中,跟看着越陷越深,急得李爱杰大喊起来(《亲亲土豆》)。试比较其译文: Li Aijie dreamed that when she and Qin Shan were passing some grassland on their way to weding the potato field,Qin Shan fell into the marshland while picking a flower for her.Seeing Qin Shan sinking deeper and deper,Li Aijie was SO worried that she cried OUt loudly in herdream.
该译文中将“秦山去土豆地铲草,路过草甸子,秦山为她摘—枝花”作为从句,“(秦山)掉进沼泽中”作为主句翻译比较妥当。综上,流水句的翻译是汉英翻泽中的一个难点,需要在翻译实践中细心揣摩。应抓住英汉结构特点的差异,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手段,在译文中充分体现英语“形合”的特点。
您好,这里是文秘中国,很高兴为您服务,我们讲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质量。
?我们有着严格的写作程序。在接受客户提供的原始材料,并确认客户汇款到位后,我站即刻启动写作程序。首先召开写作专题会议,讨论竞聘演讲稿的写作方向和写作思路。写作专题会议由4人组成,至少有1名富有竞聘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参加,会议由常务副站长主持。写作专题会议将对客户提供的材料展开讨论,以确定写作方向、写作思路、写作技巧以及写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写作专题会议结束后,指定一名参加会议、具有深厚文字功底的专业写作人员完成稿件的写作。竞聘演讲稿写作完成后,交由参加写作专题会议的老同志进行初审,初审不合格,退回修改;初审合格后,交由常务副站长进行终审。终审合格后由常务副站长签字,交由客服人员交付客户。客户在接到稿件48小时内,可以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通知我们,我们负责免费修改。如48小时内,无任何意见,视为满意。?
第三篇:汉语歇后语英语翻译方法
汉语歇后语英语翻译方法
导言:目前,对“歇后语”一词的翻译难以统一。有人翻译为Chinese enigmatic令人迷惑的 folk similes直谕,明喻,这一译法的缺点是歇后语中不全是比喻,也有谐音或双关式歇后语。有人翻译为quiz-cracks(隐语或谜语),同样也不全面。于是有人提议直接翻译为xiehouyu in Chinese,这倒是有一定的可借鉴性。因为歇后语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正如二胡(erhu)、中国功夫(Chinese gongfu)等。但是,追根溯源,歇后语最早是文人之间的一种文字游戏,最早叫做“俏皮话”,因此,有人据此大胆翻译为Chinese folk wisecracks。
比喻性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直译法: 对大多数喻义歇后语,由于比喻部分生动形象,喻义部分逻辑推理合乎情理,不包含一词两义的双关或谐音,通常采用直译法,既传达源语的内容,又维持源语的形象,便于读者阅读和欣赏。例如:
瞎子点灯--白费蜡。It is as useless as a blind man lighting a candle.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
A weasel wishing Happy New Year to a chicken-harboring 藏匿,心怀no good intention.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Chasing a dog by throwing meat dumplings at it-gone, never to return.竹篮打水--一场空。
Like ladling舀或盛 water with a wicker 枝条编的basket-all is empty(nothing).八仙过海--各显其能。(Like)the Eight Immortals crossing the sea-each showing his or her special prowess威力,本事.(Each of them shows their true worth.)
隔着门缝看人--把人瞧扁了。If you peer at a person through a crack-he looks flat.兔子尾巴长不了。The tail of a rabbit-cannot be long;won't last long.谐音或双关式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解释法:解释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翻译方法,也是揭示源语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它是指在译文里保留原来的文化色彩,并加上简要的解释说明以突出其形象性。解释法可以细分为解释性替代和解释性增补两种类型。
解释性替代
解释性替代是指当词语在源语和译语中的内涵意义相同,但联想意义不同时,不能按照字面翻译,而应该用解释性替代的方法翻译原文。汉语中的成语即谚语翻译一般用解释性替代的方法来进行翻译,例如: 挥金如土 spend money like water
解释性增补
解释性增补是指当源语中词语的内涵意义在译语中出现词汇空缺,其联想意义也出现空白时,译者必须保留源语的词语形象,而将其深层含义以解释的形式翻译出来,揭示出源语的文化特性或文化背景。汉语中特有的歇后语在译成英语时,可以保留原语形象,再用解释性增补以表现其喻意。
利用汉语的谐音
牛角抹油——又尖(奸)又滑(猾)Spreading oil on an ox horn——to make it sharper and more slippery or cunning and treacherous.李双双见到丈夫——有喜旺(希望)
Li Shuangshuang sees her husband——she has Xiwang now;like Li Shuangshuang meeting her husband Xiwang, a homophone for the Chinese word xiwang meaning hope, there is hope now.利用双关语义
井底雕花——深刻 Carving a flower design on the bottom of a well——carving deeply or get to the essence of something.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A rolling pin used as a bellows —no good at all.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Wang Xiao'er spending the New Year——one year is worse than another;like Wang Xiao’er's life, one year is worse than another.飞机上跳伞——一落千丈
Bale out跳伞 from a flying plane——drop down a thousand zhang or suffer a drastic激烈的,猛烈的 decline;like jumping from a flying plane, they decline drastically.利用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如,“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点)、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代表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有关典故的这些习语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往往是不能单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和翻译的。在翻
译利用典故的歇后语时,如果仅仅使用解释性增补方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该对译文加以注释,从而从文化上和历史上更准确地传达汉语歇后语所包含的民族和文化特色。
八仙聚会——又说又笑
A gathering of Eight Immortals——speaking and laughing;like the Eight Immortals at a gathering, they are talking and laughing merrily.Note: The Eight Immortals refer to the eight Taoists in a Chinese legend, namely, Han Zhongli, Zhang Guolao, Lü Dongbin, Tieguai Li, Han Xiangzi, Cao Guojiu, Lan Caihe and He Xiangu.王羲之写字——横竖都好
A character out of Wang Xizhi’s hand——vertical strokes are as good as horizontal ones;like Wang Xizhi's calligraphy, it is good in every way.Note: Wang Xizhi was a famous Chinese calligrapher and a Chinese character is usually composed of strokes, of which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ones are the most commonly used.Hengshu here has two interpretations: 1)th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trokes;2)horizontally or vertically, that is, in any way.灶王爷扔石头——砸锅
The Kitchen God throwing stones——to break the pot or ruin the matter.Note: The literal meaning of zaguo is to break a pot but it is usually used to mean ruining the matter.秦叔宝卖马——穷途末路
Qin Shubao selling his horse——the last resort to overcome his difficulty;like Qin Shubao selling his horse, they are driven into a dead end
Note: Qin Qiong, styled Shubao, was a famous general in the Tang Dynasty.Before becoming a general, he was once penniless and had no way out but to sell his own horse
第四篇: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案例分析题答题方法
1.答题思路:按照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如下:
(1)发现问题:也就是提出问题。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或来中国教外语的外教等,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课堂教学时的,比如学生上课都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者问老师一些可能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位老师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与当地人沟通或交流(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无法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或不理解当地人做某事时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方式,等等。注意: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要从多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按条来答。
(2)分析问题:要求你具体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或某人遇到这种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他所采用的文化策略等。比如,他由于对对方国家文化不了解,对方国家可能很注重“隐私”,而在我们国家这不被看做是“隐私”。同时要求你分析出我们的母语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和对方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因此造成了他在文化方面的不适应,以至于教学和生活中都出现了问题或遇到了困难。关于他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主要就是他自身有没有做到尊重当地的文化,有没有试着去融入这种文化,接受这种文化,还是一味的采取排斥策略,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别人的一切都不好。这就是分析问题了。
(3)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了。怎么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自己提出个对策就行了,当然,要根据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常识和应对策略。比如首先尊重当地文化,多和当地人交流,努力让自己适应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异,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文化的知识是很灵活的,比如中国人的谦虚、中庸的思想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知道的,就是稍微总结一下,理顺一下,就能答题了。如果时间不是很充分了,就把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上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那个章节仔细看一下,我觉得应对这道题应该够用了
2.答题方法:其实思路清晰了就很好弄了,老师会看你的逻辑分析能力。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分条论述,千万别想到哪说到哪,写出一大片,阅卷老师还得自己去给你找点,这样,老师会很疲劳的,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思维混乱的。所以说,大家答题时我觉得可以按两种方法来写:
第一种: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一共三条,然后在每条的下边分几个小点,因为发现的问题肯定不止一个,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会不止一条。
第二种:按一共出现了几个问题分条,第一条,问题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3--以此类推。
总结一下,以上两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因为有时不同的问题是由同一个原因产生的,或者需要同一种解决策略。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其中一种。按以上的问题全部分析完以后,最好再来个综述,大致总结一下,字数不用太多,就是有个小结尾。
中西文化差异
1,由于中国式隐伏型的文化思维模式的作用,常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会见英美客商、洽谈生意、谈判、发
展相互关系时,西方代表都期望我方从议事的主题直接人手,而我方人员往往喜欢避开主题,从时间或空间的远方开始,一个方面接一个方面地说明情况,暗示问题或意向,比较委婉的表述我们的意见和态,但是西方大多数人是不了解我们的文化习惯的,所以有时往往还没明确点出主题,对方注意力就已被转移到其他方面,因而转换了话题,以致于失去了谈判良机。之所以会发生误解,甚至冲突,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文化差异。有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障碍,从而这样会影响彼此的文化交流。
2,“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使我们老祖宗嘲弄人情淡薄的形象描述,而拿来形容西方社会的邻里关系
却是活灵活现,在中国,邻居家里的衣服被风刮掉了,帮忙捡起来是人之常情,在美国社会则不然,很可能被视为侵犯私人领地,因为不打招呼的话就侵入,主人是可以开枪的,几年前一名日本中学生在美国侮辱他人住宅院落,结果被主人射杀,凶手就没有受到制裁,因为在美国,美国的法律是保护这种行为的。在上个世纪的美国爆发了严重的种族对立冲突。
3,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许多的障碍,比如语言问题、心理障碍、历史形成的偏见与成见都可能引起误解,导致交际的失败。成功的交际离不开礼貌原则的遵循。但是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心态,遵循礼貌原则的方式也不同。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英语国家的人曾普遍抱怨,中国旅店的工作人员就像英语国家医院的工作人员一样,把旅客当成住院病人一样看待,服务人员随便出入客人房间,旅客无权得到独处的自由。在英语国家。旅店住房是客人的临时领地。服务人员不经允许无权进入室内。在英语国家的饭馆,一位客人坐到一张桌子旁边后,这张桌子就成了他的临时领地。后到者宁可等候空桌也尽量不与他人同桌。实在无空桌时,也必须征得先到者同意。以表示尊重先到者的权利。在公园,要坐到已有人的长椅上时。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英语国家的人极为重视对本人物品的所有权。他们视衣着为他人无权触碰的个人私物。不准别人轻易触碰。中国人见到别人穿一件好衣服,就爱摸一摸,甚至还要询问购自何处、价钱多少等等。这在英语国家是禁忌。在中国人与人的界线是很模糊的:如朋友亲戚间借钱不打借条;在饭馆抢着付费;在车上抢着买票等等,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中国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而英语国家的人在中 1
国往往感到旅馆和住宅拥挤不堪,人们相互干扰,毫无个人宁静和独处可言。
4,语言是交际的重要手段,但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所处文化背景不同,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不
相同。不同文化之间又会用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去推测对方,这往往就会导致语言使用上的误差。我们应从文化入手,了解双方的文化差异和由此导致的语言差异,从而避免失误。
5,跨文化交际与价值观念紧密相连。在西方国家,个体观念相对强一些,而大部分中国人则注重集体主义。在中国,大家普遍认为个体是群体的一分子,个体的意愿应该服从集体的意志。反过来,集体有义务和责任帮助个体度过困难。个人的事就是大家的事,个人的困难就是大家的困难,一人有难,八方支援。互相帮助、互相依赖是集体观念的主要体现,个人也就没有什么太多的隐私可言。在西方国家,个体主义观念相对突出。他们注重自身的发展,强调独立平等,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一个人的事绝对不是大家的事,每个个体都有一个相对安全的私密空间。所以,他们强调尊重自己的隐私。因此,相对中国人来说,他们的人际关系不如中国人那么紧密,互相之间关系平等,较少依赖。由于较强的集体观念,中国人非常注重朋友之间的友情。价值观的不同也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习得了交际能力,而这种交际能力又必然地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会有其特有的价值系统。这套系统告知人们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应该赞扬的,什么是应该抑制的。但是,在一种文化中被视为好的,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就被看作是差的;在一种文化中某种行为被看作是正常之举,在另一文化中可能被看作离经叛道。也就是说,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
6,增加相互了解和认识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交际双方加强在文化方面的相互了解和认识是至关重要的。
许多实例证明,交际者对双方文化上的异同了解得越多、认识得越深,跨文化交际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人类进入21世纪,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之间的碰撞、摩擦乃至对立、冲突将成为影响世界稳定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深入,更多的外来文化元素正步入我们的视野,国家、民族、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交往与日俱增,不断出现的外来文化元素与我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差异明显,在跨文化交际中难免会出现文化冲突。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客观看待中西文化差异,克服交际中的潜在问题,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改进跨文化交流显得日趋重要。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文化差异
(一)时间观念
中西方的时间概念的差异是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突出表现。在西方,人们对时间的观念和概念很精确,守时被认为是一种美德。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人对时间的观念比较模糊。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此类差异,在西方无论是拜访朋友或是赶赴约会,都会提前安排并计划,事先通知和约定,并按时赴约。而且会在拜访见面之前说明目的,商定好准确的会见时间、地点。而中国是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对时间观念并不明确,具有随意性的特点。拜访朋友或者赶赴约会等等事项的约见时间并不是固定在某时某分,而是准备了时间提前量,赴约的时间是一个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在这方面,双方都认为互不适应,西方人认为东方人不守时,不信守承诺;东方人认为西方人做事太死板,缺乏灵活性。
(二)客套语
受中国传统封建制度和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推崇“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的中国人注重谦虚,视谦虚为一种美德,推崇“贬自己尊人”的为人处世准则,遵循“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序”的原则。在汉语中有大量的敬语和谦词,在与人交往时,对待长辈或上级时要用敬语,如:“您”,“先生”,“部长”等敬语,否则会被认为失礼;谈及自己时要用谦语,否则会被视为有失礼节、没有礼貌。当收到别人的赞美或夸奖时,中国人往往倾向于不接受或者不正面接受,常使用谦虚的话来回答,有时还会加以适当的自贬意义,比如说:“哪里,哪里„„”,“我做得还不够好”,“过奖,过奖„„”,“不敢当”;在发表学术文章时,总是以“浅析„„”,“试析„„”,“试论„„”等为标题,在出版书籍刊物时,总会在前言部分使用“成书仓促,不尽详解,偏颇之处,还望批评指正„„”之类的谦语表示谦虚。不愿意突出个人主义,强调集体观念。西方在客套语方面的观念与中国大不相同。西方文化具有个人主义的特点,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没有传统的贵贱之分,这种主体上的平等关系使人们追求自我实现,高度重视个人权利、个人隐私,因而更强调人际之间的“平等”。在接受赞扬夸奖时,西方人会欣然接受,并表示感谢之意,常以“Thank You”回答,并没有过多的自谦自鄙的意义,认为接受赞扬是对对方的尊重并避免伤害对方的积极面子。比如说:赞扬朋友新买的衣服漂亮好看。西方人会接受赞扬表达感谢之意,中国人会谦虚推辞,说款式不好或者颜色不对,甚至会说是去年过时的款式之类客套话。西方人会认为你否定了他人的赞扬或者否定了自己的优点成就,因而认为中国人的态度是不诚实的、虚伪的。
(三)餐饮习俗
热情好客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这一点在餐饮习俗上尽显无疑,中国人宴客吃饭,菜式丰富、待客热情。主人会提前预备丰盛的佳肴招待客人,但还会谦虚地说“没准备什么好菜”,“招待不周” 之类的谦语;席间,主人会主
动给客人夹菜、敬酒敬烟,整个饭桌一直热热闹闹,饭后,会询问客人是否吃饱、吃好,还会自贬地说“招待不周,没让您吃好”。传统习俗中甚至还有“忍嘴待客”的说法,宁愿主人少吃一些也要招待好客人,唯恐怠慢了客人,尽显主人好客热情之道。与人交往中往往把餐桌当作一个交际平台,人情往来、商务谈判无不在餐桌边进行。而西方的餐饮习俗较为简单。菜式并不是很复杂,不是以菜式的数量来衡量主人的好客程度。由于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主人不会主动给客人夹菜,也不会劝酒敬烟,以各人的喜好和选择就餐,氛围轻松随意,席间注重情感交流,很少有人在饭桌上高声喧哗。
(四)隐私问题
在社会中,人有社会的一面,也有个人的一面;中国文化是群体主义取向,所以强调人的社会的一面超过了个人的一面。而西方文化是个人主义取向,强调人的个人一面超过社会的一面。中国人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讲求相互关心,因此常常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乐于共同分担,替别人排忧解难,使人感到温暖、宽慰,人情味 十足。再如,中国的父母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隐私观也不是很明确,父母可以询问子女任何一方面的情况,并以自己的认识判断左右子女意识。而西方人坚持独立的自我观,在交际中比较注重个人空间、个人权力和个人隐私。年龄、家庭出身、工作单位、收入情况、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宗教信仰、私人友谊等方面都是个人的隐私范畴,既不愿意向别人提及自己的私事,也不愿意受到别人的评价和干涉。在中国人看来不去主动关心朋友所发生的事情,不去共同分担的朋友太过冷漠和冷淡,没有人情味;而在西方人看来主动了解朋友的事情,探听隐私共同讨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侵犯了他人的独立空间。
(五)称谓用语
不同的称谓体系反映着各民族独特的社会关系和文化背景。不仅能直接体现社会的意识形态,还能部分地反映出一个社会的历史。中国人常常无法弄清西方人的亲属关系,觉得一片混乱,没有亲疏远近之分,而西方人也无法弄清中国称谓中复杂的亲戚关系。例如:英文中的sister一词既有中文中“姐姐”又有“妹妹”的意思,三、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措施
(一)了解自己,了解异国文化,了解文化差异
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文化特性。每个人都是从自身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的,都是其文化背景的产物。在自身文化背景的影响和熏陶下,对待性别、种族、家庭、年纪、宗教、职业等方面的观点都有自身文化的烙印。因此,我们应该客观地思考本民族的文化特性,了解本国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性别角色、思维模式、世界观、社会结构、语言使用等构成要素,客观地看待本国文化的各个要素在个人发展中起到的正负面作用。其次,要了解西方文化的特征。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思维模式、世界观、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等要素,以及其个体发展的特点。了解文化差异,承认文化差异,客观看待文化差异才是可取之道。
(二)运用移情,增加交流的灵活性
移情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所在。移情是一种能力,通过移情能理解并认同对方的感知、处境和情感,通过移情我们可以从对方的观点出发来看待世界,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文化世界中,通过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了解对方的情绪和经验感知。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移情是解决文化冲突,增进理解和了解的重要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增强跨文化交流中的灵活性。交流的客体不是固定唯一的,各文化及个体都具有特殊性,为了实现有效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要根据对方的特点调整交流的策略、方式和行为。增加灵活性关键在于以下两点:第一,对一个陌生人或者一个新环境没有观察得出足够的信息时不能妄作决断;第二,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尝试验证和失败都比套用固有交流模式有效。
(三)承认差异合理性
正如刘易斯所说:“移情是以承认差异为前提。”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能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话语和行为背后的含义。对于不同的文化,我们应该相互尊重,承认差异存在的合理性,容忍并接受不同的意见,善于同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向跨文化交流。
(四)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多学习西方文化,了解西方思维方式、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社会规范体系,广泛阅西方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材料,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拓宽我们审视西方文化的视野,增加文化素养,提高非语言交际能力等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不同文化的适应能力。
第五篇:写作---学习汉语的方法
要求:
假如你是张华,你的加拿大朋友Dave来信向你了解学习汉语的方法,清根据以下要点用英语写封回信。除以下外再提出一条建议。
要点:
1.加入汉语班学习,可向老师学习并与同学练习汉语;
2.看中文电视、读中文书、报纸、杂志;
3.听、唱汉语歌,有助于汉语词汇;
4.交中国朋友,即可练习口语又可了解中国。
要求:
1.要点齐全,可适当发挥;80词左右(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2.文中不能出现自己的地址、姓名及所在学校名称。
Dear Dave,I’m glad to get your letter asking for my advice on how to learn Chinese well.Here is my advice.Firs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rs
Zhang Hua
Dear Dave,I’m glad to get your letter asking for my advice on how to learn Chinese well.Here is my advice.First, as a foreigner, you need to go and join a Chinese learning activity group,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remember as many Chinese words as possible.Second, if you want to improve your listening ability, you’d better read Chinese books, listen to the tapes and radio programs in Chinese.You can watch the Chinese TV programs or DVDs.Third, you make some Chinese friends.Your friends can teach you a lot of Chinese songs and introduce some Chinese festivals to you, too.I think we will have a good time.Write to me soon.Yours
Zhang Hua